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宁寺导游词简短一
普宁寺建於清乾隆二十至二十四年(1755-1759年),占地面积33000平方米,是外八庙中较大的寺庙建筑群。当时清政府平定了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达瓦齐的叛乱,在避暑山庄为厄鲁特四部上层贵族封爵,因他们信奉藏传佛教,故仿西藏三摩耶(又称桑耶寺)建制修建了普宁寺。淆政府希望边疆人民“安其居,乐其业,永永普宁”,取名“普宁寺”。
普宁寺建筑风格独特,它吸收并融合了汉地佛教寺院和藏传佛教寺院的建筑格局,南半部为汉地寺庙的“七堂伽蓝”式布局:中轴线上依次分布着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等殿堂;两侧为钟鼓楼和东西配殿,南北长150米,宽70米。北半部为藏式寺庙建筑:以大乘阁为中心,周围环列着许多藏式碉房建筑物——红台、白台以及四座白色喇嘛塔。
清朝末年,普宁寺随着清政府的衰落而衰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军阀盗走大量珍贵文物和佛像。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从外八庙盗走大小金、银、铜佛143尊,殿内用品120件,匾额四块,丹珠尔经、甘珠尔经等13部,其中有的经籍用金字书写,珍珠装饰。1948年承德解放,人民政府成立了外八庙管理处,对断壁残垣、满目疮痍的普宁寺进行维修和保护,对濒临倒塌的大乘阁等建筑进行落架修复,使之得以完好地保存下来。1961年普宁寺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进驻喇嘛,作为宗教活动场所开放。
普宁寺正门,面阔五间,当中三间石刻拱门,象徵“三解脱门”(空门、无相门、无作门)。殿内供奉的两位天神即“哼哈二将”,是1986年修复时新塑的,高4.34米,木骨泥塑。手持金刚杵,裸露上身,衣缠腰际,瞠目作威猛状。左为密持金刚,右为那罗延金刚。碑亭为平面三间方型,重檐歇山顶,下檐单翘单昂,上檐单翘重昂,黄琉璃瓦绿剪边覆顶。亭内有三座碑,中间是《御制普宁寺碑文》,记载了兴建普宁寺原委和布局;左右为《御制平定准噶尔勒铭伊犁之碑》、《御制平定准噶尔後勒铭伊犁之碑》,记述清政府平定准噶尔部贵族达瓦齐.阿睦尔撒纳的叛乱,巩固西北边防的史实。这三座碑均为乾隆御笔,用满、汉、蒙、藏四种文书写成。钟楼平阔三间,两层楼阁,单檐歇山顶。内悬清朝雍正年间铜钟一尊,高2米,口径1.26米。每日清晨,喇嘛叩击108响,僧人开始上殿念经。佛教称这108声钟声可去108种烦恼,“闻钟声,烦恼清,智慧长,菩提生”。
大殿为重檐歇山顶,覆绿剪边黄琉璃瓦,正脊中央置一藏传佛教寺院建筑特有装饰铜质鎏金宝塔。屋脊、前後垂脊、岔脊头共有十个鸱吻,在建筑上可保护脊垄稳固、不渗水。檐角上各有七个栩栩如生的飞禽走兽像,它们各有其寓意。第一个是龙,能兴风作雨,是帝王象徵。第二个为凤,鸟中之王,指有圣德之人。第三个是狮子,为镇山之王,勇猛威严。第四个是天马,象徵皇帝威德畅达四方。第五个是海马,喻意皇帝威德可通天八海。第六个是狻猊,是一种能食虎豹的猛兽。第七个叫押鱼,为海中异兽,能灭火防灾。大殿正中供奉三世佛,中间是现世佛释迦牟尼,左边是前世佛燃燈,右边是未来佛弥勒,木雕金漆,金光闪烁,仪态庄严。两侧山墙石坛上排列十八罗汉像。北墙绘有八尊度母和胜乐十六天女图,栩栩如生,传神入画。屋顶绘有六字真言。
普宁寺後半部的藏式寺院建筑是模仿桑耶寺风格,通过建筑总体布局和个体造型来反映藏传佛教的世界观,把密宗的曼荼罗等清净佛国理想境界用具体建筑形象表现出来,使整个建筑具有象徵作用。“曼荼罗”的梵语,义为“轮集”,或译作“;轮坛”、“坛城”,是密宗僧侣修行时构筑的法坛,後演变为“圆轮俱足、诸佛集会”的圣坛。普宁寺的後半部就是根据佛经对宇宙的描述设计的。大乘之阁巍然屹立中间,代表须弥山,象徵世界中心,阁之东西则建有日殿和月殿,表示日月环绕宇宙世界运行,阁的四面有四座重层殿宇代表四大部洲:东胜神洲殿象徵风,起着长养万物的作用,形如半月,故建筑月牙形台殿;南瞻部殿象徵火,形为三角,起着促进万物成熟的作用,建成梯形台殿;西牛贺洲殿象徵水,摄受万物,建成椭圆形台殿;北俱卢洲象徵地,保护万物,建成正方形台殿。阁之四隅有四座宝塔,代表佛之“四智”:西北角的白色塔为“大圆境智”,能清楚地反映、认识世界万象;东北角黑色塔为“平等性智”,视世界万物平等无差别;东南角的红色塔为“妙观察智”,表示佛能明察善恶,妙观万法;西南角绿色塔为“成所作智”,表示信佛能成就自利和利他事业。大乘之阁五顶紧密连接,结成一个屋顶组群,四大部洲的台殿和日月殿是把藏式平顶建筑改变比例,作为基座,上建汉式木构建筑,而白台建筑则是藏族形式,这样使汉藏建筑巧妙结合,外形雄伟又具有园林配置,形成汉藏文化相互融合的风格独特的寺庙建筑。
大乘之阁内部分三层,在上下贯通的中部供奉着世界最大的木雕——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像。这尊佛像高22.28米,腰围15米,重量达110顿,用松、柏、榆、椴、杉五种木材制成,约需120立方米木材。观音站在莲花座上双手合十,背後又生出40只手来,每只手上有一只眼隋,各持一件法器。造型庄严,慈颜善目,衣纹自然流畅,是宝贵的艺术珍品。
在千手千眼观音两旁是高达l4米的善才和龙女木雕塑像。大乘之阁的二楼供藏五方佛,三楼的迥廊上供奉三世佛和宝塔。阁内的墙壁均用万佛龛装饰,每个佛龛内部都有一尊金漆藏泥无量寿佛,共计一万零九十尊,整个殿堂装饰得金碧辉煌。
大乘之阁东侧还有妙严室,是乾隆皇帝进庙休息之所。西侧有讲经堂,是蒙古佛教首领章嘉国师和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讲经场所。周围还有八栋共4o间僧房,是上层佛教界人士驻锡之所和喇嘛僧房。据说在乾隆年间,普宁寺有喇嘛二百多人。清末普宁寺开始衰落。
1956年5月,承德市佛教界从内蒙延请30名蒙古族喇嘛进驻普宁寺。他们中有活佛三人,道日本二人,格斯贵二人,翁则达一人,经师一人。其中还有15名年龄在18到21岁的年轻喇嘛,具有初、高中文化水平,兼通蒙语、汉语。现在,普宁寺已有42名喇嘛。喇嘛入寺後,恢复了普宁寺的宗教活动和传统的正月法会、四月法会、六月法会、九月法会和十月法会。
普宁寺喇嘛为了管理好寺庙,成立了“喇嘛教务委员会”和“普宁寺管理处”,制定了《喇嘛岗位责任制度》、《殿堂管理规定》、《门禁制度》等各项规章。为了搞好安全防火工作,普宁寺对殿堂内香火严格管理,供桌上的香炉是躺式泥陶香炉,酥油海灯带有玻璃灯罩,供桌上辅有防火铁板,庙内各院、殿堂部有禁止吸菸广告牌。各殿堂都配备全套消防器材,17名喇嘛组成业馀消防队,经过消防部门培训,能够动作迅速地完成消防任务。自1986年以来,普宁寺每年都要接待六十多万人参观朝拜,中外宾客对普宁寺宏伟的殿堂、整洁的环境和幽美的景色赞不绝囗。这几年,普宁寺被评为承德市“双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和卫生、绿化先进单位。河北省承德市佛协理事、普宁寺教务员会格斯贵(铁棒喇嘛)格巴为了方便周围群众治病,办起了“藏医诊所”,用自己采集的草药为群众治病,被群众称为“菩萨神医”。
普宁寺导游词简短二
普宁寺系承德外八庙之一,是国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这里群山环抱,形胜优越,气候绝佳,山水兼有北雄南秀之美。清朝政府在这里兴建了皇家园林避暑山庄和外八庙佛教建筑群,在康熙、乾隆、嘉庆年间成为仅次於北京的全国第二个政治中心,它融汇了我国多民族的历史、文化、艺术和建筑,使承德成为一座以园林和寺庙著称的著名历史文化名城。外八庙修建於清康熙五十二年至乾隆四十五年(l7l3-l780年),由溥仁寺、溥善寺、普乐寺、安远庙、普宁寺、普佑寺、须弥福寿之庙、普陀宗乘之庙、殊像寺、广安寺和罗汉堂等11座寺庙组成,这11座寺庙分外八处受北京雍和宫管辖,得名“外八庙”。其中以普宁寺最为完整、壮观。
