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政务服务窗口整改措施怎么写(6篇)

实用范文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更新时间:2023-12-27 13:36:45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推荐政务服务窗口整改措施怎么写一

20xx年中心职能目标共有5项,均超额完成任务。

1.承诺件提前办结率达到80%以上,按期办结率达到100%(重点目标)。实际完成:承诺件194551件,承诺件提前办结179482 件,按期办结率为 100% ,提前办结率为92.3% ,完成目标值 115%。

2.办件群众满意率达到98.5%以上。实际完成:中心全年共收件276128件,办结276034件,其中即办件81483件,承诺件194551件 ,群众满意率99.97%,占目标值的101.5% ,超额完成1.5% 。

3.为市区重大招商引资项目提供联审协调、代办服务,重点落实不少于12 家工业项目的联审协调代办服务。实际完成:

4.完成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理论探索调研课题3 个。完成《关于我市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调研报告》调研课题1个,并于11月9日上报市政府研究室。完成《浅析我市政务服务中心建设现状及改进措施》调研课题1个,在市委党校20xx年秋季学期主体班调研报告选中刊发。完成《立足五勤 遵规守纪》调研报告1个,分别在《黄石日报》理论版和《黄石改革与发展》党的建设栏目刊发。

5.加强现场监管,确保自查自纠服务大厅工作人员违反纪律规范行为件数高于暗访及媒体曝光件数的20%。实际完成:自查自纠服务大厅工作人员违反纪律规范行为54件,暗访及媒体曝光件数为4件,自查自纠服务大厅工作人员违反纪律规范行为的件数是暗访及媒体曝光件数的13.5倍。

(一)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按照“三集中三到位”行政审批模式,不断加大改革力度,进一步集中项目、精简流程,将行政审批改革向纵深推进。对照全省地市州级行政审批项目清单,对全市进驻政务服务窗口的行政审批项目进行“地毯式”清理,共涉及42个部门,其中垂管部门5个,直管单位37个。制作“承诺件流程图”、“即办件流程图”2个样本,合计有66项规范了项目编号和名称,共有11项由承诺件改为即办件,承诺件进一步缩短时限累计54个工作日。全面推行“三证合一”和“一照一码”改革,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国地税登记证》“三证”合为“一证一码”,统一使用18位的“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彻底免去了多部门并联审批。大力推行窗口部门领导接待日制度,窗口部门审批领导到中心窗口现场办公、现场签批,做到“审批办件不出中心”。从九月份开始,每月开展一次“窗口单位领导接待日”活动,接待日之前在媒体公告,告之服务对象,先后接待咨询和办事群众20xx多人次,办理审批服务事项800多件,进一步提升了审批效率。进一步加大公开力度,公开各环节审批行为、办件人(科室)和联系电话,方便行政相对人咨询事项,查询办件进展,确保在承诺时限内完成审批。积极推行政务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对进入中心的所有政务审批项目(事项)及工作人员进行统一管理,实现了对审批过程、服务态度、工作效率、服务收费等全方位的自动监管,有效规范了审批行为。开展了“荒唐证明大反思、着力破解办证难”活动,着力解决了一些职能部门审批权明放暗不放、前台“作秀”、信息共享不到位,以及窗口工作人员纪律松弛、作风拖沓等问题,通过开展大反思活动,破解了多年来行政部门未解决的办证难问题45个,受到了企业的好评。

(二)创新实施联审联办工作机制。进一步创新项目联审联办工作机制,根据重大项目联审协调会工作实际,制定了联审协调会固化模式机制、联审协调代办五步受理法,全面落实了联审协调会会后跟进规范化、会议召开程序化、会前准备标准化等工作。进一步更新完善了《黄石市工业项目联合审批流程示意图》,收集、整理四阶段审批事项的资料清单,充实完善了四阶段样表和《项目联合审批代办服务工作台账》、《黄石市新开工工业项目行政审批基本程序及中介服务事项目录》。对工业项目建设联合审批流程进行了再梳理、再完善,研究制定了《关于实施重点项目施工许可容缺受理并联审批的意见》,对重点项目实行容缺受理、并联审批,为项目建设开辟“绿色通道”,进一步缩短项目建设审批时限。对涉及工业、重点投资项目的17家窗口审批事项进行深度清理,共梳理登记284项审批事项(含小项);对涉及联审的中介服务机构原有资料进行了摸排更新,新增44家中介服务机构信息,形成了中介服务机构调研报告。通过审批流程清理,工业建设项目联审涉及的中心16家审批部门、38个审批事项、18个中介服务事项,承诺办理时限由串联审批模式下的701个工作日压缩到41—57个工作日。进一步修订完善《黄石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协同审批系统文件》,协调、跟进联审服务平台建设,全面推进网络联审办事大厅建设。在全市“双千”活动中,针对我市企业的现状,开展了“盘存量、激增量、破解办证难”活动,切实解决了因房产证未办理而导致资产闲置、融资困难等一大批企业和市民关注的重点难点问题,此次活动开展受到了市长的充分肯定。全年先后协调代办日丰、万达、盐田港等重大项目27个,组织召开项目联审协调会22次,现场踏勘26次,办理企业优惠证28个,督办落实优惠减免费用14.76万元。

推荐政务服务窗口整改措施怎么写二

20xx年在市政务服务中心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分管领导的带领和安排下,黄石市政务服务中心以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为动力,认真加强干部职工的思想素质建设和能力建设,积极开展创先争优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现将20xx年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20xx年中心职能目标共有5项,均超额完成任务。

1.承诺件提前办结率达到80%以上,按期办结率达到100%(重点目标)。实际完成:承诺件194551件,承诺件提前办结179482 件,按期办结率为 100% ,提前办结率为92.3% ,完成目标值 115%。

2.办件群众满意率达到98.5%以上。实际完成:中心全年共收件276128件,办结276034件,其中即办件81483件,承诺件194551件 ,群众满意率99.97%,占目标值的101.5% ,超额完成1.5% 。

3.为市区重大招商引资项目提供联审协调、代办服务,重点落实不少于12 家工业项目的联审协调代办服务。实际完成:

4.完成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理论探索调研课题3 个。完成《关于我市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调研报告》调研课题1个,并于11月9日上报市政府研究室。完成《浅析我市政务服务中心建设现状及改进措施》调研课题1个,在市委党校20xx年秋季学期主体班调研报告选中刊发。完成《立足五勤 遵规守纪》调研报告1个,分别在《黄石日报》理论版和《黄石改革与发展》党的建设栏目刊发。

5.加强现场监管,确保自查自纠服务大厅工作人员违反纪律规范行为件数高于暗访及媒体曝光件数的20%。实际完成:自查自纠服务大厅工作人员违反纪律规范行为54件,暗访及媒体曝光件数为4件,自查自纠服务大厅工作人员违反纪律规范行为的件数是暗访及媒体曝光件数的13.5倍。

