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语言风格(推荐)(5篇)

实用范文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更新时间:2024-05-04 10:47:49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诗歌语言风格(推荐)一

1. 了解古代诗词的有关常识。

2. 理解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 运用联想和想象赏析诗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 比较阅读,探究诗词中的情趣,体会诗歌的不同风格。

情感体验点:

1. 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培养高尚的高尚的审美情趣。

2. 欣赏气吞山河的雄壮美、叙事写景的哲理美和侧面点染的烘托美。

教学重、难点:如何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怎样鉴赏精彩的诗句。

教学方法:通读每首诗,感知诗句的节奏、韵味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精通全诗,理解诗的意境;鉴赏精彩语句,发挥想象和联想,品味其中的深刻内涵。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总 课时)

1. 赏析前两首诗,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把握各首诗的艺术特色,了解格律诗的基本常识。

(一)、导入课文。

古代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中有很多佳作,不仅语言隽美,而且意境深远;它们有的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有的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因此千百年来广为传诵,成了流传千古的名篇。我们中学生学一点优秀的古代诗词,不仅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语言水平,而且能陶冶我们的思想情操。所以我们要认真学习和努力掌握一定数量的古代诗词。今天,我们学习四首古代诗词,主要是领会古人融情于景表达襟怀和讲究炼字炼句亦即炼意的手法。

(二)、学习《观沧海》。

1.整体感知: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出征乌桓时所作。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姨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一壮美的诗篇。诗人描写了沧海的壮丽景色,表现了壮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天下的宏伟抱负。

2.解题:题目是什么意思?“沧海”的“沧”字怎么解释?题目能不能换成“观大海”?(沧,是暗绿色。“沧海”有色彩,比“大海”形象,所以不能换。)

3.教师范读后学生诵读。

4.理解内容。

①、开头两句交代了什么情况?“东临碣石”的“临”作何解释?( 交代了作者所处的地方和来此的目的。“临”作“登临”讲。)

②、根据开头判断,下文将要写什么内容了?(写观海所见的情景。)

③、下文到哪一句为止是写作者所见的情景?(到“洪波涌起”为止。)

④、实写观海的诗句一共有6句,所写的内容和角度有什么不同?(“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是总写全景,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一派生机勃勃。这两句是紧扣上文“山岛竦峙”展开。下面两句“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出了海上景象的变化,表现了大海的雄伟气势。“洪”,大的意思。很明显,这两句是照应上文“水何澹澹”而写的。)

5.分析韵律:本诗为四言乐府诗,韵脚为“峙”“起”“里”“志”等字,可见押的是“i”韵。

6.齐读、背诵

(三)、学习《次北固山下》

1、导入:这首诗是写乡愁的,且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一联而闻名于天下。作者王湾,生卒年不详,只知道他是洛阳人,先天元年(712),也就是杜甫出生那年中了进士,以后曾往来于吴、楚间,终洛阳尉。这首诗是他在吴、楚期间写的。北固山,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北,三面环江,为名胜之地。

2、读读讲讲问问。

(1)、串讲:①客路,当指驿道,是旅客来往所走的道路。②潮平,指潮与岸齐,因而两岸显得宽阔,这是春潮初升时的景象。③风正,指顺风,且风力不大,所以帆是悬挂之形。④残夜,夜将尽时分,太阳从东方升起,又因镇江跟东海相距不远,故称海日。⑤旧年,相对于新年而言,旧年未尽而江上春潮已生,故谓“江春入旧年”。⑥乡书即家书,指诗人寄给洛阳家中的信;旧谓鸿雁可以传递书信,故诗人有托书于归雁之意。按:鸿雁传书,实无其事。《汉书·苏武传》载:苏武被匈奴扣留19年,汉使求苏武,单于谎称武已死,后汉使得密报,知武在某泽中,于是也谎称汉天子在上林苑射落一只大雁,脚上捆着苏武从某泽中寄来的信,单于无可奈何,只好放还苏武。

(2)、整体把握。

(3)、名句分析。“海日”两句

3、总结。

我们读古诗,既要认真领会诗人的本意,又要善用自己的眼光去发现某些新的东西。例如“海日”两句就可以使我们产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并且相信它会突破一切阻力出现在我们眼前,这样才能把古诗读“活”。

4、布置作业

5、教后反思

诗歌语言风格(推荐)二

【导语】大文斗范文网的会员“dianxiaoqiang”为你整理了“大班语言教学设计诗歌夏天的雨教案”范文,希望对你有参考作用。

活动目标:

1、感受诗歌优美的.语言和意境。

2、理解诗歌内容,了解诗歌结构,练习彷编诗歌。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夏天的雨》,诗歌录音带。

2、语言下p28--29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谈话导入师:小朋友,这几天经常下雨,你们喜欢雨吗?下过雨后是什么感觉?

