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格式范文高中政治 第一篇
一、说教材
在课程内容开始之前,我先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是《哲学常识》第三课《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第二节第两框的内容。主要是讲唯物辩证法“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的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这一课中学生要根据上节课掌握的矛盾特殊性原理,来掌握其方法论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本课是对第一节“矛盾的普遍性”的继续和深化,也是后面教学内容“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的前提,是教育学生学习和坚持矛盾分析方法的关键环节。
二、说学情
教学必须符合学生的天性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我将学生的情况分析如下:
哲学是比较抽象的东西,而高二学生只是容易把握形象思维,却缺乏一定的辩证思维能力,因此对哲学有关知识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本目内容与学生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已经具有一些的哲理储备,因此,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知识能力,让学生自己阅读来阐释其中的哲学意义。并列举社会上存在的一些富有哲理的故事,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哲学的兴趣更盎然。
三、说教学目标
本着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结合教材和学情,我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基本含义;
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马克思主义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能力目标:
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科学方法,培养对这一科学方法的运用能力,即运用这一方法去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坚信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为了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我将教学的重难点确定为:
重点:
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难点:
学生结合生活实例,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五、说教学方法
本节课坚持“教与学、知识与能力的辩证统一”和“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的原则,采用情景教学法、讨论法等,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六、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为了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互助、参与、合作意识,真正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同步提高,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环节一:图片导入
我向学生展示格里膜斯维特火山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此火山喷出的是不是火焰。设疑:火山喷发喷出的一定是火吗?
我总结:我们发现这张图片中火山喷出的不是火焰,而是冰块,原来是因为附近有个冰川,挤压通过火山口喷出。这奇特的现象,告诉我们一个哲学道理:矛盾具有特殊性,我们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环节二:讲授新课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将从整体把握教材,着重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首先是连连看活动
我通过PPT出示连连看题目:
如果你是厂长,你会怎么安排这些职工的工作?(连连看)
“吹毛求疵”者 民事调解员
“谨小慎微”者 产品质量检查员
“一团和气”者 突击手
“求胜好强”者 安全监督员
让学生分组讨论并派代表回答问题:进行人员与职位的匹配,并说明原因。
通过连连看活动引出知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用连连看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分析问题的同时锻炼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此环节采用探究教学法,首先出示材料:孔子对不同的人问的同一个问题,往往给予不同的回答。鲁国的大夫孟懿子问孝,他说:“无违。”不违背礼仪就是孝。孟武伯问孝,他说“父母唯其疾之忧。”父母最担心孩子生病,保持自身的健康就是孝。弟子子游问孝,他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孝的关键是敬,而不是简单地养活父母。子夏问孝,他说:“色难”,在父母面前经常保持愉悦的容颜就是孝。
出示课堂探究问题:孔子的上述做法包含着什么哲学道理?
可能一部分同学对材料中四个学生的基本情况不了解,所以我出示探究提示,说明四个学生的特点:
孟懿子:鲁国最有势力的三家大夫之一,但有时候不仅用鲁公(诸侯)的礼仪,甚至还有用天子礼仪的时候,这就叫僭越。(礼仪要求:一是要虔诚恭敬尽到礼数,不能敷衍塞责;二是要按照既定的礼教,即天子、诸侯、大夫、士、庶人各有差等,不得僭越。)
孟武伯:孟懿子之子。出身贵族,骄奢淫逸,有声色犬马诸多切身之疾。
子游、子夏:孔子的高徒,供奉父母的礼节对他们来说不成问题,孔子唯恐他们的敬爱之心不够恳切,用这话来警示弟子,让他们知道,侍奉父母之道不在于外表,而在于内在,因此不应该求之于外,要求之于内心。
学生进行探究,并分组讨论,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孔子对不同人所问的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回答,包含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这一哲学道理。(注:根据学生情况简单介绍)
通过探究和讨论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中来,通过讨论、发言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知识的运用能力。
环节三:巩固提高
本环节通过小组对抗赛大比拼的形式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
让学生说出蕴含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成语、俗语以及举出违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成语或者俗语。
通过学生举例子的形式,能够更好地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使学生更深切地体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重要性,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环节四:小结作业
在课程即将结束时,我会结合板书内容,采取学生总结的形式,并进行补充和说明,回顾本课内容,突出重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授课结束后,我会给学生设置一个写作型作业:让学生撰写小论文,写出自己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方法分析了哪些具体问题,有哪些感受,从而领悟并掌握这一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的重要性。
说课稿格式范文高中政治 第二篇
一、说教材
(一)本框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框内容是第二单元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中的第一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生活与消费”的相关内容,这为过渡到本框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这一课是继上一单元的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问题,通过分析消费与生产的关系问题,巧妙地把消费过渡到生产。因此,本框题在经济常识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第二框的内容为第七课第二节《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地位非常重要。
(二)对本节课教材内容的认识和理解
本框题的逻辑结构:由上一单元的消费问题引出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指出生产对消费具有决定作用,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由生产的决定性作用引出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内容,帮助同学们认识到生产在经济生活的基础地位和核心作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深刻认识到我国的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为下一课介绍“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做好铺垫。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及其相互关系,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理解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意义及如何发展生产力。
2.能力目标:
通过对生产与消费之间辨证关系的学习,初步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准确认识生产在社会生活中的决定性作用,从而培养正确认识我国当前为什么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洞察力,以及如何分析和解决我国现阶段的经济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要使学生领会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牢固树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观念。能够拥护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认识到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确立理由:学生只有正确把握这对关系,才能深刻理解我国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为什么是发展生产力、我们为什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基本问题。
难点:社会再生产四个环节间的关系
确立理由:学生对于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在概念上,并不是很清楚,甚至很抽象,于是四个环节间的关系更是难以把握,尤其是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因此把这一内容作为本框题的教学难点。
(五)教材的处理
