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甘肃著名景点导游词通用(8篇)

实用范文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更新时间:2024-05-13 14:45:09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精选甘肃著名景点导游词通用一

红石峡是历史文化名城榆林的第一胜景,不仅有着优美的边塞风光,更因它是一处大型摩崖石刻群而闻名遐迩,被誉为“塞上碑林”。它同时又是中共陕北党的重要革命活动地点之一。1992年,陕西省人民政府将其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_年申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_年3月27日,_同志饶有兴趣地游览了红石峡。

红石峡东西两壁对峙,鬼斧神工,峭拔如削,榆溪河水势湍急,穿峡直达榆林城西。因为此地山皆红石,故而得名红石峡。又因山势雄伟,峡峰高耸,亦被称为雄石峡。大家面前的这个俊秀的门楼,其门洞上额镌刻着“红石峡”三个字,它是我国著名美术家、教育家王森然先生89岁时的墨宝。王森然先生早年曾在榆林中学执教,是刘志丹烈士的导师。此门楼是红荷峡的入口处,请大家随我进去。

站在这里,方圆不是很大的峡谷内,亭台楼谢,叠石悬崖,石室古桥,洞壑清泉,尽收眼底,我们也已置身于绝妙的艺术画廊了。这边东崖高12米,长250米;对面西崖高18米,长248米。两壁双峰对峙,依壁凿石成窟,史载有明代所创石窟叫窟,窟内原有石造像、泥塑像、浮雕石刻、碑刻题记等,遭受严重破坏。现存大小石窟33处,大多分布在东崖,西崖仅有5窟,部分窟以隧道连通。

[chaad]红石峡东西两壁除石窟外,还在石窟间、殿壁、石崖上就石摹刻,题匾相连,布满东西两壁,琳琅满目,几无空隙。原有摩崖石刻160多幅,由于自然风蚀及人为破坏,现仅存大小题刻120余幅,其中东崖85幅,多为明清以来官吏儒士文人所题。题刻笔力雄健遒劲,诸家书法并存,真、草、隶、篆俱全,还有难得的满文题刻,笔法各异,镶刻有别。字大者丈余,小者不及寸。形制以横幅为主,兼有楹联、条屏。石刻有题诗、纪功、纪游、题咏等,内容多抒发爱国豪情,赞誉秀美山川。红石峡实为一大书法艺术宝库,历来让慕名而来的游客叹为观止。

我们沿东壁坡路下行。东壁原建有红山寺,寺内有隧道可通“天门”、 “地门”。从“天门”登峡顶,中有翠然阁,“地门”即临榆溪河谷。据石窟内1487年碑刻《创建石佛殿记》记载,红石峡最早开凿至少可追溯到宋代,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明成化年间维修后,改为雄山寺。到清康熙年间又重修,更名镇远寺。现在寺庙石窟大多为明成化年间至嘉靖间开凿修建的。1673年,因洪水冲毁翠然阁而重建,复称“雄山寺”。后经多次维修。解放后,红石峡得到人民政府的度重视和关心,曾多次加固修复。

经过我的介绍,想必大家对红石峡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识,下面,我们就一同来欣赏红石峡的书法艺术和石窟风我会将其中的重点向大家作详细的讲解。

“河山千古”为田玉广、王守基在游览雄山寺时所题。玉厂为贵州人,清光绪二十八年(1920_年)任延绥镇总兵。王守基为山东人,任延绥镇守营郡司,后成为田玉广的副将该题刻赞美雄秀山河永存,寓意联防守边、精诚团结之情永垂青史。

“功在名山”为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李棠所书。李棠,14岁时在榆林考中秀才,18岁赴长安中了举人。民国年,出任陕西靖边县县长,在执事三年期间,深受百姓爱戴,百姓称颂其“两袖清风,廉洁奉公”。1899年,书写 “功在名山”,赞誉刘宗周、高折五两位老先生德高望重、业绩昭著。

“大漠金汤”为清光绪二十五年 (1899年)延绥总兵龙得胜所题。题词寓意红石峡关雄地险,坚不可摧。

“力挽狂澜”,这块石刻为1920_年4月榆林中学丁级班学生毕业题刻纪念。当时正处于大革命时期,李子洲同志担负着在陕北点燃革命火种的重任来到榆林中学执教,他提议题刻“力揽狂澜”于红石峡,全班同学通过后,校长杜斌丞推荐教务主任崔焕九书写。题词显示了革命青年立志挽救中华民族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凌云壮志。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东壁上的第一个石窟——圣母殿,它的门楣上刻有“地祗”二字,窟顶刻八卦图。传说故事中,把天比做父亲,把地比做母亲,殿内供奉的三尊神像被称做三霄圣母,她们是由中国上古传说中创造了人类的女姆娲娘娘演变成的。此神可以保平安、吉祥,并主管婚姻、子嗣。相传明成化年间,延绥总兵陈辉年过四十仍膝下无子,有一年三月十六日,他携妻来到圣母殿跪拜求子,并立“子嗣牌”,捐资金装圣母,粉饰庙殿,大兴土木,扩建雄山寺。次年,陈总兵果然喜得贵子。从此以后,每年的三月十六日便成为雄山寺的庙会期,其间香火不断。

第二个石窟是“三教殿”,供奉的是佛、道、儒的三位始祖释迦牟尼、老子、孔子。有人会纳闷,这三人怎公会和平共处呢?因为谁都知道,儒、道两教历来水火不容。但在繁荣昌盛的唐代,道教的“无为而治”思想很适合于历代的拨乱反正,儒教的“仁”、“礼”之风及“君子”之态有利于和平年代的发展,佛教的轮回说、因果说则又非常符合中国人的心态。唐太宗时期,为了扼制外来宗教产生的巨大影响,把道教定为国教。尊奉李聘为教主。可是唐代君臣醉心佛学,尊的虽然是道教,实际上却心向佛教,于是献出现了佛、道、儒三教鼎立的局面。宋元时期,由于连年战乱,国家四分五裂,理学家认为各民族应该和谐统一,不分彼此。一些人主张将佛、道、儒三教合一,以示宗教信仰大融合,从此以后,中华大地上才出现了三教殿。