(一)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按照“三集中三到位”行政审批模式,不断加大改革力度,进一步集中项目、精简流程,将行政审批改革向纵深推进。对照全省地市州级行政审批项目清单,对全市进驻政务服务窗口的行政审批项目进行“地毯式”清理,共涉及42个部门,其中垂管部门5个,直管单位37个。制作“承诺件流程图”、“即办件流程图”2个样本,合计有66项规范了项目编号和名称,共有11项由承诺件改为即办件,承诺件进一步缩短时限累计54个工作日。全面推行“三证合一”和“一照一码”改革,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国地税登记证》“三证”合为“一证一码”,统一使用18位的“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彻底免去了多部门并联审批。大力推行窗口部门领导接待日制度,窗口部门审批领导到中心窗口现场办公、现场签批,做到“审批办件不出中心”。从九月份开始,每月开展一次“窗口单位领导接待日”活动,接待日之前在媒体公告,告之服务对象,先后接待咨询和办事群众20xx多人次,办理审批服务事项800多件,进一步提升了审批效率。进一步加大公开力度,公开各环节审批行为、办件人(科室)和联系电话,方便行政相对人咨询事项,查询办件进展,确保在承诺时限内完成审批。积极推行政务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对进入中心的所有政务审批项目(事项)及工作人员进行统一管理,实现了对审批过程、服务态度、工作效率、服务收费等全方位的自动监管,有效规范了审批行为。开展了“荒唐证明大反思、着力破解办证难”活动,着力解决了一些职能部门审批权明放暗不放、前台“作秀”、信息共享不到位,以及窗口工作人员纪律松弛、作风拖沓等问题,通过开展大反思活动,破解了多年来行政部门未解决的办证难问题45个,受到了企业的好评。

(二)创新实施联审联办工作机制。进一步创新项目联审联办工作机制,根据重大项目联审协调会工作实际,制定了联审协调会固化模式机制、联审协调代办五步受理法,全面落实了联审协调会会后跟进规范化、会议召开程序化、会前准备标准化等工作。进一步更新完善了《黄石市工业项目联合审批流程示意图》,收集、整理四阶段审批事项的资料清单,充实完善了四阶段样表和《项目联合审批代办服务工作台账》、《黄石市新开工工业项目行政审批基本程序及中介服务事项目录》。对工业项目建设联合审批流程进行了再梳理、再完善,研究制定了《关于实施重点项目施工许可容缺受理并联审批的意见》,对重点项目实行容缺受理、并联审批,为项目建设开辟“绿色通道”,进一步缩短项目建设审批时限。对涉及工业、重点投资项目的17家窗口审批事项进行深度清理,共梳理登记284项审批事项(含小项);对涉及联审的中介服务机构原有资料进行了摸排更新,新增44家中介服务机构信息,形成了中介服务机构调研报告。通过审批流程清理,工业建设项目联审涉及的中心16家审批部门、38个审批事项、18个中介服务事项,承诺办理时限由串联审批模式下的701个工作日压缩到41—57个工作日。进一步修订完善《黄石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协同审批系统文件》,协调、跟进联审服务平台建设,全面推进网络联审办事大厅建设。在全市“双千”活动中,针对我市企业的现状,开展了“盘存量、激增量、破解办证难”活动,切实解决了因房产证未办理而导致资产闲置、融资困难等一大批企业和市民关注的重点难点问题,此次活动开展受到了市长的充分肯定。全年先后协调代办日丰、万达、盐田港等重大项目27个,组织召开项目联审协调会22次,现场踏勘26次,办理企业优惠证28个,督办落实优惠减免费用14.76万元。

推荐政务服务窗口整改措施怎么写三

市政府办公厅:

20xx年,我们认真贯彻春城书记、红林市长在市政务服务中心召开的“诊断会”精神和今年7月1日新都现场会精神,始终坚持以“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率”为要求,以建设“全国一流政务服务中心”为目标,注重把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与实现群众满意相结合,积极主动地吸收服务对象的意见和建议,狠抓窗口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使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20xx年1-10月,市政务服务中心共受理各类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13.3万余件,办结通过13.04万件,全部在承诺时限内按时办结,其中即办件达到6.64万件,占办件总数的50.8%;预计全年受理量达15.9万余件,其中即办件将达到8万余件,占办件总数的50%以上。一年来,中心的服务环境、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得到了市民和企业的广泛认可,未发生一例部门窗口及窗口工作人员“吃、拿、卡、要”的投诉。

(一)以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为契机,把问题管理融入改善窗口具体服务。

一是按照市委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领导小组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中心党组织结合中心工作实际和窗口特点开展教育,把先进性教育作为推动窗口规范化服务建设的契机和动力,以“教育”树形象,以“教育”促规范,以“教育”促效率,务求实效。期间,中心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主动深入到部门、区县和企业,并发出“征询意见书”,听取各类服务对象的意见;专门召开了以“贴近群众,规范服务,争创一流”为题的服务对象恳谈会,把10余家外资、私营和股份制企业的代表请进来,给中心工作提意见、出主意,为中心深化各项工作献计献策。中心管理机构把来自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全部逐一梳理归纳成类,逐条制定了改进措施,并把责任落实到处室、窗口和人头,限期整改,推动中心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使窗口呈现出崭新的工作风貌。20xx年,中心各窗口共收到 120余封感谢信和感谢意见反馈卡,35面服务对象送来的锦旗,对窗口工作给出予了高度评价。

二是深入整治中介机构的违规经营,有效维护了大厅正常的工作秩序。针对商报记者暗访发现的少数中介违规经营活动情况,我们主动召集当地派出所、新华物业、光大物业等单位进行协商,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实行齐抓共管,在市公安局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警务室,加强对大厅秩序的管理,使中介机构在大厅违规经营活动得到了有效遏制。

三是督促个别窗口解决服务细节不到位的问题。针对春城书记和红林市长在4月19日到市政务中心调研,发现市工商窗口群众办事拥挤的问题,我们督促工商局窗口尽快落实春城书记的指示,从服务细节上下工夫。市工商局领导高度重视窗口建设,庚即进行了整改。此后不久,市工商窗口咨询和办事实行了分离,咨询、取表格等简单事项由咨询窗口来完成,办事窗口安装了排号机,大大提高了窗口服务效率。此外,我们还多次协调市工商局和市国内经合局解决外地企业在蓉设立办事处问题,使积压的300多户企业在蓉设办事处的问题得以解决,从而维护了市政府的对外形象。

