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才工作框架简短一
根据会议安排,我来回顾总结20__年人才工作,明确今年各项目标任务,并对下阶段人才工作进行分解和部署:
一、增强信心,充分认识20__年人才工作喜人成绩
20__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紧紧围绕人才工作的中心,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和人才强区战略,不断创新人才工作机制,推进人才集聚亭湖,为全区转型升级和新特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一是机制日益健全,人才工作方法不断创新。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定期召开会议会办研究人才工作。各大块党政主要负责人签订人才工作目标责任状,实施人才工作项目化管理。把人才工作作为重要指标纳入经济社会综合考核体系,单设科技创新与人才工作奖。进一步加大人才投入,建立人才投入刚性机制,划拔9500万元人才专项资金,资助创新创业领军人才950万元,扶持高端人才创业项目4000多万元。完善人才信息库,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组建16支招才引智小分队,建立12个人才工作办事处,新建3个海外人才工作站。聘请一批知名企业家、重点人才担任“招才引智大使”,每人给予20万元工作经费。积极对接青年海归协会等知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协会,海外招才引智成果丰硕。
二是工作取得新成效,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实施“精英领航工程”,围绕新特产业,重点集聚外籍院士、两院院士、国家“__”、省“双创”人才、海外专家等高端科技型人才,以高端人才集聚引领产业发展。以沿海发展人才峰会为契机,深入开展“招才引智突击月”、“招才引智名校行”、“精英人才亭湖行”等系列活动,举办亭湖(上海)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推介会,组团参加精英人才峰会、海外人才创业周,区领导带头外出招才引智。全年共引进院士4名,其中外籍院士1名,“__”专家5名,海外专家6名,双创领军人才26名,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7个,成功引进科技镇长团1个。《新华日报》头版重点推荐报道了我区集聚高端人才引领产业发展的做法。
三是载体建设完善,人才创新创业平台不断拓展。“绿巢”、科学家工作室、复旦创新创业基地等公共服务和创新创业平台的集聚孵化功能进一步增强,100多家科技型企业入园孵化,南大研究院、上岛工作室等近20所高校和研发机构入驻。环保产业会展中心、光电展示中心、现代物流信息中心、环保科技展览馆、环保质量检测中心等各类服务平台功能逐步完善。与清华、复旦等“985”高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建了一批研发机构,与中科院、环科院构建战略合作联盟,与中国航天研究院、美国通用北美生产基地共建信息共享平台。南大研究院筹建盐城环保产业创新中心,逐步从科技服务型向科技实业型发展。聘请14名校企合作联络员,并与上海张江科技园等寻求园区合作共建,服务园区发展。
四是工作特色鲜明,区域影响力不断扩大。成功举办第二届国际环保产业博览会,来自36个国家和地区400多位专家学者和客商应邀参会,集中签约了一批高端人才和合作项目。赴日本东京举办 20__中国亭湖(东京)环保专场推介会。全年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共获省“双创计划”项目8个、“博士计划”项目8个、“六大人才高峰”项目4个、市第四批领军人才项目13个,位居全市前列。其中“__”专家李溪获市领军人才1000万元资助,并作为人才创业代表,在沿海人才峰会主题论坛上演讲。江苏科行集团董事长刘怀平获全省十大创新创业人才奖。组织推荐32名高层次人才参加盐城首届创业大赛,17位来自海外,2个人才项目正式落户,荣获大赛组织奖。市委组织部对我区人才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五是服务水平提升,人才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建立区领导挂钩联系重点人才及人才引进培养、绩效考核、奖惩激励、“人才绿卡”、高层次人才服务联席会议、高层次创业人才帮办等制度。区主要领导与高层次人才结对挂钩,定期组织会商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难点问题。为重点高层次人才配备专门工作班子,提供“保姆”服务。推动建成一批人才公寓免费提供给来亭工作的高层次人才居住。区域人才创新创业环境不断优化,招才引智竞争力不断增强。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区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规模骨干企业数量较少,与其他县(市、区)相比有差距;二是科技型成长型企业数量较少,导致人才承载能力较不足;三是公共创新创业平台仍有不足,尚未建成省、市级留学生创业园,没有形成海外人才来亭创新创业的相关政策体系;四是高层次人才数量偏少,特别是掌握核心技术的顶尖人才偏少,等等,还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重进一步完善。
二、着眼大局,牢牢把握人才工作的总体要求
亭湖作为盐城的主城区、大市区“东向出海”的主阵地、引领全市转型升级的新高地,承担着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大量重点工作。区委七届四次全会立足新的起点,对全区新一轮发展作出部署,明确提出“率先突破城乡一体发展、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目标。人才工作是推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支撑,我们必须要一着不让抓当前,凝心聚力谋长远,要注意把握以下四点:
