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龙门石窟导游词通用

实用范文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更新时间:2023-12-21 13:47:45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关于龙门石窟导游词通用一

须弥山石窟最早开凿的年代已无从查考。从石窟形制和造像风格判断,大约开凿于北朝中晚期,是我国开凿最早的石窟之一,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据有关专家介绍,北朝至唐、宋,历代都在这里进行过大规模的凿窟造像活动。先后开凿石窟130多处,其中70多窟雕塑了造像。这些大大小小的石窟,依山附势,错落有致的分布在7座崖面上,迂回曲折,绵延近两公里,场面甚是壮观。

据考证,到了唐代,这里已经是颇具规模的佛教寺院了,人称“景云寺”。明朝正统年间,高僧绰吉汪速又建一座新寺,并上书皇帝请求赐名,于是明英宗又赐名“园光寺”,这就是须弥山石窟又叫“园光寺石窟”的原因。后来由于自然与人为的破坏,特别是海原大地震(1920),使石窟艺术遭到极大摧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时,其中保存较为完整的只有20余窟。它们主要是北魏、北周和唐代开凿的,并集中在石窟南部和中部的大佛楼、子孙官、园光寺、相国寺和桃花洞五区。

北魏的石窟,大多集中在子孙官区的崖面上,从现存的造像窟来看,窟室为方形,室中方形塔柱四面分层开龛。这种形式的窟室,是从印度“支提”式石窟演化而来的。多是一佛二菩萨:佛像较大,居中端坐;菩萨矮小,侍立两旁。但也有特殊情况,如须弥山开凿最早的第十四窟,这里的佛像有雕刻的也有彩绘的,除一个龛内为释迦多宝佛外,其余的龛内都是一尊佛像,没有旁侍菩萨。纵观这些造像,造法古朴,面形丰满,与云岗、敦煌石窟的早期造像有相似之处。第二十四与三十二窟开凿年代比之稍晚,但这里已是“标准的”一佛二菩萨。其造型特点,脸形清癯,体型修长,佛穿双领下垂的大袍,菩萨穿汉式对襟袖襦,与十四窟大不相同。据我国著名学者潘梦阳先生撰文介绍,北魏孝文帝太和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服式改制:禁民穿“夹领小袖”的胡眼,一律改穿汉装,并亲自给群臣颁赐“冠服”,让他们穿戴。所以,佛像的造型和衣着特点,正是太和改制后南朝汉式衣冠和“秀骨清相”的艺术风格,流传到北方的反映。

北周石窟,数量之多,规模之大,造像之精美,在须弥山石窟中占有突出的地位。与北魏石窟相比,其最大的变化是中央塔柱小龛已不见,代之以大龛及发鬓低平、面相方圆、两肩宽厚、腹部鼓出的大型造像,给人以厚重敦实之感,资料《固原须弥山石窟》。现存造像最多的第四十五、四十九两窟,有比真人还大的造像40余尊,每龛内,有的是立佛,一般皆为一佛一菩萨。装饰性的雕刻,如幔帐式的佛龛;龛边龙嘴衔口的流苏;龛颔上的各种小佛;龛座下手执各种乐器的伎乐人,或吹横笛,或弹琵琶,或击羯鼓。窟顶围绕塔柱,还雕有一对相向手舞足蹈的伎乐飞天,披巾飘动,显示了北朝音乐艺术的盛况。以上琳琅满目的艺术精品,都是未加修饰的原作,十分珍贵。

