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菩萨蛮辛弃疾拼音一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yù gū tái xià qīng jiāng shuǐ
郁 孤 台 下 清 江 水 ,
zhōng jiān duō shǎo xíng rén lèi
中 间 多 少 行 人 泪 。
xī běi wàng cháng ān
西 北 望 长 安 ,
kě lián wú shù shān
可 怜 无 数 山 。
qīng shān zhē bù zhù
青 山 遮 不 住 ,
bì jìng dōng liú qù
毕 竟 东 流 去 。
jiāng wǎn zhèng chóu yú
江 晚 正 愁 余 ,
shān shēn wén zhè gū
山 深 闻 鹧 鸪 。
[注释]
菩萨蛮:词牌名。
造口:即皂口,在江西安县西南60里。
郁孤台:在今江西赣州市西南贺兰山上。
清江:这里指赣江,它经赣州向东北 流入鄱阳湖。
行人:被金兵骚扰流离失所的.人。
长安:此借指汴京(今河南开封市)。这两句说:抬头向西北远望,想看到故都汴京,可惜被万千山岭挡住了。
可怜:可惜。
愁余:我正发愁。
鹧鸪:鸟名,叫声悲切,听时像在说“行不得也”,也借此指恢复中原之事行不得。
[译诗]
郁孤台下的清江水,中间不知有过多少人的伤心眼泪。我站在高处向西北眺望长安,可惜无数的群山一层又一层,遮住了我的视线。但青山毕竟无法阻挡奔流的江水,依旧向东奔流不息。黄昏中我独立江边,深山里又传来几声鸟啼,更令人惆怅。
[赏析]
辛弃疾此首《菩萨蛮》,用极高明之比兴艺术,写极深沉之爱国情思,无愧为词中瑰宝。
词题“书江西造口壁”,起写郁孤台与清江。造口一名皂口 ,在江西万安县西南六十里(《万安县志 》)。词中的郁孤台在赣州城西北角(《嘉靖赣州府志图 》),因“隆阜郁然,孤起平地数丈”得名。“唐李勉为虔州(即赣州)剌史时,登临北望,慨然曰:‘余虽不及子牟 ,而心在魏阙一也。’改郁孤为望阙。”(《方舆胜览》)清江即赣江。章、贡二水抱赣州城而流 ,至郁孤台下汇为赣江北流,经造口、万安、太和、吉州(治庐陵,今吉安)、隆兴府(即洪州,今南昌市 ),入鄱阳湖注入长江。
“郁孤台下清江水。”起笔横绝。由于汉字形、声、义具体可感之特质,尤其郁有郁勃、沉郁之意,孤有巍巍独立之感,郁孤台三字劈面便凸起一座郁然孤峙之高台。词人调动此三字打头阵,显然有满腔磅礴之激愤 ,势不能不用此突兀之笔也。进而写出台下之清江水。《万安县志》云:“赣水入万安境,初落平广,奔激响溜 。”写出此一江激流,词境遂从百余里外之郁孤台,顺势收至眼前之造口。造口,词境之核心也。故又纵笔写出:“中间多少行人泪。”行人泪三字,直点造口当年事。词人身临隆祐太后被追之地,痛感建炎国脉如缕之危,愤金兵之猖狂,羞国耻之未雪,乃将满怀之悲愤,化为此悲凉之句。在词人之心魂中,此一江流水,竟为行人流不尽之伤心泪。行人泪意蕴深广,不必专言隆祐。在建炎年间四海南奔之际,自中原至江淮而江南,不知有多少行人流下无数伤心泪呵。由此想来,便觉隆祐被追至造口,又正是那一存亡危急之秋之象征。无疑此一江行人泪中,也有词人之悲泪呵。“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长安指汴京,西北望犹言直北望。词人因回想隆祐被追而念及神州陆沉,独立造口仰望汴京亦犹杜老之独立夔州仰望长安。抬望眼,遥望长安,境界顿时无限高远。然而,可惜有无数青山重重遮拦,望不见也,境界遂一变而为具有封闭式之意味,顿挫极有力。歇拍虽暗用李勉登郁孤台望阙之故事,却写出自己之满怀忠愤。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赣江北流,此言东流,词人写胸怀,正不必拘泥。无数青山虽可遮住长安,但终究遮不住一江之水向东流。换头是写眼前景,若言有寄托,则似难以指实。若言无寄托,则遮不住与毕竟二语,又明显带有感情色彩。周济云:“借水怨山。”可谓具眼。此词句句不离山水。试体味遮不住三字,将青山周匝围堵之感一笔推去,毕竟二字更见深沉有力。返观上阕,清江水既为行人泪之象喻,则东流去之江水如有所喻,当喻祖国一方。无数青山,词人既叹其遮住长安,更道出其遮不住东流,则其所喻当指敌人。在词人潜伏意识中,当并指投降派。“东流去”三字尤可体味。《尚书·禹贡》云:“江汉朝宗于海。”