——聚焦深化改革,服务科学发展。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必须以高层次人才来引领,靠高科技智力来支撑。亭湖近年来的良好发展势头,得益于区委、区政府对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大力投入。推动亭湖新一轮改革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求人才。我们要紧紧围绕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坚定不移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不断推进政策创新、制度创新和服务创新,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发挥企业在人才引进培育和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社会各方力量的积极作用,通过集聚高端人才服务改革,依靠深化改革释放人才红利。
——坚持党管人才,发挥制度优势。党管人才是党管干部的拓展和延伸,是抓好人才工作的制度优势。要全面落实党管人才原则,发挥好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功能,把各方面的积极性调动好、保护好、发挥好,形成工作合力。要集中智慧和力量抓战略、议大事、谋全局,更加有效地优化资源配置、解决关键问题。要积极推进人才评价、流动、激励机制创新,完善人才项目绩效评价办法,增强人才工作效益。
——注重统筹兼顾,促进整体提升。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各类人才竞相发展,各类要素充分集聚。我们要强化问题导向,既要紧扣不足,坚持重点突破,又要统筹兼顾、促进整体提升。要坚定不移聚人才、育英才、建平台、搭舞台,统筹人才、科技、资本、产业四种资源,统筹推进“六支队伍”建设,不断扩张人才总量,盘活人才存量,提升人才质量,激活人才能量,使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和创新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积极推动区域人才竞争力进位争先、跨越赶超。
——突出品牌打造,构筑竞争优势。人才品牌是工作成果的集中展示,是引进人才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我们坚持以创新的理念、开阔的视野,精心打造盐城环保产业博览会这个品牌。经过不懈的努力,博览会已经成为集聚海内外高端人才、展示最新科技产品的重要平台,在全国乃至海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提升。我们要牢固树立“以创新树品牌、以品牌聚人才”的理念,坚持一年突出一个主题,不断做大做强环保产业博览会品牌,面向全球充分展示亭湖的求才诚意、引才政策、用才平台、聚才环境,努力形成引进人才的“井喷效应”。
三、围绕中心,谋划做好20__年重点人才工作
20__年是贯彻落实党的_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也是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今年,市里对各县(市、区)人才工作首次实行分类考核,将亭湖与东台、大丰等人才工作先进县(市、区)划在一类考核区域,内容多、任务重、要求高,特别是全市招才引智“百日会战”开始后,周边县(市、区)招才引智势头强劲,我区的人才工作也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各地、各部门一定要充分认清形势,锁定重点目标,确保完成今年的人才工作任务。各大块党政“一把手”要走上招才引智第一线,亲自洽谈引进高层次人才。关于今年的工作重点,会上已经下发了《20__年全区人才工作要点》,在这里,我再强调几点:
一是落实责任,明确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进一步完善党管人才考核机制,扩大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拓展到三个经济区,通过分解任务、签订责任状、督查通报以及年底考核等方式,强化党政领导重抓人才优先发展的责任,推动一把手抓第一资源。推进人才工作组织领导、发展目标、人才项目全覆盖。加大人才投入,继续推进区、镇(街道、经济区)两级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进一步优化资金支出结构,直接用于高层次人才引进的投入比例不少于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的50%,促进人才工作各项任务在基层落到实处。
关于人才工作框架简短二
20xx年**镇人才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科学人才观为指导,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经营能力为重点,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结合人才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春风计划”活动,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培养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善
经营、能致富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为我镇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一、完善人才工作科学推进和考核机制
