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教育案例分析报告范文 第一篇
内容摘要
这天,赵王厂长谈起了从前一年各自厂子的一些情形。老王说:“咱们厂去年比前年纯利润增加了10%,今年引进了一条流水线,今年利润可翻番。”老赵说:“利润高不见得工厂工作做的好,利润是受多因素影响的,所以利润并不能作为衡量企业经营状况的唯一标准。企业应该追求企业经营管理公道化。唯有具备稳固的管理基本,才华发挥良好的管理绩效。使企业的经营趋势稳与稳重。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我们一味的追求赚钱,然而有些并不是我们真正努力得到的。这样会促使咱们员工发生骄傲心理,然而不景气倒能使工厂高下二心。”老王不同意老赵的观点:“一味寻求利润诚然不好,然而也不能不要利润,不然企业如何发展?经营管理合理化和管理绩效也要通过盈利来反映。”老赵说:“我是说要强调搞好企业工作,经营管理合理化。”老王说:“搞好企业要做很多工作,国家要做工作,企业自身也要做很多工作。搞好企业正是要体现资产增值力上的。”老赵辩论说:“搞好企业工作不仅只表现在资产增值上?”就这样,赵王两位就“什么厂算好”这个问题热烈争辩着。
心理教育案例分析报告范文 第二篇
很多人觉得论文很难写,其实不会,只要你清楚自己的选题,收集好材料,一般就很容易了。以下是由论文大全为大家整理的分析女性消费心理有其独特之处,希望对你有帮助,如果你喜欢,请继续关注范文大全。
如何从女性的排场市场多分得一杯羹,这大约是一个大家都关心的话题。为此记者特为采访了几位妇女学的研究学者以及贸易行家,他们都对此提出了两样的反应,大略我们也能够从中达成不少好处的启迪呢。
“赚女人的钱”,这绝对不是一句空话,据有关摸底展示,70%的社会置办力来自女性。大到商场小到街边店,排场的主力都是女性,这为创办者提供了辽阔的市场空间,只要洞察时代女性的消操心理,把准女性的排场脉搏,就能发现创办金矿。
女性消费心理学论文-消操心理有其新颖之处
中国妇女研究会理事、复旦大学妇女研究中间主任彭希哲讲授这样对记者说:“最近其间时间女性排场市场的茂密也与这一代人的特性异常相关的,她们多数是独生子女,生息负担轻排场力较强。而在这丰饶的市场后边我们能够发现商家对她们的影响异常大,很多排场不是自发的而是被诱导出来的。从心理层面看,女性排场更多地会受到社会的影响,比如所谓‘有钱’的女性形象,生息丰裕、上班休闲、休养得很好等等,她们在排场上就会去玩命假冒她们,以欣慰自己心理的感想。”
而上海大学社会学系讲授、妇女学研究中间副主任张钟汝则对记者的设问一针见血,她说:“我回味照例女性都有一种‘排浪式’的消操心里,俗话说‘赶流行’也就是说互相之间的攀比,此外,她们也比较轻易受广告的影响。”
的确,女性和男性的决策举止是大不均等的,男性的决策过程是直线性的,女性的决策过程则是反复保持地旋转。排场者的决策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接触、斟酌、摸底、完成,虽然男性和女性均等经历这四个阶段,但女性的举止会有这样四点两样:一是女性从一首先就和男性两样,男性习惯自己做决心,女性会多方探问,参考别人的看法;二是男性排场是盼望达成好的解决,女性则是盼望达成妥当答案,[color=Orange]因为女性买物品会斟酌好多,譬如搭配、使用场合等,盼望统筹兼顾;三是为了达成妥当答案,女性的置办过程因而变得反复不定,她们会收藏更多事故、查询更多选用性,货比三家不被骗;四是女性在买完物品未来,并不是就结束了,她们会把这段宝贝奉告挚友或荐举给别人,凑集口语播送,与其和某一商家关系好,她们的忠诚度也会很高。(总结:寻找合适的产品给女性提供更好的见意和意见)
而当记者与海派营销首席策划钟明博士谈论起这一话题时,他说,女性的排场巨大程度是为了旁人排场,会时刻关心家庭成员、挚友、同伙旁人对自己的反应,所以商家在经营过程中,精细要遵循市场入时倾向机警扭转。女性排场另一个特性是风险意识,女性会为所有大约的理由引起风险意识,然后引起排场的理由,从脸上的小斑斑、身体的一点点赘肉,到知识的更新、光阴的变迁,像保健品、美容业、培训业等效劳行业的主要客户都是女性。与其能胜利地找到女性的风险意识,并提供一个杰出的解决盘算,商家就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客户和超额的回报。
女性消费心理学论文-对两样群体要不同看待
虽然同为女性,但两样的群体还是有着两样的特性,对此张钟汝认为,从妇女学的角度来说应该把女性排场分成两样的群体,比如年纪、职业、收入等等,两样的群体其排场习惯和趋向性的角度也会不一样。她说:“比如像我这样的年纪50多岁了,在排场时就会比较感性,但异常注重正常的投资。但像我孩子这一辈的青年人的排场就不一样了,她们的排场更多地有一种小资情调。而婚姻排场对女性来说也不可疏忽,我回味而今这种排场更多地融入了入时化的元素。中年女性应该有经济才能的,我回味像一些休闲类排场会更得当她们,这主与其为了开释重力。有了这些两样的分类此后,就能够针对两样的女性排场群体来寻找商机。比如我曾经做过一些摸底,发现女性在退休此后异常喜爱逛超市,有时甚至一天会去两次,她们最大的特性是比较轻易受暗示,所以商家与其能够整理提供抓住这个排场群体多做一些促销,应该说是会有相正中用果的。”
女性消费心理学论文-贸易盘算紧握沟通渠道
女性的排场市场能够说是大有可为,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副讲授王学英在应许记者采访时这样认为:“与其哪个商家想到把目光盯住女性的钱袋应该说是相当慧黠的,从女性的视角来看初步是服饰,这是一个经久的主题,此外从旁边来看美容健身也是一个排场的热点,这属于效劳性的排场,这类排场我还是比较看好的。其次我回味文化排场也很有潜力,而今它还没有独一热起来,中间还包括学习,比如学钢琴、拉丁舞等等,都是商家可开拓的空间。从女性排场市场赚钱更要注重维持性的排场,所以我回味商家应该不断地扭转一些定式,而凸现出一些特性化的物品来。”
有人这样认为,在针对女性排场者实行播送时,主要采取两种门道: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其实就是情感诉奕和负迷诉求,其指导观念是赋予女人们“一个情结,一片盼望”。
钟明的指引则更为直接,他说,遵循女性排场的特性,商店的规格和陈列也是很有学问的。商店的位置和陈列对女性排场者而言,起源一定了品牌的档次和商品代价,不关怀这些商家的利润就得不到保证了。在旁边各种品牌满天飞的年代,商品盘算中对品牌的强调已经不是最富余的环节了。他认为,商品规格的中央就在于创新一个沟通的良好氛围,能让女性排场者在挑选商品中达成一个良好的品牌和商品觉得。举一个例子说明就是上海恒隆广场的Diesel店的陈列,在这家Diesel店中,全体的商品都模拟商品原先的属性配置专门的规格和饰物,商店的灯光、展柜的样式,以及当中间浓艳舒适的沙发,都让女性很自愿走进入“沟通”一下。所以店铺的盘算,只有先创新一个沟通的氛围,才大约去播扬品牌文化、置办品牌商品,进而完成品牌忠诚。而在以上的环节中,觉得是最富余的,用户的获得和品牌的忠诚,归根终究是从觉得中来。
所以“投女所好”才能开采商机,对此有这样一些技巧大约会对我们的经营有扶肋的:一是吸引女性排场者的关怀,比如榜示新产品、提供新讯息、处罚说明会或教导课程、摆设、赞助运动、创新情况……,都会让女性备感热衷;二是提供更多物品让女性决心置办你的产品,提供产品型录、使用小册子、销售人员的当面解说、卖场气氛的安置、效劳人员的态度、提供吸引人的赠品或让全家一起出游的摸彩运动等都是中用的点子;三是超产和老顾客的强占、组成顾客俱乐部、顾客荐举顾客等,让女性理念被注重,有加入感和从属感。
心理教育案例分析报告范文 第三篇
一、当事人的基本情况
余某,女,22岁,大学三年级学生。父亲是牙科医生,母亲在一家制造企业做销售主管。在早期生活无忧无虑,家境相对优越,家教严格,自我要求甚高。性格内向,行为谨慎,个性敏感多疑,自我保护和心理防御意识较强,阅读过一些心理学方面的书刊。
二、个人主述与症状表现
当事人的母亲从小经常教育她养成爱清洁,爱卫生的良好习惯,要求放学回家后洗手要一洗二清三消毒,还要求每周对学习用笔消毒。受到母亲的影响,当事人对“细菌”概念非常敏感,并且总是把细菌与“生病”“肮脏”等联系起来。在生活中特别害怕“脏”的东西,怀疑有细菌存在,平时洗脸要花很长时间,总觉得洗脸池里有细菌,必须慢慢地小心翼翼地洗,每次洗手要求自己洗20下以上,少了就得重洗。晚上放衣服时,总要小心谨慎,有时要反复放好几次,不然就觉得有细菌在上面,非常难受。早晨穿衣服也是如此,有时穿上了,觉得不符合自己要求,就得脱下来再穿一次,甚至多次。在与人交往方面,不敢接触别人,怀疑别人身上细菌会传染给她,甚至连上学时为避免在公共汽车与他人接触而弄脏自己,每天竟花去1个小时走路。室内哪怕有一点不洁之处都会让她心里十分地不舒服。她总是强迫自己做一些清洁工作,否则内心就感到烦躁空虚,以至最后这种清洁工作成了其生活的一个不可取代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诊断与心理分析
