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涉农资金整合工作计划(必备4篇)

工作计划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更新时间:2023-12-02 10:51:12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年度涉农资金整合工作计划1

项目7:水肥一体化示范工程

(1)实施区域:全县部分乡镇街区,在自愿申报、现场查勘、专家评审的基础上,通过公开、公平、公示的方式,择优选择符合申报条件的项目实施主体。

(2)建设内容:建设水肥一体化工程示范,带动全县水肥一体化技术普及应用。

(3)资金投入:概算总投资300万元,市级财政资金。

(4)绩效目标:

产出指标:建设水肥一体化示范区3000亩。

经济效益指标:各园区水肥一体化首部枢纽和田间管道铺设技术达标、面积属实、运行优良,实现了水肥同步管理和高效利用。

社会效益指标。能够充分培育、发展、壮大农村经营大户、合作社、家庭农场,振兴乡村经济,带动村民致富奔小康。

可持续影响指标。能够积极带动水肥一体化技术示范工作的推广应用,带动化肥使用量的零增长,具有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优势,能够发挥长远的、持续的生态效益。助力打造青山绿水,发展生态农业。

满意度指标。群众满意度指标5%。

(5)进度安排。项目实施周期为20_年2月—20_年12月。共分规划编制工作阶段(20_年3月-5月) 、组织实施阶段(20_年6月-20_年11月)、检查验收阶段(20_年12月上旬)、项目总结阶段(20_年12月下旬)四个阶段。

项目8:养殖环节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

(1)实施区域:全县区域

(2)建设内容:对全县病死畜禽进行收集及无害化处理

(3)资金投入:各级财政资金投入656万元。

(4)绩效目标:

数量指标:预计处理病死猪数量13万头,其他畜禽18吨,屠宰环节病害肉13吨,覆盖全县。

质量指标:补贴资金覆盖率达到100%,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时效指标:项目实施完成及时率达到100%,资金1个月内完成拨付。

成本指标:按照标准补助。

经济效益指标:促进畜牧业发展,增加养殖户收益明显。

社会效益指标: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100%。

环境效益指标:畜禽污染环境现象杜绝发生。

可持续影响指标:确保家畜及其产品的食用安全,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生态效益指标:全年不发生重大病死畜禽丢弃、违法案件,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水平不断提高,畜禽污染环境现象杜绝发生。

满意度指标:区域内公众满意度90%以上。

(5)进度安排:按实际情况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合格后及时拨付补助资金。

年度涉农资金整合工作计划2

项目11、旧寨乡国家级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

(1)实施区域:

旧寨乡莲汪崖村、东里庄村、沈家庄村、南莫庄村、北莫庄村、长坪村、书堂村、龙汪峪村、卧龙湾村、上河村、于家岭村、龚家庄子村、北楼村、向阳峪村、大上峪村、高家庄子村、杏山子村等17个行政村。

(2)建设内容:

漠河智慧农场项目,“十里桃乡”项目、莲汪崖村蜜桃区域交易中心扩建项目、蜜桃大数据平台项目(数字乡村)、、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提升、乡村旅游品牌塑造项目,注册“旧寨岩杏”“蒙桃”等公用品牌。村史馆建设、“爱心超市”建设(村级公共服务提升项目)。

(3)资金投入:一期预算总投资10079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500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209万元,社会资金4870万元。

(4)绩效目标:

数量指标:漠河农场建成智能化玻璃温室大棚1座、89座日光温室棚、11座阳光单座房,2万平米的农创中心。

龙山循环农业产业基地建成830亩高标准无公害绿色蜜桃、大樱桃和270亩高端绿化苗木培育基地,同步配套现代果园应用机械、水肥一体化设施和果园物联网数字化监测设备,硬化道路2200米,安装杀虫灯520盏。