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江河行地与日月经天同为“天行健”之体现,故“君子以自强不息”(《息·系辞》)。杜甫《长江二首》云:“朝宗人共挹,盗贼尔谁尊?”“浩浩终不息,乃知东极临。众流归海意,万国奉君心。”故必言寄托,则换头托意,当以江水东流喻正义所向也。然而时局并不乐观,词人心情并不轻松。“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词情词境又作一大顿挫。江晚山深,此一暮色苍茫又具封闭式意味之境界,无异为词人沉郁苦闷之孤怀写照,而暗应合上阕开头之郁孤台意象。正愁余,语本《楚辞·九歌·湘夫人 》:“目眇眇兮愁予。”楚骚哀怨要眇之色调,愈添意境沉郁凄迷之氛围。更哪堪闻乱山深处鹧鸪声声:“行不得也哥哥”。《禽经》张华注:“鹧鸪飞必南向,其志怀南,不徂北也。”白居易《山鹧鸪》:“啼到晓,唯能愁北人,南人惯闻如不闻。”鹧鸪声声,是呼唤词人莫忘南归之怀抱,还是钩起其志业未就之忠愤,或如山那畔中原父老同胞之哀告,实难作一指实。但结笔写出一怀愁苦则可断言。而此一怀愁苦,实朝廷一味妥协,中原久未光复有以致之,亦可断言。
此词抒发对建炎年间国事艰危之沉痛追怀,对靖康以来失去国土之深情萦念,故此一习用已久陶写儿女柔情之小令,竟为南宋爱国精神深沉凝聚之绝唱。词中运用比兴手法,以眼前景道心上事,达到比兴传统意内言外之极高境界。其眼前景不过是清江水、无数山,心上事则包举家国之悲今昔之感种种意念,而一并托诸眼前景写出。显有寄托,又难以一一指实。但其主要寓托则可体认,其一怀襟抱亦可领会。此种以全幅意境寓写整个襟抱、运用比兴寄托又未必一一指实之艺术造诣,实为中国美学理想之一体现。全词一片神行又潜气内转,兼有神理高绝与沉郁顿挫之美,在词史上完全可与李太白同调词相媲美。
最新菩萨蛮辛弃疾拼音二
辛弃疾 菩萨蛮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译文
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水,水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泪。我举头眺望西北的长安,可惜只看到无数青山。
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江水毕竟还会向东流去。夕阳西下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里传来鹧鸪的鸣叫声。
注释
⑴菩萨蛮:词牌名。
⑵造口:一名皂口,在江西万安县南六十里。
⑶郁孤台:今江西省赣州市城区西北部贺兰山顶,又称望阙台,因“隆阜郁然,孤起平地数丈”得名。清江:赣江与袁江合流处旧称清江。
⑷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为汉唐故都。此处代指宋都汴京。
⑸愁余:使我发愁。
(6)无数山:很多座山。
(7)鹧鸪:鸟名。传说其叫声如云“行不得也哥哥”,啼声凄苦。
诗的意境
梁启超云:“《菩萨蛮》如此大声镗鞳,未曾有也。”(《艺蘅馆词选》)此词抒发了作者对建炎年间国事艰危之沉痛追怀,对靖康以来失去国土之深情萦念,为南宋爱国精神深沉凝聚之绝唱。词中运用比兴手法,以眼前景道心上事,达到比兴传统意内言外之极高境界。其眼前景不过是清江水、无数山,心上事则包举家国之悲今昔之感种种意念,因为难以一一指实最后都通过景色写了出来。但其主要寓托则可体会,其一怀襟抱亦可领会。此种以全幅意境寓写整个襟抱、运用比兴寄托又未必一一指实之艺术造诣,实为中国美学理想之一体现。全词一片神行又潜气内转,兼有神理高绝与沉郁顿挫之美,在词史上完全可与李太白同调词相媲美。
阅读练习
2. 下列关于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两句起笔不凡,词人由眼前的“清江水”联想到“行人泪”,将无限哀痛、满腹幽怨巧妙地传达出来。
b三、四句写词人遥望汴京,眼前无数峰峦让他触目伤怀,自感年华巳逝,功名难就,因而心生恨意。
c五、六句中“遮不住”三字将青山周匝围堵之感一笔推倒,“毕竟”二字使表达的情感更为深沉复杂。
d这首词以眼前景道心上事,寓悲愤之情于宏阔之景,丰厚蕴藉,沉郁顿挫,颇有“老杜”之风。
3. 清代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赞此词“结二句号呼痛哭,音节之悲,至今犹隐隐在耳”,请结合全词,简述结尾二句所蕴含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2. b(3分)
