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走月亮》教案通用一
[设计意图]
本活动是中班的一个体育游戏活动,在活动中首先带领孩子们模仿高人、矮人走路,激发孩子们参与活动的乐趣,并由此引出走路不同方法,在此基础上鼓励孩子们大胆尝试多种走法,并借助多媒体让孩子们感受多种不同走法,增加孩子们的感性经验,通过表演自己喜欢的走法,张扬孩子的个性,允许孩子自由发挥,通过多种材料的投放,引导幼儿合作并通过表演赛,让幼儿体验,只有相互配合才会成功。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参与体育游戏,体验游戏乐趣。
2、培养幼儿创造力和合作能力。
3、多种走法,锻炼幼儿腿部肌肉力量。
[活动准备]:
1、呼拉圈、皮球、绳子、沙包、套圈、丝巾、绸子、军帽、废旧纸箱等适量道具。
2、多媒体课件(模特步、正步、机器人步和秧歌步等)。
3、活动音乐磁带。(《高人与矮人》、《走路》、《法国男孩》、《欢庆秧歌》、《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斗牛士》。)
[活动过程]:
1、激发兴趣,导入活动。
播放音乐模仿高人、矮人走路进活动室。
师问:刚才,们是怎么进活动室的?你还想怎么走?(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2、自由探索活动
(1)鼓励幼儿自由创造多种走法。(小鸭子走、八字步走、老爷爷走、踮起脚尖走、蹲走等。)
(2)利用游戏—“请你跟这样做”,引导幼儿练习多种走法。
具体玩法:请一名幼儿作示范者边做边说:“请你跟这样做”,其他幼儿模仿并说:“就跟你这样做”当示范幼儿说:“木头人”时,幼儿停止动作并摆出一个漂亮的造型,依此类推,选出走法特别的幼儿作示范者,游戏继续。
3、多媒体展示。(教师依次播放各种步法的课件,请幼儿说一说分别叫什么步并让幼儿试着走一走,让幼儿关注各种走法的特点。)
4、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走法展示。(教师出示丝巾、绸子、军帽、废旧纸箱等道具,让幼儿自由选择道具装扮自己,选择喜欢的走法进行配乐表演。模特步配合音乐《法国男孩》,秧歌步配合音乐《欢庆秧歌》,军人正步走配音乐《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机器人步配音乐《斗牛士》。)
5、合作行走擂台赛。
(1)教师提供辅助材料呼啦圈等,鼓励幼儿合作行走。
(2)选相同材料为一组举行合作行走表演赛。
6、放松整理,活动结束
(1)好朋友互相作放松运动。(幼儿自由组合,跟随教师边念儿歌边做放松运动。自编儿歌《好朋友》—你帮来捶捶背,帮你来揉揉肩,团结友爱转个圈,们都是好朋友。儿歌内容随动作的变化而变化。)
(2)教师带领幼儿学小动物走路走出活动室,活动自然结束。
[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到日常活动中寻找好朋友可以一起做的事,体验合作的快乐。
[活动反思]
在贯彻《纲要》精神的基础上,本着幼儿活动以游戏为主设计了活动《你走、走、大家走》。
本活动主要分三个环节:幼儿自由探索、练习各种走法——多媒体展示并模仿表演喜欢的走法——幼儿自由探索、创造合作的走法。
在第一环节中,活动开始模仿高人走、矮人走激发幼儿兴趣。以人为本,让幼儿充分探索各种走法,发展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并以幼儿耳熟能详的游戏进行巩固练习。第二环节,利用生动活泼、鲜明的课件,让幼儿直观形象的了解各种走法的特点,调动幼儿的主动性,让幼儿自由选择喜欢的走法进行表演,此时进入活动的高潮,充分张扬了孩子的个性。第三环节,幼儿自由选择伙伴及道具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最后,活动在欢快的《走路》音乐中结束。
有关《走月亮》教案通用二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意境和情感。
3、正确认读本课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1、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让学生体会月光下的动人场景和美好意境,让孩子更深刻的体会到柔和的月光下充满着无限的情意,感受到爱的存在和温暖。
1、师:同学们你们都走过什么呀?
