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湖北三峡车溪导游词范文通用(九篇)

实用范文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更新时间:2024-05-07 21:29:10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的湖北三峡车溪导游词范文通用一

大家好!今天我们游览全国唯一一座规模最大、工程最宏伟、风格最独特、景观最亮丽的土家族文化标志性建筑――恩施土司城恩施土司城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它坐落于恩施市城区西北,占地面积⒛余公顷,距市中心1.5公里。包括门楼、风雨桥、廪君庙、土司校场、九进堂、土司城墙、百花园、白虎雕像等12个景区30余个景点。

土家族历史及土司制度

土家族历史悠久,为远古巴人的后裔。巴人早年生活在江汉平原一带,后楚人强大,巴楚相争,巴人失败。巴人退人现在叫“清江”(古称“夷水”)的一带,沿夷水西进,势力到达川东地区。在春秋时期建立了巴人第一个奴隶制诸侯国――巴人国。

公元前361年,被强大的秦国所灭,部分巴人则退到湘鄂川黔山水毗邻的武陵地区,并与当地的一些部族融合,形成土家族。

土家族自称“比兹卡”或“贝京卡”。宋代则称这一带生活的巴人为“土人”,以后土人称外来汉人为“客家”,称自己为“土家”。土司制度是历史上中央封建王朝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归属中央、权力自治的一种政治管理体制。

土家族的土司制度,则起于元代,止于清朝雍正十三年(1735年)的“改土归流”,历经元明清3代,前后达450余年。土司与中央封建王朝的关系,就是土司对中央封建王朝纳贡称臣,中央对土司实行册封,准予自治;土司土地不入中央王朝版图,人口不人中央王朝户籍。

土司生杀在握、称雄一方,实际上就是一个地方的土皇帝。土司管辖范围包括恩施清江以南地区及现属宜昌的长阳、五峰的部分地区。

土司校场

这是土司爵爷点练兵丁的场所。梅花桩是用于士兵练习步法和迷踪术的地方。石杠是士兵练习气力的工具,石杠训练,与现在的举重运动类似。人物雕像上展示的是土司头领及亲将英勇善战的杰出代表。左侧是一代名将容美土司田世爵,右侧是“土家花木兰”――施南女官冉氏,旁边手执流星锤的是她的随从。

九进堂

它是土司理政和生活的宫廷,展示了鄂西南土家族“文脉”文化的无限神韵。整体建筑由低向高递进,有九重九进,故称“九进堂”。九进堂由333根顶梁柱、333个石柱基、333道门、90余个窗、数千个雕花门窗、上千个檩子、上万根椽木组合而成。

纵深99.99米,宽33米,总建筑面积3999平方米,是目前国内罕见的纯榫卯相接的木结构建筑。举目望去,亭台楼角,屋檐飞爪,高低上下,错落有致,显示雄奇、巍峨和富丽堂皇。首先,我们看见正中虎门上面的府徽标志,由书、剑、犁图案组成,表明土司崇文尚武和勤耕的思想。左侧门为“哭来门”,右侧门为“笑去门”,哭来笑去,从生到死,表达的是土家人豁达的生死观和坚强的生命意识。现在到达第一进王府门楼,分设龙、凤、虎3门。土家崇虎虎门居中,左为死门,右为生门。门内为土王宫卫房,王府的卫兵主要有三大职责:

一是保卫王府及土司等人的安全,对前来拜见土司和办事的人验帖登记;

二是在土司迎接贵宾的时候,举行相关礼仪活动,类似现在的军队仪仗队?

三是护卫土司出巡、出访、朝贡的安全。第二进为戏楼,是展示“巴风土韵”的舞榭歌台。“三歌四舞”集中体现了巴文化的无限风情与神韵。第三进是看台,它是土司接待贵宾、观赏文艺、闲谈事务的地方,正中的雕花木椅,就是土司当年常坐的地方。

第四进为“什用殿”(土家语为土司的办公场所),是土司处理军机政务的地方,因此是土司王城的中心。殿堂的风格非常壮观和独特,飞檐五层,上三层为圆形,下两层为方形,寓意土家族“上圆下方”的宇宙观和“处世圆融、操守方正”的从政理念。

堂中是白虎图腾塑像,上面高悬“仁民爱物勹个遒劲有力的大字。第五进为逸院,它是土司家居的后院人口,相当于后院的牌坊,反面正门上书有“瑞蔼华堂”牌匾,侧面绘有主题图画,传达逸院亲和与富贵的氛围。

第六进是土司王府的仓廪之地。左边是粮食仓库,叫“常喜库”?右边青砖砌封的叫“储各库”,从厚重结实的砖墙看,里面自然秘藏着金银珠宝和钱财。

实际上,它就是土司王府的金库,反映了土司经济实力的强弱。“常喜库”和“储各库”是土司的命根子,非不得已不能动用这两个仓库,平时还专门有人日夜看守。“常喜库”和“储备库”上面分别是“太安阁”和“淑芳阁”。

“太安阁”是土司父母居住地,“淑芳阁”是土王妃子的居室。第七进为双层亭楼,是土司子女的住所。右边的“积墨轩”是公子的书房,意为启示公子勤奋学习,博学多思,为承袭司位而积累更多的学识。左边的“芹香阁”是小姐的绣楼,小姐不仅要学绣花、织锦、弹琴,也要学习文化知识,并要参加一定的社会活动,体现了土司时期男女平等的社会观念。

第八进和第七进相连,通道人口右侧是土司王爷书房――“明德轩”,柱壁上挂着土司吟诗唱对的字画,书桌上摆放着土司王曾经常用的文房四宝,这里也是土司接待重要宾客的地方。第九进为“惹巴楼”,土家语为很美的地方,是内府中最高贵圣洁的地方,共四层。

第一层是“退思斋”,这是包括土司在内的土司家族闭门思过的地方。

第二层是王爷寝宫“宁馨宫”,里面的陈设极为奢侈华贵。传说土司享有一种特杈即“初夜杈”,土民新婚时新娘必须送到土司王府寝宫,验其贞洁,随王爷取悦3天,土民的婚姻才被土司所认可,这有点类似现在的婚姻登记。

第三层是土司晚上处理政务的“悟策居”,普通人不可人内的禁地。第四层是最高之处,是土司处理绝密政务的地方,第三层和第四层也是土司平常散步思量的地方,登高望远,一览众生小,土司难免有一种君临天下的自豪感。请大家上楼体验,观赏九进堂的旷世全景。

捞此罗汉

出九进堂不远,便到了捞此罗汉(土家语为太阳寨的意思),它是土司的“身弓耕园”。过去,土司在这里扬鞭掌犁,率家人和奴仆耕耘劳作,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现在,这里居住着土苗两家人。这里有典型的土家民居――吊脚楼。

土家族根据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采用“依山而建,分台而筑”的方式构筑民居。充分利用斜坡地形,将正屋建在实地上,除一边靠在实地上与正房相连外,其余三边皆悬空,靠柱子支撑。楼上面住人,底层用来喂养牲畜或堆放杂物,属干栏建筑的一种形式,称为“准干栏建筑”或“半干栏建筑”,富有人家雕梁画栋,檐角高翘,石级盘绕,大有空中楼阁之诗画意境。

城墙

沿陡峭的阶梯而上,便登上了威武绵延的土司城墙。土司城墙全长2320米,宽1.2米,依山取势修造,块石筑成,厚实坚固,巍巍延绵,就像一条巨龙将土司城围得严严实实,有“金城汤池”的味道。城墙上还广设烽火台,实行狼烟报警。游土司城墙,观烽火台,难免让人“发古人之幽思”

鼓楼

鼓楼为塔形建筑,底座多为方形,上面有多角形屋檐,是民族传统庆典的地方。鼓楼也是敌人来犯擂鼓报警之地。另外,还有报时的作用,俗话说“晨钟暮鼓”就是这个意思。

钟楼

钟楼位于城墙最高处,为三层亭塔式建筑,底层为城墙,中层为城楼,顶层为亭。四柱四檐,俯视东西南北四方。亭内悬一口重达3000余斤的大铜钟,叫“土司朝典钟”,钟上铸有999字铭文,记述土司城各景观的壮丽和感赋土家族慷慨悲壮的漫长历史。它主要用于土家族祭祀和朝贺。每当钟声响起,土司便率领文武职官及王室宗亲、兵丁土民一起梵香朝拜,十分隆重而神圣。

听涛茶楼

从钟楼而下,不远处就是“听涛茶楼”。听涛茶楼位于卧虎沟僻静处的泉水溪,是座造型朴实、自然、优雅又别致的水上茶楼。在这里您可以品尝“家台富硒茶”、“云雾茶”、“白鹤茶”等名茶。茶楼右侧还有一株年逾300余岁的“茶树王”,仍“童心”不老,每年春时便抽枝吐芽,凸显出茶树王的精神。

白虎照

塘品茶香后,悠然而出,过“卧虎桥”便到了白虎山下。白虎山上立有白虎雕像,它栩栩如生,威风凌厉,似乎要从山上一跃而下,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土家人对白虎的崇拜。白虎飞跃而下的雄姿,倒映在美丽的月亮湖中,形成大吉大利的白虎照穿行于土司城,犹如徜徉在历史的长河中,让我们纵览土家族千年的历史文明?走读土司城,似是一场文化风情的荟萃,它扑面而来,让人沉醉不醒。这正是“千古兴亡天下事,施州土司亦如此。大浪淘沙英雄迹,不尽悠悠文化情。”

以上就是为您带来的湖北恩施土司城导游词和恩施土司城解说词。

的湖北三峡车溪导游词范文通用二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恐龙特急旅行社”的导游员克塞,在这里我对大家光临武汉市表示热烈的欢迎,在接下去的时间里将由我为各位提供导游讲解服务,我一定会尽力安排好各位的行程,使大家在这次旅游活动中感到开心愉快。

好,下面请大家随我一起去游览的东湖风景区。

东湖风景区位于武汉市武昌区东部,是国务院首批命名的风景区之一,其湖面约为33平方公里,是杭州西湖的六倍,湖岸蜿蜒曲折,素有99湾之称。东湖的湖面是这样的广阔,风景是这样的优美,那么大家知道东湖是怎么形成的吗?

