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学研讨方案范文(通用26篇)

实用范文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更新时间:2024-01-13 08:26:34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思政教学研讨方案范文 第一篇

》,_中央办公厅、_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文件要求,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按照“所有课程都有育人功能”的要求,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每一门课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建设目标坚持课堂教学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通过深化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挖掘课程思政教育资源,优化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在知识传授中强调价值引领,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做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三、主要内容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这个中心环节,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引导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确立科学的价值观念、增强自身的综合素养。课程思政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一)理想信念教育把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理论和_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融入课程内容,坚持不懈用_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教育引导学生了解世情国情党情民情,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到课程教学过程中,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从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个人诚信意识等多个层面,加强社会公德、法治理念、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教育引导学生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三)中华优秀文化教育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教学,加强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使我国改革发展的伟大成就、重大历史事件等与课程中的相关内容相契合,引导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四)职业素养教育把职业素养教育同课程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起来,重点围绕职业道德和职业伦理等方面,弘扬和培育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培养遵纪守法、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诚实守信、公道办事、开拓创新的职业品格和行为习惯,使课程教学的过程成为引导学生学习知识、锤炼心志和养成品行的过程。四、主要任务(一)完善教学大纲(质量标准)与教学内容强化课程建设管理,修订教学大纲(质量标准),在课程目标中增加“课程思政”目标,设计相应教学环节,并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任务中,体现在学习评价方案中。深入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及时将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新进展、实践发展新经验、社会需求新变化纳入课程教学,教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自然科学类课程要突出培育科学精神、探索创新精神,注重把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贯穿渗透到专业课教学的始终,引导学生明确人类共同发展进步的历史担当和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工程技术类课程要突出培育求真务实、实践创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培养学生踏实严谨、耐心专注、吃苦耐劳、追求卓越等优秀品质。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要重视价值引导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培育高尚的文化素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提升审美素养,不断激发创造创新活力。体育类课程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养成运动习惯,掌握运动技能,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奋斗有我的信念,激发学生提升全民族身体素质的责任感。(二)推进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结合课程思政教学工作需要和各门课程特点,统筹建设线上线下教学资源,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大力推进混合式教学、问题式教学、案例式教学、项目式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等改革,把课程思政渗透于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主流价值观念的熏陶,让知识传授更有温度,让价值引领更有力度。要通过多样化教学模式,加强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提升课程思政教育的有效性。(三)深化课程考核评价改革结合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推进课程考核模式与考核内容的改革。改革过程性考核,将学生的政治思想、精神素养、道德情怀、工程意识等方面考核纳入教学过程考核中,强化学生的价值判断、思维能力、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改革课程考核,合理设计考核题目,融入思政元素,不断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社会责任、安全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四)提升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能力加强教师的培训培养,把课程思政要求纳入教师教学培训、教学竞赛和教研活动中,转变教师轻价值引领的观念,增强教师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养成主动研究、持续改进课程思政的自觉意识。发挥教学名师、专业负责人的示范带头作用,鼓励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协作开展课程思政研究与教学改革实践。(五)健全课程思政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在教学过程管理和质量评价中将“价值引领”作为一个重要监测指标,从源头、目标和过程上强化所有课程的育人功能。在课程评估标准中体现课程思政要求,将价值引领作为一个重要观测点,督促任课教师将课程思政落到实处;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设置“价值引领”指标点,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听课、教学督导、学生评教、同行评价的作用,对课程思政的内容、形式、效果加强引导和指导。五、实施保障(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党委书记、院长为组长,分管校领导为副组长,教务处、宣传部等相关职能部门、二级学院(部)负责人为成员的课程思政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指导、推进二级学院(部)推进课程思政教学研究、教学管理、质量保障等方面的建设和改革,并对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重要问题进行研究、咨询和指导。二级学院(部)要充分发挥课程思政建设的主体作用,在组织开展专业与课程建设、教师教育培训、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质量监控等工作中,明确课程思政的目标、要求和责任,扎实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开展。(二)强化激励机制将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纳入学校教学改革项目,设立课程思政教改专项,通过项目的形式对课程思政工作提供资助,为课程思政工作有序推进提供保障。对于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成效突出的教学改革项目,评选校级教学成果奖给予奖励。鼓励各学院设立专项经费,为课程思政工作有序推进提供保障。(三)加强示范引领立项建设一批充满思政元素、发挥思政功能的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培养和选树一批具有亲和力和影响力的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提炼一系列可推广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典型经验和特色做法;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质量考核评价体系。

思政教学研讨方案范文 第二篇

根据《_中央_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省委教育工委关于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通知》等文件要求,为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学校推进课程思政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_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价值引领、能力达成、知识传授的总体要求,深化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发挥各类课程育人作用,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总体目标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自觉将思政教育融入各类课程教学;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充分发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设一批充满德育元素、发挥德育功能的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课程。

自20_年起,启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示范课堂和课程思政授课比赛等系列活动,构建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各类课程教学,促使学校全体教师、各项教学活动与教书育人同向同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构建协同育人机制,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能力。

三、基本原则

坚持顶层设计。根据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总体目标,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进一步提高全体教师对课程思政工作认识,提高教师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类课程教学能力,明确课程育人目标、优化教学方案、健全评价体系,实现红专并进。

坚持改革创新。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引导教师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各类课程教学,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课程教学过程及教学资源建设中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要为课程思政目标服务,努力实现思政元素全面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坚持分类指导。突出前瞻性、可行性和协同性要求,注重统筹思政理论课、通识教育课、素质拓展课和专业课的育人作用。明确各类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思路、内容和方法,分类分步有序推进工作。

四、主要任务

(一)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1.增强通识教育课程育人功能

根据不同学科性质特点,把握好所要挖掘拓展的重点。哲学社会科学类通识课程要突出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重视价值引导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引导学生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四个自信”。自然科学类通识课程要突出培育科学精神、探索创新精神,注重把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贯穿渗透到专业课教学中,引导学生增强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意识,明确人类共同发展进步的历史担当。人文艺术类通识课程要突出培育高尚的文化素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注重把爱国主义、民族情怀贯穿渗透到课程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起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体育类课程要主动与德育相融合,改革体育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养成运动习惯,掌握运动技能,发展健全人格,弘扬体育精神。