2、学生自由发言。
3、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走月亮》,你想知道他们是怎样走的吗?揭示课题。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采用问老师同学、查字典等方式来解决。
2、勾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3、师:读完课文后,你的感受是什么?
1、再读课文,你觉得课文哪些地方最美?
2、小组内学生自读。
3、全班交流。
4、这么美好的夜晚,这么迷人的画面,使我们仿佛进入了爱的天堂!细细读读课文吧!找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段落等。
5、问:还有不懂的地方吗?(全班交流,体会出爱的存在、爱的和谐、爱的温暖)
6、学完课文后,你最想说什么?
1、摘抄文中的好词、好句和好段。
2、背诵课文。
有关《走月亮》教案通用三
在教学本文时,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设情境,品读感悟,使学生不仅感悟到温馨、快乐、幸福的亲情美,而且体会到月色下的意境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抓词抓句去重点体会。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新课标精神,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让学生多读、多说,以读为主,以读代讲,通过“品读”来代替文章的讲解,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品味重点语句,体悟感情,突破教学难点,避免把文章“讲”没味儿了。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首先,我们先来观看一段flash动画。
(多媒体播放flsh动画:在月光如水的夜晚,一对儿母女悠闲地漫步。此间,配以优雅的音乐。)
师:同学们,这种情景美吗?
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随着作者一起和阿妈手牵着手“走月亮”,漫步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看着美丽的景色,感受着妈妈浓浓的亲情。
二、品读课文,深入学习
1、找出文中喜欢的地方,有感情地朗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师:请同学们体会着月色下的美好意境自读课文,并找出你最喜欢的自然段,多读几遍,试一试怎样才能读得更好。
2、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根据学生朗读的具体内容,随机点拨。)
设想学生找到的语句:
a:“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照亮了……照亮了……”
师:你为什么喜欢这里呀?
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回答,教师相机引导作答。
师:这么美的景色你能给大家读一读吗?
指导学生读出那种美好的意境,在读中,在倾听别人读中仿佛看到了作者为我们描绘的秋天月光下的美丽景色。
多媒体出示静态画面:柔和的月光下,高高的山,村头的树,村间的路,一片幽静、祥和的景象。进一步体会自己那种美好的境界,使学生产生如身临其境的感觉。
师:秋天月光洒满人间,月光下的各种景物清晰而又静谧,这迷人的月夜使“我”和阿妈感受到月夜景色的美好。
b:“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
流着月光。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呦,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师: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教师相机提问:香味在流,月光在流,怎么可能?
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月光下小溪、山草、野花构成的一幅甜美画面,体会到正是这种语言,才将本无情感的自然之物附着上甜美、欢快、幸福情绪,如流水绵绵不绝。
多媒体出示动态画面:月光下的溪水清澈美丽,淙淙地流着,鹅卵石布满河床,小水塘映着月光。
从而让学生体会“我”和阿妈欣赏到的清澈美丽的溪水,闻到了溪水中山草和野花的香味,看到倒映在溪水里的月亮,看到了鹅卵石间的无数个可爱的小水塘和倒映在小水塘里的数不清的月亮。秋风轻拂,无数个小水塘中的无数个小月亮随着微波轻轻摇荡。
师:这么美好的画面,谁能用你的朗读来体会体会呢?
学生通过朗读宣泄看到这般美丽的景色时的心情。
指导朗读:让学生读出欢快、幸福的语气。
c:“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泼刺声里银光一闪……从果园那边,飘来了果子的甜香。”,“走过……走过……走过……走过……”“在我仰起脸看阿妈的时候,我突然看见……好像也在天上走着,走着……”
引导学生合理想象:
①秋虫夜鸟此刻在做什么?
②你能想象一下果园里的景色吗?
