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人员配备及进出场计划简短一
人员配备是对组织中全体人员的配备,既包括主管人员的配备,也包括非主管人员的配备。二者所采用的基本方法和遵循的基本原理是相似的。
管理学中的人员配备,是指对主管人员进行恰当而有效地选拔、培训和考评,其目的是为了配备合适的人员去充实组织机构中所规定的各项职务,以保证组织活动的正常进行,进而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
传统的观点一般把人员配备作为人事部门的工作,而现代的观点则认为,人员配备不但要包括选人、评人、育人,而且还包括如何使用人员,以及如何增强组织凝聚力来留住人员,这又同指导与领导工作紧密联系起来。
人员配备的系统方法
人员配备工作必须按照系统的方法来进行,即:组织目标和计划是组织结构设计的依据,现有的和预期的组织结构,决定了所需主管人员的数目和种类。通过对主管人员的需求分析,在征聘、选拔、安置和提升的过程中,利用外部的和内部的人才来源,同时还要对主管人员进行考核、训练和培养。适当的人员配备有助于做好指导与领导工作,同样,选拔优秀的主管人员也会促进控制工作。人员配备要求采取开放的系统方法,这种方法要在组织内部贯彻,反过来又和外部环境有关。组织内部因素应予以重视,没有适当的报酬,就不能保持吸引住优秀主管人员。外部环境也不容忽视,否则,就会阻碍组织正常发展。
人员配备的原则
要根据组织结构所规定的职务的数量和要求,对所需人员进行恰当而有效配备,必须坚持以下几个重要的人员配备原则。
(一)因事择人原则
所谓因事择人,是指应以所设职位和工作的实际要求为标准,来选拔符合标准的各类人员。选取人的目的在于使其担当一定的职务,并能按照要求从事与该职务相对应的工作。要使工作圆满完成并卓有成效,首先要求在保证工作效率的前提条件下安排和设置职位,其次要求占据该职位的人员,应具备相应的知识和工作能力。因此,因事择人是实现人事匹配的基本要求,也是组织中人员配备的首要原则。
(二)因材起用原则
所谓因材起用,是指根据人的能力和素质的不同,去安排不同要求的工作。从组织中人的角度来考虑,只有根据人的特点来安排工作,才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使人的工作热情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如果学非所用、大材小用或小材大用,不仅会严重影响组织效率,也会造成人力资源计划的失效。
(三)用人所长原则
所谓用人所长,是指在用人时不能够求全责备,管理者应注重发挥人的长处。在现实中,由于人的知识、能力、个性发展是不平衡的,组织中的工作任务要求又具有多样性,因此,完全意义上的“通才”、“全才”是不存在的,即使存在,组织也不一定非要选择用这种“通才”,而应该选择最适合空缺职位要求的候选人。有效的管理就是要能够发挥人的长处,并使其弱点减少到最小。
(四)动态平衡原则
处在动态环境中的组织,是不断变革和发展的。组织对其成员的要求也是在不断变动的,当然,工作中人的能力和知识也是在不断的提高和丰富的。因此,人与事的配合需要进行不断的协调平衡。所谓动态平衡,就是要使那些能力发展充分的人,去从事组织中更为重要的工作,同时也要使能力平平、不符合职位需要的人得到识别及合理的调整,最终实现人与职位、工作的动态平衡。
人员配备的重要性
在管理的五大职能中,人员配备主要涉及的问题是人,因此,它在整个管理过程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表现为:
1.人员配备是组织有效活动的保证。
组织目标的确定为组织明确了工作方向,组织结构的建立为组织提供了实现目标的条件。但是,要真正实现组织目标,还要靠组织中最主要的因素——人,没有人的组织是没有任何活力、任何功能的静态结构,也就无从谈起指导与领导以及进行有效的控制。人是组织中蕴藏着极大潜在能力的最重要资源。
在组织的所有人员中,最重要的是那些主管人员。主管人员的基本任务是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身处其间的人们能在组织内一起工作,以完成预定的使命和目标。由此可见;主管人员在整个管理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主管人员是组织活动取得成效的关键人物。因此,有效地为组织机构配备各级主管人员是组织活动取得成效的最好保证之一。大到国家一级的组织,小到一个具体的企事业单位,主管人员配备的合当与否,都是与组织的兴衰存亡密切相关的。
2.人员配备是组织发展的准备。
人员配备的另一个重要性,是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为从事组织活动所需要的主管人员作好准备。正如在计划工作中指出的,计划是针对未来的情况,而未来的情况具有不肯定性,未来的主管人员都必须能很好地面向社会,适应由于先进技术应用而产生的、不断增大的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及其对组织内部活动造成的复杂变化。因此,同其他管理职能一样,人员配备应有一个开放的系统方法,要着眼于未来,必须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随机制宜的方法,对主管人员进行恰当而有效地选拔、培训和考评,以满足组织未来对主管人员的需要。
人员配备的原理
1、职务要求明确原理:
是指对主管职务及相应人员的需求越是明确,培训和评价主管人员的方法越是完善,主管人员工作的质量也就越有保证。
2、责权利一致原理:
是指组织越是要尽快地保证目标的实现,就越是要主管人员的责权利一致。
3、公开竞争原理:
是指组织越是想要提高管理水平,就越是要在主管职务的接班人之间鼓励公开竞争。
4、用人之长原理:
是指主管人员越是处在最能发挥其才能的职位上,就越能使组织得到最大的收益。
5、不断培养原理:
是指任何一个组织越是想要使其主管人员能胜任其所承担的职务,就越是需要他们去不断地接受培训和进行自我培养。
对于人员配备及进出场计划简短二
(一)劳动力配备计划
按照本工程特点,结合施工工序的先后安排及各施工段工程量,确定本工程各施工阶段建筑、安装的劳动力配备。在劳动力配备上采取以下几条组织措施和原则:
1、各工种人员配备
(1)各工种人员主要由我公司操作工人组成。并选用长期与我公司合作并且技术水平高、队伍整齐、有同类工程施工经验且有建制的劳务队伍,在人力资源的数量和素质上确保施工质量和工期要求。
(2)劳动力施行操作专业化进行组织,按不同工种、不同施工部位来划分作业班组,使各班组能从事性质基本相同的工作,以提高操作者的熟练程度和劳动生产率,以满足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的要求。
(3)劳动力施行动态管理,项目应根据工程的施工进度和施工计划合理安排劳动力,做到有进有退,减少窝工。
(4)本计划中的劳动力不足时,应及时进行调整。对操作层人员应尽可能采取计件工资制。对经监理批准的节假日上班和加班加点,应按国家“劳动法”的规定付给操作者应得的报酬。
2、劳务队伍进场前,由公司劳资部门和项目部与其签订合同,规定其工期、质量、安全要求,明确承包任务,工程量结算方式和奖惩措施。项目经理部还对劳务队引入激励机制,推行优质优价管理方法。
3、新工人开工前的三天进场,进场后由安全员对新工人进行安全、防火和文明施工教育,为落实施工计划和技术责任制,由工长和技术员对班组长、新工人逐级进行交底,交底内容包括:工程进度计划、分项工程的施工工艺标准及安全、技术措施,降低成本和质量保证措施,质量标准和验收规范等。
(劳动力配备计划详见后附表三)
(二)施工机械、设备配置计划
1、选配原则
(1)根据本工程的特点与布局来选择机械设备类型。
(2)根据本工程的工期、工程量的大小和所采用的施工方法来选择施工机械设备的类型和数量。
(3)所选用的机械设备既要满足施工生产的需要,又要尽量降低成本。
(4)所有机械设备全部选用性能完好的机械设备。
2、施工机械设备的合理作用
(1)定人定机,实行机械使用、保养责任制,将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益与个人经济利益联系起来。
(2)实行机操人员持证上岗制度。特种设备的机操人员必须持有有效的特种设备操作证作业。
3、施工机械设备的保养和养护
(1)机操人员要严格执行机械设备操作规程和机械设备维护保养制度,按时进行设备维护保养。
(2)机操工要坚持“清洁、紧固、调整、润湿、防腐”十字作业,填写运转和日常检查记录。运转中发出异常,要及时停机检修,不得带病运转作业。
(3)机械设备要杜绝“三违”(违章操作、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现象,确保机械设备按规程和使用说明书要求作业。
4、进场计划
根据现场施工和进度计划的要求,编制施工机具需用量计划,并以此为依据组织施工机具及时进场。
(拟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详见后附表一、二)
(三)资金配备计划
充足的资金是本工程得以顺利完成的保障,为此公司将把本工程作为重点工程予以大力支持。
1、配备专业会计师为本工程筹措资金,从各个渠道、各个环节,保证资金需求。
2、确保本工程资金专款专用,合理使用项目资金,使每一笔资金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3、对涉及材料、机械、人工工资及安全防护措施的资金优先保证,做到支付及时,绝不影响工程进度。
(四)材料设备采供计划
首先项目经理对施工现场应有全盘的施工安排和周密的计划,做到在保证质量、工期的同时制定每日、每周的安排计划,对机具、材料的进场提出意外应急计划,并提前制定应急措施。
1、材料方面
(1)材料采购计划一般提前15~20天提出,并提前需找货源及询价,做到不因材料采购而影响工期,公司仓库对各种材料应有一定储备,若在施工中某种材料不能及时到现场时,应千方百计、多方了解向有关单位及时联系和购买,以保证工期、质量,确保材料能及时进场。
(2)公司向项目提供合格供货商名录,在各项工程施工半月前,现场材料组,尤其是采购人员需与业主一起落实好厂家货源,提前提供样品,给业主和设计单位确认,采用“货比三家”比质、比价、比服务的原则进行运作,特别是所用胶泥要三证齐全,确保工程质量,一旦出现短缺,应立即另找第二家或第三家,如还有困难时可与我公司的物资供应公司联系,启动多点来形成多渠道的物资供应网络。
(3)场外材料、半成品的储备量应比实际需用量多一些。
(4)对业主提供的物资供应单位进行有效的控制,使其能满足施工需要,在合同中规定双方的责任,将业主提供的物资列入采购计划,按规定对其进行验证、储存和保管,出现问题加以记录和及时处理。
(5)产品标识与可追溯性管理
严格按照公司gbt19001-2000程序文件运作,做到材料采购、验收、检验、使用等环节的可追溯性。对材料在记录上和实物上进行标识,对重要材料还要记录,跟踪其使用部位,对施工过程在记录上和实物上标识,特殊工序还要记录、跟踪其使用部位。
(6)原材料的验收及试验
材料优劣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的好坏,为此各种原材料特别是胶泥、聚苯板进场必须有出厂合格证。胶泥、聚苯板等材料进场后必须检验合格方可使用,施工工地设专职检验员,及时将各种材料送检,经检验不合格的材料及时封存退货。
(7)搬运和预防措施管理
对施工材料的搬运、储存、保管和交付进行严格控制,防止其损坏或变质。
(8)加强施工的预见性,所有材料及半成品供应应较实际进度提前3——7天进场,确保施工顺利进行,各种材料及半成品检验数据均应同时进场。
