关于乡村创建民族团结报告

实用范文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更新时间:2023-12-16 15:13:49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关于乡村创建民族团结报告一

坚持把学习作为提高党性修养和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过各级文件、领导讲话、报刊杂志、网络等,认真学习政治理论、方针政策和业务知识。一年来,我积极参加镇政府组织安排的各项学习活动,思想积极、态度端正,在学习中能主动联系工作实际进行思考,通过学习提高了理论水平,为更好的开展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进入农办工作以来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弥补自身缺项。美丽乡村创建方面,圆满完成20_年阿庄镇美丽乡村2个市级村,1个区级村的创建任务,同时督促指导创建村做好美丽乡村资料归档入柜。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方面,顺利通过了区住建局每季度的农村环境卫生考核,建立了农村环境卫生现场考评机制,通过现场评比、集中打分、实地观摩等形式,在各村之间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从而营造了更好的人居环境。脱贫攻坚方面,在做好对2户贫困户包抓的同时积完成小庄村的各项包村工作任务,坚持工作在村、住夜在村,认真整理完善内页资料,精准制定帮扶措施,与贫困户建立真感情,用真心真力帮扶,按期完成了年度各项脱贫任务。

一年来,自己始终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扎扎实实工作。能自觉以办所大局为重,在抓好自己工作的同时,积极配合其它办所开展工作,主动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任务。严格以办公室制度和纪律规范自己的言行,尊重领导,团结同志,谦虚谨慎,用实际行动维护单位形象。

总之,这一年自己做了一定的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组织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主要是学习还需进一步加强、创造性开展工作的力度还不够大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发扬成绩,克服不足,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关于乡村创建民族团结报告二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_年监督工作计划的安排,6至8月份,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方青带领由农业农村工委人员、部分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市人大代表组成的调研组,先后深入6个乡镇(街道),实地视察部分乡村振兴示范带及其建设项目。召集10个相关部门和东、中、西片12个乡镇(街道)及部分村干部、农业产业带头人进行座谈交流,台风“利奇马”过后又走访了两家农业企业,广泛收集我市乡村振兴工作情况以及对该项工作的意见建议,并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和分析。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自去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委书记、市长亲自挂帅,成立由50个部门组成的领导小组和7个专项工作组,出台五年实施意见,召开千人大会,保障资金要素,部门乡镇联动推进,以精品示范带打造和生态休闲产业带项目建设为抓手,全力推动乡村振兴,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示范带建设有序推进。编制完成12条示范带规划并分期实施,突出抓好24个产业带项目建设,截止8月底共完成投资11.75亿元。其中,雁山溪谷·秀丽田园示范带在去年通过温州市考核验收,山水雁楠等5条示范带建设进展顺利。二是特色产业迅速发展。市政府启动了我市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乐耕清耘”的培育工作,铁皮石斛、茶叶、笋竹、花卉苗木、中药材等主导特色农业在各示范带得到蓬勃发展,雁荡山铁皮石斛成功亮相北京世园会;成功打造了下山头石斛田园综合体项目,大荆镇被列入20_年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名单。三是生态环境显著改善。300多个村开展了环境综合整治,共创成国家级美丽休闲乡村1个,省美丽乡村示范乡镇3个、特色精品村14个、达标村161个,温州美丽乡村标杆乡镇2个、样板村3个。四是农村改革全面深入。农村土地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基本完成。培育了6家温州“三位一体”典型合作组织,建立了1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积极探索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工作,并建立了农村产权交易管理制度。五是农民收入显著增长。坚持“项目为王”,依托“党建联盟”,多渠道推进村集体增收,去年和今年村集体经济总收入分别增长21.26%和21.67%。去年,示范带吸引游客30万人次,旅游消费6000万元。同时,深入实施低收入农户高水平全面小康计划,多措并举,深入开展扶贫工作。

(一)基层对示范带建设认识存在偏差。目前乡村振兴示范带项目覆盖到的乡村较少且大部分位于乐清东部,面上其他乡村有失落感。不少村民参与乡村振兴的主动性不足,等靠要思想较严重。示范带普遍依靠财政资金支持,社会资本占比较低,乡村主体作用未得到有效发挥。示范带项目重建设轻管护现象比较突出,而且受土地指标限制,租地建设情况较为普遍,后续维护资金压力较大。

(二)农村产业仍然不大不强。一是缺少大而强的农业龙头企业,三产融合程度低。除铁皮石斛等少数产业外,各类农业主体大都仍处于低小散状态。农业种养加、农业+旅游+文化、森林康养服务、互联网+农业等产业融合发展不够。二是产业发展缺少资金支撑。不少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依靠村办公楼或者旧厂房出租,持续增收渠道少;一些山老区村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账较多,自我造血功能低下,工商资本进入受区位因素、土地指标等限制较大。三是农业抗风险能力低,超强台风“利奇马”给灾区种养业造成重创(全市合计直接经济损失35.38亿元,其中农业损失17.12亿元),非洲猪瘟使养猪业伤筋动骨。

(三)农村环境提升还需持续发力。一是规划引领不够。乡村规划操作性不强,村居规模化调整之后,规划修编未及时跟上。二是美丽乡村创建氛围不浓。美丽乡村建设进度偏慢,创成覆盖率较低。三是农村环境整治还需提升。乡镇街道建城区之外的一些村庄脏乱差现象依然存在。农村垃圾、污水、厕所整治工程缺乏专业指导,工程质量难以保障。

此外,调研中反映较多的还有:农村人才严重缺乏,农技服务队伍力量薄弱;农村文化礼堂管理运行不到位,常态化活动难以持续。

(一)进一步强化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理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时期“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实施乡村振兴,必须进一步增强政治自觉,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一是在干部配备管理上优先考虑农业农村。要配齐配强乡镇干部,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特别是要加快乡村年轻干部的培养,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二是在要素资源配置上优先考虑农业农村。资金投入、用地配置、金融支持等政策要素都要向“三农”倾斜。特别是对调研中反映较多的农村产业用地需求问题,建议进行专项调查、认真研究。对一些农业临时设施的搭建、自产自销农产品加工展销用地应尽量放宽政策。还应出台一些有吸引力的,支持农村产业发展、乡村旅游、工商资本下乡的配套政策,并持续发力。三是在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要优先考虑农业农村。在农业保险、农村交通、饮水住房安全、养老服务、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加快补齐短板、完善提高;继续深入做好村集体经济消薄防滑、低收入农户脱贫防贫减贫工作,为乡村振兴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尤其是“利奇马”台风造成的惨重损失呼唤我们必须加快完善农业保险制度。要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的品种范围,加大参保的财政补助力度。保险公司要提高保额,降低保险费率,并合理及时足额理赔,切实提高农业抗风险的能力,增强乡村振兴的信心。

