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智能汽车发展报告范文精选7篇

实用范文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更新时间:2024-04-10 20:59:34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芜湖智能汽车发展报告范文 第一篇

.江淮汽车:携手大众与蔚来,公司积极探索新模式

销量回升趋势已现,业绩有望迎来拐点。江淮汽车整车产销以商用车为 主,受政策及行业形势下行影响,业绩整体表现欠佳。近年来,公司逐步发 力乘用车领域,整车销量逐步回暖。20_ 年公司销量为 万辆,同比增 长 。叠加原材料成本价格回落,“蓝标轻卡”政策逐步落地,公司商 用车及乘用车下游需求会逐步打开,业绩预期将逐步改善。

商用车+乘用车双向发力,助力公司销量改善。在商用车领域,公司是 轻型货车的头部企业,在轻型货车规范化生产以及市场占有率方面均有优 势,随着“蓝牌轻卡”政策落地,公司轻卡销量增长趋势将逐步显现,带动 公司商用车业绩提高。在乘用车领域,公司提早布局新能源汽车,不仅成功 孵化出蜂窝电池技术、三合一高效静音电驱动技术等先进技术,也推出了思 皓 E20X、思皓 E40X、思皓 E50A、思皓 E10X、思皓爱跑等高性价比的乘 用车。近年来,公司 SUV 销量表现较好,结合今年购置税减半政策对轿车 的刺激作用,公司乘用车销量复苏趋势明显。

背靠安徽国资平台携手业内优质企业,公司积极探索发展新模式。公 司实际控制人为安徽省xxx,背靠省内国资平台,同时公司与大众成立合 资公司,在 MEB 平台以及 SSP 平台方面深度合作。通过代工蔚来,提高产能利用率,改善公司盈利能力。与华为合作,促进公司智能化升级,赋能公 司自主品牌,公司竞争优势不断积累。

.蔚来汽车:深度绑定安徽,两大基地赋能安徽汽车产业

短期政策驱动叠加市场认可度不断提高,公司新车交付量稳步提升。 蔚来汽车自 20_ 年 11 月成立以来,历经过舆论风波、订单交付受阻、资金 短缺等困难,随着新能源汽车性能逐渐完善,市场认可度不断提升,公司也 脱颖而出成为新能源汽车整车头部企业,公司获单能力增强,汽车销量稳步 提高。今年,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力度持续增加,截至七月底,公司新 能源汽车累计销售 万辆,较去年同期增长 ,已经接近去年 9 月 的累计销量,今年整体交付量有望在去年增长趋势的基础上继续提高。

深度绑定安徽,两大基地赋能安徽汽车产业。安徽省与蔚来的“缘分” 最早可以追溯到 20_ 年江淮汽车与蔚来签订《制造合作框架协议》,到 20_ 年 4 月 29 日蔚来正式落户合肥,蔚来汽车与安徽的深度合作逐步展开。 20_ 年以来,蔚来在安徽参与建设了合肥 NeoPark 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 园区、六安智能电动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园区,加上升级后的江淮蔚来工厂, 目前蔚来在安徽的整车年产能达到 130 万辆,安徽省与蔚来的合作正向着 更全方位、更深度的方向前行。

.大众汽车(安徽):大众在陆第三合资公司,深度参与集团新能源转型之路

成功转型新能源,业绩表现成为一大亮点。20_ 年 7 月 13 日,大众集 团发布 2030 NEW AUTO 战略,称要成为全球纯电动汽车市场的领导者, 并承诺到 2030 年公司纯电动车销量占比提升至 50%。为达成这一目标,公 司拨款 730 亿元应用于电动化和数字化领域技术研发。从 20_ 年的销售数 据来看,公司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动汽车销量分别为 万辆、 万辆,同比增长 、。公司新能源汽车销量稳步提升,市场份额 也有所增加,转型较为成功。

MEB 平台为大众集团转型新能源的王牌。MEB 平台为模块化电驱动 矩阵,将电池组布局在前后轴之间节约了汽车空间,提高操作的稳定性。 MEB 平台具有极强的扩展能力,可以适配不同的电池组,打造不同的车身 轴距,适配多款车型的开发,是大众汽车批量开发车型的“王牌”产品。目 前,MEB 平台已经搭载了多款汽车,最高续航可以达到 560km。

