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中学现状概述范文优选19篇

实用范文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更新时间:2024-03-14 14:59:34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县域中学现状概述范文 第一篇

193都市家教

新各方重视程度不一,各乡镇和相关部门还没有真正形成合力。有关部门在执行政策时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不够,仅靠教育部门一己之力难以有效推动和解决。乡镇教办多处于无职、无权、无事的状态。教育主管部门平时与地方和相关部门沟通交流不多,寻求支持力度不大。向教师、家长和社会宣传有关教育政策不到位,这些都对教育发展合力的形成有一定影响。4. 学校整体布局不合理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 304 所,其中,小学 249 所(含村小教学点),初中 40 所(含九年一贯制学校 5 所),普通高中 9 所,职业高中 4 所,教师进修学校和特殊教育学校各 1 所。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生源不断向县城集聚,造成县城教育教学资源紧张。高中阶段少数本县生源向县外流失,一部分普通高中面临招生难问题。普遍认为学校数量过多,教育资源配置效率较低,小学、初中、高中部分学校需要合理撤并。三、对策建议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和我县教育工作实际,调研组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 进一步确立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县委、县政府要进一步重视教育发展,每学年召开一次教育工作总结、表彰大会;定期听取教育工作汇报,及时研究解决教育事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督促协调各乡镇和有关部门大力支持教育事业发展;坚持把教育事业放在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力争到 20_ 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县目标。教育主管部门要深入研究上级政策,结合实际制定配套措施,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密切关注新课程改革最新动态,科学有效地指导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和教科研活动。各级各类学校要不断完善管理制度机制,加强师德师风和教师队伍建设,切实规范办学行为,把提高教育教学和教科研质量作为核心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 进一步激发教师队伍活力强化教师修身律己,推动广大教师争做“四有”好教师。探索提高奖励性绩效工资比例,进一步完善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分配制度,重点突出教师工作量和教育教学业绩。用好用活高中 500 万教学成果奖励政策,适当提高高中学校自有经费用于个人奖励的比例。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核定乡村学校中、高级岗位结构比例按上限执行,实现教学点中级岗位全覆盖。完善职称评聘制度,重点向工作能力强、教科研成果多、教学质量高的教师倾斜。更加关心农村地区特别是边远山区教师,合理确定不同区域教师生活补助标准。积极推进农村教师周转房建设,努力改善农村教师生活条件,鼓励教师扎根农村。完善教师进城考试制度,增加考察、考核或面试环节,改变少数教师平时一心备考而忽视教学教研的局面。建立健全教师校际交流和班主任任职机制,推动形成良性竞争格局。3. 进一步处理好规范办学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关系要切实规范办学行为,着力解决社会广泛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的有关突出问题,坚决打击有偿家教和其他违规违纪办学行为。深入开展师德教育实践和“师德标兵”评选等活动。要完善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立健全高中教学成果奖励制度,分层分类设定高考评价指标和奖励标准,力争用 3 年左右的时间使我县高中教育教学质量重返全市前列。出台义务教育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制度。要大力实施“名校”、“名师”工程,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学校申办省、市示范学校,并在教育资源配置上向示范学校倾斜,重点加大对省示范高中的支持力度。定期开展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坛新星、“松兹名师”评选等活动,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和传帮带作用。要深入开展教科研活动,认真开展优质课比赛、送教下乡、教学视导、论文评选、协作区教研、集体备课、省市级课题研究等教科研活动,推动教科研活动常态化开展。出台教科研成果奖励办法和科研课题管理办法,激励引导广大教师向专家型、学者型教师转变,增强教科研成果的放大效应。4. 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要有序推进学校布局调整,以“高中向优质学校集中、初中向乡镇集镇集中、完小向中心村集中”为方向,挖潜、撤并和新建一批学校,着力破解我县学校布局不合理问题。争取到 20_ 年全县普通高中保留 5-6 所,各乡镇基本实现一乡一初中、一村一完小,20_ 年之前消除一师一校。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鼓励职业学校狠抓教学质量,提高办学水平。适应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需要,积极创造条件筹办一所公立职校。要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总量,加大公办幼儿园建设力度,积极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将学前教育纳入城镇和美好乡村建设规划。要完善人才引进和调配制度,改进新任教师公开招聘办法,考试科目设置和内容要突出岗位特点和职业适应性。放宽县外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和紧缺学科教师调入我县的限额控制。鼓励教师由超编学校向缺编学校、高中向初中、初中向小学流动,优化各级各类学校教师队伍结构。5. 进一步提升教育保障水平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形成强大合力,集中精力推进教育事业发展。各乡镇党委、政府要树立发展好地方教育的主场意识,积极帮助属地学校办实事、解难题。要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联合相关部门共同维护校园秩序和安全。加强校车组织和管理,确保运营安全。财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大教育事业财政保障力度,逐步提高保障标准,有序规范化解学校债务。切实加强资金监管,确保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编制部门要统一城乡教师编制标准,根据师生比和教育教学需要,重新核定全县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编制。建立教师补充长效机制,保证教师“退补相当”,确保学校开齐开足国家规定课程。人社部门要从全县教育系统空余岗位中拿出一定数量的中高级岗位,对班子战斗力强的学校和教育教学成果突出的学校进行奖励。发展改革部门优先安排中小学、幼儿园投资项目。_门要优先保障教育用地,做好土地供应等工作。规划、住建等部门从城镇功能配套和教育现代化要求出发,做好相关规划、工程质量监督等工作;配合教育部门积极做好农村学校教师周转房的规划建设工作。6. 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氛围要多层面关爱教师,对在乡村学校从教30 年以上的教师,由国家按照有关规定颁发荣誉证书。开展走访慰问教师活动,了解教师的所急所想,帮助教师解决实际困难。引导学生和家长通过文明健康的方式,向教师表达感恩之情。扩大教师在“两代表一委员”推选、劳动模范和“好人”评选中的比例,让尊师重教蔚然成风。要努力构建和完善学校、家庭、社会有机结合的教育体系,发动家长同学校一起参与学生培养、应对校园突发事件等,把家长学校建设成为沟通家校关系、完善教育体系的重要阵地。建立主动、正面、有效的教育宣传机制,积极引导社会对教育工作的各类舆情,着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改革发展的良好氛围。注:_宿松县委党校全县教育事业发展专题调研组,执笔人:王志军万方数据

县域中学现状概述范文 第二篇

在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中,山区小规模学校成为制约环城教育发展的一大难题,虽然山区学校对于方便学生就近入学,解决了学生上学远、上学难的问题,但他们暴露出来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教育质量下滑。

我们本次调研的杨庙掌小学,项目小学,耿家沟小学,袁掌小学是典型的“麻雀”学校,两三个教师,几个到十几个学生。这几所学校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陷入质量困境,无法自拔。

一、根据与校长和教师的谈话交流,和家长代表,学生代表,教师的问卷调查情况,就制约学校教学质量的因素,梳理归纳如下:

1、生源质量问题。主要是随着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正进行着人口最大规模的流动,为享受城镇优质教育资源,凡有能力的家庭,优秀的孩子都进了城,剩下的多为贫困户,留守儿童这些有困难有问题的学生。袁掌仅有 6 名学生,其中一个是建档立卡户,父母文盲,家庭教育缺失,学生厌学,养成一身的坏毛病,考试成绩一位数,制约了这个学校的质量。这些学校将因为失去许多优等生而影响质量的提高,陷入了恶性循环,使差距越来越大,办学质量每况愈下。

2、师资队伍状况令人堪忧。山区学校地处偏远,条件艰苦,教师流动大,大批优秀教师流失。目前教师队伍现状有四种情况:一是近年来雇佣的公益性岗位教师较多,这部分人不是奔着教育而来的,不安心,在教育上外行,没有培训就上岗,也很难进入教育角色。二是有部分教师由于特殊环境形成职业倦怠,思想消极,对教育教学不负责,不钻研业务,对学生也缺乏爱心,工作方法简单粗暴,问卷中发现,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屡见不鲜,很难胜任或不再胜任各科教学。三是老龄化严重严重,身体状况差。四是教师的数量不足。教师缺编问题造成了教师工作任务重、教学效率低。

3、办学条件不能及时更新改善。随着完成“义务教育均衡”验收,各校的办学条件基本达到了地方规定的标准。但是,由于这些学校教育资源使用效率较低,教育投入又非常有限,很多学校除了教科书外,其他教学资源也基本不用。特别是在办学标准要求不断提高与办学条件和教学手段日益陈旧的情况下,保持办学条件达标与教学手段的改善、更新面临更多困难。

5、学校管理存在严重缺陷。表现在部分学校负责人管理不到位,对抓学风、教风,抓质量束手无策。学校管理质量监控不严格或不科学,干好干坏一个样。调研发现,这几所学校均没有教师考核制度,教师请销假制度和学生评价制度,不能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6、教学研究一片空白。这些学校既没有搞教研的条件,也没有搞教研的能力。整年没有搞一次教研活动,没有听一节公开课,几乎成了常态。

