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素养文案范文 第一篇
语文学习是一种终身学习,语文素养的提升也贯穿着每个人的一生,那么对于中学生来说,提升语文素养的途径是什么?我认为主要是课堂有效教学。课堂教学教什么、提升什么呢?我认为主要是听说读写四种语文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首先,“听”这一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贯穿在语文课堂教学的始终。听老师讲解《沁园春·长沙》,我们感受到了伟人的气魄和胸怀;听鲍国安先生朗诵《赤壁赋》,我们感受到了苏轼的豁达和豪迈;听同学们探讨《记念刘和珍君》,我们感受到了青年的热血和执着。聆听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解,欣赏名家感人肺腑的朗诵,我们提高了审美情趣,增长了欣赏水平,语文素养在倾听中慢慢提升。
其次,“说”在语文课堂上呈现的方式多种多样,成为提升语文素养重要的手段,受到了同学们的喜爱。在《再别康桥》的朗读中,我们体会到了浓浓的不舍情思;在《中国梦》的演讲中,我们体会到了祖国的繁荣昌盛;在“能否以成败论英雄”的辩论中,我们体会到了哲思的巨大魅力。在说中悟,在悟中提升语文素养。
再次,“读”作为提升语文素养最有效的手段,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比重最大。我们对《荷塘月色》进行品味和鉴赏,感受语言之美;我们对《拿来主义》进行思考和领悟,感受思辨之强;我们对《宇宙的边疆》进行阅读和理解,感受着自然之神秘。通过这些优秀篇章的赏读,我们全面提高了语言鉴赏水平和语言运用能力,进而提升了语文素养。
最后,“写”是语言表达运用的重要方式,心灵的触动、情感的共鸣、理性的思考都可以在写作中呈现,没有“写”,语文素养就无法从根本提升。我们写作《难忘的瞬间》,表达生活的感动;我们写作《霜叶红于二月花》,描绘自然的美景;我们写作《我心中的孔子》,赞美先贤的智慧。写作完成了语文素养的提升。
这四种能力的培养最终达到了提升语文素养的目的,这是正在接受学校教育的中学生提升语文素养最有效的途径。当然,除了课堂有效教学之外,课外的大量阅读和社会生活实践对提升语文素养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语文学科素养文案范文 第二篇
一、语文与媒介素养整合的功能
传统语文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种能力。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语文课程发生变化。不再只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还要增加培养学生会看、会制作媒介信息的能力。语文课堂教学已不仅仅局限于文本文章,要超越书面文本,跳跃到媒介文本。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会判别或分析媒介提供的文本,并且能够根据不同的受众,进行杜撰,通过媒介文本的形式对自己的思想观点进行表达。这要求语文课程的教学范围得到拓展。
二、语文课渗透培养媒介素养的必要性
目前,学校不仅没有完整的媒介素养的教材,而且没有教学大纲、教学目标和师资。学校没办法专门开设这类课程。学生平时得不到引导和教育。学校也不重视对教师进行培训。现状严重滞后社会的发展需要。所以非常迫切地要去引导学生提高媒介素养。由此可见,语文课程与媒介素养教育整合意义非凡。这关系到学生知识范围是否能与社会生活相结合,还关系到语文课程的实用性和学生应用语言的能力。
三、语文课渗透媒介素养的对策
(一)提高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二)增加传统篇目教学中的媒介素养训练
(四)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把语文教学拓展到课外
语文学科素养文案范文 第三篇
一、倡导综合学习,丰富人文内涵
三年级下册分别在第二组“环境保护”和第五组“人间真情”两个专题中安排了综合性学习,要求学生通过对家乡环境的调查和了解父母对自己的关心爱护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两个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与课文阅读、口语交际、习作训练密切相关,把学生从课内学习有条不紊地引向课外,实现了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实践的结合。这样的学习活动有利于学生听说读写语文能力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环境保护”和“人间真情”两项综合性学习活动都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两项活动的内容看起来似乎相差甚远,但基本精神却都体现着以人为本的思想。这两项活动可以培育学生保护环境、关爱人类和奉献爱心、关心他人的朴素情感。学生走出课堂,了解周边环境,对环境污染会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爱护人类共同家园地球、关心人类生存环境的责任感;学生通过社会调查,分析各种社会现象,不断认识亲情友情的重要性,同时懂得伸出援手,给予别人真诚的帮助,献出一份爱心。这样的社会实践,可以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合作能力,小学生为了了解事情的真相,就要积极地去走访群众,在与老百姓的沟通中,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定西。讲话的语气、交流的方式,都是学生成功进行社会调查的保障。学生在社会调查中,可以积累丰富的习作素材,为学生的习作训练奠定基础。