普宁寺建於清乾隆二十至二十四年(1755-1759年),占地面积33000平方米,是外八庙中较大的寺庙建筑群。当时清政府平定了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达瓦齐的叛乱,在避暑山庄为厄鲁特四部上层贵族封爵,因他们信奉藏传佛教,故仿西藏三摩耶(又称桑耶寺)建制修建了普宁寺。淆政府希望边疆人民“安其居,乐其业,永永普宁”,取名“普宁寺”。
普宁寺建筑风格独特,它吸收并融合了汉地佛教寺院和藏传佛教寺院的建筑格局,南半部为汉地寺庙的“七堂伽蓝”式布局:中轴线上依次分布着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等殿堂;两侧为钟鼓楼和东西配殿,南北长150米,宽70米。北半部为藏式寺庙建筑:以大乘阁为中心,周围环列着许多藏式碉房建筑物——红台、白台以及四座白色喇嘛塔。
清朝末年,普宁寺随着清政府的衰落而衰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军阀盗走大量珍贵文物和佛像。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从外八庙盗走大小金、银、铜佛143尊,殿内用品120件,匾额四块,丹珠尔经、甘珠尔经等13部,其中有的经籍用金字书写,珍珠装饰。1948年承德解放,人民政府成立了外八庙管理处,对断壁残垣、满目疮痍的普宁寺进行维修和保护,对濒临倒塌的大乘阁等建筑进行落架修复,使之得以完好地保存下来。1961年普宁寺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进驻喇嘛,作为宗教活动场所开放。
普宁寺正门,面阔五间,当中三间石刻拱门,象徵“三解脱门”(空门、无相门、无作门)。殿内供奉的两位天神即“哼哈二将”,是1986年修复时新塑的,高4.34米,木骨泥塑。手持金刚杵,裸露上身,衣缠腰际,瞠目作威猛状。左为密持金刚,右为那罗延金刚。碑亭为平面三间方型,重檐歇山顶,下檐单翘单昂,上檐单翘重昂,黄琉璃瓦绿剪边覆顶。亭内有三座碑,中间是《御制普宁寺碑文》,记载了兴建普宁寺原委和布局;左右为《御制平定准噶尔勒铭伊犁之碑》、《御制平定准噶尔后勒铭伊犁之碑》,记述清政府平定准噶尔部贵族达瓦齐.阿睦尔撒纳的叛乱,巩固西北边防的史实。这三座碑均为乾隆御笔,用满、汉、蒙、藏四种文书写成。钟楼平阔三间,两层楼阁,单檐歇山顶。内悬清朝雍正年间铜钟一尊,高2米,口径1.26米。每日清晨,喇嘛叩击108响,僧人开始上殿念经。佛教称这108声钟声可去108种烦恼,“闻钟声,烦恼清,智慧长,菩提生”。
大殿为重檐歇山顶,覆绿剪边黄琉璃瓦,正脊中央置一藏传佛教寺院建筑特有装饰铜质鎏金宝塔。屋脊、前后垂脊、岔脊头共有十个鸱吻,在建筑上可保护脊垄稳固、不渗水。檐角上各有七个栩栩如生的飞禽走兽像,它们各有其寓意。第一个是龙,能兴风作雨,是帝王象徵。第二个为凤,鸟中之王,指有圣德之人。第三个是狮子,为镇山之王,勇猛威严。第四个是天马,象徵皇帝威德畅达四方。第五个是海马,喻意皇帝威德可通天八海。第六个是狻猊,是一种能食虎豹的猛兽。第七个叫押鱼,为海中异兽,能灭火防灾。大殿正中供奉三世佛,中间是现世佛释迦牟尼,左边是前世佛燃灯,右边是未来佛弥勒,木雕金漆,金光闪烁,仪态庄严。两侧山墙石坛上排列十八罗汉像。北墙绘有八尊度母和胜乐十六天女图,栩栩如生,传神入画。屋顶绘有六字真言。
普宁寺后半部的藏式寺院建筑是模仿桑耶寺风格,通过建筑总体布局和个体造型来反映藏传佛教的世界观,把密宗的曼荼罗等清净佛国理想境界用具体建筑形象表现出来,使整个建筑具有象徵作用。“曼荼罗”的梵语,义为“轮集”,或译作“;轮坛”、“坛城”,是密宗僧侣修行时构筑的法坛,后演变为“圆轮俱足、诸佛集会”的圣坛。普宁寺的后半部就是根据佛经对宇宙的描述设计的。大乘之阁巍然屹立中间,代表须弥山,象徵世界中心,阁之东西则建有日殿和月殿,表示日月环绕宇宙世界运行,阁的四面有四座重层殿宇代表四大部洲:东胜神洲殿象徵风,起着长养万物的作用,形如半月,故建筑月牙形台殿;南瞻部殿象徵火,形为三角,起着促进万物成熟的作用,建成梯形台殿;西牛贺洲殿象徵水,摄受万物,建成椭圆形台殿;北俱卢洲象徵地,保护万物,建成正方形台殿。阁之四隅有四座宝塔,代表佛之“四智”:西北角的白色塔为“大圆境智”,能清楚地反映、认识世界万象;东北角黑色塔为“平等性智”,视世界万物平等无差别;东南角的红色塔为“妙观察智”,表示佛能明察善恶,妙观万法;西南角绿色塔为“成所作智”,表示信佛能成就自利和利他事业。大乘之阁五顶紧密连接,结成一个屋顶组群,四大部洲的台殿和日月殿是把藏式平顶建筑改变比例,作为基座,上建汉式木构建筑,而白台建筑则是藏族形式,这样使汉藏建筑巧妙结合,外形雄伟又具有园林配置,形成汉藏文化相互融合的风格独特的寺庙建筑。
大乘之阁内部分三层,在上下贯通的中部供奉着世界最大的木雕——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像。这尊佛像高22.28米,腰围15米,重量达110顿,用松、柏、榆、椴、杉五种木材制成,约需120立方米木材。观音站在莲花座上双手合十,背后又生出40只手来,每只手上有一只眼隋,各持一件法器。造型庄严,慈颜善目,衣纹自然流畅,是宝贵的艺术珍品。
在千手千眼观音两旁是高达l4米的善才和龙女木雕塑像。大乘之阁的二楼供藏五方佛,三楼的迥廊上供奉三世佛和宝塔。阁内的墙壁均用万佛龛装饰,每个佛龛内部都有一尊金漆藏泥无量寿佛,共计一万零九十尊,整个殿堂装饰得金碧辉煌。
大乘之阁东侧还有妙严室,是乾隆皇帝进庙休息之所。西侧有讲经堂,是蒙古佛教首领章嘉国师和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讲经场所。周围还有八栋共4o间僧房,是上层佛教界人士驻锡之所和喇嘛僧房。据说在乾隆年间,普宁寺有喇嘛二百多人。清末普宁寺开始衰落。
1956年5月,承德市佛教界从内蒙延请30名蒙古族喇嘛进驻普宁寺。他们中有活佛三人,道日本二人,格斯贵二人,翁则达一人,经师一人。其中还有15名年龄在18到21岁的年轻喇嘛,具有初、高中文化水平,兼通蒙语、汉语。现在,普宁寺已有42名喇嘛。喇嘛入寺后,恢复了普宁寺的宗教活动和传统的正月法会、四月法会、六月法会、九月法会和十月法会。
普宁寺喇嘛为了管理好寺庙,成立了“喇嘛教务委员会”和“普宁寺管理处”,制定了《喇嘛岗位责任制度》、《殿堂管理规定》、《门禁制度》等各项规章。为了搞好安全防火工作,普宁寺对殿堂内香火严格管理,供桌上的香炉是躺式泥陶香炉,酥油海灯带有玻璃灯罩,供桌上辅有防火铁板,庙内各院、殿堂部有禁止吸菸广告牌。各殿堂都配备全套消防器材,17名喇嘛组成业馀消防队,经过消防部门培训,能够动作迅速地完成消防任务。自1986年以来,普宁寺每年都要接待六十多万人参观朝拜,中外宾客对普宁寺宏伟的殿堂、整洁的环境和幽美的景色赞不绝囗。这几年,普宁寺被评为承德市“双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和卫生、绿化先进单位。河北省承德市佛协理事、普宁寺教务员会格斯贵(铁棒喇嘛)格巴为了方便周围群众治病,办起了“藏医诊所”,用自己采集的草药为群众治病,被群众称为“菩萨神医”。
普宁寺导游词简短三
各位游客:
随着移民东渡,妈祖也到了中国台湾。现在,妈祖已经成了联系海峡两岸中国人的和平使者。大陆的妈祖神像多次到中国台湾,受到极其热烈的欢迎,各界人士顶礼膜拜;中国台湾的渔民也经常到大陆来参拜妈祖。妈祖是华夏儿女尊崇的海峡女神。
弥勒佛身后的是韦驮,他手持金刚杵是佛教中的护法神,据说,如果寺庙中韦驮着地的金刚杵表明这个寺庙是子孙庙,对外来的云游僧人不开放,最多可吃两餐,不得留宿,如果韦驮将金刚杵横放在手臂上,表示这个寺庙是十方丛林,云游僧人可以免费食宿,如果韦驮一手将金刚杵高举过额,表示寺庙对云游僧人的食宿要收取一定的费用。
