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旅游工作调研报告范文(推荐11篇)

实用范文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更新时间:2024-01-14 20:01:52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森林旅游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第一篇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党的xx届六中全会发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动员令,强调要推动文化与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产业融合发展。处于跨越发展、赶超进位历史节点的,必须抢抓国家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机遇,着力挖掘文化资源,传承弘扬民族民间文化,促使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高度融合,丰富生态旅游内涵,通过文化软实力提升生态旅游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实现自治县人民政府八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的项目兴旅、品牌强旅、文化活旅,把生态文化旅游业作为县域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来谋划、来培育的工作目标。

一、文化建设对旅游发展的重要性

㈠深化文化内涵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客观要求。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旅游者的需求正逐步由满足观光休闲向享受文化洗礼方向转变,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和审美享受,文化逐渐成为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力和强力支撑,二者紧密结合,必定会实现互利双赢、共同繁荣。因此,要激起旅游者的旅游冲动,旅游目的地必须具有魅力无穷、独具特色的民族、地方文化,满足人们对科学、史学、文学、艺术和社会学等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提高旅游景点和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和品位,已经成为我县发展旅游产业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因此,必须注重用文化的理念提升旅游业,深度挖掘文化、民俗文化、茶文化和生态文化,丰富旅游文化内涵。

㈡文化旅游的交融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抓手。现代旅游非常强调参与性,旅游者已不满足于走马观花式的一般观赏,更多地祈求融入旅游地的人文环境中,深度体验地域文化的真、趣、味。许多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既是旅游的载体,又是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和窗口,是一个地方的精神形象。旅游者在欣赏自然风光、名胜古迹的同时,最大限度地获得当地历史文化、民族传统和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可以进一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和接受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强旅游的文化内涵开发,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有力推动精神文明建设。

㈢加强文化建设是提高旅游知名度、美誉度和竞争力的有效举措。旅游文化一般都具有地域性、民族性、传承性等特点,往往为一个国家和地区所独有,具有唯一性、差异性和独特性,很难模仿和复制。因此,独具魅力的文化差异,在旅游客源竞争中将处于优势地位,易形成强有力的排它性竞争能力,易于创造特色和名牌效应。可通过极具特色的文化,推出一系列人无我有的旅游文化活动,以独特的民俗风情、地方特色和民间文化去吸引外地游客,提高旅游的知名度、美誉度以及综合竞争力。

二、文化的独特魅力

民族民间文化底蕴深厚,山川秀美、民风淳朴,这些都是发展旅游得天独厚的文化优势和文化基础。

㈠古文化遗存底蕴厚重。的人类居住活动历史悠久,可上溯到新石器时代,民族民俗文物,历史文物及革命文物极为丰富。据初步统计,仅散存在民间的各类有征集收藏价值的文物近3万件,其中国家级文物17件,标本文物62件。汉土疆界碑、百顺桥碑、兴文塔、乃见天日坊、青龙寺碉堡、白溢寨土司帅府遗址、湘鄂西边区五县党代会会址、中国工农红军红四军军部旧址、渔洋关市苏维埃政府旧址、晚清渔洋关古民居建筑群被纳入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这些都是文化的无价之宝。

㈡生态文化蕴涵丰厚。由山得名,森林覆盖率高达81%,位居全省县市区之首,被认定为第六批国家地质公园。境内国家4a级风景区柴埠溪大峡谷风景区以幽峡百里、奇峰三千而美名远扬;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3万余亩原始森林,珍稀动植物、原始生态令人神往,被称为中国鸽子花的故乡、珍稀动植物基因库,是世界人与生物圈计划组织保护地之一,即将成为华南虎野外放养地;白溢古寨的高山绝壁、土司遗迹、世界之谜暑天冰穴,给人无限神秘和向往,是国际洞穴联合会考察研究基地;名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特色茶文化资源得天独厚,丰富多彩。巍巍山,不仅养育了这方水土的居民,而且积淀了深厚的人文底蕴,这些正是都市人的向往和追求。

㈢民俗文化积淀深厚。民间歌谣、故事、传说、谚语原汁原味,充满机趣与智慧。国宝刘德培被授予中国民间文艺首届山花奖终身成就奖,位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的中国十大民间故事家之首;竹枝词堪称文苑里的一朵奇葩,绚丽多姿;南曲、吹锣鼓、满堂音是久负盛名的曲坛三枝花堪称中国戏剧活化石的堂戏、柳子戏、傩戏、皮影戏既原始古朴,又极富表现力。此外,民间唐祭、南曲、撒叶儿荷、打溜子、薅草锣鼓先后纳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其中南曲、薅草锣鼓、打溜子被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农民艺人简柏元被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珍贵的民俗文化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和有效的传承。

三、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的对策措施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是旅游的生命源和推动力,旅游业提质增效靠的就是文化的力量,靠的就是不断增强文化内涵。旅游业的兴盛繁荣,关键在于将各类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利用与旅游产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统筹推进,协调发展。

㈠科学制定旅游文化发展规划。按照省委、省政府构建 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战略决策和部署,进一步深化对旅游形势的认识,用好用足各项优惠政策,把各类文化资源的整合与旅游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努力将打造成国内外知名,集旅游观光休闲、文化展示于一体的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在规划时,对已建成的旅游景点,要注重文物资料搜集,丰富文化内容;对在建或拟建的旅游景点,要深挖文化内涵,进行深度开发;对列入规划的民间文化资源,要出台保护政策,严禁破坏原有风貌,鼓励恢复原有风格。

㈡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发展旅游文化的现实价值和潜在价值。要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作为一项重大的文化工程来对待,逐步健全机制,完善保护体系。一是设立专项资金对全县造诣较高的民间老艺人进行奖励和资助,使珍贵的民间文化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二是大力宣传优秀民间艺人的事迹和保护民间文化艺术的先进典型,举办民间文化艺术精品展示活动,在全县营造保护民间文化遗产的浓厚氛围。三是鼓励支持教育部门把优秀的民间文化艺术知识编成乡土教材,将民间文化艺术欣赏和技艺训练引入中小学课堂,让珍贵的民间文化艺术得以传承和发扬。

㈢丰富旅游产品文化内涵。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做文章,把各类文化资源与旅游产品开发有机整合,提高旅游产品和旅游商品的文化含量。大力发展农家乐,挖掘、整理传统饮食文化,推出一批乡土菜肴;继续抓好民居改造工程,建设一批具有代表性的风情小镇、风情村和风情街道,鼓励发展农民家庭旅馆,开发富有特色的采摘、垂钓、耕种等农事体验项目;对风景区内古树名木生活习性、生长规律、生存条件和功能作用精深研究,合力打造生态文化教育长廊;将民间艺人请进景区,举办文艺表演,集中展示木雕、竹编、刺绣、制茶等民间手工艺,满足游客体验生活、体验文化和求知求乐的愿望。

㈣加大生态文化旅游的宣传力度。一是采取自己办的方式,重点利用中国茶叶之乡的优势,举办大型茶文化艺术节,让游客在领略神奇秀美风光的同时,欣赏到丰富多彩的民间民俗文化,提高全县旅游文化品位。二是采取请进来的方式,邀请传媒记者新闻采风、拍摄旅游风光专题片,举办书画名家和文化名人现场创作、题诗作画、编写传说故事,努力提升旅游文化的知名度、美誉度。三是采取走出去的方式,积极参与各类大型民间文艺比赛,加强与外地旅游文化的沟通交流,有计划地推出一批具有历史文化韵味的图书、音像等宣传推介产品,扩大旅游文化的影响力。

生态旅游的调研报告范文

森林旅游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第二篇

按照局里统一部署,陈清亮副局长率领赴宝鸡调研组先后深入xx市xx县、xx县、xx县、xx县、xx区、xx区及高新区等七个县(区)和xx市文化旅游建设开发管委会,就开发大秦岭人文生态旅游度假圈工作开展调查研究。调研情况如下:

一、xx市秦岭生态旅游发展情况和取得的经验

秦岭横亘xx市6个县区56个乡镇。近年来,xx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旅游名市的思路,依托秦岭丰富的旅游资源,积极开发生态旅游产品,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景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总体发展情况

