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的广西德天大瀑布导游词范文汇总一
阳朔历史悠久,人居历史逾五千年。隋开皇十年(公元590元)置县,城史已有140余年。阳朔位于广西东北部,桂林市区南面。总面积1428.38平方公里,人口30万。从桂林到阳朔,水路83公里,陆路65公里,水陆交通便捷,而且行程尽在自然山水画廊之中。
阳朔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百里山川,处于风景如画,时时秀色可餐。真可谓是大地母亲赐予的丰厚礼物,东西文化交流的智慧结晶,尤其是它那四个一、八个景等独特的旅游资源吸引了无数的中外游客纷至沓来。这就是:一条漓江,一条桂阳公路,一条西街、一棵大榕树;八大景区为:1、世外桃源;2、银子岩;3、遇龙河景区;4、刘三姐歌圩;5、高田望月;6、鉴山古寺;7、蝴蝶泉;8、聚龙潭……
所有这些形成链带式的主体景观,成为一个新的旅游热点,构成了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阳朔仙境,如今的阳朔已真实地做到了形神兼备,靠自然之美引人,靠人文之美留人。
一位在阳朔西街生活多年的法国商人曾这般深情地表述他对阳朔的热爱:“我还没有发现,世界上还有哪个地方的生活能比得上这里的舒适与悠闲。”
洋人眼中的“阳朔休闲”竟然如此地经典,沐浴着东方文化成长的我们又何尝不会更多一份钟爱呢?君不见?“五一”、“十一”、春节黄金周的桂阳公路上、广东、湖南、云、贵、川等地的自驾私家旅游车结伴飞驰而来;君不见?阳朔县城通往月亮山、大榕树、遇龙河景区的每一条路上骑车的背包人每天都是成群结队、浩浩荡荡;君不见?银子岩、世外桃源,还有佛光普照的鉴山寺每天都是游客云集,络绎不绝;君不见?著名导演张艺谋亲自执导的《印象刘三姐》生意火爆,每晚加演,还是供不应求;还有多少外国游客一踏进阳朔这块风光宝地,不呆上十天半个月,他们绝不忍离去……
所有这一切只诠释着这样共同的主题:阳朔,中国旅游的名县,世界乡村休闲的经典,桂林旅游精品的超市,中国人的精神后花园!
阳朔,的的确确是您的寻梦家园,休闲的胜地,度假的天堂。迷人的阳朔,正以窈窕淑女般的情怀,期待着您的光临!
阳朔位于桂林市南面63公里,是最早确定的“国家级风景旅游名胜区”之一,是一座有20xx多年历史的漓江边最美的城镇,媲美桂林,游人如云。不到一公里的阳朔西街,位于县城中心,全长517米,宽8米,大理石路面,呈弯曲的s形,房屋建筑古色古香,地方特色浓厚。荟翠各种旅游纪念品、小吃于街市。其充满了异国情调的夜景更是风情万种,风俗浓郁。
“陶潜彭泽五株柳,潘岳河阳一县花。两处怎如阳朔好,碧莲峰里住人家”。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诗人沈彬便对住在碧莲峰里的居民羡慕不已。
阳朔不仅田园风光如诗如画,文化遗产也十分丰富,古建筑、古桥梁、名人纪念地摩崖石刻等,点缀于山水间。最有名的要数阳朔古老的石板街--西街,街中有众多的工艺品店、书画店、旅馆、咖啡厅、酒巴、中国功夫馆,这里也是洋人聚集最多的地方,其中外国人在此开店就有20多家,被称为洋人街。由于西街男女老少都能说外语,故又把西街喻为"地球村",而且是中外新闻媒体关注的热点,每年接待的中外游客达150万人次之多。总之,处处是景的自然风光,古朴清秀的田园景致,惊绝天下的溶岩奇观,难以忘怀的“洋人”西街,阳朔之行绝对让你别有一番惊喜!
古风犹存却充满活力的西街,其另一道特别吸引人的风景是中外语言、文化的学习与交流。人们可在街上专门的商务外语学校学习,也可在酒吧、画店中交流。中国人教外国朋友学习中文、书法、太极、烹任、象棋等中国文化,外国朋友在与中国人交流中,也把其本国的语言、文化传给了中国朋友,从而彼此在短暂的时间内完成了“留学”。
那些外国游客,来到桂林,游罢漓江,在阳朔登岸,马上就会被西街吸引住了,与他们在北京的长安街、上海的南京路表现不同,他们来到这里,解下行囊,和一杯啤酒或咖啡之后,竟然舍不得走了。就有人在这里学习中国功夫中国话,就有人进入民办的“巴克兰”学校当外语老师,还有许多人与西街上的姑娘、小伙子谈恋爱结婚。据说,以当地人口为基数来计算,西街的涉外婚姻比例之高,为全国之最。
洋人越来越多。到1998年,发展到每天竟有1000多人在此逗留。他们在西街上悠然踱步,悠然吃中餐或西餐,悠然与中国人或外国人聊天,租一辆自行车,信“马”游缰,悠悠然游览山光水色……洋人们悠悠然得如同在自己家乡的庭院里或田野上一样,西街上的人便也悠悠然的把他们当成了自家人。今年夏天,西街搞了个“啤酒节”,竟有那法兰西的一个爵士乐队,穿着燕尾服,不远万里而来,在朗朗的月光下,拨弦挥弓及鼓吹管,为晚会助兴。还有为法国先生,不见其妻,却只见他和他的四个孩子,最小的一个还背在背上,父子五人,悠悠然地在西街转悠了好几天。西街人戏称之为“国际超生游击队”。
西街是阳朔最有历史的街道。西街始建于1674年,它东临漓江,直对东岭,西对膏泽峰,旁靠碧莲峰,宽约8米,长近800米的路面,用本地产的槟榔纹大理石铺成,暗青油亮,两旁是清代遗留的低矮砖瓦房,白粉墙红窗,透着岭南建筑的古朴典雅。阳朔西街是中西文化在阳朔最早的接触和融合地。现在的西街,虽然已经成了阳朔主要的旅游服务街,西街人仍保持着忠厚淳朴的品格。
西街是阳朔最有历史的街道。西街始建于1674年,它东临漓江,直对东岭,西对膏泽峰,旁靠碧莲峰,宽约8米,长近800米的路面,用本地产的槟榔纹大理石铺成,暗青油亮,两旁是清代遗留的低矮砖瓦房,白粉墙红窗,透着岭南建筑的古朴典雅。
当年的十字街部分是县城繁华的商业中心,四大商家各踞十字路口一角。这里有经营日杂烟酒的万利祥,有经营南货土产出名的陈公兴,另有蒲同昌和元安商号,都是实力雄厚的粤商,是阳朔商界中的大款。另外本地商家刘来兴等,他们对阳朔的经济生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抗战胜利后,十字街商业中心逐步走向衰落。
早期的西街西段由于城墙围住,并不像今天这样直通公路边的膏泽峰下。要从西街出城须经过江西会馆对面一段小街叫西横街的折向正西门才行,所以说西横街实际上也是西街的组成部分。
后来,修了桂林至荔浦的公路后,为从西街方便出城便将城墙拆开一段直接公路,并在旁边修建有最早的汽车站。当时,为适应潮流,遂把从东边直到西城边的一段改称西马路。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叫西街,只是文革期间因避忌“西”字而改称东风路,取其“东风压倒西风”之意,直到1982年才得以恢复旧名。
阳朔西街是中西文化在阳朔最早的接触和融合地。1920xx年左右基督教传入阳朔,由李绍庚夫妇主持传教,地点在西街东段一带租一间民房进行,有数十人入教。当时负责桂柳区段的英藉传教士陈法言等(系使用中文名)经常路过阳朔,均到李先生家探访,并在西街江西会馆大门处拉手风琴唱诗以吸引群众,进行布道,引得一街群众围观。所以说阳朔西街的群众是最早接触洋人的。
李绍庚夫妇早年就读于梧州建道学堂(香港建道神学院在梧州设立的学校),毕业后到各地传教和教书为业,30年代始定居阳朔,“七七事变”后,全国抗日战争爆发,沦陷区难民纷纷南逃,当时广西政府成立了“难民赈济委员会”,阳朔也相应设立了分支机构。李先生出于教义博爱之心,积极参与赈济工作,负责难民收容事宜。一天,在难民登记册上发现有来自上海商务印书馆的英文校对马泽生,李先生念及国难之际,有用人才沦为难民,实为可悲可惜。通过面谈,请其为家庭老师,为自己子女教些英语,解决其生活问题。当时西街一些商号老板闻讯后也将子女送来学习。因求教人数逐步增多,家中容纳不下,马先生遂将课堂迁往广东会馆(马泽生系广东番禺人)继续教学。使用的课本为正中书局出版,当时桂林中学普遍采用此书。这就是阳朔有史以来第一个英语学习班。学习班一个叫李春茂的英文进步很快,不久便用英文为西街上的“西林照相馆”设计了中英文的广告牌,受到称赞,可以算得上是西街的第一块英文招牌了。
国民政府南京中央研究院部分机构也南迁到达阳朔,大部分入驻西街尽头体育场后的中山纪念堂,继续从事研究工作,其中有历史及生物所的研究人员,他们的文化层次很高,也非常爱好体育运动,经常与当地群众举行篮球、足球演练和比赛。
另一南迁到达阳朔的群体是国民政府军官外语补习班。该班为国民政府培训驻外武官和军事代表及翻译人员而设,有英、法、德、日、俄五个语种。老师以中国人为主,也聘有部分外籍人员任教。我国著名科学家李四光、竺可祯都曾到外语班作演讲和授课。一时间碧莲峰下、西街处处外语声声,另有一番景象。
外语班在阳朔开办约半年,后迁往重庆,抗战胜利后迁回南京。
除此之外,随迁到阳朔的尚有“敌国人民收容所”,他们是德、日、意等国侨民。驻桂林的美英盟军人员也经常到阳朔来,西街成了多国人员的集散地。当时的阳朔县城由2500多人猛增至一万多人,人员纷杂,语言南腔北调、中西合璧。这是阳朔西街在历史上曾经最辉煌的时期。
