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装备基础材料介绍范文(推荐6篇)

实用范文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更新时间:2024-02-04 21:21:45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航空装备基础材料介绍范文1

我们认为,目前国防军工产业已进入型号Pipeline管线持续落地期,目前上市公司市值或仅反应已批产对应型号市场空间,预 计伴随各类新型号装备Pipeline持续落地,对应企业EPS及估值区间预计将会实现上修。同时企业布局领域与预研方向是否契 合可判断企业长期持续性。

从时间维度看具备两大完成考核点(2027、2035),两大中间节点(20_、2025)及两大预期建立节点(20_、2024): 两大完成考核点:根据十九大报告政策指引,我国将在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我们以此为远期目标。根据十九届 五中全会政策指引,确保2027年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我们以此为中期目标。 两大重要中间节点:在2027年作为中期节点的时间窗口下,我们判断型号Pipeline重大节点(研制转批产)有望出现在中间节 点20_年及“十四五”末2025年。 两大预期建立节点:Pipeline重大节点年份前一年或为引导企业EPS与估值预期上修的预期建立阶段(20_、2024)。

航空装备基础材料介绍范文2

信息化板块存在季节波动,疫情后项目推进重回正轨

20_ 年 营 收 亿 元 ( 较 20 年 +),归母净利润亿元(较 20年+),存货较20年+, 合同负债与预收款较20年+。 信息化板块营收和归母净利增速较小, 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是信息化类企业并 非跟随型号发展,在型号批产任务急 迫的前提下,信息化建设或有递延, 但我军信息化建设方向不变,未来或 实现较快增长。

22Q1 营 收 亿 元 ( 较 21Q1- ) , 归 母 净 利 润 亿 元 ( 较 ) , 存货较 21Q1+,合同负债与预收款 较21Q1+。信息化板块营收和 归母净利均出现同比下滑,我们认为 主要原因是板块内企业存在Q1占比较 小的季节性规律,因此一季度业绩波 动较大,并且疫情影响部分项目推进 及收入确认节奏,后续将逐渐改善。

我们认为,当前我^v^队正处于信息化建设关键阶段,军工电子信息行业承担着“信息系统一体化、武器装备信息化、 信息装备武器化、信息基础设施现代化”的重大战略任务。根据美国Frost&Sullivan研究数据,1999年美国C4ISR 系统支出约亿美元,20_年C4ISR支出已达到亿美元,平均年复合增长率高达。我们预计,为 了达成信息化、智能化发展目标,我国C4ISR系统建设投入也将显著提升。

航空装备基础材料介绍范文3

航空基础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包括空气动力学、结构强度、航空材料、航空制造、通用基础技术等在内的较为完整的航空基础技术体系。同时,紧密围绕航空武器装备的研制和更新换代需求,大力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实现“型号牵引、技术推动”的后发式科研模式向“技术推动、型号牵引”的超前式科研模式发展的转变,取得了一大批创新性成果。

在空气动力学领域,开展了飞行器新概念布局、气动力设计、数值模拟和风洞试验等技术研究,掌握了高低速风洞试验、结冰敏感性分析与气动性能评估、大规模大批量气动力数据高性能仿真等关键技术。完成了我国航空工业高可信度气动计算软件版本开发,与中国商飞联合开发的新概念布局支线飞机“灵雀”通过了大尺寸无人飞行验证,促进了相关领域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采用TPS动力模拟试验方法,首次实现了大型飞机从TPS短舱设计加工、到推力校准、再到模型风洞试验所有环节的完全国内实施。通过增压风洞改变试验雷诺数,获得了不同雷诺数对飞机低速构型气动特性的影响,为增升装置的优化设计及低速气动力数据修正提供了有力依据。对接国际CFD技术的先进机构,基本实现了CFD与风洞试验的综合分析,使“多轮CFD分析优化”+“风洞定型试验”成为飞机设计的重要模式。