2.发挥专业课程育人作用

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重点培育学生求真务实、实践创新、精益求精的精神,培养学生踏实严谨、吃苦耐劳、追求卓越等优秀品质,使学生成长为心系社会并有时代担当的技术性人才。将价值导向与知识传授相融合,明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爱党、爱国、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培养科学精神。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于教学计划、课程标准、课程内容、教学评价等主要教学环节。

3.开发具有德育元素的特色课程

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学科优势,组织知名教授、教学骨干、科研骨干开展具有学科特色的系列讲座,宣传我国现代工业体系建设、科学技术发展、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工程规划和建设以及对外承建的项目等方面成果,使广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激发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加强教师教育与培训

思政教学研讨方案范文 第三篇

根据《_中央_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_安徽省委教育工委关于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通知》等文件要求,为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学校推进课程思政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_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价值引领、能力达成、知识传授的总体要求,深化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发挥各类课程育人作用,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总体目标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自觉将思政教育融入各类课程教学;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充分发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设一批充满德育元素、发挥德育功能的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课程。

自20_年起,启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示范课堂和课程思政授课比赛等系列活动,构建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各类课程教学,促使学校全体教师、各项教学活动与教书育人同向同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构建协同育人机制,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能力。

三、基本原则

坚持顶层设计。根据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总体目标,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进一步提高全体教师对课程思政工作认识,提高教师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类课程教学能力,明确课程育人目标、优化教学方案、健全评价体系,实现红专并进。

坚持改革创新。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引导教师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各类课程教学,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课程教学过程及教学资源建设中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要为课程思政目标服务,努力实现思政元素全面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坚持分类指导。突出前瞻性、可行性和协同性要求,注重统筹思政理论课、通识教育课、素质拓展课和专业课的育人作用。明确各类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思路、内容和方法,分类分步有序推进工作。

四、主要任务

(一)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1.增强通识教育课程育人功能

根据不同学科性质特点,把握好所要挖掘拓展的重点。哲学社会科学类通识课程要突出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重视价值引导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引导学生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四个自信”。自然科学类通识课程要突出培育科学精神、探索创新精神,注重把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贯穿渗透到专业课教学中,引导学生增强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意识,明确人类共同发展进步的历史担当。人文艺术类通识课程要突出培育高尚的文化素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注重把爱国主义、民族情怀贯穿渗透到课程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起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体育类课程要主动与德育相融合,改革体育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养成运动习惯,掌握运动技能,发展健全人格,弘扬体育精神。

2.发挥专业课程育人作用

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重点培育学生求真务实、实践创新、精益求精的精神,培养学生踏实严谨、吃苦耐劳、追求卓越等优秀品质,使学生成长为心系社会并有时代担当的技术性人才。将价值导向与知识传授相融合,明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爱党、爱国、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培养科学精神。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于教学计划、课程标准、课程内容、教学评价等主要教学环节。

3.开发具有德育元素的特色课程

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学科优势,组织知名教授、教学骨干、科研骨干开展具有学科特色的系列讲座,宣传我国现代工业体系建设、科学技术发展、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工程规划和建设以及对外承建的项目等方面成果,使广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激发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结合学校“徽文化与徽派建筑”方面研究优势,组织开展徽文化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座,激发学生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历史责任与担当。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加强教师教育与培训

思政教学研讨方案范文 第四篇

---战胜疫情彰显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同学们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的领导的相关原因。

2、能力目标:让同学们深刻认识我们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之间具有紧密关系。3、价值观目标:让同学们了解要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要坚持我们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从而让同学们对坚持我们党的领导的重要性有更深刻的理解。

【教学难点】

为什么说党领导中国人民创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说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的领导?

【教学重点】

1、党的领导是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根本保障,说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的领导。

2、党的自身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主要来源,说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的领导。

【教学时长】40分钟

【课后作业】收集战疫_产党员的先进事迹。

【学习资料】《_XX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教学内容】

同学们好!我们国家从1月20日进入疫情防控总动员以来,仅仅用了两个月时间,我们的应急响应制度就从一级下降到了三级。在党XX的集中统一领导下,抗疫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这次抗疫中,我们国家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样一些制度优势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今天呢,我们主要结合这次抗疫,来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xxxx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多达13条,譬如说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人民民主、密切联系群众等等。我们说在这些优势中最大的优势是党的领导。为什么呢?

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的原因来进行探讨。

第一: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领导人民创建的。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很大的制度优势。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奇迹。为什么说世所罕见呢?因为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啊是两个相互对立的目标,当一个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时候,社会处于转型期、社会矛盾呢就会比较尖锐,不容易保持社会稳定,更不用说长期保持稳定了。但是我们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把这两个目标同时实现了,这很了不起,这很好地说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极大的制度优势。

在这次抗疫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新冠肺炎病毒是一种新型病毒,传播途径多、传染性极强,传播速度也相当惊人。我们国家为什么能够反应迅速,及时打退来势汹汹的疫情呢?根本的原因是我们在党的领导下,发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说:中方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他还说这是中国制度的优势,有关经验,值得,其他国家借鉴。”

抗疫中,我们的制度优势也吸引了很多外国媒体的眼球。

例如俄罗斯的《劳动报》,这是俄罗斯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他们发表文章认为,关键时刻,更见中国制度优势。这篇文章谈到:从XX到地方,中国展现出很强的动员能力和组织能力,能在紧急情况下把资源分配到最需要的地方。正是中国的制度优势,有效遏制了疫情蔓延。这是《劳动报》的报道。

思政教学研讨方案范文 第五篇

为落实全国和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提高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切实增强大学生的获得感,按照吉林省高校工委《关于开展20xx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专项工作的通知》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定专项工作实施方案如下。

一、健全领导机构,打牢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基础

成立以院长、党委负责人为组长的长春大学旅游学院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学院领导班子成员为副组长,主要部门负责同志为小组成员。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领导、规划学院思想政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党委工作部,负责全院思想政治建设工作评价考核体系的制定以及实施。

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主 任:

副主任:

二、坚持问题导向,全面开展思政课建设情况调研

紧紧围绕提高思政课建设质量这一工作目标,聚焦增强大学生获得感这一核心指标,突出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方法改革、课堂教学效果等关键环节,深入思政课堂、深入师生,精准查找在思政课教育教学上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研究制定解决问题的办法措施。

