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英语公开课点评与建议及感悟一
一、理性看待公开课
当前对公开课的定位有点错位和异化,在一些教育行政领导和教师眼里,英语公开课是“面子工程”,它所代表的是一个学校,甚至是一个地区的英语整体教学水平,容不得有半点差错。
对于上课教师来说,公开课是一个崭露头角、获得关注、赢得荣誉的好机会。于是就有个别上课教师想借公开课一鸣惊人,毕其功于一役,成为“一课成名天下知”的教育明星。
在这种背景下,公开课已不是教师个人的教学或教研行为,而是一场经过反复演练、精雕细琢的“样板戏”,凝聚了当地专家、教学同行的集体智慧,体现着学校和当地行政领导的教育意志,教师和学生早被沦落为逢场作戏的演员。但是,作为青年英语教师,我们要对公开课要有客观理性的认知。
1.正确定位,凸出研究意识。
虽然教育界对五花八门、精心包装的公开课提出强烈质疑,褒贬不一,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公开课作为评价和提高教师教学基本功的一个高效平台,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是无法替代的,很多青年教师正是汲取着公开课的营养,迅速成长起来的。
公开课具有展示和研究的双重性质,既可以用来赛课评奖,展示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也可作为一种研讨方式,用以同行之间切磋教学技艺,后者更有利于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那种过分强调公开课的展示选拔性质的风气和做法,肯定会诱导和强化教师的外在动机,是造成公开课形式化、表演化和作秀的重要原因。我们要认识到,公开课的主要功能是探讨教学规律,研究教学方法,推广教学经验,提升教学质量。
青年英语教师要争取多上研讨课,强化对课堂的研究意识,彰显个性探索;另外一方面,也呼吁公开课的主办部门要淡化评估职能,不要把公开的课堂作为优秀教师选拔赛的舞台,作为考察教学的唯一依据,否则公开课就会流于形式,背离课堂教学研究的本身价值。
2.求真务实,体现教学本色。
公开课应该是教师平时教学智慧的一种凝练和提炼,而当前的公开课要么太注重包装,胭脂味太浓;要么过于追求尽善尽美,教学环节做到滴水不漏,其中的一些中看不中用的“花拳绣腿”,很难被移植到日常教学实践中去。
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注重公开课与平时课的关联,以自己的平时教学经验和能力为基础。如果公开课设计与平时的教学差异太大,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上课教师也是很难“表演”到位的。因此,青年英语教师要树立“只有注重平时教学智慧和经验的积累,才能上好公开课”的观念。
一节好课应该具有原生态的特征。真实的课,就应该有缺憾,课堂教学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没有问题。只有正视问题,才能回归到教学的本真。唯有真实,课堂教学研究才能得出科学可信的结论。
3.积极主动,珍惜开课机会。
一项调查显示[1],教龄(1—3年)与教龄(4—6年)上过公开课的人数要远远少于教龄(7—18年)和教龄(19—30年)的教师。青年教师上公开课机会不多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其一、让某位教师上公开课,是学校对他的一种认可。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的老教师往往会获得更多机会,而年轻教师上公开课的机会就相对较少。
其二、“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这条关于公开课评价标准的潜规则,让不少青年老师担心上课失败而给自己和学校蒙羞,从而对公开课望而却步。
如果把公开课的主要功能定位于展示,让经验丰富的教师上公开课自然是合清合理的。但考虑到公开课具有更为重要的研究功能,则应该给年轻教师更多的锻炼机会。因为年轻教师正处于探索和尝新阶段,具有更强的发展动机,上公开课对于他们的专业发展起步更为重要。
名师的公开课要偏重它的示范、宣传和学习功能,而年轻教师的公开课则重在研讨和促进其专业发展。建议公开课主办单位要合理设置这两类公开课,并适当向年轻教师倾斜。另外,青年英语教师也要不怕苦不拍累,积极主动承担公开课,不论公开课的级别是高是低,都要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开课任务,绝不推诿。
二、做好课前的备课工作
时间紧,任务重,寝食难安是所有老师在公开课之前的共同感受。对于开课经验鲜少的青年教师来说,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我们要学会冷静思考,有条不紊的安排好公开课之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调节情绪,保持适度焦虑。
因为要把自己暴露在公众视线中,所以在面对公开课任务时,很多教师都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焦虑,如紧张、忧虑、恐惧、犹豫等。这是一种自然反应状态,是教师自律性和责任心的表现。
每个人面临重要任务时,都会有焦虑、恐惧的情绪出现,它源自个体正常、成熟的自我意识。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度的焦虑可以有助于上课教师保持适度兴奋度,提高注意力和反应速度,激发身体潜能,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活动。