二、对小规模学校教育质量提升的几点建议

1、建立学校编制底线,选派优秀校长。

统一的生师比规定是基于学校理想规模假设制订的,只有当学校达到一定规模,才能保证有充足的教师教学。对小规模学校来说,应按班级比来配,每班不少于 2 个老师。选派年轻有为,有责任心的同志担任校长,来改变和提升办学质量。

2、出台“交流”政策教师素质是教育质量的核心指标,教师素质的差异造成了学校之间教育质量的差异,通过有效的政策选派优秀的教师到山区小规模学校执教。可以出台一些引导性的措施和限制性政策,规定每个教师特别是中青年骨干教师都要在山区学校有一定的教学时间,这些政策可以与聘用、提拔或荣誉挂钩。

3、分类考核

学区可以切合校情给沿川、川塬、山后量身分类定制三类考核制度,目前的考核制度对山后学校有些大,他们望尘莫及,久而久之成破罐子破摔之势。比如,学校活动,简报。

4、在教师培训方面予以倾斜 一方面,中心校及沿川学校每学期给山后学校送教一次。另一方法把培训机会尽量倾斜给山后教师,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参与教研与培训,与其他学校教师一起进行教研活动;多种途径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等等。

县域中学现状概述范文 第三篇

近年来,随着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全面贯彻实施,农村中小学校的经费管理已成为社会普遍关心的热点话题,已愈来愈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如何完善教育经费管理模式,管好用好教育经费?xx市各级财政部门为此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一、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情况

20xx-20xx学年度,xx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共有农村中小学校1671所,其中:农村小学1461所(含389个教学点,220所中心学校),初中学校210所。农村中小学在校学生人数383831名。在职农村中小学教职工25505名。

20xx年,xx市在1区9县进行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全面贯彻落实了“两免一补”政策,这项政策惠泽了全市80万农村中小学生。各级财政部门以实施新机制为契机,优先保证并不断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资金保障力度,确保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以20xx年为例,全市10个县区全年预算内教育支出56179万元,加上中、省、市安排的“两免一补”资金万元、危房改造资金7051万元、教育专款2963万元、县区配套2074万元,教育资金投入总量达万元,比20xx年增加了18898万元,增长32%。全市农村中小学校公用运转经费万元,教职工人均年公用经费达元,比以前年度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从而,确保了农村中小学校教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和学校的正常运转,有力地促进了农村义务教育事业的发展。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以后,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学校资金量增加,管好用好教育资金已成为各级财政部门必须加强的一项重要工作。我市为切实加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管理,于20xx年在全市初步建立起“预算到校,专户到校,拨款到校”的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经费管理方式。各县区按新的管理方式,设立了教育资金专户,以初中学校、中心学校为基本预算单位,逐校编制并汇总农村中小学校预算,按预算进度拨付资金。新的管理方式运行后,对规范农村中小学校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农村中小学经费管理方式对比分析

目前,从全市情况看,各县区对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已全部实行银行代发,对学校公用运转经费和专项资金的管理方式各有不同,大体来看,有以下五种管理方式:

第一种是中心学校集中核算的方式。这种方式是将农村中小学教育经费核算与管理集中在中心学校。如旬阳县,对于学校公用运转经费,由县财政部门年初预算到县教育部门,教育部门根据二级预算分期拨付到校,以中心学校为独立核算单位,村组小学经费支出向中心学校报帐;对于专项资金实行财政、教育部门两家联合下达资金分配文件,教育部门负责项目实施,财政部门负责按项目实施进度拨付资金。工程完工后,由县财政、教育部门对工程支出票据进行审核报帐。财政部门不直接对学校公用运转经费实施监督,由教育部门、中心学校实施内部监管,以学校自行管理财务为主。

第二种是乡镇会计集中核算的方式。这种方式是由乡镇会计核算中心对农村中小学校经费实施集中核算与业务管理。如平利、岚皋县,对中小学校公用经费支出实行乡镇会计集中核算;对专项资金实行报帐制,即:学校将项目建设支出票据报送县财政部门审核后,按工程进度直接将资金拨付到校。

第三种是会计委派制管理的方式。这种方式是县财政部门委派会计驻乡镇对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经费实施支出审核管理。如白河县,对于学校公用运转经费由县财政部门驻乡镇委派会计审核把关后支付;对于专项资金直接拨付到校,由县教育部门负责项目组织实施,财政部门按项目进度拨付资金,支出票据由委派会计和财务总监审核后支付。

第四种是县教育部门集中管理的方式。这种方式是在县教育部门内部设立核算机构,对乡镇初中学校、中心学校财务集中核算。如石泉县今年在县教育局内成立了教育经费支出中心,负责管理全县农村中小学校财务核算与监管,实行“集中管理,统一开户,分校核算,报帐制管理”的办法,财政部门负责按预算拨付资金,资金监管由教育部门教育经费支出中心负责。

第五种是县财政部门集中管理的方式。这种方式是将农村中小学校的财务核算与财务管理上收到县级集中管理。如汉阴县,在县财政局会计核算中心设立教育经费核算股,负责管理全县农村中小学校的财务核算与管理业务,直接管理到初中及中心学校。对学校公用运转经费、专项资金由教育经费核算股集中核算,实行报帐制管理,从收支源头上监控财务活动,增强了资金使用的计划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xx市对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经费的管理方式不统一,有的管理方式停留在旧的“以乡镇为主”的办学体制下,有的管理方式已与“以县为主”的新体制相适应,还有的管理方式处在新、旧体制的交叉运行中。从各县区的实际情况看,存在着四个方面的突出[文秘站:]问题:

一是财政监管缺位。实行学校集中核算、乡镇会计集中核算及会计委派管理方式,县区财政部门实际上只管了经费的预算与拨付,面对量大面宽的教育经费监管没有到位,由学校、乡镇或委派会计实施监管,一些学校财务管理出现了漏洞;

二是管理关系不顺。实行乡镇会计集中核算、学校独立核算或会计委派管理,县区财政部门未对学校经费进行核算和监管,乡镇领导直接或间接参与了会计核算环节中经费支出的审签,影响和制约了学校的财务主体地位。教育部门认为只参与资金初级分配,对学校资金监管中间隔着乡镇政府,想管而又不便于去管,使本系统财务监管难以实施。

三是运作程序繁杂。实行乡镇集中核算,学校整个资金的审批,除工资外,学校领导先签字,送乡镇会计核算中心报帐员审核,之后总会计把关,送财政所长签字,重大支出需送乡镇分管领导,甚至乡镇长审批后报帐,造成审批环节多,工作效率低,学校对此意见较大。

四是管理效果不同。实行县级财政部门集中核算,有利于加强对教育资金、资产及债权债务的全程监管,规范学校的财务管理,促进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而其它几种管理方式在这方面明显存在缺欠。

通过对比分析,结合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后,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经费来源于省、市、县各级财政资金,农村中小学校财务一般不与乡镇财政发生核拨关系的实际,实行县级财政部门集中核算管理的方式比较完善、规范。这种方式体现了“校财县管”集中核算,统一管理的特点,适应“以县为主”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最大的优点是融会计核算、财务监督、资金管理为一体,能把财政的基本职能贯穿于资金的预算、拨付、核算、监管之中,有机地形成了“四位一体”的管理运行机制,有利于加强对教育资金的监督,尤其是财政部门对资金监督由过去的事后监督、结果监督变为事前、事中和事后全方位监督,这样从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教育资金拨付后,单位随意开支,财政部门“亡羊补牢”的现象,进一步规范了教育资金的管理和核算。因此,统一实行“校财县管”模式是规范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经费管理,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三、完善农村中小学校经费管理模式的对策

完善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经费管理模式,强化学校经费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直接关系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关系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更关系到新机制这一德政工程、民心工程、阳光工程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体现。要按照“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要求,在坚持单位资金所有权、资金使用权和支出审批权不变的前提下,将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经费上收县级统一管理,在县财政部门或会计核算中心内部设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核算管理机构,负责县域内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经费的集中核算与管理。切实建立“校财县管”的管理模式,实行“预算到校、拨付到校、核算到校、监管到校”的管理方式。

首先是预算到校。

一是把所有农村中小学校纳入县级一级预算单位,建立以初中学校、中心学校为基本预算单位。把单设的初中、九年制学校从中心学校剥离出来,以回避中心学校权力过度集中。

二是统一预算编制口径,收入统一按省、市明确的经费标准纳入预算,学校所有收入(指辅助事业收入,包括勤工俭学等)纳入专户管理;支出按国家规定的标准全额预算。

三是对学校公用经费部分作出规定,合理核定各项支出标准,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确保学校公用运转支出,突发事件处置和学校正常维修支出,教学如教研活动、设置购置及教师培训支出。学校根据县区指导意见和原则要求,编制预算,细化到具体项目,经县财政、教育部门审核,分校编制并汇总农村中小学校预算。