这是一座石牌楼,其上书“榆阳胜景”四个字,为20_年依照原样修复而成。1872年,榆林总兵刘厚基出边征伐途经雄山寺,见其破败不堪,人难行走,为使胜境重现昔日光辉,便捐资修葺,拓宽道路,筑堤植柳。岂料第二年夏,洪水泛滥,石岩崩塌,道路坠毁。刘公又捐资开山凿道,直达洞门,游人探幽寻胜始能自由徘徊,并在河滩栽种杨柳,在此处建造牌楼一座,并刻书以壮观瞻。同年秋,寺下堤防又为洪水所淹,树木无存。刘公再消岩筑堤,并请陕甘总督左宗棠邮寄“榆溪胜境”四字和“白云初晴如月之曙,黄唐在独与古为新”楹联,嵌刻于崖壁。经刘公三次修筑,雄石峡这一名冠塞上的风景名胜才得以保存。

“威震九边”为一品顶戴抚陕使者叶伯英巡视榆林时所题。1888年,英军冲破清廷边防侵人西藏,朝野上下一片恐慌。第二年,朝廷派出多名官员巡视各边,叶伯英奉命巡视的就是九边(辽东、宣化、大同、宁夏、甘肃、蓟镇、太原、固原、延绥)重镇之一的延绥 (即榆林)。当看到榆林军事力量雄厚,戒备森严时,挥笔书写“威震九边”赞誉红石峡关隘险要,军事威严,声名震撼北域边疆全线。

“汉蒙一家”是1920_年10月陕西观察使者崔云松等游红石峡时所题。蒙汉民族在历史上长期纷争不休,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灾难。民国初年,民族统一,题词意指蒙汉人民和睦共处,情同一家。

“还我河山”,这两幅百刻均出自抗日爱国将领马占山之手。马占山,吉林怀德县人,原任东北边防军骑兵师师长和黑河警备司令。1937年,在他驻防府谷时,曾在榆林设东北挺进军驻榆办事处,其间常来榆小住。1941年冬,马占山将军陪同晋陕绥边区总司令邓宝珊将军来红石峡赴朱绥光宴请,看到祖国山河破碎,不禁感慨万千,遂题写“还我河山”,表达了他驱逐日寇、统一祖国的宏伟大志。

在我们抬眼看到的那个凌空修建的阁楼便是翠然阁,晚清时又称“凌云阁”。历代文人雅士在这里把酒临风,品茗赏酒,即席赋诗,别有情趣。经翠然阁出天门达崖顶,崖顶原建有罗汉殿,清末时坍毁。翠然阁曾是中共陕北党的重要革命活动地点之一。1920_年5月,中共榆林县委在此召开了党的活动分子会议。次年8月,中共陕北特委第二次扩大会议又在此召开,白明善、刘澜涛、贾拓夫、刘志丹等同志参加了会议。会上批判了“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在陕北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重要的一页。

接下来,我们看到的这个石窟叫慈仁殿,窟顶浮雕八卦及龙、风、牛、马、羊、鹿、狗、鸡、花草等藻井,图案清晰,充分显示了中原文化与草原文化相交融的特色。

我们将要经过的这几个石窟有通道相连,其下有一条涓涓流淌的渠水,它叫 “广泽渠”,出 “地门”就会看到。1473年,延绥镇治所由绥德迁至榆林,巡抚余子俊为改善百姓生活,安定驻边军心,亲率将士在红石峡半山腰开凿渠水以利灌溉。明万历年间重修,清时扩修。清光绪六年(1880年),开凿普渡桥涵洞石壕建成东西二渠,新中国成立后多次改建。渠全长1000余米,其中五分之一于石壁中穿凿而过,其工程之浩大,修建之艰辛,在榆林水利工程史上实属罕见。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到现在,它依然灌溉着城郊16个行政村的一万亩出地。20_年,央视《东方时空》栏目组来此拍摄《大漠红峡》,著名节目主持人敬一丹介绍了广泽渠。

过普渡桥,来到西崖下。西崖石窟毁坏严重,摩崖题刻幅面较大,剥蚀较重。

“中外一统”是康熙年间御史三朝林天擎所题。题词慨叹汉族与少数民族同为华夏民族,理当和平共处、一统河山。

“天成雄秀”,是红石峡唯一的一块满文题刻,清乾隆年间由榆林知府白德明题写。题词赞美红石峡两岸风光绮丽,景色宜人。

通过以上参观,我们看到,红石峡确为一处集摩崖题刻、石窟古刹、水利枢纽、军事要塞为一体的游览胜地。随着榆林文化大市的建设、榆林旅游业的发展,红石峡将以更美的面貌、更优质的服务迎接五湖四海的游客朋友!

精选甘肃著名景点导游词通用二

欢迎大家到宁夏来观光旅游。首先请允许我向各位介绍一下宁夏概况。

宁夏是我国唯一一个回族自治区,回族人口约占全区总人口的1/3。回民信仰伊斯兰教,全自治区有大、小清真寺3000多座,因此宁夏又被称为中国的“穆斯林之乡”。

(历史文化)宁夏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黄河岸边的灵武市“水洞沟遗址”发掘表明,在3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秦代时属北地郡,秦军在此屯垦戍边,抗击匈奴。汉代时又分为朔方和西凉刺史两部。唐代时属关内道,农牧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11世纪初,党项族以宁夏为中心,建立了西夏政权,并创造了灿烂的西夏文化。元灭西夏后,设宁夏行省,取“平定西夏永远安宁”之意,于是便开始有了宁夏的名称。明改制宁夏卫,清属甘肃省。1928年建宁夏省。1654年又撤销省建制,分归内蒙古、甘肃省管辖。1958年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夏地处中原文化与草原文化的过渡地带,又是河套文化与丝绸之路的交融区,古老深远的黄河文化、特色鲜明的伊斯兰文化、独一无二的西夏文化、颇具特色的移民文化和浓郁粗旷的边塞文化工具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从而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遗迹和探寻不尽的奥秘。

