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考试古诗主题范文 第一篇
一、典型考题
(1)写出诗歌中运用的表现手法——典故。
如,“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采用的是诗歌中哪种表现手法?;
用典(运用典故)(1分) 表达自己的政治抱负。(1分)
(2)对诗句内容的理解。
(战火连续不断)与家人消息隔绝已久(1分,意对即可) 久盼音讯不至的迫切(1分,写到与加点字意思相近的词语即可)
“颔联中的既言事,又写景的两个短语是 (《使至塞上》)”。
出汉塞入胡天
(3)对诗句的赏析。
如,“请你对“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作一点赏析”(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词人运用典故,(1分)以魏尚自喻,委婉含蓄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 (1分)
又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你说说好在哪里。(《春望》)
一、诗人触景生情,原本能愉悦心情的花鸟,但因感时恨别,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更烘托了自己“感时”“恨别”之悲。
二、诗人移情于景,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其实是诗人自己内心感情的写照,形象动人。
(4)把握诗词中的“词(诗)眼”。
如,贯穿全词的“词眼”是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中考语文考试古诗主题范文 第二篇
①诸葛老师替刘禅分析了国内外的形势,其中“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为急存亡之秋也”指“不利形势”;而“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是指“有利条件”。
②请用四字短语概括全文中诸葛老师向刘禅提出的“三条建议”: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妄。而其中亲贤远妄是全文议论的核心。
③文尾处与文首“开张圣听”意思一样的句子是: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④最能代表诸葛老师有赏有罚的执政理念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⑤刘备曾经给予过诸葛老师的“殊遇”是指“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曲,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而此事可以用今天的一个成语感恩图报来概括。
⑥与今天“临危受命”意思一样的句子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⑦在全文第7段中呼应全文第6段“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的句子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中考语文考试古诗主题范文 第三篇
终于放假了,终于下雨了。雨不大,却给我的“五一”增添了另一种味道。独自在家里,我将脸贴在玻璃上,望着外面淅沥的雨,心在雨声中渐渐沉寂,几句古诗像雨中被浸润的草芽,在脑海中冒了出来。
林语堂先生说过:“诗歌教会了中国人一种生活的观念,通过谚语和诗卷深切的渗入社会,给予他们一种悲天悯人的意识,使他们对大自然寄予无限的深情,并用一种艺术的眼光来看待人生。”
古诗,文有尽而意深远,是美的享受;古人,时有尽而智恒远,是爱的凝聚。古诗,渗透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即使在新世纪的今天也无处不在。
在我们的生活中,古诗到处可见,虽只有寥寥几行字,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灵魂。古往今来,诵读古诗的人很多,但懂得欣赏、细细品味的人却不多。用心领会吧!古诗会引领你穿梭在历史的长河中,畅览在中华民族的古典文化里,尽情遨游在智慧的海洋上,让你回味无穷……
李清照才华横溢,身世却凄惨悲凉。她一心关心国事、著书立说、传道授业,到头来只落得个报国无门,连个哀怨的地方都没有。她独自茫然地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叶黄花中,吟出这首浓缩了她一生和全身心痛楚,不知曾经感动过多少人的《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那哀婉的凄苦情,让我们抚肺痛心!《声声慢》这首满含凄苦情的词。堪称千古绝唱!
我喜欢李清照,喜欢她那非人的才华,喜欢她写的每首诗词。
中考语文考试古诗主题范文 第四篇
①从视觉、听觉角度写出潼关地势险要的句子是: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②书写独特的历史观和体现了“民为贵”思想的句子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50、《己亥杂诗》中诗人借比喻传达爱国之情的句子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语文素质语文的灵魂是人文理念,人文理念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要义是生命意识。假如有一天语文远离了人文的内蕴——生命意识,那么语文将沦落为“婢女”。...