1.深入开展校、院(部)、教研室三级调研督查。从5月上旬开始,一是由我校校长、党委负责人等同志组成调研督查组,围绕我校思政课建设体制机制,以及教学体系、人才体系、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内容,开展专项调研督查。二是深入开展对我校思政课建设情况调研;发现短板不足,总结经验做法,研究问题解决方案。三是要重点围绕05方案实施以来的有效做法和突出问题、队伍建设方面的成绩和不足、教学方法改革创新方面的情况等,认真开展一次思政课建设情况梳理自查。6月15日前,将我校思政课建设创新情况、特色做法和工作案例形成不超过3000字的调研报告,报省教育厅高校思政处。

2.全面开展校、院(部)、教研室三级听课。从5月份开始,一是配合做好教育部专家和吉林省高校工委调研督查组来我校听课指导工作;听课范围做到本专科思政课程全覆盖。二是我校党政主要领导深入本校思政课堂听课,5月份开始实施,全年听课不少于4学时。三是组织开展思政课教师相互听课、评课活动,做到思政课教师全覆盖。

3.召开我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建设研讨会,重点研究我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6月份参加在吉林农业大学召开的全省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建设研讨会。

、强化课堂教学,全面推进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

坚持我校思政课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升的要求,着力推进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着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着力增强大学生的获得感,着力提升思政课教学的亲和力和针对性。

1.按照省高校工委文件要求,6月15日前向省教育厅报送一项思政课建设优秀工作案例,篇幅不超过20_字;向省教育厅推荐1名优秀一线思政课教师,推荐材料篇幅1000左右字。

2.实施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发展基金项目和精品课建设项目,推进我校思政课教学方法创新、教学体系创新、教学模式创新。

3.组织评选我校思政课“精彩一课”,10月份,参加全省高校思政课“精彩一课”评选活动,提升我校思政课教师教学水平,提高思政课课堂教学效果。

4.组织开展我校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10月下旬,开展各门思政课课程集中展示活动和青年教师观摩课活动。

四、突出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思政课教师教学素质

重点围绕提高我校思政课教师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学科素养加强队伍建设工作,努力建设一支理想信念坚定、学识素养深厚、教学科研能力突出、适应思政课教育教学需要的高素质思政课教师队伍。

1.鼓励支持思政课教师开展科研课题研究。积极申报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十三五”科研规划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项科研课题,积极申报学校创新发展基金项目、校级本科优秀教学团队。

2.建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支持培养机制。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吉林省普通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支持培养计划》,包括《长白山学者专项培养计划》、《教学名师培养计划》、《骨干教师培养计划》、《教学团队建设培养计划》,为加强思政课质量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3.切实加强思政课教师培训研修工作。8月份,力争参加_、教育部组织的形势与政策课骨干教师培训班。9月份,参加在省委党校举办全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骨干教师培训班。暑假期间,拟参加省教育厅组织的我省高校百名思政课骨干教师分赴教育部上海、延安等实践研修基地进行实践研修,进一步开阔思政课教师视野。费用从_、教育部、省教育厅相关文件中规定的每年每生20元思政课专项费用中支出。

4.推进我校按规定比例配备思政课教师。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标准设置专职思政课教师岗位。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科建设,设立思政课学科带头人岗位。鼓励支持符合条件的辅导员、班主任骨干兼任思政课教师。

五、做好协同协作,全面构建思政课建设大格局

坚持内外结合,做好协同协作,协调课内外、校内外、行内外等各种资源,有效凝聚全校思政课建设工作合力,努力营造提高思政课建设质量的良好氛围和环境。

1. 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提升思政课内涵建设。根据_、教育部“05方案”和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教社科[20_]3号)规定,合理调整思政课程理论课及实践课时比例。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改革实践环节授课形式,提升思政课内涵建设水平。

2. 加强思政课教学改革,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

(1)社会实践。每学期末布置10-20个题目,学生利用放假时间进行社会调查,开学初上交一份调查报告,从中选出优秀的做一个调查报告汇报会。

(2)校园实践。每学期组织学生进行读书实践活动,提高大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每学期我们搞了“探索人生求真谛、读书实践普华章”的读书实践活动。每学期我们在学生中搞50-70个题目的主题说课活动。

(3)课堂实践。在课堂结合理论教学开展理论研讨活动。《_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每学期有两周专项实践周。结合现实热点问题,分组讨论,每组选出代表发言,举行演讲比赛,设立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列为学生平时成绩。占学生总成绩的10%。

思政教学研讨方案范文 第六篇

为深入贯彻落实_中央、_《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_中央办公厅、_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文件要求,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按照“所有课程都有育人功能”的要求,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每一门课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建设目标

坚持课堂教学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通过深化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挖掘课程思政教育资源,优化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在知识传授中强调价值引领,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做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

三主要内容

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这个中心环节,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引导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确立科学的价值观念、增强自身的综合素养。课程思政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理想信念教育

把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理论和_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融入课程内容,坚持不懈用_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教育引导学生了解世情国情党情民情,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到课程教学过程中,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从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个人诚信意识等多个层面,加强社会公德、法治理念、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教育引导学生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

(三)中华优秀文化教育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教学,加强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使我国改革发展的伟大成就、重大历史事件等与课程中的相关内容相契合,引导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四)职业素养教育

把职业素养教育同课程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起来,重点围绕职业道德和职业伦理等方面,弘扬和培育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培养遵纪守法、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诚实守信、公道办事、开拓创新的职业品格和行为习惯,使课程教学的过程成为引导学生学习知识、锤炼心志和养成品行的过程。

四主要任务

(一)完善教学大纲(质量标准)与教学内容

强化课程建设管理,修订教学大纲(质量标准),在课程目标中增加“课程思政”目标,设计相应教学环节,并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任务中,体现在学习评价方案中。

深入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及时将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新进展、实践发展新经验、社会需求新变化纳入课程教学,教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

自然科学类课程要突出培育科学精神、探索创新精神,注重把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贯穿渗透到专业课教学的始终,引导学生明确人类共同发展进步的历史担当和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工程技术类课程要突出培育求真务实、实践创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培养学生踏实严谨、耐心专注、吃苦耐劳、追求卓越等优秀品质。

