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心得体会
突发事件应对与处置学习心得体会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心得体会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报告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核心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从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一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为政府工作人员,人民的公仆,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想成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一分子,要想为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力量。这就要求我们干部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势必不断加深对推动科学发展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自觉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切实增强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的能力,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为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力量。
由全国干部培训教材编审指导委员会组织编写,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等36个部门和单位参与编写的科学发展主题案例材料作为第三批全国干部培训的通用教材,是党建读物的一本好书,我在工作之余挤出时间进行了学习,收获颇多,现就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方面结合本地区实际谈几点体会,由于本人到镇工作时间较短,很多的人文、地理还不熟悉,谈的不当之处请大家给予批评指正。
一、突发事件的定义及分类、定级
对突发事件的定义,国内外各有其说,很难形成统一的定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_年8月30日第十届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法中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必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从定义中不难看出界定突发事件有4个要件:一是突发性,事件发生的准确时间、地点及危害难以预料,往往超乎人们的心理惯性和社会的常态秩序。二是破坏性,事件给公众的生命财产或者给国家、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危害往往是社会性,受害对象也往往是群体性的。三是紧迫性,事件发展迅速,需要及时拿出对策,采取非常态措施,以避免事态恶化。四是不确定性。事件的发展和可能的影响往往根据既有经验和措施难以判断、掌控,处理不当就可能导致事态进一步扩大。
在我国现阶段,突发事件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对我国的突发事件进行分类,既要深入分析突发事件发生的原因、机理、过程、性质和危害对象,也要充分考虑我国的自然地理特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要兼顾目前我国的应急资源分布和政府组织结构等情况,同时还要根据某些突发事件的关联性、相似性进行必要归纳,力求分类合理,便于应对工作的组织协调。因此,突发事件应对法对突发事件分为以下4类:
1自然灾害:其本质特征是由自然因素直接所致,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2、事故灾难:其本质特征是由人们无视规则的行为所致,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核与辐射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3、公共卫生事件:其本质特征是由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所致,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
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4、社会安全事件:其本质特征主要是由一定的社会问题诱发,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民族宗教事件、经济安全事件、涉外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等。这4类突发事件往往是相互交叉和关联的、某类突发事件可能与其他类别的事件同时发生,或者引发次生、衍生事件,必须具体分析、统筹应对。
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确定的部门制定。
二、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