四是建立长效管理和自我约束机制,确保中心规范、高效、廉洁运行。中心管理机构针对运行管理中薄弱环节和群众意见较多的问题,完善了“窗口首席代表责任制”,通过签订《窗口服务行为规范责任书》的形式,把热情服务、规范办理和高效审批的责任进一步落实到每一个窗口和岗位。有效地改善了窗口的服务态度和精神面貌,基本杜绝了个别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僵硬的问题。

(二)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重点,树立了窗口良好形象。

市政务中心作为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阵地,是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的一个重要窗口。在市创建指挥部的领导下,我们精心组织、精心安排、精心实施,全面制定了工作方案并认真落实。

一是认真开展对窗口工作人员的培训。将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标准中的有关部分分解成为政务中心窗口服务的要点和原则,利用下班后的时间组织窗口全体工作人员认真学习,从思想上明了文明城市与窗口服务之间的紧密关系。

二是大力营造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氛围,加大了宣传的力度。在读报栏、宣传栏中随时展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消息、动态;在大厅接办件系统弹出窗口设置提示性文字,使全体窗口工作人员在每个工作日都能感受到创建工作的气息;向所有窗口工作人员发出创建文明城市倡议书。

三是强化制度和督查。针对窗口工作人员中出现的个别问题及创建指挥部提出的整改意见,中心管理机构高度重视,立行立改,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予以整改,对整个政务中心制定的20多个规章制度落实情况进行了认真梳理并进行重申;对43个部门的首席代表进行了再培训;对硬环境进行再整治和完善。通过这些工作,政务中心全体工作人员的创建意识更强,创建氛围更浓,创建积极性更高,以最佳工作状态、最佳工作成效、最佳工作环境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做贡献。

(三)以提高服务效率为重点,加强了流程再造和审批方式创新。

今年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要求,我们在创新审批机制上狠下功夫,取得了初步成效。实践中,我们采取行政部门实际工作者、行政相对人与专家三结合的方式,尤其是请专家和企业代表对流程进行评判,引导部门设计不同的流程再造模式,开展了以缩短办理时限、精简办事环节、减少办理手续为重点的“三优”工作,实现了审批流程的再造,创新了审批方式,提高了办事效率。

一是通过加强前后台衔接,缩短了办事流程。我们通过深入清理中心办事事项,研究调整审批流程,改进了审批方式。能实行现场办结的,坚持做到按“即办件”的方式办理;不能实行“即办件”的,实行了窗口形式要件审查与机关后台实质性审查相结合、分工明确、有机衔接、高速运转的审批方式,实现了责权明确、相互协同、有机运行,推动了审批效率的提高。截止目前,中心“即办件”项目总数由38个增加至75个;有29个窗口部门对113个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了优化,共压缩办理时限2140个工作日;有43个审批事项取消了74个办事环节,有17个审批事项取消了32个原来需由申请者提供的申报材料。

二是把服务流程再造与部门内部行政资源整合有效结合起来。在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因部门内部业务流程复杂而导致政府机关效率低下的问题比较普遍。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引导窗口部门以提高服务效率为标准,推动再造流程,理顺了部门窗口与后台之间的工作关系,建起了高效运转机制。实践中,我们主要采取了两种做法:一是引导窗口部门将所有窗口办理事项集中到部门法规处归口管理,其他承办处室按要求承办,使法规处成为窗口与机关之间的业务通道,避免了多头衔接、重复和交叉审批的问题,审批效率明显提高。成都市林业局、农委、规划局等窗口就是采取这种方式。以市规划局为例,通过将行政审查与技术审查适度分离,将分散在各处的规划勘测审查工作集中到政务中心窗口,后台内部处室则实行并行审查的方式,使服务对象往返跑路减少了5次,办理“一书三证”的承诺时限由42个工作日缩短为25个工作日。二是引导窗口部门将内部所有审批事项相对集中,直接在政务中心窗口办理。市工商局科学整合了内部行政职能,将办理行政审批事项的处室整体入驻政务服务中心,采取“一审一核”的办理方式,使全部事项都能在窗口即时办结。市卫生局将四个处(所)承担的22个行政审批事项全部集中到整合后的许可审查机构集中办理,再将许可审查机构整体进入政务中心窗口,同时对审批流程进行优化再造,把6个承诺办理类的审批事项转化为当场办结。

(四)以推动信息化办公为入口,促进了窗口部门前后台之间和市与区(市)县两级之间的网上业务联动。

建设高效政务服务需要高效的服务手段。我们按照建设一流电子政务的要求,与市政府目督办、规服办和信息办联合发出了《关于加快政务服务窗口网上协同互动平台建设,进一步提高行政审批效率的通知》,制定了比较切合实际的推进方案,提出了年内在部分市级部门实现政务中心窗口与机关后台“前后协同审批”,在区县政务中心的部分审批项目与市政务中心实现“上下协同审批”的具体目标和工作要求。在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下,经过艰苦努力,克服了诸多困难,使这项工作取得了突破性地进展。截止10月底,政务中心市林业局、农委、国安局、园林局、民政局、教育局、药监局等 20 个窗口 70多个事项实现了窗口所在部门之间、市政务服务中心与区县政务中心的网上审批业务互动,大大提高了审批服务效率。

(五)以实现统一规范运行为目标,加强了对区(市)县政务服务中心和分中心工作的指导力度。

今年以来,随着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在区(市)县深入开展,各区(市)县政府政务服务中心的筹建工作紧锣密鼓,崇州、都江堰、龙泉驿、双流、青白江等区(市)县的政务服务中心相继建立,高新区和武侯区政务中心正在加紧筹建。结合新都现场会精神和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要求,我们先后下发了《关于规范政务服务中心运行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关于分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对区(市)县政务服务中心和分中心的业务进行指导和监督。

一是召开区(市)县政务中心工作会,及时传达了新都现场会精神,同时深入筹建中的区(市)县政务中心,为大厅布局和窗口设置出谋划策,帮助制定规章制度,为区(市)县政务中心培训窗口工作人员5批,近千人次。

二是深入调研了当前区(市)县政务中心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区(市)县政务中心集中办理的行政审批事项和服务事项进行了摸底调查,对市与区县两级中心独立受理的审批事项在“事项名称、法律依据、申请材料、办理流程、办理时限、收费标准”进行了统一规范。有关调研情况以书面形式向市委、市政府领导进行了及时汇报。

三是指导区(市)县中心加快电子政务建设,积极开展了“上下协同审批”的准备工作,为下一步推行上下协同平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是完成七个分中心的统一挂牌,对各分中心的对外服务工作标准和内部运行制度进行了指导、规范和监督。

政务服务中心我市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成果和载体,政务服务中心必须始终坚持“外树形象、内抓效率”,以提高效率为中心,抓住关键环节,发挥好协调、服务、管理、指导的功能,才能把市政务服务中心建成“人民满意工程”。20xx年,政务中心将从以下几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推动政务服务再上新台阶。

