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炖盅的简介范文(推荐5篇)

实用范文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更新时间:2024-01-10 17:03:17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陶瓷炖盅的简介范文 第一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陶瓷炖盅,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陶瓷炖盅与底坐的接触面积小,易翻倒,且由于是陶瓷制品,各个部件组合在一起时易发生碎裂的危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陶瓷炖盅,包括圆盘、支架筒和炖盅,所述圆盘的表面开设有圆槽,所述圆槽的表面卡合连接有防滑垫,所述防滑垫的顶端与支架筒的底端粘接,所述支架筒内壁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卡圈,所述卡圈的表面与炖盅的中部卡合连接,且炖盅的中部与卡圈的连接处粘接有布圈,所述炖盅的顶部与盅盖的底部卡合连接,且盅盖底部与炖盅的连接处粘接有橡胶圈,所述盅盖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提手,所述炖盅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把手,所述支架筒的侧壁开设有若干个呈均匀分布的支架筒孔,所述支架筒的底端开设有置物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把手的表面套设有第一橡胶套,且第一橡胶套的表面开设有防滑纹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圆盘、支架筒、炖盅、卡圈、提手和把手均为陶瓷材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提手的外壁套设有第二橡胶套,且第二橡胶套的表面开设有防滑纹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盅盖的一侧开设有通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炖盅的底部与支架筒内壁的顶部通过卡圈来卡合连接,增大了炖盅底部与支架筒的接触面积,使得炖盅不易从支架筒上脱落,支架筒的底端设有防滑垫且通过圆盘的圆槽来卡合连接,使得支架筒不易在圆盘上翻倒,且圆盘与底座的接触面积更大,使得陶瓷炖盅整体更不易翻倒,支架筒底部的置物槽可以限制燃烧物的位置,使装置更加安全;

2、炖盅与盅盖的连接处设有橡胶圈,能更好的保持炖盅整体的密封性且在盖上盅盖时能防止因为盅盖和炖盅的碰撞而产生碎裂,炖盅的中部与卡圈的连接处设有布圈,能防止炖盅和支架筒接触时产生碎裂,支架筒底部的防滑垫可防止在支架筒与圆盘的接触时产生碎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圆盘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架筒的截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炖盅和盅盖的立体图。

图中:1、圆盘;2、圆槽;3、支架筒;4、卡圈;5、支架筒孔;6、炖盅;7、盅盖;8、提手;9、把手;10、第一橡胶套;11、布圈;12、第二橡胶套;13、置物槽;14、橡胶圈;15、防滑垫;16、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陶瓷炖盅,包括圆盘1、支架筒3和炖盅6,圆盘1的表面开设有圆槽2,圆槽2的表面卡合连接有防滑垫15,防滑垫15的顶端与支架筒3的底端粘接,支架筒3内壁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卡圈4,卡圈4的表面与炖盅6的中部卡合连接,且炖盅6的中部与卡圈4的连接处粘接有布圈11,炖盅6的顶部与盅盖7的底部卡合连接,且盅盖7底部与炖盅6的连接处粘接有橡胶圈14,盅盖7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提手8,炖盅6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把手9,支架筒3的侧壁开设有若干个呈均匀分布的支架筒孔5,支架筒3的底端开设有置物槽13。

优选的,把手9的表面套设有第一橡胶套10,且第一橡胶套10的表面开设有防滑纹路,增大手与把手9间的摩擦力,隔热且不易滑落;

优选的,圆盘1、支架筒3、炖盅6、卡圈4、提手8和把手9均为陶瓷材质,符合陶瓷制品要求且更加美观实用;

优选的,提手8的外壁套设有第二橡胶套12,且第二橡胶套12的表面开设有防滑纹理,增大手与提手8间的摩擦力,隔热且不易滑落;

