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的春节范文450字 第一篇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当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日,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是热闹的象征,是团圆的象征。
我的家乡在徐州,这儿的春节习俗我最熟悉不过了。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套和窗帘。到处都洋溢着欢欢喜喜扫尘,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扫尘”过后,大人们就开始准备年货,为了让家人们吃上一顿好的年夜饭,他们也不辞辛苦。
到了大年三十,大家都开始贴春联,为节日增加喜庆的气氛。除此之外,人们还要贴上倒着的“福”字。“福”字指“福运”、“福气”,把“福”字倒着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现在的“福”字贴,更是花样繁多,有的还有在“福”字的周围加上寿星、寿桃、龙凤呈祥、五谷丰登和鲤鱼跃龙门等等图案。
到了大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都在做年菜,家乡春节的的食物,一般都有一定的喻意。例如,过年时家家常吃饺子,因为“饺子”和“交子”谐音,意即交在子时,正是一年的开端。过年时,人们还吃年糕,因为“年糕”与“年高”为谐音,所以有“年年都能步步高升”的意思。另外,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和白银,有“新年发财”意思。还有,过年人们都吃鱼,有“年年有余”的意思……
做好了年菜,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分外的热闹。一家人难得能团聚在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大餐,因此,所有的人都是开开心心,其乐融融的。
吃过了年夜饭,大家各自回到自己的小家庭,洗澡过后,穿上新衣,迎接新年的到来。现在,大多数人家都会在这一天晚上观看中央一套直播的“春节联欢晚会”。直到新年的钟声敲响后,大家才会放鞭炮,放烟火。这样的鞭炮声和烟花会一直到深夜。
新年过后的第一天,也就是正月初一。晚辈都要到长辈家里去拜年,祝长辈们长寿安康。另外,长辈还要分别给晚辈们压岁钱。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有“平平安安过了一岁”的意思。这一天里,同辈人如果见了面,也要说声新年好。以示对对方的新年祝福。
家乡的春节过得多么热闹啊!这样一个喜庆的节日。一直延续至今,可见它对人们是多么重要。我爱家乡的春节。
徐州的春节范文450字 第二篇
徐州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徐州古称彭城,缘于彭祖和他所建立的大彭氏国。彭祖是我国烹饪界公认的始祖,相传在尧之时,彭祖因擅烹饪野鸡汤,得到帝尧的赞赏而受封,在徐州一带建立了大彭氏国。徐州的菜点秉承有大彭风味,制作考究,风味独特,自成体系,几乎每一道菜都有一个动人的传说。羊方藏鱼因将鱼置于割开的大块羊肉中文火同炖而得名。相传,彭祖的小儿子夕丁喜捕鱼,彭祖恐其溺水坚决不允。
