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范文(9篇)

实用范文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更新时间:2023-12-30 12:36:18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描写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范文一

 作为一预备党员,坚持为人民服务,就要坚持“一切为了人民”,始终把人民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的需求作为第一要务,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在学习与实践中,我发现了自身存在的不足:

一是理论学习不透彻,虽然能按要求学习,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忙于家庭事务,理论学习抓的不够紧,实际用在学习上的时间比较少,

二是主动性不强、不够深入,只注重了解自己想要了解的问题,未能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没有关心群众想什么、盼什么、急什么、要什么,缺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三是在工作上对基层情况的了解不够全面系统,联系群众不广泛,直接听取群众意见不及时不全面,对群众生活情况了解不全面。

整改措施:一是要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增强宗旨意识,深入实际,联系群众,倾听群众意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忙群众之所需,同群众建立起水乳交融的关系。二是加强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思想上、行动上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在工作上加强群众观念,认识群众的首创精。

根据查出来的问题,对自己今后的思想作风有了更加明确的努力方向,一是加强学习政治理论,保证政治上清醒坚定,要通过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习近平系统系列讲话重要思想的学习,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掌握党的基本理论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二是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敢于提出新的工作思路,不满足于现状,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以创新的意识,创新的精神,创新的思路,开展工作。

描写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范文二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发有为,努力创造属于新时代的光辉业绩”。习近平***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重要讲话,充分彰显了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根本宗旨、根本性质和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态度与本色,彰显了我们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和执政为民的责任担当。

党的***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党的十九大确立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是贯穿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一主线。新时代,全党应牢牢把握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主要矛盾,坚守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色,牢记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不断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决定力量。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坚持党的领导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具有内在一致性。习近平***指出:“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我们共产党人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这个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道理。”人民群众既是创造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动力、主体,也是进行社会变革的动力、主体,人民群众的愿望、意志和力量最终决定所处历史时期的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从根本上决定历史发展走向。

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把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保证人民广泛参加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巩固和发展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改革和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再到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其中贯穿着一条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思想主线,这就是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立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习近平***强调:“我们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

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质上是坚守党的性质宗旨、不改初心本色的问题,是坚持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发挥党的群众路线这一制胜法宝威力的问题,是党执政兴国“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发展成果由谁享有”的根本性问题。我们党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都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刻把握人民群众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坚持真理性与价值性相统一,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习近平***强调:“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们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以人民为中心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更好增进人民福祉,更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要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要倾听群众声音、反映群众诉求、接受群众监督,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让人民群众获得更多实实在在的利益,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进一步赢得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支持,从而汇聚起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磅礴伟力。

描写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范文三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把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作为必须遵循的指导原则,强调“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一重要思想也是《建议》贯穿全篇的核心理念之一。只有深刻领会和把握“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一指导原则,才能学深悟透全会精神和《建议》的重要论述、重要举措,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实现十三五时期的发展目标。

唯物史观的鲜明体现

毛泽东同志说过:“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鲜明回答了“依靠谁发展、为了谁发展”这一发展中的根本问题、原则问题,彰显了党热爱人民、服务人民,坚持人民至上的立场和感情。

发展以什么为中心,或者围绕什么中心来发展,涉及的是发展的性质和本质问题,体现的是对待发展的根本立场、根本态度。这是发展思想的核心问题,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东西,是决定发展思路、发展决策、发展战略、发展着力点的总开关。只要有经济社会的发展,只要有发展理论、发展思想、发展理念,都会有一个为什么人的根本问题,都会涉及到以什么为中心这一发展的性质和本质问题。这就是为什么《建议》把“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为“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原则来着重阐述的原因所在。正是从这个指导原则出发,《建议》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提出以新的发展理念引领新的发展,强调并通篇贯穿了“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这条主线。可以说,五大发展理念所遵循的根本原则,就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催生五大发展理念的基础,是引领和推动我国发展全局深刻变革的核心。离开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我们就会失去或者偏离发展方向,就会在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发展决策中出问题、走弯路。因此,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于《建议》提出的坚持五大发展理念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刻体现了我们党90多年来一贯坚持的唯物史观。众所周知,唯物史观是我们党的理论基石,是我们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世界观方法论。唯物史观把唯心史观颠倒的历史再颠倒过来,确立了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强调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强调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人民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历史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空前焕发、极大增强,人民主体地位和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更加显现、更加重要。《建议》强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正是源于并牢牢立足于唯物史观这一理论基石,鲜明体现了我们党所坚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深刻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当家作主,追求美好生活的客观现实和美好愿望。