布局 MEB 平台、SSP 平台,大众(安徽)为集团新能源转型的关键一 步。大众汽车在安徽的产业布局包括入股江淮汽车,以及与江淮汽车联合成 立了大众汽车(安徽)。从持股比例来看,大众(安徽)是大众集团在国内 持股比例最高的合资公司,具有较高的优先级。从合作深度来看,大众在安 徽布局了 MEB 工厂、SSP 平台,以及涵盖了生产、研发、测试、市场营销 与客户服务在内的完整价值链。同时,大众集团为合资公司注入了 4-5 个纯 电动汽车品牌产品,预计在 2025 年产量为 25 万辆,2029 年间达到 35-40 万辆,预计届时总收入分别达到 300 亿元、500 亿元人民币。

.比亚迪:押宝安徽汽车产业,不断完善安徽产业基地

持续发力新能源,整车及电池业绩稳步增长。公司作为新能源汽车领域 的先行者和引领者,多年来始终深耕自研技术,在插电混动和纯电动两个细 分市场同时发力,公司新能源汽车销量节节攀升,保持高位增长。今年 7 月 公司新增销量 万辆,同比增长 ,同时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占有率也处于领先地位。同时,公司顺应新能源汽车提高续航能力和轻量 化的需求,同步推出的“刀片电池”,凭借超级安全、超级续航、超级强度, 深受市场认可,装机量快速提高。现在公司在全球动力电池领域仅次于宁德 时代和 LG 电子跻身行业前列。

押宝安徽汽车产业,重资投入芜湖产业园。20_ 年,比亚迪价值 200 亿元的动力电池项目落地芜湖,打造无为比亚迪产业园,包含了 14 条年产 能 25GWh 磷酸铁锂“刀片”电池产线。芜湖基地的产能在比亚迪所有动力 电池基地中位列第四名,加上在安徽滁州和蚌埠的动力电池基地,比亚迪在 安徽全省的产能达到了 70GWh/年。

“秦”系列布局合肥,安徽汽车产业再进一步。20_ 年 7 月,比亚迪 合肥基地动工,于今年 6 月 30 日第一辆整车下线,仅用时不到一年的时间。 比亚迪在合肥工厂投产的“秦 PLUS DM-i”是目前比亚迪王朝系列中最为 畅销的车型,长期位列比亚迪轿车销量第一。此次,比亚迪在合肥布局畅销 车型,将带动安徽新能源汽车产业进一步发展,在产值和技术上都将持续地 发挥引领作用。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数据显示,比亚迪投产合肥项目年产 值达 500 亿元,将带动汽车产业链总产值达 1000 亿元,为安徽汽车产业带 来新的增长点。

.长安汽车:新能源战略不断推进,合肥工厂为其三大乘用车基地之一

自主品牌增长势头强劲,公司营收增长趋势或将延续。公司以用户需 求为导向,持续推出多款畅销产品,自主品牌销量稳步增长,带动公司营收 逐步改善。20_ 年公司自主品牌销量 186 万辆,同比增长 ,合资品 牌销量为 44 万辆,同比增长 。20_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051 亿 元,同比增长 。随着国产替代加速,公司自主品牌销量增长空间较 大,营收有望持续改善。

深蓝系列广受关注,公司新能源战略不断推进。长安深蓝 SL03 在今年 7 月 25 日上市,作为长安深蓝系列的首款战略车型,搭载多项全球首发技 术,上市仅 33 分钟,订单就突破一万单。SL03 是全球首款兼容纯电、增 程、氢燃料的汽车,得益于 EPA1 全电数字平台,不仅支持不同车型开发, 还可以支持氢燃料动力,因此该车型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后半程或可持续 升级。深蓝系列的大受认可,使得公司的新能源战略稳步推进。

芜湖智能汽车发展报告范文 第二篇

.经济高速发展,第二产业表现亮眼

总量高速发展,安徽经济进入快车道。安徽省经济总量近年来稳步增 长,同花顺 iFinD 数据显示,20_ 年至 20_ 年,安徽 GDP 由 万亿元 提升至 万亿元,全国排名由第 14 位跃升至第 11 位,增长态势良好。 由于新冠疫情影响,20_ 年 GDP 增速达到十年来最低点,随着疫情缓解, 20_ 年 GDP 增速快速恢复到历史正常水平,达到 ,经济韧性凸显。 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数据显示,安徽省当前经济总量正由 “总量居中、 人均靠后”的状态迈向“总量靠前、人均居中”的新台阶。

结构上第二产业发达,正成为新崛起的工业聚集地。同花顺 iFinD 数据 显示,安徽省第二产业绝对值近年来一直保持稳步增长,在结构上,20_ 年 至 20_ 年安徽省第二产业 GDP 占比虽然有所下降,但依然超过 40%,在 全国排名第十,处于前列水平。20_ 年以来,安徽省聚焦新兴产业,通过 高端引领、龙头带动做强做优做大,在多个领域取得重大成就。

