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通用(6篇)

实用范文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更新时间:2024-01-09 18:39:29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关于《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通用一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p61例1和练习十一1~4t)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的自主探究意识、主动合作意识和不怕困难的精神。

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

情境导入,自主探究

新授课

1课时

捆扎好的练习本,磁性教具,课件。

1、 30+6 5+20 60+4 9+40

30+60 50+20 60+40 50+50

2、65是有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29是有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

今天学校新到了一批书,老师打算发给同学们,我们班有65个同学,我们先算算有多少本书,看够不够发给同学们。

1、观察,课件出示主题图

要求: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数一数,你知道它们有多少吗?一捆有多少本?

数学书有多少本?语文书有多少本?

2、小组讨论:

看图提出问题,谁能提出不同的问题?怎么能算出来

3、合作探究:

如果要你算出有多少本数学书,你能怎样算?

想一想,你是怎样列式的?用小棒摆一摆,你是怎么算的?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4、再次探究:如果要算出我们班领了多少本书,你能算出来吗?请看图,我们领了多少本?一包语文书和一包数学书有多少本?

5、全班反馈:

a动手操作,理解口算办法。

b总结算法,计算时要注意计算的单位,个位上的数要加在个位上。整十数要加在十位上。

6、比较算法,加深理解

让学生认真观察两个算式,

这2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怎样计算?你是怎么想的?(分组说,后指名全班交流)

1、p61的做一做。先在书上完成“做一做”第一题,请同学讲一讲上下两题有什么关系,并举几个例子口头考考其他同学。

2、p63的练习十一的第一题和第二题

(1)独立计算后集体订正。

(2)指名说53+4和20+67是怎么计算的?

(3)你是怎么算的?

(4)小组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出示p63:3图

(1)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你能完整说出来吗?

(2)你根据这些信息列出算式吗?

(3)说出结果,你是怎么算的?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这一节是在学生学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及第三章学习的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其中要让学生掌握的主要方法是让学生要据数的意义,把两位数拆成一个整十数与一个一位数,再和另一个整十数或一位数进行相加,最后再求和。

说起计算,总是学生的强项,所以这节课和上节课一样,先出示书61页例1的两个问题让学生来解答,根据之前的学习部分聪明的学生很快能列式求出答案。这时再追问一句,你是怎么算的?这两道题的算法有什么不同之处?这时再给学生一个思维碰撞的机会,他们经过计论很快就可以得出当两位数加一位数时,要先用这个两位数的个位和这个一位数加,再加上原来的整十数。当两位数加一个整十数时要先用这个两位数的整十数再加分出来的一位数就相对简单。

最终得出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个位和个位相加,十位和十位相加。接着再出几道练习,先让学生想想该怎么想,说说自己的想法,怎么做,再进行计算,也取得不错的效果。

关于《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通用二

周一、根据学校安排,我讲了一堂公开课《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笔算。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两位数加法(包括不进位和进位),以及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是100以内笔算减法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有一定的难度。为了突破难点,我在讲授新知识前充分复习了旧知识,出示了一些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笔算题,让学生在黑板上解答,从而从认知上、思维上让学生做好准备。

在新知识的传授中,我用奥运赛比分引出题目56—18,让学生通过摆圆片来观察、比较,既突出了退位减法的算理,又使学生对笔算减法有了全面的.认识。在讲解的过程中,我注重了让学生理解“个位不够减,怎么办?”和“为什么在个位上加10”两个关键问题。

在交流算法的时候规范了竖式的写法。学生掌握方法以后,我又出题目让学生动笔演练,并让4个学生到黑板上板书。

一、个人感觉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1、教学效果基本达到预期。大部分学生能基本掌握退位方法,知道从十位退1,并在个位上加10再减。

2、整节课,能基本按我的思路下来。但重点环节还须停顿时间长一点,让学生细化。

3、对学生加强了练习,让他们得到了巩固。

二、本节课需改进的地方:

1、课堂上,讲授重点环节时时间停顿太短,学生还未思考完,我已步入了下一步。今后教学中在重点环节须停顿时间长一点,让学生细化。

2、让学生自己在座位上独自做题时,高估了二年级学生思维能力,给予的时间不够,以致对答案时回应太少。

3、讲完练习题目后,未给予学生时间来修改自己的错题,以致让他们改错意识淡薄。

4、忘记在适当的时候,出示课题。导致学生在总结本节课内容时,不知道说些什么。

5、整堂课以自己讲授为主,未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应该让他们多动手,多思考,不能灌输知识。