(一)加强网上协同方案的实施,推动审批效率再上新台阶。

20xx年,我们积累了一些较为成功的经验和做法,下一步将继续争取各部门的积极配合,加大对区(市)县网上业务的协同,全力推进“前后协同”和“上下协同”,在已经实施协同的项目上抓巩固和提高,在已经启动协同的部门和区县抓推广和普及,在尚未启动协同的部门和区(市)县推进和实施,从而使审批服务效率跃上一个新高度。

(二)启动政务服务中心“现行文件查询服务区”,完善政务公开工作。

政务中心是市委、市政府对外服务的重要窗口,也是推进政务公开的重要平台。20xx年,我们将结合政务公开工作,在中心大厅设立 “现行文件查询服务区”,汇集42个窗口部门审批事项的法律、法规依据向社会公开,使政务信息公开向纵深入推进,更加方便群众查询,方便群众监督。

(三)持续推动服务流程再造,探讨并联审批课题。

审批服务流程的优化和再造,是提高行政效率的重要内容,也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20xx年,我们在全力推进网上协同审批的同时,将协调和配合承担审批职责的各部门继续优化审批流程,减少环节,压缩时限,简化手续,进一步提高效率、方便群众。并联审批和前置审批是推进审批方式改革中的难题,从我们考察调研掌握的情况看,目前全国各地政务中心尚未很好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仍将以积极的态度继续深入地进行研究和探索。

推荐政务服务窗口整改措施怎么写四

一、工作情况

20xx年,市政府政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认真贯彻xx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五次、六次全会以及市委十二届四次、五次全会精神,按照工作总体部署,在放权上抓落实,在服务上抓创新,在作风上抓整顿,在宣传上抓典型,深入推进行政审批改革,深入推进“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努力为公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各项工作取得明显进展。20xx年,中心累计受理各类审批和服务事项44.6万件,其中即办件11.33万件,承诺件33.27万件,即办事项办结率保持100%,承诺件平均提前办结率58.13%。

(一)简政放权,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1.推进审批事项承接、取消、下放和整合,确保按要求落实到位。20xx年,按照国务院和省、市有关要求,本着“该承接的承接、该取消的取消、该下放的下放、该整合的整合”的原则,积极调整审批事项目录清单,做好事项减、转、放工作。本年度,中心指导40多个窗口部门及时对接省上,承接下放事项5项、取消82项、下放审批和服务事项46项;金牛区等11个区(市)县中心将100多项针对自然人的审批和服务事项下放到街道便民中心和社区便民服务站。在工作中,中心主动衔接做好承接事项的办事指南,做好取消事项的对外公示,做好下放事项的督促落实,做好后续服务的监督检查,确保办理事项“接得住、管得好、用得活”。

2.统一规范入驻区(市)县中心事项,确保市域范围工作标准化。一是引导区(市)县中心从服务标准、质量控制等方面系统规范,建立起符合国际标准的审批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如武侯区、天府新区采取的符合iso9001标准的服务体系。二是按照深入规范全市政务服务体系三年规划工作思路,组织对区(市)县中心办理事项的合法性、准确性进行专项审查,对成华、高新等10多个区(市)县中心的8295项审批和服务事项进行了优化和流程再造,解决问题76个,优化清理25个。三是统一部署推进市和区(市)县两级全程网上审批系统建设,将以形式要件审查为主、程序简单的事项纳入全程网上审批之列,进一步规范了网上办理工作。本年度,市和区(市)县中心两级共开通网上审批事项232项。20xx年,区(市)县政务中心推进标准化工作成效明显,成都高新区、彭州市、大邑县等政务中心荣获了“四川省县级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示范单位”、“四川省政务服务工作创新先进集体”、“成都市劳动模范单位”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3.规范民生领域证明材料,确保清单之外无证明。按照国务院20xx年5月6日、5月12日会议精神,积极向市政府汇报,推动在全市范围内联动清理奇葩证明,印发了《成都市清理规范民生领域证明材料工作实施方案》,牵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民生领域证明材料集中清理,依法规范了办事要素,取消了不合法、不合理、额外要求提供的各种证明、佐证材料。本年度,共清理各类证明材料6000余项,处理相关投诉901条,对790余项统一开展了合法性审查、对290余项开展了合理性审查,集中规范审批前置条件、中介服务、证明材料,统一归并为1018项,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群众办证难、办事难的问题。

(二)创新服务,推进政务服务方式转变

1.助推“三证合一”,促进我市商事制度改革。20xx年,针对我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需求,中心积极推动窗口部门向市委市政府汇报,及时出台《成都市“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在全市范围全面推开“三证合一”登记方式改革,将原由工商、质监、税务3个部门分别核发的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改为由工商部门核发1个加载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并将登记数据同步交换至四川省信息共享平台及成都市信用网。同时,进一步推进工商注册便利化改革,放宽企业注册登记条件,推进电子营业执照、“一照多址”、“企业集群注册”等措施,努力激发市场活力,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走在了全国副省级城市的前列。20xx年,全市市场主体总数和注册资本总额突破“100万户”和“20xx0亿元”大关,分别列全国副省级城市第3位和第2位。

2.推进“一窗式”服务,促进多范围、多领域事项审批方式改革。20xx年,针对新常态下阻碍我市创新的“堵点”、影响创业的“痛点”,市和区(市)县两级中心借鉴沿海发达地区和城市的经验,大力推进“一窗式”模式。一是中心启动建设项目并联审批及资源共享运行系统,专设窗口,专人管理,专项优化线上线下服务,建立起“统一接件、一表填报、信息共享、同步审批”的工作流程,实现了信息实时采集、申请材料和审批结果网上共享,将27个部门的7个办理阶段优化为5个,减少申报材料16项,缩短办理时限14个工作日,实现了审批网上留痕、全过程实时监控。二是彭州、新津、龙泉、金牛等12个区(市)县中心围绕政务中心整体、局部及至复杂事项领域,探索建立了多种“一窗式”服务模式,如武侯、双流、新津的行政审批局,彭州的“一窗一章”模式,金牛的青年大学生创业服务平台等,有效推动了政务服务的深入发展。三是市级分中心积极探索“一窗式”模式,通过流程再造和事项下沉,呈现出多点布局、全面开花的良好态势。如市房产分中心20xx年9月1日实施“一窗式”模式后,明确由市房管局一个窗口对外,将税务受理和审核置于后台,办理时间由8天缩短为4天,服务效率明显提升。