1、强化人才工作领导职责。按照党管人才原则,进一步完善科学决策、分工协作、沟通协调和督促落实机制,各村建立人才工作联络点,由各村主要负责人负总责,在村干部中确定一名支部委员为人才工作联络员。做到有场所、有人员、有经费。发挥人才工作各职能站所、社区作用,形成各司其职、齐抓共管、通力合作的人才工作局面。
2、建立全镇人才工作信息库。坚持把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来规划和开发,组织召开一次由各村支部书记、主任、有关企业负责人和有关部门领导参加的座谈会,研究分析全镇人才队伍建设状况,部署开展人才队伍状况和优秀在外人才情况调查统计,根据其主要特长、技能,愿意提供的服务等将人才分类,逐一进行登记造册,建立人才信息库,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
3、完善人才工作经常性调度。完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例会制度,开展人才工作调研,交流工作情况,研究解决重要问题。完善实施重大事项备案通报制度,加大工作协作力度,促进人才工作信息交流,提高工作调度的时效性和科学性。
4、实行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从人才工作领导、人才队伍建设等五个方面加强对各村干部的考核,重点考核制定人才发展规划。同时,强化日常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作为年度村干部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以用为本,引领各类人才向发展一线集聚
1、实施“基础团队”培育工程。一是进一步完善党员干部学习制度和机关党员干部学习工作例会制度,提高机关党员干部对政策法规、业务知识和工作方法的掌握。二是建立村级后备干部培养机制,把文化水平较高的退伍军人、回乡大中专毕业生、视野宽阔的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和农村带动能力突出的致富能手等党员认可、群众满意的优秀人才选拔到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中。三是加强对年青党员、后备干部的使用和培养,积极鼓励党员干部参加学历晋升和资历考试,更新干部知识结构,开阔干部眼界,增强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中各类问题的能力。四是大力开展党员人才活动,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人,把致富能人中的先进分子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人培养成村干部。积极培养一批创新创业人才基础团队。
2、充分挖掘社区人才力量。实施镇人才作用发挥工程,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竞争择优、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为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要在摸清全镇人才情况的基础上,充分整合人才资源,积极创设活动载体,组织、吸引各行各业的能人,特别是党员干部、技术人员等,开展各种岗位竞赛、便民服务和文化活动。
3、实施企业人才引进工程。充分利用市场手段和资源,加强企业经营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引进工作。帮助、指导非公企业积极做好人才和党建工作的结合文章,积极开展组建人才创业基地建设,积极探索建立绩酬挂钩制度,创新人才收入分配机制;进一步为企业搞好人才信息服务,实现人才供求模式由单纯集市型向集市型和信息型并重转变。在辖区所属企业建立人才工作联络员制度,畅通沟通渠道,为企业引进各类人才营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4、大力支持人才初始创业。严格按照区人才办制定的相关申报条件,对符合条件的初始创业人才随时受理、定期上报评审、跟踪服务,支持人才初始创业。培育“峰硕黑牛养殖公司”、“滨州市鑫瑞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两处养殖专业合作社为人才创业示范项目,充分发挥示范基地和示范项目在承接农民培训方面的作用,通过实践锻炼、现场教学等方式对有初始创业愿望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群众的生产技能、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5、深入实施“春风计划”活动。按照“组织牵头、资源整合、社会参与、服务基层”的总体思路,完善“四位一体”服务模式,围绕我镇经济发展实际,深入实施春风计划“百千万”工程,努力培养5o名村居致富带头人,发挥示范作用,引领群众致富增收;培训500名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一批农业技术骨干,壮大高素质农村人才队伍;针对我镇合村并居,土地流转不断加快和失地村民增多、就业压力大的实际,培训1000名失地村民、村剩余劳动力,提升就业竞争能力、职业转换能力和创业带动能力。遴选有明确产业发展方向、管理模式科学、内部管理规范、生产技术先进、有明显示范带动作用的“王立平蔬菜专业合作社”、“盛丰农业示范园”,建设2处人才服务示范基地。
关于人才工作框架简短三
按照县委人才办的要求,为切实掌握我局人才队伍的基本情况和人才工作现状,找准我局人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症结,提出对策建议,以便更规范、更科学的开展人才工作,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局现有在职人员共108人,其中行政编17人,机关工勤2人;事业编69人,工勤6人;公益性岗位8人;临时工6人。***局机关在职干部队伍中,从文化程度上看,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大多为在职学历)50人,占46.3%;大专及以下学历58人,占53.7%。从年龄结构来看,35周岁以下27人,占25%;35-45周岁38人,占35.2%;45周岁以上43人,占39.8%。从职称级别上看,事业编制专业技术岗的39人中,高级职称11人,中级职称9人,初级职称10人,无职称9人。
