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积极应对交通运输雾害的措施与建议论文

实用范文 会员投稿 下载doxc

更新时间:2022-09-02 11:08:02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探究积极应对交通运输雾害的措施与建议论文(共6篇)由“i乐德范文网”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探究积极应对交通运输雾害的措施与建议论文,欢迎参阅。

篇1:探究积极应对交通运输雾害的措施与建议论文

探究积极应对交通运输雾害的措施与建议论文

1.引言

雾是指近地面层空气中悬浮的大量水滴或冰晶微粒的乳白色集合体并使水平能见度降至1000m以下的天气现象,也常称为大雾,是我国比较常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随着我国公路、航空和水运等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雾的影响越来越明显,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雾使近地面层能见度降低,造成车辆船只滞留、交通堵塞,航班延误,甚至引发严重的交通事故,带来惨重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雾对公路、航空、航海和内陆水运来说都是高危险天气。降低雾对交通运输造成的不利影响已成为目前交通部门和气象部门重要的工作目标之一。

近年来,众多学者对我国不同空间尺度(全国、区域、重要交通干线沿线等)雾的气候特征、发生发展特点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如刘小宁等、王丽萍等分析了我国雾的空间和时间分布特征;吴兑等、郭刚等、李岚等分别对南岭山地、辽西地区和沈大高速公路进行了雾的时空变化特征及气象要素研究。雾的预报方法及数值模拟也有了较快发展,梁爱民等、马学款、李法然等对不同地区的雾进行了数值模拟或就预报方法进行了探讨。另外,雾的物理学研究和人工消雾试验也一直倍受研究者重视。在应用实践方面,主要表现在高速公路等交通干线雾天低能见度条件应急系统、管理系统或预警系统的建立。袁成松等人对高速公路低能见度进行了数学描述,从能见度突变、车辆制动距离的需求和能见度监测数据等方面,论证了对低能见度监测与预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构建高速公路雾天交通管理系统。这些研究成果及实践经验都为有效降低雾对我国交通运的不利影响提供了参考和借鉴。本文在分析雾的发生特点及我国雾情时空分布和变化特征的基础上,提出降低雾对我国交通运输不利影响的对策措施。

2.雾的发生特点

当大雾天气发生时,大气能见度明显降低。这是雾对交通运输产生不利影响的主要原因。能见度是反映大气透明度的一个指标,是具有正常视力的人在当时的天气条件下能够看清楚目标轮廓的最大距离。在气象行业标准《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将水平能见度距离50-500m之间的雾称为浓雾,水平能见度不足50m的雾称为强浓雾。浓雾和强浓雾的出现对交通运输的危害更大。

雾通过近地面空气的降温和増湿两个途径使空气达到饱和而形成的。根据成因,雾可以分为辐射雾、平流雾、混合雾和蒸发雾等。在有利于空气低层冷却的`地区,如果水汽充分,风力微和,大气层结稳定,并有大量的凝结核存在,便容易生成雾。同时,盆地、山谷等低洼地形有助于雾的形成与发展,导致局地性大雾,还可能出现小范围局地的浓雾、强浓雾或雾团,使交通事故频发。

雾的生消变化可以是一个较为迅速的过程。监测表明,有些雾的生成过程仅需20-30mir的时间,能见度就可从1000-m降至100m以下,有时甚至几分钟内能见度就可能急剧下降。我国部分地区交通沿线极易出现团雾(即团状雾,单位范围较小)造成能见度突然下降,司机来不及反应,极易导致交通事故。

3.我国雾的时空分布和变化特征

我国大雾天气的发生大致呈现东部多、西部少的态势[2m,其中东部沿海、四川盆地和长江流域东部以及云南南部等地是大雾天气最多的地区,年平均雾日数在60d以上;而西部大部分地区、东北地区东部以及内蒙古大部分地区年平均雾日很少,均在2以下这与我国大的地形和干湿状况分布有关。同时,有研究表明,能见度小于500m的浓雾空间分布表现出更强的局地性:集中分布在我国长江流域,沿海地区,四川盆地北部,沿长江一线的重庆、湖南西北部至湘赣交界地区。

我国内陆大部地区的雾多属于辐射雾,在季节分布上,秋、冬季雾日最多,春、夏季明显偏少,其中11月和12月为多雾月,5月和6月为少雾月;而沿海城市以平流雾为主,春、夏季最多。雾的日变化也很明显,尤其是辐射雾,其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10h主要发生在夜间到清晨,能见度较低的雾持续时间相对要长一些。平流雾、平流辐射雾和锋面雾,在一天内的任何时间都可以出现,而辐射因子则可使这些雾在夜间和清晨变得更浓。

气象资料统计分析表明,近40多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雾日呈减少趋势或变化趋势不显著,但部分地区包括黄淮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雾日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尤其是四川盆地东部地区上升的幅度还比较大。同时,危害性更大、能见度小于200m的浓雾日数在华北平原南部等地有显著増加的趋势。上述雾日显著増加的地区正是我国经济活跃、人口众多的区域,交通运输业发达,更易受到雾的影响,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4.雾对我国交通运输的不利影响