3.答案要点:
追怀当年国事艰危的沉痛;
对金兵入侵下百姓们流离失所的.同情;
对失去的国土的深情怀念;
重山阻隔,故园难回的悲愤;
未能恢复中原壮志难酬的抑郁和苦闷;
对当权者一味妥协不思光复的愤懑。
(本题4分。答出1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2分,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4.词也称______,“菩萨蛮 ”是本词的_____,从字数看,本词是一首____。 本词作者辛弃疾是宋代词坛上两大流派之_______派的代表,这一词派是宋代大词人 ______开创的,另一大流派是_____。
5.“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6.结合全词,请简要概括“江晚正愁予”中“愁”字所包含的情感。
参考答案
4、长短句(曲词或曲子词、诗余)、词牌、小令 、豪放派、苏轼、婉约派
5、这里东流的江水比喻词人和广大爱国志士收复中原的坚定意志,青山比喻压制爱国者抗金收复中原的反动势力,主要指主和派,表达作者克服一切阻力,抵抗外敌,光复山河的坚定意志和信心。
6、怀念中原故土(沦陷区)之情,故园难回的义愤(忠愤)之情,对主和派阻挠恢复大业的不满和无法收复中原的悲痛之情(或:想收复失地,但又身不由己的矛盾心情)。(意对即可)
最新菩萨蛮辛弃疾拼音三
【年代】:宋
【作者】:辛弃疾——《菩萨蛮》
【内容】:
郁孤台下清江水,
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作者】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在《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对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谬论,作了有力的驳斥;要求加强作战准备,鼓励士气,以恢复中原。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晚年韩□(tuo1)胄当政,一度起用,不久病卒。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辞海》1989年版)
【注释】:
造口:在今江西万安西南。
郁孤台:在今江西赣州东南。
清江:指赣江。
长安:借指北宋都城汴京。
愁余:使我忧愁。
鹧鸪:俗谓鹧鸪鸣声为“行不得也哥哥”,比喻恢复中复无望。
【赏析】:
唐圭璋曰:“此首书江西造口壁,不假雕脍,自抒悲愤。小词而苍莽悲壮如此,诚不多见。盖以直情郁勃,而又有气魄足畅发其情。起从近处写水,次从远处写山。下片,将山水打成成一片,慨叹不尽。末以愁闻鹧鸪作结,尤觉无限悲愤。”(《唐宋词简释》)
最新菩萨蛮辛弃疾拼音四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原文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翻译
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水,水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泪。我举头眺望西北的长安,可惜只看到无数青山。
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江水毕竟还会向东流去。夕阳西下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里传来鹧鸪的鸣叫声。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注释
⑴菩萨蛮:词牌名。
⑵造口:一名皂口,在江西万安县南六十里。
⑶郁孤台:今江西省赣州市城区西北部贺兰山顶,又称望阙台,因“隆阜郁然,孤起平地数丈”得名。清江:赣江与袁江合流处旧称清江。
⑷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为汉唐故都。此处代指宋都汴京。