① 根据本课的内容设计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有利学生从整体上来把握知识点,培养阅读的能力。
②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来展示跟内容有关的材料,并坚持一材料多用的原则。这样既直观,又能体现例子的典型性和精练性。
③有选择性地利用书中的几个探究。由学生自主阅读材料,进行讨论,并联系已学的知识,提炼观点,这有利调动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意识,懂得知识迁移,使教学更具启发性。
④使用传统教学来分析相关的重难点,这样能够弥补多媒体教学的不足,提高上课的效率。
二、教学方法:
这一课的有关内容,初中的思想政治课本已经有所表述,高一学生对于这一知识其实并不感觉陌生。但是,高一学生对的判断、分析还缺乏必要的经验积累和较为深层次分析问题的能力。所以针对本框的特点,我将在教学中采用如下方法:
1.讨论教学法。
针对教材重点、难点,开展讨论,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2.案例分析法
理由:用案例更加通俗易懂,并且利于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3.多媒体演示法
理由:利用多媒体展现大量图文及视频资料,能更活跃课堂气氛,增强视听效果,提高课堂教与学的效率。
三、学法指导:
1.探究性学习法。 “自主探究”、“合作探究”。
自主探究:让学生作学习的主人,“愿学、爱学、乐学”,并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合作学习:小组分工合作让学生在生生互动中,促使学生克服“以自我为中心,合作精神差,实践能力弱”等不足,培养综合素质。
2.案例分析法
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四、教学流程
I. 导入新课(2-3分钟)
教师:通过幻灯片展示一组生活中的商品和服务的图片让学生分类说明,并引出话题:人们消费的商品和服务从何而来?经学生讨论和教师总结得出结论:商品和服务必须通过生产创造出来。
设计说明:让学生能够巩固已学的消费类型的知识;初步懂得消费不是由主观决定,而是由客观物质状况决定。做到“温故而知新”。
II. 讲授新课(35分钟)
1.教学任务一——生产决定消费
教师:用幻灯片展示课本29页漫画“今非昔比”,然后设问,并请同学讨论:
1、坐拥江山和美人的皇帝为何坐不上汽车,打不了电话?(为得出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2、在出行方面,皇帝只能坐马车,现在普通人却能坐上飞机,说明什么问题?(为得出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3、汽车比马车快得多,高档的多,说明了什么?这种变化得意于什么?(为得出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说课稿格式范文高中政治 第三篇
一、说教学理念
(一)以人为本,人学定教的全面、和谐的发展观。
(二)回顾生活的生态课程观。
(三)自主探究、合作的知识建构观。
二、说教材
(一)地位和作用
《课程标准》要求“解析政府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发挥作用的典型事例,说明发展市场经济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本课是经济生活的核心,前一框题同学们已经学习了市场经济的共性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独有的个性,为下一课学习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打下重要的理论基础,所以本课能够说是承上启下。在国家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学习我国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以及政府采取必要的宏观调控的手段矫正市场调节的弊端相关知识,显得尤为重要。
(二)教学目标
以《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教材,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知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宏观调控的含义,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了解增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宏观调控的目标、手段以及相互关系。
水平目标:通过对金融危机等热点问题的分析探究,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针对市场调节的局限性,初步提升合理化的政府干预与宏观调控的应用水平。通过学习市场经济的共性与个性,准确把握事物的共性和根本特性的辩证思维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当前经济危机我国宏观调控具体措施的分析,使学生明确我国强有力的宏观调控的巨大作用,引导学生感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宏观调控方面的优势,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理论依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和特征,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等是这节课的中学生必须要掌握熟记的知识,所以尤为重要,而且还要培养中学生对热点问题分析的水平,这个地方对水平目标的培养尤为重要,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是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升华,起到了呈前的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和新课改的要求,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本节课知识重难点如下:
重点: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2、宏观调控的手段、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确立依据:这是本节课的基本知识点,为什么设为重点是因为这是高考的必考内容,也是解题思路的重点,学好这个知识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市场经济和分析经济问题。打好这个基础有利于对接下来知识的学习。
难点:
1、学生学会根据材料辨析哪些知识属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学会从材料中分析出宏观调控的手段。
2、学生能够分清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区别与联系。
3、学生能够树立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优势,树立社会主义信念。
确立依据:难点主要是水平目标和树立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因为知识目标相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容易,但是对于分析材料的水平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除了这节课学习的内容对学生需要的锻炼,其它的课也需要锻炼。还有树立社会主义信念,因为这是学生自主的事情,所以对老师来说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所以也是一个难点。
三、说学情
刚升入高中,政治思维还不成熟,但绝大部分学生都对时政有着浓厚的兴趣,思维处于理性知识锻炼还不够的阶段,而对感性知识的理解掌握的比较好。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先听老师讲授新课然后自己下去再复习,这就要求老师在课上把知识点讲透,学生在课下复习会更轻松些,而且学生对这个课有可能不太感兴趣,所以我会把课堂气氛尽量活跃起来,结合学生的生活背景,我会用材料联系学生日常生活所发生的事情去考虑。除此之外,还需要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水准,所以我设立的重难点也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设立的。
四、说教法和学法
结合《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四大教学建议“注意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相结合”“坚持准确的价值取向,采用灵活的教学策略”、“强化实践环节,丰富教学内容”“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我将以探究活动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关心时政,为国家出谋划策的积极性。在全面推动课程改革的今天,课堂上老师决不但仅是传授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适当引导我用到的教学法有:探究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演绎归纳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上课,同学们好,这节课呢我们来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视频,多媒体展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视频片段从这个视频中我们能够知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如何提出的,PPT内容(改革开放以后,经济体制改革收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和注重,在视频中党的十四大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的作用。之后再党的_提出在更大水准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十八大的《决定》又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老师列举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如何发展的,我想同学们对社会主义经济的含义都有一定的概念了,那就是什么呀?PPT内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难点问题,分析比较:
在经济手段中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即使是高三学生也容易混淆,而且教材并没有给出非常准确的答案,所以老师在这里必须讲授,可列表比较,尤其注意两个政策在制定机构和手段上的不同,然后再请同学们讨论以上的经济手段中哪些是财政政策,哪些是货币政策?
最后,强调,国家的宏观调控,应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可让学生说一下原因。前面已经学过了价值规律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相关知识,学生们应该能够说出来。
总结升华,巩固知识:
课堂小节让学生自主发言,如果时间充裕,给时间准备,发言的时候只看板书,不看书。
课堂练习:学生能够回顾一下自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以来,自己的家乡发生了哪些变化?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学习本节知识,使用自己身边生活的例子,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实给家乡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有利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而且通过这个环节,有利于学生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宏观调控方面的优势和开放市场后家乡的发展,有利于树立社会主义信念!
