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的文本分析范文(通用6篇)

实用范文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更新时间:2024-01-22 14:01:58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小说的文本分析范文 第一篇

一封给御史韩的信

目前我心情不好想念岳阳,身体想晕机让我卧床。

过河时,韩国注意到他的品行有多好,经常在洞庭湖东张西望。

天鹅飞得离太阳和月亮很远,槭树叶变红了,秋天衰落了。

忠县弟子聚集跟随北斗七星,有的骑独角兽,有的骑凤凰。

莲花般的旗帜被烟雾淹没,潇湘的倒影飘向涟漪的方向。

星宫中的仙人王沉醉在玉液中,羽毛稀少,不在近旁。

我听说他好像是以前的红松,恐怕更像是汉初的韩国张亮。

那时他是刘邦的首都,长安的首都,心之所向心之所向并没有改变精神健康。

这个国家事业的成败在于袖手旁观,厌恶枫香的腐臭味道。

邰司马迁认为,周楠自古哀叹,他希望自己像南极最老的人长泰,永昌。

为什么品德高尚的人被江湖隔开,他怎么能把他送上未央宫?

[原注]: 1。明明:意思是韩逃出生天了。2.羽人:穿羽衣的神仙。3.幕布没有变:幕布原本指的是帐幕,指的是求国之心。

[翻译]:

目前心情不好是因为想岳阳,身体想奋飞。疾病迫使我卧床休息。

河对岸的韩风注意到他的人品有多好,经常在洞庭洗脚,四处看看。

天鹅在太阳和月亮之间的天空中高高地飞翔,绿色的枫叶变红了,秋天的霜落下了。

御景山的小仙女们都聚在一起跟着北斗,有的骑着麒麟,有的骑着凤凰。

莲花般的标准被烟雾淹没,潇湘的倒影随着波浪荡漾。

星宫里的神仙沉醉在玉液里,穿羽衣的神仙稀缺,不在身边。

听说他好像是以前的红松子,恐怕更像汉初的韩国张亮。

当年他以刘邦坚业建都长安,运筹帷幄之心不变。

我们敢坐视国家事业的成败吗?如果我们讨厌这个世界,我们宁愿吃枫树。

太史公留在周南,自古以来就有遗憾。希望他像南极长泰永昌的长寿。

为什么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远离江湖,怎么能安置在未央宫?

【赏析】:这首诗属于游仙诗范畴,空泛含蓄,反复吟诵才能欣赏。诗的前六句是第一段,写韩远在洞庭,日月变化,思想越来越好。《玉京》六句是第二段,写朝廷小人得势,贤者不在。指出韩已被免职并离开国家。第三段六句“如闻”,写韩被罢官的原因,并与相提并论,歌颂他的崇高和才华。最后四句是第四段,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希望韩再次走出来,为国家做贡献。

诗词细致入微,写得含蓄曲折。风格清新、激情、有力。

小说的文本分析范文 第二篇

[4]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已经进入了许多人的生活。去年,我也有了一台电脑,给我带来了很多便利,拓宽了我的知识面和眼界。电脑分为三个主要部件:显示器、主机和键盘。显示器是一个大屏幕,就像电视机一样,显示各种图标。主机是电脑的“心脏”。它有两只眼睛,一只大一只小。一个启动程序,另一个重启程序。最大的贡献是键盘,里面有26个英文字母,4个方向键,10个数字和一些不可缺少的功能键。他们坚守自己的岗位,为主人服务。电脑还有一条小尾巴,就是鼠标。鼠标是用来发布指令的,显示器会服从它的指令。这就是电脑的神奇功能。

电脑虽然硬,但如果遇到它的克星——电子病毒,后果不堪设想。但是如果你能打开杀毒软件,病毒就能被消灭,就像给病人吃药一样。

我的存钱罐

在我的桌子上,有一个精致华丽的存钱罐。那是一只外表可爱的顽皮小猪。

这只小猪外表很酷,穿着金色的裙子,总是面带微笑,仿佛在迎接远方的客人。它的身体是直的,但有10厘米高,四肢几乎与身体相连。它看起来像一个美丽的公主,因为它穿着一条长裙来遮盖它的下体。

它的头顶有一个洞,但直径2厘米,呈圆形。这是什么?哦,钱放在这里了。看猪脚的底部,有一个像头顶一样的洞,这是“掏”出来的钱!

