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会工作积极分子主要事迹和感想(十一篇)

实用范文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更新时间:2024-01-03 18:28:03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关于社会工作积极分子主要事迹和感想一

在个案工作中,社会工作者所使用的技巧有其自身的特点:这种技巧带有很强的针对性,即a技巧是a工作者针对a个案,而换成b工作者运用于b个案身上,往往成效不大,甚至会适得其反;这种技巧带有社会工作专业的伦理和知识系统,必然是以案主为本的理念去实施;这种技巧具有经验层面上的意义,有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味在,往往是被科学理论嗤之以鼻的方法却在某一个案身上适得其所;这种技巧并不伟大也不花哨,我们并不排除类似“以暴制暴”这种高危高难技巧的使用,但是我们不可以忽视细微之处的技巧应用,也许就是一句话一个表情一个动作的合理使用,也许就是平常的聊天谈心——因为在专业关系建立的环节上,让案主感受到工作者的信任、关怀和可以帮助他解决问题的力量,整个个案就成功了一大半。

总体上来说,在个案的辅导中,要找寻到有针对性的技巧,才可以有的放矢。这里我就以我所做的一个个案为例来阐述一下这种针对性的重要性。在20xx年3月到11月(除去暑假两个月)这段时间里,我重点进行了一个个案的辅导,在整个辅导过程中,有快乐,有痛苦;有满足,有失望;有成就,有不足。撇去各种个案工作的流程和方法,这里将把重点放在个案的技巧使用上——当然这只是针对我所进行的这一个个案进行叙述的。

一.个案基本介绍我在20xx年3月开始进行一个对外来打工子弟学校帮教的社区项目,主题为“我的明天在哪里——对民工子弟小学的帮教活动”。在这个项目进行过程中,我们制定计划时就是有针对性的进行重点的一对一帮辅,以达到养成他们的思考习惯、训练他们的思维方式、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拓宽他们的认识领域、锻炼他们的生活技能和组织能力、培养他们的道德感和责任感的目的。我的帮辅对象是江湾镇沪皖振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杨梅——一个存在困难但是自己却由于年龄的原因没有认识到自己所存在问题的小女孩,是整个外来民工子女的代表。在和杨梅接触的时间中,我发现她主要存在了如下一些问题(见下表):

杨梅的问题所在

1.贫困,城市里没有社会地位,属于被歧视的弱势人群2.接受不到良好的教育,被排斥在正规教育之外3.未来的前途渺茫,几乎是沿着一条“小学毕业——回家乡上初中——城市里打工”的模式发展4.成绩不好,对于学习缺乏热情5.过于调皮,克制力差6.会说谎7.遵守规则纪律和对他人承诺的能力较差8.自身无法认识到今后的方向

家庭环境

1.家庭经济条件差,无法做到担负起教育子女的责任2.父母文化程度低,家庭教育层次有局限3.对子女教育态度和方式狭窄4.家庭中存在重男轻女思想5.家庭所处的周围环境较差6.家庭附近没有玩伴,适合杨梅游戏的合适场所几乎没有7.有比较强的地域观念

学校适应情况

1.学校硬件条件差2.师资力量差,老师们本身缺乏足够的人格魅力3.无法接受到良好的教育4.课堂纪律涣散5.考试状况不尽如人意,作弊等现象严重6.杨梅对学校归属感不强7.男女生有明显的界限,互相有对抗的情绪

针对下表的各种问题,我采取了各种不同方法,希望可以改变杨梅目前的状况,使得她意识到自己未来的命运是掌握在她自己手中的道理。在这整个帮教的过程中,一些技巧的使用十分的重要,因为杨梅不是别人就是她自己:她的脾气,她的个性,她的习惯谁又可以取代得了呢?所以需要有专门针对她的技巧在。

二.一些具体技巧的应用

2.做一个“大哥哥”在确定杨梅为我的个案时,首先要说明的是并不是因为杨梅自己已经意识到了自身的问题和困难而找寻到我,而是我从和她的接触当中发现了她存在的问题,反过来主动去和她建立一种专业关系。从杨梅的角度出发,我代表的是一种可能的娱乐机会,一个可以给她的原有生活注入新鲜感的大哥哥。

有这样一个杨梅心里一直想成为的大学生在她的身边陪着她游戏、吹牛,在初期,无疑会给杨梅带来好奇和兴趣,但是随着个案辅导的深入进行,杨梅会因为各种她不感兴趣的枯燥学习和说教而烦扰,此时就会对我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使得整个个案的进展受到阻力。所以,倘若我一开始就以一个“辅导员”的角色出现,在最初的新鲜过后,在杨梅的眼里,我将和她严厉的老师及父母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因此,我的想法就是成为杨梅的好朋友,成为一个亲切值得信赖的“大哥哥”。

如果从社会工作的伦理出发强调说,工作者不可以对案主移情,治疗就是治疗,不应该产生任何工作之外的感情因素。那么,我个人不敢十分的苟同这种说法。不同的个案有不同的案主有不同的情况出现,一味的因循守旧照般书本,只会使得眼光狭隘,工作做不到随机应变。]在杨梅的辅导中,她只是一个12岁的孩子,她的天真无邪她的无拘无束、她所生活的环境、她的未来极有可能的发展方向都使得我痛心——然而杨梅自己并不知道。

成为她的朋友,成为她的大哥哥,一方面是我的想法,另一方面又是杨梅不自觉的感情流露,她太需要一位大学生哥哥给她带来不一样的生活方式了。因此,我可以说,做一个哥哥般的大朋友,是我和杨梅心灵上的默契,是一件顺理成章,自然而然的事情。杨梅的父母重男轻女,对她进行粗放式的管教;杨梅的老师自身文化素质能力有限,是一个逼迫她完成各种作业考试的“铁面老师”;杨梅的小伙伴们同样也是一群和她有相同背景的孩子,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一位大学生哥哥,无疑可以给杨梅带来关怀、信任,也无疑可以在今后的辅导中,降低枯燥感,使得她在一种没有压力的气氛中开心学习。

比如在我帮助她辅导英语时,杨梅和我说,她总是默写不出单词来,不知道怎么样才好。通过我在帮教中的观察,不是默写不出来,而是没有去背单词,只是简单的“看单词”。于是我告诉她我们一起来背单词,看谁背的多,规定一个时间,大家互相背,等时间到了后开始默写,最后看谁默写出来的数量又多又准确率高,胜利者有奖励。

在这个时候,我不是老师,杨梅也不需要担心受到责难和批评,一个大哥哥在和她进行单词默写的游戏啊!她会在这种环境下其乐融融的学习。再比如,在辅导学习之外的游戏活动中,“做一个大哥哥”表现的更加淋漓尽致了。在参观复旦校园,上海博物馆时,我牵着她的手带领她认识大学认识城市,此时我是一个大哥哥;在采集标本时,她教我各种花草的名称,我和她一路走下来有说有笑,此时我是一个大朋友。

