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地理教学设计综述范文 第一篇
时间飞逝,不知不觉中已经期中考试结束了,对于刚刚参加教学工作的我来说,有很多东西要学习,也有很多不足要改进,这就需要我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进行反思。我认为教与学的反思是教师和学生对教学中的行为及结果进行审视、分析,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与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期中过后进行了试卷分析,我和我的学生感受多多。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我本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原则,教会科学知识不如培养科学素养,素养的形成我从培养兴趣开始。兴趣是人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稳定的兴趣能使认识过程的整个心理活动积极化,能使观察更加敏锐,记忆得到加强,想象力更加丰富,克服困难的意志得到加强,使智力活动的效能大大提高。有人说:“当学习充满乐趣时,才更为有效”, “兴趣是一种魔力,它可以创造出人间奇迹来(爱因斯坦语)”,“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会主动探寻,深入研究。在有了兴趣的基础上,我还时时用问题做引导,使学生的思维常常处在兴奋的状态。
同学们学习地理的兴趣非常高,再加上我经常性的表扬,产生兴趣的效果很好,在高中地理新教材中,大气环境是个难点,而其中的有关天气、气候、季风等内容更是难中之难。如何将这些内容由抽象的理论和图象转化为学生通俗易懂的知识,便对地理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于是我在教学设计时做了精心准备,试着编写了这样一个案例,通过案例教学法来突破难点。
地理学科由于它一定的难记性,为聪明学生所不以为然;又由于它的综合性,为中下学生所畏难。这道题问题集中出现在平时各方面属于中等层次的同学身上,他们表格内的内容填充的完全正确,而由于缺乏一定的心理素质,没有把问题理解完整,把本来会的知识而给忽略了,没有填图。这部分同学再次重申:“不是不会,是遗漏”。白失掉了应得的分数,他们感到非常的遗憾和内疚。也是由于我对于学生审题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所造成的。
反思后我有所得:审题失误在地理解题中是比较常见的。有的学生虽然具备答好题目的知识基础,但由于不会审题,结果仍然答错,或不切题,不规范乃至漏题。审题不清主要表现在问域不明和已知条件不明确两个方面。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学生应用地理知识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完成各种类型的练习,如回答问题,画地形图,分析图表,“预报”天气过程等等,这类练习必须紧密结合教学任务进行;另一种是解决实际问题,如在野外考察中对某一问题的探索,解决小范围环境问题等。虽然应用地理知识的方式可以不同,但是在应用地理知识时,学生的心理过程是相同的。
美国地理教学设计综述范文 第二篇
一、对地理新课标的反思
地理新课标不仅对地理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提出了具体的、符合实际的要求,同时也对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力和方法的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提出了具体、可操作的目标。“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是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课程标准中有大量的与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有联系的教学内容。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二、对地理教学设计思路的反思
在进行地理教学实践时,经常会发觉地理教学效果或目的与自己的预期设计有比较大的差异,课后分析,原因在于进行教学设计时过于理想化,因而也就难以使教学设计在实际应用时发挥出理想的效果。所以,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是否针对学生认识现状和接受能力以及当时的教学情景,及时看到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探求教学目的、教学工具、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积极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提高课堂效益。
比如在地球运动中,如何处理正午太阳高度角与影子的长度和方向时,我不可能把学生带到教室外教学,一是难以驾驭和控制,二是学生受干扰因素更多,更不利于我完成教学和学生对知识的准确把握和理解,我是这样设计的,让四个学生参加到我的设计材料中来,一个同学作北回归线,一位同学作南回归线,一个同学作移动的太阳,一个同学作地球上任一点的物体,让同学们一起观察以下几种情况:
1、当这个点在北回归线以北时,太阳在南北回归线移动时影子方向如何?比较在南北回归线时,何时影子更长
2、当这个点在南回归线以南时,太阳在南北回归线移动时影子方向如何?比较在南北回归线时,何时影子更长
3、这个点在北回归线到赤道之间时,太阳在南北回线移动时影子方向如何?比较在南北回归线时,何时影子更长
4、当这个点在南回归线到赤道之间时,太阳在南北回归线移动时影子方向如何?比较在南北回归线时何时影子更长?通过学生观察分析我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出正确结论,最后我请学生自己来归纳结论,这样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掌握得更好,并且能够很好应用。
三、对地理教学过程的反思
教师的反思也是针对教学过程进行的,我们要对教学中重难点的处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确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否提高等情况进行反思,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探索去反思去分析,怎样才能更合理的促进学生内在素质的发展,怎样才能更好的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比如我在讲交通运输中的点时,我没有用教材中的材料,而是以我们县三大汽车站为例,以过去的区位与现在的区位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明白汽车站的区位选择与哪些因素密切相关,同时提出我镇规模扩大和两大交通干道的建成,又将如何影响我镇汽车站的区位呢?又该如何布局才更为合理有效呢?