当时到阳朔的各界名人有何香凝女士、宋哲元将军、柳亚子、郭沫若、茅盾等一大批革命人士及文化名人。艺术大师张大千、徐悲鸿、齐白石、黄宾虹都在西街住过,他们都创作了以阳朔和漓江为题材的绘画作品。
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到阳朔游览时,在西街与一叫陈家晃的小学生亲切交谈并合影留念,当时传媒誉为“爱国华侨与祖国同胞相聚,陈陈一家巧遇朔城相亲”,为西街增添了一段佳话。
新中国成立后,中苏关系处于良好阶段。50年代中期,一些援华的苏联及东欧国家的专家不时也到阳朔游览,这是解放后最早到阳朔的外国人。当时苏联的著名油画家马克西莫夫以及一些摄影家都到过阳朔。苏联的《鳄鱼》画报及《苏联画报》等刊物都发表有阳朔水东门码头及西街街景的美术作品和照片。
60年代到阳朔的外国人比较少,但作为贵宾的代表团游览阳朔还是有的,重要的有越南的胡志明主席、丹麦女王伊丽莎白、尼泊尔首相比斯塔及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等一批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他们在阳朔码头上岸以后大都步行游览西街,阳朔人民都自觉地在西街两旁夹道欢迎。到访次数最多的要算西哈努克亲王。
70年代以后至90年代有将近40多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到西街参观游览。议会领袖、副总统、副总理及内阁部长级的外宾更是不计其数。曾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卡特、布什曾到阳朔并在西街上漫步游览,卡特与夫人更是在街上骑自行车观光,他们都对阳朔的风光和民风称赞不已。1998年7月2日克林顿总统访问阳朔渔村和西街后,在国内外更是掀起一股阳朔西街热。
西街是中西文化完美的结合。历史上西街除了几家店铺外,居民大多数是农民,相当长一段时期保持着“半是乡村半是店,可为生意可为耕”的半商半农状态,使西街人形成了城里人豁达和乡里人忠厚的双重性格。现在的西街,虽然已经成了阳朔主要的旅游服务街,西街人仍保持着忠厚淳朴的品格。西街仍然较好地保持着朴实无华的迷人古貌:一条暗青色石板路,两排清代遗留下来的低矮的砖瓦房,翘角飞檐、雕梁画栋的江西会馆,展示着幽幽古色,散发着浓浓的古香。走进西街,就像走进了一座整洁的农家大院,你会受到热情的款待,你会买到中国味十足且价廉物美的物品,你会品尝到可口的中、西餐点,你会感受到在家里一样的适意。在西街,不用担心被“宰客”。人们说,西街,充满着优秀的中华古风。
70年代初,阳朔县正式对外开放,许多西方游人在饱览了漓江风光以后,来到阳朔,无意中走进西街,发现在这奇山秀水之中,竟还有一条这么迷人的小街。这些西方人像当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纷纷把对西街新奇而粗浅的印象写在了西方各国出版的旅游指导书上。到了80年代,自助旅游兴盛,西方的自助旅游者到了西街。这些被西方闹市的喧嚣和快节奏的工作搅得身心疲惫的西方人,似乎在这里找到了休憩的港湾。许多西方游客因对西街痴迷而流连忘返。有在这里住几天的,有住十天一个月的,甚至有住半年或几年的;近两年来,每年来西街的自助旅游者都超过十万人次。西街的名声也越来越响,成了名副其实的既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又有鲜明西方特色氛围独特的街道。
西街是中国最大的英语角。尽管西街学外语已有60多年历史,但真正兴起学外语热是80年代,随着外宾的增多,西街人为了与西方游客做生意、打交道,又自发地学起了英语,而且是男女老少全体参加。1993年,一位叫欧文的青年人独自来到阳朔谋求发展,被这里的外语氛围迷住了,认为是天下办外语教学的最佳场所。经过不懈努力,他办起了一所民间的巴克兰商务外语学校。六年过后,该校已初具规模,拥有包括外籍教师在内的师生500多人,培养了大批外语实用人才,同时也为外国人学中文及东方传统文化艺术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地方,受到中外媒体的广泛关注和认同。巴克兰的口语训练营地及电脑室均设在西街。美国亚西国际教育顾问公司也在阳朔安营扎寨,这些学校和单位为阳朔和桂林提供外教和培训商务英语人才。
1999年暑假,阳朔县政府特邀“疯狂英语”教学法的创始人李阳先生到阳朔兴办“英语夏令营”活动,600多人闻讯蜂拥而至报名参加,由于名额限制,很多人想来都没有办法。当时整个西街的餐厅、酒吧、咖啡馆人满为患,他们与阳朔的外国游客互相学习语言,探讨中西文化的差异与共同。在此期间,专门为此前来观光的国内游客达万人,令以往宁静的西街着实火爆了一阵。
在西街,大多数经营者懂英语,经常可以看到西街人用英语流利地与西方游客们谈生意或聊天,甚至七十多岁的老太太或十来岁的小孩,都能用英语跟“老外”们拉呱几句。许多西方游客都说,来到西街没有异域感,不用比手画脚就能与当地人交流。西街的英语环境,还吸引了我国许多外语院校的学生和一些准备出国的人员,纷纷来西街实习英语,享受这不用出国的英语环境。一些专业权威人士来西街考察以后,都认定西街是目前中国大陆最大的天然“英语角”。
西街是孕育跨国婚恋的温床。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使西街人逐步地改变了保守的传统观念,尤为突出的是婚恋观。许多街的年轻人都接受了“爱是没有国界的”观念。也由于西方人来的多了,接触多了,街人似乎已经逐渐淡化了“土人”与“洋人”的分别。更主要的是,许多西方人经常来西街或长住西街,使西街的姑娘小伙们与西方的小伙姑娘们有了接触和了解的机会,有培养感情的条件,以致频频产生了跨国婚恋的故事。在90年代的20xx年间,西街的或在西街工作的小伙子娶外国妻子、姑娘嫁外国郎的跨国鸳鸯就有百余对,其中有几对是西方小伙来西街当上门女婿的。现在,不少的西街人稍有空闲,便忙于出国走亲戚,而且很豪迈地说,现在交通、通信都很方便,到欧洲走趟亲戚比过去农村来趟县城还容易。一些没有条件来西街当女婿当媳妇的西方人士,干脆举家搬到西街长住。现在,在西街落户或做生意的境外人士已有2 0多户,西街上的西餐馆相当多是“老外”当老板。因此,人们又给西街起了个雅号“地球村”。
西街成了阳朔新的人文景观。近几年,西街的“洋现象”成了媒体追踪的热点。中央电视台及各级各地甚至西方一些有影响的媒体,都大量地向人们介绍西街,弄得人们心痒痒的,都想来一睹西街的风采。许多人利用节假日扶老携幼来“看西街”;许多外地学校组织英语“夏令营”、“冬令营”,一批一批的学生涌进西街。西街人以自己的淳朴和忠厚,像接待外宾一样地接待这些来自近的远的、乡下的城里的“老乡”们。一些难得见到外国人的人们,第一次往往是怀着忐忑的心情来西街的。其实,你要到西街去,任何顾虑都是多余的。西街人为“老乡们”想得很周到,凡是用外文注明的地方,都附有中文;如果你想跟老外们搭个话试试自己的外语水平,只要你跟店主或服务员说明,他们会热情地为你“牵线搭桥”;如果你想要个西餐开开“洋荤”,服务员也会告诉你刀叉怎么拿,牛排怎么切。一位初次来西街的东北姑娘说得好:“外国人来这里都跟在自己家里一样,咱们中国人还扭捏个啥劲呵!”
精选的广西德天大瀑布导游词范文汇总二
桂平西山是我国著名的七大西山之一,又称思灵山。因在桂平县城西1公里而得名。从南梁王朝设桂平郡治于西山起,渐成为游览胜地。俗有“桂林山水甲天下,更有浔城半边山”之称。山上古树参天,清泉甘例,怪石嶙峋,石径曲幽。
桂平西山向以“石奇、树秀、泉甘、茶香”著称,峰峦嵯峨,数十乃百余立方米的巨石纵横林立,加之绿荫遍地,古树参天,形成壮丽景色。西山人文历史悠久,有李公词、洗石庵、龙华寺、乳泉亭、飞阁等建筑物,保存有较为完整的广西佛教建筑“洗石庵”,历代文人墨客赞赏西山诗词对联四千余首。
西山茶名闻遐迩,清香可口,远销各地。泉甘历来为世人所称道。近年来,人们利用优质的乳泉水,酿制成了不少甘美的琼浆,有被誉为“广西茅台”的乳泉酒,有含对人体有益的多种微量矿物元素的“罗汉果露”等饮料,甘冽爽口。每值盛夏,乳泉边备有竹筒,供过往行人取水畅饮,舀一筒子泉水,慢慢啜饮,诚是一大乐事,被誉为西山一绝,桂平有一首采荼调,就是赞美乳泉的:“花罅石,花罅石,乳泉水,西山茶。此话不与俗人讲,俗人听了要出家。”
以桂平西山为主体,包括太平天国金田起义遗址,太平山动植物自然保护区,紫荆山壮村瑶寨风情,天南福地洞天罗丛岩及白石洞天、麻洞荔枝之乡和浔州古城风光,北回归线标志等在内的众多景点景观组成了桂平西山集锦式大型风景名胜区。总面积约20__平方公里,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桂平西山位于黔、郁、浔江汇处的桂平市城区1公里,古称“南天第一秀山”,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西山海拔678米,自公元502年南梁王朝建立桂平郡起,西山便名扬全国了。1500多年来,这里一直都是旅游观光的胜地。
