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意识形态学习心得体会

实用范文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更新时间:2023-06-08 09:21:25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意识形态,哲学范畴词汇,是指一种观念的集合。也可以理解为对事物的理解、认知,它是一种对事物的感观思想,它是观念、观点、概念、思想、价值观等要素的总和。本站站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意识形态学习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意识形态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关于为什么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论述,结合自身工作特点,总结出以下几点体会:

  一、要继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学习的重中之重,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坚持原原本本学,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增进高度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深入学习领会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进一步深化对党的政治建设的认识。

  二、要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

  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要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筑牢思想防线,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等重大是非界限,始终保持立场坚定、头脑清醒。要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分析问题,不能把政治性很强的工作当作一般事务性工作来做,特别是在事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事关方向道路的根本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而不能含含糊糊,坚决反对一切“去政治化”“去意识形态化”“去价值化”的言行。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

  三、要树立正确的工作理念

  要结合自身小学教育工作的特点进一步树立服务理念,坚持身正为范,用爱心和耐心引导孩子们快乐成长。以身作则,牢牢坚持“两个坚决维护”。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真正做到在任何情况下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要坚持把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落实到具体行动上、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四、要充分发挥好宣传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学校是培养“四有”新人的场所,是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文化阵地,我们必须牢牢掌握,决不能丝毫松懈。要把各族青少年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切实加强对广大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广泛深入地开展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开展国情、市情教育,真正把青少年一代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全体青少年学生要自觉维护民族团结,人人都有民族团结的思想,人人都讲民族团结的话,人人都做民族团结的事,自觉抵制一切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论和行动,教师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必须无条件地履行教师的义务和职责,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坚持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无神论教育,进行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的教育。

  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意识形态学习心得体会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新时代,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用中国话语讲述中国故事

  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更好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用中国话语讲述中国故事、总结中国经验、形成中国理论、指导中国实践、解决中国问题,并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深刻变革,置身这一历史巨变之中的中国人更有资格、更有能力揭示这其中所蕴含的历史经验和发展规律,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中国的原创性贡献。要有这样的理论自觉,更要有这样的理论自信。”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目前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但是,中国的发展优势并没有完全转化为话语优势,一些人仍然唯西方话语是从。实际上,中国奇迹的奥秘说一千道一万,归根到底是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必须善于用中国话语讲述中国故事、用中国理论提升中国经验,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也为我们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树立了光辉典范。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核心和精髓,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首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体现和理论表达,科学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习近平同志指出:“新形势下,坚持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活的灵魂。”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绝不能丢掉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活的灵魂。其次,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体现民族性。毛泽东同志指出:“共产党员是国际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但马克思主义必须通过民族形式才能实现。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所谓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通过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而不是抽象地应用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必须牢记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大力彰显新时代精神

  马克思主义能否不断增强凝聚力和引领力、不断巩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与我们能否与时俱进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紧密相关。习近平同志强调,要立足时代特点,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更好运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真正搞懂面临的时代课题,深刻把握世界历史的脉络和走向。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要旗帜鲜明反对以教条主义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当今时代的基本特点、主要矛盾、内在逻辑和未来趋势,聆听时代声音、彰显时代精神、揭示时代规律、把握时代方向,解决当今时代提出的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不断彰显时代精神、总结时代规律、解决时代矛盾、回答时代课题是马克思主义具有高度科学性的本质体现,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和活力的奥秘所在,也是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根本途径。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历史。列宁就是基于欧洲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的实际以及俄国经济和工人阶级运动发展的实际,抓住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而在其链条上出现薄弱环节的机遇,发展马克思主义,创立列宁主义,取得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没有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论断,而是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这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

  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大视野来看,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马克思主义揭示的历史时代没有过时。但具体看,我们所处的时代同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也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是当今时代的主要特征。从我国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很显然,解决封建社会自然经济和熟人社会矛盾的传统伦理、解决西方近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及其社会矛盾的西方现代化理论、解决西方后现代社会矛盾的后现代主义等,都不可能解决当今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社会问题。要解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为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树立了光辉典范。新时代,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彰显新时代的精神,聆听新时代的声音,回应新时代的要求,认真研究解决新时代提出的重大而紧迫的课题,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充分反映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诉求

  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这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任务。完成这一任务,就要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诉求。这就要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维护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从而使人民群众发自内心接受马克思主义、认同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掌握马克思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成为人民群众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精神力量。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绝不仅仅是一个宣传形式、手段和技巧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是单纯使用现代多媒体形式就能完全解决的问题,而是要使马克思主义面向生活、面向实践、面向大众,关注、代表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只有这样,马克思主义才富有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生命力,才能为人民群众所接受。马克思指出:“‘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是,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习近平同志强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核心要解决好为什么人的问题。为什么人的问题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性、原则性问题。”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关键是要反映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诉求、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在此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注重“深入浅出”,即运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手段、风格、话语来阐释、传播、宣传马克思主义。向人民群众阐释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必须“深入浅出”而不能“浅入浅出”甚至“不入就出”,更不能故作高深、故弄玄虚,将现实中隐含的理论问题用晦涩、含糊的语言遮蔽起来,而是应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其揭示出来。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光辉典范。习近平同志的讲话和文章,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中国话语来讲述中国故事、总结中国经验、形成中国理论、解决中国问题,从而将中国发展的巨大成就转化为话语优势,不但增强了人民群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而且增强了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话语权。今天,我们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就要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法形式,更好地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意识形态学习心得体会

  一、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

  二、意识形态领域形势依然复杂、挑战依然严峻

  三、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四、坚决打赢网络意识形态斗争

  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切实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大力发展壮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就意识形态领域的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问题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大部署,进一步明确了意识形态工作的地位作用、目标任务、基本要求和主体责任,为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提供了科学指引。

  -1- 意识形态工作的地位作用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2- 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任务

  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任务。

  -3- 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要求

  意识形态工作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

  -4- 意识形态工作的主体责任

  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关键在党,关键在党的各级组织。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要带头抓意识形态工作,旗帜鲜明站到意识形态工作第一线,把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于党和人民的人手里。

  意识形态领域形势依然复杂、挑战依然严峻

  -1- 社会思想意识复杂多样、 相互交织

  -2- 社会主流价值遭遇市场逐利性的挑战

  -3- 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发生深刻变化

  -4- 各种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国渗透遏制

  面对意识形态领域错综复杂的形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还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项,需要我们保持政治定力,以更有力的领导、更有效的举措,坚决履行和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着力做好稳预期、稳思想、稳人心的工作,持续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守住意识形态领域良好态势,巩固拓展意识形态阵地,更好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工作,更好统一思想、凝魂聚力。

  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新时代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坚持和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把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牢牢抓在手里,更好巩固和发展主流意识形态,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不断坚定广大干部群众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提升党、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

  -1- 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正确方向

  -2- 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

  -3- 大力推动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

  -4- 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5- 加强意识形态人才队伍建设

  坚决打赢网络意识形态斗争

  互联网是意识形态工作的主战场、最前沿。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要确保互联网可管可控。

推荐阅读:

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十四五规划心得体会精选

民法典学习体会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心得体会

2023教师意识形态心得体会最新

学习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心得体会

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心得体会一千字

标签: 意识形态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