在结构强度领域,研制成功飞机地面强度试验结构健康检测集成系统、冰雹撞击试验系统、飞机复杂结构刚度计算技术与设计系统、飞机起落架滑跑稳定性试验系统、结构抗鸟撞试验的人工鸟弹,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航空结构分析系统(HAJIF)等,为我国新机研制和改进改型提供了强度设计与分析的关键技术和软件。一体化加载框架等助推全机静力/疲劳试验再上台阶,顺利突破和完成全尺寸飞行器热力耦合试验。集智攻关,实现商发风扇轴高低周复合疲劳加载。活动结构/机构可靠性试验不断完善,陶瓷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表征体系逐步建立,低、中、高应变率材料力学性能表征体系逐步完善。

在材料领域,建立了集复合材料基体研究、结构设计研发、构件研制、表征测试、技术推广与服务于一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突破了国产T800级碳纤维高韧环氧树脂合成及其复合材料制备、高韧双马树脂合成及其复合材料制备、SiC基体快速致密化和复杂结构的精确定型、纤维织物表面涂层的制备和基体的低温致密化烧结、国产高强高模芳纶纤维表面物理/化学形态重构和芳纶复合材料界面性能快速表征、耐高温液态成型聚酰亚胺专用定型织物及其预成型体制备、液态成型聚酰亚胺复合材料成型工艺的模拟与优化、民机机身曲面壁板自动铺丝和长桁自动化成型、民用发动机风扇叶片制造等多项复杂关键技术,取得了一批基础性研究成果。建立了世界上最先进、独有的透波材料体系,拥有雷达罩电性能和隐身性能设计与仿真计算等世界先进技术,掌握了功能结构设计、强度分析与试验、振动冲击分析试验及可靠性等六性设计技术、材料性能试验分析、质量控制及无损检测技术,实现了雷达天线罩宽带、高透波、多模制导、透波/隐身、功能/结构一体化技术的巨大跨越。

在制造技术领域,构建了以数字化制造技术、复合材料构件制造技术、塑性加工技术、焊接技术、特种加工技术、增材制造技术、检测技术、专用装备技术等为代表的先进工艺技术研发体系。突破超塑成形/扩散连接和自适应加工关键技术,在国内率先实现发动机宽弦空心叶片的研制;突破线性摩擦焊工艺和接头缺陷检测技术,实现飞机框梁结构和发动机整体叶盘结构的焊接;突破钎焊质量控制技术,实现了大型金属蜂窝壁板结构焊接质量的控制。颠覆了传统的航空结构设计思想,采用电子束熔丝技术实现飞机大型整体钛合金承力结构成形,采用激光选区熔化技术实现超轻点阵结构的制造。形成壁板结构激光焊接应力和变形及质量稳定性控制方法,开发了光纤激光窄间隙填丝焊接和激光电弧复合焊接技术,实现铝合金中厚板焊接,提升了先进武器装备轻量化制造能力。建立了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厚度钛合金电子束焊接结构完整性评价体系,实现了飞机翼身整体结构先进制造技术集成验证。提出的带筋整体壁板预应力喷丸成形方法,有效解决了国产2024铝合金材料机翼带筋整体壁板预应力喷丸成形及精度控制技术难题,全面提升了国内大型机翼带筋整体壁板的国产化水平。突破钛合金材料高精度的轴系加工和装配技术,系统开展了装配工艺、工业机器人、装配工装、编程方法、仿真系统、集成装配系统等技术研究,研制出多个自动对接装配系统,提升了我国飞机数字化柔性装配技术能力。高精度复杂冲击复位技术和长航时高精度导航技术使静电陀螺导航平台的导航精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持续拓展新技术新专业,在仿生材料与结构制造、复合材料自修复、结构功能一体化传感、超材料等领域开展了探索性研究,并取得显著的技术进展。

在通用基础领域,编制了《国防科技工业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等法规文件,积极推进军工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建,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不断优化,军工行业标准化工作得到有序发展。