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要重视价值引导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培育高尚的文化素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提升审美素养,不断激发创造创新活力。

体育类课程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养成运动习惯,掌握运动技能,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奋斗有我的信念,激发学生提升全民族身体素质的责任感。

(二)推进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结合课程思政教学工作需要和各门课程特点,统筹建设线上线下教学资源,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大力推进混合式教学、问题式教学、案例式教学、项目式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等改革,把课程思政渗透于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主流价值观念的熏陶,让知识传授更有温度,让价值引领更有力度。要通过多样化教学模式,加强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提升课程思政教育的有效性。

(三)深化课程考核评价改革

结合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推进课程考核模式与考核内容的改革。改革过程性考核,将学生的政治思想、精神素养、道德情怀、工程意识等方面考核纳入教学过程考核中,强化学生的价值判断、思维能力、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改革课程考核,合理设计考核题目,融入思政元素,不断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社会责任、安全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

(四)提升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能力

加强教师的培训培养,把课程思政要求纳入教师教学培训、教学竞赛和教研活动中,转变教师轻价值引领的观念,增强教师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养成主动研究、持续改进课程思政的自觉意识。发挥教学名师、专业负责人的示范带头作用,鼓励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协作开展课程思政研究与教学改革实践。

(五)健全课程思政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在教学过程管理和质量评价中将“价值引领”作为一个重要监测指标,从源头、目标和过程上强化所有课程的育人功能。在课程评估标准中体现课程思政要求,将价值引领作为一个重要观测点,督促任课教师将课程思政落到实处;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设置“价值引领”指标点,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听课、教学督导、学生评教、同行评价的作用,对课程思政的内容、形式、效果加强引导和指导。

五实施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由党委书记、院长为组长,分管校领导为副组长,教务处、宣传部等相关职能部门、二级学院(部)负责人为成员的课程思政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指导、推进二级学院(部)推进课程思政教学研究、教学管理、质量保障等方面的建设和改革,并对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重要问题进行研究、咨询和指导。二级学院(部)要充分发挥课程思政建设的主体作用,在组织开展专业与课程建设、教师教育培训、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质量监控等工作中,明确课程思政的目标、要求和责任,扎实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开展。

(二)强化激励机制

将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纳入学校教学改革项目,设立课程思政教改专项,通过项目的形式对课程思政工作提供资助,为课程思政工作有序推进提供保障。对于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成效突出的教学改革项目,评选校级教学成果奖给予奖励。鼓励各学院设立专项经费,为课程思政工作有序推进提供保障。

(三)加强示范引领

立项建设一批充满思政元素、发挥思政功能的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培养和选树一批具有亲和力和影响力的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提炼一系列可推广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典型经验和特色做法;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质量考核评价体系。

思政教学研讨方案范文 第七篇

根据《_中央_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_安徽省委教育工委关于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通知》等文件要求,为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学校推进课程思政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价值引领、能力达成、知识传授的总体要求,深化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发挥各类课程育人作用,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总体目标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自觉将思政教育融入各类课程教学;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充分发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设一批充满德育元素、发挥德育功能的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课程。

自20xx年起,启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示范课堂和课程思政授课比赛等系列活动,构建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各类课程教学,促使学校全体教师、各项教学活动与教书育人同向同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构建协同育人机制,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能力。

三、基本原则

坚持顶层设计。根据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总体目标,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进一步提高全体教师对课程思政工作认识,提高教师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类课程教学能力,明确课程育人目标、优化教学方案、健全评价体系,实现红专并进。

坚持改革创新。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引导教师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各类课程教学,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课程教学过程及教学资源建设中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要为课程思政目标服务,努力实现思政元素全面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坚持分类指导。突出前瞻性、可行性和协同性要求,注重统筹思政理论课、通识教育课、素质拓展课和专业课的育人作用。明确各类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思路、内容和方法,分类分步有序推进工作。

四、主要任务

(一)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1.增强通识教育课程育人功能

根据不同学科性质特点,把握好所要挖掘拓展的重点。哲学社会科学类通识课程要突出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重视价值引导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引导学生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四个自信”。自然科学类通识课程要突出培育科学精神、探索创新精神,注重把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贯穿渗透到专业课教学中,引导学生增强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意识,明确人类共同发展进步的历史担当。人文艺术类通识课程要突出培育高尚的文化素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注重把爱国主义、民族情怀贯穿渗透到课程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起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体育类课程要主动与德育相融合,改革体育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养成运动习惯,掌握运动技能,发展健全人格,弘扬体育精神。

2.发挥专业课程育人作用

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重点培育学生求真务实、实践创新、精益求精的精神,培养学生踏实严谨、吃苦耐劳、追求卓越等优秀品质,使学生成长为心系社会并有时代担当的技术性人才。将价值导向与知识传授相融合,明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爱党、爱国、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培养科学精神。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于教学计划、课程标准、课程内容、教学评价等主要教学环节。

3.开发具有德育元素的特色课程

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学科优势,组织知名教授、教学骨干、科研骨干开展具有学科特色的系列讲座,宣传我国现代工业体系建设、科学技术发展、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工程规划和建设以及对外承建的项目等方面成果,使广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激发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结合学校“徽文化与徽派建筑”方面研究优势,组织开展徽文化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座,激发学生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历史责任与担当。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加强教师教育与培训

思政教学研讨方案范文 第八篇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我校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尤其是在课程中体现和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制定学校推进课程思政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_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0_〕2号)及湖南省教育厅《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实施意见》(湘教发〔20_〕 35 号)等文件要求,按照《湖南工学院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行动方案》总体要求,深化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发挥各类课程育人作用,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总体目标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自觉将思政教育融入各类课程教学;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充分发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设一批充满德育元素、发挥德育功能的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课程。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顶层设计

根据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总体目标,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进一步提高全体教师对课程思政工作认识,提高教师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类课程教学能力,明确课程育人目标、优化教学方案、健全评价体系。

(二)坚持改革创新

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引导教师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各类课程教学,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课程教学过程及教学资源建设中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要为课程思政目标服务,努力实现思政元素全面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三)坚持分类指导