西山林壑秀美,素有“桂林山水甲天下,更有浔城半边山”之誉。这“浔城半边山”指的就是桂平西山。西山以林秀、石奇、泉甘、茶香、佛灵而著称。西山有著名的“官桥秋柳”、“云台曲水”、“忠勇松涛”、“碧云石径”、“乳泉琴韵”、“龙华晚眺”、“飞阁月明”、“古洞仙踪”等八景。新中国成立后,几经修缮,又增添“灵湖叠翠”、“险峰朝阳”、“虹桥鼎泉”、“长峡会仙”、“龙亭观日”、“栈道悬碧”、“松涛听轩”、“濂溪飞瀑”等八景,景景别致,引人入胜。
相传乾隆皇帝游江南时,慕名来到桂平西山,见此古松参天,风光如画,不觉游兴大发。他把“龙袍”脱下,挂到松树上,从此,这些松树便长出了“龙鳞”,后人称之为“龙鳞树”。
西山半山腰有建于一千多年前的唐御史李公祠,宋代的龙华寺,还有清代的洗石庵、观音岩古庙等。名山出高僧。原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巨赞法师,现任佛教僧伽联合会副会长、香港佛教联合会会长觉光法师,抗战时期曾在桂平西山龙华寺主持过事务,并弘扬佛法,推行“学术化、生产化”的道路,颇受众僧欢迎。1989年9月27日在西山圆寂的释宽能法师,曾任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终年95岁,其圆寂后火化留下三颗舍利子,吸引着无数中外游人。
桂平西山龙华寺旁的乳泉以色白、味甘而著称,为西山一绝。此泉“清冽如杭州龙井,而甘美过之,时有白汁,白如乳故名乳泉。”相传宋大观四年(公元1110年)曾诏天下五龙封爵,于此设龙庙台之后,便有了乳泉。现在经环保部门化验证实,乳泉水含有天然氧竟达85%。用之酿酒,酒醇;用之泡茶,茶香。
桂平西山茶是全国名茶之一,从唐代便开始盛名。
屹立在西山腰岩石上的中山飞阁,更是游览的好去处。登阁眺望,令人心旷神怡。1921年10月,孙中山先生乘舰由穗赴邕,途中经桂平县城时,因久慕西山风光之美,逐登山做一日游。新修的飞阁门额上“中山飞阁”四个苍颈大字,赫然入目。两旁的玉柱上刻着清魏笃所撰写的名联,上联是“吏隐访遗踪,半世功名春梦里”,下联是“思灵观夕照,万家灯火晚饮时”。站在阁中,凭栏远眺,桂平的山光水色,尽收眼底,不禁令人感慨,真是“万壑树林环一廓,两江水碧带千家”的人间仙景。
注:两江指左为黔江,右为郁江,汇合后称浔江。
桂平西山国家风景名胜区 :0775—3382971
桂平的西山,那是一片净土,参天而立的树木给人以庄严的感觉。庙里的香火是从来不间断的。从山脚到山顶再下来,感觉整个人快要散架一样,过后总会因为满足而笑,空气一年四季都是那样清新,山上的矿泉水,是西山人民的最爱,落日时分总会看到一些老人和中年人背着大大小小的瓶瓶灌灌往山上走去,一可以健身,把一天里的忙碌和烦恼抛之脑后,二可以喝到清甜可口的矿泉水。西山的可爱,只有亲身去到那里才可以体会到之中的美妙之处。。
桂平西山最佳旅游季节
西山位于得州古城1.5公里处,不远不近。既听不到城市的喧闹,也沾不到马路和街道扬起的灰尘。桂平的气温,较冷的仅为1月份,约在4—12℃之间,较热的是7、8月,约为 28—35℃之间。
桂平西山交通
南宁做快巴3h到桂平后300元包微型面包车去或在桂平广场坐龙潭景区的公车(2元)到终点站,必须路行10公里方可到达,但路上风景也不错的
桂平西山住宿
功德山庄座落在风景秀丽的西山风景名胜区,前列平原,后横峻岭,绿树环绕,山溪流淌,鸟语花香。
桂平西山美食
桂平西山出产一种名茶——西山茶。西山茶“加工精细,条索均称,苗峰显露,色泽光润,汤清明亮,滋味鲜爽。”(《当州府志》)。《桂平县志》写道:“西山茶,出西山棋盘石乳泉并右观音岩下,低株散植,绿叶铺(芬木),根吸石髓,叶映朝暾,故味甘腴而气芳芬,炎天暑溽,避地禅房,取乳泉水煮之,扑去俗尘三斗,杭州龙并未能逮也。”民谣也说:“花罅石、石罅花、乳泉水,西山茶。” 桂平西山的泉甘历来为世人所称道。近年来,人们利用优质的乳泉水,酿制成了不少甘美的琼浆,有被誉为“广西茅台”的乳泉酒,有含对人体有益的多种微量矿物元素的“罗汉果露”等饮料,甘冽爽口。每值盛夏,乳泉边备有竹筒,供过往行人取水畅饮,舀一筒子泉水,慢慢啜饮,诚是一大乐事,被誉为西山一绝。
西山上的美食又何止西山茶?洗石庵旁边的斋菜馆里面的斋面斋饺做的很美味。
市区里的当地小吃也很多,只要你够时间去找,肯定不会失望。
西山茶在清明节之前采摘制作,泡出来的茶色是最好的,茶也最清香,是谓“未明茶”。
精选的广西德天大瀑布导游词范文汇总三
各位亲爱的游客,今天我们出发去阳朔,游览仙境般的桂林山水。
以风景秀丽着称的阳朔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桂林市区南面,属桂林市管辖。建县始于隋开皇十年(公元590年),距今已1400余年。全县总面积1428平方公里,有耕地2万公顷,全县总人口30万人,辖6镇3乡,有汉、壮、瑶、回等11个民族。
阳朔县资源丰富,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年产量为13万吨。沙田柚、金桔、柿子、板栗为阳朔四大特产水果,其中沙田柚以其果大色美味甜闻名海内外,1997年总产量达1.6万吨,1995年在中国农业博览会上荣获同类产品最高奖枣银奖;1998年获全国柚类评比“金杯奖”1996年被农业部确定为“中国沙田柚之乡”。县内矿产资源丰富,有铅锌、重晶石、大理石、石灰石等主要矿种。阳朔人心灵手巧,近几年来,开发制作出大量的旅游工艺品,如书画、画扇、大理石、滑石工艺品,还有山水盆景、文化衫、石章、木雕、仿古服装、仿古陶器、绣球等工艺精品,畅销国内外旅游市场。
自古以来,名人与名景都有理不断的渊源:孙中山、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都曾来过,尼克松、卡特、乔治·布什、克林顿四位美国总统,前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等纷沓而至,1996年,李鹏携夫人到阳朔游览,并题字:“阳朔——中国旅游名县”。
阳朔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区,热量丰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为摄氏19度,日照1465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640毫米,无霜期302天。
阳朔是最早确定的“国家级风景旅游名胜区”之一,山水景色更胜桂林。漓江的“黄金水道”(杨堤至兴坪),即位于阳朔境内,境内还有挺拔俊秀的奇峰2万多座,蜿蜒于万山丛中的河流17条,被徐霞客誉为“碧莲玉笋世界”。再加上处处是景的自然风光,古朴清秀的田园景致,惊绝天下的溶岩奇观,难以忘怀的“洋人街”——西街......到阳朔来!您将不虚此行!
阳朔美景无处不在,许多初到此地的人都说仿佛人置画中:在县城景区,除了为您提供良好的衣食住行的同时,有西郎山、山水园、碧莲峰等美景,还有老外老愿呆在这里的“洋人街”——西街,您可以泡吧、到攀岩馆攀岩;可乘船游览漓江上的九马画山、下龙胜景、浪石风光、黄布倒影、兴坪佳境(二十元人民币的背面图取景处)等漓江着名景点,登岸拜访克林顿访问过的渔村,探被誉为“岩溶奇观”的莲花岩;在月亮山景区,有十里画廊、穿岩古榕、月亮山、聚龙潭、天然的岩洞——菩萨岩(可洗泥浴,有益皮肤)、蝴蝶泉、众多的攀岩胜地等;骑自行车游览遇龙河景区:有遇龙桥、富里桥、仙桂古桥三座5xx年历史以上的古石桥,以及随处可见的田园美景,因其之美,被游客们称为“小漓江”,可游泳、漂流、钓鱼、野营等;在漓江下游景区,游书童山、东郎山、中国画扇之乡——福利镇......阳朔就是一座大公园!
大自然给了阳朔以美丽的风景,吸引了全球热爱大自然的游人的目光,从八十年代的少部分老外,到现在每年的接待量在300万以上,阳朔以她特有的魅力吸引着世外桃源的寻梦人。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资讯的发达,以前只知道桂林而不知道阳朔的人们找到了真正最能代表喀斯特地貌的“喀斯特公园”!
其实,老外比大多数国人更先了解阳朔,一本lonely planet把他们从地球的另一面带到了阳朔,到阳朔的外国游客都是人手一本,他们只把桂林作为一个交通的中转站,下飞机了,下火车了,直接从桂林赶到阳朔,一刻也不停留。知道为什么吗?我只知道一点,老外大多数很有主见!随着国内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成了一个大多数人重要的议程,加上国家政策的调整,五一、十一黄金周的执行,每到节假日风景区人满为患!据阳朔旅游部门统计,从xx年至今,阳朔的宾馆床位翻了一番!今年的五一依然无法安排完所有的客人,不少人只能去搭帐篷。阳朔沸腾了!阳朔爆发了!
