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匡衡勤学文言文翻译注释及寓意简短(10篇)

实用范文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更新时间:2023-12-31 10:33:26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最新匡衡勤学文言文翻译注释及寓意简短一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鼎,衡小名也。时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衡邑人有言《诗》者,衡从之与语,质疑。邑人挫服,倒屣而去。衡追之,曰:“先生留听,更理前论!”邑人曰:“穷矣!”遂去不返。

匡衡字稚圭,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居家有蜡烛,光线却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凿穿墙壁引来邻居家的烛光,把书映照着光来读。同乡有个大户叫做文不识,家中富裕,有很多书。于是匡衡就到他家去做他的佣人却不求得到报酬。主人对匡衡的举动感到奇怪,问他,他说:“我希望能够读遍主人家的书。”文不识感到惊叹,就把书借给他。最终(匡衡)成为了大学问家。匡衡能够讲解《诗经》,人们为他编写了一首歌谣说:“没有人会讲解《诗经》,请匡鼎来。匡鼎来讲授《诗经》,能使人们开怀大笑。”“鼎”是匡衡的小名。当时的人们竟如此敬佩他,听他讲解《诗经》的人都开颜欢笑。街上有个人讲解《诗经》,匡衡前去听讲,与这个人讨论《诗经》中的疑难问题,这个人辩论不过,对他十分佩服,倒穿着鞋子跑了。匡衡追上去说:“先生请留步,听听我和你讨论刚才的问题。”那个人说:“我讲不出什么来了。”于是就跑了,不再返回。

1、不逮:指烛光照不到;逮:到,及。

2、穿壁:在墙上打洞;穿:凿。

3、以:用。。映:映照。

4、邑人:同县的人。

5、大姓:大户人家。致:给。

6、文不识:人名,姓文名不识。

7、与:即“与之”,给他。

8、佣作:做工辛勤劳作。

9、偿:报酬。

10、怪:以……为怪;对……感到奇怪。

11、愿:希望。

12、得:得到。

13、资给:资助给。

14、偿:报酬。

15、书:读书。

16、遂:于是,就。

17、大学:大学问家。

18、如是:如此。

19、匡衡:西汉经学家。

20、文不识:人名。

21、乃:于是。

22、与:给。

23、愿:希望。

24、得:允许。

25、遍:尽。

26、资:借。

27、以:把。

28、解颐:开颜而笑。

外因(环境和条件)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匡衡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和坚强毅力,终于一举成名。这就说明内因才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和第一位的原因,外因只是影响事物变化的条件,它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匡衡从一个贫困的少年,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最后得以成为一代大儒,甚至成为丞相治理天下,可以说他的一生是非常励志的,那么匡衡后期有着什么样的成就呢?他那么多年,那么辛苦的学习给他带来了什么样翻天覆地的变化呢?

匡衡早年的时候努力学习,为此还不惜在自己家的墙壁上凿了洞;做免费劳动力换取借书读的`机会。匡衡因此得以博览群书,其中匡衡研究最深入的还是《诗经》,而《诗经》在当时也是受到了很多学子的欢迎,因此匡衡受到了很多人的推崇,在几次和人辩论诗经之后,匡衡被推举为了官员,后来甚至成为了一个丞相,辅佐汉元帝,总理国家大小事务,可以说匡衡是中国历史上通过自己的经学修养成为丞相的经典角色。

匡衡在位期间积极陈述自己的治国之道,并且经常引经据典让人无法辩驳,这种做法也是当时才开始兴起的,后来也一直流传了下去,成为了很多文人学习的典范。后来在元帝后期的时候,宦官石显专政,不只是干预朝政,还怂恿皇帝增加赋税,导致民不聊生,但是因为元帝的宠信,别人也奈何不了他,直到后来成帝登基之后,匡衡上书弹劾石显,得以将他诛除,也算是他为当时的西汉朝廷做的最后的贡献了,之后就被弹劾罢官病逝了。可以说匡衡的一生成就不小,从一个世代务农的寒门子弟,逐渐成长为一代大臣,甚至被封侯赐地,被后世人尊称为一代名相。

匡衡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相,总体上来说他为人还算是正直,能够针对当时的弊端提出切实有效的见解,因此受到了很多人的称赞,而他勤奋好学的故事更是无数人从小就学习过的,那么这么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他的坟墓现状如何呢?

