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光的反射教学反思如何写(3篇)

实用范文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更新时间:2024-01-03 21:14:49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有关光的反射教学反思如何写一

前天上了光的反射一课,结果按我的教学设计课没上得完,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教学内容过多。

二、教学设计没有组织语言,遇到学生对光的反射在生活中的运用过少的了解认识把握不足,也就是还在自在王国没有进入自由王国。

三、教学准备不够,课前没有给学生相关知识的准备,教学器材也准备不够。

四、板书不够严谨,由于时间不足,抢着想上完课而随意板书,这与教学原则相背。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充分准备,备课: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充分考虑到课堂可能出现的情况,作好应变。

二、心中有教案,但不以教案为中心教学,以课堂上生成的东西为主,提高自己的课堂应对能力,努力使课堂教学成为艺术。

有关光的反射教学反思如何写二

同学在一根较长的注满水的水管的一端用石头敲击一次,乙同学在水管的另一端用耳朵贴着水管听声。乙同学听到的声音次数是

a.一次 b.两次

c.三次 d.四次

参考答案:c

光的反射练习题(判断题)

(1)树在河里形成的倒影,树在地面形成的影子本质上没有区别.( )

(2)发生漫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也在同一平面内.( )

(3)雨后晴朗的夜晚,人迎着或背着月光走时,看到地上发亮处都应是水.( )

答案:

(1)× (2)√ (3)×

光的反射练习题(填空题)

(1) 入射光线与镜面夹角是60°,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是_______.若入射角

增大10°,则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改变了_______.

(2) 太阳光线与水平面成45°角,现用一平面镜把太阳光线反射到竖直向下的水井

中,则平面镜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_______.

(3)光的反射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种.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物体表面上发生_____反射的缘故;在教室里,因“反光”从某个角度看不清黑板上的字,这是光的__________现象

(4)以相等的入射角射到镜面上某点的光线可以有______条,以某一角度入射到镜面

上某点的一条光线,有______条反射光线.

(5)一束光线垂直射向平面镜,反射角是______.

答案:

(1)60°,20°(2)67.5° (3)镜面反射,漫反射,漫,镜面反射

(4)无数,一 (5)0°(6)75°,130°

以上对光的反射练习题内容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很好的完成了吧,希望给同学们的学习很好的帮助,相信同学们会做的很好的哦。

光的反射同步选择题

(1)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b.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

c.入射角增大,反射角也同样增大

d.入射角大于反射角

(2)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间的夹角为60°,则反射光线与镜面间的夹角为( )

a.60° b.30° c.120° d.150°

(3)一束光垂直射到平面镜上,然后将平面镜转动θ角,入射光线保持不变,那么反

射光线的方向将改变( )

a.θ/2 b.θ c.2θ d.0

(4)关于光的反射定律的适用范围,正确的说法是( )

a.光的反射定律只适用于镜面反射

b.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c.光的反射定律不适用于垂直照射

d.光的反射定律适用于所有光的反射现象

(5)教室的墙壁对光产生的现象是( )

a.镜面反射 b.漫反射 c.不发生反射 d.两种反射同时产生

(6)平静的水面能清晰地映出岸上景物,就是大家通常说的“倒影”,则“倒影”是( )

a.正立的实像 b.倒立的实像 c.正立的虚像 d.倒立的虚像

(7)甲从一面镜子中能看见乙的眼睛,那么乙从这面镜子中( )

a.一定见到甲的眼睛

b.一定见不到甲的眼睛

c.可能见到,也可能见不到甲的眼睛

d.镜子的位置不同,结果也不同

(8)一条光线在物体表面上发生反射,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垂直,则( )

a.入射角为45° b.入射角为90° c.反射角为45°

d.入射光线垂直物体表面

(9)晚上,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小块平面镜平放在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则从侧面看去( )

a.镜子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b.镜子比较暗,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c.白纸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d.白纸比较暗,它发生了漫反射

答案:

(1)d (2)a (3)c (4)d (5)b (6)d (7)a (8)ac

(9)b

光的反射同步填空题

1、欲使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间的夹角为直角,则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应为 。

2、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反射角的大小为 。

3、入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增大5°,则反射光线与法线间的夹角增大 ,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间的夹角增大 。

4、池中水深3.5m,月球到水面距离是3.8×108m,池边的人看到池中月亮的像距水面 m。

5、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当太阳、月亮和地球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时,月亮恰好位于太阳和地球的连线上,在地球上就可以看到_________,这时地球上的部分地区则位于月亮的___________。