前面已经提到过,成为杨梅的大哥哥朋友,是种心灵上的默契。那么,我又是如何“行使”这个角色的呢?我觉得这个问题要这样看,整个进程中并没有刻意为辅导而做“大哥哥”的时刻,而是不自觉中已经将角色固定住了。在和杨梅的接触中,首先我并没有把自己置于一个高高在上的治疗师的位置,调整好心态后当一下子接触到这群10岁左右的孩子被他们亲切的“大哥哥”一喊时,自己就默认了这个称谓了;

其次,要有持久的耐心和毅力,杨梅的性格比较倔强,有的时候会和我发脾气,那么,一个大哥哥当在他“小妹妹”发脾气时应该怎么办呢?这样一想后,就可以比较好的处理问题了;再次,大哥哥要学会倾听,杨梅大大咧咧的说话时,有的时候会发表一些对所在城市仇恨的话,此时,我是等她倾述完后再指正她的想法可取和不可取的地方,而不是直接告诉她“你的想法不对,这里这里有问题,那里那里不应该”。做一个大哥哥朋友,这个是我整个个案做下来的成功所在。没有这一点为基础,任何的辅导活动,任何的技巧都是空谈——因为这就是一个的技巧。

2.赏识教育杨梅在学习上缺乏热情,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老师父母不断的逼迫学习,填鸭式教育所造成的,我对杨梅的辅导,很大一部分精力是花在提高她的学习兴趣上面,希望可以通过她对学习的重视从而掌握改变自己命运的能力。

此时我采取了一种赏识教育的技巧,即肯定杨梅任何一次进步,任何一个与众不同的想法,而不是漠视之或者打击她的积极性。我的想法是,小孩子的想象力是最为丰富的了,同时小孩子也是正处于求知的黄金时期,因此缺乏学习热情只要采取适当的方法是完全可以改善的,赏识教育就是一个相当不错的办法。在鼓励和夸奖面前,杨梅会显得比较的腼腆,但是我知道她听进了这些对她的赞扬,可能这些赞扬在我以前都很少出现。在肯定的评价下面,杨梅才会更加对自己有自信,知道自己优势所在,从而可以激进她这方面才能的展示。比如,在采集标本的过程中,我自己本身的知识有限,有些植物经常报不出名字,但是杨梅可以很轻松的报出,因为她对于这些的接触比我多很多,此时,我就表扬她很聪明,自然课学的不错,比我的知识要丰富,然后再虚心的向她学习。

2.以身作则,树立具有感染力的榜样在整个辅导过程中,我都贯穿着这样一个思想:一个多认识几个英语单词,或者能够说出一些天文术语的孩子决不会比另一个缺乏这些知识的孩子在未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所以我要做的就是改变杨梅的思维方法,看事物想问题的角度,从而可以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由“按照父辈的道路走下去”变成“自己选择自己要走的路”。

但是,这种态度和价值观都不是通过短暂的学习可以改变的,这些都要培养,而且必须都是潜移默化中的影响。因此,通过她亲近的“大哥哥朋友”的一言一行去感染她,树立一个具有感染力的榜样,从而让她自己意识到要怎么做。

那么,要如何去做呢?我的常用语言是“你要像大哥哥这样……”“你这样做有没有考虑别人的想法呢?如果换成你处于那样的位置你会这么做吗?”“大哥哥之所以这么想这么做是因为……,你觉得这样处理的好吗?”;常用的行动是教导杨梅做什么事情时先自己示范的做一遍,特别是像礼貌的打招呼,不打扰别人休息,过马路时遵守交通规则等看似平常但无处不在的小细节上,我都有意识的去培养她,带领她做好。

比如和杨梅在一起时,每次当我发现她说谎话时,都劝告她要做一个诚实的好孩子,比如在互通书信时,一开始杨梅总是找出各种理由搪塞我,我就告诉她,“如果你答应了别人的一件事情,那么你就要认真的去完成它,不可以辜负别人对你的“期望”,否则别人会很失望。我没有收到你的信我感觉非常的失望,就像如果我答应了今天陪你去玩但是却没有来时和你的失望是一样的。并且你答应别人的事情没有做到的时候不要去编造一些谎言去推脱,而是要诚实的告诉别人‘对不起,我没有做,但是我下次会把它做好的’,这样才是一个好孩子应该具备的品质,你要做一个好孩子。”不久以后,我就等来了她的第一封信,虽然笔触是幼稚的,但是毕竟是迈出了一步。

2.情景刺激(激励)法这有些类似于激将的方法。杨梅心里有一股隐隐的期盼,就是成为一名像我一样的大学生。于是我就想出了带领她参观复旦校园的方法,借以刺激她学习的动力,如果在未来当她想放弃时脑子里可以闪现出曾经在复旦的快乐时光,也许可以重新恢复勇气和信心。当杨梅走在复旦的校园里时,总是东看看西看看,对于什么东西都很好奇,在教学楼前看着背着书包进进出出的大学生们,言谈出又再次流露出想上复旦这样优秀大学的愿望。随后我带着她在相辉堂的草坪上坐下来,聊天和游戏,杨梅甚至在草坪上翻起了筋斗,我可以体会到这个孩子内心涌现出的快乐和满足。

除了参观复旦校园这种环境刺激外,在辅导中,我还会使用这样的语言:“在20分钟里背不出这么多单词,没有我厉害吧”“漫画书上画的那些画你是画不出来的”“你要是作文写的好,少于5个错别字,我就请你吃冰淇淋!”。激励的适时应用是很有必要,我觉得这种技巧要因人而异,并且得取决于工作者和案主的熟悉程度。因为杨梅的个性要强倔强,我又和她很熟悉,关系比较亲密,因此,通过使用一定的激励刺激,往往可以产生出人意料的效果。

2.同理心的使用(针对不同的对象使用不同的谈话)在辅导杨梅的过程中,除了有专门针对她的直接治疗外,还有针对杨梅所处的周围环境而展开的间接治疗,这里就主要是指和杨梅所在的小学以及和她的父母的接触。在和杨梅所在的沪皖振华小学接触中,他们的校领导在初次接待我们的时候并没有对我们有过多的盘问和检查,而是表现出一种欢迎的姿态。

但是随着我们拜访学校次数的增多和接触的深入,我们发现学校对我们还是持一种谨慎的保留态度的,比如只会把放学后的课外时间给我们上课,并且上课的内容并不影响该校老师的教学进度,就是说,我们只是扮演一个给孩子多些欢笑多些和大学生接触的机会的角色,而实质上学习的改善完全是由该校老师控制。

于是,我们就采取了一种主动和学校沟通的技巧,先陈述老师们在诸如英语教学上的固有缺点将导致孩子们也跟着走歪路,然后陈述我们的优势,再次我们提出我们的想法:我们想批改杨梅所在班级的全部学生的期中语文考试作文。一开始校方不同意我们的提议,我们就用“死缠烂打”的策略,终于使得校方妥协同意了我们的请求。总体上来看,在和小学接触中,双方都比较配合。在和杨梅父母接触中,我是采取“一半黑脸一半白脸”的策略。