目前,全市依据秦岭资源发展的a级景区有11个。其中4a级景区2个(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xx县凤凰湖景区),3a级景区7个(红河谷森林公园、青峰峡森林公园、钓鱼台风景区、鸡峰山景区、古大散关景区、嘉陵江源头景区、灵官峡景区),2a级旅游景区2个(炎帝陵景区、黄柏塬生态景区)。有森林公园10个,其中,国家级3个、省级4个、市级3个。在xx市区和秦岭北麓还建有中华石鼓园、茵香河休闲旅游区、燃灯寺、xx县紫柏山景区等。加之以法门寺、五丈原、青铜器博物馆等为代表的人文旅游景区和以秦岭北麓“农家乐”为代表的农业休闲旅游点,初步构成了xx市秦岭人文生态度假旅游产品体系。

(二)人文生态资源情况

人文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宝鸡是历史上周文化、秦文化的发祥地,又是秦文化与巴蜀文化的交融地,孕育了灿烂的历史文化、宗教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与饮食文化。佛教圣地法门寺享誉世界。古三国遗迹五丈原、陈仓道、褒斜道,西周谋略家姜子牙隐居地钓鱼台,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的安息地炎帝陵等历史文化古迹在国内有着较高的知名度。两当兵变遗址、双石铺工合运动遗址及宝成铁路修建地灵官峡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国最古老的民族羌族的故里遗存着丰富的民族习俗。宝鸡独特的饮食文化和民俗手工艺品已创出品牌。

生态旅游资源十分富集。秦岭是陕西自然保护区分布的重要区域。在宝鸡境内,有太白山、紫柏山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柏塬、牛尾河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黄柏塬自然保护区内有茂密的原始森林,舒爽宜人的气候环境,清流跌宕的溪水流泉等自然景观。秦岭主峰太白山属于典型的第四季冰川,极具地质学意义。其植物物种极其丰富,随海拔变化而变化。位于xx县的鳌山,是陕西第二高峰,动植物种类繁多,石海遗迹遍布山坡,山间云雾缭绕,数户外运动爱好者的绝佳探险之地。秦岭宝鸡段共有峪道11个,其中6个具有旅游开发价值。西汤峪的温泉、太白山,赤峪的红河谷,斜峪的褒斜栈道及青峰峡,伐鱼峪的钓鱼台,茵香峪的鸡峰山,青姜峪的炎帝陵、大散关、嘉陵江源头、通天河等度假休闲景区已具备一定的接待能力。xx县绿色蔬菜生产基地,也将成为我省重要的生态农业观光区。

(三)宝鸡秦岭生态旅游发展经验

1、加强组织领导,大力实施政府主导型战略。xx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旅游产业领导小组。以创建旅游示xx县为抓手,县委、县政府每年出台发展旅游工作的意见并进行任务分解,明确了项目建设、投融资管理、行业管理、宣传营销等工作职责,纳入年终考核。坚持一年一个新亮点、一年一个新看点,积极打造“七彩xx县——大秦岭的会客厅”旅游品牌。实施212省道秦岭至县城段旅游产业带建设。开通了全省首家县区旅游专列和“天天游”旅游大巴。xx县突破军事安全区、自然保护区等多种因素制约,解放思想,创新思路,走差异优化发展的路子,举全县之力,把生态休闲产业作为富民强县,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一号工程”来抓,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生态休闲产业发展的决定》和《关于加快发展乡村旅游的意见》,落实县级领导包抓机制和人大、政协调研机制,研究解决产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县财政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每年列支生态休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1000余万元,用于宣传促销、项目建设和奖励扶持。xx县确定了打造秦岭国家公园核心区、建设一流省级重点示范镇、创建国家5a级生态旅游区、建设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的太白山旅游区发展战略定位,坚持“显山、露水、强区”的开发建设理念,实施太白山一起拆迁。不断健全完善太白山管委会职能,建立了旅游区独立的财税管理体系和国土、工商、公安等政府机构。

2、积极开展融资招商,开发建设景区。xx市组建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由市文化旅游产业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管理,负责招商引资工作。建设了茵香河文化旅游区。该区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高端居住、文化娱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xx县、太白、xx县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积极设立旅游发展资金,制定优惠政策,旅游项目招商引资成果显著。xx县去年采取bt、信贷、基金等多种模式招商引资,合同资金29亿元,到位资金亿元,去年新开工项目25个。 xx年,xx县先后引进北京万景、西部投资等知名公司投资建设黄柏塬、乡村度假公园等项目。xx县通过招商引资建设酒店等服务设施,极大地改善了旅游接待条件。

3、改善人居环境,激活县域经济发展。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注重人居环境的改善。xx县着力打造凤凰湖景区,改善了县城的环境面貌。xx县坚持“一街一景”原则, “景在城中、城在林中”,旅游地产开发悄然兴起。大量的游客和外来人员带来了极大的消费市场,不仅实现了农民增收,也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二、存在的问题

1、旅游规划不健全,开发无序盲目。个别县(区)、景区至今未编制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景区建设规划。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深度不够,缺乏差异性,旅游产品的同质化较为严重。

2、部分景区管理体制不顺。少数景区由企业和当地政府或由政府的不同部门共同管理,推诿扯皮时有发生。个别山岳型景区土地使用权和林地使用权不清,严重影响开发建设。一些景区周边乱搭乱建、环境较差。

3、旅游景区可进入行不强。部分重点景区之间没有连通道路,无法形成环线。一些景区连接交通主干道及游客聚集地的路况较差。

4、旅游宣传促销力度不够,没有形成合力。宣传促销形式较为单一,各自为战,有限的资金没有发挥效能。部分景区因经费等原因,无法开展宣传促销活动。

5、投入不足。由于融资能力较弱,旅游投入与开发资金需求的矛盾十分突出。内生动力机制不完善,市场主体作用发挥不充分。因为资金短缺及投资商选择不严,一些旅游景区建设粗放、配套差,缺乏市场竞争力。旅游规划、宣传促销、基础设施及服务体系建设欠账较多。

6、旅游人才缺乏。xx市旅游规划策划、旅游资本运营人才极度缺乏。生态旅游景区大部分职工来自于林场。其旅游服务理念、服务技能较为欠缺。

以上问题,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宝鸡生态旅游发展,应下力气尽快解决。

三、关于加快大秦岭宝鸡段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一)加强规划体系建设,指导秦岭北麓地区科学发展

旅游规划是旅游业发展的科学保障。坚持以规划为先导,推进秦岭地区生态旅游产品合理布局,是大秦岭宝鸡段旅游产业发展的迫切要求。目前,省旅游局正在修改完善《大秦岭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该规划通过后,xx市应结合区位优势和生态旅游资源特色,组织编制大秦岭区域节点规划,为秦岭地区生态旅游发展提供科学保障。太白山、青峰峡、黄柏塬、天台山等重点景区要进一步加大旅游区发展规划提升和完善,要加强旅游项目的策划和包装,科学确定景区的主题定位、功能定位,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产品。正确处理旅游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利用旅游资源开发的成果为生态环境保护服务,实现旅游开发和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严格控制旅游强度和旅游区域,确保生态环境的可承载性和可更新性。

(二)加强区域合作,促进旅游度假圈协调发展

由省旅游局牵头,相关市、县(区)参与,共同搭建大秦岭生态旅游度假圈开发建设的跨区域平台。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打破行政界线,找准各自资源的互补性,避免重复开发建设。实现资源优势互补、信息互享、线路互建、宣传互动和组团互惠的发展格局。

(三)坚持特色发展,打造旅游精品

太白山、青峰峡、黄柏塬、天台山等资源特色鲜明,交通便利,有打造成国家4a、5a级旅游景区,国际一流旅游产品的潜力。xx市要推动秦岭区域旅游业大发展,必须从旅游产品建设入手,在项目的形象定位、品位展示、特色体现、环境营造等加大创新力度,加快开发集科考、探险、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参与性、复合型旅游产品,建设几个大的、富有特色的、能吸引国际、国内旅游者的旅游精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民生工程建设,大力乡村旅游发展,开发特色旅游商品,延伸旅游产业链条,提高旅游综合效益,努力实现我省旅游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景区通达水平