新能源汽车 产业方面,安徽通过战略投资的方式引进蔚来中国总部,之后比亚迪、中航 锂电、孚能科技、蜂巢能源等新能源相关企业纷纷入驻安徽,形成高度聚集 的产业链。新型显示产业方面,安徽已形成国内面板产能最大、产业链最完 善、技术水平最先进的产业集群,截至 20_ 年年底,面板产能约占全球 10%。 光伏产业方面,安徽汇聚上下游企业超过 150 家,20_ 年全省光伏电池及 组件产量居全国第三位,光伏逆变器产量连续多年稳居世界前列。紧紧抓住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安徽正成为新赛道、新领域上的工业聚集地。

.内外优势结合,安徽汽车产业有望弯道超车

芜湖智能汽车发展报告范文 第三篇

.中鼎股份:冷却系统+密封系统领域龙头,智能底盘

业务蓄势待发 多业务发展快速,业绩改善明显。中鼎集团创建于 1980 年,现已成为 拥有下属企业 30 余家,海外企业 10 余家,以机械基础件和汽车零部件为 主导的跨国民营企业集团。公司主营业务由五大板块组成,分别为智能底 盘-空悬系统、智能底盘-轻量化、智能底盘-橡胶业务、冷却系统和密封系 统,20_ 年五大业务占营业收入比重分别为 、、、、 。20_ 年公司业绩增长亮眼,全年实现营业收入 亿元,同比 上升 ;实现净利润 亿元,同比上升 。公司在热管理管路、 电池包电机密封等多个新能源板块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以智能底盘系统为 核心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领域。20_ 年,新能源领域业务销售额已达 亿元,占全年汽车业务营收比例 ,预期未来占比或将进一步提升。 公司产品定位轻量化、智能化、电气化,未来市场广阔。

海外并购促进技术协同,行业龙头地位稳固。公司 20_ 年开始在海外 建立物流中心,20_ 年开启海外并购之路,经历“全球并购”、“中国落地”、 “海外管控”三个阶段,现已步入第三阶段。公司未来将继续按五大事业部 构建全球组织架构体系,进一步推进全球大协同战略。公司通过海外并购, 整合全球技术与产品,增强行业内品牌竞争力。技术方面,公司技术竞争力 全球领先,在空气悬挂系统、底盘轻量化、橡塑密封等领域拥有细分行业核 心技术。截至 20_ 年,公司拥有专利 705 项,其中国外专利 312 项,中国 发明专利 84 项,实用新型专利 299 项,外观设计专利 10 项。20_ 年中鼎 集团位列“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 100 强”第 87 位,“全球非轮胎橡胶制品 行业 50 强”第 13 位(国内第 1)。

国内外营收占比均衡,业绩韧性较强。20_ 年年报披露,公司国内营 业收入 亿元,占总营收比重 ;国外营业收入 亿元,占总营 收比重 ,且国际国内销售模式均为直销。分大洲来看,亚洲、欧洲、 美洲三大区域销售额分别占比 、、,业务遍布全球。公司 国内外营收占比均衡,存在较强的非系统性风险抵抗能力。未来公司将继续 推进全球化战略提升,海外工厂的成本控制和精细化管理,加快技术吸收与 创新,进一步协同集团海内外发展。

.艾可蓝:尾气处理技术优势显著,“国六”阶段业绩有望加速增长

“国六”标准落实,下游需求有望放量。20_ 年 7 月 1 日起 “国六” 开始实施,对机动车尾气排放作出了有史以来最严格的要求。为了使“国六” 汽车尾气达标,其发动机后处理系统相比于国五汽车新增了 DPF+DOC+ASC 三个模块,发动机新增了 DOM 系统。相关标准的升级, 尾气后处理产品行业机遇与挑战共存。艾可蓝公司主营发动机尾气后处理 产品以及大气环保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核心技术为尾气后处理催 化剂配方及涂覆技术、电控技术、匹配及标定技术、系统集成技术四大核心 技术,已批量供货符合柴、汽油机“国六”标准的产品。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统计数据和公司产品销量数据显示,20_ 年内公司主要产品在轻型柴油货 车市占率为 ,同比提升 。未来随“国六”标准持续落实,叠加 行业整体环保转型趋势明显,下游需求有望进一步放量。