在这些石窟当中,标码为五十一窟的北周时期所凿的高达6米的一个一佛二菩萨造像,装饰华丽,高大雄伟,实属全国北周造像中罕见的雕塑精品。

唐代是须弥山石窟艺术的繁荣时期,无论凿窟数量,还是雕塑艺术,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唐人窟室主要分布在大佛楼、相国寺和桃花洞三区。其形制多为平面方形,沿三面窟壁设“凹”字形佛坛造像,不另在壁面开龛。造像中着力刻划的是菩萨形象:脚踏莲座,身绕长巾,曲眉秀目,袒胸露臂,裙裾飘逸,婀娜多姿。由此,可见唐代文化的开放形态。仔细观察可以发现,石窟中凡是雕塑于唐代的艺术造型,都是相当优美的,如第五十四号、六十二号洞窟内的菩萨,她们头梳唐代贵族妇女盛行的高顶云髻,身着天衣,胸挂璎珞,腕配环钏,面貌端丽,姿态秀美。唐代有“官女如菩萨”之说,其实是“菩萨如官女”,这是佛教雕刻艺术中最现主义的部分,给人以美的享受。一位学者说:“拜佛念经的僧侣想的是本来就没有的佛,而雕刻佛的工匠想的是活生生的人。不管怎样说法讲经,神乎其神,艺术还得在生活的土壤里扎根,才能开出鲜艳的花朵。”此话的确说得很有道理,所有的这些佛像,对古代信的人来说,是一种精神寄托。而对今天不信神、佛的人来说,他们就是凝聚着古人心血和艺术才能的珍品。

最为引人注目的,是须弥山入口处高达20.6米的弥勒大座佛。它高坐于唐代大中三年(849年)开凿的一个马蹄形石窟内,身披袈裟,头流螺髻;脸如满月,双耳垂肩,神情庄重,十分壮观。这座大佛比云岗石窟中最大的十九窟坐佛和龙门石窟的奉先寺卢舍那佛还高,是全国最大的造像之一。走近观察,只见那佛高大魁梧,足有五六层楼高,耳朵有两人高,眼窝直径1米多,佛虽大,但雕刻却十分的精致。专家说,这完全是一块完整的罕见巨石雕琢出来的,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和雄伟气魄。唐代统治者提倡佛教,武则天曾下令全国各州建大佛寺,造大佛像。有学者推测,这等大佛可能是在武则天掀起的崇拜佛的浪潮中建造的。站在大佛的脚下,眼前似有云雾缭绕,耳旁隐听山泉叮咚,山石雾松组成大西北黄土高原上独特的山水画卷。

在须弥山现存的石窟中,题刻和墨迹虽然数量不算太多、但却是唐“大中三年吕中万”,宋“绍圣四年三月二十二日收复陇干姚雄记”、“崇宁癸未”、西夏“奢单都四年”、金“大定二十一年”等,各个时期的题记和碑刻。这些碑刻、题记,不仅能使我们对石窟的历史有更多的了解、还为今人研究唐、宋、金、西夏各代佛教传播,提供了十分珍贵的资料。

此外,国内绝大多数石窟都开在一面崖面上,而须弥山石窟却开凿在为洪沟间隔的7座山崖上,形成了数峰并举、山形变幻、曲径通幽、对景丛生的奇特布局。

关于龙门石窟导游词通用二

亲爱的朋友: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洛阳龙门石窟,我是导游小x。

洛阳,素称“九朝古都”,但实际上先后有十三个朝代在此建都。洛阳作为都城,前后历时15xx年,是中国七大古都中建都时间最早、朝代最多、历史最长的古都。

距市区13公里的龙门是洛阳南面的天然门户,这里两岸香山、龙门山对立,伊水中流,远望就象天然的门阙一样。因此自春秋战国以来,这里就获得了一个形象化的称谓“伊阙”。隋炀帝都洛阳,因宫城城门产正对伊阙,古代帝王又以真龙天子自居,因此得名“龙门”,“龙门”之名即延用至今。举世闻名的龙门石窟就雕刻在伊河两岸的山崖上,南北长约1公里。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时开始营造,经过东魏、西魏、北齐、隋、唐、延至北宋,累计大规模开凿约四百余年,现存窟龛 2345个,碑刻题记2800余块,佛塔70余座,造像近11万尊。其窟龛、造像和题记数量之多,居中国石窟之冠,与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佛教艺术宝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于1961年确定龙门石窟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xx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通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龙门石窟是中国古代封建政权凌驾于佛教之上的宗教艺术,由于魏、唐两代皇室的参与而形成了龙门石窟皇家风范的重要特色,许多窟龛或造象的兴废变迁都与当时的政治形势变化有着密切关系。

