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心得感悟简短一
在xx学院发放问卷60份,回收有效问卷60份
1.你的性别为( )
a、男32 b、女28
2.您所在的年级( )
a﹑大一42 b﹑大二18 c﹑大三
3.您的家庭人均月收入( )
a﹑20xx元以下11 b﹑20xx~5000元12
c﹑5000~8000元 28 d﹑8000元以上9
4.您平均每月的生活费是( )
a﹑1000元以下8 b﹑1000~1500元36
c﹑1500~20xx元 12 d﹑20xx元以上4
5.您的生活费主要来源于( )
a﹑助学金1 b﹑奖学金2 c﹑父母48
d﹑课余时间打工8 e﹑其他1
6.你的消费主要用于哪些方面( ),(限选三项)
a﹑饮食方面60 b﹑学习方面30 c﹑通讯方面36 d﹑娱乐方面35 e、恋爱方面11 f﹑服饰、护肤品等日用品45 g﹑其他6 其中花销最大的是( )
a﹑饮食方面33 b﹑学习方面3 c﹑通讯方面1 d﹑娱乐方面10 e、恋爱方面7 f﹑服饰、护肤品等日用品等5 g﹑其他1
7.您每学期学习方面﹙如:购买学习材料﹑参加学习班)的花销为( )
a﹑低于400元31 b﹑500~800元 20
c﹑800~1000元 4 d﹑1000元以上5
8.您每月用于通讯方面的花销为( )
a﹑低于50元6 b﹑50~100元35 c﹑100~150元16 d﹑150元以上3
9.您每月在娱乐方面的花销为( )
a、低于200元22 b﹑200~500元20
c﹑500~800元14 d﹑800元以上4
10.您每月用在谈恋爱的花销为( )
a、我是单身24 b﹑100元以下7 c﹑100~300元16
d﹑300~600元8 e﹑600元以上3
11.您每月用于购买服装﹑护肤品等日用品的消费平均为( )
a﹑100元以下4 b﹑100~200元20 c﹑200~300元24 d﹑300~500元9 e、500元以上3
12.您是否经常参加聚会﹑聚餐﹑生日派对等活动( )
a﹑经常,并且有我支付费用5 b﹑ 经常aa制15
c﹑经常,但通常不由我支付8 d﹑偶尔32
13.你认为自己的消费方式为( )
a﹑能省则省17 b﹑事先做好消费计划12 c﹑想花就花18 d﹑有钱的时想花就花,没钱时会省着点21 d﹑不确定2
14.您每月的生活费经常都( )
a﹑花不完11 b﹑正好花完19 c﹑不够花30
15.你觉得目前大学生消费有哪些现象值得关注?你对这些现象又有何看法?
精选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心得感悟简短二
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现场。习主席提出了“中国梦”,并且满怀信心地表示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
什么是中国梦?具体说来,中国梦就是现代化之梦,社会主义之梦,民族复兴之梦;从根本上来说,中国梦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作为未来的支柱,中国大学生更应该在心中构筑一个“中国梦”。由此,理解“中国梦”所包含的历史底蕴和时代内涵是十分必要的了。那么,我是如何理解”中国梦“的历史内涵和时代特征呢?首先,是“中国梦”所包含的历史底蕴。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经过几千年的沧桑岁月,把我国56个民族、14亿人紧紧凝聚在一起的,是我们共同经历的非凡奋斗,是我们共同创造的美好家园,是我们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而贯穿其中的、最重要的是我们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们不懈奋斗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
其次,是理解它的时代内涵。
“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当代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梦”的根本要求,相应地,“中国梦”也呈现出这个阶段的诸多重要时代特征。
一是“实力特征”。“中国梦”的第一要义,就是实现综合国力进一步跃升。如今,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口多、底子薄、发展很不平衡的状况并未根本改变。党的十八大描绘了到20_年的宏伟目标: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_年翻一番,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这一指标体系,构成了现阶段“中国梦”的基本图景。二是“幸福特征”。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共圆“中国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进而提升全社会的幸福指数。提升幸福指数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考虑物质因素,又要考虑非物质因素,从根本上讲,就是要进一步提升社会和谐的水平。党的十八大着眼于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数,将“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纳入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社会建设的重点,等等。这些和谐因素的充实,对“中国梦”的阶段性特征作了更为清晰的描绘,也为“中国梦”增添了更加美丽的幸福光环。