课后作业:继续注重金融危机,注重世界各个国家尤其是我国有哪些宏观调控的政策,从中比较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不同,相信在各个国家的共同努力下,此次金融风暴会尽快成为历史,也相信在我国强有力的宏观调控下,我国国民经济依然会持续健康发展。
说课稿格式范文高中政治 第四篇
一、说教材:
本课的地位和作用:在此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商品的含义,以及商品的二重性,这为学习本框题作了铺垫。本框题当中的价值规律是经济常识中的核心内容。因此,本框题在经济常识中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学好本框题既是对商品知识的进一步深化,又是学好以后内容的基础,同时也是今后高考必考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供求影响价格,同时价格也影响供求,价值决定价格以及价值规律内容及表现形式。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认识和运用价值规律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价格多变的原因以及运用价值规律分析各种经济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树立竞争意识以及平等的观念。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供求影响价格、价格也影响供求、价值决定价格、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依据:现实经济生活中,当商品供大于求时,价格会下跌;供小于求时,价格会上涨。学生可能会得出结论:供求决定价格,而实际上价格由价值决定,只受供求影响。这一点让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所以让学生理解价格又价值决定是学好本门课的关键所在。
2、教学难点: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正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依据:既然价格由价值决定,那么市场上商品的价格应该与价值相符,可为什么价格却总是高于或低于价值却又不违背价值规律,容易让学生觉得价值规律要求等价交换而市场上却总出现不等价交换,二者相矛盾。从这一点让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四、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由于本框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所以我决定在教学中选择情境教学法,利用漫画和材料以及日常事例为教学创设一定生动活泼的情境,启发学生去思考。
学法:
比较分析法:通过引导学生对各种感性材料进行比较,形成一定的理性认识,让学生通过比较分析法来判断的总结。
问题探究法:通过设疑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思考、讨论,不断的探索,培养学生辨证思维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5分钟)先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然后引入本框题举例:
(1)中秋节前月饼价格昂贵,买的人多,要送礼。中秋节后,月饼价格回落。
(2)情人节前几天玫瑰花的价格上涨几倍,节日后有回落。
(3)准备一个农民夏天卖西瓜的镜头,西瓜价格只卖几毛钱。让学生归纳:当商品供大于求时,价格下跌;当商品供小于求时,价格上涨。
2、突破教学重点:价值决定价格,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35分钟)
(1)设问:前面归纳出供求影响价格,设问那么价格是由供求决定的吗?
小结:不是的,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举例让学生归纳出价格既不能无限上涨也不能无限下跌的原因是价格最终由价值决定。(2)价值由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而不是有个别劳动时间决定。
引导:商品是劳动产品。价值由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时间决定。然后,举例说明同一商品许多生产者有勤有懒,技术有高有低,如让越懒的商品生产者的商品决定价格,价值量反而越大。归纳出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引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现有社会生产条件;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是指某一生产部门里绝大部分同类产品生产的条件,主要是劳动工具;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强度指生产者的劳动技能水平。进一步引导学生归纳: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商品的价值量成正比关系。
3、突破难点: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1)归纳价值规律的内容: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2)讲清楚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违背价值规律的原因。
a、举例让学生归纳出,商品的价值受供求影响,有时高于价值,有时低于价值。但是价格既不可能无限上涨也不可能无限下跌而是以价值为基础,始终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b、从单个交换过程看,价格时涨时落,但从一段较长时间来看,商品价格上涨的部分与下跌的部分相互抵消。总的来说价格与价值是相符的。
说课稿格式范文高中政治 第五篇
一、 说教材
1.本框的地位和作用
本框所学习的物质资料生产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决定性环节, 在《经济生活》全书中承接第一单元的“消费”,并引出为何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及如何发展的问题,与后面几单元内容一脉相乘,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地位非常重要。学习本框还有助于学生认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工作中心,增强学生投身现代化建设的工作热情。
2.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及其相互关系,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理解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意义及如何发展生产力;能运用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解释现实经济生活中的相关经济现象。
②能力目标:本框重点培养学生通过现象看本质的观察分析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拥护党的基本路线;认识到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3.教学重点、难点
①重点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确立理由:学生只有正确把握这对关系,才能深刻理解我国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为什么是发展生产力、我们为什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基本问题。
重点2: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必要性及要求
确立理由:让学生了解这一知识,有利于他们了解国情,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增强爱国情感及民族责任感。
②难点: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确立理由:生产与消费的概念比较抽象,对其关系不易理解。
关于重点的突出、难点的突破,将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具体说明。
4.教材的处理
① 充分利用书上的漫画,坚持“一图多用”的原则。理由是:这样既直观,又体现例子典型性、精练性。
② 有选择性地利用书中的5个探究活动。由学生自己阅读材料,进行讨论,并能联系初中已学知识,提炼观点。理由是: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意识,懂得知识迁移,使教学更具启发性。
二、 说教法
常言道“教无定法”,这更是新课改形势下不变的真理。针对本框的特点,我在教学中将采用如下方法:
1.探究讨论法
理由:这体现新课改精神,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案例分析法
理由:用案例更加通俗易懂,利于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3.多媒体演示法
理由:利用多媒体设备,能更活跃课堂气氛,增强视听效果,提高课堂教与学的效率。
三、 说学生
总体上,高一年学生面临“初高中知识及学法的转折”,尤其要注重初高中知识及学法的共性与个性。同时,学生素质整体上呈现“两头尖、中间大”的多层次特点,要求因材施教。
具体地说,学生学习了第一单元有关消费的知识,对消费的作用有初步了解,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这个问题他们在初三也初步接触过,但对生产和消费的辨证关系的几个层面、如何发展生产力等问题他们并未深入了解,所以,在教学中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
四、 说学法
教与学是相通的,教师的'教可帮助学生更好地学。通过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如下学法:
1.案例分析法
理由: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有效阅读法
理由:这是为了克服以前那种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的不科学方法,让学生学会巧妙记忆、巧妙阅读。
3.知识迁移法
理由:初高中知识联系有利于学生全面掌握知识,真正做到“温故而知新”。
五、 说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活 动 内 容 引 出 话 题 使 用 手 段 预 期 效 果
教师:
展示一组生活中的商品和服务的图片 人们消费的商品和服务从何而来? 幻灯片
现场实物(课桌、多媒体设备、风扇等) 让学生能够巩固已学的消费类型的知识;初步懂得消费不是由主观决定,而是由客观物质状况决定。做到“温故而知新”。
学生小结:(略)
教师总结:商品和服务不能凭空想象,必须通过生产创造出来。
学生:分类说明
2. 实施教学任务一:
活 动 内 容 引 出 话 题 使 用 手 段 预 期 效 果
学生:
多角度解读标题“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第一目内容) 幻灯片(展示漫画、图片)
a.通过漫画的讨论分析及几组相关问题的解决,进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启发式教学,激活学生内在的求知欲,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得出正确结论,掌握“生产决定消费”的观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教学目的。
b.通过形象比喻及相关图片的展示,调动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讨论分析:(略)
教师提问:
① 漫画“今非昔比”中,坐拥江山和美人的皇帝为何坐不上飞机、吹不了空调?
(为得出“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② 在出行方面,皇帝只能坐马车,,现代普通人却能坐上飞机,说明了什么问题?
(为得出“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③ 飞机比马车快得多,高档得多,说明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得益于什么?
(为得出“生产决定消费是质量和水平”)
④ 假设莱特兄弟没有发明飞机,人们会不会有飞上蓝天的冲动或向往?这种向往能否实现?
(为得出“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教师:侧重于标题的逻辑关系
学生思考解答:(略)
附加:回答①后,教师给出形象比喻:种瓜→得瓜→吃瓜。
回答②后,展示一组说明消费方式变化的对比图片。
回答③后,展示漫画“济公新传”。
教师总结:生产决定消费,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人类的历史就是生产发展的历史,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师生共同分析探究活动2: “以上消费观念,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有什么联系?”