阳朔在外国游客纷纷到来的时候,才慢慢地新建或用旧房改装了几十家各具特色的涉外宾馆、酒店,可以说阳朔的旅游是被推着走的!现在,西街上的四十多家各色酒吧,可让您品尝到世界各地的饮食风味,即使再小的一家小旅馆,服务员都能用流利的外语为外国游客服务,比起有些地方的三星级酒店来,还略胜一筹。阳朔当地的风味除了米粉外,主要有漓江啤酒鱼、各色酿菜、清水漓江鱼等,尤其是啤酒鱼,让人回味无穷。
精选的广西德天大瀑布导游词范文汇总四
榕湖、杉湖原为唐宋时桂州城南护城河, 现在湖畔树木婆娑, 湖中澄湖碧水, 象碧玉镶嵌在市区中心, 游人到此不仅能饱览湖光山色, 而且可以寻胜访古。
湖心亭在榕湖的湖心岛上, 原建于40年代, 1979年两次重建, 现为一组设计新颖的仿古临水亭廊, 由大小两亭及连廊组成。大亭8角、重檐、凌驾水中; 小亭4角, 单檐尖顶, 坐落岸上, 以直角形(l)曲廊与大亭相连, 总面积120平方米。湖岸有九曲桥衔湖心岛, 掩映于湖光翠柳之间, 与亭廊构成整体, 显出平稳中求变化, 临水而有飞动感。
古南门桂林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市区榕湖北岸。又名榕树门。据载为唐代名将李靖于武德四年(621)平定岭南后, 在桂林筑置城守新建, 是桂林“唐城”的南大门, 距今正1300多年。
黄庭坚系舟处在榕湖北岸, 古南门前, 榕荫亭侧。崇宁二年(1103)北宋大诗人黄庭坚被谪宜州, 崇宁三年(1104)经桂林, 遍览名山, 泊舟此岸。他写的《到桂州》云“桂岭环城如雁荡, 平地苍玉忽 峨; 李成不在郭熙死, 奈此百嶂千峰何”, 融进个人的不幸遭遇, 也表达了对桂林山山水水的深厚情意。南宋理学家张知静江府时, 在系舟处建榕溪阁, 以志怀念。阁久废, 1955年在旧址建榕荫亭, 其后又立碑其侧, 题为“黄庭坚系舟处”。
湖西庄在榕湖北路西段。清嘉庆道光间, 少司空李宗瀚建为别墅。张维屏《洼游日记》称, 大门临湖, 内有小桥流水, 过桥有屋, 屋后有轩, 轩前有园, 整座建筑用竹篱围合。李宗瀚住湖东“拓园”, 今人民礼堂东北侧, 湖西庄由其侄李春回掌管。李春回工书精刻, 后破落, 别墅荒芜。1954年以来, 这里建起拥有十几幢风格各异的庭院建筑, 成为桂林市第一个接待国家元首级的外事宾馆榕湖饭店。
芙蓉亭在榕湖南路西段, 榕湖西南岸边。清代著名桂林画家罗辰曾在此建“芙蓉池馆”。1955年建亭, 因名芙蓉, 亦称葵花亭。1988年改建成钢筋混凝土结构, 6柱、6角、单檐、琉璃瓦、攒尖顶亭, 高7米, 长宽各5.45米, 面积29.7平方米。亭中有石桌凳, 柱间有石栏杆, 亭周树茂荫浓, 秀色可餐。
阳挢在秀峰、象山两区相衔, 榕湖杉湖接合部的水面上。宋名青带桥或永济桥, 木质结构, 元代毁于火。明改建石桥, 解缙书“永镇三江”其上。洪武间(1368~1398)桂林城南扩, 榕湖杉湖变成内湖, 名阳塘, 桥因湖改称阳桥。历代多修葺、扩建。1974年扩建成现状: 石拱结构, 3跨, 各5米, 全长22.2米; 桥面由20米加宽成32米, 沥青铺筑, 饰以汉白玉雕花栏杆。自古以来, 青带桥一带就是商业中心区。据元伯笃鲁丁《阳桥记》载, 桥的两侧, 商贾所藏宝物、番货, 以有易无 , 日千百计。现在榕杉湖区, 市行政机关、商业网点、宾馆环立, 这一地带, 更成为南北通衢和政治、文化经济、旅游的中心。
朝霞亭在榕湖东侧, 湖滨饭店前, 簇拥于小叶樟, 夹竹桃与翠竹间的一个260多平方米的小岛上。高7米, 长宽各4.45米, 面积19.8平方米, 为6柱、6角、单檐、攒尖顶小亭,3面有石栏桌凳,北面有曲桥通达,是喧闹市区中难得的安宁憩息地。每当日出,霞光满亭,激人奋进,妩媚可亲。
蘑菇亭在杉湖湖心岛上, 由一组圆形水榭与3个独立单柱圆形亭子组成, 总面积近400平方米, 建于1978年。登上杉湖北岸的12层高楼漓江馆顶层俯瞰, 湖心岛的平面呈美丽的梅花图案。
补杉亭一名杉湖亭, 在杉湖湖心岛上, 1955年建, 为木结构, 以杉树皮盖顶。杉湖畔清代有“补杉楼”, 是著名桂林诗人朱琦、龙启瑞等登临吟咏之地。补杉亭之名由此而来。亭已废, 1978年在原址四周新建蘑菇亭。
大榕树在榕湖北路西段古南门前,为小叶榕,高18.6米,冠幅直径32米。南宋文学家刘克庄(1187-1269)《榕溪阁》:“榕声竹影一溪风,迁客曾来系短篷;我与竹君俱晚出,两榕犹及识涪翁。”涪翁是北宋诗人黄庭坚的号,他游桂林时曾系舟树下,证实这棵大树是宋代榕溪阁前两棵榕树中的幸存者,树龄在820xx年以上。今仍枝叶婆娑,浓荫蔽日,成为朝夕与游人共处的桂林八景中的“榕城古荫”。另一株古榕,附古南门而生,早已不存,但城门、城楼,至今仍称榕树门、榕树楼。
广西桂平西山导游词
天下西山二十八,大多都是钟灵秀景,可李宗仁先生却只说:“当郡西山,夙擅名胜”。五岳归客郭凤岗将军欣然题刻为“别有天地”。孙中山的秘书、中山大学校长邹鲁赞为“灵气集中枢”。清代诗人瘳在云说是“胜景追赶寻第一巅”。大诗人李白有诗“别有天地非人间”句,但是郭凤岗将军游罢五岳归来,不只要看西山,而且还畅游西山。古人云:西山暗漱玉声响出山巅。披襟飒飒松风爽,兴尽归来月满天。今天你们也是游了很多名山大川之后,还到西山来,我非常乐于同你们一起游览。欢迎你们! 现在,我首先总括一下西山的特点:西山地处北回归线之上,海拔678米,其后的玛骊峰1001米,总面积13平方公里,目前总游程约6000米,以林秀、石奇、泉甘、茶香、佛灵著称。 西山,被子誉为“南天第一秀山”、秀盖南天“。特别是树秀,由于回归线上的特殊地理环境和良好的气候条件,使所有的植物四季常青。其中珍稀植物有金花荼、树蕨、枧木、桫椤、竹柏、罗汉松、擎天树、菩提树、水桐、水杉、楠木、苏铁、刺果藤、银藤、海芋、油楠等。百年乃至千年的古树约1500多株,植被覆盖率 98%以上。高大长青的龙鳞松,是西山特有的树种:千年石顶榕,直径2米多,生在巨石顶上:石罅树,被誉为“外星木”,石敢当香樟,兀档成百立方的巨石;米余直径的古龙眼树。。。。 桂平西山是我国著名的七大西山之一,又称思灵山。因在桂平县城西1公里而得名。从南梁王朝设桂平郡治于西山起,渐成为游览胜地。俗有“桂林山水甲天下,西山风景秀南天”之称。山上古树参天,清泉甘例,怪石嶙峋,石径曲幽。有李公词、洗石庵、龙华寺、乳泉亭、飞阁等建筑物。 以西山为中心,包括金田村、金田营盘、浔州古城、白石洞天、大藤峡、罗丛岩、紫荆山、太平山原始森林等,总面积约20xx平方公里,有“桂林山水甲天下,更有浔城半边山(即西山)”之美誉。西桂平西山以“林秀、石奇、茶香、泉甘、佛圣”著名。峰峦嵯峨,数十乃至百余立方米的巨石叠嶂,中有怪石嶙峋,石径曲幽。石树参天,绿荫匝地,自然景观壮丽。西山茶名闻遐迩,清香可口,远销各地。泉甘历来为世人所称道。近年来,人们利用优质的乳泉水,酿制成了不少甘美的琼山历史悠久,保存有较为完整的广西佛教建筑:庙宇“洗石庵”,历代文人墨客赞赏西山诗词对联四千余首,周围有太平天国遗址金田村等历史文化遗存。 龙华寺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为西山最宏伟之建筑。乳泉亭旁,泉从石岩流出,冬不竭,夏不溢,其味清甜,泡茶茶香,酿酒酒醇。西山茶、乳泉酒,远销各地,驰名于世。登飞阁,俯瞰远眺,南有白石青峰,北有紫荆五指,苍翠浓淡,远横于六七十里外,黔郁两江,双练交映,环抱城郭,浔城(今桂平)风光,尽收眼底。此外有官桥秋柳,云台曲水,碧云石径,古洞仙踪,飞阁明月等名胜,诗画妙境,引人入胜。历代诗人墨客留题摩崖石刻数十方,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广西独秀峰导游词
独秀峰位于市中心以靖江王城内, 孤峰突起, 陡峭高峻, 气势雄伟, 素有“南天一柱”之称。山东麓有南朝刘宋时文学家颜延元读书岩, 为桂林最古老的名人胜迹。颜曾写下“未若独秀者, 峨峨郛吧间”的佳句, 独秀峰因此得名。假当晨曦辉映或晚霞夕照, 孤峰似披紫袍金衣, 故又名紫舍山。
太平岩 在独秀峰西麓, 原名西岩, 高2.9米, 宽 4.25米, 长31.5米, 面积140平方米。北达雪洞。岩洞赅有恭惠王朱邦宁绘刘海蟾像, 俗称刘海洞。明嘉靖间(1522-1566)重新开发时, 挖出一枚“太平通宝”钱币, 靖江王认为“此惟兆哉, 山灵告予”, “遂以太平名岩”。太平岩的名称就沿用下来。太平岩有自己的特色, 岩体像一间宽敝的房子, 地面十分平整, 岩顶重悬的钟乳石, 有的像梳得整整齐齐的少女鬟发, 有的像色彩斑斓的龙鳞, 还有形状态怪异、闪耀着金光银光的砂石, 令人眼花缭乱。明藩王在岩前栽种花木, 修建宝塔、庵院, 在洞中塑立神像, 亲自写《独秀岩记》, 还邀集地方官员游宴赋诗, 洞壁镌刻宗室诗多首。
月牙池 位于市区独秀峰东麓。此外原有独秀泉, 以初因泉凿池, 形如月牙。池上曲模水榭, 池畔重柳依依, 景色十分优美。月牙东圣母、春涛、白龙并称桂林四大名池。
雪洞 位于独秀峰西北麓, 洞口向月牙池, 高约3米, 宽5.6米, 深32米, 面积约180平方米。明户露《赤雅》载: “雪洞乳石最奇。”洞壁呈白色, 所悬乳石洁白如雪。洞口刻有“雪洞”二, 旁有双凤石。原有唐人诗刻, 今泯灭无存。
中山纪念塔 桂林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市区王城内独秀峰东麓月牙池畔。1920xx年9月, 当时在广西的国民党著名人士白崇禧、刘为章、李耀轩、李维仁、裘邦焘等, 为纪念广州革命政府的成立和广西统一, 特在孙中山先生1920xx年誓师北伐驻足华处, 兴建此塔。
独秀亭 在独秀峰顶, 为2层、红柱、6角、重檐、瓦顶的仿古亭。高7米, 长宽各4.8米, 面积23平方米。柱间有通透花窗, 东西向双开门。亭侧另有方亭, 高6米, 长宽各4.7米, 面积22平方米, 原为空袭报警设施。亭前有10平方米平台, 周有栏, 高踞悬崖之巅。登临四望, 云生足下, 星列胸前, 千山万户, 尽在眼中。
精选的广西德天大瀑布导游词范文汇总五
西街是阳朔最有历史的街道。西街始建于1674年,它东临漓江,直对东岭,西对膏泽峰,旁靠碧莲峰,宽约8米,长近800米的路面,用本地产的槟榔纹大理石铺成,暗青油亮,两旁是清代遗留的低矮砖瓦房,白粉墙红窗,透着岭南建筑的古朴典雅。阳朔西街是中西文化在阳朔最早的接触和融合地。现在的西街,虽然已经成了阳朔主要的旅游服务街,西街人仍保持着忠厚淳朴的品格。
西街是阳朔最有历史的街道。西街始建于1674年,它东临漓江,直对东岭,西对膏泽峰,旁靠碧莲峰,宽约8米,长近800米的路面,用本地产的槟榔纹大理石铺成,暗青油亮,两旁是清代遗留的低矮砖瓦房,白粉墙红窗,透着岭南建筑的古朴典雅。