便捷的旅游景区通达能力是旅游业发展的基本保障。为了提升秦岭区域旅游通达水平,一是实施秦岭北麓景区畅通工程,完善环山旅游交通系统,提高现有关中环线到太白山景区道路等级;二是进一步完善旅游道路标识系统,在环山路收费站、公交站点、进山道路交叉点等各节点位置增加游客咨询和服务设施,在重要节点可设立 “秦岭驿站”和自驾车营地,为游客提供咨询、食宿等综合服务;三是优化现有环山旅游公交专线线路,增加站点,增加车辆数量和发车频度,并逐步延伸到五丈原景区。积极研究华山——西安——太白山——法门寺——乾陵——西安城际旅游铁路建设。打通太白山——周至老县城——黄柏塬——华阳旅游道路。

(五)创新体制机制,改进管理方式

体制机制创新是旅游业发展的动力源泉,科学、规范的体制机制是旅游业发展的制度保障。秦岭宝鸡段旅游景区多由林业部门发展而来,正确处理部门、地方、企业和当地群众的利益关系,合并旅游、林业、水利、建设、文物等部门的行政管理职能,逐步建立符合当地实际的“景区管理委员会”,实现旅游景区的经营权与所有权、管理权分离显得尤为重要。加强旅游标准化体系建设,通过太白山、青峰峡、黄柏塬等景区的标准化试点工作,进一步规范旅游服务,推动宝鸡地区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六)加大资金投入,拓宽旅游投融资渠道

积极发挥政府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鼓励地方政府设立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用于秦岭地区旅游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和宣传促销等,吸引更多社会资金投资旅游业;整合发改、交通、建设、财政、土地、林业、文物等多个部门资源,形成发展旅游业的合力;组建股份制旅游企业(公司),引导旅游企业通过发行股票、企业债券、项目融资、股权置换等多种方式筹措资金;制定优惠政策,加强项目的策划包装,提高旅游项目招商引资水平。省旅游局应设立大秦岭度假圈发展激励机制,在研究项目资金及宣传促销经费上,向发展快、质量好、真抓实干的县(区)倾斜。

(七)创新方式,大力宣传秦岭人文生态旅游产品

森林旅游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第三篇

一、 调查课题:

创造低碳生活

二、 调查人:

xxx、xxxx

三、 调查来源

1、居民生活问卷

四、 调查目的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缓解生态恶化。

五、 调查内容

1、现在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 现代社会正处于高碳生活,低碳生活已经引起了全世界人的关注。虽然当前,不少的人们对低碳生活的意识已经开始转变,从节约水电,降低能耗,减少具有污染性材料的使用等日常小事入手,不断培养文明、责任的低碳方式。但仍有不少的人对低碳生活的观念还比较模糊,长期以来形成的生活习惯还难以改变。

2、什么是低碳生活; 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的生活,同时也是一种低成本、低代价的生活方式。低碳不仅仅是企业行为,也是一项符合时代潮流的生活方式。低碳(low carbon),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的生活方式,简单理解,低碳生活就是返璞归真的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因此低碳生活是我国提倡生活方式之一。

3、低碳生活与我们生活的联系: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其实是一直都在排放着二氧化碳,比如我们坐汽车要耗费燃油,燃油燃烧就产生二氧化碳排放在空气中就增加了碳排放。我们每天都要看电视、用电脑,这些家电都耗费电能,电能是要消耗大量的煤炭,煤炭的消耗也要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因此,如何通过节约能源节制我们的日常生活,如,少用空调、暖气,少开车,少坐飞机等,都属于低碳生活的一部分。

4、低碳生活的意义: 全民低碳生活,对缓解全球变暖有非常巨大的效果。二氧化碳在地球上能存在上百年,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人们把更多的目光聚焦于减少农业生产领域的二氧化碳,却忽视了城市居民日常生活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张女士说,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碳足迹,据测算,1999年―xx年间,城镇居民生活用能已占到全国26%,我国人均年二氧化碳排放量为吨。按照公斤碳排放量需一棵树来算,人均每年消费8吨的南京每年就要种101棵树。

5、调查分析:调查问卷发放50份,收回50份,有效问卷48份,根据调查,分析如下: 我们生活中的碳排量比前年增加6%。不少的人也有了低碳的意识,不少学校也都组织了宣传低碳的活动,通过在XX区东方家园下小区的观察,近年来,人们的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一些大人小孩见到垃圾会主动捡起。

6、建议及措施

①将环境保护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和年度计划,在经济发展中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②严格对建设项目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建设项目的生产主体工程与防治污染设施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投产)使用。现在,全国建设项目环评执行率和“三同时”执行率在95%以上。

③健全环境保护管理机构。从中央、盛市、县四级政府建立环境/低碳管理机构。

④健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规章。使环境管理沿着法制化和规范化轨道发展。

六、 调查结果: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了低碳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及碳排放量,通过我们自身对低碳的理解及查阅资料进行宣传,使更多人了解了低碳生活的意义所在,并且开始了低碳生活。从而与以前相比,减少了碳排量。

七、 调查实践感悟

通过本次的调查社会实践,首先是提高了自己,在与他人的交谈中锻炼了自己,并且帮助他人提高了自我素质,实现了低碳生活,为小区做了贡献,为他人做了贡献,为地球做了贡献!

森林旅游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第四篇

林业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基础产业,肩负着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双重使命。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林业在涵养水源、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加快林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对推进我市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市林业发展现状

全市林业用地面积691万亩,活立木总蓄积627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48,已建成5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和3个县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70万亩,保护区野生动物370余种,野生植物1100余种。“十五”期间,造林绿化取得突破性进展,森林资源管理有了长足进步,林业产业体系框架初步形成,森林预防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林权制度改革向纵深发展,实现了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同步增长。

二、目前在林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市林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生态脆弱问题仍然存在。森林资源结构不尽合理,部分地区的水土流失及土壤沙化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控制。在东部山区,柞蚕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现有的190万亩柞蚕场中有70万亩已经严重沙化,柞蚕场的生态改造及发展柞蚕的替代产业任务十分艰巨。此外,绒山羊产业发展较快,但随之而来的过度放牧问题日益突出,造成植被破坏的现象比较严重。在台安西部,林农争地矛盾比较突出,有7个乡镇不同程度的存在土壤沙化问题,总面积近10万亩,占台安耕地面积的10,西部土壤沙化治理问题亟待解决。

(二)林业改革的配套措施尚需及时跟进。随着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入开展,明晰了林地的使用权和所有权,充分调动了农民经营林业的积极性。林权制度改革后,现有的管理体制不适应林地、林木合理经营和流转的需要,缺少森林资源评估、林权登记管理、林业科技法律信息咨询等机构,不利于对林业资源的规范化、法制化管理。

(三)林业产业发展相对滞后。资源基础薄弱,林业产业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主导产业的优势不明显,名牌产品少,市场竞争力不强。林业产业现在仍以粗放式分散经营为主,缺少带动能力强的产业化龙头企业,生产力水平较低,深加工能力不足,产品附加值低,对农民增收贡献不大。

(四)矿山复垦速度缓慢。矿山开采对林地破坏较大,造成水土流失,粉尘扬沙,严重影响周边生态环境。采矿后的林地恢复十分困难,需要较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部分业主只管采矿、赚钱,不愿复垦、绿化植树。据统计全市尚有矿山开采破损的万亩林地亟须恢复治理。

三、建议与对策

建议各级政府把林业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科学谋划,努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维护农民利益,为农民谋福祉,推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迈上新台阶。

(一)加快林业资金投入,推进生态建设步伐。农村税费改革后,部分地区集体经济薄弱,对林业发展投入能力不足。由于林业投入大、见效慢、回收期长、比较效益低,农民对林业发展的认识不足,不愿意在林业发展上增加投入。特别是林业有较强的公益性质,需要建立以各级政府投入为主,以社会力量、农民投入为辅的融资机制。“十一五”期间,全市实施林业六大工程,需要资金近10亿元,各级政府应加大对林业的投入,确保生态建设健康快速发展。

