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文化小镇调研报告范文(必备10篇)

实用范文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更新时间:2024-01-30 10:36:08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侗族文化小镇调研报告范文1

一、xx县xx村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XX村概况

XX村座落在民权县县城的东北部,与县城相连,距县城22公里,距镇*所在地1公里,公路从村中穿过,地理条件优越,全村总面积为13*方公里,辖8个自然村13村民小组,713户人,全村可用耕地3024亩,水面面积50亩,20_年人均纯收入4200元,村群众经济收入达4万元,全村共有65名党员,设一个党总支,二个党支部,下设11个党小组,村级组织健全。

(二)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做法

1、精心谋划,科学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

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群众参与,科学编制,坚持标准,逐步到位”的原则,设定好新农村建设的规划。

2、理清思路,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利用X村地处城郊的地理优势,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加强群众资产的管理,着力抓好经济发展,农村经济和村级群众经济稳步发展。一是发展特色农业,现代农业和效益

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用心引导村民发展优质粮食作物,大棚蔬菜、瘦肉型生猪等农产品,并不断扩大大棚蔬菜种植和家禽家畜养殖规模,如司庄、梅山、黄村、仰村八个村民小组利用毗邻城区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蔬菜种植,建立了占地800亩的大棚蔬菜基地,为城区居民带给新鲜蔬菜,菜农收入稳步提高。二是用心发展种植草莓、甘蔗基地400亩和农村种类中介服务组织,扶优做强农村经济发展思路,带动村民用心发展生产,增加收入。三是用心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输出工作,增加劳力经济收入。

3、整合资源,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X村坚持把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农民生产生活中最紧迫的实际问题入手,应对农村行路难,饮水难,灌溉难、看病难等“热点难点”实际问题,村两委干部用心争取上级平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村民也自愿捐款,多渠道筹措资金,抓好基础设施建设。

4、建立机制,切实加强新农村建设领导。

按照林七乡党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成立了新农村建设领导组,X村总支*王继思为组长、村委会主任王继祥为副组长,两委村干部为成员,村文书为信息报道员。并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专题研究新农村建设工作,真正构成了“市指导、县组织、乡镇主抓、村实施”的良好氛围。

二、X村新农村建设的一点成效

1、实事求是,量力而行。

从X村的实际出发,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和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制定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措施时,既按照新农村的标准严格要求,又切合村情实际、切实可行,不增加农民负担,不做形象工程和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正确处理阶段性目标和长远性目标的关系,既量力而行,又尽力而为,打好基础,分步实施。

2、整体推进,突出重点。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X村下辖8个自然村,一方面既按照统一部署,统一规划,整体推进;另一方面,又从解决好农民关心的具体问题入手,找准突破口,根据当前的资源和工作力量,突出每个阶段的工作重点,分步实施。

3、干群关系得到必须改善。

以前乡镇干部及村干部下农村入农户时,是“要钱要命”,而此刻是“送钱送物”。

三、X村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启示

1、徐村党员干部和农民中尚有较为严重的“等、靠、要”思想。

该村党员干部虽然对新农村建设的20字方针很清楚,但是说起如何结合实际推进工作,多数人却表示要等上面布置;多数农民也没有把自己摆进去,表示“上面要干啥就干啥”。部分村干部认为提不提新农村建设,对抓建设促发展没有区别。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以农村为载体、以农民为主体来进行的,这证明X村部分农村党员干部还存在思想不够*,不够开拓性,创新性地去开展工作。如此看来,X村两委领导班子尤其是村平和村委会主任的素质高低,必须程度上决定着该村新农村建设行动的成败。

2、农村小型基础设施投入少问题。

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实行一事一议制度,但由于各种原因,一事一议较难统一农民的意见,使得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成为目前农业投入方面的一个薄弱环节。

3、村民文化素质不高,对科技应用的不够

实践告诉我们,要想使农民富起来,使他们成为新型农民,不加大科教的投入力度,不注重农村的卫生事业、法制教育是不行的,没有高素质的有文化、懂科技、会经营、善管理的农民,增加农民收入是十分困难的。因此,我认为要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用5—10年的时间,建立培训示范基地,培养一些精通种植业、水产养殖业、畜牧特产业等技术能人,让每一个农户至少要有一个懂技术的明白人,要以乡、村为单位做好非农业的专业技术培训。

侗族文化小镇调研报告范文2

近年来,x xx 县乡村旅游业发展强劲,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富民产业,成为农村经解 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源泉。为全面了解 x xx 县乡村旅游发展入 情况,近期,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组织力量,深入 x xx 县相关单位和乡镇,选择南安阳、润城、横河等乡村旅游典型村镇,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x xx 县旅游产业的基本情况。

x xx 县是典型的型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煤炭枯竭后靠什么产业来接续?在深入调研,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县委、县政府形成了“一产抓蚕桑,二产抓陶瓷 ,三产抓旅游”的发展思路。把旅游业作为产业转型的重点,利用煤炭产业积累的财富加大旅游产业的开发建设力度。其旅游业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 1 、积极探索阶段。

上世纪末,县委县政府力排众议,支持皇城村依靠煤矿企业的资金支撑,依托皇城古村落丰富的文化和周边优美的田园风光,着手开发皇城相府。改善交通设施,整治周边环境,经过不断的努力,皇城相府景区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家 一跃成为国家 A 5A 级景区,经济效益一年一个新台阶,标志着 着 x xx 县旅游业的发展迈出了全新的步伐。

2 2 、全力推进阶段。

皇城相府景区的成功开发使 使 x xx 县看到了旅游产业的巨大发展潜力,县委县政府积极鼓励引导煤炭企业投资建设景资 区,促进了旅游产业的大发展。竹林山煤矿累计投资 0 10 多成 个亿开发建成 A 4A 级蟒河景区,阳泰集团斥资开发了析城山使 生态景区,使 x xx 旅游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三大景区布局的雏形基本形成。

3 3 、整合升级阶段。

随着旅游业发展进入全民旅游和以个人游、自助游为主的新阶段,传统景点旅游模式与游客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之间的矛盾也逐渐显现出来。面对这一形势,为了使旅游产业的发展成果能够惠及所有居民,x xx 县大胆尝试,着重打造“悠然 xx ”品牌。大力推进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实施“乡村旅游、全域旅游、四季旅游、全民旅游”战略部署,实现由景区旅游到全域旅游的全面突破。

,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x xx 县形成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景区景点 8 18 处;旅游专业村 0 50 个、农家乐 2 1042 户、农业观光采摘园 3 13 家,涉及全县 5 15 个乡镇;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旅游商品企业 0 30 多个,已形成四大类、0 500 多个品种的旅游商品系列。3 20_ 年,获评“美丽”十佳旅游县;4 20_ 年被国家农业部、国家旅游局授予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称号;6 20_ 年,成为全国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之一。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县域经济发展最具

活力的动力产业。

二、x xx 县发展乡村旅游的主要做法。

(一)找准自身优势,明确发展定位。

xx 县拥有大量优质的乡村旅游。全县森林覆盖率达 xx% ,被称为“天然氧吧”;古城堡、古民居、古庙宇遗存众多,且规模大,品位高,时代序列完整,被誉为“全国民居古堡第一县”;南部蟒河镇、横河镇、河北镇山区的生态旅游开发价值极高,在整个晋东南乃至华北地区独树一帜;以商汤文化为核心的历史文化又给 x xx 增加了不少历史底蕴。

, 在立足基本县情的同时,x xx 县又根据旅游产业 发展的新趋势,明确提出了“围绕旅游做农业,围绕农民抓旅游”的转型思路,把建设以旅游为导向的美丽乡村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现富民强县的主抓手,提出了建成以农业旅游、文化旅游、生态旅游为主题,以皇城相府、蟒河、析城山三大品牌景区为核心,集农业观光、休闲、度假旅游于一体的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国际乡村旅游度假目的地的发展目标;并且针对不同地方制定相应的目标和工作重点。

(二)统筹谋划部署,典型示范带动。

x xx 县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统筹农业、旅游、安监、交通等各部门的力量,成 立了“x xx 县旅游产业发展领导组”、“ xx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领导组”,建立了联席会议机制,

明确了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对乡村旅游工作进行统筹谋划部署。

坚持规划先行。x xx 县编制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提出要打造“一心四区”,实施了“美丽乡村、田园从 城市,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发展战略。从 3 20_ 年起,启动了美丽乡村连片区建设,制定了“一带四区”连片区建设规划。“一带”即以东起磨滩、西至董封,串珠成链的美丽乡村休闲示范带;“四区”即沁河芦苇河明清古堡区、横河析城山山地景观区、蟒河生态休闲区、县 城周边郊野体验区。并明确了每个区域的发展目标和建设重点。为全县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科学的行动方案,使产业发展步入了科学化、标准化的轨道。