一日,夕丁捕鱼回家,正巧彭祖不在,夕丁让其母剖开正在炖着的羊肉,将鱼藏入其中。彭祖回来吃羊肉,感觉异常鲜美,于是如法炮制,便产生了“羊方藏鱼”这道菜。据传汉字中的“鲜”字即源于此。帝尧时期,尧封颛顼的玄孙钱铿于大彭,建立了大彭国。铿为彭祖。他曾献雉羹于帝尧,受到了尧的褒奖。
屈原《楚辞·天问》中有“彭铿斟雉,帝何飨?受寿永多,夫何久长”之句。汉代王逸注:“彭铿,彭祖也,好和滋味,善斟雉羹,能事帝尧,帝尧美而飨食之也。”陶文台《中国烹饪史略》称彭祖为“中国第一代职业厨师”。彭祖被尊为厨行的祖师爷,所创的雉羹、羊方藏鱼、麋鱼鸡、云母羹等名菜名汤流传至今。其主要贡献在于把人类饮食由熟食推向味食,由粗食推向精食,将饮食与养生相结合,创出了药膳、食疗等饮食的新天地,对发展民族饮食文化,增强民族体质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徐州的春节范文450字 第三篇
在我的家乡昌邑,最被人们重视的就是春节了。从腊月初八开始,春节就拉开了大幕。
腊月初八。正是腊八节。家家户户开始熬制带有大红枣、大米、小米等食材的腊八粥。在这天,一些人家还会泡制腊八蒜,那腊八蒜令人垂涎三尺,醋也有了些辣味,让人吃的时候一把鼻涕一把泪。我家还在腊八前后灌制肉香肠。
腊月二十三,春节前的高潮到了。我已经从昌邑城区回到了老家北孟镇。这一天,天刚擦黑,家家户户就争先恐后的燃放鞭炮,还要吃饺子,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围坐在一起,无比的开心。
腊月二十三以后,人们开始购置年货,“春运”的高潮,也就此开始了。
转眼间,大年三十到了。早上,我们要在六点起床,喝有豆腐、粉条、小米、红枣的粥,俗称“劳晨饭”我们要抢放开门鞭,以求“开门红”的喜庆之意。我听说在四点就有人开始放鞭了,不得不说,这户人家太勤快了,来年的庄稼一定有好收成。中午,我们要吃牛肉包子。那香喷喷的包子一出炉,我就按耐不住了,抢下包子立刻就咬了下去,我一边吸着凉气一边含糊不清叫道:“好ci(吃),好ci,太好ci了!”吃完后,我们便开始贴春联,放眼望去,大街上成为了红色的海洋。下午四点,我们要去把老祖宗们“请”回家去,让他们也品尝到美味的佳肴。与此同时,留在家里的人们开始包饺子,放贡品,摆烛台。六点多,第一顿饭开始了,我们吃白菜饺子。吃完后,我们与一些辈分离得进的人们去拜年。
随着央视春晚的开始,晚上八点整,我们的第二顿饭开始了,大家开怀畅饮。在这个时候,我们还要拍照片,这个习俗是我们自定的,一年一次,绝不能少。吃饭后,我们动身再次出去拜年。十点整,喜庆的鞭炮点燃了人们的激情,春节这天的高潮到了。我们吃第三顿饭——素馅饺子。在吃饭时,不时有拜年短信为我们送去祝福,短信的铃声似乎在为我们伴奏。十一点三十分,我们开始挨家挨户为人们送上新春祝福。零点的钟声已经敲响,马年到了,我们为不少人送去了祝福。八岁以上的小朋友会守岁,还要向长辈磕头,长辈会发红包给晚辈。凌晨两点,我们纷纷进入梦乡,大家在为明天拜年而养精蓄锐。
正月初一,早上,我们要吃带有钱、枣、花生的饺子。小孩子要穿上新衣服,以图“辞旧迎新”之意。我们要组成拜年队伍,到别人家拜年。
从正月初二开始,人们开始走亲访友,主人会用一桌子丰盛的菜肴为客人接风洗尘。
正月十五,我回到了市区。早晨六点多,我就被喜庆的鞭炮声叫醒了。今天是元宵节,各大超市纷纷举行猜灯谜活动。中午,我们吃水果馅的元宵,晚上,我们吃饺子。我还用电脑为同学们送去了祝福。
正月十五过后,年也就过完了,人们又回归了正常的生活,开始了新的一年……
徐州的春节范文450字 第四篇