【知识疏理】文学常识也是中考积累与运用的必考内容。从内容上说它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作家的生活年代、朝代(外国作家的国别);2.重要作家的作品及出处;3.作品中的主要人物与性格;4.与课本相关的内容,包括诗文内容、写作目的。...
知识点之琐碎,细节考究之精准,对备考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大难点。面对繁冗复杂的问题,要学会找到巧妙的方法解决。文学常识记不住?试试这些方法吧!四字口诀法1、先秦诸子,孔孟荀卿。《论语》《孟子》,四书列名。...
1.第一位开拓童话园地的作家是:叶圣陶2.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3.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其作品是:《龙须沟》4.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5.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一代词宗:李清照6.第一位田园诗人:东晋,陶...
半命题作文是近年来中考试卷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种命题形式。所谓半命题,即命题人只给出题目的一半或一部分,考生应按照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进行写作。...
中考语文复习:紧抓错题集和素材集“错题集”是针对试卷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准备的,例如第一部分“文言文部分”共42分,是学生学习态度的体现,是决定成败的基础,应尽可能拿到满分。...
请不要把提醒当做一种唠叨,当有一天你弄丢了它,你也许会和我一样,哭着去找它。——题记早晨的第一眼,便是这忙碌一天的开端。对于这一切我早已习惯,只是有种隐隐的难过:自从在这个学校住读以来,就感觉丢失了什么…“好好学习!”“知...
毒舌男叔本华是个富二代,他生在钟鸣鼎食之家,诗礼簪缨之族,他的家族和曹雪芹家一样富甲一方,全盛时都曾接驾招待过国王。然而,叔本华没有像宝玉一样成为纨绔公子哥,常年混迹于脂粉堆,而是出人意料地成为厌恶女人、尖酸刻薄的悲观主...
1。背字典。不是在开玩笑,效果超乎想像!发明这个方法的是钱钟书老先生。2。每天坚持写一段200字的豆腐块,没必要要求字字珠玑,主要是你可以通过这种方法知道你的脑子里缺少哪些词汇。...
今天的议论文复习课,虽然经过了三易其稿,充实了相当多的资料,但是,由于最根本的教学目标制定得要求过高,缺少对于学情和考情的综合结合,导致了整堂课虚有其表,没有让整个学生群跟上教学节奏,导致部分学生习得大打折扣。...
(一)文史典籍: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四库:经、史、子、集《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六艺:也称六...
中考语文考试古诗主题范文 第五篇
温志成
古典诗词是中国文化宝库里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古诗词鉴赏是文学作品阅读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历年来各地中考的考查热点之一。近年来,各地中考对古诗词鉴赏的考查,以单一的客观性选择题形式出现的已较少见了,大多转向以主观性表述题为主的多类型考查。考查题型丰富多样,在20xx年中考中就出现了一些具有创新色彩的特色试题,成为各地中考语文试题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现择取部分作一解析。
一、根据诗词意象体会思想情感。
例1.(20xx年江苏连云港卷)阅读下面诗(词)句,完成后面题目。
①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②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③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二、根据诗词内容补全对联。
例2.(20xx年辽宁沈阳卷)沈阳某中学与韩国某中学进行了一次“走进唐诗宋词”的文化交流活动。下面是学生搜集的三组诗句,请根据第二组或第三组诗句的内容补全对联。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