4.1 雾对公路运输的不利影响

由于雾滴聚集阻挡人们的视线,致使能见距离缩小,当能见度缩小到一定范围时,人对车距容易产生错觉,以致发生交通事故。世界各国的高速公路运行管理经验表明:在所有不利气候条件中,大雾对高速公路运行所产生的危害最大。目前,我国主要是通过交通管制措施(艮制车速、车距)封闭道路和工程处置措施等方式保障高速公路雾天安全运行。近年来,我国高速公路交通运输业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但由于管理科技水平相对落后,雾几乎成为高速公路运输的头号“杀手”据调查,在一些大雾多发地区的高速公路路段,因大雾引发的交通事故的死亡率达40%。而且由于高速公路具有车流量大、行车速度快等特点,一旦雾天发生交通事故,经常会引起连锁反应,最终形成多车连环追尾相撞的重、特大恶性交通事故。10月23—27日,受大雾影响,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和安徽的部分地区能见度不足100m造成京福山东段、济青、同三、日东和京沪等多条高速公路的52个收费站封闭,其中25日,济馆高速公路距茌平出口5左右有60辆货车、21辆小车连环相撞,致使3人死亡,多人受伤。

4.2 雾对航空运输的不利影响

由大雾引起的能见度降低对航空运输的影响主要有两种情况:(1)机场能见度较低时,造成航班延误、返航、取消、备降;(2)机场能见度较低时,发生航空事故,造成机毁人亡的重大事故。月22日四川盆地出现区域性大雾,成都双流机场遭遇了近几年来最为严重的一场雾害,导致机场关闭达8h有125个进出港航班延误,16个航班被迫取消,上万名旅客滞留机场。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航空运输业呈迅猛増长趋势,特别是民航运输周转量发展更为迅速,能见度降低必将对我国未来航空运输业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

4.3 雾对水运的不利影响

当大雾困扰航道或港口时,船只无法航行,大量船舶积压,甚至造成严重碰撞事故。一些海上生产部门还将海雾称为“老虎天气”12月25日湖北荆州石首市出现大雾天气,江面能见度只有3-4m该市北门口江段发生一起轮船相撞事故,致使5人死亡,6人失踪。1月9日,京杭大运河扬州段因大雾天气停航12h滞留船只1700多艘,镇扬汽渡停航14h同年2月23日,浓雾突袭珠江口附近水域,最低能见度只有0.2-0.3海里(约300-500m)浓雾导致多艘船舶航行受阻滞航,广州海事部门紧急启动应急预案。

4.4 雾对交通运输的间接影响及连锁反应

雾对我国交通运输的影响,按其影响方式和途径可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所谓直接影响是指能见度降低直接影响汽车、飞机、船舶的正常运行,前面三点已经详述;间接影响是指雾引发的次生灾害又作用在交通运输业上,如大雾引发“污闪”灾害脚雾滴附着在输电线路瓷瓶、吊瓶等绝缘设备表层,使输变电设备绝缘性能下降,导致高压线路短路和跳闸)进而影响交通运输业。2月22日凌晨,沈阳市由于浓雾而发生“污闪”事件,全市70%以上的地区停电,导致机场关闭、火车中断、高速公路封闭或限行等。

同时,低能见度的雾还会引发交通系统内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连锁反应。12月1至2日,受大雾影响,北京首都机场有1400多架次航班延误,上万名旅客滞留首都机场,同时由于京津、京开、京沈和京石等高速公路相继封闭,铁路客流明显増加,北京站和北京西站比平日増加1万多人,北京市的交通事故发生率上升了120%。

5.积极应对交通运输雾害的措施与建议

我国交通运输业呈加速发展趋势,但目前由于相对缺乏交通沿线气象监测和高效的雾天管理对策,高速公路和机场往往因雾封闭,造成乘客滞留、交通堵塞,甚至引发交通事故。传统的封闭交通措施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式,在降低事故发生率而提高交通效率的原则下,加密交通沿线能见度监测、加强雾天交通管理以及提高交通专业气象预报精度等,可以最大限度减少雾对交通运输造成的负面影响。

5.1 加大交通沿线能见度监测仪的设置密度,增加车船湔便携式小雷达租用,减少交通事故发生概率

目前我国大多高速公路能见度监测还不够稠密,而且我国普遍采用的是前向散射能见度仪,其特点是体积小、安装方便和量程大,但测值仅代表测点附近的能见度情况,且准确率和分辨率均相对较低,而部分地区的雾又具有较强的局地性特征。为此,应根据公路的环境特点,合理加大布设能见度监测仪密度,防止能见度突然下降引发交通事故。建议引入市场机制,鼓励企业投资,在交通沿线适当加大能见度监测仪器的设置密度;同时,高速公路和航运部门也可通过雾天出租车(船)前便携式小雷达的方式,降低车辆和船只碰撞的机率。

5.2 提高交通专业气象预报精度和加快除雾技术的研发

提高雾情预报的准确性将大大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实践证明,无论是大范围的平流雾、辐射雾还是局地性突发性的团雾都具有可预报性。目前气象部门对降水、大风和气温等常规气象要素的监测和预报方法均较先进,但对能见度、路面结冰方面的监测和预报方法相对薄弱,尤其是局地雾和路面结冰还没有纳入日常业务范围。气象部门应提高交通沿线雾情(能见度)预报的准确性、及时性和精细度,保障交通管理部门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并采取相应的交通管理措施。另外,对于部分地区出现的局部且保持较长时间的团雾,必要时可以通过人工除雾措施来増加能见度。此外,加强民航机场的人工除雾技术的研究也尤为重要。