(二)进一步加强示范引领推进全面振兴。示范带建设应尽量覆盖到更多的乡镇街道和村居,更好地发挥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如虹桥等几大集镇要设带设点,中雁绿道示范带可以延伸到城北秦垟。未覆盖到的地方,要深入广泛宣传乡村振兴的政策和示范带成果,增强乡村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自然禀赋和区位条件设计振兴目标。乡镇街道要克服等靠要思想,积极主动筹措资金,广泛发动社会资本参与,打造自己的示范带、示范点。有关部门要适应乡村振兴战略新要求,整合资金,联动配合,聚焦发力,把示范带建设成为乡村振兴美丽风景线,努力实现以点带面、由线到片的全面振兴。

(三)进一步引导农村产业做大做强。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重点。各级政府要像重视工业一样重视农村产业振兴。一是重点扶持优势产业。注重品牌带动,大力培育一批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国家和省级名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并对同类产品进行整合提高,避免无序竞争。二是推动三产融合发展。促进农业生产由简单的种养殖模式向高效生态农业转型升级,并拉长产业链,增强农村产业竞争力。大力发展优质农产品电子商务、乡村休闲旅游、森林康养、特色民宿经济等,加快培育新业态。三是推动农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引入农业院校、科研单位在我市建立相关科研基地。努力打造一批产业链条全、示范带动强的现代化乡村产业园、田园综合体等产业发展平台。继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三位一体”合作体系和农村要素配置改革,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及农户开展经营合作,促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发展“一村一品”,带动农民增收。

(四)进一步推进美丽乡村 “全域美”。一是加强规划引领。结合村(社区)规模调整和新一轮国土规划调整,及时修编村庄规划,在建设用地等方面为乡村振兴预留发展空间。按照市域乡村规划确定的特色村、重点村、一般村,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分类建设,引导村庄个性发展。二是继续加强农村环境治理。巩固提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成果。深入抓好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认真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特别是建好农村垃圾分类处理终端设施;继续抓好截污纳管扫尾工作,加快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拆除一些难以改造提升的公厕,可采用嵌入式公厕替换。广泛开展“一村万树”、农家庭院绿化美化等,不断增强农村群众对美丽乡村建设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三是重视农村环境设施建设工程质量和后期维护问题。要加强对农村建设工程监管,积极探索解决公用设施后续维护资金来源问题,避免因质量问题或维护跟不上而影响使用、造成浪费。同时,示范带建设、乡村产业振兴和生态环境的改善离不开人才、文化和组织振兴的支撑。农村本土人才、职业农民的培育,乡村文化建设和乡村治理水平的提升也要不断加强,同步推进。

关于乡村创建民族团结报告三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要求,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平谷区坚持生态立区、绿色发展,以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字方针为引领,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切入点,以加快补齐设施短板为着力点,以农业转型升级为关键点,以农民增收致富为落脚点,于20_年启动了“平谷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3年专项行动(20_-20_年)”,抓重点、补短板、强基础、惠民生,全面开展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推进了农村生态宜居、农业提质增效、农民生活富裕。具体工作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20字方针,平谷区于20_年启动了“平谷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3年专项行动(20_-20_年)”,根据区内村庄实际,分三批次开展了美丽乡村建设,其中第一批次155个村、第二批次79个村、第三批次23个村;并结合世界休闲大会举办与农科创建设,择优选取了大兴庄镇3个村、峪口镇5个村作为百村示范。历经三年创建,第一批155个美丽乡村创建村及8个百村示范村在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配备、当地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均以优异的成绩通过区级自查考核。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整合全区力量,全面统筹部署

1.建立领导小组,形成工作合力

成立了区委书记、区长任组长,54家区直部门和各乡镇一把手为成员的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成立了实体办公室,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加强部门联动,协调推进各项工作落实。

2.夯实责任体系,明确职责分工

实中央“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要求,建立了自上而下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责任体系,层层压实责任,推动工作开展。在区级层面:区委书记、区长亲自挂帅进行统筹部署,区美丽乡村建立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协调推进,区城管委、查违办等各行业管理部门分别建立一把手负责的组织机构,成立工作专班推进相关工作落实。在镇、村层面:各乡镇均成立了党政一把手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整合骨干力量和各方资源开展工作;明确了每个村的包村处级、科级干部责任人,并组织各村由村书记牵头、村干部包片儿、包街巷,确保责任到人、不留死角。

3.制定工作方案,列明重点任务

20_年研究拟订了三年行动实施意见,明确了平谷区未来三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工作机制。20_-20_年分别制定了平谷区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等,确定相关建设、整治任务,明确了任务分工和相关项目申报、审批流程。

4.开展专题培训,提升业务能力

从总体部署和各项任务解读等多个层面组织举办了多期专题培训班与现场培训会,对全区相关部门、乡镇、村、规划编制单位进行了大范围培训,全面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提升指导、建设能力。

(二)规划方案先行,绘就科学发展蓝图

1.形成规划方案范本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加强区级层面指导,制定《平谷区美丽乡村有机规划导则》、《平谷村民住宅规划建设管理办法》,在全市首个编制形成平谷“规划范本”,为高标准完成各村规划编制提供了专业化、规范化的指导依据。