我认为,这种探究式学习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教师对教材的全面把握,教师还必须有较高的教育和研究能力,有较强的设计能力和控制能力,并有利于展开教学、通过创造性思维的课题来引导学生学习和能力的发展,对教学过程有充分的估计,能随时调控学生的学习障碍和分析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能作出正确的评价。这一系列要求使地理教师必须从多方面充实、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灵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和校内外多种多样的课程资源,从而使教学活动处于活跃积极的状态。
四、对自身教学的反思
反思自己:是否有亲合力;是否有正直的品质、开阔的胸怀、丰富而细腻的感情,果断的决策力和创新能力。现在很多教育专家都在呼吁;走近学生,了解学生,这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与学生沟通,才更能了解她们所思所想,更能了解学生认知水平和现状,才更利于我们课堂教学的顺利完成。“身正为范,学高为师”,所以教师更应该注重自己的道德品质在该与自己的身份相符,只有这样才能令学生信服。关心学生,理解学生,与学生平等民主的相处,你会发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与你配合是格魅力,是否能够吸引学习融入到你的课堂。
五、对地理教学反馈的反思
地理是实践性和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要完成新课标中规定的三维教学目标,除了师生在课堂上的教与学之外,目前反馈最主要来源于练习,练习也是一种再学习的过程。通过练习,不仅可以检查课堂教学的效果,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而且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所以,反思教师给学生的地理作业是否是科学的,多样的、开放的,是否对学生终身能力发展有帮助。因此作业反馈要注重对学生地理技能和方法的训练和培养,正如古语所说“授人之鱼不如授人之渔”。
美国地理教学设计综述范文 第三篇
第九章 西半球的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美国 第一课时
一、课标要求
1.在地图上指出某国家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
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读图说出美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
2.运用地图并结合美国的地形、气候、河湖、人口分布特点,分析美国发展专业化农业的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对美国位置气候地形河湖等自然环境的分析,培养读图析图能力和归纳地理规律的能力,并理解这些自然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
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分析美国农业地区专业化与自然条件的关系,理解美国因地制宜的农业发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因地制宜持续发展的地理观念。
2.通过新闻视频的内容,让学生明确我们中国的处事原则,培养学生放眼世界的开放胸怀和维护世界和平的思想。
三、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掌握美国自然环境的有利条件。
2.理解美国农业带(区)的分布及其与自然条件的关系,了解美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实例。(二)教学难点
结合地图和文字资料,分析美国农业带形成的有利条件。四、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课前搜集有关美国的资料、预习。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提前预设在教学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中美贸易摩擦新闻视频,观看之后教师总结提问:中国为什么选择美国的大豆等产品作为回ft的对象呢?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美国。(激发学生兴趣,更有利于学生学习)
【自主探究一】
探究内容:美国的位置与自然环境
活动程序:根据自主学习提示先自主学习后小组内部交流 【展示交流一】
1.分小组选代表去黑板前指图说出美国的位置和领土组成。(从纬度、海陆、相对位置方面)
2.据图分析美国的气候、地形、河湖等分布特点,并引导学生分析美国的降水为什么主要来自大西洋?
【小结过渡】
美国本土热量条件充足,利于农业生产。平原面积占全国面积一半以上。耕地广大,约占世界耕地面积的 10%。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为灌溉提供了良好条件。美国充分利用这些有利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成为世界上名副其实的农业强国。下面我们开始第二部分的学习,美国的农业。
【自主探究二】
探究内容:根据自主学习提示二自主学习美国的农业。探究方法:先自主后合作,组长带头交流答案。重点讨论:美国各个农业带形成的有利条件。【展示交流二】
1.根据美国产品表,解决在新课开始提出的问题:中国选择美国的大豆作为回ft的对象的原因。 2.观看美国农业机械化和专业化的视频。3.读图说出美国农业带的名称。
4.小组展示各个农业带的形成条件。
【归纳梳理】 根据知识体系,学生先小组内谈收获,后在班级内交流。
【拓展提升】
1.讨论:美国和澳大利亚在农业方面的相似点?
2.小组展示交流答案。
【达标测评】 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结束语】
同学们,我们知道世界贸易互通有无,财富共享。世界各国只有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相互合作,相互开放,我们的世界才能更加和平,更加美好。最好让我们一起祝福祖国繁荣昌盛,祝愿世界和平发展。(渲染气氛,情感升华,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美国地理教学设计综述范文 第四篇
《美国》第一课时
【课标要求】
1.在地图上指出美国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美国种族和人口(或民族、宗教、语言)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特点
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美国自然特点,简要分析美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教材分析】
《美国》是七年级下册世界区域地理的重要一课,是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的中的第一节,是西半球最具代表性的国家,因此教材选取《美国》作为国家学习的案例,也是区域地理中学习的第五个国家。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其在经济、科技、军事等许多领域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因此在本学期教学内容中,美国这一节的学习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美国,并树立中国应如何与美国合作、如何向美国学习的观念。教材中包括的三部分主要来说明美国的社会现状和经济发展特点,体现美国是一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强国——民族大熔炉,农业地区专业化,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同时每部分内容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研究专题。
【学情分析】
美国是七年级下册学习的第五个国家,学生不是初次学习国家地理,在此前的教学中已基本掌握了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具备了基本的读图能力及从地图和各种图表中提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但是由于阅历浅、知识面还不够宽等原因,看问题的层次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加上七年级的学生求知欲望比较强烈,思维活跃,积极性高,故教学中选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可以提供充足的图文资料及视频资料,创设情境,降低难度,必要时加以正确的引导。【教学目标】:
1.读图说出美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
2.根据资料说出美国的种族和人口的特点及其原因。
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分析美国的地形,气候,河湖特点,以及农业地区专业化与自然
条件的关系,理解美国因地制宜的农业发展。【教学重点】:
1.说出美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 2.理解美国是一个“民族大熔炉”的国家。
3.分析说明美国农业地区专业化与自然条件的关系,理解美国因地制宜的农业发展。
【教学难点】:
分析说明美国农业地区专业化与自然条件的关系,理解美国因地制宜的农业发展。【教法学法】:
教法:情境激趣法、图释导学法。学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展示美国部分图片以及上一届学校组织去美国研学游学的照片,使学生对美国研学充满期待,引起学生学习美国,探索美国的兴趣。
设计意图:通过身边的实例展示,让学生期待去美国,从而引起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也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二、教学过程:(一):活动一:说位置
1.在世界地图上找出美国的位置。
总结美国的领土由三部分组成,地跨北美洲和大洋洲 问题导引:一个国家的位置,应当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描述?
