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jì lù,指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等通过一定的手段保留下来,并作为信息传递开去。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三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 小学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一、内容分析
本次测试为人教版数学第四册第一至五单元内容,本试卷的测试点覆盖面广,注重考查基础知识,概括了第一至五单元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所有知识点,有数据数据与整理、除法、认识图形、解决问题等,难易分配恰当,重点检测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数学思考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型共分七大题:填空、选择、判断、计算、统计、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本次我班有49人参加考试,90分以上22人,80—90分有13人,优分率71.4%;及格46人,及格率93.8%,不及格3人。总体情况良好。
1、基础知识。考查了学生半学期以来所学习的各方面知识,能充分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合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计算。本部分试题主要考查口算和混合计算能力,促进学生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养成认真审题等良好习惯。多数学生能把握计算顺序,做到正确计算。但也有个别学生存在计算马虎、计算顺序弄不清。
3、统计。本题考察用多种方法统计数据,重点考察学生用“正”来统计,并能用统计图知道哪种多哪种少,一共多少个等问题。
4、解决实际问题。能灵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是学生学习数与运算的重要目标。本题主要测查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通过题意能用多种方法做两步计算问题,会运用提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三、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虽然这个学期我们一直在抓学生的计算,但是部分学生在计算中还是比较粗心,仍有抄错或漏抄数据的现象,特别是在列竖式计算中,横式结果漏写或写错。
(2)从题目中摘取数学信息时抄错数字,漏写单位等。
(3)读题时马虎没有弄清题意就开始做题,导致错误的出现。
(4)没有养成做完自觉检查的好习惯。
四、改进措施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1、要在课堂内外下苦功夫,认真研究教材和课程标准,把握每节课的重难点,指导学生牢固掌握知识。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认真听讲、上课积极思考、按时完成作业、做完作业检查等习惯,教会他们认真审题、认真检查。对题目要全面观察,检查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
3、认真指导学生阅读数学问题,能找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教给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继续加强学生对于数量关系的理解,逐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每天拿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背乘法口诀、练口算和笔算。加强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认真细心计算习惯的养成,以及检查等良好习惯的养成,提高计算的准确率。
5、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多鼓励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使他们的学习逐步提高。6、要及时复习,并充分利用好每次的诊断练习,及时发现不足,查漏补缺。
第二篇: 小学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一、成绩质量分析统计表
二、试卷结构分析
2.考查内容:试卷的考查内容涵盖了《课标》7—9年级所规定的三个知识领域中的主要部分,各领域分值分配基本合理:
本份试卷立足考查学生今后发展所必需的核心知识、基本技能,还加强了对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和数学活动过程的考查,较好地贯彻了以《课标》为评价依据,保证了对《课标》主干内容的考查,需要提出的是,第26题涉及到了“猜想论证”这一从殊到一般的探究性思想方法,这是一个有益的探索。
3.客观性试题与主观性试题的比例:
4.试卷试题难度
本卷中不同难度试题的比例基本合理,容易题∶中等题∶难题的比例为8∶1∶1,难度值为0.75,这样的比例基本符合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的要求并兼顾到本市普通高中招生的实际需要。
三、试题特点
本卷有不少新的特点与亮点,总体上看,本卷的表达简洁、规范,图形优美,语言亲切,可使学生具有解决问题的信心与动力,关注了对数学核心内容、数学思考、基本能力和基本思想方法的考查;关注了对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思维方法和数学活动过程的考查;注重了对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数学应用意识、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试题在联系学生的生活现实、数学现实,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与主观形式等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与创新;开放性试题、应用性试题、信息分析试题、操作设计试题的设计得到一定的发展与完善,给学生创设了探索思考的机会与空间;还较好地体现了对学生个性发展、数学教育价值的关注,充分体现了课改理念。
学生对定义一种新的运算感到陌生和不理解,这里得分率明显偏低,以往的中考大题中也出现过类似定义一新的运算、曲线、点,但这方面还没能够引起我们的老师、同学的足够的重视和相应的训练。