2.科学编制规划方案

一是分区分类指导规划编制。充分结合村庄资源禀赋,细分村庄为生态保育控制型、乡村振兴示范型等不同类型,因村制宜对村庄建筑风格、院落格局等进行分项指导。二是建立责任规划师制度。选聘了18个规划团队,通过规划设计执行评估等,增强了规划科学性。三是方案编制层层把关。在公开征求村民意见,体现村民主体地位的基础上,组织专业机构逐村现场踏勘,从标准性、规范性、合理性进行审核;管理部门联合审查,从技术性、政策性进行把关,第一、二、三批257个村建设项目共审减预算资金约3.36亿元,避免了无效投资、资源浪费。截至目前,257个美丽乡村创建村规划、方案已通过审批,各村规划、方案均达到了市级考核要求,合理确定了建设内容,统一了建设标准,为各村发展完成了顶层设计。

(三)清死角祛顽疾,环境整治取得新突破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提升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支撑,对于加快改变乡村发展面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我区对标环境整治三年计划任务,举全区之力推进了工作开展:

1.突出重点抓整治,久久为功促提升

(1)农村人居环境大幅改善。一是坚决遏制新增违法建设,拆除违法建设与私搭乱建17600处、298万平方米。二是清理积存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白色污染、乱堆乱放等环境问题,实现村内垃圾日产日清,每年整治问题点位约9万处,一改农村多年来“脏、乱、差”旧貌。三是定期开展主要道路沿线两侧田园环境治理,打造绿色低碳的美好田园。四是以“生态桥”治理工程为抓手,累计处理各类农业废弃物26万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9%,无秸秆焚烧现象,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2%。

(2)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全面推进。一是率先在京郊农村实现了城乡统一的环卫模式,即统一收集、统一运输、统一处理,全区274个行政村生活垃圾均得到有效处理,20_年1月至20_年9月,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约47.2万吨,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二是我区274个行政村均开展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创建覆盖率达到100%。

(3)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深入开展。一是采用政府直投和ppp融资、建设、管理一体化模式,推进农村治污工程。坚持并网优先、“用生态办法解决生态问题”原则,实行“一村一策、一村多策”,采用“城带村、镇带村、联村、单村”等处理模式,结合“三格厕”改造,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地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村庄覆盖率达50%。二是全面落实“河长制”,编制“一河一策”方案,开展app巡河、清“四乱”、“清河行动”,深入推进“四水三治”,村级河长制责任河段无垃圾乱堆乱弃现象的行政村比例达100%。三是20_年至今,全区共5个国家和市级考核断面水质持续达标,海子水库、黄松峪水库、洳河新城段获评北京市优美河湖,入选数量居全市之首。

(4)农村“厕所革命”持续推进。一是全面开展农村“厕所革命”,坚持“便利、卫生、耐用、美观”的原则,全区478座公厕全部改造完成,达到全年开放、节水、保温等标准,农村三类及以上公厕比例达到100%;二是采用三格厕模式,三年累计改造户厕7087座,卫生户厕覆盖率达99%;厕所粪污资源化利用行政村比例达到100%。

2.坚持标本兼治,健全工作机制

一是建立巡查检查机制。采取区内定期考核、不定期督查、问题点位复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督导检查,仅20_年督查、整改各类环境问题点位约5万余处,其中影响环境小问题2.26万处、乱堆乱放1.4万处、生活污水直排2600余处、私搭乱建约1900处。二是构建督导指导机制。区委书记、区长通过拉练检查、现场会议等方式入村督导环境整治情况,区主管领导逐乡镇拉练调度,挖掘存在问题,研提工作要求。三是健全干部包村机制。行业管理部门包行业、包镇村双向督导,乡镇干部包村督导,联动推进环境整治。四是形成通报曝光机制。每半月形成1期环境整治专题报告,对各镇、村进行排名,媒体定期曝光环境问题点位突出镇村,以强化压力传导,倒逼工作落实。五是完善长效运行机制。按照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等要求,以实现建管并重为原则,围绕公厕管护、村庄保洁等方面,分行业建立、完善了区级长效管护考核办法,并将考核情况与资金挂钩,推进环境整治长效良好运转。

(四)强基础补短板,农村设施不断完善

农村基础设施服务能力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改善农民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提升幸福感的最直接体现,近年来我区以村民需求为出发点,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实施了一揽子惠民工程:

1.全面摸清设施底数。完成了全区所有村庄的农村基础设施现状台账建立并经镇、村、第三方编制单位三方签字确认,现已全部录入北京市美丽乡村建设管理系统,为今后各项工作开展提供了依据。经台账统计,目前我区农村地区共有街坊路965.5万平米、路灯4.79万盏、村内绿化294.9万平米、太阳能浴室97座、供水站376个、垃圾处理设施(垃圾池、垃圾箱)7万个、村级公益设施1314个。

2.不断补齐设施短板。一是百姓出行更加便捷。20_年全区乡村公路中等路以上比例达90.03%,乡村公路管理机构设置率100%;村内主要道路硬化的行政村比例达100%;村村公交通车,其中专为“村村通”公交工程开设公交线路41条,实现公共交通全覆盖。二是照明设施更加完善。村内完善公共照明设施的行政村比例达到100%,每年投资约478万元,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形式对农村地区4.79万盏路灯进行维护,设置24小时报修电话,及时修复各类照明故障。三是绿化面积不断增加。按照“拆违还绿、留白建绿、见空插树、应绿尽绿”原则,开展村庄绿化美化,三年累计调拨乔灌木36359株,地被花卉12.57万株,花籽2593余斤,169个村村内主要道路实施了绿化工程,创建首都绿色村庄18个。四是住房安全更加保障。618户4类重点对象和低收入群众危房改造任务全部完成,完成率100%。

3.完善设施管护长效机制。一是全面梳理了美丽乡村运维资金、村级组织运转保障资金、科技文化体育领域运维资金等6大类资金;二是各区级主管部门结合乡村治理,围绕运维周期标准划分、责任体系构建等对21项农村设施制定了行业运维考核指导意见。三是完成《平谷区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运维管理考核方案》制定,通过区政府审议;对入村各类资金进行了梳理,明确了统筹方式、考核标准;初步构建了部门、镇村联动,与乡村治理有机结合、合理高效的运维管理体系。

(五)典型示范引领,以点带面促提升

结合20_年世界休闲大会、农科创建设,选定了大兴庄镇西柏店、良庄子、周庄子及峪口镇东樊各庄、西樊各庄、峪口、坨头寺、西营等共8个村作为“百村示范”建设村。以“业兴、村美、民富、班子强”为目标,努力探索首都特色的乡村振兴路子。