实施典型示范。x xx 县把北留润城片区 x xx 个村庄 x xx 平方公里作为先行启动区。投资 x xx 亿元,完成了 x xx 公里的车行道、休闲道路系统建设,x xx 公里沁河、樊溪河河道治理和x xx 个村民活动广场的改造升级;建设了 x xx 个森林公园、 xx处采摘园、x xx 个驿站、x xx 个观景台;打造了一批大地景观以及刘善 x xx 亩经济作物示范园、郭峪 x xx 套半亩园、史山林业教育基地、大桥休闲渔园等。通过这一先行示范区的建 设,带动全县上下对发展乡村旅游形成了共识,对建设美丽乡村充满了信心。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 从旅游业发展之初,x xx 县就将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旅游业大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交通方面,拓宽改造了八芹线、阳云线、阳杨线等干线公路,阳翼高速建成通车,开通了皇城相府连接晋阳高速的旅游专线公路、北留至九女仙湖旅游专线公路、西(凡)蟒(河)旅游专线公路。完成了贯通南部山区 6 6 个乡镇 103个村庄的磨董公路休闲旅游道路工程,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村村通”,全县村村通、户户通 总里程达到 0 3980 公里。

了 在县城周围,建成了 0 40 公里长的绿道休憩生态圈,把到 县城六大森林公园串联起来,辐射范围达到 5 35 平方公里。把 把 3 3 个乡镇 8 18 个村纳入了田园经济生态圈。

在通讯电力方面,大力实施农改造工程,新建和改造 1 1座 座 V 220KV 变电站、4 4 座 座 V 110KV 变电站和 3 13 座 座 V 35KV 变电站。开展移动络扫盲行动,实现了移动络信号全覆盖。改善广播电视络,覆盖率达到 95% 。

在新农村建设方面,发改、交通、农业、住建、环保等部门的专项资金捆绑使用,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集中使用、各负其责、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 原则,开展以清洁能源为重点的“四清一美”新农村建设,进行“五项整治”(垃圾污水整治、建筑立面整治、乱堆乱放整治、河道沟渠整治、农业废弃物整治)。全县乡村旅游示范村户户实现了“四通”(通路、通水、通电、通络通讯)、“四达标”(住

宿、餐饮、娱乐、卫生均达标),生产和生活垃圾、污水实行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

(四)制定从业标准,实行政策扶持。

为规范乡村旅游发展,x xx 县制定行业从业标准,规范了从业行为。针对乡村旅游中的农家乐、酒店、餐饮、休闲等主要消费环节的服务制定了规范和安全标准,出台了《 xx县农家乐( 休闲旅游)项目申报标准》、 《x xx 农家乐操作实务》、《x xx 农家乐特色游旅游指南》、 《关于优化服务环境、促进“农家乐”健康发展的意见》等,对农家乐宣传营销推介、建设审核、^v^、税费减免等相关的政策进行了梳理、简化和规范,健全了乡村旅游质量监管体系,完善了乡村旅游建设标准。

为鼓励农民兴办“农家乐”,他们对“农家乐”采取了直补,每户农家乐建成验收后直补 1 1 万元。仅去年以 来,县财政在这一项的投资就达到近 x xx 万元,拉动社会投资 x xx 多约 万元,带动每户农家乐年均增收约 x xx 万元。同时,灵活运用政策激励,把危房改造与农家乐建设相结合给予资金扶持,进一步激发了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以服务农户为主的 SYB (创办你的企业)创业培训,对全县农家乐、种植户、养殖户等进行创业意识、服务技能、经营理念、营销理念等专项培训。

(五)上下联动,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县委县政府连续两年以1 1 号文件来布局全县乡村旅游工作,5 20_ 年以 1 1 号文件发布了《关于加快以旅游 为导向的美丽乡村建设的指导意见》,x 20xx 年又以 1 1 号文件发布了《关于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在全县形成了支持乡村旅游发展的浓厚氛围,规划局、旅游局、公路局等单位各司其职,协作共建。

x 20xx 年,x xx 县开展了科级干部“结对帮建农家乐”主题实践活动,县直单位 0 350 多名科级干部进驻 x 5xx 个乡镇的x xx 个农户,帮助农民解决了大量的实际问题。x 20xx 年,全县第二批科级干部结对帮建农家乐共 x xx 户,已在全县 x xx 个乡镇全面铺开。在基层,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空前高涨,标准化的农家乐如雨后春笋 ,漂流、滑草等特色项目不断涌现,带动了山茱萸、木耳、蜂蜜、核桃等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及整个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六)大力宣传推广,打造“悠然 xx ”品牌。

x xx 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品牌的打造和建设,改变了原有以景区为单位的宣传模式,整合县域内乡村旅游,进行“打包”,对内挖掘文化内涵,体现特色,错位发展;对外以“悠然 然 xx ”品牌整体向外推销,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是重视品牌背后的文化挖掘工作。x xx 县与先秦史学会、大众文化学会等机构合作,开展传统的商汤文化、兽医文化和远古文化研究,多次举办全国性学术研讨会 。同时,

借助民间“乡贤”的力量,对县域内古堡、古寨、古村和古习俗等地域民俗文化进行深入挖掘研究。

二是扩大媒体宣传。充分利用广播、报纸、电视、微博传 微信等现代传媒手段,以多种形式、多种题材宣传 x xx 的风土人情。“悠然 xx ”公众号影响力不断扩大,几个与本地风土人情相关的微电影也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

三是举办赛事,组织节庆活动。x xx 县委县政府抓住机会与知名机构、媒体合作,通过蟒河“世界旅游小姐”大赛、皇城央视“新年七天乐”、上庄《白鹿原》电视剧拍摄等一示 系列活动的开展,充分展示 x xx 美丽的山水田园风光与独特的地 域人文风采。今年 5 5 月 月 1 21 日,北京国际山地徒步大会在 在 x xx 举行分站赛,这一国际赛事的举办将进一步扩大“悠然 然 xx ”旅游品牌的影响力。第一届 x xx 农业嘉年华活动也在筹备中。各乡镇也充分利用自身特色,结合时令特点,在各类节假日前举办农事节庆活动,如演礼杏花节、北留桃花节、寺头桑葚节等,吸引了大量游客。

三、对全市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几点启示。

近年来,x xx 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生动实践,对我市的旅游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对指导全市乡村旅游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目标明确、形成合力。

一抓到 底,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关键所在。发展乡村旅游,

是一条农民增收致富路,也是产业转型升级、经济结构调整的一条重要途径。x xx 县历届县委县政府始终咬定“旅游业”不放松

,一任接着一任干,这是他们取得成功的基本经验。全市各县(市、区)要根据自身条件,实事求是确定当地发展目标,只要认准目标,执著追求,一张蓝图绘到底,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一定会有所作为,有所建树。

(二)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前提条件。

多年来,x xx 县抓住旅游产业发展这条主线,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大基础 设施建设力度,突出财政扶持,在城乡交通建设、通讯电力改善、新农村各项建设以及富余劳动力就业创业培训中都做了大量务实的工作,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市发展乡村旅游业,必须着眼晋城全域旅游的大系统,着力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尤其要做好景区与景区之间的交通连接,主干公路与旅游景区支线公路建设,这不仅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是山区农村实现全面小康的要件,是“三农问题”解决的重要途径,也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基础工作,更是市域经济、县域经济大发展的必要前提。

(三)科学规划、突出特色,实施点线面片协调推 进,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基本方法。

x xx 县立足本县旅游,找准优势,突出特色,聘请旅游规

划专业机构高标准编制《x xx 县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同时聘请国内旅游专家、学者为 x xx 旅游问诊把脉。通过高层智慧,为全县乡村旅游发展提供科学的方向和定位,使乡村旅游发展步入科学化、标准化的轨道。

全市要整合各县(市、区)的旅游,整体谋划,整体布局,实施点线面片协调推进;进一步促进旅游与文化的深度融合,开发一批具有本地特色的民俗文化、乡村文化、农耕文化、工业文化,以此带动一二三产业相互渗透、融合发展,进而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四)加大宣传力度,注重品牌营销,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手段。

面对内陆山区交通、区位受到客观制约,旅游“养在深, 闺人未识”的局面,x xx 县通过聘请旅游界专家学者出谋划策,多次举办全国性的赛事、活动,利用媒体大力宣传,打造 xx开放的平台,实现了乡村旅游、全域旅游的大发展。

我们生活在“品牌”消费的时代,旅游品牌正成为现代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我市的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同样如此,必须精心设计,全力打造自...