学生小结:(略)
c.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探究活动的问题,可以巩固知识点的学习。
教师总结:
生产力水平落后,消费水平低,说明生产决定消费。
3. 实施教学任务二:
活 动 内 容 引 出 话 题 使 用 手 段 预 期 效 果
学生:
解读探究活动3:(见p33)
“消费对生产有什么影响?” 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幻灯片
(展示文字材料) 通过对文字材料的分析,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归纳总结能力,学会分析案例,掌握“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的观点,再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学生分析:(略)
教师总结:(演绎法)
① 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
② 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如:人们消费黑白电视时,希望能看彩色图象,刺激生产者调整生产,并实现升级)
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新的产业的出现和成长。(如:彩电消费成为热点时,带动了彩电业的发展)
③ 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因为生产离不开人的作用,要发挥人的生产作用就必须让其进行消费,提高各方面素质)
教师:
参与学生的讨论分析
4. 实施教学任务三
活 动 内 容 引 出 话 题 使 用 手 段 预 期 效 果
教师提问:
从整个社会来看,是否生产出的产品一次性提供给人们消费,这个过程就简单地停止了呢? “社会再生产”的概念及其四个环节的相互关系 幻灯片
(展示问题、图示) 通过图示,可以将社会再生产四个环节的相互关系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记忆深刻。
学生小结:(略)
教师总结: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中,生产是决定性环节,消费是最终目的和动力,分配和交换是桥梁和纽带。(这组关系用图示表示)
学生思考
5. 实施教学任务四
活 动 内 容 引 出 话 题 使 用 手 段 预 期 效 果
(根据“生产决定消费”观点)教师
提问:
要想提高消费水平该怎么办? 大力发展生产力
(第二目内容) 幻灯片(展示图片、 播放视频) a.通过学生的有效阅读,学会挖掘分析问题的角度,归纳知识点,让学生真正做到自主学习,并能用政治语言分析问题,调动学生的发散思维,把握知识间的联系,掌握“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必要性及要求”,突出这一重点。
b.小组抢答、视频播放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强视听效果,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使学生感受“快乐式学习”。
教师提示:发展生产力的必要性及要求
学生阅读抢答: (略)
教师归纳:
① 必要性: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
b.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决定
c.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d.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意义
② 如何发展(要求):
a.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各项工作都应服从服务于该中心。
b.通过改革,调整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这样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c.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依靠科技,培养人才,尊重知识。(播放视频,联系初中所学知识)
a.学生讨论并解读思考探究活动5:(p35)
b.实施小组抢答
6. 课堂小结(用图示方式展现)
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
大力发展生产力
(要求)
生产 消费
设计意图:直观明了,高度概括。
7. 课后作业:探究活动4(参见教材p34)
(要求:让学生搜集材料,进行必要调查,以小论文形式展现)
六、 说板书设计
一、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
1.生产与消费
(1)生产决定消费
(2)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2.大力发展生产力
(1)原因/必要性
(2)如何发展/要求
(板书设计追求结构清晰,内容明确)
说课稿格式范文高中政治 第六篇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是在第一框题的基础上,对“如何看待和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这个问题的进一步解答; 在强调尊重规律客观性的同时,又充分肯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为第五课的教学设下伏笔,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另外,本课内容具有十分广泛的世界观、方法论的意义,对于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有着非常直接、现实的指导作用,这些都使得本课的地位和作用显得尤为突出。
2、教学目标(知识、能力和觉悟相统一)
(1)知识目标:识记:运动的含义;相对静止的含义;规律的含义。
理解: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运用:列举实际事例,说明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2)能力目标:
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与综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善于联系、联想的思考能力和辩证思维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分析问题,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按客观规律办事的意识,以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勇气和信心。
3、教学重点、难点及其确立依据
(1)重点及其确立依据: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运动是有规律的。
确立依据:唯物辨证的运动观是唯物辩证法的重要内容之一,搞好这一问题的教学,可以为以后的教学奠定理论基础。
(2)难点及其确立依据: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确立依据:由于生活中的感性体验,学生容易将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割离,不能看到它们的辩证关系。
二、学法教法
1、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已初步具备了自主探究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但有待进一步提高。
这阶段的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多停留在感性阶段,缺乏理性的思考。因而我们要注意从现象入手,逐步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全面分析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2、教学方法
新课程理念坚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原则,决定了教学的主要特征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导。为给学生创造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我采用以下教法:
(1)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启迪思维。
(2)启发式教学法:循循引导,启发思维。
(3)师生合作教学法:师生合作,探究知识。
3、学法指导
(1)感悟学习法:引导学生欣赏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真理。
(2)探究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合作学习法:指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质疑和探究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流程
教学方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步骤一:
导入新课
1、情境教学法
2、启发式教学法
1、(1)多媒体导入图片:“自然界的运动”、“人类社会的运动”、“思维运动”;
(2)设疑并引导学生讨论:我们周围的世界究竟处于什么样的状态?
在观看
中感觉、
思考、
后讨论、
1、从现象到本质,激发学生的探究和求知欲;
2、锻炼学生的分析、归纳和表达能力;
3、导入新课题:物质是运动的;
4、知识目标:帮助学生了解运动的含义;物质和运动关系的第一方面。
步骤二:
突破重点一:
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1、情境教学法
2、自主探究学习
3、合作学习
(1)展示动画“刻舟求剑、惠能的仁者心动”;
(2)设疑并引导学生讨论:刻舟求剑者和惠能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上分别犯了什么错误?
欣赏动画
思考、
讨论、
1、锻炼学生的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正确认识世界的能力;
2、知识目标:
(1)帮助学生掌握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2)反对两种错误倾向:①只承认物质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观点;②只承认运动否认物质的唯心主义观点。
步骤三:
化解难点: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1、情境教学法
2、合作教学法
3、自主探究学习法、
1、(1)展示图片“姑嫂塔、老君岩”;
(2)设疑并引导学生讨论:那些看起来屹立不动的建筑物,它们真的是不运动的吗?