由党的性质宗旨所决定

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为指导原则,也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宗旨所决定的,体现了我们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造福人民的执政理念和价值追求。中国共产党既是工人阶级先锋队,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这是党的立党之本,党的本质特征、政治品格和政治优势。党的性质宗旨决定了无论在什么时候,也不论环境条件、形势和任务如何变化,永远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为人民群众谋利益这一根本原则是始终不变的。可以说,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都是围绕实现人民利益而展开的,因此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也是始终不渝、坚定不移的。

党的90多年为人民群众谋福祉的奋斗历史充分说明了这点。革命战争年代如此,建设和改革的历史时期,也同样如此。我们干革命、抓建设、搞改革,尽管任务不同,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工作导向也自然要以人民为中心、以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中心,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须臾不可偏离。显而易见,在经济社会发展领域,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无可置疑、不可动摇的。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致力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前后制定和实施了十二个五年计划和规划,具体的计划和规划因历史时期的不同而有差异,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则是贯穿其中的主线。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群众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国际地位大幅提升,这样的历史进程和巨大的发展成就,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造福人民的价值理念,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和优越性,也正是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有力践行。历史和现实都充分证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发展领域取得巨大成就的成功之基、制胜法宝。在“十三五”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下去,攻坚克难,赢得发展新优势,开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实现党的执政理念与发展规律新认识的高度统一

十八届五中全会《建议》明确提出“十三五”时期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习近平同志在《建议》说明中指出:“这五大发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也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反映出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并把它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一指导原则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既表明我们党坚定不移践行党的性质宗旨和执政为民的价值理念,同时又反映了时代发展的新要求,人民群众的新期盼,实现了党的执政理念与发展规律新认识的高度统一。

发展思想、发展理念是历史的、具体的。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经历了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发展实际、特征、矛盾和问题也都不尽相同。我们党总是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变化,立足发展实际、发展特征、发展问题,适时提出相应的发展思想、发展理念和发展战略。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是硬道理,到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到坚持科学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到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我们党的发展思想、发展理念随着发展实践的深化,不断发展变化、不断深化提升,引领和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一指导原则则是始终不变的。这是贯穿不同发展阶段、发展时期的一条鲜明主线。它涉及的是党的性质宗旨、党的执政为民理念、我国社会制度和价值取向,是不能变、也不会变的。这种“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体现了党的发展思想、发展理念上的继承与创新,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际国内环境、条件、任务、要求正在发生新的变化。我国经济正处在“三期叠加”的坐标方位上,面临经济下行的压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任务艰巨繁重。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达到7800美元左右,处在从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历史进程中,必然面对经济体制、发展模式、增长动力、产业结构、社会结构等一系列的转型升级问题。其中,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较为突出: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经济社会之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困难,消除贫困任务艰巨,人口老龄化加快,自然资源紧缺、环境污染严重以及消极腐败现象多发等。这些突出矛盾和问题,既是发展的难题和瓶颈,也是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受到老百姓和全社会的极大关注,集聚着人民群众的所思所盼、所急所需。

正是从这样的实际出发,《建议》就“十三五”时期的发展规划谋篇布局,着力在优化结构、增强动力、化解矛盾、补齐短板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发展理念。这既是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的需要,同时也积极回应了人民群众的诉求和期盼,突出了人民群众关心的国计民生等热点、难点问题。例如,《建议》明确提出“共享发展”的理念,把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实施脱贫攻坚工程,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就业创业,缩小收入差距,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等这些与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方面作为工作重点。既有宏观上保障基本民生,提高百姓福祉的指导意见,又有如“全面实施一对夫妻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等具体的实招、硬招。因此,坚持、落实好五大发展理念,就是坚持、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一指导原则。“十三五”时期,我们必须按照《建议》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五大发展理念,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可靠的基础和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