其实东湖濒临长江,经青山港和长江相通,在江湖之间,发育着一片冲积平原,有长达十多公里的环湖长行高地,堤内形成相对低下的凹地,每当汛期,长江水位高于地表时,凹地上游来水便无法外泻,于是,在洼地内的积水就形成了现在的东湖。

1949年以前的东湖几基本上还是个荒湖,从五十年代开始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依其自然环境,东湖可被分为听涛、落雁、白马、磨山、吹笛、珞洪六个景区,但是现在对外开放的只有听涛和磨山两大景区。

那么现在就请大家和我一同进去游览。

进入了东湖的大门后,我们也就进入了听涛风景区,现在我们所在的这一块地方叫做黄鹂湾,这个名字是来源于杜埔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里沿湖垂柳拂岸,湖岸绿树成荫,也正合杜埔的诗意。

大家注意到了这边的这些树木了吗?这就是被称为活化石的第四纪冰川时期的古老植物水杉,在三百万年以前它们曾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的各个地区。水杉曾一度被世界各地的植物学家认为已经灭绝了,但1945年我过森林工作者却在湖北省利川市发现了水杉林区,成为轰动一时的世界新闻。为了纪念这一古老树种在湖北省首次被发现,武汉市决定将水杉定为市树,以其刚毅坚强、刚直不阿来象征英雄的武汉人民。

象大家现在看到的一样,水杉的叶子在每年的深秋时节都会变红,在阳光下泛出金红的光泽,十分耀眼。

继续往东,我们就到了听涛轩,听涛轩的周围种有翠竹、苍松,在迎湖面石砌的护坡上,大家可以看到嵌有东坡居士书写的“松坡”二字的青石坡,石板上方有几株苍翠的劲松,挺立在陡峭的岩石岸边,为这里的景色增添了一些神韵。在听涛轩的斜对面就是水云乡。

的湖北三峡车溪导游词范文通用三

看了光明日报6月8日以来有关高考作文题的系列文章,想评析一番20xx年湖北高考作文题。该题为——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母语是一个人最初学会的一种语言,人人都有自己的母语。母语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是民族生存发展之根。在当今世界多元文

化竞争与交汇的时代,母语越来越受到普遍关注,我们交流思想感情,欣赏文学作品,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等,都离不开母语。可以说,我们每天都在感受母语,学习母语,运用母语。

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

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今年全国19道作文题中,湖北这道题颇有特点。命题人给出了确定的中心思想,先行规定了考生写作的价值取向。其立意在于引导中学生亲近母语,确立民族文化身份的认同。显而易见,其主流价值观的指向是十分明确的。

高考作文及判卷中贯彻什么样的价值标准,以及这种价值标准是否会抹杀考生的个性,历来是个有争议的问题。具体到这道作文题,专家们认为该命题指向单一,考生只能证明它,充实它,难以进行逆向思维。

其实我们无须高估逆向思维的价值,毕竟思想的深刻与浅薄,与是否要在文章里唱反调并无必然的因果关系;赞成或反对,也未必决定着文章张力的大小。我认为,“限制中的开放”,恰恰是该题的一大亮点。无论是长于议论、长于记述还是长于抒情的考生,都可以施展身手,而且还能写出好文章,能说是“不讨好”吗?

作文命题是否应设置审题障碍,这也是一个广有争议的问题。最典型的案例是20xx年的湖北题,以王国维的一段文言文,引出“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的话题,搞得许多考生一头雾水,以至于该年全省语文平均分大幅下降。一份试卷的结构,就是语言知识、阅读、写作三大板块。对阅读能力的检测,既有科技说明文理解,又有古典诗词曲鉴赏和文言文翻译等,可谓囊括无遗了,为什么还要在对写作能力检测时,再人为设置一道阅读门槛呢?相比之下,今年考题审题无障碍,让考生人人有话可说,这显然要成熟而自信得多。我认为,高考作为一种选拔性考试,命题必须具有区分度,但不一定非要靠设置审题障碍,将一部分考生挡在写作大门之外以提高区分度,以模糊命题指向来提高区分度的方法似也不可取。所谓“自信”,就在于命题人相信,即使是“单一的指向”,只要在人人有话可说的前提下,一样能区分出文章的优劣高下来。

的湖北三峡车溪导游词范文通用四

各位旅客朋友,大家好!

东湖位于武汉市武昌区东部,是全国首批命名的44个名胜风景区之一,同时也是首批获国家4a级景区其一。它于1982年11月被国务院审定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面积88.2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33平方公里,其岸线曲折,港汊交错,碧波万顷,渔舟荡漾,青山环绕,是我国最大的城中湖。

东湖的湖面辽阔,烟波浩渺,素有99湾之称。东湖有大小山峦34个,连绵起伏,高低错落。东湖的山,山青如黛,东湖的水,水碧如蓝。33平方公里的东湖碧波在它的东、西、北三面紧紧环绕,使它犹如一座美丽的半岛。在这里登高峰而望清涟,踏白浪以览群山,能体会到各种山水之妙。充足的雨量与光照使这里各种观赏树种达250多种,共200余万株,在武汉有“绿色宝库”之誉,同时这里也是花的海洋,阳春三月花开时节,漫山遍野花开如织,千姿百态,令人目接不暇。

经过30多年的建设,现在东湖四周已有 亭、台、楼、阁和各种建筑设施70多处,可谓是亭台楼馆金碧交辉,园林花囿争芳竟艳。秀丽的山水,丰富的植被,浓郁的荆楚风情和别致的园中园是东湖风景区的四大特点。东湖依自然环境分为:听涛、白马、落雁、珞红、吹笛和磨山六个景区。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磨山景区,民间有“十里长湖,八里磨山”之说,那么磨山三面环水,六峰逶迤,相传三国时期刘备曾在此搭台祭天,乞神保佑,至今,在磨山之上仍有刘备祭天台遗址。磨山原名磨儿山,是沿湖群山中的主要山脉,山上松林苍翠,曲径幽深,奇石峥嵘,古洞幽邃。磨山站峰以东头的山峰最为秀丽,此峰形圆如磨,因以名山。磨山风景区主要分为植物专类园和楚文化游览区,植物专类园在磨山以南,包括梅园、樱园、盆景园等13个专类园,以园林观赏为主,体现了江南艺术的特色。楚文化游览区位于磨山以北,湖北是中国古代楚国的中心地区,武汉则处在其中心腹地,在此开辟楚文化游览区,旨在弘扬中国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展现绚丽多彩的楚文化。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楚文化的门户——楚城门,它是参照当时楚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第一大都会纪南城城门设计的。楚国是最早修筑长城并设立城门的诸侯国之一。楚国称长城为“方城”,根据楚人喜临水居高的特点,楚城门选择在依山傍水的要津上,其设计古拙,气势恢弘。整个城门由水门、陆门,城墙,望楼、箭楼和烽火台组成。城上的双阙望楼透出了城门特有的灵秀,由出土文物虎座鸟架骨演变而来的双凤脊饰傲居望楼顶端,展示了楚人崇火尚凤的习俗。该城全长105米,高为11米,一端沿陡壁蜿蜒上山与高处的烽火台相连,另一端直插水中与水师城门相交,具有楚地山乡泽国的特色。

一堵城墙并不能阻隔一切,楚人深知开放融合是一个民族永葆生机的基础。楚人有自己的文化传统,但从来不固步自封,从来不拒绝外来文化的合理因子。革故鼎新是楚民族精神的又一方面,楚人师夷夏之长的目的在于创新,楚人敢于打破陈规,向自认为不合理的事物挑战。“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本是楚人的一种性格,最后上升为以蔑视既存,敢于创新为主要内容的民族精神。

我们现在所在的地点便是楚文化交流以及商品交换的场所——楚市。首先最吸引我们眼球的就是这“楚市”二字了。我们现

在看到的这个楚字很像是由两个树木的木字中间加一个足字组成的,似在表明从森林中走出来的意思,的确,楚人立国之初,偏僻狭小,但他们并不满足偏安一隅,终于通过“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艰辛历程而成为泱泱大国。楚国之所以能成为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其根本原因也在于其开拓进取的精神。楚人不以处蛮地而自卑,敢于在逐鹿中原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展露自己的锋芒。

来到楚市中,我们就可以看到一派楚地风貌,街市错落,黄墙黑瓦,红漆门柱,青石小道。在这200多米长的街市上,采用吊脚楼式的建筑,店铺林立,游人如织,据说土家族所居住的吊脚楼就是沿袭了这一传统,具有鲜明的楚文化风格。楚文化的物质方面主要表现为漆器、木器、丝织刺绣及工艺品、老子和庄子的哲学、屈原的诗歌、庄子的散文、美术和乐舞等内容。在这里,我们可以买到各种具有楚地.特色的旅游商品,大家尽可自由选购。