妈妈总是期望我养成不乱花钱的习惯。小猪帮我妈妈实现了这个愿望,我开始学会把平时不用的钱存起来,这样就不会乱花钱了。

每当我需要钱买一些理解用的文具时,猪就会高兴地摇着屁股,钱就出来了,仿佛在说:“快去吧,你忍不住要买理解设备。”但是当我买了一些不重要的东西的时候,我好像听到小猪说:“怎么了?”又花钱了?_

现在,我已经养成了存钱的习惯,当然还有小猪的贡献!

苹果是一种常见的水果。它胖乎乎的,浑身都是红色的收获。苹果是一种生长在北方的水果。成语“硕果累累”就是指它。

开花的苹果树和落叶树可以达到15米的高度,在栽培条件下一般为3-5米高。树干为灰褐色,表皮不规则陈旧,枝条光滑。叶序为单叶互生,卵圆形至卵圆形,叶缘呈锯齿状。由于各地气候不同,苹果的花期差异很大。一般4-5月份,每个花芽中有3~7朵花,中心花先开。伞形花序,花瓣白色,芽中粉红色,雄蕊20,花柱5。苹果树种植2~3年开始结果,果实为核果,颜色和大小因品种而异。

苹果喜欢清淡、微酸性到中性的土壤。已知的苹果品种有7500多种。改良品种:“红星系列”、“红富士”、“乔纳森”等。除了新鲜品种,还有煮苹果。因为苹果的果酸有保湿作用,适合烘焙。

苹果含有大量的果胶,可以降低胆固醇和坏胆固醇,控制哮喘等疾病。苹果营养丰富。它含有维生素A、C、E、蛋白质、脂肪、柠檬酸、磷、钙、锌、钠等多种微量元素,具有补脑养血、安眠、滋养灵魂、润肺养心等多种功效。

小说的文本分析范文 第三篇

尤利(排场背后)

奢华和炫耀的背后

[原件]

鱼很漂亮(1),

②巨鲨。

先生们有酒,

目的还有很多。

鱼很漂亮,

鱿鱼(3)。

先生们有酒,

很多和目的。

鱼很漂亮,

鱿鱼(4)。

先生们有酒,

目的和拥有。

有很多东西(5),

维其贾谊(6)。

事情的目的没了,

伊凯(7)。

里面有东西,

d当矣(8)

[注释]

①李:“落”,遇,而落。刘:一种竹制的捕鱼工具。②昌:鱼的名字。③粉丝:鱼的名字。李:鱼的名字。④颜:鱼名。⑤更多:意味着一切。(6)薇姿:因为这个。(7)凯:报纸品种齐全。(8)时间:及时。

[翻译]

鱼钻进了鱼篓,

有鲶鱼和鲨鱼。

绅士厨房里有酒。

这种酒味道醇厚而丰富。

鱼钻进了鱼篓,

有蛇头,有蛇头。

绅士厨房里有酒。

丰富醇厚。

鱼钻进了鱼篓,

有鱿鱼和鲤鱼。

绅士厨房里有酒。

这酒味道醇厚,应有尽有。

食物很多。

都是好吃的。

食物尝起来真的很美。

品种真的齐全。

食物里什么都有。

都很时尚。

[欣赏和欣赏]