(地形和气候)游客们,宁夏地势南高北低,山地、高原约占全区的3/4,剩下的就是平原地区,其中沙漠占宁夏面积的8%。从地形分布来看,自北向南为贺兰山地、宁夏平原、鄂尔多斯草原、黄土高原、六盘山地等,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北面的贺兰山脉绵亘250公里成了宁夏平原的天然屏障,南边则为郁郁葱葱的六盘山脉。古老的黄河穿越宁夏中北部地区向北流淌,在宁夏境内总流程达397公里,流经12个县市。黄河宁夏段水面宽阔,灌溉垦殖,他们的辛勤劳动使宁夏成了沟渠纵横、稻香鱼肥、瓜果飘香、风光秀美的“塞上江南”。这从唐代诗人“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的诗句中就可得到印证。

南高北低的地形决定了宁夏南寒北暖的气候,此外,宁夏地处高纬度,昼夜温差大,白天太阳直射温度相对较高,晚间气流扫射余热温度明显降低,夏日昼夜温差在15度左右。雨季集中在夏季,但降水量不大。宁夏的天是明朗的天,“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是宁夏天气和风情的真切写照。

(旅游景观)类型多样的自然景观,兼收并蓄的多元文化特色,带给了宁夏丰富的旅游资源。作为“中国旅游最后的处女地”,近几年来,宁夏备受海内外游客的青睐。来宁夏旅游,可从不同角度去欣赏其“六大特色”——古老的黄河文化、雄浑的大漠风光、神秘的西夏王朝、浓郁的回乡风情、迷人的六盘盛景、美丽的塞上江南。这里有被誉为“东方金字塔”的西夏王陵,有中国最大的喇嘛式建筑群“一百零八塔”,有人类原始造型艺术“贺兰山岩画”,有沙海明珠“沙坡头”,以及被国家旅游局评为中国35个王牌旅游景点之一的沙湖等。现已开发坐羊皮筏子常有黄河,骑骆驼穿越腾格里沙漠以及西夏仿古、回族风情、沙湖观鸟、徒步长城、生态农业观光等特殊旅游项目。宁夏之旅,点多、面广、线长,如歌、如诗、如画,给人以独特的享受。

(回族风情)游客们,来到宁夏,特别要向大家接受的是回族风情,因为宁夏是中国回族聚居最多的地区(回族在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人数仅次于壮族,位居第二)。我们还是从回族的信仰、节目、习俗、紧急、服饰来谈起吧。

回族多信仰伊斯兰教,因此,与伊斯兰教的关系十分密切。明清时期,中国伊斯兰教学者介绍伊斯兰教义,会用“清净污染”、“真乃独一”、“至情至真”和“真主原有独尊,谓之清真”等语,古伊斯兰教又称“清真教”。伊斯兰教礼拜寺叫做“清真寺”,穆斯林制作的食品称作“清真食品”,穆斯林开设的饭店和食品店习惯用“情真”二字作为标记。宁夏现有清真寺3000多座,遍布山川城乡。回族穆斯林按《兰经》的要求要遵守五项功课,即念(祈祷)、礼(礼拜)、斋(斋戒)、课(捐赠)、朝(朝觐)五功。

伊斯兰教的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节,也是回族穆斯林的三大节日。开斋节,顾名思义,即斋月期满后的第一天。古尔邦节在开斋后70天,阿拉伯语“古尔邦”是宰牲的意思,故又称宰牲节。圣纪节,每年教历三月十二日,为纪念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真主的诞生而举行。

回族在出生命名、婚嫁、丧葬等方面,也深受伊斯兰教的影响。回族的小孩出生后,要阿訇命名,谓之“经名”。回族青年的婚姻,在履行法定手续后,由阿訇主持仪式,诵读《兰经》,为其证婚。三天后,新郎新娘回娘家,叫做“回门”。回族丧葬为土葬,主张素葬,不用棺木,遗体净洗后以白布包裹,埋于土穴中。亲人先逢七、后逢年祭之。回族有良好的卫生习惯,礼拜前要进行沐浴,“小净”用汤瓶洗头、手、脚等处,“大净”用吊罐洗浴全身。回族庭院整齐干净,井然有序。挑水用的桶倒扣在石板上,从井里提水用的桶挂在墙上,不能落地。

回族忌偶像崇拜。禁食自死物、血,猪、马、驴、骡、狗等不反刍的动物。回族以习武健身为美德,故多高寿者。

在服饰上,回族男子多戴无沿小白帽或黑帽,称为礼拜帽。女的一般戴无沿撮口白帽或盖头,将头发遮掩起来。盖头,少女一般带绿色,已婚妇女则戴黑色,老年人戴白色。回族妇女喜欢佩戴耳环、戒指、手镯和头饰。

(特产和风味) 游客们,宁夏的特产和风味可用两句话来概括:“吴宝耀花游人眼,长思长想不思归。”

想为世人称道的宁夏特产当推枸杞、甘草、贺兰石、滩羊皮、发菜,因其颜色分别为红、黄、蓝、白、黑而被称为五宝。枸杞及时中药精品,优势益肾健体的食品。甘草被赞为“中药之王”。用贺兰石制作的砚台,不仅是文房四宝的实用品,而且是珍贵的工艺收藏品。宁夏滩羊是我国优良裘用绵羊之一,通常制球用一个月左右的滩羊羔皮“二毛皮”,其优良的品质和独特的风格驰名海内外。发菜是“八珍”之一,既有食用功能,又有药用价值,但采挖发菜会严重破坏环境,导致土地沙化,因此发菜已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管理的野生固沙植物,禁止采集和销售。

宁夏的地方风味因兼有中国传统风味而独树一帜。其清真风味小吃不仅为广大穆斯林所珍爱,各族人民也无不愿一尝为快,有外焦里嫩的油香、焦酥香脆的馓子,还有最具特色的饮料盖碗茶。清真厨师们还创造出碗蒸羊、涮羊肉、水晶羊头、煨牛筋、红烧羊肉、锅烧填鸭、鸽蛋蒸菜、糖醋黄河鲤鱼等一系列清真菜,其中以烩为主的回民筵席“八大碗”则是回民喜庆宴请的主菜。宁夏小吃还有牛羊杂碎、团馍、酿皮子、回族油菜、牛干巴等,名目繁多,各具特色。银川市中心地段设有小吃一条街,游客们不妨走街串巷,前去品尝,一饱口福。

各位游客,宁夏概况就介绍到此。也许带游罢宁夏,对他从陌生到了解后,您会发出和我同样的感叹:游遍千山万水,还是宁夏最美!