根据当事人的症状表现,她的心理障碍问题被诊断为“不洁恐怖症”或者叫“清洁洁癖症”,该病症是高焦虑类恐怖症的一种表现形式,其症状特征是:患者对与不洁净有关的一切物体或情景,都会产生持续的紧张、毫无理由的焦虑和恐惧情绪,并出现回避反应;患者明知该物体或情景并无威胁,该反应不合理,但不能自控,常伴有强迫行为、仪式动作发生。患者的完美主义人格,胆小羞怯、谨慎内向、依赖性强等个性特点,是该病症发病的重要内在条件。不洁恐怖症患者的强迫行为、仪式动作是患者在适应环境过程中条件作用的结果,是在某种应激情景下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由于这种反应能在客观上减轻当事人的焦虑感受,因而也就起着负强化的作用,并最终发展成为自身习得性行为中的一部分。
四、病源条件分析
(一)病源信息
小余小时候母亲对她十分严厉,一切与小余相关的东西,不论是她的身体和衣服,还是她的床与桌子,只要有一点脏和乱,马上就会遭到爱净如命的母亲的一番没完没了的训斥,并非要勒令小余马上收拾干净。天长日久,小余对脏与乱产生了一种病态的恐怖。一旦看到哪个地方有点凌乱,她马上会联想到母亲那严厉的面孔和刻薄的语言,进而产生了心理上的紧张感。于是渐渐地,她同母亲一样,不能容忍自己及其周围有那么一点点不干净的地方,哪怕那“不干净”在别人眼里并算不了什么。
小余的父亲是医生,家里常有病人看病,有一个病人来家里找小余父亲,父亲不在家,她找到小余的房间里,并坐到了床上。后来,虽然父亲告诉她,这个病人得的不是传染病,但是小余对她摸过的门把手、她坐过的椅子之类的东西还是非常敏感、恐惧,从此就非常惧怕与生病有关的一切东西了。大学一年级时的暑假,在校外租房子与一朋友合住做家教。朋友的女友来玩,在小余的床上躺了一会,但她觉得这个女孩身上不干净,会有性病之类的东西。第2天就把床单洗了,并且反复洗了好几遍。从此尽量不与这个朋友交往,并且开始对别人身上是否洁净就特别关注。
(二)认知领悟
引导当事人分析病源条件,特别是症状首次出现的条件,是促进当事人产生认知领悟的基础。当事人明知大多数细菌不会传染,也不会对自己真正构成威胁,但仍然产生恐怖情绪和回避反应,这说明当事人恐惧的不是病菌,逃避的也不是病菌,那么,当事人真正恐惧的是什么?她又在逃避什么?帮助当事人寻找和领悟恐怖情结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当事人克服心理障碍的关键。
(三)分析
首先,当事人的不洁恐怖症可能是由生活经历,即出身和家庭环境而产生引起的,小余的父母特别是母亲,往往就是一个洁癖者,她们对子女的洁净有一种超乎寻常的要求。
其次,当事人表现出的强迫清洁行为可能是一种代偿行为。所谓代偿行为,就是人在某种心理欲望得不到满足时,通过它来获得替代满足的一种方式。小余的父母因为工作关系,不能经常性在家照顾小余的生活起居和关心她生长期的生理心理变化,小余常常一个人在家无所事事。于是,她把在家的时间花在反复地梳洗打扮上,一会儿照照镜子,一会儿又闻闻手,总觉得还不够洁净,于是又擦又洗。显然,小余的强迫性清洁行为背后隐藏着一种不能得到满足的心理欲求,她企图借外在洁净来增强自己的被关注程度,满足自己被爱的强烈心理需求。
另外,小余对世界确认感的丧失和自我自主感的扭曲往往会导致其对外部世界和自我的强求,产生绝对确定的需要、完美主义的需要、绝对安全的需要等,当这种不合理的心理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自我就会感到焦虑、恐慌,非要做些什么来安慰自己不可,从而成为当事人不洁恐怖症发病的重要内因条件。由此可见,当事人的强迫行为、仪式动作等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其目的是逃避,是满足其病态的心理需要,这种病态心理需要主要与其强迫型人格产生的不良适应有关。
五、咨询治疗过程中采用的几种主要心理干预措施
1、运用精神分析疗法的认知领悟疗法
通过解释来使当事人改变认识得到领悟而使症状得以减轻或消失,使当事人领悟到自己对不洁的恐怖反应是其强迫型人格对现实不良适应的结果,是对焦虑的一种自我防御反应。当事人对不洁概念的恐怖回避反应以及强迫行为、仪式动作是一种幼稚的逃避行为,进而促使当事人勇敢地面对和积极解决自我和自我面临的问题,不再逃避。
2、运用行为疗法的系统脱敏技术和思维阻断技术
首先为患者提供了一个详细的行为训练计划,并取得了患者的认同。该计划主要包括3项内容:4周的暴露训练;4周的反应阻止训练;家庭作业和自我管理内容要求。在实施暴露治疗的操作过程中,主要采取了系统脱敏技术:让患者接受一个“手脏”了的现实,把一块带有“细菌”的纱布放进患者手里,要求暴露1小时,在患者体验焦虑期间不允许洗手,并要求患者每10分钟报告1次焦虑感受,直到患者不再有明显焦虑时,才允许患者洗手。在进行暴露训练的同时还配合使用了思维阻断技术。当事人在接受1小时的暴露治疗过程中,往往会因关系联想而产生强烈的焦虑体验,这时配合使用思维阻断技术,主要作用是阻断
当事人的关系联想,减缓焦虑感受,延长暴露时间,具体操作是:在当事人出现关系联想后,引导当事人运用计算机键盘的“回车”原理,进行“回车”训练,要求当事人停止当前的关系联想,并对刺激变量重新赋意,进而产生新的选择行为,建立新的反应模式,改变自己的经验感受。同时还鼓励当事人把这种“暴露”训练、“回车”训练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加强自我管理。
3、运用了合理情绪疗法的“情绪认知ABC模式”技术
首先,帮助当事人消除原有的非理性观念,建立合理的`、理性观念。如下:意识不能决定物质,与其庸人自扰倒不如勇敢面对;态度影响行为,与其自我强求倒不如顺其自然,坦然地承担“灾难”;行动改变感受,与其关注症状倒不如为所当为,主动采取积极行动。
其次,为便于当事人在自我管理过程中更好地贯彻“顺其自然,为所当为”的治疗原则,运用了合理情绪疗法的“情绪认知ABC模式”技术,使当事人进一步认识到,恐怖事件并不必然产生恐怖反应,当事人对恐怖事件的态度会影响当事人的主观体验;当事人不是因为焦虑、恐怖而产生回避反应,而是当事人的逃避行为(态度)加重了自己的恐怖、焦虑感受。如果当事人改变对恐怖事件的态度,不再逃避,那么,结果就会发现:没什么可怕的事情出现,虽然有些不舒服,但自己还是能战胜自己的,多次实践之后,自信心就会逐渐增强了。
六、咨询效果评估
面接治疗1个月后,当事人的焦虑、恐怖情绪有明显减缓。从第2个月开始,面接改为每周1次,咨询内容以人格辅导和家庭作业、自我管理指导为主。3个月后,当事人对不洁恐怖和强迫行为、仪式动作基本消失。一个学期后追踪调查,当事人已完全恢复正常,情况良好。
心理教育案例分析报告范文 第四篇
一、调查结果
83%的大学生认为心理健康的最典型的特征是处事乐观、热情诚恳。
当问及心理健康的最典型的特征是什么时,处事乐观、热情诚恳排第一位(83%),其他依次是:是有良好的人际关系(56%),心平气和、与世无争(51%),吃的下、睡的香(38%)。
九成多的大学生有过心理方面的困扰。
调查结果显示:27%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经常有心理方面的困扰,66%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偶尔有心理方面的困扰,仅有2%的大学生表示自己没有心理困扰,另有3%的大学生选择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由调查结果可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九成以上的大学生有过心理方面的困扰,应引起教育部门、学校、社会、家长和学生们的足够重视。
人际交往压力、就业压力、处理情感问题能力不强是造成大学生心理困扰和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
调查结果显示:引起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依次是人际交往带来的压力问题(67%)、就业压力(55%)、自我管理能力不强(51%)、情感问题(48%)、人生发展与职业选择上有困难(48%)、对周围环境的不适应(45%)、学习压力(44%)、经济困难(26%)、不适应大学生活(16%)。
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人际交往压力、就业压力、自我管理能力不强是在本次调查中反应最为突出的问题,这反应了当代大学生与他人交往的能力欠缺、对未来就业的担心与自身素质的严厉要求。
人际交往:人际问题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些学生自卑、孤僻、害羞等无法和别人较好的沟通或者不同性格气质的同学处理问题的方式的差异也会引起人际交往的不融洽。有的大学生却常常忽视平等、互助这样的基本交往原则,常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从不考虑对方的感受,这样的交往必定以失败而告终。
就业压力:随着大学的扩招和教育产业化政策的推行,大学生人数大幅增长,高校教育与企业的需要脱节,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难问题。
情感问题:大学生情感问题主要是友情、爱情方面的问题。大学生情感困扰主要集中在恋爱困扰。爱情是校园里一个敏感的话题,部分同学通过爱情排解心理压力,有的女同学或者男同学过于腼腆,和异性在一起会觉得不自在,甚至是害怕。正确处理爱情与学业的关系是学生的一门必修课。