逛完了楚市我们便可以看到前面的楚才园了,楚才园是以楚文化典故为题材建造的大型雕塑群,共有圆雕12组,大型浮雕2组。该园以雕塑艺术和磅礴气势而独具风格,每一组都有一个精彩的故事,反映了楚国8xx年间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历史进程,具有很深的文化内涵。

现在我们看到的物品叫做凤标,其凤体净高7.2米,共用黄铜15.8吨,两凤站在百兽之王老虎的背上,威猛而华美.楚先民以凤为图腾和吉祥物,他们把鹰、鹤、燕、孔雀等鸟类的美好特征集合起来,创造了他们理想中的仙鸟——凤。因此,凤被誉为真、至善、至美的象征。楚人尊凤是由其远祖拜日、尊凤的原始信仰衍化而来的,迄今已逾七千多年有文物可考的历史。而这做凤标则很好地展示了楚人崇拜太阳、崇尚火种、钟爱凤的楚文化真谛。

我们现在看到的便是楚文化游览区的标志性建筑——楚天台了。楚天台是按楚国章华台“层台累榭”的形制而建,345级台阶设3个休息平台,寓意“三休乃至”。楚天台“层阶巨殿”,高台耸立,依山傍水,高36米,建筑面积2260平方米,是一个外五内六的建筑。其基座利用山形,建台两层弧形坡道,似两道彩虹给游人以“登云而上”的升腾感。楚天台内有荆楚文物、工艺品、楚国名人蜡相展、编钟乐舞演出。在这里,我们可以一边歇歇脚,一边尽情欣赏、体味楚文化浪漫、瑰丽、诡异的风韵。

的湖北三峡车溪导游词范文通用五

各位旅客朋友,大家好!

东湖位于武汉市武昌区东部,是全国首批命名的44个名胜风景区之一,同时也是首批获国家4a级景区其一。它于1982年11月被国务院审定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面积88.2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33平方公里,其岸线曲折,港汊交错,碧波万顷,渔舟荡漾,青山环绕,是我国最大的城中湖。

东湖的湖面辽阔,烟波浩渺,素有99湾之称。东湖有大小山峦34个,连绵起伏,高低错落。东湖的山,山青如黛,东湖的水,水碧如蓝。33平方公里的东湖碧波在它的东、西、北三面紧紧环绕,使它犹如一座美丽的半岛。在这里登高峰而望清涟,踏白浪以览群山,能体会到各种山水之妙。充足的雨量与光照使这里各种观赏树种达250多种,共200余万株,在武汉有“绿色宝库”之誉,同时这里也是花的海洋,阳春三月花开时节,漫山遍野花开如织,千姿百态,令人目接不暇。

经过30多年的建设,现在东湖四周已有 亭、台、楼、阁和各种建筑设施70多处,可谓是亭台楼馆金碧交辉,园林花囿争芳竟艳。秀丽的山水,丰富的植被,浓郁的荆楚风情和别致的园中园是东湖风景区的四大特点。东湖依自然环境分为:听涛、白马、落雁、珞红、吹笛和磨山六个景区。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磨山景区,民间有“十里长湖,八里磨山”之说,那么磨山三面环水,六峰逶迤,相传三国时期刘备曾在此搭台祭天,乞神保佑,至今,在磨山之上仍有刘备祭天台遗址。磨山原名磨儿山,是沿湖群山中的主要山脉,山上松林苍翠,曲径幽深,奇石峥嵘,古洞幽邃。磨山站峰以东头的山峰最为秀丽,此峰形圆如磨,因以名山。磨山风景区主要分为植物专类园和楚文化游览区,植物专类园在磨山以南,包括梅园、樱园、盆景园等13个专类园,以园林观赏为主,体现了江南艺术的特色。楚文化游览区位于磨山以北,湖北是中国古代楚国的中心地区,武汉则处在其中心腹地,在此开辟楚文化游览区,旨在弘扬中国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展现绚丽多彩的楚文化。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楚文化的门户——楚城门,它是参照当时楚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第一大都会纪南城城门设计的。楚国是最早修筑长城并设立城门的诸侯国之一。楚国称长城为“方城”,根据楚人喜临水居高的特点,楚城门选择在依山傍水的要津上,其设计古拙,气势恢弘。整个城门由水门、陆门,城墙,望楼、箭楼和烽火台组成。城上的双阙望楼透出了城门特有的灵秀,由出土文物虎座鸟架骨演变而来的双凤脊饰傲居望楼顶端,展示了楚人崇火尚凤的习俗。该城全长105米,高为11米,一端沿陡壁蜿蜒上山与高处的烽火台相连,另一端直插水中与水师城门相交,具有楚地山乡泽国的特色。

一堵城墙并不能阻隔一切,楚人深知开放融合是一个民族永葆生机的基础。楚人有自己的文化传统,但从来不固步自封,从来不拒绝外来文化的合理因子。革故鼎新是楚民族精神的又一方面,楚人师夷夏之长的目的在于创新,楚人敢于打破陈规,向自认为不合理的事物挑战。“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本是楚人的一种性格,最后上升为以蔑视既存,敢于创新为主要内容的民族精神。

我们现在所在的地点便是楚文化交流以及商品交换的场所——楚市。首先最吸引我们眼球的就是这“楚市”二字了。我们现

在看到的这个楚字很像是由两个树木的木字中间加一个足字组成的,似在表明从森林中走出来的意思,的确,楚人立国之初,偏僻狭小,但他们并不满足偏安一隅,终于通过“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艰辛历程而成为泱泱大国。楚国之所以能成为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其根本原因也在于其开拓进取的精神。楚人不以处蛮地而自卑,敢于在逐鹿中原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展露自己的锋芒。

来到楚市中,我们就可以看到一派楚地风貌,街市错落,黄墙黑瓦,红漆门柱,青石小道。在这200多米长的街市上,采用吊脚楼式的建筑,店铺林立,游人如织,据说土家族所居住的吊脚楼就是沿袭了这一传统,具有鲜明的楚文化风格。楚文化的物质方面主要表现为漆器、木器、丝织刺绣及工艺品、老子和庄子的哲学、屈原的诗歌、庄子的散文、美术和乐舞等内容。在这里,我们可以买到各种具有楚地.特色的旅游商品,大家尽可自由选购。

逛完了楚市我们便可以看到前面的楚才园了,楚才园是以楚文化典故为题材建造的大型雕塑群,共有圆雕12组,大型浮雕2组。该园以雕塑艺术和磅礴气势而独具风格,每一组都有一个精彩的故事,反映了楚国8xx年间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历史进程,具有很深的文化内涵。

现在我们看到的物品叫做凤标,其凤体净高7.2米,共用黄铜15.8吨,两凤站在百兽之王老虎的背上,威猛而华美.楚先民以凤为图腾和吉祥物,他们把鹰、鹤、燕、孔雀等鸟类的美好特征集合起来,创造了他们理想中的仙鸟——凤。因此,凤被誉为真、至善、至美的象征。楚人尊凤是由其远祖拜日、尊凤的原始信仰衍化而来的,迄今已逾七千多年有文物可考的历史。而这做凤标则很好地展示了楚人崇拜太阳、崇尚火种、钟爱凤的楚文化真谛。

我们现在看到的便是楚文化游览区的标志性建筑——楚天台了。楚天台是按楚国章华台“层台累榭”的形制而建,345级台阶设3个休息平台,寓意“三休乃至”。楚天台“层阶巨殿”,高台耸立,依山傍水,高36米,建筑面积2260平方米,是一个外五内六的建筑。其基座利用山形,建台两层弧形坡道,似两道彩虹给游人以“登云而上”的升腾感。楚天台内有荆楚文物、工艺品、楚国名人蜡相展、编钟乐舞演出。在这里,我们可以一边歇歇脚,一边尽情欣赏、体味楚文化浪漫、瑰丽、诡异的风韵。

的湖北三峡车溪导游词范文通用六

要想深入了解这座古都城,就必须首先对整个楚国历史及它所创造的灿烂文明有所了解。

按《史记·楚世家》和《国语·郑语》的说法,楚人是祝融的后裔。祝融是火神兼雷神,“能昭显天地之光明”,生时为高辛氏的火官之长,死为火官之神。祝融部落在夏朝时就已发展成为一个势力较大的部落集团,号称祝融八姓。殷商时期,祝融部落集团分布于上商之南境,因其生长牡荆,被商人称之为“荆”。西周时期,荆人的首领鬻熊,审时度势,率楚民背弃商纣王,西行投奔周文王,并受到周文王的器重。后来,周成王封鬻熊曾孙熊绎为楚君,荆楚开始跻身于诸侯之列,楚国正式诞生了。

熊绎建都于丹阳,即今襄樊市南漳县境内。熊绎的第四孙熊渠,是一位既有才识又有进取心的君主,他整军习武,趁着中原动乱之机,开始了开疆拓土的进程。春秋战国时期,楚地之主熊通,继续了熊渠的开疆拓土历程。熊通自称“楚武王”,成为天下诸侯中第一个敢于自己称王的国君。后文王即位,迁都于“郢”,今湖北宜城境内。楚成王时,楚国在令尹子文的治理下更显强盛,楚国的大国声威真正建立起来了。