“龙门山色”自古即为洛阳八景之首。北魏以来,这里松柏苍翠,寺院林立,到唐代有十寺最为有名。山脚处泉水汩汩,伊水碧波荡漾,唐代时行船往来,穿梭其中。精美的雕像与青山绿水交相辉映,形成了旖旎葱茏,。钟灵毓秀的龙门山色。伊阙风光。中国古代历史上曾有许多文人墨客,帝王将相,高僧大德徜徉于此,赋诗吟诵。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十寺观游之胜,香山首焉”的佳句,声名远扬,今诵尤新。

潜溪寺朋友们,下面我们将参观龙门石窟西山北端第一个大窟潜溪寺。潜溪寺为唐高宗初年雕造。洞内造像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主像阿弥陀佛居中而坐,身体各部比例匀称,面容丰满,胸部隆起,表情静穆慈祥。两侧观世音、大势至菩萨体躯比例适中,丰满敦厚,表情温雅文静,富于人情味,揭示了唐初雕刻艺术的长足发展。阿弥陀佛和观世音、大势至菩萨合称为“西方三圣”,是佛教净土宗供奉的偶像。

隋唐时代是中国佛教发展的又一个繁盛期。佛教学风在“破斥南北、禅义均弘”形势下,南北佛教徒们不断的交流和互相影响,完成了对以前各种佛教学说的概括和总结,从而使佛教中国化的趋向更加明显,也使佛教造像艺术充满了清新与活力。因此,在造像艺术上发生了不同于北魏时代造像风格的变化,潜溪寺中的造像已揭开了盛唐那种丰腴、典雅的造像风格的序曲。

宾阳中洞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实行了意义重大、比较彻底的汉化改革,历史上称为“孝文改制”。由最高统治者实行的政治上的改革必然对当时皇家贵族发愿开凿的佛教石窟造像有一定影响。下面我们将参观的宾阳中洞的造像风格和服饰就是孝文帝改制在文化上的反映。

朋友们,现在我们面前的这三座洞窟合称为宾阳三洞。宾阳三洞因统一规划、有计划开凿且并排布局而得名。这三座洞窟从公元5xx年开凿直到520xx年停工,历时长达20xx年还未完工,史书记载用工多达80多万。中间的为宾阳中洞,是北魏宣武帝为其父母孝文帝及文昭皇太后祈福做功德而开凿。洞中三壁造三世佛,从南向兹依次为过去世燃灯佛、现在世佛释迦牟尼和未来世佛弥勒佛。

宾阳中洞的窟顶是穹隆形,好像蒙古包的顶部,地面雕刻着大型莲花,周边是莲花花瓣、水波纹和其它装饰图案,如同鲜艳美丽的地毯式样子。这种形式使人很自然联想起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

关于龙门石窟导游词通用三

亲爱的朋友: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洛阳龙门石窟,我是导游小x。

洛阳,素称“九朝古都”,但实际上先后有十三个朝代在此建都。洛阳作为都城,前后历时15xx年,是中国七大古都中建都时间最早、朝代最多、历史最长的古都。

距市区13公里的龙门是洛阳南面的天然门户,这里两岸香山、龙门山对立,伊水中流,远望就象天然的门阙一样。因此自春秋战国以来,这里就获得了一个形象化的称谓“伊阙”。隋炀帝都洛阳,因宫城城门产正对伊阙,古代帝王又以真龙天子自居,因此得名“龙门”,“龙门”之名即延用至今。举世闻名的龙门石窟就雕刻在伊河两岸的山崖上,南北长约1公里。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时开始营造,经过东魏、西魏、北齐、隋、唐、延至北宋,累计大规模开凿约四百余年,现存窟龛 2345个,碑刻题记2800余块,佛塔70余座,造像近11万尊。其窟龛、造像和题记数量之多,居中国石窟之冠,与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佛教艺术宝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于1961年确定龙门石窟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xx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通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龙门石窟是中国古代封建政权凌驾于佛教之上的宗教艺术,由于魏、唐两代皇室的参与而形成了龙门石窟皇家风范的重要特色,许多窟龛或造象的兴废变迁都与当时的政治形势变化有着密切关系。