匡衡墓位于山东省峄城区,在匡衡的家乡附近,墓堆大约高达四米,直径有35米,整个坟墓的园区都种满了很多的林木,自墓穴建立以来就有不少的人因为纪念匡衡,前来吊唁,后来还建立了匡相祠,一直以来香火都不曾断绝,直到乾隆年间,当时的知县还重新修葺祠堂,并且请了当时著名的书法家梁巘题写了一块石碑,这一行“汉丞相乐安侯祠记”也是梁巘晚年的经典之作,但是这么一块石碑一直以来都缺乏保护,经历无数风雨,上面的字迹都已经有点风化了。

匡衡的坟墓一直以来都缺少保护,当时存世的那些匡衡祠也早已经变成了历史的尘埃,甚至就连封土南部都曾经被红卫兵挖了一个深坑,幸好还未抵达墓室,到了前些年更是落魄到了一定程度就连外面的一个石像都倒在了地上破碎了。匡衡墓的破败没落也引来了不少人的关注,所以在后来得到了地方政府的支持,重新修葺匡衡墓,修复了这些年来破损的地方,并且还将匡衡祠堂内部的壁画也进行了重新的绘制,使得整个匡衡墓焕发出了新的生机,成为了近代保护文物古迹的一大成功典范。

西汉时期,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啊!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匡衡(生卒年不详),字稚圭,东海承(今枣庄市峄城区王庄乡匡谈村,另一说为:山东省山东临沂市苍山县匡王村)人。西汉经学家,以说《诗》著称。元帝时位至丞相。

匡家世代务农,但匡衡却十分好学,勤奋努力,由于家境贫寒,他不得不靠替人帮工以获取读书资用。他曾拜当时的博士学习《诗经》。由于勤奋学习,他对《诗》的理解十分独特透彻,当时儒学之士曾传有“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之语,是说听匡衡解说《诗经》,能使人眉头舒展,心情舒畅,可见匡衡对《诗经》理解之深。但匡衡的仕途在一开始却并不平坦。根据汉朝规定,博士弟子掌握“六经”中的一经,即可通过考试获得官职,考试得甲科者,可为郎中,得乙科者为太子舍人,得丙科者只能补文学掌故。匡衡九次考试,才中了丙科,被补为太原郡的文学卒史。但匡衡对《诗经》理解之深,已为当时经学家们所推重,当时身为太子的元帝也对其深有好感。

元帝即位后,任用匡衡为郎中,迁为博士,给事中。这时,京城长安一带发生日蚀、地震等灾变,匡衡乘机上书,引用《诗经》表明上行而下效的道理,劝元帝“减宫室之度,省靡丽之饰,考制度,修内外,近忠正,远巧佞,”“任温良之人,退刻薄之吏,显洁白之士,昭无欲之路”(《汉书·匡衡传》,下引同),然后再在百姓中推广道德教化,弘扬礼让仁和之风。匡衡的奏书得到元帝的赞赏,匡衡因此迁为光禄大夫、太子少傅。

在后几年里汉元帝十分喜好儒术文辞,尤喜爱《诗经》,曾多次亲自听匡衡讲《诗》,对匡衡的才学十分赞赏,因此任匡衡为御史大夫。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丞相韦玄成病逝,匡衡又代为丞相,封乐安侯,辅佐皇帝,总理全国政务。匡衡可算是因明经而位极人臣的典型了。

匡衡任职期间,多次上疏陈述自己对朝廷政策的意见,陈述治国之道并经常参与研究讨论国家大事,按照经典予以答对,言合法义,博得元帝信任。每当朝廷大臣讨论政务时,匡衡总是引《诗经》为据,认为“六经者,圣人所以统天地之心,著善恶之归,明吉凶之分,通人道之意,使不悖于其本性者也。故审六经之指,则人天之望可得而和,草木昆虫可得而育,此永永不易之道也。”匡衡的主张得到元帝及成帝的支持,这与从汉朝中期就开始兴起的独尊儒术,推重经学,微言大义的社会风尚是分不开的,实际是汉朝统治者用以统治人民的一种手段。

元帝后期时,宦官石显为中书令,他结党营私,把持朝政,怂恿元帝加重赋役,剥削人民,但因有皇帝的宠幸,没人敢触犯他。成帝即位后,匡衡便上疏弹劾石显,列举其以前所犯罪恶,并纠举他的党羽,这是匡衡所做的最后一件铲除奸佞,为汉朝廷尽忠的事情。不久,匡衡与同僚间渐有离隙,被人弹劾,贬为庶民,返回故里,不几年,病死于家乡。

元帝封其为安乐侯,其侯国食封土地本为三十一万亩,匡衡利用郡图之误,非法扩大食封土地四万多亩。成帝时,司隶校尉骏等告其“专地盗土”(指扩大国界),被免为庶人。

最新匡衡勤学文言文翻译注释及寓意简短二

匡衡字稚圭,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鼎,衡小名也。时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衡邑人有言《诗》者,衡从之与语,质疑。邑人挫服,倒屣而去。衡追之,曰:“先生留听,更理前论!”邑人曰:“穷矣!”遂去不返。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

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姓文,名不识,家中非常富有,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最终匡衡学有所成。