在这节课中,我深深的感到,因为是教育低年级的孩子,所以教师要更加足够细致,多强调细节,从而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一名教师更要有耐心,要把机会让给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孩子在启发中互相创新,在启发中激起探究的热情。在这过程中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共同促进学习氛围的形成,对学生今后的发展,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我有太多需要学习与改进的地方,非常感谢参加听评课的老师们,感谢他们提出的宝贵建议。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努力,磨平身上的棱角,争取更大的进步!

关于《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通用三

1、教学内容: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苏教版)下册第六单元《加和减(二)》的第一课时。

2、教材分析: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是在学生能比较熟练地口算100以内不进位加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先教学和是整十数的(特殊情况),再教学和是非整十数的(一般情况)。突出了进位的基本原理是“10个一是十”,有利于学生依据已有的数学知识理解“满10进一”的操作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学计算的一般情况,就能把进位的原理、方法灵活地应用到各个具体的计算中去,逐渐形成相应的计算技能。

3、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本节课学生将利用这些所学,通过知识的综合、迁移,自主探究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每位学生所用的时间长短和方法会有所不同,需要老师的点拨、引导和积极鼓励。

4、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理解进位的原理,能比较熟练的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加法。

(2)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知识迁移的学习能力。

(3)情感目标:在师生活动交流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获得成功体验,增强学习信心。

教学重点:使全体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是非整十数)的算法多样化及优化。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是组织活动,关注活动中的学生,使学生在数学思想方法迁移过程中,探索性地解决新问题,亲历探索的过程。情境教学法、操作法、发现法是我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一年级的孩子在数学学习中,他们更喜欢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形象具体的直观操作,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吸引他们的注意,激起他们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孩子们在这节课中将通过操作实践,观察分析,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教学环节,为学习提供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的机会。通过语言表达、边摆边说的教学环节,从中体验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体验成功的快乐。

第一环节,复习铺垫

课前两分钟先进行20以内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训练,并复习24+3的口算方法是:先算4+3=7,再算20+7=27。通过复习,有效唤醒学生对旧知的记忆,为促进知识的迁移,学习新知作铺垫。

第二环节,探索新知

1、创设情境

利用主题图,创设三个小朋友交流收集画片的情境,学生主动搜集信息:小明有9张画片,小亮有24张画片,小红有6张画片。请学生选择其中的两个条件,提出加法问题。指名回答时,老师将学生所选的两个条件进行连线,渗透既不重复也不遗漏的有序思考思想,并依次进行板书:9+6,24+6,24+9。哪一题算起来最简单?6+9=15最简单,另外两题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两位数加一位数。

2、教学例1

24+6的得数是多少?估计有不少学生已经会算了,得数是30,这时可以充分利用学优生的资源,提出关键问题:24的十位上是2,表示2个十,加上6等于30,2个十变成了3个十,这是怎么回事?哪位小朋友能来当小老师,用小棒来说明,为什么会多出来1个十?因为4根小棒和6根小棒合起来是10根小棒,10根小棒要捆成1捆。如果没有了小棒的帮助,你能不能来说说24+6的思考过程,先算4+6=10,再算20+10=30,接着组织全班各种形式来说思考过程。最后进行对比小结,24+6和刚才的24+3有什么不同?完整揭示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教学例1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探索算法,再讨论交流,确认算法,并通过实物操作演示来突破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3、教学例2

刚才我们计算了24+6=30,现在请你来估计一下,24+9的得数是几十多?说说你的理由。得数到底是三十几呢?提出关键问题:先算什么?先算4+9=13,再算什么?再算20+13=33。哪位小朋友能用小棒来验证、解释一下我们刚才的思考方法。接着组织全班各种形式来说思考过程。

除了这种方法外,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吗?也可以用小棒来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大家。估计可能有的方法:一种是,从9根中拿出6根和24根合起来凑成30根,先算24+6=30,再算30+3=33;另一种是,从24根中拿出1根和9根合起来凑成10根,先算1+9=10,再算23+10=33。三种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老师最喜欢第一种方法,在下面的做题过程中,你会越来越感觉到它的优点。