“龙门山色”自古即为洛阳八景之首。北魏以来,这里松柏苍翠,寺院林立,到唐代有十寺最为有名。山脚处泉水汩汩,伊水碧波荡漾,唐代时行船往来,穿梭其中。精美的雕像与青山绿水交相辉映,形成了旖旎葱茏,。钟灵毓秀的龙门山色。伊阙风光。中国古代历史上曾有许多文人墨客,帝王将相,高僧大德徜徉于此,赋诗吟诵。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十寺观游之胜,香山首焉”的佳句,声名远扬,今诵尤新。

潜溪寺朋友们,下面我们将参观龙门石窟西山北端第一个大窟潜溪寺。潜溪寺为唐高宗初年雕造。洞内造像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主像阿弥陀佛居中而坐,身体各部比例匀称,面容丰满,胸部隆起,表情静穆慈祥。两侧观世音、大势至菩萨体躯比例适中,丰满敦厚,表情温雅文静,富于人情味,揭示了唐初雕刻艺术的长足发展。阿弥陀佛和观世音、大势至菩萨合称为“西方三圣”,是佛教净土宗供奉的偶像。

隋唐时代是中国佛教发展的又一个繁盛期。佛教学风在“破斥南北、禅义均弘”形势下,南北佛教徒们不断的交流和互相影响,完成了对以前各种佛教学说的概括和总结,从而使佛教中国化的趋向更加明显,也使佛教造像艺术充满了清新与活力。因此,在造像艺术上发生了不同于北魏时代造像风格的变化,潜溪寺中的造像已揭开了盛唐那种丰腴、典雅的造像风格的序曲。

宾阳中洞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实行了意义重大、比较彻底的汉化改革,历史上称为“孝文改制”。由最高统治者实行的政治上的改革必然对当时皇家贵族发愿开凿的佛教石窟造像有一定影响。下面我们将参观的宾阳中洞的造像风格和服饰就是孝文帝改制在文化上的反映。

朋友们,现在我们面前的这三座洞窟合称为宾阳三洞。宾阳三洞因统一规划、有计划开凿且并排布局而得名。这三座洞窟从公元5xx年开凿直到520xx年停工,历时长达20xx年还未完工,史书记载用工多达80多万。中间的为宾阳中洞,是北魏宣武帝为其父母孝文帝及文昭皇太后祈福做功德而开凿。洞中三壁造三世佛,从南向兹依次为过去世燃灯佛、现在世佛释迦牟尼和未来世佛弥勒佛。

宾阳中洞的窟顶是穹隆形,好像蒙古包的顶部,地面雕刻着大型莲花,周边是莲花花瓣、水波纹和其它装饰图案,如同鲜艳美丽的地毯式样子。这种形式使人很自然联想起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

关于龙门石窟导游词通用四

大家好,我是山西省金牌导游赵鑫宇,今天,我将带领大家一起去领略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的神韵与风采。

微笑,是人类所有表情中最美丽的,也最令人难忘,我深以为然。世界上最美佛教造像的微笑在云冈石窟,我更是深以为然。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城西16公里处的武州山南麓,在这段东西绵延约一公里的山崖上,像蜂巢一样排列着许许多多的洞窟,现存洞窟254个,主要洞窟45个。云冈石窟是一座全世界都知晓的巨大且充满了无穷魅力的世界顶级佛教石雕艺术博物馆,是举世公认的与印度以阿旃陀石窟为代表的犍陀罗佛教艺术和阿富汗以巴米扬石窟为代表的巴米扬佛教艺术齐名的东方艺术瑰宝,也是国内外学术界公认的与甘肃敦煌的莫高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齐名的中国石窟三圣之一。