优选的,盅盖7的一侧开设有通孔16,防止炖盅6内部的蒸汽过多从而顶开盅盖7。

具体使用时,本实用新型一种陶瓷炖盅,陶瓷炖盅一般采用隔水炖法,在外锅的锅底放入圆盘1,再通过圆盘1表面的圆槽2来卡合放置支架筒3,再通过握住把手9来把炖盅6卡合放置在支架筒3的卡圈4上,再通过捏住提手8来将盅盖7盖在炖盅6上,然后在外锅中加入水,支架筒3侧壁的支架筒孔5使水进入到支架筒3内,盖上外锅锅盖在进行加热即可进行炖煮,或者直接在支架筒3底部的置物槽13内放入燃烧物进行加热,使用完毕后,圆盘1、支架筒3、炖盅6能可拆开放置,避免翻倒,炖盅6与盅盖7连接处的橡胶圈14能更好的保持炖盅6整体的密封性且在盖上盅盖7时能防止因为盅盖7和炖盅6的碰撞而产生碎裂,炖盅6的中部与卡圈4连接处的布圈11能防止炖盅6和支架筒3接触时产生碎裂,支架筒3底部的防滑垫15可防止支架筒3在与圆盘1接触时产生碎裂,并在单独放置时可以防滑。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陶瓷炖盅,包括圆盘(1)、支架筒(3)和炖盅(6),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盘(1)的表面开设有圆槽(2),所述圆槽(2)的表面卡合连接有防滑垫(15),所述防滑垫(15)的顶端与支架筒(3)的底端粘接,所述支架筒(3)内壁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卡圈(4),所述卡圈(4)的表面与炖盅(6)的中部卡合连接,且炖盅(6)的中部与卡圈(4)的连接处粘接有布圈(11),所述炖盅(6)的顶部与盅盖(7)的底部卡合连接,且盅盖(7)底部与炖盅(6)的连接处粘接有橡胶圈(14),所述盅盖(7)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提手(8),所述炖盅(6)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把手(9),所述支架筒(3)的侧壁开设有若干个呈均匀分布的支架筒孔(5),所述支架筒(3)的底端开设有置物槽(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陶瓷炖盅,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9)的表面套设有第一橡胶套(10),且第一橡胶套(10)的表面开设有防滑纹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陶瓷炖盅,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盘(1)、支架筒(3)、炖盅(6)、卡圈(4)、提手(8)和把手(9)均为陶瓷材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陶瓷炖盅,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手(8)的外壁套设有第二橡胶套(12),且第二橡胶套(12)的表面开设有防滑纹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陶瓷炖盅,其特征在于:所述盅盖(7)的一侧开设有通孔(16)。

陶瓷炖盅的简介范文 第二篇

1、新买来的陶瓷电炖锅,有的内壁粘有许多砂粒,需要用小刷子把它刷掉,以免掉在饭菜里面。

2、次使用先煮面汤或煮稀饭,吃完饭后先不要刷锅,放在炉火旁烘烤,使面糊饭汁干结,把锅壁的微小孔隙堵住,然后把锅刷净。这样不但可以防止漏水,而且烧水 时也不会发出“嗞、嗞”声音。

3、用砂锅熬菜、做饭均可,只是不能用来炒菜。因为当锅内的油被烧热时,骤然放进凉菜,锅容易炸裂。同样道理,做饭时锅内应先放水,然后才能移到炉火上,如果先烧锅后放水,也容易使锅炸裂。

4、使用时应当轻拿轻放,避免摔撞,热砂锅不能直接放在地上,应用两根木筷或其他耐热的东西垫起来,以免因锅壁内外冷热不均,引起炸裂。

以上就是关于陶瓷电炖锅好吗?使用注意事项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

陶瓷炖盅的简介范文 第三篇

陶瓷电炖锅在长时间煲制过程中,高温下不会和食物发生化学反应,还能够分解油脂,可以化解炖汤时的油腻,肉酥而不烂,鲜美而不肥腻,可以降低胆固醇;但跟紫砂比起来,陶瓷材质经过1300℃高温烘烧而成,密度更高,表面光滑细腻,汤料很难渗入到内胆材质中,避免了“串味”的现象。陶瓷电炖锅更显高贵,是很多炖盅的,算是电炖锅中的“贵族”了。天际作为陶瓷烹饪家电的,推陈出新,研发推出水密封技术,一步达成抗氧化,保持营养结构、微压循环炖,营养完全分解等功能。为满足广大消费者不同饮食需求,天际还推出多内胆组合,同时炖煮,一锅多用。此外,天际特有的陶瓷蒸格技术,轻松满足消费者原汁炖、煲炖法、隔离炖等烹煮需求。