侗族文化小镇调研报告范文3

全域旅游是全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内涵是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我市旅游业的发展,按照“谋全局、图重点、强基础、补短板、提质量、增效益、抓统筹、促全域”的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要求,紧抓“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秦巴山区连片开发机遇,加大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力度,在旅游要素完善上下功夫,扎实开展旅游扶贫培训,注重乡村旅游建设,促进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今年我市石泉、岚皋两县被确定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瀛湖生态旅游示范区成为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示范单位。上半年,全市接待游客达到176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亿元。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5%、 。

交通条件的空前改善,生活质量的快速提升,不动产投资热点的转移,以及政府顺应时势而对第三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使旅游活动、旅游产业、发展旅游的政策等都成为当下的社会热点。为进一步了解我市全域旅游发展情况,助动我市全域旅游发展。根据市政协年度安排,市政协文史学习委员会就安康全域旅游进行专题调研。现将相关问题报告如下:

一、对我市旅游优势资源的认识问题

离开资源,旅游无从发展,对资源特质把握不准,旅游就不能顺利发展。调研组认为,安康资源的真正优势不在历史人文,而在以山水为载体的自然禀赋。而自然资源相较于外地,安康基本没有引人入胜的、能使人在一地流连忘返的名山名水。而连绵起伏的群山,蜿蜒清澈的河流,四季气候的色彩变换,清洁明静的时空环境,构成以广地域、大分散为特征,以步换景、赏心宜人为卖点的旅游资源禀赋,这就是安康旅游资源的基本特质。因此,安康旅游消费,必然是以大范围流动、全方位涉猎、多形式体验为主场,以涉足局部、观赏细处为补充;安康旅游建设,应当以自然资源利用为主攻,以人文历史挖掘打造为策应。安康旅游布局,应该是放眼全域规划先行,着眼线路先抓节点起步。

二、发展旅游业的统筹协调问题

我市很早就提出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但全市统筹谋划不足,发展旅游的意识不强,氛围不浓,促进旅游业发展的硬措施不够配套,旅游项目招商引资、旅游产品的推介等没有形成合力,效果不明显。

建议:组建全市旅游发展委员会,由市上牵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协调、解决全域旅游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严格按照安康市旅游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实施,打破区域分割,冲破行业壁垒,不搞各自为政,尽量避免盲目投资,把分散的景区景点和旅游资源串成线、集成团、连成片,形成有特色的旅游拳头产品,在特色互补中提升旅游产品,实现互利多赢。发挥好基层发展旅游的积极性,保护好旅游产业投资者的热情。坚持以全域旅游理念引领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规划建设一批都市旅游示范区和特色村、旅游风情小镇、美丽宜居乡村。各县区要准确把握资源特质,找准开发主攻方向,不能简单复制、粗造克隆,以免出现千城一面、千景一格、千点一味的不利局面。

三、旅游资源开发的重点问题

我市目前业已形成规模的一城一湖一山,形成了安康旅游的核心景点景区,且仍有深度开发的潜力。但面临周边旅游同质产品的强势竞争,成为我市旅游产业顶梁柱的任务并不轻松,旅游作为产业在全市经济总量上的贡献率在较长时期内,可能低位徘徊。

建议:打破县际区划限制,突破一景一地的局限,统筹全市拉大骨架,着眼连珠成串互补增效。开发的重点概括为“两线、三环、三中心。”“两线”即汉江从石泉至白河一线,可上接汉中,下连湖北,以舟船为载具,水上观光旅游为核心,将沿江已开发景点景区连成一线,拓展其旅游市场;从马池经江口到沣峪口一线,以步行探幽和自驾观景为核心,以子午古道的人文内涵和层恋叠嶂的自然风貌,吸引关中城市群人众质高的旅游群体;“三环”即从平利、镇坪、岚皋到安康的环线,从石泉、宁陕、汉滨北部山地到恒口的环线,从旬阳县城、小河、双河到蜀河的环线。上述环线以农家田园风情和秦巴自然景观为核心内容,以自驾观景游客为主要服务对象。“三中心”即以安康城区为支撑点,以宁陕龙王和平利八仙为游客集散地的三个中心,这些地域旅游资源富集,旅游开发相对集中,服务半径比较合理,且本身就是旅游景区,应当增强旅游服务和保障功能,打造成旅游人群的目的地和集散地。

四、旅游业发展的资金投入问题。

发展旅游的目的,无非是发展旅游产业壮大经济实力,美化人居环境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然而,离开投资这些都是空话一句。投资行为取决于投资者的目的和利益。民间投资必然是市场化行为,以投资回报决定投资行为;政府投资因其公共资源的属性,必然是以社会公共产品为投资对象。基于安康旅游资源禀赋特质,投资的经济回报总体上短期内难以达到预期,有效的市场化的投资不易形成大气候,这就是安康旅游发展面临的最大困境。

建议:用活搬迁移民、城镇化、水土保持等民生性投资政策,在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引领下,把旅游元素融合在民居建设、生态工程建设之中,使民居及其民生工程兼具旅游产品的价值;使政府投资具有富民公益性与旅游产业性的双重属性。民众在分享公共资源的同时,社会也蓄集了旅游发展的潜力。

抓住国省县村户道交通建设及生态建设等投资机遇,优先优化旅游资源富集地带的交通条件和生态环境,凸显具有旅游深度开发潜力的资源的投资价值,增强市场化旅游投资的吸引力,助推旅游产业的发展壮大。

利用乡村文明建设、植树造林以及现代农业发展等政策机遇,增强民众保护和美化环境、文明待人接物的意识,不断优化旅游发展的人文环境;增强农业产业园主参与和服务旅游活动的自觉,让农业产业园具有提供农产品和旅游产品的双重功能。

加大旅游产业招商引资力度。通过安康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分析,安康秀美山水展示,旅游发展成果宣传,旅游产业发展前景展望,旅游产品营销,旅游开发项目推介等全方位文宣活动,增强安康旅游投资的吸引力。

五、旅游宣传推介问题

当前,旅游宣传推介总体上氛围不浓,缺乏官民以及市县乡之间的互动,缺乏吸引国内外关注的宣传手段和推介措施,宣传推介引起的关注度、影响力还不够大,效果不够理想。

侗族文化小镇调研报告范文4

一、基本情况及发展现状

长顺县交麻乡交麻村下辖16个村民组,502户,总人口2053人,耕地面积5410亩。主要产业是以养猪、养鸡、养羊为主的畜牧业,以烤烟、生姜为主的种植业,全村集体经济偏于薄弱。

今年来,随着中央、省、州、县、乡各级党委、*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和贯彻落实,我村在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收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促进了本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一)农业生产情况。全村主要是以畜牧、种植产业为主,产业发展比较滞后。20xx年,我村集体经济总收入32万元,年末农民人均纯收入约为1050元,其中:来源于农业方面的收入25万元,在全乡4个村中处于中等水*,是典型的山区农业村。

1、从业人员分布情况。现全村共有2053人,其中:男性1211人,女性842人,18岁以下人数为264人,18——60岁之间人数为1567人,60岁以上人数为222人,劳动力人口数为1567人。根据20xx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全村1567人劳动力人口中,从事第一产业的农业人口有1193人,占劳动力总人口的76%;从事二、三产业的为374人,占劳动力总人口的32%,其中:23人从事交通运输业,35人从事批发与零售业,316人从事其他行业。

2、产业结构情况。农业产业结构中主要以“玉米、油菜”种植为主。以20xx年为例,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210亩(含复种指数),其中:粮食播种面积2530亩,总产量万公斤,在粮食作物中以玉米、油菜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是以大豆、生姜为主,以林果业为补充,畜牧业以养猪场和分散喂养猪、牛、羊和鸡为主。

3、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截止今年12月上旬,建设有乡村公路1条,约公里,一事一议项目通组公路硬化正在建设中;现有田间道路25条,约10公里,全部道路均为泥巴路;水利设施建设上,坝塘共8个,小水池120个,沼气池80口。

(二)、有关农村政策的落实情况。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全村的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全村基本实现组组通公路、通电、通电讯。现交麻组建有1个科技文化活动室;全村享受农村低保252户1003人,困难户基本上得到救助,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人数1847人,参合率90%;全村有17户农村危房改造户,目前改造工作已全部完工;建有中小学1所,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农村义务教育基本普及,“三免一补”政策已落实到位;农村税费综合改革以及相关惠农政策、措施,也逐步得到落实。

(三)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村“两委”班子共10人,其中:村党支部委员5人,村民委员会委员5人;全村共有党员52人,其中:男性党员45人,女性党员7人;每年召开党员大会2―3次;实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政务公开,坚持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加强党群、干群关系,努力调动村民的参与政务、事务的积极性。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资金投入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村委会到鼓扬红岩的乡村公路多年得不到修缮、路面硬化以及多数田间道路过窄、过陡,雨天行走艰难,从而影响了村民的生产、生活和物资运输,增加了生产、生活成本;二是水利设施落后,水池、水窖修建数量较少,不能满足村民的农业生产、生活用水;三是村容、村貌等基础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多数组建设杂乱无章,比较凌乱,路面硬化、绿化、美化、净化设施建设不到位,环境卫生条件差,全村的16个小组均无垃圾处理池;四是农村科技、文化和医疗卫生条件差,设备、设施落后。对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不足,严重制约我村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2、全村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差,生产水*不高,劳动力素质低。全村的田地比较零星、分散,多数是梯田和坡地,不利于机械化耕作,基本上还处于“牛耕马驮”的小农经济状态,增加劳动力成本的同时,也制约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我村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困难。劳动力素质低,村民还有相当数量的文盲、半文盲,其思想观念还比较落后,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小进则满”心理,农民素质不高的现状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进程。

3、农民收入低,产业化水*不高,增收渠道窄。当前,全村仍面临着缺乏新的产业支撑,农业产业结构、农村经济结构矛盾突出,农产品价格偏低,农民增收项目不多,农民增收难等诸多困难和问题。20xx年,我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约为1050元,在交麻乡乃至全县村委会中处于中等水*;农业产业化建设起点较低,除烤烟种植具有一定产业化外,蔬菜种植产业化规模还较小,还不具备市场竞争力,生姜、核桃种植才刚刚起步。