大上峪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流转土地200亩,建立全国蜜桃种植示范园。

蜜桃大数据平台项目(数字乡村),蜜桃交易市场、经纪人、果农、地块、树种等基本数据摸底完成80%,正在进行数据上传。

经济效益:番茄、黄瓜、叶类有机蔬菜、草莓、鱼菜共生鱼等重要农产品供给能力进一步增强,吸纳周围村民就业300余人。

标准化桃园种植逐步推开,注册了“蒙桃”、“寨田里”等公用品牌,旧寨蜜桃价值进一步提升,桃农人均可增收1000元。 坚持“党支部+合作社+产业”的项目发展模式,试点试验区村年均增加集体收入1万元。

社会效益:全面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打造出“党旗红、桃香美”党建品牌。全域推进“美在农家”“爱心超市”“村史馆”“和事佬”工作室建设,33个村居“全科小网格”实体化运行,构建起“党建引领、德治先导、自治基础、法治保障”“四位一体”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

生态效益:通过全面推进全域无垃圾、全域绿化、全域绿水、全域美路、全域“美在农家”、全域污水治理“六大全域行动”,稳步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打造出洁、净、绿的生态农业集群和现代健康养生高效休闲农业示范区,农村人居环境水平显著提升。

可持续影响指标:产业提升、生态宜居、文化铸魂、人才集聚、党建引领等五个方面的工作效益明显提高。

满意度指标:群众满意度≥95%。

(5)进度安排:6月完成一期项目,7月开工二期项目。

项目12:联城镇第一书记乡村振兴示范片区

(1)实施区域:

银麦村、龙凤峪村、桃花峪村、大庄村、刘家官庄村、沙沟峪村、罗家沟村、对山庄村、大王庄村(大王家洼村)、王家洼村

(1)建设内容:

一是产业振兴方面中药材种植、果品加工、发展合作社入股等;二是村庄绿化美化等基础设施建设。

(3)资金投入:省级财政资金1000万元。

(4)绩效目标:

产出指标:中药材种植大于等于500亩,发展合作社入股。

效益指标:带动村民人均收入提高500元,提高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3万元/村。

数量指标:中药材种植大于等于500亩,合作社入股大于等于200万元。

质量指标:中药材种植成活率大于等于95%,果品加工车间建设合格。

时效指标:项目按计划实施,按进度拨款。

经济效益指标:带动村民人均收入提高500元,提高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3万元/村。

社会效益指标:促进乡村振兴。

生态效益指标:农村生态环境有效改善。

可持续影响指标:促进乡村振兴。

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群众满意度≥95%。

(5)进度安排:20_年5月-10月。

项目13:联城镇市级美丽乡村示范片区

(1)实施区域:

联红路沿线村庄绿化、对山路沿线村庄打造,兖石路沿线各村存标建设,及基础设施建设

(2)建设内容:

联红路沿线村庄绿化、对山路沿线村庄打造,兖石路沿线各村村标建设,及沿线村基础设施。

(3)资金投入:市级财政资金600万元。

(4)绩效目标:

产出指标:绿化美化面积大于等于90000平方米、村标建设及基础设施建设大于等于10处

效益指标:美丽乡村建设达到市级合格标准。

满意度指标:群众满意度95%以上。

数量指标:绿化美化面积不少于12000平方米、村标建设不少于10处,

质量指标:绿化植物栽植成活率≥95%、村标建设合格、基础设施建设合格。

时效指标:项目按计划实施,按进度拨款。

经济效益指标:带动区域内村民年均增收200元/人。

社会效益指标:改善居民生产生活条件。

生态效益指标:农村生态环境改善。

可持续影响指标:促进乡村振兴发展。

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群众满意度95%以上。

(5)进度安排:20_年5月-10月。

项目14:垛庄镇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

(1)实施区域:兴和村、华兴村、长明村、南蓉芙村、凤凰峪村、码泉村、崖头挡村、豆角峪村、黄姑庵村、双石峪村、水涟峪村、皇营村。

(2)建设内容:全面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活动。新建设停车位、并配套相关绿化及步行道,休闲驿站、休闲小广场。沿街进行立面改造,房屋起脊美化,文化景观墙,绿化景观等。对部分汪塘、水渠进行改造提升;村内主干道改造提升,两侧房屋立面高标准改造。