陶瓷炖盅的简介范文 第四篇

1.抵抗温差,结实耐用

新版陶瓷锅用料考究,一般由某种不怕冷热温差的陶瓷材质所铸造。一些玻璃陶瓷锅的物理

特性可达500℃的耐热温差,可以经由冰箱直接进烤箱、瓦斯炉、微波炉而不变形,龟裂或破碎,不会像砂锅那样常常因温差而破裂。

2.聚热功能强,营养节能

陶瓷锅所选用的超耐热材质聚热性强,保温好,以的火力也能维持高热的状态,因此,汤锅内的食料易熟透。而且,由于煲煮时间相对缩短,节约能源更环保。尤其是玻璃陶瓷锅的透明外观,更能让主妇很容易观察到食材的煲煮火候,以便随时调整,有效地减少了食物烹煮时间过久而导致的营养成分流失。

3.不易老化,常用常新

陶瓷锅不易吸附食物异味和污渍,从每次煲煮到端上餐桌,不吸水材质使锅子不易老化,也不会流失釉彩而失去光泽度。玻璃陶瓷锅的内壁、外观则更为光滑,不残留异味,也拒绝了传统砂锅、陶锅易附着污渍、焦黑的缺点。

以上就是陶瓷电炖锅的特点了,希望以上内容对您了解、选购陶瓷电炖锅有所帮助。

致诺陶瓷是广东佛山砖优汇建材有限公司生产销售的,高端产品,双零吸水率,砖坯瓷化度高,质量相当好的,可以放心购买,

钦州买 安 利见上方联 系

个人觉得威尔斯不错,我们家装修就是用它的,快两年了,没出现什么问题,价格也合适,性价比高

最新家居知识

最新词条

相关家居快讯

陶瓷炖盅的简介范文 第五篇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陶瓷内盅胆取出方便、快捷的陶瓷炖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陶瓷炖盅,包括陶瓷外盅体、陶瓷内盅胆、陶瓷盅胆盖和陶瓷外盅盖,所述陶瓷外盅体的盅口上设置有盅胆支撑边,盅胆支撑边上设置有盅胆支撑槽,陶瓷内盅胆的上端延伸设置有胆盖定位壁,胆盖定位壁的内侧设置有胆盖支撑槽,陶瓷内盅胆放置于陶瓷外盅体的盅腔内且通过胆盖支撑槽的底面支撑在盅胆支撑边的盅胆支撑槽上,陶瓷内盅胆的胆盖定位壁朝盅胆支撑槽外向盅胆支撑边的上方延伸出,陶瓷盅胆盖支撑盖在陶瓷内盅胆的胆盖支撑槽上并由胆盖定位壁定位,陶瓷外盅盖支撑在盅胆支撑边上并盖在陶瓷内盅胆、陶瓷盅胆盖的上方,所述陶瓷外盅盖与所述胆盖定位壁的外壁面能旋转卡固定位连接及能旋转脱离。

优选的,所述陶瓷外盅盖的盖内壁上朝下延伸设置有与所述胆盖定位壁配合的旋接环壁,所述旋接环壁的内壁面与所述胆盖定位壁的外壁面能旋转卡固定位连接及能旋转脱离。

优选的,所述旋接环壁的内壁面上对称地设置有卡块,所述胆盖定位壁的外壁面对应所述卡块设置有旋接卡槽,所述卡块能旋转卡固定位连接在所述旋接卡槽上且能从所述旋接卡槽上旋转脱离。

