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高校管理人员个人先进事迹

实用范文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更新时间:2024-01-09 11:12:32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有关高校管理人员个人先进事迹一

摘要:从业务流程角度出发,考察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再将信息化与流程再造结合起来,给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介绍了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阶段模型。对流程再造理论的核心思想和原则进行介绍,探讨了将流程再造应用于高校管理中的原因、方式和内容。分析了流程再造和信息化之间的关系,流程再造在信息化建设各阶段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流程再造和信息化对组织的结构、文化和人力资源构成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流程再造

一、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发展阶段理论

信息化本身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具体到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同样有其自身发展规律可循。研究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阶段理论,有助于高校认清自身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所处阶段,为未来的发展指明方向。

1、诺兰信息化发展阶段模型

诺兰模型是为信息系统规划所制定的框架,它阐明了信息系统的成长曲线是s型曲线,并提出了信息系统成长的六个阶段。即初始阶段、传播阶段、控制阶段、集成阶段、数据管理阶段和成熟阶段。在初始阶段,组织中开发了应用于某个具体功能的应用程序,各部门逐步应用了针对本部门工作的管理软件来降低成本。在传播阶段,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信息化对办公方式的改变被越来越多人接受。管理者也开始关注信息化带来的经济效益。在控制阶段,“控制”成为一种需求,管理者和各部门用户共同规划组织信息化的发展,对信息系统进行集中控制。在集成阶段,经过前三个阶段的发展,组织内各部门都有了各自独立的管理系统。在这一阶段,利用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分散独立的管理系统被整合为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在数据管理阶段,建立数据管理体系和数据通用标准,对信息系统数据进行统一的管理和应用。管理者对组织中的信息化建设进行全面评估和规划。最后,在成熟阶段,对数据资源进行战略规划,更有效的利用数据资源,提升组织的竞争力[1]。

2、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阶段模型

诺兰模型的正确性和预见性后来被全球很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过程所证实,该理论已经成为描述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阶段的工具。高等学校财务信息化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一部分,必然遵循一定的发展规律,呈现诺兰模型中描述的阶段性特征[2]。同时,由于诺兰模型提出的时间和背景与我国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的环境相比较,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应该在结合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自身特点的基础上借鉴诺兰模型,找到适合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发展阶段划分方法,并对各发展阶段的目标、内容和可能出现问题做出相应的规划。首先,要对高校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进行统一规划,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管理者站在全校的高度进行规划和设计,没有统一的规划作为支撑,信息化建设难以取得成功。其次,高校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具有阶段性,各发展阶段具有自己的内容和特点,并未作为进入下一阶段的基础,循序渐进,不能片面追求发展速度。第三,高校应当对自身进行合理的定位,认清本校所处的发展阶段,这样才能使信息化建设更加合理更符合本校的实际需要。综上所述,以诺兰阶段模型作为理论基础,结合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本文将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单项业务引人阶段、各部门系统化集成阶段和学校整体系统化集成阶段[3]。单项业务引人阶段,对应诺兰模型中的初始阶段和传播阶段,为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打下基础。随着个人电脑和网络的普及,特别是微软office系列应用软件的使用,高校中的财务管理人员也逐步把手工完成的工作用信息化的方式来完成,特别是重复性强、相对独立并且易于实现的业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由财务部门内部主导完成,为后两个阶段的发展打下基础。各部门系统化集成阶段,对应诺兰模型中的控制阶段和集中阶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上一阶段中,信息化给工作带来的变革,工作效率得到了提升,信息化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同时上一阶段中存在的问题也显露出来,设计和开发时缺乏前瞻性、专业性的管理软件不能适应工作中新的变化和需要。在高校扩大规模、财务部门工作量增加的情况下,各自独立的管理软件数据冗余、准确性差的弊端更加凸显。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在这一阶段中,如何将分散在各工作岗位或工作流程中独立的管理软件进行集成和整合,形成财务部门统一的管理信息系统,是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方向。为了实现以上目标,需要对财务部门的业务流程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梳理,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和开发,使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这一阶段对财务人员信息化素质水平更加重视,高校普遍建立信息中心等部门对本校的信息化建设提供支持。学校整体系统化集成阶段,对应诺兰模型中的数据管理阶段和成熟阶段,是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最高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高校将站在更高的层次统一规划包括财务管理在内的全校的信息化建设,建立校级的信息化工作指导小组或者cio机制。面对上一阶段产生的信息孤岛现象,从认真研究高校教学、管理的业务流程和服务对象入手,协调业务流程中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建立健全相应政策和规定,应用新的信息化技术手段,统一制定数据格式和各管理系统之间的接口,使信息能够在各部门之间充分流通和共享。最终实现高校信息化的目标,使高校教学、科研和管理现代化、规范化,为广大高校师生服务。

