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古代成语故事(精)一
了解诗词的有关知识,结合注释疏通诗句,初步把握句面意思。
以灵活多变的诵读贯穿学诗的全过程,创造浓郁的学诗的气氛。
让学生体会诗人的感情,品味诗词的意境。
诵读;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再造想象感悟诗歌内容。
朗读法;联想、想象法;讨论、点拨法。
自读诗歌,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录音机。
2课时
古代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中有很多佳作,不仅语言隽美,而且意境深远。它们有的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有的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因此千百年来广为传诵,成了流传千古的名篇。我们中学生学一点优秀的古代诗词,不仅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语言水平,而且能陶冶我们的思想情操,所以我们要认真学习和努力掌握一定数量的古代诗词。今天,我们学习四首古代诗词,主要是领会古人融情于景表达襟怀和讲究炼字炼句亦即炼意的手法。
曹操(155—220 ),字孟德,沛国谯县(现在安徽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歌受乐府民歌的影响很深,但富有创造性,往往以旧调、旧题来表现新的内容,有的反映当时社会的动乱,有的抒写个人远大的抱负,气势雄伟,慷慨悲壮。代表作有诗歌《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
李白(701—762),唐代大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人(今甘肃天水),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著有《李太白集》。他的《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作品。
1。 朗读。请同学们认真读两遍,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2.理解诗句大意。
(1)对照注释朗读或默读,不懂的地方做记号。
(2)集体解疑。
(3)同桌互相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4)指名学生用现代汉语将这首诗的意思说一遍,语言要优美。
《观沧海》
1.简介背景。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竭石山。他跃马扬鞭,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又当秋风萧瑟之际,心潮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触景生情写下这首壮丽的诗篇。诗作融入自己昂扬奋发的精神,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
2.整首诗是由一个字来展开诗的线索、统领全篇的,请指出是哪个字?
“观”是全诗的“诗眼”,以下五句都是观海所见。
3.“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此句主要交代什么? 句中有直接写到人吗?
主要交代了观海地点、方位,句中虽没有写人,但我们仿佛看到了曹操登山观海时的勃勃英姿。
4.诗中哪几句是写实景? 主要写了哪些景色? 显示了什么?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是写实景,主要描写了沧海水波荡漾的动态景色和山岛挺立、草木丰茂的静态景象。显示了在茫茫苍苍的大海上,波涛起伏,拍打着海岸,山岛耸立,丰茂的草木在萧瑟的秋风中摇曳弄姿,生机勃发。
5.诗中哪几句是写虚景? 能说出这一景象吗? 这种景象是一种什么样的意境?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写虚景,即作者的主观感受,可从两个“若”看出。主要描写了太阳、月亮、星辰银河都好像从海里升起又落入海里,这些运行都离不开大海的怀抱,都包蕴在这沧海之中。作者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壮观景象,是一种极其开阔博大的意境。
6.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
7.小结:
这首诗虚实结合,借景抒情,描写沧海的壮丽景色,表现博大的胸怀,抒发统一天下的宏伟抱负。感情基调苍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解题。
这首诗是李白在听到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的消息时,写的一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闻,听说。王昌龄(约698—757),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人。他是作者的朋友。左迁,贬谪。龙标,在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遥,遥远。此寄,这首诗篇。
2.细读品味:
(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杨花飘落,子规啼叫,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融情入景。次句便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惊悉。“过五溪”,可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不写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已现,流露出作者对被贬友人的深切怀念。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人隔两地,心意难达,明月在天,千里可共。后两句抒情。作者用拟人手法,要把自己的“愁心”寄给明月。让“愁心”与明月一起伴随王昌龄赴远方。明月寄愁,饱含了作者深切的同情和关切。
3.明月本来是没有情感的,作者为什么还要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作者在这里把明月人格化了,把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有同情心的知心人。