因为杨梅的父母对我的到来并不欢迎,在他们的思想里,由于我的身份和他们的身份不一样,潜意识的抗拒心理使得他们认为我的出现只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我和他们谈话中,一般都是顺着他们的意思讲下去,但是当他们对杨梅采取偏激的教育方法时,我又会严肃的和他们讲道理,声明自己的立场。

比如他们抱怨城市的市容如何野蛮、城市人多么歧视他们这些外地人时,我就回答说“现在这种情况确实是大面积存在,有很多的城里的人抱有这种的偏见,是他们的不对。做点生意过日子很辛苦,还要抚养杨梅的上学读书,我想只有杨梅好好的学习才对得起你们父母。”通过这种同理心的使用,可以比较好的让对方初期对我的不欢迎态度得到一定程度的减轻,从而利于工作的全面展开。

三.一些体会在长达6个多月的时间中,技巧肯定不仅仅就上述几点,上面所列出的只是结合主题来说具有代表性的,即在个案工作中,任何一种技巧的使用都要就事论事,就人论人,具有针对性。在我辅导杨梅的过程中,的感受就是倘若我们没有成为朋友,倘若我不是她的大哥哥,而是学生老师,那么,整个辅导进行到中后期,当杨梅失去了一开始的好奇和新鲜感后,工作就并不会如现在顺利了。

因此,和她成为亲密的朋友,是这个个案的成功之处,同时也是其他性质的个案所不可能具备的技巧。在各种理论中,都强调了工作者和案主应该保持工作的关系,甚至划定了“个人空间”的概念,即工作者和案主的接触应该限定在1.2-1.6m的社会领域里。

而在杨梅的个案中,这种原则并不适用,因为她并不是发现自己有困难有需求找到我请求帮助,而是她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有困难有哪些方面的需要,但是从我的角度出发,我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她身上出现的问题,她命运的走向,于是通过帮教的形式去辅导她,那么,这个时候,成为杨梅的大哥哥朋友是的介入手段和工作方法。

同理心的正确使用是个案工作中的一个重点,而这种“正确使用”即意味着在不同的环境下不同的语境中对症下药,达到效果。不同的社会身份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这是一个理论基础,在分别和杨梅、杨梅父母、所在学校接触中,都需要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来阐述自己的意见,有的时候还需要通过符号语言如姿势、表情等来沟通。

同理心把握的分寸有度,可以限度的接纳案主,使得工作顺利开展。技巧又可以分成宏观技巧和微观技巧,宏观技巧大而化之,就是一种工作手段的运用,比如带领杨梅通过参观复旦校园的办法刺激她认真学习就是一例;微观技巧是在各种言谈举止间体现出来的,比如通过以身作则去感染杨梅让她自觉的去改善自己的缺点和弱点,这是一种“近朱者赤”的效应。

杨梅的个案一方面是对杨梅的辅导,另一方面又是对我的辅导:当在设施老化的教室里上课时,当看见这些天真的孩子灿烂的笑容听见他们无拘束的谈话时,当走在杨梅家所在的简陋棚户区时,当她急切的向我诉说苦恼时,当收到她的第一封信时,我知道个案工作的本质——改变,已经在杨梅身上悄无声息的开始了。希望当无数条小流汇聚在一起时,将会是另一番天地。

关于社会工作积极分子主要事迹和感想二

社会工作的本质就是“改变”,“总把新桃换旧符”大概是一个真实的写照了。在工作的过程中,为了限度的达到使案主改变的目的,各种方法和技巧的应用就必不可少。尤其是在个案工作中,社会工作者专业技巧的使用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这体现了各个社会工作者不同特点和应变能力,体现了个案中工作者和案主一对一的治疗特点。试想,在专业知识掌握大相径庭的情况下,一个善于处理问题的工作者可以比一个呆板的按照书本知识运筹的工作者更能深入案主的内心世界,从而获得案主的充分信任和支持,在这种信任和支持的基础上,工作的开展就会相对的容易和顺利。

在个案工作中,社会工作者所使用的技巧有其自身的特点:这种技巧带有很强的针对性,即a技巧是a工作者针对a个案,而换成b工作者运用于b个案身上,往往成效不大,甚至会适得其反;这种技巧带有社会工作专业的伦理和知识系统,必然是以案主为本的理念去实施;这种技巧具有经验层面上的意义,有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味在,往往是被科学理论嗤之以鼻的方法却在某一个案身上适得其所;这种技巧并不伟大也不花哨,我们并不排除类似“以暴制暴”这种高危高难技巧的使用,但是我们不可以忽视细微之处的技巧应用,也许就是一句话一个表情一个动作的合理使用,也许就是平常的聊天谈心——因为在专业关系建立的环节上,让案主感受到工作者的信任、关怀和可以帮助他解决问题的力量,整个个案就成功了一大半。

总体上来说,在个案的辅导中,要找寻到有针对性的技巧,才可以有的放矢。这里我就以我所做的一个个案为例来阐述一下这种针对性的重要性。在20xx年3月到11月(除去暑假两个月)这段时间里,我重点进行了一个个案的辅导,在整个辅导过程中,有快乐,有痛苦;有满足,有失望;有成就,有不足。撇去各种个案工作的流程和方法,这里将把重点放在个案的技巧使用上——当然这只是针对我所进行的这一个个案进行叙述的。

一.个案基本介绍我在20xx年3月开始进行一个对外来打工子弟学校帮教的社区项目,主题为“我的明天在哪里——对民工子弟小学的帮教活动”。在这个项目进行过程中,我们制定计划时就是有针对性的进行重点的一对一帮辅,以达到养成他们的思考习惯、训练他们的思维方式、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拓宽他们的认识领域、锻炼他们的生活技能和组织能力、培养他们的道德感和责任感的目的。我的帮辅对象是江湾镇沪皖振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杨梅——一个存在困难但是自己却由于年龄的原因没有认识到自己所存在问题的小女孩,是整个外来民工子女的代表。在和杨梅接触的时间中,我发现她主要存在了如下一些问题(见下表):

杨梅的问题所在

1.贫困,城市里没有社会地位,属于被歧视的弱势人群2.接受不到良好的教育,被排斥在正规教育之外3.未来的前途渺茫,几乎是沿着一条“小学毕业——回家乡上初中——城市里打工”的模式发展4.成绩不好,对于学习缺乏热情5.过于调皮,克制力差6.会说谎7.遵守规则纪律和对他人承诺的能力较差8.自身无法认识到今后的方向

家庭环境

1.家庭经济条件差,无法做到担负起教育子女的责任2.父母文化程度低,家庭教育层次有局限3.对子女教育态度和方式狭窄4.家庭中存在重男轻女思想5.家庭所处的周围环境较差6.家庭附近没有玩伴,适合杨梅游戏的合适场所几乎没有7.有比较强的地域观念

