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即简明扼要的介绍。是当事人全面而简洁地介绍情况的一种书面表达方式,它是应用写作学研究的一种日常应用文体。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村养牛产业情况简介(通用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村养牛产业情况简介篇1
一.基本情况:
鱼池乡上滩村肉牛养殖合作社位于上滩村上滩组,20xx年由29户农户注册成立,20xx年成立上滩村黄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党支部,目前有党员7人,养殖场占地8亩,总投资360万元,目前固定资产投入220万元,工程与20xx年开工,现建有标准化圈舍2栋1300平方米(完工使用一栋,一栋正在建设),隔离饲养室一座,饲料库3间,兽医室1间,办公室及职工宿舍4间,建有青贮饲料池6座,配有粉草机、三轮车、地磅等。配有蓄水池3个,饮用水管道1500米,进出道路1000米。合作社现存栏肉牛100头,均为西门塔尔、夏洛莱优良品种,成牛价格一般在8—10/斤,每头肉牛育肥6—8个月,赢利为20_—3000元。该合作社正常生产量每年可出栏肉牛300头,每年盈利约40—50万元。
二.主要做法:
一是建立规范的章程,依法办理登记注册,完善组织内部管理制度和运行管理机制;二是依法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建立利益财产分配和积累等制度,保证合作组织的快速、健康发展。三是坚持农民“入会自愿、退会自由”和“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路子:;
四是坚持以服务为宗旨的原则,为社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等多种形式的服务,不以盈利为目的,积极开展力所能及的经营业务;五是坚持市场动作与政府推动相结合的原则,做好引导、推动、协调和扶持工作。
上滩肉牛合作社依托县、乡两级畜牧兽医推广机构技术力量,规范防疫、科学饲养、加强品种改良。下一步,合作社将扩大养殖规模,引导带动上滩村及全乡其他村更多农户参与,使存栏达到500头以上,形成“合作社繁育+农户饲养+合作社销售”的产业发展模式。
村养牛产业情况简介篇2
现将我县养牛产业发展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养牛产业基本情况
黄平县发展养牛产业二十余年,有较好的养牛基础,在“确保高质量、打好收官战”的关键时期,我县把发展养牛产业作为带动全县人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抓手,科学布局规划、整合资源资金、创新发展思路、深挖黄牛产业“活黄金”,取得了较大成效。截止今年8月,全县牛存栏5.6411万头,出栏2.5583万头,销售收入达5亿元。现有年出栏10头以上专业养牛场97个,年出栏50头以上的养牛场33个,年出栏100头以上养牛场12个,龙头企业农博翔公司于20_年4月被评为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目前黄平肉牛生产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已初见成效,肉牛养殖产业正成为全县经济增长新的亮点和农民脱贫增收新的途径。
二、主要措施
(一)创新规划机制。一是精准产业定位。种草养牛是我县的“一县一业”,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依靠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充分发挥养牛产业的带动效应,切实提高农民收入。二是精准产业布局。以旧州、新州、谷陇、野洞河、上塘、浪洞、纸房等乡镇为重点发展区域,辐射带动全县11个乡镇。按“种草养畜、以草定畜”原则和“农牧结合、饲草分离”模式,积极发展适度规模养殖户,实现量的增加,形成规模优势,为我县打造成为养牛强县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创新融资机制。农行黄平分行、县农商行、县村镇银行分别推出“牛保姆”、“旺牛贷”、“鑫奔奔”等为养牛产业发展量身打造的贷款产品,积极探索活牛等生物性抵押贷款和保单质押贷款的试点建设,争取金融扶贫贷款资金,采取特殊政策和措施寻找突破口,切实解决养牛产业发展中普遍存在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三)创新保障机制。一是技术有保障,充分利用国家和省科技项目对养牛产业的支持,加强科研院校与养牛产业领域的技术合作,以中国农业大学、贵州大学、贵州省农科院、贵州省草科所、省畜牧兽医研究所等单位作为技术依托单位,加快对关键领域、关键环节、关键技术形成系统化攻关和应用推广,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二是防疫有保障,充分发挥各级畜牧技术推广站在行业科技能力提升与技术服务指导的关键作用,切实加大优质杂交品种的选育、常见病防控、犊牛生产性能提升、牧草均衡供求模式等科技应用与推广力度。三是饲草有保障,利用“粮改饲”项目对养牛户种植青贮玉米进行补贴,今年已种植青贮玉米面积1.22万亩,全年种植优质牧草2.45万亩。四是风险有保障,利用肉牛养殖保险补贴政策,增强养殖户抗风险能力。