公司业绩表现优秀,营收稳定增长。20_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亿 元,同比增长 ;实现净利润 万元,同比下降 。20_-20_ 年,公司营收年均复合增速 ,净利润年均复合增速 ,增长速度 迅速。20_ 年出现营收增加但净利减少的原因主要为“国六”切换阶段产 品规模效应仍未体现,以及 20_ 年原材料价格高企等因素。另外,公司收 购 ABF 以及研发投入的增加,使管理费用、研发费用同比上升。20_ 年, 公司管理费用和研发费用分别为 万元、 万元,分别同比上升 、。公司整体盈利状况在原材料价格恢复和“国六”产品形成 一定规模后预期会有较大改善。前期较大的研发以及并购投入预期在中长 期带来较为可观的收益回报。

升级产品储备,积极应对市场需求。20_ 年,公司于产能和研发能力 建设方面持续发力,积极应对市场需求升级。产品线方面,公司新建了多条 自动化机器人生产线,及船用新型载体催化剂生产线,基本建成自动化重型 重型涂覆焙烧线及重型封装生产线。研发能力方面,公司新建柴油后处理催 化剂实验室、汽油及天然气后处理催化剂实验室、新技术研发实验室等并投 入使用。同时,公司建成了满足“国六”检验标准的高规格整车转毂实验室、 柴油/天然气重型发动机台架、汽油耐久台架,提升自身标定和监测能力。

.伯特利:国内EPB龙头,前瞻性布局线控底盘业务

双轮驱动,公司业绩稳步增长。公司主营业务为汽车制动系统相关产品 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分为机械制动产品和智能电控制动产品两大 类,并且具有优异的两大产品的自主正向开发能力。公司产品覆盖传统燃油 车和新能源两大汽车板块,在行业快速变革中保持良好的业务韧性。20_ 年,传统业务和新兴业务共同发力,公司整体营收和净利润保持稳步增长。 20_ 年公司整体营收 亿元,同比增长 ;净利润 亿元,同比 增长 。其中分产品来看,机械制动产品营业收入为 亿元,同比减 少 ;智能电控产品营业收入为 亿元,同比增加 ;其他产品营 业收入 亿元,同比减少 ,整体分产品业务结构合理且呈现较为显 著的电气化趋势。

国内 EPB 龙头,相关产品齐全。公司为国内制动系统产品板块龙头企 业,市占率处于行业前列。20_ 年,公司盘式制动器、轻量化制动零部件、 智能电控产品分别销售 万套、 万件、 万套,其中新能源制 动系统产品同比增长 ,市场占有率高达 。

公司产品矩阵丰富完 整,并能依托强大的研发能力对产品持续进行创新升级。产品方面,机械制 动产品包括盘式制动器、轻量化制动零部件;智能电动制动产品包括电子驻 车制动系统(EPB)、制动防抱死系统(ABS)、电子稳定控制系统(ESC)、 线控制动系统(WCBS)、电动尾门开闭系统(ELGS)和基于前视摄像系统 的 ADAS。20_ 年公司主营业务营业收入中,电控制动产品营收占比已达 。同时,公司在两大产品品类中均具有协同客户同步开发设计能力, 能实现制动系统零部件配套以及提供制动系统解决方案,于 20_ 年成为中 国首家 ONE-BOX 集成式线控制动系统产品投产企业。

前瞻性布局线控底盘业务,新能源研发投入高。公司研发能力行业领 先,截至 20_ 年,在国际国内累计获得 228 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 51 项。 于 20_ 年公司被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认定为 20_ 年(第 22 批)国家认定企 业技术中心。公司近年来持续增加研发投入,加大对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 投入力度,着力建设核心技术能力。20_ 年,公司研发投入 亿元,同比 增长 ,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为 。20_ 年公司新增定点项目 160 项,其中新能源汽车项目 63 项,占项目比例 40%,保持增长态势。公司在 持续加大现有产品矩阵研发投入的基础上,前瞻性布局线控底盘业务。在线 控底盘方面,未来公司将分步开展线控制动、线控转向、分布式驱动和悬架 等集成控制开发工作。

.瑞鹄模具:主营业务稳健增长,汽车轻量化业务打开新的成长空间

主营业务稳扎稳打,加速布局汽车轻量化业务。20_ 年,中国汽车产 销量分别为 万辆和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和 。其中, 乘用车产销量分别为 万辆和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和 。 行业增长态势良好,智能化、电气化、轻量化发展趋势明朗。瑞鹄模具主营 业务为汽车冲压模具及检具、焊装自动化生产线,是国内能够提供完整汽车 白车身高端制造装备、智能制造技术及整体解决方案的企业之一。20_ 年 公司整体经营状况良好,营业收入 亿元,同比增长 ;实现净利 润 亿元,同比增长 。20_ 年度新承接订单 亿元,同比增长 ;截至 20_ 年末,公司在手订单 亿元,较上期末增长 。