通过把明月人格化,让明月成为自己的替身,伴随着不幸的友人到偏远荒凉的所在。同时,这不仅表现出诗人和朋友的心灵都如明月般纯洁光明,而且也寓有只要明月还在,两人的友谊就会像皓月一样长存之意。把客观事物人格化,能表达更强烈、更深厚的情感。
4.归纳主旨。
诗人通过对暮春时节特定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同情和关切的思想感情。
5.小结:
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变抽象为形象,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作者以形象的思维方式,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和关切的思想感情,同时也抒发了对官场倾轧的憎恶。
1.《观沧海》这首诗,从字面看,海水、山岛、草木、秋风,乃至日月星汉,全是眼前景物,这样纯写自然景物的诗歌,在我国文学史上,曹操以前似还不曾有过。它不但通篇写景,而且独具一格,堪称中国山水诗的最早佳作,特别受到文学史家的厚爱。这首诗写秋天的大海,能够一洗悲秋的感伤情调,写得沉雄健爽,气象壮阔,这与曹操的气度、品格乃至美学情趣都是紧密相关的。在这首诗中,景和情紧密结合。作者通过写沧海,抒发了他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但这种感情在诗中没有直接表露,而是把它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寓情于景中,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
2。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融情入景,景中见情,情景交融。诗人用“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既写了景,又以“子规啼”暗点自己对王昌龄被贬的同情和悲痛。寄情于景,情景交融。
(2)客观事物人格化,抒情更强烈,更深沉。
观沧海
曹操
时间:秋 远眺地点:碣石山 ↓水 澹澹 洪波 近观山岛 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想象日月星汉 仿佛在海中运行出没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情景交融写景叙事:点时令——飘零之感过五溪——迁谪之远抒发感情:表达牵挂,情深意长
请齐背前两首诗,巩固以上内容。
前面我们学习了“建安风骨”的代表作《观沧海》,还品味了李白诗中的深情厚意,今天我们再学习两首古诗,一起去体味游子挥之不去的乡愁。
王湾,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洛阳(今属河南)人。开元初任荥阳主簿,又参与编纂《群书四部录》,后任洛阳尉。现存诗10首,其中最著名的是《次北固山下》,另有《奉使登终南山》《奉和贺监林月清酌》等。
马致远(约 1250-1321以后),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因《天净沙秋思》而被称为秋思之祖。元代著名戏曲作家、散曲家。所做杂剧今知有15 种,《汉宫秋》是其代表作;散曲 120 多首,有辑本《东篱乐府》。
1.初读《次北固山下》
(1)听准字音,把握五言诗的诵读节奏。这首诗意境优美,语言浅近而音韵和谐。五言诗一般是三个节拍,二二一或二一二。如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2)多媒体展示flash朗读,要求学生跟读。
2.听读诗歌,给《天净沙秋思》划分节奏,注意重音: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学生配乐朗读。
《次北固山下》
1.同学们先自己将这首诗朗读几遍,体会一下诗中包含的情感,然后说一说你的感觉。
学生发言,教师点拨: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七言律诗,诗人王湾因长江的风景引起旅途的乡愁,它既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愁,又写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和博大的胸襟。
2。如果说这首诗写了羁旅之愁,在首联中有没有体现?
首联以对偶句发端,写诗人乘舟正朝着眼前的“绿水”前进,驶进“青山”,驶向“青山”之外的遥远的客路。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3.颔联写的是什么? 古来很多人称赞这两句诗气势逼人,意境豪阔,你的感觉怎样?
此联写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齐了,船上之人的视野也随之开阔。“潮平两岸阔”,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更是精彩,“悬”是端端正正地高挂着的样子,可见这时风顺且和,这样一艘小舟能在大江中平稳航行,也是因为此地的长江正是平野开阔、大江直流、风平浪静的时候。
4.最耐人寻味的是颈联,这一联诗到底蕴含着怎样的哲理呢?
此时诗人想起正值岁暮腊残之时,而连夜行舟,天边太阳正微露曙光,不由得升起无限感慨。当残夜将尽未尽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更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 这两句还妙在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5.尾联是否与思乡有关?
这两句紧承第三联而来,遥应首联,使全篇都笼罩在一层淡淡的思乡的愁绪中。诗人离家已久,尚不能归,见到此景,自然想到要借归雁来传递家书了。
《天净沙秋思》
1.四人为一组,讨论以下问题,教师适当点拨,共同明确:
(1)这首小令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哪九种景物? 你认为这样做有何好处?
这首小令共写了藤、树、鸦、桥、水、家、道、风、马九种景物,一字一词,一字一景,真可谓“惜墨如金”,但是凝练而并不简陋,九种景物名称之前分别冠以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等表现各自特征的修饰语,使各个景物都带上了鲜明的个性,又使本来互不相干的事物,在苍凉的深秋暮色笼罩下,构成了一个统一体,简约之中见出深细。
(2)小令的最后两句各自写的是什么?
“夕阳西下”点明了特定的时间,也照应了前文的“昏”字,属于写景铺垫。“断肠人在天涯”点出了主人公,直抒天涯游子之悲,属于卒章显志。此句为全篇的主旨。
(3)体会篇末所写的“断肠人”应是怎样的人?