上联:忆李杜吟唱壮志情怀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对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体制短小、文字精练、雅俗共赏的传统文学形式,它与诗歌一样,都是我国艺苑中璀璨夺目的奇葩。对联是随着诗歌的发展而发展的,大凡善诗者能作妙对,善联者必有好诗,古典诗词中那些最出色、最精华的对仗句,有的本身就是一副精美的对联。例2将对联与诗词名句联姻,更能让我们品悟蕴涵其中的对称美、艺术美与意境美。要补全例句中的对联,首先应借鉴上联对第一组诗句的提炼方式,而后再揣摩其他组诗句的特点与内容。第二组诗句中的王、孟是唐代山水田园派代表诗人,这两句诗都描绘了山水田园风光;第三组诗句的苏辛是宋代豪放派代表词人,这两句词都抒发了他们一腔报国之心:根据对联上下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一致等特点,可将下联拟为“品王孟寄情碧水田园”或“读苏辛歌咏赤胆忠心”等。
三、根据诗词抒发的情感给诗集命名。
例3.(201()年江苏南京卷)在“分门别类辑古诗”活动中,有一本诗集收录了下面几首诗。请根据它们所抒发情感的相近点,给诗集命名。
诗集名称:《____》
中考语文考试古诗主题范文 第六篇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译文】
巍巍天山,苍茫云海,一轮明月倾泻银光一片。浩荡长风,掠过几万里关山,来到戍边将士驻守的边关。汉高祖出兵白登山征战匈奴,吐蕃觊觎青海大片河山。这些历代征战之地,很少看见有人庆幸生还。戍边兵士仰望边城,思归家乡愁眉苦颜。当此皓月之夜,高楼上望月怀夫的妻子,同样也在频频哀叹,远方的亲人呵,你几时能卸装洗尘归来。
【注释】
关山月:乐府《横吹曲》调名。白登:今山西大同市东有白登山。汉高祖刘邦曾亲率大军与匈奴交战,被围困七日。
①关山月:古乐府诗题,多抒离别哀伤之情。
②天山:指祁连山,位于今青海、甘肃两省交界。
③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古代通向西域的交通要道。
④白登:白登山,在今大同东北。匈奴曾围困刘邦于此。胡:此指吐蕃。窥:有所企图。
⑤戍客:指戍边的兵士。
⑥高楼:古诗中多以高楼指闺阁,这里指戍边兵士的妻子。
中考语文考试古诗主题范文 第七篇
一、关注诗题
二、注意诗序
许多古诗词前面常有“序”,有的交代创作年代,有的交代创作背景,有的交代创作缘由,有的交代创作经过,有的为作品奠定了情感基调,它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至关重要。
三,审读注释
例如,20xx年江苏省泰州市中考诗歌鉴赏题李白的《秋登宣城》
江城 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3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注]①谢朓,是李白很佩服的南齐杰出诗人。谢朓北楼,即谢胱楼,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是宣城的登览胜地。这首诗作于天宝十三年(754),李白在长安为权贵所排挤,弃官而去,政治失意,漂泊流荡。②这里的“江城”,泛指水边的城。③“两水”,指句溪和宛溪,“两水夹明镜”,是指两水绕城,水如明镜。
(1)这首诗中,最能体现秋天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
(2)“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最能体现江城的美,请说说这两句诗好在何处。
中考语文考试古诗主题范文 第八篇
一、复习要求
(1)内容类别:送别诗、思乡诗、写景诗、咏物诗、怀古诗、爱国诗、边塞诗、爱情诗、山水田园诗等;
(2)抒情方式:直抒胸臆、间接抒情;
(3)修辞手法:比喻、对比、衬托、夸张、借代、双关、反语、反复、互文、通感等;
(4)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
2、讲解一般的鉴赏方法
(1)看题目,抓题眼,明诗词含义;
(4)找意象,析意境,知典故,看手法,品语言,明主旨。
3、按照鉴赏内容分类训练,形成能力
纵向:从时间上分成几个朝代,重点关注唐朝。
横向:同一时期的不同类别及其代表作,分别练习。
4、从课内拓展到课外
查漏补缺,强化训练,提升能力。
二、重点分析
看题目,抓题眼,明诗词含义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这首诗的题目中就包含着所叙之事和所抒之情。诗人叙述了自己的所见,描绘了春夜雨景,表现了对春雨润物的喜悦之情。
中考语文考试古诗主题范文 第九篇
它,蕴藏着无数的奥秘;它,是许多人成长的摇篮;它,纯洁而美丽,高贵而典雅;它隐匿在生活之中,却高居于生活之上。她,便是古诗词。
我们孕育于古诗词之中,是古诗词一直伴随着我成长。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透过薄暮依稀可见一个破旧但不杂乱的小茅屋中走出一个青袍隐士。没有人作陪,只有与还在云雾中的朝露相依。你拿着锄,一手还攥着一本书,一只指头上还勾着一壶酒。长发和青袍一同在随着风在锄上乱舞,脚上的步伐零碎而轻盈,在狭窄并泥泞的小道上留下一串脚印。是啊!留一方空白给自己,然后我们播种,小心料理,真心呵护,不也一样感到惬意吗?