20_ 年公司将进一步加快推进汽车轻量化零部件项目工程建设和生产准备 工作,保障其在 20_ 年内实现部分竣工和批量生产。一系列新项目的建设 预期为公司业务带来显著增长空间。

技术行业领先,两大产品线共驱增长。公司主要经营模具及检具和焊装 自动化生产线两大产品,已累计为全球 100 余款车型开发出车身材料成型 装备和 30 余条车身焊装自动化生产线。同时,公司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 心等先进的技术平台,以及自主研发创新能力突出的技术团队,持续进行研 发创新保证产品科技附加值和产品品质。基于丰富的技术积累和多年的发 展经验沉淀,公司围绕白车身制造领域完成轻量化车身成型装备、轻量化车 身冲焊成套装备、智能制造及机器人系统集成三大产业布局。

分产品来看, 20_ 年公司模具及检具营收为 亿元,占总营收比重为 ;焊装自动 化生产线营收为 亿元,占总营收比重为 ;其他产品营收为 亿 元,占总营收比重为 。分地区来看,公司国内销售营收为 亿元, 占总营收比重为 ;出口销售营收为 亿元,占总营收比重为 。 未来下游汽车产销持续放量,叠加行业产线持续电气化、智能化升级,国际 国内市场对模具需求和车身制造生产线需求预期均会有显著提高,双增长 点预期将共驱公司增长。

品牌认知度高,与国内外知名汽车厂合作关系良好。公司产品优质、研 发高效、服务良好,广受国内外客户信赖。目前公司已与遍布全球制造企业 建立了深度业务合作关系,包括宝马、路虎捷豹、保时捷等国际一线知名汽 车品牌。新能源方面,公司客户群体包括北美某全球知名新能源品牌、蔚来、 理想、小鹏、长城新能源等。公司在行业内建立了较高的品牌认知度,被中 国模具工业协会评为“中国汽车覆盖件模具重点骨干企业”及“优秀模具供 应商”。

.全柴动力:柴油机行业龙头企业,积极发力“国六”发动机

柴油机行业龙头,营收表现良好。安徽全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下称 “全柴动力”)是国内专业的发动机研发与制造企业,拥有天和机械、欧波 管业、锦天机械、中能元隽等多家全资或控股子公司。公司主要经营业务为 发动机研发、制造与销售,形成了以车用、工业车辆用、工程机械用、农业 装备用、固定机组用为主的动力配套体系,功率覆盖 10-280kW,是国内主要的四缸柴油机研发与制造企业。

产能上,公司具有年产 60 万台多缸柴油 发动机和 5 万吨塑料管材的能力,行业龙头地位稳固。20_ 年公司营业收 入为 亿元,同比增长 ;净利润 亿元,同比下降 。产品 层面,20_ 年公司发动机产量为 万台,同比增长 ;发动机营业 收入 亿元,同比增长 ,增长速度较快。公司自 20_ 年至 20_ 年 营收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营收规模增长速度良好且稳定,在增长率上 呈现加速趋势。

原材料成本高涨,公司盈利承压。20_ 年公司全年实现净利润 亿 元,同比下降 ,主要原因为 20_ 年初公司上游原材料塑料、生铁、 钢材价格持续上涨,材料成本高企。20_ 年公司营业成本相较 20_ 年上涨 ,高于营业收入 的上涨幅度,公司盈利承压。国际国内钢材价 格于今年年初开始有所回调,未来随上游原材料价格逐步下调,公司盈利能 力或将不断增加。

着力技术创新,加大“国六”柴油机投放。20_ 年 7 月 1 日起“国六” 开始实施,在政策层面加速卡车发动机制造商升级生产能力,进一步提升产 品环保性、可靠性。公司持续加大研发创新投入,致力于“国六”柴油机等 产品研发升级,H、Q、G 等系列车用“国六”柴油机和汽油机陆续批量投 放市场。同时全面布局非道路国四新产品,相继开发 V、S 系列非道路国四 柴油机。20_ 年公司定向增发顺利完成,部分募集资金投入“国六”系列 发动机智能制造建设(二期)项目,完成后预计“国六”发动机年生产能力 为 15 万台。截至 20_ 年末,完成项目设计和设备招标工作。随着“国六” 柴油机、汽油机和非道路国四柴油机市场需求进一步放量,公司业绩或将迎 来新的增长空间。