他说,可以肯定的是,古代能吃鱼的人都不是普通平民。即使按今天的标准,能吃到鲵、鲨鱼、鲶鱼、黑鱼、鲶鱼等鱼类的人也不多。再加上酒多,普通人拥有和享用都负担不起。

品种齐,数量大,可见宴饮的规模。突出这两个指标,标志着一种价值观念:以奢侈品为外包装,炫耀财富、地位、身份,以为能赢得人们的尊重。

其实效果正好相反。虽然宴饮主要是社交仪式。但是人们也可以用它作为在社交场合炫耀的手段。豪华的外表只能让虚荣的人羡慕,只能让怕穷的人瞪大眼睛。所有聪明人都知道,浮华的外表下是一年的空虚爱情和腐朽的灵魂。就像骄傲如孔雀一样,我想炫耀我的外套的美丽,却不知道在炫耀美丽的同时,我也暴露了自己丑陋的屁股。

这是一种非常聪明的用冰冷的眼神看浮华世界的方式,暴饮暴食。让他引以为豪的是他的奢侈,他的有钱,他的“洒脱”。在向世人展示这一点的同时,他也在展示自己贪得无厌、空虚无趣、虚伪狰狞的嘴脸。当一个人向世人吹嘘自己的背景有多么强大的时候,也说明了自己的无能和恶毒的野心。当有人试图用化妆品包装自己时,人们总是怀疑有什么丑陋的东西需要遮盖。

小说的文本分析范文 第四篇

一、文本分析的意义

二、文本分析的宗旨

在这里,我们应当警惕文本分析的下列两种方式:其一是我们在“_”前常用的大批判方式,其二是在科学论文中常用的推理和归纳、分析和综合的逻辑方式。

科学论文常用的是推理和归纳、分析和综合的逻辑方式。在过去的中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常常将全文分为几个段落,段落有段落大意,将几个段落的段落大意综合起来,则成为全文的主题思想。这用的是归纳法。段落大意不是文本中原来就有的,而是我们归纳出来的;主题思想也不是文本中原来就有的,也是我们归纳出来的。在形式上,分段又像分析,主题思想则是综合。实际上,这种归纳的方式恰恰忽视了文本本身,好像整个文本都是为了一个最终的目的――表达主题思想,读者记住了这个主题思想,就等于掌握了整个文本的内容。做个不恰当的比喻,这就好像看到了一个女人的一头秀发,不是前后左右地观察、欣赏,而是首先将其分为几个部分,然后一个部分、一个部分地抓拢起来,用头绳扎成一个小辫儿,这个小辫儿就是这个部分的段落大意;然后再将几个小辫儿扎在一起,成为一个大辫子,就是主题思想。这样的结果怎样呢?我们感受到的不是这个女人的一头秀发,不是这头秀发的整体美,而只是一个大辫子。推理的方法,也是在科学论文中常用的,但我认为,在文本分析中要慎用或者尽量不用,因为文本分析的根据全在文本本身,脱离文本仅仅由读者自己做出的推理判断常常不合理。例如,鲁迅《祝福》中的鲁四老爷是个地主,但我们却不能按照我们对地主的理解推论出他的思想和性格,因为他的思想和性格都是在小说文本的描写中表现出来的,我们的推理未必可靠。总之,文本分析不是科学论文,不能用逻辑推理的方式。文本分析不是为了综合的分析,它是将文本更充分地展开的方式,是使文本以更加丰富的形态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方式。文本分析只是为了分析,而不是为了综合。

三、文本分析的要素

文本分析牵涉的面异常广,为了方便,人们常常直接根据文体的特征对一个文本进行分析,例如,根据小说的特征分析小说,根据诗歌的特征分析诗歌,根据戏剧的特征分析戏剧,根据散文的特征分析散文,但这常常将异彩纷呈的不同文本放在几个固定的框架中,不利于更具体地阐发文本本身的丰富性,也不利于更深入地开掘文本本身的思想内涵。它实际是将文本分析当成了学习某些文艺理论教条的工具和手段,从而丧失了文本分析自身的作用和意义。文本分析分析的是文本,文本就是用语言文字构建起来的一个作品,因此文本分析的内容应该建立在语言文字的各种基本功能的基础之上。有了这些基本功能,文本才不再是一堆死的文字,而成为一个活的机体。按照我的理解,它主要有下列几种要素:音、形、义、情、意、理、时、空。

