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开展垃圾分类知识普及活动如何写

实用范文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更新时间:2023-12-30 19:47:29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20_开展垃圾分类知识普及活动如何写一

一、推行创新性课程,提升环境意识

1、编创垃圾分类绘本,实现垃圾分类教育游戏化。以学前教育“一园一品”目标,县中心城区幼儿园普及幼儿垃圾分类绘本编创。通过专题亲子活动,征集垃圾分类童话小故事,首次汇编“垃圾分类小飞车”绘本。以绘本为载体,举行垃圾分类小课堂、儿歌、绘本表演、家长助教等活动,引导幼儿在家中、幼儿园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2、编制校本教材,实现垃圾分类教育课程化。为了提高垃圾分类知晓率,县教育局引导学校自行组织科学、美术、语文学科教师编写首批垃圾分类校本教材。根据学生认知规律不同,首次编制了适用于小学低段和高段的《垃圾分类,小事从我做起》校本教材。该教材低段教材6课时,高段教材9课时,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要,并在春晖小学举行了教材首发仪式。县教育局统一将垃圾分类课程纳入教学不少于6课时,确保师生对于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和参与率达到100%。

3、建立首个校园展示馆,实现垃圾分类教育智能化。县教育局在综合执法局、环保局、文明办等部门的支持帮助下,在春晖小学成立全县首个垃圾分类校园展示馆,预计8月底完工。通过模型、图片、文字等形式,展示垃圾分类的意义、方式、作用等。在展馆内,学生还可通过触屏式多媒体设备进行垃圾分类知识的学习,系统可根据学生的选择和判断即时进行互动式教学。

二、建设节约型校园,践行环境理念

1、深化光盘行动,弘扬节约传统。自20--年起,县教育局组织全县87所中小学、幼儿园开展“光盘行动”。在各中小学餐厅”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辛”等“光盘行动”主题宣传语和图片在食堂的墙壁和餐桌上随处可见,累计已张贴宣传品20__余幅。部分学校开展了泔水称重评比,并将评比结果量化上墙,以班级为基本单位一餐一称重、一周一评比,纵向班级比、横向年级比,让“光盘行动”落实于行动,做到光盘行动常规化。

2、控制厨余垃圾数量,实现无害化处理。20--年开始,根据省食品安全县创建要求,县内所有学校的厨余垃圾全部由已获得特许经营权的德清旺能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进行统一收集、运输、处置。以经济杠杆控制餐厨垃圾数量,对厨余垃圾按照重量以105元/吨的标准收取相应费用,从而促动学校合理配置食品,从源头上杜绝浪费。严格执行《浙江省餐厨垃圾管理办法》,对不按规定处理餐厨垃圾的,予以5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的罚款。

3、建设智慧生态校园,节约财产资源。利用互联网及信息化手段,大力推广无纸化办公和教学活动,逐步减少废纸、废渣等废弃物产生。建立了县教育系统办公平台,实现了文件、通知等信息的无纸化传达。利用智慧教育平台,开展在线调查和测试,节约了物质成本和时间成本,年均节约资金8万余元。引导各校开展“整洁教材传递行动”,教育学生爱护书本,将音乐、美术等部分教材传递给低年级继续使用,实现部分教材的循环利用,年均节约教材20000余册,节约资金16万余元。

三、打造两美化校园,营造环境氛围

1、设置分类垃圾桶,实现资源和垃圾分流。全县学校积极响应“美丽德清生态德清”建设号召,开展垃圾分类行动,已设置分类垃圾桶4000余个,并结合校园文化建设,在粘贴分类标识的基础上对垃圾桶进行美化,使垃圾桶也成为校园的一道靓丽风景。各校严格遵循有害垃圾单独投放、其他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原则,建立并完善了校内生活垃圾分类台账制度,记录生活垃圾种类、数量、去向等信息,并与收运单位做好交接、登记和统计等工作。对易腐类垃圾做到“日产日清”。

2、设立垃圾分类专管员,落实垃圾分类处置工作。全县各学校根据本校实际,成立了名为“生态卫士”垃圾分类专管员队伍,总计1000余人。食堂、教室、办公室、寝室等所有区域都实施专人负责,对垃圾分类工作进行监督,并将检查结果作为文明餐桌、文明办公室、文明班级、文明寝室等考核的重要指标。在实验室建立垃圾分类工作“双卫士”制度,由一名实验员和分管领导组成,共同负责有毒有害的垃圾的处置。全县各校都建立了实验室危险废物管理制度,并将实验室危险废物交由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危险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处置,建立交接登记制度,严格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制度,坚守“安全红线”不放松。

3、成立垃圾分类宣传志愿者团队,助推文明城市建设。结合德清县全国文明创建、巩固卫生县城复评,县教育局组织学校开展卫生、环保、文明等实践教育活动,德清四中、雷甸中学等学校组织师生成立了首个志愿者小分队、四叶草社团,向公众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发放垃圾分类宣传图册、劝导居民正确的垃圾分类方式,开展垃圾清理等。上半年,已有500余人次参与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实践活动11次。

4、小手拉大手,发挥“1+1+1”模式的带动效应。按照“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促进整个德清”的要求进一步推动垃圾分类工作。由学生向家庭发出“垃圾分类我先行”和“垃圾不落地,德清更美丽”的倡议,由学生将垃圾分类相关知识带给家庭成员,累计发放倡议书6万余份。在社区开展“垃圾分类知识小课堂”“我是文明小教员”“家庭垃圾分类达人大比拼”等活动80余场,引导更多居民成为垃圾分类的参与者、实践者和推广者。

20_开展垃圾分类知识普及活动如何写二

为进一步落实区有关开展文明城市建设的要求,加强居民小区生活垃圾的分类管理,提升城市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管理水平,不断改善小区居民环境,特制定小区垃圾分类试点实施方案。

以区政府关于建设文明城市、巩固区模范卫生城成果,建设宜居城市的要求为指导,以强化小区居民厨余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置为根本,以加强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管理,发动居民积极参加垃圾分类从我做起为目标,积极做好垃圾分类工作。

1.加强宣传、发动群众。在区管委的直接领导下,在社区和小区物业管理单位的大力支持下,进一步向居民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工作,努力做到家喻户晓、广泛参与。

2.加强管理、落实责任。进一步加强对公司垃圾分类工作人员管理培训,明确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工作区域、工作要求、工作标准,完善作业流程机制,不断提高垃圾分类投放质量。

3.严格考核、奖惩并举。细化考核制度,建立考评,不断完善垃圾分类管理制度,切实做到奖勤罚懒,促进垃圾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区管委直接领导和社区、物业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多层次、多渠道的发动居民积极参与小区垃圾分类和垃圾循环再利用活动中,力争达到生活垃圾分类覆盖面达到xx%,分拣率达到xx%,作业区域干净整洁率xx%。