(3)资金投入:总投资预算625万元,其中市级财政资金600万元,乡镇财政25万元。

(4)绩效目标:

数量指标:新建停车位30个,道路绿化100平;道路护坡400米,孟蒙路北侧垒砌石墙300米,平均高度2米左右;村碑、标识牌等若干,生态停车场1处、汪塘、水渠进行改造提升2处。建设记忆商店、民俗馆2处。

质量指标:市级乡村振兴示范区标准。

社会效益:通过实施环境综合治理实现片区村全域无垃圾目标。,进一步提升孟蒙路美化程度,解决游客沿途休憩难题。为周边群众配齐休闲活动场所,提升村美化亮化程度。消除原有道路安全隐患,方便群众出行。

满意度指标:群众满意度95%以上。

(5)进度安排:20_年5月—20_年9月

项目15:村组织运转经费-村干部待遇

(1)实施区域:全县行政村。

(2)建设内容:用于发放全县在职村干部的基本报酬、绩效报酬(纳入专业化管理的村干部)、未纳入专业化的行政村村党组织书记业绩考核奖励报酬、离任村干部生活补贴资金、在职村干部参加居民养老保险补贴资金等。

(3)资金投入:各级财政资金4370万元。

(4)绩效目标:按时足额发放符合条件的村干部村干部以及离任村干部的待遇补贴。

(5)进度安排:按照相关文件要求按时发放。

项目16:蒙阴县20_年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基金项目

(1)实施区域:项目区涉及蒙阴县11个乡镇82个移民村。

(2)建设内容:建设环境整治、道路硬化、农田灌溉、亮化、美丽移民村等项目82处。

(3)资金投入:项目总投资预算4032万元,中央资金。

(4)绩效目标:

数量指标:建设移民美丽家园项目79个、生产开发及配套设施项目3个。

质量指标:项目验收合格率达到100%。

时效指标:截至20_年底,项目资金完成率达到80%,截至20_年3月底,项目资金完成率达到100%。

成本指标:项目支出控制在批复的预算范围内的项目比例达到100%。

经济效益指标:直接或间接增加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0元。

社会效益指标:增加达到当地县农村居民平均收入水平移民人口4040人。

生态效益指标:建成美丽移民村1个,项目扶持受益移民村81个。

可持续影响指标:建成工程项目良性运行比例达到100%。

满意度指标:移民对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满意度≥80%。

(5)进度安排。该项目计划于20_年12底完成主体工程建设,于20_年3月底完成资金支付工作。

项目17:20_年度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

(1)实施区域:坦埠镇西坦埠村、来石庄村、东崖村、下东门村。

(2)建设内容:

一是基础设施提升工程:硬化提升村内道路,污水治理、生态修复。

二是村容环境改善工程:进行立面改造,外墙改善提升,绘制美丽乡村建设文化墙,宣传和弘扬优秀的乡土文化等。整修破损墙坝,拆除私搭乱建、违建。

三是亮化工程:主街道、邻村道路安装太阳能路灯。

四是村庄绿化工程:以主要街巷两侧、空闲地等为主,增加绿化面积。

五是乡村文化建设提升工程:建设农业遗迹等优秀农耕文化馆,新建文化墙、宣传栏、村标建设广场等。

六是农村产业发展:拟发展优势特色产业项目商贸业。

(3)资金投入:省级财政资金预算400万元。

(4)绩效目标:

数量指标。道路硬化约20000平,村庄亮化工程约160盏;外墙改善约10000平方米。

质量指标。建设项目符合工程规范。

经济效益指标。项目建设完成后,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状况的同时,也为农民增加收入和降低生产成本创造了有利条件。

生态效益指标。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项目的实施完成,全面改善人居环境、公共环境和投资环境,生态效益指标明显提高。