二、激发学习兴趣,开拓活动思路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综合性学习的实施建议指出:“综合性学习应突出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如果学生对学习活动缺乏兴趣,或者虽有兴趣,却不知道怎么做,那么“自主”和“积极的参与”都无从谈起,综合性学习的效果也就打了折扣。所以,激发学习兴趣、开拓活动思路是开展好两项综合性学习的重要条件,是我们应当优先考虑的教学策略。1.充分利用文本,为学生的综合性学习铺路搭桥学习文本第二组的“保护环境”,我们可以让学生从读导语开始,让天空碧蓝,让河水清澈,让草木茂盛,让动物自由自在地生活……激起学生对环境的关注,接着概括提示全组课文的内容,并初步提出综合性学习的要求,让学生对周围环境注意观察,对保护环境注意思考。《一个村庄的故事》触目惊心,小村庄的悲剧发人深思──人类违背了大自然的规律,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至此,时机成熟了,文本布置了综合性学习──开展一次调查周围环境的活动。文本一连串提出四个问题,分别针对生活环境、生态环境和环保意识,然后提出活动的内容,并对活动形式提出建议。这样,我们就能引导小学生把握要点,做到活动前心中有数,活动中有条不紊。第五组教材“人间真情”的学习套路也是如此。2.精心谋划,为学生创设综合性学习的情境我们在布置“环境保护”综合性学习活动时,除了利用文本提供的导语外,还可以自己精心设计导语,饱含深情地对学生说:同学们,地球是人类共同的母亲。可是近年来,地球母亲已不像当年那样生机勃发,青春无限,而是百病缠身,伤痕累累了。你看,森林不断减少,水土大量流失,土壤严重沙化,海洋污染加剧,物种濒临灭绝……让我们做一名环保小卫士,来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来保护地球母亲吧!我们可以根据学习目标设置一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例如,你知道环境污染主要有哪几种吗?你知道哪些鸟是益鸟吗?你知道世界地球日是哪一天么?针对“人间真情”综合性学习活动,我们可以提问,父母过生日的时候,你是否想过做一件让他们高兴的事呢?你周围有需要帮助的人吗?你曾经给予过他们力所能及的帮助么?如此等等,都有利于综合性学习情景的创设,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有裨益。
三、拓宽活动渠道,开发课程资源
综合性学习,从总体上说是强调自主和探究,但是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对三年级学生来说,自己确定活动的主题,自己设计活动的形式和步骤,都可能存在一些困难,教师的启发引导是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必要前提。我们要鼓励学生在领会文本要求的基础上,根据学情自主地选择活动内容,确定活动主题,拟定活动计划和展示方式,创造性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我们应当以学习伙伴的身份、以和同学生商量的口吻,作一些必要的提示,不断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例如:(1)活动内容:阅读环保书报、收集环保资料,收集废旧电池,检拾废旧塑料袋,清理学校附近的草坪,清理河湖池塘中的垃圾,收藏保护鸟类等环保邮票,宣传爱鸟知识,举办环保知识竞赛。(2)活动形式:查阅书报,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讨论、采访。(3)呈现方式:倡议书、建议信、环保手抄报、壁报、实物展览等。可以举办环保主题班会或少先队队会,还可以模拟环保展览会讲解员、无公害蔬菜推销员、编演环保小品、编写绿色产品广告。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的一种综合活动,要有语文学科的特点,学生的实践活动应当同文本的阅读紧密结合,在学生进行活动情况交流、口语交际和习作时,我们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语文综合性学习更注重语文的实践性,是文本学习的拓展和延伸,是学生课堂学习的有益补充。我们要通过学生的语文实践,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才是我们学习语文的要义所在。
语文学科素养文案范文 第四篇
有关教室内电视的预设
学校的硬件还是挺好的,所谓的“3机1幕”早就进入了教室。
如何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作用为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服务,是我常常思考的问题之1。就拿电视来说,学校是支持学生收看新闻联播。难道仅仅是为了了解时事?如果老师能够与同学共看新闻,针对新闻事件相机与学生共同讨论,以你对生活经验的积淀、学识素养,对某1新闻事件趋势进行分析判断(辨证法与历史唯物主义不是白学的)。呵呵,如若能做到10之12被你所言中,学生对你的景仰之情就会如黄河泛滥1发而不可收拾,对提升自己的形象是大有好处的。不仅如此,你的“成功预测”也会激发起学生的好胜之心:老师能做到的,我努力也能够达到,会使1部分学生对此项活动产生兴趣。其实这样的讨论不正是1次话题类作文的训练么?此举不单有益于写作,随着课程开放性力度的增大,开放性的题型在试卷中的比重将越来越大。活动持续1个阶段后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向“开放型试题”如何作答的方面思考了。至少应该让我们的学生思维从以往看到某1新闻事件叹息1声也就罢了的层次引向更为深入或宽广层次,何乐而不为呢?