.常青股份:积极布局汽车轻量化业务,客户开拓稳步推进

逐步转型轻量化车身及底盘业务,抓住发展机遇。公司主要经营汽车 零部件冲压焊接件的生产和销售,深耕零部件行业多年,已由单一冲压件加 工生产模式转为模块化、自动化、多业务链的规模性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 成为国内为数不多能为商用车和乘用车同时进行大规模配套的汽车冲压及 焊接零部件专业生产厂商。公司于未来 3-5 年经营主线逐步转型为以轻量化 材料为核心的车身结构件和轻量化底盘业务,顺应行业智能化、电动化和轻 量化发展趋势,持续提升自身零部件板块竞争能力。

20_ 年公司营业收入 为 亿元,同比上升 。20_-20_ 年,公司营业收入规模从 亿元上升至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 ,整体营收规模增长态势良 好。公司主营业务结构上,20_ 年公司车身件营收 亿元,底盘件营收 亿元,其他营收 亿元,在整体主营业务收入中占比分别为 、 、。未来公司战略层面将紧密围绕经营计划,持续加强研发创新 力度,促使公司转型升级。20_ 年公司研发投入为 万元,同比增长 ,研发投入增幅较大。

发挥区位优势,供货大众(安徽)及蔚来。公司深耕行业多年,在国内 汽车配套产业链中积累了丰富的行业运作经验,拥有优越的存量客户资源 以及客户关系壁垒优势,也为新业务开拓奠定扎实基础。公司多年来与江淮 汽车建立了深度战略合作关系,同时凭借良好的口碑进入戴勒姆汽车、奇瑞 汽车、陕西重汽、东风商用车、北汽集团等厂商的供应商配套体系。20_ 年 公司前五名客户销售额为 亿元,占公司年度销售总额的 。

同时, 公司积极利用地处汽车大省安徽的区位优势,着力开展地区内及跨地区汽 车企业战略合作。近年来公司对生产基地进行了整体层面的战略布局,截至 20_ 年,公司已拥有合肥、芜湖、仪征、丰宁、随州、唐山、阜阳、马鞍山 8 个生产基地,为整车厂提供近距离、即时化的供货服务。新能源方面,20_年公司重点推进了与大众(安徽)和蔚来汽车的战略合作进程,取得一定阶 段性成果,已推进全套前瞻性技术论证研究与部分试制生产。

原材料成本下降,业绩有望迎来拐点。近年受疫情反复以及原材料价格 波动等因素影响,公司利润层面波动较为明显,20_ 年公司实现净利润 万元。近年国际国内原材料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公司直接材料成本近 年呈现承压态势。20_ 年 1 月至 10 月,钢铁类 CCPI 指数(中国大宗商品 价格指数)从 上升至 ,其中 5 月钢铁类 CCPI 指数为 ,为 十年内最高水平。自今年年初以来钢材价格回落态势明显,公司相关业务成 本压力减小,盈利空间或将逐步释放。同时,公司于 20_ 年重点推进下属 原材料事业部的钢材贸易与加工业务,完善供应链体系覆盖,在提升自身原 材料深加工等业务能力的同时增强了成本端优势和抗风险能力。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芜湖智能汽车发展报告范文 第四篇

以“十四五”汽车产业规划为蓝图,高质量发展汽车产业集群。20_ 年 2 月,安徽省发改委印发《安徽省“十四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以 下简称《发展规划》),为汽车产业发展绘制蓝图,此后安徽省政府于 6 月印发《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_—20_ 年)》,进一步细化 发展目标及实施方案。

汽车整车方面,20_ 年全省整车产量 万辆,新 能源汽车产量 万辆,占全国 7%,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约 3000 亿元,目 标 2025 年,力争全省汽车产业产值超过 10000 亿元,省内企业汽车生产规 模超过 300 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量占比超 40%;20_ 年全省实现汽车出口 36 万辆,2025 年全省汽车企业出口规模力争超过 100 万辆;汽车零部件方 面,截至 20_ 年,全省汽车零部件规模以上企业超过 800 家,20_ 年营业 收入达 1500 亿元,新能源汽车省内配套率 60%,2025 年力争零部件本地配 套率超过 70%,形成布局完整、结构合理的汽车零部件产业体系;配套设施 方面,当前全省已建成充电桩 万个,拥有各类充换电站 1800 座,车桩 比达 ,到 20_ 年,全省累计建成充电桩 15 万个以上,其中公共充电 桩数不低于 5 万个。