二、流程再造理论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1、流程再造理论简介

企业流程再造(businessprocessreengineering),简称bpr,哈默和钱皮在《改造企业――再生策略的蓝本》一书中对流程再造的定义是:“业务流程再造就是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从而获得可以用诸如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的业绩来衡量的戏剧性的成就”。(1)流程再造的核心思想流程再造的核心思想是打破企业按职能设置部门的管理方式,代之以业务流程为中心,重新设计企业管理过程,从整体上认识企业的作业流程,追求全局最优,而不是个别最优。传统的层级制管理机制是各职能部门层层分工形成的“金字塔”型组织结构,整个业务流程被分解开由各部门分别完成,关注的是职能管理和职能部门的精细化、专业化。用三角形来代表传统的组织结构,组织中的绝大多数人位于三角形的下部,科层制的管理向上延伸。这种类型的组织往往由一系列“子组织”构成。这些称作职能部门的“子组织”由拥有专业技能的人员组成。流程再造的核心思想是把“流程”作为关注的重点。打破面向职能的科层制组织结构和职能分工的界限。建立面向客户、市场的业务流程体系,实现从传统面向职能管理转变为面向流程管理,建立扁平化的流程型组织结构。(2)流程再造的基本原则流程再造过程中需要坚持的三个基本原则是:以流程为中心原则、以人为本的团队式管理原则和以顾客为导向原则。以流程为中心原则。指的是把原本层级组织结构中以部门和分工为中心转变为以业务流程为中心,坚持以流程为向导,调整组织内部部门的办事方式和任务,协调处在业务流程中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使业务流程的方向直接指向顾客。以人为本的团队式管理原则。传统的层级组织结构中,管理的方向是垂直的,领导制定计划、分配资源、安排下属工作,下属对领导负责,保证质量按时完成工作,他们不关心其他个人和部门的工作,忽视整体的业务流程的完成情况。以顾客为导向原则。顾客是组织或企业业务流程的服务对象,业务流程为顾客创造价值。在流程再造过程中,应当以顾客的需要和诉求作为导向,从顾客的角度出发分析、设计业务流程,使之真正为顾客提供便捷、满意的服务,为顾客创造价值[4]。流程再造的三个基本原则是相互依存互为前提的,在流程再造的实施过程中,需要以客户为向导来规划流程,那么就需要打破原有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以流程为中心并且使用团队式的管理方式取而代之。

