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歇后语张飞穿针(3篇)

实用范文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更新时间:2024-01-07 20:56:48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有关歇后语张飞穿针一

唐僧西天取经——九死一生

唐僧西天取经——九九八十难

唐僧西天取经——馋坏了妖魔鬼怪

唐僧西天取经——孙悟空吃亏、佛祖占便宜

唐僧西天取经——旅游考察两不误

唐僧西天取经——多灾多难

孙悟空守桃园——自食其果

唐僧取经——一心一意

孙悟空到南天门——慌了神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猪八戒的后脊梁——无能之辈(悟能之背)

猪八戒戴花——自美

白骨精一计未成——又生一计

和尚打伞——无法无天

观音菩萨进澡堂——左右为难(男身女像去哪边好)

猪八戒读书----竟冲识字的

如来观音----假夫妇

六小零童----孙行者

孙大圣拔猴毛----看我七十二变

牛魔王和小白龙拍大头贴----正宗的牛头马面

花果山猴子---无法无天

猴子爬竹竿---上窜下跳

哮天犬过了独木桥就不会叫了——过目(木)忘(汪)

八戒保媒把把成功——猪连必合(珠联壁合)

猪八戒进女儿国——看花了眼

猪八戒娶媳妇——背着走

《西游记》剧组开会——聚精会神

孙猴子坐天下-----毛手毛脚

猪八戒背媳妇——舍得花力气

猪八戒不成仙——坏在嘴上

猪八戒吃黄连/人参果——苦了大嘴的

猪八戒吃猪啼——自残骨肉

猪八戒充英雄——只是嘴皮子拱得欢

猪八戒戴耳环——自以为美

猪八戒戴花——越多越丑

猪八戒的武艺——倒打一耙

猪八戒的嘴巴——自我欣赏

猪八戒掉进万花筒——丑态百出

猪八戒发眸气——又丑又恶

猪八戒拱帘子——嘴先进

猪八戒过火焰山——倒把一耙

猪八戒进屠场——自己贡献自己

猪八戒啃地梨——什么仙人吃什么果

猪八戒了天拜佛——掸心不稳

猪八戒买猪肝——难得心肠

猪八戒卖炒肝——这是哪道肺

猪八戒卖凉粉——样数多滋味少

猪八戒三十六变——没有一副好嘴脸

猪八戒耍把式:倒打一耙

猪八戒摔镜子——怕露丑

猪八戒西天取经——三心二意

猪八戒相亲——怕露嘴脸

猪八戒想娶媳妇——一厢情愿

有关歇后语张飞穿针二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比喻做人不当,有两面不讨好的意思。

人们看到猪八戒都说他长得很丑,猪八戒很不相信自己的长相真的有那么差,于是有一天,猪八戒便找来一块镜子自己照了起来,他见镜子中的自己果然丑陋,愤怒的把镜子打碎了。他转身要走,无意中看到,散落在地上的那些镜子碎片,无论大小,每个里面都是一个丑陋的猪八戒,这令他非常的伤心,从此以后猪八戒再也不敢照镜子了。

猪八戒照像------自找难堪(看)

猪八戒摔镜子------怕露丑

母猪耳朵 —— 耳朵软;软骨头

杀猪刀子刮胡子 —— 太悬乎

癞子吃猪肉 —— 块块好

放了血的猪 —— 趴下了

剔了肉的猪蹄儿 —— 贱骨头

两分钱一个猪 —— 脸面不值钱

母猪吵架 —— 笨嘴拙舌

属猪八戒的 —— 好吃懒做

老母猪啃槽 —— 耷拉

猪八戒吃大肉 —— 忘本

杀猪用铅笔刀 —— 全凭诀窍

小胡同里赶猪 —— 直进直出;直出直人

猪八戒掉到泔水桶里 —— 大吃大喝

老母猪啃砖头 —— 好硬的嘴

掂着猪下水过独木桥 —— 提心吊胆

杀猪分下水 —— 人人挂心肠

饿汉抢猪头 —— 争嘴吃

猪八戒耍把式 —— 倒打一耙

掉进陷阱里的野猪 —— 张牙舞爪;死路一条

三天卖不出去的猪下水 —— 心肠坏;一副坏心肠

有关歇后语张飞穿针三

赤壁之战后,兵家必争的荆州七郡被刘备、曹操、孙权三家瓜分,曹操占据荆州北部最大的南阳郡,孙权得到江夏郡和南郡,刘备得到荆州南部四个郡(长沙、零陵、桂阳、武陵)。

刘备屯兵公安,不利于发展,便向孙权两次提出借荆州的南郡,东吴鲁肃劝说孙权暂时将南郡借给了刘备,于是刘备

便有了荆州五郡(南郡、长沙、零陵、桂阳、武陵),北抗曹操,东和孙权,得益州(今四川),建立了蜀汉基业。

后来,刘备得到蜀川后,将长沙、桂阳两郡还给了孙权,相当于还了南郡,但由于《三国演义》的影响,至今仍有"刘备借荆州--一借永不还"的俗谈。

民间有个歇后语:"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给世人的印象是,刘备在耍赖,借东西不还。