(二)全面推开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维护好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要深入贯彻市政府《关于推进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将这项改革推向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逐步建立起“产权清晰、主体落实、责任明确、保障严格、流转规范、监督到位”的林业产权制度,真正使广大林农耕者有其山、耕山有其责、务林有其利、致富有其道,实现森林增量、农民增收。在推进改革的同时,积极探索山林权属承包到户后开展适度规模经营的模式,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

森林旅游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第五篇

一、 调查背景

大学是社会人才的主要输出地,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备受社会关注,大学生的能力与素质如何关系到一个学校的声誉,也关系到一个大学生将来的就业状况和对社会的贡献程度。目前,我院学生的学习压力相对较小,课余时间充足,有足够的时间去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在课外时间,大学生的读书状况、消费状况、参加社团状况、恋爱状况等如何,是我们这次调查和关注的问题。

二、 调查目的

本次调查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大学生的读书、消费、参加社团、恋爱等的调查分析,进一步的了解当前我院大学生读书观、消费观、参加社团观、恋爱观 ,为大学生进一步合理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如何读好书、谈好恋爱等提出建议和对策。

三、 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高职院校大学生(以我院大一、大二学生为主要的调查对象)

四、 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抽样调查在校大一、大二学生)和访问座谈法

五、调查程序及流程

第一阶段:确定调查主题,安排组队人员分工。

第二阶段: (1) 第一阶段的任务完善 (2) 根据主题设计问卷,各成员共同完成题目设计,交流修改完善调查问卷,交予老师审核。

第三阶段:(1) 第二阶段工作完成,整合工作成果,打印调查问卷初稿 (2) 正式打印问卷,发放问卷,通过走访自习室和宿舍,并收集问卷。

第四阶段: 各个成员利用专业知识对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完成这次调查的数据处理

第五阶段:将问卷进行处理信息和数据汇总,撰写此次调查的总结和分析报告

六、 学生的要求及注意事项

(1)小组成员:5人组成一个调查小组,每班分成若干小组,

(2)调查时间:2xxx年6月9日――6月20日(第16周、第17周)

(3)交调查报告的时间:2xxx年6月24日前。

(4)对撰写调查报告的要求:

1、调查报告文字不能少于20xx字

2、调查报告需要用A4纸统一打印,装订成册

3、调查报告需要有单独的封面,在封面上要写明以下事项:调查题目,调查组成员姓名、分工、班级、学号及时间等

4、调查报告后面要附上本组设计的调查问卷

(4)本次社会调查活动是我院大一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课外实践活动,所有学生必须参加,按要求完成任务的学生,计4节实践课学时。

七、 老师的要求及注意事项

1、必须认真组织、引导学生开展本次课外社会实践活动,

2、必须认真指导学生设计调查问卷,撰写调查报告,

3、必须对学生调查报告进行批阅打分,在7月3号完成,批阅后,调查报告统一装订,上交思政部资料室保存。

4、本次社会调查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每班计算4个课时工作量,没有按照要求完成任务的,不能计算工作量。

八、 调查题目(可以从中任选一个调查题目)

1、大学生课余时间安排的调查与分析

2、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与分析

3、大学生读书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4、大学生消费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5、大学生社区服务(或参加学院社团)的调查与分析

森林旅游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第六篇

近年来,我县以“国土增绿,农民增收”为目标,坚持林业重点工程实施与兴林富民相结合,成果巩固与产业培育同步,林业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一、发展现状

1、第一产业发展迅速。全县林业用地面积为万亩,其中有林地万亩、疏林地万亩、灌木林地1万亩、未成林造林地万亩、宜林地万亩。按森林类别分商品林万亩,公益林万亩。全县活立木总蓄积为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干杂果产业基地建设顺利,现有干杂果总面积万亩,其中柿子13万亩,核桃万亩,红枣万亩。干杂果总产量7万吨,产值7000万元。

2、第二产业基础薄弱。在干杂果深加工方面,建成年产柿饼500吨的加工企业1户、小型加工厂3户,建成柿子醋生产线一条,加上农户采用简易手工自发加工部分,据统计,全县每年共加工鲜柿13000吨,市场销售鲜柿45000吨,还滞销120_吨。随着柿树产量逐年增加,柿子滞销现象将越来越明显。木材加工业底子单薄,全县木材加工业仅有49户,主要有带锯解板15户,寿木加工25户,原木经营4户,农具配料加工5户。产品以初级产品为主。精加工产品主要是梨枣木工艺制品,如擀面杖、捣蒜窝、拐杖、碗、酒杯、麻食板、茶叶筒、调料盒等生活用品和神仙葫芦、木猴等旅游工艺品,但设备简陋,技术和工艺落后,各类产品档次低,不具备规模生产,年经济效益不足500万元。原木材年销售200余万元。全县第二产业年产值700余万元。

3、第三产业发展起步良好。近年来我县以“发展大旅游、建设大产业、开发大市场”为理念,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激活市场、强化两翼”的发展思路,以历史文化、休闲养生、自然观光、乡村旅游为重点,积极推动旅游产业结构调整,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使森林旅游产业开发焕发出勃勃生机。五年来,我县相继投资亿元,实施了大佛寺景区改扩建和周边环境治理、紫薇山公园、泾河防洪景观带、公刘教稼苑景区、泾河龟蛇山大峡谷漂流、程家川古民居、侍郎湖生态休闲景区、拜家河观光农业长廊等十项旅游景区建设,旅游景区已成为我县林业发展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目前我县林业产业发展步伐虽然较快,但经济效益依然偏低,仅为8000余万元,人均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

二、存在问题

1、森林改善环境能力低下。目前我县森林林木多为近十年来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保存的中幼林,虽然区域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变,地表径流量逐年减少,但森林涵养水源、防风固沙能力还不能充分发挥,水土流失治理进度仍然缓慢,人居饮水严重不足。

2、干杂果产业存在“大资源,小产业”。贮藏、加工和深层次开发业发展滞后,干杂果中名优品种匮乏,市场竞争力不强。尤其是干杂果品种结构不合理,优质主栽品种不足。如柿子面积达13万亩、核桃万亩、红枣万亩,分别占干杂果总面积的、、,但引进和繁育新优品种面积太少,占总面积不足15%,致使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未能将资源优势充分转化为商品优势、经济优势,制约了林业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3、林业资源开发层次较低。森林旅游业开发水平较低,正处在起步阶段,综合服务设施还不健全,难以吸纳外地游客来彬观光旅游。木制旅游产品加工业发展缓慢,现有的均是一些小型加工企业,没有先进、较大规模的龙头企业,设备落后,技术力量薄弱,产品粗糙单一,难以满足广大旅游者的需求。

三、几点建议

1、狠抓森林抚育工作。对于目前建成的中幼林积极开展抚育工作,应通过对森林合理抚育,优化森林结构,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的抗逆能力,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进一步提高森林生产效能和生态服务功能,控固水土流失,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2、狠抓依法治林工作。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领导干部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的责任制度,明确森林资源保护的第一责任人和主要负责人,并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依法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树立执法权威,提升执法效果。全面监督重点区域的森林资源管理,加强对林业重点工程实施的核查,准确把握森林资源信息动态变化和工程进展情况,建立和完善预警机制,有效遏制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

3、发展林业合作经济组织。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重点打造、集群发展、点面结合、形成优势的原则,真正把引导、扶持产业发展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

一是成立专门的柿子产业机构,采取招聘考试、竞争上岗的办法吸收一批有专业知识、有工作能力的大学生或抽调现有技术人员,组成彬县柿子办。选派专业人员出外学习有关柿子深加工的先进经验,为柿子产业发展奠定基础。

二是针对我县柿子园的经营现状,积极实行流转经营。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户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将地处山沟里的原属一家一户所有的柿子树及集体所有的柿子园承包给善于经营、有能力作务者,走集约化的路子,实现规模经营,降低生产成本。

