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服务乡村振兴征文范文1
^v^^v^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以此为主题对“三农”工作进行了部署。这是我们党在全面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对“三农”工作做出的一个全新战略部署,是农业农村发展到新阶段的新要求,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意义十分重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努力做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农村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由于历史欠账较多,再加上多种因素的制约,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比较突出,具体表现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农业基础仍不稳固,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二元结构依然没有解决,不少农村存在“空壳”、“空心”、“空巢”和活力衰退现象,等等。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既切中了当前乡村发展的要害,也指明了新时代乡村发展方向,是城乡发展思路的战略性转变,为我们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十九大提出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这是站在全局高度统筹城乡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举措。当前,农村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尤其突出。我们的基本国情决定了现代化的发展不可能消灭农村,也不可能把所有的农民都搬到城里去,农民总体上应当就地城镇化。我们的目标应是,虽有城乡之别,而少城乡之差。必须通过城乡融合发展,把更多的公共资源配置到农村,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好脱贫攻坚战,努力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让农民也能过上现代文明生活,一起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城市乡村共生共荣,这才是切合实际地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之道。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三产融合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原则。在战略实施上,要坚持以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为重点,以产业融合为纽带,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途径,精心谋划,稳步推进。在加大政策倾斜的同时,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激活乡村的资金资产资源,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有机衔接。要坚持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结合,加快建立有效的乡村治理体系。要把各类人才引向农村,培养懂农村、爱农业、爱农民的工作队伍,培育现代新型农民。要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下力气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充分发挥农民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主体作用。
银行服务乡村振兴征文范文2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第一产业的供给与需求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如何使农业产业适应经济形势的变化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构建一个科学的农业价值链金融体系有助于促进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产业的发展,通过PPP模式以及使用经济走廊方法发展农业价值链金融是当前最好的两个方式,本文提出了相关策略。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业产业;价值链金融
一、引言
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最重要的部门之一,它维持着大多数人口的生计,并对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尽管近年来农业部门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份额逐渐下降,但仍占很大的比例。当前我国农业的特点是变化十分迅速,所面临的挑战也日益增多。粮食价格的升高和波动导致了饮食和消费需求的变化,而对农产品和生物燃料的需求逐步增加,自然资源的退化,气候变化出现异常,农村经济以及农村与城市的联系出现多样化,以及私营企业农业投资逐渐增加等因素都促成了农业环境的逐步变化。尽管农业部门对我国经济发展十分重要,但由于市场基础有限,以及其发展需要依赖范围狭窄的农业产品和食品,农业部门的产出尚未达到其最佳水平。因此发展农业价值链金融对克服这两个问题至关重要。同时,鉴于农业食品业务在未来农业增长中具有巨大的潜力,必须开发一个一体化的农业价值链金融,从而对国内和国际市场上日益增长的需求做出迅速的反应。党的十九大做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战略决策。乡村振兴是厚植中华文明根基、发展现代文明的需要,是实现城乡、区域和人的均衡发展的必要条件,是推动新型城市化、实现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实现中国充分发展的必由之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转型的需要,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因此,想要到20_年基本形成乡村振兴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到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需要深化农村体制机制创新和改革,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构建起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产业体系、经营体系,延长产业链,融入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在实现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农业价值链金融的发展尤为重要,其为增强企业和价值链内其他参与者的竞争力和生产力,从而促进农业驱动的经济增长,进而实现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有着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
二、基于乡村振兴的农业价值链金融的构建和发展
三、基于乡村振兴的农业价值链金融的挑战和战略
四、结论
参考文献
[1]姜松,喻卓.农业价值链金融支持乡村振兴路径研究[J].农业经济与管理,20_(03):19-32.
[2]唐任伍.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路径及策略[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_(03):26-33.
[3]刘西川,程恩江.中国农业产业链融资模式——典型案例与理论含义[J].财贸经济,20_(08):47-57.
银行服务乡村振兴征文范文3
7月27日至8月2日,参加了县委组织部在浙江大学举办的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党务干部培训班。杭州的炎热抵挡不了大家学习的热情,浙江的人文理念之先进、生态环境之优美、乡村振兴之实践令我大开眼界,深受震憾。
对浙江精神、浙江经验、浙江模式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浙江是中国革命红船的起航地、改革开放的先行地、^v^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萌发地。通过老师授课和现场观摩,深刻认识到近年来浙江的发展变化,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具体的实践结合起来,把落实中央的要求和发挥主观能动性、优势结合起来、统一起来的生动体现。
一是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浙江省面对资源短缺制约、环境压力、“成长的烦恼”,创造性提出了“八八战略”重大决策部署,涉及到经济、社会治理、文化、生态和党的建设等方面,之后又根据形势的发展、任务的变化,作出了平安浙江、文化大省、法治浙江、清廉浙江等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浙江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印证了新中国成立70年的伟大成就。
二是规划蓝图,久久为功。16年来,浙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绘就生态之美、人文之美、和谐之美的富春山居图,保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年接着一年干”的定力。
三是依靠群众,转变服务。“枫桥经验”“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再次证明走群众路线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法宝,充分发挥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推行群众和企业办事“最多跑一次”,撬动各领域、各方面的改革,营造更优良的发展环境。
四是树立导向,形成氛围。“七一”前夕,浙江表彰了100位担当作为好干部,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鲜明导向,营造干部敢干事、愿干事、能干成事的良好的干事创业氛围,推广干部担当作为的“九种精神”。
对当前工作有了更清晰的思路和方向
通过学习,我受益匪浅。作为组织委员,怎样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引发了我深入的思考。