其次是拨付到校。按预算进度拨付资金,由县财政部门预算下达指标,国库直接将资金(除工资外)拨入教育经费核算机构各校帐户。对“两免一补”资金按月拨付。对学校支出实行“报帐制”管理,由初中、中心学校报帐员向县区教育经费核算机构报帐,支出票据由分管财务校长一枝笔审签。小额支出以现金支付,大额支出以转帐支付。同时,对学校区分情况,核定备用金,提前借支,用于学校日常运转。

再次是核算到校。由县教育经费核算机构承担县区农村中小学校的会计核算业务和履行财务监管职能,负责管理所有预算单位。对核算机构人员实行“分校负责制”,明确每个人管理的学校。对学校的财务核算实行“集中管理、统一开户、分户核算”,撤销各学校原有帐户,只保留工资专户,将所有预算单位在县区教育经费核算机构统一开设教育经费帐户,实施一校一户,分户核算。

最后是监管到校。

一是县教育经费核算机构每月向学校提供财务报表,向财政、教育部门报送学校财务分析报告,使其及时掌握财务活动情况。

二是强化制度约束,县财政部门、教育经费核算机构要建立健全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经费管理各项规章制度,用制度规范业务运行。

三是对学校的资产、债权债务进行清理登记,纳入县教育资金核算机构业务管理范围,实行动态管理。

四是对学校收费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通过“票据统管”约束,确保收入及时足额缴入财政专户。

五是对项目实施,如危房改造、校建、大型购置等实行招、投标,由县教育部门组织实施,相关学校参与配合,财政部门拨付资金,形管钱与管事相结合的机制。

六是学校采购业务,全部进入政府采购管理,按采购程序办理。

七是实行民主理财制度,由教职工推选产生学校民主理财小组,负责对学校每月的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初审,学校对本单位原始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负责。实行学校财务公开制度,坚持每学期公开一次本单位的财务活动情况,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四、实施“校财县管”模式应注重的工作及措施

一是要切实加强制度建设。如:中小学预算管理制度、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票据审批及管理制度、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财务公开制度和民主理财制度等。特别要强化实行农村中小学预算制度、阳光采购制度和资产管理制度,突出把好“收、支、购、建、拨”五个关键环节,真正使学校财务管理做到收有据,支有度,购有章,建有规,拨有法。同时,要加强财政部门与教育部门与中小学校的工作衔接配合,建立工作联系制度,定期通报、研究教育经费管理情况,为“校财县管”模式规范运行提供制度保障。

二是要积极探索教育支出标准体系建设。首先要加强预算到校编制工作,增强预算约束力。农村中心学校编制预算,要按照县区的指导意见,进一步细化支出项目,促进县区财政部门对学校预算的编制和控管由总额控制转变为定额控制。其次,要科学合理地制定学校公用经费支出管理办法,根据各学校的情况,对川道、山区、边远学校分类别核定支出项目、支出标准,如学校招待费、购置费等,通过实施项目标准控制,节约资金,用于改善教学设施,提高教学水平。第三,要强化支出控制,坚持用一种模式,一套审核标准,一个支出口径对农村中小学校的支出进行严格的控制,将各项支出控制在年度预算指标以内,并对资金支出和使用效果进行检查验收,以控制和减少不合理的开支,使有限的教育经费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益。

三是要加强学校资产、债权债务管理。对学校的资产要进行清理、登记,实行动态管理。对学校的债务要逐校进行核实登记、锁定基数、控制新债、制定化解旧债的计划,明确目标任务,夯实工作措施,促进学校债务化解。要把资产、债权债务体现到学校财务上来,融入财务管理之中。

四是要重视财务分析和结果应用。教育经费核算机构要定期向财政、教育部门报送学校财务活动情况,提供财务分析报告和绩效评价报告,促进教育资金绩效考评体系的建立。县区财政部门资金拨出后,要以学校预算为核心,以资金流向为主线,以集中核算为手段,对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经费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监管,做好跟踪问效,及时发现和解决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乡镇财政所要积极配合上级财政部门做好资金监管工作。

五是要加强业务培训工作。搞好培训是强化财务管理的基础,而夯实这一基础的重要手段是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后,要对学校

校长、分管财务的校长和报帐员进行业务培训,要加强对财务人员业务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要加强财经政策法规的学习,增强守法意识,尤其是加强《会计法》、《审计法》、《中小学财务制度》以及预算内外资金管理和新机制相关制度的学习,使财务人员严格按制度办理支出,真正做到取之有度,用之有节,逐步增强法制意识和责任心,提高理财水平,适应财务管理工作的需要。

六是要加大财政监督检查力度。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强农村中小学校 经费的监督检查工作,将财政监督职能延伸到校;要坚持每年组织专项检查,把检查的重点应放在学校预算与执行,资金使用与效果,日常监督与管理等方面,确保农村中小学校教育资金落实到位,资金使用效益不断提高。

县域中学现状概述范文 第四篇

【关 键 词】

普通高中/ / 办学体制/ / 混合制学校/ / 转制学校 EEUU1802048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455(20_)06-0028-07

普通高中是一个与职业高中相对应的概念,普通高中教育肩负着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人才培养需求的重要使命,承担着为学生接受更高层次教育和为学生走向社会奠定基础的重大任务。作为国民教育体系中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普通高中教育既带动基础教育质量的提升,又决定高等院校的生源质量。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状况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综合实力和智力资源的重要标志”[1]。当前,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多样化是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的一个方向,是高中教育普及过程中的重要行动原则。其中,办学形式多样化是我国普通高中教育政策话语中的关键内容。如何认识和处理好高中办学体制发展的若干关系,有效化解影响高中阶段教育的诸多矛盾,切实保证高中阶段教育的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是当前我国高中阶段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项政策课题。

一、我国高中办学体制政策的变迁

我国的高中教育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通过分析建国以来特别是 1978 年至今我国高中教育改革的重要政策规定,可以发现,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高中办学体制具有不同的特点。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过于集中,教育经费短缺,办学体制单一,中等教育尤其是高中教育的结构单一,几乎都是普通教育。高中学校数量少,办学效益较差。

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确立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这一发展转向。原有的由政府包办基础教育的办学体制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政府投入的基础教育资源很难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教育需求,教育经费的严重短缺阻碍了基础教育发展的速度,导致了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因此,改变单一的政府投资的体制,实行多元化办学,是当时突破基础教育困境、加速其发展的必由之路。

1985 年 5 月 27 日《_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改革管理体制,在加强宏观管理的同时,坚决实行简政放权,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基础教育管理权属于地方。除大政方针和宏观规划由中央决定外,具体政策、制度、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以及对学校的领导、管理和检查,责任和权力都交给地方”。《决定》强调,调整高中阶段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改革由此掀开了序幕。

1993 年 2 月 13 日_中央、_印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必须大力加强。”“发展基础教育,必须继续改善办学条件,逐步实现标准化。普通高中的办学体制和办学模式要多样化。”“改革办学体制。改变政府包揽办学的格局,逐步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体制。在现阶段,基础教育应以地方政府办学为主。”《纲要》把包括高中教育在内的 12 年基础教育作为重中之重提出来,明确提出要根据各地的需要和可能适量发展高中教育。由此,掀起了一个兴办民办学校的高潮。1994 年 7 月_颁发《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指出:“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力量按国家的法律和政策多渠道、多形式办学。有条件的地方,也可实行‘民办公助’、‘公办民助’等形式。”受民办学校发展的影响,一些公办学校开始进行办学体制改革的探索。

1999 年 6 月,_中央、_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发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办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凡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办学形式,均可大胆试验。在发展民办教育方面迈出更大的步伐。鼓励社会力量以各种方式举办高中阶段和高等职业教育。”20_ 年_发布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基础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坚持基础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明确提出:“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促进高中阶段教育协调发展”。特别指出,要加强对公办学校办学体制改革试验的领导和管理。

20_ 年 3 月_发布《_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三条明确规定:“国家鼓励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领域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鼓励中国高等教育机构与外国知名的高等教育机构合作办学。”20_ 年 2 月,教育部制定了《20_-20_ 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指出,要“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特别指出,多种形式积极发展普通高中教育,扩大规模,提高质量。加大对农村高中发展的支持力度,引导示范性高中建设,加快基础薄弱校的建设,扩大高中优质教育资源供给能力。

