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言(fāyán),动词,义:评论,讲话。一般在会议,晚会上领导或特殊人物的讲话。下面是本站为大家带来的民法典研讨发言材料,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民法典研讨发言材料
编纂民法典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定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立法任务,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设部署,是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的重大立法工程。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后,我自觉把深入学习贯彻民法典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尤其是通过这次市委中心组集中学习研讨,我对民法典的认识和体会进一步得到升华。
第一,民法典是我国法治建设的里程碑。
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法典的编纂一直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先后启动过五次民法典编纂工作。经过多年努力,逐步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民事法律规范体系,民事司法实践积累了丰富经验,民事法律服务取得显著进步,民法理论研究也达到较高水平,全社会民事法治观念普遍增强,为编纂民法典奠定了坚实基础。根据党中央的工作部署,编纂民法典采取“两步走”的工作思路进行。
第一步,制定民法总则,作为民法典的总则编。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以1986年制定的民法通则为基础,进行系统梳理总结提炼后,形成民法总则草案,于20_年3月通过审议。民法总则通过后,经过法制工作委员会和相关单位的艰苦努力,形成了包括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等6个分编在内的民法典各分编草案,分别通过了审议,并与民法总则合并,顺利完成了第二步。
今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告中国“民法典时代”正式到来,是新中国70多年来民事立法和法制建设的伟大成就,在我国法治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第二,民法典是顺应时代的精神产物。
当今,我们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涌现出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人民群众对保护合法权益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一背景下,编纂民法典正当其时。总的感到,民法典草案顺应新时代、回应新技术,注重将科技发展的因素充分融入法典中,既凸显各界观念的进步,更体现了在立法过程中,社会各界对新时代、新现象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既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立法态度,又顺应了新事物对社会关系的影响。比如,将人格权单独成编规定是我国民法典体系顺应时代需求而进行的重大创新,是落实十九大报告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新时代全面保障个人人格尊严、保障人民体面生活的重要举措。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疫情影响下,大家对新冠肺炎是否造成合同履行中的“不可抗力”或“情势变更”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讨论,而民法典的确立将从法律层面给予确认正式规则。
可以看到,从民法典草案规定履行合同应当避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到将人格权独立成编,再到制定高空坠物侵权责任分摊规则等,都回应了时代需要,顺应了时代需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第三,民法典是民族精神的立法表达。
作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民法典必然承载着一个民族共同的记忆,彰显着这个民族鲜明的精神特质。翻看民法典,最鲜明的特征就是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了立法当中,从抽象地规定公序良俗,到具体地要求赡养父母、抚养未成年子女,民法典用一个个法条映照出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和价值追求,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实践。
民法典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最大公约数”为思想基础和价值取向,契合了全体人民的道德意愿、符合整个社会的公序良俗,真正为人们所信仰、所遵守。这样的民法典,具有时代特色,彰显中国气派,为世界民法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第四,民法典是民生至上的集中体现。
民有所呼,法有所应。作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民法典处处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立法思想。从编纂过程看,民法典充分听取民意,先后10次通过网上公开征求意见,累计收到42.5万人提出的102万条意见和建议。
从内容看,民法典共1200多个条文、10万余字,覆盖一个公民生老病死的全部生活,既是人民权利的宣言书,更为维护人民权益织密防护网。这次编纂民法典,践行了党的根本宗旨,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回应了人民关切,充分体现了保护人的权利、提升人的尊严、服务人的发展的立法精神与立法宗旨,饱含浓厚的民生情怀。特别是对民事权利保护的高度、深度与广度都进入到了一个新境界,从而使法律能够更好地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好民法典,是各级党委政府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我们更好为人民服务的法律准绳,我将认真组织XX系统抓好学习贯彻落实,切实保护好人民权益,进一步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民法典研讨发言材料
民法是民事领域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规范各类民事主体的各种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涉及社会和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民法确认民事主体的各项民事权利,尊重民事主体的意思自治,保障其依法享有人格权、人身权、财产权等民事权利,有助于激发社会创新发展活力。
对现行民事单行法律进行系统编订纂修,将相关民事法律规范编纂成一部综合性的民法典,这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