⑸愁余:使我发愁。
(6)无数山:很多座山。
(7)鹧鸪:鸟名。传说其叫声如云“行不得也哥哥”,啼声凄苦。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赏析
辛弃疾此首《菩萨蛮》,用极高明之比兴艺术,写极深沉之爱国情思,无愧为词中瑰宝。
词题“书江西造口壁”,起写郁孤台与清江。造口一名皂口,在江西万安县西南六十里(《万安县志》)。词中的郁孤台在赣州城西北角(《嘉靖赣州府志图》),因“隆阜郁然,孤起平地数丈”得名。“唐李勉为虔州(即赣州)剌史时,登临北望,慨然曰:‘余虽不及子牟,而心在魏阙一也。’改郁孤为望阙。”(《方舆胜览》)清江即赣江。章、贡二水抱赣州城而流,至郁孤台下汇为赣江北流,经造口、万安、太和、吉州(治庐陵,今吉安)、隆兴府(即洪州,今南昌市),入鄱阳湖注入长江。
“郁孤台下清江水。”起笔横绝。由于汉字形、声、义具体可感之特质,尤其郁有郁勃、沉郁之意,孤有巍巍独立之感,郁孤台三字劈面便凸起一座郁然孤峙之高台。词人调动此三字打头阵,显然有满腔磅礴之激愤,势不能不用此突兀之笔也。进而写出台下之清江水。《万安县志》云:“赣水入万安境,初落平广,奔激响溜。”写出此一江激流,词境遂从百余里外之郁孤台,顺势收至眼前之造口。造口,词境之核心也。故又纵笔写出:“中间多少行人泪。”行人泪三字,直点造口当年事。词人身临隆v太后被追之地,痛感建炎国脉如缕之危,愤金兵之猖狂,羞国耻之未雪,乃将满怀之悲愤,化为此悲凉之句。在词人之心魂中,此一江流水,竟为行人流不尽之伤心泪。行人泪意蕴深广,不必专言隆v。在建炎年间四海南奔之际,自中原至江淮而江南,不知有多少行人流下无数伤心泪呵。由此想来,便觉隆v被追至造口,又正是那一存亡危急之秋之象征。无疑此一江行人泪中,也有词人之悲泪呵。“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长安指汴京,西北望犹言直北望。词人因回想隆v被追而念及神州陆沉,独立造口仰望汴京亦犹杜老之独立夔州仰望长安。抬望眼,遥望长安,境界顿时无限高远。然而,可惜有无数青山重重遮拦,望不见也,境界遂一变而为具有封闭式之意味,顿挫极有力。歇拍虽暗用李勉登郁孤台望阙之故事,却写出自己之满怀忠愤。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赣江北流,此言东流,词人写胸怀,正不必拘泥。无数青山虽可遮住长安,但终究遮不住一江之水向东流。换头是写眼前景,若言有寄托,则似难以指实。若言无寄托,则遮不住与毕竟二语,又明显带有感情色彩。周济云:“借水怨山。”可谓具眼。此词句句不离山水。试体味遮不住三字,将青山周匝围堵之感一笔推去,毕竟二字更见深沉有力。返观上阕,清江水既为行人泪之象喻,则东流去之江水如有所喻,当喻祖国一方。无数青山,词人既叹其遮住长安,更道出其遮不住东流,则其所喻当指敌人。在词人潜伏意识中,当并指投降派。“东流去”三字尤可体味。《尚书・禹贡》云:“江汉朝宗于海。”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江河行地与日月经天同为“天行健”之体现,故“君子以自强不息”(《息・系辞》)。杜甫《长江二首》云:“朝宗人共挹,盗贼尔谁尊?”“浩浩终不息,乃知东极临。众流归海意,万国奉君心。”故必言寄托,则换头托意,当以江水东流喻正义所向也。然而时局并不乐观,词人心情并不轻松。“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词情词境又作一大顿挫。江晚山深,此一暮色苍茫又具封闭式意味之境界,无异为词人沉郁苦闷之孤怀写照,而暗应合上阕开头之郁孤台意象。正愁余,语本《楚辞・九歌・湘夫人》:“目眇眇兮愁予。”楚骚哀怨要眇之色调,愈添意境沉郁凄迷之氛围。更哪堪闻乱山深处鹧鸪声声:“行不得也哥哥”。《禽经》张华注:“鹧鸪飞必南向,其志怀南,不徂北也。”白居易《山鹧鸪》:“啼到晓,唯能愁北人,南人惯闻如不闻。”鹧鸪声声,是呼唤词人莫忘南归之怀抱,还是钩起其志业未就之忠愤,或如山那畔中原父老同胞之哀告,实难作一指实。但结笔写出一怀愁苦则可断言。而此一怀愁苦,实朝廷一味妥协,中原久未光复有以致之,亦可断言。