(四)创新发展模式。一是产业发展全链条推进。通过与贵州黄牛集体签订发展协议,共同成立SPV公司,加快养牛产业发展,落实以龙头企业为主体的社会责任,积极开展以农博翔公司为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充分利用公司的资金、技术等资源优势,积极探索能繁母牛代养模式,银行通过保单质押、活体抵押、企业担保等多种形式为养殖户解决融资难题。目前有48户农户申请1200头能繁母牛的代养意向,已发放112头,预计今年将发放能繁母牛500头。通过建立线上线下销售平台、打造“全牛宴”、加强肉牛交易市场建设等措施,促进肉牛及其产品市场流通,实现肉牛饲养、屠宰、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发展。二是产业发展全县整体推进。通过与贵州黄牛集团签订发展规划协议,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方式,按照“分户饲养、集中育肥、培育品牌、统一销售”的发展模式,建立养牛全产业链发展生态体系。全县11乡镇立足实际,选择性地创办2-3个标准化养牛示范点,年出栏达到100头以上。同时推行联户合作模式,龙头公司与养牛场、养殖大户、农户结成养牛同盟,在融资、引牛、饲养管理、销售等环节全程资源共享,大大降低了养殖成本和养殖风险。
三、存在问题
(一)产业发展不均衡。一是养殖结构不合理,基础母牛存栏量少,育肥牛存栏量大;二是品种差异大,养殖效益不明显;三是立足于自身发展弱,外地购牛现象普遍存在。
(二)生产方式落后。由于受地形地貌限制,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力投入较大,增加了养殖成本,养殖效益低。
(二)企业少,规模小,带动能力不强。我县养牛企业少,个体规模小,生产不稳定,企业所应具备的引导生产的导向功能、加工增值的开发功能、扶持基地的服务功能、联结农户的带动功能均不强。同时,竞争不力,一出现市场不稳定,产品销路不畅,企业就面临着停产的风险。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调整养殖结构。加强能繁母牛代养模式的推广,扩大试点范围,通过3-5年的努力,力争实现自繁自养。
(二)延伸产业链条。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引进和培育加工销售龙头企业,融合一、二、三产带动养牛产业多元化发展,增加附加值,提高养牛效益。
(三)强化资金保障。要按照“一县一业”产业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统筹安排财政专项资金、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引导企业社会资金,加大对种草养牛产业的投入力度,加快推进全产业链聚集发展。
(四)强化科技支撑。加快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强化基层畜牧兽医人才队伍建设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农村种草养牛实用人才培养。推进以企业、专业合作社等为主体的市场化创新体系建设,搭建种草养牛产业创新研发与人才集聚平台,做大做强做优种草养牛产业。
(五)加强品牌建设。今年,我县通过与上级沟通对接,省牛羊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和贵州黄牛产业集团多次到我县考察种草养牛产业,一致认为我县具有较好的种草养牛优势,决定将黄平作为全省的养牛大县来整体推动,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支持。共同创新肉牛养殖模式,加快“贵州黄牛”地标产品的保种和开发工作,打造牛肉加工高端品牌。
村养牛产业情况简介篇3
一、双山则村(雷锦州)
产业方面:建有苹果园820亩;核桃园200亩。建有大棚50座,其中20_年新建28棚,建有拱棚10座。全村种植余亩1060亩。杂粮230亩。拥有万只养鸡场1座;湖羊养殖场1个(100只),肉驴养殖场2个(33头),全村山羊800余只。
集体经济方面:并网发电光伏1期。
二、段先则村(高兆元)
产业方面:建有苹果园2400亩。大棚47座,拱棚8座。拥有养鸡场1座(2万只),全村养殖山羊893只,全村种植玉米杂粮900亩。
集体经济方面:大棚8座,拱棚8座,养鸡场1座,并网发电光伏2期。
三、刘家河村(王彦)
产业方面:建有200只湖羊养殖场1个,正在建设100只湖羊养殖场1个,全村山羊养殖800余只。
集体经济方面:光伏1期未并网
四、刘家沟村(霍存彪)
产业方面:建有核桃园150亩。拥有规模养殖场4个,存栏360头;养牛场1个,存栏17头;合作社养驴17头;养驴户3户12头,全村养殖山羊704只。
集体经济方面:核桃园50亩。
五、李坡村(王开东)
产业方面:建有苹果园1847亩,核桃园50亩。拥有养羊场2个,存栏156只;万只养鸡场1座;养牛场1个,存栏32头,全村养殖山羊462只,种植玉米杂粮670亩。
村集体经济方面:50亩核桃园
六、罗居村(尚武峰)
产业方面:建有标准大棚340座,拱棚36座,20_年正在建设35座3200米;建有果园420亩。建有50万棒香菇基地1座,7万棒香菇种植场1个。拥有梅花鹿规模养殖场1个,存栏280头;湖羊养殖场1个,存栏900只;全村共养殖山羊733只。
村集体经济方面:拱棚2座,香菇生产基地固定资产220万。
七、杨石寺村(白玉清)
产业方面:苹果园747亩。建有大棚33座3300米,拱棚32座1600米,湖羊养殖4户40只,山羊养殖场1个56只,全村养殖山羊320只。
村集体经济:暂无。
八、镰刀湾村(王如银)
产业方面:建有苹果园240亩,核桃园16亩。梅花鹿特色养殖场2个,存栏90头。全村养殖山羊628只全村种植杂粮400亩。
村集体经济:果园172.1亩,并网发电光伏3期,正在建设光伏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