描写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范文四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人民”二字一共出现了203次,直抵人心,激发共鸣。党的十九大报告始终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通篇都鲜明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在论述大会主题、新时代特征、基本方略时都有生动精彩的表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变的心系人民的初心和情怀。作为9000万共产党人的一员,如何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就需要深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所体现的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什么?怎样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如何为人民谋幸福,实现共同富裕?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特别是儒家文化当中,一直强调“仁”这个字。“仁”是儒家最基本的社会伦理范畴,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其他的礼、义、廉、耻、孝、悌、忠、信等无不围绕仁展开,三纲五常是儒家倡导的基本社会伦理准则,而“仁”是五常之首的地位。“仁”的本意是亲和的意思,指人和人之间互相亲爱,由此推导出为政者对于百姓的关切,进而再推导出人类社会发展过程当中建立起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这样一种关切。所以千百年来,儒家文化当中的这种仁的思想、仁政的思想,成为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当中的优秀基因。

1938年,毛泽东同志在会见平民教育会诸述周时说:“政治问题,主要是对人民的态度,看你是想和老百姓做朋友,还是站在老百姓的头上压迫他们,只要和他们接近,和他们打成一片,他们自然相信你,随你要他们的钱,要他们的命都可以办到。只要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何愁没有人上前线,何愁没有人抗战?”毛泽东同志将党群关系比喻成鱼水关系,他说“共产党是鱼,老百姓是水;水里可以没有鱼,鱼可是永远离不开水啊!”

1981年,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主持起草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新时期群众路线的重要性和基本内涵作出了新的概括:“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邓小平同志有一句名言:“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这句朴实的话语,明白无误地道出了邓小平群众观的思想情感来源。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探索和设计每一个步骤,每一项决策的可行性,邓小平同志都始终坚守一条准则:看“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

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人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主张以人为本,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0_年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提到“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习近平引述的这句古语,充分体现出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观念。人民至上,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底色。

习近平***表达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样的宏愿,也说过“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忘记了人民,脱离了人民,我们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一事无成”这样的为政哲理。从20_年的“让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到20_年的“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习近平关心的民生领域涉及方方面面,包括医疗、教育、就业、住房、扶贫等。党的***以来,习近平***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风雨兼程、访贫问苦,模范践行了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

20_年3月4日,习近平***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他指出,面向未来,要战胜前进道路上的种种风险挑战,顺利实现中共十九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正所谓“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中国要飞得高、跑得快,就得汇集和激发近14亿人民的磅礴力量。

人民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要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20_年3月20日,习近平***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发展史是中国人民书写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国人民创造的!历久弥新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培育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中国人民奋斗出来的!”人民实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智慧源泉。

习近平***一再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离开了人民,我们就会一事无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从根本上说是广大人民群众自己的实践。党的***以来,习近平***正是把人民群众的实践作为源头活水,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理论家、战略家的深刻洞察力、敏锐判断力和战略定力,及时发现、总结、概括人民群众创造出来的新鲜经验,并上升为党的创新理论,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实现共同富裕,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体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目标,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构想,共产主义社会将彻底消除阶级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对立和差别;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真正实现社会共享、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20_年8月21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鲜明特征。

如何完成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的关键在落实。习近平***强调要紧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自觉用新发展理念统领发展全局,着力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要大力弘扬“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理念,鼓励人民群众艰苦奋斗、勤劳致富、守法经营,通过自身努力创造美好幸福生活。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中国共产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都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干部培训教育的一名工作者,始终把习近平***“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的理念贯穿在我负责的每一期培训中,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我自己的一份力量。我用细心对待我负责的每一个培训班课程计划,我用耐心对待学员的每一次询问,我用恒心服务于公路行业培训,我用忠心对待我的信仰。不忘交通人的初心,为为人民群众提供满意交通贡献智慧。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新诠释,也是我们冲刺全面小康征程的指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以人民为中心”是一以贯之的红线,始终体现着亲民、爱民、忧民、为民的人民立场,始终饱含着共产党人的为民情怀、家国情怀。

