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写古诗的格式范文(共8篇)

实用范文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更新时间:2024-01-10 14:54:16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中秋写古诗的格式范文 第一篇

1 节日

现代生活中,我们与不同节日的亲疏关系,会直接影响到我们对诗歌的理解。例如,“春节”“元宵”“中秋”这些传统节日今天依然有。春节合家团聚,元宵观灯,中秋吃月饼,这些过节的形式也基本没变。因此,读唐代诗人高適的《除夜作》“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以及唐代诗人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我们立刻明白这是在表达除夕之夜、中秋之夜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感情。“重阳”节,现在主要是老人们才过,过法也因人而异。所以,我们读到岑参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时就会产生疑问:“行军途中为什么想要登高?为什么登高还希望有酒喝?为什么想的不是故乡的人而是?”其实如果我们了解古人九月九重阳节有登高饮酒的习俗,这些问题就不存在了。“寒食”节已退出了今天的生活舞台。要准确理解唐代诗人韩翃在《寒食》一诗中表达的讽喻之情,就必须了解寒食节的来历及相关习俗。寒食节是古代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晋国忠义高洁之士介子推而设的,在清明前一天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了解了这些,我们对韦应物在《寒食寄京师诸弟》一诗中渲染的清冷孤寂之感和思念同胞兄弟的手足之情也就能感同身受了。

类似的情形还有“清明”与“冬至”。现在我们很少在清明祭扫时看到泪流满面的人,但清明祭扫的基本内涵没变——为了纪念已故的亲人。读杜牧《清明》诗就不会费解为何“路上行人欲断魂”。而“冬至”在唐代是个与春节差不多热闹的节日,所以白居易在《邯郸冬至夜思家》中会抒发“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的思乡念家之心声。但是现在冬至只是个节气,不再被当作节日,于一般人而言完全不会产生什么特殊的、浓烈的情感,因而我们也就很难真正体会白居易冬至之夜孤身在外的愁苦。

2 星宿

古人将天上的星宿分别指配于地上的州国,以便通过观察天象来占卜地上所配州国的吉凶。古诗中时常会出现一些星宿的名称,如果不了解其中的含义,也会影响我们读诗赏诗的效果。古诗中常见的星宿主要有:(1)金星。它有时于黎明前出现在东方天空,古人称它为“启明”;有时于黄昏出现在西方天空,又被称为“长庚”。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中有“孤月沧浪河汉清,北斗错落长庚明”。另外它也叫“太白”或“太白金星”。古人认为,金星主兵象,根据它的出没可以预测战争的进程和凶吉。①例如王维《陇头吟》中有“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夜观太白,说明少年游侠心系沙场,渴望建功。(2)北斗星、南斗星。无名氏作《哥舒歌》中就有“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之句,以北头当空,渲染哥舒夜出的神秘气氛;李白《庐山谣寄庐侍御虚舟》中有“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之句,以南斗衬托庐山之高;刘方平《夜月》中有“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之句,同样以北斗、南斗描绘月朗星稀的春夜。(3)参星、井星、商星。参星为蜀之分野,井星为秦之分野。李白《蜀道难》中有“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之句,表现由秦入蜀山路的高峻难行。参星和商星(又叫辰星)则是一个在东方,一个在西方,此出彼没,永不同时出现。②杜甫《赠卫八处士》中“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之句,表现了世事的离乱苍茫感。敦煌词《菩萨蛮》中则以“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作为表达爱情的誓言。(4)北极星。古人把它看作是帝星,称作紫微,用来指朝廷。李白《古风》其三十四中有“白日曜紫微,三公运权衡”之句。

3 时令

大多数表示时令的词和今天差别不大,但也有一些表意含混,容易干扰我们对古诗的鉴赏。

(1)三秋:出自《诗经?采葛》“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孔颖达疏:“三秋,谓九月也。设言三春、三夏、其义亦同。”③现代学者郭芹纳选注的大学生传世经典随身读《诗经》(精选本)中也作同样的解释:“三秋:指九个月。古代一年有四季,每季三个月,‘三秋’就是九个月。”④这种解释之所以合理,是因为《采葛》全诗是以“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如三秋兮”“如三岁兮”,层层递进表达强烈的思念之情。北宋词人柳永在他的成名作《望海潮》中也提到“三秋”:“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只是说桂子飘香九个月,显然就不合该植物的生长习性。所以,这里的“三秋”,就应该取陶文鹏先生的解释:“‘三秋’,写桂子飘香之久,香气洋溢于初秋、仲秋、晚秋。”⑤也就是指秋天的三个月。