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根本保障。始终坚持党建引领,进一步理清“振兴什么”“谁来振兴”“怎么振兴”等关键问题。一是强化党建引领振兴的责任落实。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建立健全乡、村两级抓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责任落实机制;建立健全乡镇党委每月研究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村党组织书记定期交流等机制。二是突出村党组织领导地位。强化农村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突出政治功能,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全面推行“四位一体”村级治理机制,全面清查村干部涉黑涉恶违纪行为,把扫黑除恶与加强农村组织建设结合起来,为乡村振兴营造清朗环境。三是打造过硬农村带头人队伍。通过拓宽选育渠道、加强教育培养、完善考核激励、畅通晋升渠道、提高待遇保障等举措,推进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四是发挥党员示范带动作用。加强农村党员教育管理,深化党员冬春训、党员示范岗、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积分管理、民主评议等做法,通过党员示范带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农村乡风文明,提升乡村民主和谐水平。五是打造服务型党组织。一方面,改变观念,加强学习,提升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着力服务群众,了解村情民意,从抓好群众要求最迫切的事情入手,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坚持把人才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人才是第一资源。实现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的强力支撑,要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和各类人才参与乡村振兴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一是广泛引进人才。一方面,要大力实施本土人才回归工程,完善政策激励机制,鼓励返乡农民工、回乡大学生、退休人员、退役军人以及其他人才返乡进村创业;另一方面,积极招录公务员、事业人员和乡村振兴专干,充实基层工作力量。要善于挖掘有一定技能、技术的“田秀才”“土专家”“种养殖能人”建立本土人才库,发挥本土人才的作用。二是加大培训力度。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农民颁发执业、培训证书,同时注重提升学历。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培养扶持一批农民经纪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手工艺人。三是打造乡村文化人才队伍。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打造文化阵地,加强农村文艺骨干、民间艺人、专业人才等的扶持和培养,举办乡村文化艺术节、文艺汇演等文艺活动锻炼人才。四是组建“两支工作队”下乡驻村帮扶。选派专业对口、经验丰富的党员干部,组建乡村振兴工作队和科技人才服务队,扎实开展驻村帮扶、科技帮扶。
银行服务乡村振兴征文范文4
【摘要】“振兴”发展的过程,是中国农业经济向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导向,深化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符合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力支撑。本文以问卷调查方式,了解乡村振兴发展之问题,提出发展之建议。
【关键词】乡村振兴 乡村治理 问题 发展路径
前言: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这是从根本上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创新性举措,也是对“三农”工作做出的一个新的战略部署。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响应^v^关于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的号召,推动农村统计调查工作更好地为乡村振兴战略服务,按照上级统计部门统一安排部署,笔者通过对樟树市张家山街道徐家堎村和中洲乡西塘村两个行政村和20份个人调查问卷的调查,尝试浅析基层在实行“乡村振兴战略”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一、基本情况
徐家堎村委位于樟树市张家山街道,距离市区有13公里,下辖4个自然村,户籍户数502户,常住户数485户,常住人口2295人,耕地面积2827亩,主要以种植水稻和蔬菜为主。由于地处市郊,当地的农户大都在家务农,闲暇之时去城里做零工,生活倒也安逸。最近几年新农村建设,村容村貌大有改进,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达到100%,乡风民俗纯朴,尊师重教,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100%。全村上下大力推行村民自主自治,发展村级经济,20_年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_4元。近年来,在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全村脱贫成果显著:20_年底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3户75人,20_年年底只有1户贫困户,贫困人口1人。
西塘村委位于樟树市中洲乡,距离市区有55公里,下辖12个自然村,户籍户数478户,户籍人口20_人。全村耕地面积4420亩,山林地面积5800亩,20_年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4850元,是十三五规划的省级贫困村。经过全村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开展脱贫攻坚战,20_年实现了整村脱贫的可喜成绩。
通过召开座谈会和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我们收集了20份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提交的问卷。大家一致认为: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感触最深的就是生活富裕了,交通便利了,村里的泥巴路变成了水泥路而且变宽了,医疗保障更全了,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了。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的攀比之风也渐长,特别是结婚彩礼这块。徐家堎村的彩礼已高达20多万,除了彩礼有的女方还要求男方在市里买房,有的还要买个10多万的车,结婚费用高达七八十万。再有一个请客送礼也是农户生活中较大的开支。大家普遍反映影响乡村振兴的因素有资金、人才和技术,希望能有机会参加农业生产管理技术等方面的培训。
二、发现的问题
首先,农村劳动力流失,空心化趋势严重。目前农村中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向城市,形成农村人口在年龄结构上的极不合理分布。这种人口的单向不可逆流动,不仅使得一些生态条件脆弱、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出现了大面积的乡村凋敝景况;更使得山区村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时缺少了必要劳动力的支撑。像中洲乡的西塘村,全村户籍人口478户20_人,其中整户外出1250人,青壮年劳动力大部分外出务工谋生,加之地处偏僻,交通不便,生态环境脆弱,工农业发展基础薄弱,使得人口流失无法逆转,造成该村目前劳动力严重匮乏,呈现严重的老龄化和空心化。
其次,脆弱的生态条件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中洲西塘村由于山区村严酷的自然生态条件影响了人们的生存环境,更加剧了该村的人口流失,使得这里大片土地严重撂荒,土壤更加贫瘠,形成了恶性循环。
最后,农民思想观念滞后、文化素质较低,乡村振兴的实施缺乏有效的人才支撑。客观讲,大部分农民的思想还停留在传统农业的生产和经营上,这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形式变化的需要,也制约了当地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部分农户甚至缺乏改善生活质量的内生动力,具有普遍“圖安稳”的思想观念。
三、乡村振兴战略的几点建议
一是要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以产业兴旺带动乡村发展,以“一村一品”带动乡村形成产业发展的循环系统。像徐家堎村距市区较近,在政府大力支持下村民发展蔬菜种植和稻田养虾产业,现已建好1000亩蔬菜大棚基地和600亩的稻虾养殖基地。西塘村已建成130平米的平菇种植大棚12个,千亩枳壳基地也在紧锣密鼓的筹划中。深入进行农产品开发,引进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将特色食品产业化,打造绿色农产品产业基地。
二是实现乡村人的振兴。推动乡村人的振兴,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既要鼓励下乡发展、回乡创业,也要带动职业转换,大力发展新型职业农民,加强职业培训。要让青年在乡村找到实现人生出彩的机会和舞台,重点是实现乡村要素与城市要素的结合,将城市需求与乡村的供给、乡村的需求与城市的供给,通过青年人返乡创业、城市居民下乡创业、农村居民留乡创业结合起来,实现全要素综合配给。
三是实现乡村文化振兴。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一要在产业振兴与人的振兴带动下,赋予传统乡村文化新的内涵,发展新乡村文化;二开展农村度假休闲游,通过对环境、设施等的改善吸引游客,发展自然休闲娱乐、农家乐等;三要挖掘乡土文化人才,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保护乡土风情、传统村落等,让乡土文明在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中绽放新的活力。
四实现乡村生态振兴。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实现乡村生态振兴,既要实现乡村生活生态环境美,又要实现乡村居住生态环境净,如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和垃圾分类及无害化处理。
参考文献:
[1]庄龙玉,龚春明.新时代乡村治理的理念与路径[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_(6).
[2]张毅慧.新时代加强全民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关键[N].吉林党校报,20_-04-01.