学校适应情况

1.学校硬件条件差2.师资力量差,老师们本身缺乏足够的人格魅力3.无法接受到良好的教育4.课堂纪律涣散5.考试状况不尽如人意,作弊等现象严重6.杨梅对学校归属感不强7.男女生有明显的界限,互相有对抗的情绪

针对下表的各种问题,我采取了各种不同方法,希望可以改变杨梅目前的状况,使得她意识到自己未来的命运是掌握在她自己手中的道理。在这整个帮教的过程中,一些技巧的使用十分的重要,因为杨梅不是别人就是她自己:她的脾气,她的个性,她的习惯谁又可以取代得了呢?所以需要有专门针对她的技巧在。

二.一些具体技巧的应用

2.做一个“大哥哥”在确定杨梅为我的个案时,首先要说明的是并不是因为杨梅自己已经意识到了自身的问题和困难而找寻到我,而是我从和她的接触当中发现了她存在的问题,反过来主动去和她建立一种专业关系。从杨梅的角度出发,我代表的是一种可能的娱乐机会,一个可以给她的原有生活注入新鲜感的大哥哥。

有这样一个杨梅心里一直想成为的大学生在她的身边陪着她游戏、吹牛,在初期,无疑会给杨梅带来好奇和兴趣,但是随着个案辅导的深入进行,杨梅会因为各种她不感兴趣的枯燥学习和说教而烦扰,此时就会对我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使得整个个案的进展受到阻力。所以,倘若我一开始就以一个“辅导员”的角色出现,在最初的新鲜过后,在杨梅的眼里,我将和她严厉的老师及父母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因此,我的想法就是成为杨梅的好朋友,成为一个亲切值得信赖的“大哥哥”。

如果从社会工作的伦理出发强调说,工作者不可以对案主移情,治疗就是治疗,不应该产生任何工作之外的感情因素。那么,我个人不敢十分的苟同这种说法。不同的个案有不同的案主有不同的情况出现,一味的因循守旧照般书本,只会使得眼光狭隘,工作做不到随机应变。]在杨梅的辅导中,她只是一个12岁的孩子,她的天真无邪她的无拘无束、她所生活的环境、她的未来极有可能的发展方向都使得我痛心——然而杨梅自己并不知道。

成为她的朋友,成为她的大哥哥,一方面是我的想法,另一方面又是杨梅不自觉的感情流露,她太需要一位大学生哥哥给她带来不一样的生活方式了。因此,我可以说,做一个哥哥般的大朋友,是我和杨梅心灵上的默契,是一件顺理成章,自然而然的事情。杨梅的父母重男轻女,对她进行粗放式的管教;杨梅的老师自身文化素质能力有限,是一个逼迫她完成各种作业考试的“铁面老师”;杨梅的小伙伴们同样也是一群和她有相同背景的孩子,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一位大学生哥哥,无疑可以给杨梅带来关怀、信任,也无疑可以在今后的辅导中,降低枯燥感,使得她在一种没有压力的气氛中开心学习。

比如在我帮助她辅导英语时,杨梅和我说,她总是默写不出单词来,不知道怎么样才好。通过我在帮教中的观察,不是默写不出来,而是没有去背单词,只是简单的“看单词”。于是我告诉她我们一起来背单词,看谁背的多,规定一个时间,大家互相背,等时间到了后开始默写,最后看谁默写出来的数量又多又准确率高,胜利者有奖励。

在这个时候,我不是老师,杨梅也不需要担心受到责难和批评,一个大哥哥在和她进行单词默写的游戏啊!她会在这种环境下其乐融融的学习。再比如,在辅导学习之外的游戏活动中,“做一个大哥哥”表现的更加淋漓尽致了。在参观复旦校园,上海博物馆时,我牵着她的手带领她认识大学认识城市,此时我是一个大哥哥;在采集标本时,她教我各种花草的名称,我和她一路走下来有说有笑,此时我是一个大朋友。

前面已经提到过,成为杨梅的大哥哥朋友,是种心灵上的默契。那么,我又是如何“行使”这个角色的呢?我觉得这个问题要这样看,整个进程中并没有刻意为辅导而做“大哥哥”的时刻,而是不自觉中已经将角色固定住了。在和杨梅的接触中,首先我并没有把自己置于一个高高在上的治疗师的位置,调整好心态后当一下子接触到这群10岁左右的孩子被他们亲切的“大哥哥”一喊时,自己就默认了这个称谓了;

其次,要有持久的耐心和毅力,杨梅的性格比较倔强,有的时候会和我发脾气,那么,一个大哥哥当在他“小妹妹”发脾气时应该怎么办呢?这样一想后,就可以比较好的处理问题了;再次,大哥哥要学会倾听,杨梅大大咧咧的说话时,有的时候会发表一些对所在城市仇恨的话,此时,我是等她倾述完后再指正她的想法可取和不可取的地方,而不是直接告诉她“你的想法不对,这里这里有问题,那里那里不应该”。做一个大哥哥朋友,这个是我整个个案做下来的成功所在。没有这一点为基础,任何的辅导活动,任何的技巧都是空谈——因为这就是一个的技巧。

2.赏识教育杨梅在学习上缺乏热情,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老师父母不断的逼迫学习,填鸭式教育所造成的,我对杨梅的辅导,很大一部分精力是花在提高她的学习兴趣上面,希望可以通过她对学习的重视从而掌握改变自己命运的能力。

此时我采取了一种赏识教育的技巧,即肯定杨梅任何一次进步,任何一个与众不同的想法,而不是漠视之或者打击她的积极性。我的想法是,小孩子的想象力是最为丰富的了,同时小孩子也是正处于求知的黄金时期,因此缺乏学习热情只要采取适当的方法是完全可以改善的,赏识教育就是一个相当不错的办法。在鼓励和夸奖面前,杨梅会显得比较的腼腆,但是我知道她听进了这些对她的赞扬,可能这些赞扬在我以前都很少出现。在肯定的评价下面,杨梅才会更加对自己有自信,知道自己优势所在,从而可以激进她这方面才能的展示。比如,在采集标本的过程中,我自己本身的知识有限,有些植物经常报不出名字,但是杨梅可以很轻松的报出,因为她对于这些的接触比我多很多,此时,我就表扬她很聪明,自然课学的不错,比我的知识要丰富,然后再虚心的向她学习。

2.以身作则,树立具有感染力的榜样在整个辅导过程中,我都贯穿着这样一个思想:一个多认识几个英语单词,或者能够说出一些天文术语的孩子决不会比另一个缺乏这些知识的孩子在未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所以我要做的就是改变杨梅的思维方法,看事物想问题的角度,从而可以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由“按照父辈的道路走下去”变成“自己选择自己要走的路”。