民俗,本是些不经意的习惯罢了,当大家这已不是个人的偶然行为时,它也就有了文化的意味。
徐州是那样的古老,“自古彭城列九州”,经六千年文明的陶铸,乡风民俗中自然会有几分古朴与厚重。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办,徐州素有南国屏障、北国锁阴、五省通衢之称;南来北往,东游西荡的商贾僧侣、迁客骚人,或云集、或羁留,难免会留下些许印迹。一层层积淀下来,融入乡风民俗之中,如此又构成了徐州民俗文化多姿多彩的风貌。
当我们走在大墩子古文化遗址,随意捡起一枚陶片,如同捡起一个美丽的传说。把它们串起来便是一部向我们走来的史传。现今徐州人使用的土陶器上,依然可见那史传中特有的纹路和色彩。不过,我们已将其归入了民间艺术的行列。
我们还可以想象,一个村姑拎着这绘满花纹的陶罐去溪边汲水。远远望见劳作于田里的情哥哥,不禁唱起:“妹妹提水到小河,遥望哥哥在山坡,有心上前叫哥哥,又怕哥哥不理我。话难说,情难搁,亮亮嗓子唱首歌……”一不小心,罐儿摔破了,溅湿了姑娘的衣裳,也润泽了一册率意天真的徐州民歌集。
在徐州这方土地上,任意掬起一捧土,你便可以认定它曾被哪匹战马踏过。大大小小二三百场征战。饱经战火的山野间还会响起“牧童拾得旧刀枪”的悠悠歌声。黄水一次次扑来,黄沙一层层掩埋,受灾难太多的徐州人,脉搏里涌动着本能的顽强与抗争精神,汇聚成强悍的民风。
徐州人的重义贵友之风,大概滥觞于“季札挂剑台”的传说。人死信义在,何况活着的血性男儿?说到交友,不能不说到喝酒。无论是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豪聚,还是细酌慢啜、谈笑风生的雅集,总是氤氲着古道热肠。徐州人喝酒爱打“酒官司”,且打起来没完没了,为得是让客人喝好。“喝好”的标志是几分酩酊后的称兄道弟、口无遮拦,否则便是主人失职了。“酒令大于军令”不知何时在这块土地上俨然神圣起来。
刘邦崛起于阡陌,徐州成了帝王之乡,于是徐州人的骨子里刻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狂傲。“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引车卖浆之徒亦不乏“大家风范”。刘三哥当了皇帝后回归故里,不是还要大宴乡亲、醉歌“大风”吗?看人家混的,衣锦还乡,落根归根,总萦绕在那么多游子的乡魂里。
活得艰难,便要想方设法多些“红火”,不然,岂不白活了?四时八节,那是该欢庆的日子,要热热闹闹、红红火火才好。平日里大吃大喝人家会耻笑你不会过日子,节日里冷冷清清、缺这少那,人家便会笑话你日子不过得不红火。
年是大节,入了腊月“草棒成神”,也就开始“办年”了。年货办得越多超好,馍馍蒸得又大又白,要笑开了“花”才好。正月十五是“小年”,蒸面龙蒸面灯蒸菜角、吃元宵,观花灯。二月二、五月五、六月六、七月七、八月十王、九月九……直至腊八,祭灶,忙忙碌碌又是一年。节日里有种种嬉闹的'形式,形式里又隐含着深蕴的情结。过年时,徐州人还会让牲畜们享受一番,“打一千、骂一万,大年早上吃顿饭”,农人要把饺子等美食送给老牛们吃,体现出黄土地上人与老牛的难以割舍的亲情。
婚丧嫁娶是人生之大事,更需要排场,热闹一番。
喜事要“闹”,越闹越喜,闹亲闹喜闹红火。不闹就没了滋味。一个“闹”字道出了徐州民俗文化的主色调。但徐州人闹而不野,有着教养上的分寸和礼数上的讲究。没有狂欢节式的歇斯底里。如徐州人的“闹洞房”,一般都较为文雅,粗俗的做法往往受到指责。这或许是徐州“近齐鲁,尚儒学”的原故吧。徐州地区兴“送房”,众人围坐八仙子,唱起《送房歌》,让新郎新娘喝交杯酒,欢天喜地地目送新人佳偶入洞房。还有许多美好的祝福。如《撒帐歌》:“一把麸(福)子,一把枣(早),明年生个白胖小。”闹得多有文化。