4、新农村建设,缺乏科学规划、统一布局。我村在新农村建设上,村“两委”班子存在思路不够清晰,缺乏统一规划、安排和部署。有的组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上还存在认识不到位、措施力度不够、方法不多;在宣传、发动群众方面也还有不到位的地方;对如何建设、怎样建设本村的新农村思路不清、路子不宽;在工作上存在不主动、不积极,工作方法不多,还存在“等、靠、要”的现象;这些将严重制约和影响了整个村委会的新农村建设进程和质量。

5、新农村建设,“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十分突出。近年来,根据各级党委*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以及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部分村民小组已经进行了一定的基础设施建设,但“重建设、轻管理”成了一大弊病。新建成项目和原有集体资产的日常的管理维护不到位,对这些资产,村组没有制定一套有效的管理维护制度,集体资产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仅不能保值增值,反而存在严重的减值和流失的隐患,部分村民对建成的设施保护意识薄弱,特别是在村组公房、乡村道路、水池等公共基础设施的管理维护上意识淡薄、方法不到位。

6、村委会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薄弱,一是全村组干部科技文化素质偏低,村“两委”班子成员中,小学、初中程度文化还占56%的比重,这对新时期农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和后劲不强,在带领群众致富的路上力不从心;二是基层组织建设还有待完善、加强。目前,塘坎组和大地组两小组组长一职还空缺,无人担任;三是村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还需进一步加强。

三、下步工作打算及对策

(一)加大新农村建设和各项涉农政策的宣传力度。宣传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宣传涉及“三农”问题的法律法规,宣传党委、*关于“三农”工作的有关决议、决定和重要举措,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发展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充分利用标语、黑板报、村组会议等进行多渠道宣传,在村内营造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中央“20字方针”和“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突出新农村建设主体意识,加强班子建设。新农村建设要*引导,农民为主体,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推进新农村建设,需要一个好的班子带领大家向前发展;村党总支与村委会加强团结,紧密沟通、严密组织,要形成一支有号召力,能干实事,乐于奉献的村“两委”班子,明确党组织在农村的领导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建设的主力是农民自己,激发广大群众建设自己美好家园的积极性是关键。要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动员全体村民以集资、投工投劳等方式积极参与各村组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要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分类指导、逐步推进,确保新农村建设项目,建一个,成一个,但同时也要注意不能过多的增加群众和村组集体负担,搞举债、负债建设,要量力而行,真正把新农村建设抓出成效。

(三)科学规划,分类指导,逐步落实。村级“两委”班子须认真研究,立足本村实际,突出本地特色,提出符合本村实际的新农建设发展规划,统一布局,协调发展,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生态环境,对于新农村建设,要按照规划稳定有序推进。对于实施整村推进项目、乡村道路规划、小学软硬件建设、垃圾处理池建设、村民科技文化室建设等建项目要根据上级党委、*的部署逐步和安排。

(四)抓好农业科技文化的培训、推广。一方面要继续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作用,加大利用科技文化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力度,要积极推广运用各种集约、高效、节约型农业技术,提高农业资源和投入品的使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如积极推广配方施肥等农业科技实用技术。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农村劳务的开发,全面实施农民工培训工程,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积极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增加农民的收入。

(五)要抓特色产业的发展和培育,着力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明年,我村将加大产业化进程步伐,形成以“科学种植稳村、科学养殖兴村、特色养殖富村”的产业结构调整思路,在今年推广杂交玉米、烤烟和生姜种植的基础上,明年将大力推广有机高粱的种植和200亩核桃种植;养殖业方面,在稳定商品猪、商品羊出栏数的基础上,加大扶持绿壳蛋鸡养殖户的养殖力度,为我村产业化打下基础,从而可以推动我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同时,农民增收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要搞好规划,必须保护好耕地。应坚持“围绕增收调整结构”的思路,正确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对当地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进行扶持、培育,并发展好现有的优势产业,在做好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要注意确保粮食产量稳定、确保畜禽养殖安全。因为粮食安全直接关系到整个农村的稳定和发展。

(六)推进民主法制进程,完善各种制度。坚持和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规范和完善各项村规民约,增强我村各干部和村民对公共基础设施的保护意识,确保公共基础设施安全完整,增强群众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能力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加强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确保我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

总之,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长期性、持久性的过程。新农村建设涉及千家万户,是一项系统的工程,绝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长期努力,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从解决农民最关注、要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实际问题入手,以增加农民收入、发展产业支撑和改善生产环境为突破口,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的积极性,调动全社会共同参与支持的积极性。我相信,只要我们村干部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积极理清我村经济社会发展思路,用3至5年,完全可以使全村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农民生活更加宽裕,村容村貌更加整洁,农民的'居住和生活环境更加优美,社会更加和谐。

侗族文化小镇调研报告范文5

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都市人追求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意识愈来愈浓。我乡党委,政府审时度势,实施“旅游兴乡”战略。随着以农业休闲为核心的旅游产业的成功运作,我乡旅游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引起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

一、旅游现状

20__年,我乡开始实施“旅游兴乡”战略,几年来,通过内部挖潜和招商引资,使旅游业发展迅速,已成__支柱产业之一,初步形成了“浏河人家”,“浏阳河第一湾”,“湘东第一洞”等带有农业休闲气息的旅游品牌。目前,共有以“浏河人家”为品牌的农家休闲山庄56家,每日可接待游客4000多人,日营业额可达2万多元,安置当地农村劳动力近400人,并有效地促进了种养业和招商引资地发展。

二、存在不足

__农家休闲发展到今天,取得了相当的成效,但也存在一定不足,表现为客源不稳定,外地游客少,经营方式单一等。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没有形成特色,不论是老式土砖瓦房,还是红砖楼房,都没有经过造型,没有农家特色,缺乏景区建筑风格。没有菜园、果园、花园、池塘等,不象农家,而象农村的都市,游客来过、吃过、玩过、住过以后,没有什么特别的印象,不知什么是真正的“农家乐”。

2、服务质量不高。由于配套设施跟不上,服务项目单一,不能为游客提供娱乐休闲、健身运动、商务会议等方面的服务。大多数来农家休闲的游客主要停留在吃一餐饭,打一阵牌。同时,大多服务人员受文化、素质、涵养、见识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且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导致在形象礼仪、经营理念、创新意识、服务水平等方面存在缺陷。

3、缺乏统一规划。大多农家休闲项目是当地群众利用自有的住屋,自发兴办的,都没有进行统一规划,随意性较大。加上政府投入小,部门介入少,调控乏力,对农家乐的数量控制、质量把关、地域分布、配套功能设施、层次类型、宣传筹划等没有一个整体规划,难以形成规模品牌,产生整体效应。

4、相关服务缺乏。一是缺乏交通工具,沿线没有公共汽车,附近也没有出租车,游客乘车不方便,游客有急事需到浏阳租车,耗时费力,极不方便。二是缺乏医疗条件,游客身体偶有不适,求医、购药困难,健康缺乏保障。三是居住条件不优。多数农家乐饮食卫生、环境卫生、厕所卫生、居住条件都存在较大差距,

三、发展优势

我乡位于风景秀丽的浏阳河中上游,面积平方公里,人口万,距离浏阳市区22公里,现有森林26万亩,其中国家生态效益林8万亩,森林覆盖率80以上,绿化率90以上,境内公路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利。境内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民风淳朴,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揭开她迷人的面纱,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有湘东第一溶洞—古风洞、浏阳河第一湾漂流、浏阳湖等蓍名的旅游景点,还有“地下迷宫”空岗山,峭壁千仞的天岩寨等尚待开发的景点,今年年底,双电站将建成蓄水,形成“浏阳河第一湖”的美景。不久,华南虎将放归__,将使__闻名海内外,极大的促进__发展,除自然景观外,__人文景观也非常丰富,有民、张凯和叶子龙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足迹,也有大仙人庙等道教文化色彩浓厚的传统庙观。近年来,我乡不断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无公害蔬菜、绿色水果、栀子花、黑山羊、科学试验田等产业已具规模,并初步形成了农业产业观光带。游客来到__,浏阳河沿岸风光和风味独特的浏阳河农家休闲可以怡情,可以忘情,让人留连忘返。

四、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统筹协调各方面力量,加大对我乡农业旅游的投入,实现“旅游兴乡”。

(二)工作目标

1、我乡将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基础建设的投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速农业规模化和集约化进程,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科技含量,增加农业生产的观赏性,合理规划,形成农业观光带,同时加大对农业观光带配套设施的投入,由政府对“浏河人家”农家休闲品牌统一规划设计,重新定位,实现农业观光游与农家休闲共同开发,让旅游与农业齐头并进,比翼双飞。

2、招商引资4—5千万元,对我乡两个较大的旅游项目“古风山庄”,“天人绿谷”进行“二次开发”,将它们建成集农业观光,民俗体验,娱乐休闲,商务会议等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旅游服务项目。

3、双电站建成后,招商引资2—4千万元,利用电站库区近郊,交通方便的优势,将双电站库区建成我市最大的“水上乐园”,为都市休闲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将双水上乐园与浏阳河第一漂联合,丰富浏阳河第一漂的内涵,对大溪河和小溪河沿线进行全方位立体开发。