楚庄王励精图治,武功之时,选拔孙叔敖实行文治,楚国出现了经济繁荣,文化灿烂的鼎盛时期。共王继位后,楚国开始走向衰弱。康王,灵王,平王,昭王之时,进一步衰落。公元前520xx年冬,吴,蔡,唐三国合兵攻楚,并陷落郢都,后秦楚联军击败吴军,昭王回到破败不堪的郢都,感伤满怀,与臣僚商议后,迁都长江北岸的今湖北荆州,都名仍为郢。

楚悼王谋求富国强兵之道,任用吴起变法,并取得了成效,一时间,楚国兵强马壮,横扫中原,初露称雄之势。威王后期,楚国成了七雄中唯一能与秦国抗衡的大国,“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楚国进入了最鼎盛的时期。但怀王未能把握好合纵连横的机遇,致使楚国在战国斗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楚国开始走下坡路。公元前320xx年春,秦大败楚于丹阳,并夺取了楚汉中郢。公元前278年,秦军对楚国国都发起总攻势,很快占领了郢。顷襄王东逃至今河南淮阳,建立新都陈郢,后考烈王时,迁都寿郢,即今天安徽寿县。公元前246年,秦王赢政即位,开始统一全国的进程。公元前220xx年,秦军攻陷寿郢,绵延820xx年的楚国就此灭亡。

纵观整部楚国历史,楚子受封,昭王南征,楚子问鼎,吴起变法,宣威盛世,可以说春秋战国时期的湖北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部楚国的兴衰史,其都城变迁丹阳,荆州纪郢,淮阳陈郢,安徽寿郢,纪南城见证了楚国的兴衰。

纪南城,位于荆州城北5公里。荆州为我国历史上的名城重镇,农商兴盛,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三国时诸葛亮称它 “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为历兵家必争之地。因在纪山之南,故名纪南。它是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南方最大最繁x的城市,楚国的国都,因楚国人将作过都城的地方叫“郢”,因此,纪南城又被称为“纪郢”。

据文献记载,公元前689年,楚文王“始都郢”,至公元前278年,秦国“白起拔郢”,楚顷襄王迁都陈郢,楚国共有二十个王在此建都,长达420xx年之久。

纪南城西有沮河自北向南流入长江,城东有夏水,扬水与江水交汇,城北有大道直通中原,水陆交通方便。在军事上,它可锁巴蜀,控吴越,争衡中原。在经济上,江汉平原沃野千里,物产丰富,是一个少有的富庶之地。

使楚国成为霸主的杰出人物是楚庄王。在这个历史人物身上,还颇有些传奇色彩呢!据《史迹》记载,他即位后的三年中,日夜作乐,不出号令,而且不准大臣讽谏。有位叫伍举的大臣,见庄王左抱郑姬,又抱越女,终日坐在钟声鼓乐之中,再也看不下去了,便采用寓言的形式讽谏说:“有鸟在于阜,三年不飞不鸣,是何鸟也”。庄王充满自信地说:“三年不飞,飞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遂罢乐听政。他任用贤能,开疆拓土,争夺中原,先后统一了五十多个诸侯国,被各诸侯国推为“盟主”。楚国的疆域在全盛时期,北至黄河,东到海滨,西至云南,南到湖南南部,包括长江,汉水,淮河流域最重要的地区。

在此基础上,楚国孕育了辉煌灿烂、影响深远的荆楚文化,孕育了世界文化名人屈原和他的《楚辞》。楚文化因楚国楚人而得名,是兴于周而对中x文化产生广泛影响的一种区域文化,绵延800多年,与周朝相始终。随着楚国一步步走向繁荣强盛,楚文化脱颖而出,进而与中原文化分庭抗礼,共同成为中x文化的两大主流。在以后的岁月中,南北两支x夏文化相互融合、转变、更新,一起铸就了古中国的灿烂文明。楚文化是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不断发展壮大的。按楚文化不同时期的发展特点,可以把楚文化划分为滥觞期,勃兴期,鼎盛期和转变期四个阶段。楚人建都丹阳至周平王三十一年,即公元前740年,是楚文化的滥觞期;春秋时期是楚文化的勃兴期;战国时期是楚文化的鼎盛期;秦汉之际是楚文化的转变期。楚文化在民族精神层面的特征是积极进取,开放融合,革新鼎故和致死不屈。在民族心理层面的特征是崇火尚凤,亲鬼好巫,天人合一,力主浪漫,与中原文化尚土崇龙,敬鬼远神,天人相分,力主现实形成鲜明对比。在物质方面主要表现为漆器,木器及青铜器,丝织,刺绣及工艺品,郢都,宫殿及台榭建筑,帛画,壁画及屈骚庄文,编钟,琴弦及轻歌曼舞,祭祀膜拜等民俗。

纪郢作为楚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当时我国南方最大的城市和全国最大的都会之一。汉桓谭《新论》记载:“楚之郢都,车毂击,民肩摩,市路相排突,号为朝衣而暮敝”。就是说,当时纪郢中,车碰车,人挨人,早晨出来穿的新衣服,到晚上就挤破了。这当然是有些夸张,但也说明当时纪南城是非常繁x的。

楚国后期的统治者不思进取。骄奢淫逸,使国力日渐衰退。顷襄王迁都陈郢后,楚国的大都会纪郢沦为废墟。

不过,人类在自然界留下的记载是难以泯灭的。1961年和1975年对纪南城进行的考察,获得了大量资料。当年的土城墙,仍尚存在。城内城外,地上地下,有春秋战国时期丰富的文化遗存,是研究当时社会变革和楚国历史极为重要的文化宝库。通过考古发掘,纪郢城内楚王台榭,宫殿及古建筑遗址历历可寻,陶器,铁器,铜器,筒瓦,板瓦等东周文化遗物俯拾皆是。纪南城址东西长4450米,南北宽3588米,面积约为16平方公里。城垣用灰褐色或黄色土筑成,现有高度3.9至7.6米,垣顶面宽10至14米,除墙身外,内外均有护坡。城垣外绕护城河,宽40至80米,与穿城而过的古河道相通。城垣四周发现城门7座,东垣1座,西,南,北各2座。西垣北门有3个门道,中门道宽3.6米左右,可通船只,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已发现最早的水门。城的东南部有大型宫殿遗址。附近有纺织,冶炼等作坊及商业区遗址。今城垣上立有郭沫若题写的“楚都纪南城”标牌。1962年楚都纪南城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纪郢城遗址周围楚墓遍地,离城不远的纪山,八岭山,雨台山和长湖边上的墓葬,规模相当庞大,埋藏了许多重要历史文物。几年前发掘了几座中型墓葬,出土文物就数以千计,其中如吴王夫差矛,越王勾践剑,越王州勾剑,楚王孙鱼戈,彩绘木雕小座屏,凤纹铜尊,错银龙凤纹尊及彩绘石磐等,都十分珍贵。是我国古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至于出土的成批的楚国竹简,更是研究当时历史的宝贵资料。这些历史文物是湖北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真实写照。

纪郢城内的凤凰山,自公元前278年秦国拔郢后,便成了秦汉时期的一处墓地。经钻探,在5.2万多平方米的范围内有古墓180多座,现已经发掘30多座,出土两千多件文物。1975年6月发掘的168号汉墓,葬于西汉文帝十三年,出土了一具保存完好的男尸,对于研究西汉初期的历史,文化,手工业以及医药,防腐技术等都有重要价值。因此,文物考古界将纪郢成为“我国南方不可多得的完璧”。

好了,各位朋友,纪南城就快到了,给大家10分钟的时间整理一下行李,就让我们一起进入这座古城,共同感受一下历史赋予它的厚重感吧!

的湖北三峡车溪导游词范文通用七

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将参观著名的荆州古城。

“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荆州”。一提起荆州,您一定会自然而然地想到小说《三国演义》中刘备借荆州、鲁肃讨荆州、吕蒙袭荆州、关羽失荆州那些脍炙人口的三国故事,一百二十回《三国演义》,就有七十二回的内容涉及荆州。千百年来,到荆州古城探询三国历史烟云陈迹的凭吊者、访古者、探幽者络绎不绝。作为大家的实地导游,我很荣幸能够借这样一个机会把荆州古城逾两千年来演变和发展的历史画卷展现给大家。

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是荆州城东门外,大家面前的这条几十米宽的河流就是护城河,在打仗之时,它是抵御敌人攻城的一道天然屏障,而如今在这条河上,每年都会举办隆重的国际龙舟邀请赛。入城之前,首先请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荆州古城的历史背景。

荆州城,又名江陵城。是目前我国南方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城池,也是1982年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1996年,荆州古城墙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_年时,以荆州古城为中心的荆州市又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回顾荆州的历史,可以说与华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紧密相连。大家都知道,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黄帝和炎帝部落合并统一华夏后,“割地布九州”(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荆州即为这古老的九州之一。

“荆州”这个名称,最早见于战国时期的典籍《尚书?禹贡》中的“荆及衡阳惟荆州”,当时荆州的区域面积是很大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便是兴起于荆州域内。据史料记载,周庄王八年(即公元前689年),楚文王将都城迁往今天荆州城北五公里处的纪南城,楚国在此建都长达420_年,前后经历了二十个国王,创造了与黄河流域中原文化辉映并重,并可与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相媲美的楚文化。相传楚成王(公元前671至520_年)在位时,为了毕览长江胜景,在荆州城区营建了“飞楼百尺照湖水、上有燕赵千娥眉”的诸宫和宫船码头,这诸宫和宫船码头就是今天荆州城的雏形。秦昭王二十九年(即公元前278年),秦国名将白起率兵攻打楚国,占领了江汉之间的地域,秦随即在楚都设南郡,为当时全国三十六郡之一。后来,秦又在今天荆州城的地方设立江陵县,“以地临江”、“近州无高山,所有皆陵阜”,故称“江陵”。公元前120_年,汉武帝建立荆州刺史部,为全国为十三州之一,从此,荆州开始成为行政区划的名称。