1、应对突发事件的坚持的原则。我国的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法律,明确了我国突发事件应对的理念原则:1、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切实履行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2、居安思危,预防为主。高度重视公共安全工作,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在各级党委领导下,实行行政领导责任制,充分发挥专业应急指挥机构的作用。4、依法规范,加强管理。依据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加强应急管理,维护公众的合法权益,使应对突发事件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5、快速反应,协同应对。加强以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处置队伍建设,建立协调联动制度,充分动员和发挥乡镇、社区、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志愿者队伍的作用,依靠公众力
量,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6、依靠科技,提高素质。加强公共安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采取先进的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及设施,充分发挥专家队伍和专业人员的作用,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科技水平和指挥能力,避免发生次生、衍生事件;加强宣传和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公众防范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素质。
2、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主要环节:一是预测预警。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完善预测预警机制,开展风险分析,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根据预测分析结果,对可能发生和可以预警的突发公共事件进行预警。二是应急处置。主要包括:信息报告、先期处置、应急响应、指挥协调、应急结束等环节。三是恢复重建。主要包括:善后处置、调查与评估、制订恢复重建计划并组织实施等环节。四是信息发布。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简要信息、随后发布初步核实情况,政府应对措施和公众防范措施等,并根据事件处置情况做好后续发布工作,及时澄清不实传言和谣言,确保不因虚假信息造成社会公众恐慌。形式主要包括授权发布、新闻稿、组织报道、接受记者采访、举行新闻发布会等。突发事件应对与处置学习心得体会
三、我镇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面临的形势
。。。。。。。。。。。待续
突发事件应对与处置学习心得体会
篇一:应急管理培训心得体会
应急管理培训心得体会
为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应急管理干部的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应急管理工作水平,公司举办了为期5 天的培训班。下面谈谈个人体会。
一、认清突发事件的内涵。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突发事件包涵核心要素为:一是具有明显的公共性或社会性。突发事件应对法所要解决和应对的是“公共危机”,具有明显的“公共性”。国家制定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核心目的是为了应对突发公共危机。二是具有突发性和紧迫性。突发事件的发生往往是突如其来,如果不能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危机就会迅速扩大和升级,会造成更大的危害和损害。三是具有危害性和破坏性。危害性和破坏性是突发事件的本质特征,一旦发生本法所称的突发事件,就会对生命财产、社会秩序、公共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如应对不当就会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或社会秩序的严重动荡。四是必须借助于公 2 权力的介入和动用社会人力、物力才能解决。公权力在突发事件应对过程中发挥着领导、组织、指挥、协调等功能,公权力介入突发事件的应对。
三、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应对突发事件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无论政府还是公众,都需要学习、探索,提高应对的能力。培养危机意识。危机意识是突发事件预警的起点。在和平时期,人们往往缺乏危机意识。通过模拟危机情势,不断完善危机发生的预警与监控系统,培养危机意识。篇二:应急培训心得体会
应急办培训学习心得
为期三天的学习培训结束了,对于我来说,这是一次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全面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这次的学习使我收益匪浅,感受颇深,学到了很多以前没有接触过的知识。不但在理论上使自己得到了进一步的充实,开阔了视野,同时在思想上也有了更新的飞跃,在认识上有了更大的提高。
一、认清突发事件的内涵。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突发事件包涵核心要素为:一是具有明显的公共性或社会性。突发事件应对法所要解决和应对的是“公共危机”,具有明显的“公共性”。国家制定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核心目的是为了应对突发公共危机。二是具有突发性和紧迫性。突发事件的发生往往是突如其来,如果不能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危机就会迅速扩大和升级,会造成更大的危害和损害。三是具有危害性和破坏性。危害性和破坏性是突发事件的本质特征,一旦发生本法所称的突发事件,就会对生命财产、社会秩序、公共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如应对不当就会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或社会秩序的严重动荡。四是必须借助于公权力的介入和动用社会人力、物力才能解决。公权力在突发事件应对过程中发挥着领导、组织、指挥、协调等功能,公权力介入突发事件的应对。