人们错认为他借的是整个荆州,事实并非如此。

东汉末年,刘表占据荆州。

荆州地处长江中游,这里资源丰富,人口众多,经济文化都比较发达。

而且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向西可以进取益州,向东可以进击江东。

荆州一主要有七个郡(南阳郡、南郡、江夏郡、长沙郡、零陵郡、武陵郡、桂阳郡),赤壁之战后,由魏、蜀、吴三家

瓜分:曹操吃了败仗,还保有北面的南阳、襄阳两郡;孙权出力很大,但只得了南郡、江夏、武陵(武陵蛮夷反乱,攻守城邑,乃以盖领太守。

)三郡;刘备最多,得了荆州的江南三郡--长沙、零陵、桂阳。

("武陵太守,为备所攻劫死。

子祎,事见魏武本纪" "以亮为军师中郎将,使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

周瑜死后,东吴的鲁肃基于战略考虑,他竭力劝说孙权将东吴占据的部分荆州"借"给刘备,好让刘备站稳脚跟,与东吴一起抵御曹操。

孙权想想也对,就把荆州的南郡"借"给了刘备,一则让刘备充当抗曹的战略前哨,二则以此向刘备表示友好。

所以"借荆州"其实是借了荆州的南郡以及确认刘备可分得武陵和桂阳两郡。

(之前,孙权另外任命了全柔为桂阳太守) 而孙权则收回长沙部份地方设汉昌郡。

以后,刘备得了益州,孙权就派人去讨还荆州,双方为此剑拔弩张,关系紧张。

曹操进取汉中,刘备担心丢掉益州,派使者向孙权求和,孙权也担心自己难以打胜,于是两家重新

划分了荆州,以湘水为界:长沙、江夏、桂阳三郡以东属于孙权;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属于刘备,刘备和孙权各占三郡。

这样,刘备不仅"还"掉了一郡,还让出了一郡。

刘备解决了荆州的矛盾,与曹操争汉中,于219年(建安二十四年)据有了汉中。

于当年七月,自称汉中王。

但孙权还不知足,认为,荆州居东吴的上游,刘备对东吴是一个大的威胁。

如果把刘备的势力赶出荆州,那么东吴不仅巩固了长江中游,还能向巴蜀发展;然后以整个南方与曹操的北方对抗,进而统一中国。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鲁肃病卒,吕蒙代替其职位。

如果说鲁肃是联刘派,那么他则是坚决的反刘派。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魏军主力在汉中和刘备作战,驻守荆州的关羽积极配合刘备的行动,亲率荆州主力进攻魏军占据的

樊城和襄阳,击败曹魏大将曹仁并乘机围困襄阳、樊城,曹操四处抽调兵力去解襄樊之围,其中包括于禁所率七军、徐晃军团、张辽军团等。

关羽巧妙利用汉水暴涨的时机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中原地区遥相呼应关羽北伐,关羽威震华夏,曹操差点打算迁都躲避关羽的锋芒。

在司马懿等人的建议之下,曹操联合东吴孙权,让孙权乘机偷袭关羽的大后方荆州,关羽的荆州后方空虚,给了东吴吕蒙以可乘之机。

最后关羽在219年年底,败走麦城,失去荆州这个战略要地。

关羽的错误不在于北攻樊城,而在于没有防备孙权违背盟约,没有注意巩固自己的后方,以至于丢了荆州这个战略要地!

段史实过程

《资治通鉴卷六十六》记载:"建安十四年(209年)十二月,……权以瑜领南郡太守,屯据江陵;程普领江夏太守,治沙羡;……会刘琦卒,权以备领荆州牧,周瑜分南岸地以给备。

备立营于油口,改名公安。

"

《资治通鉴卷六十六》记载:"十五年(210年)十二月,……备以周瑜所给地少,不足以容其众,乃自诣京见孙权,求都督荆州。

……权以鲁肃为奋武校尉,代瑜领兵,令程普领南郡太守。

鲁肃劝权以荆州借刘备,与共拒曹操,权从之。

……复以程普领江夏太守,鲁肃为汉昌太守,屯陆口。

"