接下来,就请各位尊贵的客人跟随我一起走进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去感受那五万余尊佛菩萨甜美夺魂的微笑带给我们心灵深处的难忘与震撼。

云冈石窟第18窟是早期开凿的昙曜五窟中雕刻内容颇为丰富的一个洞窟。走进第18窟,我们所仰视的是一尊高达15.5米,左手抚胸,右手自然下垂,身披一袭千佛袈裟的释迦牟尼立佛像,他略带微笑,体态丰腴,气宇轩昂,是云冈石窟开拓者昙曜高僧精心设计的,中国乃至世界目前唯一的一尊造型奇特而优美的古代雕像。我们抬头瞻仰这尊立于莲台之上的大佛,半袒右肩的袈裟,左手抚在胸口,好像刚刚给众弟子进行了一场荡涤心灵的讲经说法,嘴角微微上扬,神态安详地凝视着远方......

再看他两旁排列的众菩萨弟子的微笑雕刻得更是夺目而传神,其中,释迦牟尼的大弟子迦叶像头部为圆雕,上半身为高浮雕,深目高鼻、棱角分明,先辈的工匠们在他酷似西方人的脸上雕刻出了充满沧桑而又喜悦自信的笑容。

让我们不可思议的是没有留下姓名的伟大工匠们,在这雕刻中独具匠心地创造了一个伟大的雕刻奇迹,迦叶那看似残缺的雕刻是工匠们的有意为之。当我们仰视瞻礼这尊雕像时,更觉得他的微笑是那么的怡然自得、灿烂迷人!难怪中国台湾著名学者蒋勋先生在云冈石窟的第18窟前伫立良久,整整四天不忍离去,他由衷的赞美说:“云冈石窟众弟子的微笑感动人间,全世界最美的微笑在云冈!”当您漫步于云冈石窟,徜徉在五万余尊佛教微笑雕像的艺术宝库时,您会被她的微笑带进一个美轮美奂的佛国天堂!我们来看云冈石窟第7窟南壁门拱上方的这组雕刻,六位美丽动人的供养菩萨,头束高髻,佩带臂钏,斜披珞腋,体态优美动人,从她们虔诚的眼神,恬静的微笑中,散发出女性超凡脱俗的美……是的,这就是被誉为“云冈六美人”的云冈石窟最美丽动人的雕像。

公元20__年春节过后,云冈石窟第8窟后室南壁明窗西侧的这尊菩萨造像更是“一笑而惊艳了大同”。这尊雕有两个漂亮酒窝和雪白牙齿的“萌”菩萨一时间红遍了华夏大地,被人们亲切地称其为“笑面菩萨”。

第20窟的主像是被誉为云冈石窟外交官和形象大使的露天大佛,佛像高达13.7米,圆润的发髻、宽阔的额头、丰腴的面庞、纤细的长眉、方直的鼻梁、垂肩的双耳都雕刻得极其自然。特别是佛像那略含笑意的薄薄嘴唇以及仔细观察才能看到的微微上翘的唇髭都雕刻得那样迷人。佛像那双充满了无穷智慧的双眼又是那样的安详和宁静,这尊佛像脸部的雕刻既有犍陀罗造像的风格,又极具古希腊雕刻艺术的神韵,而那宽厚的双肩、右袒的袈裟、伟岸的身躯则令人想到了中国秦汉以来传统的大写意的雕刻技艺。因此,中外学者、专家们一致认为,这尊佛像优美的雕刻艺术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完美地展现了世界雕刻艺术的巅峰水平。请大家从不同的角度来观赏这尊佛像,从正面仰望,大佛似乎在沉思;从右侧看,大佛好像在启齿讲经;再换一个角度凝望,大佛又在向您微笑......这尊佛像在端庄之中含着俊秀、在慈祥之中藏着威严、在智慧之中又露着敦厚。总之,亲切、善良、平静、祥和、宽厚、慈悲、仁爱、博大等许多人类美好的情感都融在了这尊佛像的面部表情之中。我们称这尊精美绝伦的佛像为妙相之佛、传神之佛一点也不过誉。