欢迎诸位来河北旅游,祝各位在普宁寺度过一段轻松惬意的时光。
普宁寺系承德外八庙之一,是国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这里群山环抱,形胜优越,气候绝佳,山水兼有北雄南秀之美。清朝政府在这里兴建了皇家园林避暑山庄和外八庙佛教建筑群,在康熙、乾隆、嘉庆年间成为仅次於北京的全国第二个政治中心,它融汇了我国多民族的历史、文化、艺术和建筑,使承德成为一座以园林和寺庙著称的著名历史文化名城。外八庙修建於清康熙五十二年至乾隆四十五年(l7l3-l780年),由溥仁寺、溥善寺、普乐寺、安远庙、普宁寺、普佑寺、须弥福寿之庙、普陀宗乘之庙、殊像寺、广安寺和罗汉堂等11座寺庙组成,这11座寺庙分外八处受北京雍和宫管辖,得名“外八庙”。其中以普宁寺最为完整、壮观。
普宁寺建於清乾隆二十至二十四年(1755-1759年),占地面积33000平方米,是外八庙中较大的寺庙建筑群。当时清政府平定了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达瓦齐的叛乱,在避暑山庄为厄鲁特四部上层贵族封爵,因他们信奉藏传佛教,故仿西藏三摩耶(又称桑耶寺)建制修建了普宁寺。淆政府希望边疆人民“安其居,乐其业,永永普宁”,取名“普宁寺”。
普宁寺建筑风格独特,它吸收并融合了汉地佛教寺院和藏传佛教寺院的建筑格局,南半部为汉地寺庙的“七堂伽蓝”式布局:中轴线上依次分布着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等殿堂;两侧为钟鼓楼和东西配殿,南北长150米,宽70米。北半部为藏式寺庙建筑:以大乘阁为中心,周围环列着许多藏式碉房建筑物——红台、白台以及四座白色喇嘛塔。
随着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兴盛,因此形成了各种各样的佛教宗派。这些宗派之间互相联系,互为阻碍,也互为斗争。自唐武宗灭佛之后,惟有禅宗弘而不衰,成为会合各宗派的完全中国化的佛教。其中以祖宗和净土宗、密宗、律宗结合得最紧密。作为“释源”和“祖庭”的白马寺,关于中佛教的这种历史现象有显著的反响。宋元之后,白马寺虽为禅宗寺院,但寺内的接引殿及阿弥陀佛主要是净土宗的内容,而毗卢阁及毗卢佛,则又主要是密宗的内容。
普宁寺正门,面阔五间,当中三间石刻拱门,象徵“三解脱门”(空门、无相门、无作门)。殿内供奉的两位天神即“哼哈二将”,是1986年修复时新塑的,高4.34米,木骨泥塑。手持金刚杵,裸露上身,衣缠腰际,瞠目作威猛状。左为密持金刚,右为那罗延金刚。碑亭为平面三间方型,重檐歇山顶,下檐单翘单昂,上檐单翘重昂,黄琉璃瓦绿剪边覆顶。亭内有三座碑,中间是《御制普宁寺碑文》,记载了兴建普宁寺原委和布局;左右为《御制平定准噶尔勒铭伊犁之碑》、《御制平定准噶尔后勒铭伊犁之碑》,记述清政府平定准噶尔部贵族达瓦齐.阿睦尔撒纳的叛乱,巩固西北边防的史实。这三座碑均为乾隆御笔,用满、汉、蒙、藏四种文书写成。钟楼平阔三间,两层楼阁,单檐歇山顶。内悬清朝雍正年间铜钟一尊,高2米,口径1.26米。每日清晨,喇嘛叩击108响,僧人开始上殿念经。佛教称这108声钟声可去108种烦恼,“闻钟声,烦恼清,智慧长,菩提生”。
大殿为重檐歇山顶,覆绿剪边黄琉璃瓦,正脊中央置一藏传佛教寺院建筑特有装饰铜质鎏金宝塔。屋脊、前后垂脊、岔脊头共有十个鸱吻,在建筑上可保护脊垄稳固、不渗水。檐角上各有七个栩栩如生的飞禽走兽像,它们各有其寓意。第一个是龙,能兴风作雨,是帝王象徵。第二个为凤,鸟中之王,指有圣德之人。第三个是狮子,为镇山之王,勇猛威严。第四个是天马,象徵皇帝威德畅达四方。第五个是海马,喻意皇帝威德可通天八海。第六个是狻猊,是一种能食虎豹的猛兽。第七个叫押鱼,为海中异兽,能灭火防灾。大殿正中供奉三世佛,中间是现世佛释迦牟尼,左边是前世佛燃簦右边是未来佛弥勒,木雕金漆,金光闪烁,仪态庄严。两侧山墙石坛上排列十八罗汉像。北墙绘有八尊度母和胜乐十六天女图,栩栩如生,传神入画。屋顶绘有六字真言。
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奇迹,自秦始皇开始,修筑长城一直是一个大工程,秦始皇是用了二十分之一的劳动力呢可见,没有大量的劳动人民是不可能完成这项巨大工程的。好了,被刺旅途到此结束了,欢迎大家下次再来光临。
普宁寺后半部的藏式寺院建筑是模仿桑耶寺风格,通过建筑总体布局和个体造型来反映藏传佛教的世界观,把密宗的曼荼罗等清净佛国理想境界用具体建筑形象表现出来,使整个建筑具有象徵作用。“曼荼罗”的梵语,义为“轮集”,或译作“;轮坛”、“坛城”,是密宗僧侣修行时构筑的法坛,后演变为“圆轮俱足、诸佛集会”的圣坛。普宁寺的后半部就是根据佛经对宇宙的描述设计的。
(石牌坊)这里有两座牌坊,分别为嘉庆道光年间建造。牌坊上刻着“朱买臣负薪读书”、“李密牛角挂书”、“匡衡凿壁偷光”、“车胤囊萤奋读”等我国古代圣贤勤奋攻读的故事,时隔80多年后宣统元年修文昌祠,这个道教建筑又巧妙地将牌坊空隙作大门,牌坊空门填石后作前墙,于是整个普光寺形成了集寺、观、祠、坊、阁为一体和格局,这在国内实不多见。1990年,毛泽东主席的秘书李锐参观普光寺后即兴题写了一幅对联:“寺、观、阁、祠、坊一体,儒、释、道、文、武合流”。十几个字对普光寺的个性特点作了最好的总结。
大乘之阁巍然屹立中间,代表须弥山,象徵世界中心,阁之东西则建有日殿和月殿,表示日月环绕宇宙世界运行,阁的四面有四座重层殿宇代表四大部洲:东胜神洲殿象徵风,起着长养万物的作用,形如半月,故建筑月牙形台殿;南瞻部殿象徵火,形为三角,起着促进万物成熟的作用,建成梯形台殿;西牛贺洲殿象徵水,摄受万物,建成椭圆形台殿;北俱卢洲象徵地,保护万物,建成正方形台殿。阁之四隅有四座宝塔,代表佛之“四智”:西北角的白色塔为“大圆境智”,能清楚地反映、认识世界万象;东北角黑色塔为“平等性智”,视世界万物平等无差别;东南角的红色塔为“妙观察智”,表示佛能明察善恶,妙观万法;西南角绿色塔为“成所作智”,表示信佛能成就自利和利他事业。大乘之阁五顶紧密连接,结成一个屋顶组群,四大部洲的台殿和日月殿是把藏式平顶建筑改变比例,作为基座,上建汉式木构建筑,而白台建筑则是藏族形式,这样使汉藏建筑巧妙结合,外形雄伟又具有园林配置,形成汉藏文化相互融合的风格独特的寺庙建筑。
首先大家集体随我向后转,庙门正额上方浮刻极乐寺”三个一米见方大大字,笔力苍劲浑厚,落款有民国十三年七月南通张謇”字样,张謇是清朝末年江苏南通的最后一科状元,后来下海”办实业,成为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
大乘之阁内部分三层,在上下贯通的中部供奉着世界最大的木雕——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像。这尊佛像高22.28米,腰围15米,重量达110顿,用松、柏、榆、椴、杉五种木材制成,约需120立方米木材。观音站在莲花座上双手合十,背后又生出40只手来,每只手上有一只眼隋,各持一件法器。造型庄严,慈颜善目,衣纹自然流畅,是宝贵的艺术珍品。
在千手千眼观音两旁是高达l4米的善才和龙女木雕塑像。大乘之阁的二楼供藏五方佛,三楼的迥廊上供奉三世佛和宝塔。阁内的墙壁均用万佛龛装饰,每个佛龛内部都有一尊金漆藏泥无量寿佛,共计一万零九十尊,整个殿堂装饰得金碧辉煌。
栖霞山风景区的第一景是明镜湖,有“彩虹明镜”碑立于湖边,它位于栖霞寺大门西面,面积约3000平方米,是清乾隆年间兴建的,湖中有湖心亭,并有九曲桥与岸相连,造型精巧,向东有月牙池,向前就来到栖霞寺大门。
大乘之阁东侧还有妙严室,是乾隆皇帝进庙休息之所。西侧有讲经堂,是蒙古佛教首领章嘉国师和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讲经场所。周围还有八栋共40间僧房,是上层佛教界人士驻锡之所和喇嘛僧房。据说在乾隆年间,普宁寺有喇嘛二百多人。
好,游客朋友们,就为大家讲解到这儿,谢谢各位的支持!