6、一束光线照在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光线向下与水平方向成30°角,在入射线不变时,转动镜面使反射光线竖直向上,入射线与镜面间成______角。

答案:

填空题

1、45度

2、0°

3、5°,10°

4、3.8*10^8

5、日食,影中

6、600

光的反射同步习题

1、 当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20°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_______。

2、 一束与镜面成40°角的光线射到平面镜,则入射角是________,反射角是_______,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________。

3、 当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垂直时,则入射角是_________。

4、 如果你从一块小平面镜中看到了另一位同学的眼睛,那么无论这个平面镜多么小,你的同学也一定能从平面镜中看到你的眼睛,这说明了光路的_________性。

5、 人们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物体表面上发生了_________的缘故。

6、 雨后初晴的月夜,地面坑洼,处有积水,在月光下行走时,如果发现前面某处特别亮,夜行者通常认为那是积水,他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坐在教室各个位置的同学,眼睛能清楚地看到黑板上面的字,这是由于:( )

a.粉笔字发出的光射入眼内

b.眼睛发出的光觉察到黑板上粉笔字

c.粉笔字对光产生了镜面反射

d.粉笔字对光产生了漫反射

8、 在黑暗的房子里,桌子上立着一平面镜,镜子后面是白色的墙,用手电筒正对着镜子和墙照射,则从侧面看去:( )

a.镜子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b.镜子比较暗,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c.白墙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d.白墙比较暗,它发生了漫反射

9、 一束光线斜射到平面镜上,当入射光线与镜面间的夹角逐渐减小时,则:( )

a.入射角逐渐增大,反射角逐渐增大

b.入射角逐渐减小,反射角逐渐减小

c.入射角逐渐增大,反射角逐渐减小

d.入射角逐渐减小,反射角逐渐增大

10、 利用平面镜使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100°,则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应该是:( )

a.100° b。80° c。40° d。50°

答案:

1、40°

2、50° 50° 100°

3、45°

4、可逆

5、漫反射

6、由于积水处发生镜面反射,因此显得特别亮

7、d

8、b

9、a

10、d

有关光的反射教学反思如何写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光的反射现象.

2.理解光的反射定律,能应用反射定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知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并能用来解释一些简单现象. 4.知道平面镜成像特点,并用来解释简单现象。

5.知道平面镜成像原理和虚像的概念。 6.知道平面镜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实验,总结得出光的反射定律和平面镜成像特点,培养观察、

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对光的反射定律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光的反射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通过对光路图的应用,逐渐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生动有趣的光学现象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 2.密切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用辨证的观点来看待事物,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 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教学重点】光的反射定律和平面镜成像的探究过程及对内容的理解

【教学难点】1.反射定律中“三线共面”这个结论的得出,要求学生有较高的抽象思维能力,分析归纳的能力。所以,“三线共面”是一个难点。

2.漫反射与镜面反射的区别,以及漫反射依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不仅抽象,学生还很容易根据思维定式而在理解中出错。因此,这也是一个难点。

3.实像和虚像的理解与区别。

【教具准备】光的发射定律探究仪,激光电筒,小平面镜,平面玻璃,蜡烛,火柴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照射在一个隐藏的平面镜上,让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学生猜测并回答光的传播方向为什么会改变。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引出光的反射:一束光线,从一种介质(空气)照在另一种介质(平面镜)表面上后,改变了光的方向,又回到原来的介质(空气)中去,这种现象叫光的反射。实际生活中,许多物体的表面都可以发生光的反射,人眼之所以看见一个本身并不发光的物体,就是因为从物体表面反射过来的光线进入人眼的结果。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光的反射”。

(二)进行新课

一、光的反射定律

实验1 学生观察: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引出概念。

利用光具盒介绍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入射点的概念,启发学生用数理结合的观点进一步观察入、反射光线的几何位置关系,学生找到它们的对称轴,用量角器量出对称轴与平面镜之间的夹角,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引入法线、入射角、反射角的概念。

实验2 教师演示:研究“三线共面” 利用自制教具,让学生观察纸板向前折和向后折时,能否观察到反射光线,总结光的反射定律的前两条内容: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

根据本实验,学生直观地认识到“三线共面”,突破了这一难点。 实验3 学生探究:研究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关系。

紧接着,让学生猜想及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并填写实验报告单(见附页),总结得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学生在表述结论时,有可能将入射角、入射光线叙述在前)

1

实验4 教师演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因果关系。

遮挡住反射光线,观察到入射光线依然存在;再遮挡住入射光线,观察到不再有反射光线。从而得出结论:先有入射光,才有反射光。教师强调光的反射定律的正确表述顺序,并板书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

[板书] 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教师接着点明光的反射定律实质上规定了反射光线沿什么方向射出。 多媒体演示:光路的可逆性。

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光的反射是可逆的。 [板书] 光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课件展示巩固性问题,深化对光的反射定律的全面理解。 例1:补充光路图,并求反射角和入射角。

30º

例2:补充光路图,并求反射角和入射角。

例3:在明亮处的两名同学,甲同学能通过镜子看到乙同学的眼睛,乙同学能看到甲的眼睛吗?如果甲同学在暗处,乙能看到吗?