1.“西良周”:打造休闲农庄联合体

大兴庄镇以20_世界休闲大会分会场“休闲农庄1+3联合体”建设契机,整合西柏店、良庄子、周庄子3个百村示范村优势资源,着力打造“西良周”休闲农庄联合体。一是建成花园村庄联合体。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基础上,对3个村村庄风貌进行景观化改造,对三村街道、绿化、宅户院墙等进行景观化处理,达到干净整洁、美景如画,在历次市区环境检查成绩优异。二是建成文化艺术联合体。“西良周”3个村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常兴寺庙会、文化大舞台、小车会等文化活动深受民众喜爱。三是建成休闲产业联合体。“西良周”3个村分别围绕特色产业做“小而精、小而美”的大产业。在西柏店大力发展“冬食用菊、夏小西瓜”产业,促进文旅融合,绿色高质量发展;在良庄子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产业,建设休闲垂钓园、玫瑰花卉园,吸引市民争相前往休闲观赏。在周庄子大力发展书画文化产业,举办“大美平谷水墨周庄”书画展,打造书画文化品牌。

2.峪口村:打造50米党员服务圈

峪口村紧紧围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建立50米党员服务圈,密切党群关系,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一是建立网络,服务群众全覆盖。50米党员服务圈,按村民居住片划分4个分支部,每个分支部下设2个党小组,优选党员任小组长,每个党小组长联系10名党员,每名党员联系10户群众,服务圈内村民代表协助党员开展服务。二是明确职责,服务群众无缝隙。党总支公开党员联系群众名单,明确每名党员具体职责。掌握服务圈内家庭基本情况,架起组织与群众间政策到底、民意上传桥梁。及时了解、化解家庭内部、邻里之间纠纷矛盾,力争小事不出户、大事不出村。通过50米党员服务圈建设,党员服务群众由“无形”变“有形”、由“一时”变“随时”。

3、西营村:探索“三位一体”产业发展新模式

西营村依托大桃优势产业,探索了“党支部、村委会+专业合作社+果农”的“三位一体”果品产业运行发展新模式。一是理顺农民、集体产权关系。组建凤凰山投资管理中心,设置集体股、户籍股、土地承包经营权股。二是转变产销模式,果农增收初显。西营村、合作社与果农合作,全面实现有机富硒果品产销“六统一”,提升了果品质量、打造了果品品牌、促进了果农增收。三是土地入股,实现共同富裕。探索土地集体流转和土地股份合作模式,由村集体从村民手中流转回土地,然后统一承包给专业合作社,从事规模化、标准化、高端化果品种植,村集体、合作社、果农按比例享受股息和分红,实现共同富裕。

4、坨头寺村:建设法治示范乡村

坨头寺村以法治文化为抓手,强化基层治理,实现文化搭台,法治唱戏,村民受益。一是以法治文化广场为阵地,宣传贴近村民生产生活的法律条文、名言警句及社会良俗等,供村民休闲娱乐同时,潜移默化接受法治教育。二是以碑墙长廊为载体,建设法治影碑墙,以篆、隶、草、行、楷等形式演绎中国源远流长的法治文化,建有仿古文化长廊,展示新二十四孝、法律法规摘编等内容;三是以空中课堂为基石,村内智能广播每日固定时间播放法律小常识、法律小案例等内容,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四是以宣传站点为保障,每周五上午设定为法治宣传日,接受村民法律咨询,定期开展普法宣传。

5、西凡各庄:共筑科技示范乡村

西凡各庄村与中国农业大学共筑科技小院,建设美丽西樊各庄田园综合体,一是打通交流屏障。高校师生驻扎“科技小院”,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为村民提供手把手、面对面技术服务,打通农业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二是紧扣科技帮扶。就地开展科技攻关,聚焦解决制约当地农业主导产业高产高效关键性因素,实现增加产量、提升质量、提高附加值,促进农户增收。三是提升造血能力。加强农民科技培训,普及农业技术知识,不断提升村民农业科技素养与技能,增强致富能力。

6、东凡各庄:发展香椿特色产业

东凡各庄村聚焦香椿特色产业,以“相约桃花季、贡品椿芽香”为主题,连续五年举办香椿文化节;并于20_年举办了第一届云端香椿文化节,探索了“党支部+企业+电商+农户”四位一体模式,推动香椿和其他果品产业发展,带动本村460户近1386人增收。

(六)强化科技引领,产业兴旺步伐加快

1.“农科创”建设取得实质进展。一是成功获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平谷国家现代农业(畜禽种业)产业园”;二是《平谷区农业科技创新及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_-20_年)》获得市政府办公厅批复并正式下发;三是科技创新聚集效应逐步显现,入驻企业32家,落户科技小院7家,创建市级以上星创天地5家,与北京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首农食品集团、中国农业科学院等签订战略框架合作协议,同赵春江、李德发等8位院士团队开展战略合作。四是“京瓦中心”工程一期现已完工,局部装修改造后即可满足食宿、办公需要,二期科研总部工程力争年底前完工。五是服务配套日趋完善。成立农科创基金,上报集地入市方案,全面打造农科创政策服务包。

2.大桃特色产业优势持续巩固。一是连续四年实施“平谷区高密植桃园建设奖励政策”,建成高密植果园3万亩;二是引进蟠桃、油桃等61个品种,建设优新品种示范园3000亩;三是推行平谷国桃6大体系标准,在建国桃示范园111个;四是制定了大桃销售期间“一卡不设、一车不扣、一分不罚、一路绿灯、一路服务”的“五个一”运输政策与“零接触”转运政策,设立45个大桃公共揽收点、10个大桃主产村试点配备集装箱保温库,桃农销售、客商收购市场环境持续向好。五是推动“互联网+农业”工程,开展电商直播平台培训655场、2.4万人次,举办“平谷鲜桃季”线上直播活动,区镇领导现场带货,平谷大桃品牌影响力和线上销售量明显提升,20_年电商销售大桃4250万斤,同比增长21.4%,促进农民增收1.5亿元,真正实现了大桃减产、农民不减收。