1.召开小区居民动员大会。以“小区是我家,垃圾分类靠大家”为主题,召开社区居委会、物业管理单位、居民楼门组长、党员、积极分子和居民代表、垃圾分类管理作业单位等参加的动员大会,形成合力,普及科学垃圾分类知识(居民区生活垃圾一般分为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类),确立垃圾减量、分类从我做起,低碳环保生活观念,努力在小区和居民中营造户户响应、人人参与,自觉垃圾分类光荣的氛围。

2.开展小区“绿色分类、环保文明”宣传月活动。与社区居委会、物业单位联手共商,让环保、绿色、文明,自觉分捡垃圾的宣传活动进楼门、入住户、记人心,使小区和居民知晓自觉践行垃圾分类的意义,形成“绿色靠大家,环保在手下,文明贵行动,幸福你我他”的理念,“小手拉大手”、家家齐上阵,最大限度的让环保、绿色、文明分捡垃圾的活动,变成小区和居民的自觉行动。

3.推行“绿色家园”环保存折试点工作。制定“绿色环保”存折实施办法,在居委会和物业管理单位的协助下,将“绿色环保”存折发至试点小区的每个家庭,积极鼓励试点小区居民踊跃参与,从源头开展垃圾分类。并在社区居委会和物业管理单位的帮助支持下,在小区楼门开辟垃圾分类模范家庭专栏,宣传评选星级垃圾分类标兵家庭。

4.全力做好垃圾分类的服务保障工作。一是与物业管理单位协商,明确厨余垃圾分类放置桶,设置明显标识,告示投放时段,方便居民投放。二是组织专业工作人员在试点小区现场示范、分类指导、加强巡视、重点看管,使小区和居民能正确、合理、有序投放分类厨余垃圾。三是在社区居委会和物业管理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在小区设立可回收垃圾积分兑换奖品的咨询点,方便居民兑换奖品和咨询。四是在社区居委会和物业管理单位的帮助下,力争建立志愿者参加的宣传、劝导垃圾分类志愿者队伍,扩大垃圾分类管理的实效性。五是强化管理考核,摸索细化小区居民垃圾分类投放流程,掌握居民垃圾分类投放习惯,日产日清、合理处置,做好小区垃圾分类的各项基础性工作。

20_开展垃圾分类知识普及活动如何写三

我校于9月开展大力宣传垃圾分类处理活动。我班师生积极响应并开展了以“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创造学校优美环境”活动,现将该项工作总结如下:

有人预计,在不久的将来,城市之间的间隔可能不再是绿色的田野,而是恶臭的垃圾。垃圾问题,是世界性的,我班利用了一切可利用的渠道,对学生进行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通过主题班会和黑板报等生动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我国的环境状况,明确目标,知道我们该做什么,可以做些什么;将垃圾分类活动落实到每个小组;大家积极行动起来,将黑板报内容设为“垃圾分类”专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得到了充分发挥。

班级设置分类垃圾筒:垃圾筒上贴上“可回收”和“不可回收”标志,并且通过广播宣传,告诉学生在扔垃圾的时候分类投进不同的桶里,值日生在清理垃圾的时候,再分别进行处置。并且鼓励设置可回收垃圾袋或垃圾箱,将本班的可回收物品分类存放,比如学生每天喝过奶的奶盒,喝完后把它按扁,然后放进指定的桶内,不能乱扔。

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光靠纸上谈兵恐怕很难见效。根据学生实际,开展各类垃圾分类实践活动。如举行“伸伸手,弯弯腰,把垃圾送回家”实践活动比赛,以及将活动延伸至家庭,调查自家生活垃

圾构成情况,并作合理分类;将垃圾分类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合作办手抄报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促进垃圾分类知识在学生心中的内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行为。

“垃圾分类,举手之劳,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尽管这项活动已接近尾声,但我班师生垃圾分类的脚步不会停止,不仅要让垃圾分类在校园扎根,还要让小手牵大手,营造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20_开展垃圾分类知识普及活动如何写四

学校每天都在制造垃圾,如废纸、塑料、废电池、果皮等,这些垃圾绝大部分是可回收利用的资源。自垃圾分类活动在我校正式启动以来,我校高度重视,采取多项措施积极在学校中推广垃圾分类。多个月以来,活动已初见成效,现将该项总结如下:

一、提高环保意识,树立分类观念

有人预计,在不久的将来,城市之间的间隔可能不再是绿色的田野,而是恶臭的垃圾。垃圾问题,是世界性的,我校利用了一切可利用的渠道,对学生进行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通过校园广播、橱窗校园网络等形式,广泛开展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和倡导工作,阐明垃圾对社会生活造成的严重危害,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呼吁学生的积极参与。同时教会学生垃圾分类的知识,使学生进行垃圾分类逐渐成为自觉和习惯性行为。

二、各班加强宣传培训,普及分类方法

各班采用不同形式:如学生上网查资料、图片,或进行调查、采访等搜集资料,然后利用校会、午间等时间,在班里进行交流,相互受教育,让学生学会分类垃圾;养成在室内分类的习惯;对分类工作做得好的班级进行表扬奖励,树立典型,

三、介绍经验,强化推广

开展垃圾分类实践活动,培养环境行为习惯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光靠纸上谈兵恐怕很难见效。所以我校建议各班根据学生实际,开展各类垃圾分类实践活动。如将活动延伸至家庭,调查自家生活垃圾构成情况,并作合理分类;将垃圾分类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合作办手抄报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促进垃圾分类知识在学生心中的内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行为。

四、制定措施,落实到位

学校设置分类垃圾筒:垃圾筒上贴上:可回收物、其他垃圾、有害垃圾、餐厨垃圾。并且通过广播宣传,告诉学生在扔垃圾的时候分类投进不同的桶里,学校保洁人员在清理垃圾的时候,再分别进行处置。并且鼓励各班设置可回收垃圾袋或垃圾箱,将本班的可回收物品分类存放,比如我校学生每天喝完的瓶子,喝完后放进纸箱内,定期卖给废品收费站。所得费用可以作为本班班费,为同学们买奖品等。这样,既做到了环保,又使同学们树立了节约意识,还体验到了其中的乐趣。

在校园中开展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的活动,不但可以使资源循环再利用、节省资源,还可以培养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全面推广和落实完善的垃圾分类处理政策,建设一个绿色、和谐、美丽、节约型的校园。不仅要让垃圾分类在校园扎根,还要让小手牵大手,营造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20_开展垃圾分类知识普及活动如何写五

一、推行创新性课程,提升环境意识

一是编创垃圾分类绘本,实现垃圾分类教育游戏化。以学前教育“一园一品”目标,县中心城区幼儿园普及幼儿垃圾分类绘本编创。通过专题亲子活动,征集垃圾分类童话小故事,首次汇编“垃圾分类小飞车”绘本。以绘本为载体,举行垃圾分类小课堂、儿歌、绘本表演、家长助教等活动,引导幼儿在家中、幼儿园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二是编制校本教材,实现垃圾分类教育课程化。为了提高垃圾分类知晓率,县教育局引导学校自行组织科学、美术、语文学科教师编写首批垃圾分类校本教材。根据学生认知规律不同,首次编制了适用于小学低段和高段的《垃圾分类,小事从我做起》校本教材。该教材低段教材6课时,高段教材9课时,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要,并在春晖小学举行了教材首发仪式。县教育局统一将垃圾分类课程纳入教学不少于6课时,确保师生对于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和参与率达到100%。