38%的大学生遇到烦心事或感到压抑时不向任何人诉说。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选择倾诉的对象依次是知心朋友(65%)、家人(26%)、男/女朋友(14%)、老师(9%)、学长、学姐(6%)、心理咨询员(5%),而有38%的大学生选择不找任何人。
调查结果从积极的方面可知,大部分同学遇到心理困扰会他人倾诉,从反面可以看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意识淡漠。受传统心理观念的影响,部分大学生讳疾忌医,极力掩饰和不愿向他人透露自己的心理烦恼,心理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排解,久而久之,负面情绪的淤积将可能导致危机心理的出现,严重的还会影响到学生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甚至出现极端事件。
为什么选择向朋友倾诉而向父母倾诉的人少呢?大学生认为,朋友和自己的共同语言较多,父母和自己有些代沟,自己的一些事他们根本不了解,也不认同。而且大学生已经成年了,能够独立生活、独立解决一些困难与问题。如果碰到一点点问题就向父母倾诉,父母不了解情况,往往干着急,也难以解决问题。
87%的大学生会开导身边存在心理问题的朋友。调查结果显示:当周围朋友存在心理问题时,87%的大学生会开导他、8%的大学生认为事不关己,无所谓、对外宣传他有问题的占2%、仅有1%的大学生认为为了自身安全,能躲多远躲多远。表现了大学生热心、乐于助人的一面。
85%大学生表示自己从来没去过心理咨询室。
在问及多长时间去一次心理咨询室时,12%的大学生表示自己一个学期或更久才去一次,而选择自己从来没去过心理咨询室的大学生达85%。
3、高校心理咨询机构发挥作用不大,前来咨询的学生人数不多。
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高校设置了心理咨询机构。
但是,由于学生对心理咨询人员信任度低、咨询人员专业水平不高、学校经费不足等原因,前来高校心理咨询室咨询的学生并不多。
95%的大学生表示会认真对待心理问题。
在问及你认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否应引起重视时,95%的大学生表示要认真对待,根本不用在意的占2%,仅有1%的大学生认为无所谓。调查表明:大学生对自身心理健康的关注。
68%的大学生认为最需要辅导的项目是在面临人生重大选择时提供参考意见。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认为最需要辅导的项目依次是在面临人生重大选择时提供参考意见(68%)、解答一些思想问题(56%)、介绍一些为人处事的经验(50%)、介绍和开放校内外资源(30%)、在我难以自我控制时给予警醒(39%)。
大学生处在人生的特殊时期,在不同的年级、性别需要辅导的内容不同,当遇到自身无法解决的心理问题时,渴求专业心理辅导员能对自己提供一些帮助。
心理教育案例分析报告范文 第五篇
二、体验营销
一次良好的品牌体验(或一次糟糕的品牌体验)比正面或负面的品牌形象要强有力的多。VANCL凡客诚品采用“VANCL试用啦啦队”,免费获新品BRA——魅力BRA试穿写体验活动的策略,用户只需要填写真实信息和邮寄地址,就可以拿到试用装。当消费者试用过VANCL凡客诚品产品后,那么就会对此评价,并且和其他潜在消费者交流,一般情况交流都是正面的(试用装很差估计牌子就砸掉了)。
三、口碑营销
消费者对潜在消费者的推荐或建议,往往能够促成潜在消费者的购买决策。铺天盖地的广告攻势,媒体逐渐有失公正的公关,已经让消费者对传统媒体广告信任度下降,口碑传播往往成为消费最有力的营销策略。
四、会员制体系
类似于贝塔斯曼书友会的模式,订购VANCL凡客诚品商品的同时自动就成为VANCL凡客诚品会员,无需缴纳任何入会费与年会费。VANCL凡客诚品会员还可获赠DM杂志,成为VANCL凡客诚品与会员之间传递信息、双向沟通的纽带。采用会员制大大提高了VANCL凡客诚品消费者的归属感,拉近了VANCL凡客诚品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
A、降低了营销成本。
B、大幅度提高了品牌占有市场的速度。
心理教育案例分析报告范文 第六篇
一、基本情况
XX(化名),X,XX岁,小学X年级学生。
1、该生学习成绩差,上课不专心听讲,作业经常不完成,而且书写马虎。
2、人际关系不好,总是欺负弱小的同学,总以强者形象出现,喜欢捉弄别人,在校经常会因一些小事与别人闹矛盾,然后就开始骂人,打人。同学们都不喜欢与他相处。
3、组织纪律差,上课时有话就说,没有留心听课、认真思考、举手回答的习惯。
二、原因分析
1、该生从小就跟在爷爷、奶奶生活,学习方面,在家里也没有人辅导,一到家就是去玩。
2、因为从小跟爷爷奶奶生活,大人对他言听计从,没有约束他去做一些不应做的事情。千方百计满足他,渐渐形成横蛮任性的性格。
3、后来父亲怕他吃亏,叫他回击欺负他的人,渐渐地,他由一个受他人欺负的人转为一个欺负他人的人,由一个弱者变成一个大“天王”,令老师极其头疼。(父亲错误的引导方式)
总之,该生以自我为中心,不接受别人的意见,他并没有认识到来学校是来学知识、学文化的,更没想到来学校是要遵守纪律的。对待这类孩子,一下子的批评教育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解铃还须系铃人,来源于家庭的病症,需要家庭的密切配合,学生的健康人格才能有效地培养。
三、综合分析与诊断
该儿童目前要解决的主要有三方面问题:
1、攻击性行为;
2、人际关系;
3、学习习惯。
为什么会有这些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1、攻击性行为:
根据儿童的成长经历,攻击性行为的产生主要是经验习得的结果。人的行为都有_趋利避害_的特点,之所以选择某种行为,主要是这种行为能给当事人带来某种利益。本案中的_攻击性行为_的最初形式是_被打_,而他打小朋友是角色的转换,但当他打了小朋友后没有任何的_惩罚_出现,就再一次证明了这种行为是可行的。_强者打人_与_弱者挨打_的体验在认知上让他强化了这种打人的行为,让他在认知上强化了这种行为的合理性。
因此,观念中形成了这样的推理:“弱者”受到别的小朋友欺负,“强者”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武力来保护自己。而且,在_我是强者_的强烈暗示下,往往会对外界发出警示,以表明自己的强者姿态。
当行为不断反复后,将会变成为一种习惯,甚至成为人格特征之一,就现状及年龄阶段,还谈不上_攻击性人格_,只能说有攻击性倾向,也正因此,及时的干预是可以矫正的,否则随年龄的增长,行为复现率的提高,会使改变难度增大,演变为人格特征。
2、人际交往问题:
该儿童的人际交往问题与他的攻击性行为密切相关。攻击性行为可能使他本人少受了_欺负_,但却引起了同学的_注意_,这些行为也就形成了他在别人眼中的_不良形象_:动不得、说不得、脾气大、爱打人、即使有些行为是暗示_我想跟你们玩_,但_打_的方式是不被认同和接受的。
3、学习习惯:
现该生学习没有多大的进步,这是发展过程中的适应不良表现。这除了影响行为与人际协调外,还有对学习态度和方法等方面的影响。
目前,该生所面临的学习问题主要是如何调整好情绪,给予学习相应的注意力,提高上课效率,并且这也是促进人际关系的重要方面。在行为上给予积极的建议与指导,两者结合才可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四、进行晤谈引导
1、询问基本情况。
2、向家长反映该生的在校表现,表明想教育好其儿子的心意。
3、向父母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尤其是重大事件;
4、与孩子交谈,探寻孩子的心理矛盾及思想意愿;
5、着重让孩子表达_当时怎么想,想怎么做,感觉如何_,目的一在于让孩子宣泄;二在于让父母学习与演练与孩子的沟通;三可以顺势引导家长如何做更好,做好共同教育工作。
6、让孩子找出班中最受欢迎的学生,让他明白如何与同学相处,做个受同学欢迎的人。
7、指出继续努力的方向:继续自我监督与控制。
8、制定行为目标,加强自我管理能力;
五、咨询效果评价
基本达到预期目标:改善了攻击性行为,促进了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提高了学习适应性水平。
心理教育案例分析报告范文 第七篇
阿兰是一位26岁女性,某公司的秘书,她一共在我的咨询中心做过6次个别咨询和15次团体咨询。阿兰出生在大西北,十几岁时,随父母举家迁到北京。十九岁时,她曾因学业中的困难感到焦虑、抑郁,并在她所在大学的咨询中心做过几个月的心理咨询,但疗效不佳。大学三年级后阿兰退学了,开始做一些秘书工作。到我们这接受咨询时她正在一边工作一边参加自学考试。
由于阿兰相貌非常出众,早在中学和整个大学期间就有众多的追求者,并且,她曾与一个男同学同居过几个月。她说,尽管和男朋友在一起也感到很愉快、很高兴,但是好像在性与情感方面并不是特别的满足。此外,她抱怨,当在学校里遇到困难或感到心烦时,男友对她并不关心同情,也不愿意为他们关系的分歧做任何努力。当她因同样的原因,在痛苦和泪水中与最后两个男朋友分手后,她最终感到跟男人在一起就象跟石头在一起一样,得不到情感交流和沟通。
