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教案怎么写范文 第一篇
核心素养:美术教育高峰值(艺坛走笔)
基础教育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其任何变动,哪怕微小的变动,都会牵动社会的神经。近期,基础教育在发生什么改变?最新的改变非“核心素养”莫属。“核心素养”即“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九大素养: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和实践创新。它们成了基础教育的“头”,“头摇”则“尾摆”,一切将随之改变,谓之基础美术教育进入了“核心素养”时代。
“核心素养”如何落实到不同学科?各个学科需要在分析自身学科特征和独特育人功能的基础上加以提炼。美术学科方面,综合考察美术特征、社会特征和教育之关系,专家们提炼出了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五个核心素养。它们将成为少儿美术的核心概念,引领其发展和变革。
如果说,“图像识读”以内在的建构为主,“美术表现”则以外向的表达为主。除了语言、文字、表情、动作,视觉形象也是人类通用的表达方式。美术表现指运用传统与现代媒材、技术和美术语言创造视觉形象,进行直观的表达。比如用照相机或手机拍摄照片或视频,用电脑软件改变和创造图像,用剪刀剪出一个形象,用笔在纸上描绘一幅示意图和关系图表达和呈现自己的想法,都属于美术表现。如此说来,美术表现并不复杂,也不足畏,只要少儿通过美术学习,形成了一定的空间意识和造型意识,了解并能运用各类媒材,表达自己的意图、思想和情感,就能做到。
核心素养教案怎么写范文 第二篇
核心素养
原标题:今天,为何要提“核心素养”(深聚焦)
近日,“核心素养”成为教育领域探讨的“热词”。
在教育部20_年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首次提出“核心素养体系”概念。同时,正在进行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也将核心素养作为重要的育人目标。
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在京发布。该成果是教育部委托北京师范大学,联合国内高校近百位专家成立课题组,历时3年完成,将事关今后的课标修订、课程建设、学生评价等诸多方面。
9月26日,由中国教育学会主办,以“评价与学生核心素养”为主题的专题研讨会召开,几百位教育领域专家重点围绕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及评价改革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展开深入研讨。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今天,究竟为何要提“核心素养”,它又将如何深刻地影响未来中国教育的改革实践,将如何影响一代青少年的素质培养和人格塑造? 核心素养的提出,让教育改革进入“时代”
专家指出,所谓“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其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
“近十几年来,核心素养的教育与测评日益引起全球的关注,甚至成为许多国家或地区制定教育政策、开展教育改革的基础。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与经济变革,全球许多国际组织国家和地区都在思考如何培养未来的公民,以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与生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院长刘坚如此阐释当下世界各国对于核心素养关注的内在动因。
刘坚介绍:对于“核心素养”一词,尽管不同国家的表述不同,如美国21世纪技能合作组织将其称之为“21世纪技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将其称为“关键素养”,澳大利亚称其为“综合能力”,但都表达了不同组织、国家和地区对于未来的公民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应该具备怎样素质的追问。
那么,对于我们国家来说,在当下提及核心素养的意义是什么?核心素养与以往我们提出的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又有着怎样的逻辑关系?
在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崔允漷教授看来,我们的传统是重视“双基”,即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后来又提出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是从教书走向育人这一过程的不同阶段。打个比方,落实“双基”是课程目标版,三维目标是版,核心素养就是版。
值得关注的是,核心素养的提出,将会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改变教育领域内依然大量存在的“唯分数论”的现象。“近年来,素质教育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仍存在课程教材的系统性、适应性不强,课程体系评价标准不明确,高校、中小学课程目标有机衔接不够,部分学科内容交叉重复等问题。”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副司长申继亮介绍,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以核心素养为纲,通过各部门协同配合,从整体上推动各教育环节深层次的改革。明确核心素养,一方面可通过引领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改变当前存在的“知识本位”现象,一方面可帮助学生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激励学生朝这一目标不断努力。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
既然核心素养的提出至关重要,那么,核心素养的内涵又该如何科学界定?