匡衡能够讲解《诗经》,人们为他编写了一首歌谣说:“没有人会讲解《诗经》,请匡鼎来。匡鼎来讲授《诗经》,能使人们开怀大笑。”“鼎”是匡衡的小名。

当时的人们竟如此敬佩他,听他讲解《诗经》的人都开颜欢笑。街上有个人讲解《诗经》,匡衡前去听讲,与这个人讨论《诗经》中的疑难问题,这个人辩论不过,对他十分佩服,倒穿着鞋子跑了。

匡衡追上去说:“先生请留步,听听我和你讨论刚才的问题。”那个人说:“我讲不出什么来了。”于是就跑了,不再返回。

①逮:及,达到②佣:做佣人 ③资:供给,资助④ 以:把⑤ 遂:于是,就 ⑥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 凿壁借光 从字面上来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在邻居相隔的墙上凿开一个洞,偷偷地借邻舍的烛光读书。现在用这个成语来形容勤学苦读十分刻苦的样子。⑦。写出三个由勤学故事得来的成语:韦编三绝 秉烛夜读 悬梁刺股

最新匡衡勤学文言文翻译注释及寓意简短三

1、钝学累功:钝:迟钝,笨拙;累:积聚。愚笨的人只要刻苦学习,也能取得成就。

2、多歧亡羊:因岔路太多无法追寻而丢失了羊。比喻事物复杂多变,没有正确的方向就会误入歧途。也比喻学习的方面多了就不容易精深。

3、无的放矢:的:靶心;矢:箭。没有目标乱射箭。比喻说话做事没有明确目的,或不切合实际。

4、圆木警枕:用圆木做枕头,睡着时容易惊醒。形容刻苦自勉。

5、牛角挂书:把书挂在牛角上,边放牛边看书。比喻勤奋好学。

6、映雪读书: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形容读书刻苦。

7、断织劝学:原指东汉时乐羊子妻借切断织机上的线,来讽喻丈夫不可中途废学。后比喻劝勉学习。

8、力学不倦:力学:努力学习。倦:疲倦。勤勉学习而不知疲倦。

9、铁面枪牙:比喻坚忍不拔,刻苦自励。

10、夙夜匪懈:解释:夙夜,早晚,朝夕;匪,不;懈,懈怠。形容日夜谨慎工作,勤奋不懈。

11、万世师表:万世:很多世代,十分久远;师表:表率。值得永远学习的榜样。

12、学而不厌:厌,满足。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到不会厌烦的地步。

13、悬梁刺骨:形容刻苦学习。

14、夙兴夜寐:解释:夙,早;兴,起来;寐,睡。早起晚睡。形容勤奋。

15、囊萤映雪:原是车胤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书本,孙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奋苦学的故事。后形容刻苦攻读。

16、广师求益:师:效法,学习;益:提高。多方面学习,以增进学识。

17、囊萤映雪:用萤火虫照明读书,借着雪光照明读书。形容勤学苦读。

18、浮光掠影: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晃就消逝。比喻观察不细致,学习不深入,印象不深刻。