当然,焦虑也不能过度,否则,带来的只是恐惧害怕、心烦意乱和士气低落。焦虑就像是一根橡皮筋,如果拉得太紧,它会断掉;如果拉得不够紧,张力又得不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要做好公开课的准备工作,我们就要学会找到平衡点,保持适度焦虑。
2.独辟蹊径,选准新切入点。
当前,公开课的授课内容有点固化,大部分老师都喜欢开设课文阅读教学的课型;教学方法也老套,千人一面,不外乎让学生略读和扫读,回答几个问题,做一些trueorfalse的练习,没有新的突破。
如果有机会自选上课内容,我建议青年英语教师可以大胆尝试,去探索一些无人问津的教学内容。例如,在我市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交流活动中,一位青年老师敢为人先,选择了无人问津的课文语言知识作为教学内容。通常情况下,老师都会回避语言知识,原因是这种课型一般都以讲解和机械操练为主,很难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气氛易显得沉闷。
但是,这节公开课由于教学内容选择大胆和教学设计新颖,而出奇制胜。本堂课中所采用的语言知识语境化教学方式,受到听课专家和老师的一致好评,以至于在本次活动过后,该上课老师还多次受邀到其他中学展示。应该说,这节课有着巨大的研究价值,同一个石头激起千层浪,激起我市英语教师对语言知识教学的的积极思考和激烈辩论。
学校或教研单位在安排公开课的教学内容时,要统筹兼顾,做到有系统性和延续性。例如,苏州市现在提倡一种单元系列公开课,即把某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分成多个课时,分别由不同的老师来授课,这些课受同一个话题所统领,前后之间互相衔接,较好的呈现了单元教学的全貌和不同课时之间的关联性,这种系列公开课非常有利于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3.彰显个性,汲取集体智慧。
公开课,一定要有值得“公开”的内容,要有上课教师的独立思考,有让人眼前一亮的原创思想,不能是平时课堂的简单重复或再现。教师也不能逢场作戏,只会演绎现成的“教案剧本”。
教师在备课时,最好自己先独立思考,再去参考网络资源,或听取集体备课的意见。在整合资源和征求意见时,要懂得取舍,最漂亮的未必就是最好的,要挑选最适合自己教学风格的。否则,就容易出现以下三种大煞风景的失败课型。
一是,“撞衫课”。在同题异构观摩课活动中,常有一些上课老师的教学步骤存在雷同,甚至连图片和问题都一模一样。本来是相同的课题,由不同的老师从不同角度来解读,结果变成“同题同构”,弄得听课教师一片哗然,不知道是谁抄袭谁的。课后一问才得知,他们参照了同一个网络资源。道理很简单,你能轻易找的资源,别人也可以不费力气的搜索到。
二是,“杂烩课”。在一些不恰当的集体备课中,年青教师由于人微言轻,言论主张不受到重视,被晾在一边;到底采取什么样的教学设计,全部由资深教师说了算,你一言我一语,拼凑而成。这些主意单个看都很漂亮,但是它们之间没有统一的灵魂主宰,无论怎么看都别扭。这就好比用多个女明星最美的五官,拼凑成一张脸,那么这张脸不但不漂亮,而且多半不协调。这种集体备课方式不可取,它扼杀了执教者的个性与创造性,执教者早就沦为一个照本宣科的传声筒。
三是,“模仿秀”。有的上课老师采取“拿来主义”,对照着名师现成的经典课堂案例,一笔一划的学着做。但是,由于上课教师的教学风格与名师的教案不相吻合,看起来像一个本来适合休闲穿茄克衫的人,结果穿上了一件笔挺的西装,那么怪异。或者由于上课教师个人能力有限,无法驾驭如此高深的教案,看起来好似一个小子,穿着尺码大一号的衣服,那么别扭。
4.挖掘资源,精心制作设计
对于一个教学主题,我们常能搜集到一大堆相关资料。这就需要上课教师独具慧眼,筛选出最切题的材料,删繁就简,必要时,甚至要忍痛割爱。“课堂不是筐,什么东西都往里面装。”我们要明白这一点,否则会造成材料堆积,学生得到的只是视觉和听觉上的狂轰滥炸,一节课目不暇接,看得眼花缭乱,却丧失了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面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课程资源,我们要学会量体裁衣,设置与之相匹配的教学活动:有些材料适合于讨论分析,有的适合角色扮演,有的适合观看影视作品,有的适合于欣赏感悟。所选择的教学活动还要符合上课班级学生的特点,有的班级善于表演,有的班级乐于思辨,这些都是上课教师要考虑的因素。活动设计要追求有效性,切忌为活动而活动。
制作课件时,我们要追求一种简洁、典雅、明快的风格,力求注意以下几点:⑴不盲目追求高级软件,用ppt制作的课件就完全可以满足公开课的需求;⑵但求有效实用,过于花哨的课件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而忽略教学内容;⑶课件流程要顺畅,便于操作,不要做得,颠三倒四,一会儿往前翻,一会往后翻,影响教学的流畅性;⑷课件背景和文字要选择反差较大的颜色,最好选定一两种颜色,不要赤橙黄绿青蓝紫一齐上,引起视觉疲劳;⑸一节课上使用课件的时间不宜过长,不要把教学的全部过程和教学内容一字不漏的打在ppt上,把上课变成“看电影”。
5.好“课”多磨,磨出新理念
公开课,要不要打磨?答案是肯定的,关键是要看怎么个磨法。如果把一堂课当作研究课题,采取多种形式,应用科学方法,使课越磨越新,成为高水平的精品课,这种科研式的磨又有什么不好呢?
其实,公开课的打磨过程,就是教师自身发展与再提高的过程。经常性的打磨,能更好地促进上课教师与研讨人员的专业发展,使他们能听到多方面的建设性意见,来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和设计。我们要对“打磨”二字有正确的辩证性理解,要反思两个问题:打磨什么?怎么打磨?