突出前瞻性、可行性和协同性要求,注重统筹思政理论课、通识教育课、素质拓展课和专业课的育人作用。明确各类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思路、内容和方法,分类分步有序推进工作。

四、主要任务

(一)提高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与能力

1、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教育技能

思政教学研讨方案范文 第九篇

近日,中南民族大学制定《“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加快推进学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建设。

《方案》强调,要坚持用_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和关键课程作用,深入挖掘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及各教学环节育人功能,形成各类各门课程协同育人格局,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着力培养具有理想信念、责任担当、创新精神、扎实学识、实践能力、身心健康的各民族高素质人才。

《方案》要求,要深入挖掘拓展学校各门课程思想政治元素,充分发挥各门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切实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培育一批充满思政元素、发挥思政功能的示范通识课和专业课,开发一批具有学校特点的系列特色课程,培养一批具有思想性、政治性、亲和力和影响力的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提炼一系列可推广可复制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典型经验和特色做法,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质量考核评价体系,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格局。

思政教学研讨方案范文 第十篇

为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有效推进学校“课程思政”工作深入开展,促进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有效融合,提高学校整体思政工作水平,根据《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教党〔20_〕62)、《_中央_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发〔20_〕31号)等文件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_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__主持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挖掘各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按照价值引领、能力达成、知识传授的总体要求,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总体目标

通过“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深化教书育人内涵;引导教师自觉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各类课程教学,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强化思政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充分发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深度融合,建设一批充满德育元素、发挥德育功能的“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构建“课程思政”育人体系。

三、基本原则

1.遵循教育规律。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基本规律,精心设计课程、认真组织教学,促进“课程思政”建设的科学性、系统性、高效性。

2.发挥教师主体作用。加强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培养,提高教师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的教学能力,充分发挥教师课程育人的主体作用,保障教师有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工作。

3.注重改革创新。引导教师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在课程教学过程及教学资源建设中的应用,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拓展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入渠道。

四、思政元素

1.理想信念教育。把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和_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融入课程内容,教育引导学生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课程始终,从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个人诚信意识等层面,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教学,加强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引导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4.职业素养教育。把职业素养教育与课程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起来,重点围绕职业道德和职业伦理等方面,加强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强调价值观的同频共振,使课程教学的过程成为引导学生学习知识、锤炼心志和养成品行的过程。

5.生态文明教育。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发展理念和__关于生态文明的重要论述与授课内容有机融合,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崇尚自然、尊重自然的理念,切实增强学生投身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感、使命感。

以上各元素仅是宏观概括,各课程教师应当根据课程性质、结合课程内容,梳理主讲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并有效融入到课程教学中。

五、落实渠道

1.课程设置。课程设置应以课程育人为导向,充分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形成各门课程协同育人格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课程建设。加强哲学社会科学课程建设,面向全体学生开设涵盖人文社会和科学素养内容的哲学社会科学课程,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人文素养、认知能力等,守牢校园思想文化阵地。

3.教师队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增强其育人意识,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素养,引导所有教师树立“课程思政”理念,积极主动把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融入课程教学。

4.教材选用。规范教材的选用,将规划教材、优秀教材、特色教材等作为教材选用主体,落实人文科学、哲学社会科学课程统一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确保教材质量。

5.课程大纲。梳理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在课程教学大纲中融入“课程思政”目标;合理设计相应教学环节,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到学生的学习内容中,体现在学生考核知识中。

6.教学过程。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教学计划、备课授课、教学评价等教育教学全过程,促进教学与育人同向同行,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7.管理评价。在教学过程管理和教学质量评价中将“价值引领”作为重要监测指标,引导所有课程自觉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并在教学建设、运行和管理等环节中落到实处。

六、保障措施

1.组织领导。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顶层设计,完善相关制度措施,健全工作机构,形成党政齐抓共管、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统筹推进“课程思政”工作。

2.协同联动。加强教务处、党委宣传部、人事处(教师工作处)、学生部(处)、团委等相关部门和各教学单位工作联动,明确职责,协同合作,互相联动,确保“课程思政”工作落到实处。

3.评价机制。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定期对“课程思政”工作实施情况进行评价,使各门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全流程、全要素可查可督,及时宣传表彰、督促整改。

4.经费支持。学校设立专项经费保障“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稳步推进。通过项目形式对“课程思政”工作提供资助,并根据考核结果实施动态管理,确保专项建设项目顺利实施。

思政教学研讨方案范文 第十一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_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价值引领、能力达成、知识传授的总体要求,深化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发挥各类课程育人作用,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总体目标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自觉将思政教育融入各类课程教学;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充分发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设一批充满德育元素、发挥德育功能的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课程。

20_年起,启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示范课堂和课程思政授课比赛等系列活动,构建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各类课程教学,促使学校全体教师、各项教学活动与教书育人同向同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构建协同育人机制,提升学校人才

培养能力。

三、基本原则

坚持顶层设计。根据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总体目

标,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

进一步提高全体教师对课程思政工作认识,提高教师将思想

政治教育融入各类课程教学能力,明确课程育人目标、优化教学方案、健全评价体系,实现红专并进。

坚持改革创新。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引导教师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各类课程教学,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课程教学过程及教学资源建设中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要为课程思政目标服务,努力实现思政元素全面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坚持分类指导。突出前瞻性、可行性和协同性要求,注重统筹思政理论课、通识教育课、素质拓展课和专业课的育人作用。明确各类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思路、内容和方法,分类分步有序推进工作。

四、主要任务

(一)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1.增强通识教育课程育人功能

根据不同学科性质特点,把握好所要挖掘拓展的重点。哲学社会科学类通识课程要突出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重视价值引导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引导

学生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四个自信”。自然科学类通识课程要突出培育科学精神、探索创新精神,注重把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贯穿渗透到专业课

教学中,引导学生增强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意识,明确人类共同发展进步的历史担当。人文艺术类通识课程要突出培育高尚的文化素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注

重把爱国主义、民族情怀贯穿渗透到课程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起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体育类课程要主动与德育相融

合,改革体育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养成运动习惯,掌握运动技能,发展健全人格,弘扬体育精神。

2.发挥专业课程育人作用

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重点培育学生求真务实、实践创

新、精益求精的精神,培养学生踏实严谨、吃苦耐劳、追求卓越等优秀品质,使学生成长为心系社会并有时代担当的技

术性人才。将价值导向与知识传授相融合,明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传播爱党、爱国、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培养科学精神。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于教学计划、课程标准、课程内容、教