自秦汉以后,荆州成为历代王朝封王置府的重镇,一直是州、郡一级治所,有的朝代还曾在此建都立国。三国时,这里是争霸的要津,孙刘联合在赤壁一战大破曹军,刘备遂于次年向孙权借得荆州,并以此为根基迅速发展蜀国势力。此后,东晋末年的安帝,南朝时的齐和帝、梁元帝、后梁宣帝,隋时的后梁王以及唐末五代十国时的南平国王等,先后有11个纷争王侯在此称帝(王)建都,长达100余年。唐代的荆州是陪都,称“南郡”,与长安城南北呼应。宋朝建立后,于此置江陵府。元初改江陵府为上路总管府。明初又改设荆州府。清代则沿用明朝制度。民国时,荆州属湖北省第四行政都察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荆州城是湖北省荆州地区专员公署和江陵县人民政府机关所在地。1994年,原荆州地区和沙市市合并成立荆沙市,1997年更名为荆州市,荆州城为荆州市六县市二区的荆州区所在地。

荆州城地处天下之中,江湖之会,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诸葛亮曾说:“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汉代以耿直忠烈闻名的宰相李固,三国名将关羽、周瑜、吕蒙、陆逊,晋代文武双全的大司马陶侃都曾镇守过荆州;晋代诗人谢灵运、鲍照,唐代开明宰相张九龄、张柬之,大文学家韩愈、元稹以及宋代大政治家王安石等著名历史人物,也都曾在荆州担任过大小不同的职务。此外,历代的许多次重大农民起义,也都把荆州作为重要的攻夺目标,如西汉末年的王匡、王凤,唐末的黄巢,元末的陈友谅,明末的李自成和张献忠等领导的农民起义军都曾攻占过荆州城。

除了是军事要地,古代荆州城的经济与文化也是非常活跃和繁荣的。由于交通便捷、土地肥沃、气候温和、物产丰富,早在西汉时期,它已发展成为全国十大商业中心之一,名列南方五郡之首。南北朝时,便成为“长江中游第一城”,与下游著名的商业城市扬州齐名,史称“江左大镇莫过荆、扬”。虽然在西魏时期曾一度毁于战难,但到中唐又逐渐恢复繁华且其规模约十倍于以前,所以荆州城在当时被定位“陪都”,与长安、洛阳并称。

荆州是楚文化的中心,是“钟鸣楚天”的音乐、舞蹈之邦,享有“惟楚有才”的盛誉。千百年来,这里文化昌盛,人才辈出,孕育有楚国著名爱国诗人屈原、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岑参、宋代“小万卷”朱昴等一大批江陵才子。在政坛,从荆州走出的宰相有唐代刘洎、段文昌和“一门三相”的岑之本、岑长清、岑羲祖孙三代,最为著名的是明代宰相张居正,他力主革除弊政,发展经济,在当时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为后人所崇敬。同时,荆州城旖旎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还吸引了历代众多知名文人志士前来观光游览、咏诗会友,汉代的司马迁,魏晋南北朝的王粲、陶渊明,唐代的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刘禹锡、李商隐、杜牧,宋代的苏轼、陆游及明清的袁宏道、王士祯等都曾游历过荆州城,并留下大量的诗文佳作,其中最负盛名的当属李白《下江陵》一诗中“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绝句了。

好了,说了这么多,大家对荆州古城的过去一定有了进一步地了解吧。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来看看现在的荆州城里到底是个什么样子。请大家紧跟着我沿着右边的人行道上城,左边是马道,如果您留意的话,就会发现砌成马道的砖上刻有文字,这就是荆州古城墙上极为珍贵的铭文砖,又叫文字砖,它们记载了历代修建荆州城墙的漫长历史过程,反映了荆州所管辖的行政区域的变迁状况,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

相传在汉代荆州就筑有正规的城墙,后经蜀将关羽、东吴守将朱然和东晋荆州刺史桓温及梁元帝等12次维修扩建,使荆州城更加坚实壮阔,但这都是土城墙。据史料记载,荆州最初的砖城墙始建于五代十国时期,荆南节度使高季兴出于割据荆州自立为王的目的,于公元920_年动用十几万军民大修荆州砖城墙,筑城的砖不够,就下令四处挖取墓砖,方圆五十里内的坟墓尽遭挖掘。据说城墙筑成后,每到深夜,墙上便游荡出无数的磷光,看上去像“鬼火”,令人毛骨悚然。北宋末年,因“靖康”战火焚烧,城墙大毁。到了南宋时,荆州安抚史赵雄为了加强荆州防御,上奏淳熙皇帝准许,于公元1187年大兴土木,在11个月的时间内重修起砖城墙,还在城墙上建造战楼一千余间,这次筑城的砖为政府下令烧制的“专用城砖”,砖上有责任铭文,但没有年号记载。后来,元兵攻占荆州城,忽必烈下令将城墙全部拆除。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再次依旧基修复,并在城周开掘护城河。明末张献忠率领农民起义军攻进荆州城后,城墙又被愤怒的义军所拆除。直至清顺治三年(即公元1646年),第三次在旧基上筑起城墙,这就是留存至今的荆州古城墙。城池构筑十分坚牢,为了防止城墙因水侵腐蚀而下陷,城墙基脚全部用条石垒砌,墙面均用石灰糯米浆灌缝,尽管曾遭三毁三建,且历经三百多个春秋寒暑,该城墙依然保存完好。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和当地政府对荆州古城进行了重点保护,对荆州城及周边环境加以改造、整治、修缮和扩建,修建了内环道和外环道,疏通治理了护城河,在东门外和新北门分别建起了凤凰广场和天问广场,使荆州古城更加美丽、雄伟、壮观,这就是各位今天看到的荆州城古老而新鲜的面孔。

另外,据专家考证指出,到目前为止,荆州城墙上发现最早的、有年号的文字砖是明洪武二年(即公元1369年)的,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此砖比新华社报道的、在万里长城上发现的万历年间的文字砖要早220_年。更令人称奇的是,从文字砖上记载得知,这些砖不仅仅出自江汉平原,还有的来自省内其他地方及省外的湖南、陕西、江西等地,由此可见当时筑城工程之巨大。古代筑城,还体现出一种质量管理的思想,历代建筑或维修城墙所留下的或详或简的责任铭文,实际上都是一种公开的责任状。从城砖上文字记载的内容看,是十分细致严格的,除了记录有制砖的时间和地点外,还有关于监造人、制砖人、烧窑人、制砖费用、承担者姓名和具体负责的地方官员的详细铭文。可见在当时修筑荆州城墙时采取了“全民动员、上下动手、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的做法。荆州之所以在古代一直被誉为“铁打的荆州”,与这种“责任制”是分不开的。这也是我们今天需要从先贤那里学习和借鉴的。

大家仔细的观察这些文字砖,细心的朋友还会发现在文字刻法上,既有阴刻,也有阳刻,还有阴阳兼刻;在书法字体上,既有行书,也有楷书;在字的写法上,则既有繁体字,又有简化字。因此,这些文字砖还有重要的艺术研究价值,值得进一步开发和利用。

现在,我们登上了东门城楼,凭栏远眺,遥想关羽当年,朱颜长髯,手握青龙偃月刀,您是否也壮心勃发,能够体验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豪情呢?

从空中鸟瞰,荆州城墙就像一条游龙绵亘在水泊湖沼之中,呈不规则的椭圆形。整个城墙东西长3.75公里,南北宽1.2公里,周长10.5公里,城内面积4.5平方公里。城墙高8.83米,顶面宽3至5米不等,底座宽10米左右。城墙上建有城垛4567个,炮台26个以及藏兵洞4个。这些都是古代战争防御进攻的工具。

荆州古城共建有六座城门,东北各两座,西南各一座。东门名叫寅宾门,小东门名叫公安门,大北门名叫拱极门,又名柳门,小北门名叫远安门,南门名叫南纪门,西门名叫安澜门。每座城门的名称都与荆州的地理、历史和习俗有关,如小东门,当年刘备把油江口改为公安,迎娶孙夫人后乘船回荆州,在此门下舟登岸进荆州城,故名公安名;又如大北门,古时候城北有通往京都的大道,仕宦迁官调职时,皆出此门,官员友朋送行时,在此折柳相赠,故又称柳门。为什么古人不折桃李,却偏要折柳相赠呢?这可是有来由的,据史书记载,我国自汉代起,亲友临别时折柳相赠渐成习俗,是因“柳”是“留”的谐音,折柳相赠有“挽留”、“留恋”之意。除小东门之外,其他五座城门均有闾门,为二重门,二门之间有瓮城,二重门各设一个木质对开门,木门内还有一道10厘米厚的闸板,以防水患。此外,六座城门上原来都建有城门楼,东门城楼叫宾阳楼,小东门城楼叫望江楼,大北门城楼叫景龙楼,小北门城楼叫朝宗楼,南门城楼叫曲江楼,西门城楼叫九阳楼,由于朝代更替,历史变迁,加上战火的破坏,原有的城楼除大北门上的景龙楼为清朝道光十八年(即公元1838年)重修保存至今外,都已不复存在了。我们现在所在的东门宾阳楼,是国家为了发展荆州旅游事业,修缮和保护荆州古城于20世纪80年代拨款仿古重建的。