5.3 制订严格的高速公路雾天交通运行规定和加强汽车司机雾天安全行驶意识教育及提高飞机驾驶员盲降技术水平

目前,我国低能见度气象条件下高速公路管理规定中,大多要求能见度低于50m时封闭高速公路,但这种封路措施往往造成车辆停滞运输、公务执行受到延误,并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应尽可能不采取封路的措施,而是尽快制订出严格的雾天交通运行规定,依靠司机提高雾天安全行驶意识、遵守雾天行驶交通规定,以减少交通事故发生。航空方面,应加强飞机驾驶员雾天盲降技术培训,提高盲降安全性。

5.4 加强和完善雾天低能见度交通预警系统

目前我国雾天低能见度交通预警系统还很不完善,这在一定程度上増加了雾天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通过借鉴国外经验,我国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和完善道路雾天低能见度交通预警系统。(1)信息采集:及时准确地采集气象(包括能见度)交通和路况等信息;(2)信息监控:将气象、交通、地理等信息数据合理融合、组织、存储和管理,供用户方便查询;(3)预警决策:根据实时气象、交通流量和事故信息及时发出雾天安全警告,同时启动合理的应急预案;(4)信息发布:通过路侧可变情报板、广播系统等,及时准确地将决策信息发布给道路用户和一线交管人员;(5)通信系统:以快速的传输功能保证数据和信息的实时性。

5.5 车队模块化通行的雾天特情管理

车队模块化通行,是指在浓雾、暴风雪等恶劣天气条件下,为确保高速公路行车安全,将若干辆车有序地排列成一个通行车队模块,并由装有雷达和伸展臂(阻止后方车辆超越)设备的警车带路压速行驶,以模块为单位放行。车队模块化通行可以有效降低恶劣能见度天气条件下事故发生率。

篇2:中国入世的财税应对措施与政策的建议论文

中国入世的财税应对措施与政策的建议论文

(一)正确运用关税政策,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利益

1、在逐步降低关税总体水平的同时,要合理调整关税税率结构。现在我国的关税平均税率已降到17%,到20需进一步降为10%左右。随着关税总体水平的降低,要依据有效保护理论和关税结构理论,利用WTO规则允许保护国内幼稚产业的例外条款,并与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政策的要求相结合,不断合理调整和设计关税税率结构,实现关税税率由上游产品向下游产品的合理“关税税率升级”机制。一般说来,进口原材料的关税税率应该低一些,进口制成品的关税税率应该高一些;大宗进口商品的关税税率应该高一些,而少量进口商品的关税税率应该低一些。此外,要参照国际惯例,认真研究从量税、季节税、滑准税、临时关税等复合税制度,逐步扩大适用商品的范围,这既能保证关税调节作用的充分发挥,又能够保护税基不受侵蚀。

2、进一步清理和规范关税减免政策。除保留一些符合国际规范的减免税优惠政策外,要及时彻底地清理到期的减免税优惠政策,及时调整边境贸易、部分出国人员的进口税收优惠政策,认真研究暂定税率的适用范围和调整幅度、时期,坚决取消某些不符合国际惯例的做法,防止变相减免税。

3、整顿和治理保税区。目前我国已设立了14个保税区。要按照国际惯例和我国国情,研究探索我国保税区的功能、模式,规范和统一保税区的管理方法和政策,对保税区实行符合国际规范的税收政策和监管办法,兴利除弊,使保税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境内关外”,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4、规范对加工贸易的管理,在完善加工贸易银行保证金台账制度的基础上,逐步引导加工贸易向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集中;对区外的加工贸易项目,符合条件的按照保税工厂、保税仓库进行管理,其余的采取经济担保或先征后退的办法进行管理。

5、建立和完善反倾销税、反补贴税制,研究制定“紧急关税法”,为在必要时利用WTO的保障条款保护国内产业提供法律依据。同时,加强海关征管。

(二)调整和完善出口税收政策,支持、鼓励和推动外贸出口增长

1、用足WTO规则中允许出口退税的条款,完善增值税出口退税政策,实行全额彻底退税。要依据WTO规则和国际惯例许可的全额退税原则,尽快恢复实行增值税条例所规定的出口产品零税率制度,也就是允许对出口产品在产销全过程中所缴纳的增值税,都给予退税。现行对各类企业所实行的不同退、免税计算办法,造成实际退税差别,也要通过采用统一的退税办法,加以消除。特别是还要研究采用消费型增值税,扩大增值税的征收范围,彻底排除“多征少退”退象,以增强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2、进一步考虑扩大出口退税税种范围。我国目前出口退、免税的税种只有增值税和消费税,而依据WTO规则,退免的'所称间接税,还包括销售税、执照税、营业税、印花税、特许经营税等等。为了加大税收鼓励出口的力度,我们可以把营业税列入退税范围,也可以把随同增值税等三税征收的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列入退税范围。

3、运用税收保护稀有资源和紧缺物资。我国加入WTO后,列明禁止出口的产品将减少,除对少数产品继续运用出口关税的手段进行限制外,也可考虑再加用国内税的手段,这就是对少数需要限制出口的稀有资源和紧缺物资,不退免应征的增值税、消费税,或视情况差别,减少退免税,如采用低于法定税率的退税率等。