生老病死是人生规律。子孙满堂,寿终正寝的,徐州人叫“喜丧”。扬幡动乐、披麻戴孝的仪式中,确也升扬着一种隆重与庄严的气氛。
徐州的春节范文450字 第五篇
我的家乡在徐州,那里有美丽的云龙湖。
春天,云龙湖边的柳树长出了嫩绿嫩绿的小芽,不时吹来一缕春风,柳枝儿轻轻地飘动着,好像在伴着春风跳舞。当春风吹过湖面,湖面就会泛起一丝丝波纹。湖面倒映着火红火红的太阳、洁白的云朵那景色美丽极了!草地里盛开着五颜六色的花朵儿,把成群的花蝴蝶都吸引了过来,它们围着花儿飞啊,飞啊,怎么也不肯离去。
夏天,知了趴在树干上,不停地叫:“热死啦!热死啦!我快要被烤焦啦!”那一棵棵粗壮的大树上,长着绿油油的、茂密的树叶,总是会有叽叽喳喳的鸟叫声从里面传来。云龙湖里的荷花也在这个时候盛开了,它们的花瓣粉嘟嘟的,看上去可爱至极!那荷叶铺在湖面上,整个云龙湖都变成了绿色。火辣火辣的太阳挂在高高的天空中,照在湖面上,湖面反射着一闪一闪的金光,好像天上的星星都掉进了云龙湖里似的。
秋天,云龙湖转眼变成了金黄色,树上的叶子都掉了下来,给一条条小路铺上了一层金黄色的地毯,踩在上面会发出沙沙沙的声音。这时,湖边的菊花盛开了,像草地里盛开着一个个金灿灿的小太阳。当下秋雨时,小雨点们都争先恐后地落到水里去,这时,一个个水花在湖面上绽放。
冬天,雪花儿慢慢地飘落下来,有的落到了地上,给大地妈妈盖上了一床雪白的棉被;有的落到了水里,它们一落进去,就融化了。不久,湖面就结冰了,那冰像一面镜子一般,那时,我最喜欢在那儿照镜子。湖边的腊梅花也在这时张开了自己的笑脸,让人们在寒冷的冬天,也能看见这么美的花朵;也能闻到花的芳香。
徐州的春节范文450字 第六篇
徐州比较有名的就是伏羊节啊,这是属于徐州人自己的节日。
徐州伏羊节是于每年入伏之季,即初伏之日开始,持续一个月。按农历的节气推算,“夏至”后第三个庚(一庚九天)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三伏”,即“末伏”。在这一个月里,徐州的人们集中在各个酒店,饭庄以及专门的羊肉馆,烧烤摊,吃羊肉,喝羊肉汤,故曰吃伏羊。
众所周知,吃羊肉,喝羊肉汤就是“发汗”的。冬日里吃着热腾腾的羊肉是再好不过的美食,徐州人偏要反其道而行,在一年中最热的伏天吃加了很多辣椒的红油羊肉,自古以来兵家必争之地的人民百姓自古流传下来的精神。
徐州传统上讲究住“四合房”,即东、西、南、北屋俱全,围成一个院子。门朝南的北屋为主房(又名“堂屋”),一条甬道便从主屋门穿过南屋正中。习俗上,条件好的,院内铺满石板,稍次则从各房门连到院门口,仅铺在甬道上,甬道两旁种些花草。富裕人家,屋内用方砖铺地.主房正中供神像。没有宗祠的,把祖宗神龛供在偏房内。主房内八仙桌、太师椅、条几、春凳俱全。卧室内窗明几净,箱、箧、柜、橱罗列,床帐被褥铺摆整齐。书房内设文房四宝。客厅里放置古玩、悬挂字画。
一般城市居民,多是数家同住一大院内。一家人或二代,或三四代同堂(l-3间不等)居室一般无内外区别。炊具、炉灶也在屋内。
上述房屋式样一般无大差别,仅从规模大小,用料优劣来区分。上等房屋,以石条为基础,青砖砌墙,顶梁、木桁条、椽子等均用上等木料,屋顶覆小瓦。次一些的,屋墙外砖、内坯,俗称“里生外熟”,房顶瓦背上,用泥灰塞缝,俗称“翻瓦脊”。50年代以来,上述房屋均从青色小瓦改成青或红色大瓦。