19、驽马十驾:原意是骏马一天的路程,驽马虽慢,但努力不懈,走十天也能够到达。比喻智力低的人只要刻苦学习,也能追上资质高的人。

20、孜孜不倦:孜孜,也作“孳孳”,努力不懈的样貌。不倦,不知疲倦。指工作或学习勤奋刻苦,不知疲倦。形容十分努力。

21、夺胎换骨:本为道家语,指夺人之胎以转生,易去凡骨为仙骨。后比喻学习前人不露痕迹,并能创新。

22、分甘绝少:绝:拒绝,引伸为不享受;甘:好吃的。好吃的东西让给人家,不多的东西与人共享。形容自我刻苦,待人优厚。

23、笃学好古:笃学:专心好学。指专心致至地学习古代曲籍。

24、穿壁引光:穿:凿通;引:引进。凿通墙壁,引进烛光。形容家贫读书刻苦。

25、勤学苦练:认真学习,刻苦训练。

26、枕戈尝胆:头枕兵器,口尝苦胆。形容刻苦自励,发愤图强,或报仇雪耻心切。

27、坐薪尝胆:指刻苦自励,奋发图强。

28、照萤映雪:利用萤火虫的光和白雪的映照读书,形容刻苦地读书精神。

29、引锥刺股:锥,锥子;股,大腿。晚间读书时想睡觉,就用锥子刺自我的大腿,以坚持清醒。形容学习勤奋刻苦。

30、分秒必争:一分一秒也必须要争取。形容抓紧时间。

31、笃志不倦:笃志:志向专一;倦:厌倦。指学习志趣专一,不知疲倦。

32、顿学累功:愚笨的人只要刻苦学习,也能取得成就。

33、折节读书:折节,改变过去的志趣和行为。改变旧习,发愤读书。

34、志坚行苦:行:行为。指意志坚定,行为刻苦。

35、勤勤恳恳:形容勤劳踏实。也形容勤恳的样貌。

36、学非所用:所学的不是所应用的,所应用的不是所学的。比喻学习与实践相脱节。

37、坚苦卓絶:坚毅刻苦的精神超越寻常。

38、埋头苦干:专心一意地刻苦工作。

39、圆木警枕:用圆木做枕头,睡着时容易醒,不会懒惰。形容鞭策自我,勤奋不懈。冬寒抱冰,夏热握火:形容发奋图强,刻苦磨练自我。

40、寝食俱废:觉也不睡,饭也顾不上吃。比喻极其焦虑不安,或学习工作极其紧张。

41、昼耕夜诵:白天种地,夜晚读书,形容抓紧时间学习,读书勤奋。

42、邯郸学步: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都城;学步:学习走路。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我会的东西忘了。

43、学如登山:学习象登山一样。比喻要努力攀登,逐步提高。

44、独学寡闻:独学:指自学而无以指导切磋。独自学习,无人切磋,则孤陋寡闻。形容孤偏鄙陋,见闻不多。

45、孙康映雪:比喻读书十分刻苦。

46、学无常师:学习没有固定的教师。即凡有点长处学问的人都是教师。

47、匡衡凿壁:后以之为刻苦读书的典实。

48、发愤忘食:努力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奋。

49、力学笃行:力学:努力学习。笃行:切实地实行。勤勉学习且确切实践所学。

50、群起效尤:大家一齐向坏的学习。

51、手不释卷:看书入迷,手都不舍得放下书,形容勤奋好学。释:放下;卷:指书籍。

52、刺骨悬梁:悬梁:以绳子系头挂在屋梁上。形容刻苦学习。

53、朝乾夕惕:乾,乾乾,即自强不息;惕,细心谨慎。形容一天到晚勤奋谨慎,没有一点疏忽懈怠。

54、鹘仑吞枣:把枣子整个儿吞下,不细嚼辨味。常比喻在学习上食而不化,不加分析。

55、攻苦食淡:攻:做;若:艰苦;淡:清淡。做艰苦的工作,吃清淡的食物。形容刻苦自励。

56、卧薪尝胆:薪:柴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57、悬梁刺股:把头发挂在梁上,用锥子刺自我的大腿。形容发奋刻苦学习。

58、学如穿井:穿:凿通。求学如同凿井。比喻在学习当中,学到的知识越深也就越难,所以为了获得更深的学问,必须要有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

59、十年寒窗:形容长年刻苦读书。

60、坐以待旦:待,等待;旦,天亮。坐着等天亮。多形容勤恳。

61、废寝忘餐:忘记了睡觉,顾不得吃饭。形容对某事专心致志或忘我地工作学习。

62、绝甘分少:绝:拒绝,引伸为不享受;甘:好吃的。好吃的东西让给人家,不多的东西与人共享。形容自我刻苦,待人优厚。

63、坚苦卓绝:坚忍刻苦的精神超过寻常。

64、废寝忘食:废,停止。寝,睡觉。忘,忘记,食,吃饭。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很刻苦,专心致志。

65、磨穿铁砚:磨穿了铁铸的砚台。形容立志不移,持久不懈。也形容笔墨功夫之深。

66、焚膏继晷:点上油灯,接续日光。形容勤奋地工作或学习。

67、刺股读书:比喻刻苦攻读。

68、十年磨剑:比喻多年刻苦磨练。

69、只争朝夕:朝,早晨;夕,晚上;朝夕,形容时间短暂。比喻抓紧时间,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目的。

70、磨砥刻厉:磨练砥砺。形容刻苦钻研。

71、凿壁偷光:凿穿墙壁引过光线。形容家境贫困仍刻苦勤学。

72、镞砺括羽:比喻人刻苦磨练,力求精进。镞砺,磨砺箭头;括羽,用羽毛装束箭尾。

73、笃志好学:笃志:专心一志,立志不变。专心致志,勤奋好学。

74、爱不释手:释:放下。喜爱得舍不得放手。

75、爱不忍释:对所喜欢的物品,爱得拿在手里久久不肯放下。

最新匡衡勤学文言文翻译注释及寓意简短四

一、孔子:韦编三绝

春秋时期的书,主要是以竹子制成竹简,然后在上面写字,一根竹简多则写几十个字,少则写八、九个字。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用牢固的绳子按次序编连起来才最后成书。通常,用丝线编连的叫“丝编”,用麻绳编连的叫“绳编”,用牛皮绳编连的叫“韦编”,其中为牛皮绳最为结实。像《周易》这样厚重的书,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通过牛皮绳编连起来的。