根据日前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理性思维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其中,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
十八个基本要点则从更细微的角度对核心素养予以阐释,其中不少要点直指当前教育改革过程中的难点与痛点,让人眼前一亮。如提出“批判质疑”,要求学生具有问题意识;能独立思考、独立判断;思维缜密,能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做出选择和决定。提出“审美情趣”,要求学生具有艺术知识、技能与方法的积累;能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
再如,提出“珍爱生命”和“健全人格”,要求学生理解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具有积极的心理品质,自信自爱,坚韧乐观;有自制力,能调节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具有抗挫折能力等。针对当前遭诟病较多的,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不足的问题,本次核心素养的框架也正式提出了“问题解决”的关键词,要求学生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具有在复杂环境中行动的能力。
对此,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林崇德介绍:“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主要遵循三个原则,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
“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教育规律;充分反映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全面体现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着重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把核心素养研究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土壤,系统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确保立足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林崇德介绍。以评价做抓手,推动核心素养在实践中的落实
核心素养如何落实,记者发现,这是专家学者以及广大教育实践者思考最多、挑战最大的方面。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国家督学张绪培的一段话耐人寻味:“有人说,什么是素质?当你把在学校学的知识都忘掉的时候,剩下的就是素质。今天孩子在课堂里学化学,不是让他成为化学家,我们关注的是,毕业以后,作为一个公民,学过化学和没学过化学有什么差异?化学能留给他终身受用的东西是什么?这就是核心素养。”
正因素养教育反映在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之中,反映在课程中、教学中、课堂中、活动中,反映在学校的显性和隐性的文化中,其落实也就变得格外不易。课程改革、教师培训、科学评价,缺一不可。
为此,张卓玉督学建议:“基层学校需要通过研制体现核心素养的教师培训手册,对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授课老师进行教学结构、能力结构的培训,利用好测试的指挥棒,引导一线教学。”
“最难的地方是评价。如果评价体系不优化,还是以分数和升学率作为考核的主要指标,那么,核心素养在实践中的落实还将步履维艰。”专家们一致认为。
核心素养教案怎么写范文 第三篇
通过本次专题学习,我对核心素养的内涵和标准、与素质教育、综合素质教育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特别关注了核心素养课程与教学改革,内容实在,可读性强,在推动教学改革、传递教学信息方面都有独到之处。我们要学习他们教育思想的先进性,教育理论的严密性,教育措施的细致性,教育成果的全面性,真正做到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创建真正的高效课堂。我谈三点学习体会:
一、转变教学理念想要真正使核心素养落地,教师必须转变并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教师的“教”要切实为学生能“学”服务,正确对待教师的“少教”,给学生以更多的“多学”主动权。在教师的组织和引领下,变学生“听懂了”为“学懂了”“学会了”。我也结合了自己英语课堂的实际,在以学生“自学”为主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都得到全面改观,学生由过去的被动“接受式”或“被填灌式”的学习状态,转变成为现在的自主式与开放式的主动学习状态,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在课堂上变得活跃、自信了,也更乐于用英语大胆的进行交流和表演。
二、领悟有效教学学习的过程是一次知识积累与运用、创造的过程,因此要会学、善用。核心素养的主体是学生,提倡“以学为主”的课堂教学,教师需有精湛的教学艺术,学会阅读课堂,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思想,学会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会帮助引导学生更深入的进行思考。我认真学习并思考着每一个观点,同时也思考着如何将这些优秀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带进自己的课堂,有针对性的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也深刻地领悟到:在教学中应不断探索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处理好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之间的关系,处理好课堂预设与生成等等之间的关系的重要性。通过实践对理论、经验的检验,寻找这些方式方法上的不同点、相同点与衔接点,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方法,提升自身的课堂教学艺术。
三、学会终身学习提高教育素养首先要立足学科素养的提升,同时突破学科教学的界限,树立教师终身学习的目标,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把不断学习作为自身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教学实践中,将学习与实际教学结合起来,努力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懂的教育规律,做反思型教师,养成反思习惯,反思自己的活动过程,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通过总结经验,向更完善的目标努力。
核心素养教案怎么写范文 第四篇
如何在教学设计中呈现高中数学核心素养
安徽省宿州学院附属实验中学 马杰
【摘要】数学核心素养反映了数学的本质与数学思想,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综合性、整体性和持久性,教师要具有引领性.数学核心素养与数学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直接相关,对于理解数学学科本质,设计数学教学,以及开展数学评价等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本文着重探讨什么是高中数学的核心素养以及它的历史演变;什么是教学设计,如何利用教学设计来呈现高中数学核心素养以此达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目的.关键词
教学设计 数学 能力 核心素养
1.问题提出
近几年,“数学核心素养”的提法在数学杂志、报告上出现的频度较高,那么到底什么是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怎样理解它?作为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呢?本文从教学设计这一维度谈一点感受,以期抛砖引玉.2.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历史演变
现代汉语词典对“素养”一词释义为平日的修养.数学核心素养则是指把所学的数学知识都排除或忘掉后剩下的东西,即能从数学的角度看问题,有条理地进行理性思维、严密求证、逻辑推理和清晰准确地表达的意识与能力.在教学中对学生不断深化的一个过程,也是一个逐步培养的一个过程.在上世纪,我们国家的数学大纲提出了运算、空间想象、逻辑推理三大能力;本世纪初的高中数学的课改大纲发展为抽象概括、逻辑推理、空间想象、运算求解、数据处理五大能力.随着课改的深入,现在对知识的要求,除了规定的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中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以及由其内容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还包括按
照一定程序与步骤进行运算、处理数据、绘制图表等基本技能;对能力的要求包括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个性品质则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来考察,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形成审慎的思维习惯,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显然对核心素养的提法在改变,但本质没变,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张奠宙教授对数学核心素养的解读
