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袁隆平新闻稿范文精选7篇

实用范文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更新时间:2024-02-28 12:04:31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缅怀袁隆平新闻稿范文 第一篇

20_年5月22日袁隆平院士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

袁隆平是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解决了中国的温饱问题。

袁爷爷逝世的消息令我措不及防,狠狠地砸在了我的心上,悲痛不已。一瞬间愣住了,不知所措。望着眼前热气腾腾的米饭,想起了袁爷爷说过的话。他说:xxx一粒食粮食能够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你年纪轻不知道,上个世纪的60年代,饥荒的时候饿死人啊,大家都吃不饱饭哪,我都亲眼见过。”心头为之一震,眼泪夺眶而出。

袁爷爷临死前还关心着稻子的长势,他把自己的一生都报投入到杂交水稻之中。xxx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端起的每一碗饭,饭碗里的水稻,那是袁隆平院士的心血,他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北极星,喂饱了十几亿人。他把一生都投入到了杂交水稻之中,用自己的事业去拯救了整个国家,他是真正值得我们敬佩的人,他是我们的脊梁骨。

望着袁爷爷的照片,他脸颊上布满皱纹,眼角含着笑意,显得和蔼可亲。我的内心百感交集,是悲痛至极,是为之一振,交织在一起,脑海中想着这位可敬的老人。仍然是那位慈祥的老人,用自己的双手铸就了全中国,他是中国发展的奠基石。我们所没经历过的,那个吃不饱饭的年代,是袁老内心深处的痛苦,他知道,粮食是一个国家的基本需求,所以,他把自己投入到了人民之中。

致敬袁爷爷,替我们负重前行,给了我们最好的生活。致敬袁爷爷,您用自己的双手让我们屹立这片土地。您来时,世间饿殍遍野;您走时,世间稻米满仓。禾下乘凉梦,十里稻花香!

江山思国士,人去稻田丰,袁爷爷千古……

缅怀袁隆平新闻稿范文 第二篇

“真正的离别,没有长亭古道,没有劝君更进一杯酒,只是在一个和往常一样的清晨,有人永远留在了昨天”——题记

他,几十年如一日地在田间地头忙碌;他,九十岁高龄还能用流利的英语与其他国家交谈;他一直有个“禾下乘凉梦”:试验田里,杂交水稻长得比高粱还高,穗子像扫帚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一阵风吹来,稻浪此起彼伏,躺在稻穗下乘凉……拥有这个想法的老人究竟是谁?没错,他就是我最尊敬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

他从一个梦想开始,为之奋斗了大半生。

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经过多年反复实验,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这种杂交水稻能比常规稻增产20%左右,袁隆平不仅是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的第一人,而且始终走在杂交水稻技术的发展前沿,袁隆平和他的杂交水稻,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

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粮农组织将推广杂交水稻烈,为解决发展中的国家粮食短缺问题的战略措施,中国的杂交水稻被推广到印度、越南、菲律宾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增产效果十分明显,袁隆平荣获多项国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望,我国将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了袁隆平,同时它也是我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的获得者。

山河因而色变,草木为之含悲。20_年5月22日13时07分,袁爷爷去世了,未曾蒙面,看到消息已泪流满面。他终究是离开了,带着对祖国和人民的最诚挚的最深沉的爱,踏着七彩祥云离开了。

人类文明中总有几个时代之子推动着族群的前行,完成使命后又变成天上的星星,他一定是赶着去创造下一个奇迹了,他曾说,“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都远离饥饿。”袁爷爷您做到了,为天地立心,继往开来;为生民立命,彰显大爱;为万世开太平,家国情怀。

一日三餐,米香弥漫,饱食者当常忆袁公,在此,我向您致敬,袁爷爷,一路走好!