但是,这种态度和价值观都不是通过短暂的学习可以改变的,这些都要培养,而且必须都是潜移默化中的影响。因此,通过她亲近的“大哥哥朋友”的一言一行去感染她,树立一个具有感染力的榜样,从而让她自己意识到要怎么做。

那么,要如何去做呢?我的常用语言是“你要像大哥哥这样……”“你这样做有没有考虑别人的想法呢?如果换成你处于那样的位置你会这么做吗?”“大哥哥之所以这么想这么做是因为……,你觉得这样处理的好吗?”;常用的行动是教导杨梅做什么事情时先自己示范的做一遍,特别是像礼貌的打招呼,不打扰别人休息,过马路时遵守交通规则等看似平常但无处不在的小细节上,我都有意识的去培养她,带领她做好。

比如和杨梅在一起时,每次当我发现她说谎话时,都劝告她要做一个诚实的好孩子,比如在互通书信时,一开始杨梅总是找出各种理由搪塞我,我就告诉她,“如果你答应了别人的一件事情,那么你就要认真的去完成它,不可以辜负别人对你的“期望”,否则别人会很失望。我没有收到你的信我感觉非常的失望,就像如果我答应了今天陪你去玩但是却没有来时和你的失望是一样的。并且你答应别人的事情没有做到的时候不要去编造一些谎言去推脱,而是要诚实的告诉别人‘对不起,我没有做,但是我下次会把它做好的’,这样才是一个好孩子应该具备的品质,你要做一个好孩子。”不久以后,我就等来了她的第一封信,虽然笔触是幼稚的,但是毕竟是迈出了一步。

2.情景刺激(激励)法这有些类似于激将的方法。杨梅心里有一股隐隐的期盼,就是成为一名像我一样的大学生。于是我就想出了带领她参观复旦校园的方法,借以刺激她学习的动力,如果在未来当她想放弃时脑子里可以闪现出曾经在复旦的快乐时光,也许可以重新恢复勇气和信心。当杨梅走在复旦的校园里时,总是东看看西看看,对于什么东西都很好奇,在教学楼前看着背着书包进进出出的大学生们,言谈出又再次流露出想上复旦这样优秀大学的愿望。随后我带着她在相辉堂的草坪上坐下来,聊天和游戏,杨梅甚至在草坪上翻起了筋斗,我可以体会到这个孩子内心涌现出的快乐和满足。

除了参观复旦校园这种环境刺激外,在辅导中,我还会使用这样的语言:“在20分钟里背不出这么多单词,没有我厉害吧”“漫画书上画的那些画你是画不出来的”“你要是作文写的好,少于5个错别字,我就请你吃冰淇淋!”。激励的适时应用是很有必要,我觉得这种技巧要因人而异,并且得取决于工作者和案主的熟悉程度。因为杨梅的个性要强倔强,我又和她很熟悉,关系比较亲密,因此,通过使用一定的激励刺激,往往可以产生出人意料的效果。

2.同理心的使用(针对不同的对象使用不同的谈话)在辅导杨梅的过程中,除了有专门针对她的直接治疗外,还有针对杨梅所处的周围环境而展开的间接治疗,这里就主要是指和杨梅所在的小学以及和她的父母的接触。在和杨梅所在的沪皖振华小学接触中,他们的校领导在初次接待我们的时候并没有对我们有过多的盘问和检查,而是表现出一种欢迎的姿态。

但是随着我们拜访学校次数的增多和接触的深入,我们发现学校对我们还是持一种谨慎的保留态度的,比如只会把放学后的课外时间给我们上课,并且上课的内容并不影响该校老师的教学进度,就是说,我们只是扮演一个给孩子多些欢笑多些和大学生接触的机会的角色,而实质上学习的改善完全是由该校老师控制。

于是,我们就采取了一种主动和学校沟通的技巧,先陈述老师们在诸如英语教学上的固有缺点将导致孩子们也跟着走歪路,然后陈述我们的优势,再次我们提出我们的想法:我们想批改杨梅所在班级的全部学生的期中语文考试作文。一开始校方不同意我们的提议,我们就用“死缠烂打”的策略,终于使得校方妥协同意了我们的请求。总体上来看,在和小学接触中,双方都比较配合。在和杨梅父母接触中,我是采取“一半黑脸一半白脸”的策略。

因为杨梅的父母对我的到来并不欢迎,在他们的思想里,由于我的身份和他们的身份不一样,潜意识的抗拒心理使得他们认为我的出现只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我和他们谈话中,一般都是顺着他们的意思讲下去,但是当他们对杨梅采取偏激的教育方法时,我又会严肃的和他们讲道理,声明自己的立场。

比如他们抱怨城市的市容如何野蛮、城市人多么歧视他们这些外地人时,我就回答说“现在这种情况确实是大面积存在,有很多的城里的人抱有这种的偏见,是他们的不对。做点生意过日子很辛苦,还要抚养杨梅的上学读书,我想只有杨梅好好的学习才对得起你们父母。”通过这种同理心的使用,可以比较好的让对方初期对我的不欢迎态度得到一定程度的减轻,从而利于工作的全面展开。

三.一些体会在长达6个多月的时间中,技巧肯定不仅仅就上述几点,上面所列出的只是结合主题来说具有代表性的,即在个案工作中,任何一种技巧的使用都要就事论事,就人论人,具有针对性。在我辅导杨梅的过程中,的感受就是倘若我们没有成为朋友,倘若我不是她的大哥哥,而是学生老师,那么,整个辅导进行到中后期,当杨梅失去了一开始的好奇和新鲜感后,工作就并不会如现在顺利了。

因此,和她成为亲密的朋友,是这个个案的成功之处,同时也是其他性质的个案所不可能具备的技巧。在各种理论中,都强调了工作者和案主应该保持工作的关系,甚至划定了“个人空间”的概念,即工作者和案主的接触应该限定在1.2-1.6m的社会领域里。

而在杨梅的个案中,这种原则并不适用,因为她并不是发现自己有困难有需求找到我请求帮助,而是她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有困难有哪些方面的需要,但是从我的角度出发,我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她身上出现的问题,她命运的走向,于是通过帮教的形式去辅导她,那么,这个时候,成为杨梅的大哥哥朋友是的介入手段和工作方法。

同理心的正确使用是个案工作中的一个重点,而这种“正确使用”即意味着在不同的环境下不同的语境中对症下药,达到效果。不同的社会身份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这是一个理论基础,在分别和杨梅、杨梅父母、所在学校接触中,都需要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来阐述自己的意见,有的时候还需要通过符号语言如姿势、表情等来沟通。

同理心把握的分寸有度,可以限度的接纳案主,使得工作顺利开展。技巧又可以分成宏观技巧和微观技巧,宏观技巧大而化之,就是一种工作手段的运用,比如带领杨梅通过参观复旦校园的办法刺激她认真学习就是一例;微观技巧是在各种言谈举止间体现出来的,比如通过以身作则去感染杨梅让她自觉的去改善自己的缺点和弱点,这是一种“近朱者赤”的效应。