他指出:数学核心素养包括“真、善、美”三个维度.一是理解理性数学文明的文化价值,体会数学真理的严谨性、精确性;二是具备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三是能够欣赏数学智慧之美,喜欢数学,热爱数学.王尚志教授对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解读
20_年11月6日下午,在浙江省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基地校数学学科课程纲要建设推进研讨会上,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博士生导师王尚志教授作了“关于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的专题报告,在报告中,他提出中国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应培养好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六大核心素养.2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概念
数学教学设计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课程培养目标,来制订具体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过程. 教学设计的理念
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涉及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这四个要素的一个动态系统.而教学设计要遵循这四个要素,新课程提出: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在培养目标上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皮亚杰和维果茨基曾强调: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外部知识,而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心理 意义; 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之中发生的.学生有意义的建构依赖于一定的情境.这种情境包括实际情境、知识生成系统情境、学生经验系统情境.创设问题情境.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3.教学设计要呈现出高中数学的核心要素
教学设计要呈现出高中数学核心要素——数学抽象
数学抽象是指舍去事物的一切物理属性,得到数学研究对象的思维过程.从事物的具体背景中抽象出一般规律和结构,并且用数学符号或者数学术语予以表征.在《集合》一章的教学设计要对集合语言重点呈现;在《立体几何初步》一章的教学设计要突出几何语言、图形语言等内容,并能让
学生正确表述.在数学抽象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积累从具体到抽象的活动经验.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命题、方法和体系,能通过抽象、概括去认识、理解、把握事物的数学本质,能逐渐养成一般性思考问题的习惯,能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主动运用数学抽象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教学设计要呈现出高中数学核心要素——逻辑推理
逻辑推理是指从一些事实和命题出发,依据逻辑规则推出一个命题的思维过程.在选修1-1和2-1教材《类比与推理》一章中都有所体现,重点是思维的严密性如演绎推理,而类比推理是思维的发散性的体现,它们要在教学设计中区别对待,更要特别呈现演绎推理的逻辑性、有序性.在逻辑推理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和提出命题;能掌握推理的基本形式,表述论证的过程;能理解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建构知识框架;形成有论据、有条理、合乎逻辑的思维品质,增强数学交流能力.教学设计要呈现出高中数学核心要素——数学建模
数学建模是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抽象,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用数学知识与方法构建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现行的教材不论是必修内容还是选修内容,都非常重视数学建模,这对教师的教学设计也是一个挑战.如必修4中的探究问题是:升旗中的数学问题.这是一个典型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教学设计要体现通过对升旗中数学问题的求解和讨论,进一步了解相关数学知识的实际意义和作用,体会数学建模的基本过程,增强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理解用函数拟合数据的方法,提高对数据的观察、分析、处理及从中获取有益的信息能力.再如探究摩天轮中数学问题,就可以建模出以下问题: 从最低点登上摩天轮,那么你的高度将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到达最高点你花费了多少时间?
你能求出你与地面的距离y时间t的函数解析式吗? 求出你和你的同学与地面的距离差h关于时间t的解析式。你和你的同学与地面的距离差何时最大?最大距离差是多少? 你的同学登上摩天轮多少时间后,你们俩与地面的距离相等? 在数学建模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积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够针对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能够运用数学知识求解模型,并尝试基于现实背景验证模型和完善模型;能够提升应用能力,增强创新意识.教学设计要呈现出高中数学核心要素——直观想象
直观想象是指借助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感知事物的形态与变化,利用图形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数形结合是数学解题中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方法.《函数》、《直线和圆》、《线性规划》、《导数》、《椭圆》、《抛物线》、《双曲线》等章节中的教学设计都可以体现出来,要注重利用图形分析、描述事物运动的规律,从而让学生打开解题思路.在直观想象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学生能够进一步发展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能力,增强运用图形和空间 5
想象思考问题的意识,提升数形结合的能力,感悟事物的本质,培养创新思维.教学设计要呈现出高中数学核心要素——数学运算
数学运算是指在明晰运算对象的基础上,依据运算法则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主要包括:理解运算对象,掌握运算法则,探究运算方向,选择运算方法,设计运算程序,求得运算结果等.每一次作业、考试,都会学生出现“算错”这种事情,实际上这不是意外,识运算能力较弱的体现.像幂、指数、对数运算易错;数列中的错位相减法易错;导数运算易错等.这就要求教师的在备课、设计教案时要指出学生的错误原因.通常说的运算是狭义的,如数的运算、代数式的运算等,广义的应该还包含运算方法的探究、程序框图等内容.在数学运算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学生能够进一步发展数学运算能力;能有效借助运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够通过运算促进数学思维发展,养成程序化思考问题的习惯;形成一丝不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教学设计要呈现出高中数学核心要素——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是指针对研究对象获得相关数据,运用统计方法对数据中的有用信息进行分析和推断,形成知识的过程。
数据分析教材是单独成册如必修3,选修1-2等,高考试题每年必考与之相关的一道解答题,这也再一次显示统计这一内容的重要性.教师在设计教学设计时可以放开手,尝试粗略性讲解,锻炼学生的收集、归纳能力.在数据分析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学生能够提升数
据处理的能力,增强基于数据表达现实问题的意识,养成通过数据思考问题的习惯,积累依托数据探索事物本质、关联和规律的活动经验.总之, 数学核心素养反映了数学的本质与数学思想,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综合性、整体性和持久性,教师要具有引领性.教学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可动摇,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无人可替,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培养学生的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希望教师的教学就像《复变函数论》ie中的欧拉公式10一样永远透露着自然美、和谐美!