芜湖智能汽车发展报告范文 第五篇

1、《芜湖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办法(20_-20_年)》

充电设施建设:社会投资建设并经验收合格的公共智能充电设施,市财政按充电桩充电功率给予一次性补贴,交流充电桩每千瓦200元、直流充电桩每千瓦300元。申报充电桩补助的公司已建成充电桩不低于100个,或直流充电桩不低于8个。对住宅小区居民购买新能源汽车,属地物业服务企业为其建设充电桩提供便利服务并通电的(新能源汽车车主需取得停车位所有权或使用权),给予物业服务企业1000元/桩的一次性财政补助。

充电电费补贴: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共充电站,未对用户收费前,充电电费由属地财政全额补贴。政府建设的停车场可实行免费停车。

2、《芜湖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助政策(20_-20_年)》

社会投资建设并经验收合格的公共智能充电设施,市财政按充电桩充电功率给予一次性补贴,交流充电桩每千瓦200元、直流充电桩每千瓦300元。申报充电桩补助的公司已建成充电桩不低于100个,或直流充电桩不低于8个。对住宅小区居民购买新能源汽车,属地物业服务企业为其建设充电桩提供便利服务并正式通电的(新能源汽车车主需取得停车位所有权或使用权),给予物业服务企业1000元/桩的一次性财政补助。

资料来源(一)新能源汽车制造业车研咨询发布的《20_-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对全国近500家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的产能、投资、产销、产品结构、战略规划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同时还包括全国31省市、近300地级市新能源汽车投资布局分析。(二)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车研咨询发布的《20_-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市场发展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对全国200多家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生产、建设、运营企业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同时还包括全国361省市、近300地级市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投资布局分析。(三)锂电池产业链车研咨询研究了锂电池产业链20_多家企业(包括锂电池、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材料、电极液/六氟磷酸锂材料、锂矿/碳酸锂/氢氧化锂、锂电设备、锂电池回收利用)。1、《20_-2025年中国锂电池市场发展趋势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_版)》、《20_-2025年中国电动汽车动力锂电池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预测(20_版)》,对全国900多家锂电池企业以及全国投资布局进行了详细分析。(四)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车研咨询发布的

芜湖智能汽车发展报告范文 第六篇

.行业龙头纷纷入驻安徽,产业链日渐完善

头部车企纷纷“落户”安徽,带动行业发展。江淮汽车作为安徽省本土 企业,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国内商用车头部企业。20_ 年 4 月 29 日,蔚来中 国总部正式落户合肥,并获得 70 亿元投资。20_ 年 4 月 29 日,蔚来汽车 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正式开工,园区前期总投资高达 500 亿元,规划 整车产量为每年 100 万辆。比亚迪从 20_ 年开始先后在安徽蚌埠和安徽无 为建立新能源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并在合肥建立整车制造基地,规划配套产 能 40 万辆,并于 20_ 年 6 月 30 日实现首车下线。

大众与江淮汽车的合作 长达 5 年,20_ 年 12 月 8 日,合资企业——大众(安徽)正式揭牌,计划 总投资额超 200 亿元,20_ 年大众(安徽)MEB 工厂和综合实验中心研发 测试场先后进行施工建设。此外,20_ 年 9 月 11 日,吉利汽车总部研发基 地和生产制造基地落户合肥,20_ 年 6 月 19 日,汉马科技新能源重卡项目 于马鞍山正式开工。头部车企在安徽纷纷落户,不断推动安徽汽车产业高质 量发展。

汽车工业完善,汽车零部件产业齐全。在三电系统方面,安徽本土企业国轩高科 20_ 年动力电池装机量位列全国第四,比亚迪在安徽蚌埠和无为 先后建立新能源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巨一科技的电驱电控在国内名列前茅。 在车身系统方面,瑞鹄模具是国内少数能够同时提供完整的汽车白车高端 制造装备、智能制造技术及整体解决方案的企业之一,实力强劲。在汽车内 外饰方面,诺博汽车已经深耕零部件行业 28 年,将智能化制造广泛应用于 内外饰。在智能交互方面,科大讯飞实力雄厚,在智能语音、自然语音理解 和计算机视觉领域一直保持国际前沿技术水平,是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 件企业。在底盘生产制造方面,安徽省已经拥有以吉驰轮胎、中鼎股份、伯 特利等为代表的众多知名企业。完善的汽车产业链为国内外知名车企入驻 安徽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