2、机具、设备方面
(1)施工阶段的机具,应根据所需用量计划,再附加一定的备用量。
(2)使用频率较高的机具需配备足够的易损零部件或总成件,保证随时发现问题随时修理,以满足施工需要,如我单位不能保证某种机具及时到场,采用到别的单位进行租赁的办法解决。
(3)现场施工机具设备的管、用、养、修由专人负责,一旦出现问题,必须及时抢修。
总之,项目经理部应急工程之所急,想工程之所想,应做到广开门路、有备无患、千方百计,掌握市场的材料、机具、设备相等信息,以确保工程顺利施工。
对于人员配备及进出场计划简短三
按照本工程特点,结合施工工序的先后安排及各施工段工程量,确定本工程各施工阶段建筑、安装的劳动力配备。在劳动力配备上采取以下几条组织措施和原则:
1、各工种人员配备:各工种人员主要由我公司操作工人组成。并选用长期与我公司合作并且技术水平高、队伍整齐、有同类工程施工经验且有建制的劳务队伍,在人力资源的数量和素质上确保施工质量和工期需要。
劳动力实行操作专业化进行组织,按不同工种、不同施工部位来划分作业班组,使各班组能从事性质基本相同的工作,以提高操作者的熟练程度和劳动生产率,以满足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的要求。劳动力实行动态管理,项目应根据工程的施工进度和施工计划合理安排劳动力,做到有进有退,减少窝工。
本计划中的劳动力不足时,应及时进行调整。对操作层人员应尽可能采取计件工资制。对经监理批准的节假日上班和加班加点,应按国家“劳动法”的规定付给操作者应得的报酬。
2、劳务队伍进场前,由公司劳资部门和项目部与其签订合同,规定其工期、质量、安全要求,明确承包任务,工程量结算方式和奖惩的措施。项目经理部还对劳务队引入激励机制,推行优质优价管理方法。
3、新工人开工前三天进场,进场后由安全员对新工人进行安全、防
火和文明施工教育,为落实施计划和技术责任制,由工长和技术员对班组长、新工人逐级进行交底,交底内容包括:工程进度计划、分项工程的施工工艺标准及安全、技术措施,降低成本和质量保证措施,质量标准和验收规范等。
4、工程由工长、技术员、质量安全员、材料员、内业资料员、试验员、测量员等组成,项目经理负总责。
劳动力安排计划详见附表(附后)
第二节施工机械、设备配置计划
1、选配原则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与布局来选择机械设备类型;根据本工程的工期、工程量的大小和所采用的施工方法来选择施工机械设备的类型和数量;所选用的机械设备既要满足施工生产的需要,又要尽量降低成本;所有机械设备全部选用性能完好的机械设备。
2、施工机械设备的合理作用
定人定机,实行机械使用、保养责任制,将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益与个人经济利益联系起来。实行机操人员持证上岗制度。特种设备的机操人员必须持有有效的特种设备操作证作业。
3、施工机械设备的保养与维护
机操人员要严格执行机械设备操作规程和机械设备维护保养制度,按时进行设备维护保养。机操工要坚持“清洁、紧固、调整、润湿、防腐”十字作业,填写运转和日常检查记录。运转中发出异常,
要及时停机检修,不得带病运转作业。机械设备要杜绝“三违”(违章操作、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现象,确保机械设备按规程和使用说明书要求作业。
4、进场计划
根据现场施工和进度计划的要求,编制施工机具需用量计划,并以此为依据组织施工机具及时进场。
拟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附后。
第三节资金配置计划
充足的资金是本工程得以顺利完成的保障,为此公司将把本工程作为重点工程予以大力支持。
配备专业会计师为本工程筹措资金,从各个渠道、各个环节,保证资金的需求。确保本工程资金专款专用,合理使用项目资金,使每一笔资金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对涉及材料、机械、人工工资及安全防护措施的资金优先保证,做到支付及时,决不影响工程进度。
第四节材料设备采供计划
首先项目经理对施工现场应有全盘的施工安排和周密的计划,做到在保证质量、工期的同时制定每日、每周的安排计划,对机具、材料的进场提出意外应急计划,并提前制定应急措施。
1、材料方面
材料采购计划一般提前15~20天提出,并提前寻找货源及询价,
做到不因材料采购而影响工期,公司仓库对各种材料应有一定储备,若在施工中某种材料不能及时到现场时,应千方百计、多方了解向有关单位及时联系和购买,以保证工期、质量,确保材料能及时进场。
公司向项目提供合格供货商名录,在各项工程施工半月前,现场材料组,尤其是采购人员需与业主一起落实好厂家货源,提前提供样品,给业主和设计单位确认,采用“货比三家”比质、比价、比服务的原则进行运作,特别是所用水泥要三证齐全,确保工程质量,一旦出现短缺,应立即另找第二家或第三家,如还有困难时可与我公司的物资供应公司联系,启动多点来形成多渠道的物资供应网络。
砂、石、砖等地材受季节变化,经常影响正常施工,根据市场变化规律,并客观评估市区级重点工程分布情况,地材需要时间与数量,项目应在地材丰产期内根据施工需用数量,尽可能储备多一些,以便顺利渡过地材低产期。场外材料、半成品的贮备量应比实际需用量多一些。
对业主提供的物资供应单位进行有效的控制,使其能满施工需要,在合同中规定双方的责任,将业主提供的物资列入采购计划,按规定对其进行验证、储存和保管,出现问题加以记录和及时处理。
严格按照公司gbt19001-2000程序文件运作,做到材料采购、验收、检验、使用等环节的可追塑性。对材料在记录上和实物上进行标识,对重要材料还要记录,跟踪其使用部位,对施工过程在记录上和实物上标识,特殊工序还要记录、跟踪其使用部位。
原材料的验收及试验:材料优劣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的好坏,为