3.推进“b2g、r2g”,促进政府与企业、群众之间的多向互动。20xx年,中心针对“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新形势,积极推进政务服务多方式互动,初步形成“线下收集、线上分解、线上办理、线上督查、线上查询”的良性运行机制。部分区(市)县中心还量身定制,探索出具有区域特色的“b2g、r2g”新模式。一是中心以深化服务为重点,增设了b2g服务窗口,加强了市级政务服务“一窗式”app模式研究,形成了“统一规划建设、充分集成渠道、突出办事功能”的整体思路,找到了服务企业和群众的新方法、新措施,推动了新型政企、政民关系的发展,得到了市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二是中心从理顺服务沟道入手,进一步整合“成都服务”微博、微信、支付宝等渠道,搭建起“三合一”服务平台,构建起市、区(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政务微博(微信)集群体系。本年度,“成都服务”微博、支付宝粉丝和微信听众总人数超过124万,“成都服务”共受理网民诉求42916条,区(市)县政务微博(微信)共受理诉求41770条。三是郫县、新津、双流等区(市)县中心积极探索,将“一窗式”、“一键通”融入工作园区服务、融入重点镇服务、融入美丽新村建设,为区域政务服务模式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的宝贵经验,为区域公共服务网上服务模式定制奠定了良好基础。如市房产分中心开通的“蓉e房产”、市公安办证分中心的“成都公安微户政”等。

(三)多措并举,推进政务服务软硬环境建设

1.围绕服务场所,积极推进市民中心建设。20xx年,中心按照市委、市政府“一城双核、双核共兴”战略,立足前沿定位,主动思考,积极争取将市民中心列入全市重要民生项目,切实加强了建设前期需要调研和方案论证工作。期间,对沿海发达地区和城市的12个政务中心建设情况进行了系统、深入调研,组织42个窗口部门、6个市级分中心和7个市级相关部门,深入研究了入驻“市民中心”所需的功能、面积、条件等,完成了市民中心需求汇总、项目建议报告、规划选址建议等诸多环节工作,目前市民中心已完成选址定点。本年度,武侯、成华、金牛等区(市)县中心也大力推进硬件环境建设,纷纷建成并迁入新政务中心对外开展服务。

2.围绕重大项目,积极推进绿色通道建设。20xx年,中心针对895个市级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夯实重点项目服务机制,主动发现问题,分解落实问题,督促解决问题,坚持做好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和全程代办服务,先后为中铁产业园项目、四川大剧院项目、川大华西第二医院项目等136个建设项目提供了免费代办、协调协同、跟踪服务,协调代办招商引资项目111个。新都、郫县等区(市)县中心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针对800多个区(市)县重点项目,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企业服务月”、“重点镇招商引资服务”等一系列别开生面的创新服务,有力助推了中心工作。

3.围绕政务服务,积极推进作风建设。将窗口建设与“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局长进大厅”活动、窗口素质提升活动以及电子监察监督相结合,坚持同部署、同研究、同落实,有效改善了工作作风。一是加强“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制定了《市政府政务中心“庸懒散浮拖”及“走读”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持续深化正风肃纪加强政风行风建设的实施方案》,针对企业关注、群众关切,大力整治庸懒散浮拖、态度生硬等问题,坚决克服工作中不作为、乱作为现象。20xx年,在全市政务服务系统先后开展专项督查20多次,整改问题70多个。二是加强“局长进大厅”活动。将其作为走基层、改作风、解难题的重要平台,进一步细化了活动目标,量化了日常评估,提升了办理实效。本年度,市级部门主要或分管负责同志共1179人次先后到中心窗口值守,其中,“一把手”进大厅值守60余人次,接待办事群众18467人次,受理现场咨询及问题反映10311件次。三是加强窗口素质提升活动。开展了审批制度改革、依法行政等一系列专题讲座,加强了服务规范和礼仪等方面培训,提高了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意识和素养。四是加强电子监察和现场监督检查。建立成都市政务服务和行政审批监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了廉政风险防控;组织政务服务监督员开展明察暗访,强化了电子监察系统的日常监督;组织开展常态性的工作检查,加强了过程管控,促进了行政审批权力公开、透明、规范运行。

(四)深化宣传,扩大全市政务服务对外影响

20xx年,中心高度重视全市政务服务系统的宣传报道,充分利用省、市媒体和内部信息渠道,加大了宣传力度。一是充分利用《四川日报》、四川电视台等省级媒体,加强了亮点工作的宣传。全年共策划8期,重点对成都全面优化改革审批事项、建设项目并联审批“一窗式”服务模式、清理民生领域证明材料等工作进行了宣传报道。二是充分利用《成都日报》、成都电视台(《成视新闻》、《深夜快递》、《今晚800》)等市级媒体阵地,加强了四级政服务服务体系的典型宣传。本年度,共策划专题宣传报道47期,集中报道了167个亮点作法和措施。三是充分利用《政务服务简报》、《成都政务之声》、政务中心网站等系统内宣传阵地,加强了政务服务的全方位宣传。全年共编辑、印发《政务服务简报》48期、专刊41期,编辑、印发《成都政务之声》12期,有效扩大了对外影响,营造了良好的工作和舆论氛围。20xx年,市政府政务中心和郫县政务中心在全国行政服务大厅典型案例展示活动中荣获“百优”称号,进一步提升了知名度。

二、工作思路

20xx年,中心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继续推进市县乡村四级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三位一体”政务服务载体(实体大厅、网上大厅和掌上大厅)建设,推进以人为本的环境建设,争取实现全市政务服务尽快转型升级,实现各项工作再一个新台阶。

(一)继续推进市民中心建设。立足于我市“一城双核、双核共兴”的战略布局,主动适应新常态,把握新机遇,把政务服务软硬环境建设列入重要日程,切实抓好推进。一是在硬环境建设上,结合新市民中心建设,在需求调研基础上,深化建设前期准备,包括新中心立项开工、建筑设计等方面工作,为新中心建设提档升级打好基础。二是在软环境建设上,结合打造超级版“政务超市”,进一步推进功能整合,深化“一站式”建设,丰富“一窗式”设计,扩大“多点式”布局,并做好入驻事项特别是服务事项的增量工作,力争实现办理事项应有尽有、服务功能(包括咨询、代办、办理等)相对齐全、沟通渠道同步运行,让办事企业和群众充分体验到方便快捷。

(二)继续推进政务服务信息化建设。立足于我市智慧城市建设、智慧服务的要求,按照“分步建设、分步实施”的工作思路,继续推进移动政务服务网络建设,深化政务服务工作。一是加强市级移动政务服务(包括pc版和app版)的统一规划,深化“一窗式”市级移动政务服务网建设,尽量减少部门各自为政、独立运行给群众办事带来的浪费和不便,争取实现“一张网”联动,一个app功能尽有。二是充分集成政务服务渠道(包括信函、电话、短信、电子邮件、门户网站、微博、微信和客户端等),努力推动“八位一体”同步运行、线上线下同时开展,让不同服务渠道各尽其用,让不同使用者各得其所,促进互动提速,扩大对外影响,逐步提升政务服务品牌效应。三是整合窗口部门专属业务系统的接口,争取形成统一的政务服务接口,并能够统一向第三方平台及市民提供服务。