三是建立首个校园展示馆,实现垃圾分类教育智能化。县教育局在综合执法局、环保局、文明办等部门的支持帮助下,在春晖小学成立全县首个垃圾分类校园展示馆,预计8月底完工。通过模型、图片、文字等形式,展示垃圾分类的意义、方式、作用等。在展馆内,学生还可通过触屏式多媒体设备进行垃圾分类知识的学习,系统可根据学生的选择和判断即时进行互动式教学。

二、建设节约型校园,践行环境理念

一是深化光盘行动,弘扬节约传统。自20xx起,县教育局组织全县87所中小学、幼儿园开展“光盘行动”。在各中小学餐厅"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辛”等“光盘行动”主题宣传语和图片在食堂的墙壁和餐桌上随处可见,累计已张贴宣传品20xx余幅。部分学校开展了泔水称重评比,并将评比结果量化上墙,以班级为基本单位一餐一称重、一周一评比,纵向班级比、横向年级比,让“光盘行动”落实于行动,做到光盘行动常规化。

二是控制厨余垃圾数量,实现无害化处理。20xx年开始,根据省食品安全县创建要求,县内所有学校的厨余垃圾全部由已获得特许经营权的德清旺能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进行统一收集、运输、处置。以经济杠杆控制餐厨垃圾数量,对厨余垃圾按照重量以105元/吨的标准收取相应费用,从而促动学校合理配置食品,从源头上杜绝浪费。严格执行《浙江省餐厨垃圾管理办法》,对不按规定处理餐厨垃圾的,予以500元以上20xx0元以下的罚款。

三是建设智慧生态校园,节约财产资源。利用互联网及信息化手段,大力推广无纸化办公和教学活动,逐步减少废纸、废渣等废弃物产生。建立了县教育系统办公平台,实现了文件、通知等信息的无纸化传达。利用智慧教育平台,开展在线调查和测试,节约了物质成本和时间成本,年均节约资金8万余元。引导各校开展“整洁教材传递行动”,教育学生爱护书本,将音乐、美术等部分教材传递给低年级继续使用,实现部分教材的循环利用,年均节约教材20xx0余册,节约资金16万余元。

三、打造两美化校园,营造环境氛围

一是设置分类垃圾桶,实现资源和垃圾分流。全县学校积极响应“美丽德清生态德清”建设号召,开展垃圾分类行动,已设置分类垃圾桶4000余个,并结合校园文化建设,在粘贴分类标识的基础上对垃圾桶进行美化,使垃圾桶也成为校园的一道靓丽风景。各校严格遵循有害垃圾单独投放、其他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原则,建立并完善了校内生活垃圾分类台账制度,记录生活垃圾种类、数量、去向等信息,并与收运单位做好交接、登记和统计等工作。对易腐类垃圾做到“日产日清”。

二是设立垃圾分类专管员,落实垃圾分类处置工作。全县各学校根据本校实际,成立了名为“生态卫士”垃圾分类专管员队伍,总计1000余人。食堂、教室、办公室、寝室等所有区域都实施专人负责,对垃圾分类工作进行监督,并将检查结果作为文明餐桌、文明办公室、文明班级、文明寝室等考核的重要指标。在实验室建立垃圾分类工作“双卫士”制度,由一名实验员和分管领导组成,共同负责有毒有害的垃圾的处置。全县各校都建立了实验室危险废物管理制度,并将实验室危险废物交由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危险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处置,建立交接登记制度,严格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制度,坚守“安全红线”不放松。

三是成立垃圾分类宣传志愿者团队,助推文明城市建设。结合德清县全国文明创建、巩固卫生县城复评,县教育局组织学校开展卫生、环保、文明等实践教育活动,德清四中、雷甸中学等学校组织师生成立了首个志愿者小分队、四叶草社团,向公众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发放垃圾分类宣传图册、劝导居民正确的垃圾分类方式,开展垃圾清理等。上半年,已有500余人次参与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实践活动11次。

四是小手拉大手,发挥“1+1+1”模式的带动效应。按照“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促进整个德清”的要求进一步推动垃圾分类工作。由学生向家庭发出“垃圾分类我先行”和“垃圾不落地,德清更美丽”的倡议,由学生将垃圾分类相关知识带给家庭成员,累计发放倡议书6万余份。在社区开展“垃圾分类知识小课堂”“我是文明小教员”“家庭垃圾分类达人大比拼”等活动80余场,引导更多居民成为垃圾分类的参与者、实践者和推广者。

20_开展垃圾分类知识普及活动如何写六

一、推行创新性课程,提升环境意识

一是编创垃圾分类绘本,实现垃圾分类教育游戏化。以学前教育“一园一品”目标,县中心城区幼儿园普及幼儿垃圾分类绘本编创。通过专题亲子活动,征集垃圾分类童话小故事,首次汇编“垃圾分类小飞车”绘本。以绘本为载体,举行垃圾分类小课堂、儿歌、绘本表演、家长助教等活动,引导幼儿在家中、幼儿园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二是编制校本教材,实现垃圾分类教育课程化。为了提高垃圾分类知晓率,县教育局引导学校自行组织科学、美术、语文学科教师编写首批垃圾分类校本教材。根据学生认知规律不同,首次编制了适用于小学低段和高段的《垃圾分类,小事从我做起》校本教材。该教材低段教材6课时,高段教材9课时,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要,并在春晖小学举行了教材首发仪式。县教育局统一将垃圾分类课程纳入教学不少于6课时,确保师生对于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和参与率达到100%。

三是建立首个校园展示馆,实现垃圾分类教育智能化。县教育局在综合执法局、环保局、文明办等部门的支持帮助下,在春晖小学成立全县首个垃圾分类校园展示馆,预计8月底完工。通过模型、图片、文字等形式,展示垃圾分类的意义、方式、作用等。在展馆内,学生还可通过触屏式多媒体设备进行垃圾分类知识的学习,系统可根据学生的选择和判断即时进行互动式教学。

二、建设节约型校园,践行环境理念

一是深化光盘行动,弘扬节约传统。自20xx年起,县教育局组织全县87所中小学、幼儿园开展“光盘行动”。在各中小学餐厅"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辛”等“光盘行动”主题宣传语和图片在食堂的墙壁和餐桌上随处可见,累计已张贴宣传品20xx余幅。部分学校开展了泔水称重评比,并将评比结果量化上墙,以班级为基本单位一餐一称重、一周一评比,纵向班级比、横向年级比,让“光盘行动”落实于行动,做到光盘行动常规化。