各种算法都要鼓励,但“个位加个位”的方法思路更好些。它有三个优点:一是和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以及24+6的思路是一致的,相对稳定的思路易于学生掌握;二是已经熟练掌握的20以内进位加法口算,能支持这种思路的运行;三是与笔算法则一致,有利于以后竖式计算的教学。所以,在练习中要逐步优化这一种算法。

4、对比小结

观察24+6和24+9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都是进位加法,以前学的24+3是不进位加法。

第三环节,巩固深化

1、先圈一圈,再计算

先圈一圈,帮助学生明白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算理,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通过写思考过程来进一步巩固算法。请学生把不同圈法表现出的不同思考过程进行全班交流,提醒孩子注意思考过程应与圈的方法相对应。

2、算一算,比一比

三组题,每组都以一道20以内进位加法带出3道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通过对比,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体会到一位数加一位数是基础,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第一步计算;二是引导优化算法。

3、拓展应用

这一题,题目已知信息多,要解决的问题多,思考过程比较复杂。要根据问题找到画面中的人,再阅读他说的话,再从货摊上找到他所购买的商品及对应的价格,才能列式计算。题目更接近生活现实,增加搜集信息和整合信息的难度,增加问题的挑战性,提供更多独立思考的机会,以不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方法是?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没有把计算方法简单教给孩子,而是力求在生动的情景中让每个孩子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加以建构,亲身探索了算法的过程,理解了“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的算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孩子们在这节课中将通过操作实践,观察分析,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轻松愉快的学习新知。

关于《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通用四

说教学内容:

教材91页、92页。

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和在100以内)的加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及根据情境选择恰当方法的意识。

说教学重点:

会用数的组成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式。

说教学难点:

能根据具体情境选择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

说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口算卡片

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43+3= 53+9= 75+2= 35+8= 56+5= 36+20= 23+40= 72+10= 5+30= 58+30=

(1)开火车的形式进行一组口算练习,课件显示出结果。

(2)教师在2行中各挑一道让学生说口算方法。

(3)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第一行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第二行是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

(4)引出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教师板书)。

二、明确算理,学习新课。

1、课件出示教材91页情境图

(1)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说,教师用课件展示)。

(2)问:限乘68人表示什么意思?(不能超过68人、可以正好是68人、还能少于68人)。

(3)超过68人可能会发生什么?看来为了安全,我们不管是乘车还是乘船,都要遵守规章制度。

2、估算:一条船能坐下四个班的同学吗?说说你的理由。

3、猜测:至少要几条船四个班的同学才能坐下?

4、计算:二(1)班、二(2)班合乘一条船,能坐下吗?

(1)读题。

(2)问: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只要把二(1)班和二(2)班的人数加起来,和68人比较就可以了。)

(3)列算式:23+31= (教师板书)

(4)讨论算法。

(5)交流汇报,教师有选择的板书学生的算法。

(6)要求学生选自己喜欢的方法再说一说。

(7)完善该题。

5、二(3)班、二(4)班合乘一条船,能坐下吗?

(1)把这道题写在练习本上,并写出自己的口算方法。

( 2)学生汇报,教师有选择的板书。

(3)完善该题。

6、观察:这2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7、这四个班怎样搭配两条船就够了?

三、拓展练习。

1、口算练习(比比谁是计算小能手)

练习方法:让学生先在口算卡片上面做,然后开火车的方法公布答案,最后选几个学生挑自己喜欢的算式说说口算方法。

2、判断

练习方法:让学生用手势表示出自己的判断,并说明理由。

3、跷跷板游戏

练习方法:根据两只小动物下面的算式结果,说出哪只动物在上面,哪只动物在下面,比说说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

4、解决问题

(1)观察情境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踢足球 的有54人,打篮球 的有26人)。

(2)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3)列算式、说结果并说口算的方法。

5、解决问题

(1)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怎么列算式?

(2)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怎么列算式?说说你的口算方法。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我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在以后遇到计算题得时候,你感觉大家应该注意什么?