杨梅的个案一方面是对杨梅的辅导,另一方面又是对我的辅导:当在设施老化的教室里上课时,当看见这些天真的孩子灿烂的笑容听见他们无拘束的谈话时,当走在杨梅家所在的简陋棚户区时,当她急切的向我诉说苦恼时,当收到她的第一封信时,我知道个案工作的本质——改变,已经在杨梅身上悄无声息的开始了。希望当无数条小流汇聚在一起时,将会是另一番天地。

关于社会工作积极分子主要事迹和感想三

项目名称:情系中秋节,爱驻光荣院

项目负责人:

指导教师:

项目方案:

1.项目名称

2.项目主题

3.项目服务对象:

4.项目背景

5.项目设计的意义

6.项目实施地点介绍及服务对象需求分析

7.项目目标及其目的

8.项目介入方法与策略

9.项目开展注意事

10.项目经费预算

11.项目评估

一、项目名称

情系中秋节,爱驻光荣院

二、项目主题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关爱老人,共度中秋。

三、服务对象:光荣院入住老人及工作人员

四、项目背景: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即将到来,老人们热切盼望与家人团聚,欢度佳节。由于各种原因,老人们不能够与家人团聚,缺少慰藉感,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心理使老人们在生活上感到更加孤单寂寞。

光荣院有入住老人7名,都在60岁以上有四名工作人员。其中大部分是生活能够自理的老人,少部分老人因为各种病症需卧床休养。除了给予老人生理上的照顾,还要更多的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

针对以上问题以及现实情况,我们小组成员决定在中秋节开展一次活动。

五、项目设计的意义:

本次项目秉承“情系中秋节,爱驻敬老院”的理念,通过慰问活动,

为光荣院的老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与服务,给他们带去温暖的同时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从而我们的同学们也可以利用本次机会,在活动中充实自己。

老年人像夕阳一样,虽然逐渐隐去,但仍然散发着自己的光辉,在社会生活中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体现着自己的价值,也表达了对老年人的希望,希望他们通过一系列的康复活动,能够克服生活中的困难,以积极的心态思考生命的意义、体验晚年的全新生活。

六、项目实施地点及服务对象需求分析

前期工作准备:联系好光荣院的工作人员,取得他们的支持与配合,向参与人员讲述活动的安排,以及活动中的各项注意事项; 实施地点:光荣院

服务对象需求分析:大多数老年人通过政府救助和儿女的支持,基本都解决了温饱问题,但他们同时又受到其他许多问题的困扰。首先一个比较突出的是生理健康问题。

人到老年,或多或少有些病痛,许多老人更受到慢性疾病的长期困扰,加上平时缺少锻炼或无力照顾自己,如何加强自我保健、多获取一些有关保健方面的信息成为许多老人急需了解的问题。

其次是心理健康或情绪健康方面的问题,儿女由于生活或工作方面的压力,大多很难做到天天到老人面前探望、嘘寒问暖或听老人说话,加上很多老人丧偶独居,或是交往多年的老友一个个故去,他们由此缺乏与人分享交流的机会以及亲友的心理支持,许多老人“留守”

在家里面对“空巢”,倍感生活空虚、情绪低落和孤独寂寞。

再次是精神健康问题,这主要是指许多老人对晚年生活不习惯或不适应,觉得失去生活目标和希望或感到自卑,开始怀疑自身存在的价值。这些问题和需要都要求我们小组工作能有所作为,能为这些老人提供帮助。

结合以上问题与小组与活动的实际情况,我们将针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和精神健康开展相关服务。

七、项目目标及其目的:

目标:减轻老人的孤独感,让老人感受到节日快乐的气氛。增强养老机构对机构老人的人文关怀。

目的:

1.引导养老机构加强组织老人自我保健和自我锻炼。

2.帮助老人通过分享消除孤独,加强老人与老人之间和老人与工作人员之间的沟通交流。。

3.引导养老机构增强对老人的人文关怀,提高对老人心理健康的关注度。

八、项目介入方法与策略:

介入方法

小组(社会工作)是一个很好的分享和支持的场所,同时比个案工作更经济,其成果更加明显,适用于小群体中开展。

关于社会工作积极分子主要事迹和感想四

一、会议背景:

众所周知,在西方,作为一门职业的社会工作已经有了100多年的历史了,然而在中国,尽管上世纪20-30年代就已经有了社会工作教育,但作为一门专门职业的社会工作迄今为止仍然没有能够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起来。近年来,“社会工作”日益引起党和政府的重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于社会学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呈上升趋势。党的xx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大力发展社会工作专业,培养社工人才;党的xx届六中全会提出了“要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重大决策,明确“社会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标志着我国社会工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很多新问题随之出现:贫富差距和区域不平衡出现;生态环境恶化加剧;快节奏的市场经济生活带来的巨大压力和亚健康;社会老龄化加剧而社会工作就是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协调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之一。

全国一些大城市如上海、深圳开始逐步建立自己的社工人才队伍,招聘专业社工进入社区、机构从事专门的社会工作事业;社会各界、各级政府正关注与支持社会学与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会学与社会工作正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为进一步加强华东地区社工专业人员交流与合作、提升专业素养,以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加强专业学习、进一步扩大社会学与社会工作专业的影响力,社工制度的发展是

社会文明的标志,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和谐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作为大学生要在社工工作中起到自己的作用,发挥我们应有的聪明才智和服务社会的热情,不断发展壮大社工队伍。在参与的过程中,在帮助别人、服务社会的同时,也提升实现个人的价值。社工被称为“社会工程师”,或是“社会医师”,所以我们要构建的和谐社会需要大量的社工人才。为了弘扬社工文化,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社工,我市工会20xx年华东地区社会管理工作经验研讨会。

二、活动主题:践行社工理念 实现社工价值

三、活动时间:

20xx年12月15日星期三上午9:00~11:30以及下午1:30~4:00的社会工作文化交流会

20xx年12月16日星期四全天的浦东新区工会及周边地区实地工作考察

20xx年12月17日星期五13:30~16:00经验交流会17:00~20:00晚宴

3.地点

第一天会议将在上海市新新潘晓大酒店三楼会议室举行

第二天在浦东新区工会及周边地区考察

第三天经验交流会在上海市新新潘晓大酒店三楼会议室举行,晚宴地址:上海市新新潘晓大酒店三楼宴客厅(宝山区华东新路508号近阜新路)

四、预算

1. 预算经费及来源

预算经费为5~6万元。来源为上海市总工会拨款。

2. 主要开支

三天开会的场地租借费,浦东新区工会及周边地区考察平均每人200元。会议住宿及晚宴均由上海市新新潘晓大酒店提供人均消费1000元。邀请函的印刷费用与会成员的饮水费卫生费等约700元,赠送纪念品以及与会人员合影留念1万元。