朋友们,刚才游览了普光寺里的佛教建筑,顶礼膜拜了如来佛祖和观音菩萨,相信您一定得到了一份超脱和升华,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相邻的道教场所。道教是我国汉民族固有的宗教,尊先秦道家学派创始人李耳为教祖,以《道德经》为主要经典,认为“道”是“万物之母”,是无所不在的力量,“神异之的,实而有性”,可以“因修而得”,人若得道,可长生不老,成仙归正果。自金元以为至今,全国道教形成全真道与正一道两大教派。
普宁寺导游词简短四
张掖大佛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甘肃省张掖城西南隅,是丝绸之路上的一处重要名胜古迹群,它又是历史文化名城金张掖的标志性建筑。景区对外开放的景点有建于西夏的大佛寺、隋代的万寿木塔、明代的弥陀千佛塔、钟鼓楼以及名扬西北的清代山西会馆。其中,大佛寺(甘州区博物馆所在地)是该景区的主要组成部分,为西北内陆久负盛名的佛教寺院,素称"塞上名刹,佛国胜境"。寺内古建林立,古树参天,碧草成荫,环境优美。这里有全国仅见的西夏少数民族宗教殿堂,亚洲最大的室内泥塑卧佛,世所罕见的明代手书金经,还有数以千计的馆藏精品文物。在历史上大佛寺又是与西夏、元朝王室有密切关系的古刹之一。据记载:?v信佛教的西夏太后常到大佛寺居住。元世祖忽必烈和元顺帝妥欢贴睦尔均出生于大佛寺。大佛寺经国家多次拨款修葺,20xx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审为3a级景区。今天已成为集文物收藏、陈列、展出、旅游、民族风情为一体的游览胜地。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中外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寺院始建于西夏永安元年(1098年),史载西夏国师嵬在此掘出一翠瓦覆盖的卧佛而初建大佛寺。现存建筑有大佛殿、藏经阁、土塔三处。大佛殿殿高33米,面阔9间,规模宏大。殿门两侧各镶以六平方米的砖雕一块,左为“登极乐天”、“西方圣境”,右为“入三摩地”、“园演法”。殿内有木胎泥塑佛像,长34.5米,肩宽7.5米,脚长4米,耳长2米,金装彩绘,形态逼真,视之若醒,呼之则寐。卧佛身后塑十大弟子,两侧廊房塑十八罗汉,殿内四壁为《西游记》和《山海经》壁画。藏经阁内珍藏有明英宗颁赐的六千多卷佛经,经文保存完好,以金银粉书写的经文最为珍贵。寺后有一33.37米高的土塔,为张掖五行塔之一,其一、二层台座四隅各建一小塔,风格独特,为国内罕见。
张掖大佛寺据传曾为元世祖忽必烈降生地,别吉太后的灵柩寄放于寺内。南宋末年,宋恭宗赵显被虏后为避祸而出家于此。大佛寺规模宏大,16世纪时寺内可容纳四、五千人同时朝拜。
甘肃张掖大佛寺
始建于西夏崇宗永安元年,就是公元1098年,踞现在已有900多年了。它的名称几度更改,曾称作“迦叶如来寺”、“宝觉寺”、“弘仁寺”等,因寺内塑有著名的室内大卧佛,所以老百姓叫它“卧佛寺”、或“大佛寺”。
张掖古称“甘州”,从唐代安史之乱以后,一直是回鹘王廷——“牙帐”所在地,史称甘州回鹘。北宋仁宗天圣六年,即公元1020xx年,以今天银川一带为中心建立西夏政权的党项人,攻下了甘州;八年之后,全面占领了河西走廊。为了加强对河西的经营和管理,西夏政权积极推行了一系列的汉化政策,其中包括兴建寺院、翻译佛经的活动。到崇宗李乾顺统治时期,西夏国力鼎盛,凉州的护国寺和张掖的大佛寺都是在这一时期修建的。寺内安放有国内最大的室内卧佛,也就是佛祖释迦牟尼的涅磐像。他安睡在大殿正中高1.2米的佛坛之上,佛身长34.5米,肩宽7.5米,耳朵约4米,脚长5.2米。大佛的一根中指就能平躺一个人,耳朵上能容八个人并排而坐,可见塑像何等的庞大了。
民间传说,大佛寺建成之后,笃信佛教的西夏皇太后梁氏常到寺内朝拜、居住,在此设道场,大作斋会。又传说蒙古别吉太后住在大佛寺,生下大元帝国的开国君主——元始祖忽必烈。别吉太后死后,灵柩也停殡在大佛寺。这些传闻,不见经传,是真是假,至今是谜。
卧佛长睡睡千年长睡不醒;
问者永问问百世永问不明。
这是大佛寺山门的副楹联。大佛寺蕴涵有哪些秘密,令人疑问白世而不得其解呢?也许值得询问的问题太多了,不说别的,光涉及大佛寺的传说就扑朔迷离,不能不让人疑问。
4彬县大佛寺
彬县大佛寺石窟,是丝绸古道上一颗璀璨夺目的艺术明珠。位于陕西省彬县县城西10 公里处的西兰公路(312)国道旁。唐初李世民时期的贞观年间开凿建成, 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佛寺石窟依石山,傍泾水,凿岩为室,雕石成像。窟前堆土成台,曰:“明镜台。台上筑楼,雕梁画栋,飞檐挑角,雄伟壮丽,势入云端。
全寺共130 孔洞窟,错落绵延在400米长的立体岩面上。其中有佛龛446处,大小造像1980 尊。分四大部分组成,即大佛窟、千佛洞、佛洞、丈八佛窟等。
最值得一观的是大佛窟.一尊20米高的阿弥陀佛,跏趺坐于幽深空灵的石窟正中,美轮美奂,袒胸披衣,螺髻罩顶,两耳垂肩,月眉风眼,鼻直口阔。仰观金光灿灿的风腴面态,慈祥中透出威严, 威严中又现慈祥。虔诚凝观,一股撼人的国量,透彻心扉。
这是陕西第一大佛。在全国各石窟大佛中,也位居前列。但若以精美完好论,则位居各佛之冠,且别具一格。气势磅礴,伟岸大度,充溢着伟人的博气象。有位专家在研究此大佛的论文中称:大佛造型与李世民相似。
侍立于大佛两侧的菩萨分别为观世音和大势至,与大佛合称为西方三圣.两尊菩萨身高均为17.6米也是非凡的艺术雕刻。各持法相,面相丰圆,佼秀慈雅,含蓄恬静.所着锦衣,流畅自如,其形其神,无不透谢出天国里的至善至美。
位天大佛窟东侧的千佛洞,则另具特色。此窟呈中心柱式结构。窟中主像为弥勒佛像,两边侍立的分别是弟子,菩 萨,力士。(图8).除此各龛内大多为一佛二菩萨,或一佛两弟子两菩萨造像(图9、10)。尤其是众多的石雕菩萨造像,袒胸露腹,飘逸飞动显示出优美的大“s”造型,如歌似舞,楚楚动人(图11),游人会从中充分领 略大唐时女性自由、活泼、开放的社会风尚。这些造像,多次被国外游客冠以“东方维纳斯”美称。
佛洞位于大佛窟西侧。释迦牟尼佛为主像。释氏的一侍胁为文殊菩萨稳骑雄狮背上,狮颈系铃、狮尾甩动,给人以长啸奔腾的感觉。
彬县大佛寺石窟目前已成为一处著名的旅游胜地,有众多的海内外游客仰慕而至,每日络绎不绝。每年农历三月初八,是大佛寺的传统庙会,这一日,数万游客,香客,从四面八方如潮涌来,盛况空前。如今,随着大佛寺旅游区内一座座旅游服务设施的崛起,愈来愈多的游人来大佛寺饱览神游,从而为人生增添一段美好难忘的回味。
5正定县大佛寺
千年古城正定有我国著名的十大佛教寺院之一的隆兴寺,当地人又称为大佛寺.正定原名真定, 清朝为避雍正皇帝名讳而改称正定,沿用至今。从石家庄火车站乘201次小公共大约3块到正定汽车站,也可石家庄市内打的大约30元直接到隆兴寺,因为正定收费站收过路费来回20元的原因,所以石家庄的士司机一般不愿前往.可以先打车到运河桥后再拦截201次小公共,2块到正定汽车站,或在运河桥打正定的出租车10块到隆兴寺. 从正定汽车站坐1路中巴到隆兴寺,或打正定的出租车10块到隆兴寺。建议不要坐三轮车.
隆兴寺正门高高矗立着题写的大匾,很是好认.还有门口有诸多兜售香火者,很是缠人.寺庙内现已经没有出家人,是否请香在于自己,在于心诚. 隆兴寺票价30元 ,很是贵啊,但是比较于满寺的千年文物还是有所值.因为历史人文景观较多,建议请导游或购买语音设备,以免入宝山空手而归.
隆兴寺是国内现存时代较早、规模较大而又保存完整的佛教寺院之一。 始建于隋开皇六年(586 年),原名“龙藏寺”。宋初,太祖赵匡胤敕令在龙藏寺内铸造铜佛,并盖大悲阁,遂大兴土,以大悲阁为主体的一组宋代建筑先后告成。到了清康熙、乾隆年间,又两次大规模维修和增建,寺院发展到鼎盛时期。清康熙四十八年(1720xx年),改龙藏寺为隆兴寺,俗称大佛寺。历代帝王曾多次到此巡境幸驻跸,上香礼佛,题诗书匾,刻碑立石。
到隆兴寺首先看到的就是天王殿,天王殿也是隆兴寺的正门剪票处,供奉弥勒菩萨, 天王殿门上悬有康熙皇帝手书“敕建隆兴寺”金字牌匾 。走过天王殿,就是原来六师殿的遗迹 。六师殿正正准备重修,有意尽心力者,不妨慷慨解囊. 绕过台基,便看到了巍峨高大的摩尼殿。 .
摩尼殿的主体,是一座进深七间,面阔七间的正方形殿堂。 摩尼殿中的壁画、彩塑同样十分珍贵。摩尼殿殿堂中央为一正方形内槽,这使得殿堂中呈“回”字形。在面南的壁上,为宋塑释迦牟尼和迦叶、阿难二弟子及明塑文殊、普贤二菩萨塑像。塑像高大、雄浑,气度不凡。东西两侧及大殿四周绘有明代壁画。壁画气势恢宏,人物众多,笔法精细。可惜的是绝大多数已经脱落,真是令人深感遗憾。
最令人称奇的,是北壁明代通壁悬塑的五彩海岛观音。整面壁上,人物多样,山石、祥云萦绕其间。色彩鲜艳,至今仍光彩照人。最特别是北面明朝嘉靖年间重塑的高3.4米的倒坐观世音(倒坐大致的意思是表明观世音菩萨不渡尽众生,永不回头的大慈大悲),优柔端庄,被鲁迅誉为“东方美神”。 真可以称得上是中国最美的观音 .但见她头戴宝冠,项饰璎珞,帔巾自肩下垂,身着红色长裙,右腿屈起搁在左腿,右手搭于左腕抱住右膝,头微右侧,身略前倾,呈大自在状。一派闲适自若、怡然自得的写意样子.更令人叫绝的是当你从不同的角度看这座雕塑中观世音菩萨的眼睛的时候,总会觉得大慈大悲的菩萨面露笑意的慈眼安抚我们这些愚痴的众生.