千百年来,这尊佛像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云冈石窟的代表作。中国台湾著名雕塑家李再钤先生在大佛前驻足良久,发出了“云冈石窟,不见你死不瞑目”的由衷感慨。我们面前的这尊佛像,虽历经了千年沧桑,却仍然保留着丰腴的容颜,深邃的双眼是那样的安详善良,作为云冈石窟5万余尊佛像的代表,他不辞辛劳,年复一年地接待着络绎不绝的中外游人。根据专家的考证,云冈石窟开凿于公元460年,距今已有1560年的历史。1560年前,来自大兴安岭额尔古纳河畔的鲜卑拓跋皇族集结了全世界先贤的智慧,在武州山麓,举皇家之力,劈山凿洞,以佛陀的悲悯救世之心,用巧妙的构思,圣洁的双手,一斧一凿地打磨出了石破天惊的绝代微笑。这微笑,刻骨铭心,烙印在你我心中;这微笑,惊世骇俗,温暖了千载炎黄;这微笑,还将千年永恒,源远流长!在此,我衷心地祝福我们的祖国,我们的世界都充满微笑。而这不正是习近平***所说的文化自信最好的表达吗?云冈的微笑,凝固已千年,当属天下大同之微笑。

关于龙门石窟导游词通用五

1) 雕龙画凤:刻绘龙凤

2) 放龙入海:比喻放走敌人,留下后患

3) 凤表龙姿:形容英俊的仪表

4) 虎斗龙争:比喻群雄互相争斗

5) 活龙活现:形容神情生动逼真,好像就在眼前一样

6) 踞虎盘龙:形容地势雄伟壮丽

7) 亢龙有悔:指居高位而不知谦退,则盛极而衰,不免有败亡之悔

8) 跨凤乘龙:比喻结成夫妻或成仙

9) 老迈龙钟:形容年老体衰,行动不便

10) 龙韬豹略:指兵法

11) 龙腾虎跃:腾:飞腾;跃:跳跃。像龙在飞腾,像虎在跳跃。形容非常活跃的姿态

12) 龙头蛇尾:比喻开头盛大,结尾衰减

13) 龙行虎步:形容帝王的仪态,比喻威仪庄重,气度不凡

14) 马龙车水:马象游龙,车象流水。形容车马往来不绝

15) 马如游龙:形容人马熙熙攘攘的景象

16) 盘龙卧虎:盘:盘旋,弯曲。盘曲的龙,卧居的虎。比喻隐藏的人才

17) 白龙鱼服:白龙化为鱼在渊中游。比喻帝王或大官吏隐藏身分,改装出行。

18) 暴腮龙门:象鱼仰望龙门而不得上一样。科举时代比喻应进士试不第,后也比喻生活遭遇挫折,处境窘迫。

19) 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

20) 藏龙卧虎:指隐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也指隐藏不露的人才。

21) 车水马龙:车象流水,马象游龙。形容来往车马很多,连续不断的热闹情景。

22) 成龙配套:搭配起来,成为完整的系统。

23) 乘龙佳婿:乘龙:女子乘坐于龙上得道成仙。佳婿:称意的女婿。旧时指才貌双全的女婿。也用作誉称别人的女婿。

24) 乘龙快婿:乘龙:女子乘坐于龙上得道成仙。快婿:称意的女婿。旧时指才貌双全的女婿。也用作誉称别人的女婿。

25) 打凤捞龙:凤、龙:这里指人才。比喻搜索、物色难得的人才。

26) 得婿如龙:形容得到称心如意的佳婿。

27) 二龙戏珠:两条龙相对,戏玩着一颗宝珠。

28) 风从虎,云从龙:比喻事物之间的相互感应。

29) 风虎云龙:虎啸生风,龙起生云。指同类事物相互感应。旧时也比喻圣主得贤臣,贤臣遇明君。

30) 伏虎降龙:伏:屈服;降:用用威力使屈服。用威力使猛虎和恶龙屈服。形容力量强大,能战胜一切敌人和困难。

31) 伏龙凤雏:伏龙:(卧龙)诸葛孔明。凤雏:庞士元。两人都是汉末三国时期著名的谋略家,军事家。后指隐而未现的有较高学问和能耐的人。