孔子“晚年喜易”,花了很大的精力,反反复复把《周易》读了许多遍,又附注了许多内容,不知翻开来又卷回去地阅读了多少遍。这样读来读去,就把串连竹简的皮条磨断了多次,每次磨断后不得不换上新的皮条再把书串编起来。即使读书读到了这样的境地,孔子还说:“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周易》的文与质了。”

“韦编三绝”这个典故正源于此。其中的“三”仅仅是个数量词,它是指当初孔子读《易经》这本书时,皮条断了很多次。

二、匡衡:凿壁偷光

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小时候很喜欢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也买不起书。怎么办?只好借书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人,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说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

由于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匡衡很着急,于是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只有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通过这样刻苦地学习,匡衡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三、苏秦、孙敬:悬梁刺股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他找到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另一头系在头发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时,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这就是孙敬悬梁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个著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于是他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这就是苏秦“刺股”的故事。

四、车胤、孙康:囊萤映雪

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这个时间背诵诗文。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格外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

同时代的孙康情况也是如此。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非常可惜。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了饱学之士。

五、祖逖、刘琨:闻鸡起舞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同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

从此以后,祖逖和刘琨约定,每天听到鸡叫声就起床练剑。不管刮风下雨,不管酷暑严冬,从来没有间断过。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练习,祖逖与刘琨都成为了文武双全的才俊。后来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也官至征北中郎将,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

六、朱买臣、李密:负薪挂角

汉朝时候的朱买臣,小时候,家里很穷,但喜欢读书。为了维持生活,他每天都得上山砍柴,没有时间读书。但是他好学不倦,常常背着柴一边走,一边看书。后来,朱买臣跟随上报帐本的官员押送行李车到长安,被同县人严助向皇帝推荐做了会稽太守。而隋朝的李密,少年时候被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他生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并不懊丧,回家以后,发愤读书,决定做个有学问的人。有一回,李密骑了一条牛,出门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汉书》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读书。此事被传为佳话。

七、李贺:呕心沥血

李贺,唐朝著名诗人,人称“诗鬼”。他自幼聪慧,七岁能写诗作文,十余岁便名扬文坛。相传李贺写诗不先立题,而是注重到生活中去发掘素材。每次出门,他总是骑着一匹瘦马,肩背一个布锦囊,后面跟着一个小童仆。他边行边思索,吟得佳句,就用随身所带笔砚,在马上写成诗条,投入锦囊。有时满载而归,囊中鼓鼓的;有时终日穷思苦索,竟不得佳句,囊空如洗。

知子莫若母,李贺的母亲知道儿子创作勤奋,更了解儿子身体经不起这样的折腾。一天晚上,李贺回了家,他母亲就让侍女接过布锦囊,倒出李贺所记的诗条,一看,写的真不少。母亲又是高兴又是心疼,说:“这孩子,非要把心呕出来才肯罢休啊!”李贺立在一旁,并不说话。饭后,他从侍女那里取回诗条,研好墨,铺好纸,把白天所记的诗句连缀成篇,然后存到别的袋子里,除非喝得大醉或有其他重要的事,他通常都是这样。

由于作诗太刻苦,损坏了健康,李贺只活了27岁便去世了。但他短暂的一生,却给后世留下二百四十余首诗歌,其中有许多世代相传的名句,如“天若有情天亦老”、“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石破天惊逗秋雨”等等。

“沥血”一词出自韩愈《归彭城》:“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既是说挖出心肝来当纸,滴出血来写文章。后来,人们便把“呕心”和“沥血”合在一起,表达费尽心思、用尽心血的意思。

八:欧阳修:画荻教子

欧阳修,北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和史学家。4岁那年,父亲调任泰州判官,不久便去世了。父亲生前为官清廉,喜欢交结朋友,乐于接济穷人,死后家里没有留下任何财物,穷得上无片瓦,下无寸地。转眼间,欧阳修到了上学的.年龄,其他同龄孩子都进书馆读书去了,可母亲郑氏却没钱送欧阳修读书,心里非常着急。怎么办呢?郑氏非常清楚,连纸张笔墨都买不起,私塾先生就更加请不起了,所以还是决定自己来教儿子读书写字。没有课本,郑氏就把自己学过的诗文逐一回忆起来,教儿子读,教儿子背。

就在郑氏为没有笔墨纸砚发愁时,有一天,她在河边洗衣服,飕飕的霜风吹得沙滩上的芦苇七零八落,被折断的芦苇杆把一片平整的沙地划得沟沟壑壑,似字非字,这给郑氏启发很大,她灵机一动,用衣蔸从河滩上捞取了些许细沙,又折来几根芦苇杆,回家后,她把细沙装进一个大盘里抹平,就用沙盘当纸,用芦杆代笔,手把手地开始教儿子写字习文。欧阳修就这样在沙盘上跟着母亲一笔一画地学,反反复复地练,每字每句都要一丝不苟地读熟写好才肯罢休。