教学反思: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是前几册100以内口算的延续,是在100以内口算和笔算的基础上教学的。掌握这部分口算,不仅在实际生活中能解决问题,而且是以后学习笔算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由情境图引入这节课,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学生比较有兴趣,而且在计算之前,让学生先估一估、猜一猜,渗透了估算的意识。在实际的计算中让学生体会到了算法的多样性,鼓励学生从同一道算式中发现不同的口算方法,再通过比较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最后让学生为四个班的同学找最合适的搭配方案,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为他们以后的数学学习做了较好的铺垫。

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还有很多需要改善和学习的地方,整个课的设计如果再新颖一些,可能会更多的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特别是练习课的设计,不是特别符合低年级孩子的认知特点。在知识点的引导上,教师如果能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及时的追问、总结,可能会更大程度地开发孩子的思维,比如:学生在拿68和54或71进行比较时,问一问为什么要这样比较,对于跟的比较慢的孩子来说可能就会更清楚一些,另外孩子在说完四个班的搭配方法之后,如果能引导孩子发现其中的规律,效果会更好。整个教学过程中儿童化的语言体现的不明显,课堂就显得不是那么完美了。

一节公开课上完之后,感觉自己需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以后抓住每一次听课的机会,多汲取别人的优点。平时利用空闲时间要多看书,不断地充实自己,力争每一节课都趋于完美。

关于《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通用五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位于西师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期

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本单元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这部分内容是今后学习万以内的进位加法和四则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孩子们掌握了“20以内进位加法”和“100以内不进位加法”的基础上学习的。而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既注重了口算,又继续介绍竖式计算,体现了计算方式和方法的多样化。

一年级下期的孩子已经能熟练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并且会用多种方法计算100以内的不进位加,能正确地进行竖式的书写与计算。

本班的孩子在学习中对自己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收集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能积极参与操作,观察等数学活动,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根据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和孩子已有的认知水平,我拟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弄清“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的算理,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2、参与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等数学活动,获得克服困难的成功体验,深化积极的学习情感。

3、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有关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运用,体会数学的价值,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由于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是孩子们第一次接触,相对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将本课的重点确定为: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由于“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这一知识非常抽象,难以理解,因此理解“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的算法成为了本课的难点。

本节课我准备了以下教学具: 小棒 课件 实物投影仪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是组织发现活动,关注活动中的学生,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过程。

情景教学法操作实验法发现法成为了我本节课的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一年级的孩子在数学学习中,他们更喜欢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形象具体的直观操作,丰富多彩的游戏来吸引他们的注意,激起他们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

孩子们在这节课中将通过操作实践,观察分析,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这一论述告诉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本身所具有的激励因素,让孩子明确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并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以此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愿望和动机.

因此 第一个教学大环节是

1、出示情景图

课本中例1的情景图呈现的是两个孩子在停车场收集到的27和8这两个数据,来揭示新知,而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对情景图进行了大胆的处理,增添了一个新的数据11,让孩子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把这些算式根据已有认知基础进行了分类板书,在已经学过的算式中选择11+8和27+11来谈谈自己的算法。接着让孩子尝试算27+8,在孩子尝试后,询问孩子:你在算的时候遇到了什么新问题吗?我认为这样处理的好处是让孩子在情景中,自然地复习旧知,并引出新知,既为今天的学习作了铺垫,又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一年级的孩子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作为本课的教学难点,而这一数学知识的抽象概括性与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之间的矛盾,而教学手段的一项重要功能就是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让孩子们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在操作实践,观察分析的活动中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

在这个环节中,我安排了3个教学活动来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1、摆小棒

孩子遇到了27+8个位相加满十这个新问题,该怎么处理呢?请孩子用

用小棒边摆边思考并说一说,7和8相加满十了,你是怎么办的?

接着四人小组交流摆小棒的方法。

然后请孩子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自己的摆法,

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可能会出现这样一些摆小棒的方法

(1)先拿出27根小棒,在摆出8根。然后从8根里拿出3根和7根合起来。捆成一捆。

(2)先拿出27根小棒,在摆出8根。然后从7根里拿出2根和8根合起来。捆成一捆。

在孩子展示后,向他们提出问题刚才我们的摆法不同。但有一个相同的做法,是什么呢?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孩子们通过摆小棒自主探究解决了遇到的新问题,建构了数学知识的意义,接着又让他们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共享学习成功的喜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使枯燥的计算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形象直观了.)

这一环节为孩子们提供了展示、交流的好机会,并且充分的发挥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及时快捷的优势。让课堂成为展示思维过程的平台,成为学生积累财富、资源共享的“加油站”

活动2、展示算法

这个活动主要研究竖式计算.