20_ 年 4 月 6 日,教育部等七部委发布的《关于 20_ 年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的实施意见》指出,坚决制止以改制为名乱收费,进一步规范公办学校办学行为。特别强调,“加强对办学体制改革工作的领导,全面停止审批新的改制学校和新的改制学校收费标准”,“公办学校凡改制为民办学校的,必须符合‘四独立’原则,否则要停止招生。严禁搞‘校中校’、‘一校两制’和以改制为名乱收费”。

从上述文件规定的内容来看,整体上说,从 1978 年以来一直到 20_ 年,这期间出台的政策和法规是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发展高中教育的,政府对高中阶段办学体制的多样化发展持积极的认同态度。但是,从《关于 20_ 年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的实施意见》的内容看,政府对改制学校的定位从“社会力量办学”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一部分”转变为教育领域“乱收费”的焦点和清理整顿的重点。至此,普通高中改制学校开始出现“合法性危机”[2],进入清理程序,在办学体制发展理念上向着更加公平的取向倾斜,在办学条件上向着更加均衡的方向推进。改制学校的进退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高中教育又似有简单复归同质化的“千校一面”的倾向。另外,《_中外合作办学条例》虽然明确规定属于非义务教育的高中教育可以参与中外合作办学,但在实践中,人们关注的重点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领域和职业教育领域,人们在认识和实践中对普通高中教育领域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普通高中教育领域目前尚存在很大的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空间。透视我国高中教育政策变迁历程可以发现,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人们有意识地注重由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的过程,多种动因推动了这一过程的发展,其中,高中教育办学体制的多元化特点和趋势,是市场机制对我国高中教育政策影响的集中反映。

二、普通高中办学体制改革发展的现状

(一)国际经验

.库姆斯(Coombs, P. H. )在 20 世纪 80 年代初提出,所有国家,不论贫富,都将要在未来采取更加全面灵活的教育策略,而不是采取过去起支配地位的、正规教育系统所固有直线式展开的狭隘策略;其中,新策略包括:有足够的灵活性,随时准备适应变化着的条件和需要;征集所有愿意合作的公立和私立的组织,共同参与任何一种教育活动以实施这种较广泛的策略,并把“复兴并重新确定国际教育合作的方向,以符合正在变化着的需求和国际环境条件”[3]作为未来的十个重大问题之一。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教育与市场机制的结合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在高中教育领域引入市场机制已经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美国、英国、新西兰、瑞典等国家在重建其公共教育的过程中都在不同程度上、用不同方式引入了市场机制。他们的具体做法往往表现在:一方面要实现公共教育权利的转移,即将教育的具体管理权、运营权进一步下放给学校,使学校拥有可以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充分的自主权和独立权。另一方面是允许自由择校,即建立家长自由选校制度,扩大家长替子女自由选择学校的权利和机会,以使家长、学生如同市场上的顾客、消费者一样,成为教育的消费者。[4]其实,自 20 世纪中叶始,一些发达国家或地区就出现了公办学校转制的现象,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公办学校转制的形式也不一样,如美国的“特许学校”,新加坡的“自主学校”,英国的“选退学校”,香港的“津贴学校”和“直资学校”等。[5]

(二)国内现实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进入了一个持续发展阶段。市场机制的引入对我国高中教育政策的影响主要反映在教育投资与办学体制的多元化上。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义务教育的基本普及和高等学校的扩招,人民群众对扩大普通高中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愈加强烈,普通高中办学体制的改革在全国普遍展开。改革工作在地方政府的主导下推动。政府提供土地,并给予政策支持,学校通过民办运营机制扩大资源,增加招生,努力满足家长希望上好高中的需求。就普通高中而言,大部分改制学校是在公有制不变的情况下改革了运行机制,按照民办学校的办法收费运行;也有少数学校转制变成了民办学校,还曾有少数地方出现过致使国有资产流失的情况。目前我国高中教育投资主体与办学模式多样化的格局已初步形成,主要有:政府举办的公办学校;依托公办学校举办的“四独立”(校区独立、法人独立、财务独立和管理独立)的民办高中;联合办学;国有民办;完全民办。[6]另有调查表明,普通高中办学模式呈多样化发展趋势,各地主要采取的普通高中发展模式如下:(1)内涵发展模式。盘活存量而不发展增量,如初高中分离,完中变为高中,扩大优质高中规模,扶持薄弱学校等。(2)外延发展模式。主要靠发展增量来扩大高中阶段教育规模,如普高异地建分校、新建学校等。(3)普职结合,发展综合高中。在高中二、三年级分流为普教与职教两类学生,以实现职业高中比例的提升。(4)社会参与办学。社会力量举办民办高中(包括普通高中和综合高中)、公立学校举办民办高中等。[7]

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普通高中办学体制改革,依托原有优质教育资源,充分吸纳民间资本,有效扩大了全社会对高中教育的投入。据统计,我国普通高中的毛入学率 20_ 年比 20_ 年提高了 个百分点,在校生规模翻了一番,增加了大量优质国有资产(《关于公办普通高中办学体制改革的有关情况》〈教育部讨论稿〉)。这种改革模式缓解了进入新世纪后高中发展的瓶颈问题,基本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于上高中并要上好高中的“普及”和“提高”的双重要求。

办学体制改革也实现了公办高中多样化形式的有益探索。民间力量参与举办高中教育有助于改变目前高中阶段教育中办学体制单一的问题,可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于高中教育的多样化需求。在学校所有制不变的情况下,运用市场机制,促进了教育供给方式的多样化,增加了教育的选择性,满足了不同社会群体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办学自主权增大和办学机制灵活,学校特色逐步显现,推动了教育创新试验。中外合作办学不仅引进了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教育理念,同时还直接吸引了一定数量的外资投入,改善了现有的办学条件,使教育供给的多样化与选择性成为可能。

另外,办学体制改革在通过存量保公平,增量不断促公平的过程中,也推动了高中教育的持续发展。以北京市为例,北京市“十一五”规划报告指出,“十五”期间,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20_ 年实现 亿元,地方财政收入从 20_ 年的 345 亿元提高到 20_ 年的 亿元,同口径年均增长 。“十一五”期间,经济发展的预期指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9%,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 12%。经济总量的增长为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财力支持,有助于解决城乡、区域教育发展的不均衡问题。从人均收入水平提高的趋势来看,“十一五”报告指出,到 20_ 年实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比20_ 年翻一番;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实际增长 6%以上。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居民在吃、穿、住、行等基本需求满足的情况下,对教育消费的需求日益旺盛,同时对高中教育的形式和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后公办高中办学体制的多...

县域中学现状概述范文 第五篇

“ 现在,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虽然已经有了发展,但总体来说,还刚刚开始做。各地各部门要狠狠抓它十年、二十年。

” 这便是最有力的证明。近两年,高校扩招的形势使许多人认为读普高、上大学才是唯一的成才之路。其实,在高校扩招的计划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高职生,并且中专、职高的学生也可以对口升入高校。再说,能读大学的人毕竟有限,到 #$%$ 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也只能达到 %_& ,尚有 ’_&的同龄人不能接受高等教育。二、要满足社会与群众对高中阶段教育的多样化需求首先,社会对高中阶段教育的需求是多样的。从我国目前国内生产总值看,($& 以上是由低技术产业提供的。再说北京中关村这种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地,大学本科毕业以上的也只占 #)& , 中职 毕 业生 却 占了*’& 。这说明我国在现阶段内,将仍然需要大量的中职毕业生。其次,群众对高中阶段教育的需求也是多样的。如常德城区 %+++年的普高到校率只占初中毕业生的_!, ’& ,而中等职业学校招收的城区学生仍占初中毕业生的 #)& 。况且在只占初中毕业生 _!, ’& 的高中生当中,也不是都非考大学不可的,其中就有一部分人想在拿到高中毕业证后尽快就业。因此,发展高中阶段的教育要普高与职高并举。三、要科学合理预测有效生源我市自 %++% 年以来,初中学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的比例,始终在_* - _+& 之间波动,普通高中的巩固率也在 +$& 左右徘徊。这说明我市要求读高中阶段的学生人数比例是基本稳定的。而初中学生的入学率和巩固率,随国民经济收入的增长呈上升趋势,并且在农民人均收入达 %_$$ 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_$$$ 元以后,初中学生的入学率将稳定在 +_, ’& 以上,巩固率将稳定在 +%, )& 以上。因此,我们在制定高中阶段的招生计划时,应充分考虑居民当前的经济状况和 “ 普九 ” 情况,并在兼顾教育要适当超前的前提下,正确估计有效生源,使高中阶段的教育规模逐年稳步增长。四、要努力解决高中阶段教育规模总体不足的矛盾据预测,我市 #$$$ - #$$_ 年的初中毕业生人数将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若按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经济增长情况,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的比例以 (_&计,我市 #$$% 年高中阶段学校的入校人数为 *, _ 万人,#$$# 年起为_, * 万余人。按此规模,我市高中阶段教育存在两点不足。一是校舍容量有缺口。目前高中阶段各类学校招生总容量仅 * 万余人 .其中普高%, ’ 万,职高 %, # 万,普通中专 $, )万,技校和成人中专 $, ! 万/。二是师资队伍合格率不高。我市普通高中的专任教师中,有本科学历的只占 ($& ,而职业高中则只占 !’& 。高中阶段招生规模扩大以后,其师资不足的矛盾将更加突出。此外,教学仪器设施方面的建设,也跟不上现代教育教学手段更新的需要。因此,加大投入,扩大高中阶段教育的整体规模,才是明智之举。当前,部分区、县 . 市 / 看到普通高中容量不够,热衷于将职业学校改招普高学生,以为可以解决初中生升学的矛盾,其实并非长久之策。在现在高中阶段的各类学校之间改来改去,只能解决一时之需,并不能解决高中阶段教育规模整体扩大的根本问题。. 常德市教委职教科雷建国 /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培养文学情趣;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鼓舞我们前进。