优选的,所述旋接卡槽包括卡块卡入槽和卡块卡固槽,所述卡块卡入槽的槽口延伸至所述胆盖定位壁的上端壁缘,所述卡块卡固槽设置于所述卡块卡入槽的下端一侧并与所述卡块卡入槽连通,所述卡块下压从所述卡块卡入槽卡入后旋转卡固定位连接于所述卡块卡固槽实现与所述旋接卡槽卡固定位连接,所述卡块从所述卡块卡固槽中旋出并从所述卡块卡入槽中朝上拉出实现脱离所述旋接卡槽。

优选的,所述卡块卡入槽及所述卡块卡固槽的槽长度均与所述卡块的长度相同。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种陶瓷炖盅,其陶瓷外盅盖与胆盖定位壁的外壁面能旋转卡固定位连接及能旋转脱离,从陶瓷外盅体中取出陶瓷内盅胆时,通过陶瓷外盅盖旋转卡固定位连接胆盖定位壁的外壁面可在揭开陶瓷外盅盖时连同陶瓷内盅胆一起,将陶瓷外盅盖和陶瓷内盅胆从陶瓷外盅体上取出;然后再将陶瓷外盅盖旋转脱离胆盖定位壁的外壁面,可揭开陶瓷盅胆盖享用陶瓷内盅胆内的食物;具有陶瓷内盅胆取出方便、快捷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陶瓷炖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陶瓷炖盅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陶瓷外盅体;2、陶瓷内盅胆;3、陶瓷盅胆盖;4、陶瓷外盅盖;11、盅胆支撑边;12、盅胆支撑槽;21、胆盖定位壁;22、胆盖支撑槽;23、旋接卡槽;23a、卡块卡入槽;23b、卡块卡固槽;41、旋接环壁;42、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以便于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技术思想。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陶瓷炖盅,包括陶瓷外盅体1、陶瓷内盅胆2、陶瓷盅胆盖3和陶瓷外盅盖4,所述陶瓷外盅体1的盅口上设置有盅胆支撑边11,盅胆支撑边11上设置有盅胆支撑槽12,陶瓷内盅胆2的上端延伸设置有胆盖定位壁21,胆盖定位壁21的内侧设置有胆盖支撑槽22,陶瓷内盅胆2放置于陶瓷外盅体1的盅腔内且通过胆盖支撑槽22的底面支撑在盅胆支撑边11的盅胆支撑槽12上,陶瓷内盅胆2的胆盖定位壁21朝盅胆支撑槽12外向盅胆支撑边11的上方延伸出,陶瓷盅胆盖3支撑盖在陶瓷内盅胆2的胆盖支撑槽22上并由胆盖定位壁21定位,陶瓷外盅盖4支撑在盅胆支撑边11上并盖在陶瓷内盅胆2、陶瓷盅胆盖3的上方,陶瓷外盅盖4与胆盖定位壁21的外壁面能旋转卡固定位连接及能旋转脱离。

具体的,陶瓷外盅盖4的盖内壁上朝下延伸设置有与所述胆盖定位壁21配合的旋接环壁41,所述旋接环壁41的内壁面与所述胆盖定位壁21的外壁面能旋转卡固定位连接及能旋转脱离;旋接环壁41的内壁面上对称地设置有卡块42,所述胆盖定位壁21的外壁面对应所述卡块42设置有旋接卡槽23,所述卡块42能旋转卡固定位连接在所述旋接卡槽23上且能从所述旋接卡槽23上旋转脱离。

旋接卡槽23具体包括卡块卡入槽23a和卡块卡固槽23b,所述卡块卡入槽23a的槽口延伸至所述胆盖定位壁21的上端壁缘,所述卡块卡固槽23b设置于所述卡块卡入槽23a的下端一侧并与所述卡块卡入槽23a连通,所述卡块42下压从所述卡块卡入槽23a卡入后旋转卡固定位连接于所述卡块卡固槽23b实现与所述旋接卡槽23卡固定位连接,所述卡块42从所述卡块卡固槽23b中旋出并从所述卡块卡入槽23a中朝上拉出实现脱离所述旋接卡槽23。