解放前,徐州城乡草屋很多,泥土墙,上漫红草、麦秸或小芦苇.除草屋外,另有居住条件更差的草棚、石灰棚,均极低矮,是用篱笆外漫泥土作墙而搭成,草棚、灰棚大多集中在徐州北关、东关及故黄河两岸,居民大都是家无隔夜粮的苦力小贩等。每逢炎夏雨季,这些聚居处臭气熏人,时疫多从这些地方引发。1949年后,草棚均被拆除。至60年代中期,草屋也终于绝迹。但乡村则是在1978年以后才开始这种变化。
官贵人家,居住名称为公馆或大院,前面冠以姓氏称呼,如李(家)公馆,徐(家)大院等。公馆或大院的样式,多为三进院落,更讲究的如李二柱公馆,纵横各三进院落。
大院的每所院落都有主房。主房比其它房间高大,由房主居住,有3间(室)或5间(室)两种。讲究的要修走廊。如不修走廊,便在左右依墙砌台,覆上条石,高与人腰齐,俗称为“扶手石”。3间(室)一明两暗(左右两间为暗),5间室则敞3间,故俗称“明三暗五”。主房左右为配房,由儿、媳居住。另有客厅、书房、储藏室等。有花园的人家,多将花园座落在院后,并设后门与花园相通。三进院落中,头门如果用“铁壳门楼”,门口必设置石鼓、闸板。门洞房内多住佣仆。厨房设在院内左侧,厕所在院内右侧。
xxx成立后,公馆、大院逐渐成为多家杂院。
xxx成立后,特别六七十年代以后,城镇居民住宅楼渐渐兴起,均为公建房,但大多为简易楼,二三层高,且多家合用厨房和卫生间。70年代以来,住宅楼群叠起,多五六层高,每房自成体系,或一室、或二室、或三四室,均有厅房、厨房、卫生间。在居民聚居的小街巷内,因住房紧张,很多房屋被居民自己改造成二层楼(或新盖简易二层楼)。
徐州的春节范文450字 第七篇
徐州体育项目众多,古来民俗尚武。4000年前称“大彭国”时,即有了彭祖气功。春秋时期,游泳活动颇盛。汉画像石中有举重、摔跤、狩猎、六博、武术等生动刻绘。这些活动项目历代相传,经久不衰。徐州市于1958年获“全国学校体育红旗市”称号。沛县、铜山县被评为全国体育先进县,徐州市两次被评为全国“田径之乡”,向国家、省队等培养输送的运动员达650人,宫鲁鸣、邢爱兰等参加了第二十四届奥运会比赛。古代足球活动于清代中叶基本停止,但徐州沛县尚有此活动。徐州也获得“足球城”的称号。沛县素有“武术之乡”之称,且武术流派多,拳路广,武术活动具有传统性。邳州老城西北方,有一个祁家村。因为这个村里的人世代喜爱下象棋,被称为“棋村”。
正月十五赏灯,徐州城中点灯、放炮竹、点“滴溜金儿”。往东至古邳、邳县一带,鞭炮和灯少了,多出了“抛扫帚”火把的游戏。再往东至新沂一带,活动方式与邳县略同,但玩火把的时间,却是在二月初二日。
娶亲之日,徐州一带女方必须在中午12时前到达男家,但丰县西北数乡、新沂东南部数乡,女方到达男家的时间则必须在日落之后。
遇旱求雨,徐州西部到龙王庙烧香、抬龙王像游街求祈,认为“龙王一张嘴,遍地都是水”。往东至邳县,求龙王以外,又加上了求渊德公的内容。再往东至新沂,求龙王仅是第一步,随着旱情的加重,依次再求渊德公,求关圣帝君和地藏王菩萨。
二月初二龙抬头日,徐州城中祭福神(土地老爷),爆米花、炒糖豆表示惊蜇打雷。用柴木灰圈仓,仓中放铜元,以祈富贵,并用敲床桄、照烛光的方式诅咒毒虫。邳县一带,用草木灰圈仓,仓中埋五谷杂粮,祈五谷丰登,炒米花、糖豆表示炒死害虫。再往东至新沂一带,草木灰圈的仓中放炒熟了的杂粮,引鸟雀来啄食,名为“吃虫”,以为可以使农作物免遭虫害。
徐州的春节范文450字 第八篇
按照徐州的规矩,春节一般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这一天还要和腊八粥,腊八这一天又是佛教xxx生日,所以又称之为“佛粥”徐州地区旧时多用杂粮熬制,后来用红豆、花生、红枣、江米等混合熬制,分甜、咸两种。过去儿童多去邻家讨腊八粥喝,说是“喝了腊八粥,孩子好拉巴”。
