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理整第三卷心得体会

实用范文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更新时间:2023-06-08 17:36:19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心得体会是一种产生感想之后写下的文字,主要作用是用来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感,是一种读书和学习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文字。以下是惠好考试网分享的治国理整第三卷心得体会,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治国理整第三卷心得体会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集中体现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时代课题,聚焦新形势下政治、经济、社会等各领域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明确了深刻、鲜明、创新的答案。在工作中,我们要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作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工具书,切实运用好这一重要著作,做到真学真懂、真学真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以问题为导向,深入推进产业发展、改革创新和民生实事。一方面,聚焦“将改革进行到底”。改革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推动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两卷都设立了与改革相关的专题,分别为《全面深化改革》《将改革进行到底》,这也充分反映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坚定决心和信心。今年正是改革开放40周年,岁月不惑,春秋正隆。基层的改革,就是要坚持“三个不能变”的改革原则和方向,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深改组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抓实。紧密结合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和地方发展实际,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上找突破口,以实实在在的举措将改革推深做实,增强群众对改革的获得感。另一方面,聚焦“以人民为中心”。《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等专题,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情怀。比如在《下大气力制约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问题》等文章中,全面深入分析了当前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具有现实意义。作为党员干部,要时刻把人民的冷暖放在心上,把人民的利益摆在首位,针对群众最关心的教育、住房、出行等问题,勤走访、深调研,高效率推进、高质量落实各项民生实事,切实提升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治国理整第三卷心得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的《谈治国理政》,是一部内容丰富、视野广阔、瞻前顾后、继往开来,旨在开辟当代中国治国理政崭新局面的著作。

  阅读这部著作,可以有远近两个方面的重要收获。就近处看,这是一部帮助读者全面了解中国“新常态”最系统、最宏富的著作。全书十八个部分,涉及到当代中国的方方面面、事事物物,论述切近经验,论旨高屋建瓴。让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何谓中特色的社会主义,何以实现中国梦,怎么深化改革,如何促进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以及怎样建设法治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生态文明,有效推进社会事业和社会管理改革发展、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推进祖国统一,推进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谋求周边外交和谐、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积极参与多边事务。并且对人们理解执政党的群众路线、提高执政党执政水平、以及反腐倡廉建设,极有助益。

  从远处看,这是一部言近旨远的重要著作。这部著作,不单对人们理解当代中国的大政方针、重大举措具有重要指引作用,更为关键的是,它对人们站在百年历史的高度,审视中国从传统向现代转变、从独立向富强发展、从富强向文明跃升的历史进程,具有明确的导向作用。

  百年中国的历史进程,艰难曲折、蜿蜒向前。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相关漫道真如铁”;中华民族的今天,正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华民族的明天,可以说是“长风破浪会有时”。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古代历史与屈辱的近代历史中,一直努力奋进,从来不曾屈服,不断奋起抗争,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而历经改革开放的艰辛探索,中华民族摸索出了一条举世瞩目的经济社会发展道路,从而展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正是在中华民族这一历史飞跃中,展现出从独立富强向民主文明跃迁的亮丽景观。

  诚然,这一伟大的变迁,有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政治保障。除开这一政治保障机制,中华民族顽强追求现代目标、努力实现自我超越、尽力建构现代国家,也为世人所称道。在百年的历史进程中,孙中山、毛泽东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国家独立的目标,挣脱了列强瓜分和奴役中国的悲壮命运。邓小平带领中华民族走上了民族富强的道路,实现了从贫穷落后向富裕先进的跃升。这是像中国这样一个地缘广袤、历史悠久、文化辉煌的大国,呈现给世人的壮观历史场景。

  现代国家的独立富强,是国家足以完整行使国家权力的前提条件。一个积弱积贫的国度,是不足以在现代国际体系中获得平等的国家地位的。但一个独立富强的国家,并不见得就是获得人们尊重的大国强国。因为,一个现代国家的民主文明程度,构成为一个国家在现代国际体系中赢得世人尊重的决定性理由。中国的经济实力,无疑已经跻身世界前列。尽管国家的富强之路前路漫漫,但富强之途,已经鲜明呈现。国家发展的重大任务,已经落到创新现代文明,为现代文明有所贡献上面。正是对这一任务的阐释,构成习近平总书记铺展中国历史百年画卷的醒目笔触。

  追忆中国艰难困苦的漫长历史,是习近平总书记刻画中国梦的历史出发点。这当然不是中华民族要嫉恨什么的表现,而是一个民族对自己历史经验的珍视。中国的历史发展,长期领先世界。从发展的波峰跌入波谷,中华民族承受了难以想象的苦难。但民族脊梁的挺立,使中华民族终于在自己的艰苦奋斗中走出了一条重新崛起之路,给世人展示了一条古老民族复兴的独特魅力。而中华民族发展的远大前程,业已呈现出中国梦的强大感召力。

治国理整第三卷心得体会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指出,要切实加强全体党员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这是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思想基础。

  群众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我们党在领导人民实现中国梦的奋斗过程中,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传家宝。通过党性教育,广大党员懂得了有没有群众观点、是否联系人民群众,是衡量一名共产党员有没有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有没有坚强党性的试金石。

  群众观点是指导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武器。要真正贯彻好作为党的生命线的群众路线,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人民的好公仆焦裕禄、孔繁森、杨善洲、王彦生,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心里装着人民群众的利益。正是这种牢固的群众观点,指导和鼓舞他们一心为人民,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只有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共产党人才能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有效地克服官僚主义。习近平同志严肃地指出,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大量存在,一些问题还相当严重,集中表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上。特别是官僚主义,它的滋长往往是跟脱离群众、脱离实际、搞形式主义联系在一起的。这些现象的产生,从思想深处找原因,就是这些同志的头脑中缺乏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这就告诉我们,有效地克服“四风”必须真正树立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每一名共产党员、每一个党的干部,都要按照党章的要求,牢固树立群众观点、不断增强群众观点、自觉实践群众观点。这是我们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前提,也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思想基础。

推荐阅读:

十八届四中全会心得体会

教师学习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心得体会

2023年11月党员学习心得体会

银行员工30禁学习心得

五中全会学习体会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学习心得体会

标签: 心得体会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