社会效益指标。加强村级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推进了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满意度指标。项目区农民满意≥90%。

(5)进度安排。

20_年2月前完成工作方案,建立推进机制。

20_年2月-20_年11月,全面托清村庄底子,建立工作台账,确保按时完成建设任务。

20_年11月-20_年11月,对照省《美丽乡村建设规范》评价指标,逐项检查建设成效,确保达到省级村建设标准。

(三)实施重点区域和重点项目

围绕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主题,高质量建设国家级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片区,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美丽乡村示范片区,推进全县农业农村组织、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全面振兴。

20_年重点项目,包括高标准农田建设,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水利工程设施维修养护,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农村综合改革项目,乡村公益性岗位补贴,省第一书记帮扶,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村级组织运转保障,长三角农产品供应基地建设,水肥一体化示范工程,农村公路建设等项目。通过工作专班积极协调推进项目进度,督促各主管部门,实施单位切实加强管理,保证质量,保障资金,把绩效管理贯穿整个项目周期。

统筹整合项目在4个重点乡镇的5个重点项目集中实施,起到示范效应,具体包括:1个国家级农村改革项目(旧寨乡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1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坦埠镇省级美丽乡村建设),2个市级示范片区(联城镇市级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垛庄镇乡村振兴示范片区),1个第一书记抓乡村振兴片区(联城镇第一书记乡村振兴示范片区)。

通过以上重点项目的实施,重点区域的带动,促进全县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农业高质量发展。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

在县委农业农村委员会统筹领导下,建立由县委组织部、县财政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县发改局、县_、县水利局、县交通运输局、县住建局、县生态环境局、县文旅局、县畜牧中心、县农机中心、县渔业中心等14个县直单位和蒙阴街道、联城镇、常路镇、高都镇、野店镇、岱崮镇、坦埠镇、旧寨乡、桃墟镇、垛庄镇、云蒙湖生态区等11个乡镇街区组成涉农资金整合工作组,协调推进涉农资金统筹工作。

(二)职责分工。

县委农业农村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全面协调组织整合工作,确定方案,组织实施。县财政局联合县委农业农村委员会办公室推进整合工作,保障资金来源,组织绩效考评。县委组织部、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县发改局、县_、县水利局、县交通运输局、县住建局、县生态环境局、县文旅局、县畜牧中心、县农机中心、县渔业中心等13个县直单位按照各自职责指导、推进项目实施,制定绩效目标,完成年度任务。

蒙阴街道、联城镇、常路镇、高都镇、野店镇、岱崮镇、坦埠镇、旧寨乡、桃墟镇、垛庄镇、云蒙湖生态区等11个乡镇街区配合项目主管单位具体实施项目。

(三)项目监管。

各项目、行业主管单位负责监管项目实施,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政府采购程序。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四)资金管理。

各项整合资金统筹安排,合理布局。资金使用严格遵守上级要求和具体资金管理办法,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严格遵守国库集中和政府采购制度。

年度涉农资金整合工作计划3

20_年度涉农资金统筹整合资金安排乡村振兴衔接资金18438万元、产业振兴资金万元、人才振兴资金万元、文化振兴资金万元、生态振兴资金万元、组织振兴资金万元。具体分配详见附件如下:

(四)综合绩效目标

1、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确定的主要指标实现程度。20_年度涉农资金统筹整合资金万元,项目建设完成后,沂水县乡村振兴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乡村振兴的思路举措基本上确立。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明显缩小;生态宜居环境明显改善,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有较大提高,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初步建立;乡村治理体系比较健全,村级组织运行规范,社会网格化治理体系基本形成,乡风家风民风较大改善,农村对人才吸引力逐步增强;乡村治理体制机制基本形成,农村改革有突破性进展,农村发展活力初步显现;党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健全完善,基本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