3.第25题是一二次函数与几何中的折叠、对称变换、作图、推理、计算等相结合的综合性问题,关注对应用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可展示出学生操作试验、观察、分析、推理和空间思维能力,体现了《课标》中的数学思考理念,其中第⑴⑵小题完成很好,对于第⑶小题开性的问题: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使得是等腰三角形?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若存在,直接答出所有的坐标(不要求写出求解过程)。学生考虑的满足条件的点,不是很全面。
4.第26题考查学生的数学活动过程、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
第26题几何变换中的探索性问题,关注“变化过程中存在的不变量”这一重要的数学基本理念作为考查核心,较好地体现了《课标》所关注的“图形变化过程的基本规律”的理念。各问题环环相扣,难度逐级递进,具有一定的区分度。在通过探索几个特殊具体的情形中归纳猜想出一般性结论,从中渗透了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易到难数学思考方法,也考查了学生观察、探索、转化、归纳、猜想、推理等能力,关注了过程性目标。第⑴⑵小题完成较好难度值分别为0.72、0.55,第⑶小题要洞察(猜想)上述(用含的式子表示)一般性结论,再进行证明你的猜想,这道小题的`难度值约是0.16,偏难,区分度为0.45。
四、教学中的建议:
⑴加大力度钻研《课标》和课程的学习与探索,领会课改精神和评价理念。
⑵注重双基,着重能力,渗透思想方法,更要着眼从事数学活动过程、数学思考、解决问题的探索性学习情况。
⑶联系生活实际与社会热点,强化数学的应用意识。
⑷加深图形变换认识,建立运动和图形变换的空间观念。
⑸新课程把坐标归入到图形与空间这一块中,明显提升了数形结合的要求,应当多加训练。
⑹创新读写能力急需提升。
⑺加强对解决数学问题中的迁移能力,对定义新运算等有关数学问题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⑻多让学生研究具有挑战性的开放题、探索题、操作设计题、应用题、规律题、信息分析题、课题学习等等,开发学生潜力,提高思维能力。
第三篇: 小学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一、试卷内容分析
试卷共计25题,满分150分。其中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5分,共75分;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解答题共5小题,共55分。试卷涉及到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三角恒等变换等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都有考察到,基础题覆盖面还是很广的,基础稍扎实的学生把自己会的题目分数拿到基本及格来讲还是很容易的,整体看试卷的难度适中,难易结合,并且有一定梯度,选择题最后两道14,15,填空题最后一道20,解答题也是最后一道24,25都是各题型中最难的,也都安排在最后。其中15,20,24很新颖,还不错,区分度也具有了。但是向量的有关方法涉及较少。值得提出来的是题25最后考查的是向量的平移,这并不是教学的重点,作为压轴题有点偏,效果很不好。
二、学生答题情况及存在问题
分析学生试卷的失分情况,其问题和原因有:
1、凭简单的记忆,忽略细节,粗心大意,不认真审题,造成失误。平时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基础知识不扎实,主要表现在:
(1)选择题
错误主要集中在题10、题12、题14,题15上,题10准确率较低的原因是学生对看图题在心理上就已处于劣势,加上计算不过关也是原因之一;题12错误主要集中在选B上,很明显是把两个端点的值代入而得到的,但如果函数不是单调函数,这种做法是错误的,这就是题12的错误所在;题14学生做不好的主要是对学过知识遗忘,由于这题题目需要用到二次函数的知识,有些同学就自动放弃了,另外一个原因是无法解读题意,无从下手,实际上只要设出P点的坐标就可以了;题15则需要较全面的综合理解能力和计算能力,尤其是还要用到模块二的知识,知识遗忘就无法解决这道题了,因此这是选择题得分最低的题,当然作为最后一道题出现这样的情形是不足为怪的。
(2)填空题
除最后一道题较难之外,其它题目还是出得比较简单,但还是由于种种原因无法令人满意,主要原因首先是知识点掌握不到位,如公式记忆错误,或计算不过关,特别值得提出的是表达不规范,如定义域必须用集合表示等;而题20则因为题型不熟悉导致很多同学无从下手。
(3)解答题
题21,22,23,均属于基础题,也是平时主要训练的题型,因此这几道题的得分比较正常,但得分结果却很不尽人意,因为得分率还是很低,主要原因首先是诱导公式符号决定错误;再则是有捷径的'方法没有掌握,而采用的是需要分类讨论的方法,又没有进行分类讨论导致失分;还有就是选择的公式不适合。后两题属于提高题,题24是应用题,题意较新颖,学生必须理解才能解决好;最后一题需要有综合的知识,尤其需要用到函数的知识才能解决好,需要有较强的运算能力。
三、教学反思及改进的方向
提高课堂质效,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扎实对基础知识的教学。平时有部分学生急功近利,忽略了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一味地追求难题,要改变这一部分学生的观念;另外,重复地回过头来看错题以及及时地归纳和总结是学数学的好方法,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也尤为重要;最后,要注重课堂练习,课堂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总是不够多,没有做到当堂练习,没有让学生从解题中体验到及时掌握的成就感。
今后改进的方向:
1、加强师生交流,做好培优、扶中、补差工作。
2、指导学生认真审题,注重学习解题方法和解题思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尽量让学生独立去揭示结论的产生与形成过程,不要急于抛出结论,要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和时间。在解题过程中,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多方位来考虑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严谨性和最优化解题思路。注重一题多解的训练,既要弄清每种解法的来龙去脉,又要注重一题多解的分层次对比。
3、注意解答题计算推理过程的示范性,使学生确实形成良好的解题规范及书写习惯,力争在练习中提高学生计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