腊月二十以后,城乡均有乞丐到殷实人家送财神像、张贴财神像。到正月初五前后,乞丐们分别拿着木版,去各家对证,向各家索取年馍。有的年前给店铺送柴,高喊:柴到了!寓意财神到了,所以店铺多少都要收进些,表示招财进宝,图个吉利。
年廿三是小年,传说这一天是灶王爷升天宫汇报工作的日子,所以家家要祭灶。祭灶是在灶台前,摆上供品,主要是麦芽糖、酒,抹在灶王爷像的嘴上,再烧掉,同时祷告一番,叙说一年来全家勤恳劳动,感谢灶王爷保佑,希望他多说好话:“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到了腊月中旬与下旬之间家家开始办年货,除鸡鱼肉蛋外,另准备一些传统食品,徐州地区习俗是熬摭糖、炸麻叶子、炒花生、油炸果、丸子等。同时,赶集买肉,剁上够吃好几天的饺子馅,春节期间不能动刀,必须提前准备好。之后还要准备和面,蒸发面馒头(年馍),蒸馒头很有讲究,有实心的、包馅的、枣花的等多种样式,准备食用和祭祖、供神等。由于馒头蒸的多,放久了变干龟裂,俗称“发笑”。寓意新的一年丰衣足食,幸福快乐。
进入腊月下旬,家家要“除尘”(俗称“扫屋”》,即进行一次较为彻底的室内外卫生和个人卫生扫除,干干净净过春节,年前家里不留垃圾。个人卫生一般在除夕那天进行,除沐浴外,一定要理发,徐州风俗一个正月不剃头。俗称“不留隔年头”。
腊月二十七,送节礼多在亲戚中间进行。最迟不得超过除夕。旧时节礼是几斤糕点,送男性长辈的,往往加一二瓶酒。新女婿,或即将结婚的女婿,送节礼极为讲究,要送四样或八样,每样四斤或八斤;活鸡、鲜鲤鱼、糕点、酒是必不可缺的。岳父家只收一半,要回一半。
春节前,人们要购买新年画装饰住房,一是喜庆,二是祛灾。徐州年画多是民间作坊印制的,有历史神话人物、世俗吉祥图案,如和合儿童、雄鸡鲤鱼、仙草瑞兽、天官赐福、九凤朝阳、美人图、送财童子等。年轻妇女则爱把“胖娃娃”类的年画张贴在卧室里。贴春联多在除夕午前,先从大门贴起,依次在院门、房门张贴。春联右为上,左为下,上有横批。大门外贴“出门见喜”;另有单幅字,写上“福”、“喜”、“寿”等贴在家具及大件器皿上。
除夕,把枣花馒头、扁食、炸果,连同栗子、白果、红枣、桂元、核桃等水果一起放在供桌上,称为“素供”。点燃蜡烛铜灯。或把鸡、鱼、肉、丸子、海味放在供桌上,俗称“荤供”。,夜半全家人更换新衣敬神,然后分长幼叩拜,敬天地、神像、祖宗,迎诸神下界。稍歇,全家人再拜祖宗,家长夫妇端坐在椅上,晚辈们依次叩一个头,之后卑幼者逐一向尊长者叩头,俗称“磕辞岁头”。除夕晚上要守岁,过去守岁时,一家人围炉而坐,吃着各种茶点、包着饺子直至子夜,寓意“交子”;老幼话旧谈新,庆贺合家欢乐,大团圆。“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两年”。 先在院内焚烧松籽,俗称“熬岁”。黎明前,燃放鞭炮。电视普及以来,守岁改成看电视,鞭炮也多改在午夜零时燃放。
春节早晨起来,第一件大事便是拜年。先由家长率全家到祖宗神龛前跪拜,向祖宗拜年,然后全家人向家长,卑幼者向尊长者逐一拜年。未成年者,拜年时可得到“压岁钱”。全家人拜完后,即出门向亲友、近邻中的长辈、同辈们拜年。此时熟悉的人在路上见面,也互相揖拜问好,同贺“新年好”、“恭禧发财”。借此化解矛盾,和谐邻里关系。春节第一顿饭必定吃素扁食,不准吃荤馅,以求得一年素净平安。吃饭前先敬神敬祖。扁食(饺子)中有包入铜钱的谁吃到了,表示新年发财,事事顺遂。主妇往往在扁食(饺子)上做记号特意盛给老人及孩子们吃、以娱全家。俗话又说:“初一不动荤,初二肉里蹲”。从初二起,“接闺女带女婿”,可以喝酒吃肉了。