文本中的每个字都有其音,也都有其形,文本中每个字的音和形结合起来又都有其义,所以音、形、义是文本中每个字所同时具有的三种主要功能。中国语言文字的这三种主要功能以其相互结合和转化的形式表现世界上各种真实的、想象的和虚幻的事物的特征,因为世界上各种事物都是通过人的感觉而呈现在人的意识之中的,是以音、形的形式作用于人的感觉并在人的意识中形成其义的概念的。因此,音、形、义是语言文字的三种主要功能,也是由语言文字构成的整个文本的三种主要功能。在文本中,音构成了文本的音调、节奏和旋律,使文本具有了音乐的功能;形构成了文本的自然景象、社会环境和人物形象等,使文本具有了美术的功能;义则构成了可以称之为思想内容的整体的意义结构。在这里,音、形构成的是形式,义构成的是内容。实际上,在文本中,形式和内容又是分不开的:此形式是此内容的形式,此内容是此形式的内容,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

不论是音、形、义,还是情、意、理,在文本中都不仅是构成时间和空间的要素,同时字词也都处在由自身创造的时间和空间中,这正像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共同创造了时间和空间同时自己也在它们创造的时间和空间中一样,而整个文本开拓出来的就是一个浑然一体的时空结构。那些堪称为伟大作品的时空结构,又是与整个人类社会、整个宇宙相贯通的。因此,时空因素在文本分析中应该占有一个特殊重要的地位,不应该被忽略。

小说的文本分析范文 第五篇

“漫话漫画”是《羊城晚报》时评专版一个稳定的专栏,也是当前“时评热”下《羊城晚报》推出的一档令人耳目一新的评论专栏。从《_》到地方晚报,借用漫画传播信息的范例可谓不少。但将漫画精心打造成一个专栏,而且稳定地放在时评专版的显著位置,这在全国都还是个特例。这也反映了“广东人敢为天下先”的优点。“漫话漫画”专栏的开辟,是《羊城晚报》传播理念上的一次创新。下文,笔者将对其进行文本分析,予以论证。

“漫话漫画”反映了新闻传播形式上的创新。“漫话漫画”采用漫画+漫话的形式,针对当前媒体报道的一些有意思事件,阐释现象背后的道理。图文并茂,彩色图片,漫画形象夸张,漫话叙评精练。作品貌似从漫画册中随意摘取的片段。但衬在整个时评专版中;与首席评论、每日一句、草根看台、来论选登、甲方乙方、世相深看、一得之言等评论形式相融合。成就了版面评论组合方式的精心策划与创新。试想,这样的评论版面不更易于让受众感觉到清新、幽默、直观、耐人寻味吗?

漫画选取的一般都是“小事”(多是社会新闻的选摘),但反映在版面上又是独特而清新的,受众理解时心情放松,理解后情感激荡。有助于受众理解后有效记忆,产生附带的价值观念影响,可谓小视角透视大智慧的力作。如20_年3月12日,民工“自驾”,讲述的是江西一群民工过完年后。打算从江西瑞昌返回温州上班,因为买不到火车票,为了省320元一张的汽车票,他们选择了自驾车,这13对民工夫妇组成摩托车队浩浩荡荡地行驶了25个小时。这样的信息呈现在读者面前,已是情感复杂,几句漫话更让人深思:“如果算是一种壮举,那么壮举前面最好加上两个字:‘无奈’。有管理者说,这样不安全。但对民工来说,无钱买票又难,安全也就置之度外了。这样的壮举,让人感动,更让人心酸!,再如“秸秆放倒证”和“护富办”等,除了幽默、娱人身心外,还隐含着睿智的讽刺意味,令人深省。