大学二年暑假,阿兰参加了学校旅游协会组织的一个“女生夏令营”,发现与女性朋友在一起时要比与男性高兴得多,能让她体验到更多性和情感的满足,而且她的确与一个女同学建立了性关系。尽管这个关系因为她又去“调戏”别的女性只维持了几个星期,但是她开始明确地意识到:她的情感与性欲更多地与女性联系在一起。去年,她和一个叫阿紫的女护士确立了比较稳定的性关系,并且不久前她向父母公开了这件事。父母对此表示强烈反对,严厉禁止她们的这种交往。由于阿兰仍我行我素,父母感到非常丢人,一气之下告诉她,绝不允许阿紫进家门,阿兰从原来的掌上明珠一下变成了眼中钉,并且,这给她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现实困难,因为她目前的工资很低要靠父母的资助补贴生活、完成自学考试。
阿兰到咨询中心来的主要原因是:她时常为公开_后的结果和担心能否完成学业而感到焦虑、沮丧。她对咨询也抱着一种矛盾的心态,一方面,她担心咨询师会像她父母一样认为她变态;另一方面,她又希望咨询师能够帮助她,解决她的困难,从困境中把她拖出来。咨询中,消除了她上面的顾虑后,阿兰列出她希望咨询能够达到的目标:
1、能更好地处理因_给她带来的各种麻烦;
2、增强学习上的自信心、能顺利的完成她自学考试;
3、减少因沮丧造成的暴饮暴食、体重超标;
4、消除过低的自我评价。
收集临床资料、评估问题之后,在第一次会谈的剩余时间里我用表格的方式(如下)向她简单介绍了合理情绪疗法(ret)的基本理论模型(abc模型)。
诱发事件a
父母不让我和阿紫交往
不合理性信念b
一般的不合理信念:我必须得到赞同。
具体的不合理信念:
1、他不能用否定的态度对待我。
2、他们那样做,对我来说是糟糕至极的。
3、他们那样做,说明我是不好的。
一般的不合理信念:我必须感到舒心,必须得到公正对待。
具体的不合理信念:
1、我的生活不应该有这么多困难。
2、他不应该不公平地对待我。
3、他们这样对待我简直不是人。
4、我不能忍受这件事。
情绪及行为上的后果c(非功能性的)
情绪表现:沮丧,自我贬低
行为表现:回避,退缩,过食,牢骚,焦虑,气愤。经常与父母和情人发生冲突,工作拖踏,过食。
表格中包括了她的感受、信念(对事物的态度、想法)和行为。我把这个表格让她带回去,以期使她看出,她的不合理信念与情绪及行为反应之间的联系。我向她强调:她可以尝试把所有问题,都用这种表格的模式划分成三部分即诱发事件a(如:社会对她作为_者的态度、学习压力、过食等)、信念b(对事件的看法和态度)和结果c(情绪反应和行为表现)。
此外,我向阿兰解释,会谈后布置的家庭作业是咨询的重要部分,对自己的信念的思考、检查越认真,咨询的进步就会越快。我还强调:咨询的目标不是要消除所有的负性感受,只是学会使感受与事件相一致相符合,消除过度的反应。
阿兰的第二次咨询中,重点主要集中于两个不同的问题上:对父母不认可她的情人,认为她变态感到极端愤怒;及因工作拖拉受公司领导的批评感到非常不满。从分析阿兰主要的非功能性情绪、认知和行为入手,经过双方的协商修订了阿兰咨询的目标。
行为目标:
1、学会以更有效地方式与父母及其他反对_者沟通,而不是以敌对的、挑衅的方式对待他们。
2、纠正完美主义倾向及由完美主义而产生的对学业的过高要求。
3、纠正过食现象,降低或至少维持目前的体重。
情绪目标:
1、降低她在学业和社会困难(因_而遭受的困难)方面感到的沮丧和无助感。
2、降低由人们对_所持偏见而产生的愤怒。
3、降低因工作中的困难而产生的焦虑。
认知目标(须予以纠正的'靶目标):
1、“我不应该总是面对这么多困难,生活不应该如此艰难”(如:我父母不应该阻挠我的爱情;老师不应该总给我布置这么难的作业;一边工作一边读书,钱又挣得这么少,这太可怜了;我的情人不应该在我很累的时候提出额外的要求)。
2、“社会和家庭必须认可我所做的每一件事”(我必须总是写出出色的论文,假如做不到我就是不好的,说明我不聪明、太笨)。
3、“因为我过去的生活一团糟,未来肯定也是这样,我没有什么希望了。”
阿兰:把世上的不合意、不公平视为糟糕至极(这导致了她的愤怒和挫折感)。或当自己的行为不能得到认可、接受时,她也认为那是糟糕至极的(这导致了她的沮丧)。其实,这都围绕着一个中心即“糟糕至极”,这也是阿兰各种不合理信念的核心之一。在第一次咨询中已经对病人讲过,可以把她的任何问题都放入abc模型中去分解,找出介于情绪和行为之间的信念是什么。第二次咨询我们开始了这个具体工作,以下是第二次咨询中的对话节选:
c(阿兰):我父母坚持让我参加表哥的婚礼,我说,除非阿紫陪我,否则我是不会去的。他们非常生气,我们为此几乎两周彼此没有讲过话,现在我觉得很内疚。
t(咨询师):你的情人被排除在家庭活动之外,你感到很生气,我是能理解的,你还有其他的感受吗?
c:是的,还有觉得非常沮丧。好像无论我做什么她们都不满意,我已经厌倦了总是这样挣扎着生活。
t:当父母要求你参加表哥的婚礼,并禁止阿紫同去时,你在想什么?
c:我都26岁了,他们无权告诉我可以带谁去出席婚礼,他们应该支持我自己的决定。
t:你是不是认为他们“没有权力批评你”的背后是“不应该批评你”?
c:他们就是不应该么!你是不是打算告诉我,他们批评我是对的,是件好事?
t:这当然不是好事,对你来说这是很痛苦的!我想你非常希望与阿紫关系被家人接受,不希望和他们处得这么僵,是吗?
c:是的。
t:那让我们做一个小的练习好不好?
c:可以。
t:假如你认为是希望与他们处好,而不是觉得他们和社会必须接受_这种现象,或不觉得不被接受对你来说是件可怕的事,那么你的感受会怎样?
c:我还是不喜欢这种情况。
t:当然,你没有理由喜欢这种情况,我猜你仍会觉得失望和受挫,但不再是愤怒或沮丧了。但是,当你把希望你的家庭不去阻挠你的爱情变成他们必须不能阻挠你的爱情时,通常会感到愤怒、懊恼,而这些情绪又往往给你和家庭关系带来更多的麻烦和冲突,还使你为此感到内疚。
c:是的,每次我都特别烦,他们就把这作为进一步的证据,说我不正常,说这就是为什么我要搞_的原因。
t:所以,我们可以试着谈一谈你的“应该”和“糟糕至极”。看一看会不会有不同的发现。首先,有没有哪条法律规定人们不能持有偏见?
c:很多人对很多问题都有偏见,我想没有法律禁止偏见。但是偏见的确很可怕,它能使人非常痛苦!
t:是,偏见是会带来许多不良后果,但是控制偏见比漠视或容忍这些偏见要难得多。偏见与死亡相比哪个更可怕?或说偏见给你带来的痛苦是不是最严重的?
c:也许换了您,可能不会象我一样,但他们向我和阿紫施加压力时我真的不能忍受了。
t:很自然,你不喜欢这样,但是没有理由说你应该象现在这种样子。而且你也正在忍受着你所谓不能忍受的事情,现在我们要做的,只是学会怎样痛苦更小地忍受它。
c:可为什么非要我改变呢?是我们父母又固执又烦人啊!
t:对,我也认为如果他们不固执,不让你心烦,完全接受你是最好的,遗憾的是,我们没有办法去控制世界、控制别人。他们可以愿意也可以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感情和行为。但是,如果你通过改变自己对别人的过分反应,第一,可以使自己的感受好一些,第二,可以有机会让他们更认真地考虑和容忍你对生活方式的选择,或至少不会因为父母拒绝接受你与阿紫的关系而对他们大嚷大叫,这样他们就不再有进一步的证据指责你不正常。(暂停一会儿)来,让我们在做个小的练习,这个练习叫“合理情绪想象”,请闭上眼睛想象你与父母正在吃饭时,他们责怪你带阿紫出席表哥的婚礼,你感觉非常心烦非常生气,对你的父母非常恼火,并感到做一个_者怎么这么难!能想象得出吗?
c:能,太能了,这个场面跟昨天晚上发生的情况差不多,我非常沮丧、气愤、心烦!
t:好的,继续闭着眼睛,想象相同的情绪,但是,只让自己感到受挫、失望而没有沮丧和愤怒……,继续想象只是对他们的行为感到不高兴,继续想象……你是能够想象出来的……
c:(大约两分钟后,睁开眼睛)这很难做,不过你说的情境我最后还是想象出来了。
t:好的,你做的很好,你是怎么想的?
c:我告诉自己,我不喜欢他们对待我的态度,但是他们非常困执。不过,尽管我不喜欢,我觉得还是能够忍受的。正如您上次的说的一样,这情况对我只是个困难,但算不上灾难,现在我好像能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了!
t:你做的非常好,假如你不仅在想象中而且在现实中也对自己说这番话,那你就可以大大地减少自己的沮丧和愤怒,当然,我想你可能仍然会体验到一些负性的感受。你说过你并不认为_是缺陷或病态,如果你非常坚定地相信这一点,你还会不会对别人的不接受感到极端气愤呢?是不是别人的批评让你觉得自己是有缺陷的、是病态的呢?
c:从某种程度上您说的是对的,但是如果每个人都拒绝接受你、都反对你,要想感觉良好太难了,难道我们不需要别人的接受和认可吗?
t:大多数人都希望自己被喜欢、被接受,尤其希望得到对自己很重要的人的认可。否则,就会感到失望和某种程度的挫折感。但我认为,在你的例子中你感到自己被贬低了,因此你对贬低你的人感到愤怒。假如你放弃这样的信念,即:“别人认为我没有价值我就没有价值了”,那么你就不会总是感到被贬低和无助。能明白我的话吗?
c:理智上讲是这样的,但是从感情上说,如果受到父母或领导批评,我还是会感到相当沮丧。
t:理智上的理解,只会让我们短暂地明白:只是他们认为我不好,并非我真的不好。但多数时间,我们还会觉得他们认为我不好,我可能真的就是不好,我有缺陷,没价值或不正常。
c:是的,我就是这么想的,我怎么才能改变这种想法呢?