4、要逐步取消WTO规则禁止性的出口税收支持措施。

(三)尽快统一内外税制,建立公平税负的竞争环境

1、要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从资源合理配置的角度看,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势在必行,包括税率的统一、税基的统一、税收减免政策的统一。今后对企业所得税政策的优惠,应依据“产业为导向,兼顾外资、地区”的政策原则进行调整、改革、规范,税收优惠的范围应适当缩小,基本上应放在国家产业政策重点支持发展的项目和企业,主要是高科技、基础设施和亟需扶植的产业,内外资企业统一适用,不符合产业政策的优惠原则上都要取消。其中只对特别需要的外商投资项目,也就是对符合规定的产业政策条件、外商投资额大、技术先进、投资回收期长的新办外商投资企业,经营期在十年以上的,才适当给予一些特殊优惠。地区优惠同样要建立在产业政策基础上。

此外,今后我国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也应根据国内外经济变化情况加以合理调整。近年来世界各国纷纷下调企业所得税税率,而我国还一直保持着33%的基本税率,因此应考虑适当下调,并改现行比例税率为超额累进税率,有效利用累进税率机制,对不同发展水平地区、不同资源状况、不同资本状况、不同技术装备状况等形成的差别利润进行调节。

2、逐步取消内外资企业及个人在适用其它税种方面的差异。按照统一税法和公平税负的要求,建议尽快对内外资企业实行统一的车船税、房屋和土地税。为了体现税收公平原则,对外资企业也应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耕地占用税、教育附加税。

3、逐步消除内外资企业在进口税收政策方面的不平等待遇。特别是随着我国进口关税的逐渐降低和国产设备质量的不断提高,在时机成熟时,要取消这类对进口设备大面积免税的政策,使有限的关税保护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着力强化国家重要产业和领域的财政投资,增强国民经济长远发展后劲

1、适应WTO规则的要求,强化对农业的投入。一是加大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包括水利设施、农业生态环境、

国土整治、移民建镇、小城镇建设、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等。二是支持农业结构调整。财政要加大对“种子工程”、畜牧良种、优质饲料、区域化优质农产品基地、产业化龙头企业、退耕还林、还草等方面的支持。三是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在这方面,财政要增加气象投入,建立完善各种专门性自然灾害气象预报服务;加强对病虫疫情监控的投入,减轻农业损失;增加对农产品信息网络和营销组织建设的投入,逐步建立覆盖全国城乡、连接国际市场的农产品信息网络营销组织;支持农民合理储备粮食,减轻国家粮食储备压力。四是根据财力可能,逐步增加不发达地区的农业发展支出,并要建立起日益完善的农业救助性支持体系,包括农业灾害补助体系、农产品市场风险补助制度、农村困难群体粮食补助制度、特殊困难农民生产补助制度等。

2、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科技进步与发展的支持力度。首先,要继续发挥财政科研投入的主渠道作用。一是继续增加国家重大科研计划经费;二是对农业科技投入实行重点倾斜政策;三是优先考虑人口、资源环境、医药卫生和信息等方面的需要,促进重点社会发展领域的发展。其次,财政部门要利用政策的导向作用,促使企业建立技术创新机制,通过筹集科技研究开发资金和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等方式,积极增加技术开发经费,有计划、有重点地推进企业科技进步。另外,国家政策性银行可设立支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的专项贷款,支持发展高技术产业。财政还要配合金融部门制订科技贷款贴息政策,以使科研单位能及时争取到国家科技贷款的支持。

3、促进国有经济发展的财政投资政策取向。要积极支持国有经济进行企业组织结构调整,着力培养资本技术、人才和组织高度集约化的大公司、大集团的成长。要支持国有经济的技术改造,提高国有经济的技术水平和竞争能力。要进一步落实并完善国有大型企业集团改组、改制的有关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减轻企业负担,增强企业积累,这是国家财政投资政策的一个重要间接措施。

另外,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稳定和进步。具体措施:

一是调整财政支出分配结构,增加财政的社会保障支出;二是建立国家财政社会保障预算;三是开征社会保障税。同时还要注意提高财税政策的透明度、公开性和统一性。

篇3:改进农村素质教育的一些措施与建议论文

改进农村素质教育的一些措施与建议论文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从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出发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也是对教育提出的一项战略性任务,对于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增强创新能力,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步伐等具有重要意义。前教育部部长朱开轩先生对于素质教育有过精辟的阐述:“素质教育是为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着眼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和目的在于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素质教育注重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强调终身教育,突出创新精神,对农村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农村素质教育的现状与困境

目前,我国农村素质教育严重滞后于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农村教育的办学条件和素质虽有较大的提高,但相对于城市而言,仍然处于十分落后的状态。到目前为止,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仍停留于提高农村适龄儿童的入学率,以及校舍改造等基本办学设施的建设等方面,这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求仍然相差甚远。在农村小学推行素质教育存在着主观上和客观上的问题。