“漫话漫画”反映了传播理念上的归位。从传者至受众为中心的转变,是传播理念上的回归。我国著名的新闻学家、新闻教育家王中教授曾提出“读者需求论”,他认为办报人要有读者观念。报纸要根据读者的需求来办。《羊城晚报》是广东乃至全国晚报见证传播理念回归的典范。“漫话漫画”是其践行新闻本位观的一个具体而细致的展现。笔者认为,“漫话漫画”反映的传播理念的回归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在情感接受上寻求传受共鸣。“漫话+漫画”的时评方式,形式新颖,匠心独具,容易拉近受众与报纸的情感距离。有了先前的情感铺垫。受众很可能耐心阅读报纸内容,传播效果自然增强。再有,漫画夸张而形象,漫话言辞精练,感情充沛,两者有效融合,受众在忍俊不禁下容易琢磨字里行间的深意,达到传受双方的情感共鸣。如20_年8月2日的“男人当人节”,谈论20_年8月3日上海50多家企业为男人们放了一天假。庆祝他们的“八三男人节”,娓娓道来,提议男人们需要放假适度减压:再如20_年2月9目的“呼噜委员”,谈论云南省政协十届二次会议开幕式上,与会的两名委员竟然睡觉。“闭着眼开会,睁着眼怕要说瞎话。委员呼噜。就是对公众忽悠”,这样的漫话评价。不正合受众之意吗?

再次,在传播理念中表现人文关怀。“漫话漫画”选取新近媒体报道的有趣事件予以评论。多是对消极事件的批评和对弱势群体的关切,表现出强烈的人文关怀。一如民工“自驾”,借农民工骑摩托车长途跋涉回工作地的事。反映了农民工处境的困难,强烈呼吁全社会关注农民工;高考战场“裸考”,反映了没有加分、单凭考试成绩入学的同学受到的不公待遇,言语间透露着对考试制度不公的隐忧。

_在视察《_》时说,必须不断改革创新。按新闻传播规律办事,才能把握住舆论的主动权,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漫话漫画”在传播理念上的回归,是媒体遵照新闻规律办事的结果,是传播理念上的一次创新,是尊重与维护人民利益的有益尝试。

“漫话漫画”丰富了对新闻价值的理解。判断事件是否符合新闻和衡量新闻价值大小的标准,即真实性、时新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和趣味性。这被称为新闻的六要素。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公众认知水平的提升,公众对于新闻价值的理解也在潜移默化中发展。据一份可靠的调查报告显示,公众对于时政新闻的关注度普遍降低,而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时政新闻则是公众关注的焦点;近年来,高收视率和充斥报纸版面的娱乐、体育节目也从侧面反映了社会公众对于媒介价值判断的变化。媒体如何寻求传播理念的创新,是媒体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步骤,是媒体保持持久影响力的必修内功。

《羊城晚报》在传播理念的创新中大做文章,以“真知影响人生”为根基,在内在外扩展成一种强大而持续的媒介文化。“漫话漫画”在此文化氛围中充分展现了《羊城晚报》新闻传播理念的创新。笔者将此种创新。总结为“小事”价值观。

小说的文本分析范文 第六篇

关键词:文本分析模式;功能翻译理论;源语文本分析;功能;翻译目的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_)32-0216-02

克里斯蒂安・诺德是德国功能派第二代的代表人物,她在1988年出版了《翻译的文本分析模式:理论、方法及教学应用》(以下简称《模式》)。她的功能翻译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她的老师卡塔琳娜・赖斯的影响。此外,德国功能学派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理论还包括汉斯・弗米尔的目的论,其核心思想是翻译目的决定翻译过程。赫尔兹-曼塔里的翻译行为理论也是功能学派理论之一,她认为翻译是一种“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设计的复杂行为”[1]。