通过以上统计资料,可以看出我局的人才队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初始学历层次不高。研究生3人、大学本科47人,大本以上学历共50人,占总人数46.3%。但除了近年新录用人员,毕业于全日制院校大专及以上的不多,大多数干部是通过在职教育取得的成人学历,掌握的知识深度存在缺陷,知识的系统性存在不足。多数人员的自学能力相对较低,一些干部甚至工作以后就没有再接受过更高学历的深造。
二是人员老化,梯队结构不合理。35周岁以上人员81人占75%,成为我县***系统的中坚力量,但35岁以下人员仅有27人占25%,新鲜力量补充不足。
三是职称结构不够合理。从职称级别情况看,专业技术岗39人中,高中级职称20人,情况总体良好。但初级职称及无职称人员19人中多数为35岁以后新进人员。年轻新进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及职称有待提高。
一是机制不够健全,人才难引进,高层次人才少。从年龄结构上看,我局35周岁以下27人,占25%,占比较低;从文化程度上看,本科及以上学历中多为在职取得,全日制专业人才较少,尤其是研究生及重点高校专业人才,高层次年轻人才缺乏。现有人才聘用机制对高层次人才缺乏政策倾斜,没有稳定的人才引进体制,事业单位没有高薪聘请高层次人才的标准或先例。县里没有出台具体可行的政策措施改善有突出贡献人才的生活待遇等方面问题,在人才引进时,部分人才有生活方面如住房、就医、子女上学、社保、职称等方面的顾虑,在同等待遇下,这些紧缺人才更愿意到交通便利、生活条件更好的地方去,导致出现高层次人才引不来以及引进的人才易流失问题。
二是人才评价和竞争激励机制不健全。由于人才评价和竞争激励机制不健全,绝大多数人才的工资待遇只与职务级别或专业技术职称直接挂钩,与干得多和干得少没有关系,与贡献大小没有关系,工作能力强的人员承担的工作任务重,而在推荐提拔使用、外出考察培训、落实报酬待遇、评优选先时,大部分看资历、看职称,致使一部分人才消极应付、混资历。
三是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培训工作有欠缺。从调查情况看,所有***干部都能意识到参加学习培训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培训活动中,干部的所想与所为有一定的出入,有部分原因是因为主动学习意识不强,还有一部分原因是人员少,工作量大并且培训名额少,导致很多人员不能参加培训,很难做到全员培训。从调查了解的培训内容上看,各种培训大都是以单纯的知识传授为主且知识点零散,忽视了干部的岗位能力、创新能力培训,部分培训枯燥乏味,不能调动学员的兴奋点,不能激发学习热情。目前,中层干部和业务骨干是我局培训师资的中坚,但是由于很多中层干部和业务骨干整天忙于事务,钻研教学、肯钻研教学的人不多,造成了县级***培训教师少。师资的缺乏,严重影响了培训工作的开展。由于培训工作上的这些欠缺导致在培养人才方面后劲不足,难以在系统内形成人才养成的长效机制。
一是重视教育培养,提高现有人才队伍素质。要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列入***工作的议程,建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长效机制。
(1)根据***干部的自身需要,量身定做“培训菜单”。根据不同的岗位、职级、培训需求,分类别、分层次建立全覆盖的培训模式。可以将有培训需求而工作又有需要的干部选派参加级别较高的培训、到做得好的值得借鉴的地方实地跟班学习或考察。同时做好培训后的培训情况反馈,可组织相关业务科室或工作人员结合培训和工作实际开展讨论,切实做到“学以致用”。减少全系统的大范围培训,切实了解人才队伍建设的实际需要,多开展有针对性的,分岗位的干部培训,这样既可减少对正常工作的影响,也可少占用员工休息时间。
(2)鼓励干部自学,在单位的学习制度中要明确鼓励干部参加自学考试、职称考试、函授教育等,激励干部的自我学习意识,变单位要我学为我自己要学;
(3)建立分享交流机制,提高学习积极性。对系统内好的工作方法,创新的工作思路等进行分享交流。可以采用交流分享会的形式,提出自己工作中、学习上遇到的问题,分享好的方法、工作学习上的感悟等,通过讨论、分享,拓宽思路,取长补短。也可以利用微信群等平台,定期就某一学习内容进行讨论,及时将自己想分享的好内容进行交流,形成互相带动、热爱学习的良好氛围。
多举措并行,完善培训机制,不仅要重视培训工作,更要做好培训工作。通过学习教育,全面提高现有人才队伍素质,在现有人才资源下创造更大的人才效用。
二是推进机制创新,吸引高层次人才。希望相关部门探讨研究、着手制定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办法和人才引进优惠政策,配套引进人才的工资、福利待遇、职称评聘、医疗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政策办法,在政策上适当给予优待,吸引更多人才来安家落户、创新创业。
三是完善人才信息库,统筹使用好各类人才。
(1)完善人才信息,形完备的人才信息系统,方便根据需求调配人才,将合适的人安排到合适的岗位,程度发挥人才的价值,解决单位的用人需求,形成统一有序、功能健全、开放灵活的人才公共服务体系,为人才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2)要知人善任,根据人才特性多样化的特点,遵循人才成长的规律,打破常规选用人才。对现有各级各类人才按所学专业、个人特长等进行归门别类,对考录、聘用的应、往届毕业生,按专业分配工作岗位,切实解决学非所用、用非所专、专业不对口的问题,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3)要敢用善用,希望出台更为健全完善的用人政策,打破人才使用的条条框框,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及时发现人才,大胆使用各类人才,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用好人才。