荆州城内外还零星散落着一些历史遗迹,也是值得大家前往一游的地方,如城内的开元观、玄妙观、铁女寺、文庙、关帝庙,城外的太晖观、关公点将台、张飞一担土等,除了城墙和这些历史遗迹外,在荆州城内再难看到古老的建筑,取而代之的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随着时间的推进,昔日荆州城内的小街小巷也有宽阔的马路代替,形成纵横交错、井然有序的公路网。为了适应现代交通工具的需要,在东、南、北三面的城墙上又开凿了适合公交车辆通行的三座新城门,使今天荆州城的城门变为了9座。荆州古城内四处透射着现代气息,商业氛围非常浓郁,大型的商场有荆州商场、荆州百货大楼、荆州华联商厦、荆州楚天大楼等,在这些商场里各类商品应有尽有,如果您想购买一些荆州的土特产品带回家作为纪念或馈赠亲朋,我在此可以如数家珍地把荆州风物介绍给大家,请大家用心听好喽:在聚珍园这座有着百年历史的老饭店里可以买到正宗的江陵八宝饭,在荆州百货大楼里可以买到香酥可口的江陵九黄饼,在荆州丝绸厂里可以买到称心如意的织锦缎、仿古绸等丝绸产品,在荆州工艺美术厂还可以买到品种各异的仿古漆器……

好了,荆州古城的有关情况就给大家介绍到这儿了。现在给大家一刻钟的时间自由活动,大家可以在此拍照留念。

的湖北三峡车溪导游词范文通用八

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将参观著名的荆州古城。

“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荆州”。一提起荆州,您一定会自然而然地想到小说《三国演义》中刘备借荆州、鲁肃讨荆州、吕蒙袭荆州、关羽失荆州那些脍炙人口的三国故事,一百二十回《三国演义》,就有七十二回的内容涉及荆州。千百年来,到荆州古城探询三国历史烟云陈迹的凭吊者、访古者、探幽者络绎不绝。作为大家的实地导游,我很荣幸能够借这样一个机会把荆州古城逾两千年来演变和发展的历史画卷展现给大家。

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是荆州城东门外,大家面前的这条几十米宽的河流就是护城河,在打仗之时,它是抵御敌人攻城的一道天然屏障,而如今在这条河上,每年都会举办隆重的国际龙舟邀请赛。入城之前,首先请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荆州古城的历史背景。

荆州城,又名江陵城。是目前我国南方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城池,也是1982年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1996年,荆州古城墙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xx年时,以荆州古城为中心的荆州市又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回顾荆州的历史,可以说与华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紧密相连。大家都知道,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黄帝和炎帝部落合并统一华夏后,“割地布九州”(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荆州即为这古老的九州之一。

“荆州”这个名称,最早见于战国时期的典籍《尚书?禹贡》中的“荆及衡阳惟荆州”,当时荆州的区域面积是很大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便是兴起于荆州域内。据史料记载,周庄王八年(即公元前689年),楚文王将都城迁往今天荆州城北五公里处的纪南城,楚国在此建都长达420xx年,前后经历了二十个国王,创造了与黄河流域中原文化辉映 并重,并可与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相媲美的楚文化。相传楚成王(公元前671至520xx年)在位时,为了毕览长江胜景,在荆州城区营建了“飞楼百尺照湖水、上有燕赵千娥眉”的诸宫和宫船码头,这诸宫和宫船码头就是今天荆州城的雏形。秦昭王二十九年(即公元前278年),秦国名将白起率兵攻打楚国,占领了江汉之间的地域,秦随即在楚都设南郡,为当时全国三十六郡之一。后来,秦又在今天荆州城的地方设立江陵县,“以地临江”、“近州无高山,所有皆陵阜”,故称“江陵”。公元前120xx年,汉武帝建立荆州刺史部,为全国为十三州之一,从此,荆州开始成为行政区划的名称。

自秦汉以后,荆州成为历代王朝封王置府的重镇,一直是州、郡一级治所,有的朝代还曾在此建都立国。三国时,这里是争霸的要津,孙刘联合在赤壁一战大破曹军,刘备遂于次年向孙权借得荆州,并以此为根基迅速发展蜀国势力。此后,东晋末年的安帝,南朝时的齐和帝、梁元帝、后梁宣帝,隋时的后梁王以及唐末五代十国时的南平国王等,先后有11个纷争王侯在此称帝(王)建都,长达100余年。唐代的荆州是陪都,称“南郡”,与长安城南北呼应。宋朝建立后,于此置江陵府。元初改江陵府为上路总管府。明初又改设荆州府。清代则沿用明朝制度。民国时,荆州属湖北省第四行政都察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荆州城是湖北省荆州地区专员公署和江陵县人民政府机关所在地。1994年,原荆州地区和沙市市合并成立荆沙市,1997年更名为荆州市,荆州城为荆州市六县市二区的荆州区所在地。

荆州城地处天下之中,江湖之会,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诸葛亮曾说:“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汉代以耿直忠烈闻名的宰相李固,三国名将关羽、周瑜、吕蒙、陆逊,晋代文武双全的大司马陶侃都曾镇守过荆州;晋代诗人谢灵运、鲍照,唐代开明宰相张九龄、张柬之,大文学家韩愈、元稹以及宋代大政治家王安石等著名历史人物,也都曾在荆州担任过大小不同的职务。此外,历代的许多次重大农民起义,也都把荆州作为重要的攻夺目标,如西汉末年的王匡、王凤,唐末的黄巢,元末的陈友谅,明末的李自成和张献忠等领导的农民起义军都曾攻占过荆州城。

除了是军事要地,古代荆州城的经济与文化也是非常活跃和繁荣的。由于交通便捷、土地肥沃、气候温和、物产丰富,早在西汉时期,它已发展成为全国十大商业中心之一,名列南方五郡之首。南北朝时,便成为“长江中游第一城”,与下游著名的商业城市扬州齐名,史称“江左大镇莫过荆、扬”。虽然在西魏时期曾一度毁于战难,但到中唐又逐渐恢复繁华且其规模约十倍于以前,所以荆州城在当时被定位“陪都”,与长安、洛阳并称。

荆州是楚文化的中心,是“钟鸣楚天”的音乐、舞蹈之邦,享有“惟楚有才”的盛誉。千百年来,这里文化昌盛,人才辈出,孕育有楚国著名爱国诗人屈原、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岑参、宋代“小万卷”朱昴等一大批江陵才子。在政坛,从荆州走出的宰相有唐代刘洎、段文昌和“一门三相”的岑之本、岑长清、岑羲祖孙三代,最为著名的是明代宰相张居正,他力主革除弊政,发展经济,在当时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为后人所崇敬。同时,荆州城旖旎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还吸引了历代众多知名文人志士前来观光游览、咏诗会友,汉代的司马迁,魏晋南北朝的王粲、陶渊明,唐代的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刘禹锡、李商隐、杜牧,宋代的苏轼、陆游及明清的袁宏道、王士祯等都曾游历过荆州城,并留下大量的诗文佳作,其中最负盛名的当属李白《下江陵》一诗中“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绝句了。

好了,说了这么多,大家对荆州古城的过去一定有了进一步地了解吧。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来看看现在的荆州城里到底是个什么样子。请大家紧跟着我沿着右边的人行道上城,左边是马道,如果您留意的话,就会发现砌成马道的砖上刻有文字,这就是荆州古城墙上极为珍贵的铭文砖,又叫文字砖,它们记载了历代修建荆州城墙的漫长历史过程,反映了荆州所管辖的行政区域的变迁状况,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

相传在汉代荆州就筑有正规的城墙,后经蜀将关羽、东吴守将朱然和东晋荆州刺史桓温及梁元帝等12次维修扩建,使荆州城更加坚实壮阔,但这都是土城墙。据史料记载,荆州最初的砖城墙始建于五代十国时期,荆南节度使高季兴出于割据荆州自立为王的目的,于公元920xx年动用十几万军民大修荆州砖城墙,筑城的砖不够,就下令四处挖取墓砖,方圆五十里内的坟墓尽遭挖掘。据说城墙筑成后,每到深夜,墙上便游荡出无数的磷光,看上去像“鬼火”,令人毛骨悚然。北宋末年,因“靖康”战火焚烧,城墙大毁。到了南宋时,荆州安抚史赵雄为了加强荆州防御,上奏淳熙皇帝准许,于公元1187年大兴土木,在11个月的时间内重修起砖城墙,还在城墙上建造战楼一千余间,这次筑城的砖为政府下令烧制的“专用城砖”,砖上有责任铭文,但没有年号记载。后来,元兵攻占荆州城,忽必烈下令将城墙全部拆除。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再次依旧基修复,并在城周开掘护城河。明末张献忠率领农民起义军攻进荆州城后,城墙又被愤怒的义军所拆除。直至清顺治三年(即公元1646年),第三次在旧基上筑起城墙,这就是留存至今的荆州古城墙。城池构筑十分坚牢,为了防止城墙因水侵腐蚀而下陷,城墙基脚全部用条石垒砌,墙面均用石灰糯米浆灌缝,尽管曾遭三毁三建,且历经三百多个春秋寒暑,该城墙依然保存完好。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和当地政府对荆州古城进行了重点保护,对荆州城及周边环境加以改造、整治、修缮和扩建,修建了内环道和外环道,疏通治理了护城河,在东门外和新北门分别建起了凤凰广场和天问广场,使荆州古城更加美丽、雄伟、壮观,这就是各位今天看到的荆州城古老而新鲜的面孔。