首先,上课教师要明白,需要打磨的是教师本身和教学设计,而不是去“磨”学生,更不是上课老师与上课班级进行的课前“彩排”。相反,上课教师是通过打磨,对教材处理、板书设计、语言表达、课堂驾驭等方面有一个大概的预期和了解,必要时对教案做一些微调。
其次,公开课的打磨主要有试课和议课两个过程。试课可以“一课多上”,但第二次试课要在不同的班上进行,而且不应是跟相同的学生进行“故伎重演”。要求每试讲一次,在教法或学法上要有所改进或新的突破。而对于议课,可以由上课教师与听课教师讨论,挖掘出亮点、失误及其原因,调控措施等。执教者虚心听取别人的评议,总结经验和教训,有选择性的吸纳别人的建议。
三、做好课中的实施工作
在课堂上,上课教师就像一个能说会道的导游,把好山好水呈现给游客。不同的解说方式会使游客对同一个景点有着截然相反的感受,“家乡美不美,全凭导游一张嘴。”所以说,公开课的实施阶段,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最能体现出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个人魅力。
1.营造气场
心理学研究发现[2],情绪无论好坏,都具有很强的传染性。课堂上学生的喜怒哀乐,在很大程度上,是被上课教师的情绪所左右和支配着。所以说,我们无论多么紧张,在进入上课教室前,都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拿捏好表情、动作和语气。
有人说,要上好公开课,教师需要一种“人来疯”的劲头,不能畏手畏脚,顾虑太多。听课教师越多,我们的展示欲望越强烈。家里来了客人,小孩子喜欢撒欢,爱表现自我,以此来吸引客人的注意力,这就是所谓的“人来疯”。
上大型公开课时,我们英语老师也需要这种“精气神”,挥洒自如,魅力四射,营造出一个强大的气场,去感染学生,让他们进入“人课合一”的佳境,忽略旁边听课教师的存在。上课的整个过程中,始终保持微笑,眼睛只盯着学生看,否则听课教师不经意的一个哈欠,就能扰乱你高涨的心情和清晰的思路。
2.走近学生
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跟学生聊一聊轻松的话题或讲英语笑话,缓解紧张情绪。跟学生交流时,多使用人称代词we,少使用让人感觉生疏的you。如果有条件的话,要尽量使用遥控鼠标,这样教师就可以脱离有线鼠标的束缚,从讲台上走到学生当中去。
在课堂上,不要老是让几个优秀学生发言或回答问题,这样容易排斥其他大部分学生,教师要事先了解到七八个英语水平中等、性格外向的学生,教师的提问应该从这些学生开始,来逐渐调动气氛。
如果了解不到学生名单,我们也可以从学生的眼神来判断,如果学生的眼睛主动迎合你,那表面他们已知道答案并且有发言的欲望,否者会顾左右而看其他。叫不认识的学生发言时,我们不可站在讲台上用手指头乱指,最好走到他们身边,轻拍一下桌边,这样做显得亲切,还能听清楚学生的发言。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外面特征和上课表现,使用一些有趣的词语来称谓他们,取得幽默效果,例如,thesmartboy,thathandsomegentleman,theprettygirl,thegirlwithbeautifuleyes.
在课堂上,如果有学生表现不错,要用个性化的语言来表扬和鼓励他们,最好具体一点,煽情一点,例如,surprising.又如,youdidagreatjob.i’mproudofyou.
3.抖响“包袱”
抖包袱,是相声、小品、独脚戏、山东快书等曲种中组织笑料的方法,一个笑料在酝酿、组织时称“系包袱”,迸发时称“抖包袱”。同样,我们的课堂也要有“包袱”,要有幽默,有悬念,有动人之处和点睛之笔。
上课老师要学会声情并茂的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做好铺垫,层层推进,把之前酝酿好的关键部分说出来,把包袱给抖出来,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包袱儿”能否抖响,灵活运用语言是关键,要悉心揣摩学生的心理状况,适时适地耐心巧妙地运用语言,做到“铺平垫稳”,才能取得蓦然抖开、满堂皆响的效果。
当然,这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例如沁人心脾的语音语调,随心所欲的口语表达。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在公开课堂上的风采,都是来自于平时的修行和一点一滴的积累,靠临时抱佛脚是行不通的。所以说,即使平时再忙,英语老师要注意语音语调的模仿和口语表达的操练,不可荒废了口语。
4.发清指令
明晰的课堂指令,会给学生信心,让他们更加愿意配合。借班上课时,常有上课老师抱怨学生如何死气沉沉,如何不配合。其实,很多时候,问题是出在我们自己身上,是教师模糊不清的课堂指令让学生无所适从。
在变换教学环节时,我们要用学生听得懂的英语来发出指令,毕竟是借班上课,学生需要一点时间来磨合,来熟悉上课教师的表达方式、语速、语音和语调。
课堂指令不应过多,需要发的指令一定要简明扼要,指令发出后要检查落实。在布置一个较长任务时,英语教师的语言要具有逻辑性,前后信息要和谐连贯,并且可以在句子之间可以加入first,second这一类的表示顺序的词。这样更符合学生的思维方式。必要时,教师还可以借助手势、榜样示范、重复指令、变换表达方式、放慢语速等手段来帮助理解。
5.随机应变
课堂教学具有开放性和创造性,经常有意想不到的偶发事件发生。如果处理不当,一堂精心设计的课就会功亏一篑,常见的突发事件有:
⑴学生在课堂上节外生枝,不按照规矩出牌,超出预设轨道之外,这时候教师不要墨守成规,要顺水推舟,保护好这种“动态临时生成”的知识,甚至允许学生走偏一小段路,再及时介入和干预;
⑵电脑等设备故障也要重视,教师要在上课前带齐所有资料,调试好设备,主要检查音频、视频和超链接的情况;并且要做好预案,以防万一;