精选甘肃著名景点导游词通用三

欢迎大家到宁夏来观光旅游。首先请允许我向各位介绍一下宁夏概况。

宁夏是我国唯一一个回族自治区,回族人口约占全区总人口的1/3。回民信仰伊斯兰教,全自治区有大、小清真寺3000多座,因此宁夏又被称为中国的“穆斯林之乡”。

(历史文化)宁夏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黄河岸边的灵武市“水洞沟遗址”发掘表明,在3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秦代时属北地郡,秦军在此屯垦戍边,抗击匈奴。汉代时又分为朔方和西凉刺史两部。唐代时属关内道,农牧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11世纪初,党项族以宁夏为中心,建立了西夏政权,并创造了灿烂的西夏文化。元灭西夏后,设宁夏行省,取“平定西夏永远安宁”之意,于是便开始有了宁夏的名称。明改制宁夏卫,清属甘肃省。1928年建宁夏省。1654年又撤销省建制,分归内蒙古、甘肃省管辖。1958年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夏地处中原文化与草原文化的过渡地带,又是河套文化与丝绸之路的交融区,古老深远的黄河文化、特色鲜明的伊斯兰文化、独一无二的西夏文化、颇具特色的移民文化和浓郁粗旷的边塞文化工具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从而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遗迹和探寻不尽的奥秘。

(地形和气候)游客们,宁夏地势南高北低,山地、高原约占全区的3/4,剩下的就是平原地区,其中沙漠占宁夏面积的8%。从地形分布来看,自北向南为贺兰山地、宁夏平原、鄂尔多斯草原、黄土高原、六盘山地等,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北面的贺兰山脉绵亘250公里成了宁夏平原的天然屏障,南边则为郁郁葱葱的六盘山脉。古老的黄河穿越宁夏中北部地区向北流淌,在宁夏境内总流程达397公里,流经12个县市。黄河宁夏段水面宽阔,灌溉垦殖,他们的辛勤劳动使宁夏成了沟渠纵横、稻香鱼肥、瓜果飘香、风光秀美的“塞上江南”。这从唐代诗人“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的诗句中就可得到印证。

南高北低的地形决定了宁夏南寒北暖的气候,此外,宁夏地处高纬度,昼夜温差大,白天太阳直射温度相对较高,晚间气流扫射余热温度明显降低,夏日昼夜温差在15度左右。雨季集中在夏季,但降水量不大。宁夏的天是明朗的天,“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是宁夏天气和风情的真切写照。

(旅游景观)类型多样的自然景观,兼收并蓄的多元文化特色,带给了宁夏丰富的旅游资源。作为“中国旅游最后的处女地”,近几年来,宁夏备受海内外游客的青睐。来宁夏旅游,可从不同角度去欣赏其“六大特色”——古老的黄河文化、雄浑的大漠风光、神秘的西夏王朝、浓郁的回乡风情、迷人的六盘盛景、美丽的塞上江南。这里有被誉为“东方金字塔”的西夏王陵,有中国最大的喇嘛式建筑群“一百零八塔”,有人类原始造型艺术“贺兰山岩画”,有沙海明珠“沙坡头”,以及被国家旅游局评为中国35个王牌旅游景点之一的沙湖等。现已开发坐羊皮筏子常有黄河,骑骆驼穿越腾格里沙漠以及西夏仿古、回族风情、沙湖观鸟、徒步长城、生态农业观光等特殊旅游项目。宁夏之旅,点多、面广、线长,如歌、如诗、如画,给人以独特的享受。

(回族风情)游客们,来到宁夏,特别要向大家接受的是回族风情,因为宁夏是中国回族聚居最多的地区(回族在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人数仅次于壮族,位居第二)。我们还是从回族的信仰、节目、习俗、紧急、服饰来谈起吧。

回族多信仰伊斯兰教,因此,与伊斯兰教的关系十分密切。明清时期,中国伊斯兰教学者介绍伊斯兰教义,会用“清净污染”、“真乃独一”、“至情至真”和“真主原有独尊,谓之清真”等语,古伊斯兰教又称“清真教”。伊斯兰教礼拜寺叫做“清真寺”,穆斯林制作的食品称作“清真食品”,穆斯林开设的饭店和食品店习惯用“情真”二字作为标记。宁夏现有清真寺3000多座,遍布山川城乡。回族穆斯林按《兰经》的要求要遵守五项功课,即念(祈祷)、礼(礼拜)、斋(斋戒)、课(捐赠)、朝(朝觐)五功。

伊斯兰教的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节,也是回族穆斯林的三大节日。开斋节,顾名思义,即斋月期满后的第一天。古尔邦节在开斋后70天,阿拉伯语“古尔邦”是宰牲的意思,故又称宰牲节。圣纪节,每年教历三月十二日,为纪念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真主的诞生而举行。

回族在出生命名、婚嫁、丧葬等方面,也深受伊斯兰教的影响。回族的小孩出生后,要阿訇命名,谓之“经名”。回族青年的婚姻,在履行法定手续后,由阿訇主持仪式,诵读《兰经》,为其证婚。三天后,新郎新娘回娘家,叫做“回门”。回族丧葬为土葬,主张素葬,不用棺木,遗体净洗后以白布包裹,埋于土穴中。亲人先逢七、后逢年祭之。回族有良好的卫生习惯,礼拜前要进行沐浴,“小净”用汤瓶洗头、手、脚等处,“大净”用吊罐洗浴全身。回族庭院整齐干净,井然有序。挑水用的桶倒扣在石板上,从井里提水用的桶挂在墙上,不能落地。