(4)要匡正导向。在人才的聘用、职称评定、福利待遇分配等方面,破除平均主义、论资排辈、感情照顾等传统观念,树立“唯发展论英雄,以实绩用干部,靠贡献拿报酬,凭本事坐位子”的导向,对贡献突出的各类人才压担子、给位子,及时调整空谈误事、庸懒散浮、工作打不开局面者,激励各类人才大胆干事创业,争创一流业绩。
关于人才工作框架简短四
20__年,我县人才工作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总体工作部署,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组织工作会议及人才工作专项述职会议精神,牢固树立“人才强县”理念,进取主动地开展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下头,将有关工作情景汇报如下:
一、加强宏观指导,增强人才工作合力。
1、完善管理体制,落实工作职责。一是年初召开全县人才工作专项述职会,听取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主要领导汇报20__年人才工作述职并布置安排20__年全县人才工作。二是定期召开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联席会,细化工作任务,进一步完善县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成员单位各司其职、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人才工作机制,做到全县上下“一盘棋”。
2、加强队伍管理,提升工作水平。一是要求全县各乡镇及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配齐人才工作专职人员。二是组织部分成员单位人才工作分管领导赴杭州滨海区海创基地考察学习先进人才工作经验,进一步提高人才工作者队伍整体水平。
二、创新引才工作方式,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
1、打造发达地区玉山籍博士服务中心。发挥玉山“博士县”优势,在北京、广州、上海三地建立京津冀、广东省、上海市玉山籍博士服务中心,构成足鼎式人才工作版块,遵循建起来、强起来、活起来的建站理念,大力做好玉山籍在外高层次人才的联系、沟通、服务工作。
2、创新开展博士“双服务”工作。借力在外玉山籍博士服务中心开展了一系列博士“双服务”工作。一是每季度开设一期“博士讲坛”,目前已邀请中央党校教授舒绍福、清华大学博导张帏等博士回玉开设3期“博士讲坛”,为千余名领导干部及学校师生开展专题培训;二是组织乡镇、县直单位与专业对口博士对接交流,鼓励博士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引导玉山籍在外博士在重大项目开发、高层人才引进、科技合作交流等7方面进取作为,真正实现人才输入。
3、持续加大院士工作站建设力度。一是玉山县水务投资有限公司院士工作站和玉山三叶青综合研发院士工作站成功获评市级院士工作站。二是与天津大学合作共办首届上饶市环保院士论坛,邀请4名院士共聚上饶共商环保事业发展,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实现了人才资源共享,助推我县特色产业提升和自主创新。
4、首次组织学校招聘活动。一是与县经开区、高铁新区管委会、就业局等单位组织县内12家规上企业,赴南昌高校开展人才招聘工作,与南昌大学、东华理工大学建立长期合作意向,并帮忙企业达成应聘意向人员100余人。二是组织江西众光照明有限公司和县经开区投资开发公司参加由省委人才办组织的江西省高层次人才北京专场招聘会,会上两家企业达成应聘意向人员17人。
三、树立育才工作理念,提升本土人才队伍水平
1、实施本土人才培养“十百千”计划。结合实际,实施本土人才“十百千”计划,提出以每3年为一个周期,打造十个名师(大师)工作室,评选表彰百名优秀人才,培养储备千名实用人才的工作目标,加快建立具有玉山特色的本土人才培养体系,使县内本土人才队伍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2、做好人才综合信息采集工作。按照省、市委组织部的统一部署,做好人才综合信息采集工作,举办人才信息采集工作动员部署培训会,按时按量完成省内重点人才库、赣籍在外人才库和发展急需人才库的建库工作,并进一步摸清了我县人才存量,为做好人才各项工作巩固基础。
3、注重人才培训,加快人才素质提升。一是加快优秀党政人才队伍建设。举办了村居干部培训班、科级干部十九大轮训班、领导干部综合素质专题提升班,培训党政人才20__余人次。同时大力开展优秀年轻干部到基层一线、经济一线、棚改一线挂职锻炼工作,实现了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二是加快了社会人才的培训力度。针对电商人才、旅游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开展了形式多样、资料丰富的培训,大大提升了本土人才的综合素质与技术本事,全年共培训各类人才20__余人次。
四、提升服务人才意识,营造爱才惜才社会氛围
1、举办“博士之家”授牌活动。县四套班子成员和全县16个乡镇(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进村入户,为400多个玉山籍博士在玉亲属家庭颁发了“博士之家”门牌,让博士家属得到更多尊重,让博士价值得到更好体现。
2、持续开展优秀人才展播活动。在县内外筛选出院士、博士、艺术家、企业家、乡土人才等各行各业优秀人才代表,组织力量深入玉山籍优秀人才及人才团队所在企业、科研院所、工作室拍摄专题宣传片,并在市县两级电视台、报社、微信平台等媒体对这些人才的先进事迹进行集中宣传展播,切实增强优秀人才的成就感。