开展了344项民用飞机产品定义、设计制造、通用基础和研制管理标准规范研究,其中155项已形成航空行业标准,解决了国内民机研制对标准的急需;引进了6800项民机适用的SAE国际标准,解决了我国航空标准的国际接轨问题,为适应全球供应商的民机研制模式奠定了技术基础。以军用电子产品为研究对象,重点突破电路功能可靠性建模技术、典型故障模式注入及故障影响分析方法、电路功能可靠性设计优化等关键技术,成果已应用于航空、核、兵器及家电等领域;突破了大阻尼台面研制技术、平台系统研制技术和基于坐标变换的三轴六自由度振动控制技术等多项关键技术。

航空装备基础材料介绍范文4

助力技术腾飞

航空技术领域始终瞄准国际科技前沿,以国家战略目标和航空工业科研、型号研制需求为导向,从条件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国内外合作等方面综合施策,持续提升航空基础技术创新发展的保障能力。

能力建设成效显著。气候环境实验室和FL-62风洞等建设项目填补了我国试验体系空白,FL-10风洞使我国具备了比肩世界上最先进的德荷低速风洞的基本条件。建设国内规模最大、试验技术国际一流的全机静力/疲劳试验室。加强了航空制造工艺设计仿真、试验检测和装备自主化研发能力,引进和自研设备超百余台套,基本具备了解决重点武器装备研发过程中工艺瓶颈问题的能力。拥有微观组织结构分析设备、材料力学性能检测设备、无损检测设备、化学分析设备、几何量测量设备和振动台等检测分析设备,初步具备了材料技术研究的基础条件。大型热压罐的建成并投入使用为大型复材构件研制奠定了条件基础。复合材料顺义园区、综合所怀柔新区、特种所东区、强度所阎良新区和上海基地、气动院沈阳及哈尔滨新区相继开工建设并陆续建成,提升了科研试验能力,保障了长远发展。

人才队伍不断优化。重视专业和学科建设,采用跨学科、跨培养单位以及国际合作的多元化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新方法,以人才支撑技术发展、技术牵引人才成长的人才培养方式,不断优化的薪酬激励机制,培养造就了一批学术领军人才和行业领袖人才,目前已形成了以关桥院士为代表的基础技术高端人才体系。现有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5人,国家“万人计划”人选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0余人,航空工业各级技术技能专家80余人。通过邀请国内外航空领域权威专家开展多层次学术交流,针对急待突破的技术瓶颈进行咨询,重大科研项目、重点型号任务锻炼等方式,培育了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航空科技创新团队。

国际开拓成果丰硕。充分利用全球科技资源,多主体、多渠道开展国际合作,构建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合作平台,与国内外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行业内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与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合作的联合研究中心被国家科技部批准认定为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与俄罗斯中央空气流体力学研究院就风洞试验技术、大型连续式跨声速风洞气动弹性试验等项目开展合作,与德国亚琛工业大学、乌克兰巴顿焊接研究所、俄罗斯材料研究院等机构开展了多项合作。与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签订成立“中航工业结构设计与制造中心”,与英国焊接研究所签订成立“AVIC材料连接和表面工程中心”,与荷兰宇航院及德荷风洞签署合作协议和项目备忘录,与法国宇航院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与空客集团创新中心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法工程师学院签订了合作意向书(LOI)等,利用国际化平台提高了基础技术科研水平。以港科大先进飞行器噪声技术中心为平台,联合国外专家开展声学技术研究取得新成果。中俄民机标准协调工作组得到国标委高度认可。

航空装备基础材料介绍范文5

短期(20_-2025):已批产装备的快速换装期,未来装备的技术突破期

在20_年3月发布的《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中提出,“十四五”我国要加快武器装备升级换 代,同时加快关键技术的突破,提出三化融合向智能化武器发展,加速战略性、颠覆性装备和技术的发展。因此,对于十四五 (20_-2025),我们认为第一个重点是已批产装备的列装换代,第二个重点为技术的突破和新型装备的研制与预研制。

重点1:已批产装备的列装换代,短期板块EPS增长的主要来源。我们认为,如四代歼击机J20、新一代运输机Y20、首架10吨级直升机Z20、首架舰载机J15、新一代战术导弹、高超音速武器、 单兵装备等等已公布的武器装备的快速列装是“十四五”的第一个重点;