⑶由于是借班上课,对学情不够了解,设置的教学任务难度过大,教学进程不流畅,动不动就“卡壳”,这时老师要灵活机动,分解任务,降低难度。
凡事都有两面性,一个小意外可以把苦心设计的课搅得一塌糊涂,但也可以带来新的生机。所以,如何灵活妥当地处理偶发事件,是衡量一位教师教学机智的一个重要的标尺,它能反映出老师应变艺术的水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
四、做好课后总结
青年英语教师在公开课之后的自我剖析和反思十分重要,是总结经验、优化课堂、探索规律和形成特色的快车道。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林崇德就曾经说过,“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
1.参与评课,听懂弦外之音
评课是对教师课堂教学的得失和成败进行评议的一种活动,是推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不过,在公开场合,听课教师往往碍于情面,很难做到开诚布公的说出对这堂课的全部真实感受,一般都是尽挑好话说,即使有批评,也是轻描淡写,婉转的一带而过。作为青年英语教师,我们要学会听明白别人评价的言外之意。如果有机会,最好在私下里有选择性的跟听课教师进行个别交流。
2.课后小结,厚积才能薄发
公开课凝聚着上课教师沉甸甸的付出,很有必要做一次总结,回顾这一节课是否成功、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进行认真而全面地分析、总结、判别。在写课后小结时,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⑴写的实,实事求是,记录的内容要真实,不把它看成是一种形式;⑵写的快,趁热打铁,时间一长,会有所遗忘;⑶写的深,必要时要结合教育学、心理学等教学理论进行分析,从而发现和解决问题。课后小结是青年教师积累经验和提升自我的最好办法,既可以起到备忘录的作用,又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情。
3.抓住亮点,写成教学论文
公开课是教学论文的发源地,这一点是我最深刻的个人体会。每次开设或观摩一次大型公开课过后,我都有一篇相关的教学论文发表。刚开始写论文时,我们不要面面俱到,可以只抓住自己公开课的某一个亮点,哪怕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小环节。课堂中的方方面面、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值得我们研究的主题。
关于英语公开课点评与建议及感悟二
对青年教师来说,开一节公开课,如同完成一次蜕变,累掉一层皮,有着刻骨铭心的阵痛,但换来的是突飞猛进的专业成长。可以说,公开课是青年教师培训的有效途径,是名师培养的摇篮。下面,我将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为基础,从如何看待英语公开课、课前如何备课、课中如何实施、课后如何总结等四个方面,来跟大家谈一谈如何开设英语公开课。
一、理性看待公开课
当前对公开课的定位有点错位和异化,在一些教育行政领导和教师眼里,英语公开课是“面子工程”,它所代表的是一个学校,甚至是一个地区的英语整体教学水平,容不得有半点差错。
对于上课教师来说,公开课是一个崭露头角、获得关注、赢得荣誉的好机会。于是就有个别上课教师想借公开课一鸣惊人,毕其功于一役,成为“一课成名天下知”的教育明星。
在这种背景下,公开课已不是教师个人的教学或教研行为,而是一场经过反复演练、精雕细琢的“样板戏”,凝聚了当地专家、教学同行的集体智慧,体现着学校和当地行政领导的教育意志,教师和学生早被沦落为逢场作戏的演员。但是,作为青年英语教师,我们要对公开课要有客观理性的认知。
1.正确定位,凸出研究意识。
虽然教育界对五花八门、精心包装的公开课提出强烈质疑,褒贬不一,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公开课作为评价和提高教师教学基本功的一个高效平台,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是无法替代的,很多青年教师正是汲取着公开课的营养,迅速成长起来的。
公开课具有展示和研究的双重性质,既可以用来赛课评奖,展示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也可作为一种研讨方式,用以同行之间切磋教学技艺,后者更有利于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那种过分强调公开课的展示选拔性质的风气和做法,肯定会诱导和强化教师的外在动机,是造成公开课形式化、表演化和作秀的重要原因。我们要认识到,公开课的主要功能是探讨教学规律,研究教学方法,推广教学经验,提升教学质量。
青年英语教师要争取多上研讨课,强化对课堂的研究意识,彰显个性探索;另外一方面,也呼吁公开课的主办部门要淡化评估职能,不要把公开的课堂作为优秀教师选拔赛的舞台,作为考察教学的唯一依据,否则公开课就会流于形式,背离课堂教学研究的本身价值。
2.求真务实,体现教学本色。
公开课应该是教师平时教学智慧的一种凝练和提炼,而当前的公开课要么太注重包装,胭脂味太浓;要么过于追求尽善尽美,教学环节做到滴水不漏,其中的一些中看不中用的“花拳绣腿”,很难被移植到日常教学实践中去。
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注重公开课与平时课的关联,以自己的平时教学经验和能力为基础。如果公开课设计与平时的教学差异太大,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上课教师也是很难“表演”到位的。因此,青年英语教师要树立“只有注重平时教学智慧和经验的积累,才能上好公开课”的观念。