2.重点区域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目标任务。20_-20_年,院东头镇乡村振兴示范统筹整合财政资金5000万元,集中攻坚农村道路20公里,打通农业生产、农产品运输、乡村旅游快速通道;建设5处水利灌溉项目,增加旱涝保收田面积1500亩;引进社会工商资本不低于5亿元,实施农产品深加工、家庭农场、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项目,加快推动一二三产融合步伐;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30%的村庄启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实施5个村庄的旧村改造工程,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继续推进党支部合作社带动深化工作。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对乡村振兴统筹资金整合规划、项目申报、资金分配、评估考核、监督管理等重大问题进行统一决策,构建起了“党委政府主导、牵头部门抓总、职能部门配合”的工作格局。

(二)职责分工。各职能部门要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夯实责任,强化责任担当,对照一流标准,创新工作机制,增强工作合力,高质量推进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工作,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责任跟着资金走”的原则,夯实整合责任,确保统筹整合资金项目扎实推进,助力乡村振兴。建立审计、财政、农业等职能部门的协作机制,严格执行资金公告公示制度,促进信息公开,提高工作透明度。强化全县涉农资金使用的纪律审查,及时发现和查处涉农资金使用领域违纪违法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提醒、早教育、早纠正,鼓励社会参与监督。

(三)项目管理。各职能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责范围,加强对项目实施的监管力度,建立每季度报送项目进度制度,强化对项目的监管,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导致工作推进不力的严肃问责。同时,积极开展第三方独立监督,贫困村第一书记、“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队、村委会要深度参与涉农资金和项目的管理监督,构建多元化资金监管机制。推行和完善项目招投标制、监理制、公示公告制等管理方式,促进实现资金分配依据科学、分配办法公开、分配程序规范、分配结果公正。建立健全项目的民主决策机制和群众参与机制,进一步提高涉农资金统筹整合资金管理使用的公平性、公正性和透明度。加大政务信息公开力度,提高涉农政策和项目资金申请的透明度,杜绝涉农资金无序申报、重复申报和骗取套取涉农资金的行为,涉农资金统筹整合资金的使用接受纪委等部门监督。项目村实施的项目要在村公开栏内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确保项目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取得实效。

(四)资金管理。财政部门、各涉农资金统筹整合资金项目主管部门要加强项目资金的监管,严格规范项目资金使用程序。审计部门要加大对涉农资金统筹整合的审计监督力度,财政、审计等部门要定期、不定期开展涉农资金统筹整合资金使用专项检查和抽查,切实加强涉农资金使用日常监督检查,做好涉农资金审计、检查和监督工作,规范项目资金使用行为,不得借统筹整合名义挪用涉农资金用于非农领域,不得因统筹整合减少本级应安排的资金投入。对挤占、挪用、骗取、冒领涉农资金的严肃处理。情节较重的,移交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部门以及司法部门依规依纪依法作出相应处理。

年度涉农资金整合工作计划4

项目1:蒙阴县东汶河治理项目

(1)实施区域:

蒙阴县东汶河治理工程涉及联城镇、常路镇、云蒙湖生态管委会,总长度。

(2)建设内容:

河道清淤疏浚,新筑或复堤堤防。新建管理道路、护坡总长、防洪墙、涵洞。增设上堤坡道、新建大张台橡胶坝。

(3)资金投入:

工程预算总投资6359万元,其中中央资金698万元,省级资金2461万元,县级资金3200万元。20_年已完成投资1898,其中中央资金698万元、县级1200万元。20_年预算投资4461万元。

(4)绩效目标:

数量指标:河道治理长度;新筑或复堤堤防总长;新建管理道路,新建C25连锁块护坡总长,新建防洪墙长,新建涵洞10座;增设上堤坡道3条;新建大张台橡胶坝1座。

质量指标:项目验收合格率达到100%。

时效指标:截至20_年底,项目资金完成率达到100%。

成本指标:项目支出控制在批复的预算范围内的项目比例达到100%。

社会效益:使区域内农村水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态状况得到明显改善,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实现协调发展。