基本部分:

一、1、师:(出示挂图),谁能说一说图上表的的是什么?

幼儿:下雨了幼儿:小河,庄稼,大地都在雨中

2、师:这幅图有一首诗歌,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师播放诗歌录音,幼儿倾听。

师:诗歌的名字叫什么?诗歌里都说了些什么?

幼儿:夏天的雨落到了高粱叶上幼儿:夏天的雨落到了麦穗上、水沟里。

二、分段欣赏

1、幼儿看画册《夏天的雨》教师分段朗读、师:下面小朋友自己阅读画册,听老师朗诵。(师朗诵第一段)朗诵后提问

2、师:夏天的雨落到了哪些地方?好像在干什么?

幼儿:高粱叶上。

幼儿:麦穗上、幼儿:小河里。

幼儿:田野里。

幼儿:好像在蹦蹦跳跳的。

3、师朗诵第二第三段,后提问师:"叮咚,叮咚"是说雨的什么?为什么说绿色的梦在田野上飘?

幼儿:"叮咚"是说雨的声音。

师引导幼儿理解:雨的梦,是绿色,是因为田野是绿色的。

4 、师:夏天的雨最后落到了哪里?

幼儿:回到了大地。

师:为什么说它落到了哪里,哪里就欢喜了?

幼儿:因为夏天天气炎热,人和动物植物,都需要雨水。

师:为什么说大地母亲把它搂进了怀里?

幼儿:因为雨落入大地,最终会渗入地下。

三、朗诵诗歌

1、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朗诵诗歌,小朋友要注意听老师读时候的语气和停顿。

(1)师生一起朗读,生随师朗读。

(2)幼儿分组朗读,下面我们每四人一组,互相朗读,比一比,看谁朗读的好。

(3)分组分段朗读幼儿:我们小朋友读的非常好,让我们小组之间互相比一比,看看那组读得最好。

四.彷编诗歌

1、小朋友们,这首诗歌美不美啊,你们喜不喜欢啊,这是一个叫蒋英武的人给小朋友们编的,其实小朋友们也可以自己彷编诗歌,自己做小诗人,彷编就是按照诗歌的格式,自己创编,比如说我们可以说夏天的雨在玉米叶上打滚,在小溪里哗啦哗啦的流……幼儿自由彷编,教师巡回指导,将彷编的诗歌连成段。

2、个别幼儿上台朗诵。

师:老师发现有几个小朋友彷编的诗歌较好,下面我们请他们上来朗诵一下。

对于编的好的幼儿,教师给予鼓励。

3、将自己编的诗歌内容画下来。

师:小朋友编的很好,朗诵的也很好,下面你能否把自己编的诗歌画下来呢?

幼儿:能,那么就请你拿起手中的笔,为自己的诗歌绘一幅美丽的图画吧幼儿画

结束部分:

1、评价幼儿活动中的表现。

2、组织幼儿课下活动。

大班语言诗歌春天教案

大班语言诗歌教案及教学反思《春天》

大班语言教案模板

大班语言教案

大班语言教案

诗歌语言风格(推荐)三

《大树和小鸟》整首诗歌短小精悍,符合中班幼儿的语言发展能力和年龄特点,中班幼儿正处在语言、思维、情感等方面发展的关键时期,具备较完整、连贯地讲述一件事情的能力,因此,通过让幼儿学习诗歌的句式,感受动植物友好相处的情感,从而萌发亲近大自然的情感。

1、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文字美,理解诗歌内容。

2、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能和同伴合作表演。

3、体验大树与小鸟之间互相友爱、相互依存的情感。

1、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文字美,理解诗歌内容。

2、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能和同伴合作表演。

课件。

一、创设意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教师出示图片,让幼儿观察自己看到了什么?

教师:小朋友们,我们来看看这是什么地方呀?(这是一片森林)你在大森林里看到了什么?

二、理解诗歌内容,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1、理解第一句诗歌内容“大树高高、住着小鸟”

(1)师:在这一片大森林中有一棵树今天要她的好朋友一起来做游戏,我们看看这棵大树长的怎么样?这是一棵长的高高的大树,我们用一个好听的词语叫:大树高高。

(2)教师播放音乐,让幼儿猜测大树住着谁?

师:高高的大树中,住着她的一个好朋友,我们用小耳朵听听会是谁呢?(小鸟)。原来高高的大树中,住着她的好朋友小鸟,我们也用一个好听的词语来说一说:住着小鸟。

师:我们用一句好听的话来形容这一幅图片:大树高高、住着小鸟。

2、理解第二句诗歌内容“小鸟叫叫,大树笑笑”

教师播放音乐。

(1)教师:小鸟发出了什么声音?小鸟的叫声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你觉得大树听到了会有什么感觉呀?大树听了很开心,也裂开嘴笑了。谁来学一学大树的笑容。

(2)教师:为什么小鸟叫,大树会笑呢?