一节好课应该具有原生态的特征。真实的课,就应该有缺憾,课堂教学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没有问题。只有正视问题,才能回归到教学的本真。唯有真实,课堂教学研究才能得出科学可信的结论。
3.积极主动,珍惜开课机会。
一项调查显示[1],教龄(1—3年)与教龄(4—6年)上过公开课的人数要远远少于教龄(7—18年)和教龄(19—30年)的教师。青年教师上公开课机会不多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其一、让某位教师上公开课,是学校对他的一种认可。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的老教师往往会获得更多机会,而年轻教师上公开课的机会就相对较少。
其二、“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这条关于公开课评价标准的潜规则,让不少青年老师担心上课失败而给自己和学校蒙羞,从而对公开课望而却步。
如果把公开课的主要功能定位于展示,让经验丰富的教师上公开课自然是合清合理的。但考虑到公开课具有更为重要的研究功能,则应该给年轻教师更多的锻炼机会。因为年轻教师正处于探索和尝新阶段,具有更强的发展动机,上公开课对于他们的专业发展起步更为重要。
名师的公开课要偏重它的示范、宣传和学习功能,而年轻教师的公开课则重在研讨和促进其专业发展。建议公开课主办单位要合理设置这两类公开课,并适当向年轻教师倾斜。另外,青年英语教师也要不怕苦不拍累,积极主动承担公开课,不论公开课的级别是高是低,都要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开课任务,绝不推诿。
二、做好课前的备课工作
时间紧,任务重,寝食难安是所有老师在公开课之前的共同感受。对于开课经验鲜少的青年教师来说,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我们要学会冷静思考,有条不紊的安排好公开课之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调节情绪,保持适度焦虑。
因为要把自己暴露在公众视线中,所以在面对公开课任务时,很多教师都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焦虑,如紧张、忧虑、恐惧、犹豫等。这是一种自然反应状态,是教师自律性和责任心的表现。
每个人面临重要任务时,都会有焦虑、恐惧的情绪出现,它源自个体正常、成熟的自我意识。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度的焦虑可以有助于上课教师保持适度兴奋度,提高注意力和反应速度,激发身体潜能,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活动。
当然,焦虑也不能过度,否则,带来的只是恐惧害怕、心烦意乱和士气低落。焦虑就像是一根橡皮筋,如果拉得太紧,它会断掉;如果拉得不够紧,张力又得不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要做好公开课的准备工作,我们就要学会找到平衡点,保持适度焦虑。
2.独辟蹊径,选准新切入点。
当前,公开课的授课内容有点固化,大部分老师都喜欢开设课文阅读教学的课型;教学方法也老套,千人一面,不外乎让学生略读和扫读,回答几个问题,做一些trueorfalse的练习,没有新的突破。
如果有机会自选上课内容,我建议青年英语教师可以大胆尝试,去探索一些无人问津的教学内容。例如,在我市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交流活动中,一位青年老师敢为人先,选择了无人问津的课文语言知识作为教学内容。通常情况下,老师都会回避语言知识,原因是这种课型一般都以讲解和机械操练为主,很难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气氛易显得沉闷。
但是,这节公开课由于教学内容选择大胆和教学设计新颖,而出奇制胜。本堂课中所采用的语言知识语境化教学方式,受到听课专家和老师的一致好评,以至于在本次活动过后,该上课老师还多次受邀到其他中学展示。应该说,这节课有着巨大的研究价值,同一个石头激起千层浪,激起我市英语教师对语言知识教学的的积极思考和激烈辩论。
学校或教研单位在安排公开课的教学内容时,要统筹兼顾,做到有系统性和延续性。例如,苏州市现在提倡一种单元系列公开课,即把某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分成多个课时,分别由不同的老师来授课,这些课受同一个话题所统领,前后之间互相衔接,较好的呈现了单元教学的全貌和不同课时之间的关联性,这种系列公开课非常有利于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3.彰显个性,汲取集体智慧。
公开课,一定要有值得“公开”的内容,要有上课教师的独立思考,有让人眼前一亮的原创思想,不能是平时课堂的简单重复或再现。教师也不能逢场作戏,只会演绎现成的“教案剧本”。
教师在备课时,最好自己先独立思考,再去参考网络资源,或听取集体备课的意见。在整合资源和征求意见时,要懂得取舍,最漂亮的未必就是最好的,要挑选最适合自己教学风格的。否则,就容易出现以下三种大煞风景的失败课型。
一是,“撞衫课”。在同题异构观摩课活动中,常有一些上课老师的教学步骤存在雷同,甚至连图片和问题都一模一样。本来是相同的课题,由不同的老师从不同角度来解读,结果变成“同题同构”,弄得听课教师一片哗然,不知道是谁抄袭谁的。课后一问才得知,他们参照了同一个网络资源。道理很简单,你能轻易找的资源,别人也可以不费力气的搜索到。
二是,“杂烩课”。在一些不恰当的集体备课中,年青教师由于人微言轻,言论主张不受到重视,被晾在一边;到底采取什么样的教学设计,全部由资深教师说了算,你一言我一语,拼凑而成。这些主意单个看都很漂亮,但是它们之间没有统一的灵魂主宰,无论怎么看都别扭。这就好比用多个女明星最美的五官,拼凑成一张脸,那么这张脸不但不漂亮,而且多半不协调。这种集体备课方式不可取,它扼杀了执教者的个性与创造性,执教者早就沦为一个照本宣科的传声筒。