4、借助世界濒危种—华南虎即将落户我乡这一全世瞩目事件,以及长沙引水工程即将启动,进一步向外推介“绿色__、生态__、清新__”。以此为核心,利用__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打造“__农业休闲观光区”,使__农业观光旅游融入浏阳市域经济,服务“长株潭”。

五、工作措施

(一)政府组织,统一规划

为全面推进我乡旅游开发,由乡政府出面组织,为旅游开发创造条件、营造环境、牵头解决重点和难点问题。在发展思想观念方面做好对群众的引导工作的同时,对旅游项目,政府主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做好规划,明确重点;二是建立规范,明确要求;三是适当投资,建好基础;四是抓好宣传,开发市场。

由市领导牵头,会集旅游、国土、规划、建设、农业等相关职能部门,按照打造“__旅游区”发展模式,对我乡旅游项目的规范、设计、管理、分布、档次进行统一规划,力求布局科学合理,整体呈现农家特色。农业观光带与农家休闲要整体开发,小型农家休闲按照笼中有禽,栏中有畜,塘中有鱼,园中有菜的庭院经济进行布置,中、大型农业休闲项目可以考虑采用庄园开发的模式进行整体布置。

(二)加强管理,提升质量

制定农业观光旅游项目管理细则,定期组织相关职能部门进行整顿、检查、验收,对农业观光旅游项目符合要求方准挂牌营业,达不到要求的予以整改。对新办的要求经过相关职能部门验收、审批后方能挂牌营业。

侗族文化小镇调研报告范文6

一、 调查背景 贵州省旅游局杨胜明局长率先在中国提出了“旅游扶贫”的理念,她强调旅游不应是一种谋求短期经济效益的产业,它应长期而持久地赐富于民。恰恰因其经济的欠发达,贵州迄今仍保持着大量令人叹为观止的文化与自然遗产,它是一个“活着”的民族遗产宝库,堪称“文化千岛”,其中 32%的人口都属于少数民族,仍相对保持着古老的生活方式,以及各个民族的精神信仰是习俗、节日与典礼、传统工艺、音乐、语言与建筑。

20_ 年,雷山县人民政府以“世界级旅游度假区目的地”为发展目标,提出全县苗族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和旅游产业带动全局的发展战略和理念,重构雷山旅游核心区空间战略格局,通过“苗族文化”、“苗寨”、“苗山”、“苗城”四大核心要素,着力打造系列重量级核心吸引物,塑造“天下西江,和美雷山”的旅游目的地形象,促进区域产业扶贫富农,经济跨越发展。

以扶贫为目标,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开展旅游活动给当地居民带来直接创收,让当地人脱贫致富,使当地人意识到旅游资源的重要性。从而主动地去传承与保护自己的风俗习惯,民族特色,走出属于自己的一条黄金道路来。

二、 调查意 义与目的 1、调查意义:

乡村旅游的开发有着较为深远的意义,从需求角度来看,一是随着城镇化进程,城市已经成为了“柏油沙漠”、“水泥森林”所在,城镇居民普遍具有回归自然的身心需要;二是城市居民经济收入水平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又有外出旅游的经济条件和对休闲旅游的重要需要;三是数目众多的城市为乡村旅游的开发提供了市场。从供给角度来看,乡村旅游是农村经济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农业产业转型的必然选择,实现产业的交叉和渗透,为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的结合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的有效途径;乡村旅游开发可以充分有效地开发农业资源,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扩大农产品销售市场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扩大劳动就业;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塑造良好的乡村风貌,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让游客了解农业生产活

2 动,体验农家生活气息,享受农业成果,普及农业基本知识。

苏格兰规划大师盖迪斯曾提出城乡规划的基本方法:“调查—分析—规划”,只有前期详实的调研工作以及多角度多领域的全面分析,才能保证后期规划的科学性与可实施性,由此调研工作重要性可见一斑。

2、调查目的:

通过本次调研工作,了解大塘镇乡村旅游资源概况,现状乡村旅游发展特点,分析大塘地区消费群体特征,乡村旅游发展优势、乡村与旅游的关系以及现状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和对策,从而为后期的乡村旅游规划提供支撑与依据。

三、 调查对象 贵州省雷山县大塘镇。

大塘镇位于贵州省雷山县南部,是县城的后花园,处于贵州东线旅游的黄金地段,距县城约 13 公里,省道炉榕公路纵贯南北,交通十分便利,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境内气候宜人,地形地貌复杂,奇峰怪石林立,林海苍莽,沟壑纵横,险瀑密布,自然风光奇特秀丽,民风古朴,歌舞多姿多彩,浓郁深邃。境内的新桥、掌坳两村被省政府列为黔东南旅游风情线景点民族旅游村寨。新桥村^v^超短裙苗^v^独树一帜,其^v^水上粮仓^v^叹为观止,享有^v^明清建筑、唐朝服饰^v^的美称,民族工艺品巧夺天工。掌坳村^v^铜鼓舞^v^堪称一绝,独一无二,享誉中外。排里村芒筒芦笙浑圆厚重,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掌批村的扁担舞被称为^v^田坎上的芭蕾^v^,少数民族人口比例。有山有水,民族风情浓郁,是发展乡村旅游的绝佳之地。

四、调查方法 1、实地调查法。2、访谈法。3、资料分析法。4、数据统计法 五、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大塘镇自然人文资源状况 雷山县大塘镇旅游资源一览表 序号

资源名称

主体资源类型

参观月份

1 大塘“水上粮仓”风情园 人文景观

2 大塘新桥短裙苗族 人文景观

3 大塘排卡芦笙世家 人文景观

4 大塘掌坳铜鼓舞 人文景观

5 大塘苗王寨观光基地 人文景观

6 大塘新联爬坡节 人文活动 五

3 7 掌批扁担舞 人文活动

8 大塘吃新节斗牛 人文活动 六、七 9 斗鸟 人文活动 五、六、七 10 斗鸡 人文活动 五、六、七 11 大塘各村寨姑妈回娘家活动 人文活动 十一 12 大塘苗年芦笙节 人文活动 十一 13 大塘坳里口茶园观光 人文景观 三、四 14 大塘《蝴蝶妈妈》苗族歌舞 人文活动

15 苗族刺绣 人文活动

16 苗族牯脏节 人文活动 十三年一次、十

17 苗族飞歌、游方 人文活动

18 掌批芒筒 人文景观

19 苗族银饰 人文景观

20 苗族特色服饰 人文景观

21 大塘特色饮食 人文景观

22 九十九至独南片区高效农业创业园区 人文景观 二 23 掌雷至龙河年显乔王片区民族文化及珍稀林木观光体验区 人文景观 二、三 24 高岩至交腊片区自然生态徒步旅游观光区 人文景观 三、四 25 大塘乔王庙 人文景观 每月农历初一、十五 26 大塘高岩大峡谷 自然景观 八、九 27 大塘交腊银杏谷 自然景观 八、九、十 28 大塘鸡鸠水库 自然景观

29 大塘龙河将军山 自然景观

30 大塘黑毛猪基地 人文活动

31 大塘娃娃鱼养殖基地 人文活动

32 大塘肉牛养殖基地 人文活动

33 大塘蛇养殖基地 人文活动

34 大塘蜂园 人文活动

35 大塘梅花鹿养殖基地 人文活动

36 大塘鱼酱酸 人文活动

37 苗医苗药 人文活动

38 民族绘画 人文景观

上述评价结果表明,大塘镇一年四季都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可供开发。四季节庆活动五彩缤纷,多样的原生态项目可以为游客提供丰富文化体验。

(二)

大塘镇的旅游资源开发分析 1 、优势:

(1)政策上可行。旅游产业发展战略已纳入到“十五”国家及地方发展纲要之中,属国

4 家西部大开发和新阶段扶贫开发重点扶持发展对象。贵州省把以雷公山为中心的苗族文化、以黎平为中心的侗族文化作为苗侗文化与民族风情旅游(贵州省东线旅游)的重点开发建设项目,并纳入了到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之中。因此,大塘旅游的发展符合国家及地方有关政策,在政策上可行。

(2)发展条件具备。大塘镇乡村旅游项目区位优势明显,大塘镇位于贵州省雷山县南部,是县城的后花园,处于贵州东线旅游的黄金地段,镇内具有丰富的生态旅游、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是雷山县生态旅游的核心,具有广阔的客源市场。

(3)外部建设环境良好。目前适逢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在政策、资金上给予优惠、扶持,并设立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专项资金与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专项资金,为项目的规模开发建设与科学保护提供了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和资金来源渠道。同时大塘镇是贵州省^v^精准扶贫“1+4+6”帮扶模式的试点,20_ 年 5 月 8 日,时任省^v^党委书记、主任、省委改革办副主任(兼)黄秋斌在启动会上强调:“6”的其中之一就是着力发展一批乡村旅游。这是先天优势。