二是控制厨余垃圾数量,实现无害化处理。20xx年开始,根据省食品安全县创建要求,县内所有学校的厨余垃圾全部由已获得特许经营权的德清旺能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进行统一收集、运输、处置。以经济杠杆控制餐厨垃圾数量,对厨余垃圾按照重量以105元/吨的标准收取相应费用,从而促动学校合理配置食品,从源头上杜绝浪费。严格执行《浙江省餐厨垃圾管理办法》,对不按规定处理餐厨垃圾的,予以500元以上20xx0元以下的罚款。

三是建设智慧生态校园,节约财产资源。利用互联网及信息化手段,大力推广无纸化办公和教学活动,逐步减少废纸、废渣等废弃物产生。建立了县教育系统办公平台,实现了文件、通知等信息的无纸化传达。利用智慧教育平台,开展在线调查和测试,节约了物质成本和时间成本,年均节约资金8万余元。引导各校开展“整洁教材传递行动”,教育学生爱护书本,将音乐、美术等部分教材传递给低年级继续使用,实现部分教材的循环利用,年均节约教材20xx0余册,节约资金16万余元。

三、打造两美化校园,营造环境氛围

一是设置分类垃圾桶,实现资源和垃圾分流。全县学校积极响应“美丽德清生态德清”建设号召,开展垃圾分类行动,已设置分类垃圾桶4000余个,并结合校园文化建设,在粘贴分类标识的基础上对垃圾桶进行美化,使垃圾桶也成为校园的一道靓丽风景。各校严格遵循有害垃圾单独投放、其他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原则,建立并完善了校内生活垃圾分类台账制度,记录生活垃圾种类、数量、去向等信息,并与收运单位做好交接、登记和统计等工作。对易腐类垃圾做到“日产日清”。

二是设立垃圾分类专管员,落实垃圾分类处置工作。全县各学校根据本校实际,成立了名为“生态卫士”垃圾分类专管员队伍,总计1000余人。食堂、教室、办公室、寝室等所有区域都实施专人负责,对垃圾分类工作进行监督,并将检查结果作为文明餐桌、文明办公室、文明班级、文明寝室等考核的重要指标。在实验室建立垃圾分类工作“双卫士”制度,由一名实验员和分管领导组成,共同负责有毒有害的垃圾的处置。全县各校都建立了实验室危险废物管理制度,并将实验室危险废物交由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危险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处置,建立交接登记制度,严格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制度,坚守“安全红线”不放松。

三是成立垃圾分类宣传志愿者团队,助推文明城市建设。结合德清县全国文明创建、巩固卫生县城复评,县教育局组织学校开展卫生、环保、文明等实践教育活动,德清四中、雷甸中学等学校组织师生成立了首个志愿者小分队、四叶草社团,向公众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发放垃圾分类宣传图册、劝导居民正确的垃圾分类方式,开展垃圾清理等。上半年,已有500余人次参与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实践活动11次。

四是小手拉大手,发挥“1+1+1”模式的带动效应。按照“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促进整个德清”的要求进一步推动垃圾分类工作。由学生向家庭发出“垃圾分类我先行”和“垃圾不落地,德清更美丽”的倡议,由学生将垃圾分类相关知识带给家庭成员,累计发放倡议书6万余份。在社区开展“垃圾分类知识小课堂”“我是文明小教员”“家庭垃圾分类达人大比拼”等活动80余场,引导更多居民成为垃圾分类的参与者、实践者和推广者。

20_开展垃圾分类知识普及活动如何写七

1、增强志愿者的环保及垃圾分类知识;

2、培养志愿者的组织和策划能力;

3、社区建立小区垃圾管理的可持续的长效机制

1)对此次活动:

1、对垃圾量及垃圾成分做了一次系统的收集。这次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对县城垃圾量,垃圾成分,居民对垃圾分类的知晓率、认同度,都有比较确切的数据统计,志愿者们通过问卷、访谈、跟垃圾车等方式,收集的信息比较准确,也为给当地环卫部门的建议提供了数据支撑。

垃圾量:每天产生垃圾在50—60吨,每天有4辆垃圾车收垃圾,分上午和下午两趟,每车每次收集垃圾在3—4吨,还有一辆餐厨垃圾车,一天收集餐厨垃圾在2吨左右(只有5个试点小区、一所学校、一个农贸市场的厨余),另有一辆大型垃圾箱运输车,平均每天运送7—8次,每次2吨左右。

垃圾成分:通过对小区的垃圾成分统计,以及在跟随垃圾车收垃圾过程中对全县垃圾的观察,每天所产生垃圾中,厨余垃圾占到60%左右,可回收垃圾约占20%,不可回收的约占20%。对龙凤苑小区垃圾的统计中,厨余垃圾约占总量的70%以上,每天约200斤,其他垃圾中可以卖钱的垃圾(废纸、塑料制品、干净的塑料袋废铁等)约占垃圾总量的10%,其他不可回收垃圾(用过的卫生纸、小食品包装袋、衣物、其他杂物等)约占20%,约有30%的小区住户会对自家的垃圾进行简单的干湿分类但并不彻底。

居民对垃圾分类的知晓率:

90%的居民认为环保很重要;

70%的居民愿意垃圾分类处理;

30%的居民进行简单垃圾分类;

县城主要垃圾分布点:

县成主要垃圾分布点集中有19个,主要根据垃圾车在此停留时间计算,此范围内垃圾相对集中。

2、居民没有做到垃圾分类的原因。

发现多数居民都认为保护环境很重要,也愿意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但是生活中做到垃圾分类以及注意环保细节的居民并不多。没有做到的原因主要有没有时间去分、环卫处理体系不健全分了也没效果、不清楚分类以后的垃圾的去向及后续是怎么处理的、不清楚分类以后对自己有什么实实在在的好处等等,对居民的访谈还了解到很多居民更希望垃圾分类由物业或者环卫的垃圾管理人员来操作,认为这样可以给自己节约时间,而且他们分类水平会更专业一些,同时还可以保证分类好的垃圾可以直接进入后续的处理体系而不是被重新混合在一起,而居民自发的分类则很难有保证。

还有人建议政府层面应该加强制度建设,如果政府出台了相应的制度和管理规定自己就会遵守;也有人建议政府的机关单位及小区应该起到示范和表率的作用,先在这些地方开展试点再逐步向其他居民推广;也有部分居民认为垃圾最终怎么处理是政府环卫部门的事情,他们只管按规定交垃圾处理费,垃圾怎么处理不关他们的事了,就算他们想管也没用,索性自己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做个遵纪守法的公民就够了。

3、修建堆肥厂,但运作并不高效,每天运输过去的厨余垃圾很少,而目前已经堆好的堆肥因为没有地方可以安全性,不敢拿出去销售或使用,一直都还存放在堆肥厂,这也使得当地环卫部门在处理厨余堆肥方面不太积极。

4、正在兴建新的垃圾填埋场,老的垃圾填埋场已经填满。

新的填埋场预计10月投入使用,可以用10年,主要是讲垃圾在垃圾中转站打包处理后,然后在拉过来填埋,据环卫所冯所长介绍,打包垃圾可以减少一半的空间。但打包之后填埋场将不会再有拾荒者,而此前了解在填埋场拾荒者依然还能从填埋垃圾中拣出50%的可回收垃圾,而一旦经过中转站打包填埋,这50%的可回收垃圾也将被填埋,是否真正减少了空间有待论证,同时这些拾荒者失去了生活来源,会不会又会造成新的社会问题,也不得而知。