3.优势畜禽产业不断提质增效。一是有序关停转产,制定了《北京市平谷区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方案》等,三次关停清退区内低端养殖场,共关停898家养殖场户;二是优选引进新希望、首农等5家专业养殖企业现代化规模种猪场,预计年底前建成投产,完成8万头生猪存栏任务。三是围绕畜禽种业提升,有力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畜禽种业)产业园建设,按照“一核多点”建设布局,以“公共研发平台”为核心,全面铺开蛋鸡、油鸡、奶牛等种质项目在周边落地建设。

(七)弘扬时代精神,“乡风文明”培育取得实效

一是深化“做诚信友善自强互助的文明平谷人”活动。突出友善主题,持续开展“友善平谷”建设。实施“善行家风”计划,线上开办“美丽庭院”课堂,通过“互联网+家庭教育”微平台、平谷桃花媛公众号等,开设友善家风宣传栏,广泛宣传友善家庭、友善家风、友善故事。二是传承保护优秀文化。传承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等,强化剪纸等传统生产技艺保护。三是全面倡导文明生活。落实“爱国卫生月”“月度大扫除”,开展“公筷行动”、“一米线”等行动,通过党员带头、志愿服务、宣传教育,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新风尚,弘扬友善价值观,乡风、民风、社风持续向善向好。

(八)坚持党建引领,“治理有效”路径逐步明晰

我区成功入选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首批试点区县,刘家店镇入选全国乡村治理试点示范镇,行宫村入选全国乡村治理试点示范村。以“生态积分”作为治理手段的“生态桥”工程入选国家发改委生态文明建设典型案例,推动“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在城市管理、应急响应、基层服务等领域运用。开展村务中心试点村建设,着力打造“政、养、病、康、文、乐、保”一体化的村级综合服务中心,探索出“行宫路径”为新一轮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九)兜底线惠民生,幸福指数稳步提升

低收入农户脱低成果巩固。在20_年低收入农户全部脱低基础上,聚焦标准线边缘等3类重点群体,精准落实养老金上调等8项政策性补贴,助残基地项目和乡镇产业帮扶项目收益稳定,实行疫情下农产品保价包销,前三季度平谷区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达到12886元,同比增长18.4%,增速排名全市第三。

三、存在主要问题

(一)农村基础设施运维体系尚待健全

农村基础设施运维资金投入碎片化、缺乏有效统筹,资金使用相互割裂,降低了财政资金绩效;部分农村设施老旧,日常养护、清洁跟不上。

(二)农村环境治理尚存短板

与乡村治理有效融合的农村人居环境长效机制还不完善,没有达到常态管理、常抓不懈、长期保持要求,长效管护机制需进一步强化落实。

(三)乡村产业转型任重道远

一是经营碎片化、产出低效化问题仍然突出。以果园生产为例,一户一行树、一户多块地、地树不同户等现象依然存在。地块数量多、面积小、投入大、效益低。二是社会化服务体系、组织体系还需完善。各类组织作用发挥不充分,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农业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的服务体系和组织体系还需健全。三是全产业链条不完整,产品质量效益不高。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衔接不紧密,前期生产环节投入多,在流通、加工等后期投入少,从产地向餐桌的链条不健全,优质优价的市场导向和立体化销售体系需进一步完善。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全面增进民生福祉,让美丽乡村更具品质

1.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加快推进第二、三批102个村硬化、绿化、亮化等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持续统筹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和污水处理,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夯实乡情村史陈列室、文化墙、文化室、宣传栏等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农村地区“科教文体卫”等领域加大投入、多点开花,不断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

2.持续完善农村设施运维管理体系。不断健全与乡村治理体系深度融合的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建管体制机制,围绕农村水电路、信息化等各类基础设施建管,结合各类设施全生命周期特点,分阶段完善并落实运维标准、责任体系和资金补贴标准,形成科学的考核评价方式,且考核结果与资金、荣誉、绩效挂钩,不断推动农村基础设施由“重建轻管”向“建管并重”“以管促建”“长效运转”转变。

(二)厚植生态宜居底蕴,让美丽乡村更具颜值

全方位整治农村各类环境问题。一是“精细化”整治环境。围绕“清脏治乱增绿控污”,严格对标市级标准,深入开展村庄清洁行动,聚焦村庄整体环境、生活垃圾治理等考核要点,发力私搭乱建、污水直排等整治难点,打造生态宜居的村庄环境。二是“常态化”督查检查。结合环境整治不同阶段的突出问题,采取定期检查抽查、反馈问题点位复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常态化检查督查,完善点评调度、奖惩通报等机制,传导压力压实责任,确保环境整治效果长期保持。三是“长效化”建立机制。通过“积分制”考核、户对户评价、片区之间排名等形式,组织各镇村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级长效机制建设,调动村级主体积极性,常态化推进整治工作。四是“全员化”保护环境。宣传引导农民群众进一步增强文明意识、卫生意识、环境意识,自觉养成“个人卫生、打扫屋子、收拾院子、门前三包”的良好生活习惯,掀起共治共享热潮。

(三)赋能乡村产业发展,让美丽乡村更具内涵

1、着力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一是鼓励和支持村集体发展集体经济。推广“党支部+合作社”模式,引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参与土地流转和农产品销售等环节。二是壮大产业龙头企业。支持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农户、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为基础的产业化联合体的建设,带动产业向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转变。三是构建利益联结机制。充分发挥村级党支部的核心作用,探索推广集体农庄等模式,不断完善订单带动、利润返还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有效的将农民组织起来,让小农户与大农业衔接起来。

2.有序提升规模化经营水平。结合我区承包土地特点与产业经营实际,鼓励镇、村采取多种灵活、多样且具针对性形式,流转承包土地,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发展订单式生产合作模式,推动农业企业规模化经营,对农产品统一收购、加工、包装、销售等。