三是“文明特征”。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几千年不断延续、传承至今的文明,但要体现现代文明色彩,就必须超越数千年来创造的农耕文明形态。党的十八大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升华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标志着中华文明格局开启了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更高阶段演进的新里程。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梦”的实现,中华文明必将放射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有梦想固然是好的,但是如何来实现呢?寻路。负责任地构想未来,必然要解决走什么路,才可能接近和实现梦想。一个简单的逻辑是:“梦”不同,“路”必不同;“路”不同,“梦”亦将不同。只有“路”和“梦”的紧密结合,才会使“梦”深刻地承载历史,让“路”正确地对接未来。
在探索积累和开创发展中国道路的过程中,我们中国伟大的领导者们,始终不渝地带领我们追求着现代化之梦、社会主义之梦、民族复兴之梦。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第一个提出了“振兴中华”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个
梦想,他找到了民族主义、民主主义和民生主义道路;毛主席确立的新民主主义道路,是民族复兴的根本政治前提,是民族复兴的灵魂;进入新时期,邓小平开创中国道路,通过改革开放之路,目的是“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而正像我们熟知的那样,到十五大,我们党正式把中国道路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个概念对接起来;十六大以后,我们党进一步把中国道路的社会主义之“梦”,从此前的“富强民主文明”扩展描述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可见,在中国道路的开创过程中,“中国梦”里的现代化、社会主义、民族复兴这三个内涵,是不能割裂的。“中国梦”诱人,但绝不虚幻。在中国道路的探索积累和开创发展过程中,现代化、社会主义和民族复兴,不仅始终作为目标存在,而且始终是具体的,是由一个又一个阶段性目标连接起来的。正是这个意义上,我们说,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更是每个人的。它的实现,不仅是需要每个中国人的努力,更是需要依靠我们年轻的一代的智慧和努力,尤其是我们大学生,更是重任在身,不能懈怠。
由实现“中国梦”的角度出发,我认为,我们大学生应该是拥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具有自强不息、敢为天下先的精神的人,也是能面对实际愔况,正确地提出问题,团结一群人一起努力地去解决问题,具有创新精神,具有领袖潜质的一群人。
所以,朝着“中国梦”的方向前进吧,让它为你指路,给你警醒,让它带着你在广阔的天空自由地飞翔,惟有这样,才能激励和激发你的生命,让你走向优秀和成功!
精选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心得感悟简短三
春风一年又一年的光临大地,但每一年都有新的光景。世间万物都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时代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更新。如今,看向我们的是一个全新的时代!
走出夏风洋溢,热浪澎湃的教室门口,一股热感遍布全身。遥望长长的路,笔直通向校门,两旁的月季花大都晒蔫,炎炎酷暑,他们自经不住这样的磨练。然而,临近期末考试,我们这新时代的学生们却是在挥汗如雨的的搏击学海。
现在,推进国家发展,更进一步的重任压于我们身上了。但盲目冲击向前是错误的。现在,虽弘扬埋头苦读,勤奋刻苦,但却要真正地把握方法。所谓的方法,则是现在新时代最提倡、最适合自身的方法。现如今,教育家等都提倡要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全方面开发大脑。
在掌握一定方法之前,更重要的是要确定目标,确定方向。这个方向并不是旧时所说的学好习是为了家的荣华富贵,为当官。而是在如今的新时代中,为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做奠基。认真学习,为国家——那只搏击长空的雄鹰,给它雄健的翅膀增添一份洁白的羽毛,使它更加丰满有力。我们的中国,在世界上并非是大的,她也是有目标,有进步的空间的。作为我们当代学生,为祖国建功立业是最基础的,这在唐代就已洋溢全国。那么,现在的建功立业还是永远埋头的寒窗苦读,只为那一朝的“科举”吗?不,不是了。现在高科技产业已飞黄腾达,蒸蒸日上。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不仅要有见识丰富的学问基础,而且还要有一颗并不是一定聪明绝顶但可以以不变应万变的灵活头脑,除此之外,好要有上等的品质……总而言之,则是一个德智体美全优的的人。
只有这些就够了吗,其实还有一些小细节需注意。如诸多的永远不忘的好习惯,一个永远乐观的心态,一个风霜永远打不败的心,一颗永远懂得奉献的心灵,还有要永远懂得上进……
也就是说,在这个崭新的时代里,我们不能循规蹈矩,依然有着“古老”的目标;也就是说,学好习并不代表一个优秀人才的全部;也就是说,在新时代里要有新的方向。
我们要从各方面提高自己,除了学习还有品质、修养等等。我们只有不断完善充实自我,从而塑造一个崭新的自我。朝着新时代的新方向,扬帆起航!