中秋写古诗的格式范文 第二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_)09A-0071-02

古诗词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它属于一种最精致、纯粹、优美的文体,代表着高品位的文学情趣,它通过凝练精美的文字,展示了一个广阔无限的意境和空间。对古诗词的感受和理解,在一定程度上可看出一个人文化素养的高低,更可看出一个人的语文修养和文学功底。可见,提高古诗词教学的水平,有利于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

古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在古诗教学中,我们应该结合学校实际,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优化古诗教学,引导学生体会古诗的语言、情感和意境美,提高古诗教学水平。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古诗教学方式

目前很多学生阅读面较窄,阅读量也较少,这极大地影响到对课内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在以往的古诗教学中,大部分教师按这样的模式进行:读古诗――教师逐句分析诗句意思――写出诗句意思――生背古诗、背诗意――抄写古诗――默写古诗。这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想象空间,是一种死记硬背的方法,不利于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养成和学习能力的形成。

二、通过抓字眼,引导学生品味诗词中的情感美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要求,才会有相应的活动。“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情感教育对于语文,尤其是对古诗词的教学,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古诗词的教学必须重视情感教育,必须充分利用诗中的情感因素进行教学。

师:“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从“少小”至“老大”,岁月长久,期间有几多翘首,几多等待!但终于回来了,漂泊的生活终于有了尽头,这是何等欣喜!

师:“乡音无改”是自己乡情的真实流露,也是老大回乡,叶落归根的原因。但自己“鬓毛”已衰,青春已不再来,这是多么可悲啊!

师:下面两句“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说明故乡的民情风俗依旧,故乡人民好客热情依旧,但可惜彼此互不相识,形同陌路之人,更勾起自己的沧桑之感。

这些深沉的感情,都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认真地体会和感受。

三、引导学生发挥想象,领会古诗词表达的意境美

意境是指作品中描写某种事物时所达到的艺术境界。它是作家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的和谐统一。领会诗词中创设的意境美是诗词教学更高层次的要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这也是诗词教学的重要目的。领会作品中的意境美最好的方法就是教学生抓住构建意境的物象展开想象,实现意境的重现和重建。

例如在教张籍的《秋思》时,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抓住“见秋风、意万重、匆匆、又开封”等关键词,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是什么引起诗人的思念?是秋风?秋风无形,何以能见?从而引导学生理解,在古代,秋风、柳条等是诗人寄托思乡的物体。在这首诗中,诗人见到的是什么?生纷纷回答:诗人见到的是落叶、是大雁南归。是啊,这落叶归根,大雁南归,不正是诗人的思绪的表达嘛!这“见秋风”足以表达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的思念。

“意万重”指诗人要表达的意思有很多。诗人要表达的意思有哪些呢?他离开家乡已经十年了,这十年来,诗人在思念谁,他想对谁说些什么?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小组相互交流,从而更加深入地体会诗人对家的深切思念。

“又开封”是指将信封再次打开?这只是个细节描写,通过这个细节,引导学生想象,诗人为什么这么做?如果你就是诗人,你可能又在想些什么?

通过诱发学生想象,领会古诗所表达的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四、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古诗词的语言美

中秋写古诗的格式范文 第三篇

1、风雨满城,何幸两重阳之近。——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2、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曹松《中秋对月》

3、娥何事太多情,今宵故误年时约。——陈德武《踏莎行·中秋不见月》

4、孤兔凄凉照水,晓风起、银河西转。——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5、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李白《月下独酌》

6、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苏轼《西江月》

7、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李白《月下独酌》

8、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范成大《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

9、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晏殊《中秋月》

10、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11、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12、残雨如何妨乐事,声淅淅,点斑斑。——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13、谓洋海底问无由。——辛弃疾《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

14、寻常岂是无三五。——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15、一轮秋影转金波。——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16、天应有意故遮阑。——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17、更携取、胡床上南楼,看玉做人间,素秋千顷。——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18、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辛弃疾《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

19、永夜闲阶卧桂影。——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20、乘云径到玉皇家。——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21、每圆处即良宵,甚此夕偏饶,对歌临怨。——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22、待都将许多明,付与金尊,投晓共、流霞倾尽。——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23、铜华沧海,愁霾重嶂,燕北雁南天外。——吴文英《永遇乐·乙巳中秋风雨》