回族忌偶像崇拜。禁食自死物、血,猪、马、驴、骡、狗等不反刍的动物。回族以习武健身为美德,故多高寿者。

在服饰上,回族男子多戴无沿小白帽或黑帽,称为礼拜帽。女的一般戴无沿撮口白帽或盖头,将头发遮掩起来。盖头,少女一般带绿色,已婚妇女则戴黑色,老年人戴白色。回族妇女喜欢佩戴耳环、戒指、手镯和头饰。

(特产和风味) 游客们,宁夏的特产和风味可用两句话来概括:“吴宝耀花游人眼,长思长想不思归。”

想为世人称道的宁夏特产当推枸杞、甘草、贺兰石、滩羊皮、发菜,因其颜色分别为红、黄、蓝、白、黑而被称为五宝。枸杞及时中药精品,优势益肾健体的食品。甘草被赞为“中药之王”。用贺兰石制作的砚台,不仅是文房四宝的实用品,而且是珍贵的工艺收藏品。宁夏滩羊是我国优良裘用绵羊之一,通常制球用一个月左右的滩羊羔皮“二毛皮”,其优良的品质和独特的风格驰名海内外。发菜是“八珍”之一,既有食用功能,又有药用价值,但采挖发菜会严重破坏环境,导致土地沙化,因此发菜已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管理的野生固沙植物,禁止采集和销售。

宁夏的地方风味因兼有中国传统风味而独树一帜。其清真风味小吃不仅为广大穆斯林所珍爱,各族人民也无不愿一尝为快,有外焦里嫩的油香、焦酥香脆的馓子,还有最具特色的饮料盖碗茶。清真厨师们还创造出碗蒸羊、涮羊肉、水晶羊头、煨牛筋、红烧羊肉、锅烧填鸭、鸽蛋蒸菜、糖醋黄河鲤鱼等一系列清真菜,其中以烩为主的回民筵席“八大碗”则是回民喜庆宴请的主菜。宁夏小吃还有牛羊杂碎、团馍、酿皮子、回族油菜、牛干巴等,名目繁多,各具特色。银川市中心地段设有小吃一条街,游客们不妨走街串巷,前去品尝,一饱口福。

各位游客,宁夏概况就介绍到此。也许带游罢宁夏,对他从陌生到了解后,您会发出和我同样的感叹:游遍千山万水,还是宁夏最美!

精选甘肃著名景点导游词通用四

尊敬的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

很高兴能与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们相聚在麦积山。我是本次旅行的导游小潘,希望我们一行游览快乐。

麦积山地处甘肃天水东南约50公里处,是我国秦岭山脉小陇山中的一座孤峰。景区总面积215平方公里,包括麦积山、仙人崖、石门、曲溪四大景区和街亭古镇。麦积山石窟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在悬崖峭壁上开凿成百上千的洞窟和佛像,难度之大,智慧之高,这在我国的石窟中是非常罕见的。下来,咱们就去看一看吧。

进了景区,大家现在看麦积山像什么呢?对,像一个麦垛。麦积山是典型的丹霞地貌,高80米,这里荟萃着后秦、西秦、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十多个朝代的塑像7200余尊,壁画1300多平方米,分布在194个洞窟里,与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岗石窟、洛阳龙门石窟被誉为我国四大石窟。如果就艺术特色来分,敦煌侧重于绚丽的壁画,云岗、龙门著名于壮丽的石刻,而麦积山则以精美的塑像闻名于世。正如我国雕塑家刘开渠所赞美的:麦积山是“我国历代的一个大雕塑馆。”

大家步入栈道一定注意安全,不要拥挤。现在大家看到的是凭崖而凿的一组雕刻造像。中间一座佛,高达15米,左右两尊菩萨侍立,喜笑颜开,迎送来往游客。这也是麦积山最大的佛像。现在大家看到的是最壮丽的4号窟上七佛阁。7间佛龛里有42尊菩萨塑像,神态庄严可亲,华美而不俗。

现在大家来到西崖石窟,这里以133号和127号石窟为最大。133号碑洞,是麦积山最特殊的一个洞窟。洞中不仅有许多泥塑作品,而且有18块石碑,有几块碑面密列贤动千佛小佛像,因此又称“万佛堂”。其中10号、11号、16号为众碑之精华。127号窟更为精彩,这座雕像,不要说在麦积山,就是在世界佛教艺术中,都是稀有珍品。

麦积山的主景区我们先观赏到这里,再次感谢大家对小潘工作的支持!欢迎大家再次光临甘肃、光临麦积山!

谢谢大家!

精选甘肃著名景点导游词通用五

尊敬的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

很高兴能与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们相聚在麦积山。我是本次旅行的导游小潘,希望我们一行游览快乐。

麦积山地处甘肃天水东南约50公里处,是我国秦岭山脉小陇山中的一座孤峰。景区总面积215平方公里,包括麦积山、仙人崖、石门、曲溪四大景区和街亭古镇。麦积山石窟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在悬崖峭壁上开凿成百上千的洞窟和佛像,难度之大,智慧之高,这在我国的石窟中是非常罕见的。下来,咱们就去看一看吧。

进了景区,大家现在看麦积山像什么呢?对,像一个麦垛。麦积山是典型的丹霞地貌,高80米,这里荟萃着后秦、西秦、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十多个朝代的塑像7200余尊,壁画1300多平方米,分布在194个洞窟里,与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岗石窟、洛阳龙门石窟被誉为我国四大石窟。如果就艺术特色来分,敦煌侧重于绚丽的壁画,云岗、龙门著名于壮丽的石刻,而麦积山则以精美的塑像闻名于世。正如我国雕塑家刘开渠所赞美的:麦积山是“我国历代的一个大雕塑馆。”

大家步入栈道一定注意安全,不要拥挤。现在大家看到的是凭崖而凿的一组雕刻造像。中间一座佛,高达15米,左右两尊菩萨侍立,喜笑颜开,迎送来往游客。这也是麦积山最大的佛像。现在大家看到的是最壮丽的4号窟上七佛阁。7间佛龛里有42尊菩萨塑像,神态庄严可亲,华美而不俗。

现在大家来到西崖石窟,这里以133号和127号石窟为最大。133号碑洞,是麦积山最特殊的一个洞窟。洞中不仅有许多泥塑作品,而且有18块石碑,有几块碑面密列贤动千佛小佛像,因此又称“万佛堂”。其中10号、11号、16号为众碑之精华。127号窟更为精彩,这座雕像,不要说在麦积山,就是在世界佛教艺术中,都是稀有珍品。

麦积山的主景区我们先观赏到这里,再次感谢大家对小潘工作的支持!欢迎大家再次光临甘肃、光临麦积山!