(三)继续加强政务服务窗口建设。立足于深化“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中心将以“群众满意”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改“四风”、转作风,进一步加强全市政务服务队伍建设。一是加强服务群众能力建设,大力推行规范服务、微笑服务、主动服务、超前服务,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学习热情、工作激情,营造优质服务氛围。二是加强窗口长效监管机制,健全群众投诉处理的调查反馈机制,进一步抓好问题整改,抓好学习和工作落实,努力推进政务服务窗口建设。

(四)继续推进跨区域政务服务合作。立足于我市构建西部“菱形经济圈”的统一构想,积极推进成都、重庆、西安、昆明、贵阳等西部区域城市之间政务服务协同与合作,并拓展“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努力打造区域政务服务合作平台,密切区域政务服务交流,探索跨区域业务办理工作,为西部“菱形经济圈”内城市之间在资本、人才和生产要素等方面的自由流动提供最优政务服务,助推进一步提升区域城市的整体开放度、增强区域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推荐政务服务窗口整改措施怎么写五

一、工作情况

20xx年,市政府政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认真贯彻xx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五次、六次全会以及市委十二届四次、五次全会精神,按照工作总体部署,在放权上抓落实,在服务上抓创新,在作风上抓整顿,在宣传上抓典型,深入推进行政审批改革,深入推进“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努力为公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各项工作取得明显进展。20xx年,中心累计受理各类审批和服务事项44.6万件,其中即办件11.33万件,承诺件33.27万件,即办事项办结率保持100%,承诺件平均提前办结率58.13%。

(一)简政放权,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1.推进审批事项承接、取消、下放和整合,确保按要求落实到位。20xx年,按照国务院和省、市有关要求,本着“该承接的承接、该取消的取消、该下放的下放、该整合的整合”的原则,积极调整审批事项目录清单,做好事项减、转、放工作。本年度,中心指导40多个窗口部门及时对接省上,承接下放事项5项、取消82项、下放审批和服务事项46项;金牛区等11个区(市)县中心将100多项针对自然人的审批和服务事项下放到街道便民中心和社区便民服务站。在工作中,中心主动衔接做好承接事项的办事指南,做好取消事项的对外公示,做好下放事项的督促落实,做好后续服务的监督检查,确保办理事项“接得住、管得好、用得活”。

2.统一规范入驻区(市)县中心事项,确保市域范围工作标准化。一是引导区(市)县中心从服务标准、质量控制等方面系统规范,建立起符合国际标准的审批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如武侯区、天府新区采取的符合iso9001标准的服务体系。二是按照深入规范全市政务服务体系三年规划工作思路,组织对区(市)县中心办理事项的合法性、准确性进行专项审查,对成华、高新等10多个区(市)县中心的8295项审批和服务事项进行了优化和流程再造,解决问题76个,优化清理25个。三是统一部署推进市和区(市)县两级全程网上审批系统建设,将以形式要件审查为主、程序简单的事项纳入全程网上审批之列,进一步规范了网上办理工作。本年度,市和区(市)县中心两级共开通网上审批事项232项。20xx年,区(市)县政务中心推进标准化工作成效明显,成都高新区、彭州市、大邑县等政务中心荣获了“四川省县级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示范单位”、“四川省政务服务工作创新先进集体”、“成都市劳动模范单位”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3.规范民生领域证明材料,确保清单之外无证明。按照国务院20xx年5月6日、5月12日会议精神,积极向市政府汇报,推动在全市范围内联动清理奇葩证明,印发了《成都市清理规范民生领域证明材料工作实施方案》,牵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民生领域证明材料集中清理,依法规范了办事要素,取消了不合法、不合理、额外要求提供的各种证明、佐证材料。本年度,共清理各类证明材料6000余项,处理相关投诉901条,对790余项统一开展了合法性审查、对290余项开展了合理性审查,集中规范审批前置条件、中介服务、证明材料,统一归并为1018项,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群众办证难、办事难的问题。

(二)创新服务,推进政务服务方式转变

1.助推“三证合一”,促进我市商事制度改革。20xx年,针对我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需求,中心积极推动窗口部门向市委市政府汇报,及时出台《成都市“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在全市范围全面推开“三证合一”登记方式改革,将原由工商、质监、税务3个部门分别核发的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改为由工商部门核发1个加载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并将登记数据同步交换至四川省信息共享平台及成都市信用网。同时,进一步推进工商注册便利化改革,放宽企业注册登记条件,推进电子营业执照、“一照多址”、“企业集群注册”等措施,努力激发市场活力,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走在了全国副省级城市的前列。20xx年,全市市场主体总数和注册资本总额突破“100万户”和“20xx0亿元”大关,分别列全国副省级城市第3位和第2位。

2.推进“一窗式”服务,促进多范围、多领域事项审批方式改革。20xx年,针对新常态下阻碍我市创新的“堵点”、影响创业的“痛点”,市和区(市)县两级中心借鉴沿海发达地区和城市的经验,大力推进“一窗式”模式。一是中心启动建设项目并联审批及资源共享运行系统,专设窗口,专人管理,专项优化线上线下服务,建立起“统一接件、一表填报、信息共享、同步审批”的工作流程,实现了信息实时采集、申请材料和审批结果网上共享,将27个部门的7个办理阶段优化为5个,减少申报材料16项,缩短办理时限14个工作日,实现了审批网上留痕、全过程实时监控。二是彭州、新津、龙泉、金牛等12个区(市)县中心围绕政务中心整体、局部及至复杂事项领域,探索建立了多种“一窗式”服务模式,如武侯、双流、新津的行政审批局,彭州的“一窗一章”模式,金牛的青年大学生创业服务平台等,有效推动了政务服务的深入发展。三是市级分中心积极探索“一窗式”模式,通过流程再造和事项下沉,呈现出多点布局、全面开花的良好态势。如市房产分中心20xx年9月1日实施“一窗式”模式后,明确由市房管局一个窗口对外,将税务受理和审核置于后台,办理时间由8天缩短为4天,服务效率明显提升。