此各种原材料特别是水泥、钢材进场必须有出厂合格证明书。水泥、钢材、砂子等材料进场后必须检验合格方可使用,施工工地设专职检验员,及时将各种材料送检,经检验不合格的材料及时封存退货。
对原材料、半成品及工序中不合格的及时标识、隔离、审批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不合格的材料坚决不能使用,做到不因材料质量问题而影响工期。对施工材料的搬运、储存、保管和交付进行严格控制,防止其损坏或变质。
材料部门根据材料计划要求提前进行市场摸底询价,需业主审价的材料提前送样请业主认定,使工程材料的供应充足、及时,材料员与工长、内业技术配合,做好季节性材料储备。及时制定、核实预制构件加工计划,以满足订货、加工的必要时间,保证构件能按期交付安装、使用。
加强施工的预见性,所有材料及半成品供应应较实际进度提前3—7天进场,确保施工顺利进行,各种材料及半成品检验数据均应同时进场。
2、机具、设备方面
施工阶段的机具,应根据所需用量计划,再附加一定的备用量。使用频率较高的机具需配备足够的易损零部件或总成件,保证随时发现问题随时修理,以满足施工需要,如我单位不能保证某种机具及时到现场,采用到别的单位进行租赁的办法解决。现场施工机具设备的管、用、养、修由专人负责,一旦出现问题,必须及时抢修。
总之,项目经理部应急工程之所急,想工程之所想,应做到广开
门路、有备无患、千方百计,掌握市场的材料、机具、设备等信息,以确保工程顺利施工。
对于人员配备及进出场计划简短四
建设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办法
第一条 为明确建筑施工企业和建设工程项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配置办法,规范建筑施工企业和建设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活动,根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建设工程是指新建、改建、扩建和拆除的土木工程、建筑工程、线路管道和设备安装工程及装修工程。
第三条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是指建筑施工企业内部设立的专门负责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独立职能部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负责落实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监督安全生产措施的落实,组织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安全检查,及时改正各类安全隐患。
第四条 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是指经建设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安全生产考核合格,并取得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在企业专职从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人员。 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负责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向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项目负责人报告,对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行为,应当立即制止。
第五条 建筑施工企业独立法人机构及其分公司、区域公司等较大的分支机构应当各自独立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负责本企业(分支机构)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 建筑施工企业应当按企业资质类别和等级足额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对建筑结构、动力、机电、大型设备等进行安全管理并负责其安全运行。根据企业生产能力或施工规模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人数至少为:集团公司—1人/百万平方米/年(生产能力)或十亿施工总产值/年,并不应少于4人。工程公司、区域公司、分公司—1人/十万平方米/年(生产能力)或一亿施工总产值/年,并不应少于3人。
第七条 建设工程项目应当成立由项目经理负责的安全小组,小组成员为企业委派到项目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配置至少为:
(一)建筑工程、装修工程按照建筑面积:
1万平方米及以下的工程为1人;
1~5万平方米的工程为2人;
5~10万平方米的工程为3人;
5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工程应当设置安全总监,按土建、机电设备等专业设置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二)土木工程、线路管道、设备按照安装总造价:
5000万元以下的工程为1人;
5000万-1亿元的工程为2人;
1亿元-2亿元的工程为3人;