此词抒发对建炎年间国事艰危之沉痛追怀,对靖康以来失去国土之深情萦念,故此一习用已久陶写儿女柔情之小令,竟为南宋爱国精神深沉凝聚之绝唱。词中运用比兴手法,以眼前景道心上事,达到比兴传统意内言外之极高境界。其眼前景不过是清江水、无数山,心上事则包举家国之悲今昔之感种种意念,而一并托诸眼前景写出。显有寄托,又难以一一指实。但其主要寓托则可体认,其一怀襟抱亦可领会。此种以全幅意境寓写整个襟抱、运用比兴寄托又未必一一指实之艺术造诣,实为中国美学理想之一体现。全词一片神行又潜气内转,兼有神理高绝与沉郁顿挫之美,在词史上完全可与李太白同调词相媲美。
最新菩萨蛮辛弃疾拼音五
菩萨蛮翻译辛弃疾
【作品简介】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由辛弃疾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辛弃疾任江西提点刑狱,驻节赣州,登郁孤台而写下这首词。词人先从眺望和联想中,引起对往事的回想和对故土的思念。又以“青山”两句,喻主和派为遮掩恢复之志的“青山”,但它挡不住北伐的呼声。到最后,还是乐不思蜀的鹧鸪占了上风,此鹧鸪是影射最高统冶者。因此,最后词人还是陷在哀愁中。全词由江水起兴,鹧鸪点睛,概括了人民抗敌决心不可阻挡但统治者却大违人心的历史事实。更多宋词赏析文章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宋词三百首》专栏。
【原文】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①》
作者:辛弃疾
郁孤台②下清江③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④,可怜⑤无数山⑥。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⑦。江晚正愁余⑧,山深闻鹧鸪(zhè gū)⑨。
【翻译】
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流水,水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泪。我举头眺望西北的长安,可惜只见到无数的青山。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浩浩江水终究向东流去。江边日晚我正满怀忧愁,听到深山传来凄凉的鹧鸪声。
【注释】
①造口:即皂口,镇名。在今江西省万安县西南60里处。
②郁孤台:古台名,在今江西赣州市西南的贺兰山上,因“隆阜郁然,孤起平地数丈”而得名。
③清江:赣江与袁江合流处旧称清江。
④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为汉唐故都。这里指沦于敌手的宋国都城汴梁。
⑤可怜:可惜。
⑥无数山:这里指投降派(也可理解为北方沦陷国土)。
⑦毕竟东流去:暗指力主抗金的潮流不可阻挡。
⑧愁余:使我感到忧愁。(“余”也有写作“予”)
⑨鹧鸪(zhè gū):鸟名,传说它的叫声是“行不得也哥哥”,啼声异常凄苦。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赏析
辛弃疾的毕生志愿就是要北伐中原,恢复大宋江南的`统一。他有将相之才而无从施展,不管何时何地,无论所见所闻,种种物象,都会激发他的报国之志和悲愤之情。公元1129年(建炎三年),金兵南侵,直入江西,隆裕太后在造口弃船登陆,逃往赣州。四十七年后,辛弃疾途经造口,想起从前金兵肆虐、人民受苦的情景,不禁忧伤满怀。况且中原仍未收复,举头眺望,视线却被青山遮断;但浩浩荡荡的江水冲破重重阻碍,奔腾向前。这既是眼前实景,又暗喻自己百折不回的意志,也增强了他争取最后胜利的信心。但一想到南归后的遭遇,又愁上心头,而那“行不得也哥哥”的鹧鸪啼声,更使他愁上加愁。全词一波三折,极尽回环宛曲之美;善于运用比兴手法,笔笔言山水,处处有兴寄。
最新菩萨蛮辛弃疾拼音六
春天的江上飘着细雨,扬帆击鼓船离去。深秋月夜恰好归来,匆匆停靠船又开走了。
嫁了丈夫好像没有嫁,长守凄凉的夜晚。利欲熏心情意薄,青春易逝皆蹉跎。
菩萨蛮:词牌名,又名《子夜歌》《重叠金》《花溪碧》,双调四十四字,用韵两句一换,凡四易韵,平仄递转。
商妇:商人的妻子。
廉纤:细微。
看看:转眼之间。
利心:追逐金钱利益之心。
郎如年少何:郎该怎样对那青春年少的女子呢?
最新菩萨蛮辛弃疾拼音七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
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