当年的十字街部分是县城繁华的商业中心,四大商家各踞十字路口一角。这里有经营日杂烟酒的万利祥,有经营南货土产出名的陈公兴,另有蒲同昌和元安商号,都是实力雄厚的粤商,是阳朔商界中的大款。另外本地商家刘来兴等,他们对阳朔的经济生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抗战胜利后,十字街商业中心逐步走向衰落。
早期的西街西段由于城墙围住,并不像今天这样直通公路边的膏泽峰下。要从西街出城须经过江西会馆对面一段小街叫西横街的折向正西门才行,所以说西横街实际上也是西街的组成部分。
后来,修了桂林至荔浦的公路后,为从西街方便出城便将城墙拆开一段直接公路,并在旁边修建有最早的汽车站。当时,为适应潮流,遂把从东边直到西城边的一段改称西马路。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叫西街,只是文革期间因避忌“西”字而改称东风路,取其“东风压倒西风”之意,直到1982年才得以恢复旧名。
阳朔西街是中西文化在阳朔最早的接触和融合地。1920xx年左右基督教传入阳朔,由李绍庚夫妇主持传教,地点在西街东段一带租一间民房进行,有数十人入教。当时负责桂柳区段的英藉传教士陈法言等(系使用中文名)经常路过阳朔,均到李先生家探访,并在西街江西会馆大门处拉手风琴唱诗以吸引群众,进行布道,引得一街群众围观。所以说阳朔西街的群众是最早接触洋人的。
李绍庚夫妇早年就读于梧州建道学堂(香港建道神学院在梧州设立的学校),毕业后到各地传教和教书为业,30年代始定居阳朔,“七七事变”后,全国抗日战争爆发,沦陷区难民纷纷南逃,当时广西政府成立了“难民赈济委员会”,阳朔也相应设立了分支机构。李先生出于教义博爱之心,积极参与赈济工作,负责难民收容事宜。一天,在难民登记册上发现有来自上海商务印书馆的英文校对马泽生,李先生念及国难之际,有用人才沦为难民,实为可悲可惜。通过面谈,请其为家庭老师,为自己子女教些英语,解决其生活问题。当时西街一些商号老板闻讯后也将子女送来学习。因求教人数逐步增多,家中容纳不下,马先生遂将课堂迁往广东会馆(马泽生系广东番禺人)继续教学。使用的课本为正中书局出版,当时桂林中学普遍采用此书。这就是阳朔有史以来第一个英语学习班。学习班一个叫李春茂的英文进步很快,不久便用英文为西街上的“西林照相馆”设计了中英文的广告牌,受到称赞,可以算得上是西街的第一块英文招牌了。
国民政府南京中央研究院部分机构也南迁到达阳朔,大部分入驻西街尽头体育场后的中山纪念堂,继续从事研究工作,其中有历史及生物所的研究人员,他们的文化层次很高,也非常爱好体育运动,经常与当地群众举行篮球、足球演练和比赛。
另一南迁到达阳朔的群体是国民政府军官外语补习班。该班为国民政府培训驻外武官和军事代表及翻译人员而设,有英、法、德、日、俄五个语种。老师以中国人为主,也聘有部分外籍人员任教。我国著名科学家李四光、竺可祯都曾到外语班作演讲和授课。一时间碧莲峰下、西街处处外语声声,另有一番景象。
外语班在阳朔开办约半年,后迁往重庆,抗战胜利后迁回南京。
除此之外,随迁到阳朔的尚有“敌国人民收容所”,他们是德、日、意等国侨民。驻桂林的美英盟军人员也经常到阳朔来,西街成了多国人员的集散地。当时的阳朔县城由2500多人猛增至一万多人,人员纷杂,语言南腔北调、中西合璧。这是阳朔西街在历史上曾经最辉煌的时期。
当时到阳朔的各界名人有何香凝女士、宋哲元将军、柳亚子、郭沫若、茅盾等一大批革命人士及文化名人。艺术大师张大千、徐悲鸿、齐白石、黄宾虹都在西街住过,他们都创作了以阳朔和漓江为题材的绘画作品。
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到阳朔游览时,在西街与一叫陈家晃的小学生亲切交谈并合影留念,当时传媒誉为“爱国华侨与祖国同胞相聚,陈陈一家巧遇朔城相亲”,为西街增添了一段佳话。
新中国成立后,中苏关系处于良好阶段。50年代中期,一些援华的苏联及东欧国家的专家不时也到阳朔游览,这是解放后最早到阳朔的外国人。当时苏联的著名油画家马克西莫夫以及一些摄影家都到过阳朔。苏联的《鳄鱼》画报及《苏联画报》等刊物都发表有阳朔水东门码头及西街街景的美术作品和照片。
60年代到阳朔的外国人比较少,但作为贵宾的代表团游览阳朔还是有的,重要的有越南的胡志明主席、丹麦女王伊丽莎白、尼泊尔首相比斯塔及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等一批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他们在阳朔码头上岸以后大都步行游览西街,阳朔人民都自觉地在西街两旁夹道欢迎。到访次数最多的要算西哈努克亲王。
70年代以后至90年代有将近40多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到西街参观游览。议会领袖、副总统、副总理及内阁部长级的外宾更是不计其数。曾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卡特、布什曾到阳朔并在西街上漫步游览,卡特与夫人更是在街上骑自行车观光,他们都对阳朔的风光和民风称赞不已。1998年7月2日克林顿总统访问阳朔渔村和西街后,在国内外更是掀起一股阳朔西街热。
西街是中西文化完美的结合。历史上西街除了几家店铺外,居民大多数是农民,相当长一段时期保持着“半是乡村半是店,可为生意可为耕”的半商半农状态,使西街人形成了城里人豁达和乡里人忠厚的双重性格。现在的西街,虽然已经成了阳朔主要的旅游服务街,西街人仍保持着忠厚淳朴的品格。西街仍然较好地保持着朴实无华的迷人古貌:一条暗青色石板路,两排清代遗留下来的低矮的砖瓦房,翘角飞檐、雕梁画栋的江西会馆,展示着幽幽古色,散发着浓浓的古香。走进西街,就像走进了一座整洁的农家大院,你会受到热情的款待,你会买到中国味十足且价廉物美的物品,你会品尝到可口的中、西餐点,你会感受到在家里一样的适意。在西街,不用担心被“宰客”。人们说,西街,充满着优秀的中华古风。
70年代初,阳朔县正式对外开放,许多西方游人在饱览了漓江风光以后,来到阳朔,无意中走进西街,发现在这奇山秀水之中,竟还有一条这么迷人的小街。这些西方人像当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纷纷把对西街新奇而粗浅的印象写在了西方各国出版的旅游指导书上。到了80年代,自助旅游兴盛,西方的自助旅游者到了西街。这些被西方闹市的喧嚣和快节奏的工作搅得身心疲惫的西方人,似乎在这里找到了休憩的港湾。许多西方游客因对西街痴迷而流连忘返。有在这里住几天的,有住十天一个月的,甚至有住半年或几年的;近两年来,每年来西街的自助旅游者都超过十万人次。西街的名声也越来越响,成了名副其实的既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又有鲜明西方特色氛围独特的街道。
西街是中国最大的英语角。尽管西街学外语已有60多年历史,但真正兴起学外语热是80年代,随着外宾的增多,西街人为了与西方游客做生意、打交道,又自发地学起了英语,而且是男女老少全体参加。1993年,一位叫欧文的青年人独自来到阳朔谋求发展,被这里的外语氛围迷住了,认为是天下办外语教学的最佳场所。经过不懈努力,他办起了一所民间的巴克兰商务外语学校。六年过后,该校已初具规模,拥有包括外籍教师在内的师生500多人,培养了大批外语实用人才,同时也为外国人学中文及东方传统文化艺术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地方,受到中外媒体的广泛关注和认同。巴克兰的口语训练营地及电脑室均设在西街。美国亚西国际教育顾问公司也在阳朔安营扎寨,这些学校和单位为阳朔和桂林提供外教和培训商务英语人才。
1999年暑假,阳朔县政府特邀“疯狂英语”教学法的创始人李阳先生到阳朔兴办“英语夏令营”活动,600多人闻讯蜂拥而至报名参加,由于名额限制,很多人想来都没有办法。当时整个西街的餐厅、酒吧、咖啡馆人满为患,他们与阳朔的外国游客互相学习语言,探讨中西文化的差异与共同。在此期间,专门为此前来观光的国内游客达万人,令以往宁静的西街着实火爆了一阵。
在西街,大多数经营者懂英语,经常可以看到西街人用英语流利地与西方游客们谈生意或聊天,甚至七十多岁的老太太或十来岁的小孩,都能用英语跟“老外”们拉呱几句。许多西方游客都说,来到西街没有异域感,不用比手画脚就能与当地人交流。西街的英语环境,还吸引了我国许多外语院校的学生和一些准备出国的人员,纷纷来西街实习英语,享受这不用出国的英语环境。一些专业权威人士来西街考察以后,都认定西街是目前中国大陆最大的天然“英语角”。
西街是孕育跨国婚恋的温床。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使西街人逐步地改变了保守的传统观念,尤为突出的是婚恋观。许多街的年轻人都接受了“爱是没有国界的”观念。也由于西方人来的多了,接触多了,街人似乎已经逐渐淡化了“土人”与“洋人”的分别。更主要的是,许多西方人经常来西街或长住西街,使西街的姑娘小伙们与西方的小伙姑娘们有了接触和了解的机会,有培养感情的条件,以致频频产生了跨国婚恋的故事。在90年代的20xx年间,西街的或在西街工作的小伙子娶外国妻子、姑娘嫁外国郎的跨国鸳鸯就有百余对,其中有几对是西方小伙来西街当上门女婿的。现在,不少的西街人稍有空闲,便忙于出国走亲戚,而且很豪迈地说,现在交通、通信都很方便,到欧洲走趟亲戚比过去农村来趟县城还容易。一些没有条件来西街当女婿当媳妇的西方人士,干脆举家搬到西街长住。现在,在西街落户或做生意的境外人士已有2 0多户,西街上的西餐馆相当多是“老外”当老板。因此,人们又给西街起了个雅号“地球村”。
西街成了阳朔新的人文景观。近几年,西街的“洋现象”成了媒体追踪的热点。中央电视台及各级各地甚至西方一些有影响的媒体,都大量地向人们介绍西街,弄得人们心痒痒的,都想来一睹西街的风采。许多人利用节假日扶老携幼来“看西街”;许多外地学校组织英语“夏令营”、“冬令营”,一批一批的学生涌进西街。西街人以自己的淳朴和忠厚,像接待外宾一样地接待这些来自近的远的、乡下的城里的“老乡”们。一些难得见到外国人的人们,第一次往往是怀着忐忑的心情来西街的。其实,你要到西街去,任何顾虑都是多余的。西街人为“老乡们”想得很周到,凡是用外文注明的地方,都附有中文;如果你想跟老外们搭个话试试自己的外语水平,只要你跟店主或服务员说明,他们会热情地为你“牵线搭桥”;如果你想要个西餐开开“洋荤”,服务员也会告诉你刀叉怎么拿,牛排怎么切。一位初次来西街的东北姑娘说得好:“外国人来这里都跟在自己家里一样,咱们中国人还扭捏个啥劲呵!”