3、开展县级领导联系服务优秀人才工作。制定《玉山县县级领导联系服务优秀人才办法(试行)》,建立县领导常年一对一联系优秀人才工作制度,春节期间开展了人才大走访工作,在全县上下进一步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一是机制不够健全,人才难引进易流失。由于招考体制的条件局限以及经济条件制约,造成部分优秀紧缺人才因为没有编制引不进来,部分人才外流,尤其是一些优秀骨干教师和医疗技术人员流失。二是留人用人环境不够优化,培养吸纳高层次人才本事薄弱。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在人才培养开发资金投入、政策扶持、奖励措施等方面与沿海发达地区还存在较大差距,从而影响了我县对高层次人才、拔尖人才的吸引力度。
六、20__年工作计划
20__年,将重点按照《上饶市人才工作目标职责制考核》的具体要求,不断健全人才工作考核机制,抓好人才政策的兑现落实,做好高层次人才引进及本土人才培养工作,发挥好在外博士服务中心作用,引导在外人才服务家乡,深入贯彻落实本土人才“十百千”计划,打造一支高素质本土人才队伍,为我县社会经济发展供给坚强的人才保障。
关于人才工作框架简短五
20_年,我县人才工作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总体工作部署,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组织工作会议及人才工作专项述职会议精神,牢固树立“人才强县”理念,进取主动地开展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下头,将有关工作情景汇报如下:
1、完善管理体制,落实工作职责。一是年初召开全县人才工作专项述职会,听取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主要领导汇报20_年人才工作述职并布置安排20_年全县人才工作。二是定期召开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联席会,细化工作任务,进一步完善县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成员单位各司其职、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人才工作机制,做到全县上下“一盘棋”。
2、加强队伍管理,提升工作水平。一是要求全县各乡镇及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配齐人才工作专职人员。二是组织部分成员单位人才工作分管领导赴杭州滨海区海创基地考察学习先进人才工作经验,进一步提高人才工作者队伍整体水平。
1、打造发达地区玉山籍博士服务中心。发挥玉山“博士县”优势,在北京、广州、上海三地建立京津冀、广东省、上海市玉山籍博士服务中心,构成足鼎式人才工作版块,遵循建起来、强起来、活起来的建站理念,大力做好玉山籍在外高层次人才的联系、沟通、服务工作。
2、创新开展博士“双服务”工作。借力在外玉山籍博士服务中心开展了一系列博士“双服务”工作。一是每季度开设一期“博士讲坛”,目前已邀请中央党校教授舒绍福、清华大学博导张帏等博士回玉开设3期“博士讲坛”,为千余名领导干部及学校师生开展专题培训;二是组织乡镇、县直单位与专业对口博士对接交流,鼓励博士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引导玉山籍在外博士在重大项目开发、高层人才引进、科技合作交流等7方面进取作为,真正实现人才输入。
3、持续加大院士工作站建设力度。一是玉山县水务投资有限公司院士工作站和玉山三叶青综合研发院士工作站成功获评市级院士工作站。二是与天津大学合作共办首届上饶市环保院士论坛,邀请4名院士共聚上饶共商环保事业发展,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实现了人才资源共享,助推我县特色产业提升和自主创新。
4、首次组织学校招聘活动。一是与县经开区、高铁新区管委会、就业局等单位组织县内12家规上企业,赴南昌高校开展人才招聘工作,与南昌大学、东华理工大学建立长期合作意向,并帮忙企业达成应聘意向人员100余人。二是组织江西众光照明有限公司和县经开区投资开发公司参加由省委人才办组织的江西省高层次人才北京专场招聘会,会上两家企业达成应聘意向人员17人。
1、实施本土人才培养“十百千”计划。结合实际,实施本土人才“十百千”计划,提出以每3年为一个周期,打造十个名师(大师)工作室,评选表彰百名优秀人才,培养储备千名实用人才的工作目标,加快建立具有玉山特色的本土人才培养体系,使县内本土人才队伍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2、做好人才综合信息采集工作。按照省、市委组织部的统一部署,做好人才综合信息采集工作,举办人才信息采集工作动员部署培训会,按时按量完成省内重点人才库、赣籍在外人才库和发展急需人才库的建库工作,并进一步摸清了我县人才存量,为做好人才各项工作巩固基础。
3、注重人才培训,加快人才素质提升。一是加快优秀党政人才队伍建设。举办了村居干部培训班、科级干部十九大轮训班、领导干部综合素质专题提升班,培训党政人才2000余人次。同时大力开展优秀年轻干部到基层一线、经济一线、棚改一线挂职锻炼工作,实现了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二是加快了社会人才的培训力度。针对电商人才、旅游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开展了形式多样、资料丰富的培训,大大提升了本土人才的综合素质与技术本事,全年共培训各类人才2000余人次。
1、举办“博士之家”授牌活动。县四套班子成员和全县16个乡镇(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进村入户,为400多个玉山籍博士在玉亲属家庭颁发了“博士之家”门牌,让博士家属得到更多尊重,让博士价值得到更好体现。
2、持续开展优秀人才展播活动。在县内外筛选出院士、博士、艺术家、企业家、乡土人才等各行各业优秀人才代表,组织力量深入玉山籍优秀人才及人才团队所在企业、科研院所、工作室拍摄专题宣传片,并在市县两级电视台、报社、微信平台等媒体对这些人才的先进事迹进行集中宣传展播,切实增强优秀人才的成就感。
3、开展县级领导联系服务优秀人才工作。制定《玉山县县级领导联系服务优秀人才办法(试行)》,建立县领导常年一对一联系优秀人才工作制度,春节期间开展了人才大走访工作,在全县上下进一步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