在母亲的辛勤培育下,欧阳修夜以继日、废寝忘食,专心读书,终成“一代文宗”,成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经学家、金石学家、目录学家和谱牒学家。

九、司马光:日力不足、继之以夜

说起熬夜这件事,想必已经是很多人的日常,我们常常说羡慕古人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然而真的是这样吗?那可不一定,因为古代也有workholic(工作狂),而其中最著名的一位,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司马光。

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幼年时,担心“患记不若人”,每次私塾的老师讲解完课文后,其他同学只要基本会背诵了,就出去休息、玩耍,而他却独自留下来,关起门来争分夺秒、专心苦读,直到能够背的烂熟于心为止。刻苦的学习,让他的学业突飞猛进,20多岁就高中进士。

编撰《资治通鉴》时,司马光在刻苦学习、钻研之余,对自己的要求也是非常严格。他日日秉烛到深夜,凌晨又伏案提笔,由于十分困倦,,便叫人做了一个光滑的圆木枕,睡在上面,只要一翻身,头便落枕,随即便会被惊醒,继续伏案,故名曰“警枕”。其修改过的书稿堆了整整两间屋子,且全部由工笔楷书写成,没有一个草书字体。

司马光这种“日力不足,继之以夜”的精神,生动地阐发了“勤能补拙”、“天道酬勤”的道理,成为了宋代以来勤学励志的典范。

十、杨时:程门立雪

这个成语讲的是宋朝的杨时苦心求学的故事:杨时考中了进士,却不去做官,而是到河南颍昌拜程颢为师进行学习。程颢死后,又在赴任浏阳县令的途中,不辞劳苦,绕道洛阳,拜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以求在学问上更进一步。那时,他已经四十岁了。

有一天,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因对某问题产生不同看法,为求得一个正确答案,他俩一起去老师家请教。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浓云密布。他们行至半途,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冷飕飕的寒风肆无忌惮地灌进他们的领口。他们把衣服裹得紧紧的,匆匆赶路。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打扰老师,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

这时,远山如玉簇,树林如银妆,房屋也披上了洁白的素装。杨时的一只脚冻僵了,冷得发抖,但依然恭敬侍立。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他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

最新匡衡勤学文言文翻译注释及寓意简短五

1、然糠照薪:烧糠照明。比喻勤奋学习。

2、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学习好像追赶什么,总怕赶不上,赶上了又怕被甩掉。形容学习勤奋,进取心强。又形容做其他事情的迫切心境。

3、十年磨剑:比喻多年刻苦磨练。

4、映雪读书: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形容读书刻苦。

5、一曝十寒:曝:晒。原意是说,虽然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可能生长。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

6、手不释书:犹手不释卷。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7、朝三暮四:原指玩弄手法欺骗人。后用来比喻常常变卦,反复无常。

8、废寝忘食:废:停止。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

9、有始无终:有开始没有结尾。指做事不做到底。

10、囊萤映雪:原是车胤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书本,孙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奋苦学的故事。后形容刻苦攻读。

11、为德不终:指没有把好事做到底。同“为德不卒”。

12、绝少分甘:好吃的东西让给人家,不多的东西与人共享。形容自我刻苦,待人优厚。

13、摩顶放踵:从头顶到脚跟都擦伤了。形容不辞劳苦,不顾身体。

14、夜以继日:晚上连着白天。形容加紧工作或学习。

15、十年寒窗:形容长年刻苦读书。

16、悬梁刺骨:形容刻苦学习。

17、临池学书:临:靠近,挨着。指刻苦练习书法。

18、继晷焚膏:继:继续,接替;晷:日光;膏:油脂,指灯烛。点燃蜡烛或油灯接替日光照明。形容夜以继日地勤奋学习或工作。

19、攻苦食淡:攻:做;若:艰苦;淡:清淡。做艰苦的工作,吃清淡的食物。形容刻苦自励。

20、据鞍读书:在马背或驴背上读书。后多形容学习勤奋。

21、凿壁偷光: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22、冬寒抱冰,夏热握火:形容刻苦自勉。

23、见异思迁:迁:变动。看见另一个事物就想改变原来的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

24、志坚行苦:行:行为。指意志坚定,行为刻苦。

25、虎头蛇尾:头大如虎,尾细如蛇。比喻开始时声势很大,到之后劲头很小,有始无终。

26、刻苦耐劳:刻苦:很能吃苦;耐:禁得起受得住。工作勤奋,经得住繁重的劳累。

27、有头无尾:有开头没有收尾。指没有把事情做完。

28、坐薪悬胆:坐卧在柴草上,悬胆尝其味。比喻刻苦自励,奋发图强。

29、勤学好问:勤奋学习,不懂的就问。比喻善于学习。

30、刺股读书:比喻刻苦攻读。

31、刺股悬梁:形容刻苦学习。

32、三心二意:又想这样又想那样,犹豫不定。常指不安心,不专一。

33、孳孳不倦: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34、积雪囊萤:积雪:南朝孙康映雪读书。囊萤:晋代车胤把萤火虫装在口袋里,借荧光读书。形容刻苦攻读。