从北面抱厦走出,穿过牌楼门,便可看见戒坛。 走出戒坛,便可看到东侧的转轮藏阁和西侧的慈氏阁。 在慈氏阁里可以看到了宋代木雕天冠弥勒佛。
在慈氏阁北面, 是“龙藏寺碑”。据说隋朝保留至今的石碑,在中国只有3块,但是要以这块记录了隆兴寺 据说刻有约1500字,在书法史上还认为是隶书向楷书渡的典范。 龙藏寺碑旁,有两座御碑亭,黄色的琉璃瓦显示了其尊贵的地位。两座御碑亭分别是康熙、乾隆皇帝所立。
御碑亭后便是整座隆兴寺的主体建筑大悲阁。大悲阁始建于宋代,后毁于战火,清代曾仿宋代建制重建。 九十年代初期,国家拨款将原建拆毁,进行重建。 现在的大悲阁高33米,共三层。规模虽比宋时略小, 走进大悲阁 矗立在 面前的,正是被誉为“华北四宝”的正定大菩萨。 正定大菩萨全称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高22.28米,宋代铸造,是我国古代最大的青铜制艺术品。42臂分别执日、月、净瓶、宝杖、宝镜、金刚杵等法器。面部表情端祥恬静,仁慈庄重。达到了瞻之弥高、仰之益恭的艺术效果。大佛始铸于北宋开宝四年(971年),有3000工匠参与铸造。由于佛像超高,所以采取自下而上,分七段接续铸造。第一段铸莲花座,第二段浇至膝部......第七段浇铸至顶部,最后添铸42臂(后被锯掉,现为木雕而成)。工程浩大,比承德外八庙普宁寺大乘之阁的观音木雕像难度要高得多。它是北京周边地区4尊大佛之一,与北京雍和宫大佛、天津蓟县独乐寺大佛、承德普宁寺大佛齐名。这座青铜制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的维护主要依靠国家资金,也接纳社会捐助,有意尽心力者,请慷慨解囊.
院内还有类似汉代古尸等等展览,大约是5元一次,意义不大,不推荐,左首处有瓷器展,免费,值得一看.
大悲阁后有一棵粗壮的柏树。 据说与宋太祖赵匡胤有关,据说系红布绕3圈可吉祥如意,姑且信之.
穿过弥陀殿,便可看到隆兴寺的最后一座建筑—明代毗卢殿。 现殿内供奉有明铸铜质毗卢佛像。佛像设计精巧,造型独特,共三层,铸有一千个莲瓣,1072尊佛像。
最后要说明的就是入寺最好顺时针游览.大佛寺也不例外.
普宁寺导游词简短五
普宁寺系承德外八庙之一,竖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这里群山环抱,形胜优越,气候绝佳,山水兼有北雄南秀之美。清朝政府在这里兴建了皇家园林避暑山庄和外八庙佛教建筑群,在康熙、乾隆、嘉庆年间成为仅次於北京的全国第二个政治中心,它融汇了我国多民族的历史、文化、艺术和建筑,使承德成为一座以园林和寺庙著称的著名历史文化名城。外八庙修建於清康熙五十二年至乾隆四十五年(l7l3-l780年),由溥仁寺、溥善寺、普乐寺、安远庙、普宁寺、普佑寺、须弥福寿之庙、普陀宗乘之庙、殊像寺、广安寺和罗汉堂等11座寺庙组成,这11座寺庙分外八处受北京雍和宫管辖,得名“外八庙”。其中以普宁寺最为完整、壮观。
普宁寺建於清乾隆二十至二十四年(1755-1759年),占地面积33000平方米,是外八庙中较大的寺庙建筑群。当时清政府平定了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达瓦齐的叛乱,在避暑山庄为厄鲁特四部上层贵族封爵,因他们信奉藏传佛教,故仿三摩耶(又称桑耶寺)建制修建了普宁寺。淆政府希望边疆人民“安其居,乐其业,永永普宁”,取名“普宁寺”。
普宁寺建筑风格独特,它吸收并融合了汉地佛教寺院和藏传佛教寺院的建筑格局,南半部为汉地寺庙的“七堂伽蓝”式布局:中轴线上依次分布着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等殿堂;两侧为钟鼓楼和东西配殿,南北长150米,宽70米。北半部为藏式寺庙建筑:以大乘阁为中心,周围环列着许多藏式碉房建筑物——红台、白台以及四座白色喇嘛塔。
清朝末年,普宁寺随着清政府的衰落而衰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军阀盗走大量珍贵文物和佛像。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从外八庙盗走大小金、银、铜佛143尊,殿内用品120件,匾额四块,丹珠尔经、甘珠尔经等13部,其中有的经籍用金字书写,珍珠装饰。1948年承德解放,人民政府成立了外八庙管理处,对断壁残垣、满目疮痍的普宁寺进行维修和保护,对濒临倒塌的大乘阁等建筑进行落架修复,使之得以完好地保存下来。1961年普宁寺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进驻喇嘛,作为宗教活动场所开放。
普宁寺正门,面阔五间,当中三间石刻拱门,象徵“三解脱门”(空门、无相门、无作门)。殿内供奉的两位天神即“哼哈二将”,是1986年修复时新塑的,高4.34米,木骨泥塑。手持金刚杵,裸露上身,衣缠腰际,瞠目作威猛状。左为密持金刚,右为那罗延金刚。碑亭为平面三间方型,重檐歇山顶,下檐单翘单昂,上檐单翘重昂,黄琉璃瓦绿剪边覆顶。亭内有三座碑,中间是《御制普宁寺碑文》,记载了兴建普宁寺原委和布局;左右为《御制平定准噶尔勒铭伊犁之碑》、《御制平定准噶尔后勒铭伊犁之碑》,记述清政府平定准噶尔部贵族达瓦齐.阿睦尔撒纳的叛乱,巩固西北边防的史实。这三座碑均为乾隆御笔,用满、汉、蒙、藏四种文书写成。钟楼平阔三间,两层楼阁,单檐歇山顶。内悬清朝雍正年间铜钟一尊,高2米,口径1.26米。每日清晨,喇嘛叩击108响,僧人开始上殿念经。佛教称这108声钟声可去108种烦恼,“闻钟声,烦恼清,智慧长,菩提生”。
大殿为重檐歇山顶,覆绿剪边黄琉璃瓦,正脊中央置一藏传佛教寺院建筑特有装饰铜质鎏金宝塔。屋脊、前后垂脊、岔脊头共有十个鸱吻,在建筑上可保护脊垄稳固、不渗水。檐角上各有七个栩栩如生的飞禽走兽像,它们各有其寓意。第一个是龙,能兴风作雨,是帝王象徵。第二个为凤,鸟中之王,指有圣德之人。第三个是狮子,为镇山之王,勇猛威严。第四个是天马,象徵皇帝威德畅达四方。第五个是海马,喻意皇帝威德可通天八海。第六个是狻猊,是一种能食虎豹的猛兽。第七个叫押鱼,为海中异兽,能灭火防灾。大殿正中供奉三世佛,中间是现世佛释迦牟尼,左边是前世佛燃灯,右边是未来佛弥勒,木雕金漆,金光闪烁,仪态庄严。两侧山墙石坛上排列十八罗汉像。北墙绘有八尊度母和胜乐十六天女图,栩栩如生,传神入画。屋顶绘有六字真言。
普宁寺后半部的藏式寺院建筑是模仿桑耶寺风格,通过建筑总体布局和个体造型来反映藏传佛教的世界观,把密宗的曼荼罗等清净佛国理想境界用具体建筑形象表现出来,使整个建筑具有象徵作用。“曼荼罗”的梵语,义为“轮集”,或译作“;轮坛”、“坛城”,是密宗僧侣修行时构筑的法坛,后演变为“圆轮俱足、诸佛集会”的圣坛。普宁寺的后半部就是根据佛经对宇宙的描述设计的。大乘之阁巍然屹立中间,代表须弥山,象徵世界中心,阁之东西则建有日殿和月殿,表示日月环绕宇宙世界运行,阁的四面有四座重层殿宇代表四大部洲:东胜神洲殿象徵风,起着长养万物的作用,形如半月,故建筑月牙形台殿;南瞻部殿象徵火,形为三角,起着促进万物成熟的作用,建成梯形台殿;西牛贺洲殿象徵水,摄受万物,建成椭圆形台殿;北俱卢洲象徵地,保护万物,建成正方形台殿。阁之四隅有四座宝塔,代表佛之“四智”:西北角的白色塔为“大圆境智”,能清楚地反映、认识世界万象;东北角黑色塔为“平等性智”,视世界万物平等无差别;东南角的红色塔为“妙观察智”,表示佛能明察善恶,妙观万法;西南角绿色塔为“成所作智”,表示信佛能成就自利和利他事业。大乘之阁五顶紧密连接,结成一个屋顶组群,四大部洲的台殿和日月殿是把藏式平顶建筑改变比例,作为基座,上建汉式木构建筑,而白台建筑则是藏族形式,这样使汉藏建筑巧妙结合,外形雄伟又具有园林配置,形成汉藏文化相互融合的风格独特的寺庙建筑。
大乘之阁内部分三层,在上下贯通的中部供奉着世界最大的木雕——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像。这尊佛像高22.28米,腰围15米,重量达110顿,用松、柏、榆、椴、杉五种木材制成,约需120立方米木材。观音站在莲花座上双手合十,背后又生出40只手来,每只手上有一只眼隋,各持一件法器。造型庄严,慈颜善目,衣纹自然流畅,是宝贵的艺术珍品。