精选的广西德天大瀑布导游词范文汇总六
以风景秀丽著称的阳朔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桂林市区南面,属桂林市管辖。建县始于隋开皇十年(公元590年),距今已1400余年。全县总面积1428平方公里,有耕地2万公顷,全县总人口30万人,辖6镇3乡,有汉、壮、瑶、回等11个民族。
阳朔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区,热量丰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为摄氏19度,日照1465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640毫米,无霜期302天。
阳朔县资源丰富,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年产量为13万吨。沙田柚、金桔、柿子、板栗为阳朔四大特产水果,其中沙田柚以其果大色美味甜闻名海内外,1997年总产量达1.6万吨,1995年在中国农业博览会上荣获同类产品最高奖枣银奖;1998年获全国柚类评比“金杯奖”1996年被农业部确定为“中国沙田柚之乡”。县内矿产资源丰富,有铅锌、重晶石、大理石、石灰石等主要矿种。阳朔人心灵手巧,近几年来,开发制作出大量的旅游工艺品,如书画、画扇、大理石、滑石工艺品,还有山水盆景、文化衫、石章、木雕、仿古服装、仿古陶器、绣球等工艺精品,畅销国内外旅游市场。
阳朔是最早确定的“国家级风景旅游名胜区”之一,山水景色更胜桂林。漓江的“黄金水道”(杨堤至兴坪),即位于阳朔境内,境内还有挺拔俊秀的奇峰2万多座,蜿蜒于万山丛中的河流17条,被徐霞客誉为“碧莲玉笋世界”。再加上处处是景的自然风光,古朴清秀的田园景致,惊绝天下的溶岩奇观,难以忘怀的“洋人街”——西街......到阳朔来!您将不虚此行!
阳朔美景无处不在,许多初到此地的人都说仿佛人置画中:在县城景区,除了为您提供良好的衣食住行的同时,有西郎山、山水园、碧莲峰等美景,还有老外老愿呆在这里的“洋人街”——西街,您可以泡吧、到攀岩馆攀岩;可乘船游览漓江上的九马画山、下龙胜景、浪石风光、黄布倒影、兴坪佳境(二十元人民币的背面图取景处)等漓江著名景点,登岸拜访克林顿访问过的渔村,探被誉为“岩溶奇观”的莲花岩;在月亮山景区,有十里画廊、穿岩古榕、月亮山、聚龙潭、天然的岩洞——菩萨岩(可洗泥浴,有益皮肤)、蝴蝶泉、众多的攀岩胜地等;骑自行车游览遇龙河景区:有遇龙桥、富里桥、仙桂古桥三座520xx年历史以上的古石桥,以及随处可见的田园美景,因其之美,被游客们称为“小漓江”,可游泳、漂流、钓鱼、野营等;在漓江下游景区,游书童山、东郎山、中国画扇之乡——福利镇......阳朔就是一座大公园!
大自然给了阳朔以美丽的风景,吸引了全球热爱大自然的游人的目光,从八十年代的少部分老外,到现在每年的接待量在300万以上,阳朔以她特有的魅力吸引着世外桃源的寻梦人。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资讯的发达,以前只知道桂林而不知道阳朔的人们找到了真正最能代表喀斯特地貌的“喀斯特公园”!
其实,老外比大多数国人更先了解阳朔,一本lonely planet把他们从地球的另一面带到了阳朔,到阳朔的外国游客都是人手一本,他们只把桂林作为一个交通的中转站,下飞机了,下火车了,直接从桂林赶到阳朔,一刻也不停留。知道为什么吗?我只知道一点,老外大多数很有主见!随着国内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成了一个大多数人重要的议程,加上国家政策的调整,五一、十一黄金周的执行,每到节假日风景区人满为患!据阳朔旅游部门统计,从20xx年至今,阳朔的宾馆床位翻了一番!今年的五一依然无法安排完所有的客人,不少人只能去搭帐篷。阳朔沸腾了!阳朔爆发了!
阳朔在外国游客纷纷到来的时候,才慢慢地新建或用旧房改装了几十家各具特色的涉外宾馆、酒店,可以说阳朔的旅游是被推着走的!现在,西街上的四十多家各色酒吧,可让您品尝到世界各地的饮食风味,即使再小的一家小旅馆,服务员都能用流利的外语为外国游客服务,比起有些地方的三星级酒店来,还略胜一筹。阳朔当地的风味除了米粉外,主要有漓江啤酒鱼、各色酿菜、清水漓江鱼等,尤其是啤酒鱼,让人回味无穷。
自古以来,名人与名景都有理不断的渊源:孙中山、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领导人都曾来过,尼克松、卡特、乔治·布什、克林顿四位美国总统,前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等纷沓而至,1996年,李鹏携夫人到阳朔游览,并题字:“阳朔——中国旅游名县”。
精选的广西德天大瀑布导游词范文汇总七
女士们、先生们:
你们好!我是七星公园××号导游员。我代表七星公园向来参观游览的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你们看,这七个山头就像天上的北斗七星,前面有三座山峰,像斗柄,叫“月牙山”;北面有四座山峰;像斗勺,叫“普陀山”。两山七峰,好像天上的“北斗七星”,合称“七星山”。七星公园和七星岩也因此而得名。
七星公园是桂林市最大的综合型公园,总面积137.4公顷。园内不仅有秀丽的自然景观,还有大量令人叹为观止的人文景观,整个公园汇集了山、水、洞、石、庭院、建筑、文物的精华,是桂林公园的杰作。七星公园内有享有盛名的七星岩,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桂海碑林博物馆。著名的景点有:“北斗七星”、“花桥虹影”、“月牙仙境”、“龙隐奇迹”、“普陀石林”、“栖霞真境”、“壶山赤霞”、“桂海碑林”、“华夏之光”、“盆景艺苑”等。整个公园环境优美、空旷开阔,早在隋唐时代已成为游览胜地。邓小平、郭沫若、克林顿等许多中外名人、政府首脑曾到过公园内参观游览。
花桥
前面这座桥是桂林市最古老的建筑之一,叫“花桥”。花桥始建于南宋的嘉熙年间,原名“嘉熙桥”,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又因明代改建时,桥的两岸,盛开鲜花,桥影花姿,整座桥就像建造在花丛中一样,故名“花桥”。
花桥横架在小东江与灵剑溪江之上,历经无数次冲毁,又进行了无数次修复。自宋朝后,元朝、明朝、清朝都进行了修复或重建,现在的桥是按明朝嘉靖十九年(1540年)的原样子1965年重建的。花桥由水桥和旱桥组成,水桥四个大拱,旱桥六拱,全长130多米。如果站在月牙山望花桥,四个水拱与水中倒影状如四轮满月,人称“花桥虹影”。
杜鹃园
我们现在来到杜鹃园,顾名思义,这个园是以种植杜鹃为主。共种有青鹃、夏鹃、西洋鹃等多个品种。每逢花开的时节,这里繁华似锦,姹紫嫣红,因来无数游人在此拍照。
杜鹃亭
这座石亭叫杜鹃亭,它古朴、淡雅。它的特点是全部用石头砌成,最妙的是,站立亭内正中说话,声音会产生共鸣效果。
元风洞
这个洞叫“元风洞”,为什么叫“元风洞”呢?元风就是风的源头的意思。 因为这个岩洞与七星岩地下河连接,所以“冬暖夏凉”,气温终年保持在20℃左右。夏天,人们喜欢在洞口乘凉,凉风习习,有如享受空调一般。
护碑亭
请看,这里有“逍遥楼”三字榜书碑。它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手笔。碑的另一面是宋代李彦弼的《湘南楼记》。因为碑的阴阳两面,刻着唐宋两代名碑,极为少见,是值得保护的。1974年修亭加以保护,叫“护碑亭”。
旧普陀山门
请看,这里有四个大字“超尘静境”。这里原是清代一个旧寺庙的大门,“超尘静境”就是指“超脱凡尘,与世无争,进入了神仙修炼的境地”。
普陀精舍
这里原是普陀寺的旧址,从唐代开始就供奉观音,因年久失修,早已废除,1959年重建。精舍后有观音岩,内刻摩诃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普陀石林
普陀山的石头很漂亮,很有名气的。相传,在唐朝的时候,地方官员选取这里的山石进贡朝廷。朝廷接纳这块石头后,命书法家欧阳询在其上镌刻《九成宫醴泉铭》,刻好后,深得唐太宗李世民的喜爱,视为“瑞石”。后来李世名派李靖到桂林经过一番考察后,得知这块石头产于普陀山的普陀石林。为庆祝“瑞石”进宫得宠,在“瑞石”产地建“庆林观”。据说唐太宗还御书“庆林观”三字匾额,使得普陀石林名噪一时。
玄武洞
我们来到了玄武岩。元代曾在洞中建“全真观”,明朝改为“真武阁”。后改为“玄武阁”。
玄武,又名真武、黑帝,是中国古代神话中居于北方的水神总管,龙王也归他管。后为道教所信奉,同青龙、白虎、朱雀合称为“四象”或“四方四神”。
真武神一说是由田地神变化而来的。其形象为男女拥抱相,象征天地精灵,相拥相抱,永不分离。最后龟蛇复合成为一个人像,即真武神。将龟蛇分开,成为龟蛇二将;当龟蛇合起来,就形成了蛇缠龟的真武原形。这时,已从原来的恋爱之神,演变为战斗之神了。
但在中国古典名著《四游记》的“北游记”中,玄武却被描绘成源于玉皇的三魂六魄之一,因玉皇动了贪念,自贬一魂到凡间受苦。经无数次生死、修炼,终于得道成仙,被封至北方任水神总管。龟蛇二将是他收服的第一对得力助手,协助他荡平了人间的妖魔鬼怪,故玄武大帝脚下总塑龟与蛇的形象。后因唐代有唐玄宗,避讳,将玄武改称真武。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明代道人潘常静出钱镌刻的浮雕《龟蛇合一》。高明的石工巧妙地利用了岩石的天然色泽,请看,龟是青灰色的、蛇是淡红色的,龟蛇相缠,栩栩如生。而圆形窗的巧妙框景,更为鬼蛇合一图锦上添花。
栖霞寺
始建于唐,高僧鉴真曾到此传法。元朝改为道教的全真观,明代易为寿佛庵。清初时,曾参加过抗清的浑溶和尚募化四方,历时33年,修复了栖霞寺,并使之成为西南一大名刹。1988年,赵朴初先生致函广西领导人,陈请重修栖霞寺,工程于20xx年动工,20xx年9月28日落成。新寺规模宏大,占地18000平方米,唐风古韵、典雅庄重。
骆驼山