五、参加人员

华东地区社会管理工作者及华东地区20xx年度劳动模范人员等具体人员数以发放通知为准。

六、会议通知

会议通知以挂号信形式发放至参与人员所在街道。

七、会场布置

采用礼堂式的会场布置方案,以便能在有限的空间中容纳所有人。晚宴在酒店十人为一桌进行就餐。

八、配套设施

会场配有空调安全通道等配套设施以供,会议期间接送车辆由露鸿出租公司负责。

九、安全措施

第一天会场中配有专人维持秩序,以免发生各种事故。第二天去 七宝一日游以社区为单位发车,每辆车配一名向导。

二〇xx年三月十八日

关于社会工作积极分子主要事迹和感想五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提出的“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的要求,充分发挥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在预防矛盾风险、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中的重要作用,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建设高水平的平安健康穆棱。按照《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穆棱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的有关文件精神,深刻认识领会我国社会矛盾的新变化,着力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完善全社会参与社会心理服务的运行机制,强化党委政府和部门协作,逐步构建起以心理知识宣传普及为前端、心理问题监测预警为中端、高危人群精准干预为末端的“社会心理健康全程服务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解、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

今年要实现以下目标:

1.镇级心理工作办公室建成率达100%,各村依托村委会、农家书屋等场所,设立心理咨询室或社会工作室,村心理服务咨询室建成率达到80%,为村民提供心理健康服务。

2.特殊人群的排查发现率、登记造册率达到90%,监测预警及时率、个体干预率达到85%。

3.疑似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线索调查完成率、诊断及时率达到95%,报告患病率达到4‰以上。

4.普通人群心理健康教育覆盖率达到 100%,农村人群核心知识知晓率达到50%,村心理咨询开展率达80%。

5.镇综治工作平台中设立社会心理服务信息模块,心理服务信息入库率达到 100%;特殊人群社会心理服务电子档案建成率达到95%。

(一)建设“三级”心理服务平台

1.建设乡镇心理服务站。乡镇负责本级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依托综治中心,结合乡镇综治工作、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便民服务“四平台”建设,设立至少1个心理服务站,向公众提供心理健康服务。

2.建设村心理服务咨询室。镇负责辖区内各村心理咨询工作室或社会工作室建设,配备专(兼)职心理辅导人员、法律工作者及社会工作者。组织志愿者对村民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和心理疏导。绘制“心灵之旅”地图,标明社会心理服务指导中心、镇心理服务站、村心理咨询室等的地理位置,方便群众就近接受服务。

(二)培育社会心理服务人才队伍

1.社会心理服务队伍。将卫生院医护人员、村干部、网格员、社区民警、人民调解员等作为社会心理服务兼职工作者,组织开展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等方面知识的培训,提高其开展社会心理服务、心理疏导、危机干预和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进行系统培训,不断壮大社会心理服务力量。

2.志愿者队伍。积极鼓励专业人才和社会力量加入社会心理服务志愿者队伍,联合医疗机构、心理咨询机构、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等单位通过开展公益活动、分享会、朋辈支持等方式,为群众提供多元化的心理咨询服务、心理疏导和危机干预等心理支持。

(三)健全社会心理服务工作机制

1.建立组织领导机制。成立镇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党委分管政法领导任组长,分管卫生领导任副组长、卫生计生、组织、宣传、综治、维稳、司法、教育、科技、发改、财政、人社、民政、残联、市场监管、文广、信访、工会、团委、妇联、老龄、科协等负责人为成员,负责本辖区内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统筹推进社会心理服务工作。

2.健全部门协同机制。建立卫生计生、教育、司法、团委、妇联、残联、信访、民政等部门的社会心理服务子系统,以心理健康辅导室为平台,开展行业心理健康教育和评估、心理训练等服务,组织对职业人群、儿童青少年、老年人、妇女、残疾人、特殊人群、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群体实施心理干预,形成部门协调联动的工作格局。

3.完善宣传教育机制。发挥乡镇、村三级社会心理服务平台作用,动员社会组织、专业机构、企事业单位等,广泛开展心理健康宣传进机关、进村居、进企业、进工地、进市场、进家庭等服务活动。实现职业人群、儿童、青少年、老年人、妇女、残疾人、特殊人群、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全覆盖。利用电视、报刊、微信、微博等媒体加强宣传引导,建设一批心理健康教育阵地,每个村至少设置 1 个以上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橱窗(栏)。通过多种宣传途径,提高公众心理健康知识知晓率。

4.建立日常排查评估机制。发挥基层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的“底座”作用,组织村干部、网格员等进企入户,做好社会心理信息采集、特殊人群排查摸底等工作。对矛盾突出、生活失意、心态失衡、行为失常及性格偏执等五大类人群,尤其是涉恐、涉稳、重大刑事犯罪前科、涉毒、在逃、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重点上访人员等八类特殊人群,逐一建立社会心理服务电子档案,定期开展分析研判和风险评估工作,形成特殊人群心理服务与综治中心规范建设、社会矛盾风险化解、全科网格建设“三结合”的格局。

5.建立预警和干预机制。依托省平安建设信息系统,设立社会心理服务信息库,建立特殊人群心理问题红黄绿“三色等级预警”机制,即“红”色为高危对象、“黄”色为关注对象、“绿”色为一般对象。对流浪乞讨人员实施“心理救助”,对服刑、刑满释放人员及其家属实施“心理援助”,对涉毒、涉稳、邪教等人员实施“心理纠正”,对特殊利益群体实施“心理干预”,对社区矫正人员实施“心理疏导”,对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实施“救治救助”,努力实现高危对象无自伤自残、肇事肇祸,关注对象无恶意闹访、随意缠访,一般对象无消极冲动行为的“三无”目标。

6.建立“3+1”服务机制。建立矛盾化解(综治)、法律援助(司法)、帮扶救助(民政)与心理疏导干预(卫生计生)有机结合的3+1服务机制,将心理服务工作与市、乡镇、村三级综治工作平台相衔接,及时反映和协调群众利益诉求,消除和减少负面情绪;将心理服务与法律服务结合起来,帮助群众及时了解政策信息,提高法律素养和防护能力;将心理服务与帮扶救助结合起来,对家庭困难的精神障碍患者、心理失常等人员给予帮扶救助。

7.提升“走出去”的心防工作机制。整合各种心理服务资源,破解在心理咨询机构等待群众上门咨询的被动局面,发动乡镇、部门干部主动深入群众,收集需要心理干预疏导的情况,尤其是针对失独家庭、特殊利益诉求群体等“弱势群体”,组织心理咨询专家、乡镇和部门干部认真分析心理失衡原因,按照“一事一策、一人一方案”的原则,因人制宜、因事制宜,量身定制疏导方案,通过党政干部主动牵头、心理咨询师主动介入、公益组织志愿者主动帮扶、基层乡贤主动参与,按需调配最优心理服务力量,综合施策,取得实效。