在千手千眼观音两旁是高达l4米的善才和龙女木雕塑像。大乘之阁的二楼供藏五方佛,三楼的迥廊上供奉三世佛和宝塔。阁内的墙壁均用万佛龛装饰,每个佛龛内部都有一尊金漆藏泥无量寿佛,共计一万零九十尊,整个殿堂装饰得金碧辉煌。
大乘之阁东侧还有妙严室,是乾隆皇帝进庙休息之所。西侧有讲经堂,是蒙古佛教首领章嘉国师和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讲经场所。周围还有八栋共4o间僧房,是上层佛教界人士驻锡之所和喇嘛僧房。据说在乾隆年间,普宁寺有喇嘛二百多人。清末普宁寺开始衰落。
1956年5月,承德市佛教界从内蒙延请30名蒙古族喇嘛进驻普宁寺。他们中有活佛三人,道日本二人,格斯贵二人,翁则达一人,经师一人。其中还有15名年龄在18到21岁的年轻喇嘛,具有初、高中文化水平,兼通蒙语、汉语。现在,普宁寺已有42名喇嘛。喇嘛入寺后,恢复了普宁寺的宗教活动和传统的正月法会、四月法会、六月法会、九月法会和十月法会。
普宁寺喇嘛为了管理好寺庙,成立了“喇嘛教务委员会”和“普宁寺管理处”,制定了《喇嘛岗位责任制度》、《殿堂管理规定》、《门禁制度》等各项规章。为了搞好安全防火工作,普宁寺对殿堂内香火严格管理,供桌上的香炉是躺式泥陶香炉,酥油海灯带有玻璃灯罩,供桌上辅有防火铁板,庙内各院、殿堂部有禁止吸菸广告牌。各殿堂都配备全套消防器材,17名喇嘛组成业馀消防队,经过消防部门培训,能够动作迅速地完成消防任务。自1986年以来,普宁寺每年都要接待六十多万人参观朝拜,中外宾客对普宁寺宏伟的殿堂、整洁的环境和幽美的景色赞不绝囗。这几年,普宁寺被评为承德市“双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和卫生、绿化先进单位。河北省承德市佛协理事、普宁寺教务员会格斯贵(铁棒喇嘛)格巴为了方便周围群众治病,办起了“藏医诊所”,用自己采集的草药为群众治病,被群众称为“菩萨神医”。
普宁寺导游词简短六
普宁寺系承德外八庙之一,是国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这里群山环抱,形胜优越,气候绝佳,山水兼有北雄南秀之美。清朝政府在这里兴建了皇家园林避暑山庄和外八庙佛教建筑群,在康熙、乾隆、嘉庆年间成为仅次於北京的全国第二个政治中心,它融汇了我国多民族的历史、文化、艺术和建筑,使承德成为一座以园林和寺庙著称的著名历史文化名城。外八庙修建於清康熙五十二年至乾隆四十五年(l7l3-l780年),由溥仁寺、溥善寺、普乐寺、安远庙、普宁寺、普佑寺、须弥福寿之庙、普陀宗乘之庙、殊像寺、广安寺和罗汉堂等11座寺庙组成,这11座寺庙分外八处受北京雍和宫管辖,得名“外八庙”。其中以普宁寺最为完整、壮观。
普宁寺建於清乾隆二十至二十四年(1755-1759年),占地面积33000平方米,是外八庙中较大的寺庙建筑群。当时清政府平定了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达瓦齐的叛乱,在避暑山庄为厄鲁特四部上层贵族封爵,因他们信奉藏传佛教,故仿西藏三摩耶(又称桑耶寺)建制修建了普宁寺。淆政府希望边疆人民“安其居,乐其业,永永普宁”,取名“普宁寺”。
普宁寺建筑风格独特,它吸收并融合了汉地佛教寺院和藏传佛教寺院的建筑格局,南半部为汉地寺庙的“七堂伽蓝”式布局:中轴线上依次分布着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等殿堂;两侧为钟鼓楼和东西配殿,南北长150米,宽70米。北半部为藏式寺庙建筑:以大乘阁为中心,周围环列着许多藏式碉房建筑物——红台、白台以及四座白色喇嘛塔。
清朝末年,普宁寺随着清政府的衰落而衰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军阀盗走大量珍贵文物和佛像。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从外八庙盗走大小金、银、铜佛143尊,殿内用品120件,匾额四块,丹珠尔经、甘珠尔经等13部,其中有的经籍用金字书写,珍珠装饰。1948年承德解放,人民政府成立了外八庙管理处,对断壁残垣、满目疮痍的普宁寺进行维修和保护,对濒临倒塌的大乘阁等建筑进行落架修复,使之得以完好地保存下来。1961年普宁寺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进驻喇嘛,作为宗教活动场所开放。
普宁寺正门,面阔五间,当中三间石刻拱门,象徵“三解脱门”(空门、无相门、无作门)。殿内供奉的两位天神即“哼哈二将”,是1986年修复时新塑的,高4.34米,木骨泥塑。手持金刚杵,裸露上身,衣缠腰际,瞠目作威猛状。左为密持金刚,右为那罗延金刚。碑亭为平面三间方型,重檐歇山顶,下檐单翘单昂,上檐单翘重昂,黄琉璃瓦绿剪边覆顶。亭内有三座碑,中间是《御制普宁寺碑文》,记载了兴建普宁寺原委和布局;左右为《御制平定准噶尔勒铭伊犁之碑》、《御制平定准噶尔后勒铭伊犁之碑》,记述清政府平定准噶尔部贵族达瓦齐.阿睦尔撒纳的叛乱,巩固西北边防的史实。这三座碑均为乾隆御笔,用满、汉、蒙、藏四种文书写成。钟楼平阔三间,两层楼阁,单檐歇山顶。内悬清朝雍正年间铜钟一尊,高2米,口径1.26米。每日清晨,喇嘛叩击108响,僧人开始上殿念经。佛教称这108声钟声可去108种烦恼,“闻钟声,烦恼清,智慧长,菩提生”。
大殿为重檐歇山顶,覆绿剪边黄琉璃瓦,正脊中央置一藏传佛教寺院建筑特有装饰铜质鎏金宝塔。屋脊、前后垂脊、岔脊头共有十个鸱吻,在建筑上可保护脊垄稳固、不渗水。檐角上各有七个栩栩如生的飞禽走兽像,它们各有其寓意。第一个是龙,能兴风作雨,是帝王象徵。第二个为凤,鸟中之王,指有圣德之人。第三个是狮子,为镇山之王,勇猛威严。第四个是天马,象徵皇帝威德畅达四方。第五个是海马,喻意皇帝威德可通天八海。第六个是狻猊,是一种能食虎豹的猛兽。第七个叫押鱼,为海中异兽,能灭火防灾。大殿正中供奉三世佛,中间是现世佛释迦牟尼,左边是前世佛燃灯,右边是未来佛弥勒,木雕金漆,金光闪烁,仪态庄严。两侧山墙石坛上排列十八罗汉像。北墙绘有八尊度母和胜乐十六天女图,栩栩如生,传神入画。屋顶绘有六字真言。
普宁寺后半部的藏式寺院建筑是模仿桑耶寺风格,通过建筑总体布局和个体造型来反映藏传佛教的世界观,把密宗的曼荼罗等清净佛国理想境界用具体建筑形象表现出来,使整个建筑具有象徵作用。“曼荼罗”的梵语,义为“轮集”,或译作“;轮坛”、“坛城”,是密宗僧侣修行时构筑的法坛,后演变为“圆轮俱足、诸佛集会”的圣坛。普宁寺的后半部就是根据佛经对宇宙的描述设计的。大乘之阁巍然屹立中间,代表须弥山,象徵世界中心,阁之东西则建有日殿和月殿,表示日月环绕宇宙世界运行,阁的四面有四座重层殿宇代表四大部洲:东胜神洲殿象徵风,起着长养万物的作用,形如半月,故建筑月牙形台殿;南瞻部殿象徵火,形为三角,起着促进万物成熟的作用,建成梯形台殿;西牛贺洲殿象徵水,摄受万物,建成椭圆形台殿;北俱卢洲象徵地,保护万物,建成正方形台殿。阁之四隅有四座宝塔,代表佛之“四智”:西北角的白色塔为“大圆境智”,能清楚地反映、认识世界万象;东北角黑色塔为“平等性智”,视世界万物平等无差别;东南角的红色塔为“妙观察智”,表示佛能明察善恶,妙观万法;西南角绿色塔为“成所作智”,表示信佛能成就自利和利他事业。大乘之阁五顶紧密连接,结成一个屋顶组群,四大部洲的台殿和日月殿是把藏式平顶建筑改变比例,作为基座,上建汉式木构建筑,而白台建筑则是藏族形式,这样使汉藏建筑巧妙结合,外形雄伟又具有园林配置,形成汉藏文化相互融合的风格独特的寺庙建筑。
大乘之阁内部分三层,在上下贯通的中部供奉着世界最大的木雕——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像。这尊佛像高22.28米,腰围15米,重量达110顿,用松、柏、榆、椴、杉五种木材制成,约需120立方米木材。观音站在莲花座上双手合十,背后又生出40只手来,每只手上有一只眼隋,各持一件法器。造型庄严,慈颜善目,衣纹自然流畅,是宝贵的艺术珍品。
在千手千眼观音两旁是高达l4米的善才和龙女木雕塑像。大乘之阁的二楼供藏五方佛,三楼的迥廊上供奉三世佛和宝塔。阁内的墙壁均用万佛龛装饰,每个佛龛内部都有一尊金漆藏泥无量寿佛,共计一万零九十尊,整个殿堂装饰得金碧辉煌。