描写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范文五

20_年10月26日至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是在我国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一次具有全局性、历史性意义的重要会议。全会提出了一个远景目标、六个主要目标、一个核心、十二项重要举措,贯穿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聚焦突出问题,回应了人民群众诉求和期盼,为“十四五”发展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擘画了波澜壮阔的新图景。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对做好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意义重大,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每一位党员的首要政治任务。当前,要把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与深化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紧密结合起来,与统筹做好社会保险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确保学习贯彻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全会公报中,“人民”共出现23次,“人民”一词高频出现,彰显了一以贯之的人民立场,生动诠释了共产党人不变的初心使命和如一的为民情怀。现就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树牢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践行初心使命谈几点体会。

对党和人民忠诚是对党员干部的政治要求,也是党员干部最重要的政治素养。党员干部无论在何时何地做任何事都应始终把“忠诚”烙在心里,心存人民的情怀、坚持人民的立场;始终代表党的初心,体现党的为民本色,敬畏人民、为了人民;始终坚持广开言路问计于民,深入一线基层倾听群众呼声,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在日常的社保经办服务和信访接待中要坚持人民至上的信念热心服务,用真诚打动群众、用真情感动群众,在“小事”上下功夫,把参保单位和群众最关心关切的难点问题真正办好办实,让群众真切感受到我们为民办实事、解难事的“温度”,真正成为群众的知心人、暖心人、贴心人。

一切为了人民。今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之下,从出生仅30多个小时的婴儿到100多岁的老人,每一个人的生命、价值和尊严都得到悉心呵护,从社区值守,到居家隔离,从超4万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到疫情大考下基本民生有效保障、重点行业有序运转,更加彰显了我们党以及党员干部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人民。党员干部要始终深怀爱民之心,涵养担当底气,勇履担当之责;始终保持对事业的忠诚热爱,保持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自觉做到“事不避难、勇于担责”。作为社保人,要始终保持旺盛的工作激情和饱满的工作热情,切实做到用情待事、以情感人,切实把“情”贯穿于社保经办服务的全过程,用“情”温暖广大参保群众。要认真找准社保经办工作中的盲区和短板,推动工作进一步落实落细,坚定不移地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经办服务,解难题、纾民困,收获人民群众的真心点赞。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党员干部要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温饱喜乐放在心上,把为人民谋谋福祉作为奋斗目标。要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动摇,自觉抵制“吃拿卡要”和忽悠群众的现象,加强作风建设,克服“怕慢假庸散”;始终严格依法依规办事,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铸就清正廉洁之魂。始终坚持以群众利益为目标,用群众的眼光、从群众的角度去思考和处理问题,真正把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疾苦扛在肩上、放在心中、落实到行动中去,把群众当亲人,以初心赢民心、以真情暖民心。

通过学习全会精神,我备受鼓舞,倍感振奋,对未来充满信心,也感受到肩上责任更加重大。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坚持用全会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持树牢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践行初心使命,坚持将人民群众对社保经办工作的需求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脚踏实地、认清差距、鼓足干劲、久久为功,努力推进社会保险工作持续稳定发展,进一步提升参保人员的满意度、幸福感,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描写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范文六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确立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这意味着不仅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而且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诸领域、各方面与全过程都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必然要求,更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鲜明表达,是不断丰富与发展着的中国共产党人民观在新时代的理论集成创新。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全面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首要的是全面深刻把握其内涵,并由知向行,促进其全面实践。