1亿以上的大型工程应设置安全总监,按土建、机电设备等专业设置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第八条 建设工程项目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数量应当根据项目施工难度和危险工种的作业量等实际情况,在第七条规定的配置原则上适当调整。对下列工程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需要增配:
(一)地下暗挖作业;
(二)深度超过1.5m的基坑、沟槽土方开挖作业;
(三)人工挖孔桩作业;
(四)脚手架及水平安全网的搭设和拆除作业;
(五)大模板和跨度超过6m的梁、板模板施工作业;
(六)塔式起重机、施工升降机、整体提升脚手架、高空作业吊篮的安装、顶升、拆除作业;
(七)起重吊装作业;
(八)拆除、爆破作业。
第九条 专业承包、劳务分包企业建设工程项目施工人员超过50人的,应当设置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并根据所承担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难度和危险工种的作业量等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第十条 施工作业班组应设置兼职安全巡查员,超过15人的班组应增设兼职安全巡查员,对施工现场危险部位和重点工序实施安全旁站监督。
第十一条 各地可依照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对于人员配备及进出场计划简短五
1 目的
根据《安全生产法》及企业安全达标标准规定,企业应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配备足够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专门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为规范工厂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与人员任命工作,特制定本制度:
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工厂安全管理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
3、职责
3.1 厂长负责工厂安全管理协调机构和安全管理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
3.2 劳动人事教育处负责安全管理人员的选用考核。
4 管理内容
4.1 安全生产委员会的设置
a)工厂成立安全生产委员会,成员包括厂长、党委书记、总工程师、生产厂长、机动副厂长、总会计师、质量厂长、工会主席、安监处长、职工代表,安委会主任由企业厂长担任。
b)安全生产委员会人员中应有员工代表,员工应清楚员工代表的选择标准和职责,员工代表的职责应工作场所中展示,员工代表应熟悉职责范围内的各种危险源及其风险。
c)安全生产委员会要每季度召开一次安全专题会议,审查安全工作进展和确定方案,协调解决存在的安全问题。
d)安全生产委员会会议内容全部形成会议纪要,其中必须包括工作项目清单,并由安全生产委员会主任签发。
e)安委会办公室设在安监环保处,安监环保处是安委会日常管理机构,安监环保处为安委会办公室主任。
4.2 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的设置
a)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必须是相对独立的部门,其工作人员为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专门从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b)安全管理机构的职责是落实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组织公司内部各种安全检查活动,主动发现事故隐患,监督安全责任制的落实等,专门从事安全生产工作的计划与布置、监督与检查、总结与考核。
c)安全管理机构是工厂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组织,除安全生产管理外,不兼做其他工作。
d)安监环保处为工厂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现有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15人,安全管理人须取得相应的安全管理资质证书。
4.3 人员的任命
a)工厂依据特点按书面或调令形式任命安全管理人员。
b)被任命的人员必须理解并履行其职责与义务, 被任命的人员必须接受安全生产培训,并考核合格。
5、相关文件
5.1 关于成立(调整)工厂安全生产委员会的通知
5.2 安全管理人员任命文件
对于人员配备及进出场计划简短六
(一)劳动力配备计划
按照本工程特点,结合施工工序的先后安排及各施工段工程量,确定本工程各施工阶段建筑、安装的劳动力配备。在劳动力配备上采取以下几条组织措施和原则:
1、各工种人员配备
(1)各工种人员主要由我公司操作工人组成。并选用长期与我公司合作并且技术水平高、队伍整齐、有同类工程施工经验且有建制的劳务队伍,在人力资源的数量和素质上确保施工质量和工期要求。
(2)劳动力施行操作专业化进行组织,按不同工种、不同施工部位来划分作业班组,使各班组能从事性质基本相同的工作,以提高操作者的熟练程度和劳动生产率,以满足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的要求。