县域中学现状概述范文 第六篇

近年来,我县在实现县域经济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构建和谐伊通教育。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的同时,县委县政府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伊通县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组织协调并及时解决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督促指导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对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领导,努力构建伊通教育均衡发展新局面。到20xx年底,通过优化资源配置,统筹规划城乡教育布局,改善办学条件、提升教师队伍素质等途径;并采取措施建立完善了教育经费持续增长和均衡分配的保障机制、教育资源的共享机制、师资合理流动机制、生源调配机制和均衡发展的督导评估机制等,推进我县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实现了新的跨越,初步实现了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在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我们的主要做法是实现“五个一体化”:

一、加强组织领导,实现城乡教育责任考核一体化。

改造农村薄弱学校,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首先是要形成政府主管、教育部门和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一是加大县级政府对教育的统筹和投入力度。确保公办中小学教职工人员经费、公用经费、校舍维修改造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并做到逐年增长。二是完成“普九”债务化解工作,建立起制止发生新的农村义务教育债务的稳定机制。在上级财政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拿出了()元,用于化解义务教育债务和对乡镇薄弱学校校舍和场地进行全面改善。三是完善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制度。把当地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发展状况纳入领导干部任期内的政绩考核内容。将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城乡教育一体化水平的情况,确保教师工资、中小学公用经费、校舍建设维修改造经费等教育投入情况,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

二、科学合理布局,实现城乡学校规划建设一体化。

首先是推进学校布局合理化。为了解决农村广大人民群众子女享受平等受教育权利和优质教育资源需求问题,我们征求多方面意见和建议,科学合理地制订并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合理整合教育资源,有计划地撤并布局不合理的村级小学,特别是“微型”学校和“微型”班级。其次是实施学校建设标准化。政府加大了教育转移支付力度,加快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近年来总计投资()元,改造危房()平米,撤并村级小学()所,基本消灭D级危房;中小学校布局基本合理;学校设施、教学设备基本达到建设标准,基本实现相对均衡化。

三、激励约束并重,实现城乡教师队伍建设一体化。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重点要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为此,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认真实施中小学名师培养工程,进一步发挥名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示范作用。县教育局每年组织骨干教师到外地参加培训学习,并举办各学科名教师的教学研讨课,充分发挥了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和引领作用。二是积极推进学校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全面推行教师聘任制,实行“资格准入、竞争上岗、全员聘用、合同管理”。20xx年、20xx年招收的300多名特岗教师全员分配到农村学校,为农村学校的教师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三是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进一步理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管理体制和培训职责,推进教师培养和在职教师继续教育改革,提高在职教师的学历层次。每年都对农村教师进行一次有针对性的全面轮训,有计划组织农村教师到县内外参加培训学习,提高了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县域中学现状概述范文 第七篇

[摘要]本文探讨分析了目前企业人才需求现状和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规格的关系,为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提供专业调研和准确定位。

[关键词]

一、调研基本思路与方法

为使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缩小与企业人才需求的距离,培养优质的人力资源,我们积极深入大型国有企业进行调研,研究企业的岗位需求和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规格之间的关系,为职业学校教育改革提供专业调研和准确定位。

1、调研内容。

(1)调研目前企业人才学历层次和比例的基本情况。

(2)调研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对人才规格内涵的介定情况。

2、调研方法:调研组以座谈、数据统计、下发问卷等形式,对企业员工的学历结构及比例、专业人才比例、企业用工需求、合作办学等情况进行调研,听取企业对职业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二、企业用人需求现状分析

1、学历结构和比例分析。根据对某大型国有企业1700多名从业人员进行调查,可以得知其学历结构。在企业的技术工人中,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所占的比例接近40%,成为企业技术工人的主体。职业学校学生除了能从事该企业基本组装等工种外,在专业技术岗位、基层管理岗位均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2、专业技能等级及对应的比例分析。根据对1700名从业人员进行调查,可知人员根据从事的岗位不同,其职业资格证书一般分为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及技术等级证书两种。

企业管理人员及专业技术人员一般具有三种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其中高级占21%,中级占46%,初级占22%,无技术资格占11%。企业技术工人持有五个级别的技术等级证书,不同等级对应的比例如下,初级以下占72%、中级占14%、高级占10%、技师占3%、高级技师占1%,从初级到高级技师的比例呈金字塔型分布。目前企业的技术工人中,技术等级比例不够合理,初级及以下比例过大。

3、企业所需的人才规格与专业工种分析。企业随着社会的发展,产品要不断更新、不断升级,需要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及先进的生产设备,这一切促使企业必须拥有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根本保证。但职业学校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与企业的实际需要有差距,毕业生的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与企业的要求差距较大。同时,职业学校在人才培养上,与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对接程度还远远不够,部分企业急需专业工种有机械加工、农药化工、仪器仪表、锅炉、铸造、焊接、食品加工、话务员和营业员等,无论在质量与数量上职业学校都难以满足企业的需要。

三、企业人才需求现状对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出的挑战

1、企业技术工人的知识结构不尽合理。调查显示我市企业技术工人的比例结构以初、中、高排列为74:16:10,按照国家要求的20:50:30的比例结构,企业技能型人才数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工人数量严重不足,无证人员占技术工人总数的52%。企业员工缺乏现代企业所必须的职业技能和基本知识,影响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职业学校在为企业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等方面有很大的办学空间,面临重大的发展机遇。

2、企业需求的专业工种和职业学校开设的专业错位。因为职业学校专业制约和市场用工需求有偏差,导致学生的就业率并不是很高。一部分中职学校并没有办出职业教育的特色,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等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不受企业的欢迎,造成招生与就业两大难。而企业却因缺少优秀的技术工人,制约着自身发展,也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3、职业学校的学生培养目标和企业的实际员工素质有差距。企业对员工的各种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及工作标准要求较高,但在部分就业的中职生的身上还存在着职业道德教育欠缺,敬业精神不强,责任心较差,不能胜任本职工作。这就需要职业学校在人才培养目标及教育教学改革上进一步深化。

4、校企合作关系尚未形成良性互动。在调研企业人才需求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受调查企业中管理岗位的领导往往说不出我市各职业学校的特色或品牌专业,对于曾合作过的学校也只能说出与之合作的几个专业。根据_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支持,提高产教结合、加强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根本之路。职业学校无论是教育教学还是招生就业,无论是教学科研还是生产实践,都需要与企业相互交流,相互补充。

四、对推动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健康发展的几点建议

1、规范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大力加强校企专业对接。学校要坚定不移的走校企合作之路。一方面学校要与企业建立紧密的联系,把企业的实际需求作为办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及时掌握企业当前的经济信息、技术信息和今后的发展趋势,主动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使学校的专业与当地产业结构相吻合。在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上,力求做到“设置一个专业,培养一类人才”。另一方面,学校要主动积极为企业员工开展培训,针对企业特点,制定培训方案,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为在职职工提供继续学习的机会,实现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相结合。按企业需求实现校企联合,松散型、紧密型、合一型均可。

2、塑造高素质、重技能的劳动者,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学校要将素质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要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充分认识职业和技术实践活动对经济发展和个人成长的意义和价值,使学生形成良好职业道德和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劳动态度。以就业为导向,以文明礼仪教育为塑造学生职业形象的基础,以公益劳动为塑造学生职业素养突破点,缩短毕业生适应企业工作的时间,使毕业生尽快地进入职业角色。

3、加强职业学校教师深入到企业进行自身培训,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学校组织教师到企业实践和锻炼,通过零距离接触企业,亲身参加生产劳动,使学校的教学、管理和服务工作更加贴近企业的需求,提高对教学的指导性。

同时,邀请企业专家深入地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探索和建立按企业用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在确定市场需求的人才规格、知识技能结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实训实习和学习成果评估等各方面听取企业专家的意见,通过多种渠道培养和引进“双师型”教师,适应新型职业学校课程的教学要求,为培养企业需求的优质人才。