《三国志鲁肃传》记载:"后备诣京见权,求都督荆州,惟肃劝权借之,共拒曹公。

曹公闻权以土地业备,方作书,落笔于地。

……令程普领南郡太守。

肃初住江陵,后下屯陆口。

"

《三国志程普传》记载:"领江夏太守,治沙羡,食四县。

……周瑜卒,代领南郡太守。

权分荆州与刘备,复还领江夏,……。

"

《三国志先主传》记载:"先主表琦为荆州刺史,又南征四郡。

……琦病死,群下推先主为荆州牧,治公安。

……先主至京见权,绸缪恩纪。

根据以上相关历史记载,可以看出,《资治通鉴》和《三国志鲁肃传、程普传》均有很明确的说明,而《先主传》则没有明确说明。

特别是编年史的《资治通鉴》将前后时间记载的很详尽。

由此,我们可以勾画出"借荆州"的实际过程为:

1、 208年11月,周瑜率领的大军于赤壁击败曹操,又逆江西进,占领沿江各重要城市(包括入川的门户夷陵),包围江陵,与曹仁展开激烈的争夺战。

2、 208年12月,刘备趁江陵大战,周瑜无暇南顾之机,率部南下抢占四郡的地盘。

3、 209年12月,曹仁放弃江陵北撤,周瑜占领战略要地江陵。

孙权任命周瑜为代理南郡太守(治江陵),程普为代理江夏太守(治沙羡)。

4、 同月,刘琦死,刘备为荆州牧。

周瑜将南郡的江南岸的地盘分给刘备,刘备在油口建立公安城,作为自己的`办公地点。

孙权将妹妹嫁给刘备。

5、 210年12月,刘备冒着生命危险去见孙权,要求管理(借)荆州。

周瑜则建议趁此机会扣留刘备,以绝后患(当然更反对借荆州了。

估计此时周瑜正在孙权处汇报攻蜀事宜)。

6、 同月,正好周瑜病死,孙权命程普代理南郡太守,鲁肃接管周瑜的部队,负责整个荆州地区。

亲刘备的鲁肃接任,乃劝孙权将荆州借给刘备,孙权同意了。

7、 同月,程普从江陵退至江夏,鲁肃退至陆口,将自公安以西的荆州长江沿岸的全部重要地区(包括江陵至夷陵一线)移交给了刘备。

这就是借荆州的全部过程。

这些地方的重要性在第三个问题中再讨论,可这些地方均是周瑜的部队经过一年欲血奋战(且不说前面的赤壁大战)从曹操手中夺过来的。

如此轻松的就借给刘备,应当说孙权和鲁肃真是很够意思,很顾全大局。

如果这样的情况都不算借,那么世界上就没有"借"这个字了。

所以我完全不同意《细说三国》中的所谓荆州乃汉朝皇帝的荆州,其它人没有权利将荆州借给别人的说法。

因为当时汉献帝的话还有谁听?试想:如果被曹操控制的汉帝命令刘备或孙权将荆州借给曹操,他们会听从吗?所以《细说三国》在此问题上有明显的偏见。

实际上,刘备也是承认借荆州的,并找借口拖延不还:

《三国志吴主传》记载:"是岁刘备定蜀。

权以备已得益州,令诸葛谨从求荆州诸郡。

备不许,曰:吾方图凉州,凉州定,乃尽以荆州与吴耳。

《三国志先主传》记载:"二十年,孙权以先主已得益州,使使报欲得荆州。

先主言:须得凉州,当以荆州相与。

《资治通鉴卷六十七》采用了吴主传的记载。

刘备的这种做法,使一向亲刘的鲁肃也愤怒了。

他亲自带兵在益阳与关羽对峙,并单刀赴会,责备关羽以及刘备的不够意思:

国家区区本以土地借卿家者,卿家军败远来,无以为资故也。

今已得益州,既无奉还之意,但求三郡,又不从命。

肃厉声呵之,辞色甚切。

(三国志鲁肃传)"肃因责数羽以不返三郡,……肃曰:不然,始于豫州觐于长阪,豫州之众不当一校,计穷虑极,志势摧弱,图欲远窜,望不及此。

主上矜愍豫州之身无有处所,不爱土地士民之力,使有所庇荫以济其患;而豫州私独饰情,愆德堕好。

今已籍手于西川矣,又欲翦并荆州之土,斯盖凡夫所不忍行,而况整领人物之主乎!羽无以答。

(资治通鉴)

推荐阅读:

精选校园安全教育教案怎么写

学校母亲节活动方案浓情五月天,感恩母亲节范本(三篇)

有关派驻机构学习心得及感悟

2024组织生活会联系服务群众报告(八篇)

有关从优待警工作和感想

最新精神落实情况精选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