学评价等主要教学环节。

3.开发具有德育元素的特色课程

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学科优势,组织知名教授、教学骨干、科研骨干开展具有学科特色的系列讲座,宣传我国现代

工业体系建设、科学技术发展、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工程规划和建设以及对外承建的项目等方面成果,使广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激发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加强教师教育与培训

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四个自信”,提高育人意识,切实做到爱学生、有学问、会传授、做榜样。转变教师重知

识传授、能力培养,轻价值引领的观念,通过多种方式,引

导广大教师树立“课程思政”的理念,以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

造为目标,带动广大教师既要当好“经师”,更要做好“人师”。充分运用学科组讨论、老教师传帮带、教材教案编写,本学

科先锋模范人物的示范作用等手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技能培养。有关部门、各学院要充分运用入职培训、专题培训、

思政教学研讨方案范文 第十二篇

根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_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力完善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体系,充分挖掘各门课程的育人功能,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和主渠道作用,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各环节之中,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和全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紧紧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育人工作中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作用,深化教书育人内涵,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工作目标

根据课程思政的指导思想,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通过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将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相融合。在教学设计中,明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将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融入到教学设计,融入到学生学习任务,体现到学生的课程学习评价方案中。

1.强化通识教育课程育人功能,在通识教育课程中根植理想信念。在教学过程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爱国、爱党、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在潜移默化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强化政治方向和思想引领,突显通识教育课程的价值引导功能,同时强化思政课程的引领作用。

2.充分挖掘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在知识传授中强调价值观的同频共振。以专业技能知识为载体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意识形态属性较强的课程,牢牢把握指导思想,充分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对于自然科学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生态文明、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

三、工作措施

1. 修订培养方案。以学校转型发展和应用型改革为契机,在修订全校本科专业20_版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要求培养方案中须明确体现_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把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才培养方案。

2. 制订课程教学大纲。根据20_版本科教学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思政建设要求,重新制定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充分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根据课程性质设计相应教学环节,并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任务中,体现在学习评价方案中。

3. 编制授课教案。形成一体化反映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教学方法等思政内容的授课教案和教学文档。教案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潮流,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我国科技进步、经济转型、社会发展、专业前沿等内容,并在课堂上展开讲授。

4. 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公共课的教学改革。各学科教师把_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融入教学、讲义中,教学内容按新编的统编教材安排,在落实好课程思政的同时,进一步强化思政课程的引领作用。教学中以讨论、座谈、论文等形式,细化教学过程,使_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入脑入心。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中应包括_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相关内容。

5. 加大实践育人力度,积极拓展第二课堂,全面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搭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平台,提高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理论水平、实践创新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组织实施《赤峰学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管理办法》。第二课堂成绩单实行学分制和累计计分制,共2学分, 对应20_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综合能力模块中实践创新环节的社会实践学分。

6. 推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根据学校十三五规划的要求,全面推进教学模式改革,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模式的改革,引进ISEC教学理念,推进“对分课堂”教学方法应用,目前由尝试阶段进入实验阶段,切实落实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理论阵地和主渠道和引领作用,鼓励教师积极运用“对分课堂”教学方法,探索、总结适合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从“讲得好”向“学得好”转变,使_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能够得到更深理解,使学生从理论层面上入脑入心。

7. 推行考核方式改革。加强过程化考核,各门思政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使用“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手册”,思政课上所有学生必须记笔记,按上课状态、听课记录、教学互动、学习总结等内容考核成绩,达到“进头脑”的目的。

8. 教学方法改革。改革现有教学方法,探索课程思政最有效的多样化教学方法,充分利用青马班班导师的优势,以师生论坛的形式,在导师的引导下,倡导学生读原著,谈体会,开展讲座、座谈、讨论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_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充分认识到_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9. 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研制出台了《赤峰学院课堂教学管理细则》、《赤峰学院校企合作办学管理办法(试行)》、《教务处学术报告厅使用管理办法》,已修订完善了《赤峰学院教师教学工作规程》、《赤峰学院学籍管理条例》、《赤峰学院选课管理办法》、《赤峰学院课程考核及重修管理办法》、《赤峰学院学士学位授予条例》、《赤峰学院教学工作考核评价办法》、《赤峰学院教材管理办法》等文件,继续对其他教育教学相关类文件进行修订,明确将_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10. 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教学团队要形成梯队,明确团队教师的选拔要求和育人责任,参与教学建设的推进、交流活动,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改革的教研活动。

11. 建立团队教师育德能力和育德意识培养的机制。

思政教学研讨方案范文 第十三篇

按照《南京晓庄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方案》的要求,在20_年面上推广与点上落实的基础上强化组织协调、项目推进,拟定20_年工作实施方案。

一、建设内容

在学校、学院两个层面分别建立课程思政工作领导小组,重点建设以下内容。

(一)成立校院两级“课程思政研究中心”

学校成立“南京晓庄学院课程思政研究中心”,所有国家、省一流专业所在二级学院成立“***院课程思政研究分中心”,组建由思政教师、专业教师等参与的研究团队,聚焦课程思政建设中的重点与难点,着力解决共性和特别问题,探寻独具晓庄特色、学院特色的课程思政资源、建设路径。

(二)开展“课程思政”专项教改

坚持课程思政导向,针对性地在基础公共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实践类课程等各类课程、教材中落实课程思政要求,在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建设全过程中予以落实,包括: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大纲修订、教材编审选用、教案课件编写等各方面,教学设计、课堂授课、教学研讨、实践教学等各环节,教学管理、课堂教学模式等多种变革。

申报表见附件1。

(三)遴选培育“课程思政示范专业”

站在社会、学校、学生关联发展高度和角度,着眼人才培养和专业全局,着力专业思政。专业思政必须全息渗透,重点落实到培养方案、课程教材建设、教学改革、教师发展与教学成效等方面,努力打造专业在课程思政建设上的特色与亮点,以专业思政引领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示范专业建设申报表”及“课程思政示范专业建设指标”见附件2。