1986年3月,六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民法通则,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颁行的民事基本法律。后来又陆续制定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等一系列民事法律。
这些立法为改革开放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保驾护航作用,赋予社会尤其是民事主体更广泛的自主权,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国家治理理念和治理方式发生重要转变。编纂民法典,有助于全面总结我国民事立法和司法的实践经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民法典确立了完备的民事权利体系和有效的权利保障机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事法律制度逐步完善和发展,公民的民事权利得到越来越充分的保护。同时要看到,随着人们权利意识日益增强、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民事法律制度也面临确认新型民事权利、加强民事权利保护的新挑战。
比如,顺应科技发展及相关财产观念变革,确认民事主体对数据、网络虚拟财产的权利;承认民事主体对其个人信息的权利,回应信息时代对人格权的新要求;等等。民法典通过确认和拓展民事主体的权利,保障民事主体充分享有和有效行使其民事权利,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价值追求和根本目的。
民法典为规范社会治理提供法律依据。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社会的复杂程度日益提升,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日趋多样,城市和农村社会治理都面临许多新问题、新挑战,这对民法规则的完善提出了新要求。
民法典适应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需要创设相关规则。比如,设置非营利法人制度,非营利法人包括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基金会、社会服务机构等。这一制度满足了民事主体投身公益、参与社会治理的需求,有助于促进国家与社会在公益领域的沟通和协作,提高社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能力。
民法典有利于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我们要坚持用法治来划定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尊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注重通过市场手段调节各类市场主体的利益关系,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序高效运行提供一整套法律规则。
我国民事法律制度建设一直秉持“民商合一”的传统,把许多商事法律规范纳入民法之中。编纂民法典,进一步完善我国民商事领域基本法律制度和行为规则,为各类民商事活动提供基本遵循,有利于充分调动民事主体的积极性、维护交易安全、维护市场秩序,有利于营造各种所有制主体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市场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民法典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发挥着独特作用。比如,婚姻家庭制度反映和维护社会公序良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制度载体。
民法典增加了“家庭应当树立优良家风,弘扬家庭美德,重视家庭文明建设”的原则性规定,并在规范和调整婚姻家庭继承等领域的人格权、人身权和财产权关系中,注重弘扬中华传统家庭美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增设离婚冷静期、明确亲属和近亲属的范围等。
民法典的颁布实施,实现了几代人的夙愿。充分发挥民法典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作用,还需要民法学者进一步加强民事法律制度的理论研究,不断为有效实施民法典、发展我国民事法律制度提供理论支撑。
民法典研讨发言材料
今天,我交流发言的主题词是“民法典”。我想从两个方面谈谈感受。
第一个方面,是关于民法典的重要意义。我从三个角度来谈谈理解和认识。
第一个角度,民法典中“典”字的含义。顾名思义,“典”是典范、典籍的意思。它的重要性,我用《拿破仑法典》作个比较衬托说明。拿破仑,是历史上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后人评价他一生的主要功绩有两个:1、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2、制定《拿破仑法典》。而拿破仑自己说:“我一生最大的骄傲并不是所指挥的那四十次胜仗,滑铁卢一战抹去了关于那一切的回忆。真正能为后人所记住的是我的法典。”《拿破仑法典》是资产阶级第一部法典,它的诞生,成为欧美各国资产阶级的典范,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由此可见,一部法典,它的力量不容小觑。我们的这部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能以“典”字命名,足见它的重要地位,可谓具有里程碑意义。
第二个角度,民法典来之不易,值得珍惜。作为一名立法工作者,我深深知道,出台一部寥寥几十条的地方性法规,都要耗费数月的心血和精力。而我们的民法典,一共七编1260条。据统计,有几十万人参与讨论,提出了百万余条修改意见建议,立法过程中,要保证前后一致,要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实际,还要突出中国特色,工作量之大,难度之大,前所未有。也正因如此,加之一些特殊的历史原因,民法典的编纂工作曾几度被迫中断暂停。如今,终于出台了,实属来之不易,我们要倍加珍惜。
第三个角度,民法典范围之大、内容之多,涵盖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民法典中的条条款款在不知不觉中就渗透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比如,我们坐公交、打的,就可能涉及到运输合同;发生了交通事故,可能涉及到侵权损害赔偿;平时买点东西,就是买卖合同调整的范围……可以说,从出生到死亡,从摇篮到坟墓,民法典都有所涉及,它的博大精深,奠定了它的重要地位。
既然民法典如此重要,意义如此之大,就来到了我想谈的第二个方面的问题,如何掌握学习呢?
有两个方法,第一个,是个笨方法,但是很有效果。简单说就是三个字:“抄一遍”。当你认真抄写过一遍后,会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和感受。当然了,这个方法很是枯燥,也很费神费力。那么来说第二个方法,趣味性更强一点。借助一个非常强大的App叫“学习强国”,通过搜索民法典,会有很多有关的短视频,比如《民法典遇上四大名著》《民法典成语新说》等等。这些短视频,用简单的动画,三言两语就讲清楚了民法典中的很多重要规则,比如离婚冷静期、高空抛物、高利贷、性骚扰等等非常现实的制度和问题。值得注意的是,《民法典》还修改了以前部门法中的一些制度规则,比如:遗嘱形式更加多样化,打印遗嘱、录音录像遗嘱形式被认可,同时,否认了公证遗嘱的优先性等等,法典更加人性化、也体现了与时俱进。
当然,民法典的内容非常庞大,要想系统了解,还是得系统研读,以民法总则编确立的原则为核心抓手,逐渐细化到对各编条文的学习,再多听听有关专家学者的讲座以加深理解。在学懂弄通的基础上,让这部大写的公民权利宣言书贯穿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真正为我们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