3.聚力打通产业链“断桥”。一是引进龙头企业。在政策支持、土地供给、为企服务上下功夫,使优质企业进得来、留得住、经营得好,充分发挥对区域农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二是扩大市场销售空间。制定扶持政策,对于销售能力强、品牌影响力大的电商给与资金支持;打造设施共享平台,政府支持建设仓储、冷藏、运输等设施,电商共同使用和管理。三是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建设。激活农村金融服务链条,对符合支持方向的经营性行为,探索通过贷款贴息、担保费补贴等方式对农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择优给予金融支持。

五、典型经验做法

(一)区级层面:

1、工作机制“下功夫”,整治成效有保障

一是督导调度机制。区委书记、区长通过拉练检查、现场会议等方式入村督导环境整治情况,区主管领导逐乡镇拉练调度,挖掘存在问题,研提工作要求。二是干部负责机制。行业管理部门包行业、包镇村双向督导,镇村干部包村、包片督导,联动推进环境整治。三是协同联动机制。构建了环境整治“乡镇吹哨、部门报到”“一门主责、其他配合”“部门要求、乡镇落实”的“三协同”工作联动机制。四是专家指导机制。邀请专家老师,通过专题、现场会形式解读环境整治文件,剖析存在问题,指导工作开展。五是巡查检查机制。各相关区直部门采取定期、不定期环境巡查检查形式,推进镇村环境整治。六是三方评估机制。邀请专业第三方,严格比对市级考核验收标准,对各村人居环境进行体检式检查,检验环境整治成效。七是问题处置机制。巡查检查、考核评估发现的各类环境问题,第一时间通过邮箱、工作群反馈至镇村,设定3日整改时限,镇村建立整改台账,每日上传整改情况与问题点位前后对比照片,保证整改实效,仅20_年整改污水直排、乱堆乱放等各类环境问题点位约5万余处。八是通报曝光机制。每半月形成1期环境整治专题报告,对各镇、村进行排名,媒体定期曝光环境问题点位突出镇村,以强化压力传导,倒逼工作落实。九是长效运行机制。按照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等要求,以实现建管并重为原则,围绕公厕管护、村庄保洁等方面,分行业建立、完善了区级长效管护考核办法,并将考核情况与资金挂钩,推进环境整治长效良好运转。

2、实施“生态桥”治理工程,农业废弃物变废为宝

建立了“政府主导、村级组织、农户参与、科技支撑、企业运营”的“五位一体”模式,破解了“政府、企业、基层组织、农户”间的政策、技术、信息等“断桥”问题,系统解决了困扰农村多年的环境治理、空气污染、防火防汛防疫、土壤改良等重点难点问题,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探索了基层治理新模式,开创了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向绿色、和谐转变的新路径。自“生态桥”治理工程开展以来,全区共处理农业废弃物26万吨,生产并发放有机肥12.83万吨,“九废”变“九宝”成为现实。

(二)镇级层面:

平谷镇:环境整治“三协同”

通过梳理台账、实地考察、群众走访,研究制定“三协同”工作法。一是专业队伍协同,加强管控,采取严巡措施,三支专业队伍全天对村域严格巡查。乡镇加大督查力度,不定时对专业队伍上岗及工作情况进行突查。二是保洁人员协同,加强保洁员管理,对“不担当、不作为”保洁员按规定进行处理,并逐步将原由村级管理的老保洁员,统一规范为镇级管理;三是全体村民协同,美好的环境需要人人共治、维护,平谷镇印发了人居环境整治倡议书,对村民提出不乱扔烟火、纸屑等废弃物,自建房屋做好围挡等倡议,并通过条幅、车载广播等措施宣传引导,引导村民积极主动参与环境整治。

王辛庄镇:环境整治“督、改、促”

一是发挥组织优势,专班指导。成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实行“1+3+21”工作机制,镇党委书记一线调度,三个专项行动小组集中作业,21个村主要负责人具体组织实施。同时,探索开展机关干部“联村联治”行动,结合包村安排,派出92名乡村振兴指导员督导环境整治工作,整合各类资源,促进工作提升。二是盯紧目标任务,以查促改。针对整治任务较重的平程路、昌金路、平关路等主要道路沿线,王辛庄镇采取“卷毯式推进,回头看补齐”的方式,在集中清理整治的基础上,环境科每日现场指导,督查专班打分通报,对存在问题专人盯办销号。三是推进“里子工程”,提升成效。在重点区域整治基础上,各村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里子工程”,按照全面推开、示范引领的思路,村村打造样板街,户户创建文明户。各包村干部协助村党支部细化工作措施,党员干部担任“街巷长”,每日巡查不少于1次,协助党支部解决“痛点、难点”问题,督促工作落实。目前,全镇已打造样板街21条,创建美丽庭院1500余户,有效提高群众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

(三)村级层面:

1、强化技术支撑,助力污水治理

投资200余万元,在大兴庄镇良庄子村实施了水环境治理工程,工程采用源自欧洲的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利用基质-微生物-植物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重协同作用,通过过滤、吸附、离子交换、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来实现对污水的高效净化。现今良庄子每日污水处理规模约40立方米,一改过往污水横流旧貌,坑塘水质得到净化,生活污水得到处理,实现了污水不出村。

2、“垃圾不落地”,环境更整洁

选取大兴庄镇周庄子、良庄子、西柏店3个村为试点,推行“垃圾不落地”模式,变户外桶为户内桶,采取“定时定点定人”上门收取的方式,由保洁员进行面对面、手把手宣传指导,居民知晓率、参与率、准确投放率大幅提升,取得良好效果。目前已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在农村地区全面推行“垃圾不落地”模式,促进村民习惯养成,进一步提高农村地区生活垃圾分出质量。

3、推广村对户的“积分制”,环境整治百姓齐参与

探索环境整治领域乡村治理新路径,组织镇村建立了村对户的“积分制”考核打分机制。一是通过设立积分账户,聚焦私搭乱建、乱堆乱放、污水横流等环境整治要点,正向行为加分、负向行为减分。二是镇村定期组织对各户“门前三包”等环境责任落实情况巡查考核,并在村内进行公示。三是考核结果与荣誉激励、物质奖励挂钩,通过“流动红旗”等形式鼓励先进,积分兑换生活用品等,如:大华山镇大峪子村“1积分=1元”等值兑换,洗发露(30积分)、毛巾(10积分)。积分制的推出有效激发了村民参与环境整治的积极性,一分一分累积的分数,变成了一把一把清洁环境的“扫帚”,小积分改善了大环境。