参考文献:陈敏.吴宝莹 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从教学过程的维度,教育研究与评论[J].20_,04 2 xxx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_ 3 李广,杨宏丽.上好课应知应会[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_ 4 孔凡哲等.上好课有效技能[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_ 5 教育部考试中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_
核心素养教案怎么写范文 第五篇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探究
摘 要:本文首先阐述分层教学的大致内容、概念界定,以及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的意义,最后详细说明分层教学的步骤。阶段总结笔者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关键词: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探究
一、引言
在高中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每个学科教学方式的改变是发展的必然趋势,高中的数学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对于教学效果有一定的制约效果,影响教学质量,分层教学法则可以很大程度地避免这些问题,它能够保证教育和资源分配的公平性,也一定程度地表现出教育的民主性,所以要重视起高中数学教育的分层教学法。
二、分层教育的内容
分层教育是具有充分及深刻科学理论依据的课堂授课方法。分层教育,是基于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是一种科学性很强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的层次进行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模式,它是在尊重学生个体差距的客观前提下,对学生进行不同程度的教育,最大程度弥补个体之间的不足,被许多知名教育家以及教授所推崇、借鉴。
三、分层教学模式的概念界定
分层教学基于学生的生活学习经验,牵连着学生的日常生活,在充分尊重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个性差别的基础上,制订合理的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按部就班地引导学生有方向、有动力、有规划地去学习,满足了每个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它强调着个体差异,与此同时以学生为中心,要求老师不能单纯地去给学生灌输呆板生硬的知识,而是为学生构建不同的学习模式。
四、分层教学的意义
分层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中应用,完全顺应了新课标所倡导的要求,促进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与主动探究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此教学模式符合高中生成长的规律,调动学生各个方位的感官,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对于教育者而言,在高中数学中利用分层教学模式,还能够提升教学质量。
五、分层教学实践的具体步骤
(一)分?有问揭匝?生为主体
把学生当作主体进行分层教学是高中数学最常见的方式,因为高中生的数学课程内容比较复杂,与初中阶段的内容有很大的差异性,有些许内容与初中时有着颠覆性的理解,例如初中小学曾接触过关于偶数、分数以及奇数等概念都有着唯一的计算结论,但是高中的基本计算中,包括了象限、排列组合、复数等内容。所以说,高中数学的复杂性加重了学生群体的两极分化。以学生为主要对象进行分层教学,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天赋、对课程的掌握程度等进行各个层次的划分,划分的形式有很多种,例如1:6:3三层形式,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群体的数学成绩。除此之外,学校要注意,不应该以学生的优质程度进行三六九等的划分,组成所谓的“好班”“差班”,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二)分层形式以教学目标为主体
所谓的教学目标,其实就是通过老师对学生评判而制定的一种结果,把素质教育的所有要求指标作为评判的标准,比如学生能够从“知其然”与“知其所以然”两个方面皆可以理解的是优等生,理解其中之一的是中等生,而都没有理解的便是差等生,还能够把教学目标细节化来提升这种分层教育的科学性,依据学生不同的等级设计不同的教学方式。如对于数列的内容,有一个求解方法叫错位相减法,对优等生而言,要求他们不单单能够理解,运用计算,还需要求他们总结归纳以及举一反三;而对中等生,则要求他们能够理解,解决一般习题;对于差等生,仅仅需要他们了解知识点,或者进一步理解内容就够了。
(三)分层形式以课堂教学为主体
高中数学的教学,课堂教学是最传统也是最普遍的教学方式,把课堂当作分层教学的主体,其实就是应用不同的教学任务,以此来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和学习成绩,提高教学质量。对于教材上的新内容,老师最好先让学生自己去预习,针对优等生,要求他们对新知识主动积极思考,遇到问题自己寻求思路去尝试着解决;对于中等生,需要引导他们把之前学习的课程与新知识点进行归纳对比,提出自己的见解和问题;对于差等生,只需要他们稍稍了解一下新知识点,总结出不理解的部分,在课堂中积极提问。因为高中数学的教学任务比较繁重一些,所以应该进行定期的培训,只有这样,才能落实更优质的分层教学法。
(四)分层形式以课后作业为主体
把课后的作业当作分层教学的主体,是分层教学的实践中应用最普遍的方式。老师首先要筛选课后作业的内容,要求课后作业涉及各种题型,比如数值运算、应用题、提高能力题,难度上应该适中。优等生对计算题应该能轻松完成,主要解决应用题,如果心有余力,可以尝试接触提高能力题;中等生应该做到熟悉解决计算题,努力去克服各种应用题;差等生主要解决计算题。
(五)分层形式以学生学习态度作为主体
学生学习的态度是影响学习成绩的主要根源,因为这是学生学习的动机,影响着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通过高中教学的模式以及特点可以看出,老师们在学生群体中属于领导者,为了更顺利的应用分层教学法,老师们应该给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观念,不能对别的学生产生歧视与偏见。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在我国目前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在教学的应用过程中坚定因材施教的理念,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满意的成长。而分层教学法的出现,顺应了当代教学的理念,满足了新背景下对教学的需求。在高中数学课程中,分层教学法把教育对象多样化,充分实现了分层教学的教育理念。与此同时,老师们也要树立健康积极的教育观,防止分层教育出现形式化的问题。之后,对分层教学法的内容以及理论,还要进一步的分析与探究,充分完善分层教学法,切实提高学生老师们的教学质量与学生的数学成绩,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核心素养教案怎么写范文 第六篇
目前,基于学科素养的新课程标准修订稿在全国征求意见,这就标志着中国基础教育开始迈入核心素养的新时代。余文森著作的《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从理论、观念、操作三个层面对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进行了系统阐述,包括核心素养的意义、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观重建、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基本策略三大主题,旨在帮助教师提升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树立立德树人的教学意识和教学观念。
书中余教授在“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基本策略”这一主题方面,重点阐述了让核心素养落地的课堂教学的具体路径和方法。策略是从观念走向行动、从理论走向实践的操作系统。只有将观念和理论转化为实施策略和行动方案,核心素养才能真正落地。因此,本主题是全书的重心和落脚点。静下心来细细思考,作为一名社会学科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怎样去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呢?