独在荒凉的古道上,顶着西风,骑着瘦马前行,太阳下山了,伤心的人正在天涯漂泊,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的长夜,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断肠人”就是漂泊在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本句揭示“秋思”的含义,至于游子为什么漂泊到这里? 他究竟要到哪里去? 这些言外之意,尽可听凭读者去想象。
(4)说说这首小令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思? 其“情景交融”的特点是怎样在文中得到体现的?
这首小令旨在表达天涯沦落人的凄苦之情,但人的感情是抽象的,难于表达的,作者运用传统的寄情于物的写法,把这种凄苦愁楚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这些有形可感的事情,具有明显的深秋色彩,与无形的抽象的凄苦之情有相通之处,用有形表现无形,使人感到具体生动。
2.探究:我们说“枯藤老树昏鸦”和“古道西风瘦马”能使人感受到一种苍凉和伤感,那么“小桥流水人家”插在其间是否协调呢?
协调。第一句写秋末之景,干枯的老藤,苍老的树木,乌鸦的哀鸣,“枯藤”、“老树”、“昏鸦”,呈现在人们眼前的画面是一片灰黑色,给人的感觉是毫无生气、暮气沉沉,就如一个行将就木的老人。这渲染出一种萧瑟荒凉的意境,含蓄地表示出游子无家可归之意。第三句写古道荒凉,西风骤起,马也因长途跋涉而累瘦了,再次凸现了无家可归的哀怨与迷惘;从侧面反映出游子在旅途中的孤苦寂寞的心情;一个“古”字,把游子的个人凄苦推及古今,足以引起读者的丰富联想和共鸣。第二句描绘出一幅温情脉脉、幽雅恬静的画面。“小桥”是沟通障碍的建筑物,在情感上也意味着沟通;“流水”是清澈纯净的,蕴含着丰富的活力;“人家”是温馨的场所,是产生欢歌笑语的地方。这里写他人有家而我独无,更添一份思乡之情;与一、三句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引发游子的恋家思亲之情。倘若诗的其他几句是正面写游子之思之悲,那么第二句则是从反面来写,更添悲愁,可算是“以乐景写哀情”,“一倍增其哀”了!
1.《次北固山下》
(1)内容前后照应。
首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尾联的“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2)以小景传大景之神。
如“风正一帆悬”,“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那个“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这一句写小景已经相当传神。但还不仅如此,如王夫之所指,这句诗的妙处,还在于它“以小景传大景之神”。可以设想,如果在曲曲折折的小河里行船,老要转弯,这样的小景是难得出现的。
2。 《天净沙秋思》
(1)静景与动景相映。
《天净沙秋思》的艺术效果,得力于成功地运用映衬技法。作者将许多相对独立的事物同时纳入一个画面之中,从而形成动与静、明与暗、背景与主体的相互映衬: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更显出环境的幽静;“西风”与“古道”相映,使道路更见苍凉;在作者勾勒的秋景图上,一面是枯藤、老树、昏鸦在秋风萧瑟中一派灰暗,一面是落日的余晖给枯藤、老树、昏鸦涂上一抹金黄的颜色;“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从整个构图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但人是主体,景物是人活动的背景,把背景写充分了,主体就被烘托出来了。这正是相互映衬的妙用。
(2)景色与情思相融。
这首小令旨在表达天涯沦落人的凄苦之情。但人的思想感情,是抽象的东西,难于表达。作者运用传统的寄情于物的写法,把这种凄苦愁楚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这些有形的`可感的事物,具有明显的深秋色彩,与无形的抽象的凄苦之情,有相通之处,用有形表现无形,方使人感到具体生动。
次北固山下
王湾
淡淡乡思愁绪首联 点题颔联 船上所见:“平”“阔”“正”“悬”颈联 写景 时令(残夜)尾联 归雁传书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 (老)树 (昏)鸦(小)桥 (流)水 (人)家(古)道 (西)风 (瘦)马夕阳(西下)绘景(断肠)人(在天涯) ——写人言简意丰 多方映衬 情景交融秋原黄昏行旅图
最新古代成语故事(精)二
1.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并背诵四首诗歌。
(2)了解古代诗歌体裁的有关知识和这四首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品味诗句,感悟诗歌意境,提升赏读诗歌的能力,提高古诗文修养。
(4)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学生朗读古代诗歌的节奏感。
2.过程与方法
(1)在反复的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把握诗歌意境,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解读、鉴赏诗歌意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反复朗读中启发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审美情操。
重点:诵读诗歌,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难点: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想象感悟诗歌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批注
观沧海
曹操
1.请学生讲一个曹操的故事。
2.教师作简评,引出曹操的远大抱负。
1.简介作者曹操及背景。
2.(1)播放录音,让学生听准字音,把握四言诗的诵读节奏。
提示:诗歌节奏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2)教师声情并茂地配乐范读,通过富有魅力的节奏、韵律,直观地再现诗歌的音韵美。学生轻声跟读。
(3)指名学生朗读或集体朗读。
播放课件和录音
1.全诗是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2.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象的?