关于乡村创建民族团结报告四

20_年,我主要负责农办美丽乡村工作。一年来,在镇党委的领导和同志们的支持帮助下,尽心履职,主动作为,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坚持把学习作为提高党性修养和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过各级文件、领导讲话、报刊杂志、网络等,认真学习政治理论、方针政策和业务知识。一年来,我积极参加镇政府组织安排的各项学习活动,思想积极、态度端正,在学习中能主动联系工作实际进行思考,通过学习提高了理论水平,为更好的开展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进入农办工作以来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弥补自身缺项。美丽乡村创建方面,圆满完成20_年阿庄镇美丽乡村2个市级村,1个区级村的创建任务,同时督促指导创建村做好美丽乡村资料归档入柜。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方面,顺利通过了区住建局每季度的农村环境卫生考核,建立了农村环境卫生现场考评机制,通过现场评比、集中打分、实地观摩等形式,在各村之间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从而营造了更好的人居环境。脱贫攻坚方面,在做好对2户贫困户包抓的同时积完成小庄村的各项包村工作任务,坚持工作在村、住夜在村,认真整理完善内页资料,精准制定帮扶措施,与贫困户建立真感情,用真心真力帮扶,按期完成了年度各项脱贫任务。

一年来,自己始终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扎扎实实工作。能自觉以办所大局为重,在抓好自己工作的同时,积极配合其它办所开展工作,主动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任务。严格以办公室制度和纪律规范自己的言行,尊重领导,团结同志,谦虚谨慎,用实际行动维护单位形象。

总之,这一年自己做了一定的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组织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主要是学习还需进一步加强、创造性开展工作的力度还不够大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发扬成绩,克服不足,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关于乡村创建民族团结报告五

20_年,我主要负责农办美丽乡村工作。一年来,在镇党委的领导和同志们的支持帮助下,尽心履职,主动作为,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坚持把学习作为提高党性修养和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过各级文件、领导讲话、报刊杂志、网络等,认真学习政治理论、方针政策和业务知识。一年来,我积极参加镇政府组织安排的各项学习活动,思想积极、态度端正,在学习中能主动联系工作实际进行思考,通过学习提高了理论水平,为更好的开展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进入农办工作以来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弥补自身缺项。美丽乡村创建方面,圆满完成20_年阿庄镇美丽乡村2个市级村,1个区级村的创建任务,同时督促指导创建村做好美丽乡村资料归档入柜。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方面,顺利通过了区住建局每季度的农村环境卫生考核,建立了农村环境卫生现场考评机制,通过现场评比、集中打分、实地观摩等形式,在各村之间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从而营造了更好的人居环境。脱贫攻坚方面,在做好对2户贫困户包抓的同时积完成小庄村的各项包村工作任务,坚持工作在村、住夜在村,认真整理完善内页资料,精准制定帮扶措施,与贫困户建立真感情,用真心真力帮扶,按期完成了年度各项脱贫任务。

一年来,自己始终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扎扎实实工作。能自觉以办所大局为重,在抓好自己工作的同时,积极配合其它办所开展工作,主动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任务。严格以办公室制度和纪律规范自己的言行,尊重领导,团结同志,谦虚谨慎,用实际行动维护单位形象。

总之,这一年自己做了一定的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组织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主要是学习还需进一步加强、创造性开展工作的力度还不够大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发扬成绩,克服不足,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关于乡村创建民族团结报告六

今年初,安吉县委、县政府作出建设“中国美丽乡村”的战略决策,这为全县建设生态文明找到了一个最好的结合点,对充分增强我县的生态经济实力、弘扬生态文化的活力、彰显生态环境的魅力,从而推进农村的物质、精神、政治、生态文明的新跨跃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玉华村迎难而上,今年自行申报创建美丽乡村精品村。

玉华村素有“鄣南诗村”的美誉,古代文人墨客描写玉华的诗多达四五十首,玉华不仅环境优美,而且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以驻地玉华山得名,现有农户179户,总人口608人。鄣吴溪穿村而过,各小溪常年水流不断,生物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玉华村有着优美的自然景观,并保持着较完整的原生态面貌,静美如画,颇有“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的山村韵味,庙家坞“柳暗花明又一村”世外桃源般的和谐安宁更是休闲养生的理想之所;另外,金銮殿、天官坟以及昌硕大师祖坟遗址均坐落于境内。且农民书画氛围浓厚,建有书画苑一座,有着得天独厚的文化优势,属较为典型的农家休闲旅游之地。

在今年的创建过程中,玉华村紧紧围绕“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的创建目标,以人为本,群策群力,按照“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上下同心,并且找到了一条适合本村实际、具有本村特色的创建之路,那就是:“做大文化创意产业、打造休闲养生基地”,创建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现将创建工作的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加强组织领导,提高创建意识

做任何事情,思想统一是关键。中国美丽乡村创建今年是第一年,也是难得最大的一年,为使全体村民都明白我县提出建设中国美丽乡村的目的与意义,镇党委政府专门成立了中国美丽乡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并由联系村分管领导亲自抓,制定了创建工作方案以及相关的奖励办法。有了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玉华村先后数次召开了党员、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大会,进行了层层的宣传、发动,得到了全体村民的积极响应。在此基础上,村两委认真分析研究,制定了创建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案,实行村两委班子人员工作领办制,排出具体的时间表,倒推逼进来抓工作。