二、积极应对突发事件。应对突发事件,把预防和应急准备放在优先位置,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只有牢固树立“居安思危、常备不懈”意识,逐步把握规律,主动采取防范措施,才能从根本上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同时,在无法完全避免突发事件发生的情况下,要总结探索如何制度化、科学化、专业化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第一,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制度。政府部门应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加快应急管理的法制建设,形成有效应急管理法制体系,把应急管理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第二,制定完善应急预案机制。认真制定应急预案,健全监测、预测、预报、预警和快速反应系统,加强专业救灾抢险队伍建设,健全抢险救灾物资储备制度,搞好培训和预案演练,全面提高政府和全社会的抗风险能力。第三,加快建设科技应急体系。高度重视运用科技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加强应急管理科学研究,提高应急装备和技术水平,加快应急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形
成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的科技支撑体系。第四,加强组织协调应急管理。加强政府相关部门的协调机制,落实各自承担的专项预案,要按照总体应急预案的要求,做好纵向和横向的协同配合工作。健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组织体系,明确各方面职责,确保一旦有事,能够有效组织,快速反应,高效运转,遇事不乱。第五,积极开展应急宣传培训。利用多种方式,广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特别是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知识,增强公众的危机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深入开展应急专题培训,特别要加强对公务员进行专题教育及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的培训,全面提升应对管理水平。
三、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应对突发事件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无论政府还是公众,都需要学习、探索,提高应对的能力。第一,培养危机意识。危机意识是突发事件预警的起点。在和平时期,人们往往缺乏危机意识。通过模拟危机情势,不断完善危机发生的预警与监控系统,能够使政府和公众培养危机意识。第二、建立具有分权性质的危机管理体系。现在的突发事件多具有跨区域、跨行业甚至跨国界的高度流动性,但政府在应急管理上,应多发挥地方和基层的作用。因为,分权的政府不仅能促使政府管理从等级制到参与和协作转变,使之具有更多的灵活性和创新精神,并产生更强的责任感和更高的效率;而且,随着公民对公共政策需求回应性的提高,社会治理多元化的需要,政府建立分权性质的应急管理体系也成为可能。第三、稳定社会并动员社会参与危机救治。公共危机造成的最大危害在于社会正常秩序遭到破坏并由此带来社会心理的脆弱,所以保持稳定的社会秩序,保持原有的社会运行轨迹是首要的选择。在此过程中,信息公开是非常重要的。同时,需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一方面可以缓解危机在公众中产生的副作用,使公众了解真相,祛除恐惧,消除伴生流言、恐慌等副效应,起到稳定社会、恢复秩序作用;另一方面可以降低政府处理成本。应对突发事件跟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涉及到我们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是大家共同的事情。只有政府与公众都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充分做好了预防、应对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思想准备、组织准备、物质准备和技术准备,建立健全了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机制,提高了预防、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我们的社会才能变得更加安定、和谐美好,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才能平安幸福。篇三:第三期公共应急管理培训班心得体会
***第三期公共应急管理培训班心得体会
在过去的这两个星期里,我有幸参加了***第三期公共应急管理培训班。在培训过程中,我通过认真学习、深入思考,踊跃参加班级和小组讨论,交流各单位成熟的经验和好的做法,努力提高自己在应急管理方面的思想认识和理论水平,感到收获很大,体会很多。下面我非常荣幸作为第二组的代表跟大家分享一下本次培训期间的收获和感想。
一、 本次培训班的总体感受。