(4)旅游资源种类丰富,适宜打造复合型旅游产品。大塘镇以苗族文化体验游为主,辅之以水上粮仓观光、游憩游和特色饮食文化体验游,为融合打造“大文旅”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如大塘镇桥港村的鱼酱已在央视黄金节目《舌尖上的中国》列有一席之地,名闻全国。

2 、劣势 (1)景区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相对落后,仍以观光旅游为主,接待能力较差。景区景点服务设施不够健全,配套功能欠完善,“吃、住、行、游、购、娱”服务体系发育也不够成熟,无法满足游客的需要,游客逗留的时间也比较短。

(2)

大塘镇虽具有一流的旅游资源,但没有一流的包装,缺乏整体详实的营销策划,没有规模化的产业和具有代表企业文化形象的产品品牌,市场竞争力较低。尽管大塘镇的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然而,旅游与文化结合度不高,旅游产品建设比较滞后,旅游市场竞争力不强,对游客的吸引力较弱,尚未形成独特吸引力的产品。尽管鱼酱上了央视受热捧,但因打假力度不够,假冒伪劣鱼酱充斥着整个市场,日趋没落。

(3)旅游人才匮乏,旅游服务与管理水平不高。大塘镇一线旅游从业人员专业化程度不高,不熟悉旅游业务,不能为游客提供规范的行业服务。

5 (三)大塘镇乡村旅游开发思路 1 、开发思路引导 20_ 年,县人民政府总体规划雷山县文化旅游产业,以“世界级旅游度假区目的地”为发展目标,提出全县苗族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和旅游产业带动全局的发展战略和理念,重构雷山旅游核心区空间战略格局,通过“苗族文化”、“苗寨”、“苗山”、“苗城”四大核心要素,着力打造系列重量级核心吸引物,塑造“天下西江,和美雷山”的旅游目的地形象,促进区域产业扶贫富农,经济跨越发展。

依托雷山县在苗族文化中的地位和丰富的文化资源、生态资源,按照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建设标准,汇集全球苗族文化建设符合国际偏好的旅游产品,配套服务设施,将雷山县建设成为世界级苗族文化旅游度假目的地,具体内涵包括世界苗族文化集中展示体验中心、国家文化旅游产业创新区、田园生态避暑养生区、苗族文化产业集聚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经典户外运动基地。

2 、大塘镇乡村旅游开发调研建议 (1 )打造第一张名片:天下短裙苗文化 旅游名镇。

一方面是人民大众自觉地学习、继承和发扬我们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是政府和相关机构对传统文化的保护。而政府和相关机构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尤为重要。政府要积极引导传统文化与市场经济制度相适应,加大财政投入,培养能够传承传统文化的人和民间团体。其次,要制定传统文化的保护、开发与复兴战略,扎实稳步推进战略决策的落实。总之,就是让传统在旅游业发展中获得保护,让人民在传统旅游业中获得收益,能够脱贫致富,使年轻人能够留下来创业,而不是走出去打工。

打造好短裙苗。大塘新桥村的苗族女人通常穿一种仅长 5―7 寸的百褶裙,被人戏称为“超短裙”。具体的穿法是,平时穿两条裙子,节日盛装的时候穿三四条裙子,但不管穿多少裙子,长度总也不会增加;裙子里面穿窄腿长裤或打绑腿,裙子外面罩有花围腰和花彩带;上身多是绣花衣、对襟衣,衣服上的刺绣花样多为蝴蝶花纹。

图 1.大塘镇街景

图 2.俯瞰大塘镇

图 3.短裙苗展示服饰

图 4.短裙苗女子翩翩起舞 维护好古村落——水上粮仓。大塘镇新桥村有座被建筑专家誉为“罕见的建筑风格,举世无双”的水上粮仓,粮仓由 40 多个分仓组成。这种粮仓具有防火、防鼠、防虫蚁三大功用。古朴的建筑、精妙的设计,使人为之着迷。历史上,该村村寨经过 2 次大火灾洗礼,粮仓却毫发未损。据了解,这种储存食物的“粮仓”全国独有,已有 600 余年历史。

图 5.大塘新桥村水上粮仓大门

图 6.大塘新桥村水上粮仓

7 传承好民族习俗歌舞。大塘苗族歌舞种类很多,在此重点介绍锦鸡舞和铜鼓舞。

锦鸡舞的舞者主要是“超短裙”支系苗胞的中、青年妇女,她们身着盛装,右手上抬略高于头部并稍前伸,右拇指、食指捏紧像鸡嘴,中指后三指均伸直形如一个锦鸡头,手背为鸡颈,随着芦笙乐曲双膝一伸一屈,腰部蠕动,面带笑容点点头,身后彩带飘曳自如。当舞姿动作较大而又旋转时,舞者身上的彩带飘逸,身上银饰闪烁,形似“孔雀开屏”,“锦鸡亮翅”,这就是“锦鸡舞”称谓的由来。大塘新桥苗寨锦鸡舞闻名遐尔,中外嘉宾观后称赞不已。

图 7.短裙苗锦鸡舞

图 8.短裙苗锦鸡舞

舞者男、女、老、少围成一圈又一圈,苗族姑娘们穿着节日盛装,脸眉施以淡妆,佩戴的银首饰熠熠生辉,光彩夺目,跟着铜鼓的敲击声起舞。在低沉浑厚的铜鼓敲击声和清脆悦耳的芦笙吹奏声中,步履轻盈,缓急有序,婀娜多姿。

图 9.大塘镇女子跳铜鼓舞

图 10.大塘镇男子击鼓 (2 2 )

打造第二张名片:最佳休闲的农业观光旅游小镇。

大力发展茶叶观光旅游,发展杨梅、金秋梨、葡萄等水果产业,让游客实地采摘、制作等实地体验型旅游业。

图 11.大塘镇美丽的茶场

图 12.苗族女子采茶

图 13.雷山特产银球茶

图 14.雷山特产清明茶

图 15.大塘镇金秋梨丰收

图 16.游客采摘金秋梨

图 17.大塘镇杨梅丰收

图 18.游客体验杨梅采摘 随着旅游者旅游经历的日益丰富而多元,旅游消费观念的日益成熟,旅游者对体验的需求日益高涨,他们已不再满足于大众化的旅游产品,更渴望追求个性化、体验化、情感化、休闲化以及美化的旅游经历。政府作为旅游的主导者,必须要从有丰富的资源中挖掘更多文化内涵,从而满足游客的旅游体验,最终成为“常客”。

大力发展农家乐周末生态休闲中心。大塘镇依山傍水,由丹江河一分为二,左边是新桥村,右边是石家寨,完全可以沿河发展农家乐生态休闲中心。尤其以休闲垂钓为适。而目前,大塘尚未有一家成规模的农家乐,这不能不说是极大的遗憾。

图 19.依山傍水的大塘镇

图 20.依山傍水的大塘镇 (3)

打造第三张名片:别具原生态的特色饮食旅游。这种特色除了味道、菜种别具一格之外,更重点打造原生态饮食——自产自销,从源头保证食材的原生态,无污染。

雷山大塘镇有山有水,山清水秀,很适合发展生态养殖业。目前应大力发展的生态养殖产业有:黑毛猪养殖、山羊养殖、肉牛养殖、蜜蜂养殖、土鸡养殖、大鲵养殖、兔子养殖,当然,要想让这些生态养殖产业走上规模道路,走上观光体验道路,政府还需要更多的政策倾斜。

以黑毛猪养殖发展特色饮食为例来说说如何发展特色饮食旅游。现杀黑毛猪煮泡汤,体验原生态苗家美食——黑毛猪肉购买——黑毛猪肉肠、腊肉制作等,让游客人参与到整个制作流程,体验与众不同的生活。

10

图 21.养...

侗族文化小镇调研报告范文7

随着对环保的日益重视,城市地区对企业的环保门槛越来越高。为降低生产成本,大量企业开始向农村地区转移。由于面临发展经济的压力,这些地区在放宽招商引资标准的同时忽视了环境保护,使污染转嫁现象有了可乘之机。于此同时,农民为保护自身的生活环境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干活动,有些干活动甚至造成了农民与当地企业、*关系的僵化。如何协调农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成为实现农村和谐发展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

本次调研主要是在实地考査xx县xx镇xx村环境污染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调查当地农民的环境意识,分析当地农民*特点及形成原因,其中着重阐述了农民环境*的困境,并以此为出发点提出一些改善*困境的建议。

关键词 污染转嫁 农民 环境意识 *困境

侗族文化小镇调研报告范文8

一、基本情况

xxx位于秦岭脚下,周至县西南方,距县城约xx公里。辖xx个行政村,总人口xx万人,共有xx个党支部,其中村“两委”干部xx人,党员xx名。共有xxx人,全镇地域面积xx*方公里,耕地面积xx万亩,主导产业为猕猴桃xx亩、杂果林xx亩、苗木xx亩,中蜂养殖xx箱,20_年人均纯收入xxxx元。

(一)壮大“领头雁”,强健战斗堡垒。实施党建引领队伍建设行动,突出抓好村“两委”换届工作,选优配强村级班子,提前谋划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逐村分析研判,排查化解矛盾,并利用镇党校加强对新任“两委”干部的履职培训,选出了一批信念坚定、政治清醒、忠诚可靠的村两委干部;同时坚持问题导向,扎实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并加大村级标准化建设力度,营造党建氛围,全镇村级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全面提升。