谢谢大家!

精选甘肃著名景点导游词通用六

红石峡是历史文化名城榆林的第一胜景,不仅有着优美的边塞风光,更因它是一处大型摩崖石刻群而闻名遐迩,被誉为“塞上碑林”。它同时又是中共陕北党的重要革命活动地点之一。1992年,陕西省人民政府将其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_年申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_年3月27日,_同志饶有兴趣地游览了红石峡。

红石峡东西两壁对峙,鬼斧神工,峭拔如削,榆溪河水势湍急,穿峡直达榆林城西。因为此地山皆红石,故而得名红石峡。又因山势雄伟,峡峰高耸,亦被称为雄石峡。大家面前的这个俊秀的门楼,其门洞上额镌刻着“红石峡”三个字,它是我国著名美术家、教育家王森然先生89岁时的墨宝。王森然先生早年曾在榆林中学执教,是刘志丹烈士的导师。此门楼是红荷峡的入口处,请大家随我进去。

站在这里,方圆不是很大的峡谷内,亭台楼谢,叠石悬崖,石室古桥,洞壑清泉,尽收眼底,我们也已置身于绝妙的艺术画廊了。这边东崖高12米,长250米;对面西崖高18米,长248米。两壁双峰对峙,依壁凿石成窟,史载有明代所创石窟叫窟,窟内原有石造像、泥塑像、浮雕石刻、碑刻题记等,遭受严重破坏。现存大小石窟33处,大多分布在东崖,西崖仅有5窟,部分窟以隧道连通。

红石峡东西两壁除石窟外,还在石窟间、殿壁、石崖上就石摹刻,题匾相连,布满东西两壁,琳琅满目,几无空隙。原有摩崖石刻160多幅,由于自然风蚀及人为破坏,现仅存大小题刻120余幅,其中东崖85幅,多为明清以来官吏儒士文人所题。题刻笔力雄健遒劲,诸家书法并存,真、草、隶、篆俱全,还有难得的满文题刻,笔法各异,镶刻有别。字大者丈余,小者不及寸。形制以横幅为主,兼有楹联、条屏。石刻有题诗、纪功、纪游、题咏等,内容多抒发爱国豪情,赞誉秀美山川。红石峡实为一大书法艺术宝库,历来让慕名而来的游客叹为观止。

我们沿东壁坡路下行。东壁原建有红山寺,寺内有隧道可通“天门”、 “地门”。从“天门”

登峡顶,中有翠然阁,“地门”即临榆溪河谷。据石窟内1487年碑刻《创建石佛殿记》记载,红石峡最早开凿至少可追溯到宋代,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明成化年间维修后,改为雄山寺。到清康熙年间又重修,更名镇远寺。现在寺庙石窟大多为明成化年间至嘉靖间开凿修建的。1673年,因洪水冲毁翠然阁而重建,复称“雄山寺”。后经多次维修。解放后,红石峡得到人民政府的度重视和关心,曾多次加固修复。

经过我的介绍,想必大家对红石峡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识,下面,我们就一同来欣赏红石峡的书法艺术和石窟风我会将其中的重点向大家作详细的讲解。

“河山千古”为田玉广、王守基在游览雄山寺时所题。玉厂为贵州人,清光绪二十八年(1920_年)任延绥镇总兵。王守基为山东人,任延绥镇守营郡司,后成为田玉广的副将该题刻赞美雄秀山河永存,寓意联防守边、精诚团结之情永垂青史。

“功在名山”为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李棠所书。李棠,14岁时在榆林考中秀才,18岁赴长安中了举人。民国年,出任陕西靖边县县长,在执事三年期间,深受百姓爱戴,百姓称颂其“两袖清风,廉洁奉公”。1899年,书写 “功在名山”,赞誉刘宗周、高折五两位老先生德高望重、业绩昭著。

“大漠金汤”为清光绪二十五年 (1899年)延绥总兵龙得胜所题。题词寓意红石峡关雄地险,坚不可摧。

“力挽狂澜”,这块石刻为1920_年4月榆林中学丁级班学生毕业题刻纪念。当时正处于大革命时期,李子洲同志担负着在陕北点燃革命火种的重任来到榆林中学执教,他提议题刻“力揽狂澜”于红石峡,全班同学通过后,校长杜斌丞推荐教务主任崔焕九书写。题词显示了革命青年立志挽救中华民族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凌云壮志。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东壁上的第一个石窟——圣母殿,它的门楣上刻有“地祗”二字,窟顶刻八卦图。传说故事中,把天比做父亲,把地比做母亲,殿内供奉的三尊神像被称做三霄圣母,她们是由中国上古传说中创造了人类的女姆娲娘娘演变成的。此神可以保平安、吉祥,并主管婚姻、子嗣。相传明成化年间,延绥总兵陈辉年过四十仍膝下无子,有一年三月十六日,他携妻来到圣母殿跪拜求子,并立 “子嗣牌”,捐资金装圣母,粉饰庙殿,大兴土