回顾近两个星期的学习生活,我深切地感受到这次学习,涵盖的知识面丰富,触及和探讨的问题深刻,思考和分析公共应急管理的观念先进、视野开阔、思路清晰,对指导我日后工作的帮助大、针对性强。具体来说,本次培训班给我以下几点感受:
一是组织安排细。这次培训班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公共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视,行政学院以及清华大学的各位老师对培训班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对课程设置安排以及参训人员的吃、住等各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协调工作,做到了精心安排,周密组织,为我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临时组成的班委也切实负起了管理、组织、协调、服务等职责,发挥了桥梁和纽带作用,为我们学员间的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二是培训规格高。本次培训班在东莞行政学院集中学习的基础上,还安排了前往国家最高学府清华大学进行集中培训,授课老师都是高等学府、国家部委的一批有较高学术造诣的专家学者以及对本领域工作有深入研究的市应急办、信访局、地震局、卫生局领导,他们的授课凝聚着大量的知识的结晶,其深入浅出的讲解,迅速有效地传递着最新和最具实践经验的应急管理信息,他们的授课让我感到受益匪浅。
三是学习内容精。我觉得本次培训切实做到了“缺什么、训什么”的原则对课程进行了合理安排,整个培训,既有基础理论辅导,又有业务知识指导,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既有思想高度,又有理论深度,实践性很强,对于我以后开展应急管理工作将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实效性,为日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是教学计划实。整个培训过程,计划周密,落实到位。在半个月的时间里,安排了涉及应急管理各项内容、各个环节的13个专题,也有既有集中授课、也有实地考察,整个培训班安排紧凑,让我有尽管学习培训时间短,却胜读十年书的感觉。
二、本次培训班的收获。通过这次系统化的学习和培训,全面提升了我的应急管理知识层次,对提高理论水平、澄清模糊观念、增强业务能力、找准工作定位,都有很大帮助!本次培训班的收获,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是认清了形势,提高了认识。此次学习中老师所讲授的内容都紧贴国内外和我市当前最新的应急管理的形势和研究内容。张勇军处长的“***应急管理工作总结和思考”,王学敏老师的“当前东莞社会管理的突出问题和对策”、王振耀司长的“中国自然灾害形势与国际应急管理体制”、等多个专题教授,进一步加深了我对应急管理的发展形势的认识,对当前应急管理所面临的新挑战、新问题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清楚了自身肩负的使命及责任,责任感和使命感得到进一步增强。同时,通过本次学习,看到了许多自己和本单位本单位和本人在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处置突发事件过程中以前没有认识到的问题和不足,从而为自己以后工作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二是增长了见识,拓宽了思路。本次培训授课的老师都来自国内知名大学的专家学者和应急管理的相关部门领导,他们的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教授的各个专题,观点鲜明,内容生动,论述清晰,启发性强。一个个生动的案例,一番番激烈的讨论,一位位老师精彩的讲述循序渐进的启发了我的思维,使我不断地思考、提高,全面加深对我国应急管理领域的研究方向、当前应急管理的热点问题等方面的了解,对今后进一步拓宽工作思路,实施科学管理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意义,也使我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进一步提高、应急管理技巧进一步丰富、观察问题的视野进一步开阔。特别是组织我们参观了国家地震应急救援训练基地,让我们近距离了解了国家应急管理的具体实践和做法,进一步丰富了我们的应急管理理念和工作思路。
三是掌握了知识,提高了能力。由于我对应急管理工作接触时间短,应急管理知识基础不扎实,经验较为缺乏,本次培训班为我提供了一次系统的学习机会,让我全面地掌握到应急管理各个领域、各个环节的相关理论和专业知识,对应急管理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和领会。如黎雪琴副局长讲授的“我市信访情况介绍”、王郅强教授讲授的“社会群体突发事件应急与危机管理”以及傅思明教授讲授的“突发事件应对与危机管理”让我有效掌握了应对突发事件的原则、方法和步骤;刘铁民院长讲授的“突发事件应急准备与应急预案体系建设”让我了解到应急预案的重要性及编制原则;史安斌教授讲授的“危机传播与媒体关系管理”和张巧莉主任讲授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让我懂得了应对媒体的原则、技巧和途径;于安教授讲授的“突发事件应对法讲座”让我明晰了应对突发事件时的权利和义务。通过培训,我的应急管理的知识结构得到了丰富,理论修养得到了增强,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四是促进了交流,加深了认识。这次培训组织我们到了清华大学进行了集中培训,让我们来自各个镇街的各位学员相聚一起同学习、同生活,让我们加深了解,增进友谊。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学习的机会,让我们互相交流工作的经验和体会,了解各镇街应急管理工作开展情况,取长补短,共同促进。
可以说这次培训班的学习,给了我莫大的帮助,不仅把我引进了应急管理知识殿堂的大门,让我提高了应急管理思想认识,掌握了一些应急管理工作方法,有效提高了自己的应急管理