《模式》中提出的文本分析模式始终是以翻译为导向的,即无论是对源语文本的文内因素还是文外因素进行分析,都要紧紧围绕翻译功能。虽然诺德在《模式》中提出的关于文本类型和文本功能的理论与赖斯、弗米尔和赫尔兹-曼塔里的理论大有相似之处,但是她的功能翻译理论最大的不同在于她更加注重分析源语文本的特点。

一、诺德的功能翻译理论

诺德深受德国功能主义的影响,她认为原文和目标文本首先是 “忠实――自由――对等”的关系。通常人们都期望翻译能够“忠实”地再现原文的所有相关特点,并且期望源语文本和目标文本对等。人们习惯将对等概念等同于忠实概念,所以不遵守对等标准的目标文本在原则上被认为是不恰当的翻译。因此,逐字翻译和直译在严格意义上来说都不算翻译,因为它们“过于忠实”地再现了原文的特点。另外,改译、自由重写和意译同样不被视为翻译,因为它们对原文处理的自由度太大。“源语文本和译入语文本之间的功能对等不是一成不变的原则,而是由译文目的所决定。”[2] 因此,在翻译中译者往往会因过分注重翻译目的而背离原文,为了避免这种现象,诺德提出了“功能加忠诚”的概念。

“功能加忠诚”理论是诺德针对赫尔兹-曼塔里的翻译行为理论提出来的。曼塔里认为文本只是实现交际功能的工具,它必须完全从属于其目的,由此,她认为在翻译中目标文本可以完全脱离源语文本。然而,诺德对此并不认同,她认为“没有源语文本,就没有翻译”[2]。诺德注重对源语文本功能的分析,认为译者在了解源语文本功能的基础上,能够“将该功能与委托者所要求的目的语文本在目标文化中所预定的功能相比较,去除掉源语文本中那些没有用的成分”[2]。尽管“功能”对翻译过程起决定性作用,但它并不是唯一的因素。除去原文,译者还应该对目标文本的环境负责,对翻译的发起人和受众负责,译者的这种责任就称为“忠诚”。

二、翻译导向的文本分析模式

不同的翻译目的需要不同的翻译方法。翻译导向的文本分析能够帮助译者理解源语文本的功能及特点,该模式能够同时为翻译研究、翻译教学及翻译实践提供理论框架。《模式》的理论基础是语篇语言学和文本类型理论,该模式注重源语文本的分析,而原文分析包括文内因素和文外因素。

(一)理论基础――语篇语言学和文本类型理论

语篇语言学又称 “‘语篇分析’或‘篇章分析’”[3],其核心思想“语篇是一种交际活动,可以通过语言的和非语言的因素来实现”[2]也是诺德的文本分析模式的核心概念。翻译通常发生在交际情景中和语言单位基础上,诺德将此处的语言单位称为“文本”:源语文本和目标文本。

罗伯特・博格朗和沃尔夫冈・德雷斯勒将语篇称作“交际事件”[4]。作为交际事件,其必要条件是情景,情景是在固定的时间和空间里由至少两个交际参与者组成,他们能够并且自愿为某一目的借助语篇彼此交流。语篇是一种交际行为,因此,交际功能不仅是语篇的基本组成成分,它还能决定语篇的生成。

赖斯早在1971年就提出了她的翻译导向的文本类型理论,在卡尔・布勒的语言功能“工具模式”的基础上,她区分了信息文本、表情文本和诉求文本。赖斯和弗米尔注重以功能为基础的文本类型,他们认为通过将源语文本归入某种类型的文本,译者可以决定在目标文本中要实现的功能对等层级。事实上,只有在译文目的要求源语文本和目标文本之间实现对等的前提下,文本类型才能为翻译策略的选择提供依据。

(二)源语文本分析的要点

交际功能决定文本性,而文本的语义和句法特点都应该从属于交际功能。只要能实现交际功能,接受者甚至可以把语义不连贯的话语当作文本。原文中交际情景的因素决定交际功能,这些因素是文外因素。此外,与文本直接相关的因素是文内因素。