(3)教师总结:小鸟用自己的叫声,给大树带来了快乐。小鸟叫叫,大树笑笑。我们一起来说一说。

3、理解第三句诗歌内容“大树摇摇、小鸟跳跳”

教师播放课件,请幼儿观察大树和小鸟之间的变化。

(1)师:谁来说一说刚才大树和小鸟分别做了什么动作?能不能用一句好听的话来说一说?

4、理解第四句诗歌内容。

(1)教师提问:我们小朋友每天在幼儿园学本领玩游戏你们开心吗?那你觉得大树和小鸟他们每天做游戏他们开心吗?

(2)教师播放课件

师:大树和小鸟也觉得很开心。我们用一句话来说一说:大树小鸟,快乐陶陶。

(第二环节先让幼儿感受画面,尝试将画面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而后通过视听结合的方法,引导幼儿将内容与画面结合,并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体现了生态课堂的理念,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

三、完整欣赏诗歌,仿编动作。

1、出示图片,完整欣赏诗歌。

师:大树和小鸟玩的真开心,老师把他们的游戏编成了一首好听的诗歌,我们一起看着图片来听一听好不好。

2、师幼完整朗诵诗歌。

3、请个别幼儿自由选择一句诗歌,进行仿编动作。

师:这首诗歌好听吗?谁能为这首诗歌配上好看的动作?

四、分角色表演。

1、老师扮演大树,幼儿扮演小鸟进行角色表演。

师:现在我们也来做一做大树和小鸟玩游戏好不好?我来扮演大树,你们来扮演小鸟。我们来看一看图片上,蓝色是谁说的话做动作?粉色又是谁?绿色的题目和最后一句话我们大家一起说好不好。

2、师幼交换角色进行表演。

五、仿编诗歌,结束活动。

1、教师出示图片

大树上还住着许多的小动物,他们也想和大树来做游戏,我们看看是谁来了。

师:我来扮演大树,你们来扮演小猴,我们一起来玩好不好?诗歌的题目我们一起念。

2、师:还有哪些小动物想和大树做游戏?那我们回到教室再和他们玩好不

诗歌语言风格(推荐)四

活动名称:诗歌“绿色的世界”(小班)

活动要求:

1.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内容,体验诗歌所展示的大自然的美和快乐的情趣。

2.引导幼儿用诗的眼光观察周围世界,大胆进行想象。

3.学习仿编诗歌句,体验创造的快乐。

教案准备:

1.教学用书——“绿色的世界”

2.绿色的眼镜,幼儿每人一副。

3.红、黄、兰色的玻璃纸。

教案过程:

(一)观看无色彩的图书——“绿色的世界”

1.图书上有什么?

2.这些画都是黑、白颜色的,有什么办法让它变成彩色的?

3.我想了一个办法,请你们来看一看!

(老师戴上一幅绿色的眼镜)

4.请你们猜一猜,现在我看见的画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

5.请你们也戴上绿色的眼镜来试一试

(二)欣赏诗歌——“绿色的世界”

(老师配乐朗诵)

提问:1。这首小诗说了什么?

2.绿色的世界都有些什么?

3.为什么一切都变成绿色的呢?

(三)学念诗歌——“绿色的世界”

让幼儿带着绿色的眼镜读念诗歌。激发兴趣。

(四)仿编诗歌句

提问:

1.如果你戴上红颜色的眼镜,又会看到一个什么颜色的世界呢?

诗歌语言风格(推荐)五

李白诗歌语言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是其诗歌语言最生动的形容和概括。其语言艺术上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大胆的艺术夸张和想象,语言流畅自然,潇洒清丽。

一、任真淳朴,着意追求自然美,不事雕琢

用李白自己的话来说,就是“雕虫丧天真”,为了做到这一点,李白从不同的方面来进行了尝试。

1.善于向民歌学习,从乐府民歌中点化而来。

李白的一生漫游从未停止过,他每到一地都会学到当地的知识,为他向民歌学习打下了基础,尤其是汉魏六朝乐府民歌对李白的诗歌创作具有很大影响。

如“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金乡送韦八之西京》);“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梦游天姥吟留别》)等,显然受到南朝乐府《西洲曲》里“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的启发。

李白还有大量以乐府旧题创作的诗作,如《蜀道难》《将进酒》《长干行》《子夜歌》等。其中的《子夜四时歌》不管是从选材还是艺术表现手法上,都极具乐府色彩,明代王世贞评得精当:“青莲拟古乐府而以己意己才发之。”