(2)竖式计算 27+8 我询问孩子:当个位7+8相加满十了,在竖式该怎样表示?让孩子结合孩子摆小棒 的过程自己总结出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的计算方法.进位后十位上的数该怎样加?

我尽可能地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让孩子在知识的建构中,理解并形成数学的思考,这种数学化的思想才是教学的根本目的。

活动3、小结

在计算27+8的时候,遇到了十位相加满十,我们是怎么办的呢?

在孩子们通过自我小结以后揭示课题 并进行板书

活动4巩固练习:课堂活动1 圈一圈 算一算

让孩子圈了以后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圈?然后根据圈的过程算出每题的得数.让孩子明白两位数与一位数相加的算理,并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再通过计算练习来进一步巩固计算方法。

荷兰著名的数学教育学家费赖登塔尔说:“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孩子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是引导和帮助孩子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

因此,在教学例题2时9+75。我放手让孩子自己尝试计算9+75,鼓励孩子们用不同的方法计算。然后交流汇报。并根据孩子的汇报板书计算方法。这也有助于促进孩子迁移学习能力的培养.展示了算法多样化的理念.体现求异思维。

1、巩固练习课堂活动2 摆一摆 说一说 :你是怎样算37+6的?

边摆边说37+6的计算方法与过程,再与全班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重点突出”你是怎样算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深化练习课堂活动3说一说 和的十位上是几?

这里主要是要孩子通过独立思考,集体交流,说一说和的十位是几?是怎么得出来的?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没有把计算方法简单教给孩子,而是在生动的情景中让每个孩子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加以建构,亲身探索了算法的过程,理解了“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的算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激发了孩子的学习热情。

中山路小学 胡蓉

关于《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通用六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茅田小学林先进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笔算。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口算,以及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和两位数加两位数加法(包括不进位和进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是100以内笔算减法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有一定的难度。为了突破难点,我在讲授新知识前充分复习了旧知识,出示了一些十几减几的口算,学生直接抢答,从而从认知上、思维上让学生做好准备。

在新知识的传授中,我直接出示了题目50-26,让学生自主探索,留给他们充分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允许并鼓励他们有不同的算法,尊重他们的想法,哪怕是不合理的,甚至是错误的,让他们在相互交流、碰撞、讨论中,进一步明确算法。通过观察、比较,既突出了退位减法的算理,又使学生对笔算减法有了全面的认识。在交流算法的时候,我请多名学生说了他们的思考过程,同时规范了竖式的写法。

我的思考:

(1 口算过后,我又出示了两题,一题旧知,一题新授,可能两题一起出现,学生争分夺秒的时间观没有,对后面的新授讲解势必会有一些影响。一题一题的呈现,更能让学生有一种紧迫感和想解决出问题的冲动。

(2)教材中例题是以两个小朋友交流收集的邮票为题材,从而展示出新授内容。计算本来就是件枯燥无味的事情,我直接出示了题目,可能一开始出现一些学生喜欢的情境,学生可能想计算、想解决问题的兴趣更大,这其实也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在讲解完50-26这题后,学生可能掌握的不是很好,还没能完全吸收新授的知识点。在这我可以再出一题类似的进行巩固练习,这对下面的教学试一试(不同类型)也会有一定的帮助,学生也一定掌握的更加牢固。

(4)在引导学生观察比较58-26和50-26这两题时,学生说的不是很重点,那是因为我在前面引导的过程中,学生没有能够完全理解意思,以致在这个环节中,以我的语言居多,没能达到预设的效果。

(5)在做课堂作业的时候,自己要注重练习的题目类型,学会设计题目,避免出现类似的,每一题的出现都要有一定的目的性,让这个巩固练习更具有实效性。

在这节课中,我也深深的感到,作为一名教师要有耐心,要把机会让给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孩子在启发中互相创新,在启发中激起探究的热情。在这过程中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共同促进学习氛围的形成,对学生今后的发展,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可能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努力,磨平身上的棱角,争取更大的进步!

推荐阅读:

推荐社区换届选举会议记录(推荐)(7篇)

最新三个年心得体会报告(通用15篇)

描写流调工作主要事迹范文(八篇)

关于五项管理及督导策略及感悟

有关移动公司党课讲稿(精)(2篇)

最新主体责任工作和方法(十四篇)

标签: 教案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