县域中学现状概述范文 第八篇

摘 要:高中教师教学任务重,劳动强度大,学习缺乏主动性,长期疲惫、焦虑乃至抑郁,教师中普遍出现功利化、见异思迁、失落、厌倦、浮躁、怨尤等消极心态,课堂教学过程问题化、中心化、舞台化、蜻蜓点水化、学科化。因而培育教师的积极心态,重建课堂教学,让教学变成研究,加强学校“教研训一体化”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成为必要。

关键词:普通高中教师;教育教学现状;调查;研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_―20_ 年)》对高中教育非常重视,将高中教育定位为“基础+选择”。但是,目前的高中大多注重应试教育,成为输送大学生的“加工厂”。高中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劳动强度相当大。高中教师的工作大多程序化:教学―考试。高中教育条件下教师学习缺乏主动性;教师长期疲惫、焦虑乃至抑郁,有的甚至走向极端。在 20_ 年全国政协会议小组讨论会上,崔永元就以河北衡水中学为例,指出高中教育从某种程度上是摧残人的教育,是培养不出创新人才的。在当前的形势下,提升高中教师的幸福指数,发展教师的素养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中教师教育教学现状分析

1.高中教师教育心态现状分析

作为平凡人的教师抱有什么样的教育心态,对于能否实现人们的“教育梦”至关重要。当今时代,人们讲实惠、讲实际、讲实用。因而教师在

工作中容易产生一些消极的心态。

(1)功利化。教育功利化是教育最大的悲哀。有些学校、教师不是一切为孩子,而是一切为金钱。昔日最纯洁、最高尚、最无私的师生关系,如今也变得功利化,甚至商业化了。

(2)见异思迁。一些非“热点”学校的教师千方百计找门子、托路子,把精力放在“跳槽”、调动上。特别是农村学校,年轻教师教学常规、教学业务一旦“入门”,或者谈恋爱、结婚、生儿育女的历史使命完成,就设法调走,致使农村学校教师队伍老龄化,从而使老百姓对学校失去信任,加剧择校风的盛行。

(3)失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物质待遇渐渐成为衡量人的工作价值和社会贡献的重要尺度之一,高中教师物质生活水平不高,一些教师失落感、委屈感、自卑感油然而生,工作上渐渐失去主动性,从而影响工作业绩。

(4)厌倦。“以前做老师时有一种神圣的感觉,但今天走出校园看一看,别人都在社会里扑腾着,好像个个都神通广大。和他们相比,我真觉得自己这些年老师是白做了。”这位老师的话很有代表性。教师的职业倦怠、枯竭现象越来越严重,甚至越来越趋于年轻化,许多教师从教没几年就颇为厌倦了。

(5)浮躁。现代国民普遍浮躁。受此影响,不少教师“今朝有酒今朝醉,哪管他日喝凉水”,放松对业务的进修和素质的提高,对学校工作能推则推,好拖即拖,被动应付。有的老师职称一旦到手就“船到码头车到站”,失去上进动力和激情。

(6)怨尤。如今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管理有难度,家长期望高,教师职业压力加重,因而不少老师消极逆反,满腹牢骚,对学生缺乏足够的爱心和耐心,容易出现发怒、斥责学生等行为,不能以饱满的精神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学质量自然难以保证。这种心态的对外扩张,还影响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由于学校教育面临的种种压力,教师经济、社会地位等因素,教师队伍呈现出的一些不良心态对工作造成的影响不可小视。

2.高中教师教学现状分析

高中课程改革在风雨中走过了十几年,尽管我们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客观言之,课堂教学未发生根本改变,教师与学生的生存状态依然不容乐观,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学生的个性发展还有巨大提升空间。

目前,高中教育还是把学生当作整齐划一的产品来加工。这种教学把学生的身心加工成“标准件”,把学生当作存储知识、信息、技能、规范的容器来对待,把学生制造成待价而沽的商品;这种教学把学生当作带有“原罪”的人来提防、控制、管理,以奖励做诱因、以惩罚做威胁来训练,把学生变成“囚徒”式的奴性人格;这种教学泯灭人性,将学生日益“动物化”。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就成了“产品”“容器”“囚徒”甚至“动物”。统一而标准的教学考试模式,更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理解和操作上的偏差。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三维目标重心偏移,知识目标重视不够,造成教学质量的下降和学生发展的片面性。

(2)师生关系重心偏移,过分强调学生的地位,教师的作用重视不

够,造成教学中主体人群结构的单一性。

(3)课程文化关系重心偏移,传统的、本土的文化重视不够,过分强调外来文化,造成人的文化结构狭隘性。

(4)教学活动方式重心偏移,讲解、传授、示范等主导性教学方式受冷落,缺乏实质意义的对话活动,教学过程形式化。

多方面的因素综合,导致高中课堂教学问题化、中心化、舞台化、蜻蜓点水化、学科化。

二、新课改下的普通高中教师教育教学对策研究

1.培育教师的积极心态

十八大报告明确强调:“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教师心态作为社会心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应从这几方面进行强化培育。

(1)培育教师的自尊与自信。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这种积极的心理品质,是勇于开拓进取者不可缺少的心态。

(2)培育教师的理性与平和。只有理性平和,才不至徒添让自己不愉快的“羡慕嫉妒恨”,才不会“郁结于心”。

(3)培育教师的积极与阳光。这是一种乐观豁达的“阳光”态度,一份踏实肯干、拼搏进取、执着追求的“恒毅力量”。教育工作是复杂的,对于每一位教师来说,不可能一帆风顺,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失败,这就更需要具备成熟的理智感、正确的挫折观、积极的自我暗示、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常言道:改变不了环境就适应环境,改变不了别人就改变自己。事物是相对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面对生活,教师是要保持积极乐观

的心态。

(4)培育教师的开放与包容。开放包容是人性发展的高境界,也是教师职业精神的内涵所在。历史是发展的,教育是变化的,墨守成规、一成不变的教育是缺乏生命力的。我们要以开放的心态投身教育改革,主动适应、参与教育实践,确立前瞻的教学理念,掌握先进的教育技能。教师工作繁重琐碎,学生难教育,教学要求高,时常还要应付各种各样的检查,不但要付出体力和脑力,还要付出情感。付出很多,得到的却不相称。如果没有开放包容的心态,每天都可能会生活在痛苦与烦躁之中。只有拥有开放包容的心态,把压力转化成动力,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工作,每一天才能活得精精彩彩。

教师是特殊的职业群体,心态如何会对学生产生直接影响。心态良好,可以激发学生向上的勇气,形成积极的学习氛围;心态不良,则会导致学生情绪低迷,甚至伤害学生自尊,制造精神痛苦。

2.让教学变成研究

重建课堂教学的方向,加强学校“教研训一体化”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_―20_ 年)》 提出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作为 21 世纪我国第一个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的工作方针,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有力保障的措施之一,期望通过教师培训,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和教学能力。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全面深入推进的需求,高中学校应实行“教研训一体化”,从根本上转化教研职能与定位,下移教研重心,使教师成为教育科研的主体。让教学研究走入课堂,走近教师。

“教研训一体化”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行动研究为杠杆,以校本培训为教学和研究的策略和手段,通过自上而下的指导和自下而上的研究带动培训,实现教学、教研和培训三者的有机结合。落实教研训一体化,能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提高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和技能构建,使教师教学实践效果产生积极性变化。落实教研训一体化,还能通过提升学校校园文化,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改造课堂文化。课堂文化是指在长期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形成的,并为师生所自觉遵循和奉行的共同的课堂精神、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教研训一体化的实践,能促进课堂文化的改造,以科学教学观为前提,以课堂为主要空间,以行为实践为主要形式,促使学生逐步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形成以“对话”“质疑”“团队”为特征的新课堂文化。

(2)改造教师文化。教师文化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等各种活动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共同的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主要包括价值取向、思维方式、情感倾向以及行为方式等。通过教研训一体化的实践研究,能促进教师文化的改造,形成以“开放与合作”“激情与创造”“实践与反思”“个性与风格”为特征的教师文化。

(3)改造教研文化。教研文化是指学校教师在开展教育科研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研究氛围、风气和制度,其中教育科研的氛围和风气是教研文化的核心。我们期望通过教研训一体化的实践,营造浓厚的学校教研氛围,激发并强化教师的教研意识,优化教研工作机制,使教研意识和理念逐渐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真正成为教育科研的主体,主动积极地参与

教育科研实践,探索教育教学规律,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从而逐渐形成以“主动自觉”“基于问题”“精耕细作”为特征的教研文化。

当然,以上几个方面的改变均隶属于教育文化革新的一小部分,要改变普通高中教师教育教学现状,仅仅靠改变以上几个节点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深深知道:当代教育改革是一个系统而繁杂的工程,它涵盖了诸多超出教育本身的问题,存在许多博弈,任重而道远。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唯愿尽我们之所能,为落实与推进国家的教育改革方针与政策走出自己坚实的步伐;抛砖引玉,通过我们的呐喊让更多有识之士抑或全社会直面当今教育现实,共同思考,献计献策,借此推动当今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叶 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_.