2、流程再造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高校的财务管理中存在诸多业务流程,离不开对流程的设计。把流程再造理论和高校财务管理结合起来,对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和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把流程再造理论中以流程为中心的思想应用于高校财务管理,有助于我们发现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不足,有针对性的进行改造,以建立合理、高效的业务流程,实现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对现有流程改造的重点是增进服务水平和提高工作效率,理顺管理工作中各项业务流程,减少非增值环节。具体来说就是用esia代表的四个字:清除(eliminate),简化(simply),整合(integrate),自动化(automate)[5]。清除,主要指清除业务流程中的非增值环节,重新审视和设计业务流程,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消除非增值活动。简化,对流程进行简化。使业务流程科学合理。整合,将业务流程中原本分散在不同部门、由不同员工完成的工作,通过流程的合理设计,整合为单个部门、单个人员或者以团队的方式来完成。自动化,体现出信息技术在流程再造中的重要地位。在业务流程的改造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使财务管理人员从大量繁杂数据的桎梏中解脱出来,并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率。建立团结协作高效的管理团队。流程再造理论中的另一个重要原则是建立以人为本的团队管理模式。我国高校目前普遍存在的以职能为中心的科层制组织结构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业务流程再造的需要。近年来,我国各高校都准备进行或者正在进行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如管理机构大部制改革、二级学院制改革等,这些改革降低了组织的管理层次,增加了管理围度,使组织扁平化。各职能处室的管理边界变得模糊,加强了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决策权的下放,增强了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这些改变都迎合了高效业务流程再造的需要,把流程再造理论和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促进学校的改革发展,使改革的成效发挥出来。关注于流程的管理团队必须是一个学习型的团队。流程管理使工作中各部门间的交流和沟通增多,对流程负责的整个团队需要对工作进行整体的了解,这就促使员工加强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革新高校管理理念,增强服务意识。我国高校的管理体制长久以来参考了政府管理体制的模式,由此带来“官本位”思想盛行,高校行政权利泛化等弊端。同时,高校所处的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等教育已经从以往的“精英化”转变为“大众化”,高校教育资源的配置方式也从计划经济模式转变为市场经济模式,高校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陈旧的高校管理理念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机遇和挑战。以顾客为导向是流程再造理论的核心原则。满足客户的需求、为客户创造价值是业务流程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高校财务管理面对的“顾客”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和广大教职员工。“顾客”的发展是高校发展的前提,“顾客”对服务的满意程度是衡量高校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准。重新审视高校管理所面对的顾客群体,从满足他们的需要,为他们创造价值,提供更优质的服务的角度出发,是转变高校管理理念的一条有效途径。

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和流程再造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流程再造是一种管理思想,它能够使高校财务管理在业务运行和团队建设方面发生根本的变革,这些改变正与信息化建设现阶段的发展需要相契合。信息化的发展又为流程再造提供了动力和技术支持,成为流程再造取得成功的保障。高校的管理者需要统筹规划、统一建设,实施对学校整体的信息化集成。而集成的依据应当以工作流程为重点,因为管理工作通过业务流程得以实现,正是业务流程中的一系列活动将各部门、管理人员和顾客联系起来,组织在业务流程中为顾客创造价值。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和流程再造理论的结合对高校管理部门的组织结构、管理文化和管理人员团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都需要把流程再造和信息化建设结合起来,以使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功能和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

参考文献

[1]richardnolan.“managingthecrisisindataprocessing”.harvardbusinessreview57(2):115c126.

[2]李韶驰.基于诺兰模型的党校信息化发展阶段及趋势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1):173c174.

[3]仇小微,黄芳.浅谈诺兰阶段模型对高校信息化阶段划分的启示[j].企业科技与发展,,(14):13c14.

[4]刘锦宏.论业务流程再造[d].武汉理工大学硕士论文,(4):33-48.

[5]佩帕德,罗兰.业务流程再造精要[m].北京:中信出版社,.192.

有关高校管理人员个人先进事迹二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研究论文

摘要: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各高校也相应地开始紧锣密鼓编制符合学校发展实际的“十三五”规划。其中,信息化的大趋势愈加明显,在大环境驱动下,各高校的信息化管理迎来了更艰巨的挑战,但同时也是最佳的机遇期。本文基于高校视角,从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工作出发,分析目前高校固定资产信息化的必要性,详述了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在新的机遇期内高校推进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十三五”规划;高校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思路;创新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时期、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时期。20作为新一轮规划期的开局之年,正所谓“起跑决定后程”,规划的制定和新思路的展开意义重大。作为高校管理主体,教育部制定的《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在“核心目标”中明确强调:要建成覆盖全国各教育阶段的学生、教师、学校资产及办学条件数据库并实现数据“伴随式”收集、分层次开放共享。这就给高校的资产信息化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深化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

1.摸清家底,保证国有资产数据的准确性,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部分高校存在财务数据和资产数据不一致、家底不清的现象,必须进行繁琐的人工核查,且仍存在人为的不确定性因素。而进一步推进资产管理信息化,实现相关数据信息的对接联动,有利于节约人力成本,提高数据准确性,实现信息资源的时效性、开放性。同时,在系统中完成对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的过程监控,无论在哪个环节出问题,可及时查找责任人,明确管理责任主体,有效避免国有资产流失。