2.东西半球图,美国位置图,说出美国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总结: 美国的位置,且美国是一个地跨两大洲,濒临三大洋,同时地跨三个温度带 的国家。
(二): 活动二:话人口
1.判断下列美国人的人种及祖先
美国的人种情况非常复杂,为了进一步了解人口和人种情况,进入自主学习。
2.自主学习74-76 页内容,完成大屏幕上的 3 个问题。
过渡:美国人口增长的主要方式是移民,在众多移民中有很多华人华侨,比如,xxx宁,李政道,丁肇中,他们先后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为美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而引出华人华侨的分布情况及后面的视频。
3.看视频,从视频中找出一个最能代表美国民族特点的词语。
总结,美国的民族特色是民族大熔炉。即各国移民移入美国后,经过长时期的融合,在语言、文化和生活方式等方面逐渐趋于一致,形成统一的xxx民族。
4.看视频,美国民族大熔炉的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
美国种族歧视严重,但每年去美国的移民的人依然很多,引出美国经济发达,进而引出农业。
(三)探农业
问题导引:一个地区的农业发展与哪些自然环境有关? 1.小组探究美国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
学生展示,分别从地形,河湖,气候方面说明美国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进一步说明美国在地形,河湖,气候等自然条件方面的特点。
除了自然条件,还有哪些因素也会影响农业,从而引出社会经济条件。现学现用:
美国在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下是如何发展农业,合理布局农业。
总结美国在一个地区主要从事同一种农业生产,叫做农业地区专业化,农业地区专业化是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的具体体现。
看视频,引出美国在专业化的基础上进行机械化生产。所以效率高,产量大。出示美国主要农产品的产量和出口量占世界百分比及在世界的位次,总结美国是一个农业强国。
最后,谈感想,你认为美国的农业发展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对比中美农业进行情感升华。三、知识总结
【测评练习】
1.美国的两个海外州是 ()
①夏威夷州 ②佛罗里达州 ③阿拉斯加州 ④加利福尼亚州 A.①② B ① ③ C.②④ D.①④
2.美国有“ 世界人种博物馆” 的称号,美国人口比重最大的人种是(A.黑种人 B.黄种人 C.白种人 D.混血种人 3.分布在五大湖附近和东北部地区的农业带为()
A.棉花带 B.玉米带 C.小麦带 D.乳畜带 4.美国乳畜带形成和发展的主要自然原因是()A.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气温较高 B.气候冷湿,适宜牧草生长 C.城市和人口密集,消费量大
D.多高原山地,降水稀少)
美国地理教学设计综述范文 第五篇
我反复反思,总结经验,认识不足,扬长补短,要使自己的业务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应该努力做到:
一、加强备课,优化课堂结构
教师应重视对教材和学生的研究,在充分理解新教材的特点,领会新大纲要求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课堂结构,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教材教法寓于一体,教师和学生珠联璧合。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提出目标、展示问题、独立探究、组织讨论、练习检测、矫正反馈、总结目标”这种教学结构模式来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处于积极思维状态,都能得到知识能力方法态度等方面的培养。
地理课堂教学的过程,教学方法应该在传统教法上有所创新,以促进学生的全程参与,教师应善于换位思维,“知学生所思所想”,从学生的角度提出问题,对学生在课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超前的预测,准确的判断。同时应瞄准“知识的发散点,能力的发展点,问题的关键点,教材的重难点”,创设问题情境,顺着学生的学习思路,因势利导。
二、创新训练方式,促进主动应用
学习地理的目的,不是为了记忆和理解知识,而是为了实际应用。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应充分重视课堂练习对地理知识的检验作用,并重视对练习的指导,以提高训练质量。
1.精编精选练习。练习要符合新大纲能力要求,应涵盖每章节的基础知识,既有巩固知识,加强记忆的基础题,也有培养能力的难易适中的提高题,以提高训练的针对性、层次性、启发性、导向性。
2.突出变式训练,学生中普遍存在“知识迁移能力差,知识运用不灵活”的现象。因此,地理知识要尽可能围绕问题展开,多层次、多角度进行提问,并通过变换条件,甚至变换题型或设计新题型来训练学生的应变能力,知识整和能力,改变思维方式。
三、创新教学手段
课堂教学中教材内容能否被学生接受和理解,必须通过一定的物质媒介才可能顺利进行。搭配和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会使教学产生不同的效果。
总结经验,认识不足,扬长补短,要使自己的业务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应该努力做到:从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都给我很大的触动。经过认真的思考,我认为:领悟大纲是教学的基础,把握教材是教学的关键,巧用媒体是教学的手段,发展能力是教学的目标。
高一地理教学反思5
地理新课程用图文并茂的资料、形象直观的图表、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堂活动,创设了充满时代气息的地理教学情境,用生活中具体有趣的地图、图片、图表,给学生展示了生动活泼的思维过程。面对这样的教材,怎样发挥教师的作用?怎样挖掘学生潜能?该怎样上课?……需要冷静、积极地思考,才能适应新课程下的地理教学。经过这一学期的教学,并谈谈几点体会。
1。多交流探讨,备课要充分,优化课堂结构
多听课有助于自己的成长,而备课充分也是上好课的基本条件。在上每一节课之前,先备课,然后在去请教探讨并充分利用教研活动得以解决问题。教师应重视对教材和学生的研究,在充分理解新教材的特点,领会新大纲要求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课堂结构,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2。教材教法寓于一体,教师和学生珠联璧合。
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提出目标、展示问题、独立探究、组织讨论、练习检测、矫正反馈、总结目标”这种教学结构模式来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处于积极思维状态,都能得到知识能力方法态度等方面的培养。地理课堂教学的过程,教学方法应该在传统教法上有所创新,以促进学生的全程参与,教师应善于换位思维,“知学生所思所想”,从学生的角度提出问题,对学生在课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超前的预测,准确的判断。同时应瞄准“知识的发散点,能力的发展点,问题的关键点,教材的重难点”,创设问题情境,顺着学生的学习思路,因势利导,并将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3。师生互动
一个学期的教学,我发现要是师生不互动的话,自己都很难把课上下去,感觉他们都没有在听,也不知道他们有没有吸收,我上课的时候非常怕学生太安静了,你问什么他们都没有反应,这堂课就上得很不舒服,虽说这样你就能把课时完成,但是这样上课,不只学生没有劲,老师也没有劲了,好像在走过场似的。尽量让学生动起来,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指导、引导他们。
4.教会学生如何使用地图册以及地球仪
地图是地理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将知识化繁为简,不仅能帮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理解巩固学过的地理知识,获取新的地理知识,而且有利于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作为教者,我想过在地理教学中应怎样充分发挥这些地图的作用?又如何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读图、析图、描图、绘图?怎样将地图变成学生学习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怎样培养学生查阅地图、获取地理信息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等等。比如在讲到气候类型时就要将几种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进行比较。在讲到气温时有冬季最冷月气温、年均温的比较,降水有年雨型、季雨型的比较。