重点2:技术的突破和新型装备的研制与预研制,中、长期行业EPS估算与估值中枢给定的依据。按照《第十四》中内容,我国装备发展才刚结束机械化换装,进入信息化与智能化融合发展的轨道,《纲要》中提出了向智能 化武器发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展,加速战略性、颠覆性装备和技术的发展。因此我们认为,“十四五” 阶段也是我国下一代装备和基础技术的重要研发试验阶段。

中期(2027)、远期(2035):新型号Pipeline指引中远期机遇

通过《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我们分析,我军在“十四五”期间要全面加强练兵备战、确定2027年建军 目标新节点、加快武器升级换代,同时加快智能化武器发展、加速战略性颠覆性武器装备发展、加快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 合发展。

中期(2027): “十三五”已批产新一代装备的列装考核年——百年强军梦 &“十四五”内新型号的中间考核节点。我们预计2027年或为目前已批产的新一代装备列装换代的快速换代里程碑年份(形成较强战斗力),考虑走完生命期的美国 F4歼击机,其生产持续期达23年(1958-1981),因此2027年并非我国新代次装备(J20、Y20等为代表的代次装备)的终 点,更应理解为列装情况考核点。

远期(2035):预研方向或为智能化武器、颠覆性武器、战略性武器,全球现代化军队建设目标的完成年。 通过《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我们可以知道我国未来武器装备发展的主要方向,我们认为本次五年计划 中提出的趋势性目标(智能化武器,颠覆性、战略性发展)或为2035年远期目标,因此此方向为远期行业方向。从细分领域看, 我们认为主要涵盖五代机、战略轰炸机、智能弹药、高超音速弹道武器、无人机、无人车、无人船、智能化指控/信息化系统装 备等。

全球视角:看新一轮全球军备建设大周期

全球军备再次进入“科技投入”持续增强阶段,多国现已发布未来中长期国防计划及科技趋势,分别从交付总量、 未来作战系统、新兴技术等三大方面进行明确的强化。

结合Defenseworld、US Air Force等公开资料,我们认为全球多数国家武器装备研发已停滞超20年,以第四代航空 装备为代表,除美/中/俄外其余国家均放弃本代次研制。主力机型F-22自1981年开始研制,至今已40年,F-35研制 项目1996年启动研制招标,至今也有长达25年的间隔期。

航空装备基础材料介绍范文6

(一)提升竞争能力,实施企业创新提质行动

支持关键技术攻关。支持在太科研院所和企业牵头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面向国家战略需求与行业发展需要,针对所属领域的共性难点开展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支持航空航天企业针对技术熟化、批量生产、试验验证、审查认证等工程化阶段瓶颈,持续创新攻关,探索采用“揭榜挂帅制”重点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和产品,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加快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为支撑的产业创新体系。培育国家“单项冠军”产品。(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等相关部门及各镇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全面开展“智改数转”。鼓励航空航天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对设施、流程及服务等进行升级改造。鼓励开展关键工序智能化、关键岗位机器人替代、生产过程智能优化控制、供应链优化,加快推动两化融合评估诊断和对标,加快人机智能交互、工业机器人、智能物流管理、增材制造等技术和装备在航空航天中的应用,促进制造工艺的仿真优化、数字化控制、状态信息实时监测和自适应控制。(责任单位:市工信局等相关部门及各镇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培育行业标杆企业。制定完善遴选标准,建立健全太仓航空航天产业链企业重点培育库,支持企业进入苏州市航空航天产业优选企业培育库。实施民营企业发展扶持计划,鼓励重点中小型企业紧盯航空航天细分领域做大做强做精,培育更多具有爆发力的“独角兽”企业。充分发挥优质企业在航空航天产业链供应链中的中坚作用,建立“一企一案”支持机制,引导根植于太仓的龙头企业成长为具有生态主导力、国际竞争力的领航企业。培育一批航空航天领域国家、省“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等相关部门及各镇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推动空间集聚,实施载体创新提档行动