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日,过了年初四,最重要的是接财神。特别是商家,初四晚上,在院子里摆供置办酒席,迎接财神。初五一早,商人要起大早赶到财神庙烧第一柱香请财神,有的到大路口烧香迎接财神。过了初五,店铺商家才能开始营业。
初五一过,春节的又一个高潮来了——正月十五元宵节。
十五花灯又称为元宵灯,始于汉代。徐州农村多是蒸面灯,边缘捏出花纹,形成兔灯、龙灯、虎灯、牛灯,倒点油,棉线做捻子点亮,让孩子端着,房前屋后照一遍,口里念叨些祝福的话。有的习俗是把扫帚点燃,扔向夜空,落下了捡起再扔,还唱:“刷帚把子琉璃灯,扔到天上告神灵,一颗秫秫打半升。”来祈求丰收。城里儿童是挑各种花灯,有的地方举行灯会、猜灯谜、舞龙耍狮子,年俗花灯到了高潮。
元宵节一过,春节也就画上了休止符。此时,气温回暖,万物复苏,人们又开始了春耕、夏种、秋收、冬藏的自然轮回。
徐州的春节范文450字 第九篇
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节日,这一天中国人民同欢喜共度过,虽然各地的习俗不同,但欢乐仍在每个人的心中荡漾。照我们家乡的习俗,春节的开端大约是在腊月二十几吧,一过腊月二十,家家户户都开始准备过年的物品,孩子们也陆续放了假。欢天喜地的和伙伴们一起玩耍,大人们也忙里忙外,全然一片忙年的繁荣景象。
先是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是春节的彩排,这天刚擦黑,家家户户络绎不绝的鞭炮声便响起,家家吃饺子。
过了二十三,转眼来到除夕,在这一天,家家户户贴对联红红的对联往门上一贴,呈现出万象更新的景象。除夕夜,在外的儿女不是迫不得已,都要赶回家吃团圆饭。8:00左右,春节联欢晚会开始了,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谈谈家常,观看精彩的节目,不时传来阵阵笑声,好一派其乐融融的家族!这一晚,除了小孩子几乎没有人会睡觉,都要守岁,老人守岁表示珍惜时间,孩子守岁便是为父母祈祷,祈祷父母长命百岁。
大年初一天刚亮,连续不断的鞭炮声响起,男女老少都换上新装,整装待发,早早的吃过了早饭,男人开始走亲访友,女人在家中招待客人。大人们三五成群的来来往往,小孩子成群结队的在街上嬉戏,无法掩饰的笑容早已从心底透出新年对孩子来说是梦寐以求的,因为这是他们可以脱离作业的压迫,享受新年的沐浴。到了下午,街上的人们更是连续不断,相别已久的老朋友相逢在一起,看着彼此的笑脸,有说不尽的话语无限的思念和牵挂,家家户户的屋子里,充满着笑声,洋溢着欢乐。
大年初二,各家各户正式开始走亲访友了,街上络绎不绝的车辆,商店里琳琅满目的商品开始运行了。
正月十五来了,春节的另一个高潮上市了。这一天,人们都要吃元宵,元宵代表团团圆圆,这可忙了孩子,吃饱了晚饭迫不及待的跑到街上去,展示自己绚丽的烟花。大街小巷里,烟花声、鞭炮声、欢呼声响成一片,各式各样的烟花,不仅让我们看得眼花缭乱,当美丽的烟花打上天空,有的像流星,有的像大红花,有的像五彩花,点点滴滴,汇成花的海洋,它们像对我们微笑,招手,在向我们致谢,谢我们给予了他们生命让他们在天空中伸展自己的腰身,多么快乐,多么活泼!姹紫嫣红的礼炮,打响了天南地北,让人们目睹自己的风采。正月十五是孩子们最快乐的一天,在这一天,他们可以得到童心、得到快乐、可以无拘无束的过一个节日!
春节在正月十五结束了,学生该上学了,大人们也该去做自己的事情了,正月和腊月是农村最闲暇的时候。孩子们恋恋不舍的离开了,期待新的一年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