5.创新教学手段
课堂教学中教材内容能否被学生接受和理解,
必须通过一定的物质媒介才可能顺利进行。搭配和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会使教学产生不同的效果。
总结经验,认识不足,扬长补短,要使自己的业务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应该努力做到:从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都给我很大的触动。经过认真的思考,我认为:领悟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是教学的基础,把握教材是教学的关键,巧用媒体是教学的手段,发展能力是教学的目标。
美国地理教学设计综述范文 第六篇
这次教研课总的说来还算成功,即: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基本达到我预期的教学效果,但仍然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这堂课给我感触最深的是:自己需要不断的积累,不断的学习。这堂课让我学到了许多,特别是听取专家及兄弟学校教师的评课意见后,我认识自己教学上的不足。也正是这堂课让我对新基础教育理念有个更为深刻的理解。
一、课程过程分析及反思
1.欣赏歌曲《拯救地球》
课程过程:学生用心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思想精髓
任务设置:热身运动,把学生带入英语学习的氛围,通过歌曲引入主题
设计目的:学生能将抽象的环保概念转化为具体的认识及感知
实际效果:基本达到预期效果
反思:
(1)问题: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不够。新基教育注重以学生为本,强调教师与学生的交流,融合。
(2)改进方法:深入学生,与学生一起唱,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愉快、轻松的进入学习状态。
2.地球常识的竞赛
课程过程:学生对问题进行快速的反应及解答,
任务设置:竞赛题目较为简单,激发学生学习积极,并巩固以往的旧知识。
设计目的:学生巩固以往所学的旧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铺垫
实际效果:效果很好
反思:
(1)优点:新基础教育,关注”生命成长”,强调课堂的人文气息,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及成功的满足。而这一环节的设置正式体现了这一点。一些简单问题的设置让学生活跃起来。并有从易到难让学生轻松学习。
(2)问题及改进方法:新基础教育理念的精髓即:教育人性化,强调关注所有生命体所有学生;强调对学生的激励。所以当一组学生所得红花的数量远远低于其他小组时,老师要随机另外出些题目给这一小组,让这一小组的红花数量由所增加,而不能忽视
3.回答问题:什么是环境
课程过程: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任务设置:让学生对环境这一概念有个准确的理解
设计目的:能够理解环境是人类周围的一切事物。
实际效果:效果很好
反思:
(1)问题:环境定义的图片出先得太早。
(2)改进方法:在这一环节,关于环境概念的图片可以后些出来。让学生有更大的想象空间。
4.欣赏一组环境优美的图片并作小组讨论
课程过程:学生欣赏并讨论最喜欢的图片
任务设置:通过展示好的环境的一面,让学生感受好得环境给人类带来的快乐和享受。
设计目的:两两对话,提高其合作学习及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实际效果:学生能感受到美的环境所带来的愉悦感,
并能通过两两对话的形式提高其用英语反思:表达、交流的能力。基本达到预期效果
反思:
(1)问题:图片的展示速度又些快。
(2)改进方法:人类对事物的认识由各积案近的过程。所以应将图片展示的速度放慢;并且可以对照图片提出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对图片的观察及理解。
5.展示一组环境污染的照片并作配对活动
课程过程:学生观看图片并将文字与图片配对
任务设置:通过展示被污染过的环境图片,让学生认识到环境污染对人类的危害。同过“找设计目的:朋友”式的配对活动,将图片和描绘性文字结合起来,让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实际效果:更为深刻。
设计目的:学生能意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并通过文字图片配对的活动,对几种典型能的环境污染形式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实际效果:基本达到预期效果
反思:
(1)优点:前后两组截然不同的图片形成鲜明的对比。有利于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2)问题:图片的展示速度又些快。
(3)改进方法:人类对事物的认识由各积案近的过程。所以应将图片展示的速度放慢;并且可以对照图片提出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对图片的观察及理解。
6.讨论污染的种类及来源等
课程过程:学生对特定的话题进行小组讨论
任务设置:一小组的形式对环境问题的进一部讨论,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听力等交际能力设计目的:,又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设计目的:加强学生用英语与人交流的能力,并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反思:习惯。
实际效果:基本达到预期效果
反思:
(1)问题;学生在讨论时显得有些紧张、拘谨。
(2)改进方法:今后加强学生这方面能力的训练。
7.作一个关于小区环境调查报告
课程过程:学生对其感兴趣的同学家的小区环境做一个调查报告
任务设置:这个活动让学生既关注书面知识,又式学生把书面知识和生活世界联系起来
设计目的:同时在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公民意识即: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环境保护从我做起实际效果:。
培养学生将书本知识与生活知识结合起来的意识或能力。
实际效果:效果很好
反思:
(1)优势:这一设计让学生将书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体会到学习与生活不是截然分开而是紧密相关的。
(2)问题:做总结时由于时间紧,只叫了一位学生做报告。
(3)改进方法:将时间安排得更为合理,可以邀请2—3位学生做报告总结。
8.宣誓活动
课程过程: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宣誓
任务设置:学生与老师一起做宣誓,激发学生的
责任感,及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
设计目的:学生的责任感及主人翁意识的得到加强
实际效果:基本达到预期效果
反思:
(1)优点:这一环节的设置有助于激发学生责任感。
(2)问题及改进方法:此环节在处理上不够流畅。今后在类似这种环节的处理上要在前一个环节中有所铺垫。
二、对“新基础教育”的几点体会
1、新基础教育课应该是务实的课,而不能空有形式却没有内容。
2、丰富多样的形式是需要的,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每个活动都必须充分利用,而不能对每个活动都“蜻蜓点水”地一带而过。
3、每个环节的衔接要自然流畅。
4、教师掌控课堂气氛的能力非常重要,在课堂上注意运用幽默感等对课堂气氛进行适当调整。让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学习。
美国地理教学设计综述范文 第七篇
通过一学期的高一地理教学,有以下几点体会:
1、新教材在知识结构方面,较旧教材而言更加不系统,这对于教师而言,如何把握好教材的深度、广度,如何处理好教材的知识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材在教学内容方面虽然做了适当的删减,删除了一些较难于理解的知识点,图表,但课堂活动量明显增加,如何有效的组织好这些活动,如何安排好教学进度,这些都为我们每一位高一的教师提出了挑战。在近半个学期的教学中,我们感觉到课时紧张,在活动的组织上时间难以把握,如果不充分让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于,那就只是走过场,流于形式,如果充分调动每位同学,那么时间又难于满足,教学进度无法完成。