首先,我们要明确社会学科核心素养应该包含哪些方面。
一、语言能力:在社会情境中借助图片、案例、材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意图和情感态度的能力。
二、文化品格: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文化意识、人文修养和行为取向。三、思维品质:指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其在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造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
四、学习能力:指主动拓宽学习渠道,积极调试学习策略,努力提升学习效率的意识、品质和潜能。社会学科核心素养四要素的关系为:知识能力是学科基础、文化品格是价值取向、思维品质是心智特征、学习能力是发展条件。我认为,让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重点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四方面的意志品质:
一、主动与进取:对学习有正确的认识和持续的兴趣,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成就动机,能够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有主动参与语言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在学习过程中注重语言运用,积极进取,乐观向上。
二、监控与调整:能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情绪进行自我监控和有效管理,面对学习困难能够自我激励、自我调适,适时反思和评价学习效果,并对学习目标和方法等做出必要调整,主动适应,坚持不懈。
核心素养实则也是潜移默化的教育。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吾日三省吾身,课堂教学坚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体现人文性的教学,科学性的教学,发展性的教学,真正让核心素养落地,促进学生智慧地成长。
核心素养教案怎么写范文 第七篇
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国家督学、国培专家、师范大学李帅军教授给我们做了精彩的报告《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专业素养与专业发展》,使我受益匪浅。
一、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含义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内容为九大核心素养:社会责任、国家认同、世界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强调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尽管我国一直在推进素质教育、强调立德树人、力求让学生全面发展,但基础教育的现实并不尽如人意。“应试教育”与片面追求升学率问题依然严重,学生学习往往是被动学习,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以及探究能力的提升,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效益低,严重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主动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二、核心背景下教师专业素养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教师专业素养包括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1.专业理念与师德包含下面几个方面:(1)职业理解与认识方面要做到:爱岗敬业、为人师表;(2)在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方面要做到:关爱学生;(3)在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方面要做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书育人,尊重规律,因材施教,引导和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4)在个人修养与行为方面要做到: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乐观向上、热情开朗、有亲和力;善于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勤于学习,不断进取;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
2.教师的专业知识包含下面几个方面: (1)在教育知识方面:掌握中学教育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掌握班级、共青团、少先队建设与管理的原则与方法;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与特点;了解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及其教育方法;了解中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发展的过程与特点;了解中学生群体文化特点与行为方式。教师不仅要知道教什么,而且更应懂得怎样教,怎样才能教得好。(2)在学科知识方面:理解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基本思想与方法;掌握所教学科内容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与技能;了解所教学科与其它学科的联系;了解所教学科与社会实践及共青团、少先队活动的联系。(3)在学科教学知识方面:掌握所教学科课程标准;具有依据国家课程标准进行课程开发的知识;掌握根据学生学习具体学科内容时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教学的知识。(4)在通识性知识方面:具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具有有关艺术方面的知识;具有信息技术知识;具有有关中国教育国情的知识。
3.教师的专业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能力:在教学设计方面:科学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和方法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帮助中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在教学实施方面: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激发与保护中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多种方式,有效实施教学;有效调控教学过程,合理处理课堂偶发事件;引发中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在教育教学评价方面:利用评价工具,掌握多元评价方法,多视角评价学生发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教育教学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2)组织与管理能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帮助中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3)沟通与合作能力:与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与同事的合作交流能力;与家庭、社区的沟通合作能力。
通过学习,我对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专业素养和专业发展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回归岗位,要亲身实践于教育教学中,全面落实立德树人,全面深化基础教育改革,站在课程的高度设计教学,在核心素养背景中实施教学,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掌握核心技术,让教师专业成为不可替代。
核心素养教案怎么写范文 第八篇
浅谈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及教学实施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界逐渐考试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逐渐转变了以往以成绩为导向的教学理念。本文重点围绕“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及教学实施”这一课题展开讨论。
关键词:高中数学 核心素养 培养 教学实施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所具有的有利于自身与社会发展的能力与品质。高中数学教师应当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主要教学任务,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使学生在高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得到综合全面的发展。[1]
一、数学核心素养概述