客观上,在农村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存在着师资力量薄弱,办学条件较差,教育资源短缺,教育结构单一等一系列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当前我国存在的越来越严重的城乡差异造成的。相对于城市,我国绝大部分农村小学无论是在师资力量、办学条件、教育资源,还是在教学方法上,都存在着显著的差距。师资力量上,由于农村小学普遍条件艰苦,生活便利性不如城市,导致在农村小学教书的大部分是农村本地人,新一代的大学生普遍不愿意来到农村长期扎根教书。办学条件上,农村学校没有完善的教育设施,甚至有些学校校舍破烂,缺乏基本的教书场所,更别提完善的体育、音乐、美术等设施。当然,经过近些年的整改,农村总体条件得到改善,但仍然存在着差距。在教育资源上,城乡经济实力的差距导致这一项农村学校失分更多,这一方面是经济原因,另一方面也有着政策因素在内。最后,教学方法上,由于城市学校能够与外界很好的沟通,各同行之间相互交流频繁,更能够顺利地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方法,因此得以不断创新。而农村在这一方面显然要落后许多。

主观上,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来自学生家长。城乡差距的现实存在,使得农村家长认识到,只有将孩子送进高等学校才是摆脱农村户口、摆脱贫困的最佳出路,甚至是唯一出路。因此,越是贫穷的地方,“应试教育”越严重,素质教育的推进越困难。二是来自当地的教育主管者。素质教育的理念很大程度上没有被地方教育管理者认真领会和贯彻实施。教育管理者对于学校的主要评价仍然集中于升学率和考试分数,对教师的管理也主要是看学生的考试分数。有些地方对教师实行的末位淘汰制就是这种思想的典型表现。

二、改进农村素质教育的一些措施与建议

农村素质教育质量制约着整个国民素质的水平,影响农村经济发展速度。基础教育是一项面向未来的事业,今天的学生将是新世纪前半叶农村开发和建设的中坚,基础教育的普及程度和质量,对于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具有决定性影响。要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做到转变观念,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抓住课堂改革,加快信息化建设,教育才能现代化,才能使素质教育真正在农村实施。

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真正确立素质教育思想。教育管理者的思想影响着广大教师的教育思想,广大教师的教育思想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从而影响亿万青少年的发展。因此转变农村教育管理者的教育理念,提高农村教育管理者的素质教育管理水平是广泛开展农村素质教育的前提。另外要扩大宣传,使广大家长知道,素质教育对于学生未来,对于国家未来重要性和益处。只有从主观层面改变素质教育参与者的思想,才能真正推动这一事业的发展。

其次,加强制度设计,提高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素质教育的必要条件。只有农村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才可能会有农村素质教育水平的提高。需要在政策和制度设计上支持大学生积极投身参与农村教育事业。当然,这需要建立在这项事业具有吸引力的基础上。另外要不断强化现有农村的教师素质提升,不断提高现有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水平,充分挖掘现有资源。还可以进行城乡之间的教师资源优化配置。尝试实施城乡在职教师之间的定期交流与合作。

再次,积极开展课程与教学改革,全面实施新课程,转变教学方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为了推进素质教育而采取的重大改革措施,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新课程从纲要的起草到课程标准的制定,既体现了国家的意志,又参照了国际趋势,具有先进性和可行性。对农村中小学来说,新课程不仅有利于培养目标的进一步明确、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也有利于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和不同发展,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第四,实施素质教育的新途径:远程教育。远程教育是当代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到相当程度而出现的一种新的远距离教育模式。应用现代通信技术,不但可以解决农村贫困地区师资薄弱的问题,而且也有利于加强地区间的信息交流和相互学习。远程教育有利于扩大教育规模,促进教育的平等性。远程教育的开放性和资源共享性,使得任何人都可以随时随地的根据自己的需要运用这些课程、课件去学习,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个人的素质。远程教育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效益,促进学生终身学习。

最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是农村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充分条件。开展素质教育离不开相应的教学设备和设施,要保证图书、体育用品、乐器等基本的教学用具供给。发展农村素质教育,必须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实现素质教育的标准化,完善农村素质教育所需的基本设施和设备。这些都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各级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要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加快经济发展。只有城乡协调发展,城乡差距缩小到一定的程度,农村教育才能真正摆脱“跳农门”的局面,农村学校才能从根本上摆脱“应试教育”的制约,素质教育才能顺利推进。

三、总结

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诸多方面。农村小学要强化教学改革,彻底转变“应试”教育的观念,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教师就要做好如何处理面向全体学生主体的教学关系,如何合理运用考试和评价手段等,并将工作落实到位。农村小学教育只有立足自身实际,抓住自身教育的特点,充分挖掘其教育资源,发挥其教育优势,才能很好地实施素质教育。

篇4:幼儿文学欣赏的有效措施与建议论文

幼儿文学欣赏的有效措施与建议论文

一、根据教材特点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是感受和理解

文学作品的关键文学欣赏活动,最终的目的是实现幼儿对作品的创造表现,而表现的前提是幼儿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理解是表现的基础,只有充分理解了作品,才能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对与孩子来说,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老师的紧密结合各个年龄段幼儿的特点和规律,根据不同作品的特点,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通过幼儿的互动有效地帮助幼儿感受和理解文学作品。

1.图谱法:图谱法是教师根据诗歌、儿歌特点设计的形象符号画面,用于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图谱法是教师经常使用的教学手段,在文学作品欣赏中适宜的图谱可以将抽象的文字直观地展现在幼儿面前,符合幼儿的思维具体形象的特点,更能帮助幼儿理解和记住诗歌的顺序。