2.规范固定资产管理行为,促进科学化管理

通过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科学、规范地进行固定资产全方位管理。运用信息化的逻辑约束,来取代以往人工约束时可能产生的不规范或松懈。如:系统自动核对资产入库、变动、处置等过程中录入的信息,未按规定填写即无法进入下一步流程;系统启动年度单位资产清查模块时,若某单位未按规定完成清查工作,则发出预警,特殊情况下可限制其进行下一年度的入库工作等。

3.简化办事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信息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将逐步减少纸质文档的填报,减少教职工往返于各归口管理部门的次数,简化办事流程,提高教职工对管理部门的认可度和满意度。在实现节能降耗的同时,也能提高工作效率,便捷资产管理。

二、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根据本校工作实际及日常与其他高校的考察交流情况来看,目前在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推进过程中大致存在以下问题。

1.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功能不够完善

目前高校大部分所使用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为入库、变动、处置以及部分统计功能,不具备网上资产清查、标签和卡片的直接打印、完全对接教育部、财政部等各类报表需求的统计功能等。且业务办理依然需依赖纸质单据的填报,人员需往返于各相关管理部门,信息化不够深入彻底。

2.部分信息模块未能实现与学校其他相关系统的对接

信息孤岛导致了固定资产基础数据手工维护工作量大、管理效率低下等问题。如:资产管理系统中的`人员、存放地点、使用单位等需手工维护,无法通过人事系统或房产系统自动提取信息;财务人员需登录资产管理系统中填写报账信息,而无法通过财务系统记账后联动至资产数据库等。

3.未建立起高水平的资产信息化管理人才队伍

目前大多高校已建立了资产管理队伍,也开始思索如何制定考评奖惩机制,以提高队伍的稳定性和积极性。但在新时期信息化高标准下,还需建立一批结构更为合理的高水平信息化队伍。各高校的资产管理人员大多为兼职,在任命方面没有严格标准;部分资产管理员缺乏信息化管理思维和信息化操作能力;管理软件操作不熟练,交由研究生或委托他人操作;管理人员更迭时,工作交接模糊,未及时进行系统操作指导或学习。以上现象均导致了信息化、精细化、准确化的资产管理要求难以落实。

4.资产信息化管理意识和觉悟还有待提高

部分教职工资产信息化管理的意识稍显薄弱,将自己系统登录密码交由他人登记操作,报账后不会主动登录系统查看,做不到对自己名下资产心中有数。一旦涉及资产清查或调转单位等需核对自己资产清单时,对系统内显示在自己名下资产不承认、不记得,个别人员甚至会产生对资产管理系统的不信任感,这就给管理部门深入开展资产信息化带来了诸多不便。

三、关于加强高校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的对策

1.完善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制度,加强信息化宣传

在“十二五”期间,很多高校都已完成了各自的《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固定资产管理操作规程》等,也开始进一步思考相应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办法》、《国有资产绩效考评办法》等。但随着资产管理信息化的进一步深化,应完善《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办法》,做到信息化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权责分明。办法中应明确固定资产信息化主体及职责、信息安全管理要求、信息化人员建设等,根据实际管理需要进行细化。如:在信息化网络安全要求方面,可明确提出教职工在登录资产系统时,不得设置弱口令,不得将账号转借他人使用等,若违反规定,相应后果由本人承担。明确系统数据的权威性,提高教职工的资产信息化意识。

2.根据各高校实际,合理升级固定资产管理系统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应将先进的技术与科学的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各高校需根据自身实际,重视软件开发或升级换代,着重软件的实用性、易操作性和一定的前瞻性,充分适应新时期背景下的资产信息化高要求。如:固定资产入库后从系统内打印出带条形码的资产标签及卡片;操作中涉及的合同等附件均实现电子版扫描上传,推进全过程网上审核;具有固定资产管理相对应的手机终端,通过app可移动实时查询名下资产和相关业务进度,扫描设备条形码、自查资产等功能。

3.打破信息孤岛,搭建一站式高校管理服务平台

在现行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和资产管理数据库基础上,运用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理念和方法,继续完善信息化建设,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与财务系统、人事系统的无缝对接,搭建一站式的高校管理服务平台,避免重复搭建,优化资源配置。