精选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心得感悟简短四
今天,我想召集大家在这里上党课,利用这个机会,探讨一下现代如何成为合格的农村党员。结合我多年工作的实际情况,分享我如何理解如何成为优秀的农村党员。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民主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国家对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保障,发展农民党员也是体现我国现代化民主进程的发展方式。然而,在当代社会,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对农民党员有了新的要求。俗话说村民看党员,党员看干部,新时期如何成为优秀的农村党员?农村党员如何发挥驱动作用?这要求我们不断改变观念,不断提高自己,更好地适应形势的变化。
如何成为优秀的农村党员是一项持久的工程。我认为有以下要求。(一)意识高。要有高度的意识,就必须在强化学习意识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俗话说,刀不磨就生锈,人不学就落后。现在这个社会,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作为优秀的农村党员,我认为主要是学习党的理论。也许也有人认为自己工作住在农村,党在做什么,不学习也没关系。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也是有害的。学不好这些大道理,考虑问题和工作往往容易论事,没有广阔的视野,难以登高,没有大的发展。因此,学习理论必须防止和克服不学习也没关系的想法,克服代理学的做法,坚定、坚定、深入学习。(二)能带头致富。优秀的农村党员要有带头致富的能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十字的目标之一是生产发展。因此,农村党员必须具有提高村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民财富的能力。一是要有强烈的财富意识。如果一个农村党员不能发展致富,群众收入不能增加,就会解决吃饭困难、住宅困难、诊察困难、学校困难、养老困难等问题,产生各种问题和矛盾,整个村庄落后于周围的其他村庄,村党员的先驱作用也得不到大众的认可。二是在探索财富的想法方面要多动脑筋。另一方面,要立足本村的实际,使本村的地位优势、资源优势、人才优势成为发展优势。另一方面,要放宽视野,跳出本村的小圈子,根据市场需求,借鉴地方的成功经验,找到财富的道路。(三)可以引导大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把握和了解国家基本政策法规,按政策办事。随着社会主义法制的健全和完善,大众的政策观念、民主意识和法律意识也在增强。这要求我们农村党员领导学法、知法、遵守法律,不断提高依法工作水平,用法律武器保护集体和大众的合法权益,与违法违纪行为作斗争。严格遵守法律,按规则工作,决不能随心所欲,更不能贪婪。作为优秀的农村党员,只有自己知道法律、知道法律,才能遵守法律,按照政策工作,成为农村党员的模范。
(一)现任村干部党员。干部党员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和工作目标。一是结合自身岗位职责,围绕农村党建、经济发展、为民服务、社会稳定、廉洁自律、新农村建设、大众关注的热点难点等内容,定期总结工作,向上级部门报告。二是履行公开承诺。将与自己相关的任期目标和分解后的年度、季度、月份阶段目标在党员履行职务的约定公示栏进行长期公示,公开接受大众的评价和监督。三是实现月自查、季度评价、年总结,细分总结自己的职场状况,保持干事创业的内在动力,真正成为工作正义、善于发展、廉洁奉公、大众支持的领导者。(二)农村无职党员。无职党员必须明确自己的身份。俗话说,一个支部一团火,一个党员一面旗农村无职党员应该展示自己的党员身份,展示党员的作用,模范带来,党旗飘扬。一是积极围绕宣传党的渠道方针政策,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维护群众利益,倡导文明新风,促进农村稳定等工作,积极承担责任,明确自己的身份,公开服务。二是自愿履行责任,承诺服务。无职党员必须通过服务强调个人能力,体现先进作用,实现一方的大业。(三)农村流动党员。如果你因为工作经常外出的话,作为农村流动党员也能成为优秀的共产党员。要身心不流,离家不离开党。一是经常向组织报告安全,异地有临时党支部的是你异地的家。经常与村党支部取得联系,交流。我总是想起党支部这个家。同时,党支部也可以帮助流动党员解决外出后家庭的忧虑,让你们安心工作。二是回家创业。充分发挥民工党员观念新、信息灵、关系广的优势,为家乡发展发送信息、吸引资金、经营企业,农村流动党员可以实际行动支持家乡建设。
总之,共产党员首先要以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农村党员也是如此。优秀的农村党员应该是意识高、理解科学技术、善于经营、管理、领导财富、领导大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农民。
精选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心得感悟简短五
今天,把大家召集在这里上党课,借此机会,我想和大家一起探讨下在当代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农村党员。下面结合我自身多年工作的实际,来分享我是如何理解怎样做一名优秀的农村党员。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民主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国家对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保障,发展农民党员也是一项体现我国现代化民主进程的发展方式。但是在当代社会,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对农民党员有了新的要求。俗话说:“村民看党员,党员看干部”,新时期怎样做一名优秀的农村党员?农村党员如何发挥带动作用呢?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不断的转变观念,不断的提高自己,才能更好的适应形势的变化。