三是建立专业合作组织。在群众生产方便、热情较高的村,积极组织和引导广大果民,进行户间联合,组建专门经济合作组织,把分散的农户联合起来,组成农业经济合作组织,进行规模生产,进一步培育优势产品,寻找和开发市场,以经济组织形式应对复杂、多变、激烈竞争的市场。

4、增加林业生态建设投入和加大扶持力度。努力争取国家、省、市在财政预算内基本建设专项资金,并逐步提高对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资金的投入,力争在经常性财政预算中,加大对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林业科技教育、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野生动植物保护、森林旅游等事业的投入。在资金使用上,应增加后续管护资金,保证公益林生态效益的持续发挥。

森林旅游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第七篇

为了进一步规范林权流转行为,深入贯彻执行《_中央_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中央《决定》)及_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贯彻中央《决定》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河南省《实施意见》),探索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新的模式和途径,促进我省林业可持续发展,资源林政管理处组织开展了我省林权流转情况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我省林权流转的基本情况

林权流转既是开展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和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的重要内容,又是实现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和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的主要途径,我省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中央《决定》和河南省《实施意见》发布以后,围绕深化林业体制改革,林权流转势头迅猛,取得的成效明显。通过林权的合理流转,使林地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使资源配置得以优化,在一些地方出现了“资源增量、农民增收、社会增效”的“三增”局面。

(一)林权流转的主要内容

我省林权流转的重要内容包括林木所有权流转和林地使用权流转,以及林地使用权和地上林木所有权同时流转。其中,以林地使用权的流转为主,尤以宜林荒山、荒沟、荒滩、荒丘、荒沙等宜林荒地和渠旁、路旁、沟旁、河旁等宜林四旁隙地的使用权为多。如洛宁县早在1993年就出台了《关于出让“四荒”使用权,加速“四荒”开发的决定》和《关于出让“四荒”使用权的实施细则》。

(二)林权流转的发展过程

(三)林权流转的主要形式

1、拍卖

拍卖是指依照有关规定对林地进行资产评估,确定底价后,举行拍卖会,由买方竞价,报价最高者中标,与卖方签订合同(协议),出资买断一定时期的林地使用权或林木所有权,并在林业部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自主经营管理,收益全部归中标人的流转形式。在拍卖过程中,允许各类投资主体跨地区、跨行业竞标购买,同等条件下本地人员优先。这种形式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比较受群众的欢迎。且这种形式转让,一般成交价都要高于底价,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实现国家或集体森林资源资产的价值。

2、承包经营

承包经营是指按照有关规定,当事人双方协商一致,签订林地承包合同,由承包人按合同约定向发包人支付承包费用,取得林地使用权,自主进行植树造林、经营管理,收益完全归承包人所有的流转方式。承包经营中,承包方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农户、法人单位或合伙组织。承包经营是起步最早的一种林权流转方式,也是实践中应用较多的方式之一。

3、联合(合作)经营

联合(合作)经营,是指由多个投资主体以土地使用权、林木经营权、资金、劳动力、技术等作为合作条件,从事林业生产经营,收益按比例分成的经营方式。联合(合作)经营主要是通过民主协商,以联办合作的形式进行经营管理。如鲁山县赵村乡国贝石村布朗李园艺场,经营面积1000亩,xx市房产局职工王保宪以30万元资金入股,国贝石村以土地、劳动力入股,林业技术员以技术入股,建立董事会,联合经营管理。

4、林木认领托管

所谓“林木认领托管制”是指:托管公司首先通过承包等方式取得国有或集体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然后面向社会吸引自然人(主要是城市市民)、法人及其他社会组织自愿认领一定面积的林木,获得其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再由认领者将其所认领的林木委托给托管公司进行专业化、集约化经营管理至采伐的一种林权流转形式。委托方按照协议约定的价格和付款方式向托管公司交纳托管费用,托管方按照专业化水平对所托管的林木进行集约化管理,并确保林木生长量达到约定的蓄积,此种林权流转形式20xx年起在我省新兴。

二、林权合理流转产生的积极效应

(一)拓宽了林业投资渠道,增加了林业投资主体

随着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化,林权流转的加速,全社会投身林业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亦随之高涨,非公有制林业形成并迅速发展,林业建设资金的来源打破了过去长期依靠政府的局面,林业建设主体实现了由过去单一行业建设项社会多元化参与的转变。以桐柏县为例,1999年以来,全县非公有制林面积达万亩,占全县五年来造林总面积的67%,参与经营的企业、单位、个人2452家,累计吸引投资3800余万元,占同期全县林业总投资的70%。

(二)盘活了林业资产,优化了资源配置

在林权流转前,宜林荒地、四旁隙地等长期闲置不用,或分配给无力经营者,得不到有效的开发,土地作为生产力要素,其使用价值难以实现,形成死滞资产。同时,社会上一些闲散资金没有找到合适的投资项目,因无政策和资金的支持,林业上一些技术人员和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没有施展的空间。通过林权流转,实现了林地资源、资金、劳力、技术等各种林业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活了资产,富了群众,稳定了社会,发展了林业。

(三)扩大了有林地面积,增加了森林资源的总量

投入的增加、资源的优化组合必然地带来了资源量的增加。仅就桐柏县而言,1999年的有林地面积为118万亩,目前,已增加146万亩,森林活立木蓄积量从116万立方米增加到13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原来的提高到。

(四)提高了造林质量,有效保护了资源

俗话说:“三分造,七分管”,是说造林不易,管护更难。过去植树造林产权收益不明确,群众积极性差,造林成活率低,管护困难,“年年造林不见林”。通过林权流转,明确了产权,保证了收益,“谁造谁有”的政策落到了实处,广大林农有了实实在在的拥有感,造林护林积极性极大提高,前期造林舍得投入资金选良种、栽壮苗,高规格高质量栽植,后期管护精心浇水、施肥、防治病虫害,“象种粮一样育林、象管田一样管林”。在自己加强管理的同时,还积极学习林业法规政策,加强了对他人毁林的防范,乱砍滥伐等现象明显减少,资源得到了较好保护。

(五)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增加了林业建设的科技含量

林权的合理流转,促进了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紧密结合。经营者为了提高生产力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积极与林业科研单位建立协作依托关系,大力引进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促进了林业科技进步,加快了林业科技建设步伐。如桐柏县,近五年来,共引进优良树种15个,良种接穗(芽)100万节,推广优良品种58个,应用新技术、新成果36项,造林成活率、良种率均在95%以上,科技成果转化率达50%以上。

(六)增加了农民收入,培育了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

以经济利益为驱动的非公有制林业,使经营者将追求最大经济效益为目标,围绕市场进行生产和经营,根据市场供求信息调整产业结构和树种结构。在实现了自身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成为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据对桐柏县的调查,全县依靠发展非公有林业经济脱贫致富的农户达20_余户,占全县脱贫农户总数的30%。

(七)开辟了一条就业途径,减轻了政府压力

经营“绿色企业”,风险小,效益持久,为机关富余人员、企业下岗职工及城镇无业青年提供了就业、再就业门路,也为一些单位和企业兴办经济实体、走兴林致富开辟了新的途径。如桐柏县风扇厂下岗职工杨某,在朱庄乡购买荒山200亩,发展以板栗为主的经济林,并在林间套种中药材及牧草,每年收入达2万元以上,依靠林果业摆脱了困境。义马市煤业集团下岗工人王小锋,承包荒山1000亩栽植经济林,实现再就业,被评为非公有制林业的好典型。

(八)带动了林业产业的发展,次金了区域经济进步

通过林权流转,森林资源的增加带动了林业产业的发展,木材加工、林产品加工、花卉经营等,陆续形成一些地方的支柱产业。灵宝市农民罗眼科,从1993年起承包荒山4万亩,自筹资金1000万元,建成了目前全省最大的连片杜仲基地。他依托西北农大等院校,山上建基地,山下办工厂,实行综合开发。罗眼科的兄长罗来科承包荒山6000亩,投资150万余元,嫁接梨枣、雪枣等15万株,成立了来科枣业有限责任公司,实行种植、贮藏、销售一体化,现每年产干鲜枣10万余斤,产值达50多万元。