8.完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预防管控机制。建立日常服务网和专业服务网的“两网互动”机制,按照患者基本情况、风险评估、救治救助情况建立“一人一档”,分类落实帮扶、救助、管控等保障措施;形成专科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帮扶关系,定期开展患者诊断复核、病情评估、治疗方案调整等“精防日”制度,提供诊断评估、分级管理、定期面访、治疗康复等服务,努力实现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六个零”,即排查零盲区、管理零遗漏、服务零距离、衔接零缝隙、处置零闪失、命案零容忍的目标。

9.强化心理服务信息互通机制。整合资源,建立卫生、综治、教育、司法、团委、妇联、残联、信访、民政等部门信息互通共享的运行机制。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沟通疏导、问题答疑等心理服务。开通咨询热线、微信公众号等服务,回应群众关切、缓解群众心理压力。将心理服务信息纳入政法信息化建设平台,实现数据共享和信息支持。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是平安建设和社会治理的基础性、源头性工作,是新时代总结提升推广的重要内容,各村务必引起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统筹抓好工作推进和督查落实等工作。

(二)加强宣传教育。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推送心理科普信息,加强基层心理健康促进与服务力量,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均等化,营造社会氛围。

(三)落实工作保障。参照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要求,加大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投入力度,将工作经费列入乡镇财政预算。

(四)完善奖补政策。落实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以奖代补监护责任,明确区分监护人“以奖代补”与残疾人护理补贴。

(五)强化督导考核。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把社会心理健康服务工作作为综治平安考核的内容,采用评估、督导、考核、激励、惩戒等措施,对因工作不重视、落实不到位导致工作任务未及时完成的,将在年底考核中予以扣分;对发生重特大案(事)件的,实行一票否决权制,并严肃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关于社会工作积极分子主要事迹和感想六

社会工作的本质就是“改变”,“总把新桃换旧符”大概是一个真实的写照了。在工作的过程中,为了限度的达到使案主改变的目的,各种方法和技巧的应用就必不可少。尤其是在个案工作中,社会工作者专业技巧的使用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这体现了各个社会工作者不同特点和应变能力,体现了个案中工作者和案主一对一的治疗特点。试想,在专业知识掌握大相径庭的情况下,一个善于处理问题的工作者可以比一个呆板的按照书本知识运筹的工作者更能深入案主的内心世界,从而获得案主的充分信任和支持,在这种信任和支持的基础上,工作的开展就会相对的容易和顺利。

在个案工作中,社会工作者所使用的技巧有其自身的特点:这种技巧带有很强的针对性,即a技巧是a工作者针对a个案,而换成b工作者运用于b个案身上,往往成效不大,甚至会适得其反;这种技巧带有社会工作专业的伦理和知识系统,必然是以案主为本的理念去实施;这种技巧具有经验层面上的意义,有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味在,往往是被科学理论嗤之以鼻的方法却在某一个案身上适得其所;这种技巧并不伟大也不花哨,我们并不排除类似“以暴制暴”这种高危高难技巧的使用,但是我们不可以忽视细微之处的技巧应用,也许就是一句话一个表情一个动作的合理使用,也许就是平常的聊天谈心——因为在专业关系建立的环节上,让案主感受到工作者的信任、关怀和可以帮助他解决问题的力量,整个个案就成功了一大半。

总体上来说,在个案的辅导中,要找寻到有针对性的技巧,才可以有的放矢。这里我就以我所做的一个个案为例来阐述一下这种针对性的重要性。在20xx年3月到11月(除去暑假两个月)这段时间里,我重点进行了一个个案的辅导,在整个辅导过程中,有快乐,有痛苦;有满足,有失望;有成就,有不足。撇去各种个案工作的流程和方法,这里将把重点放在个案的技巧使用上——当然这只是针对我所进行的这一个个案进行叙述的。

一.个案基本介绍我在20xx年3月开始进行一个对外来打工子弟学校帮教的社区项目,主题为“我的明天在哪里——对民工子弟小学的帮教活动”。在这个项目进行过程中,我们制定计划时就是有针对性的进行重点的一对一帮辅,以达到养成他们的思考习惯、训练他们的思维方式、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拓宽他们的认识领域、锻炼他们的生活技能和组织能力、培养他们的道德感和责任感的目的。我的帮辅对象是江湾镇沪皖振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杨梅——一个存在困难但是自己却由于年龄的原因没有认识到自己所存在问题的小女孩,是整个外来民工子女的代表。在和杨梅接触的时间中,我发现她主要存在了如下一些问题(见下表):

杨梅的问题所在

1.贫困,城市里没有社会地位,属于被歧视的弱势人群2.接受不到良好的教育,被排斥在正规教育之外3.未来的前途渺茫,几乎是沿着一条“小学毕业——回家乡上初中——城市里打工”的模式发展4.成绩不好,对于学习缺乏热情5.过于调皮,克制力差6.会说谎7.遵守规则纪律和对他人承诺的能力较差8.自身无法认识到今后的方向

家庭环境

1.家庭经济条件差,无法做到担负起教育子女的责任2.父母文化程度低,家庭教育层次有局限3.对子女教育态度和方式狭窄4.家庭中存在重男轻女思想5.家庭所处的周围环境较差6.家庭附近没有玩伴,适合杨梅游戏的合适场所几乎没有7.有比较强的地域观念

学校适应情况

1.学校硬件条件差2.师资力量差,老师们本身缺乏足够的人格魅力3.无法接受到良好的教育4.课堂纪律涣散5.考试状况不尽如人意,作弊等现象严重6.杨梅对学校归属感不强7.男女生有明显的界限,互相有对抗的情绪

针对下表的各种问题,我采取了各种不同方法,希望可以改变杨梅目前的状况,使得她意识到自己未来的命运是掌握在她自己手中的道理。在这整个帮教的过程中,一些技巧的使用十分的重要,因为杨梅不是别人就是她自己:她的脾气,她的个性,她的习惯谁又可以取代得了呢?所以需要有专门针对她的技巧在。

二.一些具体技巧的应用

2.做一个“大哥哥”在确定杨梅为我的个案时,首先要说明的是并不是因为杨梅自己已经意识到了自身的问题和困难而找寻到我,而是我从和她的接触当中发现了她存在的问题,反过来主动去和她建立一种专业关系。从杨梅的角度出发,我代表的是一种可能的娱乐机会,一个可以给她的原有生活注入新鲜感的大哥哥。

有这样一个杨梅心里一直想成为的大学生在她的身边陪着她游戏、吹牛,在初期,无疑会给杨梅带来好奇和兴趣,但是随着个案辅导的深入进行,杨梅会因为各种她不感兴趣的枯燥学习和说教而烦扰,此时就会对我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使得整个个案的

推荐阅读:

2024年公司员工生日会简报

主题思政课优秀教学案例怎么写

九年级《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范本

最新高中体育教师履职考核如何写(五篇)

推荐爱国卫生人才培训范文(7篇)

推荐四个对照自查自纠报告集合(精)(四篇)

标签: 积极分子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