怎样做一名优秀的农村党员,这是一项持久的工程。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要求:(一)觉悟要高。要想有高的觉悟就要在强化学习意识方面从严要求自身。俗话说得好: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现在这个社会,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我认为,作为一名优秀的农村党员,首要的是学习党的理论。或许有些人认为“自己工作生活在农村,党叫干啥就干啥,学不学关系不大”。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也是有害的。学不好这些“大道理”,那么想问题、办事情往往容易就事论事,没有宽广的眼界,难以登高远,就不会有大的发展。所以,学习理论一定要防止和克服“学不学无所谓”的想法,克服以干代学的做法,要在扎扎实实、持之以恒、深入学习上下功夫。(二)能够带头致富。优秀的农村党员要有带头致富的本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十字”目标头一条就是生产发展。因此,农村党员要有提高村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民致富的能力。一是要有强烈的致富意识。如果一个农村党员不能发展致富,群众收入就不能增加,就解决不好吃饭难、住房难、看病难、上学难和养老难等问题,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矛盾,整个村就会落后于周围其他村,村党员的先锋作用也就得不到群众的认可。二是要在探索致富思路方面多动脑筋。一方面要立足本村实际,把本村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人才优势变成发展优势。另一方面,要放宽视野,跳出本村的小圈子,根据市场需求,学习借鉴外地的成功经验,找到致富的出路。(三)能够带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掌握和了解国家基本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按政策办事。随着社会主义法制不断健全和完善,群众的政策观念、民主意识和法律意识也在不断增强。这就要求我们农村党员要带头学法、知法、守法,不断提高依法办事的水平,学会用法律武器来保护集体和群众的合法权益,同违法违纪行为作斗争。要严格遵章守法,按规矩办事,决不能随心所欲,更不能贪小失大。作为一名优秀的农村党员,只有自己先懂法、知法,才能依法、守法,按政策办事,当好农村党员的模范。
(一)在职村组干部党员。干部党员要明确自身职责和工作目标。一是要结合自身的岗位职责,围绕农村党建、经济发展、为民服务、社会稳定、廉洁自律、新农村建设、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等内容,定期作出工作总结并向上级部门汇报。二是履行公开承诺。把与自身相关的任期目标和分解后的年度、季度、月份阶段目标,在“党员履职承诺公示栏”进行长期公示,公开接受群众评议与监督。三是要做到“月自查、季测评、年总结”,对自己的履岗情况进行细化总结汇报,保有干事创业的内在动力,真正成为一名办事公道、善抓发展、廉洁奉公、群众拥护的带头人。(二)农村无职党员。无职党员要明确自身“身份”。正所谓“一个支部一团火,一名党员一面旗”农村无职党员要亮出自己的党员身份,使党员作用显出来,模范带起来,党旗飘起来。一是积极围绕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维护群众利益、倡导文明新风、促进农村稳定等工作,主动承担责任,把自己的身份亮出,公开服务。二是要自愿履责,承诺服务。无职党员要通过服务凸显个人能力,体现先进作用,成就一方“大业”。(三)农村流动党员。如果您因为工作的原因要经常外出,作为一名农村流动党员照样可以争做优秀共产党员。要做到“身流心不流”,离家不离党。一是常向组织报平安,在异地有“临时党支部”那就是您异地的“家”。经常与村党支部保持联系、互动。时时想起党支部这个“家”。同时党支部也能帮助流动党员解决外出后家庭的后顾之忧,让你们在外安心工作。二是回“家”创业。充分发挥外出务工党员观念新、信息灵、关系广的优势,为家乡发展送信息、引资金、办企业,农村流动党员可以以实际行动支持家乡建设。
总而言之,共产党员首先要以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农村党员也是如此。一名优秀的农村党员就应该是觉悟高、懂科技、善经营、会管理、能够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型农民。
精选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心得感悟简短六
第一,风味多样。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各地气候、物产、风俗习惯都存在着差异,长期以来,在饮食上也就形成了许多风味。我国一直就有‘南米北面’的说法,口味上有‘南甜北咸东酸西辣’之分,主要是巴蜀、齐鲁、淮扬、粤闽四大风味。
第二,四季有别。一年四季,按季节而吃,是中国烹饪又一大特征。自古以来,我国一直按季节变化来调味、配菜,冬天味醇浓厚,夏天清淡凉爽;冬天多炖焖煨,夏天多凉拌冷冻。
第三,讲究美感。中国的烹饪,不仅技术精湛,而且有讲究菜肴美感的传统,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器的协调一致。对菜肴美感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无论是个红萝卜,还是一个白菜心,都可以雕出各种造型,独树一帜,达到色、香、味、形、美的和谐统一,给人以精神和物质高度统一的特殊享受。