业务素质;而且使我的应急管理理论水平和理念有了较大提高,更清晰地认识到了自己存在的许多问题和不足,知道了努力提高自己的方向,我将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努力积极学习,不断总结提高,坚持用理论指导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重点提高自己解决复杂矛盾、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把自己尽快培养锻炼成为一名具备丰富应急管理知识和应急管理技能的干部。
突发事件应对与处置学习心得体会
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心得体会
当前,我国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期,也是社会问题的凸显期。如何有效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尽可能减轻和规避突发事件带来的危害,是各级各部门面临的重大挑战。厅机关结合当前实际,及时开展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培训,对切实提升我厅公务员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能力具有重大意义。
培训主要从四个方面讲述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一是突发事件的概念、特点、类型和级别。二是预防突发事件的思想准备、体制机制、应急预案、基础工作和财力物资五个保障。三是处置突发事件的检测预警、冷静决策、调动各种资源和善用公关四项措施。四是突发事件的恢复重建、心理干预和后续发展三大善后工作。
同时,培训也凸显了四大理念:一是重视预防,争取防患于未然,从制度上预防突发事件、消除风险隐患。二是明确各级政府在应对突发事件中的职责、权利,同时又对其权利行使进行规范。三是对公民权利的限制与保护统一。四是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级负责的突发事件应对体制。培训还例举了各种应对突发事件的正面和反面的案例,使大家能够更加深切和形象的感受积极合理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性。
培训结束后,我强烈感受到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有效实施,对于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危害,保护人民生活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一名公务员,更应该要认真学习体会,按照职能分工,认真履行职责,明确应急管理责任,在发生突发事件的情况,能够快速行动、有效处置。
首先,要有强烈的居安思危意识。我国目前处于高风险时期,自然灾害种类繁多,发生频率高,损害严重,经济社会也处于加速转型的关键时期,许多深层次矛盾开始凸显。因此,要将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融入日常工作中,见微知著。
第二,要有完备的应急预案。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应急管理组织体系,能够使突发事件的应对和处置有章可循,也能使各部门遵照预案、科学分工、认真履职,高标准、高质量的完成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
第三,要扎实开展基础工作。很多突发事件往往是因为许多小事情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而演变成突发公共事件。这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将隐患排查、信息报告、先期处置等基础性工作落到实处,许多突发公共事件就会得到有效的避免。
第四,要善用各种公共资源,有效开展公关。突发事件发生之后,我们不能措手不及,而可以借助各种有效资源,如上级同级相关部门的支持、专家的建议、新闻媒体的正面宣传、社会组织的协助,等等。同时,有效地开展公关,尊重社会公众的知情权也能够使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顺利进行。
第五,要重视突发事件的善后工作。突发事件不仅要重视预防工作和应对处置工作,还要重视善后工作,要以人为本,加强心理干预,科学规划恢复重建。
总之,加强应对突发事件的学习,科学合理的应对突发事件,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依法应对突发事件能力,更好地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突发事件应对与处置学习心得体会
学校突发事件培训心得体会
归朝镇中心小学 吴宏武突发事件应对与处置学习心得体会
20_年3月31日
今年3月20日,我参加了全县教育系统突发事件应对处置能力培训视频会。培训会由县教育局刘弟成副局长主持。培训会首先由县应急办农昆武同志作《突发事件信息收集与处理》;其次分别由县司法局何银勇副局长作《学校如何应对突发事件》、县公安局蒙玉坤副局长作《学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程序》、县委宣传副部长徐声强同志作《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处置》进行培训。在培训会上,各主讲人通过深刻的理论阐述、生动的案例剖析,深入解析突发性事件的成因、基本特征和分级标准,明确指出了突发性事件的预防和应对之道,着重强调了应急值守和信息报告在应急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让我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对突发性事件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处置原则和方法等有了更深入系统的认识。