2、(1)展示图片“刘德华”;
(2)设疑并引导学生讨论:人的一生从幼年到老年,是怎么体现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
3、请学生阅读书本“欧布里德”情景,然后思考其中的问题?并快速阅读相关链接
图片、
阅读、
思考、
讨论、
1、让学生在本地文化中探究哲理,丰富其文化知识和文化修养,形成关注实际的习惯;
2、锻炼学生的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正确认识世界的能力;
3、知识目标:
(1)帮助学生掌握相对静止的两层含义。
(2)帮助学生掌握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关系
(3)反对两种错误的倾向:①只承认运动否认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②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观点。
步骤四:
突破重点二:运动是有规律的
1、情景教学法、
2、合作探究学习法
3、感悟学习法
1、(1)回到刚开始展示的“人类社会的运动、自然界的运动、人的认识运动”图片;
(2)设疑并引导学生总结: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植物的生长规律、人认识运动的规律。
(3)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规律的普遍性
情感体验、
思考、
讨论、
1、前后呼应,让学生明确知识的联系性;
2、锻炼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系统理解的能力、综合的能力;
3、知识目标:帮助学生掌握规律的含义和特点。理解规律的普遍性
2、(1)展示图片:今非昔比的青海湖;
(2)设疑并引导学生思考、讨论:青海湖今非昔比的原因。
1、感染学生的情绪,帮助学生树立按客观规律办事的意识;
2、锻炼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自觉按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
3、知识目标:帮助学生明确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我们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3、(1)让学生展示课前收集来的人们人们认识和利用规律的事例如:三峡大坝的建成、胰岛素合成、卫星上天等。让学生举例分析我们不按客观规律办事的表现,如:沙尘暴、洪水泛滥等。
(2)设疑并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这些事例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1、用学生自己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树立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信心和勇气;
2、锻炼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正确认识世界的能力和辩证地看问题的能力;
3、知识目标:
(1)帮助学生明确在规律的客观性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2)反对两种错误倾向:①规律是不可认识的不可知论;②人在规律的客观性面前无能为力的悲观主义。
步骤五:
课堂小结:
知识小结、
练习巩固
1、合作教学法,引导阅读和使用现有资料
2、感悟学习法,试题精讲
知识小结:内容见《新学案》
引导学生小结本框题知识
概括、
总结、
分析、
1、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感悟,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意识;
2、锻炼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能力;
3、知识目标:帮助学生对本框题内容有个系统化认识。
练习巩固:
展示高考题(从围湖造田到退耕还湖的转变,给我们什么哲学启示?
并引导学生分析、解答练习题
1、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感悟,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意识;
2、锻炼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3、知识目标:进一步巩固课堂知识。
四、板书设计
一、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1.运动的含义
2.物质与运动不可分
3.静止的含义
4.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二、运动是有规律的
1.规律的含义
2.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3.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五、教学设计反思
通过教学把深奥的哲学道理具体化和形象化,培养了学生一定的理解、分析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但在课堂把握上有难度,时间分配应紧凑,并给与学生充分思考空间,这样才能达到较好效果。
说课稿格式范文高中政治 第七篇
一、说教材
1、教材所处地位与作用
《政治生活》教学目的: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着眼于公民参与民主政治所应有的文化素养,着眼于现实生活中公民与国家的关系,以学生能够感受到的并能参与的政治生活为起点,说明人民享有和行驶民主权利,感受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意义和价值,形成正确的政治观点。因此第二单元引导学生明确:我国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这是由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性质决定。本单元与上一单元的内容有内在的联系。人民处理好与政府的关系,是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管理、行驶民主权利的表现,也是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更是理解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要途径。本单元与上一单元为第三单元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生活基础和知识基础,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占有重要的地位。
该框是学生学习《政府的`职能》、《政府的责任》以及《政府权力:依法行政》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权力行使:需要监督》;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人民与政府的关系;体现我国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因此该框教学在本单元占有重要地位。
2、教学目标的确立
以新课程核心理念为指导,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认识规律,确定本框教学目标为:
①知识目标:把握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认识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了解_阳光工程_及其意义。
②能力目标:通过社会关注《焦点访谈》,分析政府接受监督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提高学生归纳与分析的能力;分析权力的运用可能两种结果,初步培养学生学会辩证地观察问题、认识问题能力;利用教材提供的情景和问题特别是学生有关的生成资源,提高学生初步探究学习的能力。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权力的两面性,形成正确的权力观念;认识人民监督政府对国家、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培养积极参与民主监督的政治素养;了解相关加强和改进政府工作的信息,体会政府接受人民监督的重要意义。
3、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依据新课程理念,结合课程标准内容第二单元第6条_评价一项加强对政府权力进行监督的改革措施,说明政府的权力不能滥用,行使权力要反映人民的利益和愿望_.引导学生认识政府权力行使需要监督的合理性和途径分析;因此:为什么要监督政府?如何制约和监督政府权力?成为教学重点。
由于学生成长经历和认识水平所限,对我国的_制度、政党制度、行政机关与国家权力机关的关系、国家与公民的关系等问题不理解;特别是在实际中存在着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以及现象依然严重,增加了该框教学的难度。因此:如何制约和监督政府权力?成为教学难点。
总之要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既要原于学生的生活经历,引发问题;又要高于学生,对于学生存在问题进行从理论和实践层面进行引导;最后回归学生生活,鼓励学生积极尝试参与对政府的民主监督。
二、说教学方法
1、教学基本理念:依据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力求贯彻并体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坚持以_学生为本,教师为导_的教学观。注重过程性,以问题为中心,关注问题,引发问题,围绕问题展开分析,进行探讨;注重实践性,力求采用多种教学实现方式,营造良好的互动气氛,在平等的交流中完成教学目标;注重开放性,为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发展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和视野,从而引导学生调查、思考,使学生在不同层次的活动中,体验活动,增长学习能力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为此根据学生的生心特点和认识规律,努力营造良好的师生互动课堂环境,让学生共同参与课堂,相互交流、沟通、启发,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体验学习过程,从而达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2、结合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体现教学的科学性、民主性和依法执教,我综合运用下列几种教学方法:
①情景教学法。通过情景和问题的引导,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主动探索知识,引导学生去感知和体验教学内容。
②讲授法。针对教材的重难点,采用系统讲授的方法,以引导学生对教材的正确理解。
③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收集相关的材料,特别是调查本地政府在政务公开方面的做法,来分析本地政府是否敢于接受人民监督以及怎样接受监督,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选用几种不同教法结合使用,以增强教学效果。
三、说学法
现代教育心理学表明: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学法的指导,做到教学与学法相结合。
①根据本框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的成长经历,指导学生收集材料、整理材料、分析材料、提炼问题,加深对教学目标的理解。
②运用新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
总之具体的学法融入于教学过程中,体现在教学环节中。
四、说教学思路设计与环节处理
(一)、教学基本思路:依据新课程理念,以学生问题为中心和教师引导分析有机结合,在尊重教材的基本结构上,对于教材细节部分进行适当的调整,挖掘并整合学生学习资源。
(二)、教学过程
环节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学内容:群众喉舌 政府镜鉴)
复习依法行政基本观点后,引导学生思考:若政府没依法行政怎么办?运用多媒体播放已看过的《焦点访谈》视频。
探究一:为什么《焦点访谈》备受众人关注?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社会公众关注问题。(学生举例事先准备有关案件,教师点评学生具有社会参与意识。)
环节2、情景分析 (教学内容: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
探究二:阅读材料二则:原广西玉林市委书记李乘龙说:我的权力太大,监督机构对我形同虚设。原江西省副省长说:我当上副省长以后,天马行空来去自由。
问题:①作为高级政府官员为什么会出现如此严重的违法乱纪、滥用权力的现象? ②对政府权力进行监督和制约什么重大意义?