另外,据专家考证指出,到目前为止,荆州城墙上发现最早的、有年号的文字砖是明洪武二年(即公元1369年)的,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此砖比新华社报道的、在万里长城上发现的万历年间的文字砖要早220xx年。更令人称奇的是,从文字砖上记载得知,这些砖不仅仅出自江汉平原,还有的来自省内其他地方及省外的湖南、陕西、江西等地,由此可见当时筑城工程之巨大。古代筑城,还体现出一种质量管理的思想,历代建筑或维修城墙所留下的或详或简的责任铭文,实际上都是一种公开的责任状。从城砖上文字记载的内容看,是十分细致严格的,除了记录有制砖的时间和地点外,还有关于监造人、制砖人、烧窑人、制砖费用、承担者姓名和具体负责的地方官员的详细铭文。可见在当时修筑荆州城墙时采取了“全民动员、上下动手、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的做法。荆州之所以在古代一直被誉为“铁打的荆州”,与这种“责任制”是分不开的。这也是我们今天需要从先贤那里学习和借鉴的。

大家仔细的观察这些文字砖,细心的朋友还会发现在文字刻法上,既有阴刻,也有阳刻,还有阴阳兼刻;在书法字体上,既有行书,也有楷书;在字的写法上,则既有繁体字,又有简化字。因此,这些文字砖还有重要的艺术研究价值,值得进一步开发和利用。

现在,我们登上了东门城楼,凭栏远眺,遥想关羽当年,朱颜长髯,手握青龙偃月刀,您是否也壮心勃发,能够体验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豪情呢?

从空中鸟瞰,荆州城墙就像一条游龙绵亘在水泊湖沼之中,呈不规则的椭圆形。整个城墙东西长3.75公里,南北宽1.2公里,周长10.5公里,城内面积4.5平方公里。城墙高8.83米,顶面宽3至5米不等,底座宽10米左右。城墙上建有城垛4567个,炮台26个以及藏兵洞4个。这些都是古代战争防御进攻的工具。

荆州古城共建有六座城门,东北各两座,西南各一座。东门名叫寅宾门,小东门名叫公安门,大北门名叫拱极门,又名柳门,小北门名叫远安门,南门名叫南纪门,西门名叫安澜门。每座城门的名称都与荆州的地理、历史和习俗有关,如小东门,当年刘备把油江口改为公安,迎娶孙夫人后乘船回荆州,在此门下舟登岸进荆州城,故名公安名;又如大北门,古时候城北有通往京都的大道,仕宦迁官调职时,皆出此门,官员友朋送行时,在此折柳相赠,故又称柳门。为什么古人不折桃李,却偏要折柳相赠呢?这可是有来由的,据史书记载,我国自汉代起,亲友临别时折柳相赠渐成习俗,是因“柳”是“留”的谐音,折柳相赠有“挽留”、“留恋”之意。除小东门之外,其他五座城门均有闾门,为二重门,二门之间有瓮城,二重门各设一个木质对开门,木门内还有一道10厘米厚的闸板,以防水患。此外,六座城门上原来都建有城门楼,东门城楼叫宾阳楼,小东门城楼叫望江楼,大北门城楼叫景龙楼,小北门城楼叫朝宗楼,南门城楼叫曲江楼,西门城楼叫九阳楼,由于朝代更替,历史变迁,加上战火的破坏,原有的城楼除大北门上的景龙楼为清朝道光十八年(即公元1838年)重修保存至今外,都已不复存在了。我们现在所在的东门宾阳楼,是国家为了发展荆州旅游事业,修缮和保护荆州古城于20世纪80年代拨款仿古重建的。

荆州城内外还零星散落着一些历史遗迹,也是值得大家前往一游的地方,如城内的开元观、玄妙观、铁女寺、文庙、关帝庙,城外的太晖观、关公点将台、张飞一担土等,除了城墙和这些历史遗迹外,在荆州城内再难看到古老的建筑,取而代之的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随着时间的推进,昔日荆州城内的小街小巷也有宽阔的马路代替,形成纵横交错、井然有序的公路网。为了适应现代交通工具的需要,在东、南、北三面的城墙上又开凿了适合公交车辆通行的三座新城门,使今天荆州城的城门变为了9座。荆州古城内四处透射着现代气息,商业氛围非常浓郁,大型的商场有荆州商场、荆州百货大楼、荆州华联商厦、荆州楚天大楼等,在这些商场里各类商品应有尽有,如果您想购买一些荆州的土特产品带回家作为纪念或馈赠亲朋,我在此可以如数家珍地把荆州风物介绍给大家,请大家用心听好喽:在聚珍园这座有着百年历史的老饭店里可以买到正宗的江陵八宝饭,在荆州百货大楼里可以买到香酥可口的江陵九黄饼,在荆州丝绸厂里可以买到称心如意的织锦缎、仿古绸等丝绸产品,在荆州工艺美术厂还可以买到品种各异的仿古漆器……

好了,荆州古城的有关情况就给大家介绍到这儿了。现在给大家一刻钟的时间自由活动,大家可以在此拍照留念。

的湖北三峡车溪导游词范文通用九

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将参观著名的荆州古城。

“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荆州”。一提起荆州,您一定会自然而然地想到小说《三国演义》中刘备借荆州、鲁肃讨荆州、吕蒙袭荆州、关羽失荆州那些脍炙人口的三国故事,一百二十回《三国演义》,就有七十二回的内容涉及荆州。千百年来,到荆州古城探询三国历史烟云陈迹的凭吊者、访古者、探幽者络绎不绝。作为大家的实地导游,我很荣幸能够借这样一个机会把荆州古城逾两千年来演变和发展的历史画卷展现给大家。

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是荆州城东门外,大家面前的这条几十米宽的河流就是护城河,在打仗之时,它是抵御敌人攻城的一道天然屏障,而如今在这条河上,每年都会举办隆重的国际龙舟邀请赛。入城之前,首先请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荆州古城的历史背景。

荆州城,又名江陵城。是目前我国南方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城池,也是1982年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1996年,荆州古城墙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xx年时,以荆州古城为中心的荆州市又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回顾荆州的历史,可以说与华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紧密相连。大家都知道,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黄帝和炎帝部落合并统一华夏后,“割地布九州”(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荆州即为这古老的九州之一。

“荆州”这个名称,最早见于战国时期的典籍《尚书?禹贡》中的“荆及衡阳惟荆州”,当时荆州的区域面积是很大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便是兴起于荆州域内。据史料记载,周庄王八年(即公元前689年),楚文王将都城迁往今天荆州城北五公里处的纪南城,楚国在此建都长达420xx年,前后经历了二十个国王,创造了与黄河流域中原文化辉映 并重,并可与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相媲美的楚文化。相传楚成王(公元前671至520xx年)在位时,为了毕览长江胜景,在荆州城区营建了“飞楼百尺照湖水、上有燕赵千娥眉”的诸宫和宫船码头,这诸宫和宫船码头就是今天荆州城的雏形。秦昭王二十九年(即公元前278年),秦国名将白起率兵攻打楚国,占领了江汉之间的地域,秦随即在楚都设南郡,为当时全国三十六郡之一。后来,秦又在今天荆州城的地方设立江陵县,“以地临江”、“近州无高山,所有皆陵阜”,故称“江陵”。公元前120xx年,汉武帝建立荆州刺史部,为全国为十三州之一,从此,荆州开始成为行政区划的名称。

自秦汉以后,荆州成为历代王朝封王置府的重镇,一直是州、郡一级治所,有的朝代还曾在此建都立国。三国时,这里是争霸的要津,孙刘联合在赤壁一战大破曹军,刘备遂于次年向孙权借得荆州,并以此为根基迅速发展蜀国势力。此后,东晋末年的安帝,南朝时的齐和帝、梁元帝、后梁宣帝,隋时的后梁王以及唐末五代十国时的南平国王等,先后有11个纷争王侯在此称帝(王)建都,长达100余年。唐代的荆州是陪都,称“南郡”,与长安城南北呼应。宋朝建立后,于此置江陵府。元初改江陵府为上路总管府。明初又改设荆州府。清代则沿用明朝制度。民国时,荆州属湖北省第四行政都察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荆州城是湖北省荆州地区专员公署和江陵县人民政府机关所在地。1994年,原荆州地区和沙市市合并成立荆沙市,1997年更名为荆州市,荆州城为荆州市六县市二区的荆州区所在地。

荆州城地处天下之中,江湖之会,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诸葛亮曾说:“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汉代以耿直忠烈闻名的宰相李固,三国名将关羽、周瑜、吕蒙、陆逊,晋代文武双全的大司马陶侃都曾镇守过荆州;晋代诗人谢灵运、鲍照,唐代开明宰相张九龄、张柬之,大文学家韩愈、元稹以及宋代大政治家王安石等著名历史人物,也都曾在荆州担任过大小不同的职务。此外,历代的许多次重大农民起义,也都把荆州作为重要的攻夺目标,如西汉末年的王匡、王凤,唐末的黄巢,元末的陈友谅,明末的李自成和张献忠等领导的农民起义军都曾攻占过荆州城。