现在,全县很多学校在安全工作上如履薄冰,唯恐因为伤害事故造成不好的社会影响。即便如此,伤害事故的发生仍然不可避免。而在伤害事故发生之后,学校及教师常常手足无措,处于被动的地位,对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我认为应对学校突发事件要着重抓好以下六个方面:
一、安全重“防“。学校要加强对《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条例》等教育法律法规及的
— 1 —
学习。各学校领导班子及教师不仅要懂内容,还要学校和教师的责任和义务心如明镜。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我们的学校管理、教育教学行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才能确保在出现学校突发事件时,表现得坦然与自如,而不是惶恐和无措。
二、日常强“管”。及时了解老师的动态,尤其是教师心理方面。还要将安全制度和措施考虑周全、部署缜密,坚持"只要是想到的安全工作就要落实好"的工作原则。要根据本校实际制定各类安全工作预案,在预案中明确教师的安全职责,为确保教师安全职责的落实,学校每学期开学初,都应根据学校人员岗位变动情况与每位教职工签订安全管理责任书,强化每一名教师的安全责任意识。
三、处置要“迅”。在学校突发事件处理过程中,要坚持处理迅速,才会掌握主动权。否则,让事故当事人牵着鼻子走,就会使学校始终处于被动的境地。对于事故的处理既要避免急于求成,也要避免拖拖拉拉,否则,多耽误一天就会生出很多变故,让我们无法应付。因此,在事故发生后我们在积极着手解决的同时,要坚持有缺口就立即打开,及时的把事故的最新消息向上级汇报,坚持服从上级领导的指示。
四、信息要“准”
谣言止于公开,谣言止于真相。很多突发事件,正是由于开始捂住真相才酿成大事,只有把事实真相讲清楚,才能取得广大学生、家长及社会的理解和支持。事故发生后,迅速启动应急预
— 2 —
案,涉及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要认真履行好职责,深入调查,及时的把信息反馈给校领导班子,并及时的把已经了解和可以确定的事实真相及正在采取的措施向上级领导部门汇报。把用真相防止流言蜚语,变被动为主动,有效的引导社会舆论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
五、责任要“担”
校长要以身作则,切实承担起安全稳定第一责任人的责任。要扎实做好安全预防工作,高度重视安全工作。事故发生后,要及时调查清楚事故的责任人,勇于承担事故的责任。及时向上级沟通和汇报,坚决为学校、为教师当好后盾。处事不避难,勇于担当。
六、过后要“跟踪”
在处理学校突发事件的过程中,我们要做好当事人的思想稳定工作,为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事故发生后要安排专人对当事人进行后续的跟踪调查,掌握当事人的思想动态,积极向领导汇报,预防二次事故的发生。
— 3 —
突发事件应对与处置学习心得体会
关于观看基层常见突发事件的应对和处置专题培训的心得体会 今天,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组织观看了这次电视会议,通过这次观看电视会议,使我学到了许多新知识、新做法、新经验,开拓了思维,感受颇深,启发很大,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突发事件涵盖了自然灾害、灾难事故、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内容。从源起来看,既有天灾,亦有人祸。如果应对处臵不当,即使是天灾,也会在各种诱因的综合作用下,发展成为社会稳定事件,甚至挑战执政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与创造财富的能力同等重要。我们必须居安思危,真正做到思想上的弦绷得紧而又紧、对策上的准备细而又细、工作上的力度强而又强,坚决防止因麻木不仁而致小事变大、酿成祸端。
而我认为,相较于自然灾害与公共卫生事件而言,由各种矛盾和问题引发的突发事件,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最突出、最敏感的问题,特别是在基层,也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感到最难办、最“棘手”的问题。现在就在深化城乡统筹中如何预防和处臵好这类突发事件作一简要探讨。
一、坚持用市场化、民主化、法制化的办法,着力理顺改革发展中的利益关系,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综合分析近年发生的群体性突发事件,第一位的便是利益冲突。换句话说,预防和处臵突发事件,首要的就是处理好利益冲突。联动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基层治理机制的实践证明,用市场化、民主化手段保障人民群众共创共享城乡一体化成果,是减少利益冲突、维护稳定的治本之策,必须坚持和深化。具体来讲,在处理城乡统筹中出现的利益格局调整上,能用市场手段解决的,尽量不用法律手段解决;能用法律手段解决的,尽量不用行政手段解决。此外,鉴于部分群众抱着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和法不责众的心态,动辄聚集上访甚至采取极端行为的现象,必须加强法制教育,这也是预防突发事件的一项基础工程。
二、坚持见微知著、防微杜渐,提高群众工作能力,防止社会矛
盾“零存整取”引发群体性事件。毋庸讳言,由于贫富差距的扩大、思想多元化的影响,加上一些别有用心之人的煽动挑拨,现在群众中确实存在不满情绪。大量“无直接利益冲突者”卷入激烈的突发事件就反映了这种情况。对此,首先要强化群众观点。要在全镇范围内深入开展“挂、包、帮”活动,真心关爱群众、走进群众,解决群众实际困难。惟其如此,才能“进得了门,说得上话,交得上心”,关键时刻才能“镇得住台”。要坚决杜绝不切实际的政绩工程,作决策、办事情应充分考虑群众的利益和感受,搞好经济效益评估,看要不要干;搞好稳定风险评估,看能不能干。其次,要增强预见性。要善于从网络舆论、群众“顺口溜”、街谈巷议中发现苗头和问题,决不可敷衍塞责,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群众不闹就“拖而不决”,最终导致“零存整取”、一发不可收,挤兑党委政府的公信力。此外,要健全处臵突发事件、维护和谐稳定责任制,防止处臵矛盾的没有手段,制造矛盾的没有责任。