眼前看见的这座山,很像一匹伏地的单峰骆驼,叫“骆驼山”。因为它又很像酒壶,所以古代又叫“酒壶山”。在自然界中,如此神似和形似的石山不可多见,它是大自然造就的杰作,是一件稀世的艺术珍品。关于“酒壶山”,还有一段传说故事。
据记载,明末有一个书生叫雷鸣春,此人很有才华,嗜酒如命,人称雷酒人,所以他择居在酒壶山下。雷酒人广植桃树于壶山之下,花开时,花海艳若红霞,享誉“壶山赤霞“,是桂林续八景之一。后人在雷酒人死后将他葬在酒壶山下,让他常年与酒壶相伴,现在山上还刻有“雷酒人之墓”。
骆驼山下草坪,为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访问桂林时发表环保演说处旧址。
盆景苑
骆驼山下盆景苑始建于1977年。占地面积约1万平方米。它取江南园林之长而建成,全国以曲廊、平桥、曲池、水榭等分隔布局,陈列展出石山盆景、树桩盆景。
这个长廊里陈列着一座长达12米的巨型盆景——《漓江百里图》。它真实而形象地再现了叠彩山、伏波山、象鼻山等桂林山水精华,1985年全国第一次盆景比赛中获一等奖。
天然奇石馆
天然奇石馆设奇形、奇韵、奇彩、遴珍四个展厅,汇集了10多个国家地区、全国20多个省市所收集的50多个石种,总计达800余件精品。其中有4亿年前的震旦角石,3.2亿年前的生物礁化石和地质年代为古生代寒武纪时代极为罕见的含有51只三叶虫的巨形化石,这些都是难得一见的稀世之宝。
增公岩
这个岩洞实为七星岩的玉溪洞府,内有地下河的清流穿岩而过,溪水清冽冰冷,人们叫它“冷水岩“。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曾布率家属、部下游览东郊,发现这个岩洞,因是曾布率人发现,这个岩洞就被命名为“曾公岩”。
洞口宋代以来石刻10余件,其中含有真武帝第3尊道教造像。抗战时,在周恩来关怀下,江苏新安小学学生组成新安旅行团踏遍18个省事宣传抗日,1938年抵桂林,为了躲避敌人的轰炸,曾搬到岩洞内上课,所以这里的岩壁上还留有“敌人在轰炸,我们在上课”、“岩洞就是学校”的标语。
动物园
这所动物园于1960年建成开放,虽然规模不大,但园内饲养着很多珍稀动物,如“大熊猫、金丝猴、黑叶猴等。此外还有日本赠送的斑马、火烈鸟,总共有60多种动物。
伴月亭
这个亭叫“伴月亭”,它建在月牙山的山道上。亭依月牙山,又与月牙岩相伴。站在亭的观景台上,能望见花桥倒影的月轮,因此取名为“伴月亭”。
小广寒
半山中的月牙岩,岩中建有两层小楼,就好像是月亮中的广寒宫,所以取名为“小广寒”。楼前挂有王力老先生描绘神州胜景及桂林山水的著名长联。
丹桂岩
据传,古时在这里曾种有丹桂树,故称“丹桂岩”。丹桂岩不是以“丹桂”出名,而是以古人类居住而出名。在洞中曾出土了蚌器、骨器和石器等,是新石器时代洞穴遗址,现在还可以看到螺蚌胶结层的遗物。
龙隐洞
相传很久以前,有一条龙隐居在这里。有一年,天下大旱,老龙愿酒甘霖,拯救民生于苦难之中,破壁而飞。洞顶的石槽,就是当年老龙破壁而飞留下的痕迹。这个观景台于1963年建造,这个观看“神龙”的最佳角度。关于“神龙”破壁而飞,留下了许多诗文和传说。洞中近百件石刻,有相当一部分与“龙”有关,如朱晞颜、许季绍、傅恩容等人的石刻。若您一边欣赏这些诗文,一边看神龙遗迹,会感到神龙在飞动。
桂海碑林
“桂海碑林”由龙隐洞、龙隐岩及两个碑阁组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存摩崖石刻205件,有“壁无完石”之谓。石刻内容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文学艺术等各方面。最著名的有宋代蔡京书刻的《元祐党籍》、狄青等平定侬智高叛乱班师桂林所刻的《平蛮三将题名》,颜延之撰、黄庭坚书的《五君咏》及针砭时弊的梅挚的《龙图梅公瘴说》,其文以岭南的瘴气比喻官场的五毒:租赋之瘴、刑狱之瘴、饮食之瘴、货财之瘴、帏薄之瘴。
导游员在此一般喜欢选导天碑、“魁星点斗”、“佛”字、“男髭观音像”、“关帝诗竹”等趣碑。
女士们,先生们,七星公园外景导游讲解到此结束,谢谢大家!下面请大家自由参观游览。
精选的广西德天大瀑布导游词范文汇总八
西街是阳朔最有历史的街道。西街始建于1674年,它东临漓江,直对东岭,西对膏泽峰,旁靠碧莲峰,宽约8米,长近800米的路面,用本地产的槟榔纹大理石铺成,暗青油亮,两旁是清代遗留的低矮砖瓦房,墙红窗,透着岭南建筑的古朴典雅。阳朔西街是中西文化在阳朔最早的接触和融合地。现在的西街,虽然已经成了阳朔主要的旅游服务街,西街人仍保持着忠厚淳朴的品格。
西街是阳朔最有历史的街道。西街始建于1674年,它东临漓江,直对东岭,西对膏泽峰,旁靠碧莲峰,宽约8米,长近800米的路面,用本地产的槟榔纹大理石铺成,暗青油亮,两旁是清代遗留的低矮砖瓦房,墙红窗,透着岭南建筑的古朴典雅。
当年的十字街部分是县城繁华的商业中心,四大商家各踞十字路口一角。这里有经营日杂烟酒的万利祥,有经营南货土产出名的陈公兴,另有蒲同昌和元安商号,都是实力雄厚的粤商,是阳朔商界中的大款。另外本地商家刘来兴等,他们对阳朔的经济生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抗战胜利后,十字街商业中心逐步走向衰落。
早期的西街西段由于城墙围住,并不像今天这样直通公路边的膏泽峰下。要从西街出城须经过江西会馆对面一段小街叫西横街的折向正西门才行,所以说西横街实际上也是西街的组成部分。
后来,修了桂林至荔浦的公路后,为从西街方便出城便将城墙拆开一段直接公路,并在旁边修建有最早的汽车站。当时,为适应潮流,遂把从东边直到西城边的一段改称西马路。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叫西街,只是期间因避忌“西”字而改称东风路,取其“东风压倒西风”之意,直到1982年才得以恢复旧名。
阳朔西街是中西文化在阳朔最早的接触和融合地。1920xx年左右基督教传入阳朔,由李绍庚夫妇主持传教,地点在西街东段一带租一间民房进行,有数十人入教。当时负责桂柳区段的英藉传教士陈法言等(系使用中文名)经常路过阳朔,均到李先生家探访,并在西街江西会馆大门处拉手风琴唱诗以吸引群众,进行布道,引得一街群众围观。所以说阳朔西街的群众是最早接触洋人的。
李绍庚夫妇早年就读于梧州建道学堂(香港建道神学院在梧州设立的学校),毕业后到各地传教和教书为业,30年代始定居阳朔,“七七事变”后,全国抗日战争爆发,沦陷区难民纷纷南逃,当时广西政府成立了“难民赈济委员会”,阳朔也相应设立了分支机构。李先生出于教义博爱之心,积极参与赈济工作,负责难民收容事宜。一天,在难民登记册上发现有来自上海商务印书馆的英文校对马泽生,李先生念及国难之际,有用人才沦为难民,实为可悲可惜。通过面谈,请其为家庭老师,为自己子女教些英语,解决其生活问题。当时西街一些商号老板闻讯后也将子女送来学习。因求教人数逐步增多,家中容纳不下,马先生遂将课堂迁往广东会馆(马泽生系广东番禺人)继续教学。使用的课本为正中书局出版,当时桂林中学普遍采用此书。这就是阳朔有史以来第一个英语学习班。学习班一个叫李春茂的英文进步很快,不久便用英文为西街上的“西林照相馆”设计了中英文的广告牌,受到称赞,可以算得上是西街的第一块英文招牌了。
国民政府南京中央研究院部分机构也南迁到达阳朔,大部分入驻西街尽头体育场后的中山纪念堂,继续从事研究工作,其中有历史及生物所的研究人员,他们的文化层次很高,也非常爱好体育运动,经常与当地群众举行篮球、足球演练和比赛。
另一南迁到达阳朔的群体是国民政府军官外语补习班。该班为国民政府培训驻外武官和军事代表及翻译人员而设,有英、法、德、日、俄五个语种。老师以中国人为主,也聘有部分外籍人员任教。我国著名科学家李四光、竺可祯都曾到外语班作演讲和授课。一时间碧莲峰下、西街处处外语声声,另有一番景象。
外语班在阳朔开办约半年,后迁往重庆,抗战胜利后迁回南京。
除此之外,随迁到阳朔的尚有“敌国人民收容所”,他们是德、日、意等国侨民。驻桂林的美英盟军人员也经常到阳朔来,西街成了多国人员的集散地。当时的阳朔县城由2500多人猛增至一万多人,人员纷杂,语言南腔北调、中西合璧。这是阳朔西街在历史上曾经最辉煌的时期。
当时到阳朔的各界名人有何香凝女士、宋哲元将军、柳亚子、郭沫若、茅盾等一大批革命人士及文化名人。艺术大师张大千、徐悲鸿、齐白石、黄宾虹都在西街住过,他们都创作了以阳朔和漓江为题材的绘画作品。
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到阳朔游览时,在西街与一叫陈家晃的小学生亲切交谈并合影留念,当时传媒誉为“爱国华侨与祖国同胞相聚,陈陈一家巧遇朔城相亲”,为西街增添了一段佳话。
新中国成立后,中苏关系处于良好阶段。50年代中期,一些援华的苏联及东欧国家的专家不时也到阳朔游览,这是解放后最早到阳朔的外国人。当时苏联的著名油画家马克西莫夫以及一些摄影家都到过阳朔。苏联的《鳄鱼》画报及《苏联画报》等刊物都发表有阳朔水东门码头及西街街景的美术作品和照片。
60年代到阳朔的外国人比较少,但作为贵宾的代表团游览阳朔还是有的,重要的有越南的胡志明主席、丹麦女王伊丽莎白、尼泊尔首相比斯塔及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等一批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他们在阳朔码头上岸以后大都步行游览西街,阳朔人民都自觉地在西街两旁夹道欢迎。到访次数最多的要算西哈努克亲王。
70年代以后至90年代有将近40多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到西街参观游览。议会领袖、副总统、副总理及内阁部长级的外宾更是不计其数。曾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卡特、布什曾到阳朔并在西街上漫步游览,卡特与夫人更是在街上骑自行车观光,他们都对阳朔的风光和民风称赞不已。1998年7月2日克林顿总统访问阳朔渔村和西街后,在国内外更是掀起一股阳朔西街热。