24、人间宝镜离仍合,海上仙槎去复还。——吴文英《思佳客·闰中秋》

25、今宵楼上一尊同。——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26、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27、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28、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月夜》

29、试自判此生,更看几度,小住为佳。——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30、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31、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32、谓洋海底问无由。——辛弃疾《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

33、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34、只今聊结社中莲。——张孝祥《浣溪沙·中秋坐上十八客》

35、何妨小驻听吾语。——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36、偏皎洁,知他多少,阴晴圆缺。——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37、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李峤《中秋月二首·其二》

38、何处楼高,想清光先得。——吴文英《尾犯·甲辰中秋》

39、青烟幂处,碧海飞金镜。——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40、东篱展却宴期宽。——吴文英《思佳客·闰中秋》

41、好处时光,须用著些难。——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42、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

43、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44、偏只到、凉秋半破,斗成双绝。——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4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46、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辛弃疾《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

47、一月可曾闲几日,百年难得闰中秋。——慧霖《闰中秋玩月》

48、天应有意故遮阑。——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49、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张养浩《折桂令·中秋》

中秋写古诗的格式范文 第四篇

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2、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3、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4、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5、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6、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7、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8、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9、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10、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11、露从今夜白,月是绞乡明。

12、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13、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14、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15、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16、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7、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18、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19、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20、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21、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22、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23、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4、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25、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中秋写古诗的格式范文 第五篇

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2、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3、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4、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5、青天明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6、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7、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8、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9、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10、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1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2、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13、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14、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15、烟拢寒水月拢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1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17、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8、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19、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20、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21、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22、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23、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24、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25、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26、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27、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28、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9、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30、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31、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3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33、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34、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35、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36、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37、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38、一弹流水一弹月,半入江风半入云。

39、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40、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41、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4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3、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44、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45、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46、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47、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48、听月楼头接太清,依楼听月最分明。

49、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50、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花月吟(唐伯虎)

月似银光花似雪,手把花枝对新月。

花儿如目月如眉,花有残时月有缺。

花残月缺年复年,伴花随月过前川。

月映花来花映月,花魂花魄斗婵娟。

月色花颜处处有,花前月下频酌酒。

携花带月月中游,嫦娥见月花含羞。

笑折月中花一朵,吟花弄月倚琼楼。

楼上风光花下月,花月从来好颜色。

花含香雾月含烟,花月清晕难再得。

月光皎洁花无尘,花有清香月有痕。

临窗望月傍花久,月下花前双携手。

金樽醉月伴花眠,花好月圆不夜天。

明月如珠花似锦,月出云端花弄影。

我心似月花似妹,从此花月结同心。

中秋写古诗的格式范文 第六篇

皓月闪烁,星光闪耀,中秋佳节,美满时刻!

共赏圆月一轮,喜迎中秋良宵。

彩云追月,桂花飘香。

您生命的秋天,是枫叶一般的色彩,不是春光胜似春光,时值霜天季节,却格外显得神采奕奕。

月圆年年相似,你我岁岁相盼。那满天的清辉,遍地水银,便是我们互倾的思念。

举杯望明月,天涯共此时。

秋空给人以深深的思索,您留给我的瑰宝是哲人的深思明辨,还有那从容出世的信条。

中秋的月亮,在窗外静静地悬着。我愣愣地看着它。仿佛它是一面明镜,你我在互相注视。

想与你一起赏月亮。

明月当空洒银泄玉,中秋正至喜世悦人。

月白风情两岸亲人同望月,牛耕女织双星伴侣偶牵牛、

中秋月圆圆,人儿团圆圆。

三五良宵秋澄银海,大千世界光满玉轮、

花好月圆

华夏九州同祝福,中秋两岸盼同圆。

九夏芳辰八蜒共庆,一轮明月两岸同圆、

岁月迈着轻捷的步伐,走进公元20_年中秋。

秋,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最令人感慨的季节。那丰硕的果实,每一个都满载着劳动者辛勤的汗水!那随风轻舞的枫叶呀,每一片都是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绝唱!风轻拂,星低诉,举杯邀明月,遥寄相思赠嫦娥;低头念亲人,它乡赤子表丹心!!!