三是,“模仿秀”。有的上课老师采取“拿来主义”,对照着名师现成的经典课堂案例,一笔一划的学着做。但是,由于上课教师的教学风格与名师的教案不相吻合,看起来像一个本来适合休闲穿茄克衫的人,结果穿上了一件笔挺的西装,那么怪异。或者由于上课教师个人能力有限,无法驾驭如此高深的教案,看起来好似一个小子,穿着尺码大一号的衣服,那么别扭。
4.挖掘资源,精心制作设计
对于一个教学主题,我们常能搜集到一大堆相关资料。这就需要上课教师独具慧眼,筛选出最切题的材料,删繁就简,必要时,甚至要忍痛割爱。“课堂不是筐,什么东西都往里面装。”我们要明白这一点,否则会造成材料堆积,学生得到的只是视觉和听觉上的狂轰滥炸,一节课目不暇接,看得眼花缭乱,却丧失了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面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课程资源,我们要学会量体裁衣,设置与之相匹配的教学活动:有些材料适合于讨论分析,有的适合角色扮演,有的适合观看影视作品,有的适合于欣赏感悟。所选择的教学活动还要符合上课班级学生的特点,有的班级善于表演,有的班级乐于思辨,这些都是上课教师要考虑的因素。活动设计要追求有效性,切忌为活动而活动。
制作课件时,我们要追求一种简洁、典雅、明快的风格,力求注意以下几点:⑴不盲目追求高级软件,用ppt制作的课件就完全可以满足公开课的需求;⑵但求有效实用,过于花哨的课件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而忽略教学内容;⑶课件流程要顺畅,便于操作,不要做得,颠三倒四,一会儿往前翻,一会往后翻,影响教学的流畅性;⑷课件背景和文字要选择反差较大的颜色,最好选定一两种颜色,不要赤橙黄绿青蓝紫一齐上,引起视觉疲劳;⑸一节课上使用课件的时间不宜过长,不要把教学的全部过程和教学内容一字不漏的打在ppt上,把上课变成“看电影”。
5.好“课”多磨,磨出新理念
公开课,要不要打磨?答案是肯定的,关键是要看怎么个磨法。如果把一堂课当作研究课题,采取多种形式,应用科学方法,使课越磨越新,成为高水平的精品课,这种科研式的磨又有什么不好呢?
其实,公开课的打磨过程,就是教师自身发展与再提高的过程。经常性的打磨,能更好地促进上课教师与研讨人员的专业发展,使他们能听到多方面的建设性意见,来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和设计。我们要对“打磨”二字有正确的辩证性理解,要反思两个问题:打磨什么?怎么打磨?
首先,上课教师要明白,需要打磨的是教师本身和教学设计,而不是去“磨”学生,更不是上课老师与上课班级进行的课前“彩排”。相反,上课教师是通过打磨,对教材处理、板书设计、语言表达、课堂驾驭等方面有一个大概的预期和了解,必要时对教案做一些微调。
其次,公开课的打磨主要有试课和议课两个过程。试课可以“一课多上”,但第二次试课要在不同的班上进行,而且不应是跟相同的学生进行“故伎重演”。要求每试讲一次,在教法或学法上要有所改进或新的突破。而对于议课,可以由上课教师与听课教师讨论,挖掘出亮点、失误及其原因,调控措施等。执教者虚心听取别人的评议,总结经验和教训,有选择性的吸纳别人的建议。
三、做好课中的实施工作
在课堂上,上课教师就像一个能说会道的导游,把好山好水呈现给游客。不同的解说方式会使游客对同一个景点有着截然相反的感受,“家乡美不美,全凭导游一张嘴。”所以说,公开课的实施阶段,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最能体现出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个人魅力。
1.营造气场
心理学研究发现[2],情绪无论好坏,都具有很强的传染性。课堂上学生的喜怒哀乐,在很大程度上,是被上课教师的情绪所左右和支配着。所以说,我们无论多么紧张,在进入上课教室前,都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拿捏好表情、动作和语气。
有人说,要上好公开课,教师需要一种“人来疯”的劲头,不能畏手畏脚,顾虑太多。听课教师越多,我们的展示欲望越强烈。家里来了客人,小孩子喜欢撒欢,爱表现自我,以此来吸引客人的注意力,这就是所谓的“人来疯”。
上大型公开课时,我们英语老师也需要这种“精气神”,挥洒自如,魅力四射,营造出一个强大的气场,去感染学生,让他们进入“人课合一”的佳境,忽略旁边听课教师的存在。上课的整个过程中,始终保持微笑,眼睛只盯着学生看,否则听课教师不经意的一个哈欠,就能扰乱你高涨的心情和清晰的思路。
2.走近学生
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跟学生聊一聊轻松的话题或讲英语笑话,缓解紧张情绪。跟学生交流时,多使用人称代词we,少使用让人感觉生疏的you。如果有条件的话,要尽量使用遥控鼠标,这样教师就可以脱离有线鼠标的束缚,从讲台上走到学生当中去。
在课堂上,不要老是让几个优秀学生发言或回答问题,这样容易排斥其他大部分学生,教师要事先了解到七八个英语水平中等、性格外向的学生,教师的提问应该从这些学生开始,来逐渐调动气氛。
如果了解不到学生名单,我们也可以从学生的眼神来判断,如果学生的眼睛主动迎合你,那表面他们已知道答案并且有发言的欲望,否者会顾左右而看其他。叫不认识的学生发言时,我们不可站在讲台上用手指头乱指,最好走到他们身边,轻拍一下桌边,这样做显得亲切,还能听清楚学生的发言。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外面特征和上课表现,使用一些有趣的词语来称谓他们,取得幽默效果,例如,thesmartboy,thathandsomegentleman,theprettygirl,thegirlwithbeautifuleyes.