三、制定好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的预案十分重要,加强平常演练、掌握临阵处置方法更为重要。现在各种应急预案比较多,但也存在上下一般粗、缺乏操作性,制定以后束之高阁的现象。要把功夫下在平时,加强应急教育和演练,确保关键时刻用得上。与此同时,处臵突发事件十分复杂而又敏感,政治性、政策性都很强,对于领导干部特别是现场指挥来讲,特别考政治、考谋略、考水平。个人理解,七个“要”的把握至为关键,即:情报信息要准确;事件性质要分清;事件诱因要消除;重点人物要控住;“三个慎用”要落实;依法处臵要果断;善后处理要到位。
四、坚持将突发事件处置与媒体应对联动考虑,主动引导社会舆论,把握工作主动权。现在不少事件,开始可能并不复杂,但一经舆论炒作便爆发升级,变得越来越难控制。对此,要将应对处臵与信息公开、舆论引导同步谋划、同步推进,按照“快报事实,慎报原因”的原则,及时公开事实真相、公布处臵进展,努力抢占先机、赢得话语权、掌握主动权,切不可因为低估公众追寻真相能力而引发更大危
机。值得注意的是,网上舆论是一把“双刃剑”,既能起到维护党和政府形象的积极作用,又能起到传播、放大矛盾甚至诱发突发事件的负面效应。领导干部要克服“网络恐惧症”,变上网“潜水”为主动发声。虽然网民众多但它只是一个群体而非集体,只要引导和应对得当,同样可以化危为机,为我所用。突发事件应对与处置学习心得体会
五、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活跃基层,打牢基础,增强基层党组织对应对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控制力。分析近年来的突发事件,凡是闹事的,都是基层组织薄弱的,特别是党组织作用弱化或根本不起作用的。这也从另外一个层面反映出我们的基层组织结构和控制能力还不完全适应城乡统筹进程中经济社会组织结构的变化。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提高党组织的覆盖面和凝聚力。同时要转变党组织的领导方式,变大包大揽、行政命令为善于运用民主示范的办法推动工作、解决矛盾。其次,在突发事件处臵中,要坚定地相信和依靠基层,切不可把基层推到群众对立面、推到上级的对立面。第三,夯实基层基础,增强控制力,必须着眼长远,抓住四个关键:一要以公推直选的方式选好配强带头人,越是矛盾突出、发展较慢的地方,越要配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二要坚持人往基层走,加大机关干部与基层干部的双向交流力度,进一步充实社区、农村等基层工作力量;三要坚持钱往基层投,建立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经费投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机制;四要坚持待遇向基层倾斜,让吃苦者吃香、有为者有位,让基层干部感觉有干头、有奔头,把最有经验的人稳定在基层。
突发事件应对与处置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心得突发事件应对与处置学习心得体会
我通过网络自学体会到《突发事件应对法》是一部规范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共同行为的法律。学习培训突发事件应对法,确保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深刻领会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精神实质和基本内容,全面、深入地了解和掌握应急工作的法律、法规、制度和要求,有利于增强我们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危机意识、法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依法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当前我国处于高风险时期,灾害的种类多,事故发生频率高,损害严重。据统计,在我国进入现代社会后,每年约有20万人因突发事件死亡,直接经济损失3000亿元。20_年的“非典”、20_年的“禽流感”,以及20_年年初南方地区的冰雪灾害、五月的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给我国人民在生产、生活上带来严重影响,其影响和损失深远,难以统计。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关键期,同时也是矛盾的凸显期,社会贫富差距扩大,面临道德危机,食品安全问题和生产安全事故频频出现,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各种涉及的经济、民生利益诉求的潜在危机随时可能爆发。
通过参加这次学习,我懂得了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
突发事件应对法》的重要性。我们全体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将会更强,就会更好地做好自我保护和保护别人,社会经济就能实现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突发事件应对与处置学习心得体会
应急预案学习体会
1月20日我带领大家学习了“作业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程序”,针对作业处业务开展内容,及施工时作业环境学习了作业人员高处坠落应急处置、作业人员受限空间中暑窒息应急处置、管道清管器卡阻应急处置、车辆交通事件应急处置。再次的学习是为了提高作业处施工作业中突发事故的应急救援反应速度和协调水平,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环境破坏和社会影响。
应对突发事件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每名职工都需要学习探索,提高应对的能力,熟练掌握应急救援程序及救援知识,在事件发生时,保持冷静的头脑,不慌乱,学会科学的施救听从指挥,不擅自行动,不盲目施救,更要注意在抢险时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在事件发生时还要学会如何保护自身的安全。