第四,注重情趣。我国烹饪很早就注重品味情趣,不仅对饭菜点心的色、香、味有严格的要求,而且对它们的命名、品味的方式、进餐时的节奏、娱乐的穿插等都有一定的要求。中国菜肴的名称可以说出神入化、雅俗共赏。菜肴名称既有根据主、辅、调料及烹调方法的写实命名,也有根据历史掌故、神话传说、名人食趣、菜肴形象来命名的,如‘全家福、‘将军过桥、‘狮子头、‘叫化鸡、‘龙凤呈祥、‘鸿门宴、‘东坡肉……
第五,食医结合。我国的烹饪技术,与医疗保健有密切的联系,在几千年前有‘医食同源和‘药膳同功的说法,利用食物原料的药用价值,做成各种美味佳肴,达到对某些疾病防治的目的。”
古代的中国人还特别强调进食与宇宙节律协调同步,春夏秋冬、朝夕晦明要吃不同性质的食物,甚至加工烹饪食物也要考虑到季节、气候等因素。这些思想早在先秦就已经形成,在《礼记·月令》就有明确的记载,而且反对颠倒季节,如春“行夏令”“行秋令”“行冬令”必有天殃;当然也反对食用反季节食品,孔子说的“不食不时”,包含有两重意思一是定时吃饭,二是不吃反季节食品,与当代人的意识正相反,有些吃反季节食品是为了摆阔。西汉时,皇宫中便开始用温室种植“葱韭菜茹”,西晋富翁石崇家也有暖棚。这种强调适应宇宙节律的思想意识的确是华夏饮食文化所独有的。这种意识残留到现代的大约仅有节日食俗了(中医中药里也有一些,但未受到重视)。
“阴阳五行”说是传统思想所设定的世界模式,也被认为是宇宙规律。人是“三才”之一,饮食是人类生活所不可少的、制作饮食的烹饪必然也要循此规律。因此,不仅把味道分为五,并产生了“五味”说(其实人能感觉到的“味”不止有五,但二三千年前,能分辨出五种也不算少),而且还削足适履地把为数众多(当时人们已经认识到这一点)的谷物、畜类、蔬菜、水果分别纳入“五谷”“五肉”“五菜”“五果”的固定模式。这使人感到荒诞。更令人惊奇的是还有“凡饮,养阳气也;凡食,养阴气也”(《礼记·郊特牲》)。并认为只有饮和食与天地阴阳互相协调,这样才能“交与神明”,上通于天,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因此在祭天时要严格遵循阴阳五行之说。这种说法被后来的道教所继承,成为他们饮食理论的一个出发点,如认为吃食物是增加人体阴气的,如“五谷充体而不能益寿”“食气者寿”等,要修炼、要获得阳气就要尽量少吃、最佳境界是不吃,走“辟谷”的境界。
中和之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的审美理想。“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者也。至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礼记·中庸》)。什么叫“中”?不能简单地用“中间”来概括它。这个“中”指恰到好处,合乎度。有点像河南话中的那个“中”。“和”也是烹饪概念。《古文尚书·说命》中就有“若作和羹,惟尔盐梅”的名句,意思是要做好羹汤,关键是调和好咸(盐)酸(梅)二味,以此比喻治国。《左传》中晏婴(齐国贤相)也与齐景公谈论过什么是“和”,指出“和”不是“同”,和是要建立不同意见的协调的基础上的。因此中国哲人认为天地万物都在“中和”的状态下找到自己的位置以繁衍发育。这种审美理想建筑在个体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之上。这种通过调谐而实现“中和之美”的想法是在上古烹调实践与理论的启发和影响下产生的,而反过来又影响了人们的整个的饮食生活,对于追求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古代文人士大夫,尤其如此。
与“中和”相反的是极端,极端在烹饪上也不被视为正宗,那些“咸过头,辣过头,酸过头”的食品虽然会受到一些身体处在不正常状态下的人们的追捧,但从长远看来它对身体是有害的。社会生活、政治生活中的极端主义其弊更是不可胜言。
如上所述,华夏民族的饮食生活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特性,尽管有些特性对于现代人来说是不可理解、或者说不太科学(近百年来,“科学”二字在中国几乎成为宗教信仰,它只是衡量一切领域是非的一把尺子,而它本身却不能受到质疑),但饮食生活难道仅仅是“科学”二字所能说尽的吗?如果我们再关注一下“文化”,那么研究中国人的饮食生活不仅是研究中国文化的必要的组成部分,甚至可以成为研究中国文化的一把钥匙。
目前,饮食文化还是个模糊概念。有的研究者笼统地说,它包括吃什么、怎么做、怎么吃这三方面的问题;有的研究者认为饮食文化学孕育出六门科学,即烹调学、食品制造学、食疗学、饮食民俗学、饮食文艺学、食品制造学;有的研究者还主张加上饮食美学、饮食商业学、饮食用具学等等。本人才疏学浅,对于这么多学科未能涉猎。我所理解的饮食文化主要指饮食与人、人群的关系及其所产生的社会意义。所以我在《中国饮食文化史》中虽然也讨论食物、肴馔、食品加工、烹饪、饮食习俗乃至进餐环境、食具、餐具等等,但都围绕着它们与人、人群的关系及其所产生的社会意义等方面加以介绍和评介,至于与人关系不大的纯工艺过程、除了必要的知识介绍外,大多略去,意在突出饮食生活给人们带来的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双重享受,以及中国饮食文化在这两方面的刻意追求。
精选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心得感悟简短七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美丽中国,我的中国梦,望大家喜欢。
岁月如诗,吟出了“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中国魂;岁月如赞歌,唱出了“爱我中华,精忠报国”的豪情壮志;岁月如流水,流出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渊源文明。
有人说,中国是一个难以创新的国家,因为中国没有有梦和敢做梦的人。有人说中国的处事风格是世界上最现实的,比一般的商人还要无利不早起。但是,在历史上,中国和中国人是历来不缺少梦想的。庄生梦蝶体现了思想的自由释放,嫦娥奔月更是表现了对未知世界的大胆探索。从秦汉的明月到唐明的关城,中国人的梦不但一直在做,而且为了到达梦境的彼岸不断地在尝试和冲击。于是我们有了引以为豪的四大发明,有了浩如烟海的文学艺术,成就了中国的伟大和不同凡响。
可如今已提起梦,我们现在的中国人首先想到的却是谎延不经。在我们的视野里,梦,只是孩子们的胡言乱语。我们生活在聪明人的世界,我们要发展,我们要理性,我们要挣钱,我们要……我们究竟要什么?生活必须这样过吗?