2.仿编法:当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学习、理解和体验已经到达一定程度时,教师可以进一步创设机会,让幼儿扩展自己的想象,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去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想法,对作品进行仿编。例如在中班诗歌《摇篮》和的教学中,教师利用各种小图片,让幼儿创编,孩子们受到提示,能创编出:书架是书的摇篮,摇着书宝宝,风儿轻轻吹,书宝宝睡着了;汽车是摇篮,摇着小宝宝,爸爸轻轻开,小宝宝睡着了。

3.游戏法: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在游戏情景让孩子在玩中感知、理解文学作品并且通过动作参与加强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运用游戏和表演的方式引导幼儿欣赏,幼儿会进入假想的意境,真实有趣地表现内心对作品的感受。如:小班《好饿的毛毛虫》的欣赏活动中,在故事欣赏的开始环节,进行体育游戏“好饿的毛毛虫”,不仅让孩子感受故事的情节,而且激发了孩子的兴趣,满足孩子参与活动的热情,既紧扣了活动目标又尊重孩子的.学习特点。活动以游戏为链接,满足了孩子的兴趣,更激发孩子对文学作品的喜爱。

二、调动多种表现方式是让幼儿创造性表现作品的途径

1.借助动作表现:在文学欣赏活动中合适的道具可以帮助幼儿更深刻的表现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例如在小班欣赏《谁会爬》的活动中,老师让幼儿运用鱼尾、翅膀等道具运用动作让幼儿很快理解爬、飞、跳的动作,攻克难点,很好地掌握了诗歌的内容。

2.借助绘画表现:绘画也是一种能很好表达自己情感的一种方式。对孩子来说,借助绘画的方式可以帮助幼儿在表达和自己想表达内容之间建立有效的对应,教师也可以通过幼儿的绘画来了解幼儿感受文学作品的情况。

3.借助音乐表现:以音乐作背景,能极大地提高文学作品意境的渲染力度,增强孩子对作品的理解与感受。在文学欣赏活动中,适宜的音乐能唤起幼儿的情感共鸣;用生动形象的画面巩固幼儿的表面记忆。

4.借助表演表现:幼儿欣赏文学作品,还可以通过表演来感知、理解和表达作品,在集体表演的过程中感受表演的愉悦、体验角色扮演的乐趣。小班幼儿初步具有扮演的意识,具有简单的表演,多为群体表演,说简单的话,教师为主。中班幼儿表演时要求能较好把握角色,有一定创造性,初步合作、协调,可分小组、个别表演,教师为辅。大班幼儿可在熟悉作品的情况下,自由组合,自主分配角色,自己制作道具,能在教师的轻微指导下设计、组织表演活动。

总之,在文学作品欣赏过程中教师应该把各方面的教育联系起来,彼此渗透,灵活运用各种策略,让幼儿的各种感官参与活动,这样既能激发幼儿欣赏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积极性,又能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逐步构建美好的情感,真正达到欣赏的目的。

篇5:建筑施工成本管控措施与建议论文

建筑施工成本管控措施与建议论文

工程管理的不到位,没有使用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法,致使工程工期落后,现场安排的混乱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增加了施工成本。也有些企业仅仅重视施工过程中的成本管理,往往忽视了在设计阶段的管理,更忽视了在投标阶段的管理,在投标阶段,工程部也财务部紧密配合才能更好的控制成本。故在各阶段,都需要各部门的紧密配合,才能有效的控制成本。

当前,我国的工程管理大部分使用项目经理管理制。但在项目管理部存在着各责任部门分而不和的现象。工程部只管施工,关注的是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等技术,采购部只负责对建筑材料的采购,办公室只负责人员的工资福利等管理工作,这样看起来职责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位,但是却忽视了相互的配合和交叉管理,极大的影响了成本的管理。管理人员自身也不完全具备综合知识,理论性强而经验严重不足、经验丰富但缺乏理论等现象无处不在,管理人员本身也没有很强的责任心和主人翁责任感,所以在工程管理人员中兼具理论与实践,责任与高尚的人员实在不多。

工期成本是指建筑施工企业为了实现合同约定的工期目标而采取的措施所产生的费用。有些施工项目由于工程管理的不当,致使工程延期,不但延期造成了费用的增加,同时加大了企业的资金压力,拖后了应收工程款的到位,而且还要因为工期拖延遭到甲方的索赔。有的施工企业在某一工程的前阶段管理涣散,到中后期又进行赶工期,前期的涣散导致费用的浪费,后期的赶工比起正常施工,费用大大的增加。施工现场材料管理不善,造成了很大的浪费。一项具体的建筑工程,材料费占整个工程的百分之五十以上,材料的管理直接影响到工程的利润,所以加大对材料的计划和节约。但在施工的过程中,由于责任落实不到位,或则采保不分家,就会造成严重的材料流失。而工地现场乱扔、乱领、乱用材料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有些该回收的材料也没有进行回收,有的因为制度不严,某些保管员私自把材料另作他用。小型建筑工具乱放乱扔,不进行二次使用,浪费严重,材料闲置浪费,材料丢失现象都影响着建筑施工成本。