诗中陶侃,有你相伴,我懂得了一方简朴。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此时小道旁丛生的草木上的露水被青袍打 到。他不紧不慢地向前走。在一块田地边停下了脚步。田中杂草众多,盖过了豆苗。如果不仔细分辨还真找不到一株豆苗。望着这不知能否称得上豆苗的田地,那张俊美的脸上露出了了一丝让人难以捉摸的笑意。特别是那双眼睛,流露出一股暖意,这也许是满足。嗯!怀抱一颗满足的心,如果你失去了金钱,那么你还可以很自豪的说:“我很幸福,因为我拥有健康的身体。”如果当你失去健康时,你依旧可微笑的说:我很幸福,因为至少我还有一颗健康的心。“不知你是否也这样想呢?
诗中陶侃,有你相伴,我懂得了一方惬意。
你挽起双袖,躺在田间直至晌午,而阳光毫无遗漏的洒在身上。也许阳光过于斥眼,也许想到些什么,肃然起身,径直的'走到树下,开始清除杂草,你抿着嘴唇,似乎带有一丝倔强,一种决心……“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这或许是你的信念吧——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诗中陶侃,有你相伴,我懂得了一方信奉。
然而,生活也有时是: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的无奈,但更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我们活在世上,自是来品味世之珍瑰,而诗词便是瑰宝,细心品味,生活将与燃愈烈!
嗯!读“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犹如阳光明媚,在海上柔情地洒下一片金沙,海水平静,唯有我惬意地游动,激起白色的水花,身边有绿洲,天海一色,温暖的海水将我包围,让我感受诗的呼吸,诗的心跳。它慈母般的怀抱,我能感觉它的柔情。
读“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尤如天气骤变,呼啸而来,吹翻了远处的小舟,浪,一个接一个地扑来,盖过我的头顶,我不畏,我不后退。千层之浪又如何,难以击溃我坚定的信念和决心。从此变成了一位考验者,正向我展示了他的威严与刚烈,以此击退我前游的步伐,可忘了,我是一个遨游诗词中的学者,学无止境,便永不后退。
中考语文考试古诗主题范文 第十篇
一、考点分析及应对措施
从近几年的全国各地的中考卷中不难发现古诗词鉴赏已成为一大亮点。其原因有二:一是和高考相衔接,高考中每年都考。二是体现“新课标”精神。《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纵观各地中考试卷,古诗词鉴赏的考查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品味诗词凝练、含意丰富、耐人寻味的语言。
2、对名句的分析理解。
3、诗词节奏的划分。
5、分析诗词的表达技巧。
6、诗词意境的理解和感悟。
古诗词鉴赏这类题目的一般所选材料来自唐宋名篇名家,由课内向课外发展。
从阅卷场反馈信息看,学生失分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诗词中的词语,典故等基础知识积累不够。2、分析问题时张冠李戴,或者脱离文本,不结合全文或背景来分析,3、表达时语言空泛,分析问题不具体,不全面。4、缺少必要的诗词鉴赏术语,造成表达不准确,针对以上情况,老师应采取以下一些应对措施。
中考语文考试古诗主题范文 第十一篇
中国五千年的文化源远流长,在这条文化长河中最为闪耀的,是我的最爱——诗词。
书桌旁,我正手捧一本散发着浓浓墨香的《古诗全集》,静静地听着诗词讲述着中华上下五千年那悠久的故事……
看苏轼被贬黄州后,并没有太多的怨言,只潇洒地挥笔写下“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那乐观的积极向上的态度不禁让人肃然起敬。
听,汨罗江边屈原正长叹:“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刹那间“扑通”一声,一代爱国诗人成了“诗魂”,留给世界最后一声悲愤的呐喊,给人类留下了悲壮的'一幕。