全诗写了三层意思:
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直陈其声,非常质朴,“观”字领全篇。
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海水荡漾,山岛耸立——动静相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树木百草,秋风洪波——静动相配,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这一层全是写现实中的实景。
第三层(“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是虚景,从两个“若”字可以看出。
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
3.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杯?
“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诗人将自己昂扬奋发的精神融会到诗里,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
本诗基调苍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诗歌文体知识:四句是绝句,八句是律诗。诗句以写景、叙事、抒情为主。
1.作者李白及背景见书中注释。
2.听范读,注意诵读诗歌时的语速、语调、节奏。(听一遍,跟读两遍,自读两遍)播放录音
1.“杨花落尽子规啼”写了哪些事物?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杨花和子规的啼鸣。
作用:(1)点明时令:暮春时节。
(2)渲染气氛:黯淡、凄楚的气氛。
杨花:漂泊不定,如友人的身世。
子规啼鸣:离愁别恨,与友人分离的痛苦。
(3)烘托心情:痛苦,痛惜,悲痛。
这句话中,含有对友人遭遇的同情,对友人离别的痛苦——景中含情,融情于景。
2.“我寄愁心与明月”中的“愁心”是什么意思?作者因何而“愁”?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
寄:寄托、托付。与:给。
“愁心”即作者对朋友远行偏远蛮荒之地的牵挂之心,对朋友自身遭遇的同情之心。作者因友人无端被贬而愁,为友人的前途命运而愁。
把“愁心”寄给明月是因为:(1)明月是圆的,让人想起“团圆”这个概念,如果月圆人不圆,就会引起望月人的情思。
(2)明月升起时,天地之间是宁静的,明月的光辉是柔和的,人们在夜的宁静中沐浴柔和的月光,容易引起无限的遐想。
(3)明月升起,远隔两地的亲友都能同时看到它,千里可共,因而人们望月时容易想起远方的亲朋和故乡。
(4)明月给人的感觉是如冰似玉、晶莹润泽,它象征了亲情友情的纯洁。
《观沧海》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批注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次北固山下,意思是泊舟停宿于北固山下。北固山三面临江,地势险要,号称“天下第一江山”。作者家住洛阳,旅于江南,在这座山下停泊,被这里开阔秀丽的景色所吸引,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这首诗是写乡愁的。
1.播放录音,让学生听准字音,把握五言诗的诵读节奏。
提示:这首诗意境优美,语言浅近且音韵和谐。五言诗一般是三个节拍,二二一或二一二。如,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2.教师领读两遍,学生自由诵读。
播放录音
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下列问题。
1.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四联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首联:诗人在船上,想象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处,暗含旅途奔波之劳。颔联:船上所见景色。“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又为“江春”作铺垫。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即将是天亮时的情景,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太快了。尾联:诗人离家已久,尚不能归,见到此景,自然想到要借归雁来传递家书了。
这首五言律诗四联之间,相为因果,浑然一体。
2.哪些诗句直接表达了思乡之情?