深刻认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要义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继承中国共产党人民观的基础上,在治国理政的长期实践与思考中逐步形成和完善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确立为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并依靠人民群众这一铜墙铁壁赢得了革命与建设事业的辉煌胜利。在开启与推进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程中,邓小平同志指出,“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是全党想事情、做工作对不对好不好的基本尺度”。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发展,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特别强调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面对我国发展中出现的诸如唯gdp主义、“见物不见人”等倾向,胡锦涛同志提出科学发展观并指出其核心是以人为本。

党的***以来,习近平***反复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形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早在20_年8月,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就提出“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20_年10月,他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20_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多次提到“以人民为中心”。20_年3月,习近平***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指出,必须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也是把握一种思想理论的精神实质与内在逻辑的根本立足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最鲜明地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人民立场这一根本政治立场。作为系统的科学思想理论与实践方略,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内在统一、历史观与价值观的高度统一、治国理念与治党方略的有机统一。它作为历史观强调了人民的主体地位及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基本原理,提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重要命题;作为价值观阐明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与价值取向,它基于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目的与归宿,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重点;作为方法论,强调了要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当中去,不仅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而且要让人民来检阅,让人民来评判,自觉接受群众的批评监督。

全面把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丰富内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目的、根本动力、根本方法、根本价值的深刻探索。这一重要思想不仅限于经济发展领域,也涉及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党建、军队、外交等各个方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部实践的中心内容、整体要求。

在经济建设方面,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主要内容的新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新发展理念既将人民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又将发展作为契合出发点和落脚点的第一要务。通过创新发展,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激发亿万群众的创造活力,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以更好更多的发展成果造福人民。通过协调发展,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协调、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等问题,筑牢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一致性的基础。通过绿色发展,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通过开放发展,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为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夯实基础。通过共享发展,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在政治建设方面,习近平***强调,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要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作用,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在文化建设方面,习近平***指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为此,要聚焦文化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推进文化共创共享。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是由包括文艺作品在内的各种文化产品供给的。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

在社会建设方面,必须以保障与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为重点,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为此,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扎密扎牢民生保障网。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_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要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要通过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保护人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

此外,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还体现在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军队建设等多个方面。比如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习近平***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党的建设方面,习近平***指出,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在军队建设方面,习近平***指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需正确处理几对关系

全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还要厘清几组重要的关系:

一是以人民为中心和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关系。党的十九大作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政治论断,这个政治论断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之间存在何种关系?从根本上来讲,以人民为中心既是认识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思想基础,也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方法。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科学定位社会主要矛盾,归根结底是因为我们党对人民立场的坚守,坚持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没有这样一种立场,没有这样一种思想基础,当然就不会注意到人民这个维度、不会作出这样的正确判断。与此同时,新时代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就是要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既然人民提出了多方面的需要,既然我们各方面的发展还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那么解决这个矛盾的唯一办法就是要全面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重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逐步满足人民各方面的美好生活需要。

二是以人民为中心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关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提出来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我们党工作重点的转移,即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以人民为中心”,同时提出“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正确把握好这几个“中心”的关系,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也有助于全面认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相比较而言,以人民为中心是必须贯穿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过程、贯穿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部实践的核心思想,体现了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与根本价值导向。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主要是指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要把经济建设作为中心,反映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工作重点。而在现阶段的经济建设中,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要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跨越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的重大关口,就要把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作为中心。可见,三个“中心”在内涵和外延上存在重大区别,需要科学对待。

三是以人民为中心和坚持党的领导的关系。全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还要辩证理解和处理好以人民为中心和党的领导的关系。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其中“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分别位列第一和第二。就其相互关系而言,以人民为中心和党的领导是一致的、统一的。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关键在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没有党强有力的领导,就不可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就是一句空话。与此同时,党要想领导好一切工作,关键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忘初心,不断奋进,才能使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坚如磐石、使我们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