大乘之阁东侧还有妙严室,是乾隆皇帝进庙休息之所。西侧有讲经堂,是蒙古佛教首领章嘉国师和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讲经场所。周围还有八栋共4o间僧房,是上层佛教界人士驻锡之所和喇嘛僧房。据说在乾隆年间,普宁寺有喇嘛二百多人。清末普宁寺开始衰落。
1956年5月,承德市佛教界从内蒙延请30名蒙古族喇嘛进驻普宁寺。他们中有活佛三人,道日本二人,格斯贵二人,翁则达一人,经师一人。其中还有15名年龄在18到21岁的年轻喇嘛,具有初、高中文化水平,兼通蒙语、汉语。现在,普宁寺已有42名喇嘛。喇嘛入寺后,恢复了普宁寺的宗教活动和传统的正月法会、四月法会、六月法会、九月法会和十月法会。
普宁寺喇嘛为了管理好寺庙,成立了“喇嘛教务委员会”和“普宁寺管理处”,制定了《喇嘛岗位责任制度》、《殿堂管理规定》、《门禁制度》等各项规章。为了搞好安全防火工作,普宁寺对殿堂内香火严格管理,供桌上的香炉是躺式泥陶香炉,酥油海灯带有玻璃灯罩,供桌上辅有防火铁板,庙内各院、殿堂部有禁止吸菸广告牌。各殿堂都配备全套消防器材,17名喇嘛组成业馀消防队,经过消防部门培训,能够动作迅速地完成消防任务。自1986年以来,普宁寺每年都要接待六十多万人参观朝拜,中外宾客对普宁寺宏伟的殿堂、整洁的环境和幽美的景色赞不绝囗。这几年,普宁寺被评为承德市“双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和卫生、绿化先进单位。河北省承德市佛协理事、普宁寺教务员会格斯贵(铁棒喇嘛)格巴为了方便周围群众治病,办起了“藏医诊所”,用自己采集的草药为群众治病,被群众称为“菩萨神医”。
普宁寺导游词简短七
张掖大佛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甘肃省张掖城西南隅,是丝绸之路上的一处重要名胜古迹群,它又是历史文化名城金张掖的标志性建筑。景区对外开放的景点有建于西夏的大佛寺、隋代的万寿木塔、明代的弥陀千佛塔、钟鼓楼以及名扬西北的清代山西会馆。其中,大佛寺(甘州区博物馆所在地)是该景区的主要组成部分,为西北内陆久负盛名的佛教寺院,素称"塞上名刹,佛国胜境"。寺内古建林立,古树参天,碧草成荫,环境优美。这里有全国仅见的西夏少数民族宗教殿堂,亚洲最大的室内泥塑卧佛,世所罕见的明代手书金经,还有数以千计的馆藏精品文物。在历史上大佛寺又是与西夏、元朝王室有密切关系的古刹之一。据记载:?v信佛教的西夏太后常到大佛寺居住。元世祖忽必烈和元顺帝妥欢贴睦尔均出生于大佛寺。大佛寺经国家多次拨款修葺,20xx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审为3a级景区。今天已成为集文物收藏、陈列、展出、旅游、民族风情为一体的游览胜地。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中外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寺院始建于西夏永安元年(1098年),史载西夏国师嵬在此掘出一翠瓦覆盖的卧佛而初建大佛寺。现存建筑有大佛殿、藏经阁、土塔三处。大佛殿殿高33米,面阔9间,规模宏大。殿门两侧各镶以六平方米的砖雕一块,左为“登极乐天”、“西方圣境”,右为“入三摩地”、“园演法”。殿内有木胎泥塑佛像,长34.5米,肩宽7.5米,脚长4米,耳长2米,金装彩绘,形态逼真,视之若醒,呼之则寐。卧佛身后塑十大弟子,两侧廊房塑十八罗汉,殿内四壁为《西游记》和《山海经》壁画。藏经阁内珍藏有明英宗颁赐的六千多卷佛经,经文保存完好,以金银粉书写的经文最为珍贵。寺后有一33.37米高的土塔,为张掖五行塔之一,其一、二层台座四隅各建一小塔,风格独特,为国内罕见。
张掖大佛寺据传曾为元世祖忽必烈降生地,别吉太后的灵柩寄放于寺内。南宋末年,宋恭宗赵显被虏后为避祸而出家于此。大佛寺规模宏大,16世纪时寺内可容纳四、五千人同时朝拜。
甘肃张掖大佛寺
始建于西夏崇宗永安元年,就是公元1098年,踞现在已有900多年了。它的名称几度更改,曾称作“迦叶如来寺”、“宝觉寺”、“弘仁寺”等,因寺内塑有著名的室内大卧佛,所以老百姓叫它“卧佛寺”、或“大佛寺”。
张掖古称“甘州”,从唐代安史之乱以后,一直是回鹘王廷——“牙帐”所在地,史称甘州回鹘。北宋仁宗天圣六年,即公元1020xx年,以今天银川一带为中心建立西夏政权的党项人,攻下了甘州;八年之后,全面占领了河西走廊。为了加强对河西的经营和管理,西夏政权积极推行了一系列的汉化政策,其中包括兴建寺院、翻译佛经的活动。到崇宗李乾顺统治时期,西夏国力鼎盛,凉州的护国寺和张掖的大佛寺都是在这一时期修建的。寺内安放有国内最大的室内卧佛,也就是佛祖释迦牟尼的涅磐像。他安睡在大殿正中高1.2米的佛坛之上,佛身长34.5米,肩宽7.5米,耳朵约4米,脚长5.2米。大佛的一根中指就能平躺一个人,耳朵上能容八个人并排而坐,可见塑像何等的庞大了。
民间传说,大佛寺建成之后,笃信佛教的西夏皇太后梁氏常到寺内朝拜、居住,在此设道场,大作斋会。又传说蒙古别吉太后住在大佛寺,生下大元帝国的开国君主——元始祖忽必烈。别吉太后死后,灵柩也停殡在大佛寺。这些传闻,不见经传,是真是假,至今是谜。
卧佛长睡睡千年长睡不醒;
问者永问问百世永问不明。
这是大佛寺山门的副楹联。大佛寺蕴涵有哪些秘密,令人疑问白世而不得其解呢?也许值得询问的问题太多了,不说别的,光涉及大佛寺的传说就扑朔迷离,不能不让人疑问。
4彬县大佛寺
彬县大佛寺石窟,是丝绸古道上一颗璀璨夺目的艺术明珠。位于陕西省彬县县城西10 公里处的西兰公路(312)国道旁。唐初李世民时期的贞观年间开凿建成, 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佛寺石窟依石山,傍泾水,凿岩为室,雕石成像。窟前堆土成台,曰:“明镜台。台上筑楼,雕梁画栋,飞檐挑角,雄伟壮丽,势入云端。
全寺共130 孔洞窟,错落绵延在400米长的立体岩面上。其中有佛龛446处,大小造像1980 尊。分四大部分组成,即大佛窟、千佛洞、佛洞、丈八佛窟等。
最值得一观的是大佛窟.一尊20米高的阿弥陀佛,跏趺坐于幽深空灵的石窟正中,美轮美奂,袒胸披衣,螺髻罩顶,两耳垂肩,月眉风眼,鼻直口阔。仰观金光灿灿的风腴面态,慈祥中透出威严, 威严中又现慈祥。虔诚凝观,一股撼人的国量,透彻心扉。
这是陕西第一大佛。在全国各石窟大佛中,也位居前列。但若以精美完好论,则位居各佛之冠,且别具一格。气势磅礴,伟岸大度,充溢着伟人的博气象。有位专家在研究此大佛的论文中称:大佛造型与李世民相似。
侍立于大佛两侧的菩萨分别为观世音和大势至,与大佛合称为西方三圣.两尊菩萨身高均为17.6米也是非凡的艺术雕刻。各持法相,面相丰圆,佼秀慈雅,含蓄恬静.所着锦衣,流畅自如,其形其神,无不透谢出天国里的至善至美。
位天大佛窟东侧的千佛洞,则另具特色。此窟呈中心柱式结构。窟中主像为弥勒佛像,两边侍立的分别是弟子,菩 萨,力士。(图8).除此各龛内大多为一佛二菩萨,或一佛两弟子两菩萨造像(图9、10)。尤其是众多的石雕菩萨造像,袒胸露腹,飘逸飞动显示出优美的大“s”造型,如歌似舞,楚楚动人(图11),游人会从中充分领 略大唐时女性自由、活泼、开放的社会风尚。这些造像,多次被国外游客冠以“东方维纳斯”美称。
佛洞位于大佛窟西侧。释迦牟尼佛为主像。释氏的一侍胁为文殊菩萨稳骑雄狮背上,狮颈系铃、狮尾甩动,给人以长啸奔腾的感觉。
彬县大佛寺石窟目前已成为一处著名的旅游胜地,有众多的海内外游客仰慕而至,每日络绎不绝。每年农历三月初八,是大佛寺的传统庙会,这一日,数万游客,香客,从四面八方如潮涌来,盛况空前。如今,随着大佛寺旅游区内一座座旅游服务设施的崛起,愈来愈多的游人来大佛寺饱览神游,从而为人生增添一段美好难忘的回味。
5正定县大佛寺
千年古城正定有我国著名的十大佛教寺院之一的隆兴寺,当地人又称为大佛寺.正定原名真定, 清朝为避雍正皇帝名讳而改称正定,沿用至今。从石家庄火车站乘201次小公共大约3块到正定汽车站,也可石家庄市内打的大约30元直接到隆兴寺,因为正定收费站收过路费来回20元的原因,所以石家庄的士司机一般不愿前往.可以先打车到运河桥后再拦截201次小公共,2块到正定汽车站,或在运河桥打正定的出租车10块到隆兴寺. 从正定汽车站坐1路中巴到隆兴寺,或打正定的出租车10块到隆兴寺。建议不要坐三轮车.