另外,新的垃圾填埋场位于城郊的另一个山谷中,布局很像一座水库,在峡谷中建起一座“大坝”,大坝的上游用来填埋垃圾,大坝下游紧挨着基脚处建有渗滤液收集池,但能否达到预期处理效果尚未可知。另外,从峡谷两侧的植被情况推断,该峡谷原本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现在由于垃圾场的建设,政府投入巨资凿开了几道山坡,给周围的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5、宣传活动很吸引。

在小区的宣传活动,还是很有吸引力的,特别是小孩子特别感兴趣,他们之前没有接受过垃圾分类这样的教育。活动主要包括志愿者教居民自己动手制作酵素、堆肥,以及垃圾分类卡片游戏,从中穿插面向社区居民的信息收集。

宣传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酵素制作引起了许多居民的关注,很多居民亲自动手跟志愿者学习。垃圾分类卡片游戏也吸引了不少孩子的目光。不少居民纷纷表示希望以后多开展一些这样的活动。

2)对志愿者:

1、比较系统的接受垃圾分类相关知识。

这次实践选拔的志愿者都希望能够对环保感兴趣,并提前对垃圾分类相关知识做一些了解,在培训中也会比较系统的给志愿者们讲解国内的垃圾现状,以及与垃圾分类相关的应对策略,整个环节希望志愿者在开展社会实践前就可以知道为什么要垃圾分类,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垃圾分类的好处。总的感觉还是好的,同学们通过培训,对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

2、对垃圾的全面关注。

本次活动的志愿者,都是贵阳高校大一大二的学生,之前没有参加过社会实践,也没有去关注过垃圾问题,通过这次实践,不但让他们掌握了基本的环保及垃圾分类常识,也让他们对垃圾有了比较近距离的接触(包括垃圾成分、垃圾的去处、垃圾的影响等),直接接触垃圾,跟随垃圾车收垃圾,倒垃圾填埋场看垃圾,对志愿者们的触动还是很大的,他们也表示以前没觉得垃圾问题是大问题,也没想过垃圾在从自己手中丢掉之后会去到哪里,也没觉得环卫工人有多伟大,但这一次的亲身体验,彻底改变了他们的想法,相信这种改变对他们来说是好的,而今以后,希望这次活动能够让他们在处理垃圾问题上有一些改变,甚至去影响更多的朋友来关注,来一起保护我们的环境。

3、志愿者各方面能力得到提升。

组织这次社会实践,一个主要目的就是对环保青年能力的培养,不单单是对垃圾分类相关知识的掌握,也包括活动的组织与策划,与人沟通技巧,团队协作等多方面,通过实践,志愿者们还是可以有很明显的变化,对垃圾处理的理念有了初步了解,对垃圾分类模式的了解得到了加深,与陌生人面对面交流的技巧得到了锻炼,志愿者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以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付出的努力。

1)对活动:

1、前期志愿者招募,不是很理想。

一是想法简单,觉得招6—8名志愿者不顺什么难事,就没有放在重要位置;

二是在发布招募信息方式和渠道存在不足,不够吸引力,不能让大学生们看到参加这次活动真正的意义,信息也是通过私人微博在很小的范围内传播,贵阳地区高校很多社团都不清楚;

三是志愿者不确定因素太多,开始报名的同学临时取消,不按时参加,使得在招募志愿者时非常被动。

2、活动设计。

本次活动,更注重的是对大学生能力的培养,虽然也有垃圾分类宣传环节,但相对投入要少,在培训中也主要是对志愿者能力的培训,对垃圾分类系统学习不多,只花了很少时间,所以也导致去到社区开展活动时,志愿者们对垃圾分类宣传时不能很清楚的表达,影响了活动效果。

3、活动的安排。

活动虽然每天都有安排,但比较跳跃,每日活动的逻辑顺序不强,使得志愿者不能对每日活动需要达到哪些目标非常了解,每天志愿者成了被动接受任务,再加上临时调整活动计划,也使得大家不知所措。总的说来就是这次活动设计存在问题,大家不能很清楚的知道自己每天要做什么,到最后希望达到什么目标。

4、对当地情况的考虑。

7月份在是最热的时候,中午气温都在35度左右,每天从上午10点到下午4点,基本没有安排出去活动,而其他时间相对较短,对计划每天安排的事情也不能很好的完成;其次,选择宣传的小区居民少,每天能够接触的居民起不到宣传效果,即使最后一天在小区开展宣传活动,也不能吸引多数居民过来参加,导致活动效果并不明显,本来计划的要在小区做一个物业、业主委员会、居民三方的讨论,最后也没能做成。

5、时间安排。

接上面第4点,早上和晚上,也是小区居民比较忙的时候,急着上班,下班回家做饭,能够愿意停下来接受我们访谈的不多,而中午和晚上九点以后本来很多居民有时间的,但考虑到温度和志愿者状况,我们并没有安排志愿者在这些时间去调查和访谈,所以真正能够和小区大多数居民接触的时间,我们没有把握住。

6、组织者能力。

这次活动是家园工作人员詹炜和关键第一次组织,并且是这种规模的社会实践活动,首先在整个活动的全局观方面把握不够,没有一个整体的规划,临时遇到问题也不能及时调整,活动设计也显得比较杂乱,让参与者不能清晰的知道整个活动期望达到的目标以及每日需要做的工作。

2)对志愿者:

1、志愿者个人能力。

在选拔志愿者的时候,希望他们能够提前做一些准备,了解一些与垃圾分类相关的知识,但因为最后招募志愿者匆忙,对选拔的志愿者是否按要求进行了前期准备,是否对垃圾分类知识有了大概的了解,也没有过多要求了,从而导致参加社会实践的志愿者对垃圾分类的了解并不多,并且还有几个是没有参加前期的培训就直接参加了实践,如何在社区去宣传垃圾分类就更显得困难,对活动的整体效果还是有很大的影响。

其次是志愿者多数为大一大二的学生,很少参加社会实践,作为第一次参加,又没有做好前期准备和系统的培训,所以在活动中,诸如不敢去跟居民沟通,不敢做问卷,不知道怎么去问问题,甚至不积极等现象时有发生。

2、志愿者的参与性。

这次组织的6个志愿者,还是有部分同学不是很积极,分析一下,可能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因为第一次参加,不知道要做什么,有些胆怯;二是存在一定的惰性,往往是安排了才回去做,如果没有安排就不动。虽然我们在活动中会一直强调这次活动对个人能力提升的重要性,希望他们积极参与并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

3、问卷过程中被访者年龄偏高。

开始几天在对居民的问卷调查中,受访人群主要以50岁以上中老年人为主,由于老年人的对问卷的理解能力不够,志愿者需要耗费相当多的精力对每一道题进行解释而人家还未必能够理解,导致效率极低且效果不好。