35、旰食宵衣:天色很晚才吃饭,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形容勤于政事。

36、孙康映雪:比喻读书十分刻苦。

37、不辞劳苦:辞:推托。劳苦:劳累辛苦。不逃避劳累辛苦。形容人不怕吃苦,毅力强。

38、穿壁引光:穿:凿通;引:引进。凿通墙壁,引进烛光。形容家贫读书刻苦。

39、孜孜不倦:孜孜:勤勉,不懈怠。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40、兢兢业业:形容做事谨慎勤恳。

最新匡衡勤学文言文翻译注释及寓意简短六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最宝贵的是时间,最无情的也是时间。所以我们应当好好地利用宝贵的时间,来勤奋学习。

在我们中国古往今来以往有很多人,珍惜时间、勤奋学习来造就他们的伟迹。

大家都明白宋濂给他的弟子写的《送东阳马生序》,写的是他从小家里贫困可是他爱读书,所以就借别人的书来抄,即使天冷也不敢怠慢,之后长大就到处去求学,即使鞋走烂了,叫走破了也要去求学,最终宋濂成为了一个成功的文学家。

还有我们最熟悉的《照壁偷光》匡衡他出身农家,却喜欢读书。他年轻时家里贫穷,白天给人做雇工来维持生计,晚上才有时间读书。可是家里穷得连灯烛也点不起。邻家灯烛明峦,却又照可是来。匡衡就想出个法子,在贴着邻家的墙上凿穿一个孔洞,“偷”它一点光亮,让邻家的灯光照射过来。他就捧着书本,在洞前映着光来读书。

这就是珍惜时间,勤奋学习的典范,还有很多我就不一一举例了。

陆游在《短歌行》曰:“人寿几何?逝如朝霞。时无重至,华不在阳。”人生短短几个秋,说起来也是弹指一挥间。无论你干什么事情你都要珍惜时间,切不可慨叹人生的苦短,让时间白白的从你身边流逝。

异常是对于学者来讲仅有珍惜时间才能创造自我的价值,为人类的礼貌发展,开拓新的知识天地。科技才能进一步发展,为祖国腾飞奉献自我的才华。反之,不珍惜时间,碌碌无为的过日子,最终到了老了才会后悔自我年轻时没有珍惜时间好好学习,到了老了脑袋里什么也没有这真是“少壮不努力,老大与伤悲”啊!

是啊,我们此刻仅有珍惜时间,勤奋学习,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一个成功的人,一个对国家有贡献的人。

最新匡衡勤学文言文翻译注释及寓意简短七

大家好,我是六(2)的马涛,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刻苦学习,天天向上》。

我们大家都即将小学毕业,不久就要跨入中学的大门,许多家长都想让孩子上好的学校,将来有一个好前途。但是,如果我们不认真学习,再好的中学也不能保证什么,将来也不会有什么作为。俗话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就是讲了这个道理。

那么该怎么刻苦学习呢?古人匡衡就是这方面的典范。他小时候家里很穷,所以白天要干活,养家糊口。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来安心读书。因为穷,他买不起蜡烛,所以天一黑,就无法看书了。匡衡很着急。

但他有一个邻居很富有,一到晚上就点起所有蜡烛,把屋子照得通亮。匡衡想在他家读书,便对他说:“我晚上想读书,可买不起蜡烛,能否借用你家的一寸之地呢?”邻居却瞧不起比匡衡,就恶毒地挖苦说:“既然穷得买不起蜡烛,还读什么书呢!”匡衡听后便气愤地回家了。

匡衡回到家中,悄悄地在墙上凿了个小洞,邻居家的烛光就从这洞中透过来。他借着这微弱的光线,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渐渐地读了许多书。

匡衡就是这样勤奋学习的,后来他做了汉元帝的丞相,成为西汉时期有名的学者。

其实刻苦学习的人不仅有匡衡,还有悬梁刺股的孙敬和苏秦,囊萤映雪的孙康和车胤等等。

你看,古今中外有多少人因为刻苦学习而走上成功之路。如果我们也想像匡衡那样功成名就,就必须要努力学习,长大报效祖国。从今天起,不,就是此刻,身为学生的我们定下自己的努力方向,一步一个脚印走好为祖国奉献的每一步吧!

立志成才,我们无所畏惧,向未来的彼岸远征。

报效祖国,我们无所保留,向成功的巅峰攀登!