近年来,由于对建筑市场的要求提高,对企业产值也提出了高要求。建筑企业为了承接相应产值的工程,不惜接收建设方较为苛刻的条件要求,承包不良工程。有一定的工程,虽然通过招标选择到合理的中标单位,但在签合同时,压低价格,比如按照08定额计价后再下浮,有的施工企业明知不合理不公平,但还是接受了。有些工程表面上进行公平公正的招投标形式,但也有招标人与投标人相互勾结,恶性竞争或者投标单位先串通好,再进行围标,以不合理价中标,但也产生很大一笔不明费用,造成成本的增加。建筑施工成本控制的措施与建议:

1提高工程管理人员自身的素质

工程管理的优劣在于人,人的优劣在于综合素质的高低,只有提高管理人员自身综合素质,优化工程管理与组织,才能有效的控制施工成本。施工单位定期的送不同岗位的人员出去培训学习,进行经验交流,学习理论知识,不时的接受外面的新鲜知识,了解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企业经常对单位管理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避免工程寻租现象的发生。在工程中实行有经验的带没经验的,理论性强的给理论基础差的同志上课补习,形成互帮互助的局面,提高管理效率,降低施工成本。公司在每个工程结束后,组织全企业职工进行学习,作为一个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好的地方在哪里,需要改进的.地方在哪里,如果按照最优化的管理,成本还可以节约多少,若果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成本又如何,按实就地学习,这样显得实实在在,不空洞,不抽象,经验深刻。

2加强企业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责权利相结合

企业里各部门是一个整体,需要相互协调和配合才能取得好的成绩。财务部与工程部密切配合,项目部知道本项目财务状况,有利于工期的安排和材料的采购。在工程项目部,项目经理是决策的核心和项目的总负责人,这就需要项目经理对项目的各负责人进行责权利的交代,既相互独立,又相互配合,负责技术的和负责采购的及时沟通,负责财务的要与负责技术的和负责材料采购的经常联系,这样,相互之间形成一个不可分离的整体又各负其责。

3加强对合同的管理,建立成本控制体系

合同是承建方进行施工和结算的法律依据,这就需要建筑施工企业采取有效的合同措施,加强对合同的管理。与工程相关的建设方和承建方均需要增强风险意思,在合同里较为详细的写明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而采取措施的方法,比如材料人工价格发生了变化进行材料调差的一个决定,这就减少了在结算时的纠纷。甲乙双方在订立合同时,一定要遵循公平、公开、公正、合理的原则,各级造价管理机构加强对造价的管理,特别是对地方材料信息的更新。对工程建立成本控制系统,编制内部责任预算和核算书,分析评估和传递内部各相关责任单位的业绩,业绩好的继续努力,业绩差的就努力赶超,形成相互竞争机制,保障了成本开支的情况,避免了资金的浪费和重复。同时要求加强对材料的管理,严禁材料的浪费和积压。

所以,施工成本管理并非独立存在,而是各部门相互配合的结果,这就需要加强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努力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有效控制成本。

篇6:内部控制与管理会计融合的措施与建议论文

内部控制与管理会计融合的措施与建议论文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 管理会计在企业中扮演着愈加重要的角色, 管理会计对提升管理层的经营管理决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其通过与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相互作用, 共同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例如, 成本管理会计就很好地体现了内部控制与管理会计两者之间的联系, 成本管理会计不仅具有成本预测的功能, 还具有对相关程序控制的功能, 并能够对生成的数据进行审核, 因此成本管理会计不仅具有产品定价的功能, 而且还具有成本控制的功能, 体现了管理会计与内部控制之间的相互联系, 也为两者的融合奠定了基础。

二、内部控制与管理会计的联系

1.内部控制是管理会计应用的环境保障。《管理会计基本指引》第四章第十九条指出, 管理会计的工具方法主要有战略地图、滚动预算管理、作业成本管理、本量利分析和平衡计分卡等, 从技术角度看, 这些方法在企业实际应用时并没有太多的困难, 但是真正将这些方法应用到管理决策中并发挥作用, 需要有良好的内部控制这一应用环境作为基础。

2.内部控制与管理会计的目标具有一致性。管理会计将收集到的相关信息和数据进行汇总, 并通过对相关信息的分析, 做出相应的预测和决策, 并据此确定工作计划, 对工作执行过程进行监督, 并对计划的执行效果进行考评, 发现并解决计划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助力实现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效率及效益的目标。而内部控制目标中也包括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效果, 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因此, 两者在目标上具有一致性。

3.内部控制贯穿管理会计四要素。《管理会计基本指引》由应用环境、管理会计活动、工具方法、信息与报告四要素组成, 通过对内部控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 内部控制与管理会计四个要素都有密切联系: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中的组织架构设计、人力资源配备以及信息系统的构建方面为管理会计的应用提供了必要的环境条件;内部控制在组织机构、人力资源以及发展战略等方面的设置影响着管理会计活动的实施;管理工具方法的选择应当与企业的管控方式以及企业控制权的分配相适应;组织结构的划分作为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 对企业能否高效运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内部控制与管理会计融合的必要性

1.内部控制为企业管理会计的信息提供保障。管理会计作为一个管理工具, 需要大量的数据为决策提供支持, 数据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对决策的制定至关重要, 而其所得到的数据是在内部控制系统的支持下得到的, 因此内部控制是管理会计重要的环境保障, 只有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执行健全有效, 才能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完整性。