所谓数学核心素养,指的是以学生的遗传基因为基础,在学习与应用数学知识时,通过深入的理解与体会,实现数学知识能力的内化,使学生在生活与学习过程中运用数学思维来理解事物与思考问题。数学核心素养是在数学知识的基础上产生的,却不具备知识的特性,主要指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思考问题的方式、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以及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等。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对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与学习水平有着直观重要的作用,能够为社会培养优秀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2]
二、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实施
1.提高学生的学习乐趣,使学生以学习为乐
高中数学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设置课堂悬念,引发矛盾冲突,并且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以特殊的方式展现出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意识。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运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展开课堂教学。
例如,在学习《空间几何体》的知识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现常见几何体的三视图,使学生充分理解三视图的概念。在几何体表面积知识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相关教?W软件将空间几何体平面展开,使学生在表面积计算过程中更加的直观,加深学生对几何知识的理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还可以设计趣味性强的数学问题,可以让学生计算出生活常见物体的表面积,画出它们的三视图,使学生具备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教师应当转变以往落后的教学模式,运用变式教学的方法进行课堂教学。变式教学对能够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锻炼出创新思维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与数学核心素养。例如,《圆锥曲线与方程》是高中阶段数学知识的重难点,但是相关的数学习题在解答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规律,在解题的过程中假设出点的坐标,然后从点所组成的圆锥曲线与直线方程切入,对圆锥曲线方程与直线方程进行求解。学生在掌握这类知识的解题规律后,教师应当对学生展开有效的变式训练,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通过创新思维来探索数学知识,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具备创新实践能力。
3.课后归纳总结,使学生学会自我反省
课后归纳总结能够对课堂知识进行有效的拓展,学生能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发现知识学习过程中的缺陷并及时进行改善,使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得到提升,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例如,进行《直线与方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在课后让学生进行知识的总结与归纳,使学生清楚的了解运用方程式表达直线的各种方法,不但能够加深学生对直线方程的理解,还能提升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思索所学的几种直线方程分别具备什么样的特征,并且应当怎样有效的应用这些直线方程等问题。使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对所学的重视进行有效的归纳总结,并且进行自我反省,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4.通过小组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小组合作进行探究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协作意识,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思维差异,学生在交流探究过程中能够取长补短,互相学习,进而实现共同进步。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标对高中数学课堂的要求,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通过小组交流的形式来探究问题,交流解题思路。这种教学方法不但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强化学生的责任担当,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例如,在进行《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解题时碰到的解的个数等数学问题进行探究。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能够掌握各种各样的解题方法,并且能够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不但能够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3]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高中数学教师应当加强这方面的教学实践,不断的进行探索,运用创新教学模式与教育理念,以学生的良好发展为教育的根本,使学生能够成长为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汤建南.高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探究[J].数学教学通讯,20_(06):26-27.[2]刘香云.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_(08):40.[3]史宁中.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评价与教学实施[J].中小学教材教学,20_(05):4-9.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数学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数学抽象数学抽象是指舍去事物的一切物理属性,得到数学研究对象的思维过程。主要包括:从数量与数量关系、图形与图形关系中抽象出数学......
核心素养教案怎么写范文 第九篇
关于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认识
我国教育部在20_年3月30日发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文件中提出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特定学科中,不同阶段的学生关于核心素养的要求有所差异,数学选取高中课程作为突破口,发展核心素养。理解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价值,对于设计教学以及开展学科评价与测量等有着重要的作用。
1核心素养与素质教育
所谓素质教育,指的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重点,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充分、和谐发展的教育。从概念上看素质教育强调创新,提出学生要全面发展,而核心素养则是强调未来需要,提出学生具体的发展方面。素质教育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的,至今已有30年。它的出现一是应对国际激烈竞争: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面临着严峻的发展形势,意识到科技、经济等发展落后的原因实质是人的素质问题,并达成提高公民素质的共识。提出素质教育,把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为科教兴国的实现奠定基础;二是针对应试教育弊端:强调知识的掌握,教师灌输式的教学和单以分数作为对于学生评价,使得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搞题海战术、死记硬背,忽视了学生品格和能力多方面的培养,偏离了未来发展需求。素质教育,转向培养创新人才替代高分低能型,推动教育事业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从提出的背景上看素质教育是对过去传统教育的继承与摒弃,端正办学思想,提高人的素质以适应当代需求。核心素养则是在素质教育基础上进一步回答21世纪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是对素质教育的再认识和再实践,是对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深化。核心素养体系的建设贯彻立德树人方针,它将取代单一知识传授体系,从教书到育人,实现质的飞跃。
2对数学核心素养的理解