在课堂上,如果有学生表现不错,要用个性化的语言来表扬和鼓励他们,最好具体一点,煽情一点,例如,surprising.又如,youdidagreatjob.i’mproudofyou.
3.抖响“包袱”
抖包袱,是相声、小品、独脚戏、山东快书等曲种中组织笑料的方法,一个笑料在酝酿、组织时称“系包袱”,迸发时称“抖包袱”。同样,我们的课堂也要有“包袱”,要有幽默,有悬念,有动人之处和点睛之笔。
上课老师要学会声情并茂的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做好铺垫,层层推进,把之前酝酿好的关键部分说出来,把包袱给抖出来,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包袱儿”能否抖响,灵活运用语言是关键,要悉心揣摩学生的心理状况,适时适地耐心巧妙地运用语言,做到“铺平垫稳”,才能取得蓦然抖开、满堂皆响的效果。
当然,这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例如沁人心脾的语音语调,随心所欲的口语表达。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在公开课堂上的风采,都是来自于平时的修行和一点一滴的积累,靠临时抱佛脚是行不通的。所以说,即使平时再忙,英语老师要注意语音语调的模仿和口语表达的操练,不可荒废了口语。
4.发清指令
明晰的课堂指令,会给学生信心,让他们更加愿意配合。借班上课时,常有上课老师抱怨学生如何死气沉沉,如何不配合。其实,很多时候,问题是出在我们自己身上,是教师模糊不清的课堂指令让学生无所适从。
在变换教学环节时,我们要用学生听得懂的英语来发出指令,毕竟是借班上课,学生需要一点时间来磨合,来熟悉上课教师的表达方式、语速、语音和语调。
课堂指令不应过多,需要发的指令一定要简明扼要,指令发出后要检查落实。在布置一个较长任务时,英语教师的语言要具有逻辑性,前后信息要和谐连贯,并且可以在句子之间可以加入first,second这一类的表示顺序的词。这样更符合学生的思维方式。必要时,教师还可以借助手势、榜样示范、重复指令、变换表达方式、放慢语速等手段来帮助理解。
5.随机应变
课堂教学具有开放性和创造性,经常有意想不到的偶发事件发生。如果处理不当,一堂精心设计的课就会功亏一篑,常见的突发事件有:
⑴学生在课堂上节外生枝,不按照规矩出牌,超出预设轨道之外,这时候教师不要墨守成规,要顺水推舟,保护好这种“动态临时生成”的知识,甚至允许学生走偏一小段路,再及时介入和干预;
⑵电脑等设备故障也要重视,教师要在上课前带齐所有资料,调试好设备,主要检查音频、视频和超链接的情况;并且要做好预案,以防万一;
⑶由于是借班上课,对学情不够了解,设置的教学任务难度过大,教学进程不流畅,动不动就“卡壳”,这时老师要灵活机动,分解任务,降低难度。
凡事都有两面性,一个小意外可以把苦心设计的课搅得一塌糊涂,但也可以带来新的生机。所以,如何灵活妥当地处理偶发事件,是衡量一位教师教学机智的一个重要的标尺,它能反映出老师应变艺术的水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
四、做好课后总结
青年英语教师在公开课之后的自我剖析和反思十分重要,是总结经验、优化课堂、探索规律和形成特色的快车道。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林崇德就曾经说过,“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
1.参与评课,听懂弦外之音
评课是对教师课堂教学的得失和成败进行评议的一种活动,是推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不过,在公开场合,听课教师往往碍于情面,很难做到开诚布公的说出对这堂课的全部真实感受,一般都是尽挑好话说,即使有批评,也是轻描淡写,婉转的一带而过。作为青年英语教师,我们要学会听明白别人评价的言外之意。如果有机会,最好在私下里有选择性的跟听课教师进行个别交流。
2.课后小结,厚积才能薄发
公开课凝聚着上课教师沉甸甸的付出,很有必要做一次总结,回顾这一节课是否成功、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进行认真而全面地分析、总结、判别。在写课后小结时,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⑴写的实,实事求是,记录的内容要真实,不把它看成是一种形式;⑵写的快,趁热打铁,时间一长,会有所遗忘;⑶写的深,必要时要结合教育学、心理学等教学理论进行分析,从而发现和解决问题。课后小结是青年教师积累经验和提升自我的最好办法,既可以起到备忘录的作用,又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情。
3.抓住亮点,写成教学论文
公开课是教学论文的发源地,这一点是我最深刻的个人体会。每次开设或观摩一次大型公开课过后,我都有一篇相关的教学论文发表。刚开始写论文时,我们不要面面俱到,可以只抓住自己公开课的某一个亮点,哪怕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小环节。课堂中的方方面面、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值得我们研究的主题。
关于英语公开课点评与建议及感悟三
9月27日上午第三节课,我在1306班上了一堂英语公开课,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掌握短语befrom和句型whereareyoufrom?同时会用befrom和whereareyoufrom?自如进行问答,教学过程是通过单词来展开的。在本节课中,我设置了互问互答,声声传递还有课堂游戏等一些活动,较为符合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
公开课后,教委的两位领导、陆主任以及初中部全体英语老师都参加了这节课的评课,几位老师对我的这节课进行了点评,使我受益匪浅,我不仅获得了不少的经验以及教学方法,而且还了解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现分析如下:
1.课前的复习表演占用了一部分时间,起初设计时,主要是为了对topic1
进行一下复习,让他们利用学习过的内容,设置家长会的场景来进行人物介绍。效果平平,而且并不符合目前新课标的有效课堂这一要求,今后在课前的活动设置上,我会更加注意这一点,做到真正的有效课堂。
2.导入部分,所占用时间过长,学生均已掌握良好,这时应该对于该节课
进行深入挖掘以及对学生的听说有再进一步的提升,最终,导致学生回答问题缺乏主动性,课堂气氛不够活跃。今后,应多注意这方面的问题,设置问题应难易适中,从而提高学生们的自信心和开口说英语的能力。