(3)劳动力施行动态管理,项目应根据工程的施工进度和施工计划合理安排劳动力,做到有进有退,减少窝工。
(4)本计划中的劳动力不足时,应及时进行调整。对操作层人员应尽可能采取计件工资制。对经监理批准的节假日上班和加班加点,应按国家“劳动法”的规定付给操作者应得的报酬。
2、劳务队伍进场前,由公司劳资部门和项目部与其签订合同,规定其工期、质量、安全要求,明确承包任务,工程量结算方式和奖惩措施。项目经理部还对劳务队引入激励机制,推行优质优价管理方法。
3、新工人开工前的三天进场,进场后由安全员对新工人进行安全、防火和文明施工教育,为落实施工计划和技术责任制,由工长和技术员对班组长、新工人逐级进行交底,交底内容包括:工程进度计划、分项工程的施工工艺标准及安全、技术措施,降低成本和质量保证措施,质量标准和验收规范等。
(二)施工机械、设备配置计划
1、选配原则
(1)根据本工程的特点与布局来选择机械设备类型。
(2)根据本工程的工期、工程量的大小和所采用的施工方法来选择施工机械设备的类型和数量。
(3)所选用的机械设备既要满足施工生产的需要,又要尽量降低成本。
(4)所有机械设备全部选用性能完好的机械设备。
2、施工机械设备的合理作用
(1)定人定机,实行机械使用、保养责任制,将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益与个人经济利益联系起来。
(2)实行机操人员持证上岗制度。特种设备的机操人员必须持有有效的特种设备操作证作业。
3、施工机械设备的保养和养护
(1)机操人员要严格执行机械设备操作规程和机械设备维护保养制度,按时进行设备维护保养。
(2)机操工要坚持“清洁、紧固、调整、润湿、防腐”十字作业,填写运转和日常检查记录。运转中发出异常,要及时停机检修,不得带病运转作业。
(3)机械设备要杜绝“三违”(违章操作、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现象,确保机械设备按规程和使用说明书要求作业。
4、进场计划
根据现场施工和进度计划的要求,编制施工机具需用量计划,并以此为依据组织施工机具及时进场。
(拟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详见后附表一、二)
(三)资金配备计划
充足的资金是本工程得以顺利完成的保障,为此公司将把本工程作为重点工程予以大力支持。
1、配备专业会计师为本工程筹措资金,从各个渠道、各个环节,保证资金需求。
2、确保本工程资金专款专用,合理使用项目资金,使每一笔资金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3、对涉及材料、机械、人工工资及安全防护措施的资金优先保证,做到支付及时,绝不影响工程进度。
(四)材料设备采供计划
首先项目经理对施工现场应有全盘的施工安排和周密的计划,做到在保证质量、工期的同时制定每日、每周的安排计划,对机具、材料的进场提出意外应急计划,并提前制定应急措施。
1、材料方面
(1)材料采购计划一般提前15~20天提出,并提前需找货源及询价,做到不因材料采购而影响工期,公司仓库对各种材料应有一定储备,若在施工中某种材料不能及时到现场时,应千方百计、多方了解向有关单位及时联系和购买,以保证工期、质量,确保材料能及时进场。
(2)公司向项目提供合格供货商名录,在各项工程施工半月前,现场材料组,尤其是采购人员需与业主一起落实好厂家货源,提前提供样品,给业主和设计单位确认,采用“货比三家”比质、比价、比服务的原则进行运作,特别是所用胶泥要三证齐全,确保工程质量,一旦出现短缺,应立即另找第二家或第三家,如还有困难时可与我公司的物资供应公司联系,启动多点来形成多渠道的物资供应网络。
(3)场外材料、半成品的储备量应比实际需用量多一些。
(4)对业主提供的物资供应单位进行有效的控制,使其能满足施工需要,在合同中规定双方的责任,将业主提供的物资列入采购计划,按规定对其进行验证、储存和保管,出现问题加以记录和及时处理。
(5)产品标识与可追溯性管理
严格按照公司gbt19001-2000程序文件运作,做到材料采购、验收、检验、使用等环节的可追溯性。对材料在记录上和实物上进行标识,对重要材料还要记录,跟踪其使用部位,对施工过程在记录上和实物上标识,特殊工序还要记录、跟踪其使用部位。
(6)原材料的验收及试验
材料优劣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的好坏,为此各种原材料特别是胶泥、聚苯板进场必须有出厂合格证。胶泥、聚苯板等材料进场后必须检验合格方可使用,施工工地设专职检验员,及时将各种材料送检,经检验不合格的材料及时封存退货。
(7)搬运和预防措施管理
对施工材料的搬运、储存、保管和交付进行严格控制,防止其损坏或变质。
(8)加强施工的预见性,所有材料及半成品供应应较实际进度提前3——7天进场,确保施工顺利进行,各种材料及半成品检验数据均应同时进场。
2、机具、设备方面
(1)施工阶段的机具,应根据所需用量计划,再附加一定的备用量。
(2)使用频率较高的机具需配备足够的易损零部件或总成件,保证随时发现问题随时修理,以满足施工需要,如我单位不能保证某种机具及时到场,采用到别的单位进行租赁的办法解决。
(3)现场施工机具设备的管、用、养、修由专人负责,一旦出现问题,必须及时抢修。
总之,项目经理部应急工程之所急,想工程之所想,应做到广开门路、有备无患、千方百计,掌握市场的材料、机具、设备相等信息,以确保工程顺利施工。
对于人员配备及进出场计划简短七
人员配备是对组织中全体人员的配备,既包括主管人员的配备,也包括非主管人员的配备。二者所采用的基本方法和遵循的基本原理是相似的。
管理学中的人员配备,是指对主管人员进行恰当而有效地选拔、培训和考评,其目的是为了配备合适的人员去充实组织机构中所规定的各项职务,以保证组织活动的正常进行,进而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