t:躯体上的肌肉可以通过锻炼变得有力,情绪的肌肉也是可以通过锻炼增强的。关键在于:锻炼!每次当你因被否定被拒绝而感到愤怒、沮丧时,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什么法律规定不能对_有偏见?为什么我的所作所为别人必须赞同?第二,他们这样对待我,真是这么可怕吗?我真不能容忍吗?第三,他们这样对待我就说明他们是卑鄙的父母吗?第四,他们的批评能降低我做人的价值吗?此外,你也可以给自己一些正面的信息:“即使我同一般人的性取向不同,即使别人认为那是病态,但这并没什么,我有权选择自己的性取向,我并没有伤害别人。同样道理,别人也有权选择自己的好恶,有权不同意我的选择,虽然我不希望这样,但权力是别人的。”
c:我想在现实生活中能做到象您说得这样太难了!
t:的确,生活不容易。但是,通过学会当别人批评你时不再感到受侮辱,通过学会拒绝自己陷入“我太可怜了,生活怎么这么艰难”的自怜之中,可以大大改变你悲惨的境遇――愤怒、沮丧、强烈的挫折感――这些都是你对困境的反应。(暂停一会)好的,我给你布置两个作业,好吗?
c:作业!怎么干什么都这么难呢?
t:阿兰,你有没有注意到刚才你的这句话恰恰和我举的例子一样:“我太可怜了,生活怎么这么艰难”?
c:是(求助者笑了),是有点像。
t:当你那样想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
c:非常着急、沮丧。
t:好的,你的第一个作业是认知方面的,要和自己的这些信念辩论:“世界不应该如此不公平,我不应该为了高兴这么费力”;“我父母不应该反对我与阿紫在一起”;“我不应该非得来做心理咨询”。第二个作业是行为方面的:你用一种自信的而不是攻击性的态度让父母知道:虽然理解他们拒绝接受你的_及你和阿紫的关系,是对你的关心,但是你的确为此感到受挫和伤心。
讨论:
当阿兰暴露出她的主要问题时(即:她的_不被父母和社会所接受时,她感到极端的沮丧和愤怒),会谈把注意力放在问题背后的不合理信念上,这些不合理信念不仅存在于这个问题之后,同样存在于其它她认为不公平、不合意和被批评的情形下。因此,咨询的基本工作在于帮助病人提高挫折阈限。
在4次个别咨询之后,阿兰又参加了ret(合理情绪疗法)的团体咨询。在第2至6次会谈中,工作重点一直集中于提高她的挫折阈限和增强她的自我接受上。在自我接受方面,具体的工作是处理阿兰因体重过重引起的自我贬低;为要到27岁才能得到本科文凭感到无能;以及为经常缺课而感到焦虑。
提高挫折阈限的具体工作是:处理阿兰每逢因作业、工作感到焦虑时就大吃大喝;每当想到不能向同学、同事公开自己是_者时就感到气愤。
在每次会谈中,我们都会讨论位于她问题背后的信念,她比较典型的自我贬低的认知如下:
1、由于现在的体重,我又胖又丑。
2、我又懒又笨。
3、我永远都不会快乐和成功。
按照ret的原则,我告诉阿兰,人的任何一个单独品质或行为都不等同于这个人的全部价值。一个人过去的失败并不意味着将来不能成功。在每次会谈中,与这些不合理信念争论的结果,是使阿兰有了一些相对应的合理信念,并要求她每天至少花10分钟时间强化这些合理信念:
1、即使我有一些缺点,犯一些错误,并不能说我不好,我有很好的品质,是一个有价值的人。
2、体重超标我不喜欢,但这并不会使我变得丑陋和令人厌恶。
3、尽管过去和现在表现得不好,但并不意味着我是傻瓜,永远不能完成学业做好工作。
咨询中阿兰逐渐识别出容易受挫和愤怒的不合理信念:
1、“我受不了这么繁重的工作,我的生活应该是舒适的,所以即使变得更胖,我也要把这些巧克力全吃了。”
2、“我太可怜了,我的生活不应该总是这么艰难。我的情人不应该在我又忙又烦的时候抱怨我没时间陪她。”
3、“做为_者,不仅给我带来这么多麻烦,而且我不能像那些有丈夫的女人一样可以依靠丈夫的收入辞掉工作专心完成我的学业。”
4、“在外面被男人纠缠真是太可怕了。”
在咨询和家庭作业中,不断地让阿兰自己对这些不合理的信念进行辩论,逐渐得出以下建设性的态度。
1、“当我筋疲力尽的时候,我不喜欢阿紫对我提出额外的要求,但对我来说这只是一个困难,并不是什么极端可怕的事。阿紫也只不过是向我表达她的要求而已。”
2、“尽管我不能得到作为异性恋夫妻中的某些好处,但我与阿紫在一起时毕竟有很多愉快的感受,能得到情感与性的满足。”
3、“我不喜欢被男人们纠缠,但他们并不知道我是_者,这个世界是复杂的,他们也和我一样,有时会犯错误。”
在第二次至第六次咨询中总共给阿兰布置了下面这些行为方面的作业:
1、和阿紫一起邀请你的姐妹和姐夫谈一谈你与阿紫的关系,争取他们的理解,并建议他们帮你找个合适的场合,使父母和你们两个有坐在一起沟通的机会。
2、当父母指责你时,努力表现得自信一些,而不是显示敌意。
3、每周为你父母做一件让他们高兴的事。
4、每天站在镜子前想自己的三个优点,多小的优点都可以。
5、当因为学习、工作感到焦虑时,做一些放松活动(如听听音乐、散散步等)而不是一味地吃巧克力。
6、与阿紫手拉手外出,不要因为别人觉得恶心就自我贬低或认为这是糟糕至极的事。
到第六次个别咨询结束后阿兰取得了很大进步,已经不为繁重的学业、工作和父母的批评感到过分的挫折和气愤,也不再为不能完美地完成作业和达不到理想的体重而过分担忧了。此外由于不再总是发脾气,和父母的关系也有所改善。父母不再指责她“情绪不稳定”,而且真的接受了她姐姐,姐夫的邀请和她与阿紫一起吃了顿饭。尽管父母仍然希望她能找一个男人过正常的生活,但是,也逐渐开始接受她与阿紫的关系,并且允许让阿紫来家里做客,参与一些家庭活动。
最后,她在完美主义方面的要求也大为降低,因此感觉很放松,这种放松的心情提高了她工作学习的效率,成绩反而有所好转,这种好转又进一步强化了她放松的心境。
在这样的情况下,阿兰转到ret团体咨询中,一方面继续巩固强化以前取得的进步,另一方面运用团体咨询的特点对人际关系中的不合理信念予以纠正。
结论:
在这个个案中,咨询师并没有对阿兰的_问题给予纠正,因为dsmiv中不再把_置于疾病分类中,更重要的是阿兰并不认为_是变态的,她认为自己有选择_的权力。注意到这一点很重要,它涉及了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但是_者在异性恋的人眼中仍然是异常的,由此带来的诸多问题及阿兰对此的非功能性认知、情绪、行为模式成为了咨询的重点。
在咨询中,对于阿兰的每个问题,首先要致力于减轻其面对具体情境产生的过度情绪反应(如愤怒、内疚、自我贬低、焦虑等),然后,再与她一起分析讨论引起问题背后不合理信念的核心是什么,以扩大咨询的影响,使之能从更高更抽象的层面上理解情绪反应的来由,有更多的机会确立建设性的适应模式。
参考文献:
1、钱铭怡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版p89―94
2、王登峰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p270―278
心理教育案例分析报告范文 第八篇
前言:
一片叶子属于一个季节,年轻的莘莘学子,拥有绚丽的青春年华。谁说意气风发的我们年少轻狂,经不住暴风雨的洗礼?谁说象牙塔里的我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走出校园,踏入社会,我们不能辜负他人的期望,我们要为自己书写一份满意的答卷……
调查背景与目的:
大学生是社会上最为活跃、最富有朝气、充满活力的群体之一。近几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和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大学在不断地进行着变革来适应这个社会,使得大学生面临的学习、生活、情感和就业压力明显增大,由此产生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高校的校园稳定,接连发生的大学生自杀事件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调查的基本方式:
我们主要通过会议和访谈等形式来了解我系各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本次调查共分为三部分:
1、资料收集:整理原有的相关材料,查看文献,收集相关信息。
2、调查走访,开展会议。
3、问卷调查
4、资料整理:问卷分析研究,并且在分析思考的基础上成文。
各年级的调查情况及解决方案:
一、12级新生
1、关于学校初进大学后,一些学生不适应教学方式的改变,面对宽松的学习方式有些手足无措,不知如何处理打断的空余时间。*解决方案:校方应开展一些讲座,对他们进行指导,让他们学会自己怎样规划人生,使他们更加了解大学生活。