学生分析①后,教师引导: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进一步设问:是不是说所有掌握权力的人都是腐化分子呢?若不是,请举例说明。
(运用对比方法)把上述材料和学生的回答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思考:在运用权力上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前者腐化,后者造福一方,这说明了什么?
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一: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必要性。特别是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政府的权力是法律和人民赋予的,政府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因此政府必须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人民也有权监督政府。
学生先分析②(培养学生扩散性思维),进而指导学生阅读并完整回答对政府权力进行监督和制约的重大意义;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归纳能力。
探究三:既然对政府权力监督和制约有必要性且意义重要。那么
我国历史上对于权力监督有哪些机构?
②联系当前状况如何对政府权力进行监督和制约?
历史科代表回答问题①后,教师分析:对于权力的监督问题,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对此都有深刻的论述, 引导学生看书P47页,师生讨论观点一和观点二。
总结:在今天,我们的党和政府、以及人民,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与过去相比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自然过渡到对问题②,让学生先谈。()教师分析:正如同志曾经说:_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_很显然,要有效地制约和监督权力,防止权力的滥用,关键就在于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教师讲解,突破难点)
ⅰ、靠民主。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的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使人民能够真正约束掌权者的行为。
展示学生提供材料——社会民间反事例
ⅱ、靠法制。实现国家政治生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确保权力按法律行使,合理运行。
展示学生提供材料——与政府相关的法律法规。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制约和监督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两者缺一不可。(板书)
(对于学生举例事例的有效信息进行板书,目的在于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对监督渠道或方式的探究。)教师归纳总结:要有效地制约和监督政府权力,就必须建立健全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要求学生见书本图形分析,按监督主体的不同进行划分。(运用多媒体播放《审计风暴》视频)
课堂练习:(展示例子,让学生判断监督的形式,加深行政监督体系理解)
说课稿格式范文高中政治 第八篇
一、说教材
(一)、本框在本课中的地位:本框是第七课第一节的内容也是本课的重点内容之一,这一框在第七课中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说承上是因为本框的内容既是对前课《商品服务市场的内容及特点》内容的拓展延伸,说启下是因为本框内容是学好后一节《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基础,学好本框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商品服务市场基础性地位的认识,同时为学好下节的内容做好必要的知识铺垫。
(二)、本框在经济常识中的地位:本课的内容涉及经济活动环节中的交换和消费环节,市场交易处于经济活动的交换环节,市场交易活动是否有序则对整个经济活动都将产生影响,本框内容的学习,将帮助学生认识遵循市场交易原则对发展社会市场经济的意义,进而认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任务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三)、本框的内在结构:本框在内容上条理比较清晰,教材主要按“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的逻辑顺序展开论述的,既讲了三个问题:市场交易原则的作用、市场交易原则的内容、遵循市场交易原则的意义。
(四)教学重难点的确立及依据
1、教学重点:市场交易原则的内容、作用和违反市场交易原则的危害。确立依据是
①这些内容与社会现实联系紧密,是教材与生活的链结点,具有现实意义,这有利于学生进行有意义学习,增强社会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②这也是由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结构决定的
2、教学难点:坚持市场交易原则的意义。确立依据本知识点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遵循市场交易原则不是个人的行为而是市场经济不完善带来的结果以及该如何完善,对高一学生来讲怎样从身边的经济现象中抽象概括出其内在本质有点困难。
(五)、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懂得市场交易的基本原则及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1、识记方面:市场交易原则的内容和作用;
2、能力方面:学生辨证地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做到学以致用。
3、情感价值观目标:
(1)通过具体的事例渗透市场道德观,如正当竞争诚实信用、职业道德建设等。
(2)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需要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相结合学习中中渗透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
(3)增加对社会的了解,增强社会责任感。
教学目标确定的依据:《教学大纲》,教材内容,《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学生知识水平及认知特点。
二、说教法:
按照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主导与主体相结合的原则、教学直观性原则和教学多感官共同参与原则等要求,根据学生学习和思维规律和课本内容,要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要扮演好“主导”的角色,所以考虑采用以下方法:
1、案例分析法:思想政治课是正面明理的课程,而现实社会中有反有正,与其一味强调正面教育还不如让学生在正反案例的分析过程中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认识,也培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表演法:根据教学多感官共同参与原则,为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采用表演小品的手段,活跃气氛,增强视听效果,调动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3、投影、漫画展示法:投影和漫画有着生动形象的表现能力,运用该方法可揭示、讽刺一些违反市场交易原则的现象和行为。
4、比较法:通过分析比较各市场交易原则的异同,抓住特点,把握联系。
三、说学法:
美国著名作家爱墨生说过:_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_在政治课的教学中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性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所以,在学法上,主要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独立地学习和创造。针对此我设计以下的学法指导:
1、分析归纳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分析,让学生概括出市场交易原则的重要性。
2、讨论法在本课违背市场交易原则的行为和危害教学中,宜采用讨论法交流,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协作精神。
3、知识迁移法该方法意在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原理,分析社会现象,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说过程:
(一)导入新课:
北京同仁堂的历史和南京冠生园“陈馅月饼”事件导致破产的两个案例作为导入。针对案例设置两个问题:
(1)为什么同仁堂,经历了三百年的风雨在今天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金字招牌仍不腿色呢?
(2)南京冠生园同样是个老字号,用陈馅做月饼是什么行为?有什么危害?
用正反案例的强烈对比吸引学生注意力,进而激起学习兴趣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两个问题,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归纳企业能否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一个重要的原因看其是否遵守市场交易原则。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不仅回顾了经济常识有关内容也初步认识了市场交易原则的重要性。同时也过渡到下个教学环节什么是市场交易原则?有什么作用?