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以无所得故。
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
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最新菩萨蛮辛弃疾拼音八
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
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
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
若有持是观世音菩萨名者,设入大火,火不能烧,由是菩萨威神力故。
若为大水所漂,称其名号,即得浅处。
若有百千万亿众生,为求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珊瑚、琥珀、珍珠等宝,入于大海,假使黑风吹其船舫,飘堕罗刹鬼国,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人等,皆得解脱罗刹之难。
以是因缘,名观世音。
若复有人,临当被害,称观世音菩萨名者,彼所执刀杖,寻段段坏,而得解脱。
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夜叉、罗刹,欲来恼人,闻其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恶鬼,尚不能以恶眼视之,况复加害。
设复有人,若有罪,若无罪,杻械、枷锁,检系其身,称观世音菩萨名者,皆悉断坏,即得解脱。
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怨贼,有一商主,将诸商人,赍持重宝,经过险路,其中一人,作是唱言:‘诸善男子,勿得恐怖,汝等应当一心称观世音菩萨名号,是菩萨能以无畏施于众生。
汝等若称名者,于此怨贼,当得解脱。
’众商人闻,俱发声言:‘南无观世音菩萨!’称其名故,即得解脱。
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摩诃萨,威神之力,巍巍如是。
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
若多嗔恚,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嗔。
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痴。
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等大威神力,多所饶益。
是故众生,常应心念。
若有女人,设欲求男,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设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众人爱敬。
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力。
若有众生,恭敬礼拜观世音菩萨,福不唐捐。
是故众生,皆应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
无尽意,若有人,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名字,复尽形供养饮食、衣服、卧具、医药,于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多否?”
无尽意言:“甚多,世尊。”
佛言:“若复有人,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乃至一时礼拜供养,是二人福,正等无异,于百千万亿劫,不可穷尽。
无尽意,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得如是无量无边福德之利。
”无尽意菩萨白佛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云何游此娑婆世界?云何而为众生说法?方便之力,其事云何?”