西街是中西文化完美的结合。历史上西街除了几家店铺外,居民大多数是农民,相当长一段时期保持着“半是乡村半是店,可为生意可为耕”的半商半农状态,使西街人形成了城里人豁达和乡里人忠厚的双重性格。现在的西街,虽然已经成了阳朔主要的旅游服务街,西街人仍保持着忠厚淳朴的品格。西街仍然较好地保持着朴实无华的迷人古貌:一条暗青色石板路,两排清代遗留下来的低矮的砖瓦房,翘角飞檐、雕梁画栋的江西会馆,展示着幽幽古色,散发着浓浓的古香。走进西街,就像走进了一座整洁的农家大院,你会受到热情的款待,你会买到中国味十足且价廉物美的物品,你会品尝到可口的中、西餐点,你会感受到在家里一样的适意。在西街,不用担心被“宰客”。人们说,西街,充满着优秀的中华古风。
70年代初,阳朔县正式对外开放,许多西方游人在饱览了漓江风光以后,来到阳朔,无意中走进西街,发现在这奇山秀水之中,竟还有一条这么迷人的小街。这些西方人像当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纷纷把对西街新奇而粗浅的印象写在了西方各国出版的旅游指导书上。到了80年代,自助旅游兴盛,西方的自助旅游者到了西街。这些被西方闹市的喧嚣和快节奏的工作搅得身心疲惫的西方人,似乎在这里找到了休憩的港湾。许多西方游客因对西街痴迷而流连忘返。有在这里住几天的,有住十天一个月的,甚至有住半年或几年的;近两年来,每年来西街的自助旅游者都超过十万人次。西街的名声也越来越响,成了名副其实的既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又有鲜明西方特色氛围独特的街道。
西街是中国最大的英语角。尽管西街学外语已有60多年历史,但真正兴起学外语热是80年代,随着外宾的增多,西街人为了与西方游客做生意、打交道,又自发地学起了英语,而且是男女老少全体参加。1993年,一位叫欧文的青年人独自来到阳朔谋求发展,被这里的外语氛围迷住了,认为是天下办外语教学的最佳场所。经过不懈努力,他办起了一所民间的巴克兰商务外语学校。六年过后,该校已初具规模,拥有包括外籍教师在内的师生500多人,培养了大批外语实用人才,同时也为外国人学中文及东方传统文化艺术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地方,受到中外媒体的广泛关注和认同。巴克兰的口语训练营地及电脑室均设在西街。美国亚西国际教育顾问公司也在阳朔安营扎寨,这些学校和单位为阳朔和桂林提供外教和培训商务英语人才。
1999年暑假,阳朔县政府特邀“疯狂英语”教学法的创始人李阳先生到阳朔兴办“英语夏令营”活动,600多人闻讯蜂拥而至报名参加,由于名额限制,很多人想来都没有办法。当时整个西街的餐厅、酒吧、咖啡馆人满为患,他们与阳朔的外国游客互相学习语言,探讨中西文化的差异与共同。在此期间,专门为此前来观光的国内游客达万人,令以往宁静的西街着实火爆了一阵。
在西街,大多数经营者懂英语,经常可以看到西街人用英语流利地与西方游客们谈生意或聊天,甚至七十多岁的老太太或十来岁的小孩,都能用英语跟“老外”们拉呱几句。许多西方游客都说,来到西街没有异域感,不用比手画脚就能与当地人交流。西街的英语环境,还吸引了我国许多外语院校的学生和一些准备出国的人员,纷纷来西街实习英语,享受这不用出国的英语环境。一些专业权威人士来西街考察以后,都认定西街是目前中国大陆最大的天然“英语角”。
西街是孕育跨国婚恋的温床。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使西街人逐步地改变了保守的传统观念,尤为突出的是婚恋观。许多街的年轻人都接受了“爱是没有国界的”观念。也由于西方人来的多了,接触多了,街人似乎已经逐渐淡化了“土人”与“洋人”的分别。更主要的是,许多西方人经常来西街或长住西街,使西街的姑娘小伙们与西方的小伙姑娘们有了接触和了解的机会,有培养感情的条件,以致频频产生了跨国婚恋的故事。在90年代的20xx年间,西街的或在西街工作的小伙子娶外国妻子、姑娘嫁外国郎的跨国鸳鸯就有百余对,其中有几对是西方小伙来西街当上门女婿的。现在,不少的西街人稍有空闲,便忙于出国走亲戚,而且很豪迈地说,现在交通、通信都很方便,到欧洲走趟亲戚比过去农村来趟县城还容易。一些没有条件来西街当女婿当媳妇的西方人士,干脆举家搬到西街长住。现在,在西街落户或做生意的境外人士已有2 0多户,西街上的西餐馆相当多是“老外”当老板。因此,人们又给西街起了个雅号“地球村”。
西街成了阳朔新的人文景观。近几年,西街的“洋现象”成了媒体追踪的热点。中央电视台及各级各地甚至西方一些有影响的媒体,都大量地向人们介绍西街,弄得人们心痒痒的,都想来一睹西街的风采。许多人利用节假日扶老携幼来“看西街”;许多外地学校组织英语“夏令营”、“冬令营”,一批一批的学生涌进西街。西街人以自己的淳朴和忠厚,像接待外宾一样地接待这些来自近的远的、乡下的城里的“老乡”们。一些难得见到外国人的人们,第一次往往是怀着忐忑的心情来西街的。其实,你要到西街去,任何顾虑都是多余的。西街人为“老乡们”想得很周到,凡是用外文注明的地方,都附有中文;如果你想跟老外们搭个话试试自己的外语水平,只要你跟店主或服务员说明,他们会热情地为你“牵线搭桥”;如果你想要个西餐开开“洋荤”,服务员也会告诉你刀叉怎么拿,牛排怎么切。一位初次来西街的东北姑娘说得好:“外国人来这里都跟在自己家里一样,咱们中国人还扭捏个啥劲呵!”
精选的广西德天大瀑布导游词范文汇总九
以风景秀丽著称的阳朔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桂林市区南面,属桂林市管辖。建县始于隋开皇十年(公元590年),距今已1400余年。全县总面积1428平方公里,有耕地2万公顷,全县总人口30万人,辖6镇3乡,有汉、壮、瑶、回等11个民族。
阳朔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区,热量丰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为摄氏19度,日照1465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640毫米,无霜期302天。
阳朔县资源丰富,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年产量为13万吨。沙田柚、金桔、柿子、板栗为阳朔四大特产水果,其中沙田柚以其果大色美味甜闻名海内外,1997年总产量达1.6万吨,1995年在中国农业博览会上荣获同类产品最高奖枣银奖;1998年获全国柚类评比“金杯奖”1996年被农业部确定为“中国沙田柚之乡”。县内矿产资源丰富,有铅锌、重晶石、大理石、石灰石等主要矿种。阳朔人心灵手巧,近几年来,开发制作出大量的旅游工艺品,如书画、画扇、大理石、滑石工艺品,还有山水盆景、文化衫、石章、木雕、仿古服装、仿古陶器、绣球等工艺精品,畅销国内外旅游市场。
阳朔是最早确定的“国家级风景旅游名胜区”之一,山水景色更胜桂林。漓江的“黄金水道”(杨堤至兴坪),即位于阳朔境内,境内还有挺拔俊秀的奇峰2万多座,蜿蜒于万山丛中的河流17条,被徐霞客誉为“碧莲玉笋世界”。再加上处处是景的自然风光,古朴清秀的田园景致,惊绝天下的溶岩奇观,难以忘怀的“洋人街”——西街......到阳朔来!您将不虚此行!
阳朔美景无处不在,许多初到此地的人都说仿佛人置画中:在县城景区,除了为您提供良好的衣食住行的同时,有西郎山、山水园、碧莲峰等美景,还有老外老愿呆在这里的“洋人街”——西街,您可以泡吧、到攀岩馆攀岩;可乘船游览漓江上的九马画山、下龙胜景、浪石风光、黄布倒影、兴坪佳境(二十元人民币的背面图取景处)等漓江著名景点,登岸拜访克林顿访问过的渔村,探被誉为“岩溶奇观”的莲花岩;在月亮山景区,有十里画廊、穿岩古榕、月亮山、聚龙潭、天然的岩洞——菩萨岩(可洗泥浴,有益皮肤)、蝴蝶泉、众多的攀岩胜地等;骑自行车游览遇龙河景区:有遇龙桥、富里桥、仙桂古桥三座520xx年历史以上的古石桥,以及随处可见的田园美景,因其之美,被游客们称为“小漓江”,可游泳、漂流、钓鱼、野营等;在漓江下游景区,游书童山、东郎山、中国画扇之乡——福利镇......阳朔就是一座大公园!
大自然给了阳朔以美丽的风景,吸引了全球热爱大自然的游人的目光,从八十年代的少部分老外,到现在每年的接待量在300万以上,阳朔以她特有的魅力吸引着世外桃源的寻梦人。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资讯的发达,以前只知道桂林而不知道阳朔的人们找到了真正最能代表喀斯特地貌的“喀斯特公园”!
其实,老外比大多数国人更先了解阳朔,一本lonely planet把他们从地球的另一面带到了阳朔,到阳朔的外国游客都是人手一本,他们只把桂林作为一个交通的中转站,下飞机了,下火车了,直接从桂林赶到阳朔,一刻也不停留。知道为什么吗?我只知道一点,老外大多数很有主见!随着国内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成了一个大多数人重要的议程,加上国家政策的调整,五一、十一黄金周的执行,每到节假日风景区人满为患!据阳朔旅游部门统计,从20xx年至今,阳朔的宾馆床位翻了一番!今年的五一依然无法安排完所有的客人,不少人只能去搭帐篷。阳朔沸腾了!阳朔爆发了!
阳朔在外国游客纷纷到来的时候,才慢慢地新建或用旧房改装了几十家各具特色的涉外宾馆、酒店,可以说阳朔的旅游是被推着走的!现在,西街上的四十多家各色酒吧,可让您品尝到世界各地的饮食风味,即使再小的一家小旅馆,服务员都能用流利的外语为外国游客服务,比起有些地方的三星级酒店来,还略胜一筹。阳朔当地的风味除了米粉外,主要有漓江啤酒鱼、各色酿菜、清水漓江鱼等,尤其是啤酒鱼,让人回味无穷。
自古以来,名人与名景都有理不断的渊源:孙中山、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领导人都曾来过,尼克松、卡特、乔治·布什、克林顿四位美国总统,前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等纷沓而至,1996年,李鹏携夫人到阳朔游览,并题字:“阳朔——中国旅游名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