黄鹤楼中,李白即将与挚友孟浩然分别,这一别可能就是一辈子。看着好友乘坐的帆船渐行渐远,李白不禁吟诵道:“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瓜洲江畔边,王安石再度任职,离开家乡钟山。既有着远大抱负,又留恋家乡,眺望着远方,诗人思乡情切,吟道:“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诗,是唐朝的一株柳,摇荡在古风河畔;诗,是宋时的一条鱼,游弋在清澈柔波;诗,是元代的一首曲,传颂在天山草原;诗,是民间的一股风,悠扬在深深的胡同里;诗,是清时的浣纱女,在河边唱着绝代的歌……
一首首唐诗宋词,让我感受到另一个奇妙的世界,为什么呢?因为我发现了它所蕴含的奥秘,它所蕴含的独特的美。
因为这些诗歌的美,我体会到人生真正的意义;因为诗歌的美,我感悟到世间的真理;因为诗歌的美,我发现原来世上有着这么多美好的事物。
中考语文考试古诗主题范文 第十二篇
中国的古诗文的宝库可真是博大精深,星光灿烂,古诗文更是我国文化的精髓。
古诗文有一种精辟的美,一种其他文体无法取代的没,面对那些小说,故事,我更喜欢,喜欢它合辙押韵,朗朗上口,我喜欢它词句精练,通俗易懂,我喜欢它意优美,含有哲。古诗使人心胸豁然开朗,思想为之升华,甚至连外国人都赞叹和欣赏。
我最早的启蒙老师是妈妈,在她的指导下,我从小就对古诗产生了浓厚兴趣,刚上学的时候就会背七八十首古诗了。
古诗文不仅是我的良师,更是我的益友。记得有一次,我与同学为了一件小事闹翻,心里十分生气。这时,我想起古诗,比起古人,我为一件小事与同学争吵,破坏了我与同学之间多年的友谊,实在是肤浅啊,真不应该啊!
学习古诗不仅是一项任务,更是一种乐趣,古人的才情让后人望尘莫及,欣赏古诗文就是享受生活,品味人生,希望更多的人会与古诗为伴,与我国古文化为伍,继承发扬我们的传统文化。
中考语文考试古诗主题范文 第十三篇
一、各地中考诗词鉴赏题考点探究
①农家望晴雍裕之
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
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1、第三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2、在《农家望晴》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②湖上徐元杰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1、说说诗中使用“乱”字的好处。(2分)
2、全诗写出了游人怎样的心情?(2分)
③吴门道中二首(其一)孙觌
数间茅屋水边村,杨柳依依绿映门。
渡口唤船人独立,一蓑烟雨湿黄昏。
1、说说诗中使用“湿”字的好处。(2分)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探究结果:中考古诗鉴赏题的考点包括:
二、“炼字”题型答题探究
湖上徐元杰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说说诗中使用“乱”字的好处。解题方法探究:
练一练:
1、吴门道中二首(其一)宋孙觌
数间茅屋水边村,杨柳依依绿映门。
渡口唤船人独立,一蓑烟雨湿黄昏。
说说诗中使用“湿”字的好处。
2、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问:作品中的一个”闹“字自古被人称道,说说它的妙用。
3、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问:“人闲桂花落”中的“闲”字很有表现力,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
三、“情感”题型答题探究
(1)大家知道古人常借诗词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了,那么,我们可通过什么途径了解其感情呢?