应对突发事件跟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涉及到我们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是大家共同的事情。大家都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充分做好了预防、应对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思想准备、组织准备、物质准备和技术准备,提高了预防、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我们的工作生活才能变得更加安定、和谐美好。
20_.1.20
突发事件应对与处置学习心得体会
《突发公共事件与应急管理》学习心得
12月5日上午,在街道的组织安排下,我参加了苏州市大学生村官培训,观看了省委党校副教授韩丹《突发公共事件与应急管理》的专题学习讲座视频。韩教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旁征博引各方事件,深入浅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看完视频我感到受益匪浅,同时深深体会到作为一个基层大学生社区工作者,如何正确处置好群众工作中的突发事件,任务重、责任大,需要不断学习法律法规知识,提高自身依法管理水平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它具有明显的公共性或社会性、突发性和紧迫性,同时具有危害性和破坏性,必须借助于公权力的介入和动用社会人力、物力才能解决。公权力在突发事件应对过程中发挥着领导、组织、指挥、协调等功能,公权力介入突发事件的应对和处理、妥善解决。
在因突发事件而产生的非常规状态下,政府同样必须依法行政。依法积极应对突发事件、保障公共安全是政府的法定职责。政府在应对突发事件过程中应当遵循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职权法定原则、正当程序原则和比例原则等依法行政原则,这些原则在抗击汶川地震过程中得到了切实的贯彻。应当将非常规状态下的依法行政与常规状态下的依法行政结合起来。重视非常规突发事件在常规状态下的依法管理。
突发公共事件应对管理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无论政府还是公众,都需要认真学习,努力探索,提高应对的能力。应对突发事件,关键是把预防和应急准备放在优先的位置,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只有牢固树立“居安思危、常备不懈”的意识,逐步把握规律,主动采取防范准备措施,才能从根本上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同时,在无法完全避免突发事件发生的情况下,要总结探索如何制度化、科学化、专业化地应对各类突发事件。
第一,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必须依法行政,公正文明执法,坚决防止侵害公民基本权利的行为发生。
第二,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制度。政府部门应在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加快应急管理的法制建设,形成有效应急管理法制体系,把应急管理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
第三,制定完善应急预案机制。认真制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健全监测、预测、预报、预警和快速反应系统,加强专业救灾抢险队伍建设,健全救灾物资储备制度,搞好培训和预案演练,全面提高政府和全社会的抗风险能力。
第四,加快建设科技应急体系。高度重视运用科技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加强应急管理科学研究,提高应急装备和技术水平,加快应急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形成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的科技支撑体系。
第五,以人为本,居安思危。把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应急工作的首要任务,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要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依法规范,加强管理。使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又不失人性化。
应对突发事件跟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涉及到我们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是我们大家共同的事情。在这个过程当中,只有政府与公众都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充分做好了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思想准备、组织准备、物质准备和技术准备,建立健全了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机制,提高了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我们的生活才能变得更加平安幸福,我们的社会才能变得更加和谐美好。大学生社区工作者更要积极发挥自己的知识水平,提高应对公共事件的能力与水平。
里河社区·朱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