三、林权流转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有关法规政策相对滞后

这里所说的相关法规政策包括两个大的方面:

一是以建立具体完善的林权流转制度,规范、引导林权流转行为为内容的法规政策,

二是以森林资源合理保护利用管理为内容的法规制度。

第一个方面,1985年,国家体改委、林业部颁发的《林业经济体制改革总体纲要》中提出要建立明晰的产权制度,规定“遵照林木所有权与林地使用权一致的原则,进行林木所有权及林地使用权的有偿转让”,提出了林权流转的要求。_办公厅下发的《关于治理开发农村“四荒”资源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中,要求要合理安排农、林、牧、副、渔各业生产,实行家庭或联户承包、租赁、股份合作、拍卖使用权等多种方式治理开发“四荒”,规定了对宜林“四荒”使用权的有偿流转。

第二个方面,由于在林权流转中,大多数投资者主要追求的是经济效益,而我国的森林分类经营工作刚刚起步,现行的资源保护管理法律法规还不是建立在分类经营的基础之上的,各项管理制度如采伐制度等还停留在旧有的框架内,造成林木经营者经营上的约束性,客观上对林权流转产生了不利影响。

(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制度不健全

其主要表现为:一是没有执行统一的评估标准、方法,二是没有法定的评估机构,同时,国家关于评估机构、人员资质的现行规定也与实际工作需要脱节。在已经开展的林权流转中实施的资产评估,多为有各方代表参加的合议性的评估,虽具有一定的公开性和合理性,但缺乏法定性、准确性和科学性。还有相当一部分流转没有进行资产评估,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国有资产和集体资产的流失。如某国有林场,通过不很公开的协商,将本林场3500余亩林地全部承包出去,承包期20年。协议中将现有林木资源无偿交给承包方经营,待承包期满,承包方也无偿将林木资源交给林场。字面上好似等资源交接,但实际操作起来远非如此,林场现有林木资源,多为中、近熟林,其价甚巨。若采伐后转租别人耕作、木材收入和地租收入两得,快到期满时再造林,还场以幼林,则国有资产流失的结局不可挽回。

(三)操作不规范,缺乏有效监督机制

在林权流转过程中,有的没有依法实行公开。有的发包时没有依法召开群众大会或代表大会。有的合同条款不完备甚至是没有书面合同。不规范不仅表现在程序上,有些在实体内容上,也有不妥当甚至是违法的情况,如超出法律规定的流转范围实行流转、超出法律规定的权限约定双方的权利等。除了部分流转合同依法进行了公证以外,林权流转普遍缺乏监督机制。如在我省新兴的“林木认领托管”公司,在经营和宣传中,均存在有不同程度的不实之词和误导之嫌,他们假借有关主管部门和科研单位的名义,夸大宣传其经济效益,错误宣传《林权证》的性质和效力而分散委托人对托管协议的关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双方签定的合同中,有关条款不严谨、不完善,投资人一次性投资后,对公司执行合同情况缺乏约束与监督,不能及时有效地发现和应对该公司可能出现的违规甚至违法行为。将可能酿成经济纠纷甚至社会事件。

(四)政府干预多,服务不到位

目前,全省的林权流转基本上是地方政府及其部门推动。有的地方对流转方式实行“一刀切”,强令在一定期限内完成所有宜林荒地的拍卖,重数量不重质量。有的地方甚至对经营者种什么树种、林种作出规定、强行实施,侵犯林农经营自主权。有的地方随意撕毁原来的承包合同,强行将已经承包的林地收回,再进行“拍卖”。竞标者主要是本地农民。虽然也有跨区域投资者,但在流转规则、成交价格等方面,以县域为单位,各地存在较大差异,全省尚未建立信息丰富的交易平台从而培育流转价格具有参考意义的市场。

据了解,目前仅“河南省技术产权交易所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中有代理林权交易的内容,尽管自行制定了《河南省技术产权交易所林权交易实施细则(暂行)》和《河南省技术产权交易所活立木托管暂行办法》、《河南省技术产权交易所林权证明托管办法(暂行)》、《河南省技术产权交易所林权交易信息披露规则(试行)》,但仍处于萌芽的状态。从长远来看,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不能满足进一步推进林权流转工作的需要。

四、促进林权合理流转的途径

(一)在较高层次上完善相关立法

如前所述,法律法规的滞后已成为林权流转中的主要问题,对投资者来讲,需要一个具备较强操作性的具体规定,进一步规范流转的原则、范围、方式、程序、监督、管理,进一步地明确流转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对政府职能部门来讲,需要明确其法定职责,确定其管理和服务的方式和内容。而这些内容,从我国现行的有关立法规定和行政管理要求来看,不是哪个部门或地方政府文件所能够规定的,有些内容甚至是地方性法规也不能作出规定的,如前所述的流转范围问题、资源评估机构及人员资质问题、采伐管理问题等,必须通过修改《森林法》或_制定行政法规才可得以实现。

(二)建立完善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制度

各种形式的流转,都应当建立在科学规范的评估基础上,合理确定底价,才能保证流转依法有序进行,实现盘活森林资源资产、促进林业建设可持续发展。建立完善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制度:

一是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编制科学合理的参数表和各主要临终的评估细则,规范和完善评估技术、评估方法。

二是要根据《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科学、可行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和人员资质认证办法,解决目前有关资质规定与实际工作要求相脱节问题。

三是要加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和队伍建设,满足工作需要。

(三)搭建林权流转平台,培育和完善森林资源交易市场

要真正将林权流转推向深入,就应该在保证国家生态安全和生态建设发展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引入市场机制。要按照市场经济运营的要求,结合森林资源资产的固有特点,培育和完善森林资源市场:

一是要有大量能够在价格上进行量化的待转林权。

二是要有畅通的信息收集和发布渠道。

三是要有完善的服务体系,包括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林权流转中介机构的建设等。

四是要有完善的市场监督保障机制。

(四)准确定位,合理发挥政府及林业主管部门在林权流转工作中的作用

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要依照法律规定和市场经济运营规则的要求,明确其对林权流转的组织、指导、服务、管理、监督等职能,做到既积极推进,又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既严格管理又不干涉经营者的经营自主权。既加强监督又全面提供服务,充分、合理地发挥职能作用。尤其是林业主管部门,既要加强相关法规政策的宣传咨询,又要积极开展实际工作的调研。既要认真进行规划设计,又要搞好技术服务。既要大力指导评估机构、队伍的建设,又要加大对破坏森林资源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以促进我省林权流转工作的依法、有序的开展。

森林旅游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第八篇

20_-20_学年第1学期 工商管理专业实习报告

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工商管理专业

姓名:××

学号:××××××××××

20_年 1月 13 日

第一章、实习性质和目的

认识实习既是学生在校期间所必须进行的教学实践环节,也是对学生理论知识实际应用能力的锻炼和检验。听过实习,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管理理论、原理和方法等与现场实际相结合,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补充和扩展所学知识,增强对理论知识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实习可以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对理论的应用能力,形成初步的专业概念,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感性认识。

同时认识实习也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一次好机会,从而激发他们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为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提供宝贵的经验,从而为将来进入社会工作打下基础,做好准备。

第二章、实习地点和时间

实习地点:海尔集团

实习时间:20_年1月13日

第三章、实习内容

(一)海尔集团的基本状况

第一节、企业简介

海尔集团是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1984年创立于中国青岛,现任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是海尔的主要创始人。截至20_年,海尔集团在全球建立了29个制造基地,8个综合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全球员工超过6万人。20_年,海尔集团全球营业额实现1243亿元(182亿美元),品牌价值812亿元,自20_年以来连续8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海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援建了129所希望小学,制作了212集儿童科教动画片《海尔兄弟》,是20_年北京奥运会全球唯一白色家电赞助商。