[2]周冬祥.校本研修:理论与实务[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_.

[3]周小峰.教师的消极心态及对策[J].湖南教育(上),20_,(1).

县域中学现状概述范文 第九篇

砂专 题 报告,的速 度递增,至“十 一 五”末,将 达到3 万 人。依 照对 2 0 05 年高中 段毛人学 率 达 到 4 0% 左 右的 要 求,届 时 高中阶 段 在校 生 将 至少 达到 1 3 万 人。而 目前,全 市 普 通 高 中在 校 生 仅 为 万人,加 上 高 中阶 段 的 职业 高中 和 中 专学 校,在校 人 数 也 仅 为 . 5 3 万 人。也 就是 说,未 来 5 年内,高中在 校 生 将 比目前 总 数 翻一 番 多。由 于 初中毕 业 生基数很大,高中 阶 段 教育 需 求与 可 容纳能 力之 间 的 矛 盾将 变得 非常 严峻,校舍、场 地、辅 学设施 等 办学 条件 严 重不足,教 育资 源短 缺 现 象 与 日 俱 增。. 2 教师 严重缺 编统计 资 料 显示,目 前普 通 高中 学校总 数 几 乎 没 有 增 加,2 X ( ) 5 年 普 通 高中 为 3 3 所,仅 比 2 ( 以 】

学年度 增 加 3 所,而 在 校生人 数 已 比 2 《 X 从) 学 年 度增加1 2 个 百 分 点,普 通 高 中 生 师 比 已达 到 2 0:l ( 按 生 师 1 3 : . 51 的 比 例,昭 通市 目 前缺 高 中教师 1 0 11 人 ),二 者 都超 过 了 极限,很 难再进 一 步挖掘内涵。而 且 许 多 学 科 教 师奇缺,在 职 高中教师 达 标 率 偏低,仅 为6 93 2 %,远远 低 于云 南 省 平 均水 平,教 师素质有待提高。职业 高 中、中 专 教 师 短 缺 现象 更为突出,不 仅 数 量 不足,而 且学历 偏低,双 师 型 教 师 更 为 短 缺。. 3 高中 阶 段 教 育 发 展 失 衡一是 高 中阶 段 教育结构 形 态 不完善。从 全 市 总 体 情 况 来看,没 有 一所 上 规模、合 规范 的 综 合高 中,理 想的 高 中 阶 段 教 育 结 构 形 态 应由 普 通高 中教 育、综 合高 中 教 育 和 中 等 职业教 育 三 个板 块 构成。二是 结 构 比 例 不合 理。尽 管 昭 通 市 高 中阶段教 育 已 连续 5 年实现 了 快速增长,但高中阶 段毛 人学 率仍 只 能 达到 2 %,而 且 1 3所职 业高 中 和 5 所职 业 中专 在 校 生与普 通 高 中在 校 生 比 例仅为 . 0 5 1:l ( 国家 要 求 川 )。三 是 高 中教 育 与 义 务教育 发 展不 相 适 应。高 中 阶 段 的 毛 人 学率 不 仅与小学 人 学 率 ( 9 8. 4 3 % )、初翻云 礴 匆乒砂 渺·n中 毛 人 学率 ( 7 4. 2 9 %) 相 差甚 远,而且也不 能 适 应 高等 教 育持 续扩招的现 实 要 求。在 此 情 况下,高 中阶 段 教育 如 不 调 整、扩 大规 模,不 仅 会 越 来越 成为 教 育 协调发 展 的瓶颈,而且 与昭 通经 济 和 社 会 发展不相适 应。. 4 优质教育资 源少昭 通 市 不 仅高中 学校的绝对 数量严 重 不足,而 且 教 育质 量相 对 较高的学校更 是 不 足,只 有 昭 通 市 一 中 和水富 云 天 化中 学 两 所 一 级 完中,仅占;职业 中专 学校由 于 投 人 不足,实 训 条件 差,没 有 一 所国 家 级重 点 职校。这种 状 况所导 致的 高 中择 校 现象,一 是 给教 育 公平 原 则 带 来 了 挑战,引 发 高中教育的“马 太 效 应”;二是 会造成 攀 比、走后门 等 不 良风 气 ;三 是 受高 校 扩 招和 大 中专 生 就 业 的影 响,近 年来高中 阶 段的职业 教 育 学校 总数 萎 缩,生 源 大大减 少;四 是 各地 普 通 高 中 教 育 质 量 参 差不 齐 问 题,办 学 条 件 还 需进 一 步完 善.师 资 队 伍建 设 仍 需 进 一 步 加 强。所 有 这 些,都会对 高 中 阶段教 育 的 健 康 发 展 造成影 响。由 此 可见,“十 一 五”期 间,昭 通市 高 中 阶段 教育 不 仅 要 扩 充 普 通 高 中的 数 量,而 且 要 提 高 普 通 高中 的 质 量;不 仅 要 新 建 和 培植 高 中阶 段 教 育 新 的增 长 点,而且要 兼 顾 其 内 部 结构,使 普通 高 中、职 业 高 中 和职业 中 专 健 康 发展,才 能 实 现 更 高 速 度 的发 展。二、对 昭 通 市 高 中 教育发 展 的 思 考昭 通 市 是 一 个 5 3 0 万 的人 口 大市,人 口 的 波 动对教 育 发 展、经 济 建设 和 社会稳定 都 会 带 来 极 大 的影 响。昭 通 市“十 一 五”国 民 经 济 和 社会发展 纲 要 指出, “十 一五”期 间,全 市普通 高 中在 校 生 . 8 2 万 人,使高 中阶 段毛 人学 率 达 到 4 0%,在 校生 总规 模 达1 3 万 人 ( 含职业 高 中 和 中专 ),新建普 通 高 中或 改 扩建初级 中 学提升 为完全 中 学 1 9 所,普 通 高 中 和 完 全 中 学学 校 数 邮 l 所 增加到 5 0 所,新建 和 改建普 通 高中 校 舍建筑 面 积 4 0 万 平 方米。并 逐 步 提升办学 等 级。要 切 实 达到 市 委、市政府 提出 的 要 求,使高 中教 育 能有 健 康、快 速的发 展,除 深 刻认识到 发 展 高 中教育的 重要 性、紧 迫性外,还 应 采 取 以 下 措 施和对 策。1.改 革管 理 体制,明 确管 理 责 权过去,昭通 市高中 阶 段 教 育 呈现出 教 育部 门办学、部 门办学、企业办学 和 个人 办 学 等 多种形式,管 理存 在 条 块 分 割、过 于 分 散、责 权 不 明的现 象,各类 教 育 各自为政,缺 乏 相互 沟 通。因 此,要 在中 专 学校 划 归教育部门管 理的基础 上,进 一 步 明 确职 责,强 化政府统筹,将高 中 阶 段 教育 发 展 纳 人 社 会 经 济发 展 规划,纳人 城 市 设施 建 设 规划,充分 发 挥宏观 调 控 的 作 用,加快管 理 体 制的改革,整 体 推进 高 中阶 段教 育 的发 展。普 通 高中 是 高 层 次 的 基 础 教 育,应坚 持 属地 管理的原则,实行“地方 政府分 级 管 理,以 县 为 主”的 管 理 体制,县级 政 府 应承 担办学 和 管 理的主要 责任,市 级 政 府 应 加大 对 本行政 区 域内 各 类 高中 阶 段 教 育 的 管 理和 统 筹 力 度,加 强 指导,进 行质 量监控,对 一些 办学有特色 的学校 跨 县区 招 生 给 予 协 调。中 等 职业 教 育 可实行“三 级 办学,两 级 统 筹,以 市为主 管 理” ,办学 经 费 保持 原 有 的 渠道不 变,管 理 方 面 在 继 续 加强 县 市 统筹 的 同 时,逐 步实 行“以 市为 主” ,加 大市 级的 统 筹责任 和 力度,包 括调 整学 校 布 局、专 业设 置、招 生、教师流动、毕 业 生 就 业 服 务指 导 等,由市 级统 筹管理,各 县 区 支持,打 破 县区 之间、学校之间的界限,促 进职 业教 育资 源 的 合 理 配 置,做大做 强 职业教 育,增 强 职 业 教 育 的 整 体 实 力。. 2 改 革 办学 模式,发 展 高 中 教 育多年来,昭通 市高 中阶 段 教 育 办学 模 式 单 一,校 际 间 互相 封闭,各筑