通过例1练习基本光学作图法。

00通过例2让学生知道入射角为0,反射角也为0时的情况。并板书。

00[板书] 入射角为0时,反射角也为0

通过例3让学生加深对光的反射和光路可逆的理解。

二、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实验5 教师演示:研究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教师用小镜子反射光线,照入同学眼睛。

师问:会有什么感觉?周围的其他同学会有什么感觉?在平面镜上发生了什么样的反射呢? 课件展示镜面反射,总结出镜面反射的定义。

师问:如果在镜面上铺一张白纸,又会有什么感觉呢?原因是什么呢?这是因为白纸表面看起来很平滑,实际上表面上有很多凸凹不平的地方,一束平行光照在白纸上后,法线不再平行,根据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也不再平行。课件展示漫反射,总结出漫反射的定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之所以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桌子、墙壁、书本、正是由于它们表面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 总结:

1、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区别在于反射面是否平滑。

2、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板书]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讨论:甲同学说,雨后的夜晚,地面上亮处是水坑;而乙同学说,地面上暗处是水坑。你觉得他们谁说的正确?请说出理由。

结合课件讲解此问题。

2

通过这道讨论题,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更加深刻地理解漫反射的特点。

三、平面镜成像特点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提出问题:我们生活中用的镜子是平面镜,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呢?具体地说就是像的位置有什么特点呢?像的大小有什么特点?

探究指导:要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我们虽然可以看到物体在平面镜里的像,但如果在平面镜后面仿制一块光屏(白纸),屏上不会呈现物体的像,因此我们无法用尺子去测量像的位置和大小.怎样解决这个问题?为此,你选用什么样的“平面镜”? 2)如何确定像的位置?

3)如何比较物到镜面的距离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 4)如何比较物像的大小、形状的关系? 5)怎样观察物与像的左右关系?

6)怎样通过实验判定像的大小与物到镜的距离是否有关? 学生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交流分析归纳得出探究结果:

1)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和物体的大小__________. 2)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是__________. 3)像的左右与物的左右关系是__________. 4)像的上下与物的上下关系是__________. 5)当物体远离或靠近平面镜移动时物体的像的移动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像的大小、形状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虚像

方法1:从平面镜成像原理出发

让学生结合课本70页图5-14,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发光点s射向平面镜的两条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指出镜平面镜发射出来的光线是发散的,不会相交.由于光的直线传播,人们习惯的认为看见的东西都在前方,会觉得反射光像是从前方镜中的像点射来的.实际上镜中并没有光直接到达.这说明虚像点不是反射光线的交点,而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是虚的. 老师演示:(用摄像机代替学生的眼睛反映在大倍投上)

点燃的蜡烛放在平板玻璃前,通过玻璃观察观察到像,并用光屏接收像,直到认为接收到像,移动摄像机的镜头绕过玻璃直接对准光屏,光屏上并无像存在. 方法2:学生分组实验,分别尝试用光屏接收像,但接收不到,使学生对平面镜成虚像产生强烈印象.然后通过对平面镜成像光路图的研究,讨论两个问题:(1)到达观察者眼睛的光是从何处反射来的?(2)像点是怎样形成的?教学中,学生比较能接收像点实际上不存在的观点,但他们感到困惑的是人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感觉,因而给教学带来一些困难.可告诉学生,人们的这个认识的由来是根据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事实.

五、平面镜的应用

平面镜的应用比较广泛,结合课本上的插图,让学生了解平面镜的应用.除课本上提到的,可以让学生列举还看到在哪些地方使用平面镜,并结合每种情况,分析平面镜起什么作用.

推荐阅读:

关于作风建设个人对照材料实用

关于结题书写模式怎么写

有关高中学习计划书(精)

主题廉政宣传工作精选

最新招商引资策划方案和方法(十三篇)

描写意识形态会议精选(十三篇)

标签: 如何写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