一是机制不够健全,人才难引进易流失。由于招考体制的条件局限以及经济条件制约,造成部分优秀紧缺人才因为没有编制引不进来,部分人才外流,尤其是一些优秀骨干教师和医疗技术人员流失。二是留人用人环境不够优化,培养吸纳高层次人才本事薄弱。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在人才培养开发资金投入、政策扶持、奖励措施等方面与沿海发达地区还存在较大差距,从而影响了我县对高层次人才、拔尖人才的吸引力度。
20_年,将重点按照《上饶市人才工作目标职责制考核》的具体要求,不断健全人才工作考核机制,抓好人才政策的兑现落实,做好高层次人才引进及本土人才培养工作,发挥好在外博士服务中心作用,引导在外人才服务家乡,深入贯彻落实本土人才“十百千”计划,打造一支高素质本土人才队伍,为我县社会经济发展供给坚强的人才保障。
关于人才工作框架简短六
20xx年,我镇将以党的xx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管人才原则,进一步为人才的培养、吸引、用好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工作环境。重点抓好以下三项工作:
1、强化“四种意识”,开发人才资源。“四种意识”:
一是“一把手工程”意识,镇党委将把人才开发工作提升到重要位置,一把手主抓人才工作,要像抓招商引资一样来抓引才引智工作;
二是“人才标准多样化”意识,即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做到不拘一格选拔和任用人才;
三是“人才至上”意识,即要以促进人才成长和作用发挥为标准,切实做好使用、培养、关心,激励人才的各项工作,充分尊重人才的特殊禀赋和个性,达到既用人之长也容人之短;
四是“人才大开发”意识,采取“使用性开发”、“政策性开发”“储备性开发”等多种方式,如:进行合理性岗位调整,建立乡士人才库,建立科技示范户,强化机关和村级后备干部培养等,以各种方式来推动辖区整体性人才资源的大开发。
2、营造“四个环境”,实施人才服务。首先是营造政策环境。在各类制度、规定的允许范围内,出台人才政策,发挥政策对人才成导向作用,以达到广罗人才,人尽其才的目的;二是营造社会风尚环境。鼓励人才干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加大人才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崇尚知识、崇尚人才的社会风气;三是营造市场环境。创建本辖区的人才市场,发挥劳动保障事务所作用,通过周到服务、规范运作,科学指导,有力监督,来完善本辖区人才市场体系;四是营造工作环境。加强人才创业载体建设,为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
3、创新机制,推动人才工作。一是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纠正重学历、资历,轻能力、业绩的倾向;二是建立淘汰机制,打破人才管理的终身制,建立起人员绩效考核档案,以动态管理解决有进无出的问题。
关于人才工作框架简短七
根据《江苏省技工院校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实施意见》和《江苏省“百校千企”紧缺型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实施方案》,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透过实施常州市“十校百企”紧缺型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以下简称“十校百企”工程),推进院校和企业全方位、深层次、多形式合作,建立政府搭台、校企互动、产学结合、资源共享、校企双赢的校企合作新机制,为加快培养适应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发展急需的紧缺型高技能人才、促进我市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带给有效的技能人才保障。
二、目标任务
1.全面推行紧密型的校企合作机制。省级重点技工院校要和不少于10个企业开展紧密型合作,国家级以上重点技工院校要和不少于20个企业开展紧密型合作,制定具体的校企合作方案,并有效执行。每个高级工班、技师(含预备技师)班专业均要与2家以上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培养协议,制定具体的校企合作方案,并有效执行。
2.努力扩大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规模。技师学院的高级班、技师(预备技师)班在校生的比例到达50%(或者1200人)以上,年组织企业高级工以上高技能人才培训500人以上;高级技工学校高级班在校生比例到达30%(或者800人)以上,年组织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训400人以上;国家级重点技校高级班在校生的比例20%(或者300人)以上,年组织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训200人以上。
三、实施要求
实施“十校百企”工程,关键要找准企业和院校的对接点,注重在载体、途径和方法上下功夫,不断推动校企合作深入发展,院校和有关企业要因地制宜、不拘一格、突出特色,用心探索多种模式和灵活有效的合作形式,共同搭建对接平台。
1.毕业生供求信息对接平台。市经信委和市人社局将共同搭建常州市技工院校毕业生供求信息对接平台,为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带给信息服务。各企业要用心为“平台建设”带给人才需求信息,为技工院校毕业生带给丰富的就业岗位信息;各技工院校要及时带给毕业生就业信息,实现毕业生就业信息与企业需求信息紧密对接,拓宽毕业生和企业方便快捷的双向选取渠道。