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

最新匡衡勤学文言文翻译注释及寓意简短八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x(x)班的。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勤奋好学是开启成功的钥匙》。

古诗有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诗告诉我们:在读书学习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可走,也没有顺风船可乘,如果你想在书山学海中汲取更多的知识,勤奋和刻苦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勤奋好学,才会有所收获;只有坚持不懈,才会不断进步。

下面,我讲三个有关“勤奋好学”的历史典故。第一个是“凿壁偷光”,讲的是西汉的匡衡幼时凿穿墙壁、引入邻居的烛光而刻苦读书的故事。第二个是“囊萤映雪”,讲的是晋代的车胤夏天的夜晚用口袋装些萤火虫来照明读书、晋代的孙康冬天的夜晚利用雪的反光勤奋苦学的故事。第三个是“悬梁刺股”,讲的是东汉的孙敬为了晚上读书不打瞌睡,竟然把头发用绳子绑在房梁上;战国的苏秦为了深夜读书,竟用锥子刺腿来警醒自己、振奋精神的故事。由于勤奋好学,这些人无不功成名就——匡衡成为一代名相,车胤成为饱学之士,孙康官至吏部尚书,孙敬成为大学问家,苏秦成为大政治家。我因此得出一个结论:勤奋好学不仅是开启成功的钥匙,更是走向成功的阶梯!

在我们身边,也有勤奋好学的榜样,比如我们班的“学霸”张含笑,她坚持刻苦学习,考试成绩每学期几乎都是。

当然,有些同学也很“勤奋”,但却没有“勤奋”在点子上。他们有的“勤奋”地玩儿手机,成为“无所不能的手机控”;有的“勤奋”地玩儿游戏,成为“战无不胜的游戏王”;有的“勤奋”地看电视,成为“戴上眼镜的‘博士后’”……常言道: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如果“手机控们”、“游戏王们”、“博士后们”能把玩的劲头用在读书学习上,何愁不能天天有收获、年年有进步呢!

茅以升爷爷曾说,勤奋是成功之母。而我要说,勤奋好学不仅是开启成功的钥匙,更是走向成功的阶段!同学们,从现在开始吧,做一个勤奋好学的人,让我们每天都有新进步。那么,我们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绚丽多彩!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最新匡衡勤学文言文翻译注释及寓意简短九

1、不逮:指烛光照不到;逮:到,及。

2、穿壁:在墙上打洞;穿:凿。

3、以:用。。映:映照。

4、邑人:同县的人。

5、大姓:大户人家。致:给。

6、文不识:人名,姓文名不识。

7、与:即“与之”,给他。

8、佣作:做工辛勤劳作。

9、偿:报酬。

10、怪:以……为怪;对……感到奇怪。

11、愿:希望。

12、得:得到。

13、资给:资助给。

14、偿:报酬。

15、书:读书。

16、遂:于是,就。

17、大学:大学问家。

18、如是:如此。

19、匡衡:西汉经学家()。

20、文不识:人名。

21、乃:于是。

22、与:给。

23、愿:希望。

24、得:允许。

25、遍:尽。

26、资:借。

27、以:把。

最新匡衡勤学文言文翻译注释及寓意简短十

1、读书是最好的学习。追随伟大人物的思想,是最富有趣味的一门科学。普希金

2、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张潮

3、读书贵能疑,疑乃可以启信。读书在有渐,渐乃克底有成。《格言联壁》

4、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格言联璧》

5、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长疾瘤。(清)袁牧

6、读书勿求多,岁月既积,卷帙自富。(清)冯班

7、读书必专精不二,方见义理。(明)薛煊

8、或作或辍,一曝十寒,则虽读书百年,吾未见其可也。(明)吴梦祥

9、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咀,终不知味也。(宋)朱熹

10、读书之法无它,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宋)朱熹

11、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先于读书。(宋)朱熹

12、读书要玩味。(宋)程颢

13、学乃身之宝,儒为席上珍。君看为宰相,必用读书人。《神童诗·劝学》

14、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儿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神童诗·劝学》

15、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蠢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清)袁牧

16、凿壁偷光,聚萤作囊;忍贫读书,车胤匡衡。(元)许名奎

17、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宋)程颢

18、读书当将破万卷;求知不叫一疑存。《对联集锦》

19、立品直须同白玉;读书何止到青云。《对联集锦》

20、勤者读书夜达旦;青藤绕屋花连云。《对联集锦》

推荐阅读:

病患沟通心得体会(精选10篇)

2023积极分子考察表填写实用(7篇)

推荐安全生产年度培训计划表范文(四篇)

描写年轻干部违纪心得体会和方法(4篇)

推荐庆七一建党周年主持词汇总(四篇)

对于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内容标语报告

标签: 文言文 简短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