(四)遴选培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打造体育、美育、劳育类特色课程,打造融合思政元素的通识课程;强化专业课程思政功能,强化教材管理;加强实践课程思政特色建设,推动校级示范性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凝炼实践教学思政特色。不断改进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方法,丰富课程的思政元素,提高课程思政质量,培育遴选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及时推广示范课程的新观念、新思路、好经验、好做法,积极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课程育人氛围,努力形成学校各门各类课程争相育人的生动局面。

“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申报表”及“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指标”见附件3。

(五)遴选培育“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灵魂和主线,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提升教师育人意识和育德能力,培育遴选“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

“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以学院各专业为单位加以组建,也可以跨学院、跨专业、跨教研室,可以邀请思政课教师加入。通过加强团队建设,力争在专业课程的教学设计、授课内容中充分挖掘思政元素,使专业内容与思政元素相得益彰,同时,能以多种教学手段和表现形式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坚持价值引领、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的有机融合,取得实效。

申报表见附件4。

二、建设时限、经费及要求

“课程思政”专项教改及“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建设时限为2年,分重点项目与一般项目,“课程思政”专项教改重点项目资助2万,一般项目1万,“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重点项目资助3万,一般项目2万。

“课程思政示范专业”及“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时限为3年,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校内争创培育阶段,自本次遴选结果公布之日起至上报省厅相关项目校内遴选结果公布之日止,第二阶段为省、校项目同步建设阶段,直到3年期满。校内所有遴选培育项目资助3万,获选省级示范项目另行资助2万。

以上项目主持人(带头人)一般不超过2人,具有较强教学研究水平和组织协调能力,申报截止日期为4月9日,申报书(一式五份)及推荐汇总表(附件5)一份,以学院、部门为单位统一报送至教务处教学改革与实践科,同时报送电子稿。

思政教学研讨方案范文 第十四篇

摘要:中药栽培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新型特色学科。为提升医药专业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中药栽培学课程特点,在本门课程中进行德育渗透。为满足社会对中药栽培人才的需求,文章围绕思政课程建设必要性、思政教学案例的挖掘和思政教学方法的革新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课程思政育人作用。

关键词:中药栽培学;教学改革;思政育人

1中药栽培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

中药栽培学在中药学、中药资源与开发等专业的人才培养中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劳动力的主力军。但是,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处于形成时期,政治思想意识淡薄,容易受外界新闻舆论的引导。在专业课中潜移默化地融入思政元素,增强思政教育的亲和力,比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更能塑造学生意识形态。当今世界由于环境污染、生态失调等严重问题,“只有一个地球”和“人类要回归大自然”的呼声高涨,人类健康意识不断增强,中医药知识逐步深入人心,种植中药既可以绿化祖国河山,又能带来经济效益,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中药栽培学是培养创新型实践人才的关键环节,近年来,课程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在掌握中药栽培技术的基础上,将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穿插其中,润物细无声,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把握教学内容设计优秀思政案例

该课程的思政教育始终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从课上到课下,从线上到线下,全方位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中药栽培学课程的德育目标:学生掌握中药栽培知识的前提下,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熟悉课程相关的名人轶事,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操,以及吃苦耐劳的个人品质。目前,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聚焦热点———如何看待“中医毁于中药”

中药材质量直接决定中成药的质量,最终影响人民的健康事业。近年来,野生药材产量受限,中药重金属及农药污染严重,导致中药材价格一路飙升。“中医毁于中药”说法常被提及。那么如何破解中药发展尴尬境遇?怎样科学、可持续地发展中医药?中药栽培学课程是规范种植和应用的源头,引导学生了解我国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责任感,既可规范国内市场,也有利于增强国际竞争,使学生认识到自身专业的重要性,增强民族自信心。中医的发展离不开中药质量,社会分工不同,职业规划不同,中药类专业学生同样为我国医疗事业做出巨大贡献,鼓励学生未来加入中药材种植栽培企业,这将对振兴中医药事业做出实质性贡献。

挖掘时事新闻

当代大学生往往沉迷于抖音等短视频平台,教师应及时锁定学生关注热点,挖掘时事新闻,导入思政案例。比如,某综艺节目随意采挖疑似国家二级保护珍稀濒危植物的水母雪兔子,由此引出如何拯救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目前,约有万余种药用植物濒临灭绝,野生甘草、大叶三七、野山参等已在野外难觅踪迹。现代人类为了追逐利益,对地球资源地疯狂掠取和大肆挥霍,透支了我们子孙后代的幸福,全球气候的变化又加快了野生植物灭绝的步伐。透过热点新闻引申到野生药用植物资源枯竭,认识到中药应该可持续发展,引导学生批判极端拜金主义,在利益面前,认清是非,树立正确的生态伦理观和价值观。

融入科学家精神

中药栽培与我国劳动人民驯化作物的智慧密不可分,当今时代涌现出一批爱国农学专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医学高校学生历史背景知识及人文素养较为薄弱的特点,充分挖掘优秀思政资源,通过线上资源推送和课堂教学介绍我国科学家的主要贡献,将专业知识与农学、栽培学的历史发展相结合,学习科学家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弘扬爱国敬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比如介绍朱有勇院士的先进事迹,学习其学农爱农为农的精神。朱有勇院士团队40年如一日围绕如何克服三七连作障碍潜心研究,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科技扶贫并结出累累硕果,体现了一名_员知识分子的道义担当。上海复旦大学钟扬教授胸怀报国理想,援藏16年,踏遍高山雪域收集400万颗种子,长期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以“种子精神”服务祖国,奉献出了自己的生命[5]。这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进一步让学生意识到探索一条中药材自身的种植模式还有诸多科学问题和技术问题要解决,教育学生要团结一致、努力拼搏,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3探索多样化的思政教学方法