(二)党建引领经济发展,让产业“强”起来。坚持支部引路、党员带路、产业铺路,积极构建“党建加xx加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机制,建成xx的x工厂和,提供就业岗位xx余人,确保搬迁群众能够“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指导各村因地制宜发展温室大棚和民宿经济,成立合作社,建立“合作社加电商加农户”模式,通过委托种养殖、收购、加工、销售等方式引导农户合理选择油桃、杂果、苗木、生猪及牛羊养殖等产业项目,扩大发展规模,增加农户收入;探索“党支部联创联建”新模式,援建xxx和xx,培育无花果,引导贫困村发展高附加值产业。

(三)党建引领环境提升,让生态“好”起来。近年来,骆峪镇坚持把人居环境提升作为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重要载体,结合支部主题党日,组织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守护大美秦岭等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全镇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党员群众进村入户宣传垃圾分类、秦岭生态保护法规条例等知识,大力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八清一改”,加大农村厕所提升改造和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建立秦岭北麓长效保护机制,自然生态逐步恢复。

(四)党建引领乡风文明,让乡风“淳”起来。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在乡风文明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成立道德评议会、红白喜事会、村民议事会等村民自治组织,带领群众自觉抵制陈规陋习,倡导文明新风。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选,好婆婆、好媳妇、最美家庭评选活动,开展送戏曲送电影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传播*,凝聚正能量。并利用党员活动室、远程教育播放*台、农家书屋、公共文化活动广场,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营造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

二、当前乡村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对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总要求,xx在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上还存在一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村党组织力量薄弱,引领能力不强。部分村党组织成员*均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体力精力和思想观念跟不上上级有关工作要求,“双带”能力(“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不强、处理复杂问题能力弱,在对接项目资金、争取政策扶持等方面思路不够开阔,与乡村振兴的要求、广大群众的期盼仍有一定的差距。党员队伍年龄、性别结构严重失衡。部分党员文化素质较低,知识结构老化,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弱。由于村支两委的报酬较低和大量青壮劳动力的流失,农村中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能力的青年人大多外出务工,基层党建组织无法吸收这部分优秀人才,在发展党员时感觉到后继无人,无法形成良性循环。

(二)村集体经济发展薄弱。村集体经济多处于起步阶段,集体经济发展滞后,无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偏少,产品附加值低,带动作用不强。几乎没有集体经济积累,缺乏有效的带贫益贫机制,引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不强。产业发展零散,如苗木、猕猴桃、李子、油桃等特色农产品未形成规模和品牌效应,产业链短、利润率低。

(三)乡村振兴缺少人才支撑。受就业机会、薪资待遇、基础设施等条件限制,一方面人口大量外流,许多青壮年迫于生计离乡外出打工,另一方面,农村致富带头人、乡土人才、优秀大学生村官中也存在“不宜久留”的思想,严重制约了合村的发展。

三、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思考和建议

(一)党建加务实班子,打造乡村振兴“战斗堡垒”。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人,首先要做好“当家人”。“当家人”必须有能力、懂科学,有现代化市场化思维,起到“领头雁^v^作用,能团结“两委^v^班子,带领村民执行政策、发家致富。其次要配好“两委^v^班子。“两委“”班子成员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要思想统团结齐心,共同为农村发展和村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而不懈努力。同时釆取党员群众带头、鼓励能人巧匠回村、重点培养年轻干部,对现有人才进行政策倾斜,对后备力量进行储备,打造一支给力的骨干队伍。在此基础上加大全镇党员教育培训力度。定期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如观看视频、现场参观等方式加强党性教育、廉洁教育和政策法律培训、实用技术培训、社会治理培训,开拓党员干部的视野,提高全镇党员素质。

(二)党建加规划,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强化党组织对乡村振兴的规划引领,结合镇域实际,绘制发展蓝图,合理稳步推进。按照“突出生态、注重规模、调优结构、做大品牌、做强农业、推动发展”的思路,同“十三五”总体规划、追赶超越总体规划、农业产业化总体规划相互衔接,坚持特色农业、脱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同步推进,紧密结合实际,立足本村资源优势,充分酝酿讨论,因地制宜,科学制定,形成科学完备、适度超前、操作性强的规划体系,做到总体规划明方向、专项规划相协调、重点规划有深度、建设规划能落地。

(三)党建加精神文明,坚持乡村振兴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明理、感恩、诚信、自强”教育,持续开展 “十送”活动、“道德大讲堂”、“乡贤论理”等活动,广泛开展“五好模范”家庭评选和“颂党恩”等活动,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努力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和致富本领。发挥好农村党组织核心作用、家庭基础作用、新乡贤带动作用,引导更多社会力量投身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让农民群众在共建共享中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焕发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精神文化支撑。

(四)党建加生态环境,守住乡村振兴“美丽家园”。持续加大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青山四大保卫战,加快农村污水处理,强化生态文明建设,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抓好源头防控,使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改善。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强对秦岭北麓“五乱”问题、野生动植物保护等宣传工作,建立秦岭北麓保护长效机制,建设绿色美丽文化乡村,推进党建引领生态振兴,逐步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

(五)党建加推动经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全面过硬,必须以村集体经济作保障,发展壮大特色产业。要强化党建引领脱贫攻坚,大力发展有本土特色的农村文化、发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结合“三变”改革,因地制宜选好村级集体产业项目,探索符合我镇实际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和模式,用好扶持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的xx万元启动资金,并引导经营主体参与村集体经济,开展土地托管、相互入股等形式,发展规模经验、增加集体收入,带动农民增收,最大限度盘活村级资产、资源,做大做强乡村旅游与休闲观光农业,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村级党组织要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党员领头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发展规模经营,拓宽增收渠道。要充分发挥农村电商的积极作用,打通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为产业振兴、农民增收发挥应有的作用。

侗族文化小镇调研报告范文9

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赋予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新使命、新目标、新要求,代表现代旅游价值取向的乡村旅游正在成为当今旅游市场新的热点。今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一年召开两次推进会,高位强力推进乡村旅游业发展,xx 乡村旅游踏上新的征程,并不断绽放出绚丽的时代光彩。如何在新一轮旅游发展的大潮中,我区凭借突出的区位优势、珍稀的 xx 资源、深厚的 xx 文化底蕴以及优良的生态环境,在乡村旅游发展上赢得一席之地、创造一片天地,是摆在我们面前必须深刻思考的问题。

一、xx 区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

xx 区拥有 3A 级旅游景区 x 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x 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x 处,旅行社及分社 x 家,乡村旅游接待点 x 家(四星级 x 家,三星级 x 家),宾馆酒店 x 家(四星级 x 家,三星级 1 家,二星级 x 家),接待床位 x 张,旅游从业人员 x 余人。20_ 年,全区接待游客 x万人次,同比增长 ,累计实现旅游收入 x 亿元。

(二)发展现状

1. 注重规划引领,乡村旅游发展体系日益完善。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编制完成了以“两村两区三园”(即:xx 驿• xx 村·xx 印象、xx 旅游度假村;xx 文化主题公园、古驿湿地公园、七星台山体森林公园;xx 川流域、xx 沟流域乡村休闲旅游度假区)为重点的《xx 市 xx 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为全区旅游业发展理清了思路,勾画了蓝图。《xx区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xx 区洪水泉乡洪水泉村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以及《xx 省 xx 区民族团结示范教育展馆规划》等 8 项旅游专项规划正在加快编制,初步形成了以总体规划为统领、专项规划为补充的旅游规划体系。同时,制定了《xx 区关于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分工方案》,为我区乡村旅游发展明确了任务、明晰了路径。

2. 注重项目建设,乡村旅游基本框架初步形成。在持续打造峡群森林公园、洪水泉清真寺等旧景点的同时,依托

旅游扶贫项目,投资 x 万元,在 xx 镇庄科村、xx 乡 xx 村、xx 乡 xx 村、xx 乡上 xx 村等 7 个村打造了田春峡牡丹谷、石壁花海、牙扎卓仓文化休闲园、阿依赛迈风情园等乡村旅游景点;计划投资 x 亿元,规划建设占地 x 亩,总建筑面积x 万平方米的 xx 驿(xx 村• xx 印象)一期工程完成;投资 x万元,修建了旅游产品综合开发基地和明达餐饮旅游基地,初步形成了“一心三带一环”区域大旅游格局。同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精品景区的建设力度,配套建设了一批与旅游相配套的旅游定点商店、餐厅、交通及娱乐服务设施,乡村旅游基本框架初步形成。

3. 注重融合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体系加快推进。坚持将休闲观光农业和旅游业结合起来,在开发乡村民俗、乡村美食、乡村特产、农事体验、农家生活等特色产业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积极发展乡村休闲、乡村度假等产业,形成了以白沈沟 xx 果蔬基地、临空 xx 产业园、金阳光 xx 生态园、三合 xx 蔬菜种植基地等集观光、采摘、休闲为一体的休闲采摘园区;以 xx 蒜酱、xx 苦荞麦茶、xx 皇菊、xx 鸡蛋、xx果蔬及 xx 绣、xx 枕、xx 鞋等为主的系列乡村旅游产品;以xx 宴、xx 牛头、xx 月饼、xx 柴火鸡为主的乡村旅游美食;发展了一批以“吃农家饭、住农家院、干农家活”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旅游接待点,游 xx 驿,品 xx 美食,去 xx 玩,吃