缅怀袁隆平新闻稿范文 第三篇

20_年5月22日下午1时。我国乃至全世界失去了一位伟人——袁隆平。他的一生奉献于研究杂交水稻,为全世界的粮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离去很突然,更让我们悲痛欲绝,但他会一直活在我们的心中。

袁老是一个有目标的人——他在年轻时便许下了“禾下乘凉梦”,希望自己的研究可以养活全球更多的人口,我很受触动。袁老许下愿望后并为之努力,一直向着目标奔去,我明白——袁老的目标实现了。

袁老是一个敬业的人——在实现目标的同时也会遇到各种困难,袁老曾一次又一次的面临困难,可他并没有退缩,而是更加努力,如此终于取得了成果。尽管到了退休年龄,却还不忘工作,每日都与水稻打交道,勤勤恳恳,兢兢业业。

袁老是一个“自由,散漫”的人——用袁老的话自己说。与其他科学家不同的是,袁老是幽默而又追求自由的人,在我的理解,其实就是袁老有一颗乐观、积极向上的心,让我们更能感受到他的亲切。

袁老付出了太多太多,他是我心中最伟大的人!

缅怀袁隆平新闻稿范文 第四篇

当你吃着手中粒粒饱满的大米饭,你是否会想到一个人?当你觉得手中的粮食不合自己的胃口,想倒掉的时候,你是否会想到一个人?没错,他就是袁隆平爷爷。

可是就在昨天袁隆平爷爷逝世了,他一生勤勤恳恳,为国家、为人民无私奉献。在建国初期,袁隆平爷爷放弃优良的学习环境,放弃去重点大学的机会。回到乡村读农业大学,只是为了让人民都吃饱饭。在大学毕业之后,他去当了一名乡村教师。同时不停研究杂交水稻,在一开始因为没有名气而饱受质疑。但他没有放弃,依旧坚持研究杂交水稻,终于有一天他成功了。让中国水稻的粮食产量翻了几倍,从这之后,袁隆平获得众多奖项。但他没有对奖项对的高高在上,依旧顶着烈日,坚持下田,研究出了第1代第2代,第3代杂交水稻。他的成功是举世瞩目的成功,他的荣誉是汗水换来的荣誉。它是国之栋梁,更是国家的骄傲。

可就在昨天,噩耗传来。袁隆平爷爷与于下午1:07逝世。也许是天堂也需要粮食了吧,他带着他的稻谷离开了。这时候,当你看着手中那碗香喷喷的大米饭,你是否觉得意义深刻?他的背后是一位老人用毕生心血换来的,袁隆平爷爷的高尚情操我们永远难忘,他的崇高精神也应该永垂不朽,在袁隆平爷爷身上,我们看到了坚持不懈,我们看到了不骄不躁,我们看到了勤勤恳恳……他的精神是我们永远需要学习的,是我们永远应该牢记的。十里禾香,承载的是袁隆平爷爷无穷的智慧,寄托的是他盼望中国崛起的无限怀想。让我们致敬国之栋梁。致敬老一辈人的智慧,致敬他们无穷的爱国之心。

禾下乘凉梦,丹心映青。愿国之栋梁都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缅怀袁隆平新闻稿范文 第五篇

想必大家都知道,在5月22日袁隆平爷爷逝世了,袁隆平爷爷是发明杂交水稻的人,他让我们中国的每一个人都能吃饱饭。

袁隆平爷爷发明的杂交水稻被美国人嗯,为“东方魔稻”确保了我国以仅占世界7%的土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

当时袁隆平爷爷的家里的条件还不错,他的爸爸妈妈想让他上好的大学,但袁隆平爷爷想重新报考重庆农业大学,在19岁的时候开始研发杂交水稻,他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国际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原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

他还嘱托我们要“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每当我们吃上一碗香喷喷的白米饭,都会想到袁隆平爷爷。

翻开课本,我们总能看到他的照片,他和水稻总是在一起,当时为了让袁隆平爷爷方便研究,在他们家门口,开辟了一片实验地,凭结业早上起来不是刷牙洗脸吃饭,而是先跑到那一片实验地看一看,杂交水稻怎么样了。

在5月22日13:07,“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中国人端牢饭碗的英雄送别袁老!