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技能和思想的掌握、活动经验的积累,发挥着数学在培养人的品格和能力的重要作用。在20_版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六大核心素养,具体为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它们是关于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维以及数学知识与技能的结合,具有可塑性、基础性、发展性、全面性和持久性的特征。数学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数学后能够具备数学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科学精神,在将来的各自领域中发挥作用。
六大数学核心素养与数学定义、命题和应用密切联系着,它涉及代数、几何以及统计,串联着高中数学整个内容。数学抽象与数学定义的由来息息相关,经历着从特殊到一般、抽象出事物的规律和结构、用数学语言表述研究对象的本质。逻辑推理体现了命题的组织和发展延伸,通过归纳、类比、演绎推理等形式得到数学结论。数学建模是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能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数学运算贯穿在代数中,直观想象与几何密切联系,通过图形的学习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有利于学生掌握图形的特征和直觉思维的形成,建立代数与几何的联系,构建直观模型。数据分析与统计相关,从数据获取到数据分析,再到知识建构的过程是形成学生数据分析能力的过程。
数学思想贯穿在数学核心素养中。在培养数学抽象的同时,学生也学习到特殊与一般思想和化归与转化思想。学生能够通过对个体的研究,形成对事物的认识;能够将待解决问题转化为已知问题,找到解决办法。数形结合思想联接着代数与几何,是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结合,是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结合。在数据分析中,偶然与必然是人们研究事物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描述,通过探索数据的特征找到符合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对于涉及多种情况的问题,运用分类思想,在具体问题中讨论,并运用逻辑推理得出数学结论,最后整合出比较全面的方案。在数学建模过程中,通常会建构函数模型并运用方程求解。
3数学核心素养的教育价值
加深知识理解。数学抽象能够使学生化繁为简,更好地理解知识。通过逻辑推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学生不仅掌握推理的基本形式及其蕴含的思想方法,而且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之问的联系从而建立知识体系。因此,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有意识地把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加深记忆,充分利用已知条件,把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来解决。
提高应用能力。数学运算核心素养有助于形成程序化思考问题的习惯,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学生掌握数学建模过程,能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用数学语言表述和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分析、探索、联想,尝试解决问题。整个过程学生不仅对问题解决有了整体的认识,还意识到数学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
塑造理性精神。数学是一种理性的精神,它追求的是真理,促进人们认识世界和发展自己。通过不断批判和反思,探索知识的真正内涵。六大数学核心素养使得学生具有探索事物本质、追求真理、建构知识、发现规律和创新的意识,塑造了理性精神,使得人们勇于摆脱原有束缚,从新的角度看待事实真相,找到有力的证据,解放人们思想,进而影响个体的思维和能力。
增强创新意识。乔布斯认为创新是把各种事物整合到一起,是无极限的,有限的是想象力。创造性思维是建立在批判性思维之上,需要用批判的眼光看待事物,对其进行理性思考,在否定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解决问题时,抽象思维帮助人们看到问题的本质,直觉往往在选择方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再运用分析思维对其进行逻辑推理,最终提出解决方案。
4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
创设数学情境激发起兴趣。丘成桐做客《鲁豫有约》曾说过,兴趣是学好数学的关键。它可以使学生积极求知,是持久、深入发展的推动力。情境导入是对数学内容的呈现,贴近实际生活,因而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情感。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起学生探究欲望与学习兴趣。通过数学情景的呈现,学生了解了问题的产生过程,明白了如何转化为数学问题。
引发学生思考与表达。当给予学生课堂发言权和选择权时,学生就会积极思考,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出更好的想法。数学的许多内容需要学生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获得。对于符合学生能力的探究,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在有需要的前提下教师给予启发。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与教师交流以及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学生思考与行动、过程与结果的结合。
呈现问题的解决过程。从逻辑思维看,数学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时,其思维活动是按照一定层次展开的,由基本思维方法到一般数学方法,再到特殊数学方法,学生不能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部分原因就在于教师在分析问题时,忽略自己的思考过程和学生的想法,这样相当于假讲解,没有起到真正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展示思考过程,给予思想方法指导,教会学生联想和选择。
开展研究性学习。它是以生活课题或项目设计为载体,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经历搜集和阅读材料、确定方案、动手操作,完成真正意义上的探究,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在传统课堂上,学生没有达到独立完成内容的学习,一定程上度依赖于老师的思维、方法解决问题。研究性学习具有实践操作性强和一定开放性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探究题材,开展研究性学习,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
核心素养教案怎么写范文 第十篇
去年暑假,参加郑州市骨干教师培训,“核心素养”一词贯穿整个培训的过程,让我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有了深刻的认识。拜读了余文森教授的《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一书,让我对学科教学的核心素养有了深刻的思考。
本书共分为三个篇章,分别从“核心素养的意义”、“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观重建”、“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基本策略”三个部分对教师进行了专业理论及实际操作上的指导,是一本非常有使用价值的书籍。
在《学科教学是立德树人的主要途径》一文讲道:“就没个学科不仅具有自己的符号表达、知识体系和思维方式,也都有自己内含的价值性和道德意义。这同样是学科知识的一种内在属性,是与学科知识相伴随的内在特征,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构成性因素。所以,学科教学最大的道德教育资源就是学科知识本身。”对此,我有深切体会,不管是哪一学科的教师,吃透教材,因材施教,都可以时时践行“立德树人”。
唯有进入学生情感、生命、灵魂深处的教学,才能内化为学生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这样,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也就成为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把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将变得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同情心,越来越有责任感,越来越有教养。
德国教育哲学家雅思贝尔斯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在学习中,只有被灵魂接受的东西才会成为精神的瑰宝,二其它含混晦涩的东西则根本不能进入灵魂中而被理解。”
教育是及其严肃的伟大事业,通过培养,不断地将新的一代带入人类优秀文化精神之中,让他们在完整的精神中生活、工作和交往。对终极价值和绝对真理的虔诚是一切教育的本质,缺少对绝对的热情,人就不能生存,或者说人就不像人,一切就变得没有意义。
核心素养教案怎么写范文 第十一篇
核心素养
范蔚:
20_年初,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