柴火鸡,游大美 xx,住 xx 酒店悄然兴起,正成长为新的旅游品牌。

5. 注重环境治理,乡村旅游品质不断提升。结合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农村卫生环境保洁工程、乡村文明行动、“送气接污”工程,一方面加强农村和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对乡村空闲地、公共绿地、村庄周边和道路两侧绿化、美化、香花,为游客提供了生态、宜居、文明、舒适的旅游环境;加大对各旅行社、星级宾馆、乡村旅游接待点的综合检查力度,对不规范问题行为进行现场整改,督促规范操作,保证安全运营,有力提升了旅游环境质量。挖掘和总结少数

民族民俗文化和风土人情,定期举办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班,旅游文化品位和服务档次不断提升。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基础设施薄弱,发展后劲不足。由于我区旅游资源尚处于初级开发阶段,加之旅游资金投入先天不足,综合游客服务中心、旅游交通服务设施、旅游购物场所、停车场、厕所等基础设施条件薄弱,难以满足不同层次游客需求。

二是项目建设不足,招商引资无力。虽然近年来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 xx 驿等重点旅游项目,但在全域旅游方面的招商缺实招,见效小,一些景区景点基本未被开发利用或开发层次较低,特色旅游项目少,规模小,结构单一,景区景点文化挖掘不深,包装不精,知名度还不高。

三是项目融资困难,要素保障不足。我区旅游市场主体发育不充分,市场化程度低、创新能力弱,企业的融资能力不足,银行信贷资金难以进入到资金需求企业。部分优质旅游资源受环保、土地政策等限制,项目难以落地。

四是缺乏旅游人才,企业能力不强。缺乏懂管理、会策划、善营销的领军型、高层次人才。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大多为当地老百姓,经营者对旅游业知识掌握的少,能力有限,发展乏力,处于低层次粗放经营状态。

三、加快 xx 区乡村旅游发展的思路对策 (一)科学编制乡村旅游规划。发展乡村旅游首先要做好顶层设计,充分考虑现有条件和发展趋势,坚持先策划后规划,将乡村旅游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扶贫攻坚等城乡总体规划,用全域旅游统筹旅游规划建设。加快编制我区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并以总体规划为基准,切实加强控制性详细规划、核心区设计规划、重点旅游片区发展规划及其他专项规划,升级改造现有乡村旅游点规划,以超前的规划引领乡村旅游发展,坚决杜绝低端建设,切实防止盲目开发。要精准定位旅游客源市场,高起点编制规划设计一批以乡村生活体验、农业景观观赏等为主要内容,集参与性、娱乐性、体验性为一体的乡村旅游项目,走乡村旅游规模化和产业化的道路,创立自身品牌,增加市场竞争力,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二)培育壮大旅游市场主体。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产业的根基,企业活力和市场竞争力,是产业促进的引擎。因此,培育多元化的市场主体也理应是我区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不二法门”。要坚持“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和引导大型旅游企业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和项目融资等方式,参与我区的乡村旅游景区(景点)开发和经营,创办特色乡村旅游项目,调动社会力量发展乡村旅游。

要支持和鼓励乡村旅游经营者依托自身特色资源和市场条件,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民俗文化娱乐旅游项目,延伸乡村旅游产业链。要充分发挥当地能人、乡贤的独特作用,发展一批乡村旅游合作社,探索推广 “公司+合作社+农户” 、“公司+景区+农户”等多种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引导农户以资金、土地经营权等形式入股旅游企业和乡村旅游合作社,发展股份合作,做大规模,增加收益。同时,鼓励景区、旅行社等旅游经营企业与乡村旅游景区(点)建立旅游企业联盟,联合开发产品,实行联营共赢。

(三)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旅游产业,基础设施是前提,功能保障是基础,当前,我区的旅游基础设施还很落后,必须进一步加强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严格按照建设旅游景区的要求,对乡村旅游村(点)进行建设和改造,完善旅游六要素,改善游客接待、停车、环卫等基础条件,重点优先解决乡村旅游村(点)的“六通”,即通水、通电、通路、通讯、通气、通污,完善旅游综合服务功能,提高整体服务水平。要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推进发展乡村旅游的村(点)硬化、净化、美化、香化、亮化,深入开展乡村改厨、改厕、改客房、改院落,整治周边环境、整治垃圾污水、整治畜禽养殖污染等“五化四改三整”工程,全面优化乡村旅游环境。要加快完善旅游区标志牌、导游导览图、景点解说牌等乡村旅游标识体系,促进乡村旅游便利

化。要大力推进“厕所革命” 三年行动计划,做到主要旅游景区、旅游线路以及客运列车、车站等场所厕所数量充足、干净卫生、实用免费、管理有效。要加快建设旅游集散中心,呈伞状向各主要景区发展;景区点还要加快建设游客服务中心,为游客提供全方位、多功能、快速便捷的旅游服务。

(四)推进乡村旅游规范管理。标准化是质量提升的基础,没有标准就没有质量,也无法衡量和评价质量,而乡村旅游的软肋之一就是服务不规范。因此,我们必须在乡村旅游管理方面下功夫,逐步形成乡村旅游管理规范,从而推动乡村旅游从“粗放式管理”向“依法规范管理”转变,确保乡村旅游持续、健康发展。要对乡村旅游接待点,统一建立档案,实行分级管理,加强对乡村旅游经营环境、接待设施设备、接待服务和经营规范化管理,建立和实施乡村旅游住宿、餐饮、娱乐、购物等主要消费环节的服务规范和安全标准,构建完善服务评价体系,实现乡村旅游接待点的科学化管理和可持续发展。要尽快制定《乡村旅游接待点管理办法》《乡村旅游经营服务标准》《乡村旅游服务质量等级评定评分标准》《乡村旅游经营户开业基本条件》《乡村旅游接待点食品卫生监督办法》等经营管理规章制度,指导乡村旅游经营者照章服务、照章经营。乡镇要组织引导乡村旅游经营者成立乡村旅游接待点经营协会,加强自律,规范管理,进一步提升乡村旅游发展水平。

(五)强化乡村旅游产品开发。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要注重地域特点、彰显地方特色。立足我区实际,依托区位条件、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采取景区带动、综合开发、整村推进等方式,加强城郊休闲度假、生态农业观光、健康养老休闲、民俗风情体验、自驾游营地等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培育扶持全域、全季、全时旅游项目,形成不同区域、不同季节、不同主题的乡村旅游产品。同时,要大力实施乡村旅游品牌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生态旅游示范区、传统村落、美丽乡村、特色旅游镇(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星级农家乐、精品民家宿,特色柴火鸡、牛头宴、xx 月饼等品牌创建,丰富品牌内涵,提升品牌形象,增强乡村旅游品牌的影响力和竞争力。要大力开发 xx 土特产品系列、“xx”主题产品系列、民族用品系列、民族工艺品系列、宗教用品系列、中草药材系列等乡村旅游商品,做好产品策划与包装,不断丰富乡村旅游产品。

(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兴旅之要,惟在人才”。人才是兴业之本,是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当前,我区“一心三带一环”旅游框架基本拉开,而最紧缺的是旅游相关人才。要加快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交流与引进,以本地培养和外地引进相结合的方式,通过选调旅游相关专业干部、聘任专家学者顾问、引进专业团队等方式,引进各类专业人才,着力打造一支集设计策划、创意营销、宣传包装、

政策指导、项目管理及教育服务等为一体的高素质旅游管理队伍,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引导和支持返乡农民工、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大学毕业生、专业技术人员等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实现自主创业就业,培养一批具有现代旅游意识的乡村旅游技能型人才及从业人员。加强乡村旅游导游、住宿、餐饮、营销、传统技艺和乡土文化讲解等各类实用人才培养,与高校合作定期对旅游行业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和乡村旅游经营户进行技能培训,强化旅游业务、市场意识、规范服务、民俗风情推介等方面的知识培训,不断提高乡村旅游从业者的素质和服务技能。

侗族文化小镇调研报告范文10

一、农民对乡村振兴的意愿

(一)“乡村振兴战略”知晓度高,深得百姓拥护

调研显示,知道“乡村振兴战略”的农民占全部受访农民的比重达到,乡村振兴战略得到广大农村居民的积极拥护。

(二)农民最期盼的是“生活富裕”和“产业兴旺”

农民对乡村振兴5个方面的总要求充满美好向往,受访农民最期盼的是“生活富裕”,占;其次是“产业兴旺”,占;对“生态宜居”、“乡风文明”和“治理有效”分别占、和。推荐阅读:

学校营养健康教育简报范文(72篇)

自我情绪认知分析范文大全(推荐13篇)

按时出勤契约书范文通用7篇

请示文件的格式及范文(优选7篇)

技能大赛没拿奖总结范文(通用31篇)

写英语通知的格式及范文(热门8篇)

标签: 调研报告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