2.人才交流对接平台。建立教师到企业实践挂职制度,技工院校要派教师到企业挂职,顶岗实践,参与产学研活动,系统掌握相关业务技术流程,积累教学所需的职业技能、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以提高实践教学技能,建立企业优秀人才到技工院校兼职制度,聘请优秀企业家、能工巧匠和专业技术人员,作为特聘教师到院校授课,构成校企人才交流机制。
3.课程改革对接平台。建立院校专业设置、课程资料改革与企业发展联动的促进机制。校企共同研究一体化教学资料、教材和课程体系,根据企业人才层次和数量需求变化,引导学科专业结构的调整,推动院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逐步实现专业设置与用工需求零距离、课程设备与职业活动零距离、教学资料与培养目标零距离,增强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紧密性和有效性。
4.物质交流对接平台。加快校内校外基地建设,大力推行“学校在企业建立实习基地”与“企业在学校建立生产车间”的做法,建立校企合作的物质交流平台。选取一批优秀企业、行业协会和产业集群,分类建立学生实习基地,以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潜力。
5.技术交流对接平台。充分发挥企业和院校各自优势,校企联合建立“技术研发中心”或“名师工作室”,共同研发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与新产品,建立校企合作的技术交流平台,不断提升技工院校的办学水平,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益。
四、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成立常州市“十校百企”工程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和指导、督查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各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组织实施,推动工作的展开。各院校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制定本单位“十校百企”工程实施方案并推动组织实施。组织机构由学校领导和教学骨干,有关行业、企业的领导,人力资源部门和技术骨干组成,其中行业、企业代表要占必须比例。
2.合力共推。市经信委和市人社局将充分发挥部门综合协调与指导服务的职能,建立协调共推的协作机制,共同推动技工院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毕业生就业、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发展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协调解决校企合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在政策上予以扶持,促进校企合作健康发展。
3.强化考核。各技工院校要按照本实施方案抓紧建立机构、制定规划和实施方案,确定具体的工作进度,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数量和质量上见实效。市经信委将“十校百企”工程培养高技能人才作为建立现代职工培训制度的重要资料进行部署和安排,并将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成效作为对企业经营管理者进行业绩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市人社局建立技工院校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统计、检查评估、考核和通报制度,并将“十校百企”工程纳入技工院校“十项目标”考核指标体系每年年终进行考核评比。
4.表彰激励。建立激励机制,根据行业企业和技工院校培养紧缺型职业(工种)高技能人才数量和工作绩效,按照政府购买培训成果办法给予适当补助。对“十校百企”工程中取得显著成效的技工院校和企业,给予表彰或奖励。
5.跟踪服务。拟成立常州市技工院校校企合作研究会,围绕常州市技工院校校企合作的主题和“十校百企”工程的相关工作,组织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探讨,校企合作调研、技术交流、文化共建等合作活动,研究建立校企合作机制的有效办法,探索全方位多元化的合作模式,建立科学合理的校企合作评估指标体系,对校企双方进行监控和考核评估,推动“十校百企”工程顺利开展。
五、实施步骤
1.组织发动。5月中旬制订《常州市“十校百企”紧缺型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实施方案》,适时召开常州市“十校百企”工程推进会,部署紧缺型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
2.建立机构。6月上旬成立常州市“十校百企”工程领导小组,各技工院校根据本实施方案,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制定本单位“十校百企”工程实施方案。
3.校企对接。6月,十所技工院校、百家相关企业根据本实施方案开展校企对接活动,确定对接项目,签订合作协议;筹办常州市技工院校校企合作研究会,完成“十二五”校企合作研究课题开题报告,力争8月结题;搭建毕业生供求信息对接平台,院校带给高技能人才培训菜单,企业带给高技能人才需求信息,在常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上实现毕业生供求信息对接。
4.开展督查。6月下旬,市经信委和市人社局共同对“十校百企”工程实施状况进行一次督查,并将督查汇总上报省人社厅。
5.考核评比。12月,将“十校百企”工程成效纳入全市技工院校“十项目标”考核指标体系进行考核评比。
6.总结交流。20_年1月召开“十校百企”工程经验交流会,总结经验,表扬先进,抓好典型,全面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