银行服务乡村振兴征文范文5
我是一名金融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回乡创业之前在一家知名通讯公司做业务员。20_年,因为母亲生病,我放弃20万元年薪的工作回到老家松林村,种植银耳和食用菌。20_年,我成立了黔江区义相食用菌种植股份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 农户基地”的产业生产模式,村民以土地入股成立股份合作社,实行集中经营、抱团发展。20_年,我创办的合作社种植菊花300多亩,种植银耳2万袋,纯收入70余万元,带动当地建卡贫困户增收2500至3000元。我觉得,年轻人在农村广阔的天地中大有可为,大有奔头!当看到周围群众也跟着富起来,我也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
这么多年在乡村,一直有个问题在心中萦绕,那就是如何发挥松林村的固有优势,从有限的土地资源中获得更大的收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我这几年在农村的深切体会。我所在的邻鄂镇松林村海拔1100余米,山高坡陡,人均耕地少,冬天寒冷,实施机械化耕作的难度高,村民收入主要靠外出打工。在我看来,向绿水青山要效益,利用闲置的土地资源,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山地特色效益农业,是当前高山地区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前段时间,我有幸作为乡村振兴报告团成员列席了市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当听到会上提出“生态振兴要在统筹‘三生’空间上精准发力”“发展山地高效农业、加快农产品品牌建设”时,我倍感鼓舞和振奋。
接下来,我想在发展立体效益农业方面进行探索,如将玉米、高山马铃薯与冬桃进行套种,同时发展林下土鸡养殖,实现“一块土地、多次收益”。依托高山气候发展菊花种植和特色食用菌产业,利用农户废弃的稻草、玉米芯、玉米秆,按循环农业的现代化方式生产食用菌并利用烘干脱水生产菊花茶,实现废弃资源的再度利用。突出生态绿色特色,以“康养”市场作为产品的主攻方向,打造“容仙”生态产品品牌。着手打造1000亩菊花基地,建设集赏菊花、饮菊花茶、吃农家菜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点,建设一个有影响力的立体效益农业示范基地。
发展要依靠乡亲,发展成果要惠及乡亲。乡村振兴战略的出台,让我和乡亲们对未来的信心更足了,只要我们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实现乡村振兴,建设美丽家园的宏伟目标指日可待!
银行服务乡村振兴征文范文6
摘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明晰了各项资产的产权,明确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权,建立健全集体经济组织,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盘活农村集体资产,壮大了集体经济,为乡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动力支持,正在有力地推动乡村的全面振兴。
关键词:产权改革;盘活集体资产;助力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总方针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守英说:产业兴旺是整个乡村振兴的龙头,要全面复兴乡村产业空间,实现乡村产业空间与城市发展空间平等的发展权;要形成强大的农业:质量农业,健康农业,安全农业,高附加值农业;要强调农业的多功能性,比如:农业与旅游结合,乡村变成一个大公园,形成农业产业价值链等。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工作。改革开放后,长治市屯留区农村实行了第一轮土地承包以来,农村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的解放和发展。但农村集体资产疏于管理,流失严重,特别是税费改革后,农村集体的资源性资产发包不兑现,少数人长期无偿占用集体资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没有明确资格权,农村集体资产没有明确产权归属,主体责任得不到明确落实,农民缺乏责任意识,缺乏发展的源动力。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首先是对农村集体资产通过进行清产核资,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摸清了家底,明晰了各项资产的产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的确认,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明确了资格权;股份制改革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定下了发展的基调,为农村的发展架起桥,筑好了巢,采取措施引凤入巢。
长治市屯留区作为20_年国家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单位,按照^v^中央^v^和山西省委、省政府相关文件精神,现已全面完成了改革试点任务。
一、基本情况
长治市屯留区位于山西省东南部,是长治市四个市辖区之一。全区共辖1个省级开发区、14个乡镇(区)、现有267个行政村,总人口27万(农业人口22万),耕地71万亩。20_年6月被确定为第三批国家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以来,屯留区把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作为深化农村改革的重点任务、推动农村发展的重要动力、保障农民权益的有效机制来抓,按照明确方向、把握环节、守好底线、走在前列的工作要求,积极开展一系列实践与探索,有力地推动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落地落实,圆满完成了作为国家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的改革试点任务,实现了预期目标,为长治市屯留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注入强大动力活力。
二、改革成效
(一)明晰了集体个人产权
通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各乡镇村摸清了家底,完整地界定了成员,明晰了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对集体资产的所有权、收益分配权以及民主决策、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管理权,同时也为确保农村集体资产的完整性奠定了基础。改革后组建的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全部召开了首届股东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董事会、监事会,制定并通过了《股份合作制章程》,形成了所有权、决策权、经营权、监督权“四权”统一协调的经营管理新机制。不少村民表示:原来村集体资产虽然是人人有份,但是老百姓心里没底,人人都不关心;现在通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明晰了产权,村民明白了家底,主人翁地位明显增强了。
(二)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实力
全区经过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盘活了农村闲置和被无偿使用的资源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经营性资产,开辟了产权改革+(回收经营、“一园三基地”、沼气综合利用、商贸服务)等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新途径。比如,在回收经营方面,目前全区80%以上的村充分运用清产核资成果,集中力量清理收回未承包到户土地(集体机动地和“四荒地”)3万余亩,通过招标、拍卖等公开发包的方式,增加村集体收入600余万元。“一园三基地”建设,八泉村、枣臻村用收回的村机动地共发展尖椒基地250亩,村集体分别收益3万元、2万元;西六余村、张贤村20_年产改后收回的土地,由村集体经营分别发展核桃种植170亩、69亩,可获得集体长远收益。开展沼气综合利用,北宋村盘活利用村中闲置土地,建设了65立方沼气综合利用项目,为村民免费提供洗澡、用水等便民服务,既提高了公共服务水平,又节省了村务支出,以服务的形式增加了村集体收入。
(三)增加了农民财产性收入