2、对教材连续性与统一性的困惑,由于初高中地理课程的要求不一致,出现严重脱节,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地理教学,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低,教材内容相对简单,而高中地理在难度和要求方面上升幅度大,这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而言,无疑一下难于适应,给我们教学带来更大的难度。许多学生连经线、纬线都不知道,这样对于地球的运动、时差的计算、季节的形成等问题的理解更是水中望月。如果教师再利用上课时间给学生进行讲解,这就面临课时紧张,教学任务难于完成,组织学生回去自学,但部分基础较差,综合理解能力较弱的同学还是难于接受。也正是因为这些多方面的原因,使得高中地理让许多学生感到难学,导致兴趣渐无。如何更好的转变学生现有的学习状态,是许多教师的困惑。
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他们是影响新课程改革能否顺利推进的重要因素。我在教学中发现,高一学生普遍对新课程改革了解不够,传统的学习行为使学生一下子也很难适应新形式下的课堂教学,尤其是我们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的转变难度更大。还有,学生对地理学习的不重视和认识不足始终是影响地理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在教学中的一些主要做法
1、加强理论学习,努力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新课程改革对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必须加强学习,加强对教学行为的研究已成为全体教师的共识,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和质量观等。为此我坚持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与目标等理论知识进行学习与探讨,从而使自己的教学实践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
2、在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大胆革新。新课程注重“师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等教学原则,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力争改变过去“一言堂”的局面,变学生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合作、探究式学习,努力做到转变自己角色与地位,由过去课堂上的权威变为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朋友、指导者。
3、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同时又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学习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表现,重视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具体做法有:①课堂提问、讨论发言要求有记录,一段时期内要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才智的机会;②组织讨论活动时,要求所有学生共同参与。此外,备课时还根据班级实际情况的差异,分别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如在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在作业布置、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学习评价等各方面使用差异性标准,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
4、进行集体备课,发挥集体的力量。加强信息收集,多与外校教师进行教学上的交流与探讨。积极参与听课评课,取长补短,通过这样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手段,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总之,目前的新课改处于探索阶段,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力争正确、深刻地认识与理解现代地理教育的特征,突破旧的思维方式,逐步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学观、质量观等素质教育新观念;通过自己的教学活动,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
美国地理教学设计综述范文 第八篇
初中地理美国教学设计(5000字)
第七章 第二节 美国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美国的位置、自然概况以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知道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知道美国经济在世界上的地位,了解其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条件、分布及主要特点。
2.了解美国经济对世界资源与环境造成的影响。
3.了解美国农业地区专业化,理解高新技术对美国经济增长的作用。
4.理解农业地区专业化,学会分析影响农业带(区)的主要因素。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会分析美国发展工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以及自然条件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
2.学会分析图像、表格等各种信息的方法。
3.通过学生阅读各类地图,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用图、分析地图的能力。
4.通过学生收集美国经济发展对消耗全球资源和破坏地球环境等资料,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
5.通过学生掌握各自然要素之间、自然条件与工农业生产之间的相互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学生了解有色人种在美国社会受到的不平等待遇,充分认识种族歧视与贫富悬殊是资本主义制度不可避免的矛盾,使学生感受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腐朽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通过学生了解美国消耗全球资源和破坏地球环境等事例,使学生能够全面、客观地认识美国的繁荣和发达,树立全球意识、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3.美国对保护世界资源和环境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美国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农业生产特点、工业特点以及种族构成等。
(二)教学难点
1.揭示美国农业带的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2.理解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的推动作用。
3.认识美国等发达国家对世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保护应负的责任。
三、教学方法 讲述法、探究法,讨论分析法。
四、课时
三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第一课时
老师:在前边几章学到的一些国家和地区都是属于东半球的,今天我们开始学习一个崭新的章节西半球的国家。大家看地图册上的世界地图找出位于西半球的大洲。
板书:第九章 西半球的国家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在西半球的大洲主要是美洲,美洲又分为南美洲与北美洲。南美洲与北美洲是以巴拿马运河为分界线,以北为北美洲以南是南美洲。人们还习惯把美洲分为北美和拉丁美洲。大家在地图上找找属于拉丁美洲的国家和地区?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北美与拉丁美洲主要以美国与墨西哥的分界线为界,以南的部分就是拉丁美洲,拉丁美洲主要说拉丁语。
讲授新课:近来一部《阿凡达》掀起了一股看3D电影的热潮,大家都知道是哪产的这部电影吗?
学生回答:好莱坞
教师:大家还看过好莱坞的哪些大片呢?