3.推进“b2g、r2g”,促进政府与企业、群众之间的多向互动。20xx年,中心针对“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新形势,积极推进政务服务多方式互动,初步形成“线下收集、线上分解、线上办理、线上督查、线上查询”的良性运行机制。部分区(市)县中心还量身定制,探索出具有区域特色的“b2g、r2g”新模式。一是中心以深化服务为重点,增设了b2g服务窗口,加强了市级政务服务“一窗式”app模式研究,形成了“统一规划建设、充分集成渠道、突出办事功能”的整体思路,找到了服务企业和群众的新方法、新措施,推动了新型政企、政民关系的发展,得到了市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二是中心从理顺服务沟道入手,进一步整合“成都服务”微博、微信、支付宝等渠道,搭建起“三合一”服务平台,构建起市、区(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政务微博(微信)集群体系。本年度,“成都服务”微博、支付宝粉丝和微信听众总人数超过124万,“成都服务”共受理网民诉求42916条,区(市)县政务微博(微信)共受理诉求41770条。三是郫县、新津、双流等区(市)县中心积极探索,将“一窗式”、“一键通”融入工作园区服务、融入重点镇服务、融入美丽新村建设,为区域政务服务模式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的宝贵经验,为区域公共服务网上服务模式定制奠定了良好基础。如市房产分中心开通的“蓉e房产”、市公安办证分中心的“成都公安微户政”等。

(三)多措并举,推进政务服务软硬环境建设

1.围绕服务场所,积极推进市民中心建设。20xx年,中心按照市委、市政府“一城双核、双核共兴”战略,立足前沿定位,主动思考,积极争取将市民中心列入全市重要民生项目,切实加强了建设前期需要调研和方案论证工作。期间,对沿海发达地区和城市的12个政务中心建设情况进行了系统、深入调研,组织42个窗口部门、6个市级分中心和7个市级相关部门,深入研究了入驻“市民中心”所需的功能、面积、条件等,完成了市民中心需求汇总、项目建议报告、规划选址建议等诸多环节工作,目前市民中心已完成选址定点。本年度,武侯、成华、金牛等区(市)县中心也大力推进硬件环境建设,纷纷建成并迁入新政务中心对外开展服务。

2.围绕重大项目,积极推进绿色通道建设。20xx年,中心针对895个市级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夯实重点项目服务机制,主动发现问题,分解落实问题,督促解决问题,坚持做好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和全程代办服务,先后为中铁产业园项目、四川大剧院项目、川大华西第二医院项目等136个建设项目提供了免费代办、协调协同、跟踪服务,协调代办招商引资项目111个。新都、郫县等区(市)县中心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针对800多个区(市)县重点项目,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企业服务月”、“重点镇招商引资服务”等一系列别开生面的创新服务,有力助推了中心工作。

3.围绕政务服务,积极推进作风建设。将窗口建设与“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局长进大厅”活动、窗口素质提升活动以及电子监察监督相结合,坚持同部署、同研究、同落实,有效改善了工作作风。一是加强“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制定了《市政府政务中心“庸懒散浮拖”及“走读”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持续深化正风肃纪加强政风行风建设的实施方案》,针对企业关注、群众关切,大力整治庸懒散浮拖、态度生硬等问题,坚决克服工作中不作为、乱作为现象。20xx年,在全市政务服务系统先后开展专项督查20多次,整改问题70多个。二是加强“局长进大厅”活动。将其作为走基层、改作风、解难题的重要平台,进一步细化了活动目标,量化了日常评估,提升了办理实效。本年度,市级部门主要或分管负责同志共1179人次先后到中心窗口值守,其中,“一把手”进大厅值守60余人次,接待办事群众18467人次,受理现场咨询及问题反映10311件次。三是加强窗口素质提升活动。开展了审批制度改革、依法行政等一系列专题讲座,加强了服务规范和礼仪等方面培训,提高了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意识和素养。四是加强电子监察和现场监督检查。建立成都市政务服务和行政审批监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了廉政风险防控;组织政务服务监督员开展明察暗访,强化了电子监察系统的日常监督;组织开展常态性的工作检查,加强了过程管控,促进了行政审批权力公开、透明、规范运行。

(四)深化宣传,扩大全市政务服务对外影响

20xx年,中心高度重视全市政务服务系统的宣传报道,充分利用省、市媒体和内部信息渠道,加大了宣传力度。一是充分利用《四川日报》、四川电视台等省级媒体,加强了亮点工作的宣传。全年共策划8期,重点对成都全面优化改革审批事项、建设项目并联审批“一窗式”服务模式、清理民生领域证明材料等工作进行了宣传报道。二是充分利用《成都日报》、成都电视台(《成视新闻》、《深夜快递》、《今晚800》)等市级媒体阵地,加强了四级政服务服务体系的典型宣传。本年度,共策划专题宣传报道47期,集中报道了167个亮点作法和措施。三是充分利用《政务服务简报》、《成都政务之声》、政务中心网站等系统内宣传阵地,加强了政务服务的全方位宣传。全年共编辑、印发《政务服务简报》48期、专刊41期,编辑、印发《成都政务之声》12期,有效扩大了对外影响,营造了良好的工作和舆论氛围。20xx年,市政府政务中心和郫县政务中心在全国行政服务大厅典型案例展示活动中荣获“百优”称号,进一步提升了知名度。

二、工作思路

20xx年,中心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继续推进市县乡村四级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三位一体”政务服务载体(实体大厅、网上大厅和掌上大厅)建设,推进以人为本的环境建设,争取实现全市政务服务尽快转型升级,实现各项工作再一个新台阶。

(一)继续推进市民中心建设。立足于我市“一城双核、双核共兴”的战略布局,主动适应新常态,把握新机遇,把政务服务软硬环境建设列入重要日程,切实抓好推进。一是在硬环境建设上,结合新市民中心建设,在需求调研基础上,深化建设前期准备,包括新中心立项开工、建筑设计等方面工作,为新中心建设提档升级打好基础。二是在软环境建设上,结合打造超级版“政务超市”,进一步推进功能整合,深化“一站式”建设,丰富“一窗式”设计,扩大“多点式”布局,并做好入驻事项特别是服务事项的增量工作,力争实现办理事项应有尽有、服务功能(包括咨询、代办、办理等)相对齐全、沟通渠道同步运行,让办事企业和群众充分体验到方便快捷。

(二)继续推进政务服务信息化建设。立足于我市智慧城市建设、智慧服务的要求,按照“分步建设、分步实施”的工作思路,继续推进移动政务服务网络建设,深化政务服务工作。一是加强市级移动政务服务(包括pc版和app版)的统一规划,深化“一窗式”市级移动政务服务网建设,尽量减少部门各自为政、独立运行给群众办事带来的浪费和不便,争取实现“一张网”联动,一个app功能尽有。二是充分集成政务服务渠道(包括信函、电话、短信、电子邮件、门户网站、微博、微信和客户端等),努力推动“八位一体”同步运行、线上线下同时开展,让不同服务渠道各尽其用,让不同使用者各得其所,促进互动提速,扩大对外影响,逐步提升政务服务品牌效应。三是整合窗口部门专属业务系统的接口,争取形成统一的政务服务接口,并能够统一向第三方平台及市民提供服务。

