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媒体时代统战工作新思路怎么写一
但在生物链的另一端,所谓的新媒体也未见多乐观,他们同样面临着一份难以下笔的年终总结。在拿到投资后,除了花钱的速度不同外,少有做出令人信服的新媒体产品;新的盈利模式没有一点出来的迹象;没有完整的闭环;一句话,除了烧钱,别无他法。显然,这不是一个投资人乐见的局面,更不是一个健康的模式。
同时无数的流言、悼词和怀疑也随之而起。传统媒体一定该死吗?手机阅读时代,媒体的功能是什么?媒体的本质又是什么?
前些时候,从自媒体的微信公号开始,因为版权问题,道歉几乎成为一种时髦。道歉成为一种推广,成为一种姿态,成为一种向别人问责的手段,成为表明道德优越性的方式?但自媒体的公号,绝大部分内容都是“法外容情”,所以在某种畸形的时刻,道歉也可以成为一种生产力。
版权问题把这个事说小了。从表面来看,无论是新旧媒体,大家其实还是在乎生产内容。区别是,有些内容拿去印成了铅字,有些内容发送到了手机或者pad上,然后这两边再抄来抄去,再扯皮。所以有媒体人开始自我安慰:没事,无论新媒体旧媒体,只要是媒体,就还需要内容,我们的价值就还在。
首先,媒体所代表的资讯传递和观点表达的一统天下,早已不再是稀缺资源。编辑主导,在某种程度上也走下了神坛,“新闻专业主义”的威权已经因资讯的传播方式而被动摇。另外,ugc(用户产生内容)、微信“朋友圈广告位”的出现……这都是过去从未有过的内容生产方式。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一沾上新媒体能卖出大价钱的原因所在。
不过,如果只是这样,很难想象这是一次技术引发的媒体行业革命,或者是一次革媒体命的技术变化。而整个媒体行业,也不至于震动和幻灭。竹简、纸、印刷机、手机阅读端?这些对阅读的改变程度是不一样的。时至今日,之前可能是对阅读方式的改变,而现在,更多的是阅读本身(甚至不只是阅读内容)的改变。传统意义的阅读,现在渐渐演变成新的含义:打发时间。地铁里的白领们拿着手机“阅读”,和他们切换界面玩一个手机游戏,之间他的状态是不需要任何过渡的。对这样的事情,你无法视而不见并自圆其说地认为:只要阅读还在,我们的价值就在。
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直到现在还无法说清,惊喜和幻灭一直在交替出现,甚至是同一个硬币的两面。但至少在写这一年的年终总结时,我们可以略微思考一下,什么是新/旧媒体,互联网到来后的媒体又变成了什么?
一个喜欢e•b•怀特的作家说:媒体以前是资讯和观点的提供者,而现在它的角色则更像文学,是需要你一个人耐心读进去。而之前我们在地铁上、咖啡馆里读报的时间和心情,现在则被手机占据和替代,用手机刷朋友圈,上facebook和微博客户端,在那里你不是一个人,你置身于一个热闹的、喧嚣的、虚拟的社区内——而这些,之前是当大家一起聊新闻、交换观点和想法时才有的体验。但现在,你再拾起一本杂志、翻开一叠报纸这样所谓的传统媒体时,更多的潜台词则是:我要暂时放下手机,让我一个人清静会儿!
过去,这样的功能则是由书本化的阅读所带给我们的。至于在互联网时代,书籍的命运如何,出版业又将去向何方?那则是另外一则悲伤的故事。
悲伤是无法控制的。但这一年过去,我听过的比较豁达的一句话却是:就算传统媒体全部死掉,也应该有人留至最后,无论是作为陪葬人或守墓人。这和新闻一样,有点悲壮,但我们应该有勇气这么想,否则,又何来勇气面对正在发生的变化?更何况,事情可能并不会那么糟糕。
论新媒体时代统战工作新思路怎么写二
这个年底,媒体的行业人写年终总结时大部分会很沮丧,20xx年基本上被定为媒体大倾颓的一年。前一年还风生水起的媒体新秀,转眼就开始裁员或者被新媒体侵吞。而拿着计划书出去找钱的人,已经心知肚明地将“读者”改为“用户”,一切“媒体”全都自动改换为“社区”或者“平台”。
但在生物链的另一端,所谓的新媒体也未见多乐观,他们同样面临着一份难以下笔的年终总结。在拿到投资后,除了花钱的速度不同外,少有做出令人信服的新媒体产品;新的盈利模式没有一点出来的迹象;没有完整的闭环;一句话,除了烧钱,别无他法。显然,这不是一个投资人乐见的局面,更不是一个健康的模式。
同时无数的流言、悼词和怀疑也随之而起。传统媒体一定该死吗?手机阅读时代,媒体的功能是什么?媒体的本质又是什么?
前些时候,从自媒体的微信公号开始,因为版权问题,道歉几乎成为一种时髦。道歉成为一种推广,成为一种姿态,成为一种向别人问责的手段,成为表明道德优越性的方式?但自媒体的公号,绝大部分内容都是“法外容情”,所以在某种畸形的时刻,道歉也可以成为一种生产力。
版权问题把这个事说小了。从表面来看,无论是新旧媒体,大家其实还是在乎生产内容。区别是,有些内容拿去印成了铅字,有些内容发送到了手机或者pad上,然后这两边再抄来抄去,再扯皮。所以有媒体人开始自我安慰:没事,无论新媒体旧媒体,只要是媒体,就还需要内容,我们的价值就还在。
不过,如果只是这样,很难想象这是一次技术引发的媒体行业革命,或者是一次革媒体命的技术变化。而整个媒体行业,也不至于震动和幻灭。竹简、纸、印刷机、手机阅读端?这些对阅读的改变程度是不一样的。时至今日,之前可能是对阅读方式的改变,而现在,更多的是阅读本身(甚至不只是阅读内容)的改变。
传统意义的阅读,现在渐渐演变成新的含义:打发时间。地铁里的白领们拿着手机“阅读”,和他们切换界面玩一个手机游戏,之间他的状态是不需要任何过渡的。对这样的事情,你无法视而不见并自圆其说地认为:只要阅读还在,我们的价值就在。
一个喜欢e·b·怀特的作家说:媒体以前是资讯和观点的提供者,而现在它的角色则更像文学,是需要你一个人耐心读进去。而之前我们在地铁上、咖啡馆里读报的时间和心情,现在则被手机占据和替代,用手机刷朋友圈,上facebook和微博客户端,在那里你不是一个人,你置身于一个热闹的、喧嚣的、虚拟的社区内——而这些,之前是当大家一起聊新闻、交换观点和想法时才有的体验。但现在,你再拾起一本杂志、翻开一叠报纸这样所谓的传统媒体时,更多的潜台词则是:我要暂时放下手机,让我一个人清静会儿!
悲伤是无法控制的。但这一年过去,我听过的比较豁达的一句话却是:就算传统媒体全部死掉,也应该有人留至最后,无论是作为陪葬人或守墓人。这和新闻一样,有点悲壮,但我们应该有勇气这么想,否则,又何来勇气面对正在发生的变化?更何况,事情可能并不会那么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