月已圆,人欢聚,同举杯,共欢庆!家乡明月爱无限,它乡皓月也多情!齐欢唱,同颂今宵明月!歌传万里,祝福彼此频传!待到来年中秋日,在欢聚,同丰收,各诉衷肠……!!!

福星高照,喜气长留!祥云浮紫阁,喜气溢朱门!帘短能留月,楼高不碍云!兰经香风满,松窗夜月圆!

竹雨松风悟月,茶烟琴韵书声。曾忆当年。莫放春秋佳日过,最难风雨故人来!一人知己亦以足,此生自修无尽朋!清清秋月,成就你我久违了的默契!

不求金玉重重贵,但愿子孙个个贤!一轮明月,四壁清水,梦回故园路!

情人密语

你是我心中永恒的明月,无论天荒地老,恒久永诉衷肠!花好月圆,同心永结!皓月描来双影雁,寒霜映出并头梅!

宋.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昨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青荧灭没转山前,浪风回岂复坚。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宋.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唐.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宋苏轼《水调歌头》(中秋夜思念其弟所作)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我于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高处不胜寒。转竹阁,低倚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时长项别时圆。月有阴晴阳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唐杜甫《八月十五夜月》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全唐诗》)

这是诗人避乱蜀中之作。诗前两联睹月兴感,用象征团圆的八月十五的月亮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诗后两联描状中秋夜色,_见羽毛_、_数秋毫_两句下字奇险,立意浪漫,于老杜诗中别是一格。

唐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全唐诗》)

刘禹锡(772-842),唐朝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这首诗共十六句,每四句一韵,每一韵又是一个自然段落。第一段写桃源玩月,有月之景,有玩之情;第二段写八月十五夜色,以月光朗照下的天地山水反衬中秋之月;第三段浪漫畅想,写欲仙之感,由景及情,生发自然;最后一段从畅想中曳回,写日出月落,更就_绝景良时_抒感,略出桃源别后,难再重游一意。全诗景物随时而变,情调随景而移,有起伏迭宕之感。

唐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中秋写古诗的格式范文 第七篇

关键词:古诗;悲秋;原因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_)06-0024-01

古诗人以悲秋为主题的诗歌,一般是借秋色、秋景、秋物、秋风、秋声、秋叶等一些具体意象来表达羁旅怀思、感世伤生、老病之哀、家国之痛的感喟。本来秋天是一个秋高气爽,五谷丰登,万物成熟的季节,这个季节带给人丰收的喜悦以及成熟的饱满感。那为什么秋天总是引起古代诗人的悲愁?以下将作简要分析。

一、心理因素

诗歌是文学作品基本体裁之一,一切样式的文学作品都是现实生活的反映,诗歌不同于其他文学样式,“它吟咏的是使人最激动的生活事件。它要求精选生活材料,抓住感受最深、表现力最强的自然景物和生活现象,用极概括的艺术形象达到对现实的审美反映。”诗人进行诗歌创作必须要一积累获取一定量存在在生活中诸多材料为基础。外来刺激被眼、耳、鼻、舌、身等感官所接收,作为信息进入记忆。有的刺激强烈,或与本人某种需要、某种经历密切相关的内容的信息不经处理就作为精神材料直接流入长期记忆。这些会经常不经意地被诗人运用到诗歌创作中,同时,人们在快乐悲伤两种不同感受中常常对悲伤消极的事物情绪反而感受更深刻,能形成强烈的刺激。秋天季节里的景物多呈现出成熟即将凋零的状态,从一年四季节的范围来看,从小范围来说古代诗人以伤春为主题的诗作多是以暮春为创作材料,而非初春。从大的范围来说古代诗人以悲愁为主题的诗作就会多以秋天为创作背景和材料,而非春夏冬。这是一种心理意愿自然选择。

所谓“秋日凄凄,百卉具腓”秋天最突出的特点便是萧瑟凋零,古诗人生活的时代往往征战不断,又交通不便,也不像现在有通信工具,离别之后难以联系。每到秋天,自然景物中由于自然规律纷纷开始归向自己该归向的地方,有道是:“落叶归根”、“大雁南飞”。看着这些自然景物诗人联系自身或想起离别的亲人朋友便会形成心理失衡形成易感点,从而情景交融便形成了 “燕支黄叶落,妾望自登台。海上碧云断,单于秋色来。胡兵沙塞合,汉使玉关回。征客无归日,空悲蕙草摧”。