.专 题 报告 娜壁垒,制约 了 高中阶 段 教育 的发 展。在 社 会 主义 市场 经 济 条 件 下,普 通 高中 生 存 的 外部 环 境 已 经 发 生了 巨 大变 化,政 府 不 再 是提 供 教 育资 源 的唯一 渠 道,社会中 蕴 藏 着丰 富 的有 待 开发的教 育资 源。高中 阶段教 育 是义 务教 育 后进一 步提 高 国 民 素质、面 向大众 的教 育,是 培养学 生 终 身 学 习 和 从业 能力、为学 生 终 身 发 展 奠定 基 础的重要 阶 段,其 培 养 目 标 的 确定 必 须 以人的 发 展和现 实 的需 要 为 目 的, 把 提高 学 生 的 综合素 质放在 首 要 的 位 置,突出 创 新 精神、实 践 能力 和 创 业 素养。高 中阶 段 教 育 的办学模式应该具有多 样 性 和开 放 性,让 受 教 育 者能 够根 据社会发 展和 自 身 需 要,在平 等 的竞争 中获 得 充 分 选择 受 教 育 的 自 主权力,给学 生 提供 更 多 选择的机会,建“立 交 娇” ,以 适 应裴翼篡 需 求。因此,在 办好普 通 高中 和 职 业 高中 的 基 础 上,发 展综 合高中,推行高中 后 分 流,建 立 和完善 弹性学 制,为普 通 高中与 职 业 教育 的 合作 提 供 空 间, 使普 通 教 育与 职业 教 育 相互 关 联,相 互 依存,相互 渗透,相 互贯通,推动 整 个 高 中阶 段 教育共同 发 展。. 3 改 革 办 学 体制,增加 办学 容 量一是 鼓励 全 市优质高中 进 一 步 挖掘内部 潜 力,科 学安 排班 额 设 置,最 大限度地 吸 收 生源,扩大教 育 规 模。二是优质 高 中 在 自 身 消化 不 了生源 的 情 况下,依 托 品 牌效 应 和 强 大实 力,在 其 他高 中尤其 是 薄 弱 高中 通过 设 立 分 校,实 现 优质资 源 共享,以 促 成教 育 规 模的 扩张。三 是 鼓励优...

县域中学现状概述范文 第十篇

一、学校概况

学校于xxxx年7月由原干巷中心小学(19xx年建校)、干巷中学(19xx年建校)合并建立的一所九年一贯制乡镇学校,现一校两址,分为小学部、中学部。

学校现总用地面积是36810平方米,其中校舍建筑面积共13196平方米,体育用地面积总数7655平方米,绿地面积是13250平方米。

学校目前有教学班36个,学生1257人。其中,小学部21个班级,学生781人;初中部15个班级,学生476人。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99名,其中小学教师53人,本科学历达到以上;初中教师46人,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达到。现有行政班子15人,校长为上海市特级校长。

二、主要工作经验与亮点

(一)办学经验

近几年,学校确立了以发展内涵为路径,以追求优质为目标的办学策略,积极创新改革,努力探索实践,较快地改变了干巷学校的薄弱面貌。学校主要经验是:

1、借助托管促提高。从20xx学年开始,学校初中部分别接受了徐汇中学和华理大附中的委托管理,小学部与金山区第一实验小学实施“城乡小学组团发展”项目。这几年中,四校共谋发展,精诚合作。学校借力而行,主动作为,通过“学校文化建设”等项目的实施,促进了广大师生的发展。

2、创建管理新模式。针对学校管理松懈粗放的现状,确立了“统一管理,分条负责,条块结合”的管理模式。学校实施精细化管理,改革岗位聘任制度,加大岗位流动力度,提高了管理效益。

3、提炼文化聚人心。针对九年一贯貌合神离的现状,挖掘并把银杏精神与学校精神结合起来,制定办学目标和培养目标,修订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提炼学校精神,强大了教师的队伍。

4、培训教师促成长。一是积极借用区内外的优质教育资源,以项目推进的方式开展校本培训。二是推进信息化应用工作,建立了“教育博客”平台,实施“磨课”工程。三是每学期组织“教学月”活动,深入推进教学改革。四是优化教师教学行为,认真举行中青年教师教学评优活动。

5、改革课堂出效益。以绿色指标校本化实施为抓手,开展课堂教学改革。一是从问题入手,以专题研究的形式,开展了“有效教学”研究。二是开展了中小教学衔接研究,以五、六年级教育教学衔接工作为突破口,以“课例”为载体,开展同课异构式等课堂教学专题研究活动。三是围绕“培养好习惯,收获好人生”这个主题,开展学生基础素养培育。

6、开发课程创特色。结合干巷地区的人文环境,启动了“干巷学校校本特色教材建设工程”,编写了《银杏》、《蟠桃》、《干巷“小白龙”》校本教材,这些课程代表金山区参加上海市中学校本课程展览,受到了高度评价。

(二)办学亮点

1、创建银杏文化特色学校

学校为落实“文化立校、特色兴校”的办学思想,开展以“传承银杏文化,弘扬银杏精神”为目标的银杏文化特色学校创建工作。

制定实施方案。学校制定了《干巷学校银杏文化特色建设实施方案》,并开展《银杏文化特色学校创建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

创设“银杏文化”教育氛围。将“银杏文化”融汇于学校物质文明建设之中,学校大楼命名、走廊楼梯布置、教室美化等,都将体现银杏元素。

开展银杏主题活动。积极开展“弘扬银杏精神,争做阳光少年”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学校制定了各年级每月银杏精神教育内容。

县域中学现状概述范文 第十一篇

缩短差距,让每位学生都享有相对均衡的教育资源是学校的责任。为此,学校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开足开齐课程;深化教育改革,加速学校发展,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每位教师的教学水平等各方面做出了种种努力,根据随县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和随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细则相关要求,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自查情况

近几年来,我校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形势喜人,办学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加之“两免一补”政策的落实,使九年义务教育普及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显著成绩。特别是20xx年以来,我们加大了工作力度,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学校”的创建工作确定为全校的大事之一。依据随县教育局相关的会议及文件精神,我校制定了《三里岗中心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并进行了合理的分工,定期召开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迎检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各项工作任务,稳步推进了学校创建工作的开展。

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达标情况

(一)教育经费

上级财政部门对我校的教育投入能按有关政策拨付,并逐年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及时到位,“两免”和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费全部落实到位,并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无挤占、平调、截留问题,无乱收费现象。此外,近几年来,我校共争取资金100多万余元用于新建女生公寓、维修校舍,平整硬化运动场地,校园文化建设,添置内部设施,使我校的硬件设施,校容校貌得到极大的改善。

(二)办学条件

1、教学设施:学校校舍建筑面积共计24870平方米,生均24平方米,寄宿制学生后勤设施达到标准,住宿生住房面积共计3220平方米,生均平方米,住校生全部在校用餐并享受生活费补助;学校布局合理规范,“净化、绿化、美化”到位,文化氛围浓郁。

2、学校建有理、化、生实验室和仪器室,设备达到二类标准。

3、学校设有图书室和阅览室,藏书量未达到规定标准。全校共有学生图书20_0册,生均19册。

4、学校有计算机教室、多功能教室,远程教育设施,管理和使用情况良好。

5、学校投入2万余元安装了校园电子监控设施,配备了学生宿舍管理员、门卫,成立了校园巡逻队,为保障校园安全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三)教师队伍

1、全校现有专任教师69人,专任教师专科以上学历69人,占100%,本科学历45人,占72%,校长参加了岗位培训,取得了岗位证书,岗位培训合格率100%。

2、教师积极参加各类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继续教育合格率100%。

3、我校十分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制定了师德师风建设制度和实施方案,完善了师德师风评价体系,教师都能遵纪守法,爱岗敬业,每年师德考核合格率100%,几年来无体罚学生和违法犯罪问题。

(四)普及程度

近三年来,全镇初中阶段适龄少年全部入学,入学率100%,辍学率在2%以下。15周岁人口初等义务教育完成率100%,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义务教育完成率100%。

(五)教育教学管理

近几年来,我校坚持一手抓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一手抓教学质量,既注重硬件设施建设,又不忘抓教学常规管理和教学改革,使我校的教育质量不断地提高。

1、毕业率:进三年来初中毕业生成绩全部合格,毕业率达到100%。

2、犯罪率:近年来,学校无一人犯罪,犯罪率为0。

3、课程开设:我校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严格执行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认真落实新课程计

推荐阅读:

加盟麦当劳计划书范文推荐21篇

辞去正科职务的报告范文精选55篇

妇联舆情报告范文大全推荐18篇

体验办事服务情况报告范文推荐28篇

体育新闻主题简介范文精选17篇

优秀教学设计范文体育精选88篇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