第二节、企业文化

海尔logo海尔商标的演变是海尔从中国走向世界的见证。海尔创业刚起步时,电冰箱生产技术从德国利勃海尔公司引进。当时双方签订的合同规定,海尔可在德国商标上加注厂址在青岛,于是海尔便用“琴岛——利勃海尔”作为公司的商标。(琴岛,青岛的别称)

随着企业进军国际化市场步伐加快,1993年5月,集团将产品品牌与集团名称均过渡到中文”海尔”,并设计了英文”Haier”,作为标识,新的标识更与国际接轨,设计上简洁、稳重、大气,广泛用于产品与企业形象宣传中。

2004年12月26日,海尔集团开始启用了新的海尔标志,新的标志由中英文(汉语拼音)组成,与原来的标志相比,新的标志延续了海尔20年发展形成的品牌文化;同时,新的设计更加强调了时代感。英文的”a”减少了一个弯,表示海尔人认准目标不回头;”r”减少了一个分支,表示海尔人向上、向前决心不动摇。汉字海尔的新标志,是中国传统的书法字体,它的设计核心是:动态与平衡;风格是:变中有稳。

第三节、发展概况

海尔旗下拥有240多家法人单位,在全球30多个国家建立本土化的设计中心、制造基地和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五万人,重点发展科技、工业、贸易、金融四大支柱产业,已发展成全球营业额超过1000亿元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1993年,海尔品牌成为首批中国驰名商标;20_年,海尔品牌价值高达749亿元,自20_年以来,海尔品牌价值连续四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海尔品牌旗下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视机、热水器、电脑、手机、家居集成等18个产品被评为中国品牌,其中海尔冰箱、洗衣机还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首批中国世界名牌,20_年,海尔冰箱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冰箱销量第一,创造了新的直接之最。20_年8月30日,海尔被英国《金融时报》评为“中国十大世界级品牌”之首。20_年,在《亚洲华尔街日报》组织评选的“亚洲企业200强”中,海尔集团连续第四年荣登“中国内地企业综合领导力”排行榜榜首。海尔已跻身世界级品牌行列,其影响力正随着全球市场的扩张而快速上升。

第四节、发展战略

1、品牌战略品牌(1984年—1991年)

特征:只干冰箱一个产品,探索并积累了企业管理的经验,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总结出一套可移植的管理模式。

2、多元化战略阶段 1992年—1998年)

特征:从一个产品向多个产品发展( 1984 年只有冰箱, 1998 年时已有几十种产品),从白色家电进入黑色家电领域,以“吃休克鱼”的方式进行资本运营,以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在最短的时间里以最低的成本把规模做大,把企业做强。

3、国际化战略阶段(1998年—20_年)

森林旅游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第九篇

发展生态旅游村建设调研报告

为了加快xx区旅游村建设进度,我们围绕xx区建设旅游村基础条件和发展前景、存在问题,以及如何整体推进全区旅游村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旅游村建设的现状

(一)农家乐迅速发展成为旅游村建设“重要支撑”。xx区“农家乐”自xx年“十一”旅游黄金周在瀛湖镇湖心村兴起以来,先后辐射到玉岚乡、南溪乡、流水镇、吉河镇、新城办、江北办、迎风乡、县河乡、五里镇、恒口镇等乡镇、办事处,基本形成了瀛湖周边“湖畔农家乐”,黄洋河、吉河沿岸“田园农家乐”,香溪洞周边“近郊农家乐”,月河川道“庭院式农家乐”等发展模式,为旅游村建设创造了基础。旅游村建设也为整合和提升农家乐发展开辟了新路子。

(二)景区周边环境日趋优化为旅游村建设创造发展空间。随着瀛湖、香溪洞、毛坝田园农业旅游示范点等主要景区的道路、绿化、景点建设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有效地拓展了以景区自然景观为依托的农家乐的发展空间,为提升农家乐档次、整合乡村旅游资源、建设旅游村,营造了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

(三)统筹城乡一体化促进旅游村建设。围绕“统筹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思路,扶贫、农业、水利、交通、环卫等部门投入项目资金,加快了旅游村水、电、路、环卫等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78洪灾后,各涉旅乡镇、办事处结合灾后重建工作,采取建设旅游社区、打造农家乐集群等措施,将旅游村建设纳入乡镇统筹发展规划,着力改变村容村貌,使建设旅游村基础条件得到根本改变。

二、旅游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存在“三个认识误区”。调研中发现,大多数乡镇认为旅游村就是以一个行政村为单位;认为旅游村建设就是农家乐经营户的档次提升;认为旅游村规划就是“建成一条路、房子两边盖”的发展模式。产生这“三个误区”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全面地理解旅游村建设“环境生态化、居住文明化、餐饮风味化、服务标准化、管理规范化”(五化)标准,对旅游业的关联带动作用、规模发展效应认识不足,尚未系统的、全方位的考虑旅游村建设中的具体事宜。

(二)缺乏观赏性景观和参与性旅游消费支撑。当前,全区旅游村建设仅以农家乐为主体。由于农家乐自身发展缺乏观赏性景观和参与性旅游消费项目支撑,导致旅游村以“吃”(农家饭)、“麻”(打麻将)为主要消费内容,表现出旅游档次低、消费单一性、抗市场风险能力差、发展后劲不足。

(三)人力资源不足。突出表现在,乡镇机构改革后,原有的旅游办撤销,乡镇现有从事旅游工作的人员均为兼职人员,旅游村建设工作人力明显不足。此外,缺少懂旅游、爱旅游、有见解的旅游管理人才,旅游村建设工作中缺乏创意性的建设思路。

(四)资金缺乏依然是“瓶颈”。当前,仅仅依靠扶贫、农业、水利、交通、环卫等部门投入项目资金建设旅游村水、电、路、环卫等基础设施,投资渠道单一,投资额度有限,投入资金明显不足。

(五)工作考核机制尚未建立。旅游村建设工作未纳入年度专项考核,旅游工作质量竞争机制还没有建立。

三、几点建议

(一)政府主导、打造景观

借鉴成都“五朵金花”等外地旅游村建设的成功经验,政府按照城市建设标准,对旅游村道路、供电、供水、排污、绿化、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等公共基础设施进行整体规划、统一建设,力求达到城市化、现代化、集约化。按照“农户出资、政府补贴”的办法,实施民居景观化,突出规模发展的整体形象。特别是要依托自然资源,实施景观打造,建设观赏性和参与性较强的环境元素,营造良好的外部投资环境,吸引社会资金和民间资本入驻经营,走“政府搭台、业主唱戏”的路子。

(二)调整规划、打造主题

按照“规模发展”、“不同区域打造不同主题”和“宜聚则聚、宜散则散”的原则,适当调整旅游村布点规划。具体地说,以黄洋河为纽带,整合迎风乡、县河乡乡村旅游资源,融合已建成的毛坝田园、牛蹄岭解放战争遗址、迎风袁台清代古建筑等基本元素,以“走进田园·品位乡村”为主题,建设新“毛坝田园”;以新城办木竹桥村为核心,沿袭首届东药王殿寿文化节的影响力,将东药王殿旅游开发纳入其中,着力打造“乡村长寿文化”;整合瀛湖镇湖心村、洞桥村和玉岚乡桥兴村、清泉村等乡村旅游发展基础较好的行政村,打造“湖畔渔家”主题;流水镇窑头村以打造“古镇人家”为主题,展现陕南古镇特色。四个板块打造的四大主题,均以“亲近自然·放飞心情”为主线,实现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的有机统一。

(三)产业联动、健全要素

以旅游村为核心,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发挥建设区域内,运输业、种植业、产品零售业、农副产品加工业、旅馆业等相关产业优势,完善服务,丰富产品,最大限度的延长游客消费链条。比如,瀛湖周边有果树、有茶叶、有渔业资源,除了推出摘果子、看采茶、垂钓等参与性旅游活动外,可以深加工果品、茶叶、鱼产品等,满足游客购物需求。还可利用瀛湖山青水美的资源优势,开辟农家写生基地,增添地域性文化氛围;黄洋河沿岸群众擅长制作盆景和根雕,可以将其发展壮大成为传统产业,与旅游产业相结合,赋予其艺术内涵,为游客增强旅游文化气息,增加其产品的附加值,促进实现以旅富农。