1、继续在高校开展环保宣传活动,培养关心环保、愿意做环保的青年人,提升知识和能力,开阔环保视野,为机构储备环保人才;(结合正在申请的贵州大学生环保青年培养计划,针对贵阳高校的环保社团的学生,对环保感兴趣或有志于在环保领域发展,系统的进行环保知识教育,实践方法引导)

2、组织社会实践,给年轻人更多的学习和锻炼的机会,通过与社会接触,让他们在意识、行为上改变。(结合垃圾分类项目,如果有必要,可以组织更多的,更具专业能力的志愿者到当地去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并与当地政府,小区一起推动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

3、继续与县相关部门一起探讨,如何更有效的推动社区垃圾分类工作,形成一套“政府主导—企业运作—公众参与(包括ngo组织宣传)”的模式;(垃圾分类单靠宣传是不够的,没有激励机制或强有力的制度要求是很难维持的,并且很难持续。在政府已经有基础设施投入的基础上,希望可以加大宣传和垃圾分类相关知识的培训,同时能够出台一些地方性政策鼓励或强制居民垃圾分类,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推动作用,更重要的是引入第三方参与,及采用一种新的模式运营,即企业参与。能够扶持或推动一个具有社会责任的企业来负责垃圾分类工作,企业主要负责垃圾的回收和处理,政府主要提供资源及各种关系的协调,然后由公众参与,ngo主要负责社区的宣传与倡导。

20_开展垃圾分类知识普及活动如何写八

为打造良好的教育学习环境,建立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我校立足课堂教学和美丽学校创建,通过学生影响家庭,全面推进学校和家庭的垃圾分类处理,努力做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做好生活垃圾的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利用、分类处理,促进城市文明与生态环境建设。根据区教育局关于生活垃圾“三化四分”管理工作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校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一、活动制定

1、由学校大队部负责撰写“垃圾分类我先行”教育实践活动方案。整合学校开展的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公民意识教育等专题教育活动,将垃圾分类系列活动纳入美丽学校创建工作中。

2、组织开展晨会,以“垃圾分类在我身边”为主题在周一晨会时间,一小品加解说的形式为全体学生普及垃圾分类的知识,开启了垃圾分类活动的大门。

3、组织开展垃圾分类主题班会。各中队辅导员组织三至六年级的队员以“小手拉大手,垃圾分类我先行”为主题开展少先队活动,会中主要以垃圾分类知识介绍,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及相关系列活动为主,以促进学生掌握垃圾分类的知识。同时要求队员通过自己的行动带动家人或周边人一起行动起来。

通过活动,队员们对垃圾分类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并且也能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用自己的行动影响更多的人参与到活动中来。

4、组织少先队员以雏鹰假日小队的形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活动主要在队员家中开展,要求队员与家人一起做好每天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工作,并对每天的垃圾产量及垃圾减量小妙招进行记录。活动中,队员们积极参与,纷纷记录下自己的垃圾减量小妙招,并利用课余时间在队员之间互相介绍,互相学习,完善自身设计的垃圾减量小妙招。

除此之外,队员们还走上街头,走进小区拿着自己亲手制作的垃圾分类宣传海报向路人普及垃圾分类的知识,动员更多的人加入到行动中。通过活动,队员们对于环保的意识也越来越强,校园也变得更加整洁。

5、垃圾分类设施进校园。为了更好地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学校为每个班级、每个专用教室、每个楼层均配备了垃圾分类专用垃圾桶,并且在垃圾房设置了垃圾分类介绍展板,让我们的学生时刻都有垃圾分类的意识,知道自身的责任。

6、做好“小手拉大手,垃圾分类我先行”系列活动宣传报道工作。注重活动过程性材料积累,动员全体师生利用身边的各种丰富的媒体渠道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性,这也让更多的家长成为我们的宣传者,让活动开展更加扎实有效。

二、工作反思

“垃圾分类”是很有意义也很必要的,但由于长久以来观念的影响,很多情况下我们会忽略其意义。因此,在学校大力开展此活动是有利于学生正确观念形成的,并且能够同学队员的行动去影响身边周围的其它人。

在活动中,相信无论是学生、老师、家长甚至是一些看见学生宣传的成人都会有所认识,有所收获。我们会继续为更好的环境而努力。

20_开展垃圾分类知识普及活动如何写九

本学期我校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全体教师和同学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垃圾分类活动已初见成效。现将我校情况作如下总结。

严格按照学校制定的工作方案,开展普及宣传、教育活动,召开工作会议,通过班会等形式组织开展以“垃圾分类、保护环境”“小手拉大手”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来提高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和参与率,提升文明程度。

校园垃圾混装堆放,极易孳生蚊蝇、细菌、老鼠等,是疾病的传播源;且处理方法是将混杂着各种有害物质的垃圾运去填埋,既侵占土地,又使垃圾中的多种污染成分长期存在,污染成分就会通过水、空气、土壤、食物链等途径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而我们将垃圾分类处理加以回收利用,不仅节省了大量的填埋占地、避免污染,还能按类别回收资源、保护资源和环境,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1、可换芯的原珠笔、自动铅笔,可自行充电的干电池,不必换封套的年历,可再使用的化妆品用具(如目线液、腮红)都是可自行充填的物品,此类产品可减少资源的浪费。

2、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的物品,如免洗餐具、纸杯、纸巾等,或减少不必要物品的使用量,如漂白剂、衣服柔软精等化学用剂,不但可减少开支,更可降低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3、尽量选用可再填充式之复印机、传真机或打印机墨水。

4、多使用天然肥皂以代替清洁剂,可减少水源污染。

5、拒绝接受不环保的广告传单。

6、离开教室后随手关灯并关闭其他电源。

7、有害废弃物如电池、日光灯管,应另外存放,再利用的资源如废纸、玻璃等,应和其他垃圾分开,累积一定数量交由旧货商或回收队处理,以减少资源的浪费。

8、通过各项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更深的了解了垃圾分类的知识;逐步形成了垃圾分类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

9、少先队大队部向全体同学发出了如下倡议:希望全校的同学能积极行动起来,科学处理垃圾,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努力把好的卫生习惯带到社区、带到社会,认真

做好在自己周围的“由点向面”的推广,努力争当“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员和“环保小标兵”!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同时也是环保教育的好场所,教师在各科教学,尤其是思品、语文、自然、社会等学科的教学中有机地渗透环保教育;每周星期一班队会定为环境教育主题会,利用唱歌、小品、相声、知识竞赛、手抄报等形式进行教育,形成了环保良好的氛围;班级成立了环保科技小组,认真收集信息,整理资料,进行环保知识的研究和探索。

我们校园内坚持一日三扫,并做到卫生无角、无环境污染源,组织学生会干部每日进行检查,一周小结,表扬鼓励。号召全体少先队员行动起来,绿化美化家园,保护生态环境;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组织学生们清理垃圾,要求队员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带动邻里、社会,共同创造优美环境,达到良好效果。