本以为这是我不切实际的空想,没想到我从课标中找到了这样的字句:(高中生应)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
看来这项预设并非无稽之谈。
有关“学生阅览室”的预设
出了教室,我又瞄向了“学生阅览室”。学校有1间很大很大的阅览室,并且能够在课时上落到了实处,足见学校的重视。4壁还张帖了不少有关读书的名人警句,在我看来最有价值的是这么1句:把1页书好好地消化,胜过匆忙地阅读1本书——麦考莱。如何能够让学生理解这句格言呢。我预设了这样的活动——文章师生共品。从书堆里,随意挑出1本《散文月刊》或《杂文选刊》,交与1位愿意为大家朗读的同学,请他(她)选出1篇当众读出。师生共同探讨:从这篇文章中你读出了什么?比如对写作有何启迪(语言、修辞、谋篇);对成长有何益处?在众多解读中,哪1种观点能够体现或接近这篇文章的核心价值?在这样的探讨有利于学生更加真切体会到麦考莱格言的含义,而非1个摆设,从而深切感受到学校的用心良苦。其次要让学生意识到:书原来可以这样读……形成良好的读书品格为终身学习服务。
将阅读向悦读转变,这是1个蛹化蝶蜕变。
上述设想并不是我的空想,而是课标的具体要求:“前言”中有:……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与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在“课程目标”必修部分有了更为具体的要求:5、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较为陌生的文本),恰当的表达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
语文学科素养文案范文 第五篇
十几年的寒窗苦读,终于熬到了高考。当我看到这个作文题目时,竟不知如何下笔才能博得阅卷老师的喜爱。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之前准备的作文是故事类材料作文,没想到高考作文会让我们写这个应该由教育专家来思考的问题。第二,根据作文素材的三个方面来看,我们从小到大接受的语文教育大部份只有课堂教学,后两者基本没时间去实践,如果本身就不喜欢文学,更不会在课外去接触语文了。那么索性就不去讨好阅卷老师了,不如谈一谈〝没时间提高语文素养〞这个话题,写一个还算有点价值的高考文章。
先从我小时候所接受的教育说起吧。在上小学的时候,其实老师最重视的科目是数学,恰好我又不喜欢数学,所以每天做不完数学题就要挨留,而到学习语文的时候,老师的授课也没有使我有兴趣去学习,比如讲新的课文,老师的方法是这样的:读课文、划段落、找生词、总结中心思想、课后背诵。这样的语文课有什么意思呢?这和提高语文素养有关吗?在这种教育程序下,我们只能越来越厌倦学习、厌倦课堂。而我们又不知道什么是好书,当老师在假期为我们推荐种种名著的时候,我们不知道这些书对我们来说真正有什么帮助。所谓的社会实践,我根本不懂这句话是什么意思,除了在学校一整天的学习之外,我们要回家享受短暂的自由生活之后还要完成写不完的作业。所以我有两个疑问:哪里是社会?什么是实践?回到高考作文题目吧,我在心中只想到了一句话:没时间提高语文素养。
那么我们的时间在哪里呢?百分之八十在学校,而在学校我们只有一两节课能接触到语文,上语文课的时候我们还得划段落、找生词……大概百分之二十在家里,而在家里我们要写作业,记得高中写作业到十二点还没有写完,于是决定放弃,等第二天来学校抄学霸的。如此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就所剩无几了。其实作为一个学渣,因为我们课后学习学校知识的时间比学霸少,所以能掌握一些我们喜欢的东西。记得初中有一次上物理课,学霸同桌竟然会问老师〝太阳是星星吗?〞这个问题,我想很多同学连生活常识都不知道,哪有时间去提高所谓的语文素养呢?作为学生,我们无法控制自己的时间,也没有权利去改变我们的时间,我们还要在有限的时间去努力掌握一点感情基础都没有的课本知识。
我认为,真正的语文素养是不能在模式化的教育体制下培养出来的,真正的语文素养其实是一种文化气质,别人的气质我们能很容易的就学来吗?而一种气质养成的重要因素就是需要时间的积累,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我们并没有时间去注意自己的气质,在小时候也很少有人会告诉我们应该培养这种气质。所以到高考的时候、到我们已经年满十八岁的时候,再来谈怎样提高语文素养,是意义不大的,因为我们自身的气质已经成型,我们在以后要面对升学、工作等众多问题需要我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解决,所以我们在以后很难再提高所谓的语文素养了。
说了这么多不该说的,起码语文是没戏了,其实不该说的话中有很多是真话,讲真话比编假话、编套话更轻松,更何况是在高考上。以后逢人谈起,我在高考上写了个零分作文,也是能吹一辈子的事情。
我没时间提高语文素养,这就是我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