概括说来,诺德的文本分析模式中源语文本分析的文外因素包括发送者、发送者意图、接受者、文本媒介、交际场所、交际时间、交际动机和文本功能。

分析文本发送者信息在于获知发送者意图。发送者意图决定了目标文本的结构、内容及形式,此外,它与忠诚原则有很大关联。由于源语文本和目标文本的接受者的情景往往不同,在翻译中对这些因素进行调整也格外重要。文本媒介有口头形式和书面形式,总的说来,文本媒介决定了接受者对文本功能的预期。交际场所包括文本创造和接受的场所。语言在用法和规则上随着时间的流逝历经了很大的变化,所以对交际时间的分析也有必要。在原文分析中,译者需要对比源语文本与目标文本制作的动机,从而找出动机的差异对翻译决策的影响。文本功能因素分析文本试图实现的交际功能,由此,译者能够理解源语文本特有的功能,从而选择相应的翻译策略。

除了文外因素,原文分析还包括文内因素:主题、内容、前提、构成、非语言因素、词汇、句型结构和超音段特征。

“赖斯用一个问句囊括了主题和内容两个因素:文本发送者讲了什么?”[2]前提在此处指语用的或情景的前提,说话者往往假定一个前提条件,并且认为听话者清楚它。文本构成包括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宏观结构有章节或段落等,而微观结构通过句法结构、词汇衔接和超音段特征来标识。非语言因素包括面对面交流中的副语言成分(如手势)和书面文本中的非语言成分(如图表和商标),有时,非语言因素在传递信息时甚至比语言文本更有效。主题和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词汇的选择,而词汇又反映了文本的意向性、读者取向和文本功能,此外,词汇还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句型结构的分析包含“句子的建构和复杂性、主句与从句在文本中的分布、句子长度和为保持文本连贯性的连接手段”[2]。在书面文本中,超音段特征由斜体、加粗体和括号等视觉方式表现出来;在口头文本中,超音段特征由调位强度、转调、音高和响度的变化等听觉方式表达。

三、实用意义及存在的问题

诺德提出翻译导向的文本分析模式是着眼于译员培训的,该模式以功能理论为基础,对于“译员培训最有应用价值的三个方面是:翻译纲要、源语文本分析及对翻译问题的分类。”[2]

“翻译纲要”来源于德语bersetzungsaufrag,亦可译成“翻译任务”或“翻译指导”,它多含有职业翻译的意思,指翻译发起人对翻译提出的要求。“翻译纲要应该明示或暗示地包含以下内容:预期的文本功能、 译文接受者、文本接受时间及地点、文本媒介和文本制作或接受的动机”[1]。译者只有清楚地分析了翻译纲要,才能了解翻译目的,从而做出相应的翻译决策。

原文分析可以决定翻译的可行性、原文中的哪些信息与预定的译文功能相关及应采取的翻译策略。此外,对原文功能与翻译目的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决定原文中哪些信息应该保留,哪些要根据译文的功能进行调整。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会不可避免地遇到翻译问题,诺德认为在翻译教学中,首先应该区分翻译问题和翻译困难,翻译问题是客观的,与译者的翻译能力和工作环境无关,它包含“语用、文化、语言和文本方面的问题”[2]。翻译困难是主观的,取决于译者个人的知识能力、翻译目的及翻译工作条件。在翻译教学中要对翻译问题做系统的研究,通过让学员在翻译过程的最初阶段认识到翻译问题,该模式可以使教学工作更加高效地进行。

推荐阅读:

物业绿化修剪服务简报范文(共25篇)

地产工地开放日通稿范文(推荐46篇)

食品抽检异议审核结论范文(通用6篇)

政策下乡送温暖简报范文30篇

委托纠纷上诉状范文(合集12篇)

最新健康餐厅创建方案范文(通用12篇)

标签: 范文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