③作者都嗅到了野花的香气,那她会看到怎样的景色呢?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多媒体展示flash动画:月光下,秋虫鸣唱,夜鸟飞翔。妈妈拉着“我”的手,走过溪岸、走过石拱桥……漫步的画面。
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师:我们走过了那么多的地方,耳闻秋虫唱歌和夜鸟拍打翅膀的声音,嗅到了野花的香气和果园里成熟了的果子的香气,目睹了沿途的美景和空中美丽的月亮及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就像到了仙境一样。
三、思想感悟,情感体验
师:你们觉得“我”和妈妈幸福吗?体现在什么地方?
使学生体会到:“我”和阿妈在美丽的月光下散步非常幸福,充满情趣。
师:你有没有和妈妈或者家人在一起感到幸福的时刻?把你的感受在小组里讲一讲,然后全班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回想自己和妈妈或者家人一起漫步时的幸福心情,来感受作者此时幸福甜蜜的心情,感受妈妈、家人身上的温暖气息。
教师随机点拨:其实亲情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会发现我们被浓浓的亲情包围着,是那样的温暖,那样的幸福、快乐。
四、总结
《走月亮》这篇文章是一篇充溢着诗情画意的散文。读着这篇文章,使人不由自主地走进一幅如诗、如画、如室外田园般的画卷中。同时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伴随着音乐,再读全文,用心和阿妈一起走月亮!
学生轻声感情朗读。
五、尝试着背诵全文
六、布置作业
小练笔:在浓浓的亲情中,我们学会了独立行走,我们一步步长大成人。
你有没有和家人在一起感到幸福的时刻?把你的感受写一写。
提示:过年过节、生日、爸爸妈妈带你出去玩……
有关《走月亮》教案通用四
1、 借助字典和课文注释,理解和掌握相关的字词。
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能复述文章内容。
3、 理解重点语句段落,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现在都是十二三岁吧,自己的童年时光一定记忆犹新吧。那多年以后,大家还会不会记得那些难忘的经历与经验呢?我相信,难忘的,铭记于心的经历是不会忘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美国作家莫顿亨特的儿时难忘的经历《走一步,再走一步》,看看作者有着什么样的难忘经历以及他从中学到了什么道理。
首先,请同学们看到课文后面的生词,大家都会读吗?我想请一位同学读一读。
点评一下同学读的怎么样,指出易读错的字词,解释较难的词。
训诫:告诫,教导。
耸立:高高地直立。
迂回:回旋,环绕。
凝视:聚精会神地看。
啜泣:抽噎,抽抽搭搭地哭。
纳罕:惊奇,诧异。
瘦骨嶙峋:形容人瘦削。
小心翼翼:谨慎小心,丝毫不敢疏忽的样子。翼翼:谨慎,严肃。
头晕目眩:头发晕,眼发花。晕:眼睛昏花。
(二)整体感知课文
好,下面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并给标明每个自然段,看看文章主要讲了什么。(2,3分钟)
1、文章看完了吧,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呢?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来概括课文内容。
明确:写了作者小时候一次爬悬崖的经历。
嗯,不错,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文章的具体内容。这篇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我想请三个同学来读一读,读的同学要注意读出人物的心理。其他同学思考每个段落的主要内容,待会请同学回答。
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1—15):写作者冒险登上悬崖面临的困境。
第二部分(16—22):写作者在父亲的鼓励下勇敢实践,脱离困境的经过。
第三部分(23):写作者的感悟: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成小困难,一个个认真解决,小困难终将战胜大困难,赢得最后胜利。
2、了解了课文结构,请同学用一段话复述课文。
提示学生根据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板书:
冒险: 爬悬崖 害怕
脱险: 父亲指点 毫无信心→萌发信心→信心大增→巨大的成就感
启示: 走一步,再走一步
3、作者得出的启示“走一步再走一步”有什么含义?