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国土众生,应以佛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佛身而为说法。
应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现辟支佛身而为说法。
应以声闻身得度者,即现声闻身而为说法。
应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现梵王身而为说法。
应以帝释身得度者,即现帝释身而为说法。
应以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现自在天身而为说法。
应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现大自在天身而为说法。
应以天大将军身得度者,即现天大将军身而为说法。
应以毗沙门身得度者,即现毗沙门身而为说法。
应以小王身得度者,即现小王身而为说法。
应以长者身得度者,即现长者身而为说法。
应以居士身得度者,即现居士身而为说法。
应以宰官身得度者,即现宰官身而为说法。
应以婆罗门身得度者,即现婆罗门身而为说法。
应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得度者,即现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而为说法。
应以长者、居士、宰官、婆罗门妇女身得度者,即现妇女身而为说法。
应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即现童男、童女身而为说法。
应以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身得度者,即皆现之而为说法。
应以执金刚神得度者,即现执金刚神而为说法。
无尽意,是观世音菩萨,成就如是功德,以种种形,游诸国土,度脱众生。
是故汝等,应当一心供养观世音菩萨。
是观世音菩萨摩诃萨,于怖畏急难之中,能施无畏,是故此娑婆世界,皆号之为施无畏者。”
无尽意菩萨白佛言:“世尊,我今当供养观世音菩萨。
”即解颈众宝珠璎珞,价值百千两金,而以与之。
作是言:“仁者,受此法施珍宝璎珞。”
时观世音菩萨,不肯受之。
无尽意复白观世音菩萨言:“仁者悯我等故,受此璎珞。”
尔时,佛告观世音菩萨:“当悯此无尽意菩萨,及四众、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故受是璎珞。
”即时,观世音菩萨,悯诸四众,及于天龙、人非人等,受其璎珞,分作二分,一分奉释迦牟尼佛,一分奉多宝佛塔。
“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自在神力,游于娑婆世界。
”尔时,无尽意菩萨以偈问曰:
"世尊妙相具,我今重问彼,佛子何因缘,名为观世音?"
具足妙相尊,偈答无尽意。
"汝听观音行,善应诸方所,
弘誓深如海,历劫不思议,侍多千亿佛,发大清净愿。
我为汝略说,闻名及见身,心念不空过,能灭诸有苦。
假使兴害意,推落大火坑,念彼观音力,火坑变成池。
或漂流巨海,龙鱼诸鬼难,念彼观音力,波浪不能没。
或在须弥峰,为人所推堕,念彼观音力,如日虚空住。
或被恶人逐,堕落金刚山,念彼观音力,不能损一毛。
或值怨贼绕,各执刀加害,念彼观音力,咸即起慈心。
或遭王难苦,临刑欲寿终,念彼观音力,刀寻段段坏。
或囚禁枷锁,手足被杻械,念彼观音力,释然得解脱。
咒诅诸毒药,所欲害身者,念彼观音力,还著于本人。
或遇恶罗刹,毒龙诸鬼等,念彼观音力,时悉不敢害。
若恶兽围绕,利牙爪可怖,念彼观音力,疾走无边方。
螈蛇及蝮蝎,气毒烟火然,念彼观音力,寻声自回去。
云雷鼓掣电,降雹澍大雨,念彼观音力,应时得消散。
众生被困厄,无量苦逼身,观音妙智力,能救世间苦。
具足神通力,广修智方便,十方诸国土,无刹不现身。
种种诸恶趣,地狱鬼畜生,生老病死苦,以渐悉令灭。
真观清净观,广大智慧观,悲观及慈观,常愿常瞻仰。
无垢清净光,慧日破诸暗,能伏灾风火,普明照世间。
悲体戒雷震,慈意妙大云,澍甘露法雨,灭除烦恼焰。
诤讼经官处,怖畏军阵中,念彼观音力,众怨悉退散。
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胜彼世间音,是故须常念。
念念勿生疑,观世音净圣,于苦恼死厄,能为作依怙。
具一切功德,慈眼视众生,福聚海无量,是故应顶礼。"
尔时持地菩萨即从座起,前白佛言:
"世尊,若有众生闻是观世音菩萨品自在之业,普门示现神通力者,当知是人功德不少。"
佛说是普门品时,众中八万四千众生,皆发无等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最新菩萨蛮辛弃疾拼音九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以无所得故。
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般若波羅密多心经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
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舍利子
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
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
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
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
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
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密多故
心無罣礙無罣礙故
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密多故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羅密多
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
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故說般若波羅密多咒
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
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去吧、去吧、到彼岸去吧、走过所有的路到彼岸去吧、彼岸时光明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