我现在只想说:no!这是一个天大的错误。因为有梦,刘伟成为了中华达人秀的冠军;因为有梦,刘翔成为了飞人,姚明成为了篮球巨人;因为有梦,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因为有梦,邓稼先两弹一星横空出世;因为有梦,中国航母顺利起航,歼15着舰起飞,太空中有了中国人的脚印,嫦娥奔月了,玉兔工作了。
美国梦成就了今日美国,那么未来的中国就更需要中国梦来成就她的辉煌。我梦中国梦需要我们敢想敢梦的勇气;需要我们克服现实的障碍;需要我们努力实现梦想的信心。在生活中重造梦中的美好,哪怕身心疲惫,也要使自己问心无愧!
作为当代中学生,我,要大声呐喊:我有梦,敢做梦,要让伟大的中国梦超越美国梦,成为世界梦!
精选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心得感悟简短八
摘要:高校不断扩军、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就业压力大,整个就业市场需求岗位的总体状况相对趋紧已经成为了现状,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应届大学生现在面临着进退两难的局面:是回到学校继续深造,还是在社会中继续寻求自己的一席之地呢?为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大学生就业形势,也为了帮助我们这些在校大学生能更多地了解就业信息与今后的在校规划,我们一行13人组建了温州大学“与我同行共访校友足迹”暑期社会实践考察队,走进温州乐清,以温州民营企业为立足点,调研了以温州大学毕业生为主体的历届毕业生就业状况和职业发展状况,从点—线—面角度寻求相关信息。
关键词:历届大学生就业状况温州大学温州乐清民营企业
“阳光总在风雨后,请相信有彩虹……”
短暂而又艰苦的15天暑期社会实践随着晚会幕布的缓缓落下而告了一个段落。在这段日子里,我们13人有过沮丧、有过流泪;但是我们相信,正如歌词中唱的一样只要我们一起努力共同渡过那段黑暗的日子后,阳光会以最灿烂的姿态来迎接我们……
大家都知道现在的就业形势是十分严峻的,而应届大学生就业问题更是牵动着党和国家的心。“20xx年,全国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在前不久举行的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国家劳动保障部副部长张小建在面对20xx年的就业状况进行分析时给出了这样的判断:高校毕业生增量多、压力大,整个就业市场需求岗位的总体状况相对趋紧已经成为了现状。据相关官方数据显示20xx年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人数激增至413万,比去年增加75万人,增幅达22%,但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未签约的应届大学毕业生仅占总人数的49.81%。
为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大学生就业形势,也为了帮助我们这些在校大学生能更多地了解就业信息与今后的在校规划,我们实践队决定走进温州民营企业的发展源地——温州乐清,走进当地的大小民营企业,采访企业中的历届大学毕业生与企业老总,向他们收集更多更全面的第一手资料。
在15天的实践时间里我们走访了大量的企业,以温州民营企业为立足点,调研了以温州大学毕业生为主体的历届毕业生就业状况和职业发展状况;并且我们走访的企业基本包括了各个行业(制造、销售和服务等)以及各种规模(有正泰、德力西等大型企业,也有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小型企业),共收回了大约3000份有效问卷。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次得到的调研结果是具有相当的可信度的。
我们的问卷主要涉及了以下几个方面:
1.针对现在工作情况设问
2.针对工作满意度的设问
3.是针对自我效能感即工作胜任状况的设问
4.针对自我期许和对企业的期许设问
5.针对就业信息和就业途径设问
6.大学期间的活动锻炼对就业的影响
7.企业的用人标准和学校教育的优劣势
8.在校的职业生涯规划对就业具有多少程度的影响
经过我们的统计初步得到了以下结果:
一.工作情况
目前大学生选择工作日渐趋于理性,能够从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例如:对工作方向的选择、对工作岗位的选择等。现在已经逐渐渐形成了为自己选工作的良好态势,而不是以前的为专业选工作。至目前我们统计所得出的结果显示,约有34%的毕业生现在从事的工作与自己所学专业没有什么联系,只有38%的毕业生现在从事的工作与自己所学专业联系比较密切。而且从现在的社会发展观察,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毕业后选择先找一份工作,找到自己立足社会的经济来源,再找最适合自己的工作。据我们从3000份调研统计得出:没换过工作的毕业生大约只占38%,而大约有42%的在职大学毕业生换过2份以上工作。