(四)创新模式、科学发展

鼓励成立蔬菜种植协会、林果种植协会、畜禽养殖协会、农家乐旅游协会等与旅游行业密切相关的群众性协作组织,村委会以专业协会为载体,协会带动经营户,经营户相互协作,建立经营户+专业协会+村委会的管理模式,汇集专业协会优势因素服务于旅游,实现行业准入、服务质量、收费标准等方面自我规范,共同促进乡村旅游良性发展。

(五)储备土地、规模开发

用活土地流转配套政策,储备一批乡村旅游规模开发用地;采用适度土地补偿或土地入股方式,将土地资源集约化经营,专门用于大型旅游项目建设;避免农家乐小规模、低档次、零星式经营。一方面要从旅游村建设规划入手,严格限定土地用途。另一方面要把好入口关,对于投资额度小、规模小、缺少特色的乡村旅游建设项目予以限制。

(六)企业运作、联手促销

采用股份制形式,整合旅游村经营优势,适时组建旅游公司;围绕主题特色,准确定位客源,创新宣传渠道,统一对旅游村进行整体形象策划和包装;积极参与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评选,打造对外整体形象“名片”;着力构建旅游公司与旅行社利益共同体,健全科学的利益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旅行社主动宣传推介旅游村的能动性,建立稳定的乡村旅游客源市场,逐步走出一条乡村旅游品牌化的路子。

森林旅游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第十篇

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承担着维护生态平衡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双重使命,在建设生态XX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中尤为重要。特别是在山区,林业更是应该优先发展,使山区农民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XX镇通过多方面联系与努力,现与XX市华辉林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和XX市华邦林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达成投资意向,计划以XX镇为主要种植基地,投资种植高脂湿加松树20万亩,种植高脂加松树将会成为XX镇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当地农民群众增收的新亮点。

一、高脂湿加松树的基本情况。

高脂湿加松树种苗是国家林业总局资助的,从国外引进的优良加勒比海松树和本地的湿地松树,经种子场杂交选种培育出来,试验得出的优良松树。实验测定表明:湿加松树生长期为7—8年时间,平均树干高度为12—14米,胸径为16—18厘米,优树高达15米,最大胸径达26厘米。湿加松树树种不但表现出较大的生长量,而且年产松脂量比普通的松树多50%,胸径16厘米的松树,每棵年产松脂超过5公斤。该树种比普通的湿地松也显示出更高的抗寒能力,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经济效益。

二、种植高脂湿加松树的经济效益分析。

据XX市华辉林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和XX市华邦林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试点种植证明:高脂湿加松树是杂交培育的优良种苗,比其它同类的松树具有较高经济价值。一是采脂收入,湿加松树生长7—8年就可采脂,每棵树年产松脂超过5公斤;二是砍伐木材出售收入,XX市华辉林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和XX市华邦林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计划利用6—8年时间完成种植20万亩高脂湿加松树,到时种植的松树每年可采松脂约万吨,该公司将投资建设松香加工厂,可生产松香约3万吨,每年可给当地政府增加税收,又可以带来大量就业机会,还可促进当地林化产业的发展。

三、XX镇发展高脂湿加松树的有利条件。

XX镇位于连州市西北部,是XX市的主要林区之一。省道S114线贯穿XX镇全境,全镇辖区面积为平方公里,下辖11个村委会,现有人口3万多人。山地总面积万亩。其中林地面积万亩,非林地面积万亩,林地资源十分丰富。XX市华辉林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和XX市华邦林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曾于20xx年6月到了XX镇进行考察,他们考察后认为:XX镇的山地和土壤是十分适合种植高脂湿加松树。因此,XX市华辉林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和XX市华邦林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决定用6—8年时间,采用租赁村、组的集体土地和引导当地村民在自留山地更新种植等方式,计划在XX市的XX镇等镇乡发展种植高脂湿加松树20万亩。合作期为35年。

四、XX镇发展高脂湿加松树的工作思路。

为使XX镇引进外资发展林业生产工作能够顺利开展,XX镇已成立了开发高脂湿加松工作领导小组,具体协调做好开发高脂湿加松工作的各项工作;并加大宣传发动工作,营造一个有利于种植高脂湿加松的良好氛围。同时我们还需要市林业等部门对该项目给予大力的支持和帮助,给予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特别要落实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的相关政策,保护经营者和发包者的合法权益,帮助解决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确保高脂湿加松树走上持续、健康发展的道路,为XX镇的经济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森林旅游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第十一篇

_____旅游景点生态旅游开发调研报告 为了更好地发掘、培育和推出我县有特色和亮点并具发展潜力的项目,根据州文化体制改革领导组《关于开展文化产业特色项目专项调研、规划及报告的通知》要求,我县文化体制和文化产业调研组利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到河西镇、旅游局、石门关景区进行了深入细致地调研,形成了《石门关生态旅游开发研究报告》,以供参考。

一、石门关生态旅游开发的优势 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明确指出:西部旅游业的发展目标就是生态旅游,我们可以从九寨沟、香格里拉、张家界等景区对旅客产生巨大吸引力的事例可知,生态旅游必将成为二十一世纪旅游业的主题,石门关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石门关生态状况决定了必需发展生态旅游的主题,_____全县1957平方公里国土面积中,除去水域、房屋、道路以及悬崖、山石等土地外,的土地上都有草木植被,其中:森林、灌丛、草坡等占全县国土面积的,全县森林覆盖率高达,而石门关的植被保存得最好,森林比较茂密,处于横断山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区,植物区系复杂多样,为众多特有植物的分布与分化(变异)中心。生态旅游最原始的含义是森林旅游,可见,石门关得天独厚的生态状况为石门关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奠定了优越基础。

第二,石门关处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苍山西坡之中,山势雄伟,观光效果较好,是天然的生态植物园,拥有各种植物200多科,20_多属,近万种。由于历史原因,交通阻塞,人烟稀少,使石门关纵深处生态环境得到很好的保护,许多地方至今人迹未至,实乃生态旅游的理想环境。

第三,石门关人文景观丰富,有距今3000多年的苍山崖画,始建于明代的福国寺、玉皇阁等。明代大地理学家徐霞客、白族学者李元阳也曾到过这里,并在《徐霞客游记》和《游石门山记》中均有记载。

第四,石门关在古代是“蜀身毒道”和“茶马古道”的要冲,是中国通往东南亚的必经之地。如今,随着320国道及大漾二级公路相继建成及投入使用,石门关距州府大理市仅21公里,仅需30分钟即可到达。

第五_____作为“中国核桃之乡”,据统计境内核桃树共有万亩,万株,在石门关景区就有万亩,万株(包括光明村、金牛村)。如此众多的核桃资源为石门关开展生态旅游奠定了基础。

二、石门关生态旅游开发现状 旅游基础设施是一个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承载物,是旅游活动得以开发的重要依托。县委、县人民政府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近几年来在石门关共投入300多万元修建了石门关景区公路、游路、栈道、旅游公厕等基础设施。

并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共投资420万元修建了石门关旅游度假村、石门竹园、光明核桃生态园(农家乐)等一批项目,使石门关的接待能力得到改善。 随着旅游业的投入不断加大,石门关景区的知名度不断提高,到石门关旅游的中外游客逐年增加,从1995年的不足1万人次,发展到今天的7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300万元(截止20_年),占全县gdp的比重达以上。

三、石门关生态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尽管近年来在县委、县人民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石门关景区的硬件设施得到一定改善,但随着游客的不断增加,石门关景区的一些矛盾渐渐显现出来,其主要矛盾是:一是资金投入明显不足;二是规划不健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功能配套差;三是管理机构不健全,专业管理人才缺

推荐阅读:

大学生的自我介绍范文英语(汇总15篇)

酒店51活动策划方案范文(通用15篇)

公司团建活动答题方案范文(优选66篇)

主播行业指导意见范文推荐5篇

校园触电应急演练总结范文(推荐41篇)

企业有关安全环保简报范文(36篇)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