通过股份合作制改革,农民和集体的利益得到了紧密结合,有效增加了农民来自集体资产的收入份额,从体制上保护了农民的切身利益,增加了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尤其是村中贫困户可以通过合法程序成为村经济组织的股民,每年都可获得分红收益,创出了贫困户增收的新路子。西街村通过产权改革厘清了集体资产1亿余元,其中经营性资产5千余万元,界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2千余人,耕地不足500亩,现集体每年经营收入近400万元,现可实现每位股民每年分红1千余元。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成立后,他们进一步解放思想,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方向,创新运行机制,多种发展模式并存,努力使集体经济收入稳定增长。同时,还可以为股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四)维护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产权制度改革后,较好解决了因村集体资源、资产被少数人侵占,村民有意见有怨言导致上访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为乡村社会治理夯实了基础。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各村班子更加团结、主干业务素质得到提高、在群众中更有威信;群众对干部更加信任拥护,解决了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干群更加关系融洽。如:苗岳村,全村300余户,村里原先的果园地60多亩,由20户耕种,其中包含有耕种户的劳力地,在收回这部分耕地重新发包的时候,该村本着尊重历史、尊重事实、维护稳定的原则,将耕种户的劳力地客观地核减在外,有待进一步完善土地确权手续,其余部分收取承包费,同等条件下原承包户优先承包,顺利地将这部分耕地重新发包,收回年承包费9000多元。
三、改革延伸
(一)建立农村集体产权交易平台,促进农村产权要素的有效运转
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推进中,屯留区产权交易平台同时建立,平台的运营将为各类农村产权走向市场搭建起一个更加广阔的桥梁,实现农村集体资产价值的最大化,有效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更好地服务全区“三农”工作。
(二)建立区、乡、村三级平台,服务体系健全
平台设置为区级交易平台、乡镇交易分中心、村级服务站,形成屯留区、乡、村三级服务体系。对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免收交易服务费用,对其他交易主体的竞买方按规定收取服务费用。
(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与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资源性资产同时亮相平台,服务内容明确
为健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保障全区农村集体产权能够规范有序流转,现阶段屯留区即将通过运营公司的培训,对农户有流转意向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及可产生收益的闲置的资源性资产,通过产权交易平台进行流转交易,同时为已经在场外完成规范流转的存量资产根据客户需求可提供交易鉴证服务,能够有效地将农户手中零散的资源化整为零推向市场,实现高效优质农业,提高土地价值,实现资源变资产,农民收入增长;同时把村集体闲置的资产推向市场,让有需求的市场主体的需求得到满足,让村集体沉睡的资产动起来,有效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
(四)“服务三农、规范交易、振兴乡村”,发展理念明确
以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着力点,以加快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为宗旨,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服务办事原则,精诚与银行等金融部门等社会各界合作,为集体经济组织及资金需求方提供融资渠道,为市场主体的发展解決资金不足的后顾之忧。
四、改革成果巩固
建立和完善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制度,规范管理集体资产,防止集体资产流失,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将农村集体资产纳入资产管理平台进行管理,接受上级部门的监督和管理,实行定期上报制度,定期清产核资制度,防止资产账外运行,防止账内流失及长期闲置。
总之,全面实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乡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动力支持,正在有力地推动乡村的全面振兴。
银行服务乡村振兴征文范文7
乡村振兴战略是^v^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新战略。今年1月2日,^v^公布了20_年中央一号文件《^v^中央^v^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详细阐述整个战略的内涵与实施。我有幸作为培训班的一员,亲历了整个培训过程,感觉受益匪浅、收获颇丰。在课堂上,聆听了学院教授铉玉秋、胡志宏所作的《浙江生态文明治理的“三治”经验》、《党建+生态:红色引领推动绿色发展》的专题辅导,让我对湖州市践行习^v^两山理念、实施乡村振兴、推进乡村治理、走绿色发展之路的做法有了整体的了解和宏观的感受。现场教学,先后观摩学习了长兴县水口乡的全域“景区+农家”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南浔区和孚镇荻港村以“桑基鱼塘”为特色的传统村落—特色小镇文化旅游开发模式、双林镇向阳村“魅力水乡、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模式,“中国白茶第一村”—安吉县溪龙乡黄杜村脱贫致富的路径、“两山理念发源地”—天荒坪镇余村坚持绿色发展的过程、刘家塘村“慢生活”乡村旅游的理念、“田园鲁家”—递铺街道鲁家村“无中生有、创新发展”的过程,德清县阜溪街道五四村发展休闲农业旅游、下渚湖街道二都小镇“防风非遗文化”的开发和莫干山小镇发展郡安里(洋家乐)的做法,吴兴区仁皇街道桥西村“红色拆迁、发展集体经济”的举措,以及南太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党建引领、实施生态保护、发展旅游产业的成果等等。
右玉与安吉同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分别是朔州、湖州的下辖县,又同是^v^^v^指示和肯定的县,两县、两市的发展有其相似性,发展的阶段又出现明显的差别,究竟背后的规律是什么呢?
湖州市是“两山”理念的诞生地、美丽乡村建设发源地,是全国首个地市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当全国首个省级地方标准—《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规范》正式实施后,湖州的美丽乡村建设正在从“物的新农村”向“人的新农村”转变。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结出丰硕的成果。此外,还有一点让感触很深,就是农村社会管理的精细化、资源开发利用的高效化、比较优势发挥的最大化、服务群众的细微化,体现在方方面面。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眼界决定高度,创新决定广度,思路决定出路,勇气决定举措,担当决定成效。只有“跳出右玉看右玉,走出朔州看朔州,对照安吉看右玉,对比湖州看朔州”,才能准确客观的发现我们的不足和短板。作为一名基层乡镇党委书记,如何创造性地贯彻好、落实好市委六届六次、七次全会精神,在加快实现“乡村振兴的特色区和践行“两山”理论的示范区”这一目标的过程中,想在先、走在前呢?我觉得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突破:
一是思想上要解放。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党纪法律范围内主动破除制约乡村发展的条条框框,为创新松绑、为发展撑腰。要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全方位反思以前在农村农业工作方面的不足和问题,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探讨解决乡村振兴瓶颈的举措,把讨论活动变成统一思想、形成共识的过程,用讨论的成果推动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要在全社会形成人人为乡村振兴想办法,不为不作为找理由的浓厚氛围,树立为干事者担当,为作为者负责的正确导向。