传统的观点一般把人员配备作为人事部门的工作,而现代的观点则认为,人员配备不但要包括选人、评人、育人,而且还包括如何使用人员,以及如何增强组织凝聚力来留住人员,这又同指导与领导工作紧密联系起来。
人员配备的系统方法
人员配备工作必须按照系统的方法来进行,即:组织目标和计划是组织结构设计的依据,现有的和预期的组织结构,决定了所需主管人员的数目和种类。通过对主管人员的需求分析,在征聘、选拔、安置和提升的过程中,利用外部的和内部的人才来源,同时还要对主管人员进行考核、训练和培养。适当的人员配备有助于做好指导与领导工作,同样,选拔优秀的主管人员也会促进控制工作。人员配备要求采取开放的系统方法,这种方法要在组织内部贯彻,反过来又和外部环境有关。组织内部因素应予以重视,没有适当的报酬,就不能保持吸引住优秀主管人员。外部环境也不容忽视,否则,就会阻碍组织正常发展。
人员配备的原则
要根据组织结构所规定的职务的数量和要求,对所需人员进行恰当而有效配备,必须坚持以下几个重要的人员配备原则。
(一)因事择人原则
所谓因事择人,是指应以所设职位和工作的实际要求为标准,来选拔符合标准的各类人员。选取人的目的在于使其担当一定的职务,并能按照要求从事与该职务相对应的工作。要使工作圆满完成并卓有成效,首先要求在保证工作效率的前提条件下安排和设置职位,其次要求占据该职位的人员,应具备相应的知识和工作能力。因此,因事择人是实现人事匹配的基本要求,也是组织中人员配备的首要原则。
(二)因材起用原则
所谓因材起用,是指根据人的能力和素质的不同,去安排不同要求的工作。从组织中人的角度来考虑,只有根据人的特点来安排工作,才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使人的工作热情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如果学非所用、大材小用或小材大用,不仅会严重影响组织效率,也会造成人力资源计划的失效。
(三)用人所长原则
所谓用人所长,是指在用人时不能够求全责备,管理者应注重发挥人的长处。在现实中,由于人的知识、能力、个性发展是不平衡的,组织中的工作任务要求又具有多样性,因此,完全意义上的“通才”、“全才”是不存在的,即使存在,组织也不一定非要选择用这种“通才”,而应该选择最适合空缺职位要求的候选人。有效的管理就是要能够发挥人的长处,并使其弱点减少到最小。
(四)动态平衡原则
处在动态环境中的组织,是不断变革和发展的。组织对其成员的要求也是在不断变动的,当然,工作中人的能力和知识也是在不断的提高和丰富的。因此,人与事的配合需要进行不断的协调平衡。所谓动态平衡,就是要使那些能力发展充分的人,去从事组织中更为重要的工作,同时也要使能力平平、不符合职位需要的人得到识别及合理的调整,最终实现人与职位、工作的动态平衡。
人员配备的重要性
在管理的五大职能中,人员配备主要涉及的问题是人,因此,它在整个管理过程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表现为:
1.人员配备是组织有效活动的保证。
组织目标的确定为组织明确了工作方向,组织结构的建立为组织提供了实现目标的条件。但是,要真正实现组织目标,还要靠组织中最主要的因素——人,没有人的组织是没有任何活力、任何功能的静态结构,也就无从谈起指导与领导以及进行有效的控制。人是组织中蕴藏着极大潜在能力的最重要资源。
在组织的所有人员中,最重要的是那些主管人员。主管人员的基本任务是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身处其间的人们能在组织内一起工作,以完成预定的使命和目标。由此可见;主管人员在整个管理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主管人员是组织活动取得成效的关键人物。因此,有效地为组织机构配备各级主管人员是组织活动取得成效的最好保证之一。大到国家一级的组织,小到一个具体的企事业单位,主管人员配备的合当与否,都是与组织的兴衰存亡密切相关的。
2.人员配备是组织发展的准备。
人员配备的另一个重要性,是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为从事组织活动所需要的主管人员作好准备。正如在计划工作中指出的,计划是针对未来的情况,而未来的情况具有不肯定性,未来的主管人员都必须能很好地面向社会,适应由于先进技术应用而产生的、不断增大的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及其对组织内部活动造成的复杂变化。因此,同其他管理职能一样,人员配备应有一个开放的系统方法,要着眼于未来,必须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随机制宜的方法,对主管人员进行恰当而有效地选拔、培训和考评,以满足组织未来对主管人员的需要。
人员配备的原理
1、职务要求明确原理:
是指对主管职务及相应人员的需求越是明确,培训和评价主管人员的方法越是完善,主管人员工作的质量也就越有保证。
2、责权利一致原理:
是指组织越是要尽快地保证目标的实现,就越是要主管人员的责权利一致。
3、公开竞争原理:
是指组织越是想要提高管理水平,就越是要在主管职务的接班人之间鼓励公开竞争。
4、用人之长原理:
是指主管人员越是处在最能发挥其才能的职位上,就越能使组织得到最大的收益。
5、不断培养原理:
是指任何一个组织越是想要使其主管人员能胜任其所承担的职务,就越是需要他们去不断地接受培训和进行自我培养。
对于人员配备及进出场计划简短八
(一)劳动力配备计划
按照本工程特点,结合施工工序的先后安排及各施工段工程量,确定本工程各施工阶段建筑、安装的劳动力配备。在劳动力配备上采取以下几条组织措施和原则:
1、各工种人员配备