学生回答:(略)
教师:大家知道不知道好莱坞位于哪个国家呢?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好莱坞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市区西北郊,是世界著名的电影城市。今天咱们就一起走进美国,了解美国的一些基本情况。大家看书图
、图和地图册找出美国有那几部分构成。
板书:第一节 美国
一、美国的疆域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大家在地图上看一个国家的领土构成时,要注意补充框图所指示的海外领土。美国的有阿拉斯加州和夏威夷。
以下是美国领土的历史演变:
美国独立战争后,当时的领土仅限于加拿大以南、密西西比河以东、佛罗里达以北的大西洋沿岸地区。奴隶主和资产阶级为了自身利益,竭力进行领土扩张。
1803年,美国用1500万美元购得法属路易斯安那。
1818年,取得英属殖民地俄勒冈。
1819年,从西班牙手中购买佛罗里达。
1836年在美国的支持下得克萨斯宣布为“孤星共和国”,并申请加入美国,1845年7月美国正式吞并得克萨斯。
1846年,美国以战争相威胁,迫使英国放弃了北纬49度以南的俄勒冈地区。1846年,美国挑起了对墨西哥的战争,紧接着又在加利福尼亚鼓动叛乱,宣布成立“加利福尼亚共和国”,1847年9月,美军侵占墨西哥城。1848年2月,墨西哥被迫签约,割让了加利福尼亚、亚利桑那和新墨西哥。
1853年,美国又以1000万美元强购了新墨西哥以南的一块墨西哥土地。1867年美国以720万美元的代价从沙俄手中购得了阿拉斯加和阿留申群岛。1898年吞并了夏威夷群岛。
美国独立后,它的领土不断向西扩张。西部有着广阔无垠的土地,富饶的资源,那些破产农民、失业工人和生活困苦、不堪压迫的劳动人民都把西部看作谋生之路,他们不惜变卖家产,带着自己仅有的家当,赶着牛车、马车、羊群成群结队地向西挺进。当时称之为“西进运动”。在西进运动的过程中,印第安人因反抗而被屠杀,或被驱赶到更偏远的地区。西进运动成了印第安人的“血泪之路”。教师讲述:再讲下边之前,咱们先明确一个概念——移民。所谓移民就是指由于各种原因离开自己的家乡迁移到其他国家去定居且加入该国国籍的人。比如说因为婚姻、就业、亲属等许多原因而在外国定居的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取得外国国籍。我说几种情形,同学们说是否属于移民。出国留学。
教师板书:移民国家
学生回答:(略)
教师接着提问:到中国驻外使馆工作。
学生回答:(略)
教师接着提问:出国旅游。
学生回答:(略)
教师接着提问:在国外工作并拿到绿卡。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他们都不是移民,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取得外国国籍,只有当一个国家主体人口(大多数人口)为移民时这个国家才可以称之为移民国家。美国的土著居民(祖祖辈辈都居住生活在美国本土的,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是印第安人。大家根据图美国人口构成,还有黑板上美国的人口构成表。结合刚才的概念
判断一下美国是不是移民国家?
学生讨论后回答:(略)
教师总结:由于美国的土著居民印第安人只占美国总人口的,而其他地区的人却占了,所以美国的主体是移民,即为移民国家。
教师讲述:在美国的华人有160多万,看书上介绍找出华人主要分布在哪些城市?
学生回答:(略)教师讲述:在这些华人聚集的地方形成了唐人街。总的来说,现在“唐人街”还是要比“中国城”常用。唐人街也被称为华埠或中国城,是华人在其他国家城市地区华人店铺聚集的地区。唐人街的形成,是因早期华人移居海外,成为当地的少数族群,在面对新环境需要同舟共济,便群居在一个地带,故多数唐人街是华侨历史的一种见证。在唐人街时常看到很多唐人餐馆,而餐馆和洗衣铺皆为早期华侨主要的营商行业。一些历史较悠久的唐人街,皆位于移民城市的旧区,环境较为挤迫,治安和种族问题亦是某些华埠要面对的问题。多年来,凭着、随着华人的富裕,华侨在外国的地位渐渐提高,新一代的华人移民会选择移民城市的其他地区居住,一些唐人街亦出现华人人口迁离﹑人口老化的现象。现在很多地方,唐人街已经成了中华文化区的代名词。无论商业,还是娱乐,以及各种文化设施,都体现东方华夏色彩,并没有华人聚居地的本意了。
名称的由来:唐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强盛的朝代。在海外的华侨、华人往往称自己是“唐人”,他们聚居的地方便称为“唐人街”。美国最大的“唐人街”在旧金山。旧金山唐人街始于1850年前后。当年开发美国西海岸的华工初来异国,人生地疏,言语不通,因此他们便集中住在一起,团结互助,休戚与共。起初,他们开设方便华工的小茶馆、小饭铺,接着是豆腐坊、洗衣店等等,逐渐形成了华工生活区。后来,越来越多的当地人,也经常光顾这里,他们称这里为“中国镇”,爱上了这里的中国饭菜。后来,“唐人街”成了繁华街道,街上除了饮食业外,刺绣、中国古玩等也都在当地享有盛名。同时,唐人街办起了华人子弟学校,从事中文教育。还有各种同乡会、俱乐部、影剧院等,成了富有中华民族特色的特殊街区。每逢春节,这里均耍龙灯、舞狮子,爆竹声中除旧岁,保留着中国传统的种种风俗。事实上,唐人街遍及世界许多地方,只是有的地方不这么叫就是了。
教师讲述:看书上P81的阅读材料,大家分组讨论总结一下华人在美国哪些方面有突出的贡献?展现了华人的什么品质?
学生讨论后选出小组代表回答:(略)
教师总结:华人在美国的交通建设、医学、航天、物理、建筑设计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做出了巨大贡献。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劳、勇敢、聪明、认真
等。教师讲述:.课本图中的活动,找四个学生分别扮演黑人、印第安人、华人和白人根据课本中的文字描述设置情景。
同学设置情景表演
教师提问:几个人的对话反映了美国一个什么社会问题,并说说你的感受?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黑人、印第安人还有包括华人在内的黄种人,他们在政治、经济、教育和日常生活中都受到了不平等待遇,反映了美国社会存在着严重的种族不平等、贫富相差悬殊等社会现象。
(二)第二课时
在上一节我们知道了美国的疆域居世界第四位,那么在这么的地域内地形有什么差异呢?我们就在下边的内容中学习。
读图找出美国主要山脉、河流和地形区?
教师板书:美国的地形 学生读图回答:(略)
教师讲述:主要的山脉有:科迪勒拉山系一部分、落基山脉和阿巴拉契亚山脉。
河流:密西西比河是世界第四长河,仅次于尼罗河、亚马孙河和我国的长江。也是北美洲流程最长、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的河流。
地形区:中央大平原、墨西哥湾沿岸平原、太平洋沿岸平原。平原面积占全国的一半以上,约占世界平原面积的10%。
读图说出五大湖的名称?