二是政策上要吃透。结合现场教学所去村庄,感悟最深的就是湖州人把政策用足用活了。这恰恰是我们工作的一大短板,我们的习惯做法是用政策限制,不是用政策发展。因此,一方面要加大政策法规的学习培训和宣传力度,提高执行者的业务素质和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大对政策研究的力度,提高解读政策的能力,创造性地提出贯彻落实政策的细则或举措,让政策更接地气,更服水土,而不是机械教条式的执行政策,更不能把政策变成谋取私利的工具和依据,也只有这样才能让政策变成推进乡村振兴的动力。
三是资源上要激活。这里所说资源指政策资源、社会资源和文化资源。首先政策资源。五四村、鲁家村、向阳村等已经全部完成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现农民承包地经营权全部流转,股权化既保证了农民的土地收益,又弱化了农民个体实际地块的界限,最大限度地降低用地成本,化解了土地纠纷,很好地处理了农村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关系,极大地释放和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土地的规模化、集约经营。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这一政策,我们还未用足用活。其次社会资源。乡村振兴不是一部门的事,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需要统筹整合使用政府资源、统筹调动社会民间力量,引导企业资本参与。参观的乡村,村级都设有统一战线工作组,统筹调动乡贤、名人等力量助力乡村治理,这个做法真的不错,值得借鉴。第三文化资源。一是湖州的所有村都有文化礼堂,都有讲习所,都有文化长廊,都有农风家训,都有村史馆,都有农家书屋,都有老年公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随处可见深入人心,文化育人、文化兴村、耕读传家的氛围很浓。二是村级党组织尊重人才、培养人才的眼光和远见着实让我们佩服,可以说照此下去,下一轮的发展引领者仍然是湖州。三是对文化资源的挖掘也要做到极致。这次学习还有一个感受就是湖州的博物馆很多,湖笔博物馆、桑基鱼塘博物馆、荻港村名人博物馆等等。国级传统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等都做到了极致。我们的传统古村落、非遗等资源相当一部分在沉睡,未能发挥文化资源在促进经济、教化乡邻、抚育文明风尚中应有的作用。
四是责任上要担当。从鲁家村的成功案例,到向阳村党支部、村委会、村务监督委员会集体决定、共担风险,处处闪耀着为民担当、干事创业的情怀。创新发展,先行先试,需要担当,就要大力传承弘扬右玉精神。一要有为群众为集体利益担当初心。二要有迎难而上、艰苦奋斗,不怕挫折、不怕失败,愚公移山的恒心。三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久久为功,利在长远,天下为公的公心。这既是对干部个人的要求,也是对各级党组织的要求。
五是党建上要加强。党群服务中心是每个参观点最突出、最显眼的标志。“为集体操心、让群众省心、请组织放心”、“村庄发展快,要靠书记带;群众生活美,要靠班子领;火车开的稳,要靠党员撑”、“党员农家乐”、“党员文明户”、“党员责任牌、责任区”、“党员请您歇歇脚、上下楼梯慢慢走”等暖心提示清晰显眼,处处体现了党员示范带头,服务群众的理念,体现了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乡村治理中领导核心作用。任何一个美丽乡村的建设,都离不了党组织引领、党员示范带动,只有强一个支部,才能促一个产业、活一地经济、富一方百姓。要通过党建引领,不断强化“三基建设”,激活基层党委、农村党支部内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观能动性。
银行服务乡村振兴征文范文8
[摘要]乡村作为我国最基础的群众自治性组织,其发展状况不仅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也影响到农村居民整体生活水平的提升。为保证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稳步提升以及农村经济的稳健发展,就需要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全面小康社会的顺利建成。文章主要分析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并从金融服务体系的改善、农户发展助力、扶贫产业的整合升级、扶贫攻坚认知的强化等方面入手,实现两者之间的有机衔接。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脱贫;精准扶贫
1引言
乡村振兴是新时期农村建设的核心要点,也是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要求,为全面贯彻和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就需要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结合,摆脱乡村的贫困状况,进而为后续的乡村振兴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根据乡村的实际状况制订可持续发展的计划,避免出现脱贫人口复贫状况,控制好乡村发展态势,建立起完善的脱贫保障机制,结合乡村特色发展农业经济,统合好乡村资源和人力资源,正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关系,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现状
脱贫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基础和重要保障,两者密不可分、相互影响。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均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以特色农业带动乡村整体经济发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本质是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让农村居民更好感受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来的优越性和完善的社会服务。随着规模化生产制度的推进和大型农机具的应用,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特色经济,使得乡村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明显提高,逐渐摆脱了贫困影响。通过特色农业经济的发展以及高新技术的应用,拓展了新的农业生产途径,完善的集体生产制度使得乡村经济的发展态势十分迅猛,为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1]
(3)乡村文化建设进程加快,积极向上的乡村风气活跃。乡村文化建设也是乡村脱贫和振兴的重要内容之一,只有具备了积极向上的乡村风气,才能够保证所有乡村居民以脱贫振兴为目标共同努力奋斗。这需要加强乡村的基础教育和卫生设施建设,全方位提升乡村居民的综合文化素养,积极开展农业技术的培训和教育活动,帮助农村居民掌握各种农机具的操作技能,可以应对各种农业问题,及时的改正各种不良生活习惯,通过阅读学习和娱乐,培养出健康的生活习惯,进行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通过普法教育以及成人专业教育事业的开展,有效地改善乡村风气。[2]
3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必要性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联系紧密,脱贫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乡村振兴又促进了脱贫的进程,两者并不矛盾,可以实现有机衔接,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同步进行,加快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并为乡村居民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1)有助于巩固贫苦区域产业扶贫机制。脱贫攻坚以及乡村振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可以说积极贯彻与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可以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打好基础,为贫困区域的乡村发展注入持续不断的活力。新时期的农村建设更加注重特色农业的发展以及可持续理念的贯彻,积极建设乡村特色农业和产业,发展好乡村经济为扶贫工作的开展提供充足的物质保障。结合当地的实际状况制定出具有乡村特色的扶贫方案以及乡村振兴计划,彰显出地方特色的乡村经济可以提升乡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注入活力。现阶段的乡村扶贫以及振兴工作中,产业扶贫是最为关键与核心的部分,结合当地特色并深入挖掘乡村产业价值,帮助乡村居民尽快摆脱贫困状况。可以说,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对于区域产业扶贫机制的巩固有着积极的作用。