生态效益:恢复河道基本功能,修复河道空间形态,提升河道水环境质量,在改善河流水环境的同时更好的发挥河道骨干防洪、排涝工程的效益。

可持续影响指标:建成工程项目良性运行比例达到100%。

(5)进度安排:

该项目20_年12月开工,目前正在实施阶段,计划20_年5月底完工。

项目2:东汶河第一、第二、第三橡胶坝拆除重建工程

(1)实施区域:

东汶河第一、二、三橡胶坝位于东汶河蒙阴城区段。

(2)建设内容:

东汶河第一、第二、第三橡胶坝拆除重建工程。

(3)资金投入:

工程预算总投资8870万元,其中,省级资金5870万元,县级资金3000万元。

(4)绩效目标:

数量指标:橡胶坝拆除重建数量3座;

质量指标:项目验收合格率达到100%。

时效指标:截至20_年底,项目资金完成率达到55%。

成本指标:项目支出控制在批复的预算范围内的项目比例达到100%。

社会效益:在保护岸堤水库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特别是与云蒙湖生态保护试点工程,共同形成了饮用水水源地的立体生态工程体系,具有显著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

生态效益:有效的增加东汶河与岸堤水库的河库连通性,提高了河道生态修复能力、应急控污截污能力。

可持续影响指标:建成工程项目良性运行比例达到100%;

满意度指标:受益群众满意度≥90%。

(5)进度安排:

5月前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阶段,计划20_年11月开工,12月31日前完成整体工程的55%,20_年完工。

2、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

3、项目3:20_年临沂市蒙阴县4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

(1)实施区域:蒙阴县4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主要包括垛庄镇项目区和联城镇项目区,共涉及24个村。

(2)建设内容:主要是土地平整、耕地质量提升、灌溉和排水、田间道路、输配电工程、科技推广等。

(3)资金投入:20_年计划投资7800万元。其中中央资金4400万元,省级资金1600万元,市级资金400万元,县级资金1400万元。

(4)绩效目标:

数量指标:按年度指标完成新增高标准农田面积4万亩,其中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万亩。

质量指标:项目验收合格率≥95%。

时效指标:项目进度计划完成率100%。

成本指标:年度指标,财政资金亩均投资标准1950元。

社会效益指标:项目区受益农民户数10466户,受益农民人口31424人。

生态效益指标:灌溉水利用率提高25%。

可持续影响指标:工程使用年限≧15年;项目完好运行年限≧10年。

满意度指标:服务对象满意不低于85%。

(5)进度安排:20_年4月底前完成县级实施方案编制;5-7月完成方案评审和批复;8-11月,项目建设;12月验收。

项目4: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

(1)实施区域:全县各乡镇街区,依托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等开展设施建设。

(2)建设内容:在全县范围内建设仓储保鲜设施、培育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运营主体、建立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营销体系、增强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支撑能力。

(3)资金投入:预算财政投资700万元,上级财政资金。

(4)绩效目标:

数量指标:完成省厅分配任务设施建设数量,目前我县预计需求建设30个设施,建设主体为3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

质量指标:达到储存农产品保鲜保存、运输的标准。设施建设主体按照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印发的技术指导方案进行建设。县农业农村局聘请有资质的第三方根据省厅下发的验收指导意见进行验收,设施基本符合验收标准。

时效指标:项目按计划实施。

经济效益指标。项目完成后,我县新建以及改建的仓储设施30个,增加库容量10000多吨,有效缓解我县果品储藏压力,蜜桃等不耐运输的产品,可在冷藏库进行预冷后运输,可有效增加运输时间,保障产品质量。

成本指标:按照先建后补的方式,由实施主体建设完成后,根据审计金额和验收结果,对实施主体的补贴为不超过工程造价的30%,单个主体补贴金额不超过100万。

生态效益指标: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健全农产品供应链,增加优质绿色和特色农产品供给。