.多地产业集群逐步形成,规模效应凸显

安徽怀远:汽车零部件产业快速集聚,“雁阵效应”初步显现。安徽怀 远将汽车零部件产业作为首要产业进行培育,目前已形成以汽车轮胎、汽车 制动系统、汽车热管理系统、滤清器、保险杠、汽车自动防撞器等为主要产 品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集群。20_ 年安徽怀远汽车零部件产业产值为 150 亿元,同比增长 ,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趋势。怀远目前已经聚集了以吉 驰轮胎、奥普制动、安徽硕通等龙头企业为代表的汽车零部件企业 50 多家, 引进奥普汽车制动器、万川助力器部件、金属表面处理产业园等多个项目。 20_ 年 8 月 28 日,诺博汽车零部件项目正式落户怀远,总投资金额超 11 亿元,“雁阵效应”初步显现,未来将继续带动更多的汽车零部件企业落户 怀远。

安徽宁国:致力于打造国家级汽车零部件制造基地。安徽宁国着力发 展汽车零部件产业,目前已经拥有汽车零部件各细分产业的企业 450 多家, 20_ 年规模较大的汽车零部件企业有 109 家,产值高达 241 亿元,同比增 长 。宁国重视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形成以宁国市经开区为基础,以 中德智造产业园为引领,以东津特色产业园为补充的战略部署,采取“产业 提升”、“规模再造”等行动,加快推进汽车零部件结构优化与转型升级, 致力于打造国家级汽车零部件制造基地。经过多年发展,宁国市培育出了以 中鼎股份、保隆汽车和宁磁电子为代表的众多知名汽车零部件企业,20_ 年 引进总价值为 52 亿元的中鼎智能底盘项目和吉枫汽车项目,实现重大项目 突破。

安徽桐城:依托现有产业基础构建汽车零部件特色产业集群。20_ 年 上半年,安徽桐城汽车零部件产业实现产值 亿元。桐城重点围绕智能汽车零部件进行招商引资,20_ 上半年共签约 7 个亿元以上汽车零部件类 项目,招引成果显著。桐城充分结合自身的产业基础,支持企业在高附加值 车用橡胶零部件、锻件制造等领域的发展,推动了以金亿新材料、安徽金光 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微威胶件集团有限公司和安徽同丰橡塑工业 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企业发展。桐城依托国轩动力电池、力翔锂电池铝壳盖板、 厚鼎锂离子动力电池等项目,积极引进新能源动力电池上下游企业落户桐 城。此外,桐城重视创新能力的提升,充分发挥合肥工业大学(桐城)产业 研发中心平台的作用,多家企业拥有省级研发平台和数字化车间。多项举措 共同推动安徽桐城汽车零部件特色产业集群稳中向好发展。

芜湖智能汽车发展报告范文 第七篇

1、《芜湖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助政策(20_-20_年)》:

(1)整车购买。20_年对纯电动乘用车按续驶里程补贴1万元/辆-2万元/辆(详见附件1)。物流车按照国家补助标准30%的比例给予市级配套补助,市级补助最高不超过万元/辆。20_-20_年补助标准在20_年基础上下降20%,20_-20_年补助标准在20_年基础上下降40%。

(2)整车租赁。20_年根据租赁合同和租赁发票等,市财政给予整车租赁费用50%的补贴,每辆车最高不超过800元/月。20_-20_年补助标准在20_年基础上下降20%,20_-20_年补助标准在20_年基础上下降40%。每辆车自运营之日起补贴两年。

(3)分时租赁。20_年根据分时租赁公司在我市上牌并实际投入运营的车辆数,市财政给予每辆车800元/月的定额补贴,20_-20_年补助标准在20_年基础上下降20%,20_-20_年补助标准在20_年基础上下降40%。每辆车自运营之日起补贴两年,已享受分时租赁财政一次性补助的车辆不再重复享受。

分时租赁公司每建设一个分时租赁点(每个点不少于5个停车位,充电桩总功率不低于35千瓦),市财政给予每个租赁点1万元补贴。

2、《芜湖市推进运输结构调整工作实施方案》(20_年1月)

积极推广新能源城配车辆。引导城配、商贸流通企业等使用新能源车辆配送,配套便利通行政策。到20_年,城市建成区新增和更新轻型物流配送车辆中,新能源车辆和国六排放标准清洁能源车辆比例达80%。

推荐阅读:

档案审核工作调研报告范文通用54篇

项目改进目标怎么写范文优选14篇

保护东北虎英语范文推荐7篇

幼儿园活动综述范文精选34篇

孟晚舟回国范文新闻通用9篇

我眼睛的缤纷世界范文83篇

标签: 报告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