(2)有利于推动新型乡村治理结构体系的创新。乡村作为我国最基础的群众自治性组织,其发展状况不仅直接影响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也影响到了农村居民整体生活水平的提升,深入贯彻和落实乡村贫困攻坚和乡村振兴方略有利于加快乡村之结构体系的创新和完善。扶贫攻坚工作的内容范围较广,涉及的行业十分多元化,大规模的进行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需要完善的乡村治理结构体系的支持,精准扶贫和科学振兴乡村,将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贯彻到具体的乡村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上,成立专门的扶贫小组开展各项工作,对扶贫资金进行精确化管理,保证扶贫工作的高效有序开展。[3]
(3)有益于持续化脱贫目标的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目标在于帮助贫困户摆脱贫困,提高乡村居民的人均收入水平,提升乡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并带动乡村产业和经济的发展,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对此需要建立起完善的脱贫机制,避免返贫情况的发生,有效的控制乡村贫困人口数量并不断降低其比例,针对贫困区域的特贫户需要实施针对性的脱贫计划,有机衔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实现乡村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4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途径
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想要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伟大目标,需要所有人的共同奋斗。为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之间的有效衔接,就需要从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特色农业经济发展、贫困户的扶持、保障机制的建立以及乡村教育卫生事业的建设等方面入手,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乡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1)实现精准扶贫,带动贫困农户发展。贫困区域的乡村人口老龄化、伤残化和失业率较高,这也是乡村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制约了乡村脱贫与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在实现两者有机衔接的过程中,需要实现农村地区的精准扶贫,构建出完善的扶贫兜底保障机制和体系,对于老龄化、伤残程度较高以及重症人群进行精准扶贫,保障其基本的生活需求,减轻此类贫困人群的家庭负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放农村生产力。想要带动乡村贫困户的发展,就需要解决贫困家庭的现实负担,从退休年龄老人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到年幼儿童的教育补助,切实减轻贫困家庭的各种负担,使得相应的劳动力可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不仅如此,还需要加强对残疾人从事特殊劳动行业的培训,使得残疾人员可以具备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对于孤寡老人进行长期的护理和照顾,建立起乡村老年看护结构,提高乡村区域的医疗水平,降低疾病致残的发生概率。[4]
(2)整合乡村特色产业,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经济。想要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就需要结合当地的具体经济情况,积极开发特色乡村产业,充分开发当地的资源,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并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振兴乡村产业不但可以解决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还可以提高当地居民的人均收入,间接提升乡村居民的生活质量。这就需要从乡村产业发展体系入手,积极拓展乡村发展产业链,增加就业岗位和劳动机会,切实提升乡村经济水平。要对乡村的产业进行合理布局,实现乡村和乡镇之间的联动,优势互补的同时加快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支持特色农产品的加工和包装出售,鼓励小型农业企业和农业合作社的建立与发展,根据乡村地区的劳动人员状况,布局劳动密集型产业,通过农业合作社之间的互动合作,加快跨区域资源调配和交流的进程,形成完整的特色农业经济体系,实现农业生产的现代化。[5]
(3)革新乡村管理机制体系,转变农村经营生产模式。乡村的管理机制体系也是影响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因素之一,高效合理的乡村管理机制无疑可以加快脱贫攻坚战略的落实以及乡村振兴的实现。通过对乡村生产力的有机整合,转变农村生产经营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全面提升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对此,需要对乡村管理机制体系进行革新与改进,根据当地的实际状况,调整乡村管理机制体系,明确乡村干部的职责,精细化扶贫并避免扶贫状况的发生。对于扶贫专项资金进行精细化管理,提高扶贫工作的效率,尤其是扩大集体经济生产规模,以特色农村产业带动贫困户发展,为其提供充足的劳动岗位,发挥出带头人的模范作用,降低贫困户的经营风险,加快乡村资源资产化和产权明确化进程,切实保障乡村居民的利益,促进集体经济的发展。
(4)加强乡村基础教育设施建设,培养良好的乡村风气。乡村风气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效果,积极向上的乡村风气有利于乡村文化的创建,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让乡村居民真切感受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好处。这需要加大乡村基础教育设施建设,完善乡镇和乡村一级的基础教育体系,创设相应的公共教育基础设施,为乡村居民提供精神娱乐场所,消除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实现乡村振兴。
5结论
乡村脱贫与振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最终目的是建设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也是党和人民的共同奋斗目标,贫困地区的乡村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是相互影响以及相互促进的关系,为实现两者之间的有效衔接,就需要做好精准扶贫工作,带动贫困户的发展,整合乡村产业并发展特色农业经济,对现有的乡村管理机制体系进行完善,加快乡村基础教育设施建设,培育良好的乡村风气,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1]何太彪.找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结合点[N].大理日报(汉),20_-01-14(007).
[2]黄齐,李俊斌.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N].重庆日报,20_-01-12(011).
[3]黄景山.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N].云南日报,20_-01-09(001).
[4]赵志辉.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N].铜仁日报,20_-01-04(001).
[5]吴振华.协同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路径研究[J].老区建设,20_(24):3-9.
银行服务乡村振兴征文范文9
[摘要]乡村振兴是^v^重大战略部署,是解决农村问题的关键措施。然而,由于农村区域广阔,农村发展极不平衡,大部分农村公共设施和基础条件落后,农村经济发展动力严重不足,部分农村空心化现象突出,因此,乡村振兴面临新的课题。本文对乡村振兴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关的治理措施,希望对于拓宽乡村振兴思路有所帮助。