二、文化因素

比较外国诗歌以及现代诗歌可知悲秋感秋的诗歌创作多数出现在中国古诗中,外国诗歌情感抒发很少集中在某个季节时段,在无论哪个季节里只要心里有想宣泄的东西他们多半就会通过文艺创作表现出来。两者的不同说明民族文化差异是造成中国古诗人多作悲秋之诗的又一重要原因。

我国古代主要是儒家文化为主导,儒家文化思想影响着人们的思维范式以及思想精神。儒家的敦厚内敛影响了几乎每个中国诗人或文人的创作;同时,中国古代长期封建自给自足的经济环境的熏染使中国人形成了内敛含蓄的性格特征。中医讲究“因天之序”,这里的天之序即生发、生长、收敛、收藏这个顺序,这天之序相对着季节便是春天即生发、夏天即生长、秋天即收敛、冬天即收藏。中国人内敛含蓄的性格特征正好对应天之序中的收敛即秋季,这样的契合和对应容易引发诗人的悲秋之情。从这几点可看出,中国文化错综复杂地对从各个方面对中国文人的熏陶,塑造出中国文人特有的东方文化性格,这种性格与中国文化对秋的理解和阐释正好相契合,于是使得中国古诗人总悲秋。

三、生理因素

人的情感一方面会受生理身体因素的影响,中国诗人多是男子,悲秋主题的诗歌多为中年男子所作。孔子道:“吾十有五而至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人到中年对生活已经有足够的认识积累,开始思考生活生命思考身边的事物。同样人的生命过程大致分为儿童、青年、中年、老年四个阶段,这四个生理年龄阶段也对应着上面提到过的天之序,因此中年对应着秋。由于人的趋同心理,人生活在地球上和其他自然生物一样遵循着一定的自然规律,所以中年人对秋天的各种自然景物表现出来的自然规律现象能有同感,同感的触发易引起情景交融的情感体验进而引发诗人的情感宣泄,如白居易的秋思中写到:“病眠夜少梦,闲立秋多思。寂寞余雨晴,萧条早寒至。鸟栖红叶树,月照青苔地。何况镜中年,又过三十二。”

经过以上的原因略析可见有关这种现象的原因分析很复杂,需要了解文学艺术创作的过程及基本心理机制等的理论知识,上面提到的生理因素也需要了解中医的精神,而中医又与中国的文化密切联系,所以这种原因的分析由于涉及面广泛而艰难繁杂。本文只作简略分析。

在我国古诗诗歌创作史上悲秋诗歌是其中的一个亮点,不可否认它们的中国诗歌贡献,而有关这种现象原因的分析也值得我们去进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中秋写古诗的格式范文 第八篇

中秋节的古诗精选(一:

1、每圆处即良宵,甚此夕偏饶,对歌临怨。——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2、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隐《嫦娥》

3、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4、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5、何须急管吹云暝,高寒滟滟开金饼。——高观国《菩萨蛮·何须急管吹云暝》

6、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7、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8、分不尽,半凉天。可怜闲剩此婵娟。——吴文英《思佳客·闰中秋》

9、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10、一月可曾闲几日,百年难得闰中秋。——慧霖《闰中秋玩月》

11、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辛弃疾《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12、对望中天地,洞然如刷。——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13、琼楼玉宇。分明不受人间暑。寻常岂是无三五。——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14、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15、中秋佳月最端圆。老痴顽。见多番。——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16、柳下系舟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17、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18、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范成大《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

19、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20、想子胥今夜见嫦娥,沉冤雪。——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21、万里婵娟,几许雾屏云幔。——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22、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杜甫《八月十五夜月二首》

23、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苏轼《念奴娇·中秋》

24、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25、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

26、寄言俦侣,莫负广寒沈醉。——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27、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28、云山行处合,风雨兴中秋。——高适《送魏八》

29、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30、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晏殊《中秋月》

3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32、遮莫圆明似前度,不知谁续广寒游。——慧霖《闰中秋玩月》

33、斟酌姮娥,九秋宫殿冷。——史达祖《齐天乐·中秋宿真定驿》

34、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阳关曲中秋月》

35、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36、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37、想见广寒宫殿,正云梳风掠。——辛弃疾《好事近·中秋席上和王路钤》

38、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中秋节的古诗精选(二):

李白: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刘方平:月夜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李商隐: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唐)李朴:中秋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张九龄: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李商隐:霜月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陆龟蒙:中秋待月