描写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范文七

为了谁、依靠谁、成果由谁享有的问题,是发展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也是衡量一个政党、一个国家性质的试金石。习近平***指出:“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必须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作为统筹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着力解决新时代主要矛盾,更好满足人民需要,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要围绕让人民过上美好生活加快发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新发展理念,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突出问题,努力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要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深化改革,从群众关注的焦点、百姓生活的难点中寻找改革切入点,从人民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完善改革的政策主张,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检验改革成效的标准,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坚决改、马上改,对事关战略全局、长远发展、人民福祉的紧要问题,科学统筹、优先解决,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要坚持以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目标促进稳定,切实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积极化解各种不安定因素,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充分发挥人民主体作用

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事业能够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是推进改革发展最深厚的力量源泉。习近平***指出:“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开创我们的美好未来,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始终为了人民,必须依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要坚持让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进一步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拓宽渠道、丰富形式、创新实践、完善法治,确保人民依法享有广泛充分、真实具体、有效管用的民主权利,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不断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力。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聚焦群众关注关心关切的热点、难点、痛点问题,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充分尊重人民群众在实践活动中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从人民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获得前进动力。要坚持调动发挥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谋事决策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激励人民用劳动和奋斗落实改革发展各项任务。

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根本在于坚持共建共享,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习近平***指出,“共享理念实质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共享发展,就是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必须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理念,举全民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把“蛋糕”做大,同时努力把“蛋糕”分好,让全体人民更多更公平分享改革发展成果。要完成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基本任务。坚持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全面落实党的各项惠民政策,建设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把增加就业、提高居民收入、确保食品药品安全摆在突出位置,全力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要坚决完成脱贫攻坚硬任务。坚持把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落实资金、政策倾斜措施,严把贫困人口退出关,建立健全返贫和新生贫困人口监测和帮扶机制,构建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努力完成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重大任务。坚持把维护公共卫生公共安全作为最基本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扎实做好中长期国家重大安全风险研究预判,特别是要深刻总结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的经验教训,抓紧完善重大疫情、生态环境破坏、自然灾害等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和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公共安全事件的能力水平,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身体健康。

努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价值追求,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习近平***多次强调“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必须把社会公平正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健全制度保障体系,不断提高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加强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建设,紧盯社会公平正义建设中的薄弱环节,强化以人为本、公平正义的法治理念,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法律、行政等各方面采取有力措施,抓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加快构建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程序公平的保障体系,增强制度政策的耦合性协同力,为促进公平正义提供更加有力有效的制度支撑。要以促进公平正义为重要取向深化各方面体制机制改革,优化政府职责体系,加快构建城乡融合发展体系和区域协调发展体系,加强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制机制建设,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完善法律援助制度,依法惩治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推动各类生产要素合理流动、有效配置,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弘扬正确公平观、正义感,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要通过教育、健康、收入、社会保障等政策倾斜,持续改善困难弱势群体发展条件,培育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创新群众维权机制,让全体人民都能享受公平正义的阳光。

坚定共同富裕方向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坚定不移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发展道路,坚决防止两极分化。习近平***指出,“我们要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部署经济工作、制定经济政策、推动经济发展都要牢牢坚持这个根本立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是一个漫长历史过程,现阶段,必须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制度,有针对性地完善相关制度和政策,推动形成中等收入群体占主体、效率和公平有机统一的橄榄型分配格局,逐步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过大问题,积小胜为大成,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目标不断前进。要加强初次分配调控,完善初次分配制度,处理好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关系,坚持多劳多得,加强企业工资集体谈判制度建设,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各种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更好实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创新要素的价值。要加强再分配调节,遵循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原则,改革创新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分配调节机制,合理调节城乡、区域、不同群体间分配关系;大力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重视发挥社会力量的第三次分配作用,有效防止贫富悬殊代际传递问题。要加强分配秩序整顿,将收入所得建立在合法和公平竞争、要素贡献基础之上,引导全体社会成员勤劳致富、合法享有。