2.管理会计的理念方法促进内部控制的顺利实施。随着强制内部控制审计制度的执行, 可以看出相关部门对于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 但是, 企业建立内部控制是个缓慢的过程, 许多企业的内部控制仍旧只停留在制度层面, 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执行, 管理会计方法的运用为内部控制制度落地提供了契机, 将本量利分析、成本形态分析以及平衡计分卡等管理会计运用到内部控制的预算以及人力资源等各个方面, 有利于企业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内部控制制度, 使得内部控制落实到实践层面上来。

四、内部控制与管理会计融合的措施与建议

(一) 基于管理会计视角健全内部控制体系

1.成本性态分析法在成本控制中的应用。管理会计将成本分为变动成本、固定成本以及混合成本, 企业应当将不同性态的成本区别对待, 制定相应的成本管理策略, 最大化降低企业的成本, 提升企业经营管理的效率和效益。企业可以将管理会计成本性态分析的理念运用到《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2号---发展战略》中, 通过对不同形态成本与业务量之间关系的分析, 结合对于市场的预测, 制定既具有前瞻性又具有可行性的发展战略, 为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奠定基础。

2.本量利分析法在销售业务和全面预算中的应用。企业的成本、销售量以及利润三个因素, 对于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 可以将对于成本、销售量以及利润三个要素的分析应用到《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9号---销售业务》中来, 通过对产品本量利的分析, 合理确定产品的定价以及销售策略。除此之外, 本量利分析方法还可以运用到《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5号---全面预算》中, 本量利分析, 使预算的编制依据更加合理, 防止预算指标过高或过低, 提高全面预算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3.货币时间价值在对外投资内部控制中的应用。管理会计中货币时间价值的概念可以运用到《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6号---资金活动》中, 企业在运用资金对外进行投资时, 资金的时间价值是应当考虑的重要因素, 投资项目的经营现金流量、净现值以及投资回收期的计算都应当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 在衡量投资项目的可行性时, 应当将货币折到同一个时间点进行比较, 科学制定投资策略。

4.责任会计在内部控制组织架构中的应用。责任会计通过设立责任中心的方式将企业的工作进行合理分工, 明确各个部门与人员的任务与责任, 最终实现提高组织运行效率的目标。管理会计中责任会计的思想可以运用到《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中, 在组织架构的设置时, 也应当设置能够明确区分企业责权利的层级划分标准, 使得组织架构设置之后, 能够明确划分责任单位, 能够将公司的整体战略目标一层一层分解到部门及个人, 从而提升组织实现经营管理目标的效率与效果。

5.平衡计分卡在内部控制评价中的应用。平衡计分卡是引导企业建立长期战略规划以及多维度的平衡发展机制的一种战略绩效管理及评价工具, 目的是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平衡计分卡的理念可以运用到《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3号---人力资源》中, 将每战略目标落实到每一个人头上, 帮助企业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源的激励约束机制, 建立相应的考核评价体系, 运用相应的考核指标对每一名员工的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考评, 并将考评结果与其薪酬挂钩, 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 从而提升整个组织的`运行效率。

(二) 内部控制对管理会计发展的建议

1.加强全面预算管理。企业的全面预算是关于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各项业务活动、财务表现方面的总体预测, 可以协助企业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 并与相应的绩效管理配合以监控战略目标的实施进度, 控制费用支出并预测资金需求、利润和期末财务状况等。全面预算的编制、执行与协调涉及公司的所有部门与人员, 因此, 企业应当健全与全面预算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 将全面预算的目标下放到每个部门、每个个体, 提升相关部门和人员的成本管控意识, 为管理会计的应用奠定基础。

2.加强内部审计职能。内部审计对于企业的内部控制具有重要的作用, 能够保证企业建立健全内部约束机制, 防范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的管理, 促进企业发展。因此, 企业首先应当健全企业的内部审计体制, 提升领导者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意识, 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各部门和员工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 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 在组织中形成良好的内部审计工作环境。保证企业的内部控制有效运行, 为管理会计的应用提供良好的环境保障。

五、结语

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是企业运营的关键环节, 对企业生存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企业应当重视内部控制的基础工作, 科学地将管理会计方法应用到内部控制体系中, 提升内部控制的各项职能。内部控制作为管理会计应用的重要保障, 应当为管理会计提供良好的应用环境, 完善企业的管理体制, 合理分配企业内部的管理权限, 提升企业自身的内部管理能力和外部市场竞争力。相信通过管理会计与内部控制两者的逐步融合, 共同努力, 能够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 最终推动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学义, 朱亮锋。管理会计价值增值目标的实践--以淮海控股集团民营企业为例[J].管理评论, 2017, 29 (09) :262-272.

[2]邓云君, 裴潇。管理会计视角下企业风险管理框架:全球观[J].财会通讯, 2017 (23) :108-111.

[3]郑开焰。管理会计在企业成本控制中的应用探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6, 13 (11) :82-83.

[4]杜同涛。内部控制体系视角下的管理会计应用[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6 (04) :182.

[5]财政部。财政部关于印发《管理会计基本指引》的通知[DB/OL].

[6]财政部。关于就《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100号--战略管理》等22项管理会计应用指引征求意见的函[DB/OL].

[7]财政部, 等。关于印发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通知[DB/OL].

推荐阅读:

学会放弃高中议论文

时间如流水议论文

关于宽容的议论文精选

议论文的相关知识点

思辨性议论文范文

反思议论文高中800字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