垃圾分类回收处理是校园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校园垃圾分类可大幅度地减少垃圾增加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有利于进行资源再利用。在校园中开展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的活动,不但可以使资源循环再利用、节省资源,还可以培养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

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全面推广和落实完善的垃圾分类处理政策,建设一个绿色、和谐、美丽、节约型的校园。

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们将再接再厉,努力使这项活动更加富有成效。

20_开展垃圾分类知识普及活动如何写十

一、推行创新性课程,提升环境意识

一是编创垃圾分类绘本,实现垃圾分类教育游戏化。以学前教育“一园一品”目标,县中心城区幼儿园普及幼儿垃圾分类绘本编创。通过专题亲子活动,征集垃圾分类童话小故事,首次汇编“垃圾分类小飞车”绘本。以绘本为载体,举行垃圾分类小课堂、儿歌、绘本表演、家长助教等活动,引导幼儿在家中、幼儿园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二是编制校本教材,实现垃圾分类教育课程化。为了提高垃圾分类知晓率,县教育局引导学校自行组织科学、美术、语文学科教师编写首批垃圾分类校本教材。根据学生认知规律不同,首次编制了适用于小学低段和高段的《垃圾分类,小事从我做起》校本教材。该教材低段教材6课时,高段教材9课时,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要,并在xx小学举行了教材首发仪式。县教育局统一将垃圾分类课程纳入教学不少于6课时,确保师生对于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和参与率达到100%。

三是建立首个校园展示馆,实现垃圾分类教育智能化。县教育局在综合执法局、环保局、文明办等部门的支持帮助下,在xx小学成立全县首个垃圾分类校园展示馆,预计8月底完工。通过模型、图片、文字等形式,展示垃圾分类的意义、方式、作用等。在展馆内,学生还可通过触屏式多媒体设备进行垃圾分类知识的学习,系统可根据学生的选择和判断即时进行互动式教学。

二、建设节约型校园,践行环境理念

一是深化光盘行动,弘扬节约传统。自20xx年起,县教育局组织全县87所中小学、幼儿园开展“光盘行动”。在各中小学餐厅”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辛”等“光盘行动”主题宣传语和图片在食堂的墙壁和餐桌上随处可见,累计已张贴宣传品20xx余幅。部分学校开展了泔水称重评比,并将评比结果量化上墙,以班级为基本单位一餐一称重、一周一评比,纵向班级比、横向年级比,让“光盘行动”落实于行动,做到光盘行动常规化。

二是控制厨余垃圾数量,实现无害化处理。20xx年开始,根据省食品安全县创建要求,县内所有学校的厨余垃圾全部由已获得特许经营权的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进行统一收集、运输、处置。以经济杠杆控制餐厨垃圾数量,对厨余垃圾按照重量以105元/吨的标准收取相应费用,从而促动学校合理配置食品,从源头上杜绝浪费。严格执行《浙江省餐厨垃圾管理办法》,对不按规定处理餐厨垃圾的,予以500元以上20xx0元以下的罚款。

三是建设智慧生态校园,节约财产资源。利用互联网及信息化手段,大力推广无纸化办公和教学活动,逐步减少废纸、废渣等废弃物产生。建立了县教育系统办公平台,实现了文件、通知等信息的无纸化传达。利用智慧教育平台,开展在线调查和测试,节约了物质成本和时间成本,年均节约资金8万余元。引导各校开展“整洁教材传递行动”,教育学生爱护书本,将音乐、美术等部分教材传递给低年级继续使用,实现部分教材的循环利用,年均节约教材20xx0余册,节约资金16万余元。

三、打造两美化校园,营造环境氛围

一是设置分类垃圾桶,实现资源和垃圾分流。全县学校积极响应“美丽德清 生态德清”建设号召,开展垃圾分类行动,已设置分类垃圾桶4000余个,并结合校园文化建设,在粘贴分类标识的基础上对垃圾桶进行美化,使垃圾桶也成为校园的一道靓丽风景。各校严格遵循有害垃圾单独投放、其他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原则,建立并完善了校内生活垃圾分类台账制度,记录生活垃圾种类、数量、去向等信息,并与收运单位做好交接、登记和统计等工作。对易腐类垃圾做到“日产日清”。

二是设立垃圾分类专管员,落实垃圾分类处置工作。全县各学校根据本校实际,成立了名为“生态卫士”垃圾分类专管员队伍,总计1000余人。食堂、教室、办公室、寝室等所有区域都实施专人负责,对垃圾分类工作进行监督,并将检查结果作为文明餐桌、文明办公室、文明班级、文明寝室等考核的重要指标。在实验室建立垃圾分类工作“双卫士”制度,由一名实验员和分管领导组成,共同负责有毒有害的垃圾的处置。全县各校都建立了实验室危险废物管理制度,并将实验室危险废物交由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危险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处置,建立交接登记制度,严格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制度,坚守“安全红线”不放松。

三是成立垃圾分类宣传志愿者团队,助推文明城市建设。结合德清县全国文明创建、巩固卫生县城复评,县教育局组织学校开展卫生、环保、文明等实践教育活动,四中、xx中学等学校组织师生成立了首个志愿者小分队、四叶草社团,向公众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发放垃圾分类宣传图册、劝导居民正确的垃圾分类方式,开展垃圾清理等。上半年,已有500余人次参与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实践活动11次。

四是小手拉大手,发挥“1+1+1”模式的带动效应。按照“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促进整个德清”的要求进一步推动垃圾分类工作。由学生向家庭发出“垃圾分类我先行”和“垃圾不落地,更美丽”的倡议,由学生将垃圾分类相关知识带给家庭成员,累计发放倡议书6万余份。在社区开展“垃圾分类知识小课堂”“我是文明小教员”“家庭垃圾分类达人大比拼”等活动80余场,引导更多居民成为垃圾分类的参与者、实践者和推广者。

20_开展垃圾分类知识普及活动如何写十一

由学生向家庭发出“垃圾分类我先行”和“垃圾不落地,德清更美丽”的倡议,由学生将垃圾分类相关知识带给家庭成员

1、提高环保意识,树立分类观念。

通过校园广播、橱窗校园网络等形式,广泛开展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和倡导工作,阐明垃圾对社会生活造成的严重危害,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呼吁学生的积极参与。同时教会学生垃圾分类的知识,使学生进行垃圾分类逐渐成为自觉和习惯性行为。

2、各班加强宣传培训,普及分类方法。

各班采用不同形式:如学生上网查资料、图片,或进行调查、采访等搜集资料,然后利用校会、午间等时间,在班里进行交流,相互受教育,让学生学会分类垃圾;养成在室内分类的习惯;对分类工作做得好的班级进行表扬奖励,树立典型,介绍经验,强化推广。