请大家看这些标题,看能否看出这首诗所表达的感情:
《春夜喜雨》()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请大家思考,当你看到的这些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事物时,你会想到什么?
1、月——()2、菊花——()
3、梅花——()4、松——()5、流水、落花——()6、梧桐——()7、杜鹃鸟——()8、秋蝉——()
9、鸿雁——()10、柳——()11、芳草——()12、芭蕉——()13、羌笛——()14、乌鸦——()
15、红豆:()16、酒——()
(3)诗歌根据其内容可分成不同的类别,类别不同,其寄寓的感情亦不同。说说这些类别的诗歌通常是表达什么感情的?并举例说明
田园诗:()例如:
写景诗:()例如:
送别诗:()例如:
边塞诗:()例如:
行旅诗:()例如:
咏物诗:()例如:
怀古诗:()例如:
闺怨诗:()例如:
(4)练一练
1、湖上
徐元杰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全诗写出了游人怎样的心情?
2、吴门道中二首(其一)
数间茅屋水边村,杨柳依依绿映门。
渡口唤船人独立,一蓑烟雨湿黄昏。
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清平乐村居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问:说说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4、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说说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四、“表达技巧”题型答题探究
农家望晴雍裕之
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
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问题:第三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墨梅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问题:分析诗中使用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你知道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吗?
常用修辞:()
常用表现手法:
抒情方面:()
描写方面:()
其他方面:()
五、实战演练:
绝句两首(其二)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春雪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中考语文考试古诗主题范文 第十四篇
1.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联中的“割”字突出了泰山怎样的形象?
(2)这首诗最后一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1)高大巍峨(2)不畏艰难,勇于攀高的豪气壮志。
2.阅读下边诗歌,根据要求回答问题。(4分,每小题2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3.这首诗紧扣环境和季节特征写景,以“”字为线索,同时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24.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从动植物的变化描写季节特征,用词准确而精妙,从中找出一处并进行品析。
答案:23、行字为线索(春行也可)早春美景
中考语文考试古诗主题范文 第十五篇
①表明孔子非常重视学习过程中的复习环节的句子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②与今人“举一反三”意思类似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孔子注重将“思考”和“学习”结合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孔子倡导实事求是的求知态度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⑤与“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意思相仿的句子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内省也
⑥表明孔子向他人虚心学习的态度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⑦与“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⑧孔子借物候现象比喻高尚节操的句子是: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⑨孔子认为“恕”的含义应该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中考语文考试古诗主题范文 第十六篇
考点透视
综观近几年中考,不难发现古诗词鉴赏题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青睐,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古诗词鉴赏题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难度不大,所选古诗词大多来源于课本或《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篇目。二是所考内容一般有常识记忆、词语理解、情感领会、表达技巧分析、名句品味等。三是所考题型有选择题、主观表达题以及鼓励创新的开放题,后两种题型有增加趋势。
解题指津
应该怎样复习古诗词鉴赏的内容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赏析诗词语言。赏析诗词语言,要善于抓住诗词中的关键词语,体会其语言准确、生动、形象的特点。答题时,要结合诗词的主题及写作背景,反复揣摩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和隐含意义,理解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比如杜甫《登岳阳楼》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两句,一个“坼”字、一个“浮”字,就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无比壮阔而又生动形象。