学生回答:(略)
教师讲述:在加拿大和美国交界处,五大湖总面积约245660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水域。也是最大的淡水湖群。它们按大小分别为苏必利尔湖、休伦湖、密歇根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湖水大致从西向东流,经圣劳伦斯河注入大西洋。其中苏必利尔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综合以上所述总结一下美国地形的特点?
学生回答:(略)
教师讲述:美国的地形明显地分为西部高大山地、东部低缓高地和中部广阔平原三部分,各部分呈南北纵向分布。
1)西部以高大的山地、高原为主。西部的科迪勒拉山系高度大、宽度广,包括了海岸山脉、内华达山脉和落基山脉,约占了美国本土面积的1/3。
2)东部为低缓的阿巴拉契亚山脉,宽度和高度均不大。
3)中部为宽广的平原,从五大湖一直延伸到墨西哥湾,约占美国本土面积的一半。
讨论一下这种地形对美国气候的影响?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讲述:
1)东部阿巴拉契亚山地对气候的影响:该山地的东南部由于高度较大,对
来自于墨西哥湾和大西洋的水汽具有抬升作用,多地形雨,为美国多雨
区之一。西北坡在冬季受到南下的西北风影响,常常会造成大雪天气。
2)西部科迪勒拉山系对气候影响:山系以西受来自太平洋的湿润西风气流
影响,西部沿海降水多。而山系东侧由于受到高大的山脉阻挡,形成了
干旱或半干旱的气候类型。另外,科迪勒拉山系直逼太平洋岸,既限制
了山脉以西北段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的东伸,也限制了山脉以西南段的地
中海气候向东伸。
3)中部平原对气候的影响:中部平原地势平坦,南北开敞,使南北气流畅
行无阻。冬季寒潮可以长驱南下,带来骤然降温的天气。夏季时,墨西
哥湾大西洋暖湿气团可以自由北上,带来闷热多雨天气。中部平原气候的大陆性较强,成为降水和气温季节变化很大的地区。
读图说出美国的降水分布特征?
学生回答:(略)
教师讲述:从西北向东南递增。读83页阅读材料,1998年美国主要农产品 产量和出口量占世界的百分比及其世界的位次,总结美国农业的地位?
教师板书:农业地区专业化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美国是世界上主要的农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
看图和说出图中所展示的农业生产是以何种方式进行的?
学生考虑回答(略)
教师总结:美国的农业实现了机械化和专业化。农业地区生产专业化主要指
在一定地区范围内,以生产
一、两种主要农产品为主的农业生产。
在美国,乳畜带内养殖的奶牛约占全国奶牛总量的1/3,生产的牛奶、乳制
品占全国总量的1/2。玉米带内生产的玉米占全国总量的3/4,生产的大豆占全
国60%,这里还利用玉米作为饲料,饲养着全国2/3的生猪和1/4的肉用牛。大
家考虑一下这种生产方式的好处?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农产品产量,提高农产品质量,促进农业
生产技术的发展,节约劳动力等。那么农业区域化生产的优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可大规模进行机械化生产,各广泛使用高新技术,可充分利用自 然条件,形成规模经济效益等。
参照图美国农业带的分布,找出美国主要的农业带并说出其名称?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六个农业带分别为:玉米带、乳畜带、棉花带、小麦带、畜牧和
灌溉农业区和论和农业区。阅读图中A、B、C三项注释讨论归纳出影响小麦带、畜牧和灌溉农业区和论和农业区的主要因素?
学生讨论后回答:(略)
师生小结:D 这里是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地处温带大陆,降水较少,春夏气温较高,有河水灌溉,适合小麦生长。E这里是高山区,海拔较高,山脉
之间有宽广的盆地和高原分布,形成高原山地气候,降水较少,草地分布广有河
湖水灌溉,形成畜牧和灌溉农业区;F这里是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纬度较
低,是亚热带湿润气候,降水丰富,热量充足,适合亚热带作物生长。由此总结出在影响农业分布的问题上应从气候、水源、土壤肥沃程度等自然环境方面,还有经
济发展水平、人口密度等社会环境方面。
(三)第三课时
教师讲述:前面,我们已对美国特别是其工农业生产有了初步的了解,阅读
86页材料,美国居世界第一、二位的工业产品,了解一下美国工作在世界中的地位?
教师板书: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学生回答:(略)
师生总结:美国拥有完整的工业部门体系,工业产品种类齐全,产量大,技
术先进,是当今世界工业最发达的国家。
教师讲述:看书回答,那为什么美国的工业很发达呢?
学生回答:(略)
师生小结: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少受战争影响、大量外国人才的涌入、还有
科技发达等。
在图上找出各大工业区、首都华盛顿和纽约、芝加哥、休斯敦、西雅
图、旧金山、洛杉矶?
教师讲解: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的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并且分布
还比较广泛,形成了众多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其中闻名于世的如旧金山附近的“硅谷”。说一说大家对“硅谷”的了解?
学生回答:(略)
教师讲述:硅谷地处美国加州北部旧金山湾以南,早期以硅芯片的设计与制
造著称,因而得名。后来其它高技术产业也蓬勃发展,硅谷的名称现泛指所有高
技术产业。硅谷自形成始在美国的高技术领域一直处于领导地位。
在地理上,硅谷起先仅包含圣塔克拉拉山谷,主要在圣塔克拉拉县和圣何塞
市境内,之后逐渐扩展,也包括周边如圣马刁县,阿拉米达县 的一部分。硅谷
不是一个地理名词,在地图上一般不做标注。
自80年代后,世界各国和地区为促进高科技发展,都试图建立起自己的硅
谷,如美国波士顿的“第二硅谷”、“日本硅谷”、“韩国硅谷”等。中国也不例外,有北京中关村硅谷、上海浦东硅谷(位于浦东张江)和广东深圳硅谷,浙江杭州
也有一个“天堂硅谷”。
阅读87页材料,分组讨论,说说高新技术生产业对美国经济的作用。
生分小组发言:(略)
教师总结:逐渐成为美国的支柱产业,增加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科技所占的经济总额不断上升醋精经济的飞速发展。
结合911图913总结出图中所列举的高新技术产业的种类?