除了是军事要地,古代荆州城的经济与文化也是非常活跃和繁荣的。由于交通便捷、土地肥沃、气候温和、物产丰富,早在西汉时期,它已发展成为全国十大商业中心之一,名列南方五郡之首。南北朝时,便成为“长江中游第一城”,与下游著名的商业城市扬州齐名,史称“江左大镇莫过荆、扬”。虽然在西魏时期曾一度毁于战难,但到中唐又逐渐恢复繁华且其规模约十倍于以前,所以荆州城在当时被定位“陪都”,与长安、洛阳并称。

荆州是楚文化的中心,是“钟鸣楚天”的音乐、舞蹈之邦,享有“惟楚有才”的盛誉。千百年来,这里文化昌盛,人才辈出,孕育有楚国著名爱国诗人屈原、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岑参、宋代“小万卷”朱昴等一大批江陵才子。在政坛,从荆州走出的宰相有唐代刘洎、段文昌和“一门三相”的岑之本、岑长清、岑羲祖孙三代,最为著名的是明代宰相张居正,他力主革除弊政,发展经济,在当时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为后人所崇敬。同时,荆州城旖旎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还吸引了历代众多知名文人志士前来观光游览、咏诗会友,汉代的司马迁,魏晋南北朝的王粲、陶渊明,唐代的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刘禹锡、李商隐、杜牧,宋代的苏轼、陆游及明清的袁宏道、王士祯等都曾游历过荆州城,并留下大量的诗文佳作,其中最负盛名的当属李白《下江陵》一诗中“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绝句了。

好了,说了这么多,大家对荆州古城的过去一定有了进一步地了解吧。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来看看现在的荆州城里到底是个什么样子。请大家紧跟着我沿着右边的人行道上城,左边是马道,如果您留意的话,就会发现砌成马道的砖上刻有文字,这就是荆州古城墙上极为珍贵的铭文砖,又叫文字砖,它们记载了历代修建荆州城墙的漫长历史过程,反映了荆州所管辖的行政区域的变迁状况,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

相传在汉代荆州就筑有正规的城墙,后经蜀将关羽、东吴守将朱然和东晋荆州刺史桓温及梁元帝等12次维修扩建,使荆州城更加坚实壮阔,但这都是土城墙。据史料记载,荆州最初的砖城墙始建于五代十国时期,荆南节度使高季兴出于割据荆州自立为王的目的,于公元920xx年动用十几万军民大修荆州砖城墙,筑城的砖不够,就下令四处挖取墓砖,方圆五十里内的坟墓尽遭挖掘。据说城墙筑成后,每到深夜,墙上便游荡出无数的磷光,看上去像“鬼火”,令人毛骨悚然。北宋末年,因“靖康”战火焚烧,城墙大毁。到了南宋时,荆州安抚史赵雄为了加强荆州防御,上奏淳熙皇帝准许,于公元1187年大兴土木,在11个月的时间内重修起砖城墙,还在城墙上建造战楼一千余间,这次筑城的砖为政府下令烧制的“专用城砖”,砖上有责任铭文,但没有年号记载。后来,元兵攻占荆州城,忽必烈下令将城墙全部拆除。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再次依旧基修复,并在城周开掘护城河。明末张献忠率领农民起义军攻进荆州城后,城墙又被愤怒的义军所拆除。直至清顺治三年(即公元1646年),第三次在旧基上筑起城墙,这就是留存至今的荆州古城墙。城池构筑十分坚牢,为了防止城墙因水侵腐蚀而下陷,城墙基脚全部用条石垒砌,墙面均用石灰糯米浆灌缝,尽管曾遭三毁三建,且历经三百多个春秋寒暑,该城墙依然保存完好。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和当地政府对荆州古城进行了重点保护,对荆州城及周边环境加以改造、整治、修缮和扩建,修建了内环道和外环道,疏通治理了护城河,在东门外和新北门分别建起了凤凰广场和天问广场,使荆州古城更加美丽、雄伟、壮观,这就是各位今天看到的荆州城古老而新鲜的面孔。

另外,据专家考证指出,到目前为止,荆州城墙上发现最早的、有年号的文字砖是明洪武二年(即公元1369年)的,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此砖比新华社报道的、在万里长城上发现的万历年间的文字砖要早220xx年。更令人称奇的是,从文字砖上记载得知,这些砖不仅仅出自江汉平原,还有的来自省内其他地方及省外的湖南、陕西、江西等地,由此可见当时筑城工程之巨大。古代筑城,还体现出一种质量管理的思想,历代建筑或维修城墙所留下的或详或简的责任铭文,实际上都是一种公开的责任状。从城砖上文字记载的内容看,是十分细致严格的,除了记录有制砖的时间和地点外,还有关于监造人、制砖人、烧窑人、制砖费用、承担者姓名和具体负责的地方官员的详细铭文。可见在当时修筑荆州城墙时采取了“全民动员、上下动手、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的做法。荆州之所以在古代一直被誉为“铁打的荆州”,与这种“责任制”是分不开的。这也是我们今天需要从先贤那里学习和借鉴的。

大家仔细的观察这些文字砖,细心的朋友还会发现在文字刻法上,既有阴刻,也有阳刻,还有阴阳兼刻;在书法字体上,既有行书,也有楷书;在字的写法上,则既有繁体字,又有简化字。因此,这些文字砖还有重要的艺术研究价值,值得进一步开发和利用。

现在,我们登上了东门城楼,凭栏远眺,遥想关羽当年,朱颜长髯,手握青龙偃月刀,您是否也壮心勃发,能够体验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豪情呢?

从空中鸟瞰,荆州城墙就像一条游龙绵亘在水泊湖沼之中,呈不规则的椭圆形。整个城墙东西长3.75公里,南北宽1.2公里,周长10.5公里,城内面积4.5平方公里。城墙高8.83米,顶面宽3至5米不等,底座宽10米左右。城墙上建有城垛4567个,炮台26个以及藏兵洞4个。这些都是古代战争防御进攻的工具。

荆州古城共建有六座城门,东北各两座,西南各一座。东门名叫寅宾门,小东门名叫公安门,大北门名叫拱极门,又名柳门,小北门名叫远安门,南门名叫南纪门,西门名叫安澜门。每座城门的名称都与荆州的地理、历史和习俗有关,如小东门,当年刘备把油江口改为公安,迎娶孙夫人后乘船回荆州,在此门下舟登岸进荆州城,故名公安名;又如大北门,古时候城北有通往京都的大道,仕宦迁官调职时,皆出此门,官员友朋送行时,在此折柳相赠,故又称柳门。为什么古人不折桃李,却偏要折柳相赠呢?这可是有来由的,据史书记载,我国自汉代起,亲友临别时折柳相赠渐成习俗,是因“柳”是“留”的谐音,折柳相赠有“挽留”、“留恋”之意。除小东门之外,其他五座城门均有闾门,为二重门,二门之间有瓮城,二重门各设一个木质对开门,木门内还有一道10厘米厚的闸板,以防水患。此外,六座城门上原来都建有城门楼,东门城楼叫宾阳楼,小东门城楼叫望江楼,大北门城楼叫景龙楼,小北门城楼叫朝宗楼,南门城楼叫曲江楼,西门城楼叫九阳楼,由于朝代更替,历史变迁,加上战火的破坏,原有的城楼除大北门上的景龙楼为清朝道光十八年(即公元1838年)重修保存至今外,都已不复存在了。我们现在所在的东门宾阳楼,是国家为了发展荆州旅游事业,修缮和保护荆州古城于20世纪80年代拨款仿古重建的。

荆州城内外还零星散落着一些历史遗迹,也是值得大家前往一游的地方,如城内的开元观、玄妙观、铁女寺、文庙、关帝庙,城外的太晖观、关公点将台、张飞一担土等,除了城墙和这些历史遗迹外,在荆州城内再难看到古老的建筑,取而代之的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随着时间的推进,昔日荆州城内的小街小巷也有宽阔的马路代替,形成纵横交错、井然有序的公路网。为了适应现代交通工具的需要,在东、南、北三面的城墙上又开凿了适合公交车辆通行的三座新城门,使今天荆州城的城门变为了9座。荆州古城内四处透射着现代气息,商业氛围非常浓郁,大型的商场有荆州商场、荆州百货大楼、荆州华联商厦、荆州楚天大楼等,在这些商场里各类商品应有尽有,如果您想购买一些荆州的土特产品带回家作为纪念或馈赠亲朋,我在此可以如数家珍地把荆州风物介绍给大家,请大家用心听好喽:在聚珍园这座有着百年历史的老饭店里可以买到正宗的江陵八宝饭,在荆州百货大楼里可以买到香酥可口的江陵九黄饼,在荆州丝绸厂里可以买到称心如意的织锦缎、仿古绸等丝绸产品,在荆州工艺美术厂还可以买到品种各异的仿古漆器……

好了,荆州古城的有关情况就给大家介绍到这儿了。现在给大家一刻钟的时间自由活动,大家可以在此拍照留念。

推荐阅读:

如何写回顾党的历程范文(推荐)

在校打架检讨书汇总

最新心理健康心得体会(13篇)

如何写山东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全文通用(三篇)

最新中学生清明节对烈士的寄语怎么写

2024年高三班主任工作心得总结800字(19篇)

标签: 导游词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