二.工作满意程度
半数以上的毕业生表示对自己现在的工作满意,只有约5%表示对自己现在的工作不满意。
其中,在对现在工作最满意的方面选择中被调研者大都选择了与同事的和睦相处这一项,而对现在工作最不满意的方面中我们预先设计选项较高的薪水一项则出乎我们的意料。
从中我们不难发现现在对薪金的要求大学毕业生也趋于理智,能够对自己做出较为理智的判断,不是一味的偏低,也没有过度的追求高工资。在我们进行调研的过程中,有一位学姐曾经这样说:最开始的时候希望自己的月薪有1500就满足了,500寄家里,500自己用,500存起来。经过这几年在社会的摸索,对工资已经没有太大的要求,只要证明自己的价值就行了。
三.自我效能感即工作胜任状况和自我期许以及对企业的期许
约97%的毕业生表示能够胜任现在的工作,但是实践能力差和缺乏一定的专业技能成为了毕业生工作压力大的主要原因,相应的超过半数的毕业生表示在企业中最希望能得到专业技能的提高,而希望得到晋升和出国深造总共只占了21%。由以上可以看出,被调研的毕业生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更注重是自身素质于专业技能的提高,而不是简单的只是为了暂时的利益。
从中我们深深体会道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必须重视实践能力的提高,多参加社会实践和做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兼职工作,不能再只局限于书本和课堂,而是要做到专业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争取日后能早日适应社会。
但在重视实践能力培养的同时在大学里我们应该积极学好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是为自己创造好的就业条件的重要条件。
四.就业信息和就业途径
通过调研毕业生在毕业时最关心的信息分别是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形势以及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分别达到了36%和20%,这说明大学毕业生希望与招聘单位能有一个沟通的机会。另外求职技巧也成为了一个关注的热点,这说明在学校里开设就业指导课和就业指导讲座的确是很有必要性。他们表示,通过专门的就业讲座、就业指导网站和校园招聘大会的形式能比较容易获得当时的就业信息。但他们同时表示校园招聘大会实际效用不大(与招聘单位反映的情况一样),渐渐兴起的网络求职和传统的人才招聘市场是毕业生的主要就业途径,而效仿国际的通过熟人介绍的方式就业亦占有一定的比重(这可能我们在温州做调研的局限性:在温州部分的民营企业是家族企业,可能导致了通过熟人介绍的方式比重过高)。
五.大学期间的活动锻炼对就业的影响
从问卷结果显示,约67%的毕业生在大学期间曾担任学生干部,而表达能力(凸显于人际交往与业务洽谈),实践能力(凸显于实际业务操作),交际能力(凸显于与领导同事交往及业务洽谈)的锻炼成为日后工作收益最多的部分。由此可见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类活动,锻炼自己的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担任学生干部则,可以让自己得到各方面的能力锻炼,累积到日后工作所需要的经验。
六.企业的用人标准和学校教育的优劣势
58%的毕业生认为企业在招聘人员最看重的是个人的综合素质,另外还有20%的人认为是专业知识。而实践能力的创新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被认为是学校现在最缺乏的方面(与上面可以互相印证),学校名气已不在是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唯文凭论”已向“用文凭论”转变,而“唯人才论”则逐渐兴起。相应的实践能力的创新、专业知识被认为是与他人竞争同一岗位的优势所在,同时吃苦耐劳精神这个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成为了一个优势因素。如今在职场上,个人的素质已成为影响求职的主导因素,只有在学校打好基础,努力提升自己的内涵与修养,才有可能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命运其实一直掌握在自己手中)。
七.职业生涯规划对就业的影响
通过问卷结果的统计,我们看到半数左右的毕业生表示在大二、三开始考虑就业问题,大概10%的人大一就开始考虑,剩下的人则在大四或毕业时才开始考虑。