转缺霜输上转迟,好风偏似送佳期。

帘斜树隔情无限,烛暗香残坐不辞。

最爱笙调闻北里,渐看星潆失南箕。

何人为校清凉力,欲减初圆及午时。

元好问:倪庄中秋

强饭日逾瘦,狭衣秋已寒。

儿童漫相忆,行路岂知难。

露气入茅屋,溪声喧石滩。

山中夜来月,到晓不曾看。

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晏殊:中秋月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昨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青荧灭没转山前,浪风回岂复坚。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中秋节的古诗精选(三):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刘禹锡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輧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中秋月》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中秋月》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中秋见月和子由》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昨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青荧灭没转山前,浪飐风回岂复坚。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螀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中秋登楼望月》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夜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西江月》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

过酒家饮酒醉。

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

及觉已晓。

乱山攒拥,流水铿然,疑非人世也。

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文天祥

照江叠节,载画舫之清冰;

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

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

风雨满城,何幸两重阳之近;江山如画,

尚从前赤壁之游。

槁秸申酬,轮嗣布。

《念奴娇·中秋对月》

文征明

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

风泛须眉并骨寒,人在水晶宫里。

龙偃蹇,观阙嵯峨,缥缈笙歌沸。

霜华满地,欲跨彩云飞起。

记得去年今夕,酾酒溪亭,淡月云来去。

千里江山昨梦非,转眼秋光如许。

青雀西来,嫦娥报我,道佳期近矣。

寄言俦侣,莫负广寒沈醉。

《中秋》

(唐)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太常引》

(宋)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

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台湾民谣:

《中秋旅思》

孤影看分雁,千金念弊貂;故乡秋忆月,异国夜惊潮。

手未攀丹桂,以犹卷缘蕉;登楼悲作赋,西望海天遥。

《月夜思乡》

星稀月冷逸银河,万籁无声自啸歌;

何处关山家万里,夜来枨触客愁多。

《煎熬》

夜深沉,明月高挂天正中,寂无声;睡眼朦胧,

恍若梦中;生卧徘徊以不宁,故国家园萦脑中;

苦煎熬,归去成空,如焚王衷。

中秋节的古诗精选(四):

《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八月十五夜月》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南斋玩月》

王昌龄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

荏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

《中秋月》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中秋月》

空碧无云露湿衣,众星光外涌清规。

东林莫碍渐高势,四海正看当路时。

还许分明吟皓魄,肯教幽暗取丹枝。

可怜关夜婵娟影,正对五候残酒卮。

《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霜月》

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秋宵月下有怀》

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中秋待月》

陆龟蒙

转缺霜输上转迟,好风偏似送佳期。

帘斜树隔情无限,烛暗香残坐不辞。

最爱笙调闻北里,渐看星潆失南箕。

何人为校清凉力,欲减初圆及午时。

《倪庄中秋》

元好问

强饭日逾瘦,狭衣秋已寒。

儿童漫相忆,行路岂知难。

露气入茅屋,溪声喧石滩。

山中夜来月,到晓不曾看。

中秋节的古诗精选(五):

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3、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刘方平《月夜》)

4、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5、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

6、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隐《嫦娥》)

7、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李商隐《霜月》)

8、明月几时有把酒问清天。(苏轼《水调歌头》)

9、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晏殊《中秋月》)

10、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11、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杜甫《八月十五夜月》)

12、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李商隐《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13、山中夜来月,到晓不曾看。(元好问《倪庄中秋》)

14、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大漠沙如雪》)

15、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16、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17、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李白《月下独酌》)

18、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19、何人为校清凉力,欲减初圆及午时。(陆龟蒙《中秋待月》)

20、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21、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22、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23、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王昌龄《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24、可怜关夜婵娟影,正对五候残酒卮。(齐已《中秋月》)

25、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中秋月》)

26、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辛弃疾《满江红·中秋寄远》)

27、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

· ·

· ·

· ·

· ·

· ·

· ·

· ·

· ·

· ·

推荐阅读:

诗词朗诵比赛策划文案范文精选5篇

语文改写句子意思不变范文优选10篇

现代诗风景文案范文(17篇)

企业赞歌的诗歌范文高中(共7篇)

诗词大赛活动过程范文共10篇

书法宣传诗意文案范文通用26篇

标签: 中秋 古诗 格式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