2、学习方面存在调剂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课不是很感兴趣,总觉得上课无趣,没有用处,且难以理解课程内容,学习压力大。*解决方案:班委应积极主动营造学习气氛,引导同学主动学习,建议制定学习计划,尽快投入到大学课程中。
3、人际关系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发觉与周围的同学无法沟通交流,无法投其所好;与舍友相处不和睦,对于一些小问题无法合理解决。*解决方案:多开展一系列互动活动,增添班级同学间的交流,强调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学会宽容,学会与人相处之道。
4、性格问题相对自闭,自卑,不敢表现自己,否定自己,无法自信、快乐地面对生活、面对大学——这个小社会,不知如何做到取舍。*解决方案:多参加一些团体活动,加入到集体中;而班委对于这些同学应多加关注,多与其沟通交流,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5、大学里基本是学生自主管理,班委担负的责任就更重大,工作与学习时常发生冲突。*解决方案:学会信任他人,将一些工作分与其他班委,但要在不涉及一些隐私及重要性大的情况,明白团队与团队之间的协作,以减少自己的工作量。
6、环境适应进入大学后,一切的一切都需要重新开始,认识新的人、事、物等,会感到迷惘、失落、甚至想回到曾经的冲动。*解决方案:学会适应,慢慢调整心态,自我激励。
总的来说,新生们已很好的适应大学生活,但仍存在小部分孩子有着不适。
二、11级
经过大一的适应,生活和学习都比较平淡了。很多大二的学生会面临一个相对艰难的缓和期,有些同学会对周围的事物提不起兴趣,时常感到无趣,有压迫感,爱瞎想等问题。这时,我们需要对这些同学进行积极正确地引导,鼓舞他们在不影响课业的情况下,积极参加一些团体互动活动。例如,可以与同学三五结伴,外出散散心,逛逛街,爬爬山等,多与人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心情。
通过对我系大二学生的调查了解到,大二学生有些存在“三慌”,即“年龄恐慌”,“学业恐慌”,“爱情恐慌”。
1、“年龄恐慌”很多学生存在着这样一种观念,“迈去入二头,已经开始奔三了”,觉得自己的青春正在快速地悄然流逝,且当有新生称呼“学长”“学姐”时,表示会有压力,所以不禁对自己的年龄产生恐慌。其实,只要我们以客观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年龄这个问题,认清事物总在发展的原则,不必太过在意,这个恐慌是能得到合理地解决。
2、“学业恐慌”一进入大二,每个人都觉得学业压力加大了,看到大家都如此努力,我也要去努力才行,不甘落后,从而对学习产生一定程度的恐慌。其实,做好自己,给自己制定适宜的学习计划,并落到实处,你也能做一个很棒且不一样的自己。
3、“爱情恐慌”爱情是校园里一个敏感的话题,对于大二的学生来说,已度过了一个懵懵懂懂的大一时光,因而便会开始担心自己这四年里没有机会去体验爱情,对待校园爱情便产生了恐慌。针对这一类问题,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制定一份个人的发展计划,用积极的态度来衡量与评价自我,相信能得到一定的疏导。
针对在校大学生的一些心理健康问题,我们必须给予重视,并加大心理健康的宣传力度,积极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和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要求深入学生中,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的给予沟通与辅导,为在校大学生的校园生活营造出一种更友爱,更和谐的氛围。
三、10级
1、学习压力大三学生面临更大的学习,各种考试考证接踵而来,深入学习难懂复杂的专业知识,自然而然地就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学习压力。○解决方案:身为班委,应主动学习,平常与同学多沟通讨论学习上的问题,为班级营造学习氛围,有人请教时,应耐心解答。
2、恋爱问题恋爱在校园里司空见惯,告别了大一大二的轻松日子,随着学生的年龄渐长,许多同学有了依恋。○解决方案:校方应对学生恋爱进行积极引导;而自身要把握尺度,保护好自己。
3、人际困难有的同学较孤僻,喜欢单独行动,不愿参加集体活动。○解决方案:班级有活动应多鼓动同学们参加,让其感受到班级的氛围,融入班集体中。
4、学业加重,班委的工作与学习容易发生冲突,不知道该如何选择。○解决方案:若工作不涉及隐私问题,班委应懂得信任他人,适当将工作分配给他人帮忙,同时也能让其他人了解班级内务,提升班级凝聚力。
5、更换季节,天气变化也带来了心情改变。○解决方案:不要把时间排得太满当,节假日应多与同学出去放松放松,懂得认真工作,轻松玩。
四、09级
1、本学期大四学生已在紧张准备着毕业论文,选择导师,根据自己的课题准备着实验,查找文献,一切忙碌而有序进行中。部分学生已有明确的奋斗方向,如:参加考研、公务员队伍,但据说我校考研压力大,因为多数人选择报选外校,然而授课方式及资料差异,造成难度加大。
2、据调查仍有部分学生未通过英语四级,因其与我们的学位证书密切相关,大家十分担心,正在紧张准备着即将到来的考试,但有小部分学生因自己能力有限而放弃。
3、面临毕业,意味着即将踏进社会,即使已是足够优秀的学生也担忧着进入社会后无法适应激烈地竞争。
4、积极应战的大队伍中仍隐藏着自我堕落的小群体,经寻访得知,当看到同学或舍友前去自习、做实验,发觉自己缺少了目标,会感到不安、失落。
5、本学年首场毕业生招聘会已开展,据调查得知,此时,我们的简历还未准备好,或是发现简历上唯有荣誉缺少经验,或是简历上一片空白,种种问题令他们越发感到担忧和恐惧。
总而言之,大多数学生已准备好成为促进社会进步发展的一份子,问题是有的,但总会解决的。我们已长大,要学会思考,学会承担,学会忍耐,。
结论:
当代大学生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进程的关键力量,他们朝气蓬勃,奋发有为。从整体上看,我系大学生群体是好的,尽管他们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大学生这个随着高教改革日益壮大的青年群体仍保持着强烈的独特性,他们以出色的知识背景和极具魅力的年龄优势吸引着人们的视线,他们以其追求不同凡响的冲动和多梦的青春参与了社会的脉动。现代社会充满着机遇和挑战,竞争的日益激烈,事业的艰辛及生活节奏的加快,给每一个人,尤其是希望获得知识、赢得未来发展先机的大学生提出了很高的心理要求,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心理压力。
心理教育案例分析报告范文 第九篇
第一部分
我的成长经历
时光的沙漏不停的行进,来不及告别叹息,昨日便已卷入时间的长流中旋转着成为回忆,然后一点点透明,最终消失。
不知不觉,我已经成为一名大二的学生,在这漫长亦短暂的时间内,我们在紧张的学习节奏中一步步成熟,走向成长的彼岸。
在我看来,我的人生路应该算是比较顺利,无论是小学,初中或是高中,似乎学习就是我的全部,所以我一门心思的把学习搞好,就在我充满自信的参加高考的时候,我遇到了我迄今的最大挫折:高考落榜,一时间我无法承担这样的打击,但是我的性格告诉了我,如果我屈身去上三本或者专科的话,无非是对自己的看不起和对家人的不负责任。因为我的成绩一向是很好的,就连我的老师也没有想到我会考不上,然而高考的竞争就是如此的激烈,我也没有办法,所以最终选择复读。
在复读的日子里,我的思想逐渐有了转变。不再去幻想明天是多么的美好,不再去可以的和别人相处,不再去钻研哪些深不见底的难题,一心想着的就是高考那道坎。曾今有人和我说复读就不是人过的日子,可是这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理解其中滋味。当一个人变的很现实的时候,一切的梦想或者是幻想都将不复存在,人或者自然就不会太累。
当我看到同一届的人都在享受大学生活的时候,我就会换一个角度去思考,这只是上天觉得我不够成熟,所以让我在锻炼一年,仅仅一年而已。
现在回想这个,“寒窗苦读十二载,一心只问今朝”这已不算什么,重要的设平静的看待生活,平静的看待未来,活在当下,因为今天是为明天准备的,把握好今天才能过拥有美好的明天。
如果说曾经的我们时在父母伞下胆怯的雏鸟,那么现在的我们便是渐渐高
翔的鹰。我们奋斗,我们拼搏,我们自豪!我们将点燃种子的希望,召唤候鸟的飞翔,像飞扬的蒲公英一样,沿着梦想的轨道,勇敢地踏上属于自己的旅程!