3、赏析表达技巧。古诗词的表达技巧包括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双关等修辞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欲扬先抑、以小见大等写作手法,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直抒胸臆等表现手法。比如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主要运用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描绘了一幅秋郊夕照图,创造出一种萧瑟、苍凉的意境。不仅写景,而且写人;不仅用景物点染“秋”,而且用景物来表现“思”,把“秋思”写得非常凄恻,表达了天涯游子孤寂凄楚的情感。
中考语文考试古诗主题范文 第十七篇
一、形象意境类
形象画面: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形象(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景物有什么特点? 意象意境:诗歌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或直接点明某意象,要求简要赏析。 【知识联系】 1.所谓诗歌中的形象,是指抒情主人公(抒情主体形象)或诗歌中所描写的景与物。 2.所谓意境是指思想感情与诗中生活图景有机融合的一种艺术境界。概括意境特点的术语有:雄浑壮阔、高阔远深、萧瑟凄凉、生机勃勃、孤寂冷清、繁华热闹、恬静安谧等。答题模式:意境描述+特点概括
二、情感主旨类
三、表达技巧类
【设问方式】 手法类:1.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表达技巧或写作手法)?或就某一诗句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的分析。2.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或要求从情景关系角度对诗歌(诗句)进行赏析。 思路类:这首诗是怎样构思的?或要求分析诗歌的构思之妙。 【知识联系】 1.表现手法包括联想、想象、象征、渲染、抑扬、对比、烘托衬托、以乐写哀、以小见大、比兴等。 2.诗歌中常见的表达方式 记叙(记叙、描写顺序:远——近 大——小 高——低 俯——仰 虚——实 动——静) 描写(描写角度: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实写、虚写、正面、侧面、反面,描写还包括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有声有色、白描等。) 抒情(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则有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 3.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用典、互文、反复等。 4.思路结构方面的术语包括照应、铺垫、承上启下、层层深入、卒章显志、画龙点睛等。
四、语言炼字类
炼字类:这句(联或首)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为什么?/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么作用?或与其它某字比较分辨优劣。 语言特色类:诗歌语言有何特点?请简要赏析语言特色,或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 【知识联系】 1.诗眼:指一首诗或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 2.炼字:用最妥贴、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 3.语言风格常用术语: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白晓畅、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等。 4.答题时把关键字词放在句中,结合全诗意境情感分析。表明观点即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解释含义包括解释字面含义和深层含义;还原景象要求展开联想和想像,结合诗歌整体表述诗句所描摹的景象。
五、多角度综合类
写了什么景?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景与情的关系怎样?(景与情的关系一般是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或情景交融等表达技巧)答题时参考以上四个方面的答题模式,问什么答什么,简单分析,略有侧重。
六、开放题型类
中考语文考试古诗主题范文 第十八篇
一、考点聚焦
古诗词赏析题近年来逐步增加。究其原因,一是高考试题的影响,二是新大纲与《课程标准》的要求。但考题的难度不大,从选材来看,考题主要出自初中课本中学过的古诗词;从题目设计来看,常见的题型有两类:一类是主观题,如填空、简述、诗句欣赏等;一类是客观题,如选择、判断等,其中一般以选择题为主;从考点来看,常考查的知识点有:(1)对诗句的理解、鉴赏;(2)感知诗歌中的艺术形象;(3)理解诗歌中的思想感情;(4)品析诗歌凝练的语言等。考生只要能弄懂诗词的内容,答题的难度就会大大降低。
二、经典试题
例1:下面对《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常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A、这首词是写诗人对亲人的怀念,因此,整首词充满了伤感压抑的情调。
C、词中把“天”与“月”人格化了,创造了一种神话般的境界。
D、“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的“转”、“低”,以月光变化表示夜已深,“无眠”表示想念亲人,难以入睡,由此引出下面“何事”一问。
思维启迪:本题主要考查了对诗歌中思想感情的理解。苏轼之词感情蕴蓄丰富,有潇洒,有伤感,有苦闷,有慰藉,呈现多元的色彩。但全词总体上是一种豪放旷达,而非伤感压抑。因而,A项是错误的。
例2、对下列两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秋词天净沙●秋思
刘禹锡马致远
自古逢秋悲寂寥,枯藤老树昏鸦,
我言秋日胜春朝。小桥流水人家,
晴空一鹤排云上,古道西风瘦马,
便引诗情到碧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