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政绩观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最终要落脚到让人民得到实惠,关键靠各级领导干部落实。习近平***指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自觉把为人民群众谋实事、解难事、办好事作为政绩本源,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到工作之中。要坚持把讲政治作为追求政绩的首要标准,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坚持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与维护人民根本利益高度统一起来,把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内在统一起来,正确处理显功与潜功的关系,以“功成不必在我”和“建功必须有我”的境界,既善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好处的惠民之事,又甘施抓基层、打基础、利长远的铺垫之力,防止不切实际、好高骛远,避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要坚持把“人民满意”作为衡量政绩的根本尺度,在让广大人民更多分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发展成果上用功,把让人民满意建立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业绩之上。要坚持把真抓实干作为创造政绩的重要保障,自觉加强党性锻炼,坚持实事求是,增强斗争精神,深入调查研究,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当作终身课题,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韧劲和作风勇担使命,团结带领广大群众攻坚克难、艰苦奋斗,自觉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让政绩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的检验。

描写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范文八

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相信在座的给位领导、同志们在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更深的领悟、更全面的认识和更好的落实。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我受益匪浅,现就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谈谈自己的学习心得。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习近平***强调,“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我们党和国家的根基在于人民,力量来自人民,人民是历史的推动者和书写者,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毫不动摇。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并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确定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本方略,这是党的宗旨观和执政方式的重大发展,为各级政府做好民生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忘初心和使命,不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钉钉子的精神,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勇于担当,真正做到对历史和人民负责。

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求基层党员干部接受“新使命”。人民立场是共产党人的根本政治立场,要时刻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始终不忘“我是谁”,时刻找准共产党人对自我身份的准确定位;

始终不忘“我从哪里来”,自觉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

始终不忘“我现在在哪里”,廓清标定好我们当前所处的历史方位与现实坐标;

始终不忘“我将要到哪里去”,切实明确继续前进的方向与目标。身为基层党员干部,我们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坚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多献务实之策,不负新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

我在接下包村工作要做到:

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求基层党员干部摸清新时期“新特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习近平***曾强调“要深刻学习领会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新特点”。基层党员干部是群众工作的骨干力量,这意味着在新时代基层党员干部要全面推进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建设,满足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不断增长的需要。我们要时刻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明白人民真正的需求是什么,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求基层党员干部明确面临的“新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终坚持以百姓之心为心,始终同人民干在一起,始终做到为民造福。我们要时刻把联系服务群众作为“主业”,通过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建立联系“新纽带”,实现服务“零距离”。要对自己的利益、地位、名誉,想得透、看得淡;

对群众的疾苦要多看多问多想,多做雪中送炭的事,努力使自己成为群众眼中的“自己人”,基层情况的“明白人”,事业发展的“牵线人”、群众情感的“贴心人”。

三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求基层党员干部踏上“新征程”。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战略安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这个战略目标,必然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激发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身为基层党员干部的我们,要勇于实践,深入理解党的方针、政策和整体布局,在实践中不断认识自我、修正自我、提高自身素养,坚定政治立场和政治原则,坚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坚持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守正道、弘扬正气,坚持原则、敢抓敢管,要爱岗敬业,勤奋学习,勇于进取,埋头苦干,以实际行动作出表率,为建设智慧、文明、美丽、幸福新白塔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描写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范文九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历史传承和创新发展,是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实践的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和使命的时代要求。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贯穿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各个方面,有着丰富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是一系列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思想观念。对此,我们将从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三个方面出发,加深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一主题的学习理解。

(一)中国共产党人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道理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从建党到执政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党的***以来,习近平***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强调人民的主体地位并指出,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我们共产党人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这个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道理。

1.为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

习近平主席在20_年2月接受俄罗斯记者采访时讲:“中国共产党坚持执政为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作为****人,人民把我放在这样的工作岗位上,我就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牢记责任重于泰山,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兢兢业业,夙夜在公,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我对中国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为什么有信心?最根本的原因是,经过长

推荐阅读:

2023依法治国实践心得体会及收获

精选党章学习心得通用

最新年轻干部教育监督心得体会及感悟

描写廉洁自律警示教育心得体会及收获

推荐如何预防电信诈骗心得体会字总结(六篇)

2023年数学名师讲座心得体会 教师名师讲座心得体会(大全15篇)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