说课稿格式范文高中政治 第九篇
各位领导 ,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框题是《消费及其类型》
首先,我对本框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
1、本框题的地位和作用
《 消费及其类型 》是高一经济与生活第 一 单元第三课《多彩的消费》中的第一框。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神奇的货币》和《多变的价格 》,也就是怎样去交换,现在就进入本单元的最后一环,即怎样去消费,这既为下一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好铺垫,又为第二单元学习生产做准备,是“交换——消费——生产”链条中的重要一环,在整本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同时,消费是最贴近我们生活的经济现象,从消费入手有利于我们的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本框题在经济生活中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框题的教学内容是根据新课程标准1、3的规定,其中包含的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的类型以及消费的结构三个目都是今后高考的必考内容。
2、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一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识记和理解影响消费的因素;了解消费类型的三种分类,特别是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的异同;了解消费结构变化的趋势以及恩格尔系数变化的意义。能力目标: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高度,学会从多角度去分析影响消费的因素。了解我国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可以增强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对自己家庭消费水平迅速提高的感受,结合我国恩格尔系数走势的分析,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3、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高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本框的重点是影响消费的因素(前两点最重要),重点的依据:只有掌握了 影响消费的因素才能找出提高消费水平的途径和方法。 教学难点:消费类型中的贷款消费难点的依据: 贷款消费对于中学生来讲比较抽象;学生比较缺乏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二、说教法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再谈谈我的教法
1、指导思想
根据新课改的指导思想,按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原则进行教学。鉴于我们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他们对居民生活消费有比较多的生活经验,但也存在许多模糊认识,错误观点,所以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知识储备以及生活体验来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真正参与教学活动,充分引导学生全面地看待身边的经济现象、
2、教材内容的处理及依据
本框题的教学三个目,影响消费的因素这一目需教师灵活处理的,课本讲了三方面的因素,其中居民收入和物价水平是最主要因素,但归根到底都是由经济的发展水平决定的,同时由这些因素我们可以而且有必要引导学生总结出提高消费水平的途径和方法,这两处都需求要教师归纳总结的、消费的类型这一目高考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主要考查学生判断某种消费行为属于哪一种消费类型,所以这一目只需用实例简单解释说明、消费结构这一目重点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课本近几年的我国恩格尔走势图来把握恩格系数和消费结构变化的意义,引导学生总结出其根本原因也在于经济的发展、
3、教法的选择及依据
情景教学法:立足生活实际,从生活中取材,创设情景,让学生就自己熟悉的问题发表见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运用能力。举例法: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通过生活中的例子来分析印证教材的观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更易接受。讨论法:针对某些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促使学生学会在学习中解决问题,
4、教具的选择
鉴于我校新教学楼教学硬件的实际情况,我主要是进行利用黑板加粉笔的讲授式教学
三、说学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学生应学会如何学习,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记忆接受式的学习向理解领悟式的学习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指导学生的学法主要采取:体验式学习、交流合作学习、分析归纳式学习。本课的教法与学法是相互联系的,只要通过教师创设情景,举例说明才能引导学生进行体验式,相互间交流合作地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导入新课:(2—3分钟)展示几组现代人的消费图片(或描绘机组现代人消费的情景),引导学生感受现代多彩的消费,同时,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会人们的消费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2、讲授新课:(35分钟)一、影响消费的因素 1、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1) 居民的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收入,而且受过去,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利用父母的工资单解释可支配收入)
(2) 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的收入差距大小有关。我国总体消费水平不高,重要原因是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城乡差距问题。
2、物价水平对消费的影响
3、商品的性能、外观、质量、包装、购买方式、商店位置、服务态度、售后维修与保养情况都会影响消费。(举例子:组装机和品牌机p21,学生买mp3)
4、经济的发展水平 辨析:提高收入必然会提高消费水平
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可支配收入越多,消费水平就越高、 ⑵提高消费水平措施:①促进经济发展(根本途径) ②提高收入水平(主要途径) ③稳定物价 ④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二、消费类型 有形商品消费:钢笔、水果 1、产品类型不同 劳务消费:家教、维修、家政 ¨¨¨老师的困惑:刚出来工作,没房子住,老师的爸妈说要我赚够钱才去买房子,而老师的弟建议我去贷款买房,老师的朋友就建议去租房子暂时住着,请同学们总结以下这几种消费方式? 钱货两清消费:“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 贷款消费: “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
2、交易方式不同2、交易方式不同 借贷行为需还利息,适用于大宗购买耐用商品, 适用于收入稳定的有偿还能力的人(中学生可不可以贷款消费?讨论) 租赁消费:所有权不变,使用权在租赁期内归租赁者所有 婚纱,小说 生 生存资料消费:较低层次的衣食住行需要 3、消费目的不同 发展资料消费:教育、培训享受资料消费:旅游三、消费结构 1、含义 2、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注意是比重不是数量)
3、 恩格尔系数的变化与消费结构变化的关系 ·反映家庭生活水平的高低,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会影响其他消费的支出,特别是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消费的支出,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 p23图反映出什么经济学道理?
① 农村城市居民的恩格尔系数都呈下降的趋势,这说明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消费质量不断改善,
②同时,反映出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高于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③消费结构不断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
3、课堂小结,强化认识。(2—3分钟)
4、板书设计
一、影响消费的因素经济发展水平(根本因素) →发展经济收入水平 → 提高收入 提高消费水平的措施 物价水平 → 稳定物价商品性能外观包装质量 →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二、消费的类型 1、产品类型不同 有形商品消费 劳务消费 2、交易方式不同 钱货两清消费 贷款消费租赁消费 3、消费目的不同 生存资料消费 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
三、消费结构 1、含义 2、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家庭总支出 3、消费结构变化的根本原因: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 5、 课堂课后练习 (检验学生学习的情况) 《成才之路》的练习 (教师挑选典型的题目进行评讲)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说课稿格式范文高中政治 第十篇
一、说教材。
(一)说教材的地位。
本课属于经济生活第二单元第四课,本单元主要是讲关于生产的内容。在第四课中,讲了关于公司和企业,而企业发展、国家建设需要资而资金从何而来,就需要公民个人来进行投资。第六课讲的就是投资的选择,它是整个第二单元的落脚点,也与学生的生活联系最为密切。
(二)说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生能够识记和理解股票、债券、保险等投资方式的相关基本知识。
(2)学生能利用基本知识分析不同条件下如何投资更加有利并能为家庭投资提出建设性意见。
2、能力目标。
(1)学生通过参与探究活动,初步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学生通过交互式学习,逐步建立起科学、客观的评价观念,学会听取反馈意见,有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学生在人机交互中学会合作,学会诚实守信,培养公民意识。
(2)学生在创设的学习情境中,乐于学习,积极探究,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说重点、难点。
本单元重点在于比较四种投资方式的异同。难点在于综合运用四种投资方式,设计出合理的投资理财的方案。
二、说教学、学法。
1、情境教学法。
2、角色扮演法。
3、任务驱动法。
说课稿格式范文高中政治 第十一篇
一、说教材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第一册《生活与哲学》第1单元第3课的第2框的内容。
第一框《消费及其类型》讲了影响消费的客观因素,本框题则是从