[关键词]乡村振兴基础建设支柱产业
中图分类号:F327文献标志码:A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v^重大战略部署,要走出现阶段乡村振兴面临的困境,必须加快乡村经济的发展,根据乡村实际做好发展统筹规划。现阶段,我国大部分乡村经济实力不足,乡村基础条件较差,乡村公共服务水平不高,缺少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的硬件资源,乡村建设资金不足,乡村经济发展缓慢,尤其是乡村人员外流较多。部分乡村出现“空心户”“空心村”现象,因此,必须增强乡村吸引力,重视乡村人员外流问题。在这种背景下,研究乡村振兴具有重大意义。
一、当前乡村振兴面临的突出问题
第一,乡村建设严重滞后,城乡差距愈加明显。现阶段,随着城镇化速度加快,城市扩张明显,一些大中型城市建设表现突出,与广大农村形成鲜明对比,建设资源和公共资源向城市聚集,乡村建设严重滞后,城乡差距愈加明显,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大部分农村基础设施与城市相差明显。现阶段,虽然国家加大了对乡村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但由于乡村范围广阔、受众面广,能够改善的环境条件相对有限[1]。二是农村人居环境条件相对较差。农村与城市差异逐渐扩大,原因在于乡村农业生产的特殊性,由于广大农村条件千差万别,大部分农村仍然依靠手工为主以户为单元的家庭劳作方式,使改善农村的生产条件存在较大难度。乡村人居环境因乡村规划滞后呈现无序状态,乡村环境状况堪忧。三是农村公共服务能力较差。由于公共资源向城市倾斜,农村公共服务能力较差,如小学、中学撤并使部分农村孩子就近上学难;乡村医院医疗条件较差、待遇差,难以留住医护人员,医疗资源向城市集中,农村居民就近就医难。
第二,乡村发展动力不足,大部分乡村经济缺少主体产业支撑。乡村经济是社会管理较为特殊的对象,它是以乡村管理为主体的治理单元,由此导致乡村经济发展受到很大障碍,特别是许多乡村没有发展规划,排除在统一的城镇建设规划之外,乡村建设处于自发状态。加上政策对于农村土地利用的限制,农村土地属于集体性质,除了土地流转之外,不能进行其他开发活动,影响农村利用土地发展经济的步伐,导致大部分乡村以农业经济为主,缺少主体产业支撑,乡村发展缺少必须的资金来源,乡村发展后劲不足。以村为单元的大多数村级集体经济空心化。承包制和农村税费政策改革后,村集体缺少了以收取提留为主的收入来源,集体经济呈现空心化。大部分乡镇经济实力较差,投入建设改善基础设施的能力不足,难以吸引到优势项目和优势企业入驻,经济发展缺少动力[2]。
第三,乡村吸引力功能弱化,乡村人员外流现象严重。由于社会优势资源向城市集中,农村吸引力明显下降,乡村人员外流现象十分明显。部分家庭中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乡村值守的人员只有老人和孩子,出现了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部分家庭举家外迁,只留下空房子,成了“空心户”,由此出现了部分“空心村”。在农村中从事农业劳动的青壮年劳动力缺乏,大部分乡村中老年人成为农业劳动的主体,从事简单的农事劳作,甚至部分出现了农田荒芜现象。
主要原因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农村家庭的田亩少,农业投入成本高,农业收益低,农村居民从事农业劳动不能满足生活的需要,由此导致乡村外出务工人员增多;二是新一代农村居民的乡村观念淡薄,缺少传统乡村文化价值观念吸引,在城市环境熏陶下对乡村依赖性减弱,选择离开乡村,而乡村吸引力差,没有可以补充的人力资源回流;三是现阶段城镇化与乡村建设脱节导致乡村人员外流增加,使乡村发展缺少劳动力,而且有加剧趋势。
二、乡村振兴路径选择
我国乡村范围广,地理形态差异较大,发展环境参差不齐,因此推行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结合各地发展实际,按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行统筹规划,选择好乡村振兴路径。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加大乡村基础建设投入,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现阶段,要消除城乡差别,必须增加对乡村的投入,在政策和资金上向农村倾斜,针对各个区域内乡村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类推进,有序进行乡村治理。一是做好区域内乡村建设规划,促进乡村建设有序开展。我国乡村范围广,地理形态差异较大,因为发展状况和区位差别形成的经济条件悬殊,因此,推行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结合实际情况有序开展。要充分重视大部分乡村发展缺少规划的问题,以县域为单位编制乡村发展规划,纳入全域發展范围,统筹运行;要将城镇化与乡村建设结合起来,促进乡村环境的整体改善。二是加大乡村农业水利建设资金投入力度,改善农业生产状况和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的稳定发展。三是加大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重点进行乡村道路规划建设、乡村人居环境建设,通过城镇化改变乡村分散难管的状况,从而提高乡村治理能力。四是做好乡村公共配套服务措施。在教育资源、医疗资源方面增加对乡村的投入,做好乡村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优化乡村资源条件,提升乡村宜居指数[3]。
第二,加快培育乡村支柱经济,促进农村支柱产业发展。乡村经济增长缓慢、发展后劲不足的根本原因在于缺少支柱经济,因此,要加快培育乡村支柱经济,改变乡村经济状况,促进乡村支柱产业发展。一是加快推进现代乡村农业建设,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各地要根据区位特点,寻找并培育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产品,集中开发农户单个的土地,实行农业产业园管理,推广“一村一品”或“一乡一品”集中耕作模式,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壮大乡村经济实力,增加农村居民收入。二是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田园经济。要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必须考虑农业经济效益,对传统的种粮种菜模式进行改革。比如,针对城市居民对乡村旅游的向往需求,有条件的乡村可以从发展休闲农业入手,做好相关配套服务,在满足城市居民的旅游娱乐需求的同时,提升休闲农业的附加值。又比如,可以让部分少地居民体验田园生活,组织他们从事乡村田园管理,从而增加农村居民收入。三是发展乡村工商业。振兴乡村经济,必须加大乡村招商力度,做实乡村发展基础,壮大乡村经济实力,使乡村发展有资金保障。
第三,重视乡村人员外流现象,增强乡村吸引能力。人是发展的决定因素,乡村振兴必须依靠乡村人员发展,因此,乡村人员外流问题,应引起社会各界高度重视。现阶段,在城市化加速发展和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必须针对乡村实际,增强乡村吸引力,使乡村人员流动保持在合理范围,优化村级结构,进行乡村、村组间的合理布局,有效节约与利用农村土地资源,防止空心村的出现。一是要加强乡村人文建设,培育本土乡村文化,让乡土文化价值观能够吸引新一代的农村居民,使他们增加对乡村的留恋,从而愿意投身到乡村建设。二是加强乡村组织建设,发挥乡村各级组织的凝聚作用。要选用有号召力愿意投入乡村建设的人士充实到乡村各个岗位,发挥他们的影响作用,从而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吸引更多的人回归乡村、热爱乡村,投入乡村发展。三是加强乡村社会管理,促进乡村和谐发展。要在乡村培育文明新风,改善乡村公共卫生环境脏乱差的现象,丰富乡村业余文化生活,提升乡村生活幸福指数。
三、结语
由于我国乡村范围广,发展条件千差万别,乡村振兴任重道远。要改变乡村落后面貌,防止人员外流,必须加快乡村经济发展。具体来说,应加强乡村基本设施建设,提升乡村公共服务水平,因地制宜做好乡村规划,培育乡村支柱产业,做好乡村社会治理,提升乡村幸福指数,从而吸引乡村人员回归,促进乡村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管程程.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体系建设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_(1):6-7.
[2]刘亚玲.乡村振兴视角下乡村治理问题研究[J].新西部,20_(34):59-62.
[3]刘兴景.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有效治理的路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_(35):25-27.