32) 龟龙片甲:比喻无论巨细都搜罗进来的好东西。

33) 龟龙鳞凤:传统上用来象征高寿、尊贵、吉祥的四种动物。比喻身处高位德盖四海的人。

34) 虎卧龙跳:形容字势雄浑超逸。

35) 虎穴龙潭:龙潜居的深水坑,老虎藏身的巢穴。比喻极险恶的地方。

36) 虎踞龙盘: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37) 画龙点睛: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38) 降龙伏虎:原是佛教故事,指用法力制服龙虎。后比喻有极大的能力,能够战胜很强的对手或克服很大的困难。

39) 矫若惊龙:矫:矫健。常用于形容书法笔势刚健,或舞姿婀娜。

40) 骥子龙文:骥子:千里马;龙文:骏马名,旧时多指神童。原为佳子弟的代称。后多比喻英才。

41) 蛟龙得水:传说蛟龙得水后就能兴云作雨飞腾升天。比喻有才能的人获得施展的机会。也比喻摆脱困境。

42) 龙骧虎视:象龙马高昂着头,象老虎注视着猎物。形容人的气慨威武。也比喻雄才大略。

43) 龙跃凤鸣:象龙在腾跃,凤凰在高鸣。比喻才华出众。

44) 龙肝凤髓:比喻极难得的珍贵食品。

45) 龙鸣狮吼:比喻沉郁雄壮的声音。

46) 龙潭虎穴:龙潜居的深水坑,老虎藏身的巢穴。比喻极险恶的地方。

47) 来龙去脉:本指山脉的走势和去向。现比喻一件事的前因后果。

48) 鲤鱼跳龙门:古代传说黄河鲤鱼跳过龙门,就会变化成龙。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也比喻逆流前进,奋发向上。

49) 麟凤龟龙:此四种神灵动物,象征吉兆。比喻稀有珍贵的东西。也比喻品格高尚、受人敬仰的人。

50) 龙盘虎踞:盘:曲折环绕;踞:蹲、坐。好像盘绕的龙,蹲伏的虎。特指南京。亦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51) 龙马精神:龙马:古代传说中形状象龙的骏马。比喻人精神旺盛。

52) 龙血玄黄:比喻战争激烈,血流成河。

53) 龙蛇混杂:比喻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

54) 龙骧虎步:象龙马昂首,如老虎迈步。形容气慨威武雄壮。

55) 龙肝豹胎:比喻极难得的珍贵食品。

56) 老态龙钟:形容年老体衰,行动不灵便。

57) 龙蛇飞动:仿佛龙飞腾,蛇游动。形容书法气势奔放,笔力劲健。

58) 龙争虎斗:形容斗争或竞赛很激烈。

59) 龙驹凤雏:比喻英俊秀颖的少年。常作恭维语。

60) 龙潭虎窟:窟:洞穴。潭:深水池。龙居住的深水潭,虎栖身的巢穴。比喻极其凶险的地方。

61) 龙章凤姿:章:文采。蛟龙的`文采,凤凰的姿容。比喻风采出众。

62) 龙吟虎啸:象龙在鸣,虎在啸。比喻相关的事物互相感应。也形容人发迹。

63) 龙凤呈祥:指吉庆之事。

64) 龙跳虎卧:比喻文笔、书法纵逸雄劲。

推荐阅读:

推荐教师个人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5篇)

2023年上年度民主生活会整改措施落实情况、存在问题和原因分析范本(七篇)

有关优化营商环境问题整改和感想(五篇)

2023年会计相关专业求职信简短(3篇)

有关政治生活锤炼不够范文(7篇)

名师心得体会题目(优秀11篇)

标签: 导游词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