缅怀袁隆平新闻稿范文 第六篇

在20_年5月22日13时07分,敬爱的'袁隆平爷爷去世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哭声与悼念传遍四方。他享年91岁。他不仅仅代表了中国的杂交水稻,其实也是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品质。

他本是一个少爷,本应安安分分的读书,却甘心下地种田,在努力了26年,经历了千辛万苦,在无数的压力之下,他终于研究出了杂交水稻,成为了杂交水稻之父。可他并不想就此止步,他没有就此满足,他带着助手一次又一次的突破,而每一次获得新的进展,都可以让更多的人吃上米饭。

杂交水稻是袁爷爷辛苦发明的成果,而他的技术却不像一些欧美国家藏着,而是无私的给了更多的发展中国家,让全世界的人都吃得上饭。他这种无私的精神,获得了许多国的尊敬。

在电视采访的时候,我看见他的精神特别的好,虽然耳朵有些吃力,但他的乐观和积极,是肉眼可见的。一般的老人到了他这个年纪心态早就迷离了,可他却还在想着如何让更多人吃上饭。

袁爷爷的去世,让我感到可惜。但他给我们的杂交水稻技术和乐观的精神,却是不朽的。

缅怀袁隆平新闻稿范文 第七篇

20_年的五月,是波折的,残忍的,不平凡的,他带来了地震带走了数条生命,带来了520的美好却带走了袁隆平爷爷。

袁隆平,一位从小就在课本上如神一样存在的伟人,用一己之力承担起全国粮食问题,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他说“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这个饭碗要牢牢地掌握在我们中国人自己手上”如今中国人能吃饱了,他却走了。他不是神,却如神一般的存在,他只是一个普通人,可他的功勋伟绩永不磨灭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

这位老人离开了我们,恍惚记得早上听到这个消息,那是满脸的诧异与震惊,一刹那就是满屏朋友圈的缅怀紧接着的就是满屏的辟谣和对媒体的谩骂,辟谣那时心中无限欢喜,袁爷爷只是为了让大家安心吃个午饭吧,午后他还是永远的离开了。谁说人类的悲喜并不相通,在一些时刻,中国人是团结的。人们自发送别袁爷爷,灵车所到之处停车鸣笛送别,万人空巷告别瞻仰,场面浩大动人心魄。他值得。

他的一辈子都投身在杂交水稻的研究中,哪怕在离开前的两个月,依旧身先士卒在稻田里投身研究,脑海里仿佛就浮现这位耄耋老人的佝偻背影。中国人的一口饭,袁隆平的一辈子,生病住院是因为在稻田里搞研究摔倒,意识尚存的最后一刻,记挂的还是田里的稻子。他的童年是颠沛流离的,头顶是日本人的飞机,身边是逃荒的人群,大地满目疮痍,他知道吃不饱饭有多难受,他却希望让所有人吃饱穿暖,他日日面朝黄土背朝天,夜夜攻坚克难做研究,换来不断突破的数字,挽回无数被饥饿折磨的生命,拯救了无数挣扎于贫困的农民,他始终记得自己经历过的灾难,倾注一生解决粮食问题。

这位老人是和蔼的、可爱的、可敬的,他也有一个有趣的灵魂,不服老不服输。他的一辈子不是用三言两语能讲述的,即使未曾与他谋面却深受其恩,心中与他分为亲近。不能亲自送别,却也希望用自己的方式慰藉。

禾下乘凉梦,仓满无饥荒。送别袁爷爷,您才是真的国士无双。

推荐阅读:

服饰促销活动广告文案范文精选14篇

县摄影大赛策划方案范文推荐19篇

摄影的研究报告范文精选7篇

美术招生计划方案范文34篇

邀请人大考察范文推荐34篇

诬告陷害剖析材料范文推荐5篇

标签: 新闻稿 范文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