3、开展垃圾分类班队主题活动。

我校各班和少先队部共同配合,开展了有关垃圾分类的班队主题教育活动。全班的学生分为不同的组别,以不同的主题来进行向大家展示垃圾分类的日常常识。例如班队的题目新颖独特,如“举手之劳,改变世界”,“小小环保袋,还我美好心愿”等。主题的班队内容十分丰富,有的同学还做了幻灯片,配了音乐,十分精彩。通过活动,让全校学生了解了更多的垃圾分类知识,更深层次的体会到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4、成立师生垃圾分类宣传志愿队。

学校成立25人的教师垃圾分类宣传志愿队及40人的学生垃圾分类宣传志愿队。师生志愿队在师生团队中加强不同形式的垃圾分类常识,并时刻督促师生在日常教学生活中对垃圾分类的行为养成。学校对表现好的师生垃圾分类宣传志愿队员进行评奖,并在全校校会上颁发了奖状和奖品。以此鼓励同学们都来了解垃圾分类,都积极参与垃圾分类,使有限的资源能得到重复利用,是我们生活的环境能变得更加洁净。

5、制定措施,落实到位。

学校设置分类垃圾筒:垃圾筒上贴上“可回收”和“不可回收”标志,并且通过广播宣传,告诉学生在扔垃圾的时候分类投进不同的桶里,学校保洁人员在清理垃圾的时候,再分别进行处置。并且鼓励各班设置可回收垃圾袋或垃圾箱,将本班的可回收物品分类存放,比如我校学生每天喝过奶的奶盒,喝完后把它按扁,然后放进纸箱内,定期卖给废品收费站。所得费用可以作为本班班费,为同学们买奖品等。这样,既做到了环保,又使同学们树立了节约意识,还体验到了其中的乐趣。

20_开展垃圾分类知识普及活动如何写十二

成立垃圾分类宣传志愿者团队,助推文明城市建设。结合德清县全国文明创建、巩固卫生县城复评,县教育局组织学校开展卫生、环保、文明等实践教育活动

一、推行创新性课程,提升环境意识

1、编创垃圾分类绘本,实现垃圾分类教育游戏化。以学前教育“一园一品”目标,县中心城区幼儿园普及幼儿垃圾分类绘本编创。通过专题亲子活动,征集垃圾分类童话小故事,首次汇编“垃圾分类小飞车”绘本。以绘本为载体,举行垃圾分类小课堂、儿歌、绘本表演、家长助教等活动,引导幼儿在家中、幼儿园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2、编制校本教材,实现垃圾分类教育课程化。为了提高垃圾分类知晓率,县教育局引导学校自行组织科学、美术、语文学科教师编写首批垃圾分类校本教材。根据学生认知规律不同,首次编制了适用于小学低段和高段的《垃圾分类,小事从我做起》校本教材。该教材低段教材6课时,高段教材9课时,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要,并在春晖小学举行了教材首发仪式。县教育局统一将垃圾分类课程纳入教学不少于6课时,确保师生对于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和参与率达到100%。

3、建立首个校园展示馆,实现垃圾分类教育智能化。县教育局在综合执法局、环保局、文明办等部门的支持帮助下,在春晖小学成立全县首个垃圾分类校园展示馆,预计8月底完工。通过模型、图片、文字等形式,展示垃圾分类的意义、方式、作用等。在展馆内,学生还可通过触屏式多媒体设备进行垃圾分类知识的学习,系统可根据学生的选择和判断即时进行互动式教学。

二、建设节约型校园,践行环境理念

1、深化光盘行动,弘扬节约传统。自20xx年起,县教育局组织全县87所中小学、幼儿园开展“光盘行动”。在各中小学餐厅"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辛”等“光盘行动”主题宣传语和图片在食堂的墙壁和餐桌上随处可见,累计已张贴宣传品20xx余幅。部分学校开展了泔水称重评比,并将评比结果量化上墙,以班级为基本单位一餐一称重、一周一评比,纵向班级比、横向年级比,让“光盘行动”落实于行动,做到光盘行动常规化。

2、控制厨余垃圾数量,实现无害化处理。20xx年开始,根据省食品安全县创建要求,县内所有学校的厨余垃圾全部由已获得特许经营权的德清旺能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进行统一收集、运输、处置。以经济杠杆控制餐厨垃圾数量,对厨余垃圾按照重量以105元/吨的标准收取相应费用,从而促动学校合理配置食品,从源头上杜绝浪费。严格执行《浙江省餐厨垃圾管理办法》,对不按规定处理餐厨垃圾的,予以500元以上20xx0元以下的罚款。

3、建设智慧生态校园,节约财产资源。利用互联网及信息化手段,大力推广无纸化办公和教学活动,逐步减少废纸、废渣等废弃物产生。建立了县教育系统办公平台,实现了文件、通知等信息的无纸化传达。利用智慧教育平台,开展在线调查和测试,节约了物质成本和时间成本,年均节约资金8万余元。引导各校开展“整洁教材传递行动”,教育学生爱护书本,将音乐、美术等部分教材传递给低年级继续使用,实现部分教材的循环利用,年均节约教材20xx0余册,节约资金16万余元。

三、打造两美化校园,营造环境氛围

1、设置分类垃圾桶,实现资源和垃圾分流。全县学校积极响应“美丽德清生态德清”建设号召,开展垃圾分类行动,已设置分类垃圾桶4000余个,并结合校园文化建设,在粘贴分类标识的基础上对垃圾桶进行美化,使垃圾桶也成为校园的一道靓丽风景。各校严格遵循有害垃圾单独投放、其他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原则,建立并完善了校内生活垃圾分类台账制度,记录生活垃圾种类、数量、去向等信息,并与收运单位做好交接、登记和统计等工作。对易腐类垃圾做到“日产日清”。

2、设立垃圾分类专管员,落实垃圾分类处置工作。全县各学校根据本校实际,成立了名为“生态卫士”垃圾分类专管员队伍,总计1000余人。食堂、教室、办公室、寝室等所有区域都实施专人负责,对垃圾分类工作进行监督,并将检查结果作为文明餐桌、文明办公室、文明班级、文明寝室等考核的重要指标。在实验室建立垃圾分类工作“双卫士”制度,由一名实验员和分管领导组成,共同负责有毒有害的垃圾的处置。全县各校都建立了实验室危险废物管理制度,并将实验室危险废物交由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危险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处置,建立交接登记制度,严格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制度,坚守“安全红线”不放松。

3、成立垃圾分类宣传志愿者团队,助推文明城市建设。结合德清县全国文明创建、巩固卫生县城复评,县教育局组织学校开展卫生、环保、文明等实践教育活动,德清四中、雷甸中学等学校组织师生成立了首个志愿者小分队、四叶草社团,向公众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发放垃圾分类宣传图册、劝导居民正确的垃圾分类方式,开展垃圾清理等。上半年,已有500余人次参与垃

推荐阅读:

对于工商企业管理实践课程及收获(十二篇)

有关巡视整改自我剖析材料汇总(八篇)

主题多方面思考问题实用(4篇)

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党课讲稿和企业专题党课讲稿(精)(8篇)

描写国企员工廉洁学习心得怎么写

主题电信网络诈骗工作及收获(5篇)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