二、科学谋划、合理布局,突出优势创建,提高创建效率

中国美丽乡村创建,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仅有满腔热情是远远不够的,而且也有别于以往的村庄环境整治,不是仅仅做好表面文章就行得通的,要立足长远做规划,要真正能体现创建的长效。为此,我村多次召集村民代表、老党员、老干部以及村里的企业主等各方人士商量村庄的发展布局,对村庄规划进行了多次的论证,由安吉县城乡规划设计院完成了《鄣吴镇玉华村村庄建设规划》的编制,今后村庄的建设将严格按照规划来执行。同时,为了在创建过程中充分体现鄣南诗村的文化内涵,并且保留我们原生态的村庄环境,我们专门聘请了杭州合成创设设计事务所为我们设计村庄的环境规划,深度挖掘昌硕故里的历史文化,设计师在多次的实地踏看,翻阅有关昌硕先生的书籍,并拜访鄣吴的民间艺人、文化名人,听取村里老人的详细讲述后,“玉华十景”应运而生,在整个创建的环境提升过程中,我们都是围绕“荷塘披瀑、玉勺亲月、野渡横舟、结庐隐吏、竹篱步道、蕉荫长潭、峻伯书台、龙庭问茶、昌硕祖墓、凉亭古道”这玉华十景来做足文章,做好文章。既突出了我们的文化特色,又保护了一些原生态的古迹,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创建的工作效率。

三、 资源整合,统筹兼顾,加强项目结合,激发创建激情 玉华村曾在去年成功创建县级生态村,全村卫生厕所的普及率已达到60%以上,今年又创建了市级生态村,结合农村爱国卫生改水改厕工程,我村出资15万元用于农户建设水冲式卫生厕所、三格式化粪池的无害化厕所及化粪池湿地池联建的补助,无偿拆除村域范围内所有露天粪坑,新建了无害化公厕1座,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了93.30%;根据个别自然村住户分散的特点,采取分散式和集中式湿地处理进行污水处理,目前已建成污水湿地处理池86个,总容积达到198立方米,污水处理受益农户136户,污水处理率为75.98%;“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无害化垃圾处理模式在我村已经运行了三年多时间,村里长年聘请有固定保洁员,负责垃圾的收集和清运,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也逐年增长,乱扔乱丢现象已然杜绝,垃圾入箱率达100%。

今年鄣吴镇小流域治理工程也是我村创建美丽乡村的一个结合点。玉华十景之一的“玉勺亲月”,其实是一个亲水平台,在小流域治理项目玉华段施工过程中,整个亲水平台的基础部分都与该项目做了充分的对接,既大大节约了资金,也加快了创建的进度。村里在此基础上对中心村入口处进行了荒地治理,以绿化、菜园、荷花瑭、水幕墙、石篱笆等进行点缀,建设了“玉华龙庭”主题公园,使玉华龙庭变得豁然开朗,既大气又不失原生态。

所谓“梧桐树好凤来栖”,玉华在美丽乡村创建过程中做好项目开发文章又是一个非常巧妙的结合点。通过积极争取、洽谈,邀请投资商来玉华实地踏看,上海复筑投资有限公司在安吉投资休闲项目考察中,一眼就相中了玉华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优美的自然风貌,以及这儿淳朴的乡村风情,总投资一个多亿的“龙庭〃心家园”项目顺利落户我村,项目主要是利用玉华龙庭原生态的山村美韵和文化底蕴发展休闲养生及文化创意产业。在此次美丽乡村创建中,上海复筑的设计理念与设计方案也提前加以运用,村口的停车场、玉华山楼的设计即取之他们的设计方案,这样既可防止项目进驻后的重复投资,也能加快项目的落地建设,可谓一举两得。

四、扬长避短,强势推进,以创建为契机,带领群众致富 美丽乡村创建的最终目的,是要带领农民致富。玉华村是个典型的山区行政村,林地资源丰富,共有林地7300亩,人均拥有林地12亩。近几年玉华村通过林道建设、毛竹低产林改造等手段,不仅打造了20xx余亩毛竹高效林示范基地,年人均增收200元,而且今年还被评为省级兴林富民示范村。依托丰富的竹林资源,玉华村开办的4家竹帘厂和1家拉丝厂,安臵劳动力近百人,年人均收入在120xx元以上。中药材的种植一直是我们玉华种植业的一大特色亮点,今年在原有元胡、贝亩等品种基础上,又成功引种了20亩杭白菊,每亩净收益20xx元左右,我村的中药材种植也达到了近210亩的规模。同时我村的养殖业发展也居全镇之首,年产10万羽竹林放养鸡,深受上海、杭州等地客商的青睐。自开展美丽乡村创建以来,群众自发参与生态农业、休闲产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为此村里专门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了鼓励村民发展农家乐、兴办家庭工业的奖励制度,对于当年兴办的农家乐业主、家庭工业户主一次性给予5000元的奖励。今年x月初,玉华村第一家农家乐—龙泉山庄开张营业。受昌硕遗风影响,我村爱好书画的人比比皆是,书画夜校也应运而生。今年湖州师范学院艺术学院与我村开展共创美丽乡村结对,利用暑假期间开办了书画培训班,大大提高了学员的整体水平,如今夜校的学员每年为扇子厂画扇面,最多的一年收入可在一万元以上。

通过创建美丽乡村,我们有几点体会:

一是心要齐、劲要足。美丽乡村创建任务重、工作量大,村班子是火车头,要统一全村上下的思想认识,不定时召开会议,讨论创建工作细节,部署下一步工作任务,实行责任分片承包制,将工作与年终考核挂钩,充分调动起每个人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二是要发动群众主体参与。创建单靠我们村班子四个人是不可能完成的,必须调动全村群众的积极性,把心拧在一起,在政策处理、房屋拆除、围墙粉刷等各个阶段,全村百姓都体现了舍小家、顾大家的集体意识,支持村里的创建工作。

三是要做好项目结合。美丽乡村创建过程中,我们经常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么多的资金投下去,到底能回报我们什么?通过一步步的探索,我们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路子,那就是要做好项目的结合,发展文化创意和休闲产业,把城里人引进来,让村民搬出去,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也富裕了村民的腰包。

美丽乡村创建,我们克服了资金压力大,时间紧,任务重的多种困难,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村百姓的大力支持下,圆满完成了所有的创建任务,但离县委县府提出中国美丽乡村的十六字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相信在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把玉华建设成为名符其实的中国美丽乡村!

推荐阅读:

党员四个方面对照检查材料通用(九篇)

有关支部党员大会会议记录(精)(9篇)

推荐个人意识形态工作履职情况范文范本(八篇)

如何写销售经理管理失职检讨书范文(推荐)(5篇)

关于冬奥会圆满举办心得体会精选

推荐节约型机关创建行动方案怎么写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