隆兴寺正门高高矗立着题写的大匾,很是好认.还有门口有诸多兜售香火者,很是缠人.寺庙内现已经没有出家人,是否请香在于自己,在于心诚. 隆兴寺票价30元 ,很是贵啊,但是比较于满寺的千年文物还是有所值.因为历史人文景观较多,建议请导游或购买语音设备,以免入宝山空手而归.
隆兴寺是国内现存时代较早、规模较大而又保存完整的佛教寺院之一。 始建于隋开皇六年(586 年),原名“龙藏寺”。宋初,太祖赵匡胤敕令在龙藏寺内铸造铜佛,并盖大悲阁,遂大兴土,以大悲阁为主体的一组宋代建筑先后告成。到了清康熙、乾隆年间,又两次大规模维修和增建,寺院发展到鼎盛时期。清康熙四十八年(1720xx年),改龙藏寺为隆兴寺,俗称大佛寺。历代帝王曾多次到此巡境幸驻跸,上香礼佛,题诗书匾,刻碑立石。
到隆兴寺首先看到的就是天王殿,天王殿也是隆兴寺的正门剪票处,供奉弥勒菩萨, 天王殿门上悬有康熙皇帝手书“敕建隆兴寺”金字牌匾 。走过天王殿,就是原来六师殿的遗迹 。六师殿正正准备重修,有意尽心力者,不妨慷慨解囊. 绕过台基,便看到了巍峨高大的摩尼殿。 .
摩尼殿的主体,是一座进深七间,面阔七间的正方形殿堂。 摩尼殿中的壁画、彩塑同样十分珍贵。摩尼殿殿堂中央为一正方形内槽,这使得殿堂中呈“回”字形。在面南的壁上,为宋塑释迦牟尼和迦叶、阿难二弟子及明塑文殊、普贤二菩萨塑像。塑像高大、雄浑,气度不凡。东西两侧及大殿四周绘有明代壁画。壁画气势恢宏,人物众多,笔法精细。可惜的是绝大多数已经脱落,真是令人深感遗憾。
最令人称奇的,是北壁明代通壁悬塑的五彩海岛观音。整面壁上,人物多样,山石、祥云萦绕其间。色彩鲜艳,至今仍光彩照人。最特别是北面明朝嘉靖年间重塑的高3.4米的倒坐观世音(倒坐大致的意思是表明观世音菩萨不渡尽众生,永不回头的大慈大悲),优柔端庄,被鲁迅誉为“东方美神”。 真可以称得上是中国最美的观音 .但见她头戴宝冠,项饰璎珞,帔巾自肩下垂,身着红色长裙,右腿屈起搁在左腿,右手搭于左腕抱住右膝,头微右侧,身略前倾,呈大自在状。一派闲适自若、怡然自得的写意样子.更令人叫绝的是当你从不同的角度看这座雕塑中观世音菩萨的眼睛的时候,总会觉得大慈大悲的菩萨面露笑意的慈眼安抚我们这些愚痴的众生.
从北面抱厦走出,穿过牌楼门,便可看见戒坛。 走出戒坛,便可看到东侧的转轮藏阁和西侧的慈氏阁。 在慈氏阁里可以看到了宋代木雕天冠弥勒佛。
在慈氏阁北面, 是“龙藏寺碑”。据说隋朝保留至今的石碑,在中国只有3块,但是要以这块记录了隆兴寺 据说刻有约1500字,在书法史上还认为是隶书向楷书渡的典范。 龙藏寺碑旁,有两座御碑亭,黄色的琉璃瓦显示了其尊贵的地位。两座御碑亭分别是康熙、乾隆皇帝所立。
御碑亭后便是整座隆兴寺的主体建筑大悲阁。大悲阁始建于宋代,后毁于战火,清代曾仿宋代建制重建。 九十年代初期,国家拨款将原建拆毁,进行重建。 现在的大悲阁高33米,共三层。规模虽比宋时略小, 走进大悲阁 矗立在 面前的,正是被誉为“华北四宝”的正定大菩萨。 正定大菩萨全称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高22.28米,宋代铸造,是我国古代最大的青铜制艺术品。42臂分别执日、月、净瓶、宝杖、宝镜、金刚杵等法器。面部表情端祥恬静,仁慈庄重。达到了瞻之弥高、仰之益恭的艺术效果。大佛始铸于北宋开宝四年(971年),有3000工匠参与铸造。由于佛像超高,所以采取自下而上,分七段接续铸造。第一段铸莲花座,第二段浇至膝部......第七段浇铸至顶部,最后添铸42臂(后被锯掉,现为木雕而成)。工程浩大,比承德外八庙普宁寺大乘之阁的观音木雕像难度要高得多。它是北京周边地区4尊大佛之一,与北京雍和宫大佛、天津蓟县独乐寺大佛、承德普宁寺大佛齐名。这座青铜制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的维护主要依靠国家资金,也接纳社会捐助,有意尽心力者,请慷慨解囊.
院内还有类似汉代古尸等等展览,大约是5元一次,意义不大,不推荐,左首处有瓷器展,免费,值得一看.
大悲阁后有一棵粗壮的柏树。 据说与宋太祖赵匡胤有关,据说系红布绕3圈可吉祥如意,姑且信之.
穿过弥陀殿,便可看到隆兴寺的最后一座建筑—明代毗卢殿。 现殿内供奉有明铸铜质毗卢佛像。佛像设计精巧,造型独特,共三层,铸有一千个莲瓣,1072尊佛像。
普宁寺导游词简短八
大家好!很高兴在这样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见到大家,首先我代表我们公司旅行社,为大家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欢迎!托大家的宏福,很幸运地成为了各位的导游,我姓李,大家叫我小李就可以了,千万不要叫李导,那就太见外了!我身边的这位,是我们这次旅途中最为劳苦功高的一位,我们的司机刘师傅,刘师傅已有26年的驾车经验,由他行车大家可以放心。虽然我们的车厢不大,但却能容纳五湖四海,既然我们能从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相聚到这个小小的车厢里,借用范伟的一句经典名言“缘分啊”,因为缘分我们坐到了一起,因为缘分我们成为了朋友,既然是朋友,如果我有什么做得不合适的地方大家要及时提出来,我会立即改正。旅途中要是有什么问题千万不要吝啬自己的语言,一定要告诉我。
朋友们注意下我们的车是蓝白相间的金龙车,车牌号是。有一首歌叫做《常回家看看》,有一种渴望叫做常出来转转,说的就是旅游,旅游固然重要,但平安最重要。都说世界像部书,如果您没有外出旅游,您可只读了书中之一页:现在我们一同出游,让我们共同读好这属于中国的一页。接下来我们来阅读第一节,也就是我们今天的第一站———普宁寺。
普宁寺系承德外八庙之一,是国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这里群山环抱,形胜优越,气候绝佳,山水兼有北雄南秀之美。清朝政府在这里兴建了皇家园林避暑山庄和外八庙佛教建筑群,在康熙、乾隆、嘉庆年间成为仅次於北京的全国第二个政治中心,它融汇了我国多民族的历史、文化、艺术和建筑,使承德成为一座以园林和寺庙著称的著名历史文化名城。
外八庙修建於清康熙五十二年至乾隆四十五年(17l3—1780年),由溥仁寺、溥善寺、普乐寺、安远庙、普宁寺、普佑寺、须弥福寿之庙、普陀宗乘之庙、殊像寺、广安寺和罗汉堂等11座寺庙组成,这11座寺庙分外八处受北京雍和宫管辖,得名“外八庙”。其中以普宁寺最为完整、壮观。
普宁寺建於清乾隆二十年至二十四年(1755—1759年),占地面积33000平方米,是外八庙中较大的寺庙建筑群。当时清政府平定了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达瓦齐的叛乱,在避暑山庄为厄鲁特四部上层贵族封爵,因他们信奉藏传佛教,故仿西藏三摩耶(又称桑耶寺)建制修建了普宁寺。淆政府希望边疆人民“安其居,乐其业,永永普宁”,取名“普宁寺”。普宁寺建筑风格独特,它吸收并融合了汉地佛教寺院和藏传佛教寺院的建筑格局,南半部为汉地寺庙的“七堂伽蓝”式布局:中轴线上依次分布着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等殿堂;两侧为钟鼓楼和东西配殿,南北长150米,宽70米。北半部为藏式寺庙建筑:以大乘阁为中心,周围环列着许多藏式碉房建筑物——红台、白台以及四座白色喇嘛塔。
佛经曾有云: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所以我敢很肯定的说,上辈子咋们啥事儿都没干,老顾着回头了。
咱们在上辈子的努力回头下,今世才有缘相识,在这共同的1天里,咱们共同游览了承德,离别之际小李送大家一句话:我们常说因为生活我们不能失去工作,我们努力地工作是为了生活,那反过来我们也不能因为工作失去生活,在您忙碌的工作之余别忘了给自己留一份空间,出来旅行一下。
在这次的旅途中,我还是有很多做的不得位,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也许我不是最好的导游,但大家却是我遇到的最好的客人,能和最好的客人一起度过这难忘的今天是我导游生涯中最大的收获!
最后祝大家在接下的旅途中玩得开心!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