响消费的主观因素来分析形形色色的消费心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本部分内容条线清晰,结构完整。在本框题的第一部分《消费心理面面观》中,讲解了,人们的消费行为主要受到四种消费心理的影响。在前三种消费心理中均有其不利的方面,因此,在我们的生活消费中,应坚持求实心理,因为这是一种理智的消费。并且求实心理为第二部分《做理智的消费者》起了铺垫作用,因为《做理智的消费者》这部分是求实心理的具体展开。《做理智的消费者》一共需要坚持四个原则,前三个原则分别是从消费对家庭的影响,对自身的影响以及对我们周围的环境的影响进行阐述的,最后一个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原则是对“树立正确消费观”这一问题的归纳和总结,也是正确的消费观的本质和中心所在。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根据新课程标准,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消费心理的种类,能够辨别不同的消费心理,并能对不同消费心理进评价。理解正确的消费原则,能够结合个人消费行为,说明怎样才是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2.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消费行为透视消费心理,促进学生进一步掌握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结合正确消费原则的讲解,促进学生进一步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取向:教育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增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意识和绿色消费意识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依据教学目标,本课重点为“做理智的消费者”。
难点为“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这一消费原则。因为这一代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环境中成长起来,对艰苦奋斗、勤俭节约逐渐有了距离感、陌生感。在这种情况下,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教育非常必要。
四、 说教法
新课标倡导“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结合学生实际,主要采取以下教法:
1.三步探究教学法:即“生活链接、发现问题;讨论探究、构建知识;能力提升、学会运用。”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通过直观演示,将复杂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易于理解记忆,提高教学效率。
五、说学法
我在采用教学方法的同时,也注重学法指导。我面对的学生学习基础不是很好,习惯于接受、探究能力较差,运用所学理论指导实践能力比较薄弱,但参与意识、表现欲望强烈,新课标又重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因此本课采用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
通过以上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方法的设想以及学法指导,我将通过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教学。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在本课导入设计中,通过我想买双鞋,但是不知道买那种较为合适,请同学们帮我出主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而引出不同的消费观。
2.层层深入,构建新知。
新课标重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重视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重视课堂教学回归生活,重视生活实践能力的提高。这环节设置的生活情境要能够成为学生探究的起点,成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触点”,把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落到实处。
第一个问题“消费心理面面观”,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
情境一:小婷同学她在日常爱好中的特征。
情境二:与众不同的裤子设计,吓死人。
情景三:丹丹为了在同学面前显示自己有钱,而送同学一个进口的MP5作为生日礼物。
通过剖析这些图文并茂的生活事例,使学生了解消费心理的种类、表现、特点,并能对这些消费心理作出科学评价,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品质。同时通过这些个案情景设置,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于学生反思自己的消费心理,为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奠定思想基础。
第二个问题“做理智的消费者”是本节课的重点,主要讲的是正确消费应该遵循的原则,包括“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结合这四个原则,做了三个不同的情景和一则调查,让学生分组讨论,汇报交流,教师点拨归纳、深化拓展。第四个正确消费原则“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既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问题,在第同学们理解前面三个原则的基础探究拥有名牌与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之间是否矛盾,并且在当代是否应该继续坚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引导生分析归纳比较鉴别,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心灵受到震撼和洗礼,认识到消费中不能铺张浪费,在头脑中树立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意识。
3.巧设训练,巩固提高。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领悟、深化所学的知识,因此让同学们课后根据理智消费的原则,模拟一份家庭一个月消费计划,并结合个人行为,说说怎样才算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4.归纳总结,提高认识。
这节课学习了“消费要受到种种消费心理的影响,但只要遵循正确的消费原则,就一定能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一名理智的消费者”。
综上,这节课坚持正确引导、形成能力的原则,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积极构建和谐课堂,使课堂在过程实施、情境创设、知识构建、问题拓展、能力提升、练习环节上,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力求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使政治课教学真正回归生活。
说课稿格式范文高中政治 第十二篇
一、本部分的内容和在教材、高考中的地位。
本框第一目“生活中的政治权利与义务”为情景导入。通过六张照片展示公民下游的政治权利和义务,旨在使学生对本部分内容有初步的感性认识。这一目的内容本人没有采用。第二目“神圣的权利,庄严的义务”是情景分析,教材具体阐明公民的三项政治权利和四项政治性义务。第三目“参与政治生活,把握基本原则”,是对公民政治权利和义务关系认识的深化和升华。
对本框,本人计划用两个课时。第一课时讲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第二课时讲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三大原则。主要是考虑到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难度比较大,需要一节课才能讲透。第一课时的内容比较简单,但基础的知识也比较多。本框如果只用一课时讲完,时间不够用。
本单元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主观的基础上,主要介绍我国的国家性质、公民的政治权利与义务,以及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内容、行为准则和主要方式等。从知识的内在联系看,本框是对人民当家作主地位以及民主广泛性和真实性作进一步的分析。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是通过人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履行的政治性义务体现的;人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履行的政治性义务是民主广泛性和真实性的具体体现。了解本目的内容对学好第三目公民参与政治生活要坚持的三大原则做好了铺垫。本目中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为第二课的民主选举和第三单元讲_制度作好了埋伏;本目中的监督权为第二课的民主监督和第二单元对政府的监督和第三单元人大的监督、人民检察院的法律监督、政协的监督以及_和_的相互监督,这些知识点串起来就可形成一个监督的知识专题。
本部分在高考中一般是出选择题,难度也比较低,属于识记类较多。XX年广东出了一道自由和法律关系的辨析题。此后这部分再也没有主观题出现。
二、学情分析
关于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在初三也涉及了,学生有一定的基础。本人教的高一(6)、高一(7)、高一(8)是普通班,高一(9)、高一(10)是重点班。但这部分内容比较简单,普通班和重点班理解起来都较容易。
三、教学目标的分析
(1)知识目标
知道公民享有的三项政治权利和四项政治性义务。
(2)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对XX年3月14日西藏拉萨发生的打砸、抢烧事件为素材,引出本部分的内容,设计视频、图片、文字材料等让学生在本次事件中体验和感悟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西藏拉萨打砸、抢烧事件和本部分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即树立权利意识和义务意识,不做臣民,不做暴民;增强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解。
四、教学重难点的分析
(1)重点: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的内容;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法律资格、地位。
理由:这些是本部分学生最起码要掌握的内容。
(2)难点: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含义;监督权的含义;自由和法律的关系。
理由:对这两个含义的了解主要是学生对它们外延不清楚;对自由和法律关系,有些人会理解为自由就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无拘无束,认为法律是对自由的限制。实际上我国传统的老庄和道教就是这样认为的。中国人缺乏现代的法治思想,往往把自由和法律完全对立起来。
五、教学方法的分析
主要通过西藏拉萨打砸、抢烧事件这一案例,让学生在其中自主领悟、模拟、体验、探究、加深对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履行义务的理解,对自由和法律关系的理解。
理由:选择一例一析主要是考虑到西藏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