社会效益指标:设施建成后,可有效带动和辐射周边百姓增收,果农可以在果品价格低迷时选择进行临时贮藏,待价格回升时进行销售,可以增加农民收入,避免产生损失。

可持续影响指标:冷藏库、贮藏窖等设施建成后,可长久使用,能够长期带动农民增收。

满意度指标:群众满意度≥95%。

(5)进度安排:

项目申报,包括线下申报和线上申报,至8月20日结束。8月31日前完成设施建设审核公示。各实施主体需按照技术方案等相关文件要求建设,于20_年10月30日前完成建设,逾期未完成的将取消补贴。20_年11月底前奖补资金全部拨付。

项目5: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1)实施区域:产业园主要覆盖蒙阴街道、联城镇、桃墟镇、垛庄镇、云蒙湖生态区等5个乡镇。

(2)建设内容:做强两大主导产业,建设优势特色产业引领区;促进生产要素集聚,建设现代技术与装备集成区;推进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建设三产融合发展先导区。

(3)资金投入:20_年计划投资5000万元,其中省级财政资金1500万元,企业自筹3500万元。

(4)绩效目标:

数量指标:实现园区蜜桃、食用菌行业省级龙头企业达到3家以上,市级龙头企业8家以上,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新增20家,家庭示范农场新增20家以上。

质量指标:多种形式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引导农业生产的格局基本形成;蜜桃和食用菌产业循环标准化规模化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逐步形成农业龙头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的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现代化发展新格局。

时效指标:通过2年时间,建成生产功能突出、产业特色鲜明、设施装备先进、要素高度聚集、生产方式绿色、经济效益显著、辐射带动有力的现代循环农业产业园。

经济效益指标:产业园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日趋合理,蜜桃和食用菌两大主导产业地位进一步提升,蜜桃新品种覆盖率达 。产业融合发展态势良好,农产品加工和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休闲观光和生态旅游功能稳步拓展,农业特色产业链条完整、功能齐全、业态丰富、利益联结紧密、产业融合发展的五大产业集群格局更加巩固。产业园主导产业产值达到23亿元,主导产业产值占园区农业总产值比重超过80%。

社会效益:辐射带动机制不断完善,探索建立园区产业链、创新链、组织链、资金链、安全链等一体化的经营主体融合发展新机制,让农民共享园区产业转型升级增值收益。建立以资本财产合作、或入园企业通过与基地 农户、新型合作组织建立“保底+分红”等利益联结方式,促进当地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实现园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万元,高于全县平均水平30%以上。

生态效益:产业园全面实现农业“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目标,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畜禽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8%,亩均农药、化肥施用量降低10% 以上,绿色、有机以及地理标志产品商标等产地认证面积占园区农产品产地面积的60%以上,主要农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常年稳定在100%,实现农业生产与资源生态保护协同发展。

满意度指标。群众满意度指标5%。

(5)进度安排:蒙阴县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期为 20_-20_ 两个年度,20_ 年为重点建设阶段,20_ 年为建设完成阶段。

项目6:长三角农产品供应基地建设项目

(1)实施区域:全县各乡镇街区。

(2)建设内容:打造经营组织化、基地规模化、产销标准化、管理智慧化、产品品牌化五化要求,基地需要达到所要求的规模,有完善的组织架构,基地全部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安装物联网系统、有三品一标认证等。

(3)资金投入:预算投资500万元,市级财政资金。

(4)绩效目标:

时效指标:项目按计划实施。

社会效益指标。为我县建设高标准、现代化、智慧化、规模化农产品生产基地提供典范。

可持续影响指标。带动周边果品种植基地向高标准、智慧化方向发展。

满意度指标。群众满意度指标5%。

(5)进度安排:1月底市级公布名单;2月-6月实施;6月底验收。

推荐阅读:

年度业务工作计划分解(必备12篇)

2023年度语言工作计划(合集22篇)

饭店质检年度工作计划(实用12篇)

征迁年度工作计划报告(必备26篇)

小学数学年度教研工作计划(必备11篇)

免费建筑企业年度工作计划(必备33篇)

标签: 工作计划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