第二部分
当代大学生恋爱观分析
[ 摘 要] 近年来,受社会、家庭、学校及自身因素等多方面影响,大学生的恋爱观较以前有了很大变化,出现了恋爱态度轻率,恋爱观念开放化 、恋爱行为公开化等特点,体现 出重功利价值、重物质享受、 重生理需求的本质。为此,应从加强性道德性识教育,自主性教育,健全学校管理机制等方面,引导大学生树立健康的恋爱观。
正处在青春时期的大学生对恋爱充满了浪漫的幻想与憧憬,他们认为,恋爱是大学的“ 必修课” 而不是“ 选修课” ,不经历恋爱的大学生活是不完美、 不全面的。随着社会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变化, 当代大学生的恋爱问题已渗透到他们的学习、生活、人生态度、理想等各个方面,与此同时恋爱观也发生了质的飞跃。
一、 当代大学生恋爱观的新特点
1 . 恋爱态度轻率化。当代大学生只注重恋爱的过程, 而不注重恋爱的结果。多数学把恋爱描述为“ 体验幸福” 和 “ 充实大学生活” 。有些学生以选择理想对象为由, 见异思迁, 频繁更换对象; 少数学生出现“ 三角恋” 和“ 多角恋” , 以至在同学之间造成感情纠纷, 甚至发生冲突, 酿成悲剧。他们在恋爱过程中,只一味追求爱情的浪漫,而忽视爱情的义务和道德,认为恋爱与婚姻无关。未婚先孕就是当代大学生恋爱轻率化的最好见证。
2 . 恋爱观念开放化。当代大学生受西方思潮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传统道德意识逐渐淡化,对婚前同居、婚前性行为持开放、理解和宽容的态度。据 1998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所做的一项专项调查结果显示: 在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青少年中, 对婚前性行为持宽容态度的比例为, 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年人中,这一比例为 …由此可见,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当代大学生的性观念也日益开放。大学生多角恋爱、在外同居的现象时有出现。
3 .恋爱行为公开化。尽管社会各界对于在校大学生谈恋爱的态度持“ 不赞成、不反对” , 但这并不意味着在校大学生的各种行为不受任何纪律的约束。然而在高校大学生中都存在这样的想法:不谈恋爱的人被视为弱者, 不谈恋爱被 视为不正常行为。他们把谈恋爱作为一种荣耀, 每天出入成 双成对, 携手漫步于校园,上课 、吃饭、自习形影不离,行为上一点也不遮掩,甚至臵校纪校规于不顾。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愿意对周围的人公开恋情的大学生比例为,愿意在校园里各种环境下有亲呢行为的:教室、 图书馆 、 食堂、校园绿地 。
二、 当代大学生的新型恋爱观
综合各因素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新型恋爱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 注重功利价值。他们在择偶标准上,趋于功利化,更注重对方的实际价值。近年来,随着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度增大及求职中的“ 不正之风” 对大学生恋爱观产生了一定影响,交往对象的家庭背景和经济状况往往成为他们关注的重点。具体表现为,有些学生把自己今后的前途寄托在恋人及恋人家长身上而急于谈恋爱。
2 . 注重物质享受。部分大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就业压力大或者爱慕虚荣、沉迷于高消费等原因而选择恋爱。他们企图通过恋爱来解决经济上的困难或者在经济上赚取利益,有的甚至不惜名誉,采取欺骗的方式同时进行几段“恋情”。
为追求享乐和地位而恋爱,是一种畸形的恋爱观。
3 . 注重生理需求。大学生的年龄界限已跨过青春期并进入成年期,这一时期的少男少女由于生理发育的成熟,有了追求异性的欲望,对性的体验十分敏感 ,产生了性亲近的要求。据相关调查显示,有83%的大学生有和异_往的强烈愿望,渴望拥有爱情。在异性吸引、彼此产生好感的基础上,性冲动是促使青年投入恋爱活动的重要诱因。在这一原因的驱使下,青年开始脱离群体化的两性活动而单独约会。现今高校普遍存在的同居现象就是最好的例证。
三、 新型恋爱观产生的原因
大学生恋爱观受个人生理、心理成长和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等各方面的影响而发生着变化,但他们在诸多方面相对不够成熟,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具体从四方面阐述 :
心理教育案例分析报告范文 第十篇
一、自我成长分析
对于我来说,只有24年单薄的人生----生活贵在体验,在成长过程中塑造一个身体,心理,社会功能健康的自我。在这个尚未完成的成长过程中,我感到自己幼年、童年、少年时期的生活经历及情感体验对铸成今天的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走过的24年的路程中,有17年都在做学生。成长史单调的基本就是学校、同学、课本、分数妈妈是人民老师,由于当时师资缺乏的缘故,八岁以前我们没有稳定的住所,都是跟着妈妈来回调动,住在妈妈的学校里,我那个时候没有听说过幼儿园,学校里倒是有个半年级,现在想来道理是差不多的吧。比一般孩子都早早的接触了校园生活的我,性格开朗,活泼好动脑,从小学到中学都是老师得意的学生。不知不觉,小学就在跟着妈妈工作调动的过程中读完了。现在想想,这段搬家、换学校的经历带给我的影响是巨大的,磨练我的适应能力,使我能迅速融入新的环境,新的人群,新的教学条件及方法,对于我的性格及自信心的形成也产生不小的影响。我在初中开始了住宿生活,对于许多生活琐事要自己去打理,短短的初中生活简单而又复杂,让人困惑让人开心更让人回味。高中三年是到目前为止比较自豪的一段,那个时候我选择了我喜欢的事情,然后一直把它做到底。高一升高二要分文理班,我报的理科,后来一个晚自习偶然听到同学们在议论学校的美术班要利用这两节晚自习招生考试的事,就打听着去了,其实当初一方面是一时贪玩,不想坐在闷闷的教室里上自习,另一方面也是兴趣所致。接到录取通知的时候很矛盾,美术班是文科,当时报文理科的时候也算是给自己定了教材,后来跟家里商量,家里表示大力支持,我的艺术生涯就这样开始了。进入大学后,满含热情的填报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利用课余时间打工,锻炼自己,很充实也很快乐!那个时候开始学会换角度看世界,开始试着探索自己的人生道路,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意识到自己开始学做一个XXXX。
大学毕业考入“特岗教师”这个岗位,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坚信自己有当好老师的五个品质:一是乐观,遇事后总会看到事物好的一面,让自己始终有一个好的心境:二是开朗,开朗的性格让我很容易和别人沟通、交流;三是随和,很容易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四是真诚,总是以一颗真诚的心对待朋友和学生;五是友善,与人为善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我也总是事事与人为善。
在我的人生中,还有许多方面需要增强,最主要要增强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增强性格的自主性,不要轻易受他人影响;二是增强遇事后的果断性,应变能力;三是增强面对挑战的勇气,不要轻易打“退堂鼓”。四是增强工作积极性,让工作更有起色;五是增强学习热情,克服惰性。我基本的人生观是:活着就是一种快乐。我最近大部分的时间是快乐的,生活中总会遇到许多不如意的事,思想汇报范文如果整天都沉浸在伤心、失意中,就感觉不到生活中的阳光,所以还不如快乐的生活。通常情况下,我总是先看到别人身上的优点,然后努力克服自身的不足。我的奋斗目标是做一个好老师。人们对我的批评意见是:多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二、职业行为分析
作为一名老师,面对一群天真无邪的学生,她们不知道什么是心理不健康,不知道心理健康对她们意味着什么,她们只是单纯的随心所动,怎么想怎么做。但有些学生的心理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问题,如:为什么有的学生临近考试就不由自主的挤眼睛、摇晃脑袋,有的学生为什么老是小错不断,有的学生为什么十二岁了还在读一年级,我就想弄明白他们的心理状态是怎样的,怎样才能帮他们克服这些心理问题,我想寻求帮助他们的方法,正好学校让我参加心理健康XXXX员培训,让我在迷茫中找到了方向,也为有心理问题的孩子开启了一扇大门,让这些孩子不再遇到问题饱受心理的煎熬,让他们成为心理健康的孩子。
心理健康XXXX工作并不是雷锋式的助人为乐,“哀莫大于心死”,我们真正要帮的是帮人的心理。我们祖先曾说:“助人乃授人以渔,而非施人一鱼”。XXXX教教义也说:“神助自助者。”佛家《金刚经》也称:“如果人以声音求佛,是人行邪道”等等,这与我们心理健康XXXX中的助人自助,完全符合。
我现在所处的年龄阶段很容易被生活中各式各样的问题困扰,如情感问题、工作问题、人际关系等等,因为我的人生经历还很少,欠缺生活经验。而不可避免的这些问题会给自己带来很多的负性情绪,而这些负性情绪也会长久的困扰着自己。通过心理健康XXXX员的培训与学习,我可以较科学的明确情绪问题产生的原因,合理的调整个人情绪,通过自己的努力与实践,基本具备了解决自己情绪问题的能力。作为一名心理健康XXXX员,其本身的人格是决定心理健康进程的关键因素,只有一个健康,稳定的人格,才是取得XXXX效果的根本保障。心理健康XXXX员人格的健康度和完整度,决定和限制着心理健康XXXX取得疗效的程度,所以说,心理健康XXXX员对自己的了解和分析、心理健康XXXX员的自我成长,才是心理健康XXXX中最为关键的因素。努力的自我探索、自我提高、自我完善将是我以后努力的目标。
我喜欢孩子,善于观察孩子,性格活跃,亲和力强,喜欢与孩子交谈玩耍,懂得充分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关心孩子,擅长给孩子讲故事,和孩子一起做游戏、唱歌跳舞,能够快速获得孩子的好感和信任。我的好朋友这样评价我:表面风平浪静,内心波澜壮阔。在看待他人方面,通常我会欣赏他人的优点,同时也会接纳他的缺点。在自己和他人的关系方面,我通常会尊重他人,一般情况下相互之间能很好地沟通。我的朋友和同事都觉得我容易相处、心地善良、乐于助人,责任感、上进心强。
作为心理健康XXXX员,我的职业优点是善于倾听,能够感同身受,观察细致,有洞察力,有爱心和包容心,热爱学习,追求进步;我的职业缺点是毕竟是半路出家,专业理论修养还不够,XXXX技能还有待进一步娴熟。
每个人无论做什么事都会有人给予好的或不好的评价,不管什么样的评价,只要自己有良好的心态,就不会受太大的影响。
当自己在心理上受到太大的压力时,我会通过聊天、看小说来缓解压力。对于别人的赞扬,如果事实,我会记在心里时刻激励我继续前行,当遭遇别人的责难时,正确的我会接受并努力改正。
在心理健康XXXX工作中没有助人的热情是难以胜任的。被XXXX者将自己的喜怒哀乐,经验教训让我们分享、一同成长,这些对于我们来说是最宝贵的财富。让自己与时俱进、不沉溺于过去、把握现在、建设未来、与被XXXX者共同成长!