木,扩建雄山寺。次年,陈总兵果然喜得贵子。从此以后,每年的三月十六日便成为雄山寺的庙会期,其间香火不断。

第二个石窟是“三教殿”,供奉的是佛、道、儒的三位始祖释迦牟尼、老子、孔子。有人会纳闷,这三人怎公会和平共处呢?因为谁都知道,儒、道两教历来水火不容。但在繁荣昌盛的唐代,道教的“无为而治”思想很适合于历代的拨乱反正,儒教的“仁”、“礼”之风及“君子”之态有利于和平年代的发展,佛教的轮回说、因果说则又非常符合中国人的心态。唐太宗时期,为了扼制外来宗教产生的巨大影响,把道教定为国教。尊奉李聘为教主。可是唐代君臣醉心佛学,尊的虽然是道教,实际上却心向佛教,于是献出现了佛、道、儒三教鼎立的局面。宋元时期,由于连年战乱,国家四分五裂,理学家认为各民族应该和谐统一,不分彼此。一些人主张将佛、道、儒三教合一,以示宗教信仰大融合,从此以后,中华大地上才出现了三教殿。

这是一座石牌楼,其上书“榆阳胜景”四个字,为20_年依照原样修复而成。1872年,榆林总兵刘厚基出边征伐途经雄山寺,见其破败不堪,人难行走,为使胜境重现昔日光辉,便捐资修葺,拓宽道路,筑堤植柳。岂料第二年夏,洪水泛滥,石岩崩塌,道路坠毁。刘公又捐资开山凿道,直达洞门,游人探幽寻胜始能自由徘徊,并在河滩栽种杨柳,在此处建造牌楼一座,并刻书以壮观瞻。同年秋,寺下堤防又为洪水所淹,树木无存。刘公再消岩筑堤,并请陕甘总督左宗棠邮寄“榆溪胜境”四字和“白云初晴如月之曙,黄唐在独与古为新”楹联,嵌刻于崖壁。经刘公三次修筑,雄石峡这一名冠塞上的风景名胜才得以保存。

“威震九边”为一品顶戴抚陕使者叶伯英巡视榆林时所题。1888年,英军冲破清廷边防侵人西藏,朝野上下一片恐慌。第二年,朝廷派出多名官员巡视各边,叶伯英奉命巡视的就是九边(辽东、宣化、大同、宁夏、甘肃、蓟镇、太原、固原、延绥)重镇之一的延绥 (即榆林)。当看到榆林军事力量雄厚,戒备森严时,挥笔书写“威震九边”赞誉红石峡关隘险要,军事威严,声名震撼北域边疆全线。

“汉蒙一家”是1920_年10月陕西观察使者崔云松等游红石峡时所题。蒙汉民族在历史上长期纷争不休,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灾难。民国初年,民族统一,题词意指蒙汉人民和睦共处,

情同一家。

“还我河山”,这两幅百刻均出自抗日爱国将领马占山之手。马占山,吉林怀德县人,原任东北边防军骑兵师师长和黑河警备司令。1937年,在他驻防府谷时,曾在榆林设东北挺进军驻榆办事处,其间常来榆小住。1941年冬,马占山将军陪同晋陕绥边区总司令邓宝珊将军来红石峡赴朱绥光宴请,看到祖国山河破碎,不禁感慨万千,遂题写“还我河山”,表达了他驱逐日寇、统一祖国的宏伟大志。

在我们抬眼看到的那个凌空修建的阁楼便是翠然阁,晚清时又称“凌云阁”。历代文人雅士在这里把酒临风,品茗赏酒,即席赋诗,别有情趣。经翠然阁出天门达崖顶,崖顶原建有罗汉殿,清末时坍毁。翠然阁曾是中共陕北党的重要革命活动地点之一。1920_年5月,中共榆林县委在此召开了党的活动分子会议。次年8月,中共陕北特委第二次扩大会议又在此召开,白明善、刘澜涛、贾拓夫、刘志丹等同志参加了会议。会上批判了“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在陕北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重要的一页。

接下来,我们看到的这个石窟叫慈仁殿,窟顶浮雕八卦及龙、风、牛、马、羊、鹿、狗、鸡、花草等藻井,图案清晰,充分显示了中原文化与草原文化相交融的特色。

我们将要经过的这几个石窟有通道相连,其下有一条涓涓流淌的渠水,它叫 “广泽渠”,出 “地门”就会看到。1473年,延绥镇治所由绥德迁至榆林,巡抚余子俊为改善百姓生活,安定驻边军心,亲率将士在红石峡半山腰开凿渠水以利灌溉。明万历年间重修,清时扩修。清光绪六年(1880年),开凿普渡桥涵洞石壕建成东西二渠,新中国成立后多次改建。渠全长1000余米,其中五分之一于石壁中穿凿而过,其工程之浩大,修建之艰辛,在榆林水利工程史上实属罕见。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到现在,它依然灌溉着城郊16个行政村的一万亩出地。20_年,央视《东方时空》栏目组来此拍摄《大漠红峡》,著名节目主持人敬一丹介绍了广泽渠。

过普渡桥,来到西崖下。西崖石窟毁坏严重,摩崖题刻幅面较大,剥蚀较重。

“中外一统”是康熙年间御史三朝林天擎所题。题词慨叹汉族与少数民族同为华夏民族,理当和平共处、一统河山。

“天成雄秀”,是红石峡唯一的一块满文题刻,清乾隆年间由榆林知府白德明题写。题词赞美红石峡两岸风光绮丽,景色宜人。

通过以上参观,我们看到,红石峡确为一处集摩崖题刻、石窟古刹、水利枢纽、军事要塞为一体的游览胜地。随着榆林文化大市的建设、榆林旅游业的发展,红石峡将以更美的面貌、更优质的服务迎接五湖四海的游客朋友!