明确:1)是作者小时候在父亲的指导下成功走下悬崖的经历。2)是指在人生的道路上面对困难时,应该持有的心态和采取的方法。不要想着有多艰难,只要一点一点去克服,最后一定能取得胜利。
品一品你阅读第14段到22段时品味到的精彩之处。
我们来体会一种读法——距离感。你们看我是在悬崖上,父亲和杰利在崖底下,那么父亲要向我说话,就不能像平常对我那样说话。同学们各自试读一下。
好,再换一种读法。自豪,兴奋,第22段,请一个同学来试试。
问:我们现在继续思考这一部分的精彩之处在哪里?说出你的理由。
1)环境描写(14,15自然段),衬托人物心理:本来坐着内心就很恐惧了,然后又是一片寂静,他一个人在悬崖上就更显出害怕。
2)21自然段中的伸,踩把作者那种害怕时的小心翼翼写得惟妙惟肖。
3)14段和22段讲述了两个“啜泣”,这两个“啜泣”意思相不相同呢?明确:第一个是说明作者有一种害怕和怨恨,害怕一个人呆在悬崖上,怨恨同伴丢下自己,也怨恨自己爬不下去。而后一个则表现出自己很骄傲,自豪,一种成就感。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突出了后来的成就感。
同学们在生活中一定也曾遇到过许多困难,假如孤身一人被困在悬崖上的是你,你会怎么办?你的父母在黑暗中赶来,他们将会怎么做?请同学们根据这写一篇三百字的作文。
有关《走月亮》教案通用五
教材分析
《走月亮》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我国南方一些地区的习俗,常在有月亮的晚上,到户外月光下游玩、散步、嬉戏,为“走月亮”。“走月亮”不同于在月光下赶路,也不是满怀心事地走在月光下,而是特意到月光下走,散步,因此“走月亮”的说法充满了诗意。
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61人,大部分学生基础较好,进入第二单元的学习,正值农历八月十五中秋佳节,良好的背景为学习本文奠定了基础。但我们身处北方,因此对走月亮这一习俗不够了解,因此课前应让学生多做以了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积累文中优美的句子,了解“反复”这一形式的表达效果。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积累好词佳句。
2.过程与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理解课文内容,在感情朗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月下景色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感情。体会浓浓的亲情,激发学生爱父母,关心家人的美好情操。
教学重点和难点
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发挥学生的想象,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
1. 课件展示秋夜月景图,一个小姑娘在明亮的月光下,甜美的想象和阿妈一起散步时的情景,并配上音乐。学生欣赏后谈感受。
2. 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多媒体播放朗读录音,并配以《月亮船》,文章内容随着朗读滚动着显示在屏幕上。
2. 学生自读课文。
3. 交流不明白的词语。
教师向学生介绍云南、洱海、白族。多媒体出示有关云南风景图片,使学生对美丽的云南风景有初步的印象。
4. 通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作批注。(思考这些词句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并在读的过程中想象美丽的画面。)
三、品读课文
1.找出文中喜欢的地方,有感情地朗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师:请同学们体会着月色下的美好意境自读课文,并找出你最喜欢的自然段,多读几遍,试一试怎样才能读得更好。
2.全班交流,品读感悟。
(根据学生朗读的具体内容,随机点拨重点的语句。)
①“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卵石问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流着”一词用了几次,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这句话中那个字用得好,你是怎样体会到的?