学生回答(略)
教师提问:总结一下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和核心是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讲述:是科技创新。当今社会呢是知识经济社会,科技已成为促进社会
发展的第一生产力。
谈论一下,今后中国的发展的方向是什么?
先讨论后回答:(略)
教师总结:应该贯彻落实科技发展与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科学技术是第一
生产力。
需要和大家说明美国是工业大国的同时也是资源消耗大和废物排放大国。
读图美国对世界资源、环境的影响。说出美国对世界资源、环境有哪
些影响?
教师板书:资源消耗大国
学生回答:(略)
师生总结:发达的经济和高额的消费是建立在大量进口资源和大量排放废弃
物的基础上。美国人口大约亿,占世界人口的,但是能源消费量却占
世界总量的23%。读图组织学生分别计算美国、日本、英国、中国和印度的人均能源使用量相对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倍数。
学生活动:(略)
师生总结:美国是世界的倍、日本是倍、英国是倍、中国
是倍和印度是倍.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呢?
学生回答:(略)
教师小结:美国作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美国人的生活水平居世界前列,其 发达的经济是建立在大量消耗全球资源的基础之上的。美国这样,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也都如此。
分小组讨论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对世界能源可持续利用所产生影响? 学生分组讨论:(略)
师生小结::美国是世界上第一经济强国,美国人的生活水平也居世界前列。美国发达的经济是建立在大量消耗全球资源的基础之上。美国有责任、有义务为保护世界资源做出贡献。
目前世界的大气质量正在不断下降,这主要是人类大量消耗能源,向大气中排放废气的结果。
读图,组织学生 根据图中所给的信息,计算美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相对于中国和世界平均水平的倍数。
学生分组讨论:(略)
教师小结:美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5倍,是我们中国的9倍。美国人口仅占全球人口的4%,而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却占全球排放量的25%,由此可以看出,美国不仅是世界最大的资源消耗国,还是世界最大的废物排放国。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多对全球的影响?
学生分组讨论:(略)
教师总结:二氧化碳作为最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而大量排放,造成全球变暖等气候环境变化。
六、板书设计
第九章 西半球的国家
第一节 美国
一、美国的疆域 国土的由来
二、移民国家
1.移民的概念
2.移民国家的概念 3.华人的贡献
4.种族问题
三、农业的专业化
1.美国的地形
河流与湖泊
2.气候与降水
3.农业专业化
4.农业带分布
影响原因
(四)、高新技术产业
1.工业带分布
2.硅谷
3.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的作用
4.对中国的启示
(五)、资源消耗大国
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有效教学全员岗位大练兵”的活动,目的是为了全面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整体素质,以及高效课堂的充分利用,保证每名学生都能学会老师所教的知识。我深切的体会到教学中存在的许多问题,主要根据如何创建高效的课堂效果谈谈自己练兵后的心得体会。
1、课堂要模式化
现代课堂需要改革创新,落入了模式化的套路。一般都会把课堂分成几部分,导课,提出问题
2、全方面培养
我觉得初一的学生虽然年龄小,但自尊心很强。所以教学时就应该注重学生的心里特点和接受能力。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来进行教学,不要被几个优秀学生的表现迷惑,充分考虑到全体学生的接受能力,用能使最差学生明白授课的主要内容,才是明智之举。
3、学中玩、玩中学
让每个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参与,学会合作,学会尊重他人。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是孩子的乐趣所在。将“玩”引入课堂,让每个孩子动起手来,在玩中学到更多的知识。使学生对这种活动动机和兴趣逐渐迁移到地理的学习上,从中享受到学习地理的乐趣。在探求地理教学过程中,我力求将“讲堂”转化为“学堂”,将机械重复的练习转变成生动活泼的游戏,手脚并用,让学生充分体现地理学习的快乐,让他们地理学习的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一边玩,一边学,“玩中学”玩为了更好地学习地理,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
4、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交流作为一种新的学习形式出现在学习过程中。一开始组织实施时,学生会因缺乏方法而显得生疏,有时课堂特别乱,难免会出现乱说乱叫,为一道题大吵大闹,秩序混乱等状况。为了达到良好的合作效果,教师必须进行恰当地引导。比如提倡学生“口语交际”小组合作交流,每个成员都有说的机会。许多学生的特点是心直口快,往往还没有想好就急于脱口而出,有时会说半截话,有时说一半又重说。对于这样的学生,要求小组成员对他们提出更正意见,重新说。还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小组成员在交流时让其他成员必须认真听,才能听清楚别人说的意思。当然,学生培养需要一个过程,只有教师有意识的引导,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交往习惯,小组合作交流的质量才会得到逐步提高。
5、共同备课、听课
课堂教学是学生最主要的学习场所,也是教师教学研究最重要的场所。传统的教研课是这样安排的:学区听课,安排一位教师上一节课,这位教师独立备课
上课。在课后开展评课活动,大多数教师对教材不熟悉,或者体会不深等。发表一些空话好话,针对以上情况,我校采用了教师共同参与互动的方式。同课多人备,同课多人上。备好课才能上好课。只有准备充足,才能有打胜仗的信心。对同一个上课内容,集体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由一名教师执笔,备出评案。实施教学后,课后反思交流,对课堂教学进行自我反思。这样,每一位教师都是这节课的设计者,都是这节课的反思者,都有很深的体会,交流发言自然切中要害。同一教学内容,同样的教学设计,让不同风格的几名教师同题会课,你上我听,我上你听。课后执教者个人反思,集体评议时,大家可以有深刻的发言,有更深的理解。
荐荐荐高初初一中一
地地地
理理理
教教教
案案案
[1000[1000[1000
字字字
] 荐中学地理教学设计(精选范文)荐人教版八年级下地理全册教学设计 [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