在高校职业规划选项中,只有约11%的人知道职业规划并知道怎样规划,而59%的人则不了解职业规划。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至少在最近几届大学毕业生中,绝大部分的人在大学里职业规划意识淡薄。而且,绝大部分人表示学校提供的职业生涯发展课程没有太大的帮助。只有9%的毕业生对学校提供的职业生涯发展指导相关的讲座表示满意,但同时有25%的人表示当时学校根本无此项服务。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各高校还未普及,而且课程质量普遍不高,不能达到学生的需求。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及相关讲座,以及提高提供就业指导质量应该成为各高校的重要任务。
经过了这次的暑期社会实践考察我从中体会到现在的大学生最缺乏的是实践,但是在各高校中的实践机会却是少之又少,而这恰恰说明了我国内地高校与国外高校的差距所在了。在现实高校教育体制不可能有太大的改革现状下,我们在校大学生应该多多利用大学生活的空闲时间走进社会多多实践,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在培养实践能力的同时我们应该扎实自己的专业基础与其他相关知识,为在踏入社会与自己的职业生涯前多做准暑期社会实践20xx年的暑期实践活动已接近尾声。回顾短暂而又充实的实习实践生活,大学生总会有很多感触。通过不同方式的暑期锻炼,大学生不仅认识了社会、锻炼了能力,而且体会到了不一样的实践经历。
近年来,企业对大学生的实践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重视,是否参加过社会实践成为企业选聘人才的一把尺子。面对激烈竞争的就业压力,大学生也主动走出象牙塔,参与到暑期实践中去。除了传统的实践途径外,今年的大学生暑期实践的途径还有很多,呈现多样化的特点。
“以往总觉得暑期实习只是参加学校或者院里组织的一些服务团,今年突然发现身边的同学参与社会实践的方式多了,有的通过联系企业兼职去了,有的还到四川当志愿者了。”王雪是重庆工商大学大三的学生,她所在的学院组织了18支暑期实践分队,带领着几百名学生分赴全国各地进行暑期调研并提供必要的服务。有的到贫困山区支教去了,有的深入农村了解民情,等等。
传播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罗辑这个暑假也忙得不亦乐乎。“真没想到我也能在这么重要的会议上行使自己的否决权。”挂职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广电局局长助理的罗辑刚一上任,就连续参加了几次局里的高端会议,会上她还有否决的权利。今年暑假,重庆工商大学向邻水派遣16名研究生挂职邻水教育局、国土资源局等13个局局长助理以及邻水鼎屏镇等3个镇镇长助理。以挂职的形式进行社会实践,这在重庆高校中还是第一次。
据了解,在各大主要的招聘网站上,一些跨国公司以及国内的知名企业都会发布实习兼职的信息,通过对应聘的大学生层层筛选,企业选择专业对口、有一定能力的大学生参与到企业生产经营的第一线。这也为大学生参加暑期实践提供了良好的途径。
以往,大学生参与暑期实践存在不在乎具体的实践过程的现象,参加服务团只为了宣传、评奖,到企业也只是走个过场。今年,笔者发现,大学生开始转变观念,开始注重实习的质量,重视实际过程,切身参与其中,认知社会、感受民生,以求提高自己实践能力。
今年,四川汶川地震震痛了国人,也激发了大学生服务四川,为灾区尽一份力的决心。许多大学生放弃休假外出旅游、与家人团聚的机会,积极加入到支援灾区的志愿者的行列中去。黄武强是一名“支援四川灾区”的大学生志愿者,没到暑假,他就开始准备组建一个志愿者服务团。平时他通过网络和电视了解灾区的具体情况,并与有同样想法的同学一起讨论,详细制定服务团的目标、服务对象以及实施步骤。在他的周密准备下,他的服务团最后得到审批通过。
到达灾区后,情况比想象中要复杂得多,灾区地形复杂闭塞、余震和暴雨接连不断,志愿者们的处境恶劣,生活艰难。但是他们还是与政府工作人员进入偏僻的山区了解情况,为灾民分发救灾物资。“看着灾区人民艰难的生活,我每每独自落泪,他们的生活比新闻里报道的要困难得多,我和队员们尽力给每一个伤员、孩子带去一些帮助。回到学校我们发动同学和社会有心人继续为灾区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黄武强回忆起灾区的一幕幕心里总有一种挥不去的责任感。
像黄武强这样的学生其实还有很多,他们完全出于一份赤子之心参与到暑期社会实践中去。“每年,社会都会对大学生的实践提出批评。其实,大学生已经开始变得成熟,更愿意承担社会责任。今年,大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服务农村、服务基层,为灾区献一份力、为奥运喝彩的活动中去,通过自己微薄的力量为社会做一点事,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担当。”杨爱东老师是高校众多社会实践指导老师中的一员,他已经欣喜地看到大学生在思想和行动上的变化,现在的大学生变得更加务实,更有奉献精神,在服务期间他们努力地工作,不求回报。对于他们,是不是应该多一份理解和支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