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课程改革方向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具体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
李艺钟柏昌《谈核心素养》 思想来源:
经合组织(OECD)的1997年启动的DeSeCo项目 20_年研究报告《核心素养促进成功的生活和健全的社会》(Key Competencies for a Succeful Life and a Well-Functioning Society)
20_年 OECD专门发布《核心素养的界定与遴选:行动纲要》(The Definition and Selection of Key Competencies:Executive Summary)
功能论取向
认为核心素养包含了认知和实践技能的应用,创新能力以及态度、动机和价值观,同时认为反思性,即反思性思考和行动是核心素养的核心。
欧盟:20_年 12 月,欧洲议会(European Parliament)和欧盟理事会(European Council)通过了关于核心素养的建议案,向各成员国推荐母语、外语、数学与科学技术素养、信息素养、学习能力、公民与社会素养、创业精神以及艺术素养等八大核心素养体系,每个核心素养均从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个维度进行描述。
核心素养定义:在知识社会中每个人发展自我、融入社会及胜任工作所必需的一系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集合。
强调核心素养理念的整合性、跨学科性及可迁移性等特征
局限:没有形成严谨的指导性学理体系
——核心素养是指向未来的,未来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知识,能力,态度等等,强调课程的跨学科性和整合性。为此,必须要对现有的学科课程进行整合。
核心素养教案怎么写范文 第十二篇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是知识、能力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
数学学习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科学协助下,将书本上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认知结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意无意地把抽象、推理等数学素养渗透到教学中来,潜移默化,提升学生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
数学思想是对数学和它的对象、数学概念,命题和数学方法的本质的认识。数学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数学教学要在重视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体会数学方法、感悟数学思想,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会用数学思维、数学手段和数学方法去分析和解决数学中的具体问题以及其他的一些现实问题,这是数学教学要追求的境界,也是数学教学的本质要求。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它蕴含在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要由表及里,循序渐进。要在知识发生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要在问题的探索和解决过程中揭示数学思想,使学生从中掌握关于数学思想方法的知识,并把这些知识应用在后续的学习中,科学地获取数学知识。知识的记忆是暂时的,思想方法的掌握是长远的。知识使学生受益一时,而思想和方法使学生受益一世。
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作为一种能力和品质,作为人的智力的核心,它是人的智慧的集中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建立“发现式学习”的教学新模式,营造学生思维的平台。思维的发展,需要土壤,需要平台。好的教学策略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进一步释放学生的思维潜能、进一步保护学生的思维火花。凡是学生能通过自己努力学到的知识,绝不授予学生,凡是学生经过思考能解决的问题,就放手让学生去思考,把“教—学”活动中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学生当成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既给了学生思维的自由,也给了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压力,从而迫使学生去思考。
三、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事物。
身边的事物数学问题很多,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进一步揭示具体事物和抽象概念的联系,既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有助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在数学教学中注重保护和培养学生的直觉意识,讲一些数学的发展史,多参加数学社会实践等,都能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一定的提高。
数学素养归根到底是一种文化素养,数学教育也就是一种文化素质的教育,它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我们教师贵在重视和坚持。要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不仅仅是一系列抽象的知识,更多的则是一种方法,一种文化,一种思想,甚至于一种精神和态度,从而让学生满怀乐趣和憧憬地去学习它。
核心素养教案怎么写范文 第十三篇
小学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人们的思想感情、反应社会现实的艺术。而音乐教育则是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的途径。小学的音乐教育是整个音乐教育中最基本的环节,对小学生的人格的塑造、思维、创造力的开发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然而在实际的音乐教育教学中发怎样促进小学生的音乐素质的提高呢?现在提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有好的学习音乐的兴趣,才会有一个愉快的学习音乐的过程。往往老师在教学中采用机械的教育方式,经常会打击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不喜欢学生音乐课上的活泼劲,以为这是在扰乱课堂,严令大家做好,只注重书本的知识,而缺少对歌曲的深入的挖掘,导致小学生对音乐课的反感,更不会产生良好的学习音乐的兴趣了,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发现学生学习的音乐的兴趣,并善于保护和培养。在我们班的学习委员,喜欢音乐,但唱起歌来就是表现的不是很自信,所以针对这种情况时,我一边鼓励她,一边教她怎样唱好一首歌,保护他对音乐的兴趣,人也变的自信多了。
二、注意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可见开展审美教育的重要性。所以在音乐教学中要注意审美的教育,激发学生审美的情趣,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的素质。因为音乐是抽象的听觉的艺术,要注意培养感知的能力来提高审美能力;音乐是充满情感的艺术,字里行间都表达着浓浓的深情,所以要注意在音乐教学中丰富学生的情感的表达来提高学生的审美的能力的提高。
三、注意将音乐教育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中
音乐是一种很高雅的生活艺术,它是源自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它也是承载着历代文化的精华。《音乐课程标准》强调:“音乐教育要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要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教学,不能脱离生活实际空洞地灌输音乐”。在一些重大的节日中的音乐都是很具有几纪念意义的奥运会的主题曲《我和你》,轻缓的音乐让整个世界的人民都一同团结在一起,开阔的胸襟和博大的胸怀包容着世界各组的儿女,是一种无形力量,吸引着人们的心田。聆听这样的音乐可以舒展我们的身心,感受那豪迈的温柔的气质,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音乐是与生活紧密相连的,我们可以在生活中进行创作,表达自己的思想,在操练中提升自己的音乐的素养。
四、综合运用各种音乐设施促进学生音乐素质成长
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等技术悄然走进我们的生活,它作为新兴的的教育工具,具有将视觉和听觉一体化的传播功能。而小学阶段的学生,处在成长发育的初级阶段,身体的各个感官都非常的敏感,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让学生很好的感受音乐,激发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以及对音乐的创新能力。
一切的教育都是为了学生,小学的音乐教育更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音乐的素养,让每一个学生能够得到良好的音乐教育,并在音乐的呵护下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