4.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人才队伍

合理配置资产管理人才,完善选任机制,建立一批结构合理、专业水平和信息化水平高的稳定队伍。如:适当提高资产管理员薪资待遇,建立合理的选聘、考核机制;针对部分老一批业务水平高,经验丰厚但不适应信息化的人员,加大信息化宣传力度,合理引导其主动接受软件操作方式;针对部分新一批的熟悉信息化操作,但缺乏实际管理经验的人员,加强资产业务知识培训,合理引导其主动与前辈们加强沟通,互助交流提高。

四、结束语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是新时期背景下的大势所趋,认清深化高校固定资产信息化的必要性,总结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新想法、新对策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各高校应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加强高校间的交流学习,同时放眼未来,合理规划“十三五”期间的信息化步伐,利用网络全面动态的管理高校固定资产,提高固定资产利用率,更好地为学校行政、教学、科研、后勤等服务。

参考文献

1.陈文相.高校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研究.实验室科学,,17(5).

2.黄小敬.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学术论坛,,35(5).

3.刘建秋.网络环境下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研究与探索.全国商情理论研究,(11).

有关高校管理人员个人先进事迹三

权变理论高校管理论文

一、权变理论的内涵特点

在现实环境中权变关系是复杂的、不明显的,由此决定了权变管理的复杂性。高校运用权变管理不能生搬硬套,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结合不同的情况特点进行创造性的权变管理。权变管理理论认为管理是动态的,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的因素之间存在着差异与联系,因此要采用多维分析的方法,实现合作高效的集体管理。现实环境是复杂多变的,高校管理正处在这样的环境之中,一方面,高校管理受到环境的制约;另一方面,高校管理活动也在影响着环境的变化。

二、权变理论在高校管理中的应用

1.权变理论在高校学科管理中的应用

高校的学科建设处在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中,是一个内外开放的系统,高校作为一个整体系统,高校学科建设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个子系统。高校的学科建设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管理者应充分利用权变理论的思想,时刻关注组织和环境的变化,通过改变管理手段、调整政策,决定高校管理活动的持续或终止。高校学科建设具有特殊性,需要关注环境的全局变化,注重培育学科,研究教师的发展特点,帮助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权变理论在学科建设管理中的运用要求高校集中优势资源,发展重点学科,实现资源的最优化。

2.权变理论在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中的运用

权变理论在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中的`运用有以下两方面:一是专业课程设计。权变理论强调因地制宜,在高校的专业课程管理过程中,可以制定弹性的培养方案,推行更加自由的选课制度,推行分类教学,实行因材施教。二是教学奖惩制度的设计。传统的教学质量管理模式是刚性模式,强调自上而下的管理,忽视了横向的沟通和协调。通过设置以权变理论为基础的教学奖惩制度,激励教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师可以根据自身条件选择在未来的工作中是侧重科学研究或者教学研究。

3.权变理论在高校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班级管理是高校管理中具有特殊性的层次机构,具有一定的统一性和标准性,是高校管理的基本层次之一。众多的班级管理活动实践比表明,随着多元化思维的不断深入,班级管理是具有差异性和多样性的活动,不能采用完全统一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手段,要结合学生群体的特殊性,运用权变管理实现高校的班级活动管理。具体来讲,权变理论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打破了统一的管理标准,强调在管理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从学生的特点出发,建立灵活高效的管理体系。高校班级管理实践中运用权变理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学生沟通中运用权变理论;二是不同特点学生的权变运用;三是同一学生不同时期的权变运用。通过灵活运用权变理论,促进班级管理的长效性与多元化发展,建立和完善班级管理体系。

三、结语

高校管理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实现了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结合与统一。权变理论在高校管理中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管理者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校的管理方法,工作目标与组织结构,动态调整高校管理工作。高校管理与权变理论的结合要充分发挥权变理论的作用,系统全面的分析内外部环境特点,利用实证性和多维性的分析方法,了解影响高校管理工作的多方面因素,实现高校管理改革的创新与发展。

推荐阅读:

如何写新时代雷锋精神简短(五篇)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范文范本(2篇)

对于师德师风培训心得体会实用

对于香港回归祖国心得体会怎么写(十四篇)

2024年暂停供热申请书(优质8篇)

2024年劳动实践给菜浇水心得体会(模板8篇)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