银行服务乡村振兴征文范文10
1 乡村振兴战略下发展乡村旅游业的意义
推动农业技术进步
在农村开发旅游业, 建设旅游景点, 可以很好的扩大旅游领域, 增强农村经济的发展, 还可以增强农业产业项目的旅游能力。想要发展农村旅游业, 就必须改变传统的农业种植种类, 引进观赏类植被, 引进一些先进的科学种植技术, 这样就大大增加了农村旅游业的观赏类型。
提高农民收入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大力开发农村旅游事业, 可以把农民的性质从劳动类型转换成服务类型, 这样不仅提高了农民收入, 还提高了农民的个人文化水平和生活水平。另外, 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就要开发相关旅游项目, 就需要占用部分土地, 农民就会得到相应补偿收益, 还会有利于农民向市民转换。
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的步伐
国家大力发展新农村建设, 加大了对美丽乡村的建设, 大力发展旅游业, 可以促进农村进行景区化建设, 改善农村公共服务设施, 更有利于农村对环境的保护, 有利于美丽乡村的建设。
2 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发展旅游业的条件
乡村旅游业想要发展, 就必须解决一些现实困境, 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大力支持。政府需要与开发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配备先进旅游设备, 改善乡村基础条件, 还要引进专业人员, 提高旅游服务水平。乡村旅游业想要发展, 就必须对当地特色文化进行提炼整合, 运用更多的宣传途径推广。乡村特有的文化就是技艺和民俗习惯, 可以把这些都统一起来进行创新和保护, 对主要的民俗文化进行推广, 这样还能对中国文化进行传承, 对促进乡村繁荣和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都很现实的意义。
乡村旅游业想要发展, 必须考虑产品、基础设施、人员和模式的因素, 因此就必须采取五个方面的措施:创新旅游产品、提高进本设施建设、培养专业人才、统一管理模式和塑造品牌模式。这样在乡村振兴战略前提下, 才能更好的发展乡村旅游业。
3 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对于乡村旅游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 没有树立独特品牌形象
在乡村振兴背景的影响下, 乡村旅游业也取得很多成绩, 不过还存在很多问题, 他们综合起来没有一个完整统一的规划, 基本属于分散性开发, 没有统一性布局, 还有旅游项目没有明确主体, 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建设水平落后, 重复建设严重, 旅游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不足等。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 很难将乡村旅游塑造出独特的品牌形象。
乡村旅游产品缺乏特色, 同质化特点严重
现在大多数乡村旅游项目都很相似, 处于比较低级的发展水平。旅游产品单一, 普遍以农家乐和民族菜品, 农村的旅游活动多数采以采摘, 观赏和钓鱼为主, 在传统农民活动中的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涉及的活动很少。在旅游特色产品销售上面还是普遍的自产自销模式, 这是一个很初级的状态, 没有创新出具有民族文化特色, 适合旅游类型的产品。
在乡村旅游管理方面缺乏专业人才, 旅游项目没有创新性
从乡村旅游业的发展现状看, 旅游业发展不足的原因还有没有创新项目出现, 一直保持老套的农村旅游项目。总体来说, 还是由于专业人员极度缺乏, 乡村旅游业想要健康的发展下去, 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很大。不过目前的状况就是人才需求和人才培养不成正比, 在专业人次培养上没有统一、专业、系统的培训机构, 从业人员基本是本土人员, 专业培训没有深入到农村, 造成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偏低。
4 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旅游业发展的途径
大力发展生态化旅游
想要乡村旅游更好的发展, 就必须开发更多的发展空间, 而乡村文化作为旅游发展核心, 更是组成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部分, 这就是一个好的发展方向。因此要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特色, 根据市场需求, 重点宣传特色文化和地理优势, 创新一些丰富多彩和特色文化鲜明的旅游产品, 发挥出农村特有的生态和文化资源优势。重要的是要解决交通问题, 改变周围道路建设等问题, 在条件符合中, 加快发展生态乡村旅游文化建设。
积极开发乡村休闲观光农业
利用农业景观资源和生产条件, 发展观光休闲旅游的方式就是休闲农业, 这是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形态, 休闲农业的特点包括深度开发农业资源的潜力、改变农业发展结构、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和增加农民收入。我国历史上就是一个农业大国, 农村土地广阔, 最具自然风光,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 可以更好的利用农村特色建立新型的旅游项目, 努力发展休闲农业, 让游客可以在游玩过程中集观光, 采摘和体验耕作活动于一体, 这样就会更加满足他们了解农民生活和更好享受乡土情趣的需求, 除此之外, 还需要配套建设相应的住宿和度假项目。乡村休闲就是充分利用农业生产过程, 农民生活和农村生态, 利用一些先进科学手段, 给消费者提供全面服务。
开发乡村景观农业
乡村旅游项目包括了景观农业项目, 这个旅游方向的发展, 体现了乡村旅游业在不断创新。这个项目主要是保存农业体验, 以田园风光为基础进行开发, 设计建设出具有农村特点的景观, 从而使乡村旅游更具特色。
升级农产品为旅游产品服务
依据乡村振兴战略, 不断增加乡村旅游的产品, 打造出具有乡村特色的新业态, 按照不同主题来打造乡村旅游目的地和精品旅游路线, 建设具有乡村特色的民俗和养生基地, 提供不同的旅游产品, 增加更多新型服务。同时对农村一些珍奇农作物进行开发和创新, 这样就能提高旅游的看点和观赏价值。
5 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发展旅游的保障措施
政府部门大力支持
在乡村旅游发展中, 政府要持有大力支持的态度。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 每个地区都要保证乡村旅游能够良性的发展下去, 相关部门应该结合起来, 制定出相关的制度, 对地区旅游业进行统一管理和统一开发。相关部门要保证对乡村旅游的用地, 财政和扶持政策实施到位, 对税收优惠政策进行落实和监管, 放宽支持乡村旅游业的经营主体条件, 对一些相关手续能简化处理。
解决资金短缺问题
乡村旅游战略政策的制定是乡村旅游业发展的依据, 更带来了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机会。但是, 在乡村发展旅游业, 需要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而当下乡村旅游业存在一个现实问题, 就是在资金方面的投入不足, 这就需要在政府的支持下, 大力招商引资, 增加个人投资项目, 加快农村融资, 对乡村旅游建设中资金不足的问题尽快解决。
加大对专业人员的培训
在乡村发展旅游业, 就要认清乡村经济发展落后、基本设施不完善和缺少专业人员的现实。专业人员缺乏导致的后果是从业人员旅游服务意识欠缺, 这个因素很不利于旅游业的发展, 因此想要发展旅游业, 就需要加大对专业人员的培训, 可以利用农村本土人员进行就地培训, 组建一批高素质的乡村旅游服务队伍。
6 结语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发展乡村旅游业, 就需要充分把乡村中的自然风光、特色文化和特色农作物结合起来, 把乡村旅游内容丰富起来, 尽可能的发掘可发展项目, 实现乡村旅游的观光价值和文化传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