优化全市产业布局。优化“一城多园区”航空产业布局,以高新区为主体,积极发展太仓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市科技产业园“双翼”,为太仓航空航天产业腾飞赋能。发挥比较优势,加强功能定位、主导产业、重大项目、空间载体、配套服务、创新生态等方面统筹布局。(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局等相关部门及各镇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招引重大项目载体。全力支持中国商飞、中航工业、中国航发、航天科技、航天科工等国内龙头企业和波音、空客等国际行业巨头,来太仓设立分支机构和产业投资项目,每年实施20个以上航空航天重点投资项目。建立健全航空航天产业用地项目优先保障机制,完善产业项目落地服务机制。(责任单位:市招商局、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及各镇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建设特色产业园区。促进产业链与创新链精准对接,高质量建设航空特色园区载体。支持大飞机苏州(太仓)航空产业园对接大飞机产业链供应链,打造大飞机产业配套区。支持娄江新城航空产业园(航电系统)重点发展机载系统和零部件制造等主导产业。支持太仓智汇谷·科技创新园打造集研发、办公、展示、交流、配套消费与居住为一体的国际化航空社区。支持太仓临港航空航天产业园、航空零部件产业园、航空新材料创新园等建设专业化园区。(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等相关部门及各镇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加快成果转化,实施平台创新提效行动

打造国家级产业创新中心。加强与国内外航空航天领域大院大所深度合作,打造航空航天创新机构聚集区和创新策源地。依托西工大太仓校区、西工大长三角研究院等创建航空航天领域国家实验室。支持企业建立企业技术中心、技术创新示范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争创航空航天制造业创新中心。(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及各镇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引培新型重点研发平台。支持联合建设先进技术研究院,发挥上海交大空天技术创新中心、德累斯顿工大石墨烯创新中心、长三角燃气轮机创新中心、达索(太仓)航空智造创新中心等示范作用,吸引全国高水平航空航天科技创新新型研发平台落户。鼓励企业与中国商飞、中航工业、中国航发等龙头央企联合建设细分领域或核心产品创新中心。鼓励重大研发平台向中小企业开放,探索集群协同技术研发新机制。(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工信局等相关部门及各镇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建设科技转化服务平台。持续做好长三角区域先进技术成果转化研究院太仓孵化基地建设,搭建供需对接平台,促进项目落地实施,为产业发展集聚更多优质资源。支持西工大太仓校区和西工大长三角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建立专业化校际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一批技术中试、检验测试验证、转化加速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一批专注于中试开发、技术集成和工艺优化等环节的硬科技孵化器、加速器。支持有能力有条件的企业自主建设或与高校院所共建高水平开放式工程化平台、中试基地和成果转化基地,面向太仓科技型中小企业及在太仓高校院所开放产业资源、应用场景和研发需求。支持相关企业取得航空航天领域国内外合格证及生产许可证或相关资质,帮助相关企业找准产业切入点,进入国际航空航天产业供应链。健全“一大赛、一论坛、一基金、一园区”生态合作模式。积极对接省市民航局和空军,推动通用机场建设。(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商务局等相关部门及各镇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搭建供应链对接平台。围绕苏州与中国商飞战略合作框架内容,配合中国商飞实施第二货源开发计划,建设业务对接、资源对接支持平台,指导企业建立设计保证体系、质量管理体系、适航验证体系,提供航空领域相关标准、规范、程序等技术支持和培育,推动航空航天企业积极融入国产大飞机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拓宽新技术新产品应用渠道,建设需求对接和新技术新产品推介平台。加强航空航天产业首台(套)重大装备、首批次关键材料、首版次软件等创新产品推广应用。加快国防航空航天科技先进技术、工艺、材料等攻关成果在太仓转化应用。(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科技局等相关部门及各镇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推荐阅读:

转学请假申请书范文(共56篇)

英语倡议书模板及范文(热门28篇)

年假未休补贴申请范文(推荐22篇)

装饰装修最新规范标准范文(优选8篇)

起火调查报告范文(15篇)

曲阜社保先进事迹范文(推荐43篇)

标签: 航空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