精选甘肃著名景点导游词通用七

白塔山位于兰州市黄河北岸,海拔一千七百多米,山势起伏,有“拱抱金城”之雄姿。

古代,这里是军事要冲,山下有气势雄伟的金城关、玉迭关、王保保城;山上有层层峰峦,其中“白塔层峦”为兰州八景之一。

站在黄河南岸,举目北望,黄河铁桥,白塔山公圆建筑群,白塔寺浑然一体,尽收眼底,有“河桥远眺”之称。穿过黄河铁桥,白塔山一,二,三台建筑群,迎面耸立,飞檐红柱,参差绿树丛中,这是自一八年建圆时在坍塌的古建筑废墟上重建的 ,总建筑面积八千余平方米。这个建筑群把对称的石阶、石壁、亭台、回廊连贯一起,上下通达,层次分明,结构严整,是我国古代建筑中别具风格的建筑形式。如重叠交错的重檐四角亭、对立式的二台碑厦、砖木结构的三台大厅等,所有建筑物都配饰砖雕、木雕和彩画。

三台建筑群的迎面是白塔主峰,山势陡峭,古代建筑有“风林香袅”牌坊、罗汉殿、三宫殿等。

山顶的古建筑物有三星殿、迎旭客阁,凭栏远眺日出,放眼黄河,气象万千。

白塔寺,始建于元代,据记载,元太祖成吉思汗在完成对大元帝国疆域统一过程中,曾致书西藏拥有实权的萨噶派法王(喇嘛教之一派,俗称黄教)。当时萨噶派法王派了一位著名的喇嘛去蒙古拜见成吉思汗,但到了甘肃兰州,因病逝世。不久,元朝下令在兰州修塔纪念。元代所建的白塔已不存在了,现存的白塔系明景泰年间(公元1450-1456年)为镇守甘肃内监刘永成重建。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20xx年)巡抚绰奇补救增新,扩大寺址。寺名为慈恩寺。寺内白塔身为七级八面,上有绿顶,下筑圆基,高约十七米。塔的外层通抹白灰,刷白浆,故俗称白塔。塔建成后,几经强烈地震,仍屹立未动,显示了古代劳动人民在建筑艺术上的智慧与才能。

白塔寺原有“镇山三宝“:象皮鼓,青铜钟,紫荆树。象皮鼓传为一印度僧人云游白塔时所赠,现在这里仅有仿制品;青铜钟为清康熙年间铸造,重为153.5公斤,现存寺内;枝繁叶貌的紫荆树系后人重载。北端山头有牡丹亭,亭内有一碑,据说原碑在湖南衡阳市北的趄嵝山上,字形怪异难辨,后人附会为大禹治水时所刻。宋嘉定五年(公元1220xx年),何玫摹刻于岳麓书院。兰州此碑,系清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酒泉郡侯建功模立,碑高九尺,宽三尺,上刻七十七字。

白塔山西北方,林木葱郁,朝阳山、马头山、冠云山、环翠山峰峦层叠。浓荫深处,有休息亭,供游人小憩。亭前有蓄水池。这里山高林密,是登山远眺,避暑纳凉的好地方。

精选甘肃著名景点导游词通用八

白塔山位于兰州市黄河北岸,海拔一千七百多米,山势起伏,有“拱抱金城”之雄姿。

古代,这里是军事要冲,山下有气势雄伟的金城关、玉迭关、王保保城;山上有层层峰峦,其中“白塔层峦”为兰州八景之一。

站在黄河南岸,举目北望,黄河铁桥,白塔山公圆建筑群,白塔寺浑然一体,尽收眼底,有“河桥远眺”之称。穿过黄河铁桥,白塔山一,二,三台建筑群,迎面耸立,飞檐红柱,参差绿树丛中,这是自一_八年建圆时在坍塌的古建筑废墟上重建的

,总建筑面积八千余平方米。这个建筑群把对称的石阶、石壁、亭台、回廊连贯一起,上下通达,层次分明,结构严整,是我国古代建筑中别具风格的建筑形式。如重叠交错的重檐四角亭、对立式的二台碑厦、砖木结构的三台大厅等,所有建筑物都配饰砖雕、木雕和彩画。

三台建筑群的迎面是白塔主峰,山势陡峭,古代建筑有“风林香袅”牌坊、罗汉殿、三宫殿等。

山顶的古建筑物有三星殿、迎旭客阁,凭栏远眺日出,放眼黄河,气象万千。

白塔寺,始建于元代,据记载,元太祖成吉思汗在完成对大元帝国疆域统一过程中,曾致书西藏拥有实权的萨噶派法王(喇嘛教之一派,俗称黄教)。当时萨噶派法王派了一位著名的喇嘛去蒙古拜见成吉思汗,但到了甘肃兰州,因病逝世。不久,元朝下令在兰州修塔纪念。元代所建的白塔已不存在了,现存的白塔系明景泰年间(公元1450-1456年)为镇守甘肃内监刘永成重建。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20_年)巡抚绰奇补救增新,扩大寺址。寺名为慈恩寺。寺内白塔身为七级八面,上有绿顶,下筑圆基,高约十七米。塔的外层通抹白灰,刷白浆,故俗称白塔。塔建成后,几经强烈地震,仍屹立未动,显示了古代劳动人民在建筑艺术上的智慧与才能。

白塔寺原有“镇山三宝“:象皮鼓,青铜钟,紫荆树。象皮鼓传为一印度僧人云游白塔时所赠,现在这里仅有仿制品;青铜钟为清康熙年间铸造,重为153.5公斤,现存寺内;枝繁叶貌的紫荆树系后人重载。北端山头有牡丹亭,亭内有一碑,据说原碑在湖南衡阳市北的趄嵝山上,字形怪异难辨,后人附会为大禹治水时所刻。宋嘉定五年(公元1220_年),何玫摹刻于岳麓书院。兰州此碑,系清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酒泉郡侯建功模立,碑高九尺,宽三尺,上刻七十七字。

白塔山西北方,林木葱郁,朝阳山、马头山、冠云山、环翠山峰峦层叠。浓荫深处,有休息亭,供游人小憩。亭前有蓄水池。这里山高林密,是登山远眺,避暑纳凉的好地方。

推荐阅读:

推荐环保局职责环保局工作职责简短(五篇)

精选农村元宵节活动方案(推荐)(七篇)

最新大学自我介绍(推荐)

最新同事打架检讨书范本(3篇)

推荐党课心得体会-党课心得体会(推荐)(七篇)

最新初中生逃课上网检讨书(精)

标签: 导游词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