2.善于锤炼诗的语言,使之工整自然。

李白在诗歌创作时,经常会力求精选最具表现力的语言。如“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秋浦歌》),表达了诗人游寓秋浦欲达扬州,而又留恋长安的愁闷心情。“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听蜀僧睿弹琴》),此句写诗人听完蜀僧弹琴,举目四望,却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青山已罩上一层暮色,灰暗的秋云重重叠叠,布满天空。

这种精炼的语言,在五言诗中运用的最为明显,例如:《静夜思》床前明月光,低头是故乡。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在这首诗中毫无掩饰吞吐之语与矫揉造作之情,用最平淡的语言,唤起了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情感。

3.善于将怵目惊心的自然景象,写得平和自然,令人神往。

李白的很多诗歌既有雄浑的意境,让人领略到奇险的自然景象,又使人心旷神怡,情绪松快。例如《送友人入蜀》,诗人写道“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蜀道在崇山峻岭上迂回盘绕,人在栈道上走,山崖峭壁宛如迎面而来;蜀道一方面显得峥嵘险阻,另一方面也有优美动人的地方,瑰丽的风光就在秦栈上,“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诗人用优美的笔调写出艰险壮美的景象,使诗既有雄浑的意境,又给人以优美的感触。

二、散文句式的语言应用,比较自然,不受拘谨

诗歌语言要求严谨,散文语言比较自然,不受拘谨,而李白却能将诗歌语言散文化,决不让格律束缚感情,当感情达到高潮的时候,就会很自然的冲破格律的限制,运用一些散文化的诗句。

如“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襄阳歌》),这句诗用散文化的语言说那清风朗月可以不花一钱尽情享用,酒醉之后,像玉山一样倒在风月中,该是何等潇洒、适意!表现了李白的生活作风虽然很放诞,但并不颓废,这样的语言描写非常生动而富有戏剧色彩。

这样散文化的语言还有很多,如在《上留田行》一诗这样写道:“无心之物尚如此,参商胡乃寻天兵。孤竹延陵,让国扬名。高风缅邈,颓波激清。尺布之遥,塞耳不能听。”此诗沈德潜评曰“末一节促节繁音,如闻乐章之乱”。可见,这几句散文化的句子并没有让文章的结构不完整,反而使整首诗的艺术感、音乐感更强。

三、善于运用夸张和想象,表达自己强烈的情感

李白一生志向远大,希望为国立功,是个典型的爱国诗人。他这一腔爱国之情,从不掩抑收敛,而是喷薄而出,一泻千里。当平常的语言不足以表达其激情时,他就用大胆的夸张;当现实生活中的事物不足以形容、比喻、象征其思想愿望时,他就借助非现实的神话和种种奇丽惊人的想象。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侠客行》),用五岳的轻,来衬托然诺的重,来写侠客的豪侠性格。“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写人生短暂。“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江上吟》),用汗水不能想西北倒流的客观事实,否定功名富贵的永久存在。

李白还善于将夸张和想象两者并用,彼此交融,相得益彰,共同创造出诗歌中的奇幻色彩。“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今乡送韦八之京》),把思念长安的心情表现得十分神奇别致而又形象贴切。“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愁心可寄,已是大胆夸张;寄与明月,更是奇特想象,对友人的思念便在诗中得到最好的表达。

这种运用大胆的夸张和想象的句子在李白诗集中俯拾即是,但如若说用得最好的,当属《蜀道难》一诗。诗人写道:“连峰去天不盈尺”以致“使人听此凋朱颜”。为了强调“秦”和“蜀”之间交通阻隔时间之久远,用到了数字上的夸张“四万八千岁”。为了突出蜀道之艰险,他更是用到了“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想象神话故事中太阳神的座驾都因这蜀道之雄奇而无法通过,极言蜀道之高。为了强调青泥岭山路之盘曲,诗人用到了“百步九折”。如此等等极度的夸张,配以作者从头到尾对于蜀道的想象,有力地突出了蜀道的高险,不可攀越的凛然气势。

所以说,李白不仅具有强烈的浪漫精神,而且在语言表述上创造性地运用了一切浪漫的手法。他在诗歌上达到了难以企及的艺术高峰,同样,在语言运用上也登上了耸入云霄的山峦。他的诗歌语言对后代有很大影响,在今天的创作和新诗发展中,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推荐阅读:

赞美长城的句子(汇总8篇)

于丹论语心得经典句子(16篇)

中秋节句子摘录如何写

关于鼓励学生努力上进的句子通用(三篇)

最新为明天努力加油的句子精彩(7篇)

范文清明缅怀先烈的诗词推荐5篇

标签: 诗歌 语言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