在人类历史上,众多的思想家、哲学家和科学家都对“人是什么?”“人生有何意义”这些难题苦苦思索过,这样的问题也始终困扰着我们,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对人生的态度及对命运的选择。这是因为,人人都知道自己有一个必然的归宿,那就是死亡,而且人生又是如此短暂,所以一个人不管如何努力,其结局都将归于虚无,正是这种对死亡的认识,深深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一位西哲曾说过:人生是夹杂着污浊的河流,要使自己身在其中而不被污染,仍然保持着纯洁,只有一个办法----把自己变成大海。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生活的浩瀚又何止于此?这个世界上存在的每一个个体都是那么独特,拥有成长的无限可能。而正是因为人有对自我和人生的无穷探索的内在渴求,人类才会创造出如此灿烂的文化。生存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会以不同的方式在生活之中尽力去探索,一点一点地向目标靠近,最终发现一个相对完整的自我。
心理教育案例分析报告范文 第十一篇
参加了一学期的自我成长小组,每次都有或多或少的感悟和体会,只是没有很好地总结。现在写这份自我成长报告时,这个学期的活动情景又一次慢慢浮现在脑海中。
对于成长小组的活动,我都会尽量参加,参加这个活动已经逐渐成为了一种习惯。通过相互倾听组员的成长经历、分享自己的困惑、讨论如何解决问题……我们不仅折射出自己在生活中的现状,也得到了更深入的分析和反馈。我们的小组也在不断活动的过程中建立了信任、自由的氛围。
我觉得最大的收获是加深了对自己的认识。无论是作为一名心理老师,还是一名心理咨询师,自己的问题都可能会对咨询工作产生影响。而对于我来说,我一直渴望能够更加了解自己,改变自认为需要改变的地方,解决在自己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心理困扰。学习心理学专业是为了这个目的,参加成长小组活动也是为了这个目的。现在的我能够更加客观地来看待自己,能够静下心来仔细体会自己的感受,能够更加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从精神分析学派的角度出发,我形成现在的这种性格和行为模式,肯定和小时候的经历分不开。虽然我还不能很深入地找到根源,但回想小时候,我是那种什么事情都是由父母包办的孩子,缺乏独立的生活经历,也没有和其他同龄人一起撒欢玩的经验,从小印象最深的就是被反锁在家里和电视机作伴的情景。也许无形之中,这样的生活经历造就了现在的我。
在小组成员们的分享、倾听和反馈过程中,我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很自卑、被动的人。正因为自卑,在小组活动中,我总觉得大家都比我有能力、有思想,会担心自己说的没有深度,所以我习惯性地把自己藏起来,表现出来的是不愿意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也不常反驳别人。其实再看生活中的我也是这样的,不喜欢和不熟悉的人多说话,可以一个人安静地待上很久,不善于拒绝别人、不善于反驳别人。在人多的时候会保持安静,不易被别人注意到。也许我还是渴望被人关注、肯定的,只是我不会表现得很积极,这也许是我的自卑和自尊之间的矛盾吧。
当然,只有认识自己肯定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用行动来改变。以前我经常是在脑子里想想要改变自己,但实际行动并不多。因为在行动之前我会闪过一些“我的行动是没有用的,没有效果的”的念头,这些念头会让我放弃自己的行动。小组活动不仅让我更深地认识自己,也给了我很多思考问题的新角度,给了我改变自己的动力和方法。在听过组员们的经历和分析后,我也意识到改变是需要更新自己和努力的。阿雅说的“拒绝别人也表明自己的强大。”地球说的“还没有达到我的底线。”狐狸说的“对我的好处是什么?”……这些对我来说都是新的思维方式,而清芯在博客回复中提醒我在为自己找借口时,也让我有所思考。我的很多念头和想法其实都是自己不用行动改变自己的借口,会和我自己的期望有矛盾。但现在的我似乎有了一些变化。就像前几天,我趁着校长在我们办公室聊天的时候,提出工作太多,希望能少一些。虽然他没有直接给我答案,但至少我敢于提出来,也算是一点小小的改变吧。希望下个学期能继续和大家分享我的改变。
自我分析到此结束,另外还想说的就是对于小组活动的参与程度,我自认为是更博最不积极的那一个,也许是因为很多东西我在体会,但当我坐下来要写的时候却感觉有点无从下笔,所以每次都是半途而废。也许也是因为我的认知问题,有时会觉得在小组活动时收获很多,但离开这个环境回到生活中,又会出现自我否定和消极的想法。不管怎样,改变是困难的,反复也是存在的,想起以前经常和同学开玩笑说的话“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用来勉励一下自己。
最后,感谢大家的分享和帮助,每个组员的倾听让我感觉到自己被重视,大家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和困扰,让我的认知和思维方式有了新的突破。
心理教育案例分析报告范文 第十二篇
一、一般资料
(一)一般情况
刘某,男,19岁,未婚,大一学生,排行老二,上有一姐(已上大学),出生于江西省一个小农村,从小在父母身边长大,父母为其监护人。
(二)个人成长史
1、童年期生活:经来访者母亲陈述得知,来访者的母亲围产期、生产时情况良好,顺产;来访者童年时期走路、开始说话的时间与正常儿童一致,无重大特殊事件发生;童年时未患重大疾病,童年时与母亲感情融洽,无退缩或攻击行为,父亲在外打工,与来访者接触较少。
2、青少年期生活:来访者上小学时学习成绩好,性格开朗,很活跃,与同伴关系融洽。在家和母亲关系很好,很听话,母亲眼睛不好,他很孝顺,很关心照顾母亲;而父亲一直在外工作,很少关心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大学之前,来访者一直是父母眼中的好孩子,老师眼中的好学生
3、 来访者的精神状态:自我评价极高,自我感觉极好,否认自己有心理问题,易怒,情绪很不稳定。
(三)个人主诉
(四)观察和收集到的材料
心理教育案例分析报告范文 第十三篇
一、一般资料
(一)、人口学资料
柳某,男,15岁,汉族,系我校初三学生,个头不高,身体胖瘦适中。父亲为乡下学区副校长,母亲为县医院护士。
(二)、个人成长史
求助者系家中长子,母亲体健,足月顺产、孕育期间未服任何药物、也未有任何不良反应,婴儿时期,一切正常,一岁左右、父母离异,父亲忙于教育工作而疏于照料,求助者由爷爷奶奶抚养照顾,爷爷和奶奶对其娇惯溺爱,从小意志脆弱、性格内向,自尊心极强,3岁时,父亲把求助者接到所在单位念书,那时,父亲升任副校长,业务繁忙,并且染有赌博不良嗜好,对其要求甚为严格,但很少与其沟通交流,小学阶段学习优异,深得师生夸奖,但胆小怕事,与学生交往很少,10岁那年,父亲续弦,继母除生育一妹之外,又带来一妹,继母对其百般呵护,但求助者仍旧感觉不到温暖,两年前,求助者离开乡下父母考取县城这所初中寄宿制学校,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求助者喜欢上了这所环境怡人、书香浓郁的美丽校园,学习劲头有增无减,成绩处于班上中上游,性格比以前稍微开朗些,结交了一些要好。但做事仍显自信心不足。
(三)、精神状态
求助者穿着干净整洁,说话思维清晰、完整,说话过程中流露出紧张焦虑情绪。
(四)、身体状态
求助者自幼身体健康,家族中无精神遗传史,家人身体健康,最近失眠多梦,委屈烦躁、焦虑,情绪低落。
(五)、社会功能
惧怕数学老师批评、害怕与数学老师交流,数学课注意力无法集中,数学成绩有所下降。
(六)、心理测验结果
SCL-90:总分为170,其中焦虑为3分、抑郁为2分、个人关系为2分。其他因子均低于2分。
二、主诉及个人陈述
主诉:最近一个月以来,求助者心神不宁、委屈郁闷、紧张焦虑睡眠不佳,数学课上,注意力无法集中、心情难以平静,学习效率下降。
个人陈述:一个月前,在一次数学测试中,正当求助者伏案疾书认真答卷时,“嗖”一声一个圆纸球不偏不倚落在求助者桌上,原来前桌想试图与求助者侧面的好友核对试卷答案。恰巧数学老师巡视考场走过,误以为求助者作弊,进行一番严肃批评,求助者百般解释,数学老师认为证据赫然在目,求助者想是对其掩盖粉饰,一气之下,撕碎试卷,将其推搡出教室,求助者当时觉得颜面扫地、委屈之极,尽管数学老师明白真相后,对其进行赔礼道歉。此后一个月以来,求助者对数学老师变得非常敏感,心情闷闷不乐、紧张焦虑,晚上失眠,惧怕受到数学老师批评指责,不敢与数学老师接触交往,数学课上常胡思乱想、思想开小差,注意力难以集中,心情无法平静,不敢正视老师,以前兴趣浓厚的数学现在变得肃然无味,数学成绩开始有所下滑,尽管知道这是一种不好的预兆,努力试图控制自己的情绪,但效果不佳,父母领其到县医院做全身检查,无器质性病变。想通过这次心理咨询来改变这种不良的情绪状态。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咨询师观察到情况:
求助者面带倦容、身穿蓝色校服、思维清晰完整、说话语调低沉、情绪低落,缺乏自信。家族无精神病史,父母身体均健康。求助者自出生以来,未受到任何严重伤害,身体健康、智力正常。无躯体疾病,无泛化。
班主任反映:该生性格内向,争强好胜,数学测试被科任老师冤枉严肃处理后,情绪低落,委屈郁闷,躯体疲倦。
四、评估与诊断
(一)、心理诊断:一般心理问题。
(二)、诊断依据:
1、求助者目前心理与行为问题是由于数学老师错误处理引起其冲突有现实意义。
2、不良情绪持续时间短,一个多月。
3、不良情绪反应强度不太强烈,控制在理智的范围内,尚未泛化,思维合乎逻辑,人格也无明显异常。
4、社会功能受到一定影响但不严重,经检查无器质性病变.
据此,初步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三)、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其临床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综合其相关因素,家庭中无精神病史,本人能正确描述自己遇到痛苦的切身感受,其痛苦的情绪发生原因明确,自知力完全恢复,主动求助,没有表现出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根据精神活动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判断,求助者的心理活动在形式和内容上与客观环境保持一致,符合统一性原则,各种心理过程之间协调一致,其个性相对稳定,故其此时心理活动在正常范围,可排队求助者是精神病。
2、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求助者目前心理与行为问题是由于数学老师误解处理所引起的,其冲突有现实意义,并因此体验到不良情绪,持续时间1个多月,不良情绪反应强度不太强烈,只局限在数学课范围内,尚未泛化,社会交往有一定影响但不严重,经检查无器质性病变,符合心理问题的诊断。
3、与焦虑性神经症相鉴别:焦虑症是以广泛性焦虑或发作性恐怖状态为主要临床相的神经症,有持久的痛苦不能解决,内容充分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反应与初始事件不相关,该求助者也是以紧张焦虑为主要症状,是以数学老师误解处理而引起,有具体的对象和固定的内容,没有严重影响社会功能,紧张焦虑情绪时间短,持续一个多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