课程思政对专业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普通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思政教学的育人目标。面对已经对传统课堂教学出现疲惫的大学生,更需要在科学技术不断提高的信息时代,将课堂教学形态改革作为重点,不断革新课堂教法,使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教学有机融合起来[6]。以中药栽培学中药用植物连作障碍章节为例,首先,案例式教学。通过朱有勇院士在克服三七连作障碍的案例讲解,使学生认识到科研人员选择研究课题时要从祖国和人民的需要出发,为人类解决最迫切的问题,鼓励学生将个人价值与国家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其次,讨论式教学。课堂上针对如何缓解连作障碍设置问题并组织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再次,运用云班课线上教学平台。云班课是北京智启蓝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手机APP软件,可以进行课前推送思政新闻、名人轶事。课中通过举手、抢答、随机选人、小组评价等进行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课后推送作业和教学评价,实时掌握每位学生的表现,对教学设计进行反馈修改。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以上多种教学方法后,云班课数据显示课堂提问和课下自测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作业完成质量好,学生能够基本掌握知识点,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有利于巩固学习基础知识。但也反映出由于学生间存在着差异,讨论时少数基础差的学生发言较少,学习效果不理想;个别学生的交流意识不强,仍然只是一个听众,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通过云班课线上播放影片,进行思政教育,学生接受度较高,受到学生的喜爱。学生普遍认为思政内容的引入,有利于科学知识的了解,激发了学习兴趣,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

4思政改革贯穿于实验与实践内容中

中药栽培学的实践性较强,在实验和实践中适时加入思政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比如,以“如何提高硬实种子发芽率”为课题,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前沿科研进展,设计实验方案,开展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统计分析,最后形成实验报告。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培养了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团队合作精神,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在实践中认识到“粒粒皆辛苦”,有知农爱农的意识。虽然中药栽培学在教学设计中多个环节融入思政内容,有效实施德育渗透,但也存在不足之处。比如,在教学设计中教师无法把握思政目标,授课过程中,学生无法掌握思政教学点,不能在学生心中留下更深的印象。所以,在实施案例教学时,应直接点明思政主题,或安排学生写心得感悟[4]。课堂思政教育中,可供引用的案例太少,因此,案例库需要不断扩充和丰富,线上平台资源需要与时俱进,引入最新鲜最贴近生活的事例和新闻时事。综上,中药栽培学课程思政改革中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优选思政案例,明确思政教学目标,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新授课模式,构建专业课程思政改革的特色课堂,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人与自然和谐的环保意识,从而引发学生情感共鸣、价值共鸣、知识共鸣,保证中药栽培学课程教学效果,为中医药产业培养德才兼备的中药种植人才。

参考文献

[1]伍玉鹏,胡荣桂,赵劲松,等.“生态学基础”课程思政改革探索[J].科教文汇(中旬刊),20_(3):89-91.

[2]蓝蔚青,谢晶,孙晓红,等.“花卉栽培与欣赏”课程思政综合改革探析[J].科教导刊,20_(2):20-21.

[3]董建辉,彭海英.高职院校《建筑文化》课程思政实践与探索[J].陕西职业技术教育,20_,14(3):20-22.

[4]胡阳,石立莹,李梅.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及评价方法[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_,27(3):476-479.

[5]陈之腾.钟扬:用一生播种未来,用生命追寻理想[J].上海教育,20_(1):51-55.

[6]易鹏,石定芳.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困境、特性与实践探索[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_,39(4):124-132.

思政教学研讨方案范文 第十五篇

根据《_中央_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_**省委教育工委关于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通知》等文件要求,为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学校推进课程思政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_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价值引领、能力达成、知识传授的总体要求,深化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发挥各类课程育人作用,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总体目标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自觉将思政教育融入各类课程教学;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充分发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设一批充满德育元素、发挥德育功能的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课程。

20_年起,启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示范课堂和课程思政授课比赛等系列活动,构建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各类课程教学,促使学校全体教师、各项教学活动与教书育人同向同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构建协同育人机制,提升学校人才

培养能力。

三、基本原则

坚持顶层设计。根据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总体目

标,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

进一步提高全体教师对课程思政工作认识,提高教师将思想

政治教育融入各类课程教学能力,明确课程育人目标、优化教学方案、健全评价体系,实现红专并进。

坚持改革创新。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引导教师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各类课程教学,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课程教学过程及教学资源建设中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要为课程思政目标服务,努力实现思政元素全面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坚持分类指导。突出前瞻性、可行性和协同性要求,注重统筹思政理论课、通识教育课、素质拓展课和专业课的育人作用。明确各类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思路、内容和方法,分类分步有序推进工作。

四、主要任务

(一)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1.增强通识教育课程育人功能

根据不同学科性质特点,把握好所要挖掘拓展的重点。哲学社会科学类通识课程要突出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重视价值引导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引导

学生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四个自信”。自然科学类通识课程要突出培育科学精神、探索创新精神,注重把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贯穿渗透到专业课

教学中,引导学生增强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意识,明确人类共同发展进步的历史担当。人文艺术类通识课程要突出培育高尚的文化素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注

重把爱国主义、民族情怀贯穿渗透到课程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起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体育类课程要主动与德育相融

合,改革体育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养成运动习惯,掌握运动技能,发展健全人格,弘扬体育精神。

2.发挥专业课程育人作用

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重点培育学生求真务实、实践创

新、精益求精的精神,培养学生踏实严谨、吃苦耐劳、追求卓越等优秀品质,使学生成长为心系社会并有时代担当的技

术性人才。将价值导向与知识传授相融合,明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传播爱党、爱国、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培养科学精神。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于教学计划、课程标准、课程内容、教

学评价等主要教学环节。

3.开发具有德育元素的特色课程

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学科优势,组织知名教授、教学骨干、科研骨干开展具有学科特色的系列讲座,宣传我国现代

工业体系建设、科学技术发展、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工程规划和建设以及对外承建的项目等方面成果,使广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激发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加强教师教育与培训

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四个自信”,提高育人意识,切实做到爱学生、有学问、会传授、做榜样。转变教师重知

识传授、能力培养,轻价值引领的观念,通过多种方式,引

导广大教师树立“课程思政”的理念,以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

造为目标,带动广大教师既要当好“经师”,更要做好“人师”。充分运用学科组讨论、老教师传帮带、教材教案编写,本学

科先锋模范人物的示范作用等手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技能培养。有关部门、各学院要充分运用入职培训、专题培训、推荐阅读:

司法调解调解笔录范文(通用6篇)

周口沈丘减免租金通知范文(通用5篇)

诉讼离婚的诉状范文模板(推荐38篇)

汽车广告项目提案报告范文(热门12篇)

语文课后总结模板范文(推荐40篇)

2028西城一模语文范文(通用5篇)

标签: 方案 范文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