(三)继续加强政务服务窗口建设。立足于深化“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中心将以“群众满意”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改“四风”、转作风,进一步加强全市政务服务队伍建设。一是加强服务群众能力建设,大力推行规范服务、微笑服务、主动服务、超前服务,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学习热情、工作激情,营造优质服务氛围。二是加强窗口长效监管机制,健全群众投诉处理的调查反馈机制,进一步抓好问题整改,抓好学习和工作落实,努力推进政务服务窗口建设。

(四)继续推进跨区域政务服务合作。立足于我市构建西部“菱形经济圈”的统一构想,积极推进成都、重庆、西安、昆明、贵阳等西部区域城市之间政务服务协同与合作,并拓展“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努力打造区域政务服务合作平台,密切区域政务服务交流,探索跨区域业务办理工作,为西部“菱形经济圈”内城市之间在资本、人才和生产要素等方面的自由流动提供最优政务服务,助推进一步提升区域城市的整体开放度、增强区域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推荐政务服务窗口整改措施怎么写六

20xx年,锦江区政务服务中心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和市政务中心的指导下,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进一步完善政务服务中心建设,深化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提高行政效能,优化投资环境,为“四区”建设服好务。现将区政务服务中心20xx年度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一、全面完成“两集中、两到位”工作

一是完成部门行政审批(服务)职能向一个科室集中。全区21个有行政审批职能的部门全部设立行政审批科,由行政审批科代表本部门集中办理法定的行政审批事项,全面完成部门审批权向一个内设科室集中。其中行政审批科单设的部门3个,挂靠其它科室的部门18个。二是完成行政审批科成建制向政务服务中心集中。锦江区根据各部门设立行政审批科的情况,3个单设行政审批科的和4个审批业务量较大的,审批科成建制进驻区政务服务中心,在政务服务中心设立8个后台办公室,后台办公人员23人;增挂牌子的也保证有足够的力量和专业骨干进驻区政务服务中心,全面完成各审批职能部门的行政审批科全部集中到政务服务中心工作,政务服务中心共有25个职能部门进驻,设立了43个服务窗口。三是完成各职能部门将行政审批权向办事窗口授权到位。全区504项行政审批事项及政务服务事项有494项集中在政务服务中心(分中心)办理,集中率达98%。各部门在办事窗口设立首席代表,将行政审批权限充分授权给窗口首席代表,并于今年年初签订书面授权书,全面实现行政审批权向政务服务中心窗口授权到位。四是确保行政审批事项在政务服务中心办理到位。实行“一个窗口”受理、“一个窗口”办结的“一条龙”服务,杜绝办事群众“多头跑”、“来回跑”的现象。今年1-10月,区政务服务中心(分中心)共办理行政审批事项及政务服务事项316994件,其中现场办结298702件,现场办结率为94.23%。

二、全面推进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工作

锦江区以创建一流政务服务中心的目标,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推进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一是锦江区政务服务中心面积2550㎡,大厅宽敞、明亮、整洁,服务窗口办事指南、办公电脑等办公物品整齐统一,摆放有序;服务大厅窗口分布、楼层分布等指示牌清晰准确,配套服务设施设置合理,齐备,中心积极营造规范、舒适的办公环境,使群众到中心办事一目了然,方便办事。二是调整窗口布局。结合推进并联审批要求,将企业登记类的办事项目所涉部门分区域相对集中,便于服务对象咨询和审批内部流转,促进服务效率提高。三是中心严格规范各窗口的收费,统一由入驻中心的银行收取,向社会公布服务事项的收费标准及收费依据等,有效杜绝了行政审批乱收费和“搭车”收费等不规范行为,避免发生窗口乱收费的现象。

三、深化并联审批,减免新办企业注册登记费

锦江区深化并联审批,按照“统一受理、抄告相关、并联审批、限时办结、集中回复”的要求,积极推进新办企业注册并联审批,并于今年3月20日起,免收新办企业注册登记相关费用,包括企业注册登记费、营业执照副本工本费、税务登记证工本费、组织机构代码证工本费。受理新办企业注册申请后,区政务服务中心并联审批窗口督促工商、税务、质监实施并联审批,于2个工作日内办结相关证照,核定相关费用。申请企业取件时,并联审批窗口将“三证”(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一并发放给企业,企业无需交纳注册登记相关费用。截至10月底,并联审批窗口共办理注册新办企业873户,共计减免企业注册登记费73万余元。

四、进一步规范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工作

为切实加强我区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比选)活动的监督,进一步规范招投标(比选)行为,锦江区下发了《贯彻关于进一步规范全市有形建筑市场的通知的实施意见》(锦监发〔20xx〕35号),要求自20xx年1月1日起,我区所有国家投资工程建设项目的招标投标或比选活动,必须进入成都市建设工程项目交易服务中心进行。

五、严格使用统一的行政审批业务办理和电子监察系统

按照电子监察系统建设的要求,锦江区推行使用省、市统一的行政审批业务办理和电子监察系统。一是按照统一确定的原则、分类、标准和名称,组织开展行政审批及政务服务事项清理。二是对清理保留的504项行政审批(服务)事项,积极做好行政审批(服务)事项的规范工作,完善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基础数据,包括:项目名称、设定依据、审批条件、数量、审批程序、审批时限、收费依据和标准、申请材料等22个要素,完成行政审批(服务)事项流程、办理环节的规范和优化工作,并纳入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办理,实现省、市、区政务服务中心行政审批项目名称和标准统一。三是严格使用省、市统一的行政审批业务办理系统,做到超前防范、动态监管和硬性约束相结合,促进窗口单位及工作人员按法定程序办事,有效规范行政审批行为,推进依法行政。自市级行政审批业务办理系统运行至今,无一件因窗口办理超时而产生的超时件。

锦江区政务服务中心本着切实方便群众,完善电子政务建设的目的,建立了政务服务网站,为办事群众提供网上在线咨询、相关表格下载,即时将当天各窗口接办件数量和各审批事项的办理情况在网上进行滚动公示,做到办事事项、办事流程、事项办理过程、办理结果一目了然。

六、加强窗口队伍建设

一是为确保政务服务质量,提升政务服务形象,对进入中心窗口的工作人员严格把关,锦江区建立“政务服务窗口”工作人员的准入和退出机制。选派职能部门素质高、业务精、能力强的同志到“政务服务窗口”工作。二是积极组织窗口工作人员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和宣传教育,诸如:审批应用系统使用培训、普通话培训、服务礼仪培训等,牢固树立“以民为本、以客为尊”

推荐阅读:

精选音乐个人校本研修计划如何写(5篇)

2023年全镇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范文简短

推荐初中数学新课标解读心得报告(3篇)

描写工程建设文化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简短

2023支部委员会议记录内容和方法(14篇)

推荐好人主义对照检查及整改措施范本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