3.师生互动活动开展的还不错,但生生互动方面有所欠缺,今后还要注重
引导学生和学生对话。设置场景,让学生融入情景,从而真正的学以致用。
4.在教学目标的设置这一部分,冯老师提出了中肯的意见,要求我们今后
在设置教学目标时要合理,并且整节课结束后,一定要完成设置的教学目标,这才真正使学生学有目标。
在十一放假期间,我认真的学习了新课改革的内容,对于公开课有了新的认识,一堂成功的公开课,教师具备熟练驾驭课堂的能力,标准的语音语调,有益于开发学生心智的课堂教学设计。课堂上,教师们除了使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外,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处理好了教学的各个环节,既有引人入胜的开头,又有高潮迭起的中场,还有画龙点睛的结尾,更有开启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升华。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鼓励学生有创见的思想,特别是在有争议的问题上更注重培养学生多元的思维能力,促进创新精神的形成和发展。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进取的力量,分享合作的和谐,发现生命的灿烂。
一堂好的公开课包含些许的不确定性,我们应该乐意向这些不确定性开放。每一个具有创新教学理念的教师都知道,这些不确定性很可能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它们本身就是教学过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今后应从深处入手,全面更新课堂教学观念,在教学中体现先进的教育理念。大胆的在课堂外积极探索教材教法,在课堂内充分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狠抓教学理论的学习和深化“教学设计”,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一丝不苟地完成教材分析、学生分析、设计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流程和课后反馈或自我点评等一系列的课堂教学工作,为公开课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课堂教学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如果每一节公开课都能贯穿着富有启发性的教学设计,让课堂乐意向着不确定性开发,把课堂变成学生探索世界的窗口,那么英语公开课一定会在新一轮的课改和新课程标准的实践中发挥大功率动力引擎的推动作用。
通过本节公开课,以及课后的及时评价,我深深地感到,教学永远是一门无止境的艺术,无论怎样构思教学,总要需要我们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因此,备好课绝不是一句空话,它需要我们充分了解教材,了解学生,需要我们踏踏实实地考虑好每一环节,这样每一节课才会是高效率的。
从现在开始,我要认真的学习我校优秀教师的先进经验,及早的熟练掌握各种课型的基本模式,从而达到高效课堂,使学生目标明确的进行每堂课的英语学习,提高每一位同学的英语成绩。
关于英语公开课点评与建议及感悟四
12月21日下午第三节课,我给七年级一班上了一堂英语公开课,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掌握词汇如favorite,subject以及学科词汇,掌握句型what’syourfavoritesubject?myfavoritesubjectisscience.能够自如进行问答,教学过程是通过单词来展开的。在本节课中,我设置了任务,提问,互问互答等活动。
课后,几位老师对我的这节课进行了点评,并且我也聆听了其他英语教师的优质课,使我受益匪浅,我不仅获得了不少的经验以及教学方法,而且还了解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现分析如下:
1.课前的导入占用了一部分时间,起初设计时,主要是为了对喜欢的事物进行一
下复习,让他们利用学习过的内容,准确理解favorite的词义,结果设置问题过多,导致喧宾夺主,今后在课前的活动设置上,我会更加注意这一点,做到真正的有效课堂。
2.设置教学内容过多,过分高估学生的能力,关于学科的词汇长且拗口,很多同学
都不会读,简单地练了几遍就要求学生掌握,确实有些勉为其难。
3.师生互动活动开展的还不错,但生生互动方面有所欠缺,今后还要注重引导学生
和学生对话。设置场景,让学生融入情景,从而真正的学以致用。
4.课堂设置过于平淡,学生的学习气氛没有很好地被调动。对细节把控不够,课堂活动设置的不够精巧。
课后,我认真的学习了新课改革的内容,对于公开课有了新的认识,一堂成功的英语公开课,一方面教师必须具备熟练驾驭课堂的能力,标准的英语语音语调,有益于开发学生心智的课堂教学设计。课堂上,教师们除了使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外,另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处理好了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既有引人入胜的开头,又有高潮迭起的中场,还有画龙点睛的结尾,更有开启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升华,在有争议的问题上更注重培养学生多元的思维能力,促进创新精神的形成和发展。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进取的力量,分享合作的和谐,发现生命的灿烂。
通过本节公开课,以及课后的及时评价,我深深地感到,教学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无论怎样构思教学,总要需要我们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因此,备好课绝不是一句空话,它需要我们充分了解教材,了解学生,需要我们踏踏实实地考虑好每一环节,最大程度地让学生接受每节课所学的知识。
从现在开始,我要认真的学习我校优秀教师的先进经验,及早的熟练掌握各种课型的基本模式,从而达到高效课堂,使学生目标明确的进行每堂课的英语学习,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努力提高每一位同学的英语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