带着自己的理解来读这一句。
②“走过月光闪闪的溪岸,走过石拱桥;走过月影团团的果园;走过庄稼地和菜地……月光照在水面上,随波荡漾,月光闪闪;而照在果园里,果树上结满了果子,月影就成了一团团的了”。
省略号表示了什么? 引导学生通过省略号想象:“我”和妈妈还去了哪些地方。月光照在那儿又是什么样?并组织学生交流。
3.带着感情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注意指导学生把文章景美、情美、人美的意境读出来。
4.体会“啊,我和阿妈走月亮!”反复出现既抒发了跟阿妈走月亮的欣喜之情,也起到了在结构上串连全文的作用,是全文的线索。
5.配乐朗读,升华感情
四、拓展延伸
课下请同学们搜集一些描写月亮的古诗或小短文,积累在你的“采蜜集”上,下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
你有没有和爸爸妈妈在一起感到非常幸福的时刻?同桌之间讲一讲,然后把你的感受告诉大家。
有关《走月亮》教案通用六
教学目标:
1、通过读读记记,读读写写,巩固对本单元生字词的认识,自主积累词语。
2、温习、回顾《酸枣情》的倒叙手法,让学生初步感知倒叙写法的作用。
3、通过“咬文嚼字”了解人们对月亮的不同称谓,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调查研究,了解更多的.有关月亮的知识。
4、自主阅读短文《走月亮》,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引导学生体会浓浓的亲情。
5、开展一次介绍中秋节的语文生活,让学生《难忘的中秋节》为题进行习作练习,要求写出活动的经过,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重点:
巩固积累词语;掌握理清文章条理的方法。
教学难点:
习作,围绕一个主题把内容写具体、写生动。
教学课时:4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词语超市。
⑴、“读一读,记一记”
1、出示词语:
2、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字都是本单元要求认识的生字,读音都很容易读错。
3、自我检查掌握程度,用横线标出你不太确定读音的词语。
4、指名说自己不太确定读音的词语,同学帮助正音。(将错误频率较高的字注上拼音反复识记。)
5、你还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⑵、“读一读,写一写”
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2、纠正错误读音。
3、听写词语。对照书本检查,将不会默写的生字在课桌上书空。
二、金钥匙。
1、出示内容:
2、指名读。
3、引导理解倒叙写法的作用。
4、思考:这片钥匙有什么作用?你还读过或看过倒叙守法的运用吗?(鼓励孩子们联想到电视剧或其他书籍中的倒叙手法。)
三、咬文嚼字。
1、自由读文。
2、指名说:人们对月亮有什么不同的称谓。
3、古诗赏析: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其中把月亮的称谓是什么?
4、拓展:通过图书馆、网络等途径,进行调查研究,了解月亮还有什么其它的美称。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述本单元课文的主要内容,归纳本单元教材的主题。
——享受亲情
二、自主阅读。
1、播放柔和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自由阅读短文《走月亮》,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说一说:读文后,你们的眼前浮现出哪些画面?
画面一:
一轮皎洁的明月高挂在空中,柔和的月光照亮了一个依山傍水的小村庄。
画面二:
一个和妈妈手牵手伴着月光在村子里散步的小男孩。
3、质疑:“我”和妈妈伴着虫鸣、鸟飞以及果园那边飘来的果香走月亮。“我”和妈妈都去了哪些地方呢?
再读短文。
4、集体反馈。
5、哪些句子体现了“我”和妈妈之间的浓浓的亲情,请找出来,反复朗读
6、读一读阅读提示,品悟文法。
三、小结。
第三、四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中秋节到了,中秋节的情景你一定爱记忆犹新吧。
2、谈谈有史以来你印象最深的一个中秋节。
二、口语交际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可以说一说自己最难忘的一个中秋节,要求说出过中秋节的过程;可以背诵于中秋节有关的古诗词;可以将有关中秋节的传说故事;还可以介绍当地的一些过中秋节的风俗人情。
2、认真听取别人的发言,听后可以质疑,并请求主人解疑。
二、习作。
1、同学们都说得很精彩,但是如果把你们刚才说的都写在一篇作文里,你们觉得怎么样呢?
(杂乱无章、没有中心、没有重点)
2、习作要求:
①自行选择描写的对象,可以口语交际的经过,也可以写有关中秋节的某个侧面。
②如果是记叙一个难忘的中秋节,不仅要写出活动的经过,还要进行适当的场面描写,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③写事情的时候,也要写到人,通过人们的言行、表情写出他们在节日里的心情、感受。
④可以先和同学交流一下,互相启发,然后再写。
3、学生作文。
4、指导修改。
5、誊写在作文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