其中,卡块卡入槽23a及所述卡块卡固槽23b的槽长度均与所述卡块42的长度相同。

本实用新型陶瓷炖盅,其陶瓷外盅盖4与胆盖定位壁21的外壁面能旋转卡固定位连接及能旋转脱离,从陶瓷外盅体1中取出陶瓷内盅胆2时,通过陶瓷外盅盖4旋转卡固定位连接胆盖定位壁21的外壁面可在揭开陶瓷外盅盖4时连同陶瓷内盅胆2一起,将陶瓷外盅盖4和陶瓷内盅胆2从陶瓷外盅体1上取出;然后再将陶瓷外盅盖4旋转脱离胆盖定位壁21的外壁面,可揭开陶瓷盅胆盖3享用陶瓷内盅胆2内的食物;具有陶瓷内盅胆2取出方便、快捷的优点。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变形,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变形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陶瓷炖盅,包括陶瓷外盅体(1)、陶瓷内盅胆(2)、陶瓷盅胆盖(3)和陶瓷外盅盖(4),所述陶瓷外盅体(1)的盅口上设置有盅胆支撑边(11),盅胆支撑边(11)上设置有盅胆支撑槽(12),陶瓷内盅胆(2)的上端延伸设置有胆盖定位壁(21),胆盖定位壁(21)的内侧设置有胆盖支撑槽(22),陶瓷内盅胆(2)放置于陶瓷外盅体(1)的盅腔内且通过胆盖支撑槽(22)的底面支撑在盅胆支撑边(11)的盅胆支撑槽(12)上,陶瓷内盅胆(2)的胆盖定位壁(21)朝盅胆支撑槽(12)外向盅胆支撑边(11)的上方延伸出,陶瓷盅胆盖(3)支撑盖在陶瓷内盅胆(2)的胆盖支撑槽(22)上并由胆盖定位壁(21)定位,陶瓷外盅盖(4)支撑在盅胆支撑边(11)上并盖在陶瓷内盅胆(2)、陶瓷盅胆盖(3)的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外盅盖(4)与所述胆盖定位壁(21)的外壁面能旋转卡固定位连接及能旋转脱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陶瓷炖盅,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外盅盖(4)的盖内壁上朝下延伸设置有与所述胆盖定位壁(21)配合的旋接环壁(41),所述旋接环壁(41)的内壁面与所述胆盖定位壁(21)的外壁面能旋转卡固定位连接及能旋转脱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陶瓷炖盅,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接环壁(41)的内壁面上对称地设置有卡块(42),所述胆盖定位壁(21)的外壁面对应所述卡块(42)设置有旋接卡槽(23),所述卡块(42)能旋转卡固定位连接在所述旋接卡槽(23)上且能从所述旋接卡槽(23)上旋转脱离。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陶瓷炖盅,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接卡槽(23)包括卡块卡入槽(23a)和卡块卡固槽(23b),所述卡块卡入槽(23a)的槽口延伸至所述胆盖定位壁(21)的上端壁缘,所述卡块卡固槽(23b)设置于所述卡块卡入槽(23a)的下端一侧并与所述卡块卡入槽(23a)连通,所述卡块(42)下压从所述卡块卡入槽(23a)卡入后旋转卡固定位连接于所述卡块卡固槽(23b)实现与所述旋接卡槽(23)卡固定位连接,所述卡块(42)从所述卡块卡固槽(23b)中旋出并从所述卡块卡入槽(23a)中朝上拉出实现脱离所述旋接卡槽(23)。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陶瓷炖盅,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块卡入槽(23a)及所述卡块卡固槽(23b)的槽长度均与所述卡块(42)的长度相同。

推荐阅读:

水资源宣传招募公告范文(热门25篇)

财务科长选拔方案范文(优选9篇)

以前逃课检讨书范文(72篇)

师德师风范文可复制(通用68篇)

精准的个人简介范文(推荐46篇)

大学国家助学金申请书格式范文(必备7篇)

标签: 简介 范文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