(1)各工种人员主要由我公司操作工人组成。并选用长期与我公司合作并且技术水平高、队伍整齐、有同类工程施工经验且有建制的劳务队伍,在人力资源的数量和素质上确保施工质量和工期要求。
(2)劳动力施行操作专业化进行组织,按不同工种、不同施工部位来划分作业班组,使各班组能从事性质基本相同的工作,以提高操作者的熟练程度和劳动生产率,以满足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的要求。
(3)劳动力施行动态管理,项目应根据工程的施工进度和施工计划合理安排劳动力,做到有进有退,减少窝工。
(4)本计划中的劳动力不足时,应及时进行调整。对操作层人员应尽可能采取计件工资制。对经监理批准的节假日上班和加班加点,应按国家“劳动法”的规定付给操作者应得的报酬。
2、劳务队伍进场前,由公司劳资部门和项目部与其签订合同,规定其工期、质量、安全要求,明确承包任务,工程量结算方式和奖惩措施。项目经理部还对劳务队引入激励机制,推行优质优价管理方法。
3、新工人开工前的三天进场,进场后由安全员对新工人进行安全、防火和文明施工教育,为落实施工计划和技术责任制,由工长和技术员对班组长、新工人逐级进行交底,交底内容包括:工程进度计划、分项工程的施工工艺标准及安全、技术措施,降低成本和质量保证措施,质量标准和验收规范等。
(二)施工机械、设备配置计划
1、选配原则
(1)根据本工程的特点与布局来选择机械设备类型。
(2)根据本工程的工期、工程量的大小和所采用的施工方法来选择施工机械设备的类型和数量。
(3)所选用的机械设备既要满足施工生产的需要,又要尽量降低成本。
(4)所有机械设备全部选用性能完好的机械设备。
2、施工机械设备的合理作用
(1)定人定机,实行机械使用、保养责任制,将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益与个人经济利益联系起来。
(2)实行机操人员持证上岗制度。特种设备的机操人员必须持有有效的特种设备操作证作业。
3、施工机械设备的保养和养护
(1)机操人员要严格执行机械设备操作规程和机械设备维护保养制度,按时进行设备维护保养。
(2)机操工要坚持“清洁、紧固、调整、润湿、防腐”十字作业,填写运转和日常检查记录。运转中发出异常,要及时停机检修,不得带病运转作业。
(3)机械设备要杜绝“三违”(违章操作、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现象,确保机械设备按规程和使用说明书要求作业。
4、进场计划
根据现场施工和进度计划的要求,编制施工机具需用量计划,并以此为依据组织施工机具及时进场。
(三)资金配备计划
充足的资金是本工程得以顺利完成的保障,为此公司将把本工程作为重点工程予以大力支持。
1、配备专业会计师为本工程筹措资金,从各个渠道、各个环节,保证资金需求。
2、确保本工程资金专款专用,合理使用项目资金,使每一笔资金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3、对涉及材料、机械、人工工资及安全防护措施的资金优先保证,做到支付及时,绝不影响工程进度。
(四)材料设备采供计划
首先项目经理对施工现场应有全盘的施工安排和周密的计划,做到在保证质量、工期的同时制定每日、每周的安排计划,对机具、材料的进场提出意外应急计划,并提前制定应急措施。
1、材料方面
(1)材料采购计划一般提前15~20天提出,并提前需找货源及询价,做到不因材料采购而影响工期,公司仓库对各种材料应有一定储备,若在施工中某种材料不能及时到现场时,应千方百计、多方了解向有关单位及时联系和购买,以保证工期、质量,确保材料能及时进场。
(2)公司向项目提供合格供货商名录,在各项工程施工半月前,现场材料组,尤其是采购人员需与业主一起落实好厂家货源,提前提供样品,给业主和设计单位确认,采用“货比三家”比质、比价、比服务的原则进行运作,特别是所用胶泥要三证齐全,确保工程质量,一旦出现短缺,应立即另找第二家或第三家,如还有困难时可与我公司的物资供应公司联系,启动多点来形成多渠道的物资供应网络。
(3)场外材料、半成品的储备量应比实际需用量多一些。
(4)对业主提供的物资供应单位进行有效的控制,使其能满足施工需要,在合同中规定双方的责任,将业主提供的物资列入采购计划,按规定对其进行验证、储存和保管,出现问题加以记录和及时处理。
(5)产品标识与可追溯性管理
严格按照公司gbt19001-2000程序文件运作,做到材料采购、验收、检验、使用等环节的可追溯性。对材料在记录上和实物上进行标识,对重要材料还要记录,跟踪其使用部位,对施工过程在记录上和实物上标识,特殊工序还要记录、跟踪其使用部位。
(6)原材料的验收及试验
材料优劣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的好坏,为此各种原材料特别是胶泥、聚苯板进场必须有出厂合格证。胶泥、聚苯板等材料进场后必须检验合格方可使用,施工工地设专职检验员,及时将各种材料送检,经检验不合格的材料及时封存退货。
(7)搬运和预防措施管理
对施工材料的搬运、储存、保管和交付进行严格控制,防止其损坏或变质。
(8)加强施工的预见性,所有材料及半成品供应应较实际进度提前3——7天进场,确保施工顺利进行,各种材料及半成品检验数据均应同时进场。
2、机具、设备方面
(1)施工阶段的机具,应根据所需用量计划,再附加一定的备用量。
(2)使用频率较高的机具需配备足够的易损零部件或总成件,保证随时发现问题随时修理,以满足施工需要,如我单位不能保证某种机具及时到场,采用到别的单位进行租赁的办法解决。
(3)现场施工机具设备的管、用、养、修由专人负责,一旦出现问题,必须及时抢修。
总之,项目经理部应急工程之所急,想工程之所想,应做到广开门路、有备无患、千方百计,掌握市场的材料、机具、设备相等信息,以确保工程顺利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