尾联直接表达了思乡之情,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3.学生自主探究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七百多年来,人们说起“乡愁”,就会想到这篇作品。因为它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氛围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天净沙秋思》是一篇抒情作品,仅用28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天净沙”是曲牌名。(多媒体显示)播放音乐
1.学生朗读,教师指导并补充解释。
2.学生默读,根据课文展开想象,写一篇描述性文字,内容不要增删,顺序可调整,字数在150字左右。
小组间交流,教师可选一两篇当堂进行集体评议。也可展示参考例文让学生评议。
例文:
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踽踽独行。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即将归巢的暮鸦在树梢上盘旋;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来到溪边几户人家的门前,这时太阳快要落山了,自己却还没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长夜,他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
探究:这首散曲描绘的是什么样的图景?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按文章的层次作简要分析。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并归纳:
这首小令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情调虽然低沉些,却反映了当时沉闷的时代氛围,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全篇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前三句)作者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种景物巧妙组合,向人们展示了一幅游子漂泊行旅图。第二层(四、五句)“夕阳西下”进一步点明了时间。“断肠人在天涯”是点睛之笔,点明了人物,道出了游子的情怀。前四句写景,极力渲染悲凉气氛,均是为此作铺垫。
《次北固山下》 《天净沙秋思》
最新古代成语故事(精)三
1、耀武扬威:耀:显扬。炫耀武力。
2、自高自大:自以为了不起。
3、先入为主:指先听进去的话或先获得的印象往往在头脑中占有主导地位,以后再遇到不一样的意见时,就不容易理解。
4、自行其是:自我认为对的就做,不研究别人的意见。
5、目空一切:什么都不放在眼里。形容极端骄傲自大。
6、得意忘形:形:形态。形容高兴得失去了常态。
7、神气活现:自以为了不起而显示出来的得意和傲慢的样貌。
8、不可一世:一世:一时。认为当代的人都不行。形容目空一切狂妄自大到了极点。
9、自作聪明:自以为聪明而乱作主张。指过高地估计自我,主观地办事。
10、自以为是:是:对。总以为自我是对的。形容主观,不虚心。
11、忘乎所以:指因过分兴奋或得意而忘了应有的举止。
12、南辕北辙: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13、唯我独尊:现指认为仅有自我最了不起。形容极端自高自大。
14、班门弄斧: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15、高自期许:比喻自高自大,自以为是。
16、志骄意满:形容得意骄傲。
17、妄自尊大:过高地看待自我。形容狂妄自大,不把别人放眼里。
18、摇头坟脑:脑袋摇来摇去。多形容自得其乐自以为是的样貌。
19、飞扬跋扈:飞扬:放纵;跋扈:蛮横。原指意态狂豪,不爱约束。现多形容骄横放肆,目中无人。
20、故作姿态:指假装具有艺术效果的姿势或假装的模样。
21、惟我独尊:本为推崇佛陀之辞,后用以形容人妄自尊大,目空一切。
22、夜郎自大:夜郎:汉代西南地区的一个小国。比喻人无知而又狂妄自大。
23、趾高气扬:趾高:走路时脚抬得很高;气扬:意气扬扬。走路时脚抬得很高,神气十足。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样貌。
24、盛气凌人:盛气:骄横的气焰;凌:欺凌。以骄横的气势压人。形容傲慢自大,气势逼人。
25、以宫笑角:宫角,均为古代五音之一。拿宫调讥笑角调。比喻用自以为是的偏见去讽刺否定别人。
26、不伏烧埋:伏:屈服;烧埋:烧埋银钱,旧时官府向杀人犯追缴赔给死者家属的埋葬费。比喻不伏罪或不听劝解。
27、固执己见:顽固地坚持自我的意见,不肯改变。
28、左顾右盼:顾盼:看。向左右两边看。形容人骄傲得意的神情。
29、旁若无人:身旁好象没有人。形容态度傲慢,不把别人放在眼里。
30、器满意得:骄傲自大得意忘形的样貌。
31、一意孤行:指不理解别人的劝告,顽固地按照自我的主观想法去做。
32、三心二意:又想这样又想那样,犹豫不定。常指不安心,不专一。
33、自以为然:然:这样。自我认为自我是对的。形容主观不虚心的态度。
34、师心自是:师心:以心为师,那里指只相信自我;自是:按自我的主观意图行事。形容自以为是,不肯理解别人的正确意见。
35、志满气骄:形容得意骄傲。同“志骄意满”。
36、瞻前顾后:瞻:向前看;顾:回头看。看看前面,又看看后面。形容做事之前研究周密慎重。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
37、沾沾自喜:形容自以为不错而得意的样貌。
38、自鸣得意:鸣:表示,以为。自以为了不起,表示很得意。
39、神气十足:形容摆出一副自以为高人一等而了不起的样貌。
40、得意洋洋:洋洋:得意的样貌。形容称心如意沾沾自喜的`样貌。
41、自命不凡:自命:自认为;凡:平凡。自以为不平凡,比别人高明。
42、刚愎自用:愎:任性;刚愎:强硬回执;自用:自以为是。十分固执自信,不研究别人的意见。
43、善游者溺:会游泳的人,往往淹死。比喻人自以为有某种本领,所以而惹祸。
44、以白诋青:以白色诋毁青色。比喻用自以为是的偏见去否定别人。
45、高自标置:标置:放在某种位置。比喻自我把自我看得很了不起。
46、目中无人:眼里没有别人。形容骄傲自大,看不起人。
47、好为人师:喜欢当别人的教师。形容不谦虚,自以为是,爱摆老资格。
48、张牙舞爪:张:张开;舞:挥舞。形容猛兽凶恶可怕。也比喻猖狂凶恶。
49、东张西望:张:看。形容那里那里地到处看。
50、孤芳自赏:孤芳:独秀一时的香花。把自我比做仅有的香花而自我欣赏。比喻自命清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